教育体系钳制创新 与诺贝尔奖无缘

时间:2019-05-15 15:31: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育体系钳制创新 与诺贝尔奖无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育体系钳制创新 与诺贝尔奖无缘》。

第一篇:教育体系钳制创新 与诺贝尔奖无缘

教育体系钳制创新 与诺贝尔奖无缘

2009 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6号揭晓,华裔科学家高锟拔得头筹,让华人再次扬眉吐气。至此,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类奖项的华人已有8位。但这8位没有一人是在中共建政后的教育体制下培育出的,也让大陆文化界、教育界人士再次反思。9号几位大陆知识分子表示,是中共的专制体制下的教育体系禁锢思维、钳制创新。山东大学教授孙文广指出,中共一党专制的体制,奴化、愚化人的思想,使人的创造性严重不足。“这个体制——***,在意识形态方面往往有一种大一统的思想,不管什么事情都是要共产党来决定。那么这样天长日久以后人们往往就形成一种缺少认真地、深入的思考,创造性严重的不足,在科学研究上很少有所创新。”

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教授焦国标也认为中共的教育指导思想束缚了人的创造力。“教育的过程中不是太鼓励求异性的思考,更多的、更重视有一个现成答案的东西。有突破的问题它是没有答案的,只有研究那些没有现成答案的问题才有可能获得这些顶尖的科学奖。”

原河北人民广播电台编辑朱欣欣认为,中共建政后建立的文化和教育体制完全禁锢的人的思维,这种体制使大陆学者与诺贝尔奖无缘。“从它建国以后,从整个的文化和教育体制来看完全是为了所谓的一党政治服务的。所以说它的信息也好、它的教材也好都很狭窄,都为了政治服务,它不是一个多元的文化。另外信息来源它也很窄,包括今天在互联网时代有很多的信息被阻挡,所以说造成中国人从小受的教育很窄。它的教育把人文的教育和工具化的教育完全分开了,所以说他们重视的都是这种工具化的教育,人文的教育没有。同时在创新方面,它的这种封闭的环境下长大的这些人,他的视野、思路都不够开阔,所以造成他的底蕴不足,在种种环境下他不可能有这种大胆的、勇于创新的人才出现,他的整个思维都给禁锢住了。”

他认为中共60年血雨腥风的统治使教育、文化体系已很僵化。也制约着创新思想。“另外一方面,60年以来受冲击最大的、迫害最大的是文化教育界,从改革开放之前这些知识份子被称为‘臭老九’,他们这种待遇也好,还有这种教育体制、文化体制也好都很僵化。所以说这个客观的条件也制约了知识份子的创新、科学家的创新。” 焦国标教授指出中共急功近利的指导思想本身就抑制了人的创造力。“比如说整个的环境急功近利,对这些真正的基础性的、有建树的这样的项目可能不是特别的有那种研究的一种冲动和一种动力。我觉得急功近利本身是对人的创新,对这种可以说相对比较高一级的价值的一种忽视。”

建政六十年 中国不具培养名师的土壤

原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副教授孙延军就“百名名师”的评选活动中,反映出来的教育腐败问题和您进行了深入探讨。今天孙教授继续和您分析“百名名师”应不应该评,以及中国目前是否存在培养名师的土壤。中国高校中评比之多、工作之繁绝对会让外国同行惊得目瞪口呆。从高校校长,到普通教师,甚至研究生,本科生。无不绷紧神经,时刻处于临战状态。只要目标出现了,大家就必须争先恐后,趋之若骛。只要比别人落后一步,处境就会不利,前途就会堪忧。从助教到讲师,副教授,教授,特聘教授,院士。再想法进入国务院学科评议组。从校级项目到国家重大项目,从校级奖项到国家级大奖。从普通教师到成为校长最后成为政府的高级官员。真是生也有涯,而评比无涯。大学本来应该是学术自由的圣殿。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官僚对高等教育不仅进行意识形态方面的控制,而且费尽心机,用各种评价体系,把知识分子玩弄于掌股之间,使之心无旁鹜,对官僚集团马首是瞻。变成追名逐利的奴才。同时,既得利益者,也通过巧立名目,设定各种评比,控制游戏规则,上下合谋,瓜分国家的宝贵教育资源。绝大多数学人奋斗一生,号称著作等身,但仔细推敲,竟毫无可取之处。在这种环境下,即便是一个天才,也会变成一个争名夺利的市侩。这样的成就和水平即便有名师之名,也不可能有名师之能。高校教学名师奖的评审引发的争议,最值得我们深思的,恐怕是为什么公众的舆论,几乎是一面倒的批评;为什么这样一个奖项,会引发社会这么大的关注。原因有二:其一,高等教育一直被中国的广大民众寄予厚望,中共在所谓的改革开放之后,也一直强调要“科教兴国”,教育在中国民众的生活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民众的期望越高,收获的失望越大。这个失望,不仅仅说我们这么多年没有获得诺贝尔奖,没有出现一个没有争议的一个大师级的学者。甚至我们国家每年评出科技大奖,真正能够达到世界水平的,都是凤毛麟角、屈指可数。更有甚者,很多获奖项目,最终被证明了是一种虚假的科学研究;甚至是一种科研上的蓄意欺骗。所以,民众的失望是必然的。其二,全行业的腐败,彻底摧毁了中国高等教育的信用。科研作假,教师在工作上的不敬业,生活作风的不道德,全行业弥漫的各种潜规则,以及整个教育制度的不合理,管理者的肆意妄为,彻底摧毁了整个高等教育的信用体系。无庸置疑,中国高等教育的各级官僚,是摧毁中国高等教育信用体系的罪魁祸首。高校教学名师的评选,本身就是心术不正的产物。在一个社会处于道德沦丧、腐败盛行的境况下;当学术作为一种政治工具被官僚集团所操控的时候。任何一种评审都是对现代学术精神的亵渎和对公平公正原则的践踏。它给中国高等教育带来的不是无尚的光荣而是刻骨铭心的耻辱。在这个问题上,不仅既得利益者有罪,高校的普通教师和学生的不抵制、不作为也是一种犯罪。中国的高等教育群体既是受害者,又是罪人!综上所述,我认为,中国现在并不具备名师生存的土壤。

第二篇:与雪无缘优美散文

雪之与我,犹如大海之于从未到过海边的人一样,除了一些模糊的印象,剩下的全是无限的憧憬。

记忆中,唯一只有一次亲睹雪景的经历,可惜相隔数年,孩提时代残留在脑海里的印迹无法满足我对雪景的苛求。

后来,十几年的岁月却很少留在家中,偶尔在书信里或话筒那头得知家乡在下雪,可我也只能作些臆想罢了,那山、那村、那人家,除了涂些白色,就无法给他们添加任何的景色。渐渐地,白色模糊了我的思路,也就进入梦的世界。

在素有“春城”之誉的昆明看雪景,那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就如冬日里要在贵阳、重庆晒太阳一样,即使下雪了,也就在当时欣赏并不大的雪花,或从早晨草地上残留的薄雪中想象昨夜的那份风景。

那次借寒假驻扎古城巍山,得知有天公撒雪的征兆,不由得心中有了几丝激动。可是坐落于群山环抱之中的古城,历朝历代温暖舒服惯了,无法接纳白雪皑皑的现实,只是降几分温度、撒点雨滴敷衍了事。于是乎我只好选择周六,兴致勃勃地往家里奔去。

家,位于海拔2000米左右的县城以西的山腰上,林木丛生,花草繁盛,二十来户人家稀疏地飘落在略显广阔的田野上。袅娜的炊烟,断断续续的犬吠,给山乡增添了几分祥和。我边走边琢磨,心想等待我的一定是个银装素裹的世界,忍不住调试了几次照相机。

到了山丫口,看到几处残雪,便有些按捺不住,尽量加快了步伐。然而,残忍的是失望一分甚过一分,村中景色依旧,只是雨过天晴的那份清新连同屋顶、洼地残存着的那些怕羞似的白雪留给了我,耀眼的太阳得意地挂在山头。屋檐上滴答不休的融雪之泉,诉说着我不合适宜的迟来……

看着县城另一侧东山上望不可及的银色世界,心中咕嘟着,我真的与雪无缘吗?

第三篇:教育与制度创新相结合 构筑反腐倡廉新体系

教育与制度创新相结合构筑反腐倡廉新体系

区交通运输局纪委

近年来,区交通局纪委在区纪委、区监察局的正确领导下,以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治理交通工程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活动、建立健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活动和贯彻反腐倡廉“十个全覆盖”活动等四项载体活动为抓手,不断推进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深入开展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深化源头治本工作,构筑区交通运输系统反腐倡廉预防体系,将纪检工作与交通工作创新创优结合起来,使区交通运输系统廉政教育工作在继承中发扬、在巩固中深入、在创新中提高,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们的做法是:

一、把握三个关键,强化制度建设。

我们围绕重点领域和关键部位制定制度;围绕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完善制度;围绕改革发展创新制度,初步形成了规范重点领域、重点环节、重点岗位权力运行的制度体系,做到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

一是以责任为中心,狠抓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力度。局党委将党风廉政建设纳入交通工作目标责任,与交通经济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考核、同奖惩。进一步建立健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体系,在全交通系统建立了层次分明,覆盖全面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体系。以全系统一把手不直接分管财务、各单位财务收支定期公开、基层党组织公推直选和禁止党员领导干部驾驶公车为重点,深入推进民主集中制落实和党务政务公开工作。以党委成员对治超和行政执法的监督、巡查为手段,推进文明规范执法和干部履职履责的质效。实施诫勉谈话和任职廉政谈话制度,推进党员干部廉洁自律。

二是大力发扬党内民主,进一步完善党委民主议事规则。实

行“四公开”“两通报”制度。即:全区交通重大工程项目,重大财务收支,重大人事安排以及述职述廉必须实行公开决策、公开监督、公开评议。强化对公务消费行为的监督管理为重点,制定和完善了公务接待制度和公车使用管理制度,初步形成了规范重点领域、重点环节、重点岗位权力运行的制度体系。

三是加强监督检查,推进“十个全覆盖”深化治本抓源头。结合黄州区交通系统实际,认真开展了推进区交通系统“十个全覆盖”深化治本抓源头工作,制定工作方案,结合学习贯彻《廉政准则》、治理交通工程领域突出问题、建立交通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等活动,以及各级监督部门对工程建设和财务工作的监督检查开展载体活动,开展了区交通系统所有工程建设项目落实工程建设“八制”的自查,配合市局和区纪委开展交通工程领域突出问题治理活动,开展交通建设工程的财务监督检查等全面推进。在交通工程建设审计工作机制上与区审计部门实行互动,变以前事后审计为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全方位审计。全系统认真开展自查风险点活动,局属各单位联系各单位工作实际,分别选定交通工程建设、交通行政执法方面的专题进行廉政风险防控制度创新的探讨,形成了一系列制度创新成果。

二、抓住三个环节,强化廉政监督

在监督的思路上着眼于制度创新,既要把现有的制度措施落实到位,又要积极探索加强监督的有效途径,力求做到关口前移,防微杜渐。在监督的重点上,要着眼于抓重点监督对象,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着力实现用制度管权,管人,管钱,管物,防止决策失误、权力失控、行为失范。

1、突出监督重点。紧紧盯住交通工程领域突出问题、和交通行政执法廉政风险防控上,以工程招投标,设计变更为重点,对交通所有投资额在50万以上的工程都实行进入政府招投标中心进

行公开招投标,在建设工程现场设立廉政公示牌、项目公示牌,派驻纪检监督员。在建立健全交通廉政风险防控机制上,向局属单位和交通工程技术人员赠送了交通部《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廉政风险防控手册》,在全系统广泛开展了学习宣传教育活动,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

2、解决监督难点。今年我区交通在建项目有东唐一级公路8公里、沿江公路10公里、农村公路50.5公里和白潭湖一桥、二桥及长河渡改桥建设和连接线建设工程。各项工程时间紧、任务重,我们在交通工程建设上严格执行交通工程建设“八制”,定期开展自查活动,同时开展公务员下工地、送法规、查隐患、交通建设大巡检活动,组织开展“三送”,即:送法制宣传教育到工地、送工程标准规范到工地、送应知应会技术培训教材到工地;开展“三查”。查质量安全重大风险源、查工程质量通病治理、查质量安全制度执行;实现“三促”。促进建设、促进质量安全管理和廉政建设、促进工程建设环境和谐稳定。在项目资金监管上,严格做到专项资金专款专用,对资金的使用和执行情况实行全过程监管。

3、拓展监督渠道。一是在组织领导上,逐步完善和落实抓好政务公开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进一步形成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各负其责的落实责任制的领导体制,和领导亲自抓,职能股室配合抓,纪检监察部门协调督促抓的工作局面。二是在政务公开制度的建设上,由一般制度向重点制度建设转变;凡列入公示内容的,必须无一保留尽快公示;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敏感问题要尽快公开;凡出台新的管理制度和上级下发的党风廉政建设规定尽快公示。三是在拓宽监督渠道上,由内部监督向社会监督转变。在一些热点和敏感问题上,采取了走出去,请进来方法。一方面利用媒体,座客电台,《行风热线》专栏,现场解

答社会各界代表和经营业主提出的热点问题;另一方面聘请行风监督员提意见,让人民群众享有知情权,话语权,监督权。四是加强宣传报道,营造交通廉政氛围。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简报、网络、廉政短讯等平台宣传交通党风廉政建设活动,在节假日,通过发送廉政短信、寄发廉政贺卡等形式,提醒系统党员干部做好拒腐防变工作,长鸣廉政警钟,促进了党员干部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时刻紧绷清廉弦,争做勤政干交通、廉政兴交通的模范。

三、突出三个内容,强化廉政教育

我们围绕建设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党员干部队伍,把反腐倡廉教育贯穿于始终,夯实党员干部“不想腐”、“不能腐”和“不敢腐”的思想基础。

1、突出抓好廉政文化建设。确立了一手抓廉政文化熏陶,强化思想文化教育从而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一手抓廉政风险查找和防控,防止腐败行为由可能转变为现实的党风廉政宣传教育方针。重点抓好廉政书画展、廉政风险大家谈、廉政风险点自己查、撰写廉政调研文章等载体活动,夯实廉政文化基础,使廉政文化建设不拘于形式,丰富多彩、寓教于乐,发挥廉政文化在反腐倡廉工作中的教育、示范、熏陶、导向作用,增强党员干部的免疫力和自控力,形成了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氛围。

2、突出抓好廉政特色教育。深入开展以学习贯彻《廉政准则》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和党纪法律知识培训,组织专家讲座、论文调研等活动;二是将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有关规定编发至全系统党员干部手中,要求时时对照检查,做到“吾日三省吾身”;三是定期向全系统干部及其家属发放 “双提醒”材料,从“后院”筑起反腐倡廉之堤;四是组织广大干部职工组织党员干部观看《女检察官》、《巴山红叶》和《反腐典型案件警示片》等电影电教片,使广大干部受到了一次直观形象的反腐倡廉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教育警示效果。五是重温廉政规定,通过民主生活会、领导干部及部门负责人民主测评和廉政谈话谈心等活动,再敲廉政警钟。

3、突出抓好交通廉政体系建设。廉政文化实现全覆盖,局属单位还联系实际开展了一系列载体活动,如区公路段组织开展“清风伴我行”廉政建设主题实践活动和廉洁执法教育培训活动,区运管所开展了“我廉洁、我坦然”的主题活动,区港航所开展了“廉政港航海事三做起”活动,区交管总站结合单位职能转换和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开展了“廉政在交管”的主题活动。局党委结合交通廉政建设树标杆活动,推出了交通系统身边的勤廉典型雷又明、阮明华、张俊琦等先进人物,大力宣传弘扬他们的先进事迹。同时我局结合《廉政准则》的学习贯彻,强化党务政务事务的廉政监管活动,对所有交通建设项目进行一次全面的清理整顿。局党委和局属各单位党组织联系各自实际开展了学习贯彻《廉政准则》问卷调查,分别向党员干部职工、相关单位上级部门和社会各界征求对交通学习贯彻《廉政准则》和党风廉政建设上的意见与建议,为开好以学习贯彻《廉政准则》为主题的民主生活会作准备。

党风廉政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当前我们党风廉政和交通发展工作任务繁重,责任重大,困难和挑战考验着我们,责任和使命激励着我们。只要我们始终坚持继承、完善、创新相结合和教育、制度、监督相统一的廉政建设工作思路,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让交通在廉政中发展,把我区交通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推上新境界。

二o一o年八月三日

第四篇: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研究与创新

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研究与创新

大水学校

徐沙沙

摘要:在新课程背景下,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同时课堂教学评价对教学活动具有导向、诊断、调节、鉴别和激励功能,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本文对国内外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发展历程以及学校课堂教学评价中的问题和原因分别进行了追溯和深入分析,进而在理论和操作层面上对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进行了相应的完善与创新。

关键词:课堂教学评价 新课程

一、国内外课堂教学评价的源起及发展

17世纪班级授课制的形成标志着课堂教学的产生,课堂教学评价是随着课堂教学而产生的。课堂教学评价是随着课堂教学模式和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的发展而变化。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提出教学形式阶段理论,在这一理论指导下,这一阶段课堂教学评价主要强调是对教师的评价,尤其是对教师的编写教案和教学设计评价。19世纪末,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提出了新的三中心即学生、经验、活动,在这一阶段课堂教学评价主要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活动进行评价。20世纪30年代,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提出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有: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效果,这一阶段的课堂教学评价都强调对教师知识教学的评价。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教育评价家布卢姆提出掌握学习策略,对课堂教学目标进行分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使教师和学生了解这些目标并达成目标。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国外课堂教学评价中对教师的评价更注重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强调教师的发展对工作带来的实际变化及对学生和学校的影响。

我国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是20世纪50年代开始,受前苏联教学理论的影响、依据教学理论建立起来的课堂教学评价系统,课堂教学评价主要针对知识的教学即知识的理解、知识的掌握和知识的应用。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西方现代教育评价思想被介绍到我国,我国的课堂教学评价迅速开展起来。此时的课堂教学评价,其评价内容大多是依据教学过程的展开确定的,以李秉德为代表,认为课堂教学评价主要评价以下几个方面,即目 的明确、内容正确、方法恰当、组织得好、积极性高。在这之后我国的教学理论发展迅速并且逐渐成熟,随之对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也旱多样化发展。国内的教育家在课堂教学中有的注重对教师的评价,以王汉澜教授为代表,认为课堂教学评价主要评价的是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基本功、教学效果。有的教学家在课堂教学评价中注重对学生的评价,如赵明仁、王嘉毅认为,从教师对学生、学生之间、学生自我在知识、思维、技能、品质、作品等方面以及教师自我教师对学生在教学知识、教学方法上的表现来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

二、现行课堂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功利性较强

当前课堂教学评价在评价的目的上出现了异化,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侧重在奖惩、晋升或降级、加薪或减薪等方面,过分关注评价活动结果,通过等级划分(优、良、合格、差)对教师进行鉴别分等,或者把课堂教学评价当作工具,简单地从外部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考核、鉴定等,评价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过度地强调评价的甄别功能,评价的导向、反馈、诊断、激励、反思等功能体现甚微。很难客观公正地评定课堂教学质量的实际水平,对改进课堂教学效果不突出。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归纳为:课堂教学评价重“终结性评价”,轻“形成性评价”。不利于提高教师专业水平,限制了教学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很难保证教学质量的提升,更不利于教师素养的提高。

(二)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全面性较差

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偏离新课程改革的轨道,现行的课堂教学评价过分注重认知目标的达成,表现在特别关注学科知识的掌握,过分注重教材分析的评价,尤其是课本上知识的掌握程度。课堂教学评价中“重智育,忽视学生的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等现象仍然十分严重。尤其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缺乏重视。大部份学校仍然是按照教学要素分解法对构成课堂教学的因素进行分解形成的,如把课堂教学要素分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教学特色等。或者从教师的外显行为来评价,如教师的语言表达是否清晰流畅、教师的教态是否认真饱满,教师的板书设计是否工整合理、教师的情感投入是否具有感染力、教师的教学思路是否清晰有序,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结构合理、重难点是否突出、详略得当等等,注重教师的“教”偏离考虑学生的“学”。

(三)课堂教学评价的主体单一化凸显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要求改变单一评价主体的现状,理应有多元的主体来实施,主要包括学校管理者、教师自身、同行、专家、学生、家长等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而目前大多的课堂教学评价中,任课教师会感到恐慌,感到自己处于被动受检查、被评判的地位,而且评价的结果直接影响到教师的评优或晋升。教师同行们对被评课教师的教学行为和特点比较了解,即使能对课堂教学做出合理的评价,但受制于诸如人际关系的处理,同行教师平日都在一起工作,相处地和和气气,谁都不愿因为自己触及他人不足而惹是生非,评价的结果往往都是肯定和赞赏。另外,在课堂教学中小部分教师认为学生参与评价完全没有必要,他们的理由是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是不真实的,他们有的是因为教师的某一次批评产生厌恶教师的情绪,在对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时就会把不满的情绪通过评价量表表现出来学生评价的随意性较大,有时并不能真实的反应课堂教学效果。

(四)课堂教学评价的方法—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不能相互结合

当前国内的课堂教学评价基本上采用两种方法,一是简单的定性描述;二是偏重于定量分析,这两种评价方法各有优缺,但任何一个都达不到评价的客观性、科学性和相对的准确性,因此信度、效度不高。单独地崇尚量化评价,仍然是传统课堂教学评价方法。但课堂教学中有些方面是无法量化,如教师的个性特长、学生的兴趣、情感等因素。这些方面即使能够量化,也是带有主观判断的成分。单一的量化评价缺乏灵活性,学生在课堂中个性的表现及教师在教学中的进步和发展以绝对的抽象的分数来表示教学活动貌似精确,实际上具有很大的模糊性。教学活动是一个变化复杂的过程,单一的量化只会把复杂的现象简单化,无法从本质上抓到问题存在的原因,使教育过程最有价值和意义的内容丢失。所以,不利于教师改进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影响现行课堂教学评价原因分析

(一)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滞后

我国教学评价的理论研究队伍及其水平,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在督导评价机构、评价的规章制度、教育行政部门课程文件中对评价的吸纳运用等基本是空白。只是到8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实施义务教育的需要以及国际学术交流的增加,才有了一定的发展。近20年来,这些方面尽管有长足进步,但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及加大课程与教学改革力度的客观要求相比,仍然有很大的差距。

(二)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的制约

在我们理性地探讨评价理论仅仅有短暂的历史时,我国传统考试评价制度却有了千余年的历史(中国隋唐兴起的科举考试首开了笔试考试的先河)。在这种传统的影响下,中国 的教师和学生往往通过外在的评价来得到认可和发展,而不是靠自身内在的品质来获得应有的一切。因此,当新的评价体制要求用于内在的教师和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时,便不能很好地适应及采取有效的对策。

(三)课堂教学评价指标的物化

课堂教学评价我们的改革是自上而下的政府行为,这往往导致教育主管部门常常为追求自己的业绩,显示推进改革的力度,过分推崇“看得见”的评价。这就使得学校和教师未能结合自己学校或自己的专业学科背景来实施有效的课堂评价,不在提高内在精神品质上下功夫,而是受评价指标体系驱使,不断追求外在的、物化的、数字化的、虚假的发展。

(四)教师对课堂教学评价实施的消极的影响

教师是新课程实施的直接参与者,对课堂教学过程有着最深刻的了解和体会,是最具有发言权的群体。可以说他们是课堂教学评价实施过程中重要的影响因素。当教师对新课程的理念和思想充分理解时,他们在课堂教学中能实现新课程课堂教学的积极转变。但是由于教师们的自身情况和教育程度参差不齐,每个个体对新课程及课堂教学评价的认识也各有看法。

四、新课程背景下提高课堂教学评价效果的策略

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新的评价理念,这种理念符合教育教学发展的趋势,在某些方面能够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无论是评价理论的研究者还是评价的具体实施者,都需要在教学中慢慢摸索,对其进行更加全面深入的理解和探究,积极地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保证课堂教学评价的更好实施。为此,以下从理论层面和操作层面进行思考,提出相应的建议和策略。

(一)理论层面 1.深层次转变评价理念

在新课程体系下的课堂教学评价,不仅要看教师教学模式。更应注重学生全面的发展,学生自由个性的张扬、师生平等对话、课堂教学气氛和谐民主、学生之间的主动合作、学生自主思考、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有所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关注学生的情绪和交往状态。观察教师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学生的精神状态是否投入学习之中,学生能否保持较长的注意,学生是否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评价一节课时要关注课堂教学氛围,新课程课堂要营造和谐、民主、平等的气氛,改变过去课堂沉闷压抑,教师讲学生听的局面。

(2)关注学生的参与状态。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的确定,主要看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广度。从深度来说,看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还是被动的迎合老师;从广度来说,全班学生是否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的各个环节,还是只有各个层面的少数学生参与。

(3)关注学生的思维状态。课堂教学效果好坏关键在于学生课堂思维。学生要有思维的内容、空间和时间,即注意力是否集中;是否倾听、独立思考;是否善于交流、从多角度解决问题;是否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否能从异议中彼此得出肯定性的评价、分享见解。

2.构建课堂教学多元化评价制度

新课程改革根据国内外先进的现代教育评价理念与实践,提倡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应该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其涵义是多面的,同时也要依据评价的目的和评价的内容进行选择。在实施中我们应该坚持如下基本策略:

(1)课堂教学评价主体多元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要“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显然,保证课堂教学评价的公正和有效,必须考虑评价主体队伍的多元组成。

(2)课堂教学评价方式多样化。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强调评价方式的多样化,采用定性评价为主,把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起来,以定性评价统整定量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是一种优势互补的关系,我们应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建立评价方式多样化的制度。

(3)课堂教学评价功能的多元化。在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中,评价功能从重视评价的鉴定与奖惩到重视评价的发展与激励等。重视和加强课堂教学评价的诊断、导向、激励、改进等功能,弱化鉴别、定级等功能,树立新的课堂教学评价观。

(二)操作层面

1.创设课堂教学评价的文化氛围

成功的课堂教学评价活动要与学校文化相兼容。教师群体大多为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每个个体具有特有的文化,在编制课堂教学评价方案的时候,要让教师参与整个编制过程,教师能根据自己学科的特点和自身的教学经验来制定评价标准。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创设轻松、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评价氛围。

(1)师生积极参与,营造良好的学校评价文化。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必要组成部分,是提高课堂质量,促进教师成长和学生发展的重要手段。让教师和学生在参与课堂 教学评价标准的制定、评价方法的选择、评价结果的确定等过程中感受参与的意识和认识到评价能促进自我发展和进步。

(2)多重角色坦诚交流,发挥课堂教学评价的诊断功能。课堂教学评价主体的多重角色之间应该坦诚交流他们的体会和感受,让学生评教、同行评价、领导评价、家长参评、专家评价之间主动沟通评价的信息,建立一个民主、开放的评价气氛,这样的课堂教学评价才能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和功能。

(3)教师之间互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之间的互相评价也是学习的过程,也是发扬民主的一种评价方法。通过互相展示课堂教学,教师有机会讨论观察和教学反思,听取优秀评价者的意见,从同行教师中借鉴和吸收经验。开展教师互评,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归属感,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均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发展。2.加强教师理论培训和课堂教学评价方法的指导

学校在各种条件都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尽可能多的给教师提供相关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机会。学校应为教师购买和新课改有关的参考书籍,学校定期印发教学改革参考资料,从而让教师从思想上认识到:课堂教学评价在课程改革中起着导向和监督的重要作用,是课堂改革成败的关键。加强相关评价知识的培训和指导,使教师能有效掌握具体的评价方法,包括不同评价方法的含义、特点、具体的应用步骤和使用范围。同时,我们对于传统的评价方法,需要辨证地认识,科学地运用,使其与新课程要求的质性评价相结合。从操作上来说,学校可以与高校以及相关的科研机构合作,邀请课程论专家到学校进行教育科研讲座,内容涉及现代教学理论、现代学习理论、现代基础教育改革等方面;学校还可以选送优秀骨干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新课改培训。3.健全课堂教学评价实施的保证机制

形成课堂教学评价组织机构,严密组织、科学实施建立完善的课堂教学评价组织机构和框架系统来有效的保障课堂教学评价的顺利实施,学校必须建立完善的评价组织机构。学校要提高认识,加强对课堂教学评价工作的组织领导。为了使课堂教学评价工作顺利进行,成立的课堂教学评价组织机构应由学校领导、教研组长、骨干教师组成,领导小组要拟出学校课堂教学评价总体计划与实施方案,并广泛吸纳有经验的教师和判断能力强的学生乃至学生家长的参与,统一协调、建立课堂教学质量监测机制,深入课堂听课,了解授课教师的反馈改进情况,更充分地发挥评价的反馈调节和激励导向作用,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五、小结:

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是提高与发展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是为学生提供一流教学条件的有力保障。良好的评价体系是学校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因此,其评价体系一定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全面、科学、客观而有效地建立。无论从理论层面还是操作层面都应该予以实施让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团体能够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义务和责任而更好地配合教学,并以一个正确的态度对待评价结果,进而更好地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董玲.新课程背景下普通高中课堂教学评价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2] 杨丹.课堂教学评价研究综述[J].科技信息

[3] 霍力岩.多元智力理论及其对我们的启示[J].教育研究,2000,(9):71-72.[4] 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12.

第五篇: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创新对策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创新对策“九五”以来,酒泉市农技推广系统紧紧围绕全市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点,先后组织实施了35项重大农业科技项目,共增加直接经济效益5亿多元,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1,为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供了技术支撑,全市农业总产值达到了27.38亿元,与“八五”末相比增长了72.4。目前,在农业发展的新阶段,农业

增效、农民增收已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而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和不断创新仍然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一、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体系建设不完善,一线推广力量薄弱。目前全市市、县、乡三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共有在岗人员413人,其中市级34人,占8.2,县级137人,占33.2;乡镇242人,占58.6,乡(镇)站核定编制303人,在岗人员只占编制的79.9。各级农技推广单位技术装备差,服务手段落后,大部分农技人员与外界接触少,信息闭塞,知识更新慢,在观念创新、技术创新等方面不能适应新形势对农技推广工作的要求,影响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技术创新。

(二)推广经费不充足,公益服务难以开展。市、县两级农技推广中心实行财政全额供给,但工作经费十分有限。乡镇农技推广站实行全额拨款的只占22.3,差额拨款的占40.9,自收自支的占36.8。有的乡镇不但自收自支,而且还要上缴创收任务。绝大多数乡镇农技站长期处于“既无钱养兵,更无钱打仗”的局面。

(三)工作理念不适应,服务与需求脱节。科技成果目标大多还定位在高产量上,对市场需求大的优质高效的农产品研究不够;对传统的大宗农产品技术储备的多,对具有当地优势的特色农业产业中出现的新问题研究不够;技术推广工作的注意力集中在生产技术的环节上,对农产品储藏和加工等环节的问题研究不够,致使技术服务的需求与供给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直接影响着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实际效果。

(四)运行机制不灵活,被动服务绩效差。长期以来形成的行政管理型农业技术推广运行机制,缺乏科学的制约和激励办法,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现象仍然存在,导致有的人无作用可发挥,有的人有作用难发挥。

二、改革创新是促进农业技术推广的动力农技推广是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是科研成果的继续和再创新的关键环节,是联系科研、教育及生产的纽带,是促进农业技术进步和增强农业竞争能力的重要措施。因此,在农业发展的新阶段之后,深化农业推广体系改革的过程中既不能简单地把农技推广机构推向市场,又不能简单地以强调稳定而维持现状,应从农村的实际和农民的需要出发,按照“推广目标现代化、推广队伍多元化、推广行为社会化、推广形式多样化”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

(一)推广目标现代化。就是农技推广要适应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实现技术跨越的要求,加速农业由注重数量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益的转变,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按照新阶段农业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农民知识化的发展趋势,农技推广工作要实现四个转变:一是从主要追求数量,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益转变;二是从为农业生产服务为主,向为生产、加工与生态协调发展服务转变;三是从以资源开发技术为主,向资源开发技术和市场开发技术相结合转变;四是从主要面向国内市场,向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转变。从而,为农产品优质高产高效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为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和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全面的技术服务,为提高农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提供坚实的技术基础。

(二)推广队伍多元化。就是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改革,大力调动农民、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逐步形成国家扶持和市场引导相结合、有偿服务与无偿服务相结合的新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在稳定、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同时,大力发展农民、企业技术推广与服务组织,支持农村各类专业技术协会的发展。充分调动科研机构、大中专院校和科技工作者参与推广工作的积极性,建立专业技术人员、农民、企业家等广泛参与的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队伍。

1、市、县农技推广机构要进一步稳定和加强,以切实履行好法律法规赋予的执法和行政管理职能,承担重大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植物病虫害及农情的搜集、监测、预报、防治和处置,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检验、监测和强制性检疫,农业技术咨询和培训等公益性职能。

2、改革乡镇农技推广体制,建立跨乡镇的区域站。根据产业规划布局和自然区域的特点,在县以下创办跨乡镇的区域农技推广站,作为县级农技推广机构的派出单位,承担农技推广的公益性职能。区域站的人员从现有乡镇农技推广人员中择优聘用,或从县级农技推广机构中下派部分工作人员。

3、将各级农技推广机构现已承担的产前、产中技物结合的推广活动以及产后的加工、运销等经营性服务职能分离出来,建立各种形式的农业科技型

下载教育体系钳制创新 与诺贝尔奖无缘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育体系钳制创新 与诺贝尔奖无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创新经验总结

    创建区域农技站 加强基层农技体系建设XX县地处渭北旱塬西端,全县辖10镇5乡,240个行政村,人口25万,土地总面积228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0.87万亩,人口密度103.7人/平方公里,地广人稀,是以......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创新对策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创新对策“九五”以来,酒泉市农技推广系统紧紧围绕全市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点,先后组织实施了35项重大农业科技项目,共增加直接经济效益5亿多元,农业科技......

    诺贝尔奖与科学精神---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与诺贝尔奖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12级2班 摘要 爱因斯坦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的科学贡献对于诺贝尔奖绝对是受之无愧的。然而,众所周知,在1921年授予爱因斯......

    区域创新体系

    区域创新体系区域创新体系(RISS)是一个新兴的概念,自国家创新体系产生以后,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个创新体系的研究热潮。1992年,英国加的夫(Cardiff)大学的库克教授最早提出并进行......

    五大创新体系

    1)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 积极发挥经济和科技政策的导向作用,激励和引导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调整国家科技计......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创新经验总结五篇

    xx县地处渭北旱塬西端,全县辖10镇5乡,240个行政村,人口25万,土地总面积228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0.87万亩,人口密度103.7人/平方公里,地广人稀,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山区农业县。农村家庭联......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创新经验总结(一)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创新经验总结(一)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创新经验总结(一)创建区域农技站加强基层农技体系建设陇县地处渭北旱塬西端,全县辖10镇5乡,240个行政村,人口25万,土......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创新经验交流

    探索新机制 谋求新发展近十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科学技术月新日异的发展以及知识经济的兴起,使农业科技工作处于一个需要创新才有可能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