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文言基础知识复习
必修5文言基础知识复习
【模拟试题】
一、选择(每个3分,共60分)
1.指出加点字的读音及解词完全正确的一组:()
A.箜篌kōng hóu公姥mǔ(公婆,这里偏指婆婆)
伶俜líng pīng(孤单的样子)绣腰襦rú(齐腰的短袄)
B.葳蕤wēiruí(草木繁盛貌)遗施yí(赠送、施与)
玳瑁dài mào磐石pán(厚而大的石头)
C.窈窕yiáo踯躅chíchú(徘徊不前)
赍钱jī(赠送钱财)鲑珍xié(鱼类菜肴,各种美味)
D.白鹄舫húfǎng(舫,船)龙子幡fān(旗帜名)
青骢马zōng金镂鞍lòu
2.下列句子不全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而功不至百姓者,独何与
B.殆有甚焉皆欲赴愬于王
C.盖亦反其本矣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D.无以,则王乎刑于寡妻,至于兄弟
3.下列句中“为”字读音和意思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1)为仲卿母所遣(2)为诗云尔(3)君既为府吏
(4)非为织作迟(5)君家妇难为(6)黄泉共为友
(7)自名为鸳鸯(8)阿母为汝求(9)时时为安慰(10)遣丞为媒人
A.(1)(8)/(2)/(3)(5)(6)(9)(10)/(4)(7)
B.(1)/(2)/(3)(5)(6)(9)(10)/(4)/(7)/(8)
C.(1)(8)/(2)/(3)(5)(10)/(4)(7)/(6)(9)
D.(1)/(2)/(3)(5)(6)(9)(10)/(4)(7)/(8)
4.指出句中“见”字用法和意义和其他各项都不同的一项:()
A.慈父见背B.君既若见录
C.渐见愁煎迫D.府吏见丁宁
5.与“闭门谢客”中的“谢”字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A.谢家来贵门B.多谢后世人
C.阿母谢媒人D.谢家事夫婿
6.下面“适”字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适得府君书从上观之适与地平
B.处分适兄意适大病,不能行
C.始适还家门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
D.适彼乐土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7.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
B.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
C.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
D.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
8.下列加点词语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孝武令朝士善历者难之,不能屈B.兴造大业,可以利百姓者
C.欲开屯田,广农殖D.启世祖施行
9.下列加点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冲之少稽古(考核,考查)反唇相稽(计较)稽首,拜手(叩头至地)
B.冲之改造铜机,圆转不穷(停)穷则独善其身(不得志,不显贵)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地位低下)
C.乃更造新法(改编)又造千里船(制造)造《缀术》数十篇(编写)
D.冲之以为尚疏(不精密)王怒而疏屈平(流放)敢竭鄙诚,恭疏短引(写)
10.选出“然”字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中不同的一项()
A.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B.然,诚有百姓者。
C.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
D.子固仁者,然遇亦甚矣!
11.下列与“不赂者以赂者丧”中“以”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洎牧以谗诛B.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C.日削月割,以趋于亡D.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12.下列各组句子中“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然后驱而之善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
B.然后从而刑之犹缘木而求鱼也
C.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
D.保民而王尽心力而为之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活用情况不相同的一项是:()
A.是以君子远庖厨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B.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C.兴甲兵,危士臣辟土地,朝秦楚
D.刑于寡妻,至于兄弟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4.下列句子不含偏义复词的一项是:()
A.昼夜勤作息勤心养公姥B.我有亲父兄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C.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D.否泰如天地贵贱情何薄
15.下列加点词语不全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解褐南徐州迎从事公府参军
B.会连有军事事竟不行
C.转长水校尉,领本职儿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单
D.不因风水,施机自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16.古诗文中为使语句精炼工整,在彼此相对的文句中,常使前后互应,在意义上互相补充,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意思,叫“互文”。请选出下列各句中没有“互文”的一项:()
A.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B.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C.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D.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17.下列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时有北人索驭驎者B.解褐南徐州迎从事,公府参军
C.孝武令朝士善历者难之D.兴造大业,可以利百姓者
18.下列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B.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C.英雄无觅孙仲谋处D.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19.下列加点词语不全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其实百倍
B.后秦击赵者再起视四境
C.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可谓智力孤危
D.刺客不行,良将犹在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20.下列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⑴臣未之闻也⑵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⑶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⑷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
⑸百姓之不见保⑹无伤也,是乃仁术也
⑺莫之能御也⑻天下可运于掌
⑼是不为也,非不能也⑽牛何之
⑾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⑿非挟泰山以超北海之类也,是折枝之类也
⒀何由知吾可也⒁申之以孝悌之义
⒂夫子之谓也⒃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
⒄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⒅然后快于心与
⒆否,吾何快于是⒇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A.⑴⑺⑽⒀⒂⒄⒆⒇/⑵⑸/⑶⑷⑻⑾⒁⒃⒅/⑹⑼/⑿
B.⑴⑺⑽⒀⒂⒄⒇/⑵/⑶⑷⑻⑾⒁⒃⒅⒆/⑸/⑹⑼⑿
C.⑴⑺⑽⒀⒂⒄⒇/⑵⑶⑸/⑷⑻⑾⒁⒃⒅⒆/⑹⑼/⑿
D.⑴⑵⑺⑽⒀⒂⒄⒆⒇/⑶⑷⑻⑾⒁⒃⒅/⑸/⑹⑼/⑿
二、背诵默写(11分,每空0.5分)
1、灭六国者六国也,。
2、长桥卧波,?,3、羽扇纶巾。
4、大江东去。
5、人生如梦。
6、想当年。
7、元嘉草草。
8、六国破灭,。
9、,是又在六国下矣。
10、有如此之势,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三、翻译下列句子(29分)
1、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2、解褐南徐州迎从事,公府参军。
3、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4、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5、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6、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7、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8、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9、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10、时有北人索驭驎者,亦云能造指南车,太祖使与冲之各造,使于乐游苑 对共校试,而颇有差僻,乃毁焚之。
【试题答案】
一、1、A2、B3、B4、C5、C6、D7、D8、D9、A10、B11、A12、C13、D14、D15、C16、C17、B18、A19、B20、B
二、1、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2、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3、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4、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5、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6、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7、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8、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9、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10、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三、1、等到李牧因受诬陷而被杀死,(赵国都城)邯郸变成(秦国的一个)郡,可惜赵国用武力抗秦而没能坚持到底。
2、他以平民身份被选为南徐州从事,后担任公府参军。
3、既然这样,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强暴的秦国的贪心永远没有满足。(诸侯)送给秦国的土地越多,秦国对诸侯的侵略也越急。
4、有这样的有利形势,却被秦国积久的威势所胁迫,天天割地,月月割地,以至于走向灭亡。治理国家的人不要被积威所胁迫啊!
5、安抚老百姓而称王天下,便没有什么人能抵御他了。
6、你不要对百姓说您吝啬而感到奇怪。
7、尊敬自己的老人,进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孩子,进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的孩子。(照此理去做)要统一天下如同在手掌上转动东西那么容易了。
8、这样看来,举不起一根羽毛,是不用力气的缘故;看不见整车的柴草,是不用目力的缘故;老百姓没有受到爱护,是不肯布施恩德的缘故。
9、高台上传来歌声,使人感到暖意,如同春天一般温暖;大殿里舞袖飘拂,使人感到寒气,仿佛风雨交加那样凄冷。就在同一天内,同一座宫里,而气候冷暖却截然不同。
10、当时有位叫索驭驎的北方人也称自己会造指南车,太祖便让祖冲之和他各造一辆,造成后在乐游苑试验比较,结果索驭驎的车误差很大,就给烧掉了。
第二篇:文言基础知识汇总
1.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文姬)
2.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3.第一部词典是:尔雅
4.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
5.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6.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
7.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8.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
9.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
10.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搜神记
11.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
12.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13.第一部断代史:汉书
14.第一部兵书:孙子兵法
15.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司马相如
16.乐府双璧:木兰词 孔雀东南飞,加上《秦妇吟》为乐府三绝
17.史学双璧:史记 资治通鉴
18.二拍:初刻拍案惊奇 二刻拍案惊奇(凌蒙初)
19.大李杜:李白 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 杜牧
20.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鲁迅 郭沫若
21.三不朽:立德 立功 立言
22.三代:夏 商 周
23.《春秋》三传:左传 公羊传 谷梁传
24.三王:夏禹 商汤 周公
25.三山:蓬莱 方丈 瀛洲
26.三教:儒 释 道
27.三公:周时,司马 司徒 司空
西汉,丞相 太尉 御史大夫
清明,太师 太傅 太保
28.三曹:曹操 曹丕 曹植
29.公安三袁:袁宗道 袁宏道 袁中道
30.江南三大古楼:湖南岳阳楼 武昌黄鹤楼 南昌滕王阁
31.岁寒三友:松 竹 梅
32.三辅:左冯翊 右扶风 京兆尹
33.科考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和自的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
34.殿试三鼎甲:状元 榜眼 探花
35.中国三大国粹:京剧 中医 中国画
36.三言:喻世明言 警世通言 醒世恒言(冯梦龙)
37.儒家经典三礼:周礼 仪礼 礼记
38.三吏:新安吏 石壕吏 潼关吏
39.三别:新婚别 垂老别 无家别
40.郭沫若 “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 湘果 棠棣之花
41.茅盾“蚀”三部曲:幻灭 动摇 追求
农村三部曲:春蚕 秋收 残冬
42.巴金“爱情”三部曲:雾 雨 电
“激流”三部曲:家 春 秋
43.第一部国别史:国语
44.第一部记录谋臣策士门客言行的专集:国策 战国策
45.第一部专记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晏子春秋
46.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47.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357句,1785字)
48.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典论·论文》(曹丕)
49.第一位田园诗人:东晋,陶渊明
50.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刘勰的《文心雕龙》
51.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钟嵘的《诗品》
52.第一部科普作品,以笔记体写成的综合性学术著作:北宋的沈括的《梦溪笔谈》
53.第一部日记体游记:明代的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
54.第一位女词人,亦称“一代词宗”:李清照
1.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2.我国第一部介绍进化论的译作:严复译的赫胥黎的《天演论》,他是一个由不懂外,却成了翻译家的人。
3.我国第一部个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4.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短篇小说是:狂人日记
5.第一位开拓“童话园地”的作家是:叶圣陶
6.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神话小说:西游记
7.第一篇报告文学作品是:(夏衍)包身工
8.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其作品是; 龙须沟
9.先秦时期的两大显学是:儒 墨
10.儒家两大代表人物是:孔丘和孟子,分别被尊至圣和亚圣。
11.唐代开元,天宝年间,有两大词派,: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 以王维,孟在为代表的其风格,前者雄浑豪,后者恬淡疏朴
12.常把宋词分为豪放,婉约两派。前者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后者以柳永,周邦彦,李清照为代表。
13.“五四”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反对旧礼教,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14.两篇《狂人日记>>的作者分别是:俄罗斯的果戈里 我国的鲁迅
15.世界文学中有两大史诗:伊利亚特 奥德赛
16.佛教三宝是:佛(大知大觉的)法(佛所说的教义)僧(继承或宣扬教义的人)
17.三从四德中三从:未嫁从父 既嫁从夫 夫死从子
四德:妇德 妇言 妇容 妇功/品德 辞令 仪态 女工
18.初伏,中伏,末伏统称三伏。夏至节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的第一天,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的第一天,立秋节后的第一个庚日是末伏的第一天。初伏,末伏后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
19.三纲五常:三纲:父为子纲 群为臣纲 夫为妻纲
五常:仁 义 礼 智 信
20.三姑六婆:三姑:尼姑 道姑 卦姑
六婆:媒婆 师婆(巫婆)牙婆 虔婆 药婆 接生婆
21.三皇五帝:三皇:伏羲 燧人 神农
五帝:黄帝 颛琐 帝喾 尧 舜
22.三教九流:三教:儒 道 释
九流:儒家 道家 阴阳 法 名 墨 纵横 杂 农
23.三山五岳:东海里的三座仙山:瀛洲、蓬莱、方丈;
五岳:东岳泰山 南岳衡山 西岳华山 北岳恒山 中岳嵩山
24.三性:祭祀用的牛羊猪(太牢)(无牛为少牢)
25.三一律:欧洲古典广义戏剧理论家所制定的戏剧创作原则,就是地点一致,时间一致,情节一致。
26.佛教三昧:止息杂虑,心专注于一境。(修行方法之一)
27.佛教三藏:总说根本教义为经,述说戒律为律,阐发教义为论(通晓三藏的叫三藏法师)
28.三省六部:三省: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
六部:吏 户 礼 兵 刑 工
29.三苏:苏洵 苏轼 苏辙 三军:上中下/左中右/海陆空
30.三吴:吴郡 吴兴 会稽(丹阳)三国:魏 蜀 吴
31.三秦:雍王(西)塞王(东)瞿王(陕西北)
32.三楚:港陵-南楚 吴-东楚 彭城-西楚
33.三原色:红 绿 蓝
34.三坟五典:三坟:伏羲 神农 黄帝
五典:少昊 颛顼 高辛 唐尧 虞 舜
35.三体石经:尚书 春秋 左传/古文 小篆 汉隶三种字体书写
1.经典四书:大学 中庸 孟子 论语
2.四大类书:太平御览 册府元龟 文苑英华 全语文
3.战国四君:齐国的孟尝君 赵国的平原君 楚国的春申君 魏国的信陵君
4.初唐四杰:王勃 杨炯 卢照邻 骆宾王
5.北宋文坛四大家:王安石 欧阳修 苏轼 黄庭坚
6.元曲四大家:关汉卿 马致远 白朴 郑光祖
7.明代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 祝枝山 文徵明 周文宾
8.北宋四大书法家:苏轼 黄庭坚 米芾 蔡襄
9.楷书四大家:唐-颜真卿 柳公权 欧阳洵 元-赵孟頫
10.书法四体:真(楷)草 隶 篆
11.文房四宝:湖笔 微墨 宣纸 端砚
12.中国四大藏书阁:北京的文渊阁 沈阳文溯阁 承德文津阁 杭州文澜阁
13.古代秀才四艺(文人雅趣):琴 棋 书 画
14.国画四君子:梅 兰 竹 菊
15.书四库:经 史 子 集
16.兄弟四排行:伯(孟)仲 叔 季
17.五胡:匈奴 鲜卑 羯 氐 羌
18.五花:金菊花-卖花女 木棉花-街上为人治病的郎中 水仙花-酒楼上的歌女 火辣花-玩杂耍的 土牛花-某些挑夫
19.八门:巾-算命占卦的 皮-卖草药的 彩-变戏法的 挂-江湖卖艺的平-说书评弹的 团-街头卖唱的 洞-搭蓬扎纸的 聊-高台唱戏的 20.竹林七贤:嵇康 阮籍 山涛 向秀 阮咸 王戎 刘伶
21.建安七子:孔融 陈琳 王粲 徐千 阮瑀 应瑒 刘桢
22.七政(七纬):日 月 金 木 水 火 土
23.战国七雄:赵 魏 韩 齐 秦 楚 燕
24.七情:喜 怒 哀 惧 爱 恶 欲
25.七大古都:北京 西安 洛阳 开封 南京 杭州 安阳
26.神话八仙:铁拐李 汉钟离 张果老 何仙姑 蓝采和 吕洞宾 韩湘子 曹国舅
27.唐宋散文八大家: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 苏洵 苏轼 苏辙 王安石 曾巩
28.文起八代之衰中的八代:东汉 魏 宋 晋 齐 梁 陈 隋
29.四时八节中的八节指:立春 春分 立夏 夏至 立秋 秋分 立冬 冬至
30.八卦:乾 坤 震 巽 坎 离 艮 兑分别象征天 地 雷 风 水 火 山 泽
31.八股文中的八股:破题 承题 起讲 入手 起股 中股 后股 束股
32.扬州八怪指;汪士慎 李鳝 金农 黄慎 高翔 郑燮 罗聘
33.九州指:冀 兖 青 荆 扬 梁 雍 徐 豫
34.九族指:高祖 曾祖 祖父 父 本身 子 孙 曾孙 玄孙
35.九章指:惜诵 涉江 哀郢 抽思 怀沙 思美人 惜往日 橘颂 悲回风
36.九歌指:东皇太一 云中君 湘君 湘夫人 大司命 少司命 东君 河伯 山鬼国殇 礼魂
37.十家指;九流加上小说家
38.中国历史上十女诗人指:班婕妤(班固之祖姑)蔡琰 左芬(左思之妹)苏惠谢道韫 鲍令晖(鲍照之妹)薛涛 李清照 朱淑贞 秋瑾
39.中国十大古典悲剧:《窦娥冤》 《赵氏孤儿》 《精忠旗》 《清忠谱》 《桃花扇》《汉宫秋》《琵琶记》《娇红记》《长生殿》《雷峰塔》
40.中国十大古典喜戏:《救风尘》《玉簪记》《西厢记》《看钱奴》《墙头马上》《李逵负荆》《幽阁记》《中山狼》《风筝误》
41.十天干: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42.中国十部著名歌剧:《白毛女》《王贵和李香香》《小二黑结婚》《刘胡兰》《洪湖赤卫队》《草原之歌》《红霞》《刘三姐》《红珊瑚》《江姐 》
43.十二地支: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44.十二生肖:鼠 牛 虎 兔 龙 蛇 马 羊 猴 鸡 犬 猪
45.十二时:夜半 鸡鸣平旦 日出 食时 隅中 日中 日昳 脯时 日入 黄昏 人定
46.十二律:黄钟 大吕 太簇 夹钟 姑洗 仲吕 蕤宾 林钟 夷则 南吕 无射 应钟
47.十三经:《易经》《尚书》《诗经》《周礼》《仪礼》《左传》《礼记》《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孟子》《孝经》《尔雅》
48.七夕指:七月七日
49.十恶不舎中的十恶指:谋反 谋大逆 谋叛 恶逆 大道 大不敬 不孝 不睦 不义 内乱 1.佛教四大名山:五台山 峨眉山 普陀山 九华山
2.中国四大发明:指南针 造纸术 印刷术 ****
3.中医四诊:望 闻 问 切
4.戏曲四行当:生 旦 净 丑
5.道教四大名山:湖北武当山 江西龙虎山 四川青城山 安徽齐云山
6.四大石窟:云冈石窟 龙门石窟 麦积山石窟 敦煌莫高窟
7.黄山四绝:奇松 怪石 云海 温泉
8.泰山四大奇观:旭日东升 晚霞反照 黄河金带 云海玉盘
9.中国四大名楼;岳阳楼 黄鹤楼 腾王阁 太白楼
10.四大古典小说:《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红楼梦
11.四大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李宝嘉)二年目睹之怪现状(吴研人)老残游记(刘鄂)孽海花(曾朴)
12.民间四大传说:牛郎织女 孟姜女寻夫 梁山伯与祝英台 白蛇与许仙
13.古代四美女:西施(沉鱼)王昭君(落雁)貂禅(闭月)杨玉环(羞花)
14.古代四美:音乐 珍味 文章 言谈/ / 良晨 美景 赏心 乐事
15.苏门四学士:黄庭坚 秦观 曾补之 张来
16.四史:史记 汉书 君汉书 三国志
17.历史上四大书院:庐山白鹿洞 长沙岳麓 衡阳石鼓
18.商丘应天府
19.古代祥瑞四灵:龙 凤 麒麟 龟
20.宋中兴四诗人:陆游 杨万里 范大成 尤袤
21.科考四级及录取者称谓:院试-秀才 乡试-举人 会试-贡生 殿士-进士
22.千古文章四大家: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 苏洵 苏轼
23.有很高史学和文学价值的三史:史记 汉书 后汉书
24.三班父子:班彪 班固 班昭
25.三书指:魏书 蜀书 吴书 后人将其合为一本称三国志。
26.左思的三都赋指:蜀都赋(成都)吴都赋(南京)魏都赋(邺)
27.南朝三谢:谢灵运 谢惠连 谢眺
28.三瘦词人指:李清照 三个名句是:
29.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30.知否,知否?应是肥红瘦。
31.新来瘦,非千病酒,不是悲秋。
32.旧书塾使用的三种教本简称为三百千指:三字经 百家姓 千字文
33.郑板桥(郑燮)的三绝指:绘画 诗作 书法
34.鲁迅的三部短篇小说集:《呐喊》 《彷徨》 《故事新编》
35.我国当代文学史上的三大散文作家是:刘白羽 杨朔 秦牧
36.高尔其的自传体三部曲是:《童年》 《在人间》 《我的大学》
37.世界作品中三大吝啬鬼指:老葛朗台 夏洛克 泼留希金
38.老舍小说《四世同堂》也是三部曲指:《惶惑》 《偷生》 《饥荒》
39.我国古代有四个大城市称四京:东京-汴梁 西京-长安 南京-金陵 北京-顺天
40.汉字的字音的四种音调叫四声指:平上 去 入 现代则分为:阴平阳平上声 去声
41.元末明初吴中四杰:高启 杨基 张羽 徐贲
42.元杂剧的四大爱情剧:《荆钗记》 《白兔记》 《拜月亭》 《杀狗记》
1.英国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哈姆雷特》《李尔王》《奥赛罗》《麦克佩斯》
2.四言诗是:我国汉代以前最通行的诗歌形式,通章或通篇每句四字。
3.四体不勤中的四体指:人的四肢
4.四大皆空是指:(佛语)地水火风组成的宇宙四种元素
5.管仲把礼义廉耻四道德看作治国的四个纲。
6.四六文指;骈文的一种,全篇多以四字或六字相间为句,盛行于南朝。
7.春秋五霸指:齐桓公 晋文公 楚庄公 秦穆公 宋襄公
8.五等爵位指:公爵 候爵 伯爵 子爵 男爵
9.五经:诗 书 礼 易 春秋
10.五行:金 木 水 火 土 /仁 义 礼 智 信
11.五常(五伦):君臣 父子 兄弟 夫妇 朋友
12.五教:父义 母慈 兄友 弟恭 子孝
13.五音:宫 商 角 徵 羽
14.五刑:(隋前)墨 劓 刖 宫 大辟(隋后)笞 杖 徒 流 死
15.死的五称:天子-崩 诸候-薨 大夫-卒 士-不禄平民-死
16.唐代五大书法家:柳公权 颜真卿 欧阳洵 褚遂良 张旭
17.五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本游记》《红楼梦》《金瓶梅》
18.五谷:稻 麦 黍 菽 麻
19.五彩:青 黄 红 白 黑
20.唐代以后的五代指:后梁 后唐 后晋 后汉 后周 21.五帝:黄帝 颛顼 帝喾 唐尧 虞舜
22.五毒:蝎 蛇 蜈蚣 壁虎 蟾蜍
23.五更与时钟的对应是:一更(19-21)二更(21-23)三更(23-1)四更(1-3)五更(3-5)
24.五官:耳 目 口 鼻 身
25.新中国五位语言大师:郭沫若 茅盾 巴金 老舍 赵树理
26.五荤:(佛语)大蒜 韭菜 薤 葱 兴渠
27.五岭:越城岭 都庞岭 萌渚岭 骑田岭 大庾岭
28.五味:甜 酸 苦 辣 咸
29.五香:花椒 八角 桂皮 丁香花蕾 茴香子
30.五脏:心 肝 脾 肺 肾
31.五陵:高祖长陵 惠祖安陵 景帝阳陵 武帝茂陵 昭帝平陵
32.五湖:洞庭湖 鄱阳湖 太湖 巢湖 洪泽湖
33.四大洋:太平洋 大西洋 印度洋 北冰洋
34.六艺经传指:诗 书 礼 易 乐 春秋
35.通五经贯六艺中的六艺指:礼 乐 书 数 射 御
36.造字六书:象形 指示 会意 形声 转注 假借
37.诗经六义措:风 雅 颂 赋 比 兴
38.六部;户部 吏部 礼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39.六亲;父 母 兄 弟 妻 子
40.古代婚嫁六礼:纳采 问名 纳吉 纳徵 清期 亲迎
41.六朝;吴 东晋 宋 齐 梁 陈都建都建康,史称六朝。
42.六畜:马 牛 羊 狗 猪 鸡
43.苏门六君子:黄庭坚 秦观 晁补之 张来 陈师道 李麃
44.六甲:六十甲子/甲子 甲寅 甲辰 甲午 甲申 甲戌/妇女怀孕
45.六尘佛教名词)声 色 香 味 触 法六种境界
46.六合:天 地(上下)东 西 南 北
47.佛教六根(佛教名词)眼 耳 鼻 舌 身 意
1、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2、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3、蚕豆开花--------黑心
4、孔夫子搬家——净是书(输)
5、打破砂锅--------问到底
6、和尚打伞--------无法无天
7、虎落平阳--------被犬欺
8、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9、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10、井底青蛙--------目光短浅
11、大海捞针--------没处寻
12、竹篮打水--------一场空
13、打开天窗--------说亮话
14、船到桥头--------自会直
15、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16、百米赛跑--------分秒必争
17、拔苗助长--------急于求成
18、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19、芝麻开花--------节节高 20、新官上任--------三把火
21、瞎子点灯--------白费蜡
22、兔子尾巴--------长不了
23、偷鸡不成--------蚀把米
24、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25、老虎屁股--------摸不得
26、老虎拉车--------谁敢
27、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28、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29、墙上茅草--------随风两边倒 30、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31、塞翁失马--------焉知祸福
32、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33、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34、有借有还--------再借不难
35、猫哭耗子--------假慈悲
36、饺子破皮--------露了馅
37、扁担挑水--------一心挂了两头
38、对牛弹琴--------白费劲
39、八仙聚会--------神聊 40、霸王敬酒--------不干也得干
41、板上订钉--------跑不了
42、背鼓上门--------讨打
43、草把做灯--------粗心(芯)
44、竹笋出土--------节节高
45、菜刀切豆腐--------两面光
46、钉头碰钉子--------硬碰硬
47、高山上敲鼓------四面闻名(鸣)
48、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49、关公走麦城--------骄必败 50、铁打的公鸡--------一毛不拔
51、鸡蛋碰石头--------不自量力
52、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53、脚踏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
54、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55、老鼠钻风箱--------两头受气
56、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57、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了
58、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59、泼出去的水--------收不回 60、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61、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62、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63、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64、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65、外甥打灯笼--------照旧(舅)66、王八吃年糕--------铁了心
67、歪嘴讲故事--斜(邪)说 68、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
69、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70、周瑜打黄盖--------两厢情愿
71、赶鸭子上架--------吃力不讨好 72、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73、瞎子戴眼镜--------装饰 74、猴子捞月亮--------空忙一场
75、秀才遇到兵--------有理讲不清 76、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77、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78、和尚训道士--------管得宽
79、过年娶媳妇--------双喜临门 80、聋子见哑巴--------不闻不问
81、铜钣上钉铆钉---一是一,二是二 82、里弄里扛竹竿--------直来直去
83、苦水里泡黄连--------苦上加苦 84、我解缆,你推船--顺水人情
85、猪鼻子里插葱--------装象 86、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87、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88、放风筝断了线--------没指望了
89、池塘里的**--------大不了 90、谈心不点灯--说黑话
91、顶风顶水划船--------硬撑 92、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93、东洋人戴高帽--------假充大个 94、到火神庙求雨--------找错了门
95、鲁班门前耍斧--------有眼无珠 96、老太太吃汤圆--------囫囵吞
97、出太阳下暴雨--------假情(晴)98、挂羊头卖狗肉--------虚情假意
99、担着胡子过河--------谦虚过度 100、唱歌不看曲本--------离谱 101、泰山顶上观日出--高瞻远瞩 102、提着灯笼砍柴--明砍
103、提着马灯下矿井--步步深入 104、跳上舞台凑热闹--逢场作戏
105、推小车上台阶--一步一个坎 106、大姑娘坐轿——头一回
107、借了一角还十分--分文不差 108、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109、窗户边吹喇叭——名声在外
110、螃蟹过街——横行霸道
111、上鞋不用锥子——针(真)行 112、程咬金的斧头——就这三下子
113、聋子耳朵——摆设 114、二十一天不出鸡——坏蛋
115、冰糖煮黄莲——同甘共苦 116、八级工拜师傅——精益求精
117、大水淹了龙王庙——不认自家人 118、木匠带枷——自作自受
119、半夜三更放大炮——一鸣惊人 120、飞机上点灯——高明
121、鼠进书箱——咬文嚼字
122、牛角上抹油——又尖又滑
123、虎口拔牙——胆子大
124、兔的尾巴——长不了
125、龙王爷跳海——回老家
126、蛇吃黄鳝——比长短
127、马尾巴搓绳——不合股
128、羊伴虎睡——靠不住
129、猴照镜子——得意忘形
130、鸡蛋碰石头——自不量力
131、狗掀门帘——全凭一张嘴
132、猪鼻上插葱——装象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孙悟空大闹天宫——慌了神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包公断案——铁面无私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滴石穿——非一日之功 早开的红梅——一枝独秀 砌墙的石头——后来居上
关羽失荆州——骄兵必败 王羲之写字——入木三分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生死之交
孔明借东风——巧用天时 关公赴会——单刀直入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梁山泊的军师——无(吴)用
孙猴子的脸——说变就变
一、常见借代词语:
5、同窗:同学
6、烽烟:战争
7、巾帼:妇女
8、丝竹:音乐
9、须眉:男子
10、婵娟、嫦娥:月亮
11、手足:兄弟
12、汗青:史册
13、伉俪:夫妻
14、白丁、布衣:百姓
15、伛偻,黄发:老人
16、桑麻:农事
17、提携,垂髫:小孩
18、三尺:法律
19、膝下:父母 20、华盖:运气
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
22、庙堂:朝廷
二、作者作品:
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1、桑梓:家乡
2、桃李:学生
3、社稷、轩辕:国家
4、南冠:囚犯
14、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fǔ)
15、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
儒家:孔子 孟子 法家:韩非子 道家:庄子、列子 墨家:墨子
16、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17、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
18、唐宗:唐太宗李世民 宋祖:宋太祖赵匡胤 秦皇:秦始皇嬴政 汉武:汉武帝刘彻
19、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20、世界文学作品中四大吝啬鬼:葛朗台、夏洛克、泼溜希金、阿巴贡。
21、中国吝啬鬼的典型:严监生。
三、中国文学之最:
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
最早的爱国诗人是屈原;
最早的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
最早的也是最杰出的边塞诗人是盛唐的高适和岑参;
古代最杰出的豪放派词人是北宋的苏轼;
古代最杰出的女词人是南宋的李清照;
古代最著名的爱国词人是南宋的辛弃疾;
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李白;
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杜甫;
古代写诗最多的爱国诗人是南宋的陆游;
古代最著名的长篇神话小说是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
古代最著名的长篇历史小说是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古代最早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浒传》;
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是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
古代最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是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古代最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是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古代最早的语录体散文是《论语》;
古代最早的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传》;
古代最早的纪传体通史是《史记》;
古代最杰出的铭文是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
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是鲁迅;
现代最杰出的长篇小说是茅盾的《子夜》;
现代最有影响的短篇小说集是鲁迅的《呐喊》。
四、文化常识:
1、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2、三国:魏、蜀、吴。
3、“四大古典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
4、“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
5、世界四大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莫泊桑、马克〃吐温、欧〃亨利。
6、苏轼的散文代表北宋散文的最高成就,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7、马致远的散曲代表作《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
8、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创作了我国古典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红楼梦》(又称《石头记》),它问世后就广为流传,深受人们喜爱,还出现了专门研究该书的一门学问——“红学”,“红学”现已成为世界文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9、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陈毅被称为“元帅诗人”;
臧克家因诗作多为农村题材,有“泥土诗人”之称;
田间被闻一多誉为“时代的鼓手”(擂鼓诗人)。
10、岁寒三友:松、竹、梅。
11、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12、文人四友:琴、棋、书、画。
13、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14、四库全书:经、史、子、集。
15、《诗经》“六义”指:风、雅、颂(分类)、赋、比、兴(表现手法)。
16、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17、桂冠、鳌头、榜首、问鼎、夺魁:第一。
18、三纲五常:“三纲”: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
19、“四书”“五经”是儒家的主要经典:“四书”即《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20、三皇:天皇、地皇、人皇或伏羲、女娲、神农;
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21、五金:金、银、铜、铁、锡。
22、五味:酸、甜、苦、辣、咸。
23、五行:金、木、水、火、土。
24、“永字八法”是说“永”字具有:点、横、竖、撇、捺、折、钩、提八种笔画。
25、古代的学校有庠、序、太学等名称,明清时最高学府为国子监。
26、三教九流:“三教”:儒教、佛教、道教;“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第三篇:文言基础知识
《陈情表》基础知识补充
一、古代官职变动:
1、古代官职任免升降的术语
(1)关于任职授官的有:任、授、除、拜、封(用于爵位)、赠(用于追封已故者)征、辟、荐、举(多用于布衣作官)、点(用于口语)。
(2)关于提升职务的有:抉或(用于由低级到讥级)、进(用于较高职务追加)、起复(恢复原职务)、超迁。
(3)关于降级免职的:罢、免、解(因非严重过失而解除职务)、贬、谪(因过失而降级)、革、褫(撤职查办)、开缺(奉命或自请解除职务)、致仕(带职退休)、左迁(降级使用)。
(4)关于调动职务的:移、调、徒、量移(调的比原职稍好)、补(由候补而正式上任)
(5)关于兼职的:领(以本官兼较低职)、摄(暂时兼任比本官高的职务)、权(临时代职)、行(代行某职而尚无此官衔)、(代替无本官的职务)、护(原官短期离职,临叮守护印信)
2、古代官职变动用词
(1)除,任命、授职,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如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如果是“左除”,则是降级授职之意。
(2)赏,是由皇帝特旨颁布,赐予官职、官衔或爵位。如《谭嗣同》:“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
(3)擢,既由选拔而提升。课文《海瑞传》:“是瑞已擢嘉兴通判,坐谪兴国州判官。”
超擢则是越级破格提升的意思。如《谭嗣同》:“皇上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与杨锐、林旭、刘光第等同参预新政”。
(4)迁,改官。用法较复杂,常见的有三种情况。一是升迁,如《海瑞传》:“迁淳安知县。”海瑞由原教谕官提升为知县。二是改任,相当于转调原职品级的官职,如《张衡传》:“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新职太史令与旧职郎中官职级别相同。三是降职,即“左迁”。白居易《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即指被降为江州司马。
(5)徙,改任官职,多指一般的调职。《张衡传》:“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即说张衡所居官职一直未得到改任。
(6)谪,官吏降级,相当于贬。白居易《琵琶行》:“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当浔阳城。”
(7)拜,授予官职,任命,多指帝王授臣下官职。《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张衡传》:“公车特征拜为郎中。”
(8)出,指出京受任。《张衡传》:“永和初,出为河间相”中的“出”,指张衡离京任河间王的相。
(9)去,卸职。《张衡传》:“自去史职,五载复还。”这里的“去”,就是卸职之意。
(10)黜,废免,革职免官。《屈原列传》:“屈原既黜,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要注意,“黜”与“贬谪”相同,但有区别,贬谪是出自皇帝的诏令,黜有时则是上司对下属官员的处分,《书博鸡者事》中“黜臧使者”的“黜”就是指“台臣”以对“臧使者”的处分。
(11)放,放逐。如《史记·屈原列传》“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中的“放”就是贬谪放逐的意思。“放”有时也指京官调任外地,如《谭嗣同》“即放宁夏知府,旋升为宁夏道”中的“放”就是“委任委派”的意思。
(12)陟,升迁,指官吏的提升和进用。如诸葛亮《出师表》:“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陟”即指提升和进用。“陟”常和“黜”连用表示人材的进退,降官曰“黜”升官曰“陟”。如韩愈《送李盘谷序》:“理乱不知,黜陟不闻。”
(13)夺,罢官免职。如《书博鸡者事》“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
(14)罢,革除官职。《书博鸡者事》“又投间蔑污使君,使罢”中的罢是指被革去了官职。
(15)复,恢复旧职。《书博鸡者事》中“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中的“复”指重新任命,恢复旧职的意思。
二.虚词“以”用法归纳
1用作介词
(1)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可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借)„„身份”。猥以微贱。凭,介词。臣具以表闻。用,拿,介词。(2)表示原因,介词。臣以险衅/臣以供养无主但以刘日薄西山/是以区区不敢废远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颇蔺相如列传》)
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屈原列传》)
(3)表示所处置的对象。译为:把。操当以肃还付乡党。(《赤壁之战》)
(4)表示时间、处所。译为:于,在,从。
以崇祯十七年夏,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冠。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
(5)表示依据。译为:按照,依照,根据。
今以实校之。(《赤壁之战》)余船以次俱进。(《赤壁之战》)
说明:“以”字的宾语有时可以前置,有时可以省略。
①以一当十(成语)②夜以继日(成语)③秋以为期(《诗经·氓》)
2.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忽魂悸以魄动。(《梦游天姥吟留别》)
(2)表示承接关系,前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而”或省去。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石钟山记》)樊哙侧其盾以撞。(《鸿门宴》)
各各竦立以听。(《促织》)
(3)表示目的关系,后一动作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而”“来”“用来”“以致”等。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廉颇蔺相如列传》)
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与汝子(《祭十二郎文》)
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六国论》)
(4)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例如:
不赂者以赂者丧(《六国论》)
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褒禅山记》)
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信陵君窃符救赵》)
(5)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例如: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陶渊明《归去来辞》)
3.助词
(1)作语助,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例: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以:表时间)(《出师表》)
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以:方位)(《廉颇蔺相如列传》)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以:表范围)
(2)作语助,起调整音节作用。例: ①逆以煎我怀。(《孔雀东南飞》)
4.动词(1)以为,认为。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触龙说赵太后》)
(2)用,任用。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涉江》)
5.名词。译为:缘由,原因。古人秉烛游,良有以也(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
6.通假(1)通“已”,已经。固以怪之矣。日以尽矣。(2)通“已”,止。无以,则王乎?
【以为】1.认为,把„„当作或看作。虎视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2.把„„作为或制成。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以为:把它设为。)铸以为金人十二。
【以是】【是以】相当“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
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石钟山记》)
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有以】【无以】意思分别是“有什么办法用来„„”“没有什么办法用来„„”
项王未有以应,曰:“坐。”(《鸿门宴》)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庄暴见孟子》)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劝学》)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陈情表》)
三.成语释义:
(1)孤苦伶仃:形容孤单困苦,无依无靠。孤苦:没有依靠,生活困苦。伶仃:孤独。
(2)茕茕孑立:形容孤苦伶仃,无依无靠。茕茕:孤独无靠的样子。立:孤单单地呆着。
(3)形影相吊: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互相安慰,形容十分孤单。形:身体。吊:慰问。
(4)日薄西山:太阳快要落山,比喻人衰老临近残废或事物腐朽即将灭亡。薄:迫近。
(5)气息奄奄:气息微弱,形容快要断气的样子。气息:呼吸时进出的气。
(6)人命危浅:形容寿命已经不长,即将死亡。人命:寿命。危:危险。浅:不久,时间短。
(7)朝不虑夕:早晨不能考虑晚上会怎样,情势危急,随时都可能发生变故。
(8)皇天后土:古代对天地的尊称。皇天:指天。后土:指地。
(9)结草衔环:用来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后汉书·杨震传》注引《续齐谐记》记载:东汉杨宝小的时候,在山林中见到一只奄奄一息的小黄雀。杨宝见它可怜,便带回家中精心照料。等小黄雀的伤完全养好后,杨宝就把它放了。当天晚上,杨宝做了一个梦,梦见有一个黄衣童子,口中衔着四个玉环,说是送给杨宝的礼物,并祝愿杨宝子孙几代都做大官。后来,杨宝的儿子、孙子、曾孙果然都做了大官,享尽了荣华富贵。
(二)之
1.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①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
②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通常作复指性定语。
2.用作助词,也分几种情况:
①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②结构助词,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语(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为“得”。
③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
④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译时也可省去。
⑤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
(三)而
1、用作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①表示并列,相当于“和”“与”;爱了而乐衷,皆丧心也。
②表示顺承,相当于“就”“才”;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③表示转折,相当于“却”“但是”;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④表示因果,相当于“因为...所以...”。
⑤表示修饰(方式、状态)
⑥表示假设,相当于“如果”;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2、用作代词。只用作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3、复音虚词“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4、【而后】才,方才。
①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5、【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①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6、【既而】不久,一会儿。
(四)其
1、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①第三人称代词。可代人、代事物,有在名词之前,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
②第三人称代词。一般代人,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整个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修饰语)应译为“他”“它”。
③活用为第一人称。可用作定语或小主语,视句意译为“我的”或“我(自己)”。
④指示代词,表远指。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
⑤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2、用作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测度、反诘、婉商、期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助词配合,视情况可译为“大概”“难道”“还是”“可要”等,或省去。
(五)于
“于”是介词,总是跟名词、代词或短语结合,构成介宾短语去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多种组合关系。
1、引进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方面、原因等,视情况可译为“在”“在„方面”“在„„中”“向”“到”“自”“从”“跟”“同”“对”“对于”“给”“由于”等。
例如: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在„„中)
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向)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对、对于)
2、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有时可译为“胜过”。
例如: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
有时则只是表示对象的性质和状态,可不译。
3、放在动词之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被”,有时动词前还有“见”“受”等字和它相应。例如: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受制于人„„(《赤壁之战》)
4、复音虚词“于是”,用法与现代汉语的“于是”不完全相同。
①放在句子开头,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与现在的承接连词或因果连词相同。现代汉语也这样用。
②放在谓语之前或谓语之后,“于是”属介宾短语作状语或补语。可根据“于”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在这”“从这”等。
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在这职业上”《捕蛇者说》)
四.文言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文言文中也有用判断词“是”(或“非”)来构造判断句的现象,比如: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非我也,兵也。(《寡人之于国也》)
句中“是”“非”,和现代汉语判断词“是”“非”同义。但是,这种用法不大常见。文言文往往用别的词或结构方式来表示判断。
1.用其他判断词表示判断
例如: 此则寡人之罪也。(《勾践灭吴》)翻译:这是我的罪过啊。
句中“则”译为“是”,即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判断词。
此外还有:“即”“乃”“皆”“本”“诚”“亦”“素”“非”等等,例句:
①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③梁将即楚将项燕。
④臣本布衣。
⑤且相如素贱人。
⑥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2.采用“……者,……也”的方式构造判断句
例如: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为:廉颇,是赵国的优秀的将领。
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译为:妻子认为我美的原因,是私爱我。
句中判断词“是”的意思,是由“……者,……也”结构表示出来的。当然,这个结构不是固定不变的,具体言语中,其结构变化十分灵活。比如:
(1)用“……,……者也”表判断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
(2)用“……者,……”表判断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游褒禅山记》)
(3)用“……,……也”表判断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译为:城北徐公是齐国的美丽的人。(注意,本句句末的“者”是“的人”的意思,不是结构助词。)项脊轩,旧南阁子也。(《项脊轩志》)
(4)用“……,……”表判断
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
(二)被动句
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这样的句子,称为被动句。
现代汉语中常用“被”表示被动关系,文言文中也有,但很少。比如:
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译为:忠心却被别人诽谤,能不怨恨吗?
在文言文中,被动句往往用“……为……所”和“……见……于”及其相应的变式结构来表示。例如:
1.“……为……所”
(1)“……为……所”:(巨)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赤壁之战》)
(2)“……为……”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过秦论》)
(3)“……为所……”: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2.“……见……于”
(1)“……见……于”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秋水》)(2)“……见……” 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3)“……于……”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壁之战》)
3.省略被动标志的被动句
例如:王之蔽,甚矣。(邹忌讽齐王纳谏》)译为:大王您被蒙蔽,很严重啊。
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赤壁之战》)译为:荆州的百姓归附于曹操,是被兵势所逼迫。
(三)省略句
1.主语的省略
旦日,客从外来,(邹忌)与坐谈,(邹忌)问之客曰……(《邹忌讽齐王纳谏》)
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2.谓语的省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3.动词宾语的省略
以相如功大,拜(之,指蔺相如)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
4.介词宾语的省略: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桃花源记》)
5.介词的省略: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鸿门宴》)
(四)倒装句
文言文句中,某些句子语序与现代汉语不同,我们称之为倒装句。其倒装现象主要有: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
1.主谓倒装
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这仅仅是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例如: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晏子春秋》)
2.宾语前置
在现代汉语中,宾语往往位于谓语后边,作为谓语的施动对象。而在文言文中,于某些条件下,宾语往往提到谓语之前,呈现宾语前置现象。这样的特殊情况一般有两种:
(1)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现象
否定句中,当谓语部分被否定副词修饰时,该谓语所带宾语一般会前置。例如:
三岁贯汝,莫我肯顾。(《硕鼠》)“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
这样的否定副词一般有:“不”、“未”“毋”、“无”、“莫”等。
再如:古之人不余欺也。(不欺余)(苏轼《石钟山记》)。
(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现象
文言文疑问句中,当使用疑问代词做谓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时,该宾语往往要放在谓语动词(或介词)的前面。例如:
良问曰:“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何操”应理解为“操何”,意为“带了什么东西”。
在现代汉语中,介词后面跟着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用来修饰动词谓语。在文言文中,介词宾语往往置与介词之前,形成一种倒置的现象。例如: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谁与归”应理解为“与谁归”,意为“和谁同道”。这样的疑问代词一般有:“谁”、“何”、“奚”、“曷”、“胡”、“恶”、“安”、“焉”等。再如:
沛公安在?(《鸿门宴》)
(3)此外,还有一些比较固定的“宾语前置”的表达结构。比如:
唯余马首是瞻(《冯婉贞》)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庄子·秋水》)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韩愈削币说》)
3.定语后置
定语在句中一般起修饰限定名词性中心词的作用。文言文中的定语经常会后置到中心词后边,成为定语后置现象。例如: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苏轼《石钟山记》)
译为:铿然有声的石头,到处都这样啊。“铿然有声”本做“石”之定语,后置到了中心词“石”之后。再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第四篇:文言句式复习教案
《文言文特殊句式》教案
教学目的:
1、了解高考对文言句式的要求。
2.理解和掌握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及其用法。3.通过相关练习加以巩固和提高。
教学重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掌握辨析较复杂的文言句式的能力。教学时数:共计5课时
教学内容:判断句、省略句 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1、了解判断句、省略句的特点
2、让学生能够判定什么是判断句,并能加以翻译
3、让学生能够判定什么是省略句,并能加以翻译 教学过程:
一、阅读下列高考文言翻译题,并指出句式特点: 江苏2008年(1)及得召见,遂见亲信。(被动句)等到获得皇帝召见,便受到皇帝亲近信任。
江苏2010年(2)敛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状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译文:用出嫁时的衣服(给她)穿上入棺,我的贫穷超乎寻常,就可以知道了。江苏2010年(3)使吾不以富贵贫贱累其心者,抑吾妻之助也。(判断句)译文:让我不因为财富多少、地位高低而焦虑,这是妻子对我的帮助吧。江苏2011年(4)毁淫祠数百区,勒巫为家者七十余家。(定语后置句)译文:(陈公弼)拆毁数百处滥建的祠堂,勒令巫师转而务农的有七十多家 江苏2012年(5)君以一县令能此,贤于言事官远矣!(状语后置句)译文:你作为一个县令能够这样,比言事的官员好多了!
二、考点分析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句法大致相同,由于语言的发展和演变,也存在一些差异。掌握有别于现代汉语的常见文言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这里主要掌握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变式)句、省略句四种。
三、判断句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文言中常用以下几种形式表示判断。
(1)看例句,指出句式特点
陈胜者,阳城人也。(司马迁《陈涉世家》)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师说》)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归有光《项脊轩志》)夫战,勇气也。(《左传·曹判论战》)莲,花之君子者也。(周敦颐《爱莲说》)
归纳1:用“者”或“也”表判断。这是典型的文言判断形式。有用“„„者,„也”的,其中“者”表停顿,“也”表判断;有单用“者”或“也”的;也有“者也”在句尾连用的。(2)看例句,指出句式特点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司马迁《陈涉世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岳阳楼记》)即今之偶然在墓者也。(张溥《五人墓碑记》)夫六国与秦皆诸侯。(苏洵《六国论》)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苏轼《石钟山记》)归纳2:用副词“乃”“则”“即”“皆”“耳”等表判断。这种形式也较为多见。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被动句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判定什么是被动句,并能准确翻译出来。教学过程:
一、课前检测
二、内容讲解:被动句
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害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
1、注意下列例句,指出被动的方式
①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②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③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归纳:用介词“于”“受„„于„„”表示被动,“于”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2、注意下列例句,指出被动的方式
①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②吾属今为之虏矣。③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④重为乡党所笑。归纳:用“为”“为„„所„„”(“为”引出动作的主动者)“„„为所„„”表示被动。
3、注意下列例句,指出被动的方式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②信而见疑
③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归纳:用“见”“见„„于„„”表被动(“于”引进动作的主动者)。
4、注意下列例句,指出被动的方式
①予犹记周公之被逮
②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归纳:用介词“被”表被动
5、注意下列例句,指出被动的方式
①戍卒叫,函谷举
②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③城陷而虏 归纳:无任何标志,根据句意判断
四、课堂小结:
被动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
1、用介词“于”“受„„于„„”表示被动,“于”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2、用“为”“为„„所„„”(“为”引出动作的主动者)“„„为所„„”表示被动。
3、用“见”“见„„于„„”表被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
4、用介词“被”表被动。
5、动词本身表被动。
温馨提示:
“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但它不表被动,它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可译为“我”。如:
1、府吏见丁宁(我)
2、生孩六月,慈父见背(我)翻译下列句子:
1、诚请见教。诚挚地请求教导我。
2、望见谅。希望原谅我。
3、请勿见笑。请不要讥笑我。
四、巩固训练:
1、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A)
A、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
B、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C、帝感其诚
D、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2、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A)
A、同舍生皆被绮绣
B、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C、忠而被谤
D、受制于人
3、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B)
A、行将为人所并
B、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C、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D、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附:(曹操)小的时候聪敏机警,有谋略(懂权术)好打抱不平(扶助弱小)为人放荡不羁,他不从事正当的职业,所以世人并没有认为他有什么奇特的地方。只有梁国乔玄、南阳何顒认为他与众不同,乔玄对太祖说:“天下将乱,不是闻名于世的人不能挽救局势啊!能使天下安定的人大概只有您了。”
5、阅读下列语句,指出其前置的方式(必修1—必修5)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不知句读,不解惑,宾语前置)(2)何为其然也(为何其然也,宾语前置)(3)而今安在哉(而今在安哉,宾语前置)
(4)而又何羡乎(而又羡何乎,宾语前置)(5)秦人不暇自哀(哀自,宾语前置)
(6)多情应笑我(应笑我多情)(7)钩党之捕遍于天下(捕遍于天下之钩党,宾语前置)
(8)夫晋,何厌之有(有何厌,宾语前置)
(9)大王来何操(操何,宾语前置)(10)沛公安在(在安,宾语前置)
(11)客何为者(为何,宾语前置)(12)以为莫己若者(宾语前置,“莫己若者”即比得上自己)(13)我之谓也(宾语前置,“我之谓也”即“谓我也”)(14)以亏人自利也(宾语前置,以亏人利自也)(15)何以伐为(以何伐为,宾语前置)
(16)未之有也(未有之,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17)胡为而来哉(为胡,宾语前置)
(18)自令放为(令自,宾语前置)(19)而莫之夭阏者(夭阏之,宾语前置)
(20)彼且奚适也(适奚,宾语前置)(21)奚以知其然也(以奚,宾语前置)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倒装句----定语后置;主谓倒装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判定什么是定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并能准确翻译出来。教学过程:
一、课前检测
二、定语后置:
在古汉语中将定语移置在中心词之后的现象。定语后置一般有三种情况:
1、阅读下列语句,并归纳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亦雁荡具体而微者。
楚人有涉江者。(《察今》)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五人墓碑记》张溥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列子〉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归纳:中心词+定语+者或中心词+之+定语+者
2、阅读下列语句,并归纳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涉江》)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归纳:中心词+之+形容词(定语)
3、阅读下列语句,并归纳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鸿门宴》)归纳:中心词+数量词(定语)小试身手:
1、选出下列句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B)
A 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B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C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D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2、选出下列句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D)
A 疆土之新辟者,移种民以居之。
B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C 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D 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
3、指出下面这个句子有哪些句式
下列句子属于状语后置的是(2、3、5、7)
1、太尉自州以状白府。(否)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公幸教晞以道。
4、于其身,则耻师焉。(否)
5、得复见将军于此。
6、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7、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三、课堂小结
四、巩固训练
阅读下列语句,指出其是如何后置的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于蓝取之,介宾后置)(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己参省,介宾后置)
(3)而耻学于师(于师学,介词宾语后置)
(4)师不必贤于弟子(于弟子贤,介词宾语后置)
(5)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于赤壁之下,泛舟游,介宾短语后置)
(6)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于东山之上出,于斗牛之间徘徊,介宾语后置)(7)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于周郎困,介宾短语后置)
(8)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于江渚之上渔樵,介宾短语后置)(9)其势弱于秦(于秦弱,介宾后置)
(10)赵尝五战于秦(于秦五战,介宾后置)
(11)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于南亩之农夫多,介宾短语后置)(12)后秦击赵者再(“后秦再击赵”状语后置)
(13)将请罪于君(介宾后置句,于君请罪)
(14)请罪于先人之墓(介宾后置句,于先人之墓请罪)(15)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介宾后置句,于前构恶)(16)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于当道请,介词结构后置)(17)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于其墓之门立石,介词结构后置)(18)匹夫之有利于社稷也(于社稷有利,介词结构后置)(19)以其无礼于晋(于晋无礼,介宾结构后置)
(20)且贰于楚(于楚贰,介宾结构后置)
(21)佚之狐言于郑伯曰(于郑伯言,介宾结构后置)(22)虽董之以严刑(以严刑董之,介宾结构后置)
(23)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于境上与燕王会,状语后置)(24)欲与王好,会于西河外渑池(于西河外渑池会,状语后置)(25)因击沛公于坐(于坐击沛公,状语后置)
(26)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省略句,介词结构后置句,其不义又(于)入人园圃窃桃李(者)甚)(27)有要于时也(状语后置,“于时有要也”)((28)季氏将有事于颛臾(于颛臾有事,介词宾语后置)
(29)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于柙出,介词宾语后置;于椟中毁,介词宾语后置)(30)而谋动干戈于邦内(于邦内谋动干戈,介词宾语后置)(3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于邻国多,介词宾语后置)(32)申之以孝悌之义(以孝悌之义申之,介词宾语后置)(3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于道路负戴,介词宾语后置)(34)时予方以讨贼督师桂林(桂林督师,状语后置)
(35)以所辑《黄花岗烈士事略》丐序于予(于予丐序,状语后置)(36)尤倍重于三十年前(于三十年前尤倍重,状语后置)(37)而徒感慨于其遗事(于其遗事感慨,状语后置)
(38)俨骖马非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于上路俨骖马非、于崇阿访风景,状语后置)(39)有动于中(于中有动,状语后置)(40)急于星火(于星火急,介宾后置)
(41)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臣于陛下尽节之日长,介宾后置)
第五篇:文言实词复习教案
文言实词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积累课文中的文言实词
2、初步掌握文言文中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现象
3、正确理解常用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思。教学重难点:
初步掌握文言文中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现象 教学方法:
借用多媒体,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复习巩固。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古文阅读向来是大家的弱项,大家唯恐遇到看不懂的文言文,其实,只要大家能掌握文言词语的意思,那么想读懂古文,就不会觉得很难了,今天我们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古文世界,复习中考文言文中实词的翻译。
二、出示考试目标
师:文言文实词考试的范围是怎么样的呢?我们需要掌握哪些内容呢?首先让我们看看2011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语文学业考试的说明 古文阅读考试目标:
(1)理解常用文言词语的意思。
(2)理解重要句子的意思。
(3)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并评析文中人物或思想内容
师:这是浙江省的考试说明提到的考试目标,那么我们温州市复习导引中提到的学习目标又是如何呢? 复习导引学习目标:
(1)积累课文中的文言实词,初步掌握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现象,能正确理解这些词在课文中的意思。
(2)理解课文中常见的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在课文中的意义或作用。
师:首先让我们看看文言文词语中实词与虚词的区别是什么,实词是相对于虚词来说的。
1、实词:表示实在意义的词,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2、虚词:不表示实在意义而表示语法意义的词,有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师:明确了什么是实词后,让我们来看看近年语文中考实词翻译的题型如何。
明确:填空题和选择题
三、解题方法讲解
师:看似简单的题型,但在平时的考试中,老师经常还能发现大家会把实词的解释弄错,我们应该如何让实词的翻译更加准确,更符合文意呢,接下来就让我们在练习中寻找解题的方法。(1)、找出通假字并解释
学生翻译下列加点的词:
既而风定天青,一切乌有。
“乌”通”无”,没有。
为汝多知乎?
“知”通”智”,聪明。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要”通”邀”,邀请。
高八分有奇。
“有”通”又”,连接整数与零数。
选贤与能。
“与”通”举”,选拔。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祇”通”只”,只是。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通”饲”,喂。
才美不外见。
“见”通”现”,表现。
四支僵劲不能动
“支”通”肢”,肢体。
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通”嘱”,嘱咐。
将军身被坚执锐。
“被”通”披”,披着,穿。
教师明确:要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并解释。(2)、参照现代意思推断
学生翻译下列加点的词:
1、既克,公问其故。(《曹刿论战》)
克:攻克
2、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愚公移山》)
塞:阻塞
3、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塞翁失马》)
塞:边塞
教师明确:要参照现代意思推断。把单音节文言实词组词成现代汉词语,比较鉴别后确定其意义。(3)、根据句内语法推断
学生翻译下列加点的词:
1名之者谁(名词活用为动词)
2其一犬坐于前(名词做状语)
3将军身被坚执锐(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亲贤臣、远小人(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5猛浪若奔(动词活用为名词)
6父利其然(意动用法:译为“以„„为„„”,“认为„„”)
7无案牍之劳形(使动用法:译文“使„„”)
教师明确:要理清词类活用的现象,根据句内的语法推断。(4)、古今意思对照推断
学生翻译下列加点的词: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2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古义:祭祀用的猪、牛、羊
今义:为正义事业献身
3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4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义:出身卑微,见识短浅
今义:品质恶劣
教师明确:要理清古今异义的现象,通过古今意思对照推断。(5)、联系课内积累推断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练习一
许昌士人张孝基,娶同里富人女。富人惟一子,不肖,斥逐去。富人病且死,尽以家财付孝基。孝基与治后事如礼。久之,其子丐于途,孝基见之,恻然谓曰:“汝能灌园乎?”答曰:“如得灌园以就食,甚幸!”孝基使灌园。其子稍自力,孝基怪之,复谓曰:“汝能管库乎?”答曰:“得灌园,已出望外,况管库乎?又甚幸也。”孝基使管库。其子颇驯谨,无他过。孝基徐察之,知其能自新,不复有故态,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一、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富人病且死
()
①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愚公移山》
②不复有故态
()
②两狼之并驱如故
《狼》
③孝基怪之
()
③ 得鱼腹中书,固已怪之已
《陈涉世家》
教师明确:联系课文中学过的有关语句中该词的用法推断词义,此法适用于课外文言阅读。(6)、结合文中语境推断
阅读课外句子——子墨子自鲁即齐,过故人,谓子墨子曰:“今天下莫为义,子独自苦而为义,子不若已。”翻译“过”字(过:拜访)
教师明确:利用上下文中所包含的情节脉络、人情事理推断词义 教师小结:
推断文言实词含义的方式:
一、找出通假字并解释
二、参照现代意思推断
三、根据句内语法推断
四、古今意思对照推断
五、联系课内积累推断
六、结合文中语境推断
四、做题步骤:
师:针对实词的翻译,我们不仅要有方法,同时还应注意解题步骤,接下来让我们看看实词的翻译应该遵循怎么样的解题步骤才更翻译得更准确。
1、回忆课内出现的相应用法,根据相应用法选择。
2、审清文言词语中的语法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
3、结合文中语境做出判断
4、检验,是否与原文文意保持不变
五、课堂练习
师:掌握了实词翻译的方法和解题步骤后,我们要学以致用,请大家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鼠画逼真
东安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献之邑令。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令怪之,黎明物色,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举轴,则踉跄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解释下列句子蓝色字体的词。
①东安一士人善画(善:擅长)
②漫悬于壁(漫:随意)
③屡悬屡坠(屡:屡次,多次)
④令怪之(怪:对„„感到奇怪)
⑤莫不然者(然:这样)
六、教师小结:
学习文言文,读懂字词是基础,要想在中考文言文阅读题中拿高分,那们文言实词更加要落实,希望大家平时能注重积累,在落实可能文言文实词的基础上,也能初步掌握课外文言文中常见实词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