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免收借读费及对义务教育段学校发展的影响等问题的调研
今春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公办中小学校免收借读费,确实是一项惠民政策,减轻了群众负担,是推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我区严格按上级的要求,落实了义务教育阶段公办中小学校免收借读费的政策。但免收借读费后,对我区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发展确实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个别学校影响较大,给教育教学、学校发展带来诸多困难。现将我们的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区地处城乡结合部,且是进城务工农民居住的较集中地,因而义务段学校借读生较多。XX小学借读生占到学生总数的64.3%,XX小学占66.3%,XX街道教育办3317名小学生,借读生达1754人,占52.9%, 该地区市79中全校中学生403人,借读生196人,占48.6%。06年春季借读生比例增至20%以上的学校有XX等,就全区整体而言,公办中小学借读生平均占比例达17%。
在免收义务段借读费政策出台后,我区及所属学校对秋季开学后学生流动情况的预计为:整体情况看,呈明显的上升之势,小学增长约5个百分点左右,中学约3个百分点左右。分析其原因:(1)务工子女小学段因全不收借读费,会将年幼子女从原籍带回身边;(2)我区入学人口逐年呈下降趋势,使之比例上升;(3)进城务工的农民人数也不断增加,城乡结合部的区域为他们的居住无论从环境、条件、经济支出等方面均提供了较好的条件。
面对借读生不断增加的情况,我局将召开有关会议,研究解决此问题的办法:(1)无条件地全面执行公办中小学免收借读费政策;(2)区内中小学校学生,严格执行按学位划定学校就读,即区内不得跨学区,以减轻热点学校的压力;(3)想尽办法,解决热点学校的教学设施建设,以满足教育教学需求。
二、免收借读费后,对我区教育教学产生的影响较大。(1)热点学校教育教学设施严重不足与接纳不断增长的借读生的需求的矛盾突出。(2)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平衡,热点学校学生数不断增加,经费投入不足,形成班额扩大,如XX小学,班额达到65人左右;XX街道办小学班额已达55人左右,带来诸如学生活动场地小,体育活动设施不足,上下楼安全隐患等问题。(3)小学教育经费严重不足。过去街办对农村小学的投入较大,现在听说撤销街办教育组后,街办、各村委会给小学资金投入立即减小,甚至有的街办、村委会就停止了投入,给正常的教育教学带来极大困难。(4)过去校建的欠款,原计划通过借读费逐年给予偿还,现不收借读费,还款计划落空。以纺小为例,一学期少收34万元,而校建欠款125万元无下着落,开学无法偿还,建筑方登门整日要款,影响了正常教育教学;XX街道教育办借读费收入99万元,占事业收入的53%,而2006年春事业收入只有13万元,过去的99万元其中45万元用于办公室经费不足,现在无法运转,67万元基建款也无着落,临时工(炊事员、司机、门卫等)工资也落不到实处,有些学校面临停水、停电、停电话的危机。(5)因资金无来源,大型的教育教学活动无法开展。
面对此类问题,我局的对策:(1)严格控制热点学校的招生范围、人数;(2)与政府协商,加强对薄弱学校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加强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以达到分流的目的;(3)与区政府协调,通过政府行为,与各办联系,争取街办、村委会对农村小学教育经费的支持;(4)校建欠款确实是一笔巨款,争取区政府的投入,还学校的欠款,起码达到维持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5)确保学校正常的教学研究活动开展,这部分资金不是很大,我们将积极协调各方解决,做到教育教学质量不滑坡。
三、我局面对诸如此类问题,也从各个方面考虑,想办法使一些问题及时解决,如积极与政府沟通,如实向政府汇报,给领导提供信息,争取得到政府的支持;积极与各街办沟通,使他们认识到农村小学义务段教育不光是教育上的事,涉及到街办、各村、各户的大事,争取他们对教育的投入与支持;调整教育布局,小学采取撤点并校,中学严格控制区内学区间流动,一律不得接收非学区学生。
意见与建议:(1)在借读生问题上,市上能否出台一些制约性政策,如外省市来我市借读问题,全免将无形增加了我市的财政负担;(2)市政府能否与各区县政府协调,教育投入及时足额下拔,并给予适当补偿;基建欠款缺口太大,政府能否按计划还款,不至于建筑方整日堵门、封路等干扰正常教学事情的发生。
第二篇:关于免收借读费及对义务教育段学校发展的影响等问题的调研
关于免收借读费及对义务教育段学校发展的影响等问题的调研
关于免收借读费及对义务教育段学校发展的影响等问题的调研
今春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公办中小学校免收借读费,确实是一项惠民政策,减轻了群众负担,是推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我区严格按上级的要求,落实了义务教育阶段公办中小学校免收借
读费的政策。但免收借读费后,对我区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发展确实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个别学校影响较大,给教育教学、学校发展带来诸多困难。现将我们的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区地处城乡结合部,且是进城务工农民居住的较集中地,因而义务段学校借读生较多。XX小学借读生占到学生总数的64.3,XX小学占66.3,XX街道教育办3317名小学生,借读生达1754人,占52.9,该地区市79中全校中学生403人,借读生196人,占48.6。06年春季借读生比例增至20以上的学校有XX等,就全区整体而言,公办中小学借读生平均占比例达17。
在免收义务段借读费政策出台后,我区及所属学校对秋季开学后学生流动情况的预计为:整体情况看,呈明显的上升之势,小学增长约5个百分点左右,中学约3个百分点左右。分析其原因:(1)务工子女小学段因全不收借读费,会将年幼子女从原籍带回身边;(2)我区入学人口逐年呈下降趋势,使之比例上升;(3)进城务工的农民人数也不断增加,城乡结合部的区域为他们的居住无论从环境、条件、经济支出等方面均提供了较好的条件。
面对借读生不断增加的情况,我局将召开有关会议,研究解决此问题的办法:(1)无条件地全面执行公办中小学免收借读费政策;(2)区内中小学校学生,严格执行按学位划定学校就读,即区内不得跨学区,以减轻热点学校的压力;(3)想尽办法,解决热点学校的教学设施建设,以满足教育教学需求。
二、免收借读费后,对我区教育教学产生的影响较大。(1)热点学校教育教学设施严重不足与接纳不断增长的借读生的需求的矛盾突出。(2)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平衡,热点学校学生数不断增加,经费投入不足,形成班额扩大,如XX小学,班额达到65人左右;XX街道办小学班额已达55人左右,带来诸如学生活动场地小,体育活动设施不足,上下楼安全隐患等问题。(3)小学教育经费严重不足。过去街办对农村小学的投入较大,现在听说撤销街办教育组后,街办、各村委会给小学资金投入立即减小,甚至有的街办、村委会就停止了投入,给正常的教育教学带来极大困难。(4)过去校建的欠款,原计划通过借读费逐年给予偿还,现不收借读费,还款计划落空。以纺小为例,一学期少收34万元,而校建欠款125万元无下着落,开学无法偿还,建筑方登门整日要款,影响了正常教育教学;XX街道教育办借读费收入99万元,占事业收入的53,而2006年春事业收入只有13万元,过去的99万元其中45万元用于办公室经费不足,现在无法运转,67万元基建款也无着落,临时工(炊事员、司机、门卫等)工资也落不到实处,有些学校面临停水、停电、停电话的危机。(5)因资金无来源,大型的教育教学活动无法开展。
面对此类问题,我局的对策:(1)严格控制热点学校的招生范围、人数;(2)与政府协商,加强对薄弱学校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加强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以达到分流的目的;(3)与区政府协调,通过政府行为,与各办联系,争取街办、村委会对农村小学教育经费的支持;(4)校建欠款确实是一笔巨款,争取区政府的投入,还学校的欠款,起码达到维持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5)确保学校正常的教学研究活动开展,这部分资金不是很大,我们将积极协调各方解决,做到教育教学质量不滑坡。
三、我局面对诸如此类问题,也从各个方面考虑,想办法使一些问题及时解决,如积极与政府沟通,如实向政府汇报,给领导提供信息,争取得到政府的支持;积极与各街办沟通,使他们认识到农村小学义务段教育不光是教育上的事,涉及到街办、各村、各户的大事,争取他们对教育的投入与支持;调整教育布局,小学采取撤点并校,中学严格控制区内学区间流动,一律不得接收非学区学生。
意见与建议:(1)在借读生问题上,市上能否出台一些制约性政策,如外省市来我市借读问题,全免将无形增加了我市的财政负担;(2)市政府能否与各区县政府协调,教育投入及时足额下拔,并给予适当补偿;基建欠款缺口太大,政府能否按计划还款,不至于建筑方整日堵门、封路等干扰正常教学事情的发生。
二00六年四月二十日
第三篇:浅谈学校执行力对学校发展的影响
浅谈学校执行力对学校发展的影响
2010-10-28 21:02:44|分类:|标签:|字号大中小 订阅
浅谈学校执行力对学校发展的影响
执行力是什么? 所谓执行力就是把目标转化为结果的能力。指的是贯彻战略意图,完成预定目标的操作能力。它是学校竞争力的核心,是把学校战略、规划转化成为效益、成果的关键。执行力差是学校的最大内耗,不仅会消耗学校的大量人力、财力,还会错过机会,影响学校的战略规划和发展。要提高学校的执行力,首先要强调“没有任何借口”!当然,学校要具有很好的执行力,一定要将其三个核心流程良好的运用,相互融合,三个核心流程是:战略流程、执行流程、人力资源流程。一定要有合理的学校目标、高
效的规范制度、精英型的管理团队。
1、领导执行力:团队执行领导,是团队的领航者,首先要做到以身作则,领导的执行力将教师产生强大的震撼力,教师也乐意服从和跟随,并还要具备很高的执行威信,领导在教师心目中的威信高,教师
就会高度信耐领导,严格落实领导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
2、培养教师的执行力:工作是靠团队中每个成员去完成的,就领导的执行力还远远不够,我觉得首先挖潜团队中教师的悟性,悟性高的教师能够迅速领会领导的意图,知道自己需要做什么以及工作的目标和追求的效果,只有掌握这些教师才会知道做什么,如何做,才会引起教师的重视及追求执行的速度,落
实到力度以及完成的效果。
3、创建执行力的团队:提高计划能力,工作千头万绪如何保证按时完成,就必须掌握工作的轻重缓急,要科学规划,合理计划明确各项工作的主次和时间限制,便于进行合理的便筹,实现有效管理及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教师明确工作的进度、标准,及时的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总结和调整,并增强指挥能力,引导教师指挥自我,管理自我,这样既能提高教师的协调能力,又增强教师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学校在在提高执行力的同时,还要特别注重对教师的激励。激励就是动力,有了好的激励措施,教师才会自发的提高执行力。如果没有激励,则教师后劲不足、有始无终。建立公正、科学的激励措施至少应该做到:奖要立刻奖,不拖欠、不克扣;罚要立刻罚,不心慈、不手软,奖罚分明才是真正的执行力。一项激励措施,一旦制定,就要一以贯之地执行下去,不要开始时大张旗鼓、轰轰烈烈,到后来避而不谈、不了了之了,这本身就不符合执行力的思想要求。
总之,提高执行力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从上到下认真贯彻和落实。如果学校的执行力不强,应该全面、深层次地加以分析和应对,而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有理性、客观地看待每一个细节
问题,才是提高学校执行力之道。
第四篇:学校生活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学校生活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摘要:学校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学生从进入学校开始学习到步入社会,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是在学校生活中逐渐形成和完善的。因此,探讨学校生活对学生发展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学校生活
社会主义觉悟
构建
一、学习生活的定义
学生生活是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由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在学校的一切行为的总和共同构成的。透过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学校生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师的教学活动。教学是学校工作的重心,学生在校主要的任务是发展智力,进行各种类型的学习,因此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渠道;二是学生在校一切行为的总和。教育的主要对象是学生,学校通过各种因素对学生施加影响以达到对其发展德智等方面的内容,使之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因此。学校生活必然就包括学生在校的各种行为。
二、学校生活的特点
学校生活虽然是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其因对象的稳定性和严格的制度性等方面的影响,因而具有自己的显著特点,而这些特点正是学生各种行为产生的根源,具体来说,学校生活的特点有。
(一)学校生活的长期性
学生从童年进入学校开始学习生活到步入社会,其中有相当长的时间一直在扮演学生这一角色,而这一角色又具有很多独特的特性:一是学校生活的长期性中包含有作息的规律性;学生每年、每周、每天都必须按学校的各种规定完成一定的任务,比如上学、上课、完成作业等。这些事情总是伴随着学生学校生活的每时每刻;二是学习生活的长期性中包含着周期性,学校教育是按国家教育教学方针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展各类教书育人的活动,因此,它具有严格的制度要求,学校的开学、放假、学生的升学、考试以及各类活动等都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学校一般都是以一学年为一个周期,周而复始的教育学生;三是学习生活的长期性中包含着稳定性,根据我国的教育学制,学生在不同的学段都要接受相当长时间的教育。而其中的规律性、周期性又分别体现了其生活的稳定性。学生基本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稳定生活。
(二)学校生活的集体性
学校是一个大家庭,它按国家的规定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进行有计划的教育,不同年龄的儿童就被纳入一起进行教学。故学校生活是一个集体性的生活。学校教育将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生活经验和生产斗争经验有组织的教给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另一方面,学生群体是具有不同个性特征的集合,可以说再也没有一个群体能如学校教育这般集合一切可以参照的对象。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都会受到这一群体的影响。甚至于学生社会关系的形成,都是在学校生活的这一群体中形成的。
(三)学校生活的纪律约束性 学生做为教育的主要对象,加之教育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决定学生的学校生活学习必须具有纪律的约束性。学校根据教育教学方针,对学校的不同群体做出细致的规定,具体来说,每一个学校都基本制定了学生一日常规、教师工作守则、班级管理纲要等内容。这些不同的规定从不同方面对学校生活的主体进行严格的规范,以保证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执行。
学校生活的纪律性还表现在对学生作息的严格规定。学生每天何时上学、何时休息、何时考试等方面都有明确的规定,这种严格的纪律约束让学生可以很快的适应学校生活,为长期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学校生活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学校生活的特点决定了其对学生的成长具有深远的影响,学生的发展不外乎适应学校生活和厌恶学校生活,因此,根据其结果分类讨论之。
(一)有利影响
学生通过学校生活教育,成长为合格的社会公民,具有高尚的品德和较高的专业素养,是学校生活教育对其有利影响的最佳体现,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的良好品质
学校生活是一种集体性的生活,而学习是学生最主要的任务,不同的学生对处于某一特定阶段的学习任务具有不同的认识水平。因此,学生不可能任何问题都独立解决,在遇到问题时,教师通常都会让学生通过集体协作完成。长此以往,就易培养学生集体合作的学习生活观念,这种良好的品质在学生走上社会具有巨大的作用,甚至对学生生活态度都有深刻影响。
另一方面,学校生活是一项内容极为丰富的概念,学校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更是学生发展兴趣特长的基地。比如喜爱篮球、足球等运动都需要集体合作完成。故学校生活对学生集体主义良好品质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2.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教育是有计划、有目的、系统的对学生施加影响的过程,因而这种方式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的教育目的明确规定:我们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应这一目的,学校为学生创设了尽可能完备的教学设施,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客观条件。
另一方面,学校生活涵盖学生发展的方方面面,每一个学生在完成基本任务的前提下都可以发展其它有益的特长,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会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
3.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全面张扬
在教育走向大众化的今天,每一个公民都能完整的接收学校教育,另一方面,学校是专门将人类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生产斗争经验传递给学生的部门,这一切都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我们的学生又是具有不同个性特征的,这就必然使学生的发展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学校生活以其海纳百川的包容性使得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而这又进一步促进学生喜爱学校生活。
(二)不利影响
学生是有个性特征、有思想的个体,因此,我们不能像生产物品那样进行标准生产。学校生活的特点就必然带有不利于学生发展的因素,具体表现在。
1.学校生活的长期性使学生易产生厌倦心理
学校生活伴随学生的童年、少年和青年的大部分时光,这种生活又具有很强的纪律约束性,加之学生课业负担的不断加重,社会多元文化对其的影响等,易使学生厌烦学校生活。学校生活的稳定性使得处于不成熟阶段的学生很难长久的待在学校里安静的读书,他们总是不能很好的克制自我。如果再加之教师们处理不当,就更会在学生的心理留下难以修复的创伤。使他们更加厌恶学校生活。
2.学校生活的纪律约束性易使学生产生叛逆心理
学校教育是以制度保证其实施的教育。因此,生活在学校里的所有人都必须受到纪律的严格约束,而且这种约束还具有长期性和处罚性,这是客观上造成学生叛逆的主要原因。学校生活的纪律约束性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部分学生个性的张扬,个别学生的心理及爱好的特殊性使他们对集体的、受纪律约束的学校生活学习极为不满,故产生极强的叛逆心理,而且他们的叛逆不分好坏,对于不合他们心理的一切都极端排斥。这样对其发展和成长都很不利。
3.学校生活的集体性易使学生迷失自我,产生攀比、自卑等心理 学校是一个公众场合,里头的学生因性格不同、家庭背景条件的差异,会有各种形式的生活习惯,再加之社会文化对校园文化的冲击,学生之间容易产生各种问题,常见的有几个学生形成一个小团体,这个团体一般以一个家庭条件好或者暴力倾向严重的学生为中心,一起干一些违反校规校纪的事,还有部分学生受社会文化影响,不和同学比学习而是比穿戴、比消费。这种现象如果充斥在校园的每个角落,就会败坏整个学校的风气,由此造成一些体格较弱和家庭条件较差的学生心理很自卑,进而影响其学习和健康成长。
四、启示、经验和教训
学校生活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复杂的,我们的学校修建的不谓不漂亮,我们的老师也不谓不敬业,可是很多天真无邪的学生为什么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校生活就变成了老师眼中的特困生了呢?抛开智力因素,可能学校生活本身就具有很大的问题,对待学生,我们到底该如何去教育和引导他们呢?透过对学校生活本质的分析,给我们以很大的启示。
(一)学校对学生的发展应积极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和人文环境 学校生活既与社会有密切的联系又不同于社会生活,我们在发展教育的硬件建设时,不妨从学生普遍的心理出发,为他们创设一个环境优美又充满书香气的读书之地,让学校文化达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吸引学生的目的,让学生在学校生活有一种优越和自豪感。而做为教书的教师应充分具有专业素养和敬业精神,他们能用民主的观念教育影响学生,最主要的是尊重每一个儿童,教师团队以一个充满活力和示范作用的方式存在,努力构建学习型校园。一个充满人文气息的学校,必然会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生活的愉悦,进而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提供基础。
(二)学校应正确对待学生,坚持以全面发展的观点教育和培养学生
在以人才竞争为核心的今天,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公民为最终目的。就不能单纯的以成绩做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手段,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只是这些学生的特长并不适合学校教育的方式,在面对这种情况,我们的教育者就不应该拿衡量一般人的尺子去量横他们的成绩。而社会的现实情况就是某些人在某一方面特别擅长,前些年出现的韩寒就是最好的例证。
学校生活是未成年人必须接收的生活,但因他们自身的智力原因和个性特征,使得他们并没有体会到学校生活的快乐,这种现象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下普遍存在,可以说它抹杀了好多人的成长。在现代教学中,我们一定要认真进行总结和反思。尽可能的让我们的学生度过一段美好的求学生涯。
(三)教师应对班级进行科学民主的建设,让学生体会到学校生活和学习的快乐
现代化的班级管理,应发挥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作用,通过民主的班级建设,可以让学生的个性和能力得到全面发挥,又能使学生从小就接受民主和法制给自己带来的好处,这对于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人才的塑造都有重要意义。
班级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场所,我们应积极创设良好的班级文化,在规律中创造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让学生既学到该学的知识又能其发展兴趣特长,并提供其展示才华的舞台,让学生有属于自己的成就感和自豪感。班级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灵魂,学生的学校生活单一中又有纪律约束,因此,更应在班级中丰富教学的手段,让学生体验到因学习而带来的喜悦。
我们的学校建设为学生的学校生活创设了美好的条件,但因学生发展的个别差异性,不可能全部措施都能收到理想的效果。因此,我们只能进可能的做好我们该做好的一切,为学生的学校生活提供便利。
第五篇:对经济危机影响劳资纠纷问题的调研报告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特殊时期,社会稳定形势更趋复杂化,随着国际金融危机不断蔓延,由此引发的劳资纠纷、经济纠纷方面的信访突出问题日益显现。据统计,2009年3月10日至4月10日**县共发生劳资纠纷、经济纠纷方面的信访问题达12批147人次,其中集体访11批145人次。这些问题已经上升为影响我县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一、劳资、经济纠纷的特点
(一)因追索劳动报酬、保险福利、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等经济利益争议居主导地位。劳动关系双方对经济利益的重视程度高于对其他权利的重视程度,由于劳动者处于劳动关系的弱者地位,个人很难为维护权利与用人单位抗衡,因此多从经济利益方面找回损失,而用人单位对违约出走的劳动者,也大多以经济赔偿为由提出申诉。
(二)拖欠工资纠纷案件多。绝大多数劳资、经济纠纷是由于劳动者的基本劳动经济权益被侵害,而又长期得不到解决而致。劳动报酬是引发劳资、经济纠纷的第一原因,其次是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再次是自动离职或辞职。
(三)集体劳动争议上升幅度较大。主要集中在建筑施工单位和非公有制企业。集体争议呈现突发性强、人数增多、处理难度大的特点。
(四)寻求解决的途径转变很大。弱势一方的劳动者往往不自愿通过正当的法律途径解决纠纷,而是采取集体上访、封堵政府机关,甚至有集体堵塞道路交通的行为发生。
(五)涉及利益的人员多,规模不断扩大。如2009年1月份来访中有11批集体访反映劳资、经济纠纷问题,人员最多的达22人。
二、劳资、经济纠纷产生的原因
(一)经济萎缩,利益矛盾冲突复杂。一些合同无法履行,拖欠工程工资无法兑现。一些企业停产、倒闭矿产,债权难以实现等产生劳资、经济纠纷。
(二)管理监控环节薄弱。如有的企业用工不规范,无用工合同,有的工程是层层转包。
(三)民工自我保护意识较弱。有的民工已半年未付工资,才来申诉,有的没有工资结算单。
(四)承包商为转嫁风险损失。有的承包商以未领到工程款为由,拖欠民工工资,把矛盾推向社会、交给政府。
(五)劳动关系双方法律意识淡薄。有的用人单位忽视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一些违反国家劳动法律、法规、政策的管理制度,并付诸实施;有的用人单位在订立劳动合同时条款显失公平,导致劳资、经济纠纷的发生。
三、解决劳资、经济纠纷的对策
(一)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增强企业经营者和劳动者遵规守法意识。充分运用各种舆论工具和宣传载体广泛开展劳动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促进劳资双方依法履行权利义务,促进用人单位自觉规范用工行为。通过法律意识的增强,使双方在用工时能自觉签订劳动合同,约定各自的权利义务,明确工资报酬数额或计算方法,避免产生劳资、经济纠纷。同时,通过正反面案件的宣传教育,使劳动者认识其采取堵路等极端手段的违法性和社会危害性,消除一些劳动者“打官司跑断腿,不如集体上访、上路拦车讨钱快”的错误认识。注意发挥新闻舆论和人大、政协的监督作用,对违反劳动法、用工严重不规范和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等方面的典型案件进行曝光和批评。
(二)切实加强管理,创新快速调解机制,依法高效化解纠纷。要求企业将合同文本送到劳动保障部门鉴证,以便及时检查和纠正劳动合同中存在的问题,指导企业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签订劳动合同。对劳资、经济纠纷发生较多的企业,劳动保障监察部门要予以建档和进行重点监控,并定期或不定期地到这些企业中检查企业执行劳动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情况,特别是在签订劳动合同、工资标准和支付工资、参加社会保险、工时制度、劳动标准以及劳动保护等方面的情况,督促企业纠正违法违规行为,并予以必要的处罚。同时建立职工欠薪保障制度,由相关部门制定实施办法,要求企业每月按职工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向当地劳动保障部门所属的就业服务管理机构缴纳欠薪保障金,缴费比例标准应与过去和现在企业支付职工工资的有关指标挂钩。如果受保企业职工出现拖欠工资问题,可用该企业缴纳的欠薪保障金向职工支付拖欠的工资,不足部分可通过变现企业资产来筹集。畅通诉讼、仲裁、信访、调解等渠道,创新健全调解机制,坚持完善下访约访等联系群众制度,及时掌握矛盾纠纷隐患。
(三)加大司法救助力度,依法惩处用工者的违法行为,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资、经济纠纷案件中,多数劳动者处于弱势地位,有的纠纷发生时,劳动者经济十分困难,个别的甚至连衣食都难以保证,如不能及时处理,可能引起矛盾激化,从而影响社会安定。因此,法律援助中心要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法律援助工作,法院要积级开展司法救助活动,对经济困难无力缴纳诉讼费并申请缓减免的劳动者,经审查符合条件的,依法及时办理诉讼费的缓交、减交、免交手续费,保证有理有据无钱的人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