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二○○四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二○○五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各位代表:我受区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2004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5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4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2004年,全区人民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工业强区、商贸兴区、环境立区”,突出工业抓投入、农业抓调整、三产抓龙头,国民经济呈现出快速良好的发展势头,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在此基础上,全区财政收支保持了较高的增长幅度,圆满完成各项预算任务,连续9年实现财政收支平衡。财政收入完成情况:2004年全区财政收入预算为21090万元,实际完成25317万元,完成预算的120.04%,同口径比上年增长21.28%。分项目情况是:增值税完成5526万元,营业税完成3482万元,企业所得税完成784万元,个人所得税完成424万元,城市维护建设税完成2338万元,基金收入2000万元。2004年,区级财政收入完成17277万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17.79%;乡镇级财政收入完成8040万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29.53%。财政支出完成情况: 2004年全区财政支出预算为24920万元,实际完成31002万元,完成预算的124.41%,比上年增长22.18%。其中:区级支出25076万元,乡镇级支出5926万元。主要支出项目是:农林水利气象等部门事业费支出950万元,文体广播事业费支出581万元,教育事业费支出5278万元,卫生事业费支出1271万元,行政管理费支出3687万元,公检法支出1619万元,其它部门事业费支出1367元,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经费支出2357万元。2004年全区基金预算支出2168万元,当年财政预算总支出33170万元。财政平衡情况:按现行财政体制算帐,2004年我区当年分得灶内财力19550万元,加上年结转2931万元,专项资金8922万元,市拨专款4227万元,调入资金40万元,全区可用资金为35670万元;当年财政总支出33170万元,按规定结转下年支出2500万元,连续第9年实现财政收支平衡。上述预算执行数字,在与上级业务部门对接、完成决算编制后,还会有些小的变化。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全区在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加大了投入力度,财政支出增长较快,但由于体制调整等因素,灶内财力增长并不突出,收支缺口给预算执行带来了相当的困难。在此情况下,能够较好地完成各项预算任务,是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人大、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各级各部门团结协作、艰苦奋斗的结果,也是全区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回顾一年来的工作,财税部门在改革中谋发展,在困难中求突破,认真落实财政政策,积极参与经济建设,大力整顿财经秩序,不断提高收支质量,较好地促进了我区经济与各项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推进财政改革,公共财政体制不断完善。一是完善财税管理体制。2004年区对市上缴基数随市属企业集团管理权限下划而增加,“非典”期间对某些行业的部分税收进行减免,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我区的财力。财税部门加强对上争取,积极采取措施,努力减轻了体制调整带来的影响。二是继续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安排转移支付资金903万元,保证了基层政权的正常运转。落实国家政策,取消了农业特产税,整顿了农业税征收秩序,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三是深入推行政府采购制度。全年政府采购资金达到1938万元,节约资金345万元,发挥了节约资金和促进廉政建设的双重作用。四是公有资产管理经营机制逐步完善。成立了公有资产运营机构,实行市场化管理,着力提高公有资产效益。五是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根据上级政策,针对我区实际,一次性拨付804万元,解决了多年来制约我区粮食改革的库存高价位粮问题。六是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完成了国库集中支付、部门预算、新一轮财源建设规划的准备工作,为今后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奠定了基础。调整支出结构,各项社会事业的资金需求得到保障。一是将社会保障和稳定工作做为支出重点。及时调整预算,拨付资金314万元用于抗击“非典”斗争。发放养老金8413万元,最低生活保障金760万元,失业保险金910万元,再就业资金263万元,积极推进就业、军转干部安置等工作。拨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级联创”活动资金40万元,用于农村道路建设、改善办公设施等方面。二是保证工资等法定支出。切实加强资金管理,统一支出标准,硬化预算约束,认真遵守“一支笔”审批制度,确保预算的正常执行,落实了增资政策,保证了教育、科技、计生、文化、卫生、人防、兵役等法定支出的资金需求。三是大力支持城市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拨付资金5200余万元,支持了孝妇河治理、青年西路建设、高速公路绿化、东部新区小学建设等多项重点工程。并积极发挥部门优势,争取了相当数量的上级扶持资金和贷款,投入到全区经济建设与社会事业发展中。发挥职能作用,积极支持了经济建设。一是着力培植工业支柱财源。2004年拨付企业发展资金560万元,拨付中小企业壮大工程技改贴息资金160万元,推动重点项目建设,促进了工业经济快速发展。二是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减免行政收费,精简行政审批手续,切实落实优惠政策,降低企业负担,促进经济发展环境的不断优化。三是加大支农投入。深入实施农业综合开发
和“双增工程”,切实提高农业经济水平。四是参与支持企业二次改制和破产重组工作,落实政策,明确政企产权关系,推动企业改革步伐。加强财政监督,切实解决了一些热点难点问题。与税务、审计等部门实行信息共享,认真开展财政监督检查工作,维护了财经法纪的严肃性。坚持以人为本,对全区2945名会计从业人员开展继续教育培训,提高了会计人员素质和会计信息质量。针对历史遗留问题,大力开展清欠追缴工作,追回国有资产、资金4000余万元,减轻了多年来的财政负担。全年受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代表提案6件,市民投诉1件,领导书面批办事项270余件,事关全区改革、发展、稳定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全部认真予以办理。各位代表,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仍然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财政工作面临的复杂局面和艰巨任务。一是支出刚性增长,财政平衡压力越来越大;二是财政困难状况仍然没有得到缓解,经济的发展与财政的增收还存在一定距离;三是各种历史遗留问题、潜在的财政风险不容忽视;四是财政资金使用监督不够,资金使用效益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五是镇、街道财政收入增幅虽然明显高于全区平均水平,但存在发展不平衡问题。对此,我们要充分认识,通过深化改革、健全职能、完善制度、加强管理,逐步克服和解决。
二、2005年财政预算草案初步确定2005年全区财政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十六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抓好财源建设,深化财政改革,积极调整支出结构,严格财政收支管理,大力开展增收节支,整顿规范经济秩序,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在预算安排上,坚持艰苦奋斗、厉行节约、量入为出的原则,集中力量保工资、保稳定、保法定支出,维护全区经济快速稳定发展的良好局面。全区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安排30380万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20%。全区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安排34000万元(不含市核专款支出),其中灶内财政支出安排25800万元,比上年增长10%。主要支出项目安排情况是:农林水利气象等部门事业费支出1050万元,比上年增长10.50%;文体广播事业费支出治理发愣功万元,比上年增长5%;教育事业费支出6020万元,比上年增长14.06%;卫生事业费支出1346万元,比上年增长5.90%;计生经费支出370万元,比上年增长13.16%;科技三项费用支出180万元,比上年增长11.10%;企业挖潜改造支出350万元,与上年持平;行政管理费支出3300万元,比上年减少10.23%;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经费支出2546万元,比上年增长8.02%;抚恤事业费支出1852万元,比上年增长11.36%;社会保障支出670万元,比上年增长14.14%;公检法支出1807万元,比上年增长11.74%;其他部门事业费支出1450万元,比上年增长6.08%。完成2005年30380万元的财政收入任务,按现行财政体制算帐,灶内财力预计为22300万元,财力缺口约3500万元,主要是政策性增资翘尾巴加大预算。
三、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全面完成2005年预算任务2005年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总体经济发展环境比较有利,近几年全区加大工业投入、扩大招商引资的成效逐步显现,财政增收基础日益稳固。但同时由于增值税转型、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社会保障力度加大及增资等减收增支因素影响,财政收支矛盾仍然比较突出。因此,2005年全区财政工作要坚定信心,解放思想,充分发挥财政职能,正确运用财政政策,积极推进财政改革,不断强化财政管理,努力支持经济发展的良好局面,建立稳固、平衡的地方财政体系。
(一)加大支持力度,深入实施新一轮财源建设工程。按照新一轮财源建设五年规划及实施意见,积极推动财源建设向纵深发展。一是落实政策措施,对重点项目进行重点扶持。按照区委关于经济工作的总体部署,采取政策扶持、奖励、贴息、参股、担保等方式,强化服务措施,大力加强对重点财源的扶持力度,让财税贡献大的行业、企业得到更多的财政支持,培植壮大对地区财政具有支撑作用的骨干财源。二是把握方向,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在宏观上把握经济发展方向和重点,积极支持工业重点财源,着力培植物流产业、商贸流通、新兴服务业等新型财源,推动财源结构优化升级。三是体现财政支出的政策性,认真解决“三农问题”。继续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实行粮食直补,加大农业综合开发投入,认真实施“双增工程”,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四是围绕实施“三强带动”战略,促进城乡经济发展。继续执行超收分成政策,鼓励镇办快速发展、多收多支,充分调动镇办培植财源、加快发展的积极性,保证镇办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资金的需求。
(二)继续深化财政改革,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制基本框架。一是积极推进财税体制改革。认真开展调查研究,采取积极措施,在新一轮税制改革推行之前,积极主动地前做好准备,保证改革政策的落实,保证全区财政利益。二是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解决好财政投入与经济建设、事业发展的关系,退出一般竞争性、经营性领域,重点支持公共事业发展。开展部门预算编制改革,积极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继续做好政府采购、工资统发、社会保障等各项工作,促进财政支出效益最大化。三是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深化“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严格收支秩序,对预算外资金实行预算化管理,充分发挥预算外资金的使用效益。四是积极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做好到期借款还本付息的组织工作,落实好还款资金,加强政府再贷款使用监管,防止出现债务风险。
(三)发挥后勤保障作用,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首先是集中财力保工资。统筹安排预算内外财力,落实好增资政策,把工资性支出摆到预算安排的首位,完善和巩固统一发放工资制度,保证资金安全。其次是保证社会保障资金需要。努力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大力加强资金投入,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有步骤的向农村普及养老和医疗保险制度,真正保护弱势群体。第三是保证各项法定支出的增长和政府机关的正常运转。在预算中做好安排,切实保证农业、教育、科技、计生、文化、兵役等各项法定支出需要。同时,多渠道筹措资金,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和旧城改造等工作,支持文化、旅游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
(四)增收节支,强化管理,切实当好家、理好财。从全区政治经济发展大局出发,增收节支、当家理财,扎扎实实做好工作。一是继续做好组织收入工作。加强税收收入征管,强化税源监控,清理整顿税收秩序,依率计征,应收尽收,使财源建设和经济发展的成果反映到财政增收上来。二是狠抓非税收入征管。认真做好经营城市和经营土地工作,所有资金纳入财政专户,规范非税收入管理。三是强化资金控制。继续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保持一般性支出零增长。加大对财源建设资金、社会保障资金、粮食风险基金、财政周转金等各项资金的管理力度,按照筹措使用好、管理运营好、保增值、保安全的原则,把各项管理规定落到实处,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效益。四是强化财政监督职能。进一步完善涵盖资金运动全过程的财政监督检查机制,积极支持和配合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严肃查处各种挥霍浪费财政资金的行为,维护正常的财经秩序。各位代表,今年的财政任务光荣而艰巨,我们要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的指引下,在区委的正确领导和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本次大会决议,再接再厉,团结拼搏,为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而努力奋斗!
第二篇:关于江苏省二○○五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二○○六年财政预算草案
关于江苏省二○○五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二○○六年财政预算草案
2006-02-08
新华日报
------------------
一、2005年全省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05年,江苏省财政部门以深入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执行稳健的财政政策,主动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有力促进经济稳定协调发展,切实解决困难群众生活中的突出问题,重点支持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推动了和谐社会建设。与此同时,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得到进一步深化,依法理财、科学理财的水平有了新提高。全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良好,比较圆满地完成了省十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主要任务。
(一)全省和省级财政收支预算执行情况
根据快报统计,2005年全省一般预算收入1322.67亿元,增收342.18亿元,同口径增长26.4%,完成变更预算的105.2%;基金收入545.56亿元,增长30.4%(一般预算收入加上基金收入、上划中央收入1256.58亿元,财政总收入3124.81亿元,增收584亿元,同口径增长23.8%)。
全省一般预算支出1652.05亿元,增支340.01亿元,同口径增长18.8%;基金支出539.44亿元,增长26.1%。
2005年省级征收的一般预算收入144.49亿元,增收41.38亿元,同口径增长27.0%,完成省十届人大第十九次常委会批准的变更预算的105.1%;基金收入120.16亿元,增长23.3%。
省级一般预算支出423.07亿元,完成省十届人大第十九次常委会批准的变更预算的92.2%,其中省本级支出266.60亿元,增支43.03亿元,同口径增长14.3%。基金支出118.26亿元,增长16.5%。
(二)完成2005年财政预算所做的主要工作
为完成2005年财政预算任务,财政部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着重开展了以下工作:
1、把支持经济加快发展、做大财政蛋糕作为财政工作的主题
一是支持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各级财政加大了对科技创新的投入,“企业挖潜改造资金”和“科技三项费用”合计87.71亿元,增长20%以上。省级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由3亿元增加到5亿元,新增安排省级服务业引导资金1亿元。安排专项资金,促进循
环经济发展。积极建议中央调整出口退税分担政策,完善后的办法减轻了地方财政负担,保护了各地发展外贸的积极性。二是积极培植和壮大财源。省财政优化支持方式,安排3亿多元用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重点技改贴息;整合各类资金,扶持苏北重点县支柱企业做大、做强;调整资金投向,安排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新经济增长点项目贴息资金等近2亿元,支持企业技术创新,促进企业发展,加快财源建设。三是努力促进区域共同发展。省对苏北的转移支付和各项补助总额达到131.6亿元,增长了37.5%。在财政体制不变,转移支付基数、专项补助、调资补助、中央补助配套不减的前提下,对转移支付县新增地方财政收入省集中部分予以全额返还;兑现了沿江开发奖励资金近1亿元;对财政收入增长快、贡献大的苏南等地区给予奖励,调动其发展的积极性。四是加强收入征管。在服务经济发展的同时,密切跟踪分析财经形势,努力克服影响财政收入增长的不利因素,规范税收秩序,坚持依法组织收入,推动财政收入迈上新台阶,为支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了财力保障。
2、把突出支持“三农”、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作为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
继续保持支持“三农”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已给农民的实惠不减,已经实行的支农政策不变,财政支农力度不降,仅省财政对“三农”的各项投入就达到150.4亿元,增长32.9%。一是围绕农民减负增收,落实和完善各项政策措施。省财政安排30.28亿元,支持全省免征农业税,并对农民实施了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实施重点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格政策,保障种粮农民利益。省财政落实专项资金8500万元,支持面向农民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省级农村小额扶贫贷款担保资金增加到1.35亿元,使11.3万农户受益。支持开展以水稻、小麦、水产养殖为重点的农业保险试点。规范基层财政理财行为,建立村级“三项资金”制度,防止农民负担反弹。二是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结构调整。在大力支持重点水利工程建设的同时,省财政继续安排3.5亿元,修建农桥2629座、疏浚河道开挖土方1.5亿立方米;拨付5.42亿元,改造中低产田177万亩;投入2.8亿元,重点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外向型农产品出口基地、农业三项工程、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科技示范基地的建设和发展等,提高了农业综合效益。三是围绕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支持“三清工程”建设和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省财政安排8500万元,支持绿色江苏建设,并对250万亩生态公益林实施了补助。投入专项资金支持小型沼气工程和秸秆还田项目,改善农村能源结构,促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3、把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作为财政工作的紧迫任务
认真履行公共财政职能,用好财政资金,实实在在地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维护社会公平和谐。一是突出支持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省财政安排12.6亿元帮助困难地区解决公教人员省标津补贴发放;安排6.5亿元支持农村中小学改善办学条件以及实施“校校通”工程;投入2亿元支持职业教育示范及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完善政府主导的扶困助学机制,安排专项经费2.73亿元,对56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困难学生实行“两免一补”,资助2万名困难学生接受职业技术教育,资助8万名品学兼优的经济困难学生接受高等教育。二是积极促进就业再就业。全面落实中央、省出台的促进就业再就业各项优惠政策,加大财政投入,预算安排再就业资金10.8亿元、下岗失业人员小额贷款担保资金近2亿元,安排专项资金大力扶持全省再就业信息网络和劳动力市场、创业基地建设。三是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支持我省在全国率先建立覆盖城乡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使全省符合“低保”条件的125.6万困难群众应保尽保。建立了被征地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对城乡低保对象和下岗失业人员实行动态物价补贴。在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积极推进养老保险扩面征缴,保证了企业离退休人
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省财政补助1.33亿元支持苏北农村五保户“关爱工程”的实施,新增乡镇敬老院床位3万张;安排1亿元支持苏北、苏中经济薄弱县困难、破产国有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医疗保险。四是支持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加快发展。各级财政积极安排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专项经费,其中省级财政投入2.26亿元,重点加强对重大疾病和传染病的防控。支持发展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积极改善农村医疗条件,逐步解决城乡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支持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省财政安排1.2亿元,对困难地区给予补助,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10元提高到15元。省财政加大投入,支持困难地区改造300所乡镇卫生院,建立了面向城乡特困人员的医疗救助制度。
4、把深化改革作为提高财政管理水平的内在动力
一是推进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改革。2005年9月1日起省属高校、中专校收费全面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并着手在6家省级单位开展非税收入收缴制度改革试点。二是修订完善财政专项资金预算、项目支出预算跟踪管理等一系列办法,进一步健全了部门预算制度体系。三是继续完善省级国库集中支付办法,并将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范围扩大到县。四是加强政府采购制度建设,从源头上做到采购程序和方法的规范、公正、透明,并在推动政府节能、支持欠发达地区企业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五是整合使用财政支农资金。在全国率先开展支农资金“打包”试点,将18项财政支农资金统筹安排使用,提高了资金的整体效益。六是积极推进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苏北5个试点县在“控人”、“控债”上取得了明显成效。七是加强专项资金管理。探索实行项目代建制,选择部分基本建设项目派驻现场财务代表制度。
同时,财政预算执行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困难地区县乡财政保障能力比较薄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二是对财政专项资金跟踪问效不够,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尚待提高;三是预算外资金的规范管理和统筹使用需要进一步加强。对这些问题,有关方面正在认真研究、积极探索具体解决办法。
二、2006年全省财政预算草案
2006年,全省财政预算安排总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省委十届九次全会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执行稳健的财政政策,统筹兼顾、量入为出;着力支持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做大做优经济财政“蛋糕”;加大财政投入,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持以人为本,集中财力重点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义务教育、社会保障、公共卫生、环境保护、扶贫帮困和公共安全等问题,促进全面协调发展及和谐社会建设;继续改革创新,完善公共财政体制,提高理财水平。
按照上述预算安排的指导思想及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2006年全省及省级财政预算草案如下:
(一)全省财政预算草案
2006年全省一般预算收入预期增长目标为15%,达到1520亿元,比上年执行数增加197.33亿元,全省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初步安排为2032.21亿元,比上年调整预算数增长12%。
(二)省级财政预算草案
2006年省级征收的一般预算收入安排162亿元,比2005年执行数增加17.51亿元,增长12%。省级一般预算支出安排451.32亿元,其中省本级一般预算支出311.32亿元,较2005年变更预算数同口径增长12.3%。
2006年省级支出预算重点支持以下几个方面:
1、发挥财政职能,大力支持自主创新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一是促进自主创新。安排科技攻关及高技术研究经费,支持重大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注重支持引进消化基础上的再创新,推动“江苏生产”向“江苏创造”转变,推动“名牌产品”向“王牌产品”转变。二是将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由上年5亿元进一步扩大到8亿元,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三是建立激励机制,加大对IT人才、科技领军人才等奖励,调动科技人员的创新积极性,加快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四是大力支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提高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安排出口退税、外贸发展、出口信用担保等专项资金,促进全省外贸出口平稳增长。五是大力支持资源节约利用和降低能耗的生产方式,研究制定有关政策,努力实现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的目标。六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省级技改贴息、专项资金继续向苏北倾斜,支持重点开发区和支柱企业做强做大,增强造血功能。七是积极创造亲商、安商的投资环境,优化服务平台,促进招商引资质量的提高。
2、扩大公共财政在农村的覆盖范围,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按照规划先行、稳步实施,富农惠农、实事求是,量力而行、杜绝新债,整合资金、形成合力的原则,全力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6年省财政对“三农”的投入比上年增加30亿元以上。一是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对农业龙头企业贴息、农业三项工程、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测土配方施肥、农牧业支撑和保障体系等方面的投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二是支持农村小型公益设施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支持抗旱排涝、海堤加固、河道清淤、里下河圩区治理等,进一步改善生产条件,增强农业生产抗风险能力。三是推进农民致富工程。安排专项资金用于设施农业、农机具补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创业培训,拓宽农民致富渠道;增加安排扶贫小额贷款担保资金,并对全省1011个贫困村实施帮扶;支持抗灾救灾。四是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对“三下乡”(送科普、送电影、送戏)及苏中、苏北困难地区的部分乡镇文化站建设给予奖励。五是支持村镇规划,选择1000个村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促进村级组织建设,推广使用沼气、秸秆气化等清洁能源,加强对垃圾、污水、废弃物的收集处理,清理农民房前屋后的生活环境。
3、确保教育经费的正常增长,全省全面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
2006年省级财政预算内安排教育支出71亿元,增加11亿元,新增支出重点向农村倾斜。一是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全面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按全省一费制标准剔除课本费),省财政对困难地区予以补助。继续安排资金,对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免费课本和寄宿生活费补助。二是进一步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支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和职业
教育骨干学校特色专业建设,帮助困难县建设重点职业学校,培养更多、更好的经济建设实用人才。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加大对高校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重点研究基地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强高校和农村中小学师资培训。三是增加安排职业教育助学金(资助困难学生从2万人增加到5万人)、省政府助学金、高校助学贷款和风险补偿金、省政府奖学金,确保困难家庭的子女“有学上”。继续安排专项经费,帮助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4、突出以人为本、富民优先,高度重视社会保障问题
公共财政是百姓财政,从维护社会公平和公正的角度,省财政将继续加大对困难群众的保障力度,使他们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满足他们的基本生活需要。2006年省级财政预算安排社会保障补助支出较上年同比增长39.0%。一是高度重视再就业工作,安排再就业补助资金和下岗失业人员小额贷款担保代偿损失和贴息资金。二是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完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改革、完善社保基金的征缴和养老金计发办法,鼓励有条件的地区逐步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三是加快推进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帮助困难地区落实城乡低保,并根据物价和经济发展水平适当提高低保标准;支持加快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建设,着力解决困难群众的看病问题。四是实施“农民健康工程”,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省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15元提高到30元,加上市县财政补助和农民个人出资,使人均经费达到或超过50元;继续加大对公共卫生的投入,加强预防保健特别是对常见病、多发病、传染病的防控,全面完成经济薄弱地区乡镇卫生院改造,大力支持对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实施医疗培训,改善农村医疗条件。五是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医疗保险。六是增加农村乡镇敬老院建设投入,使五保户集中供养率再提高10个百分点。七是安排专项资金,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
5、坚持环保优先,加快生态省建设
加大环境保护支持力度,专项安排省级污染防治资金等环保经费2亿元,突出对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大气污染、水源污染、生活污染的治理,支持淮河流域城镇污水处理管网建设等。加快绿色江苏建设,支持丘陵岗地植被恢复工程、江河湖生态防护林工程、沿海防护林工程、绿色通道工程、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及湿地保护工程等五大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和全省生态公益林保护。增加安排生态农业建设资金,主要用于生态家园富民工程以及生态农业的整村推进。
三、扎实工作,确保2006年预算圆满完成为确保预算圆满完成,全省各级财政部门将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依法加强收入征管,促进财政收入稳定增长
一是用足用好各项财税政策,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支持重点产业带、重点开发区加快发展,培养财源经济。二是督促各地把支持企业发展的措施落实到位,促进大企业、大集团发展,促进品牌经济、龙头经济、骨干经济增产增收。切实帮助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缓解融资难问题。三是财税部门密切配合,加大依法征管收入力度,做到应收尽收,但坚决不收过头税,杜绝虚收。
2、严格财政支出管理,积极建设节约型社会
大力弘扬勤俭建国、艰苦奋斗的作风,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确定的节约优先战略,将节约财政开支、控制行政成本作为各级政府建立节约型社会的重要内容。自觉维护预算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切实按照各级人大批准的预算执行。继续控制一般性支出,在保证重点支出的同时,对劳民伤财的所谓“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对名目繁多、实际意义不大的办节、庆典和论坛等活动,财政一律不安排资金。合理界定事业单位供给范围,加快事业单位改革步伐。
3、深化财政管理改革,继续提高理财水平
一是围绕小康建设目标,按照大稳定,小调整的基本思路完善财政体制,进一步规范省以下财政分配关系,在保证省级调控能力的同时适当留利基层。突出支持“发展”与“富民”,健全激励约束机制,积极鼓励地方快发展多得益,基本解决困难地区县乡财政保障问题,初步建立起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机制。二是进一步深化部门预算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加强制度建设,促进规范管理;完善政府采购程序,积极发挥政府采购的政策作用;研究制定绩效评价办法,建立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体系。三是按照盘活存量、优化增量、用好总量的原则,继续整合财政资源,集中财力办大事,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四是加快推进政府非税收入收缴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收支两条线管理,按照编制综合财政预算的要求将非税收入收缴制度改革与部门预算制度改革结合起来。五是推广试点经验,在转移支付县全面推行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六是在加强对地方政府性债务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控制新债、化解陈债的有效办法,主动防范财政风险。
4、继续改进工作作风,更好地服务发展大局
一是强化大局意识,想问题、办事情、安排收支始终从大局出发,自觉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决策上来。二是强化主动意识。围绕“两个率先”的总目标,积极主动地发挥公共财政的职能作用,想群众所想,急发展所急,特事特办,急事急办。三是强化求实意识。说实话、办实事、算实账、求实效,不搞形式主义,不做“面子工程”。四是强化服务意识。积极沟通,主动协调,真心实意地为群众服务,为基层服务,为部门服务。财政部门将外树服务型机关形象、内兴学习型机关新风,努力构建以“廉洁、高效、规范、务实、创新”为核心内涵的财政文化。
第三篇:二0一一年一月份财政预算执行简析
二○一一年元月份财政预算
收支情况分析
新年伊始,高新区财税战线干部职工在党工委、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落实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加快发展为第一要义,以建设富裕和谐美丽高新区为中心任务,坚持“四个重在”实践要领,强化“三种意识”,弘扬“六超”精神,扎扎实实做好财政收支管理工作。一月份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实现了首月“开门红”;重点支出得到较好保障,财政收支运行正常。
一、财政收支预算执行情况
(一)收入预算完成情况。元月份,一般预算收入累计完成4618万元,增长173%。其中:税收收入累计完成4487万元,增长178%。税收占一般预算收入比重为97%,位居全市第一。
从一般预算收入分级情况看,区本级一般预算收入累计完成4326万元,增长184%。乡办级一般预算收入累计完成292万元,增长75%。
从一般预算收入分部门情况看,国税部门累计完成998万元,增长312%。地税部门累计完成3620万元(其中耕地占用税完成574万元),增长157%。
(二)支出预算完成情况。元月份,一般预算支出累计完成2164万元,增长210%。其中,区本级一般预算支出累计完成1953万元,增长215%;乡办级一般预算支出累计完成211万元,增长165%。
从支出经济用途分类情况看,元月份,工资福利支出累计完成1620万元,占一般预算支出的比重为75%;对个人及家庭补助支出累计完成53万元,占一般预算支出的比重为2%;公用经费支出累计完成19万元,占一般预算支出的比重为1%;专项支出累计完成301万元,占一般预算支出的比重为14%;上级追加指标支出累计完成171万元,占一般预算支出的比重为8%。
二、财政收支预算执行简析
(一)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财政收入实现首月“开门红”。2011年组织收入工作开局良好。进入新的一年,财税部门在认真总结上一年工作的基础上,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饱满的精神,迅速投入到新一年的收入征管工作中,及早安排收入计划,及早分解责任目标,及早落实征管措施。一月份,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618万元,同比增收2927万元,增幅达173%。全年组织收入工作实现良好开局,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收入实现首月“开门红”。
(二)受双节期间消费拉动,营业税收入增长较快。今年元月份正值春节前夕,交通运输、住宿餐饮、娱乐服务等行业营业额增加,消费市场繁荣活跃,带动营业税快速增长。一月份,高新区营业税收入完成1419万元,占税收收入的32%,比上年同期增长130%。
(三)财政支出稳定增长,为增加节日消费、维护社会稳定发挥积极作用。为了确保全区人民过上一个安定、祥和的春节,财政部门千方百计筹措资金,一方面全力保证财政供养人员一月份工资正常发放,而且提前发放了二月份工资;另一方面及时、足额拨付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失业救济金、军转干部困难补助、农村低保、五保户补助、公益性岗位补贴以及抚恤、救灾等重点资金,全区财政支出实现较快增长。一月份,全区一般预算支出完成2164万元,增长210%。其中教育、公共安全、社会保障等重点支出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380%、222%和430%。
三、2011年财政收支工作建议
2011年我区财税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落实相关的财政政策,科学合理安排配套资金,保持财政政策对经济的促进作用;狠抓增收节支,做强做大财力基础,加大对民营经济以及装备制造、商贸流通、文化旅游主导产业的引进和支持力度,支持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三农”、教育、卫生、社保、环保等项工作的发展,并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进一步深化财政改革,加快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政体制机制;坚持依法理财,完善预算管
理制度,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着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2011年,全区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工作目标为4亿元,增长37%。面对较高的收入任务,财税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做好打艰苦战役的准备,全力组织收入。元月份财政收入实现首月“开门红”,极大地增强了我们完成全年收入任务的信心。2011年,我们要继续大力推进依法治税,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规范税收征管秩序,堵塞收入漏洞,挖掘增收潜力。进一步加强财政、税务、人行等部门之间的联系与沟通,及时协调解决收入征管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克服一切不利因素影响,确保完成全年收入任务。
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坚持科学发展主题,支持壮大财政经济实力
1、围绕中心工作,着力支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紧紧抓住中央在货币、金融、财政等方面继续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的机遇,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加强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改善为抓手,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充分发挥财政部门的职能作用,不断完善投入机制,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2、狠抓收入组织,着力完善税收征管的激励机制。在继续抓好财源建设的基础上,强化税源管理和监控,切实抓好税收征管质量,增强协税护税的责任意识。继续支持征管部门规范执法行为,加强税收收入征收工作。重点抓好车船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小税种的征管,力争在这几个税种上有更新突破。继续摸清、跟踪了解税源企业的变动情况,采取积极措施防止税源向外地区转移,避免税收流失。
3、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运营管理,保障国有资产安全。抓好国有资产运营工作,把政府公共资源有偿使用招标、拍卖等收入纳入预算管理,鼓励盘活闲置资产和低效运转资产,让存量资产发挥最大效益。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由财政统一调配、管理和处置,加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租收入纳入“收
支两条线”管理的稽查力度,通过资产划转、划拨等方式全面整合全区行政事业单位不动产,进一步扩大财政收入规模。
(二)坚持以人为本,支持解决好民生问题
切实抓好各项民生政策的落实工作,加大财政对民生方面的投入,进一步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1、支持推进社会救助体系建设。高度重视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发放,继续健全城乡低保动态管理机制;完善城镇和农村居民医疗保障制度,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实际问题;完善养老服务保障制度和困难群体生活救助发放,扩大城镇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规模,加大医疗救助、住房救助、临时救济的工作力度,建立健全保障标准自然增长体系。
2、支持落实就业再就业的各项政策。积极安排就业补助专项资金, 加大对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扩大劳务输出,支持就业再就业工作,确保全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3、支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支持完善公共卫生、村级卫生室等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健全乡村卫生院(室)管理服务运转的长效机制,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强化预防保健、重大传染病防治等公共卫生工作,解决城乡贫困居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
(三)坚持推进财政改革,增强财政事业发展动力
1、继续深化部门预算改革,规范财政与乡办及部门的管理体制。按照综合预算的要求,进一步细化和深化预算,逐步推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有机结合,按照公平、公正和透明的原则,在确保管委会重点项目资金的同时,结合事业发展需要和部门工作实际,统筹安排预算内外资金,加大经费保障力度。同时要维护预算刚性,依法编制和执行预算,减少预算追加事项,集中财力办大事,推动重点支出进入科学化、制度化轨道。
2、继续扩大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完善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按照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要求,继续做好“零余额”账户清算工作。进一步扩大财政集中
支付改革的规模和范围。
3、全面推进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改革。进一步从执收项目、标准和票据管理入手,继续加大政府非税收入改革的力度,确保将属于政府非税收入的资金全部纳入同级国库和财政专户,做到应收尽收,坚决杜绝部门和单位“坐收坐支”和私设“小金库”行为的发生。
4、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制度。继续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对教育、卫生、市政建设等大宗采购项目全部纳入政府采购监管范围;扩大定点采购范围;加强部门集中采购和分散采购的管理和监督,强化各部门、单位内部政府采购工作责任。
(四)坚持加强预算管理,提高财政监管水平
1、强化专项监督检查。将预算管理工作的重点逐步向服务和监督管理方面转移,把部门预算编制、执行以及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单位会计工作达标作为检查的重点,进一步强化对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资金的监督检查。对转移支付资金、专项资金特别是涉及民生的各类补贴资金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建设资金加大监督检查的力度,切实把资金管好用好。继续抓住财政管理中的薄弱环节、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开展专项检查,特别是加强对“小金库”等财政违纪现象的治理,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利用国库集中支付体系,跟踪财政资金流向,并进行有效监控,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2、强化财政监督确保资金安全。坚持财政监督工作“三个并重”:一是事前审核、事中监控与事后监督并重。以预算编制为重点,以财政集中支付、直接支付为手段,把资金划拨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监督工作制度化、经常化。二是对外检查与对内监督并重。在对外开展会计信息质量及各种专项资金检查的同时,进一步强化对乡镇财政所、区直各部门的监督检查。三是日常监督与加强管理并重。把重点放在查找出现问题的根源上,从管理工作上找原因,从解决问题上想办法,从加强管理上添措施。
3、加强支出管理,清理单位往来资金。确保支出进度,做到均衡支出。进一步减少中间环节,缩短拨付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对于年初预算安排资金,尽可能提高预算执行的均衡性,按进度将资金及时拨付到位。对于上级下达的专项资金,主动加强与主管部门的联系,尽快确定项目,及时下达。对于应急资金,按照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原则优先拨付。严格执行经人大批准的预算,认真按照批复的预算科目和数额执行,防止突破预算、随意调整支出科目和挪用财政资金现象的发生,维护预算的刚性,提高预算的执行力。
4、坚持勤俭节约,加强财政供养人员管理。严格控制和进一步规范预算追加,继续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厉行节约,勤俭办一切事业。严格资产配置的编制、标准和程序,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加强对我区财政供养人员的管理,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群众最需要、事业最需要、发展最需要的地方。
第四篇: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关于市区××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年月日在市区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青岛市区财政局局长
各位代表:范文搜,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www.xiexiebang.com
我受区政府委托,向大会书面报告我区××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区各级各部门深入贯彻中央、省、市有关会议精神,紧紧围绕构建“五大中心”和建设“四型城区”的奋斗目标,克服各种增支减收因素,深入推进财源经济建设,超额完成全年收入预算任务,按照科学的发展观履行公共财政职能,积极稳妥地推进各项财政改革,财政支出“有保有压”,突出了对重点项目及改革热点的保障,有力地支持了全区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发展。
×年,全区区级财政收入完成万元,占预算的,同比增长,区级财政收入总量继续保持全市第一。
×年,全区可用财力为万元,其中市财政结算财力万元,市专款万元;全区财政支出共完成万元,比上年增长。从全年财力情况来看,××年除安排全区各项财政支出外,结转下年支出万元(主要是市专款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净结余万元,全年财政收支平衡,略有节余,财政总体运行状况良好。
重点支出安排情况:
⒈突出了对“三农”方面的投入。××年,在全市率先取消了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的征收,实现各建设项目应付农民补偿款无拖欠,同时,全年财政安排支持“三农”资金达万元。其中:安排支出万元,扶持了枯桃花卉基地、晓望茶苑、碧湾海产等农业示范园点和龙头企业,支持了仙胎鱼、海水豆腐等十大地方特产的产业化,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的实现;农业基建资金支出万元,主要用于农村供水工程、道路等;农村护林防火专项支出万元,建立全区三级护林防火网络,既有效地保护了山林安全,又解决了多名农村剩余劳动力;投入资金余万元,解决了个村万多村民的吃水难问题,并首次对我区农村老年人进行了健康查体;农村费税改革转移支付资金支出万元,对个低收入村村干部工资进行了专项补助,保证了农村基层政权的运转经费。
⒉加大对社会保障方面支出力度。全年社会保障、抚恤支出万元,比上年增长。其中:农村养老保险支出万元,为我区农村基本养老保障体系的建立提供了资金支持;促进再就业支出万元,帮助多人实现了再就业;退役士兵安置支出万元,支持退役士兵自谋职业;低保对象基本生活保障支出万元,维护了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全区企业改制职工安置支出万元,保证了全区国有企业改制的正常进行。
⒊确保了“平安”建设的支出需要。全年安排政法投入万元,其中:投入资金万元,用于治安动态控制系统和交通设施建设;投入资金万元,改善政法基层单位的办公条件、支持全区政法网络信息系统建设、保证了重大案件的办案经费,为维护全区社会稳定提供了资金保障。
⒋科教文体投入保持了持续增长。全年科教和文体方面投入万元,其中:用于学校扩建、修缮投入万元,改善了我区教育办学条件;对街道教师工资进行了统发,安排资金万元,确保了教师工资的及时、足额发放;科技三项费用支出万元;文化宣传、文物保护及文体设施建设等支出万元,改善了全区群众文体条件。
⒌保证了全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顺利开展。××年,全区下达基建财力投资计划亿元,其中财政预算支出亿元。主要项目有:“一线四点”项目沿海清理整治支出万元,为我市实施奥运战略重点项目奠定了基础;滨仰公路建设支出万元,完善了我区公路建设,拓宽了发展空间;张村河治理工程支出万元,改善了沿河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进一步推动了我区城市化进程。
二、××年财政重点工作
(一)完善长效机制,打造一流的财源经济建设体系
一是以财源信息管理系统为依托,以财源建设工作体系为抓手,增强了收入的预测和监控能力。在全市率先实现了财库联网,通过财源建设工作会议、财税、财企专题会议、企业快报、财源月报制度等形式,形成了以领导小组会议为龙头确定任务和方向,以专题会议为抓手协调关系推动落实,以综合治税工作制度为落脚点真抓实干的财源建设工作新体系。全区各部门协同作战的能力明显增强,通过综合治税工作共收集信息万多条,增加区级税收余万元;工商、财税部门协作配合,抑制了企业向外迁移,减少了税源流失,在南车集团、金百合药业等单位的纳税问题解决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财源建设运行机制日益完善。
二是在减收因素较多的情况下,财源建设新机制发挥功效保证了年初预算收入目标的实现。今年受出口退税改革、国家宏观政策调
第五篇: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关于市区××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年月日在市区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青岛市区财政局局长
各位代表:好范文,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www.xiexiebang.com
我受区政府委托,向
大会书面报告我区××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区各级各部门深入贯彻中央、省、市有关会议精神,紧紧围绕构建“五大中心”和建设“四型城区”的奋斗目标,克服各种增支减收因素,深入推进财源经济建设,超额完成全年收入预算任务,按照科学的发展观履行公共财政职能,积极稳妥地推进各项财政改革,财政支出“有保有压”,突出了对重点项目及改革热点的保障,有力地支持了全区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发展。
×年,全区区级财政收入完成万元,占预算的,同比增长,区级财政收入总量继续保持全市第一。
×年,全区可用财力为万元,其中市财政结算财力万元,市专款万元;全区财政支出共完成万元,比上年增长。从全年财力情况来看,××年除安排全区各项财政支出外,结转下年支出万元(主要是市专款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净结余万元,全年财政收支平衡,略有节余,财政总体运行状况良好。
重点支出安排情况:
⒈突出了对“三农”方面的投入。××年,在全市率先取消了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的征收,实现各建设项目应付农民补偿款无拖欠,同时,全年财政安排支持“三农”资金达万元。其中:安排支出万元,扶持了枯桃花卉基地、晓望茶苑、碧湾海产等农业示范园点和龙头企业,支持了仙胎鱼、海水豆腐等十大地方特产的产业化,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的实现;农业基建资金支出万元,主要用于农村供水工程、道路等;农村护林防火专项支出万元,建立全区三级护林防火网络,既有效地保护了山林安全,又解决了多名农村剩余劳动力;投入资金余万元,解决了个村万多村民的吃水难问题,并首次对我区农村老年人进行了健康查体;农村费税改革转移支付资金支出万元,对个低收入村村干部工资进行了专项补助,保证了农村基层政权的运转经费。
⒉加大对社会保障方面支出力度。全年社会保障、抚恤支出万元,比上年增长。其中:农村养老保险支出万元,为我区农村基本养老保障体系的建立提供了资金支持;促进再就业支出万元,帮助多人实现了再就业;退役士兵安置支出万元,支持退役士兵自谋职业;低保对象基本生活保障支出万元,维护了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全区企业改制职工安置支出万元,保证了全区国有企业改制的正常进行。
⒊确保了“平安”建设的支出需要。全年安排政法投入万元,其中:投入资金万元,用于治安动态控制系统和交通设施建设;投入资金万元,改善政法基层单位的办公条件、支持全区政法网络信息系统建设、保证了重大案件的办案经费,为维护全区社会稳定提供了资金保障。
⒋科教文体投入保持了持续增长。全年科教和文体方面投入万元,其中:用于学校扩建、修缮投入万元,改善了我区教育办学条件;对街道教师工资进行了统发,安排资金万元,确保了教师工资的及时、足额发放;科技三项费用支出万元;文化宣传、文物保护及文体设施建设等支出万元,改善了全区群众文体条件。
⒌保证了全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顺利开展。××年,全区下达基建财力投资计划亿元,其中财政预算支出亿元。主要项目有:“一线四点”项目沿海清理整治支出万元,为我市实施奥运战略重点项目奠定了基础;滨仰公路建设支出万元,完善了我区公路建设,拓宽了发展空间;张村河治理工程支出万元,改善了沿河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进一步推动了我区城市化进程。
二、××年财政重点工作
(一)完善长效机制,打造一流的财源经济建设体系
一是以财源信息管理系统为依托,以财源建设工作体系为抓手,增强了收入的预测和监控能力。在全市率先实现了财库联网,通过财源建设工作会议、财税、财企专题会议、企业快报、财源月报制度等形式,形成了以领导小组会议为龙头确定任务和方向,以专题会议为抓手协调关系推动落实,以综合治税工作制度为落脚点真抓实干的财源建设工作新体系。全区各部门协同作战的能力明显增强,通过综合治税工作共收集信息万多条,增加区级税收余万元;工商、财税部门协作配合,抑制了企业向外迁移,减少了税源流失,在南车集团、金百合药业等单位的纳税问题解决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财源建设运行机制日益完善。
二是在减收因素较多的情况下,财源建设新机制发挥功效保证了年初预算收入目标的实现。今年受出口退税改革、国家宏观政策调整
及房地产项目开工进度等影响,收入形势十分严峻。在财源建设新机制的推动下,全区财税部门共同努力、深挖税源、加强征管,全年挖潜清欠增加区级税收余万元;在新增财源匮乏的不利局面下,楼宇经济和总部经济对拉动收入增幅发挥了积极作用,贡献区级收入万元,较去年增收多万元;财政部门拓宽收入领域,进一步加大非税收入征管力度,全年共组织非税收入万元(不含土地出让金),同比增长,使非税收入成为财源建设的重要组成和必要补充。
三是明确目标,有的放矢,“要进”工作成效显著。××年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出发,从保证全区重点项目、新增项目的资金需要出发,财税部门加大了“要进”力度,全年共争取上级资金亿元,使我区××年财力达到万元。在企业迁移问题上,充分研究相关政策,减少我区财力划转多万元,同时在今年最后两个月全市出口退税免抵调指标仅剩个亿的情况下,又多争取免抵调收入指标近万元,并争取调度资金多万元,对我区收入增长起到了有效的拉动作用。
(二)强化资金管理,创建一流的投资管理评审体系
一方面,逐步完善了以预算宏观总控、基建全程参与、工程预决算审核中心专业审核、会计核算中心反映监督的内部制约体系,另一方面,以事前编制标底预算、事中按工程进度拨付资金、事后进行项目结算审核监督为流程,对建设项目全过程把关,逐步建立起了以提高投资效益为核心,以政府财政性资金投资项目评审为重点,内外监管相结合的财政投资评审体系,取得明显成效。一是为当年工程项目编制标底项,总值亿元;审核工程项目项,报审金额亿元,净核减万元,核减率。二是在历史欠款清欠工作中充分发挥投资管理评审体系的优势,克服项目历时过久,部分工程资料缺失等困难,审核确认了余个施工企业的个单项工程,总投资亿元,在××年还款亿元的基础上,今年又偿还工程欠款亿元,提前一年零三个月将建区以来的历史欠款全部清偿,得到了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多家媒体都作为先进典型进行了报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进一步塑造了诚信政府形象。三是扩大财力投资评审的范围,将机关事业单位的设备购置纳入管理范畴,首次将绿地养护、道路保洁等城市维护资金实施了政府采购。全年共进行了项次招标评标工作,采购合同金额万元,节约资金万元,资金节约率达到。
(三)打造“财兴政通”服务品牌,完善一流质量管理体系
×年区财政部门在全国基层财政系统首家引入质量管理体系,××年我们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了持续改进,并首次将机关文化建设和质量管理体系相结合,打造出响亮的“财兴政通”服务品牌。在工作中,财政部门将目标管理考核、过错追究及其它各项规章制度融合在一起,建立起了财政干部目标绩效考核体系,全年共督办文件、会议决定事项项,内部通报或处罚人次,有效地发挥激励和制约双重机制,增强了竞争意识,提高了行政效能。围绕“生财聚财理财,为区为国为民”的工作宗旨,在组织春季集训、突破性领导力培训提升全局团队意识的基础上,实施机关文化品牌战略,整合内部管理、业务运转等方面的先进做法和经验,全力打造“财兴政通”服务品牌,有效提升机关形象。制作工作标识牌,个性化确定了每个人的座右铭;制定统一标准,规范了档案管理,通过不定期检查,狠抓落实,实现了机关文化建设与制度建设、工作推进、作风改进、环境改善的四结合,塑造起“永葆激情,永续卓越”的团队形象,在多家企业参加的顾客满意度调查中,顾客满意率达到。
(四)加强执政能力,优化调整支出结构,推进财政各项改革的深入开展
一是进一步深化了部门预算改革,将部门预算内外资金统筹使用作为改革重点,同时强化了部门预算编制的事前监督,建立了全区基础资料信息库,增加了部门预算的透明度和约束力。二是稳步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年进一步扩大了集中支付范围,将集中支付资金扩大到科技、农业综合开发、企业挖潜改造及土地资金等项目,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和监管力度。三是扎实做好改制企业资产评估备案工作。严格执行各项国有资产管理政策和财经法规,最大限度的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和不流失。四是积极参与了农村养老保险、退役士兵安置、农村合作医疗、农村教育投入等多项改革和调研,大量详实的数字和精确的测算为各项改革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基础;牵头组织开展了全区整顿统一着装工作,参与了土地清理、项目推进等多项全区重点工作。
×年在收入任务重,征收难度大的不利情况下,各部门齐抓共管、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圆满完成了全年财政预算,各项工作又迈上一个新台阶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财政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制约收入增长的财源结构矛盾还比较突出,财政增收基础不稳固。二是主体税种中营业税、增值税增长乏力,税源分布中重点税源增长缓慢,不利于税收收入快速增长。三是财政支出压力有增无减,财政资金使用中的“跑、冒、滴、漏”现象依然存在。今后我们将更加重视这些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通过推进财源建设、深化财政改革、规范财政管理等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三、××年财政预算草案
×年,我区财政预算安排和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和各级经济、财政工作会议精神,围绕构建区域性“五大中心”和建设“四型城区”,深入推进财税改革,精心理财保稳定,积聚财力促发展;打造一流财税干部队伍,确保圆满完成财政预算,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推动的全面振兴。
×年财政预算(草案)
(一)财政收入预算
×年全区区级财政收入预算安排万元,考虑××年出口的增长以及××年出口退税的翘尾因素影响,较上年同比增长。从财政收入结构来看,考虑我区税源增长情况,××年税收收入增幅定为,适当提高了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进一步提高收入质量,优化我区财政收入结构。
(二)财政支出预算
按照现行财政体制,××年区级财政收入加上中央、省、市对我区各项结算补助后,全区灶内可用财力为万元(含上年结转万元)。××年财政支出预算安排万元,收支相抵,预算安排保持平衡。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年财政支出预算将调整结构,突出重点,有保有压。在保证行政事业单位正常运转的同时,重点加大对“三农”、科技教育、社会保障、规划编制等方面的投入。对出国经费、设备购置、会议表彰等费用预算,实行零增长或适当压缩。其他方面的支出,按照轻重缓急、量入为出的原则适当安排,全面实行部门预算。重点支出项目的安排情况是:
⒈建设投入万元,比上年增长;
⒉企业挖潜改造资金安排万元,主要用于财源建设扶持资金及新产品研制费用;
⒊农林水事业费安排万元,与上年持平,主要用于支持农业产业化、农业综合开发、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等支出;
⒋科技三项费用安排万元;
⒌抚恤、卫生和社会保障支出共安排万元,比上年增长。其中主要项目有:低保对象基本生活保障和老年生活补助万元;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补助万元;农村养老保险补助万元;企业改制职工安置万元;促进再就业补助万元;
⒍城市维护费安排万元,比上年增长;
⒎各项行政事业费安排万元,比上年增长,其中,教育支出安排万元,比上年增长;公检法司支出安排万元,与上年持平;
⒏总预备费安排万元。
四、××年财政工作的主要任务
×年是我区各项事业实现大突破、大发展的重要一年,也是财政改革、发展和保障任务较重的一年。从全区总的财政经济形势来看,财源建设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有力地推动了全区经济发展和财政增收,但随着财政收入规模的扩大,今后财政收入继续大幅增长的难度加大,而财政支出刚性增长因素加强,经济社会各方面发展对财政提出了更高要求,财政收支压力仍然居高不下。××年,财政工作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深化改革、加强管理,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充分发挥财税杠杆作用,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积极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完善招商引资体系,利用国债资金、税收政策、财政贴息等多种政策手段,引导国内外资金向高新技术产业、旅游产业、现代服务业领域流动,提升我区产业层次和经济竞争力;继续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继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优化,不断壮大特色产业规模,全面推进农村就业、养老、医疗等各项事业,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善农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积极促进农民增收;大力支持企业改革与发展,制定更加有效的政策措施,保证国家支持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和社会保障等改革措施落到实处,不断增强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活力。
(二)继续深化财税改革,不断完善财政调控体系
加快财政管理改革,把深化部门预算改革与完善激励机制结合起来,既要积极推行部门预算,又要使部门单位有一定的自主权,切实调动各方面当家理财的积极性。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制度,进一步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逐步建立财政预算绩效评价体系,从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入手,逐步建立起从预算编制及执行全过程的财政监督和控制体系,降低政府运行成本。同时结合投资评审体系,加大对建设、农业、科技等重点资金监督管理力度,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积极支持教育、卫生、社保体制改革,加大教育投入,促进教育改革,支持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加大农村合作医疗投入,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切实做好“两个确保”和“低保”工作,逐步完善农村养老保险机制。
(三)准确把握发展契机,开创财源建设新局面
全面推开“金财”工程,完成税务、财政、国库之间的财税信息联网,为政府适时掌握企业纳税信息提供快速、准确通道,实现财政管理的信息化;按照财权与事权相适应的原则,在××年改革调研方案基础上进行研究确定,全面推开街道财政体制改革,促进全区经济和财源建设持续、健康发展;积极探索农税征管新模式,将原房产部门代征的契税由财政部门直接征收,努力将征管机制优势转化为财源优势,进一步挖掘收入潜力,促进财源建设。
(四)持续改进内部管理,全力提升“财兴政通”服务品牌
一是在目前财政工作日趋规范化、程序化的基础上,立足于提高工作效率,进一步理顺内部机制,压缩内部程序,落实首问负责制和限时办结制,实施信息化管理,强化督办制度,探索方便服务对象的措施和方法,积极营造“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为”的工作氛围。二是以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为目标,进一步整合内部管理体系。落实目标绩效管理考核办法,通过奖惩结合的机制形成比学赶帮、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以深情服务感动人,以工作业绩说服人,实质性打造“规范化、信息化、人性化”的政府机关,丰富“财兴政通”服务品牌底蕴。
各位代表,在过去的一年里,财政工作在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此,我们对多年来一直关心、支持财政工作的各位代表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新的一年里,我们将继续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的监督指导和区政协的大力支持下,迎难而上,抢抓机遇,锐意改革,开拓创新,确保全年各项任务的圆满完成,不断开创我区财政工作的新局面,为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