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河南省旅游发展战略
河南省旅游发展战略
河南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具有灿烂的历史文化和秀美的锦绣河山。河南省政府决定从2000年开始,每年拿出6000万元资金,一方面用于全省旅游基拙设施建设和旅游资源开发,另一方面按照国家要求,用于旅游国债项目配套资金。在落实省级配套资金的同时,省政府要求国债项目所在市也必须加大投入,落实好配套资金。去年河南省利用旅游国债资金的洛阳市、郑州市、开封市和商丘市,都按照国债项目地方配套的要求,积极筹措配套资金。其中,洛阳龙门石窟旅游区环境整治工程,总投资1.1亿元,国债资金安排1 500万元,省配套资金达2000万元,其余由该市配套解决;高山旅游区基础设施工程,总投资3300万元,国债资金安排1 000万元,省配套资金800万元,郑州市和登封市配套资金1 500万元;开封宋都景区水系疏浚和环境整治工程,总投资3 278万元,国债资金安排1 000万元,省配套1 300万元,其余由开封市全部配套落实;商丘古城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总投资3 110万元,申请国债600万元,省市已落实配套资金1 500万元。由于全省上下共同努力,配套资金及时足额到位,确保了国债建设项目顺利实施。此外,为支持国家旅游局“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活动,加强旅游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提高城市的现代化旅游功能和旅游产业素质,省政府决定时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市实行以奖代补,奖励资金全部用于旅游项目建设。2000年,省政府共拿出1 600万元,奖励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的郑州、开封等城市。
【分析提示】
从河南省政府筹集旅游项目资金的举措中你将受到那些启发?
第二篇:河南省区域发展战略
河南发展战略焦点法则非均衡战略发展战略是一个地区的顶层设计,正确的战略能为区域的经济建设带来活力和希望。河南是我国的传统农业区,在河南的经济发展中,要发挥比较优势,采取非均衡发展战略,由此带动全省经济实力的提升。
改革开放30年来,在中国经济整体快速发展之时,河南也表现出强烈的发展冲动,因此,河南有必要认真审视全省的发展战略。发展战略作为一个省的顶层设计,一定要符合省情的需要,符合人民群众的期待,符合国家的产业布局,符合国家主导的国土开发格局。对河南而言,需要认真权衡自身在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等方面的重要地位,由此来谋划河南的发展。
一、以非均衡发展战略为指导,带动河南综合实力的提升西方管理专家提出的非均衡发展战略,是指在有限资源环境之下,通过推动系统内部的局部突破来实现整体的跨越性发展。其实质与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论是一致的,就是要抓住主要矛盾。在河南省的总体发展战略中,实行非均衡发展,可把郑汴一体化作为实现中原崛起的突破口,以重点地区的跨越式发展带动河南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整体提升。郑州与开封相距40多公里,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都在逐步缩短。郑州是河南省会,是我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商贸城。开封是七朝古都,文化底蕴深厚,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在国际上享有盛誉。两个城市的发展具有极大的互补性。
郑汴的谐音是“正变”,也就是郑州、开封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这个变化不仅对古城开封是个难得的机遇,对于增强郑州综合势力,推动全省经济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必将产生重大影响。
世界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的以投资和出口为带动的经济成长战略正在进行战略性调整。在今后一个时期,扩大国内需求是我国避免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有效措施,同时也为我国的经济发展的战略调整提供了历史机遇。扩大内需,也会为河南的发展带来机遇。
在中国人的文化心理中,政治中心也是文化、经济中心。历史上,无数的历史事实都证明了这一文化心理始终在发挥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一些省市的行政中心的转移,同样带来周边区域的开发和快速繁荣。既然有成功的先例,那么实施河南省委、省政府,郑州市委、市政府,开封市委、市政府等行政区域战略转移非常必要,也是促进经济繁荣的有效方法。河南省委、省政府,郑州市委、市政府东迁至郑东新区以东,或在郑州与开封的中间地区中牟县城附近选择合适区域。同时,开封市委、市政府要向西迁。如此,郑州与开封之间的空间距离会大幅缩短。行政管理中心的转移,既可表明政府建设和发展这一区域的信心与决心,也能促进整个地区的快速崛起。
二、以区划调整为推力,加快郑汴一体化进程为加快郑州与开封融城步伐,河南省人民政府投资建设了郑汴快速城市通道,简称郑开大道。2006年11月19日正式通车。郑开大道宽100米,以三幅路形式建设,机动车道采用双向10车道,总长为39.2公里,起始于郑州市金水东路和东四环的相交处,向东穿越京珠高速公路,连接到开封市大梁路西端。设计时速80公里/时,从郑州市区到开封仅需30分钟。
郑开大道开通以来,郑汴一体化进展良多。2008年11月,河南省委、省政府召开会议进一步研究郑汴一体化问题。会议指出,郑汴一体化发展的综合效益初步显现。2007年,郑州、开封两市生产总值合计达到2992亿元,比2005年提高6.8个百分点。一系列双向开放的利民惠民措施,使两市群众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方便和实惠。在郑汴一体化的有力推动下,古都开封正在重新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速居全省第一位。实践表明,郑汴一体化发展的决策完全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充分体现了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和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在全省和全国产生了良好社会反响。对以后的发展,要逐步实现“五个打通”:一是交通要打通。现在郑开大道已经开通了,还要进一步打通生产线,使运输通道也能畅通。二是规划要打通。郑州开封两市在研究发展规划时要加强两个城市规划的衔接。三是政策要打通。既然是一体化发展,政策上两市也要一致起来,投资也好,产业布局也好,都要兼顾到开封。四是功能要打通。两个城市的功能要取长补短、互通有无,在城市功能上互相衔接、互相补充。五是运行要打通。要建立健全郑汴一体化发展运行机制。
但“五个打通”却回避了一个关键问题,那就是行政管理区划调整。现在推动郑汴一体化进程的是一个协调机构,其行政职能需要省政府,郑州、开封两市政府授权,增加了决策环节,不利于整个区域的统筹协调。既然省委、省政府决定要尽快实现郑汴一体化,那就要早作决断,调整现有区划布局,理顺行政管理体制。为了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将开封市及其所属五县归属郑州,保留开封市名字不变,行政级别不变。开封是一个具有较高国际声誉的古城,其名字具有极大的品牌效益,一定要保护好、使用好。为保证其有充分的发展空间,在区划调整时,可在其周边预留足够的发展用地。
行政管理的统一,可使郑汴一体化更具实质意义。在区域规划、产业布局等各方面都能做到步调一致,减少许多中间环节和不必要的浪费。
三、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依托,开辟新时期“农村包围城市”的发展道路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作为传统的农业区,这必将为河南省的发展提供前所未有的机遇。
每当国际粮价走高,一些国家别有用心的人就大肆渲染“黄祸论”。河南是全国重要的粮食产区,对保证国家粮食安全责任重大,对维护社会稳定意义非凡。俗话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因此,中央对河南的工业化有顾虑、有限制。既然中央不鼓励河南大规模的工业化,尤其是要努力阻止河南牺牲农业生产的工业化。那么,河南就要坚持“保证现有耕地面积不减少条件下的工业化”发展战略。此战略可以一举多得,一是有利于打消中央对河南工业化发展的顾虑,不用担心国家的粮食安全;二是有利于化解“三农”问题;三是有利于探索欠发达地区的工业化道路,也就是说实现政策困境中的发展;四是有利于协调农业和工业互相促进的关系。
在国家紧缩地根的情况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河南的工业化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河南省村落分布松散,缺少统一规划,占用土地面积大。在推进郑汴一体化过程中,可以通过大力推动郑汴之间农村地区或者更远一些村镇的新农村建设,腾出许多土地,用于置换郑开大道附近区域的建设用地。
在开封汴西新区建设新城区,也可扩大中牟县城的城市规模,安置失地农民。该区域内的农民以现有土地入股的形式转化为城镇居民,将土地交由农业开发公司等集中经营,农民可以按月领取土地收益。在郑汴工业带之间除吸引高科技产业外,还要布点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以扩大就业,安置失地农民。同时,落实好相应的医疗保险、失业救济等社会保障措施,以减轻大规模建设中来自失地农民的压力,避免激化社会矛盾。
推而论之,河南作为农业大省,“三农”问题十分突出。河南省委、省政府首先大力推进河南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走农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道路,探索新时期“农村包围城市”的独特的工业化道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既可以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提高河南省整体城市化水平,又可以解放生产力,把受土地束缚的农民较为彻底地解放出来,促进河南省“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
四、以高等教育为动力,积极支撑河南的经济发展河南高等教育的总体水平不要说与发达省份相比,就是在中部六省也处于落后地位。仅就国家“985高校”、“211工程”学校而言,湖北省16所,湖南8所,安徽5所,而河南仅有1所。如果我们再不抓紧当前的发展机遇,河南高等教育与全国的差距会越来越大。
过去几年,河南省高等教育事业取得重要进展,但许多高校举债建设已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反过来说,若没有学校的借贷发展,就不会有河南省高等教育现在的规模与质量。高等教育举债发展的主体应该是政府,不应是高校。建议省委、省政府下决心在今后5年的时间内,每年注入高校3—5亿元的资金,用于学科建设和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这将为河南高等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赢得宝贵时间,为河南创建全国一流大学提供一个绝佳机遇,那将是造福后代的一项伟业。在其他省份高校因债务问题负重前行之时,河南高校可以逸待劳。若经费困难可优先解决河南大学和郑州大学的债务问题。
建设和发展好河南的高等教育对于吸引和稳定在豫工作的高层次人才亦有重要意义。据调查,有相当一批高层次人才的流失是因为河南没有特别好的大学,科研环境不优越,子女就读重点大学困难等。
河南高等教育的发展,能够让高校有更多的力量调整服务面向,按照郑汴产业带发展的布局进行人才培养,也就有更多的精力和财力促进学校的科学研究,为郑汴工业带的建设和中原崛起提供更强大的智力支持。
第三篇:大同市旅游发展战略
大同市旅游发展战略的探索和学习
——2007级旅游管理大同实习记录1
2007042040李永强
摘要:本文在旅游发展战略理论的基础上,研究如何促进大同市旅游业发展以带动经济增长。文章首先介绍几种主要的旅游发展战略理论,之后浅析大同市旅游业增长现状,最后,文章在前面理论分析基础上,阐述了大同市旅游业发展的战略构想,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
关键词:大同市经济发展旅游发展战略
大同自古为军事重镇和战略重地,是兵家必争之地:“三面临边,最号要害。东连上谷,南达并恒,西界黄河,北控沙漠。实京师之藩屏,中原之保障”。曾发生上千次大小战事。大同境东的马铺山是汉代刘邦与匈奴奋战七昼夜的战场;金沙滩(今属山西朔州市界)是杨家将血浴沙场的故址。大同在历史上一直是中国北方比较有影响力的大城市之一,素有“三代京华,两朝重镇”之称。
一、旅游发展战略的意义及价值体现
“旅游发展战略”是根据社会旅游的需求所作出的重大的、决定全局的谋划。社会旅游需求的表现主要在五个方面:第一,美的需求;第二,通过旅游而获得的心理与生理的健康;第三,通过旅游而获得的科学知识;第四,通过旅游修养提高个人的品位和素质;第五,通过旅游增加个人或家庭的经济收入。
以上五个方面的需求决定了旅游发展战略的制订必须符合旅游发展指标要求,即必须达到投资的增加,游人量的增多,旅游效益的显着,即GDP 的明显增长,而且还应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由此可见,旅游发展战略的基本内涵应包括对旅游发展全局的筹划和指导,对旅游发展的重大的、决定全局的谋划,一定时期内旅游发展的方针和任务等内容。它与旅游策略有很大的相似性,是全局与局部、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之间的辩证关系。
旅游发展战略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在于:能够充分挖掘和发挥旅游资源的潜含价值,正确地决策旅游经济开发和发展的方向、目标和任务,很好地抓住旅游经济发展的各种机遇,不失时机地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同时在不断总结决策和战略方针的经验教训中,调整发展方向,促进旅游经济发展处于可持续性的良性循环状态。
二、大同市旅游发展战略的初步研究
1、总体判断
(1)基本情况
大同市主要旅游景点
★★★★★ 云冈石窟 悬空寺 北岳恒山
★★★★ 善化寺 华严寺平型关战役遗址
★★★平城遗址 九龙壁 大同鼓楼 雁塔 凤临阁 观音堂 大同土林 大同火山群 汤头温泉 水神堂 方山永固陵 许家窑人遗址平城遗址 得胜堡
★★ 觉山寺 赵武灵王墓 大同煤矿展览馆 永安寺 云林寺 古城堡汉墓群 吴官屯石窟 鲁班窑石窟 慈云寺 清栗毓美墓 灵丘桃花山 大同长城
★ 采凉山 大同清真大寺 大同市博物馆 琅邪康王司马金龙夫妇墓 三皇墓 祁皇后墓 清任勇烈墓 麻庄汉墓群 清王万邦墓 元淑墓志 文嬴湖 灵丘古道 云冈国家森林公园 青擅 龙山 甸子梁 北魏鹿苑 大同天主教堂 帝君庙 龙王庙
(2)客源市场
从客源市场来看,全国各地以及周边省市游客都比较多,云冈石窟和悬空寺有着很强的吸引力,另外,境外游客也络绎不绝。
(3)资源
一是历史悠久,文化突出,这是一个最大的优势。二是自然多彩,山水奇胜,同样也是一个大的优势。三是组合良好,顶级配置,这样一个配置很难得,就资源来说大同市的旅游资源是顶级资源,这是毫无疑问的。
(4)产品
云冈石窟已经谋取了世界文化遗产的品牌,而且这个品牌是丰富多彩的文化内容,另一方面是经过这些年的努力,产品全面到位、质量突出。上次恒山给我的感觉,一是乱七八糟,二是脏兮兮,三是挺荒凉,基本上是这么一种印象,这次一看真是超出了预想,现在可以说全面到位。因为一个地方的思路看它的框架,一个地方的管理看它的细节,现在大框架体现了一种很到位的大思路,通过细节体现出来的管理也很到位。
(5)运行
从整个运行模式来说,现在基本上还是参观游览和早期模式,这个模式形成了效益不足的问题,而且是一个很突出的问题。景区的运营就会变成单一主题、单一模式、单一运行,最终单一门票,商业模式最终都变成单一的,现在从大同市的很多景点来说的门票价格来说不算低,但是如果这么发展,下一步怎么办?过几年客人多了再涨价,这能行吗?这种单一的早期模式构造了景区普遍效益不足的状态。原来景区经营概括为三个“一”,即一张门票,一瓶矿泉水,一个胶卷,现在大家都用数码相机了,一个胶卷都没了,现在变成了一张门票,一瓶矿泉水,这能有效益吗?只会造成污染。所以,这个问题恐怕是现在的一个软肋。
(6)产业
总体的产业格局还没有完全形成,现在也是单一运行、体系不足。比如九寨沟,沟里基本上是三项收入,门票收入、吃饭收入、汽车收入,三项收入加在一起2006年是4.2亿,沟外收入是27亿,沟外形成了一个旅游城,有十几处文艺演出的地点,每处的收入都在5000万以上,文艺这块收入就5个亿,再加上一些大项目,比如九寨天堂这样大项目的进入,构造了一个新的发展格局,一定意义上这是供给创造了需求。我一开始听到九寨天堂项目的时
候摇头,那么远天远地的一个地方,搞这么一个大项目,不是找死吗?结果我去了以后发现人家真是闯出了一条活路,创造了一个高端产品、顶级产品的概念。大同现在缺这一块。
总体评价是,变化很大,成绩很大,差距很大,潜力很大。这句话可能有些抹杀大家的积极性,但是应该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的确有好的一方面,也确有不足的一方面,更多应该关注这些不足,把这些东西抠出来,才可能谋求发展。
2、发展前景
(1)新基础
首先,政府主导形成旅游发展的强大动力,工业化提供旅游投入的深厚基础,城市建设创造旅游环境的优越条件,区位交通强化旅游产业的综合功能,多元模式提升旅游产品的多种优势。武当山的旅游发展模式一定是多元化的,如果不是多元化模式,多种优势就很难发挥出来,这是下一步的基础,也是发展的前景。
其次,传统复兴带来旅游市场的广阔前景。这几年传统文化大为复兴,之所以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这么热闹,关键就是现在产生了这样的社会需求。这种社会需求的产生,一个基本的原因是我们现在变成了一个经济大国,作为一个经济大国,自然呼唤文化的复兴。从1840年以来,中国一直受人家欺负,那时候我们对自己的文化有很大的怀疑,我们的文化如果很优越,为什么老受人家欺负。现在不同了,在这个时候,对于传统文化的呼唤,是一个社会普遍的需求,这种传统文化的复兴,恰恰对应了大同市这种文化资源极其深厚的地区的发展。
最后,文化产业构造了旅游社会的独特魅力。这里专门用了旅游社会这个词,因为旅游不仅是经济,也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一种社会生活,一个人旅游一次,这是一个短期的生活方式,对于社会来说,总有大批的人在旅游,这就是一个社会创造了一个新的生活方式,这个新的生活方式要靠文化产业的支撑,形成独特的魅力,这是发展的一个新基础。
(2)战略目标
首先,经济目标。创收、创利、创发展,这是毫无疑问的。
其次,社会目标。通过发展旅游扩大就业、扶助贫困、提升市民的生活质量。
第三,文化目标。传承传统文化,弘扬旅游文化,创造新的文化遗产。这里尤其想强调创造新的文化遗产,关于未来文化遗产我专门出了一本书,这本书题目很好,内容不好,因为赶着出来,一个礼拜就写完了,想占据一个制高点,使旅游形成主动权。多年以来,总是有人提出发展旅游破坏环境,发展旅游破坏文化,这都是老旅游的概念,我们没有占据制高点。今天的精品就是明天的文物,就是后天的遗产,自然遗产是老天爷给的,文化遗产是老祖宗给的,我们这一代人给下一代人留下了什么?我们只留下一堆建筑垃圾吗?所以这应该成为一个文化目标。
第四,环境目标。发展旅游保护环境、促进环境、提升环境。
第五,国际化目标。要形成国际化机制,按照国际化规则运作,保持国际化心态,同时强化国际化人才。
归纳起来,第一,历史文化强大同,发展气势看大同,独特风情探大同,一个是看,一个是探,探即探索、探寻,是深度体验。第二,来大同感受,在大同体验,到大同完成。来到大同就会有一种感受,这种感受就是被这种大山、大水、大人文所熏陶浸染震惊,在大同的过程之中就是一种体验,心里的很多愿望在大同完成,在大同实现,应该是这样一个过程。最终,游在大同,住在大同,吃在大同,玩在大同,养在大同,乐在大同,健康在大同,发财到大同,发展到大同,前边都是指旅游者,后边这两句指的是到大同来发展的商人,我们不能只是简单的对应旅游者,需要全方位的对应。
(3)战略步骤
①跨越式发展,爆炸式增长
第一,云台山。云台山大家都很熟悉了,都知道云台山的基本情况,但是未必知道整个发展过程。1998年的时候,云台山门票收入80万,负债200万,那个时候县委、县政府很急,也涉及到产业结构调整的问题,但是没钱,县委书记找到县里的四家银行,恳求每家银行贷款50万,加在一起200万,没有一家银行愿意贷款,最终是公务员每人拿一个月工资集资,凑了200万开始开发云台山。这200万拿了100万修了登山步道,保证游客安全,剩下的100万打市场,1998年到现在十年时间,2008年云台山的收入3.2亿,他们的目标是2009年突破4亿,十年的时间从80万到3.2亿,这是一个什么概念,这就叫爆炸式增长。
第二,四川的凉山州。凉山州是一个少数民族聚集区,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地区,从2005年到2007年,基本上收入是三年翻两番,人数两年翻两番。十堰去年的旅游收入41.5亿,凉山的旅游收入66亿,如果讲区位,凉山州是偏远地区,讲条件是民族地区,从哪条比,凉山都比不了十堰,但是狠抓了三年就起来了。其中有几个很重要的工作经验:一是全省的旅游发展大会在那儿召开;二是搞几个景区上4A;三是建设两个宾馆。其中一个旅游局的副局长为了盯景区上4A的事,每天跑五百公里,因为凉山州很大,有6万多平方公里,到最后三个景区上4A的事都完成了,他站在景区的门口,一屁股坐在地上,一口血就喷出来了,马上送到医院抢救。民族地区,偏远地区,落后地区,这样的工作精神,就这一条就值得学。
这两个地方归纳起来,大体上都有这几个共同的经验:
第一,党政一体。比如凉山州州委党委分工,每个人包干搞什么项目,然后各个部门怎么配合,要求都很具体。
第二,全面动员。这种动员不仅是旅游局怎么开展工作,还包括各个部门在里边承担什么样的责任,都分下去。
第三,市场突破。这两个地方对市场的重视程度是我所见最高的。我第一次去云台山,看完了的评价就是云台山是二流资源,但是按当地的工作状态,有可能变成一流的产品。管委会的主任给我的印象很深,他在停车场拿眼睛一扫,就能说出今天大概来了多少人,哪个
城市来了多少人,因为都有车牌号,他每天要到停车场看两次,这就是市场意识。云台山的基本经验是每年收入的四分之一拿出来打市场,钱少的时候不觉得,3.2亿的四分之一是8000万拿出来打市场,而且他们打市场很有效的一招是直接给旅行社奖励,旅行社专列过来给多少奖金,包多少车过来给你多少奖金等,因为旅行社都是微利企业,给他的奖金就是利润,旅行社组织客人到哪儿去都行,组织客人到这儿来就有利润了,这种效果立竿见影。
第四,持续发动。这两个地方不断面临着转型。我第二次去云台山,就提出云台山必须要考虑转型,要从单一的观光旅游转向复合型、多元化的旅游模式,他们说早有考虑,专门留了两条山沟准备做休闲、做度假。第三次去的时候他们说在研究新的问题,研究整个云台山模式的整合,不但是云台山,而且要向周边扩张。从资源来说,南太行山一路,这样的资源很多,比如河南新安县就很不服气,说讲资源他们比我们差远了,山我们也有,瀑布我们也有,而且还有一个小浪底水库,还有一个黄河三峡,但是云台山在市场上占了先,很自然,你的资源非常好,但是在市场上已经没有你的位置了。
第五,系统整合。不单是就景区说景区,而是通过景区的发展整合全面的社会资源,整合各个方面的经济资源,包括整合全面的行政资源,所以这两个地方都形成了一个爆炸式增长的格局。
由此而看,大同爆炸式增长的格局一定会发生,因为这些事都可以做到,而且现在都正在做。比如在未来的三年之内,应该谋取这么一个格局,这个格局就意味着大同在市场上的品牌完全树立起来了,这里还不仅是在文人的圈子里大家有什么看法,或者在官员的圈子里大家有什么看法,更重要的是在市场上大家对你认同到什么程度。
第一,视觉的震撼力。视觉的震撼力主要是从观光旅游的角度来讲,大同这是可以达到的,视觉的震撼力是没有问题的。
第二,文化的吸引力。这一点很多地方都没有,比如云台山就基本没有文化吸引力可言,大同不同,可看的东西太多了。中国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到哪个地方都有名人名事,哪个地方都很有说头,但是只有说头是不行的,很多地方很有说头,很少看头,很没玩头,所以就要研究把说头转化成看头,把看头转化成玩头。知名是一个知名度的问题。
第三,生活的浸润力。人家到这儿来不只是走马观花急匆匆,起码要在这儿生活一天,生活有一个浸润过程,这种浸润就像和风细雨一样,润物细无声,这种感觉是更持久的一种东西。
②滚动式发展
一个地方长期保持高速增长,这种可能性是不大的,所以到一定阶段,要把发展速度降下来,把发展质量提上去,不能老追求速度,这么追求疲于奔命,质量必然下降。所以下一步自然涉及到滚动的发展格局,就是分步推进,这里最重要的是机会带来机会,条件创造条件,有些机会现在没看到,因为还没发展到这一步,到了这一步,这些机会自然就是你的。比如一个农民,他很难追求多少创业的机会,但一个技术专家,培育成熟了,就会发现机会很多,不同的层面上有不同机会的概念,这种滚动最重要的是机会带来机会、条件创造条件。上了这个台阶之后,就会发现一大批新的东西都出来了,没上这个台阶看都看不到,甚至都
想不到。
③市场化发展
市场化发展的格局里边涉及到人数、人天数、人均花费等这几个概念,就现在提的目标来说,偏于强调人数,应该淡化人数,强化人天数。这个山一年接待三五百万人,这当然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人在这儿停留了多长时间,全世界搞旅游都是一样的,希望更多的人来,希望人停留更长的时间,希望人有更多的花费,所以说到底是花费。
另外
1、创新拉动,树立精品战略。“创新”是时代进步的体现,新观念、新技术及科技产品的发展都体现了创新
2、名人名牌效应。推出相应的文化演出,来太原有《唱响山西》,去桂林游有《印象刘三姐》等等···
最后,祝愿大同真正成为世界知名、国际一流的好地方,创造大同文化,通过佛教文化的弘扬促进全面发展。
2007级旅游管理专业 2007042040
李永强
2010-6-13
第四篇:大湘西旅游发展战略
大湘西旅游发展规划
摘要:大湘西地区山同脉,水同源,民俗相近,民族文化特色突出,互补性强。但地域偏僻发展滞后,经济基础薄弱,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财源聚集,其关键在于致力发展旅游产业。湖南西部落后地区应该大力推进大湘西旅游一体化,把旅游产业做大做强,这是湖南旅游经济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对建设旅游大省具有战略意义。
关键词:旅游产业品牌;一体化发展战略;大湘西地区;区域经济
一、引言:大湘西,即"湘西地区”,是对包括张家界市、湘西自治州、怀化市以及邵阳、永州的部分县市在内的整个湖南西北地区的统称。系武陵、雪峰两大山脉和云贵高原环绕的广大地区,沅水、澧水中上游及其支流汇聚之地。这里多为少数民族聚居之地,地域偏僻,交通不便,发展滞后。是湖南省主要的欠发达地区和生态脆弱地区,同时也是承接东西部、联接长江和华南经济区的枢纽区,具有突出的区位特征和重要的战略地位。2004年6月,湖南省委、省政府正式启动湘西地区开发,作出了《关于加快湘西地区开发的决定》,编制引发了《湘西地区开发总体规划》。开发范围包括湘西自治州、张家界市、怀化市及邵阳、永州的部分县市,共32个县(市、区),面积7.0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33%。人口1345万人,约占全省的20%。
二、大湘西旅游发展中的问题
当前,湘西旅游业走“文化旅游”,与张家界的“山水旅游”形成互补关系,发展迅速。已成为支柱产业,但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下面我就来分析这些问题。1、是旅游供需矛盾。即旅游市场多样化、差异化的市场需求,与大湘西旅游市场供给单一化的矛盾。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加,旅游需求已逐步由单一的“观光游”向“体验游、休闲游、度假游、探险游、商务游”等形式转变,而大湘西地区的旅游供给还停留在“观光游”,品质不高,属“低端旅游”。
2、是企业发展矛盾。即社会化、规模化、集聚化大旅游与大湘西企业的“小、散、弱”的矛盾。大湘西旅游市场至今还没有形成一个大型的旅游企业集团,旅 1
行社多属于接地社,等客上门,缺乏走出去的市场竞争力;从宾馆服务业来看,星级旅游宾馆较少且级别低、服务水平和质量低。
3、是区域协调矛盾。第一是湘西州旅游资源优势区与资源非优势区协调发展的矛盾;第二是与张家界、怀化旅游区的矛盾;第三是与长株潭旅游区的矛盾。因为这些地区,既是我们发展旅游的合作伙伴,也是竞争对手。我们大湘西地区应该紧抓“长株潭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区的大市场机会,成为它的“后花园”。
4、民族文化与旅游产品的转换难。近年来我们的“文化旅游”虽然发展迅速,但还没找到大湘西民族传统文化与旅游产品转化的最佳模式。
5、旅游商品开发难题。有特色没品牌、有产品没产业、有发展没规划。6、乡村旅游利益相关者协调难。旅游景区多采用“一次性买断经营权若干年”的体制,多影响村民的利益,容易造成村民闹事,处理不当,会妨碍旅游发展。
7、旅游创新型人才缺乏。学校培养的人才供不应求。主要缺乏能独胆一面的中层旅游管理人员和旅游创意能力强的人才。
三、大湘西旅游产业的发展对策
为提高大湘西地区旅游产业的竞争力,实现旅游富民,旅游强州、市。构建大湘西“125146”的旅游空间布局,即“一个龙头、两个中心、五个支撑城市、一条廊道、四条精品带、六大功能区”。着力建设张家界旅游龙头、凤凰和崀山两大旅游中心,依托张家界、常德、吉首、怀化、邵阳五大区域中心城市,构建大湘西生态文化旅游黄金走廊,形成大湘西世界遗产旅游带、沅水山水民俗景观带、沪昆高速民俗生态旅游带、原生态自然风光旅游带四条精品旅游带,打造大桃花源山水田园休闲度假、张家界奇山异水遗产、湘西文化生态风情、怀化古城古镇古村、大崀山原生态文化、中华瑶乡民俗文化等六大旅游功能区。大力构建大湘西旅游产业品牌。调整大湘西地区的旅游产业结构,推动旅游产业优化升级,促进旅游产业创新,实现由“低端旅游”向“高端旅游”发展。现提出五条发展思路:
一是创意发展思路。即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创意是人类利用才华、知识、智慧进行创造性的活动。国内目前有很多区域发展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取得很大的成功,如丽江大型歌舞“丽水金沙”、张艺谋导演的大型山水实景剧《刘
三姐》等等。用创意产业的发展思路,可以解决民族文化和旅游产品转换的难题:创意挖掘旅游资源、创意创造旅游产品、创意拓展旅游消费。
二是融合发展思路。孤立片面发展大湘西的旅游业是不行的,要强化旅游业与其它产业的融合,打造大湘西旅游的“复合产业体系”。包括三个方面的融合:第一是促进优势资源的融合,大湘西各地区的优势资源互补,促进各地协调发展;第二是强化地区产业关联融合;第三是协调产业功能融合,即大湘西地区在建设其它产业和项目,特别是进行城镇建设和大型项目建设之时,要尽量考虑旅游元素,注意培养新的旅游增长点。
三是链条网络发展思路。要拉长旅游产业链条,拓展旅游业与其它产业的”垂直相关链条”和拓展旅游“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之间的“横向相关链条”;构建价值链联系的区域旅游网络,如常德-张家界-凤凰旅游路线,用打造都市-山水-民族文化旅游,龙山与里耶之间,用打造秦文化旅游。用大湘西地区的民族文化来精细化链条和网络上的每一个环节或节点,把它们做精,质量高。
四是协调发展思路。包括:建立“竞争合作”的旅游空间协调机制,以解决大湘西地区与周边旅游空间的合作关系;建立基于“制度和谐”的利益相关者协调机制,用来解决旅游开发过程中,政府、企业、社区居民或村民的矛盾,“制度和谐”的关键是当前要改革过去的“一次买断经营权若干年”的融资体质,以利益相关者为基础,设计更为科学合理的、合适于大湘西各地区客观实际的旅游资源开发与投资制度,采用包括股份制在内的多种形式,来协调各方利益。最终实现大湘西地区旅游业与自然生态协调,与区域经济协调,与民族传统文化协调与各方利益者协调的理想局面。
五是集群发展思路。既然大湘西地区的旅游企业和旅游资源存在“小、散、乱”的局面,那么旅游发展就应该集群发展。首先,以板块集聚和条带集聚来整合旅游资源;其次,政府要采取各种措施,引导大湘西地区的旅游企业兼并重组,集聚旅游资源,形成集群竞争优势。
结论:
大湘西是湖南的后花园,湖南要实现由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强省的过渡。通过创新发展思路,并具体落实,我们相信,大湘西旅游业会得到更大发展,实现跨越式发展,带领少数民族地区人民脱贫致富。相信大湘西旅游圈一定会成为国内甚至国际闻名的旅游目的地。
参考文献:[1]李清泉.区域经济学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肖胜和.论我国贫困发展旅游业的基础[J].云南大学学报.1997
[3]毛新.湖南西部民俗旅游经济战略思考.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 2006年08期。
[4]保继刚、楚义芳.旅游地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经管系国贸1203班石泽建、彭怀瑾、刘学、石献
第五篇:兴化旅游的发展战略
兴化旅游的发展战略
1.旅游发展形势分析
在现代中国,短短20年里旅游业实现了资源大国向亚洲旅游大国的跨越,强势经济孕育着旅游业春笋般成长,人们对旅游不再陌生,更多的是参与、向往和期待。旅游业有绿色产业、现代服务业支柱产业之称,在现代社会经济建设发展中,日益显现出支撑、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健康发展的属性。兴化市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自然生态和人文旅游资源兼融并蓄,因水而活,因人而灵,旅游资源在泰州四市二区内具有比较优势,极具旅游开发建设潜质。当前兴化市旅游经济形势喜人,旅游发展的前景日趋凸现,日趋光明,正孕育着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的勃勃生机。
兴化市的旅游发展形势存在着巨大的优势。兴化市的资源现状条件很好,特别是生态资源在苏中苏北地区应该说是最好的,潜力巨大。市区位条件随着交通的改善,也越来越好,至长三角城市群的空间距离都在车程3个小时之内,是绝佳的短途旅游距离。
上海、苏南等长三角城市的居民均可以兴化景区景点作为旅游和度假目的地;来长三角城市旅游的外地游客也可选择兴化市作为间接旅游目的地;兴化市景区景点,还可与周边城市(如泰州、扬州等)形成互动、互补线路,供游客游览。同时,兴化市还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例如,西北部湿地资源,城区周边水体资源(环城河、乌巾荡、得胜湖),古城历史文化资源等等。当然,兴化市仍存在着一些旅游开发的弊端。兴化市无像样的景点可以进行组合,这是最大的障碍,已有的文化性景点(如板桥故居、纪念馆等),游览时间短、不足以吸引游客。对旅游的重视还未落实到开发建设这个层面上,目前的旅游开发建设还未形成市内外旅游发展的激发点、兴奋点。旅游管理机构不建全,较大的存在资源沉睡荒废和建管无序化现象,难以整合集聚资源优势,难以形成旅游品牌和旅游效应。
2.旅游发展指导思想
旅游发展指导思想是指明旅游工作未来的开展和方向的重要思想。2010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的第一年,也是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的最后一年。《意见》是新时期新阶段指导中国旅游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全国旅游系统的行动指南。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意见》精神上来,要切实以《意见》统领全国旅游工作的安排和部署,要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要切实把功夫下在抓落实、见成效上。全面领会其内涵和意义,为“十二五”旅游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兴化市应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以全面贯彻落实《意见》为契机,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改进方法,不断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创新,不断发展进步。切实推进旅游业改革创新与加快发展
3.旅游发展基本原则
兴化市的旅游发展原则主要围绕以下几点:
(1)政府主导原则。充分发挥政府在总体规划、政策环境、市场监管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增强国有旅游资源的核心竞争力。
(2)板块撬动原则。按旅游板块统一规划建设,整合、重组、优化和开发旅游资源,打造各具特色的旅游板块。
(3)文化带动原则。深入挖掘旅游项目的文化底蕴,为旅游项目注入更多的文化元素,增强旅游景点的吸引力和生命力。
(4)资本运作原则。整合和盘活旅游资源,运用资本市场,扩大旅游业融资和实现国有旅游资产的保值增值。
(5)可持续发展原则。以有效保护核心旅游资源和环境为前提,实现旅游、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4.旅游发展战略目标
通过近年来的精心打造,兴化市初步形成了旅游特色。围绕生态旅游,千岛菜花、李中水上森林等渐成品牌。并且确立了兴化市旅游发展的总目标:以兴化旅游历史文化和水生态环境建设为切入点,将全市建设成集观光游览、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区域著名旅游胜地,强化旅游支柱产业地位,突出旅游业对其他产业的带动作用,以旅振农,以旅促商,以旅兴市。——近期目标2005-2010年,积极开发旅游产品,启动中远距离市场营销,用施耐庵和板桥文化的知名度美誉度及我市优秀的生态环境,将兴化建成区域生态文化旅游的胜地。——中期目标2010-2015年,主要在前期旅游积累的基础上,加大旅游再投入,重点保育生态环境较好的地区。积极发展度假休闲旅游和特色旅游,将兴化市建成华东地区生态文化旅游胜地。
——远期目标2016—2020年,全部实现旅游总体规划战略目标,将兴化建成国内知名品牌生态文化旅游胜地,建成苏中旅游大市和强市。
5.旅游发展战略重点
把握旅游工作重点,从而才能明确的旅游业发展方向。兴化市应在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和重点景区建设上下力气,形成兴化旅游产业框架。挖掘放大兴化美食资源和文化内涵,推出兴化美食旅游产品,让兴化美食吸引八方游人,让八方游人品尝感受到兴化美食旅游的风味和特色。加快兴化市星级宾馆的建设、管理和评比工作力度,建成三星级以上宾馆二家,三星级以下宾馆五家,大幅度提高我市的旅游接待能力和水平。强化旅游交通建设力度,快速形成兴化水陆旅游通道,做好兴化道路旅游标识的制设工作、渲染形成一种浓浓的兴化旅游氛围。挖掘、放大郑板桥、施耐庵和水乡生态旅游资源价值,做足兴化人文生态旅游的文章初级形成兴化水乡生态和古城文化对外游市场。利用兴化市水特产、土农产和特色文化等资源,开发兴化旅游系列商品,创办旅游市场引导旅游购物需求。建立建全市旅游娱乐项目,重点开发、完备游客体验旅游娱乐项目设施,让游客感受到兴化旅游独特的娱乐环境。
6.旅游发展战略模式
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打造兴化旅游苏中精品,树立苏中旅游大市地位,对兴化市旅游业以及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意义十分重大深远。以打造苏中地区旅游大市强市为目标,建立建全全市旅游经济产业链,突出旅游业对其它产业的带动作用;以全市旅游规划为龙头,放大我市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生态示范市效能,加快创新开发水乡生态、人文观光休闲旅游产品建设步伐;以旅游招商引资为抓手,强化旅游招商引资力度,力求招引大商巨商和国外资本加盟我市旅游开发建设;以旅游发展科学为依据,不失时机地科学合理地集聚整合全市旅游资源,放大全市旅游资源和产品功效;加强旅游队伍建设,负重奋进,工作不断创新,为全市旅游业全面建设、持续发展奋力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