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构建区域化团建大格局的研究[模版]
构建区域化团建大格局的研究
内容摘要
杨浦“知识创新区”建设的逐步推进,为杨浦共青团事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天地;坚实的年轻力量,给杨浦共青团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但与此同时,区内部分经济园、科技园中的组织设置尚不健全,高校、企业、社区之间还缺乏有效的交流机制。为此,我们就积极贯彻“三区融合、联动发展”的核心理念,更好地服务党政中心工作;发挥团组织优势,更好地联动、服务区域中的优秀青年;依托现有资源,优化组合,达到校区、社区、园区资源共享;进一步拓展共青团工作的社会化、区域化程度等问题,开展了“构建区域化团建大格局”的调研工作,提出了感情系人,积极营造开展区域化团建的氛围;创新载体,努力构建区域化团建工作网络;健全机制,有效保障区域化团建顺利运行的初步设想和建议。
关键词
区域化 团建 格局
一、研究的背景与概况
(一)研究背景
2003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杨浦“知识创新区”的宏伟计划,这是实施科教兴市、走通“华山天险一条路”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上海东北部中心城区协调发展、实现城市中心战略东移的重大部署。随着我区打造“知识杨浦”,建设现代化安、居、乐、业新型城区目标的确立,区委、区政府提出了“三区融合、联动发展”的核心理念。为此,团区委以2000年建立的“杨浦校、区、企青年联谊会”为载体,以“构建区域化团建大格局”为目标,开展了本课题研究。
(二)研究方法
1、通过专家访谈,吸取经验、博采众家之长
在书记室的带领下,课题调研小组赴区委组织部、区总工会、区妇联,专题学习了我区区域化党建、区域化工会建设、妇联建设的开展情况,听取了党组织对团区委开展区域化团建的要求,明确了区域化团建建设目标和实施步骤。此外,通过网络,学习了团市委、兄弟区县、外省市团组织关于区域化团建的调研成果,并根据我区的实际情况,探索适合我区团建工作开展的形式和方法。
2、通过实地走访,取得基层领导支持
在明确目标后,团区委对我区11个街道(镇)团组织和部分大口团组织进行走访,通过访谈等形式对区域化团建开展现状进行了深入了解,掌握第一手资料。尤其是五角场街道、五角场镇、定海街道、长白街道等几个高校聚集的街道(镇)和未来杨浦知识创新区东西两片校区重点建设单位,对区域化团建工作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同时,我们还专门拜访了各街道(镇)团组织分管领导,就下阶段区域化团建的开展进行了汇报,取得了领导的支持。
3、通过问卷调查,征求高校学生的建议
借暑期高校优秀大学生挂职锻炼之际,课题组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在高校大学生中展开了一次调研,了解作为未来建设杨浦主力军的高校大学生对于“开展区域化团建工作”的想法和可行性分析。本次调研在复旦、同济、财大、上理工等几所高校进行,共发放调研问卷182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182份。
4、通过座谈,了解广大团员青年的想法和建议
课题小组专门召开了校区企团干部座谈会、各大口团员青年座谈会,了解团干部、团员青年对区域化团建的认识、看法。团员青年就各系统原有的优势和希望得到的支持提出了各自的意见。
二、研究的内容与结论
(一)对开展区域化团建重要性的认识
1、我区建设知识创新区的需要
我区知识创新区的建设为共青团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今日的杨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机遇渴望人才,挑战需要人才,而共青团建设正是实现人才整合、资源共享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大部分被访者对区域化团建有一个较为清晰的了解,58.5%的人认为区域化团建在杨浦实施非常可行,而且大家普遍认为,它与杨浦的“三区联动”发展战略相吻合。此外,有超过90%的被访者认为区域化团建对知识杨浦的建设将发挥作用。
2、团组织服务青年的需要
新形势下,健全团组织纽带,扩大共青团对青年的组织覆盖面,团组织的设置和活动要力求突破行政隶属和行业划分的限制,探索实施区域联动机制。努力搭建平台,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构建有一定组织功能和活动功能的区域化联合组织,实现区域内团组织的横向联合,提升新时期共青团组织服务青年的能力和水平,实行区域内团组织的“多赢”和“双赢”。调查中,有超过60%的被访者选择区域化团建的主要受益者是青年。
3、我区共青团自身发展的需要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共青团组织要主动适应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元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的新形势;更要积极应对青年价值观念、利益需求、发展方式、群体结构等出现的新变化,切实转变原有的传统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从而使团的组织方式和活动方式更加有利于广大青年的参与和基层青年工作的活跃。显然,加强区域化团建工作,有助于团组织转变传统的固定模式,有助于在现有的基础上,开拓创新,真正发挥凝聚才俊、服务青年的作用,有助于不断增强共青团组织的凝聚力。在构建区域化团建格局中,有90.4%的被访者认为团区委应该积极发挥领导者、组织者、协调者的作用,更好地促进区域化团建。
4、实现资源整合、形成合力的必然要求
原本分散、零落的资源,由于同一根纽带——区域化团建工程而走到了一起,这种看似普通的集合,却实现了多重有效整合。一是区域内各级团建组织领导能力可以得到有效整合。通过建立区域团建联席会、杨浦区团建工作代表会议等组织载体,可以打破各区域内组织之间的分隔,在团区委与各区域团组织之间形成制度性的联系,充分整合各级团组织的领导能力,使团建工作协调开展。二是区域内各类团组织和团员的意志可以得到有效整合。区域性团建工作作为实现团内民主的载体,使同一地域内不同系统、不同行业、不同单位的团组织在这个载体中充分发表意见,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从而凝聚各单位团组织和团员的共同意志。三是区域内各类政治资源和设施资源可以得到有效整合。区域化团建工作格局的建立,为社区内各类资源的整合搭建了平台。高校、企业、社区都可以利用整个区域内的各类设施积极开展团建活动,丰富团员的生活。调查显示,当问及“区域化团建应包含的内容”时,被访者对四个选项都有一定比例的选择(见表1),大多认为区域化团建的内容应是全方位、多层次的。
表1:区域化团建应包含的内容(%)
比例
行业、部门团建之间的横向联系26.0
园区、校区和社区团建的纵向联系44.0
地区和地区之间的联系20.5非公有制和公有制经济团建相结合9.5
(二)开展区域化团建的资源优势
1、高校数量多,集聚程度高
杨浦区域内有10多所高校,约占全市全日制高校的三分之一,其中,复旦、同济、财大、二军大已列入国家“211”工程,是上海智力资源最为密集的地区。
2、国有大中型企业多,历史悠久
如烟草集团、正广和集团、上海杨树浦水厂等企业,有着百年的历史和丰富的政治资源、人力资源、物力资源等。
3、科技产业初现轮廓
科技园区年龄结构轻,以66个国家级重点学科、22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100多家科研院所为依托,建设了复旦、同济、理工等多所大学科技园和四平科技公园、五角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科技园区,科技园区中约80%的工作人员为35岁以下的青年人。
4、科技、教育等各类人才资源丰富
区域内共拥有两院院士43人,大学教师9000多名。在校的全日制大学生近13万,占全市的40%;博士、硕士研究生2.3万,占全市的50%;国际留学生2500人左右,占全市的20%。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1747人。
(三)开展区域化团建的主要实践
1、构建区域化团员青年理论学习共同体
实施了杨浦区团员青年理论学习推进计划,邀请高校、企业内专家、教授为区域团员青年开展理论讲座,提升团员青年的思想政治素质。组织高校“邓研会”和高中生“邓读会”结对,充分发挥高校大学生资源,为高中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出力。
2、构建区域化人才培养、举荐机制
成立了由区域、区属团组织共同参与的杨浦区青年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区域化团员青年挂职锻炼基地,通过整合资源,为我区团员青年和高校大学生提供到企业、社区、高校等有关单位实习锻炼的机会,在区域内各高校、企事业单位之间架起人才流动的桥梁;定期向区有关部门推荐社会优秀人才、优秀青年人才,拓宽选人、用人的渠道。
3、开展区域化的先进评选工作
在杨浦青年五四奖章、杨浦青年创新奖、区团建工作先进单位、区先进基层团支部等评选中引进了高校、企业、科研院所共同参与评选。其中我区“十大杰出青年”的评选中,区域名额和区属名额的比例达到了1:1,凸现了服务区域人才的力度。
4、开展一系列由区域、区属单位共同参与的主题活动
如“绿杨放歌”杨浦区庆祝建国五十五周年大型歌会、杨浦区“三高”青年看杨浦、“蒲公英行动”(创交通文明行动)等活动。我们还主动出击,会同科委,成立了由高校大学生为主体之一的“上海市杨浦青年创业协会”,为高校大学生创业提供政策、资金的支持。
(四)开展区域化团建所面临的困难
1、体制、机制需进一步健全
有些工作由于体制、机制不够健全或畅通程度不够而难以开展。如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青少年社区文化建设等方面,高校有丰富的资源,但仅仅依靠团委的力量难以充分协调,高校的校园文化不能很好地融入到杨浦社区文化之中。
2、资源整合力度需进一步加强
如在科技园区中由于团员流动性强,各个团组织办公地点较为分散,许多单位的行政隶属关系不在杨浦,且部分民营企业更为关心本单位的效益,忽视团工作的重要性,许多资源难以充分发挥作用。
3、经费需得到更有效的保障
团区委经费来源于区财政拨款,且每年的经费都较紧张,而要推进区域化团建,活动的开展、项目的整合,都需要一定的资金,资金仍是区域化团建中的一个瓶颈。调查中,有23.4%的被访者认为资金是区域化团建开展过程中的首要问题(见表2)。
表2:区域化团建开展过程中的首要问题(%)
比例
政策13.8
资金23.4大力的宣传21.3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41.5三、相关的对策与建议
“两片一线一带”的规划充分展现了“知识杨浦”的风貌,大学园区、科技园区、公共社区“三区融合、联动发展”的战略,势必形成“城市的大学,大学的城市”。因此,只有不断创新组织载体,才能改变原先区内各团组织孤立分散,设置又不健全的状况,使团建工作区域化、社会化的程度不断提高。通过走访调查研究,我们提出了对更好构建“区域化团建大格局”的一些对策和建议:
(一)感情系人,积极营造开展区域化团建的氛围
由于区域内许多单位的行政隶属关系不在杨浦,有些单位的行政级别甚至高于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很可能会出现各成员单位对杨浦的建设参与不够。在这种情况下,团区委要积极发挥感情留人的作用,通过活动、评选、人才举荐等方式凝聚各成员单位,加大情感交流,营造区域化团建氛围,引导各成员单位为杨浦建设献计出力。
(二)创新载体,努力构建区域化团建工作网络
1、建立区域化团建联席会议
结合地域特点、行业特色,在总体上划分几个块,并在各个块中实施轮值主席,由区域内各类团组织负责人担任,知识创新区内各个团组织通过区域团建联席会整合起来,有利于团区委与其保持密切的联系,从而形成“联片抓团建、优势抓互补、资源抓共享、合力抓共建”的工作格局。
2、充分发挥团区委的作用
建议由团区委作为区域化团建的联络中心,及时交换和沟通各单位在区域化团建中所能提供的资源和需求的资源,有效整合、协调各单位团建工作的开展,从而发挥团区委纵向指导和横向协调的功能。
(三)健全机制,有效保障区域化团建顺利运行
1、建立信息沟通机制
建立不同层面的定期会议制度,组织活动,交流信息,沟通情况,增进区域内各类团组织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信任。如定期召开杨浦区域团建工作会议,由各区域团建联席会的负责人参加,及时沟通信息,共同研究区域团建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
2、建立调查研究机制
区域内各成员单位要积极参与有关区域化团建各项课题的调研工作,并在每年年初制定系列调研课题,由各成员单位轮流负责实施,为区域化团建的深化和发展出谋划策。
3、建立协调整合机制
对区域化团建工作中的重大活动和重大工作,都将通过区域化团建协调机制来共同商讨,发动区域内各类团组织互相整合资源,开展“团建工作联做、思想教育联抓、管理难题联解、精神文明联创”等同创共建活动。
第二篇:构建区域化党建格局
构建区域化党建格局
武汉市武昌区适应城市社区建设加速发展的新形势,整合党建资源,优化组织设置,规范运行机制,扩大区域互动,着力构建“条块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
资源联享,组织设置网格化
优化组织设置,构建全覆盖、多层次、区域化的组织体系,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一是横向渗透,强化领导核心。吸收有影响力的驻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为兼职委员,组建街道“大工委”和社区“大党委”,增强街道社区在区域党务、事务中的核心领导力。二是纵向延伸,完善管理模式。将区直部门驻街科、所、队、站党组织属地化管理,形成业务工作同步、党员教育同管、队伍建设同育的工作模式。按照党员数量相当、地域相邻、志趣相投、行业相近的原则,将136个社区党委(党总支)划小为629个“六型”(单位型、楼栋型、志趣型、流动型、商务型、物业型)小支部,实现社区党组织管理网格化。全面设立街道综合党委,街道分管副书记任综合党委书记,街道相关科室党员责任人以及辖区内有代表性的非公党组织负责人作为党委成员,选聘15名专职党群工作者,合力开展体制外各类组织的党建工作。三是整体辐射,搭建共建平台。建立健全区、街、社区三级党建联席会,区党建联席会对街道社区党建工作进行统一规划、协调和管理;街道党建联席会负责组织辖区单位开展社会性、地区性、公益性活动,共同研究辖区党建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指导社区党建联系会开展好活动;社区党建联席会议定期召开,研究解决实际工作运行中的问题。
机制联建,党建工作规范化
探索建设区域化党建工作制度体系,促进区域化党建工作的常态化、规范化和效能化。一是建立区域决策机制。根据职能定位,在试点运行的基础上,制定《街道大工委议事规则(试行)》、《街道综合党委议事规则(试行)》等4个制度文本,明确界定职责权限、议事内容、决策形式和工作程序等,初步建立了决策运行机制。二是健全区域责任机制。实行目标管理,与驻区单位签订共建协议,派发任务清单,促进工作落实。试行项目运作,按照共建双方协商立项、共建单位履责实施、街道工委定期调度、区域成员共同评估的运作模式,促进工作效能提升。强化考评结果,将共驻共建情况纳入党建责任制考核,实行单位、社区双轨评价制度,区属党组织和党员的评先表彰必须征求所在社区的意见。三是完善区域联席机制。坚持定期例会制,区委常委会每年召开一次街道书记专项述职会,街道大工委每季度召开一次工作会,综合党委每两月召开一次通报会,党建联席会每半年召开一次协调会,通报工作,共谋发展。坚持包点联系制,领导班子成员每月到对口社区、企业和重大项目调研指导,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实行党建联络员制,从机关事业单位选派316名党员干部,联系指导832家非公企业,不断推进非公党建全社会覆盖。
工作联办,党建活动经常化
牢牢把握区域内党组织和党员共同利益诉求,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党建活动,充分发挥区域党组织和党员作用。一是党员教育共管。分类建立直管党员、在职党员、流动党员信息库,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整合地区教育资源,创办党员素质讲坛,提升党员教育质量。实施流动党员“安家工程”,在商务楼宇、商贸市场等非公企业聚集地,发放宣传单,设置工作点,开展跟踪服务。推进“在职党员进社区”行动,按照适时、适宜、适度的原则,发动在职党员立足单位优势支持社区建设,立足职业特点协助社区管理,立足居民需求参与社区服务。二是为民服务共办。将社区吴天祥小组与驻区单位吴天祥小组对接,围绕社区居民需求,组建志愿者服务队,大力开展科普讲座、社会救助、家政服务、法律援助、职业介绍等便民服务。三是文明风尚共创。定期联合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联谊活动,加强对驻区单位职工、社区居民的公德教育,倡导文明新风尚。四是平安家园共建。统筹协调派出所、司法所、法庭等政法机构,与辖区单位共同组建义务巡逻队、帮教小组和民事调解志愿者队伍,建立健全楼院看护、社区联防、纠纷信息反馈等制度,及时消除不安定因素。
资金联筹,阵地保障多元化
加强区域资源整合,建好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实现活动阵地全覆盖。一是区街自建。采取改、扩、租、购、换等方式,力争社区办公活动场所在2011年全面达到300平方米。规范党员群众中心建设,实现服务标识、功能布局、设施配置、制度规范、档案资料“五个统一”。添置电子显示屏、投影仪等设备,更新党员电化教育设施,普遍建设防雨抗晒的户外公示栏、文化长廊等,扩展党建宣传阵地。二是区域联建。整合区域功能设施,开放驻区单位的活动中心、电子阅览室、体育场馆等,挂牌联建社区活动场所,实现单位资源的社会化。采取社区与企业场地共用的方式,解决规模较小、党员人数较少的非公企业党组织活动场地问题。采取分片整合的方式,建立区域性党员职工服务中心,为区域集群性的非公企业党组织开辟活动空间。三是园区统建。依托白沙洲都市工业园,投资20余万元,建设200平方米的园区党员职工服务中心,开办“白沙洲街非公经济组织党校”,为党员职工搭建活动平台。四是网上延伸。举行网上组织生活,搭建党员群众网上交流的平台。(作者系武汉市武昌区委组织部副部长)来源湖北日报)
第三篇:区域化团建(范文模版)
上海市共青团奉贤区委员会设有57个直属团组织,在全区范围内已经全面实现了团组织的全覆盖。下面,就创新基层组织格局、推进区域化团组织建设的思路和做法作一介绍:
一、广泛调查研究,为破解难题寻出路
团区委通过广泛调研发现,在一些基层地区,团的工作基本上限于在本社区或者企业封闭的圈子里进行,相互间没有联系沟通。另外,一些新设立的团组织,由于对所处地区的环境较为陌生,没有适当的渠道与地方团组织建立联系,团组织对外的沟通交流也不能及时地开展起来。
面对这一客观事实,团区委认真学习领会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两个全体青年”要求,以及团中央陆昊书记提出的坚持眼睛向下,把工作载体向基层转移,着力解决基层团组织工作活力提升的问题等要求,积极寻求激发基层团组织活力的破解之道。于是,提出了在垂直管理的传统组织模式基础上,建立起一个综合协调本地区所有团组织的机构,打破基层团组织间横向壁垒,带动区域内各单位团组织开展工作的设想。开始了区域化团组织建设的破冰之旅。
二、着力试点先行,为破解难题闯新路
团区委先后走访了区内各个基层团组织,充分沟通交流建立区域化团组织的思路和想法,以取得他们的支持和帮助。同时,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征求各级团组织的意见和建议。提出了拟设立的共青团奉贤区委员会的主要职责。对内不断加强组织协调,对外主动寻求地方支持,已成功举办了多项主题活动。成立了城市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开展了城乡少年手拉手阳光计划;开展了“水润贤城”主题行动等。这些主题活动的开展,有效提高了团组织在我区的形象,迅速提升了基层团组织的活力。
三、积极稳步推进,为破解难题拓宽路
为指导区域化团组织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团区委在工作会议和历次团委扩大会上,都安排各级团组织负责人介绍工作情况,及时总结经验,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
在总结成功经验基础上,为了推进区域化团组织建设工作常态化开展,我们结合实际进一步界定了基层团组织工作职责和工作内容。在近一年的探索创新组织格局的实践中,我们获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也积累了一些工作经验。一是各级领导的重视支持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区域化团组织建设工作,及时给予具体的指导和帮助。
二是充分界定职责是开展好工作的先决条件。团区委的主要职责定位是,对外沟通和对内协调。具体而言,在对外工作上,主要是与地方团组织进行沟通交流,牵头、联系、提升管理层级,为区域内团组织各项工作的开展创造有利条件。对内工作上,主要负责对区域内各单位和各级团组织间开展活动的组织协调工作,为各项活动的开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三是注重系统规划是开展好工作的重要要求。团区委的工作要结合区域内的实际进行系统地规划。根据地区覆盖面大的特点,以依托建立片区的工作方式,以点促面开展工作;结合青年较多的特点,充分发挥基层团组织的能力,以相互对接的方式开展活动。
尽管我们在创新组织格局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点成绩,但离上级党团组织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需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改进。下一步,我们将加快推进区域化团组织建设工作,并根据“”的总体目标,以党建带团建,将区域化团组织建设的成功经验,引入到驻外机构的团组织建设中,不断提升基层团组织的活力,服务好每一名团员青年。
第四篇:社区构建区域化党建格局工作情况报告
社区构建区域化党建格局工作情况报告
**社区党支部以整合资源、强化服务为重点,与驻区单位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抓共建,将社区区域化党建作为推动社区文明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逐步推进以社区党组织为基础、社区全体党员为主体、社区单位党组织共同参与的区域化党建新格局。
一、社区基本情况
**社区位于**市工业西路26号山水华府小区内,辖区总面积约1.4平方公里。社区共有居民小组24个,总户数5429户19560人,其中户籍人口15710人,流动人口3850人。驻该社区省、市、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共14个。社区党支部现有正式党员201人,入党积极分子3名。居委现有工作人员5人。
二、加强组织建设,构建区域化党建格局
社区党支部始终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加强与辖区单位党组织的联络,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党员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拓宽党建领域,强化服务功能,推进了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的创新。一是通过走访调查,及时掌握辖区内每名党员的基本信息,按照“一人一档”的要求建好党员信息台账,并及时更新。二是认真落实党的“三会一课”制度、党务公开制度、党员民主评议制度、流动党员管理制度、党风廉政监督制度等。三是注意加大党员、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学习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党员、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的政治观念和理论水平。
三、创办“爱心超市”,打造服务群众平台
“爱心超市”设在社区居委会,面积近100平方米。全心全意致力于“为民解困”。在“爱心超市”货架上,摆满了家电、棉被、大米、油、盐、洗衣粉、毛巾等日用品。在“爱心超市”门口有专门的宣传栏,介绍“爱心超市”基本概况、开展活动情况及爱心人士捐赠情况和每次发放物资清单。“爱心超市”每月开放两次,遇有特殊情况则应需发放,发放物资全部免费。今年“七一”期间,**区四套班子成员到“爱心超市”开展了捐款活动,共捐赠善款约2万元,并向困难群众发放米、食用油等食品和风扇等生活用品。截至目前,“爱心超市”已救助各类困难家庭3200多户次,救助特困独生子女家庭辖区低保户、困难户的救助覆盖率达100%,得到了认可。
四、开展社区志愿者服务,拓宽社区服务网格
社区党支部积极动员社会各界参与社区建设和服务,开展了“真情助困进万家”、“小手拉大手,共建和谐家园”、“送健康进社区”等系列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同时,社区党支部还组织了一支有志愿者113人,以退休职工党员、工人、个体户、下岗人员、外来工等为主体的社区志愿服务队。广大志愿者积极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面向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困难家庭等群体,广泛深入开展医疗保健、治安巡逻、家教辅导、便民利民、救助帮扶等志愿服务活动。在巩卫创文工作中,街上随处可见志愿者的身影,他们用实际行动倡导城市文明。社区广泛发动志愿者,清理周边环境卫生,上街派发巩卫创文宣传单张,“红袖章”志愿者上街倡导文明。
五、开展文体联谊活动,搭建沟通情感桥梁
定期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教育活动及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联谊活动,共同加强对区域内单位干部职工、村民的社会公德教育,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如:组织召开妇女座谈会、七一党员座谈会,举办社区运动会、户外登山等活动,社区文艺队也多次在电信广场、街道办大院举办文艺晚会,为社区居民搭建了沟通感情的桥梁,增进了邻里之间的交流。此外,社区还利用远教设备,开展电子教学活动,深受党员群众的欢迎,极大丰富了党员群众的业余生活。
六、推进“两新”党组织建设,共谱和谐促发展
社区针对“两新”组织数量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多且分布集中、党员人数少、流动性大、活动开展难等实际,以区域化为抓手,以社区各大商务楼宇为重点,以行业协会和产业链为依托,在“两新”党建“百日攻坚行动”期间,创新实施区域联建、行业统建、龙头领建、楼宇共建、项目同建等党组织组建模式,新建了雪印商贸实业公司党支部、山水商务酒店党支部等“两新”党支部7家,有效整合了“散而弱”的各方资源,有效扩大了党建覆盖范围,切实提高党建工作的整体水平。通过推进“两新”党组织建设,在“两新”组织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企业党组织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开展党的活动,在学习、在生活、工作方面,要求党员同志做到“五带头”:带头学习讲政治中、带头干事谋发展、带头创新建佳绩、带头服务比奉献、带头自律树形象,开展争当生活模范、争当技术标兵、争当营销能手,树立党员形象的“三争一树”活动。
第五篇:创新机制 凝聚青年 构建区域化团建新格局
创新机制 凝聚青年 构建区域化团建新格局
新乡市牧野区荣校路办事处团工委
(2014年7月7日)
荣校路办事处位于新乡市区中部,南临卫河,西至和平大道,北至宏力大道,东至牧野区政府,辖区面积 2.6平方公里,辖区内有大专院校1所,中小学校4所,科研机构1个,行政事业、执法服务单位27个,共计33个辖区成员单位,辖区人口42726 人。街道下设4个社区团支部、1个机关团支部和3个非公企业团支部,自管团员189人,团青比例34.4%,“推优”入党占团员入党比例为100%。
近年来,荣校路办事处团工委坚持围绕“党建带团建、团建助党建”长效工作机制,努力构建团组织网格化管理体系,不断探索和完善基层团组织体制机制载体和区域化团建管理服务体系,巩固办事处团工委的中枢地位,开展形式多样的团建活动,共青团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
一、切合实际,努力构建党团组织立体网络
办事处团工委始终坚持“管理有序、服务有力、协调有方”的原则,将辖区机关、企业、事业单位、非公企业的青年力量有重点、全方位地发动起来,逐步建立健全辖区内党团组织建设,实现党团共建、资源共享、工作联动、网络健全。
(一)依托社区团支部,强化网格基础。
办事处4个社区全部建立团支部,制定了完善的组织机构、领导制度、服务流程、活动章程,每个支部均由社区干部担任支部书记,下设专门人员具体负责辖区青年团员的管理服务工作。依托网格化管
理,社区团支部工作与各网格党建、团建工作紧密结合,发挥网格党小组长、楼院长、楼栋长的作用,关注青年各方面的需求,全面掌握辖区情况,实现了青年先锋、居民共建、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二)联合非公企业团支部,促进资源整合。
办事处团工委指导、协助辖区3个非公企业建立了团组织,其中清江鱼馆团支部规模较大、青年员工素质较高,但党员人数少,办事处团工委通过将员工骨干发展为团员,将团员发展为员工骨干,建立了与非公企业共赢的发展新模式。辖区非公企业依托团组织,引导青年职工树立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价值观念,汇聚社会正能量,并积极开展青年文化交流活动,一方面提升了企业管理服务水平,另一方面非公组织也逐步形成了“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的共建共荣局面,团组织体系不断向基层一线延伸,组织覆盖面不断扩大,为企业党员发展和党组织成立创造了条件。
(三)组织辖区学校团支部为阵地,凝聚青年力量。
利用辖区稳重、三中、东干道小学、畅岗小学等完善的学校团组织体系,发挥校园团支部的阵地作用,努力打造“阳光、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团建文化氛围,帮助青少年在团组织的引领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突出重点,注重增强团组织生机活力
荣校路办事处团工委始终坚持团干队伍建设的主体作用,在队伍建设方面做到“讲重点、求实效”,以优秀团干队伍引领广大青年投身社会、干事有为、积极奉献,较好地发挥党的后备军作用。
(一)“推优”选任,实现团干选拔优良性。
办事处团工委以区域化团建工作为契机,遵循 “推优”原则,面向机关、社区、学校、非公企业公开选拔团委委员等团组织骨干。针对团组织干部制定了严格的选拔标准:确实热心青年事业,自愿从事团的工作;在特定社会领域具有较高威信,对青年群众有较大影响;重点从各领域优秀青年中选拨,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纳入选人选才视野的既有机关青年干部,也有行业骨干精英;既有重点学校负责同志,也有“两新”组织领军青年,真正实现了任人唯能、全面选拔。
(二)注重学习,实现团干培训多样性。
为提升团干部责任意识,提高团干部工作能力,充分发挥基层团组织的作用,办事处组织了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一是深入基层了解青年需求,通过调查研究、基层调研明确培训学习的重点、要点和难点,结合实际制定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实践性的培训计划;二是通过远程教育课堂、学习例会、网络团校、送外培训、团干例会等平台,对团干部进行时事政治、思想品德、业务能力培养。2013年共组织团干培训6次,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严格考核,实现团干队伍高素质。
建立了明确的团委工作目标考核制度,实施基层团建工作目标管理,做到考核看工作、评价有依据、结果有运用。考核内容既包括队伍建设、阵地建设、制度建设等基本工作项目,又包含结合本地区、本行业和基层团组织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的特色工作项目,并具体量化为考核分数,年底参与办事处整体考核。
三、凝聚青年力量,积极开展各类活动
在区域化团建过程中,以办事处以区域青年工作共建委员会为基础,利用团组织资源优势,注重搭建多功能活动平台,开展各类青年参与的活动。一是认真按照团区委要求,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之间
开展“面对面”活动,组织辖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辖区共青团员40人,召开调研会议,结合工作实际,针对青少年权益保障、安全教育等方面问题,发放调查问卷40份,分析整理共梳理出20条建议,收到良好效果;二是认真开展“传承雷锋精神、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宣传活动,组织辖区团员20人,到陵园广场进行义务劳动及宣传活动,发放宣传资料60余份,收到群众好评;三是积极开展青年志愿者系列活动,组织志愿者开展生态环保宣传教育活动,为未成年人开展自护教育和法律宣传,为辖区老人居民进行健康检查,为孤寡老人和残疾人提供复健辅导和物资帮扶等,服务群众达1000余人;四是根据青年专业特长、兴趣爱好,适应青年需求,组织开展乒乓球赛、羽毛球赛、主题征文、户外运动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不断拓展青年展示才华的舞台;五是组织各非公企业团支部大力开展管理知识竞赛、青年沙龙等企业支部特色活动,充分展现了团员青年们在企业改革发展中“力出一份力,力献一份情”的勃勃生机,在团组织的文体活动中形成了百花齐放的局面;六是办事处团工委组建了青年团员志愿者服务队,根据他们的特长分为法律援助、就业指导、环境治理、医疗服务等特色支志愿者队伍,不仅拓宽了青年展示自我、服务群众的舞台,而且树立了新时代青年的良好形象。
在今后的工作中,办事处团工委在团区委和街道工委的领导下,将继续深入探索和研究工作思路,创新工作形式,开创工作新局面,实现区域化团建工作的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