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驻共建服务群众 构建城市区域化党建格局

时间:2019-05-14 00:12: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共驻共建服务群众 构建城市区域化党建格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共驻共建服务群众 构建城市区域化党建格局》。

第一篇:共驻共建服务群众 构建城市区域化党建格局

共驻共建服务群众 构建城市区域化党建格局

社区是党在城市的工作基础,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共驻共建成为推动社区建设的力量之源,也成为社区建设的主航道。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文明共建、共同发展”和“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原则,新区各街道、社区党委积极发挥共建单位作用,建立以党建联席会为主体的信息沟通、议事协商工作机制,深入开展“条块联动、组织联建、党员联管、活动联搞、资源联用、服务联做”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共驻共建活动。

一是创新管理方式。完善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各级党组织共同参与的城市基层党建工作联建、共建协调机制,形成了“党建共抓、和谐共促、矛盾共解”的良好工作格局。在社区成立党委, 集聚社区党组织有生力量,吸收驻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兼任党委委员,提高社区共驻共建的组织化程度,并推行“一委一居一站一办一组”模式,形成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居委会为基础,社区管理服务站、综治办和社区在职党员活动联络组为平台的运行体系。按照街道打造“大工委”、社区打造“大党委”的区域党建新模式,建立由街道班子成员兼职社区党委负责人,工作站站长兼职党

委副书记,居委会主任兼职工作站副站长的架构,实现兼联并管,实现社区“有人管事”“可以管事”“能关了事”的良好局面。

二是优化组织体系。为进一步推进社区党组织设置网格化,区别城市社区不同类型,将每个社区合理划分为若干片区组织网格,以片区组织网格为基本单元建立党支部,根据党员地缘、业缘、趣缘等特点设置党小组。成立联合党支部及党支部领导下的太极协会党小组、兵乓球协会党小组、书画协会党小组等若干党小组,吸纳驻区单位党员、业委会党员、物业公司党员干部到联合党支部,使各方力量广泛参与社区服务管理,推开在职党员进社区、进学校活动。协调驻区单位结对党小组、党员结对家庭,引导党员干部“亮身份、进社区”,走出了一条社区党委领导下的党员“一肩挑两头、一人尽双责”的新路子,不断推开共驻共建、共享共赢的局面。

三是推进文化共建。以共同举办、或单位牵头举办的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共建文化活动。每年同辖区共建单位党组织举办消夏文艺汇演,发挥辖区单位的资源优势,例如由市图书馆牵头的“闹元宵,猜灯谜”有奖问答,把灯谜会的分场设在社区,让居民可以就近参与的活动,市中心血站牵头举办的义务献血,联合民政局举办的“关爱残疾人专场文艺汇演”,协同公用事业局举办的“慰问环卫工人专场文

艺汇演”,社区文艺队根据单位的特点,分类开展文艺进小区、进学校活动。

四是推动资源共享。为进一步强化双向服务活动,社区党委对辖学校、武警部队、大型企业、中小企业等进行分类整合,对能够实现共享的活动场地、设备器材、综合活动室、电子阅览室、棋牌室、舞蹈室、专业资源等便民服务功能进行梳理,供共驻共建单位使用,同时聘请市文化艺术中心文艺人才担任社区文艺队指导员,市书法协会书画人才指导社区书画室打造。

五是深化共建服务。分别与辖区多个市直部门和行政企事业单位搭建“共驻共建”帮扶平台,开展各级慰问60余次;同税务局、工商局、卫生局联合开展税务、消费者权益、疾控等宣传服务;由接待办为辖区居民讲解文明礼仪知识培训;医院为居民讲解健康知识、开展义诊活动;司法局开展法律资询、法律援助、模拟法庭活动。

通过扎实有效的共驻共建活动开展,逐步形成了依靠共建单位力量、整合共建资源、开展双向服务、共同解决难题、共同取得进步的良好工作格局,增强了社区服务居民的能力,构建了城市区域化党建新格局。

第二篇:构建区域化党建格局

构建区域化党建格局

武汉市武昌区适应城市社区建设加速发展的新形势,整合党建资源,优化组织设置,规范运行机制,扩大区域互动,着力构建“条块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

资源联享,组织设置网格化

优化组织设置,构建全覆盖、多层次、区域化的组织体系,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一是横向渗透,强化领导核心。吸收有影响力的驻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为兼职委员,组建街道“大工委”和社区“大党委”,增强街道社区在区域党务、事务中的核心领导力。二是纵向延伸,完善管理模式。将区直部门驻街科、所、队、站党组织属地化管理,形成业务工作同步、党员教育同管、队伍建设同育的工作模式。按照党员数量相当、地域相邻、志趣相投、行业相近的原则,将136个社区党委(党总支)划小为629个“六型”(单位型、楼栋型、志趣型、流动型、商务型、物业型)小支部,实现社区党组织管理网格化。全面设立街道综合党委,街道分管副书记任综合党委书记,街道相关科室党员责任人以及辖区内有代表性的非公党组织负责人作为党委成员,选聘15名专职党群工作者,合力开展体制外各类组织的党建工作。三是整体辐射,搭建共建平台。建立健全区、街、社区三级党建联席会,区党建联席会对街道社区党建工作进行统一规划、协调和管理;街道党建联席会负责组织辖区单位开展社会性、地区性、公益性活动,共同研究辖区党建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指导社区党建联系会开展好活动;社区党建联席会议定期召开,研究解决实际工作运行中的问题。

机制联建,党建工作规范化

探索建设区域化党建工作制度体系,促进区域化党建工作的常态化、规范化和效能化。一是建立区域决策机制。根据职能定位,在试点运行的基础上,制定《街道大工委议事规则(试行)》、《街道综合党委议事规则(试行)》等4个制度文本,明确界定职责权限、议事内容、决策形式和工作程序等,初步建立了决策运行机制。二是健全区域责任机制。实行目标管理,与驻区单位签订共建协议,派发任务清单,促进工作落实。试行项目运作,按照共建双方协商立项、共建单位履责实施、街道工委定期调度、区域成员共同评估的运作模式,促进工作效能提升。强化考评结果,将共驻共建情况纳入党建责任制考核,实行单位、社区双轨评价制度,区属党组织和党员的评先表彰必须征求所在社区的意见。三是完善区域联席机制。坚持定期例会制,区委常委会每年召开一次街道书记专项述职会,街道大工委每季度召开一次工作会,综合党委每两月召开一次通报会,党建联席会每半年召开一次协调会,通报工作,共谋发展。坚持包点联系制,领导班子成员每月到对口社区、企业和重大项目调研指导,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实行党建联络员制,从机关事业单位选派316名党员干部,联系指导832家非公企业,不断推进非公党建全社会覆盖。

工作联办,党建活动经常化

牢牢把握区域内党组织和党员共同利益诉求,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党建活动,充分发挥区域党组织和党员作用。一是党员教育共管。分类建立直管党员、在职党员、流动党员信息库,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整合地区教育资源,创办党员素质讲坛,提升党员教育质量。实施流动党员“安家工程”,在商务楼宇、商贸市场等非公企业聚集地,发放宣传单,设置工作点,开展跟踪服务。推进“在职党员进社区”行动,按照适时、适宜、适度的原则,发动在职党员立足单位优势支持社区建设,立足职业特点协助社区管理,立足居民需求参与社区服务。二是为民服务共办。将社区吴天祥小组与驻区单位吴天祥小组对接,围绕社区居民需求,组建志愿者服务队,大力开展科普讲座、社会救助、家政服务、法律援助、职业介绍等便民服务。三是文明风尚共创。定期联合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联谊活动,加强对驻区单位职工、社区居民的公德教育,倡导文明新风尚。四是平安家园共建。统筹协调派出所、司法所、法庭等政法机构,与辖区单位共同组建义务巡逻队、帮教小组和民事调解志愿者队伍,建立健全楼院看护、社区联防、纠纷信息反馈等制度,及时消除不安定因素。

资金联筹,阵地保障多元化

加强区域资源整合,建好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实现活动阵地全覆盖。一是区街自建。采取改、扩、租、购、换等方式,力争社区办公活动场所在2011年全面达到300平方米。规范党员群众中心建设,实现服务标识、功能布局、设施配置、制度规范、档案资料“五个统一”。添置电子显示屏、投影仪等设备,更新党员电化教育设施,普遍建设防雨抗晒的户外公示栏、文化长廊等,扩展党建宣传阵地。二是区域联建。整合区域功能设施,开放驻区单位的活动中心、电子阅览室、体育场馆等,挂牌联建社区活动场所,实现单位资源的社会化。采取社区与企业场地共用的方式,解决规模较小、党员人数较少的非公企业党组织活动场地问题。采取分片整合的方式,建立区域性党员职工服务中心,为区域集群性的非公企业党组织开辟活动空间。三是园区统建。依托白沙洲都市工业园,投资20余万元,建设200平方米的园区党员职工服务中心,开办“白沙洲街非公经济组织党校”,为党员职工搭建活动平台。四是网上延伸。举行网上组织生活,搭建党员群众网上交流的平台。(作者系武汉市武昌区委组织部副部长)来源湖北日报)

第三篇:社区构建区域化党建格局工作情况报告

社区构建区域化党建格局工作情况报告

**社区党支部以整合资源、强化服务为重点,与驻区单位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抓共建,将社区区域化党建作为推动社区文明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逐步推进以社区党组织为基础、社区全体党员为主体、社区单位党组织共同参与的区域化党建新格局。

一、社区基本情况

**社区位于**市工业西路26号山水华府小区内,辖区总面积约1.4平方公里。社区共有居民小组24个,总户数5429户19560人,其中户籍人口15710人,流动人口3850人。驻该社区省、市、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共14个。社区党支部现有正式党员201人,入党积极分子3名。居委现有工作人员5人。

二、加强组织建设,构建区域化党建格局

社区党支部始终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加强与辖区单位党组织的联络,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党员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拓宽党建领域,强化服务功能,推进了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的创新。一是通过走访调查,及时掌握辖区内每名党员的基本信息,按照“一人一档”的要求建好党员信息台账,并及时更新。二是认真落实党的“三会一课”制度、党务公开制度、党员民主评议制度、流动党员管理制度、党风廉政监督制度等。三是注意加大党员、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学习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党员、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的政治观念和理论水平。

三、创办“爱心超市”,打造服务群众平台

“爱心超市”设在社区居委会,面积近100平方米。全心全意致力于“为民解困”。在“爱心超市”货架上,摆满了家电、棉被、大米、油、盐、洗衣粉、毛巾等日用品。在“爱心超市”门口有专门的宣传栏,介绍“爱心超市”基本概况、开展活动情况及爱心人士捐赠情况和每次发放物资清单。“爱心超市”每月开放两次,遇有特殊情况则应需发放,发放物资全部免费。今年“七一”期间,**区四套班子成员到“爱心超市”开展了捐款活动,共捐赠善款约2万元,并向困难群众发放米、食用油等食品和风扇等生活用品。截至目前,“爱心超市”已救助各类困难家庭3200多户次,救助特困独生子女家庭辖区低保户、困难户的救助覆盖率达100%,得到了认可。

四、开展社区志愿者服务,拓宽社区服务网格

社区党支部积极动员社会各界参与社区建设和服务,开展了“真情助困进万家”、“小手拉大手,共建和谐家园”、“送健康进社区”等系列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同时,社区党支部还组织了一支有志愿者113人,以退休职工党员、工人、个体户、下岗人员、外来工等为主体的社区志愿服务队。广大志愿者积极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面向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困难家庭等群体,广泛深入开展医疗保健、治安巡逻、家教辅导、便民利民、救助帮扶等志愿服务活动。在巩卫创文工作中,街上随处可见志愿者的身影,他们用实际行动倡导城市文明。社区广泛发动志愿者,清理周边环境卫生,上街派发巩卫创文宣传单张,“红袖章”志愿者上街倡导文明。

五、开展文体联谊活动,搭建沟通情感桥梁

定期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教育活动及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联谊活动,共同加强对区域内单位干部职工、村民的社会公德教育,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如:组织召开妇女座谈会、七一党员座谈会,举办社区运动会、户外登山等活动,社区文艺队也多次在电信广场、街道办大院举办文艺晚会,为社区居民搭建了沟通感情的桥梁,增进了邻里之间的交流。此外,社区还利用远教设备,开展电子教学活动,深受党员群众的欢迎,极大丰富了党员群众的业余生活。

六、推进“两新”党组织建设,共谱和谐促发展

社区针对“两新”组织数量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多且分布集中、党员人数少、流动性大、活动开展难等实际,以区域化为抓手,以社区各大商务楼宇为重点,以行业协会和产业链为依托,在“两新”党建“百日攻坚行动”期间,创新实施区域联建、行业统建、龙头领建、楼宇共建、项目同建等党组织组建模式,新建了雪印商贸实业公司党支部、山水商务酒店党支部等“两新”党支部7家,有效整合了“散而弱”的各方资源,有效扩大了党建覆盖范围,切实提高党建工作的整体水平。通过推进“两新”党组织建设,在“两新”组织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企业党组织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开展党的活动,在学习、在生活、工作方面,要求党员同志做到“五带头”:带头学习讲政治中、带头干事谋发展、带头创新建佳绩、带头服务比奉献、带头自律树形象,开展争当生活模范、争当技术标兵、争当营销能手,树立党员形象的“三争一树”活动。

第四篇:迎新办以创先争优为契机 构建区域化党建格局

迎新路街道党工委

以创先争优为契机 构建区域化党建格局

迎新路街道按照区委要求,结合地区实际,运用“四五六工作法”构建区域化党建格局,确保活动目标明确,切合实际,收效明显。

一是把握四个环节。实行一月一沟通、一季一汇报、半年一交流、年终一表彰制度。一月一沟通即各携手单位选派一名联络员,每月负责将携手活动的进展情况、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收集到的意见和建议,向街道领导小组反馈,领导小组以书面的形式向各携手单位通报。一季一汇报就是街道党工委每季度召开一次汇报会,由各携手单位“轮班主持”,组织讨论、解决、评议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研究拿出具体意见和办法。半年一交流就是携手单位每半年召开一次交流会,及时总结成功经验,宣传典型,扩大活动影响力。年终一表彰就是街道党工委对活动进行评比,表彰先进,鞭策后进,并查找问题,安排部署下一年的携手联动活动。二是推行五项制度。街道在把握好四个环节的同时,重点推行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共建随访制度、共建反馈制度、定期交流制度和联络员制度,将携手各方的定期交流、反馈、随访等活动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街道党工委和各社区围绕携手单位最关心、最紧急的事情,开展调研,解决问题。三是强化六个带头。就是携手单位带头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服务群众,改善民生;参与社区管理;弘扬先进文化;改善生活环境;维护街域和谐稳定等六个方面各尽所能,为地区的发展出力献策。

报送单位:迎新办编 辑:杨 艳

第五篇:构建城市基层区域化党建新格局 打造城市基层党的建设知名品牌

构建城市基层区域化党建新格局 打造城市基层党的建设知名品牌

(2009年10月30日)中共肇庆市端州区委

端州区是肇庆市的中心城区,辖2个镇和4个街道办事处,常住人口38万,有基层党组织602个,党员人数13145人。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直和省驻肇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我区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在完善党建机制、配强党建队伍、整合各方资源、拓展服务功能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走出了一条开展基层党建工作的新路子,开创了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新局面。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强化党建“主业”意识

区委一直把党建作为“主业”,做到整体规划,层级责任落实。

精心布局,整体规划。根据端州的特点,我们从2003年开始,着手基层党建工作的规划,并根据每个时期的要求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前后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3年—2005年。结合实施固本强基工程,把城市社区党建作为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点来抓,着力在解决办公经费、办公场所、制度建设和业务工作上下功夫。第二阶段是2005年—2008年。结合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实施党员“安家”工程,通过“党员找组织和组织找党员”活动,引导“口袋”党员和“隐性”党员重新回到党的怀抱,接受党组织的管理,参加组织生活。第三阶段是2008年—现在。区委更加注重总结经验、改革创新,把“社区党建”提升到“城市基层党建”来作总体部署,明确了在本届区委任期内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总体目标。去年,全省社区党建工作现场观摩会后,区委专门成立调研组,围绕“进一步解放思想,着力加强城市基层党的建设”主题,深入基层调研,并远赴南京、上海、宁波等地“取经”,学习发达地区的社区党建工作先进经验,在全市率先出台了《关于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意见》。今年,区委结合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根据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的部署和市委对端州提出的“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打造城市基层党建知名品牌”的新目标、新任务、新要求,把“构建城市基层区域化党建新格局,打造城市基层党的建设知名品牌”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基层党建的重要目标。

完善机制,落实责任。区委成立了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各镇(街道)党(工)委也相应成立了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加强对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完善了社区党建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2004年1月,将4个街道党委改建为街道党的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党工委),明确党工委与街道辖区内各级、各类党组织的关系,使党工委能更好地适应街道党建工作的新要求,在地区性、社会性、公益性、群众性活动中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进一步推进固本强基工程,夯实党的执政基础。与此同时,健全了管理制度和协调机制。一是完善了工作运行机制。建立了镇(街道)党(工)委每年向区委报告党建工作制度、党(工)委会议定期讨论党建工作制度、党(工)委领导班子成员党建工作联系点制度等。二是完善了考核评价机制。出台了《基层党委党建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办法》,把抓基层党建工作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内容。三是完善了保障机制。将基层党建工作经费纳入区财政预算,并保持与财政同步增长,确保了社区党建工作有序开展。四是建立了协调机制。初步建立了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以服务群众为重点,社区范围内各单位党组织和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的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机制和资源共享、共驻共建的协调机制。

二、强化党建队伍建设

加强党的基层建设,组织是关键,队伍是保证。

优化组织设置。我们建立了以镇(街道)党(工)委为核心,以社区党支部为重点,以社区党小组为支点、以社区党员为主体、以党员志愿者为骨干的城市基层党组织网络。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原则,按地域、小区、单位楼栋为单元设置社区党组织,形成了以“社区党委(党总支)——党支部——党小组”为主要形式的三级组织架构,初步构建起区域化、社会化的党建工作格局。

配足配强党务干部。一是各镇(街道)党(工)委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分别配备3—5名党务工作经验丰富、服务意识强、综合素质高的专职人员。二是按照干部队伍“四化”(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要求,选好配强社区党组织班子。去年社区党组织换届选举,“两委”班子平均年龄从2003年的47岁降为现在的38岁,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员由原来15%提高到66.6%。三是从2005年开始,通过公开招考等办法,为每个社区配备1名共66名专职党务工作者,平均年龄34岁,大专以上学历占了近70%。

提升干部素质。不断加大社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力度,全面提升社区干部的工作水平。2006年以来,选派社区干部及社区党务工作者到区委党校参加集中培训4期,329人次;选派社区党组织书记和居委会主任到华南师范大学南海校区参加脱产培训1期,50人次。同时,通过上下挂职、交流学习、提高待遇等方法,不断提高社区党务干部的综合素质,增强服务能力。目前社区党员干部学习氛围浓,精神面貌好,工作干劲足,服务社群热情高,成为了我区社区党建工作的骨干队伍。

三、强化结对共建活动

我区的结对共建活动是市直和省驻肇单位、区直单位、“两新”组织对社区党建、社区建设、社区服务等进行共创共建的一种新形式,经历了一个由初级到逐步成熟的过程。进入新世纪以来,市直、区直退休、下岗职工党员和流动党员等平均每年以近千人回归社区,社区管理压力加剧。从2003年开始,我们通过以挂点帮扶的方式,帮助社区解决一些管理上的问题。出台了《区直部门挂点联系社区党建工作的方案》,由区四套班子成员挂点20个重点社区,区直部门挂点47个党建工作相对薄弱社区,办事处(镇)领导挂点全区所有社区,在人、财、物方面给予支持和帮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2005年,在市委的大力支持下,市委办发出了《关于开展市直和省驻肇单位党组织与城区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的意见》,正式开展了结对共建活动。结对共建单位扩大到市直和省驻肇单位党组织,初步形成了社区党支部、居委会与辖区单位“共驻共建、资源共享、共谋发展”的工作格局。共组织了165个市直、省驻肇单位和区直单位党组织与56个社区党组织进行结对共建,有效地整合了资源,为社区居民排忧解难,显示出结对共建的强大活力。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深化基层党建工作,最近,由市委组织部统一牵头组织,启动了新一轮城市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把全区所有社区纳入了结对共建范围。共有375个市直、省驻肇单位和区直单位参与活动,比原来增加了210个单位,标志着我区在更高起点上深化结对共建,为最终构建城市基层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奠定坚实基础。去年上半年,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同志考察端州区睦民社区时,对睦民社区党建工作给予较高的评价。去年4月,省委常委、组织部长胡泽君同志在我市召开的全省社区党建工作现场观摩会上,认为肇庆市和端州区走出了一条在次发达地区高起点、高水平开展社区党建工作的新路子。近年来,香港中联办会同有关政党和10多个地级市同行先后到我区参观考察基层党建工作。从改善办公场所入手,着力解决“三无”问题。面对社区工作压力大、困难多的实际,结对共建首先从改善办公场所入手,2003年,在财力偏紧的情况下,以区财政投入为主体、镇街投入为辅助、结对单位支持为补充,多渠道筹集资金,解决社区“三无”问题。至2008年,共投入5000多万元,用于社区建设,成效明显。社区办公用房达标率由2003年的18%提高到现在的100%;平均面积由21平方米提高到现在的194平方米,最大的社区办公用房达到1000平方米。现在的社区办公场所不但面积大,而且功能齐全,工作社会化、服务群众化的功能越来越明显,社区也因此变得越来越和谐。

从解决社区实际困难入手,发挥共建单位的作用。结对共建是一件“双赢”的事情。一方面社区通过有效整合资源,实现资源共享,管理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一些实际问题得到解决。另一方面,共建单位通过参与社区活动,真实地了解社情民意,促使本单位党建和机关作风效能进一步提升。按照省、市开展“1+1+1”结对共建活动的要求,我们组织了75个区以上机关单位党组织(含省直单位6个党支部)与全区所有农村及城市社区党组织开展共建活动。几年来,结对单位帮助社区(含农村)发展集体经济项目72个,帮助排查解决突出问题135宗,赠送社区各类办公设备6740件,帮扶和慰问困难党员、群众、学生2196人,为社区办好事办实事6668件,深入社区开展活动的党员19251人次。实践证明,结对共建是社区建设各项工作发展的有力推手。

四、强化服务功能

针对目前社区“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实际,我们围绕“党建带社建”的目标,坚持以社区党建为龙头,扎实推进社区治安、文化教育、环境卫生、低保救助等工作,社区服务群众的机制初步形成,服务能力持续增强。

推进党群工作一体化。围绕社区居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成立了以党员志愿者为主,青年志愿者、老人志愿者、巾帼志愿者、红领巾志愿者为补充的五类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建立了区级志愿者服务总队(联会)、镇(办)志愿者服务分队(分会)、社区志愿者服务站三级服务网络,积极开展面向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服务,面向困难群众的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面向流动人员的维权服务等工作,切实为社区居民群众排忧解难。

完善党内关怀机制。每年从区管党费中拨出专项经费,设立困难党员患病医疗救助金,专门用于最需要救助的困难患病党员的门诊医疗开支,落实困难党员季报制度和定期慰问制度。深入开展“三必访”(即:党员本人有疾病必访、党员家庭有大事必访、党组织有新人必访)活动。以党员服务中心和党员工作站为载体,通过邻里互助、便民直通车、小区服务点等多种形式,打造了“党员责任岗”、“党员帮带就业”、“心连心互助金”、“爱心成就梦想”等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去年以来,全区投入困难党员患病医疗救助金20万元,帮扶困难患病党员100名;投入“三必访”活动资金 13万元,走访慰问党员321人次,为党员办好事实事297件。

搭建服务平台。一是成立街道党员服务中心和社区党员工作站。为进一步增强社区党员群众对社区工作的认同感、归属感,主动参与社区建设,今年5月,我区率先在全市成立了街道党员服务中心和社区党员工作站,让社区居民有事情找社区、有困难找党员,真心实意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目前,各镇(街道)党(工)委都成立了党员服务中心,并按照“成熟一个组建一个”的原则逐步成立社区党员工作站。二是大力推动“数字社区”建设。今年所有社区已基本实现数字化管理。居民数据库的建立为党建、计生、社保、民政、综治等社区公共服务工作提供信息化支持,为社区居民提供了更高效和优质的服务。

创建平安和谐社区。结合社区居住环境、居民构成、工作基础等方面实际情况,通过开展便民服务进社区、廉政文化进社区、科普知识进社区、禁毒知识进社区等群众性活动,创建了一批“关爱型”、“服务型”、“学习型”、“文化型”、“科普型”、“体育型”、“环保型”、“无毒型”特色社区。同时,以推进小街小巷“五化”(绿化、美化、净化、亮化、硬底化)整治工作为重点,进一步完善社区环境建设,建设美好家园。2006年以来,投入2525万元,完成整治工程项目173项,受惠群众23万人。目前,我区已有一半社区被评为省“六好”平安和谐社区。

我区以开展结对共建活动为重要载体的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强化了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凝聚了党心民心,增强了社区党建工作的生机和活力,实现了从“三无”到“三有”的可喜转变,初步形成了城市基层区域化党建新格局,有力地推动了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区国内生产总值从2003年的不足32亿元,跃升至2008年的69.4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从2003年的1.69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4.86亿元。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区基层党建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亟需解决的问题,离新时期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愿望还有较大的距离。这次现场会在我区召开,既是对我区基层党建工作的检阅,又是对我们工作的鞭策和激励,我们将会以这次现场会精神为动力,坚持把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和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按照市委覃卫东书记对我区党建工作提出的“四个进一步”的要求,不断巩固和扩大基层党建工作成果,为构建城市基层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打造城市基层党建知名品牌而努力!

下载共驻共建服务群众 构建城市区域化党建格局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共驻共建服务群众 构建城市区域化党建格局.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