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区域性教育教学资源管理平台的运用研究

时间:2019-05-12 23:51: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建立区域性教育教学资源管理平台的运用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建立区域性教育教学资源管理平台的运用研究》。

第一篇:建立区域性教育教学资源管理平台的运用研究

建立区域性教育教学资源管理平台的运用研究摘要

区与校、校与校、教师与教师间的教育资源共享具有很强的优势互补性。更具有动态的必然 性。让资源成为优化资源,让资源从个别(个人)-——局部(区域性)——全部(开放)的加以利用,最大限度、最大范围的被使用和创造。构建区域性教育教学资源管理、交互中心,进行有效的教育教学资源的管理和运用,探索科学使用。通过进行区域性资源运用模式,并落实在建立新型的教师网络培训平台上的运用。通过进行区域性资源运用模式的研究,培养教师对教育教学资源的收集、分析、筛选和重组、运用的能力、从而全面提升教师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教育信息化水平。我们依托全区中小学校进行合作研究,吸取我区中小学校资源建设、应用的经验和教训,探索适合区域性教育教学资源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关键词

区域性、网络、教学资源管理、均衡发展

前言

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网络资源的鲜明特性为教师运用、学习和培训提供了新的途径和平台,我区学校的人机比已经超过了6、9比1,教师计算机基本达到人手一台。班班多媒体。因此建立网络

第二篇:厦门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研究

市级区域卫生信息共享的代表

——厦门模式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军民协同共建医疗服务示范工程厦门示范区(暨厦门市市民健康信息系统,以下简称:厦门示范区)是在厦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建设的区域卫生信息共享系统。是一套基于区域协同医疗,以居民健康档案信息为基础,提供区域内卫生信息共享与服务的系统平台,主要研究以新的现代服务理念为指导,将各级医疗机构和社区形成一个整体,利用先进的网络信息集成共享技术,建立一套可推广可移植的、能够初步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看病乱”的区域协同医疗公共服务集成平台和运行机制,为创建全新的符合国家新医改政策的现代医疗服务模式提供强大的信息化技术支撑能力。

该项目于2006年得到由解放军总医院牵头的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军民协同共建医疗服务示范工程的支持,2009年2月28日在厦门市举行了启用仪式。在国内引起巨大的反响,被称为是“我国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迄今为止最为成功的实践蓝本”,业界称之为“厦门模式”。

“五个统一”的特点

厦门示范区具有一个统一的数字化集成平台,连接了全市所有医疗机构的信息系统;一个统一的医疗专网,联通了全市所有的医疗机构;一个统一的数据中心,存储全市市民医疗和健康信息;一个统一的市民电子健康档案,使政府能够对市民从胚胎到死亡全生命周期进行健康服务和管理;一个统一的市民健康卡(医保卡),为全市所有的医疗机构实现“一卡通”。

三大共享功能

系统涵盖了厦门市民完整的就诊信息和体检信息等健康档案记录的共享、妇幼保健数据档案的共享,以及城市公共卫生数据档案的共享三大部分。

1.通过区域卫生信息系统平台的建设,特别是实现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的共享与服务,广大居民可凭借自己的居民健康卡(或社会保障卡),在各医疗机构内以“一卡通”的方式刷卡进行诊病、体检、保健等。同时居民在进行诊病、体检、保健时所产生的医疗档案信息就被完整的记录和保存下来,成为组成该居民全面的记录一生的健康信息档案的一部分。由于在区域内实现了计算机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居民在不同医疗保健机构就诊时,医生可以对居民既往健康档案信息进行调阅和参考,从而有利于医生开展诊疗活动,减少误诊和差错的发生,从而全面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另外,居民所做检查、检验等结果也能得到充分的共享,可避免在不同医疗机构内进行重复的检查和重复的用药,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缓解“看病贵”问题。

2.妇幼保健信息平台的建立,以及有序地提供妇幼保健档案信息的共享服务,有利于极大提高对妇检、孕检、产检、孕筛产筛、婴儿出生管理、免疫管理等妇幼保健相关工作的效率,有效提升区域内妇女儿童保健工作的整体保健质量和水平,成功实现区域内的协同妇幼保健业务,对妇幼保健事业的整体发展具有极大的社会意义。

3.通过区域卫生信息系统平台的建立,有利于政府对卫生医疗机构进行宏观管理和行政监督、有利于政府做出更多更好服务于居民的行政决策。同时,公共卫生信息的纳入,可有效预警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对保障居民的生命和健康安全,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建设和谐社会等具有极大的意义。

创新之处

厦门市民健康信息系统是全面运行的基于居民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化项目。系统打破以业务推动系统信息化建设的传统观念,转变为“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考虑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进行系统建设。同时,采取政府挂帅、医疗卫生机构参与、公司承担建设的模式,并成立专门的技术研究小组,统一进行项目协调,这样既方便系统需求的收集,又节省了大量的人力。

系统以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以计算机和网络管理为技术支撑,涵盖公共卫生信息系统、数字化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卫生决策信息系统等,是一个城市整体的区域医疗卫生综合性信息化的服务平台。特别是在综合多种身份识别系统的统一身份识别技术、基于XML结构和WebService技术的市民健康档案数据交换技术、自动转换国家标准健康档案技术、整合MPLS-VPN与公、私钥的不对称方式加密的市民健康网络系统、基于市民健康信息系统中心平台的双向转诊机制、区域医学影像共享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和实践成效在国内外都具有创新性,其中为行政管辖区域内全体居民建立终生的电子健康档案的理念及运行机制属国际领先。

社会和经济效益评价分析

1.面向公众的开放服务平台

向广大市民提供丰富的网上医疗信息服务,包括电子健康档案建立和管理与查询、电话预约挂号、网上预约挂号、网上专家咨询、检查检验报告及体检结果自动发布、网上诊疗活动查询、网上服务预约、网上用药咨询、网上及电话疾病预防提醒等服务。同时还可协助对广大市民的健康实行科学管理,提高市民健康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

2. 面向医疗机构的协同医疗平台

帮助医疗机构之间实现医疗信息共享,包括网上电子健康档案调阅、双向转诊、影像共享、远程会诊、病人随访等一系列服务。促进医疗机构通过信息集成与共享,实现医疗资源的优化整合,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3.面向社区的健康服务平台

为全市社区卫生医疗服务机构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共享服务,以个人健康档案和家庭健康档案为管理单位,构建完整的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平台。对社区病患者自动建立慢病等档案,并针对统计数据进行有效的干预,提高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平台同时还提供了社区与医院之间的双向转诊功能,可有效实现病患完整的诊疗信息在社区与医院之间的共享与交换,促进居民就医模式向“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的转变,从而极大的优化医疗资源的运行负载,推动卫生行业的健康发展,为人民谋取更大利益。

4.面向政府的管理与决策支持平台

主要为政府提供自动化的日常监控报表(包括各项财务报表等)、疾病监控、医疗费用监控、疾病预警、决策支持等服务。提高政府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反应速度和处置能力,提高统一调度卫生资源的效率,从而提升卫生行政整体管理水平。

5.面向妇幼保健的共享服务平台

提供全市孕产妇和婴幼儿的区域化管理,并自动形成居民健康档案的子集。区域妇幼卫生系统服务平台将所有的妇幼相关机构联网,在全市任何一家妇幼保健的机构都可以共享到居民的妇幼保健信息,这将为妇幼就近保健和进行儿童免疫等创造出便利条件

BOX

编辑点评

厦门模式是我国第一个以国家计划单列市为单位的区域卫生信息共享系统,在新医改的年代,其创新和探索具有重要的意义。

厦门模式的关键在于市政府的支持和协调,区域卫生资源的整合已经超出了卫生的范畴,上升到政府的民生工程,也可以说是上升到营造和谐社会的政治高度。

厦门模式建立起的一套完整的、综合程度较高的信息系统,信息内容涵盖市民从生命孕育的那一刻起,直到生命消逝的那一刻止,有关这个生命的所有健康信息,以及其父系和母系的家族健康史。它是一个在时间上连续,在空间上全面覆盖所有涉及该生命有关的健康信息。

我们相信,随着新医改各项政策的推进和逐步到位,厦门模式将会发挥出更加显著的效果,在全国将会有更多的区级、市级甚至省级区域卫生信息共享系统涌现出来,到那时将为百姓营造一个和谐的就医环境。

项目开发商

厦门市智业软件工程有限公司创建于1997年。自公司成立以来,一直以发展卫生医疗信息产业作为孜孜以求的目标,专业从事卫生医疗行业信息系统软件研究设计、工程实施及维护服务。在智业人团结进取、锐意拼搏和各界的支持帮助下,公司得到了持续稳定的发展,现已拥有一只高素质的研发和市场团队,其中专业研发和系统实施维护人员100余人,由高级计算机人员、医学专家、医疗管理专家等三股强大的力量组成。1999年,公司被厦门市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2008年10月,智业软件通过ISO 9001认证;2004年9月,智业软件被科技部评定为“中国优秀高新技术产业科研成果”;

第三篇:建立区域文化联盟策略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建立区域文化联盟策略研究

作者:金蓉

来源:《河南图书馆学刊》2014年第06期

关键词: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文化馆;文化联盟

摘 要: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和文化馆都是文化与信息服务机构,但功能有所不同。在文化服务方面,由于具有基本相同的服务对象、互补的资源和相关联的社会职能,使得这些机构开展联合成为可能。作者结合杨浦区图书馆的实际工作,探讨了图书馆在馆藏资源、人力资源、馆舍空间、网络空间等方面的联盟发展,共创公共文化空间。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14)06-0108-03

收稿日期:2014-04-14

随着我国公共文化设施实现全面免费开放,图书馆的职能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图书馆从原来单一的收藏、借阅图书的静态场所转变为图书馆与读者双向互动的动态场所,变成了人们除生活和工作以外的自由、免费、公共文化空间[1]。在免费开放的新形势下,图书馆职能定位的拓宽,使得图书馆与博物馆、档案馆、文化馆及社会其他团体互助合作、联盟发展成为必然趋势。图书馆也只有走联合发展的道路,才能为市民提供多元化的需求与服务。 1 图书馆馆际合作的可行性 

图书馆、文化馆、档案馆、博物馆,它们的本质属性都是文化服务机构,只是由于社会分工的不同,所承担的任务和职责各有侧重,各自依托特有的资源服务社会,满足公众的文化需求。相互交叉、互补的资源与服务,相同的服务对象与相关的社会职能使得图书馆与其他馆联盟成为可能[2][5]。

1.1 图书馆与博物馆、档案馆、文化馆的合作

图书馆是为读者在馆内使用文献而提供的专门场所,并围绕馆藏文献开展多种形式的读者服务工作。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的场所,并对那些有科学性、历史性或者艺术价值的物品进行分类,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文化教育的机构、建筑物、地点或者社会公共机构[3]。档案馆是收集、保管档案的机构,负责接收、征集、管理档案和开展档案利用等,除了文本材料,档案馆还收有多媒体档案[3]。文化馆是群众文化活动的中心,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并给群众文娱活动提供场所。负责区域群众文化的组织策划、指导示范、创作辅导和理论研究以及民间文化的收集、整理等。

龙源期刊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可以看出,图书馆以文献记录社会发展的历史,博物馆以文物体现社会发展底蕴和内涵,档案馆以档案真实记录社会发展的实践。文献、文物、档案三者围绕社会的发展变迁而进行。文物中包括文献、资料等各种信息的载体,渗透着档案的因素;档案中也存在历史遗留的文物。文物、档案、文献三者相互渗透、相互交叉,密不可分,各具特色,各有所长,这是图书馆与档案馆、文物办联盟发展的基础[4]。

《公共图书馆宣言》提出,公共图书馆不仅要为公众提供文献信息,享受单一的文化服务、消费文化产品,而且要为公众提供接触各种表演艺术、文化展示的机会,支持口述传统文化保存和传播的使命,加强文化遗产意识,提高艺术鉴赏力,促进科学成就和科技创新。

从上面的表述中可以看出图书馆与文化馆有相互交叉的工作内容,这是图书馆与文化馆联盟发展的基础。

1.2 服务对象的相同是图书馆与其他馆合作的关键

图书馆是公众终身学习的场所,“每一个人都有平等享受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权利,而不受年龄、种族、性别、宗教信仰、国籍、语言或社会地位的限制”。博物馆是一种文化机构,是以实物的论证而作教育工作的组织及探讨学问的场所。档案馆不仅为各级领导和党政机关提供服务,而且也为公众提供服务,未开放的档案查阅需要履行一定的审批手续。文化馆作为基层群众文化单位,文化馆服务对象广泛,既有机关、学校、军营、企事业单位,也有普通的社区居民,特别是在免费开放的环境下更加偏重普通大众。

图书馆与博物馆、档案馆、文化馆都是为同一地区的公众服务机构,其工作内容都具有专业性和服务性。宏观上,四馆都是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发展服务;微观上,四馆依托各自的资源,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提供各种类型的服务。服务对象的相同是图书馆与档案馆、博物馆、文化馆合作的前提和基础。 1.3 社会职能的相互关联使合作成为可能

图书馆通过开展知识传播、交流服务、文化娱乐等方式来实现图书馆社会职能;博物馆通过举办陈列展览,传播历史和科学文化知识,对公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档案馆通过展示、编研、开放利用等形式来实现其社会职能[3];文化馆通过举办各类群众文化活动、创作优秀文化作品、传承优秀历史文化来实现其社会职能。

相同的社会职能使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文化馆合作成为可能,也只有合作,才能以最小的投入实现最大的社会效益,更好地利用各自的资源。 2 杨浦区图书馆馆际合作的实践 2.1 主题馆概况

龙源期刊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JP2]2008年,杨浦区图书馆围绕杨浦区域特色,创建了上海近代文献馆杨浦馆(以下简称主题馆,馆中馆),积极探索公共文化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力图将主题馆打造成集学习、休闲、展示、交流为一体的公共文化空间。在功能定位上,主题馆切实符合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根本目标,突出地域特色,传承百年文明,体现功能提升,满足公众需求。在空间布局上,主题馆设有知识学习空间,集“藏书、阅览、咨询、检索”等资源与服务融于一体,将阅览空间与藏书空间融合,形成开放式布局;设立文化体验空间,将数字化、多媒体资源与特色资源集中一体,将知识文化与休闲娱乐完美结合;设立互动交流空间,以展览、讲座、沙龙、展示等多种形式,为公众提供参与图书馆工作的平台。在资源建设上,主题馆作为特色馆,广泛收集上海近代工业、市政、风土人情、民俗等地方文献。 2.2 主题馆与档案馆、文博办、文化馆的合作

2.2.1 馆藏资源合作。档案馆、史志办有大量的杨浦地方文献,其中不乏杨浦区域内大中型企业的史志、遗迹、名建筑等文献;文物办在进行文物征集工作中,也积累了一定量的本地区历史文物与文献,这些文献都是图书馆重点收藏的范围。为此,主题馆主动寻求档案馆、史志办、文物办的帮助与支持,丰富图书馆地方文献特色资源。同时,主题馆也将馆藏地方特色文献数据库提供给他们使用。大家互通有无,共建共享。

主题馆、档案馆收藏的是纸质文献,而文物办的收藏以实物为主。实物更直观地反映某一事物或事件的发展历史。文献与实物的有机结合,使主题馆工作内容更加丰富,活动形式更加多样,主题特色更加突出,主题馆活力大大加强。

主题馆与档案馆、史志办、文物办四方坚持互通有无,资源互补,相互支持,共同做好文献资源建设,满足民众的广泛需求。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主题馆的资源有了一定的增长,实体资源达到3,000余种,近万册;自建特色数据库3个,10,000余条数据。[JP2] 2.2.2 人力资源的合作。图书馆既要向市民提供文献查阅、原文复制、检索咨询、网上推送等服务,又要向市民提供影视欣赏、展览、讲座、沙龙等多元化服务。对工作人员来说,为市民提供学习知识、获取信息、对馆藏资源建设与服务是强项,但要做好其他服务则存在一定的困难。为此,主题馆主动挖掘社会资源,积极拓展、深化服务的形式与手段:①展览。对于展览活动,文物办有人才优势,因此,图书馆主动联系文物办定期举办展览。同时将展览版面延伸到附近的高校、社区,让更多的人观看到展览的内容。通过展览的实践工作,培养了自己的专业布展人员。2009年举办的“回眸杨树浦——杨浦百年工业文明集藏荟萃展览”,展览内容既有图片,又有实物。文字和图片来自图书馆收藏的文献资料,而实物来自文物办及其志愿者。文献和实物,直观、生动、立体展示杨浦近现代工业的发展。参展市民感言:“杨图所展,让人强烈感到历史扑面而来,正是一照一历史,瞬间即永恒”;“回眸历史,勿忘杨浦。故望珍惜,更加辉煌。”②讲座。档案馆、史志办是专门研究地方文献的机构,不乏地方文献的专家学者。因此,图书馆聘请他们的专家学者举办专题讲座。自2009年以来先后举办了“杨浦百年变迁”“回忆老味道”“上海百年时尚”等多场讲座。专家学者以翔实的资料和丰富的研究成果,以全新的视角为市民讲述杨浦近代发展史。通过讲座,让市民深入了解杨浦百年变迁的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史,弘扬先进文化,更加热爱杨浦、奉献杨浦。③沙龙。沙龙是公众参与图书馆活动、展示自我的有利形式。为使沙龙活动充满生机、持续发展,主题馆联合文化馆、文物办共同开展此项工作。文化馆擅长文化活动的组织与创作,对民间文化的传承有独到之处;文物办熟知区域文化遗产,了解收藏爱好者藏品情况等。各馆发挥各自的优势,建立起具有丰富互动效应、自我展示、生动活泼的交流平台。主题馆的“老上海读者沙龙”,吸引对老上海感兴趣的市民自愿参与,已积聚一批志愿者队伍。

2.2.3 馆舍空间的合作。指档案馆在图书馆的空间直接举办展览。图书馆设有专用展厅,可常年举办展览。对于区级图书馆来说,馆藏资源中的珍贵文献如古籍、手稿等很少收藏,而这些既可被视为知识信息的文献载体,也可视为包含历史信息、文化艺术信息的实物载体,可以直接展出。档案馆有这方面的资源,可以利用图书馆的展厅举办展览,用实物标本向公众进行形象化直观教育,既体现了档案馆的教育职能,又丰富了图书馆展览的内涵。在图书馆举办的“回眸杨树浦”展览中,档案馆提供了大量的实物如手表、商标等。

2.2.4 网络空间的合作。网站作为图书馆与读者交流、互动的重要渠道,也是图书馆宣传、开展网上服务的最佳窗口和手段。我们在图书馆的建设中,同步对杨图网站进行了大幅改版,突出上海近代文献主题特色,图文并茂地展示主题资源、数据检索、信息服务,极大地方便需求者的使用,目前累计数据万余条。

与图书馆相比,档案馆、文化馆馆藏资源数字化程度较低,处在数字化建设的初级阶段。图书馆积极与档案馆、文化馆协商,开放彼此的网络空间,以图书馆为核心,以档案馆、文化馆为成员,构建区域内文化单位联合体的地方文献资源共享机制。图书馆为资源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提供技术支持,建立文献资源共享传输平台。基于此平台建立杨浦地方文献的虚拟图书馆和文献信息资源共享体系,从而实现从文字到实体,从读到看,从静态到动态等全方位、多途径的阅读、欣赏、体验,为市民提供更加全面、广泛、系统的地方信息资源。 3 结语

市民的休闲空间有多种形式,如公园、广场、茶楼、棋牌室等。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空间的一种形式,应该得到发展,“要让图书馆成为市民除家庭、单位以外最想去的地方”。发展图书馆公共文化空间应该以阅读为核心,重点考虑以下因素:①形成馆藏特色。特色馆藏使图书馆服务区别于普通阅览室,可以考虑有益于市民身心健康的馆藏主题。②设计合适的环境。图书馆内部结构、空间、采光、色彩、美化等内部布置应宁静整洁,烘托出知识殿堂的典雅高尚,突出文化品位,应适于休闲阅读、文化娱乐。③开展多种活动。图书馆应联合更多的文化机构如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等建立联盟,发挥优势联合互补的长处,更好地满足市民的文化休闲需求,开展多种形式的互动活动,以阅读带动市民的参与、互动、体验。

参考文献:

龙源期刊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1] [ZK(#]刘锦山,吴建中.建设第三空间 强化社会参与[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2(1):3-7.

[2] 卢家利.公共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开展合作的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27):13-15.

[3] 李 农.欧美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馆际合作趋势[J].图书馆杂志,2008(8):59-61.

[4] 许俊平.档案馆与博物馆学界的对话[J].档案管理,2000(4):21-23.

[5] 吕 鸿.基于三馆协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整合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0(3):127-129.

(编校:崔 萌)

第四篇:面向基础教育的区域性教育综合应用平台的构建论文

论文关键词:基础教育信息化区域性教育综合平台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

论文摘要:基础教育信息化立足点由学校向区域的提升,是当前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一种趋势。本文提出了构建一种面向基础教育的区域性教育综合应用平台的设想,并对其设计理念、立体化的功能模型、关键技术实现进行了探讨,最后探讨性地提出了平台的运作模式。

一、引言

基础教育信息化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随着包括“校校通”工程、“农远工程”在内的各项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的不断实施.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得到了稳步推进.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基础教育资源库建设、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等多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有效地推动了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升然而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观念陈旧、师资短缺、发展不均衡、整合困难、应用效益低下、资源匮乏等.这些问题往往导致教育信息化的投资效益受到影响.制约了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持续、健康发展。在此形势下,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模式的改革就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信息化都是以学校为单位进行建设和推进的.但从教育信息化工作者不断的研究和实践来看,以学校为单位封闭、孤立地进行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体制.已经成为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中越来越严重的桎梏基础教育信息化立足点由学校向区域的提升.成为一种新的建设思路.区域性教育信息化建设模式的提出.将有效地改善教育信息化中的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源配置.促进区域共享.缩小数字鸿沟.从而全面提升教育信息化的建设效益。

在现阶段.基础教育立足点由学校向区域提升.重点内容应是软件建设而非硬件建设.因为长期以来.以学校为单位的建设往往都走了“先硬后软”或“重硬轻软”的建设模式.硬件建设基本能够满足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要求.特别是近两年来我国面向基础教育的信息化项目投入巨大.而这些投入主要是在硬件和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上.相对于此.区域教育信息化所需的软件、平台和资源建设却处于滞后状态因此.本文从教育信息化软件建设的角度.提出构建面向基础教育的区域性教育综合应用平台建设这一设想.并就其设计原则、功能模型与关键技术的实现与运作模式进行探讨

二、平台的设计理念

面向基础教育的区域性教育综合应用平台.着跟于区域范围内教育应用的整合.既不同于常规的数字化校园应用平台.也不同于互联网教育产业运作平台.因此在设计上考虑到这种新型的教育应用平台的特殊性.特别是其区域性特色.我们提出了四项设计理念

1.区域内教育力量的全面互动

区域性教育系统的参与人员相对于校园内的角色更为广泛.除了学生、教师、学校管理人员以外,还包括地方教育主管部门、教研人员、学生家长、社会性教育服务机构等等.充分调动了各方面教育力量的全面互动.体现了区域性教育信息化的优势.通过整合创造更高的效益。

2业务功能的组织以用户为核心

本平台可以整合区域内各种形式的教育应用.但是并不是所有用户都有必要使用全部的功能.用户只需要使用自己权限范围内所需要的功能即可.这样既减少了投资.又提高了平台的使用绩效我们针对该平台的主要用户设立了五个专属频道:学生频道、教师频道、家长频道、教研频道和厂商频道.通过用户类型的智能判断.平台为用户展现的是以个人为核心的教育应用.用户进入其它类型用户的专属频道时.可以看到该频道对外发布的内容。

3.内部OA和外网网站的有机整合由于资金和规划方面的问题.早期的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在实施教育信息化时往往采取分业务、分步骤的办法.软件独立实施的情况比较普遍.特别是教育内部0A和外网网站系统相互独立.造成了信息孤岛和数字鸿沟。本平台内部OA和外网网站是有机整合的.可共享数据或同步数据

4.依据相关教育信息化标准进行建设

平台的标准化.一方面可以提高整个平台的教育科学性和与其它平台的交互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借助成熟的标准化业务模型和数据规范来提高开发效率。本平台主要参考的标准有我国颁布的教育管理互操作框架EMIF和教育资源库建设规范CELTS一4l以及相关的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

三、平台的功能模型

综合性教育应用平台涉及的系统比较多.按基础教育信息化业务的分类.将平台分为信息化教学、教育管理信息、教育产业服务和通用业务四个体系.每个体系都按照基础教育的特色组织了相应的应用系统由于每个业务体系中的各系统都可能有多种角色参与.也可能都涉及内部0A和外部网站.也可能间接使用通用模块中的功能(比如考试系统利用通用系统中的短信系统来发送考试通知).这样在功能的组织上应该反映这种多元化和多维度.由此.本文提出了一种立体化功能模型.如图1所示。

该模型是一个功能立体.X轴是以用户为核心的功能组织.将平台划分为五个频道和一个管理员功能区:Y轴是基于教育信息化业务的功能组织.包含信息化教学、教育信息管理、教育产业服务三个体系:Z轴是平台的通用业务体系的各功能系统.本平台之所以将它独立为一个坐标维度来表示.是因为每个体系、每个频道都可能调用通用业务体系的功能这三个坐标维度的功能相互交叉.就可以挖掘出每个用户在各系统中的功能点以下从教育业务体系划分的角度详细阐述。

1.信息化教学体系

该体系为中小学实施信息化教学提供有效支撑.按照信息化教学模式组织相应的功能系统.包括网络课程、考试评价、教学资源库、学科专题网站、教研专题、名师讲堂等几个系统。各种类型的用户都可能参与到这些系统中.信息化教学体系详细的功能模型如图2所示

图2所示的功能模型反映了本文提出的立体化功能模型的特点.模型中.信息化教学体系中的功能系统维度.和以用户为核心的功能组织维度进行交叉.我们就挖掘出了教师、学生、家长、教研人员、厂商和管理员在信息化教学体系中的网络课程、考试评价、教学资源库等系统中的功能点:同时每个功能点又可以使用到通用业务体系中的功能模块:注意不同的用户在同一系统中的功能点有可能相同.但是其使用目的、权限范围可能是不同的。

2.教育管理信息体系

该体系主要提供中小学的各类教育信息的管理.包括师生档案管理、考试与成绩管理、考勤管理、学校资产管理等几个系统.这些系统在基础教育中的应用相对于其它体系中的系统已经较为成熟.但在本平台中.需要考虑两点.一是需要依据EMIF数据规范和相关教育管理信息标准设计相应的功能:二是各种教育信息的处理需要从早期的面向学校扩展为面向区域.功能上有所增强.比如考试与成绩管理系统中,需要提供区域统考安排、学校间的成绩对比分析等功能。

3.教育产业服务体系

该体系最能体现区域教育信息化的特色.因为它充分调动了区域内外的教育服务产业在平台上运作.主要包括的系统有:教育行业资讯、教育培训市场、教育电子商城、教辅书店等.这些系统侧重于展示区域本地的教育资讯和行业信息.并提供在线教育产品和服务交易平台.通过与电子商务的整合.改进传统教育信息化应用平台的运作模式.促进区域教育产业链的良性发展.为教育用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从而提升教育信息化的应用绩效。

4.通用业务体系

该体系提供从各项教育业务中抽取出来的具有一定通用性的模块。这些模块可以独立使用.也可以与其它业务模块配合使用.包括新闻公告(外网网站和内部通知)、个人信息管理、功能定制与设置等通用系统,即时通讯、博客系统、虚拟社区、短信系统、邮件系统等互动类系统.以及休闲驿站等与教育业务无直接关系的辅助类系统

四、关键技术实现

1.平台软件体系结构

面向基础教育的区域性教育综合应用平台涉及的用户群大.地区范围广.大多数业务都需要基于网络来完成.因此整个平台采用B/S(浏览器/HE务器)架构.使网络数据的传输更为方便.并减轻客户端部署上的负担由于业务上相对复杂.需要采用多层体系结构.将数据存储、业务逻辑处理和用户表现完全分开.以适应大型网络分布式计算应用环境.可以采用基于WEB的三层结构模型.即表现层(GUI.GraphicUserInterface)、业务逻辑层(BLL,BusinessLogicLayer)、数据访问层(DAL,DataAccessLayer)。平台的三层软件体系结构如图3所示图3中.表现层负责以图形化的方式处理信息显示和用户交互:业务逻辑层负责处理业务逻辑并与表现层和数据层进行通信:数据访问层专注于向数据库进行数据存取.同时向业务逻辑层提供数据每一层采用什么技术.需要由具体技术平台来决定。

2.以用户为中心的动态模块加载机制

面向基础教育的区域性教育综合应用平台以用户为中心来组织功能模块.需要模块加载机制满足两种需求:一是不同权限的用户加载的功能不同:二是用户可以对权限范围内的功能模块作一定的定制和重组因此我们构建了以用户为中心的动态模块加载机制.如图4所示。

图4中.动态模块加载机制涉及三个组件:用户权限控制中心,模块加载引擎和模块管理中心用户权限控制中心是系统的基础核心业务之一.负责管理用户信息、权限信息(角色分组信息),并处理登录注销等一切有关用户状态管理的事务:模块加载引擎是在模块加载中起主控作用的组件;而模块管理中心负责管理功能模块信息.包括用户权限和模块之间的对应关系在模块加载的流程中.模块加载引擎驱动整个流程.包括向其它组件请求所需的信息.组织模块列表.加载并缓存模块等:用户权限控制中心将向模块加载引擎返回用户权限信息和用户对系统的定制与配置信息:模块管理中心则根据用户权限和模块定制参数返回相应的模块列表可以看到.以用户为中心的动态模块加载机制使得功能的人性化组织得以实现.并使平台的模块管理更高效也更具扩展性。

3.内部OA与外网网站的智能化集成方式

面向基础教育的区域性教育综合应用平台由内部OA和外网网站两个部分构成.前者是用户登录某系统后进人的个人事务处理功能区.后者是用户在未登录状态下看到的平台对外发布的信息.显示为一个公众网站.这两个部分应该是共享数据、有机集成的。本平台采用的是一种基于登录状态和用户权限的智能化判断方式.当用户在未登录状态访问内部OA系统时.系统根据登录状态和用户权限.判断是否应该显示内部OA功能.如果符合显示条件.则返回内部OA功能页面.否则.将自动调用外网新闻系统显示所请求系统有关的外网数据当然用户也可以直接从外网网站访问该系统的外部页面以用户请求网络课程系统为例.请求流程如图5所示

图5中.用户请求网络课程系统的流程由用户权限控制中心、网络课程系统和外网新闻系统和数据库配合执行.决定最终返回的功能界面.其中.网络课程系统每次判断是否显示内部页面时.都要使用从用户权限控制中心返回的用户状态数据和权限数据通过这种智能化的判断机制.内部OA和外网网站得到了高效整合.从而打破了以前的信息孤岛。

4.文档库和数据库采用分布式物理架构

由于面向基础教育的区域性教育综合应用平台数据量比较大.数据库和文档库采用“中心级+学校级”的两级模式进行分布式处理.这样一方面与分布式应用设计结合.解决了校园网与城域网(或广域网)资源不能很好互通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解决了数据过于集中造成平台中心数据服务器负荷过大的问题这种分布式的文档库和数据库结构如图6所示。而构建分布式数据库和文档库的关键在于数据同步的实现根据数据同步的不同实现层次.我们采用了数据层同步和代码层同步两种方式.对于精确度、实时性和安全性要求较高的场合.我们采用代码层同步.即在平台中用代码去控制文档库和数据库同步:而在一般情况下.我们采用数据层同步方式.利用分布式数据库的内置同步功能进行数据库同步.而文档库则采用P方式同步关键文件。

五、平台的运作模式探讨

为了发挥面向基础教育的区域性教育综合应用平台的最大功效.广泛调动区域内教育力量的参与.平台可以走“教育部门行政推广使用+互联网运作”的运作模式教育部门行政推广可以保证平台的基本功能使用得以规范有效地进行.而互联网运作模式可以更广泛地调动教育行业服务力量、学生、家长等潜在的教育用户参与平台的使用另外.互联网运作可以实现灵活的盈利模式来支撑平台运营.如在外网平台上放置广告.为教育行业提供服务平台,提供付费教学资源.提供收费增值服务等这两种方式的结合可以使面向基础教育的区域性教育综合应用平台保持长期的活力.提高教育信息化的运作效益。而在具体的部署方式上.我们提供两种方案:学校可以选择零安装方式.直接使用平台中心服务器提供的应用.这样简单高效并且投资最低:也可以选择在校内独立部署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和文档服务器,并与平台中心进行数据同步.这样可以具有更好的性能和安全性.但也增大了投资和管理负担学校可以依据资金预算和应用需求等情况自行决定选择哪种部署方案。

六、结束语

面向基础教育的区域性教育综合应用平台概念的提出.是顺应教育信息化深入发展.由学校为基点提升到以区域为基点的一种必然.这对于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有着重大意义目前.面向基础教育的区域性教育综合应用平台已经在部分发达地区进行了实验性应用.但其中的设计理念、系统规划以及运作模式尚不完善本文对这种平台理论和技术上的阐述,应该说是抛砖引玉.关于平台的更多设计理念和技术细节需要广大教育信息化工作者进一步探索。

第五篇:建立系统化虚拟青年人才中介平台的研究

文章来 源

w w

w.5 Y K J.Com 1

建立系统化虚拟青年人才中介平台的研究

内容摘要

本文从人才市场发展的现状出发,通过分析当前虚拟人才业务在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探索一种全新的系统化虚拟青年人才中介平台,并分析这种系统化的人才中介平台在运行中的可行性及未来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

虚拟人才中介平台 呼叫中心 宽带频道

一、研究的背景与概况

入世以后,电子商务和全球化经济迅速发展,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全球化电子商务构架,给市场上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发展秩序,它在改变传统贸易框架的同时,也给金融、银行、公用事业等诸多领域带来了巨变。本文试图借鉴国外电子商务的经验,整合人才中介信息、网络、呼叫中心等各种资源,运用电话、手机短信、宽带网络、传真等技术手段,探索一种全新的人才中介运作平台——人才呼叫中心,并在此基础上嫁接市场上的医疗、房地产、时尚消费、汽车等各种服务信息资源,把市场上各种分散的信息资源集中到一个电子平台,从而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培训、咨询、求职招聘及休闲生活等一站式服务的可行性。本文的论述,旨在为各人才中介机构的发展提供一点建议和思考。

二、研究的内容与结论

(一)人才中介市场的发展现状分析

随着国内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各大中小型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大幅度增加,国内人才市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兴旺景象。尤其是“入世”以后,大量跨国公司的涌入,人才流动性迅速升温,人才的配置不再局限于一个地区或国家的范围,而是在全球范围内去开发、配置人才。有关专家甚至指出,21世纪最激烈的竞争将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流动性的大幅增加,对人才中介市场的发育也提出了更大的需求。

随之,政府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也做出了重大的举措。人才大市场从2001年10月1日起,正式对外开放,外资开始参与我们的人才中介服务。虽然,我们政府在制订这一政策时,为了保护我们尚不成熟的国内人才中介市场,对外资的进入垫高了门槛——在中国境内从事人才中介服务活动的前提条件必须是符合一定资质条件的外国公司、企业和其他组织;必须与中国的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合资经营;他们不能将内地的人才“猎”到境外,只能从事人才引进及培训业务。但外资的进入,毕竟为竞争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另外,人才大市场对民营企业全面放开,国内人才中介市场呈现“倍数级”的扩张,人才中介市场进入激烈的竞争阶段。

在这种大背景下,为提升原先人才中介机构的竞争力,上海市人事局于去年年底颁布了一项有关人才中介机构改制的文件,文件规定:到今年年底,全市所有的人才中介公司全部要改制成功,要么是从事档案挂靠、人事代理等服务的事业单位,要么就是从事人才交流、培训等工作的企业,若今年年底还不改制,原先的人才中介机构就要加以取缔。自从上海人才中介机构的“航空母舰”———中国上海人才市场在众多“国字号”中率先改制,成立有限责任公司后,上海市20余家民营公司也接二连三地获得上海首批人才中介服务许可证。

从人才市场这个大概念上说,全国的人才市场这几年通过调整政策、搭建舞台,已经出现了多样化、多层次的局面,公开、平等、竞争的市场化运作机制正逐步形成,上海的人才中介市场进入重新“洗牌”阶段。

(二)虚拟人才中介业务探索中的主要问题

人才市场发展到今天,人才招聘在形式上已呈现出多样化发展趋势。从最初的集市招聘、刊登广告招聘,到逐步放开的人才中介机构招聘,以及借助互联网手段展开的网上招聘,再到目前的“移动人才市场”,人才中介市场开始和网络等电子技术结合起来,人才中介出现新的运作方式。但从当前虚拟人才中介业务运作的状况来看,还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1、虚假信息时常出现,真实性无法保证

网上信息是否全部真实有效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而在网站发展的最初,时常出现的虚假过时信息又让人们对网上求职的成功率产生了怀疑。据调查,许多求职者反映:对网站和手机短信上的内容不太相信,因为不太了解那个公司的实力是什么样的。三星集团中国总部人力资源部经理沈勇南认为:从网上招聘目前这种互动性来讲,信息的共性还是受到一定局限,它并不能非常直观地感性的,把双方的信息尽心生动的直观的交流。目前大多数招聘网站仍停留在单向发布招聘职位和求职简历的网上公告栏,缺乏与用户的互动式交流,尤其是缺少提供不同用户需求的个性化服务。

2、反馈信息太少,难以体现其有效性

网上人才中介和“移动人才市场”适应了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化服务的需要,曾因其快速、便捷的运作方式,一度吸引了一批中青年人才,但随着这批人对网上招聘和短信预订岗位的深入接触,许多人都自动放弃了这种方式,有的人形象地把这种招聘形成比喻成“梦想”。经对人才大市场上招聘的人才随机进行访问,有85%的人反映,简历注册到网上后,就石沉大海了;从网上预定到岗位,在网上把简历投送到单位,很少有单位做出回复。这样,许多用户在抱着好奇心尝试了以后,就很少有人对此再存有希望。虽然,许多用户还一直挂在网上,但数据很难保证随时更新。

(三)原因探讨

为何电子商务在公用事业服务、办公用品销售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推广,而在虚拟人才业务方面备受争议?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

1、人性化不强,缺乏直观地交流

由于目前大多数招聘网站仍停留在单向发布招聘职位和求职简历的网上公告栏,缺乏用比较人性化的方式,与用户进行互动式的交流,找到用户的需求,根据客户的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另外,从互动性来讲,由于宽带开通有限,信息的共性还是受到一定局限,双方接触到的仅是一些文字、数据等,并不能非常直观地感性的,把双方的信息尽心生动的直观的交流。

2、形式单一,资源过于分散

从网上招聘和移动人才市场发展的情况看,尽是借用电子技术简单的对数据进行自动配对,形式过于单一,而没有把所有的电子信息技术整合起来,如传真、电话、声讯、电子邮件、手机短信等一体机服务,根据客户需求提供多点服务。信息资源非常分散,企业招聘信息和人才资料信息等资源的运用仅仅限于公司内部业务的运作,而没有在市场上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信息资源之间缺乏系统的沟通和运作平台,人才市场上大量的空缺岗位和求职人员同时并存。大量的信息流在市场并存,而企业和人才却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些信息流的平台。另外,企业人力资源部任务繁重,服务手段比较落后,服务意识不强也是导致以上问题出现的原因。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人才中介市场领域中,对人才信息资源占有量的多少和信息处理的现代化水平高低已直接决定了人才市场的发展。未来人才市场的规模和效益不仅仅取决于建筑面积、摊位数量、队伍规模,而是与人才信息储备、信息处理技术、信息使用效率紧密相连。人才市场的建设方面,也将从传统粗放型向增加高科技含量、高质量服务的市场转变,从有形市场向无形市场过渡。在偌大的市场商机与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如何把市场上各种分散、孤立的资源整合起来,运用电子化的信息网络手段,已成为人才中介行业当前急需探索和研究的问题。

三、相关的对策与建议

(一)整合信息技术资源,搭建系统化的虚拟青年人才中介平台

为了避免虚拟人才中介业务在推广中出现的以上种种问题,构想建立一个系统化的虚拟青年人才中介平台,集观看VCD、人工服务、自动答复等功能为一体,为企业和人才提供真实性、人性化、全方面服务的技术平台。该平台将一改过去网络招聘、手机短信等运作相对孤立的方式,集电话、手机短信、宽带网络、传真等多种手段,为客户提供服务,用户不仅可以通过电话、短消息,也可以通过传真、互联网等一切现有的通讯工具为接入手段,在同一平台上为企业、个人提供人才供求信息及其它相关增值捆绑服务。同时,这一平台也解决了当前虚拟人才业务虚假信息和成功率较低并存的现象,利用宽带网络和呼叫中心等资源,为企业和个人提供直观、人性的服务。企业或个人只需一个电话,即可获得求职招聘、培训、咨询、测评等所有人才中介业务的信息资料,并通过电话办理参加人才交流会手续、培训报名、测评预约等工作,让企业和个人足不出户,就能完成人才中介相关业务。

搭建系统化的虚拟青年人才中介平台,必须具备宽带频道、呼叫中心系统、配送人员等设备和资源,而从当前市场运作的可行性情况来看,任何一家企业都不可能全部配套以上资源。因而,只有整合和嫁接当前社会的资源,采取合作的方式,实现双方的资源共享。这不仅使各个公司的资源得到最到程度的发挥,而且为他们拓展业务、急速扩大市场份额提供了可能。为了搭建系统化的虚拟青年人才中介平台,青年人才中心在充分调查基础上,具体采用的手段是:

1、与上海电信合作,开建宽带频道,增加可视性资料

上海电信曾以独家垄断而占领了整个通信市场,但在联通、吉通等竞争对手相继出现以后,他们也在积极的拓展新的项目。青年人才中心可充分利用他们的宽带资源,建立合作性的关系。通过宽带网络,把一些人才信息制成可视性的资料,如把个人简历、企业单位、培训课堂等资料制作成视频的形式,通过放VCD的形式,企业可以浏览可视的个人简历进行初次面试,并能亲身体验培训课堂、了解培训内容,在网上对专家进行现场咨询等等,个人则能通过视频直观的了解企业的情况,通过观看拍摄的现场面试录像学习面试技巧等。让企业和个人在网上就可以形象地看到企业和个人的基本情况,从而替代了初试、培训试听等步骤,这大大增加了网上招聘和培训的真实性,提高了企业和人才之间的沟通效率。另外,还可以模拟面试的场面,拍摄成VCD为个人提供面试的指南。人才中介业务凭借宽带网络,大大减少了虚假性,为企业和个人真实客观地了解信息提供了一个电子化的平台。

2、与通讯公司合作,借助呼叫中心,提供人性化服务

日前,呼叫中心行业开始启动,但由于种种原因,呼叫中心并没有被人们所重视,许多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特别是国有企业,设备闲置情况非常严峻。青年人才中心充分把握这一机会,与事事通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意向,开通“青年人才呼叫中心”,利用呼叫中心系统的信息技术平台,通过众多的座席员向企业或个人提供面对面的服务。

3、捆绑金融机构和快递公司,及时完成帐务划算和上门服务

借助上海市内比较成熟的金融系统和快递网络,根据客户的需要,与企业在网上实现帐务的往来,针对个人可根据他们的需要,提供上门服务。网上帐务划算和上门服务的推广,将把人才中介业务推向真正意义上的电子化。

(二)系统化虚拟青年人才中介平台的发展趋势

系统化虚拟青年人才中介平台的搭建,为装载信息资源、拓展市场项目,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在未来3~5年内,与国际接轨的专业化服务体系将逐步形成和完善,传统的人才服务方式、方法、渠道、手段将逐步向电子化、网络化、信息化的服务方向发展。系统化的虚拟青年人才中介平台的搭建,不仅使现有的人才市场空间得到极大的延伸,而且为个人和企业提供了一条真实、便捷、人性化的服务通道,在一段时间内,地面的人才市场将和虚拟人才市场同时并存,未来将有可能超越地面人才中介公司人员、资源的限制,在人才中介公司中占据主导地位。

随着虚拟青年人才中介平台的发育,在平台上不断装载一些房地产、医疗、汽车、投资、休闲生活等服务信息,让青年人才只要来到这个平台,就能获得就业、充电、婚介、购房、购车、医疗等一系列的服务。这个平台可通过与其他企业建立直通车的形式,作为一个企业和人才进入的窗口,企业和个人能够从这里直接联系到千万家公司,把市场上各种分散的信息联动起来,把这一平台搭建成真正意义上的信息汇集点、采集点。

文章来 源

w w

w.5 Y K J.Com 1

下载建立区域性教育教学资源管理平台的运用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建立区域性教育教学资源管理平台的运用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机制的运用研究

    对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机制的运用研究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更新:2012/12/12栏目:企业管理论文【热点导读】:新经济时代知识员工的管理策略现行企业经营者绩效评价方法的局现代企业经......

    三位一体教学参考资源管理平台的建构论文

    [摘要]20世纪末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一种新的集合纸质资源和网络电子资源的教学参考平台在高等教育中迅速得到发展,特别是21世纪初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再生资源管理信息平台研究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再生资源管理信息平台研究 〔摘 要〕对城市再生资源研究现状和物联网技术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武汉市再生资源管理现状和问题,提出运用先进的物联网技术,构......

    关于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机制的运用研究[优秀范文五篇]

    关于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机制的运用研究论文摘要:人力资源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在当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出现了一个新的趋势,就是要综合运用各种激励手段来留住和培养企......

    基于FTP的教学资源管理平台设计与实现(模版)

    基于FTP的教学资源管理平台设计与实现 摘要:在现代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经常需要交流大量的文件,如课件,作业等。传统的文件交流方式,如电子邮件,网站,专用软件,FTP等形式都有各自的......

    运用比较法进行区域地理教学(小编推荐)

    区域地理教学中常用方法 区域地理在学习中学生很容易混杂在一起,我在教学中体会到比较法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新知识,又复习巩固旧知识,前后形成一个统一的知识体系。: 1、运用比较......

    新一代网络教育教学平台设计研究

    【中国期刊库】—最权威的论文发表网站!您身边的论文专家! 新一代网络教育教学平台设计研究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的诞生意味着人们将全面进入到信息时代,且互联网......

    基于BB平台的PBL教学模式研究

    摘 要:pbl(项目式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强调对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这对学生学习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有重要实践意义。以金融学课程为例,基于bb平台的pbl教学模式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