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五年级下期数学半期考试卷
仁寿县四公乡九年制学校五年级下期数学双基测试卷
姓名:总分:
一、填空(共20分,每空1分)1、3
二、计算(共40分)
1、直接写出结果(20分)
191++
391=
-
112
=1-
538
=
872++2713=
=
1=
=()(小数)
=0.25+
=0+
==5202、分母是
15的所有真分数的和是()
3、12和15的最小公倍数是(),最大公因数是()
4、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8.05L=()ML360cm3 =()dm35、把9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些的苹果的(),每份有()
个苹果 6、35的分子加上4,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加上()
7、如果x=y,那么x+5=y+(),x-()=y-()
8、班里有28个男生,25个女生,女生人数占男生人数的()
9、在2.36、11250、2.06、4720
这四个数中,最大的是(),最小的是
()
10、a11
是最大的真分数,那么a的值是()
11、把10克糖放入90g水中,糖占糖水的()
12、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24dm,这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它的体积是()
18-3
1919=
-0.15=5
6-5
=57
+
=23
+
=1-
=
2、用简便方法计算(20分)53712
-
+
-
6457
+
+
-
311
+
+
811
+
715152+
=15-6=
12-13
=
14+
13=1-
2=
1-
=
1-
-
1713230
-(30
+
15)
三、用方程表示下列的数量关系(20分)
1、小华n岁,小娟9岁,比小华小1岁。
2、甲数是x,乙数是80,正好是甲数的5倍。
3、洗衣机有x台,电视机有36台,电视机比洗衣机数量的5倍多1台。
4、y的2倍与3的差是15。
四、解决问题(共20分)
1、长江流域面积约占我国陆地总面积的15,黄河流域面积约占我国陆地
总面积的225,它们共约占我国陆地总面积的几分之几?
2、小华家要砌一道长20米,厚0.2米,高3米的砖墙,每立方米用砖520块,一共要用多少块砖?
3、一个长方体的汽油桶,底面积是20dm3,高是7dm,如果1L汽油重0.73kg,那么当桶内油面高6dm时,内装的汽油共重多少千克?
4、列方程解答下题:
学校食堂买回一批大米,每天用45千克,用了18天后,还有90千克。这批大米共多少千克?
第二篇:六年级数学半期考试试卷分析
六年级数学半期考试试卷分析
这次半期考试题是县统一出题,全班54人参加考试,从成绩来看,100分的有3人,90分以上的15人,60分以下的17人,最低分5分。
从试卷上面分析来看:
第一题,计算;口算题只有少数差生不能独立完成;脱式计算题,做题粗心的同学较多;解方程的题呢,对解方程的依据不够熟练,造成错误的较多;求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时,一大部分学生连计算公式都忘记了,而求圆锥的体积又忘记了是1/2还是1/3,这部分12分失分的学生比较多。
第二题,填空题:一部分学生没有认真读题,成绩好的同学大部分在这道题上失分。
第三题,选择题:大部分学生的自信心不够,对自己的答案不能肯定,说明对知识的掌握不过关。
第四题,实践操作题:学生在这道题上做的比较好,全班几乎没有失分。
第五题,解决问题;
1题。求无盖圆柱的表面积时,有部分学生算成有盖的了,还有仍然是记不住公式了,求铁丝的长度就是求圆柱底面的周长,有部分学生没有弄清楚到底是求什么,求容积时学生忘记化单位。
2题,是求圆锥的占地面积就是求圆锥的底面积,求圆锥的体积又忘记了1/3.3题,题要求是用比例解,有部分学生没有看题,用算术方法做了,没有符合要求。
4题;大部分学生可以做好本题,少部分学生把问题看复杂了。
从这次考试可以看出学生对知识掌握不牢固,还需要继续复习,还还应该把几何方面的公式牢固掌握并且熟练的运用。
第三篇:初一语文半期考试卷范文
2016-2017
学上镇金学区半期考试题
七年级语文(总分:150分)
全卷150分,分为A卷和B卷两部分,A卷部分100分,B卷部分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1、在作答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填在试卷相应位置。
2、A卷第I卷部分必须用2B铅笔填写,其他部分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字迹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卷上个体对应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试卷的整洁,不得折叠、污染、破损等。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酝酿.﴾ liáng﴿ 黄晕.﴾yùn ﴿ 发髻.﴾jì﴿ 栀.
子﴾ zhī﴿ B、应和.﴾hã ﴿ 匿.笑﴾nì ﴿ 侍弄﴾nong)仿膳(shàn)C、水藻.(zháo)莅.临(nì)静谧.(mì)劳累.(lâi)D、澹澹.(dàn)耸.峙(sǒng)嫩.绿(nân)憔.
悴(qiáo)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蓝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B、一切都象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胀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C、而荷叶铺满了河面,迫不急待地等待着雨点和远方的蝉声,近处的蛙鼓一起奏起了夏天的雨的交响曲。
D、顿时,你会产生一脉悠远的情思。也许,在人们劳累了一个春夏,在收获已经在大门口的时候,多么需要安静和沉思啊!
3、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指果实又大又饱满)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高高地挺立)C、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指声音响亮明朗)D、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比喻姿态优美)
4、选出修辞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A、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拟人、排比)B、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比喻、排比)
C、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比喻)D、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比喻、拟人)
5、下列关于作家作品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色花》是一首散文诗,作者是曾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B、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C、《论语》的作者是孔子,他是我国战国时期伟大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创始人。D、朱自清,字佩弦,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民主战士。散文代表作有《春》《背影》等。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 3分,共9 分)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6、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寒雪日内集..(家庭聚会)B.俄而..雪骤(不久,一会儿)C.与儿女..讲论文义(儿子和女儿)D.撒盐空中差可拟...(大体可以相比)
7、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撒盐 / 空中差 / 可拟 B.白雪 / 纷纷何 / 所似 C.未若 / 柳絮 / 因风起 D.左将军 / 王凝 / 之妻也
8、对 “公大笑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说明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B.谢太傅“笑”前喻,而“乐”后喻。C.为“柳絮”一喻而“笑乐”。D.谢太傅认为后一喻没有前一喻好。
第II卷(其他类型题 共76分)
三、默写。(10分)
9、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6分)
(1)、夕阳西下。
(2)、唐代诗人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一哲理是:。(3)、《论语》中告诉我们学习和思考是缺一不可,相辅相成的是:。在学习中:,可以为师矣。
10、默写名篇,默写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在答题卡上默写诗歌内容。(4分)
答:。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1--13题,(6分)成全善良
李文勇
①那是三月里的一天。我去医院看望一个生病的朋友。
②因为是双休日,等公交车的人很多,每一辆公交车里都挤得满满的。我买了一份报纸,一边看报一边等车。我旁边站着一个老人和一个姑娘,听他们说话的意思,是女儿陪父亲去医院看病,正好跟我同路。
③很快,车来了。人群涌向车门。我看到那个女儿为了不让人群碰撞到父亲,一手在前面挡着人群,一手搀着父亲的胳膊。虽然她很努力,但是效果似乎并不明显。
④ 好不容易上了车,车上早就“人满为患”。一个姑娘突然站了起来,微笑着对那位老人说:“大爷,您坐吧!”老人说:“谢谢了,姑娘,我站站没关系,你坐吧!”更奇怪的是他的女儿竟然也谢绝了姑娘的一番好意,说他父亲身体硬朗着,而且只是几站路,站站就到了!
⑤ 姑娘似乎没想到会这样,脸上有些尴尬,再次说:“您坐吧,大爷!”那个女儿似乎还想说什么,只见老人拉了拉她的手,说:“好好,那就太谢谢你了!”说完,慢慢走到座位前微笑着坐下。让座的姑娘流露出快乐的笑意。但是,那个女儿似乎并不高兴。这下,我更疑惑了。
⑥ 公交车突然刹车,老人紧蹙着眉头,好像在强忍着身体某处的不适。我不禁替他暗自庆幸,亏他没有再客套,如果一直站着,也不知要遭多少罪。.....
⑦医院很快就到了。老人下车前,向那位让座的姑娘再次表示了谢意。下车后,我听到了这对父女的对话:“爸,伤口痛了吧?”“一点点吧!”“你也真是的,明明知道自己臀部有伤口,不能坐,你还要坐!”“你啊,人家小姑娘那可是一片好意!我硬是拒绝她,也许以后再遇到这样的事,她就会有顾虑了„„”
⑧我终于明白了,老人和他女儿的拒绝,原来并非客套,而是另有隐情。我不禁又想起车上老人几次紧皱眉头的表情。在那颠簸的车上,老人硬是强忍着原本可以避免的痛楚,成全了那个姑娘的善良。
⑨ 成全别人的善良,何尝又不是另一种善良!
11、第⑤段老人接受让座后,为什么姑娘和那个女儿反应不同?结合上下文做简要分析。(2分)
答:。
12、第⑥段加点的“紧蹙着眉头”有何表现力?请简要赏析。(2分)
答:。
13、阅读全文,淡淡你对文章最后一句的理解。(2分)
答:。
五、作文(60分)
14、以《那一次,我真 》为题。
1、将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以记事为主的作文。
2、不少于600字,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B卷(50分)
一、诗歌鉴赏(共4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2分)
2、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2分)
二、文言文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6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选自课文《陈太丘与友期》)〔乙〕郭伋始至行部①,到西河美稷②,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请别驾从事③,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④,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选自《后汉书·郭伋传》,略有改动)
【注释】①〔郭伋(jí)始至行部〕郭伋 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②〔西河美稷〕地名。
③〔别驾从事〕部下官吏。④〔野亭〕郊野外的亭子。3.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太丘舍.去(舍弃、丢下)B.则是无信..(不讲信用)C.及事讫.(完毕)D.期.
日中(星期)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A.相委而.去 学而.时习之 B.计日告之. 下车引之. C.遂止于.野亭 骈死于.槽枥之间 D.元方入.门不顾 须期乃入.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答:。6.文段理解。(5分)
(1)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同样的道理:_________。但从选材角度看,甲文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乙文选取的是_________的正面例子;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侧重____,乙文侧重叙述。(3分)
(2)从甲、乙两文的故事中,你还得到了哪些新的启示?(就一个或两个故事来谈均可,至少两条)(2分)
答:。
三、名著及现代文阅读(23分)
(一)名著阅读(5分)
7、阅读冰心的《繁星》《春水》,完成下列题目。
阳光穿进石隙里,和极小的刺果说: “借我的力量伸出头来罢,解放你幽囚的自己!” 树干儿穿出来了,坚硬的磐石,裂成两半了。
(1)《繁星》《春水》是冰心在印度诗人 的影响下写成的。集中体现了、、三大主题,是人们公认的小诗创作的最高成就。(2分)
(2)这首小诗以恬淡自然且充满童趣的笔调,颂扬了一种什么精神?(3分)
答:。
(二)现代文阅读(18 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8—1
母亲的贺卡
① 那是许多年前的事了。
②当年,他刚刚20岁,跑到南方的一座海滨城市做生意,没想到生意赔了,血本无归不说,还债台高筑,连回家的路费也没有了。快到春节了,他想了又想,给母亲写了一封信说,如果他春节不回家,可能就永远不会回家了,请老人珍重,忘掉他这个不争气的儿子。
③ 他那远在北方偏僻农村的母亲收到他这封沮丧又绝望的信,悲伤得哭了很久。这个世界上,她最牵挂的,就是这唯一的儿子,他是她的魂啊。母亲从抽屉里找到一张已经有些泛黄的贺卡,让邻家孩子代笔,在贺卡上写上了一行留言:孩子,你不回家,妈也不想再活了。
④ 母亲拄着拐杖赶到几十里外的镇上,把那张贺卡丢进了邮筒。那天的雪真大啊!一路上,母亲摔倒了好几次,纷纷扬扬的大雪,几乎把母亲裹成一个笨笨的雪人了。
⑤天快黑的时候,小邮电所的一个女营业员首先看到了那张没贴邮票的贺卡,她将已举到废纸篓旁的手缩了回来,对老所长说:“您看,这张没贴邮票的贺卡。”头发花白的老所长眯着眼睛仔细看了看那张泛黄的贺卡,一双本来就有些哆嗦的手更哆嗦了,他说:“这张贺卡就是没贴邮票,我们也要马上把它投出去!”
⑥ 第二天早上4点多,老所长骑上车趔趔趄趄地冒着纷纷扬扬的大雪上路了。七八十里的山路,白雪皑皑,路上积雪很厚,这样的行程太危险。但老所长看着那张没贴邮票的贺卡,就仿佛看见了两条站在悬崖边上的生命!绝望的孩子,还有抱着仅仅一丝希望的老母亲„„老所长的眼眶湿了,他顾不上自己那天一冷就隐隐作痛的老寒腿,把那张没贴邮票的贺卡紧紧地掖在贴胸的口袋里。
⑦天黑的时候,老所长终于赶到了县城。分发室的人很惊讶,说:“这么大的雪你还跑来干什么,不想要你那半拉子老命了?”老所长笑笑,顾不上喝一口热茶暖暖身子,就从贴胸的口袋里掏出那张贺卡说:“这贺卡忘贴邮票了,但它拴着两条人命呢!”分发室的人一一接过那张还有老所长体温的贺卡传递着看了说:“寄,马上就寄,这张贺卡一点都不能耽误!”他们“啪”地在卡上砸上了鲜红的邮戳,想想,又在那张贺卡的空白边缘上郑重地写下了一行黑体小字儿:这是一张很重要的贺卡,望能迅速投递!落款是:礼城县邮局全体同仁。
⑧ 夜里10点多,邮车破例摇摇晃晃地冒着鹅毛大雪上路了。
次日8点,那张贸卡被准时送到了远去的火车上,开始了它新一程传递„„
⑨ 4天之后的深夜,蜗居旅店的他收到母亲这张没贴邮票的贺卡。他看着贺卡上母亲的留言和边缘空白处那行陌生人留下的小字,哇地一声哭了。其他旅客纷纷披衣围了过来。大家默默地传递着看了那张泛黄的、没有贴邮票的贺卡,默默地掏出钱放到他的面前说:“回家去吧!你妈在家等着你呢!”那一堆钱有10块的,有5块的,有1块的,还有角票和许多硬币,他知道,住到这地方的人都是些经济不太宽裕的人。
⑩ 怀揣着那张贺卡,他终于踏上了北归的列车。如今,年过40的他,已是北方一个大公司的总经理了,他和善,乐于助人。他的办公桌上,总放着那张泛黄的用玻璃镶嵌起来的贺卡,没事的时候,他常常默默凝视着那张母亲的贺卡,那张没有邮票的贺卡,他的眼里常常会涌满泪水。为母亲,更为那些直到现在他仍不知道名字的人们,也许,是为了生命之间那些闪烁着爱的光芒的心灵吧!
8.本文依次叙写写贺卡→ → 等情节。(4分)
9.揣摩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说说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状态。(6分)⑪一双本来就有些哆嗦的手更哆嗦..了。答: ⑫他的眼里常常会涌满..
泪水。答: 10.文中多次出现对雪的描写,其作用是什么?(3分)
答:。11.为什么一张没有贴邮票的贺卡却按时送到了“他”的手中?(3分)
答:。
12.对文章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本文以母亲的贺卡为线索,按时间顺序,叙述了传递一张没贴邮票的贺卡的故事。B.本文既刻画老所长这一个体形象,又描写了县邮局一工作人员和其他旅客等群体形象。C.在叙述故事表现人物时,运用了多种描写手法,语言朴实而令人感动。D.本文着重表现了母亲的谆谆教诲对儿子一生的深远影响。
四、语言运用(12分)
13、交友之道
班级开展“有朋自远方来”为主题的主题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1)请你写出两则有关交友的名言警句。(4分)
答:。
(2)诚挚的友谊,请举1个交友的典范事例(2分)
答:。
(3)朋友是前行路上的默默相伴,是缘分的恩赐,是不离不弃的情谊。朋友像丝丝微风拂去心灵的尘埃,因为有朋友我们不再孤单。请用一个比喻句来赞美朋友。(2分)答:。
(4)互联网丰富和改变了现代人交友的方式,多种多样的网上交友方式有利有弊,请谈谈你的看法。(4分)
答:。
第四篇:初一上期数学半期考试试卷分析
初一上期数学半期考试试卷分析
七年级(1),(2)班吉翠
一题形得分分析:
1.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有7个题难度不大.有3个题稍难,部分学生不会做。所以1班很多同学都能得到21-27分。
2.填空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只有11、14,15题较为简单,其余题都有一定难度,很多同学不会做。
3.三大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共52分,17,18,23都是计算题,由于有的学生基本功太差,本来能得到一点分的题目都没有得到。可见学生在基础知识上还是掌握得不好。19,20,21,22,24这部分题都是知识应用的题目,只有部分题比较简单,有的大题难度比较大,只有成绩特别优秀的同学才能得到较高的分。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的来说这套题的难度合理,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测达到想要的要求。但也反映出一些问题,错误较多的地方主要表现为学生基本概念理解不到位、基本知识掌握不牢,基本技能较差,甚至包括一部分成绩较好的学生都应强调基本技能的训练,一些简单的题目都没有办法完成。审题能力不强,错误理解题意。
三、教学上采取的补救措施
1.在课堂上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要把教学的中心转到如何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把握
知识上来。
2.狠抓基础,在教学中还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安排课堂检测,及时补救。
3.通过必要的梳理,让学生掌握的知识更加系统化,条理化,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题的能力。
4.根据个分数段分清学生好,中,差不同层次。课后分层进行辅导。
5.落实到人,落实到题,哪一个题是哪一个学生出错,哪一个知识不明白必须讲清。
6.考试之前复习注重质量,搞透每一个知识点。
这次总体对1班成绩比较满意,有的同学有明显进步,说明平时紧盯紧抓学生还是比较到位的,对于基础偏下不够自觉的学生来说,要付出更多的耐心反复加强基础训练。但是这次考试2班的大部分成绩是不令人满意,粗心的毛病还是很严重,一些细小地方的差错还是值得引起我重视的,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认真地备课,对1班成绩在55—75分的同学和2班班成绩在50分以下的同学要加强关心和辅导,争取将他们的成绩提高一个台阶。
第五篇:一年级数学半期考总结
一年级数学半期考总结
本次期中检测试题包含五个单元的内容:第一单元数一数;第二单元比一比;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第四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第五单元分类。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一年级数学半期考总结。欢迎阅读参考。
一年级数学半期考总结1 已经是第二轮使用课标教材教一年级,自我感觉对教材的把握比以前有进步,教学中对以往学生比较容易出错的地方做了重点指导,因此,感觉学生们总体掌握的不错。
从期中考试成绩看,照自己预期的还有一定的距离。一班及格率100%,平均分,优秀率为%;二班及格率%,平均分,优秀率为87%。两个班差距明显。
本次期中检测试题包含五个单元的内容:第一单元数一数;第二单元比一比;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第四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第五单元分类。试题涵盖面广,以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检测为主,通过不同题型都进行了考查,难度不是很大,学生完成的较好。但也有部分试题难度大,从答题情况看,部分学生掌握得不好。
一、考试情况分析
1、基础题完成很好
填空题学生能准确数数,并能按要求填空;计算比较准确;学生能正确看图,理解题意,并列出正确的算式。
2、审题不认真,应用能力差。学生容易出现错误的有关几个和第几的知识有8分,二班学生由于整体年龄偏小,理解能力较差,出现错误较多;在比多少比长短一题中,由于平时都是有关个数的比较,学生知识面窄,思维不开阔,加之生活经验不足,致使错误率较高
3、不良习惯造成错误。个别学生做题不认真、不细心,不按要求读一题做一题,而是自己凭感觉去做。
二、今后数学教学的思考
1、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通过两个多月的教学发现,学生的学前教育差异很大。二班有11名学生因为不够年龄,无论是从知识的储备、上课认真听讲、还是思考问题上与一班都有差距。因此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敢于克服困难等内在的学习品质。课堂上多为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培养学生勤于动脑的习惯,给学生创设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而不是教师牵着走。争取在学期末消除两个的差距。
2、在教学中,努力创设必要的生活情境,给学生提供真实的、完整的学习任务。本学期,一年级两个班的大屏幕都不能使用,为避免学生学得枯燥无味,这就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学生熟悉并理解的生活情境,使学生去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信息和方法,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中重视知识理解与形成过程,重视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在教学中做到以让学生动手操作为主,注重引导学生思考,教师设计的提问和练习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求知欲望。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知识形成过程与能力发展并重。做好基础知识夯实和基本练习到位、练习多样的训练。
4、加强学困生辅导
一班刘佳宇、邵禹、徐梦凯、董天琦;二班金艳坤、赵丽娟、李博。这些孩子对简单的基础知识掌握得还可以,如果稍有难度,学起来很困难。对于这些学生,做到课上多提问、多鼓励;课下多辅导。把基础知识抓实,加强方法指导,和家长配合好,使每个孩子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一年级数学半期考总结2 期中考试结束了,我班总体上成绩后退了两名。在总结中发现,一年级的同学多数错在马虎和不认真审题上,在期中考试前两个星期,我已经把各种题型集中起来练习和讲解,但是有些同学还是出错了。这次考试的试卷题型我已经统计,在学习比较弱的题型上要更加用心练习。在重视基础的前提下,有必要适当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能力。
一、考试情况分析
1、做题马虎,这是做数学题的大忌。如一些同学在应用题解题时列算式正确而答案却错。还有的同学做认时间的题目时,分针时针看不清就写答案,对数学上的一些口算题都马虎得数。需要考前多提醒几次!
2、不认真审题,一年级由于认字的原因需要老师读题,尤其是应用题,老师还没读题就断定用加法还是减法。
3、分析题不够透彻,导致审题失误,答案错误。针对这一现象就在平时练习中加强学生读题思路,培养读题好习惯。
4、有些学生在平时作业中就存在问题,这不仅是学生本身的问题。如在学生错题的时候,能更仔细的讲解让其订正效果会更好。在错误多的地方记下来加强练习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以后的作业辅导中,我会在平时同学作业中找出他们的薄弱环节加强练习,多总结一些题型,这样让同学们对每个题型都练会,这样积少成多的练习会使他们在以后取得更大的进步。
二、今后数学教学的思考
1、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通过半年多的教学发现,学生的学前教育差异很大。我班有9名学生因为不够年龄,无论是从知识的储备、上课认真听讲、还是思考问题上与其他同学都有差距。因此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敢于克服困难等内在的学习品质。课堂上多为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培养学生勤于动脑的习惯,给学生创设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而不是教师牵着走。
2、在教学中,努力创设必要的生活情境,给学生提供真实的、完整的学习任务。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多运用多媒体,为避免学生学得枯燥无味,这就需要教师认真备课,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学生熟悉并理解的生活情境,使学生去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信息和方法,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加强学困生辅导
张梦涵、刘鹏、马艺宁、朱思宜、张子涵、张武、周家民、孙西芹。这些孩子对简单的基础知识掌握得还可以,如果稍有难度,学起来就很困难。对于这些学生,做到课上多提问、多鼓励;课下多辅导。把基础知识抓实,加强方法指导,和家长配合好,使每个孩子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