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小企业如何应对
中小企业如何应对“工资集体协商制”? 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张鸣在今年3月的两会上表示,工资集体协商覆盖面窄,全国共有1300万家企业,其中超过1000万家的中、小企业也就是将近80%的企业还没有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与此同时,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总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主任张世平表示,推动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建立将是中华全国总工会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工资集体协商,是指员工代表与企业代表依法就企业内部工资分配制度、形式、收入水平进行平等协商,并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工资协议。
虽然,我国早在2000年就出台了《工资集体协商试行办法》,但由于企业积极性不高、相关制度建设滞后等原因,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和非公企业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进度相对缓慢。而且,由于工会协商代表缺乏谈判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不能完全做到真正意义上双方力量对等的谈判。很多时候,集体合同未经协商就一签了之,很容易流于形式。重签订合同、轻集体谈判的现象普遍存在。
近几年,“招工难”和“员工频繁跳槽”两大难题一直困扰着多数沿海城市的中小企业,严重时,甚至导致部分企业在旺季无法正常生产。究其原因可能有二:一是用工单位给出的工资待遇过低;二是员工认为在企业没有得到公平待遇。从这个角度看,工资集体协商制作为预防和解决劳资冲突的有效制度,是可以解决这两大难题的。
工资集体协商制是劳资关系在经历了罢工、冲突甚至流血革命等激烈形式后的理性选择。20世纪初期的美国,工人运动风起云涌,大规模罢工此起彼伏。工人和资本家之间关系极度恶化,特别是资本家,极度傲慢,对工人的合理要求从来都是置之不理,不肯让步。当时的美国政府在政治压力下,由老罗斯福总统主动介入,强令劳资双方坐在一起进行谈判,最终谈判成功,确立了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一方面,能缩小市场经济中不合理的收入分配差距,维护一线员工的权益,使工资增长与企业效益提高相适应,确保每个员工分享企业发展的成果。另一方面,有利于建立和谐稳定的企业劳资关系,增强企业凝聚力,调动所有员工的积极性。
在劳动用工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的今天,中、小企业应该抛弃家族企业或者传统习惯,分析形势,并做出必要的妥协,积极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这样做,对中、小企业来说,一方面是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符合当前社会的劳动关系改革发展方向的行为。首先,工资集体协商能帮助企业建立和谐的用工关系和融洽的劳资环境,无论对留住老员工,还是吸引新的“人才”都能创造良好的条件。第二,工资集体协商能帮助企业了解员工的需求,企业在满足员工需求时能做到有的放矢。第三,工资集体协商能使员工充分了解企业的经营战略和发展目标,有利于增强企业凝聚力,调动所有员工的积极性。
当然,在中、小企业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目前可能还会遇到一些问题,诸如没有工会、没有建立员工代表制度、员工对工资集体协商不了解等,面对这些问题,中小企业应如何进行适应性改革,怎样设立相应的工资集体协商机制呢?
第一,可以依托行业工会或地方工会。2009年7月中华全国总工会正式公布《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指导意见》,该意见就企业如何与地方和行业工会进行合作,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指出了方向。
第二,根据企业发展的阶段成立企业自己的工会或者建立员工代表委员会,依托企业内部的员工组织,推进工资集体协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程序:(1)选派好员工协商代表;(2)掌握有关资料,拟定协商方案;(3)提出要约,进行协商;(4)签订工资专项集体合同;
(5)员工代表大会审议;(6)报备;(7)公布。
第三,要做好工资集体协商的舆论宣传工作。重点是工资集体协商内容,包括:工资协议的期限、工资分配制度、工资标准和工资分配形式、员工年度平均工资水平及其调整幅度、奖金、津贴、补贴等分配办法、工资支付办法、变更、解除工资协议的程序、工资协议的终止条件、工资协议的违约责任、双方认为应当协商约定的其他事项等等。
2月22日,大陈镇贝克曼公司“工资协商制度”上了当晚的浙江卫视。
贝克曼公司2009年推出了“工资协商制度”——由工会干部、职工代表和公司管理层协商决定每批订单的工价(员工报酬)。去年,该公司缝纫车工的平均工资达到了3000元以上。贝克曼的“工价三方协商制”,使该公司在招工难的形势下,老员工回头率达到了96%。截至昨日,该公司的员工人数比去年多出了100多名。
贝克曼服饰公司是义乌的一家民营企业,本着尊重人权,以人为本的理念,从去年下半年以来,“贝克曼”就对员工生产薪酬实行协商制度。同时,企业还在每台缝纫机上安装一台掌上电脑,自动记录当天每台机器生产数量。
去年10月份以来,通过工资协商制,“贝克曼”生产工价已提高30%以上,员工月收入平均达3300元,最高达6000多元。图为6月16日,“贝克曼”生产车间里一派繁忙景象。
工资条例年内出台 纳入工资协商与同
工同酬条款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王红茹人民网记者常红| 北京报道
近来,各地最低工资标准“涨”声一片。
随着今年年初江苏省在全国率先确定上调最低工资标准,一季度以来,宁夏、吉林、山西、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天津等省市自治区相继调高了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幅度都在10%以上,一些省份超过20%。
据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尹成基日前透露,有20个省份计划在年内适时调整最低工资标准。
与此同时,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其他具体措施也在紧锣密鼓地制定过程中。记者从相关人士处获悉,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起草修订的《工资条例》将在年内出台,全社会呼唤已久的工资协商制度、同工同酬等保障劳动者权益的条款将被纳入其中。
中小企业工资协商推进难
5月1日起,宁夏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增幅达24.9%;吉林省新制定的最低工资标准也于5月起执行,平均涨幅为22.9%,这是自2007年7月以来,吉林省首次调整最低工资标准。
针对各地最低工资标准的上调,北京大学国民经济核算与经济增长研究中心副主任蔡志洲表示,除了让收入分配更趋合理,此举另一大意义在于调整产业结构,“企业发放工资增加了,生产成本就会增加,这就逼迫企业必须向更有技术含量的领域转型。”
现实中,为了削减人力成本,各地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往往会成为一些企业为员工设定的标准工资。尽管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早在2000年就出台了《工资集体协商试行办法》——该办法规定,当出现“本单位利润增长、本单位劳动生产率提高、当地政府工资指导线提高、本地区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增长”四种情况之一,都可以提出涨薪要求。
传统的企业工资确定方法是:用人单位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经济效益,自主确定本单位的工资分配方式和工资水平。而工资集体协商,是指职工代表与企业代表依法就企业内部工资分配制度、形式、收入水平进行平等协商,并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工资协议。“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在两年之前就已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08年3月5日,在全国人大十一届一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推动企业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报告把“推动企业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上升到了政府行政层面的具体要求。
“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一方面能够维护一线职工的权益,使工资增长与企业效益提高相适应,确保每个职工分享企业发展的成果。另一方面,有利于建立和谐稳定的企业劳资关系,增强企业凝聚力,调动所有职工的积极性。”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
但是由于目前存在的制度缺陷和其他问题,工资集体协商在具体实行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难和阻力,使得实施的覆盖面依然偏窄。
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张鸣在今年3月的全国两会上表示,工资集体协商覆盖面窄,全国共有1300万家企业,其中超过1000万家的中、小企业(也就是将近80%的企业)还没有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
山西省总工会纪检组组长、党组成员王珍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在大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一般都能实现,每年工资也能够根据效益的增长而上涨。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数量众多且为就业主体的中小非公有制企业协商难,需要强力推进。“在这些中小型非公有制企业中单独开展集体协商,普遍存在企业老板不愿谈、职工谈判能力弱‘不敢谈、不会谈’的问题。好多中小企业主不想和职工方协商工资,认为‘企业就是我自己的,工资肯定是我说了算’。”
对上述现象,中国人民大学劳动关系研究所所长常凯也表示认同,“我们应该承认,工资集体协商推行了这么多年是有成就的,对保障工人的权利,特别是提高工人的工资起到积极的作用。但中小企业工资协商推进较难。我认为,在中小企业推进的基本前提是要建立工会,要有真正代表工人的工会去协商。”
但即便工会成立了,雇主也存在拒绝协商的可能,那么工会和职工该如何维权?据记者了解,目前对此尚无明确的法律规定。
“从我们现有的法律法规来看,工资集体协商是一种选择性的或者是柔性的规定,并非强制性的。强力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势在必行。”王珍表示。
近日,中华全国总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主任张世平也在公开场合表示,推动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建立将是中华全国总工会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劳工三权”需立法保障
记者了解到,在珠三角等一些地区,为吸引和留住日益宝贵的劳动力资源,众多企业也开始着手提高工人工资和福利待遇,采取的方法就是工资集体协商制度。
工资协商制度全面建立后,如何保证其能有效实施?
常凯认为,工资协商制度“要防止搞形式主义,要为协商创造一些条件,比如说工会组织问题、工会独立性问题,工资协商的手段问题、压力问题、效果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应该系统地去研究,要提出一些对策性的办法。”
据记者了解,除了2008年起施行的《劳动合同法》对劳动者进行了?“倾斜”保护以外,为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我国政府相关部门正在加紧制定相应政策,推动劳动者薪酬保护制度的完善,将要出台的《工资条例》也将对工资集体协商作出明确规定。“工资协商问题,其实不仅仅是协商工资,更是涉及到整个劳资关系基本权利的实施问题,如工人的组织权、谈判权、罢工权,即劳动法上所谓的‘劳工三权’。而劳资关系问题、工资问题、工资协商问题涉及到劳资关系系统和政策怎么去调整,应统筹考虑。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工资协商的效果会打很多折扣。” 常凯表示。
在杨宜勇看来“在工资协商中,政府、工会、企业主、工人等都有责任,各自的工作都要做到位。”
“工资协商应该逐渐地硬起来。比如在国外,工人找你谈,企业主可以躲着不谈;不谈可以,工资就可按当地GDP加上物价水平涨,逼着企业主回来谈。”杨宜勇表示,对于不愿接受协商制度的企业,政府可以通过完善制度对其进一步施压。
第二篇:中小企业如何应对经济危机
中小企业如何应对经济危机
摘要: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机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全球经济的健康发展,从华尔街到全世界,从金融界到实体经济,各国政府都在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危机,我们从这次危机中看到了一些问题,也意识到这次危机的规模和程度相当大。因此,我们有必要采取措施直面这次危机,使我国中小企业能够安然渡过这次危机。
关键词:中小企业;经济危机;措施与建议;现金为王;市场营销
众所周知,由于受美国的金融风暴的影响,我国的“珠三角”地带,已经出现很多企业倒闭,仍在继续生产的企业也举步维艰。长三角地带由于经济发展时间较长,经济结构更为稳定,受损程度较小,但是前景也不容乐观。据浙江统计局公布的一季度的有关数据显示,2009年1季度,浙江省亏损企业1.73万家,比去年同期增加0.5万家,亏损面和亏损率分别为30.0%和30.4%,比去年同期扩大7.7和12.0个百分点。房地产市场也一改前几年火爆的景象,从2008年开始,房地产行业迅速萧条,大量商品房无人问津,房价大幅下调、打折销售的情景比比皆是。同时,今年临近毕业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十分严峻。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许多企业不得不谋求良策,采取诸如裁员、减薪、抱团取暖等措施来渡过危机。由此可见,尽管中国暂时不会出现美国这样的金融危机,但是出现经济危机是绝对的。此次全球金融危机来势汹汹,在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格局下,美国的次级信贷危机导致的不仅仅是一国的经济危机,而是具有多米诺骨牌性质的全球性的经济危机。而且,此次危机由于波及者众,规模也相当大,那么中国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应采取何种措施来应对呢?
一、企业积极应对危机,首先要把经营的目标定在保现金流上
也就是说,企业的现金不能断,在经营上每时每刻要平衡现金流。在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波及全球的金融风暴中,中小企业首当其冲受到影响。目前,在中小企业数量较多的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比较明显的问题,是中小企业面临“融资难”问题,资金比较紧张。目前金融危机还没有完全好转的迹象,企业经营的风险系数很高,资金链断裂对其冲击也很大。一个企业如果之前基础稳固,资产负债率低,此刻就能度过难关,如果基础不稳,期望依靠大量贷款来维持企业运行,一旦银行开始收紧银根、提高放贷门槛,企业的资金来源没了,就很难抵过这一轮的风暴了。任何时候,银行贷款的作用仅仅是锦上添花,最根本的仍是要控制企业的负债率维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保现金流比利润更重要。企业遇到困境可采取减产、停产等措施,等待金融环境好转。短期内减产、停产并不代表企业垮了,反而可以避免亏损的风险。总之,就是要守,不可轻举妄动,注重风险管理,随时随地保持着最低的负债比例,随时随地保持着最高的现金流,虽然公司的发展会受到限制,可是无所谓,因为只有保守经营稳健经营才可以帮助你渡过危机,这就是保守经营的实际。
二、其次就是降低产品成本比例
企业成本费用的差异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在原材料涨价、市场竞争激烈的外部环境压力下,低廉的产品价格往往成为企业的看家法宝。如何做到低廉的价格的呢?答案是:低成本的运行。成本控制按形成过程可分为三个部分:产品投产前的控制、制造过程中的控制和流通过程中的控制。对于制造型企业来说,控制产品成本是重中之重。例如,某电器生产厂家,原来生产一台微波炉大概需要100个螺丝,改进后需要20个,采用卡槽式设计后彻底省去了螺丝,这样一来不但省去了这部分费用,同时也减少了劳动的强度和出错率。设计的好,可以从直接工资、直接材料、其它直接费用、间接工资、间接材料、其它间接费用多方面来节省费用。控制成本的方式还有很多,例如在物资采购环节货比三家,选择与信誉好、产品好、实力强的供应商合作;原先领导出去坐头等舱,现在改坐经济舱,这可以起到控制成本的示范效应;某些耗电量大的生产制造企业也可以考虑晚上开车白天休息,用成本低廉的谷电生产来节约电力成本。流通过程中注意避免因不顾成本地采取种种促销手段,导致抵消了利润增量的现象。
三、提高产品质量和产品高科技含量,适应市场需求
当前,我国市场供给呈现相对过剩,加之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不少企业产品销售不畅,库存增加,成本上升,效益下滑,生产经营面临较大困难。目前我国市场格局出现了明显变化,买方市场已经基本形成,在许多领域出现的产品的生产能力供大于求的经济现象。有必要指出,我国现阶段的买方市场,是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在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不高,地区及行业发展不平衡,国际竞争国内化程度加剧,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加深的情况下形成的买方市场。在这一形势下,市场需求呈现出新的特点。
第一,需求的主导性突出,它不仅决定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而且决定产品价位的高低,市场半径的大小。
第二,需求的多样性明显。在买方市场条件下,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由单一性向多元化转变,由趋同性向多样性转变,由低层次向多层次转变,不仅需求数量要得到满足,而且需求质量也要满意;不仅希望价格适中,而且希望美观实用;不仅需要实物消费,而且需要售后服务,消费者对产品更为苛求。
第三,需求的选择性增强。在买方市场条件下,产品来源的渠道增多,产品消费的替代性增强,消费行为更加理性;买不买、买什么,买多少,都由用户自主决定,需求的选择性十分突出。总之,在买方市场条件下,市场需求复杂多变,市场机制作用更为显著,市场约束愈益强化,“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已成为现实。对此,企业要准确把握市场需求变化,正确把握企业的经营方向,提高产品质量和产品高科技含量。
四、加大企业营销力度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营销是企业将产品与经营成果最终转化为社会成果与社会价值的基本手段,是争取客户赢得市场的必要方式。企业求生存,争发展,集中表现为争用户,争订单。由于长期受传统体制的影响,不少企业营销观念陈旧,营销方式单一,营销队伍建设滞后,严重制约企业的生产经营。因此,必须高度重视营销工作,切实把营销作为生产经营的首要工作来抓。
1.转变营销观念
要从传统体制下把生产摆在第一位向市场经济条件下把营销摆在第一位转变,树立“以销定产”的经营观念;从满足于稳定用户和区域市场向争夺更多用户,抢占更大市场转变,树立开拓创新的竞争观念;从重产值指标考核向重销售收入评价转变,树立利润至上的效益观念。
2.注重营销策略
科学的营销策略是企业赢得竞争胜利的重要法宝。加强市场调研,准确了解市场信息,既注意把握消费心理,善于站在用户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积极挖掘市场的潜在需求,又注重了解竞争对手的技术能力,资本实力和营销手段,合理选择目标市场。根据企业自身条件和比较优势,确定主导产品,发展壮大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市场占有率高的优势产品,尤其要高度重视品牌经营,善于运用名牌优势促进产品销售。大力拓展市场空间,当前应当着力开拓农村市场,扩大产品在农村市场的占有份额,同时也要积极开拓欧美、独联体、非洲等国际市场。要加强营销网络建设,合理选择营销方式,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努力增强营销实效。
3.壮大营销队伍
必须通过学习培训、选择引进等方式,切实加强营销队伍建设,把精兵强将配置到营销第一线,尤其要组织技术人员直接参与产品销售,使销售工作与产品宣传,技术服务、信息反馈紧密结合,以优质服务、良好信誉赢得用户,推动以销促销。与此同时,还要强化营销激励机制,把产品销售额与营销人员收入直接挂钩,以货款回收多少计报酬,促使销售人员更加实在地关心产品销售,进而关心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五、寻找新的投资机会,整合企业资源,化危机为时机
当全球经济集体步入寒冬之际,“现金为王”几乎成为所有御寒者的一件“棉袄”。但是,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首席经济学家汤敏却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他认为,“现金为王”并不绝对。“现金为王”对一个企业来说是对的,但是这里面很可能出现一个所谓的集合悖论,也就是对每一个微观的主体来说是对的政策,如果把它宏观加起来就可能是错的。从目前来看,市场总体投资特别是民间投资已经呈一种萎缩的趋势,而事实上民间的资本的潜力是很大的,一方面是市场总体投资萎缩,另一方面却是民间资本找不到合理、有效地投资途径。我们手拿现金是为什么?当然首先是为了能撑一段时间,其次还要抓住机会。现在这个阶段有现金你不用,过了这个坎现金就不为王了,就没意义了。从这个角度讲,“现金为王”不是绝对的过冬招法,关键还要寻找新的投资机会。汤敏认为,中央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对中国企业有着太多的机会,特别是对民营企业。因为按照国家发改委的计划,45%投资基础设施,55%则投入到民生领域,包括住房、教育、卫生、新科技等等。尽管这些领域对很多中小企业来说是一个新的领域,但如此大规模的投资肯定会衍生出许多新的消费机会。企业要生存发展还应该从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资本、债务结构,生产结构,人力资本,方方面面都进行调整。停止结构不合理、产能过剩、投资回报率低的项目,积极上马结构合理、市场需求量大、有良好盈利前景的项目。
六、密切关注国家政策
企业要密切关注国家政策,想尽一切办法为生存创造条件。政府救市政策出台,加大基础建设的投资,将会刺激建筑业的需求,从而带动原材料和能源工业的恢复,企业应利用国家当前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更加有力的扩大国内需求措施的机会,在铁路、港口、水泥业、钢铁、机械、电网建设、安居工程等行业挖掘发展的机会。
综上所述,对于中小企业走出经济危机的问题,一方面可以依靠自身力量,另一方面需要依靠外力,外力部分政府应该承担起责任,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中小企业发展往往需要政府的相应政策,否则中小企业跟大企业竞争起来非常被动。但是作为中小企业,一定要从自身发展着手,不能把发展希望完全寄托在国家身上,无论是中国还是国际,企业优胜劣汰是正常现象,只有增强企业自身的竞争力,才能在百年一遇的全球金融危机中坚持下来,甚至逆势成长。
参考文献:
[1]马丽萍:我国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困境与出路,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年1期.[2]汤敏:拉动民间投资成当务之急,中华工商时报,2009年01月08日.[3]陆桂萍:论“经济危机”下的中小企业发展,中国外资,2008年12期.[4]汤敏:现金为王并不绝对,每日新报,2008年12月02日.[5]方益全:科学的发展战略是国有中小企业发展之根本,机电技术,2007年3期.[6]邱海平杨扬:基于创新的公司治理理论,教学与研究,2006年5期.[7]戴春燕:国有中小企业走出困境的思考,肇庆学院学报,2000年1期.
第三篇:中小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调查
中小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状况调查
杨晓青 10S010722
4摘要:中小企业占据了我国企业的绝大多数,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中小企业不仅对我国税收的贡献极大,而且还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在我国国民经济当中发挥了经济运行稳定器的积极作用。但是,发端于2008 年的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中小企业造成了非常剧烈的冲击,虽然我国政府及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较好地缓解了负面影响。但是,我国中小企业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发展,依然面临多方面的难题。所谓后金融危机时期,主要指目前世界经济所处的特殊时期,是世界经济在遭受重创之后的脆弱复苏时期,并且是否能真正实现经济的完全回升,在尚不明确情况之下的一个艰难复苏阶段。主要具体表现为世界各大经济体GDP的触底回升、全球制造业领先指标重返扩张区域、股指有恢复性上涨等。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小企业面临的一大难题是融资难问题。如何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减少金融危机对于中小企业所造成的冲击,推进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是目前金融领域亟待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论述了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困境和融资机遇,分析了融资难的原因所在,并提出了解决后金融危机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
融资难始终是困扰着我国中小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而融资成本的不断提高、银行信贷的支持力度不够、融资环境的持续恶化及资金供需的严重脱节等,始终是中小企业在融资当中所遇到的难题。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及时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也取得了理想的成果。然而,经历了历史上最为严重的国际金融危机,我国的中小企业经历着生存和发展历程中最为困难的几年。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复杂而多变的国际和国内形势,造成长期以来影响中小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融资难问题变得更为突出。及时帮助中小企业走出后金融危机时代的融资困境,已成为当前十分紧迫和重要的一项任务。
一、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困境
(一)内源性融资明显不足
所谓内源性融资,主要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当中所产生的资金,也就是企业内部的融通资金,是企业进行长期融资的重要来源之一。我国的中小企业一般都是从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慢慢起步和发展起来的,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资本积累还难以支持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因为长期以来传统人文因素所起的作用,在中小企业的合作上也由于缺乏相互之间信任与完善的制度安排而出现了无法协调好多个出资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从而造成出资者的资金投入十分有限。
(二)直接融资门槛较高
中小企业主要的直接融资渠道是股权和债权融资、风险投资及资产证券化。我国的资本市场虽然已经初步具备了规模,但是其发展还是很不成熟,资本市场要想进入,壁垒比较高。大多数中小企业的经营规模与管理能力还难以达到上市之要求。目前,中小企业所能得到的信贷资金也显得品种单一,而我国风险投资业还不成熟,处在探索阶段,还存在各种问题。资产的证券化也存在着投资主体过于单一,银行的证券化意愿不够强,同时还存在相关的法律金融制度不够健全等问题。
(三)间接融资渠道比较狭窄
企业间接融资主要有银行贷款及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等。其中,银行业的贷款是全球范围内进行间接融资的第一渠道。但是,根据我国的现状,商业银行当中的绝大部分贷款均流入了部分大企业,中小企业如果要想从金融机构取得贷款,那简直是不可能做到的事。
二、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机会
(一)宽松财政金融政策带来的机会
自从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一系列支持中小企业良性发展的金融利好政策与措施不断出台:中国人民银行提高了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的小额贷款额度,增加了各金融机构的信贷规模;下调了中小金融机构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实施了积极财政政策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面放开了贷款规划的限制;支持商业金融机构加大了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由央行再次下调了中小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并同时下调了中央银行的再贷款和再贴现利率。
(二)税收政策变革带来的机会
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对经济发展所产生的恶劣影响,国家及时推出了增值税的转型改革,增值税从生产型转为消费型。从2009年开展,在维持目前的增值税税率不变的情况下,允许全国所有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可以抵扣其新购置设备所含有的进项税额,并将小规模纳税人征的收率统一降低到3%。此后,国家还进一步提高了一些劳动密集型机电产品与其他受到影响比较大的产品的出口退税率,从而在税收上进一步支持与鼓励中小企业的不断发展。
三、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
(一)信息明显不对称
所谓信息不对称,就是指一方拥有相关信息,而另一方却缺少相关的信息。信息在交易双方之间的不对称分布,将使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对处于信息劣势的那一方产生损害。不管如何,中小企业所造成的信息不对称与道德风险问题要比大型企业更为严重。因为中小企业相对大型企业来说,不仅规模小,而且创业的时间还不够长,并且缺少历史上的信用记录,其财务状况与未来的发展前景都难以作出判断,而且信息披露的机制不够健全,财务制度也不够规范。商业银行和中小企业间的有效信息缺乏,造成了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
(二)抵押品与担保欠缺
中小企业自身规模比较小,间接融资又大多面临着抵押物不足的问题。虽然《物权法》明确了抵押物的范围已扩大至应收账款和知识产权等部分动产资源,但是各大银行与担保企业等接受抵押品依然是偏向于土地与房地产等能够顺利出售而且价值也比较稳定的抵押品。抵押品与担保的缺乏导致中小企业在申请贷款上面临着更多的难题。
(三)利率与收费规定存在影响
对于高风险的借款者,应当收取比较高的利率,从而防范风险的发生,这是金融机构防范融资风险的常规路径。和大企业比较起来,中小企业所拥有的固定资产不仅比例比较低,而且抵押品不足,其内部的财务制度常常不够健全完善,无法通过信用审核这一关。假如贷款给广大中小企业,则要收取部分资金作为风险补偿金,但是,结果有可能会出现逆向性选择,也就是高利率所造成的低风险,收益不高但是前景发展良好四)市场体系存在缺陷我国当前阶段的资本市场和债券市场的发育不够完善,对于企业的股票上市条件有着极其严格之限制。对上市企业的规模也设置了比较高的准入门槛,如此严苛的上市条件在无形之中将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拒之于门外,导致中小企业无法从资本市场中获得支持。
四、解决后金融危机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几点建议
(一)制定完善与中小企业融资相关的法律法规
我国已于2003年通过了《中小企业促进法》这一部关于中小企业发展问题的专门法律,标志着我国在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上已经走上了规范化与法制化的轨道,而一切的规范化管理又必须以必要的规章制度作为保障。如今,政府在推动中小企业发展方面的重中之重是将
着眼点放置于法规与制度的建设上,通过制度保障和政策协调等各项措施,为防止中小企业的融资瓶颈创造出较好的环境条件。我们一定要抓紧完善中小企业方面的法律法规,让中小企业的管理逐步走上法制化的轨道。在这类法律法规当中,应当含有中小企业如何设立金融机构及中小企业的融资措施等方面的规定,依法营造出良好的融资环境,使中小企业融资工作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二)通过企业的自身完善以提高融资能力
如何从根本上解决与落实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就一定要加强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提高其抵御风险之能力。为此,必须做到以下三点:首先是要规范中小企业的治理结构,做到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管理制度规范与经营运作规范,要让中小企业更加容易赢得金融机构对其经营与管理水平、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承认,从而成功取得贷款融资。其次是要建立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通过规范企业的财务制度,从而有利于强化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增强财务信息方面的真实性与财务管理的满意度,并提升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最后是要树立中小企业的信用观念。中小企业应当做到以诚信为本,不断提高自身的资信水平、财务信息,从而杜绝恶意逃避银行债务与欠息行为,从而建立起和谐的银企关系,为本企业的融资创造出有利条件。
(三)健全完善中小企业信息服务体系
信用体系缺失始终是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阻碍之一,怎样改进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这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为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金融机构应当强化网络商务平台的合作,比如,阿里巴巴的网络商务平台建设及其对会员企业所采用的信用评级制度,就能够为金融机构发放贷款提供重要的参照依据。要积极建设网络联保权贷款措施,将产业链条中的企业进行打包发放贷款,并在企业间进行相互担保,从而为中小企业的融资创设出新的渠道。
(四)不断完善中小企业信用评价担保体系
银行在企业融资上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贷款的中心始终偏向于大企业,因而缺少绝大多数中小企业的信用资料,因此,十分有必要建立和健全起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要逐步建立起以财政部门为主体,由企业法人与社会团体等共同建立的信用担保体系,规范信用担保基金的合理运作,从而严格控制贷款风险。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中小企业正处于新一轮发展的关键时期,有了充分的资金保障,就能推动企业的快速发展,反之将面临生存危机、步履维艰,因此,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显得更为紧迫而突出。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是一个关系到企业、金融机构、政府等多方面的系统工程,缺一不可,唯有通过各项的协调一致、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地解决好融资难问题。
参考文献:
李扬.发展小企业融资需要有新思维[J].新金融,2008(1).吴卫平.中小企业信贷模式构建的实践与思考[J].金融参考,2009(2).孙雅璇.以开发性金融破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J].新金融,2009(3).方长丰.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研究[J].会计师,2010(1).宋小萍.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探究[J].财会研究,2010(3).
第四篇:扶持中小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经验材料
一、我区中小企业发展状况
至2008年12月底止,我区中小企业共5545家,其中规模以上68家,规模以下5477家,从业人员10.58万人,其中产值过亿元的企业8家,过5000万的26家。2008年共完成工业总产值67亿元,我区中小企业对全区的gdp贡献率达72%。实交税金4.96亿元,占财政总收入的80%,中小企业
已是我区财政的重要支柱。
二、我区中小企业目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区中小企业目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产品出口增长的难度加大。一方面,金融风暴导致全球经济减速,美欧等主要的出口国经济陷入衰退,直接影响了我区电子、机械加工业产品的外部需求,另一方面,金融风暴所导致的汇率变化给出口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发达国家经济放缓所导致的贸易保护主义,使苏仙区对外贸易的外部环境更加恶化,产品出口增长的难度加大。
2、工业产品产销率偏低, 企业利润下降。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产品价格大幅度下滑,产品库存量大增,利润减少。主要表现在有色金属价格和建材价格大幅度下跌,自2008年9月中旬以来,铅、锌、锡等主要有色金属和水泥建材等物质价格出现大幅度下滑,平均跌幅60%。由于价格下跌导致产品库存大幅度上升,占用了大量资金,生产经营已经陷入困境,处于全行业亏损停产状态。
3、项目建设资金不足,企业融资难,工业用地日趋紧张等问题没有解决。一是国际金融危机导致收汇风险加大,客户付款和续单不积极,拖欠贷款的现象增加,金融部门也因国际金融危机和企业财务运转不良而对放贷更加谨慎,中小企业融资更加困难。二是企业技改后续资金投入不足,影响技改项目的建设进度如期投产,我区没有建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不能及时缓解一些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发展资金不足的矛盾。三是我区工业园用地日趋紧张,一些想到我区落户的项目,特别是目前面对的承接沿海产业梯度转移的项目,要重新征地,投资成本大,周期长,给落户我区企业增加了难度。
4、企业创新意识不强,经济运行质量不高。目前,我区一些私营企业经营者满足于眼前小利,追求目标短期化,拼设备、拼消耗,资源浪费严重,不注重技术改造、职工培训和新产品开发,品牌意识不强。全区中小企业仍然以传统工业为主,主要依赖于资金、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的粗放投入,资源开发型企业多,高消耗、低产出,产品档次和科技含量较低,抵御市场风险和持续发展的能力比较差。
5、我区中小企业服务机构不健全。我区虽然在去年成立了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但服务中心因没有编制造成没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兄弟县市(区)如永兴、资兴、北湖等都有专门的工作人员,确定了3名财政全额拨款的工作人员编制。我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均由区经济局的工作人员兼任,没有专门的工作人员更有效地服务中小企业,推动我区中小企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三、面对金融危机我区应采取的对策和建议
1、强化宣传引导,提高企业应对金融风险的能力。2008年11月,国家为了拉动内需出台10项宏观调控措施,对化解金融危机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本次金融风暴的根源在于美国房地产价格的下跌,在美国房价止跌之前,危机是否已经见底尚难定论,因此,我们必须深入分析金融风暴对不同产业所产生的不同影响,及时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提高企业应对金融风险的能力。当前的关键是要引导企业提高资金管理水平,加快资金周转速度,避免资金链断裂。
2、强化政策引导,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努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金融风暴使企业面临的成本、需求“双约束”更加显著,苏仙区产业转型升级面临前所未有的新动力。要结合苏仙区发展阶段特征,加快制定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的优惠政策,重点推进主导产业高端化,着力引进高端人才,发展现代服务业,切实落实好国家扶持中小企业的8项税收优惠政策,全面清理违规涉企收费项目,努力实现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双轮驱动”。
3、加快中小企业金融、担保服务体系建设,解决我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一是由区政府出资或招商引资成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有限公司,为中小企业担保提供优质的担保服务,帮助我区中小企业做大做强;二是建议区政府每年安排中小企业发展引导专项资金500万元,用于帮助和鼓励一些有发展潜力和科技含量高的企业;三是积极推进银企合作,搭建中小企业合作平台。通过融资洽谈实现合同性签约的,金融机构要确保贷款资金按时足额到位。
4、培育核心企业,壮大集群规模,加快工业园的规划和建设,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势产业和龙头企业具有良好的带动、辐射作用,在地方经济中举足轻重。我们要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突出能源电力、有色金属、电子信息、加工制造、建材等五大产业,通过政策
第五篇:中小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应对金融危机研究
中小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应对金融危机研究
发布时间:2011-6-26信息来源: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应对金融危机,仅仅依靠国家的政策支持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中小企业应根据机制灵活的特点,通过不断自我完善来抵御金融危机。在目前情况下应自主创新,寻找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案,渡过难关。“开源+节流”是中小企业抵御危机的最佳解决方案,然而这种最常采用的解决方案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方面,劳动力和原料成本上涨,“节流”的实现非常困难;另外,在受到金融危机导致经济急速下滑的今天,“开源”难度更大。但在现今网络环境下,利用电子商务解决这些困难是可行的,应用电子商务有可能使中小企业在全球金融危机环境下实现逆境生存和发展。
一、积极创新,提升竞争力
在目前金融危机形势下,中小企业必须搞好创新,以增强企业的抵御风险能力,提高竞争力。在当前情况下,首先要实现观念创新,瞄准市场,了解市场动态,以变应变调整经营策略;其次,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的观念,以质量赢得客户占领市场;第三,要树立全新的市场观念和时空观念,由于有了大容量、高速化、互动式的信息互联网,为企业按照新市场观念和时空观念进行市场营销提供了可靠的技术基础和条件;第四,实现企业生产流程管理创新,网络技术运用于企业市场调研和产品的设计开发、制造领域后,数字化定制生产将成为可能;第五,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市场竞争从内容到方式都发生了质的变化,服务竞争超越产品竞争,成为企业之间竞争最重要的内容,不同的企业经营着几乎同质产品,顾客能否购买其产品,—定程度上取决于企业能否提供优质服务,不管客户身在何地,网络都是企业与客户之间交流的最佳媒介。因此,企业不可忽视利用电子商务手段开展无形服务,增强竞争力。
二、降低企业的生产运营成本
电子商务可以极大降低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与交易成本。原材料的采购、产品的生产和交易等都可以集成到电子商务这个链条上,从而实现中间渠道缩短、广告促销费用降低,管理成本降低等等,这都将使企业的运营成本大大降低,增加盈利能力,在当前金融危机形势下,这是比较明智的“节流”选择。
1.进行工作流程的整合,减少不必要的分工
中小企业的工作流程中既有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部分,也有不适应的部分,电子商务的实施可以有效地依据企业的核心目标和任务,改变企业生产经营流程,撤销与目标不相关的冗余环节,减少不必要的管理层次,有效地节省人力和物力资源。
2.实施电子商务降低库存成本
产品生产周期越长,企业越需要较多的库存来应付可能出现的交货延迟、交货失误,对市场需求变化的反应也就越慢,企业供货的时间越长,它需要的库存就越多,其运转费用就越高,效益就越低,大量库存使得货物仓储成本上升,同时也使得企业对其的管理与维护费用提高,在当前金融危机情况下,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资金出现问题的时候,这些费用可能是致命的。但是电子商务环境下,生产企业对于客户的订单可以壹接通过网络接收,把客户对产品需求的相关信息,直接传送到自动化生产线上,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的需求,使生产出来的产品不需要存储到仓库中,而是直接运达客户手中。从而避免了为应付用户的各种可能的需求而形成的大量产品积压,实现无库存生产。通过电子商务还可以加强企业间的合作,应用更多先进生产方式,使企业实现即时生产或精确生产,实现“零库存”,从而大幅度降低成本。
3.实施电子商务降低采购成本
目前大部分中小企业仍以供需见面等传统方式作为原材料采购的主要方法,花费大量的人、财、物力,而电子商务恰好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成为减少企业采购成本支出的一种有效途径。实施电子商务后,生产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到更多适合自身生产需要的低价原材料生产厂家或供应商,而不再依赖于原有的几家固定供应商,从而大幅度减少采购费用,同时还可以大大降低其他辅助费用。
4.实施网络整合营销,降低营销成本,提高销售效果
中小企业能够将单方面主动传播和实施变为在网络上与顾客互动的沟通和交流,使销售效果更加有效。在市场营销中采用面对面的销售策略,可以大幅度减少销售成本从而使产品在价格上更具有竞争力,而传统的营销方式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企业消耗大量的人、财、物力去构筑销售网点。网络营销在这方面就显示出它的优越性。在Internet上,用户与厂商可以构建一对一的关系,所采取的是面对面的销售,由于减少了营销中的环节,节约了时间,使得销售过程中的时间成本也大幅度降低,这样就使企业有效降低了销售成本,使产品具有较大的价格优势。
互联网的交互性,多媒体性使得企业可以利用Internet资源,建立个性化的电子商务网站,在网上进行企业宣传,展示自己的产品,树立企业形象,扩大企业影响,并进行促销活动,从而大大地降低了企业的促销成本,提高销售效果。中小企业可以利用网络发布供求信息和寻找合作伙伴,还可以通过与客户互动进行产品测试和消费者调查,以达到更好的营销效果。
借助于网络营销容易实现整合营销,即把顾客、原料供应商、产品分销商、仓储及配送部门整合在一起,实行供应链管理。缩短产品的生产与供货周期,提高营销效率、降低产品成本。利用互联网从事市场营销活动,可以远以更低的费用达到传统营销不能达到的市场,创造更多新的市场机会。由于借助于互联网进行整合营销,可使得营销具有超越时空的特点,实现每周7×24小时的营销活动,能够跨越地理区域的限制,使营销范围更广还可以实现与客户的在线互动,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让营销活动更有成效。中小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在互联网上选择不足传统媒体1/5价格的网络广告,邮件列表和搜索引擎等工具进行营销,并将营销与交易结合为一体,使营销更具时效性。
三、根据扩大内需原则,寻求市场机会,不断开发新产品和服务
电子商务提供了多种市场搜寻(如市场调查等)工具,可为中小企业寻找新的商机和利润增长点。我国的中小企业中大部分为出口加工型企业,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出口渠道缺失,生产停止,然而,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为这些企业提供了复兴的机会,有一些如传统工艺、五金制品、特殊服务业等,大企业不愿意进入,产能形成空缺,这些空缺为中小企业提供了商机,虽然这类市场需求较小,但能满足特定用户群体的需要,生产能力受限的中小企业可以十分容易地进入这类市场。
传统的生产模式是企业根据社会需要先设计,再生产,最后投放市场销售。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网络为产品的开发与设计提供了快捷的方式。用户可以通过网络直接参与产品设计,使传统的单向式产品设计转为双J句交互式的设计方式。中小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灵活性,以适应网络时代消费品多品种、小批量、个性化的特点,满足不同客户的需要,设计并制造出更加符合客户要求的产品。由于企业是在了解客户对产品需求,技术标准和市场觑模后,进行设计生产的,目标明确,极大降低了市场的不确定性。产品投放市场后又可以通过网络很快收到市场反馈,企业随时可以对已经生产或开发中的产品再改良。利用网络中小企业可以摆脱中间商,密切与最终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以最低的成本生产适合客户的个性化产品,为企业创造效益。
四、提高服务质量,吸引新客户
网络的开放性和全球性使得电子商务不受时空的限制。这样,企业可以连续不断地为更多客户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作为新的营销渠道,互联网对企业传统的营销渠道是一个重要补充,它可以吸引那些在传统营销渠道中无法吸引的顾客成为其目标客户。温情服务可以保证用户长期地使用本企业的产品,成为企业忠实的客户。
良好的客户服务将构建紧密的客户关系。在“以客户为中心”进行企业经营管理的今天,客户关系管理已在企业营销活动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因为产品的销售,是建立在良好的客户关系基础之上的。好的客户关系管理能帮助企业把握市场机会,不仅有助于现有产品的销售,而且还能根据客户的特定需求为他们量身定做,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需要,从而继续赢得客户的忠诚。互联网为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提供了更为有效的手段,包括从形式最简单的常见问题解答,到电子邮件、邮件列表,以及在线论坛和各种即时信息服务等,即构建客户服务中心或在线客服。在线客服具有低成本,高效率的优点,在提高服务水平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直接影响到网络营销的效果,因此在线顾客服务成为网络营销的基本组成内容。
全球金融危机,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可能是一个生死存亡的严峻挑战,也可能是一个机遇,中小企业一定要具体分析国际金融危机对其的影响因素,及时把握商机,正确做出创新决策并利用现代化管理手段,提高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