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机遇与应对策略探讨

时间:2019-05-12 02:38: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机遇与应对策略探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机遇与应对策略探讨》。

第一篇: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机遇与应对策略探讨

中小企业国际化机遇与应对策略探讨引言

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发布的统计结果显示,2008年相当部分中小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等困难,全国只有约十分之一的中小企业在2008年上半年工业增加值增长率接近30%,较2007年同期减少15%。据初步统计,2008年上半年6.7万家规模以上的中小企业倒闭。我国中小企业正处在生死攸关的十字路口,提升中小企业的竞争力迫在眉睫。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的发展阶段

从中小企业自身的角度来看,我国中小企业的竞争态势从国内市场竞争转变为与国外企业之间更直接、更全面、更激烈的竞争。世界跨国公司在其全球战略的指导下,大规模地在华进行直接投资,特别是以抢占中国市场为目的的直接投资,对我国企业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

从宏观角度看,中小企业进入国际市场能够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首先,我国中小型出口企业发展迅猛,构成出口的主体力量。其次,中小企业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为社会提供了大量新增就业机会。尽管中小企业的实力比较弱、科研力量和技术人才的规模有限,但它们所起到的创新作用远远超过其自身规模的限制。

企业总体的国际化进程遵循从有形商品、技术的交易,到资本层面的投资,再发展到战略层面的联盟;Johanson,Wiedersheim-Pau(1975)和Johanson,Vahlne(1977)等在对北欧企业国际化过程的研究中建立了企业国际化阶段理论,即乌普萨拉模型(Uppsala Model,简称U-M)。该理论的核心论点是:企业国际化是一个发展过程且这一发展过程表现为企业对外国市场逐渐提高投入的连续形式。Johanson和Vahlne对瑞典四家有代表性的制造业企业进行了深入的案例研究发现,可以用几个不同的阶段来描述这些企业的国际化进程:一个企业通常通过直接出口开始其国际化进程; 经过一段时间以后通过其在海外的代理商出口,即所谓的间接出口;接下来是在国外市场建立自己的销售分支;最后阶段则是在国外设立生产或制造分支。(从2004年开始我国对外直接投资(FDI)剧增,我国企业总体上处于资本层面的国际化阶段,但是大部分中小企业的国际化仍停留在进出口和技术交易层面上。

欧美中小企业的国际化过程遵循企业国际化阶段理论,在稳定了商品和技术层面的国际化后,欧美中小企业把重点放在了资本层面的投资。但日本中小企业国际化过程是个例外,尽管有很多中小企业在经历了简单的进出口贸易后选择了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但是由于日本的中小企业与大集团的密切关系,其国际化过程与大集团的国际化不可分割,而且日本的中小企业也更倾向于建立战略联盟。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3.1 我国中小企业层面的问题

(1)资本缺乏问题。

缺乏国际化经营的资本,往往是很多中小企业国际化过程中碰到的首要问题。

在财政政策上我国主要通过设立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来解决中小企业发展关键点上的资金缺口。但仅仅依靠财政收入还远远不能满足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的资金缺口;专项资金以“给予”方式运行,这些资金的利用效率也是值得思考的。

在税收方面,我国现行的中小企业税收优惠措施存在明显不足:优惠政策目标起点不高、针对性不强,税收优惠措施多而零散、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优惠手段单

一、力度小。

(2)人力资源缺乏问题。

缺乏跨国经营人才,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是中小企业面临的又一个紧迫问题。我国2434家民营企业共有从业人员91.4万人,大专以下占八成以上,大专以上仅占17.9%,技术人员占13.40%,高层管理人员占2.70%。民营企业总经理中,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的占三分之一,大专及以下文化的占三分之二。由于企业缺乏真正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造成企业核心资产——人力资本的内在素质低下,技术创新能力非常有限。

(3)缺乏信息、知识的问题。

与国外企业相比,我国中小企业很少购买和建立信息通信系统以及进行必要的人员培训。中小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迫切需要法律法规、税收、海关规则、商务咨询、培训、融资等信息和知识。但是由于自身积累不足和学习能力的限制,我国中小企业难以取得这些信息,这对国际化经营非常不利。

3.2 外部环境的挑战

在20 世纪90 年代以后开始的第四次国际产业转移中,一些跨国公司保留关键技术,专注于高利润的研发和销售环节,将价值链中间的加工组装环节转移到其他国家,占据施振荣“微笑曲线”附加值高的两端。中国大量的中小企业利用自然资源和廉价劳动力的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争取跨国公司的外包生产业务,依赖技术引进从事微笑曲线附加值低的中间加工环节,企业利润微薄,人力资本投资和企业研发不足,最后陷入低附加值循环,落入比较优势陷阱。

另一方面,由于美国次贷危机不断扩散,人民币加速升值,对出口及相关制造业、对机电产品特别是对纺织服装业、对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影响极深。首先,次贷危机造成美国、欧盟经济增长下降,国际需求减少。进入2008 年以来,人民币升值对出口的负面影响也不断显现。其次次贷危机造成资金链断裂,特别是一些著名跨国企业的资金链断裂,使得其对外投资下降,那些依赖于跨国企业的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受到严重影响。

3.3 行业层面联合讨价还价能力的缺失问题

2004至2005年间,我国温州鞋商分别在西班牙和俄罗斯遭遇两起重大事件,造成了近亿元的损失。作为我国中小企业的代表,温州中小企业的遭遇反映出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中的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方面是中小企业缺乏企业文化、品牌管理能力不强,另一方面反映出中国中小企业在国际市场中单打独斗、孤军奋战的现状。虽然我们采取了能为中小企业出口提供便利的方法,例如对俄贸易的“灰色清关”方法,但仅凭一家企业的力量,难以应对类似突发情况。我国中小企业需要能在国际事务上代表企业进行谈判的行业代表。国外中小企业国际化过程中的政策经验与启示

发达国家为推进其中小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在不同的阶段采取了不同的政策和措施,这将为我国中小企业的国际化提供良好的参照模式。提升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水平的政策倾斜与技术支持建议

根据我国中小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在借鉴发达国家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中的经验政策后,本文就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水平的提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5.1 建立全口径的中小企业管理机构

我国目前虽然有乡镇企业局、中小企业办公室、工商行政管理局、企业管理协会等对中小企业活动的某些环节进行管理,但这些机构已经不能适应现实发展的需要。

建议尽快建立全口径的中小企业管理机构,负责中小企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把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落实到实处,切实解决中小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难题。当然,这个机构的职能要符合政府职能转换的方向,不是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直接干预,而是负责中小企业的政策制定和统筹协调。具体而言,其职能应包

括:①协助中小企业获得贷款;②为中小企业提供财政支持;③提供管理咨询和人员培训;④提供信息服务主技术支持等。

5.2 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过程中企业层面问题的克服

(1)加大对中小企业国际化的金融与财政扶持。

为了落实财政扶持政策并有效评估政策实施的有效性,应建立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主渠道。可以考虑建立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国家政策性银行——国家中小企业银行,对有利于公共发展的中小型投资项目给予信贷支持。国家进出口银行应对中小企业发展出口提供出口信贷支持。尽快明确农村信用社、城市信用社、城市合作银行以及300个中心城市正在组建的城市商业银行、4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正在组建的小企业信贷部,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主渠道。同时,建议建立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信用保证制度。为了解决专项资金不足以及利用效率低下的问题,应该利用社会中的闲置资本,而非仅靠财政收入,而且在这些资本的利用方式方面应该更加商业化,以提高这些资金的利用效率。

(2)提供国际化经营人才与我国的中小企业交流的平台。

很多学者都提出了关于提供国际化经营人才与企业间交流平台的意见,我国正在积极实践当中。我们在这里要提的在现在金融危机的特殊环境中,欧美国家在金融危机中势必有大量的人才技术流失,这也是中国中小企业引进人才的一个机遇。在以前,高端的人才都由跨国公司所占有,但是现在他们不得不为了控制成本而放弃一些。我国的中小企业需要抓住这样的机遇,引进高端技术、管理人才,彻底提高企业的运营、管理、创新能力,提高其竞争力。在这里,政府提供一个国际化经营人才与我国的中小企业交流的平台,可以以各种交流会、论坛等形式进行。

(3)搭建我国中小企业获取国际化信息、知识的平台。

可以参考欧盟的欧洲信息中心(EICS),建立一个信息平台,使其成为中小企业的首选信息服务窗口。通过欧洲信息中心,中小企业可获得包括国际市场信息在内的各种信息服务。欧盟还通过“征求合作伙伴网”和实施“合作伙伴计划”,帮助中小企业寻找跨国合作伙伴,建立国际分包合同,创办国际性合资企业。这里重点要提的是海外华人网络的搭建。我国有4000多万华侨分布在世界各地,海外直接投资经营经验丰富。共同的文化背景和民族情节,使中小企业容易与当地海外华人合资、合作创办境外企业,顺利地融入到当地市场。

5.3 帮助我国中小企业深度嵌入全球价值链的政策倾斜与技术支持建议

随着全球的产业转移,中国中小企业原有的比较优势正在渐渐弱化,难以获得全球价值链的核心位置。而中国大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正渐渐融入到全球的价值链中。政府要引导和推进产业整合,鼓励企业以兼并、收购等方式进行企业间资产的重新配置,发挥主导企业在创新与技术示范等方面的龙头带动作用,与中小企业建立分工基础上的长期合作关系,提升产业与全球价值链竞争的能力。

此外,中小企业以集群的形式嵌入到全球的价值链的方式也不可忽视。这需要政府为中小企业的跨国兼并、收购提供资金上的支持,更需要提供跨国并购的相关信息与知识。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的成功经验。美国小企业管理局实施由520所大学举办的专司为中小企业提供具体的海外经营咨询的中小企业研究所计划,在全美各地区设立13000多人组成面向中小企业咨询服务点700多个,协助中小企业了解国际市场状况,以推进中小企业国际化进程顺利发展。

5.4 加强中小企业行业协会和非政府组织的建设

面对我国中小企业联合讨价还价能力的缺失问题,中小企业本身无能为力,因此更加需要政府的帮助。加入WTO后,随着政府管理职能的转化,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成熟,行业协会逐渐走上前台并开始扮演重要角色。应加强中小企业行业协会建设,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来提升我国中小企业联合讨价还价能力。例如代表行业企业进行反倾销、反垄断、反补贴等调查;参与地方或者国家有关行业产品标准的制定;参与行业发展、改革及与行业利益相关的政府决策。世界各国(地区)为了促进中小企业的国际化经营,设立了很多非政府组织,帮助中小企业间的国际合作。因此,建设和完善我国中小企业的非政府组织,将有助于政府政策的实施和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结语

本研究在分析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所处的阶段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的中小企业国际化面临的问题、挑战以及现有政策的不足,参考了西方发达国家中小企业国际化过程中,其政府相应的扶持政策。在此基础上,我国政府在扶持我国的中小企业国际化时,应该针对企业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有针对性地进行政策倾斜和技术支持,从而提出了四方面的政策建议:一是建立全口径的中小企业管理机构;二是帮助我国中小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克服企业层面问题;三是帮助我国中小企业深度嵌入全球价值链的政策建议;四是加强中小企业行业协会和非政府组织的建设。

摘 要:目前,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全球金融危机和人民币的持续升值,我国中小企业的国际化发展面临严重障碍。因此,在借鉴西方各国扶持中小企业国家化发展的政策经验后,提出提升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水平的政策倾斜和技术支持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中小企业;国际化;全球价值链;发展阶段

第二篇:中小企业国际化机遇与应对策略探讨

中小企业国际化机遇与应对策略探讨

发布时间:2011-7-19信息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作者:夏国风

摘 要:目前,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全球金融危机和人民币的持续升值,我国中小企业的国际化发展面临严重障碍。因此,在借鉴西方各国扶持中小企业国家化发展的政策经验后,提出提升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水平的政策倾斜和技术支持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中小企业;国际化;全球价值链;发展阶段引言

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发布的统计结果显示,2008年相当部分中小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等困难,全国只有约十分之一的中小企业在2008年上半年工业增加值增长率接近30%,较2007年同期减少15%。据初步统计,2008年上半年6.7万家规模以上的中小企业倒闭。我国中小企业正处在生死攸关的十字路口,提升中小企业的竞争力迫在眉睫。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的发展阶段

从中小企业自身的角度来看,我国中小企业的竞争态势从国内市场竞争转变为与国外企业之间更直接、更全面、更激烈的竞争。世界跨国公司在其全球战略的指导下,大规模地在华进行直接投资,特别是以抢占中国市场为目的的直接投资,对我国企业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从宏观角度看,中小企业进入国际市场能够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首先,我国中小型出口企业发展迅猛,构成出口的主体力量。其次,中小企业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为社会提供了大量新增就业机会。尽管中小企业的实力比较弱、科研力量和技术人才的规模有限,但它们所起到的创新作用远远超过其自身规模的限制。

企业总体的国际化进程遵循从有形商品、技术的交易,到资本层面的投资,再发展到战略层面的联盟;Johanson,Wiedersheim-Pau(1975)和Johanson,Vahlne(1977)等在对北欧企业国际化过程的研究中建立了企业国际化阶段理论,即乌普萨拉模型(Uppsala Model,简称U-M)。该理论的核心论点是:企业国际化是一个发展过程且这一发展过程表现为企业对外国市场逐渐提高投入的连续形式。Johanson和Vahlne对瑞典四家有代表性的制造业企业进行了深入的案例研究发现,可以用几个不同的阶段来描述这些企业的国际化进程:一个企业通常通过直接出口开始其国际化进程; 经过一段时间以后通过其在海外的代理商出口,即所谓的间接出口;接下来是在国外市场建立自己的销售分支;最后阶段则是在国外设立生产或制造分支。(见图

1)

从2004年开始我国对外直接投资(FDI)剧增,我国企业总体上处于资本层面的国际化阶段,但是大部分中小企业的国际化仍停留在进出口和技术交易层面上。

欧美中小企业的国际化过程遵循企业国际化阶段理论,在稳定了商品和技术层面的国际化后,欧美中小企业把重点放在了资本层面的投资。但日本中小企业国际化过程是个例外,尽管有

很多中小企业在经历了简单的进出口贸易后选择了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但是由于日本的中小企业与大集团的密切关系,其国际化过程与大集团的国际化不可分割,而且日本的中小企业也更倾向于建立战略联盟。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3.1 我国中小企业层面的问题

(1)资本缺乏问题。

缺乏国际化经营的资本,往往是很多中小企业国际化过程中碰到的首要问题。

在财政政策上我国主要通过设立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来解决中小企业发展关键点上的资金缺口。但仅仅依靠财政收入还远远不能满足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的资金缺口;专项资金以“给予”方式运行,这些资金的利用效率也是值得思考的。

在税收方面,我国现行的中小企业税收优惠措施存在明显不足:优惠政策目标起点不高、针对性不强,税收优惠措施多而零散、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优惠手段单

一、力度小。

(2)人力资源缺乏问题。

缺乏跨国经营人才,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是中小企业面临的又一个紧迫问题。我国2434家民营企业共有从业人员91.4万人,大专以下占八成以上,大专以上仅占17.9%,技术人员占13.40%,高层管理人员占2.70%。民营企业总经理中,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的占三分之一,大专及以下文化的占三分之二。由于企业缺乏真正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造成企业核心资产——人力资本的内在素质低下,技术创新能力非常有限。

(3)缺乏信息、知识的问题。

与国外企业相比,我国中小企业很少购买和建立信息通信系统以及进行必要的人员培训。中小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迫切需要法律法规、税收、海关规则、商务咨询、培训、融资等信息和知识。但是由于自身积累不足和学习能力的限制,我国中小企业难以取得这些信息,这对国际化经营非常不利。

3.2 外部环境的挑战

在20 世纪90 年代以后开始的第四次国际产业转移中,一些跨国公司保留关键技术,专注于高利润的研发和销售环节,将价值链中间的加工组装环节转移到其他国家,占据施振荣“微笑曲线”附加值高的两端。中国大量的中小企业利用自然资源和廉价劳动力的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争取跨国公司的外包生产业务,依赖技术引进从事微笑曲线附加值低的中间加工环节,企业利润微薄,人力资本投资和企业研发不足,最后陷入低附加值循环,落入比较优势陷阱。另一方面,由于美国次贷危机不断扩散,人民币加速升值,对出口及相关制造业、对机电产品特别是对纺织服装业、对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影响极深。首先,次贷危机造成美国、欧盟经济增长下降,国际需求减少。进入2008 年以来,人民币升值对出口的负面影响也不断显现。其次次贷危机造成资金链断裂,特别是一些著名跨国企业的资金链断裂,使得其对外投资下降,那些依赖于跨国企业的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受到严重影响。

3.3 行业层面联合讨价还价能力的缺失问题

2004至2005年间,我国温州鞋商分别在西班牙和俄罗斯遭遇两起重大事件,造成了近亿元的损失。作为我国中小企业的代表,温州中小企业的遭遇反映出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中的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方面是中小企业缺乏企业文化、品牌管理能力不强,另一方面反映出中国中小企业在国际市场中单打独斗、孤军奋战的现状。虽然我们采取了能为中小企业出口提供便利的方法,例如对俄贸易的“灰色清关”方法,但仅凭一家企业的力量,难以应对类似突发情况。我国中小企业需要能在国际事务上代表企业进行谈判的行业代表。国外中小企业国际化过程中的政策经验与启示

发达国家为推进其中小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在不同的阶段采取了不同的政策和措施,这将为我国中小企业的国际化提供良好的参照模式。

4.1 欧美国家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中的政策经验与启示

资金短缺是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欧美政府帮助中小企业融通资金的主要方式有:政府直接提供优惠贷款、贷款担保及贷款贴息等。

美国政府直接对中小企业提供的融资渠道有三种:一是向小企业进行风险投资;二是向遭受自然灾害的小企业提供自然灾害贷款;三是向小企业提供出口信贷。美国政府制定和实施了国际贸易信贷计划(ITL)和出口周转资金贷款计划(EWCP),对参与国际贸易的中小企业给予资金扶持。

欧洲国家除了建立政府信贷和筹集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外,主要方法就是建立风险投资机制,为高速发展中的中小企业提供资本。一方面,政府建立风险投资基金。德国政府就曾运用风险投资基金扶持生物技术等高科技小企业500多家。另一方面,大型跨国企业纷纷建立风险投资公司,直接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

欧洲各国还为降低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成本和风险做了大量努力。比如在欧盟内部建立对外商业政策和农业政策。1985年单一市场法令取消了欧盟国家所有商品及服务贸易中的壁垒,取消了欧盟成员国公民流动限制,大大降低了跨国经营的成本和风险。90年代初的“亚洲投资计划”,向中小企业提供合伙、市场与投资方面的信息以协助中小企业商业策略国际化。

不难发现,解决中小企业资本层面投资过程中的资金短缺问题是政策的核心。

4.2 日本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中的政策经验与启示

为了促进日本中小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日本政府提供了强大的支持。首先是资金方面,政府主要通过三条渠道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一是由5家属于政府系统的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低息贷款;二是政府全资或部分出资,成立专为中小企业申请贷款提供保险和担保的机构;三是政府认购中小企业为充实资本而发行的股票和公司债券。其次为促进日本的中小企业有效地进行海外经营,促进企业、中介组织、政府机构、科研机构之间的战略联盟,日本设立了专门的国际化支援机构,为中小企业国际化取得成功提供了重要保证。提升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水平的政策倾斜与技术支持建议

根据我国中小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在借鉴发达国家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中的经验政策后,本文就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水平的提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5.1 建立全口径的中小企业管理机构

我国目前虽然有乡镇企业局、中小企业办公室、工商行政管理局、企业管理协会等对中小企业活动的某些环节进行管理,但这些机构已经不能适应现实发展的需要。

建议尽快建立全口径的中小企业管理机构,负责中小企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把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落实到实处,切实解决中小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难题。当然,这个机构的职能要符合政府职能转换的方向,不是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直接干预,而是负责中小企业的政策制定和统筹协调。具体而言,其职能应包括:①协助中小企业获得贷款;②为中小企业提供财政支持;③提供管理咨询和人员培训;④提供信息服务主技术支持等。

5.2 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过程中企业层面问题的克服

(1)加大对中小企业国际化的金融与财政扶持。

为了落实财政扶持政策并有效评估政策实施的有效性,应建立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主渠道。可以考虑建立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国家政策性银行——国家中小企业银行,对有利于公共发展的中小型投资项目给予信贷支持。国家进出口银行应对中小企业发展出口提供出口信贷支持。尽快明确农村信用社、城市信用社、城市合作银行以及300个中心城市正在组建的城市商业银行、4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正在组建的小企业信贷部,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主渠道。同时,建议建立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信用保证制度。

为了解决专项资金不足以及利用效率低下的问题,应该利用社会中的闲置资本,而非仅靠财政收入,而且在这些资本的利用方式方面应该更加商业化,以提高这些资金的利用效率。

(2)提供国际化经营人才与我国的中小企业交流的平台。

很多学者都提出了关于提供国际化经营人才与企业间交流平台的意见,我国正在积极实践当中。我们在这里要提的在现在金融危机的特殊环境中,欧美国家在金融危机中势必有大量的人才技术流失,这也是中国中小企业引进人才的一个机遇。在以前,高端的人才都由跨国公司所占有,但是现在他们不得不为了控制成本而放弃一些。我国的中小企业需要抓住这样的机遇,引进高端技术、管理人才,彻底提高企业的运营、管理、创新能力,提高其竞争力。在这里,政府提供一个国际化经营人才与我国的中小企业交流的平台,可以以各种交流会、论坛等形式进行。

(3)搭建我国中小企业获取国际化信息、知识的平台。

可以参考欧盟的欧洲信息中心(EICS),建立一个信息平台,使其成为中小企业的首选信息服务窗口。通过欧洲信息中心,中小企业可获得包括国际市场信息在内的各种信息服务。欧盟还通过“征求合作伙伴网”和实施“合作伙伴计划”,帮助中小企业寻找跨国合作伙伴,建立国际分包合同,创办国际性合资企业。

这里重点要提的是海外华人网络的搭建。我国有4000多万华侨分布在世界各地,海外直接投资经营经验丰富。共同的文化背景和民族情节,使中小企业容易与当地海外华人合资、合作创办境外企业,顺利地融入到当地市场。

5.3 帮助我国中小企业深度嵌入全球价值链的政策倾斜与技术支持建议

随着全球的产业转移,中国中小企业原有的比较优势正在渐渐弱化,难以获得全球价值链的核心位置。而中国大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正渐渐融入到全球的价值链中。政府要引导和推进产业整合,鼓励企业以兼并、收购等方式进行企业间资产的重新配置,发挥主导企业在创新与技术示范等方面的龙头带动作用,与中小企业建立分工基础上的长期合作关系,提升产业与全

球价值链竞争的能力。

此外,中小企业以集群的形式嵌入到全球的价值链的方式也不可忽视。这需要政府为中小企业的跨国兼并、收购提供资金上的支持,更需要提供跨国并购的相关信息与知识。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的成功经验。美国小企业管理局实施由520所大学举办的专司为中小企业提供具体的海外经营咨询的中小企业研究所计划,在全美各地区设立13000多人组成面向中小企业咨询服务点700多个,协助中小企业了解国际市场状况,以推进中小企业国际化进程顺利发展。

5.4 加强中小企业行业协会和非政府组织的建设

面对我国中小企业联合讨价还价能力的缺失问题,中小企业本身无能为力,因此更加需要政府的帮助。加入WTO后,随着政府管理职能的转化,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成熟,行业协会逐渐走上前台并开始扮演重要角色。应加强中小企业行业协会建设,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来提升我国中小企业联合讨价还价能力。例如代表行业企业进行反倾销、反垄断、反补贴等调查;参与地方或者国家有关行业产品标准的制定;参与行业发展、改革及与行业利益相关的政府决策。世界各国(地区)为了促进中小企业的国际化经营,设立了很多非政府组织,帮助中小企业间的国际合作。因此,建设和完善我国中小企业的非政府组织,将有助于政府政策的实施和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结语

本研究在分析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所处的阶段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的中小企业国际化面临的问题、挑战以及现有政策的不足,参考了西方发达国家中小企业国际化过程中,其政府相应的扶持政策。在此基础上,我国政府在扶持我国的中小企业国际化时,应该针对企业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有针对性地进行政策倾斜和技术支持,从而提出了四方面的政策建议:一是建立全口径的中小企业管理机构;二是帮助我国中小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克服企业层面问题;三是帮助我国中小企业深度嵌入全球价值链的政策建议;四是加强中小企业行业协会和非政府组织的建设。

参考文献

[1]郝朝晖.中小企业进行国际化经营初探[J].经济师,2004,(6).[2]周利国,李志兰.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道路的模式选择[J].山东经济,2006,(11).[3]

Johanson,Wiedersheim-Paul.The Internalization of the Firm: Four Swedish Cases[J].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1975,12(3):305-322.[4]

Johanson,J.& J.2E.Vahlne.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Process of the Firms: A Model of Knowledge Development and Increasing Market Commitment [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1997.[5]吴先满.美国次贷危机、人民币加速升值对江苏经济的影响与应对策略[J].金融纵横,2008,(9).[6]张俊敬.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的挫折与启示[J].商业时代,2006,(19).[7]衣长军,陈初升.国外推动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成功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8]陈华文.对我国中小企业向国际化发展的思考[J].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2007,(4

第三篇: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的挫折与启示

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的挫折与启示

发布时间:2011-7-19信息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作者:张俊敬

摘要:2004至2005年间,我国温州鞋商分别在西班牙和俄罗斯遭遇两起重大事件,造成了近亿元的损失。作为我国中小企业的代表,温州中小企业的这种遭遇反映出了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中的一些普遍问题,包括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支持仍旧很少、中小企业普遍缺乏企业文化、品牌管理能力不强等。本文具体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以期在中小企业今后的国际化发展中避免类似的问题发生。

关键词:中小企业 国际化 营销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展的加快,国际化己经成为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具有一定规模优势的大型跨国公司已经走向成熟。中小企业国际化尽管才刚刚开始,但迫于内外环境的压力,发展趋于迅速。而我国中小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面临着更多的机会和挑战。2004年9月到2005年3月不到半年的时间里,我国温州鞋商分别在西班牙和俄罗斯遭遇两起重大事件,造成了近亿元的损失。温州中小企业作为我国中小企业的代表,其在国际化过程中的遭遇反映出了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中的一些普遍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不仅包括中小企业普遍缺乏企业文化构建意识,也包括对本土与当地文化的差异认识不足、品牌管理能力较弱等原因。

从表面上来看,西班牙埃而切事件的直接诱因是温州鞋企的低价销售给欧洲鞋城经销商和生产者带来了威胁,这种以低价获得竞争优势的策略容易引起当地政府和企业的抵制。而俄罗斯事件的焦点则是“灰色清关”。所谓“灰色清关”就是货主通过货运公司将货物运往目的地并由货运公司委托的清关公司代理清关,在这个过程中货主只要向俄罗斯的货运公司缴纳运费就可以了,货主不用和海关打任何交道,“清关公司”就会把所有俄罗斯海关报关手续办好。“灰色清关”的好处是手续简便,且费用相对低廉。但在这个过程中货主由于得不到俄海关的报关单,甚至不知道“清关公司”的品名以及价格报关等方面内容,在商品进入俄境内后,就会面临很多问题。

从更深的角度分析,这两起事件充分地暴露了我国中小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所存在的问题。

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中遇到的挫折

企业国际化是指企业产品和生产要素在流通过程中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过程,这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包括外向型国际化和内部化国际化两个方面。外向型国际化主要指直接或间接出口、技术转让、国外合资合营、海外建分公司或兼并国外企业。内向型国际化主要包括进口、购买技术专利、三来一补、国内合营公司、成为外国公司的子公司或分公司等。本文主要研究外向型国际化,将就西班牙埃而切事件和俄罗斯事件为例,具体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目前进行国际化经营所面临的问题。

缺乏必要的外部支持

与世界上的许多国家都通过法律和政策对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相比,我国在这方面则大大落后。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专门的服务机构帮助中小企业更好地进行国际化经营。以

两次事件为例,中小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中往往表现出由于实力有限存在着信息不灵、政策法规不熟、资金有限等困难。由于政府支持的缺乏,企业就只能寻求其他方式,例如对俄贸易的“灰色清关”方法。这些方法虽然为中小企业的出口提供了便利,而且由于中小企业数量和出口量比较庞大,这些方式也已经初具规模,但中国鞋在莫斯科被税警没收就已经不只一次了,现在看来,仅凭民间的力量,这种贸易方式还难以应对类似突发情况,也存在着很大的风险。

缺少跨文化管理意识

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企业在各种活动及其结果中所努力贯彻并实际体现出来的、以文明取胜的群体竞争意识,其核心是企业价值观。企业价值观将渗透到企业的物质与所从事活动的各个领域,影响着人们的行为规则,使企业的每个员工和行为导向具有一致的标准(李强,刘纪年2004)。国际化的企业除了要建设自己的企业文化之外,也要重视企业本身文化与当地文化的融合,重视母国文化与当地文化的差异。

而我国中小企业普遍缺乏企业文化,在国际化的过程中也缺乏对当地文化的了解。例如上文中提到的埃尔切烧鞋事件中,温州鞋商缺乏能够和国外经济生活和精神生活上相互融合的企业文化,再加上温州低价鞋给当地市场带来的冲击,严重影响了当地的鞋业生产和生活方式,许多国家因为温州鞋的到来出现工厂倒闭、人口失业的现象。而且温州企业对生产线工人也不够尊重,在一些外国消费者看来,对生产线工人的不尊重就是对他们自己的不尊重。综合这些因素,查抄和焚烧事件的发生也就不足为怪了。

欠缺品牌管理能力

根据2002年对浙江省近50家中小企业的调研发现,由于企业的管理层有较好的决策能力和企业内部制度的安排,我国中小企业能够有效地进行内部管理和外部营销渠道的控制,但品牌经营能力还需提高(李朝明,鲁桐 2003)。

温州企业在成长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国际生产分工体系将劳动密集型生产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契机,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生产技术,使企业的技术水平以最快的速度提高,从而保证了产品质量,再加上我国拥有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就形成了温州企业参与国际化经营的两个比较优势:过硬的产品质量和低廉的价格。但整个世界市场都在逐步进入微利时代,尤其是像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所经营的技术含量不是很高的领域,一个缺少足够独特性和差异性的品牌将无法在这样的微利市场上继续保持稳定的销售增长。

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启示

政府应加强针对中小企业的服务

政府应该是中小企业服务的主要实施者,而其他社会中介机构为辅。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服务制度应重在引导,要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具体性,辅导企业增强对信息的控制能力和运用能力,以弥补其在资金投入上的不足。对中小企业提供的主要服务应该包括政策法规、产品供求、产业发展动态以及技术发展趋势等方面,最终做到从政府角度引导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的规范发展。积极促进企业集群的发展

企业集群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或布局的空间形式,不仅能为企业带来设施同享的外部规模经济,而且有利于专业化协作的开展、信息的交流与传播、降低交易费用等。在国际化发展过程中,中小企业集群还可以通过统一对外促销、规范品质标准、认同专项技术、推广共同商标、共享集群信誉等“集群效应”谋取单个中小企业很难具有的差异化优势。因此,中小企业的集群对于防御风险能力差、缺乏核心竞争能力、很难在短期内扩大规模的中小企业来说,可提高“竞争优势”,从而解决现存的问题。

加强企业文化和品牌建设

企业文化与企业产品品牌建设相辅相成,企业文化是企业品牌的底蕴,企业品牌是企业文化的载体。在国际市场营销中,中小企业进行企业文化和品牌管理应注意以下问题:同步化,要在产品开发、生产和销售等环节与企业文化和品牌的规划与塑造保持同步;多元化,企业可以自创品牌,也可根据实际“借用”国内外采购商、代理商的品牌,还可采用与采购商、代理商共同创立“联合品牌”,以及收购国际上其他知名品牌;国际化与本土化,企业在品牌塑造中,要坚持产品标准的国际化和品牌运作管理的国际化。同时,要关注当地文化在企业文化和品牌营销中的融合。

企业文化建设、品牌意识增强、品牌管理能力的提高将有力地促进中小企业国际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樊增强.“走出去”与“国际化”:中国中小企业的必然选择(J).当代经济研究,2004

(3)

2.李强,刘纪年.刍议中小企业文化建设(J).经济师,2004(7)

第四篇: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影响因素分析

08级政治经济学 王倩 208020101026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小企业在世界范围内的活动剧烈增加,但在其进行国际化的过程中,有很多因素影响着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本文仅从这些因素出发,去简要分析我国中小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影响因素,并提出些微建议,从理论上来对这些因素的影响进行化解,解决我国中小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的冲突,促进我国企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 中小企业国际化 影响因素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政府日益关注中小企业的重要地位。中小企业国际化程度如何,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也在相当程度上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准。因此,如何加快中小企业的国际化进程,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中小企业,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如何迈好中小企业国际化的步伐,是个值得关注和认真研究的问题。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进行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也使中小企业有了蓬勃发展的机遇和空间,尤其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许多中小企业积极进行国际化。改革开放近30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作用越来越不容忽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不仅进一步提高中小企业的地位,也赋予它们更大的发展机遇。本文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利用国际化的相关理论对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的影响因素进行简要分析。

一、企业国际化战略过程中的内外影响因素

(一)国内制约因素

1.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海外直接投资对资金的要求相对较高,然而,目前国内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不畅,尚无法获得足够的资金。国内银行出于降低风险考虑,再加上中小企业本身规模小、信用等级较低等因素,银行对中小企业信贷申请条件的要求往往非常严格,导致中小企业难以获得银行贷款。即使是在中小企业发展较快的上海,占全市企业总数97%的中小企业从银行获得的贷款仅有10%左右。另外,中小企业上市融资渠道也不畅通。目前,资金不足己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国际化的主要因素。

2.信息渠道不畅通

除了融资渠道不畅通外,中小企业还面临着信息渠道不畅通的问题。目前,绝大多数中小企业还无力独自完成海外投资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工作,而国家的海外投资信息网络建设相

对滞后,信息服务不甚完善,且费用太高以至大多数中小企业负担不起。

3.国内政策制约因素

(1)政府相关管理体制尚未理顺

目前,中小企业政府管理体制尚未理顺,缺乏统一领导和相互协调,造成政出多门,使中小企业无所适从,从而影响中小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的顺利开展,有的中小企业管得太死,有的中小企业却无人关心。

(2)大企业与中小企业的政策待遇不同

由于体制惯性等原因,各级政府仍然比较重视大企业(集团)的发展,对大企业的国际化的扶持力度较大。相比之下,中小企业的国际化尚未引起政府的足够重视,政府支持力度也相对较弱。

(3)手续和审批程序繁琐

中小企业的国际化还面临审批程序繁琐、审批周期过长的问题,这不仅导致企业错过大好投资机会,而且还促使企业想方设法逃避审批,从而造成统计上和管理上的困难。

(二)国外制约因素

1.投资东道国的政策制约

中小企业在海外投资设厂必然要受投资东道国当地法律法规的制约。然而,目前有些国家(地区)的外资政策中还存在最低出资额、开业年限等限制。这些规定给欲到该国(地区)开展海外直接投资的中小企业造成很大的政策障碍。如相关产品的目标市场国对产品的进出口税收政策。各个国家都对进口商品征收进口环节增值税、销售税等税收。所有税赋应计入出口商品的成本中。发展中国家为保护其国内民族产业,在进口与其国内生产的同一类商品时,均征收较高的关税或附加税。在选择到其它国家或地区进行投资建厂时,应选择那些进口关税或附加税较高的商品进行投资,在其国内设厂生产,以避免其高关税壁垒。此外,相关产品认证和质量要求各个国家对于进口和国内生产的商品都有一个质检标准和认证要求,这也是市场准入的一个关键问题。

2.投资东道国存在不确定因素

投资东道国除了存在政策制约因素以外,还存在其他一些不确定性因素。这些不确定因素主要体现在东道国的文化差异、商业惯例差异和市场需求差异等方面。中小企业在海外投资时必须考虑到这些因素,以免造成决策失误。

(三)企业决策因素

1.市场调研不审慎

市场调研不审慎是目前制约中小企业国际化的主要问题之一,中小企业由于自身投资管理存在漏洞,相关人员经验不足,海外直接投资前的市场调研工作往往做得不细致,导致投资失败。

2.合作伙伴选择不当

合资或合作是中小企业开展海外直接投资的重要方式,然而中小企业对合作对象的选择往往比较盲目。合作伙伴选择不当,或者被外方欺骗造成损失,或者由于外方的经济效益不好,使合资企业受到牵连,导致投资失败。

3.缺乏人才,海外企业管理落后

中小企业缺乏优秀的管理人才,对海外子公司的管理也较落后,要么对海外子公司完全放任不管,要么对海外子公司管得过严,从而造成海外子公司的效益不佳,影响到国内总公司的生产经营,甚至导致总公司出现经营危机。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管理人员缺乏国际化经营的经验及相关知识,规避风险意识较强,主动进取能力较差。公司治理结构和组织设计、以及针对中小企业的相关法律制度不适应国际化经营的需要等一系列的问题,使得企业决策者和高层管理者在应对国内经营之外几乎难以用战略的眼光和行动来对待国际化经营问题。在我国,中小企业的决策者和高层管理者所表现出来的国际化经营素质普遍较差,难以满足国际化经营的需要。而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小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战略管理能力,这种战略管理能力又是企业决策者的核心素质,由于企业决策者是企业的核心人力资源,因此,中小企业的企业家的国际化经营素质,将直接影响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成效。

二、对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的建议

(一)政府加强对中小企业国际化的政策支持

首先,针对中小企业资金不足问题,政府应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特别是资金借贷。由于民间金融是中小企业资金来源的重要组织,所以应积极鼓励民间金融的发展,在法律和制度上使其合理化,这样也有利于规范我国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其次,加强国家的海外投资信息网络建设,并同时减少中小企业使用该资源的成本,从而使中小企业能够在当今信息发达的经济中以更大的竞争力参与到经济的发展中。最后,政府应公平对待各级企业,不论其大小,并应积极鼓励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给予其适当政策优惠。

(二)政府为中小企业国际化的外部障碍提供支援

针对东道国的政策和法律限制,我国政府也应积极应对,以减少我国中小企业对外投资成本,如反倾销措施,优惠国待遇等,为我国中小企业进驻国外目标市场提供支援。

(三)加大国际型人才培养,提高企业决策水平

我国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决策失误情况,使得自己在国际市场上“有苦说不出”,很大的原因在于缺乏国际型人才,特别是在法律,技术,经营管理等方面的自我保护能力较弱。企业应慎重选择合作伙伴,应根据一切信息渠道对合作伙伴进行调查。合理选择目标市场,并认真调研目标市场的文化背景和消费习惯。遇到需要法律解决的问题,要选择熟悉目标市场法律环境的人才进行分析决策,不可盲目轻信对方并投资。

参考文献

[1]胡舒华.中国家族企业的国际化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

[2]习郭众 周雷 郭彬.跨国公司管理理论与案例分析 [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1)

[3]陆正飞 高强.中国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研究[J].会计研究.2003(10):16一24

[4]李长江.试述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有关问题[J].技术经济,2002, 34一36.[5]刘穷志.出口退税与中国的出口激励政策[J].世界经济,2005,(6):37一43

第五篇:我国干旱及其应对策略

我国干旱及其应对策略

自古以来,我国便是一个农业大国,5000年来中国一直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而农业人口约占总人口的70%,现在的中国正在用世界上7%的土地养活世界上20%的人口,这样的成绩在世界上也是名列前茅,但是这也表明了我们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相当艰巨的!干旱无疑是其中最大的问题之一。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旱灾相当频繁,而在广大农村节约用水观念不强,农业用水利用率相当低,造成了巨大的水资源浪费,加之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工业用水、城市用水量增大,形成了我国水资源供需之间的矛盾,且由于我国水资源在地区之间,季节之间分布的极不平衡,矛盾有加剧之势。

一.干旱的形成原因

干旱灾害是我国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严重阻碍经济的健康发展,经分析研究认为旱灾频繁的原因如下。

1.水资源区域性缺水严重

我国水资源与人口、土地、经济发展组合状况不理想,水资源区域性分布南北不均衡,我国降雨量南方比较充沛,年平均降雨超过1000mm,而北方内陆地区降雨量少,年平均降雨量少于400 mm,这种降雨分布的区域性导致我国北方资源性缺水严重。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国土面积占全国的36.5%,但水资源占全国的81%;而淮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国土面积占全国的63.5%,而水量仅占19%,其中西北内陆河地区资源性缺水更严重,这种南北水资源分布的极不均衡造成的区域缺水,是我国干旱灾害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2.降雨的季节性导致季节性缺水

我国降雨受典型季风气候影响,全年降雨在年内时间分布极不平衡,水资源呈明显的季节性,其中70~80%降雨集中在汛期的6、7、8月内,汛期降雨强度大、雨量太过集中,往往地表径流汇聚而引发洪涝灾害,当降雨集中的汛期限过后,工农业用水量依然巨大,但由于水量因大部份都集中在了汛期,水资源供需矛盾显现,季节性缺水严重,降雨的季节性造成灾害的季节性,大洪之后又遇大旱,汛期抗洪汛后抗旱,严重阻碍我国经济发展。

3.流域内、流域之间水资源利用分配不合理

我国目前水资源的开发极不合理,在流域内上游不顾下游,拦河修坝截流,对水资源进行过度的开发利用,导致下游断流,严重影响下游居民的生产生活,给下游造成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在水资源丰富的流域,水利用率低,用水浪费严重,而在水资源贫泛的流域却是河流断水,水库干涸,无水可用,流域内、流域之间水资源利用分配不合理,也是我国干旱灾害频繁的原因之一。建议国家加强对水资源进行统一管理,保证水资源在流域内、流域之间的合理配置,综合考虑流域内、流域之间的用水需求,科学配置、合理调度,保障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人为因素

我国水资源短缺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由来以久,但旱灾频繁有较大的人为因素存在,具体表现在对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水污染严重、水利用率低、用水浪费严重„„这些都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供需之间的矛盾,加大了旱灾发生的机遇。

5.抗旱工程设施老化,抗旱能力弱

我国的抗旱工程基础设施老化,运行时间长,年久失修,降低了抗旱工程的灌溉保证率,无法正常发挥抗旱效益,抗旱能力弱。

6.水污染日益严重

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工农业污水排放量不断增加,给江河湖泊生态环

境造成巨大的破坏,生活性用水资源因河湖水源污染而不断减少。

二.干旱的时空分布特征

40年中我国大部地区出现的干旱次数有10~30次,其中黄河中下游、海河流域、淮北地区及广东东部和福建南部沿海有35~40次,几乎平均每年有一次不同程度的干旱出现。我国大致有4个明显的干旱中心:华北平原至黄土高原一带,南岭至武夷山一带;东北西部;云南中北部和川南一带。如果将位于西北的,以新疆、甘肃为中心的长年少雨干旱的地区考虑进去,我国共有五大多干旱中心。

由于降水的周期波动,也引起干旱发生的阶段性变化。近50年来,我国受旱面积存在明显的三个低值期,即1950~1957年、1963~1970年J982~1984年,每年受旱面积一般在2000万公顷以下。还有三个高值期,即1958~1962年、1971~1981年J985~1999年,每年受旱面积一般在2000公顷以上。近50年来的几个严重干旱年都发生在这三个高值阶段,如1959、1960、1961、1972、1978、1986、1988年等,这些严重干旱年的受旱面积均在3000公顷万以上。

三.干旱的分类及判别方法

尽管关于干旱和干旱指标已有大量的研究,但是由于干旱的形成原因异常复杂,影响因素很多,包括气象、水文、地质地貌、人类活动等,加之研究目的不同,还没有一个可以被普遍接受的干旱定义,如“一个持续的、异常的水分缺乏”;世界气象组织定义干旱为“在较大范围内相对长期平均水平而言降水减少,从而导致自然生态系统和雨养农业生产力下降”;由于对干旱理解的不同,行业不同对干旱的分类亦不同,美国气象学会在总结各种干旱定义的基础上将干旱分为4种类型:气象干旱(由降水和蒸发不平衡所造成的水分短缺现象)、农业干旱(以土壤含水量和植物生长形态为特征,反映土壤含水量低于植物需水量的程度)、水文干旱(河川径流低于其正常值或含水层水位降落的现象)、社会经济干旱(在自然系统和人类社会经济系统中,由于水分短缺影响生产、消费等社会经济活动的现象)。由于干旱的类型不同,所以对干旱的判别方法也有所不同其中:

1.气象干旱指标

在各种干旱类型中,气象干旱表现得最为直接,也是其他类型干旱发生的先导。简单的气象干旱指标主要是考虑一定时期内的降水量,通过气象学方法研究降水量的统计分布规律或以降水量的持续日数反映干旱的强度和持续时间。此类指标计算简单,所需资料容易获取。但是由于对水分支出和地表水分平衡反映的不足,因而难以反映干旱的内在机理。

2.农业干旱指标

农业干旱的发生有着极其复杂的机理,在受到各种自然因素如降水、温度、地形等影响的同时也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如农作物布局、作物品种及生长状况等。因此农业干旱指标必然要涉及到与大气、作物、土壤有关的因子。

(1)降水量指标

在地下水位较深而且又无灌溉条件的旱作农业区,基于降水量的指标基本能够反映农业干旱发生的趋势。一般采用的指标为降水距平百分率、无雨日数及百分比法等。此类指标资料容易获取,计算简单,但是不能直接反映农作物遭受干旱影响的程度。

(2)土壤含水量指标

农作物生长的水分主要是靠根系直接从土壤中吸取的,土壤水分的不足会影响农作物的正常发育。常用的土壤水分指标是根据土壤水分平衡原理和水分消退模式计算各个生长时段的土壤含水量,并以作物不同生长状态下(正常、缺水、干旱等)土壤水分的实验数据作为判定指标,预测农业干旱是否发生。目前一般认为当土壤相对含水量<40%时,作物受旱严重;当土壤相对含水量为40% ~60%时,作物呈现旱象;60% ~80%时为作物生长适宜含水量。作物旱情指标利用作物生理生态特征的突变和最优分割理论而建立的反映干旱程度的作物旱情指标已经得到广泛应用,是目前国内外普遍认可的直接反映作物水分供应状况的最灵敏的指标。

3.社会经济干旱指标

社会经济干旱指标主要评估由于干旱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由于工业供水保证率常常高于农业,在干旱年份工业供水常享受优先的权利。在一般干旱的年份,工业用水基本上可以得以满足,工业产值损失较小,在特大干旱年份工业用水将无法保证,损失较大。

四.干旱的影响

1.干旱灾害严重制约经济发展

频繁严重的旱灾导致广大农村农作物减产绝收、农村饮水困难、农民收入大幅度下降、工业生产停滞、城市供水限时„„严重影响国民的生产、生活,给工农业生产带来了无法估量的损失。

2.干旱灾害导致生态破坏

我国北方的高纬度地区由于长时间的持续干旱,工业用水挤占农业用水,农业用水挤占生态用水情况普遍,生态环境用水濒临枯绝,如果这样无休止的挤占生态环境用水,不合理的配置工业、农业、生态环境用水之间的比例,必然会对生态系统和环境造成的极大破坏,导致植被覆盖率减少,自然绿洲萎缩,草场退化,土地沙漠化严重。

五.采取综合措施减少干旱损失

我国目前的抗旱减灾措施,无非是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搞好抗旱工程硬件设施的同时,也大力提升非工程软件建设,实现硬件与软件的有机结合,服从、服务于经济发展。

1、工程硬件设施

(1)修建跨流域调水工程,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

我国降雨因分的的区域性,致使地区之间水资源不平衡,相对而言南方水资源丰富北方贫泛,北方地区特别是黄淮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尖锐,农业干旱性缺水、河流断流、湖泊干涸,地下水超采,水资源环境恶化越来越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发展,为了从根本上缓和我国区域性的干旱灾害,减轻水资源供需矛盾,兴建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是必须的,以缓和北方地区的资源性缺水,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保障南北地区经济同时协调、健康、快速发展。

(2)兴建小型灌溉工程,缓解流域内的季节性缺水

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水资源比较丰富,但降雨在时间上分布上极不衡,呈明显的季节性,季节性缺水严重,在降雨集中期因降雨强度大,降雨太过集中往往引发洪涝灾害,降雨集中期过后由于雨量希少而引起旱灾,为缓解这种季节性旱灾,应在流域内兴建小型灌溉工程,在降雨集中期蓄水用于降雨集中期过后灌溉之用,除水害兴水利,同时还可以结合发电、养殖开展多种经营,活跃地方经济。

2、非工程措施

(1)增强节水意识,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我国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率低,一般只有30~40%,生产单位粮食用水量是发达国家的2~2.5倍,农业用水占全国用水总量的70%,水资源存在极大的浪费,因此应积极推广节水灌溉新技术,节约宝贵的水资源,对于高能耗低产量而用水量大的企业,强制进行技术改造,同时加强水法宣传,实现水资源有偿使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2)退耕返草返林,蓄养水源

积极鼓励农民退耕返草返林,蓄养水源,有实验表明,生态良好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比生态恶化的地区,土壤蓄水能力大30~40%,充份利用土壤这座天然水库蓄养水源,同时对于退耕返草返林的农民国家应给予适当补偿。

(3)实现各利用水需求之间的合理比例

我国工业用水挤中农业用水、农业用水挤占生态用水,水资源的需求关系紊乱,生态用水无法保障,其结果是造成生态系统严重损坏,土地沙化,地下水盐碱化严重,应合理科学配置各种用水需求,保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下载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机遇与应对策略探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机遇与应对策略探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贡献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贡献分析 作者:谢学兴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年第07期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小企业不仅没有失去其竞争力,相反,......

    我国中小企业营销创新策略探讨.doc

    我国中小企业营销创新策略探讨 摘 要 从我国中小企业所处的环境和自身特点出发,论述了中小企业营销创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中小企业只有制定适合自身条件的营销创新策略进......

    浅谈我国应对金融危机的策略

    浅谈我国应对金融危机的策略艺术设计系09环艺29090101020方树威2008年下半年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迅速恶化,演变为一场历 史上罕见的、冲击力强大的、席卷全球的国......

    中小企业如何应对

    中小企业如何应对“工资集体协商制”?  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张鸣在今年3月的两会上表示,工资集体协商覆盖面窄,全国共有1300万家企业,其中超过1000万家的中、小企业也就是将近8......

    我国中小企业网络营销现状与策略分析(5篇可选)

    我国中小企业网络营销现状与策略分析 中共马鞍山市委党校 刘梅 自从1990年4月20日,我国接入国际互联网,正式成为国际互联网大家庭中的一员以来,网络营销作为一种全新的营销模式......

    浅谈我国钢铁企业面临的形势与应对策略

    浅谈我国钢铁企业面临的形势与应对策略姓名:陈廷伟年级:市场营销10-3学号:2010442862Tel:***摘要:钢铁素有“工业粮食”之称,钢铁材料是诸多工业的“必选材料”,但我国钢......

    我国的周边安全形势与应对策略讲解

    我国的周边安全形势与应对策略 当今中国周边安全形势不容乐观,既有海权纷争,既有紧邻的不断滋扰,又有大国的战略空间挤压。又有领土争端。中国是当今世界上邻国最多,所处的安全......

    浅谈我国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配置策略

    浅谈我国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配置策略论文关键词:中小企业战略 人力资源配置 核心竞争力论文摘要:我国的中小企业数量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金融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