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回眸十年企业管理(中)
回眸十年企业管理(中)
国企需要真正成为企业
王缨(本刊重组与改制专栏主持人):
“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的成败,是关系到经济与政治全局的大事,也决定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总体方向”(1991年《中外管理》创刊号)。它表明全国民众对国企的极大关注。
在这10年中,时任中国企业家协会会长的袁宝华同志和国家经贸委主要领导陈清泰同志在每次国企改革的关键时刻都在《中外管理》上发表了方向性、政策性、指导性的重要文章,在企业界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
据统计,我国的国企领导和广大学者,在这十年中,仅在《中外管理》上发表的国企改革与管理文章就多达500多篇。仅在1991年创刊号一期上,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厉以宁,管理专家贺扬、李兆熙等学者,首钢的罗冰升总经理就对国企如何从生产型向经营型转变,使企业真正成为市场活动的主体,发表了自己的创见。
国企的要害在企业之外
国企改革,到底改什么?一直是大家研究讨论的焦点。
上下各级领导和群众都一致认识到旧有的企业制度已经成为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是关键,在这一点上很快取得共识。
但在深入贯彻时,仅这四句话还不够,还有许多不明确的地方。早在1994年,陈清泰同志在谈到“如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时认为:核心是如何让国企成为市场经济活动主体,这也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怎么办?他指出三个要害:“第一真正做到政企分离,使国企成为独立自主的市场主体,这是个前提。今天,不摆脱政府从属地位就无活力可言。政府从国企资产归国家的角度,制订了许多向国企倾斜的政策,这制造了不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同时也对国企成为市场主体设置了障碍。政府以资产所有者自居,横加干涉,随意侵犯企业经营决策。其根源是政府精减机构,转变职能。”
“第二是明确产权,建立企业法人管理制度。如何把这1.9万亿资产搞活?几次提出,几次放下,说明它很敏感很复杂。”显然这是要触及各方利益的要害。
“第三是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人们总想用计划经济余威解决国企问题,这实际已经不可能了。只能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来解决。现代企业制度要点有三:一是企业法人制度;二是建立有限责任制度;三是建立科学的组织制度。”强调的是用合理的制度管人,而不是人管人。
国企,到底谁管谁
8年后,本刊采访了各项指标皆为同行之首的优秀企业、新兴铸管集团范英俊总裁时,他一语道破:今天国企问题仍然是“谁管谁问题”,传统行政观念的“人管人”办法牢牢地压在国企头上,国家领导人和学者们10年反复强调的“制度管人”办法,总收效甚微,这导致今天部分国企退出市场经济主体地位。
我们惊奇地发现,至今不少国企还是看政府官员脸色行事,不惜牺牲企业发展的机会。某国企老总讲,我们的领导(政府官员)嘴上说:政企分离,企业是市场的主人,实际上拉着你的手不放,事事都要请示批准。这在地方仍是常见的现象。可见转换政府职能是困难的。今年,央视“经济半小时”揭示的河南地方“市馒头办与区馒头办官员争收企业罚款”一事深刻揭示了这一问题还远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2000年九届人大四次会议,朱总理宣布: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与脱困三年目标基本实现。国家“十五规划”提出:2010年国企改革将完成战略性调整与改组的任务。显然今后的国企改革任重道远。□
民营企业在“松绑”中撑起半壁江山
邢学军(本刊民营企业专栏主持人):
在某种意义上看,《中外管理》与民营企业有十分相似的成长过程,因此《中外管理》从创刊之日起就十分关注民营企业。今天以自己的历程、视角和心路回首民企十年,感到亲切、激动。我们回顾过去是为了展望未来,增加信心,以利再战。
人员构成决定了民企的活力
我国民营企业是由一批“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组成,他们的共同特点是有魄力、有追求、有使命感,勇于冒险,重视社会关系的整合,一心满足自己的创业欲望。他们对市场需求与政府政策都特别敏感,善于通过关系整合这两条,成功地有个好的开始。
继续细分,有两部分:一是出于改变自己经济条件需要的“百姓”;二是政府机关、国企事业单位下海创业的“官人”。他们在随时面临生死攸关的日日夜夜中求生存求发展。为了生
计,其中大多数是依靠家族的合力去竞争成功。
据中国社科院调查结果:今日民营企业的存活比例是极少数,幸运成功者只有20%~30%,而被市场大潮淹没者不计其数。
十年民企铸就半壁江山
由于他们是在斗争中成长的,而不是靠政府直接“输血”的,因而他们很有活力。今日民营经济已具备旺盛的生命力,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也与日俱增。据最新统计,民企有150万家,个体工商户有3100多万户,吸收就业人员1.3亿,它承担着75%的城镇人口就业,这一奉献非同小可。可是它的投资效率却很高,尽管它占总投资额的35%,但它对GDP的增长奉献率却占60%以上,出口创汇的比重也超过50%。此一成就,全国上下有目共睹。入世在即,它们必将起到它们应起的作用。中国经济舞台,十年来成就辉煌,受到世界关注,各国中低档产品市场,“中国制造”已彼彼皆是。这其中民企是有贡献的,但他们还缺乏掌声,他们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民企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松绑
我国民营经济的这十年,是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成长的。
民营企业启动阶段(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
1978年以来,特别是小平同志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之后,我国一整套改革开放政策相继出台,从而有了今天的飞速发展和经济繁荣,这是全国老百姓永远感恩戴德的。也正是在改革开放大环境的抚育下,民营经济实现了“异军突起”(小平同志语)。这一个好的开头,也使民营企业在一开头就获得了创业的“第一桶金”,完成了原始资本的积累。
民营企业发展阶段(1990年—1997年):
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大大解放了思想,也使民营企业进入大发展阶段。特别是党的十四大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后,民营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
民营企业成熟阶段(1997年—)
党的十五大提出民营经济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益补充”变成“重要组成部分”。这使民营经济进入大发展的新时期。
要重视民企的自身弱点
当今,民营企业已开始意识到,民企自身也是有很多弱点的。我认为集中表现在如下几点:
一、学习不够,理念滞后。如果说过去十年靠机会、靠魄力、靠关系整合,可是今后就不行了。因为民企员工干部过去缺少学习机会、经营管理知识少,致使自己信心不足,再加上自感决策管理能力不适应新变化,又不重视学习,形成认识落后、行为低效的恶性循环。
二、小富则安,满足落后。民企的小富则安、满足现状的思想比较普遍,尤其是追求铺张享受之风抬头,浪费超过了增长,带来经营滑坡。
三、用人唯亲不能唯贤。占民营企业大部分的家族企业的最大智障是不能做到唯贤是举。由于社会欺诈现象丛生,作为家族企业掌门人非常敏感,他们对外人、能人总有戒备心理,更多考虑的是自家企业的安全,甚至比发展还要重要得多。因此唯亲成为保护自己最可靠的办法。因此民营企业要完全克服家族企业致命弱点还需要有个社会协同进步的过程。
四、重视发展,忽视质量。只要赚钱,就不顾一切的思想显然是有害的。民企要树立对社会进步民众利益至上的大服务观,树立自己的品牌声望是非常重要的。我国的同仁堂、日本的松下、美国的摩托罗拉都曾是家族企业,但它们很珍惜自己声望和信誉,因此它们做强也做大了。
民营企业将会赢得更多掌声
党和国家有利于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相继出台。从今年7月10日起,取消进出口经营资格审批制,改为登记核准制,这使民企也能具有同样的进出口经营权。困扰民企的融资问题,也将获得合理解决。这一切都表明民企将会有更大发展,将会获得更多的掌声。□
“龙头”营销的四大变化
杨欣(本刊副社长、管理研究生):
人们习惯把营销作为企业龙头,以表明它的重要地位。因此,回顾总结过去十年的营销,会很有意义。尤其在企业巨变的十年,营销变化幅度之大也许超过企业经营的其它部门。
不可小看营销理念的滞后
这十年,正是计划经济的卖方市场向市场经济的买方市场转变的十年,也是从推销向营销转变的十年。
推销是从产品生产的企业出发的,而真正的市场营销是从顾客需求,为顾客创造价值出发的。一字之差,本末倒置,做法风马牛各异。因此直到今天,真正完成这个转换的企业还不多。
从具体促销手段看,外国有的,我们都有,但在观念上不等于我们与发达国家没有差距,而且差距较大。以价格大战为例,发达国家早就不干了,我们还干得很起劲。这个时间差,是理念滞后的表现。
十年营销四大变化
第一大变化是消费者由幼稚变得成熟。由“信则买,买就信”变得挑剔了。索赔纠纷增多,说明消费者懂得保护自己了。这就使我国市场日渐规范化了、成熟了。
第二大变化是分销渠道主动权由厂房转到商家。过去分销渠道是生产企业的事,顾客也是眼睛盯着生产商的品牌买东西;而现在顾客买东西,看的是经销商的品牌。过去是产品生产商订价,现在是分销商掌握控制制造商订价。我国的国美、苏宁已经做到了,创出了分销商自己的品牌。入世后,国外分销商进入,尤其是实力雄厚的美国沃尔玛、法国家乐福进入中国市场,它们将直接或间接控制生产商,渲染扩大自己的商企品牌,这将对中国企业营销产生深远影响。
第三大变化,从价格、广告战到实力竞争。从1992年矿泉壶大战开始,价格大战始终此起彼伏持续不断。而价格战打到热火朝天的地步,人们看到电视广告是最有力又颇合算的武器,于是广告大战铺天盖地而来,集中表现是央视黄金时段的“标王”之争。1994年“孔府家酒”以3036万元夺得“标王”,一下子成为内销外销第一,钱也赚了不少。争标王之战实际上是争知名度之战,此时的知名度一时成为老百姓心中的信誉度。于是知名度换来大笔惊人利润,导致“标王大战”不断升温。到1999年,“盖中盖”投入5个亿在央视作广告,当年竟创收45个亿。这就是一个药厂不是靠卖药赚钱,而居然是靠卖广告赚大钱的“哈药现象”。但也怪,凡是中标王的最终都没落个好下场,秦池倒闭了,其它也已风光不在。
这种急功近利的浮躁投机心理还不只表现在广告上,也表现在价格大战上。我们说,有市场竞争就有价格战,但如果是同归一尽的价格大战就肯定走偏了。因为它对参与竞争的商家,对市场,甚至对经济建设,都不会带来好处。大家知道,矿泉壶大战使整个行业消亡,彩电大战也使收益缩水80%,造成全行业亏损。可见,十年间中国企业的营销之路付出了很大代价。
此时,人们才认识到,企业竞争是产品与服务总体实力的竞争,是服务精神的文化较量,只有不断培植核心竞争力,走技术创新产品服务开发之路才是正道。
此时,人们才悟出个道理,营销在短短几十年,从卖产品功能,到卖产品价格,再到卖质量和品牌,直到“以人为本”的今天,发展到卖服务,和卖顾客的感觉。从深层次看,是在卖文化,卖由人的素质决定的创新。归根结蒂,卖的是企业员工队伍不断创新能给提供给顾客的价值,还是企业总体实力的竞争。
第四大变化是营销手段“一个嘴两条腿”发展到高科技化。高科技应用主要是能提高效率降低产品成本的电脑信息储存与上网的应用,而得以普遍应用就是这十年。90年代初,一个客户档案文件包括200万个客户的历史数据,现在一个客户档案文件涵盖了1500万个客户的信息(客户购物服务有关数据,甚至包括他的爱好、产品使用等信息)。
从营销方式看,这十年,从广告营销到今天的服务营销、整合营销、一对一营销,使营销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从宰客户、假冒伪劣到客户关系管理、一切为了客户的满意,无疑是一场营销观念的革命。
今后营销的发展还得看企业自己
我认为,索尼董事长出井伸之的观点很有代表性。他的观点是:我们过去是靠市场调查、听取消费者意见来过日子的,今后技术发展变化很快,顾客不仅说不出会有什么新产品出现,甚至有时连新的愿望也讲不清楚。最重要的是靠企业、要适应社会与技术的演变,由企业来创造需求,引导消费。它告诉我们,今后的时代还将是营销决定需求的卖方市场新时代。
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样:表面看,总是周而复始,但起点与过程全变了,成为全新的新事物。□
第二篇:经典教育十年回眸- -
经典教育十年回眸--
1.一份紧急呼吁2.教学实验研究3.儿童经典诵读4.大学经典导修
参考阅读:李开复给李岚清副总理的一封信httpArticlesLetterTo_PriministerLi.htm
经典教育十年回眸
刘克苏
2004-9-25(载《科学时报》20041014B2今日书谈)
1.一份紧急呼吁
十年是一个概数:我国近来兴起的经典教育,运行到现在(2004),有十年左右了。
较早的一个重大行动,简称为016号提案,是1995年由九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第八届全国政协会议上提出来的。这九位老人是赵朴初先生,冰心前辈,曹禺先生,夏衍先生,叶至善先生,启功先生,吴冷西先生,陈荒煤先生,张志公先生。提案的名称为《建立幼年古典学校的紧急呼吁》。
《呼吁》一开头就振聋发聩:我国文化之悠久及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罕有其匹的连续性,形成一条从未枯竭、从未中断的长河,但时至今日,这条长河却在某些方面面临中断的危险,此可能中断的方面是代代累积,构成我民族文化重要内容的各类古代典籍的研究和继承,不可讳言,目前我们一代人的古典学科基础已远不如上一代人之深厚,继我们而起的青年一代则更无起码的古典基础可言,多数人甚至对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的典籍连看也看不懂了。
焦急万分的老人接着大声疾呼:构成我们民族文化的这一方面是我们的民族智慧、民族心灵的庞大载体,是我们民族生存、发展的根基,也是几千年来维护我民族屡经重大灾难而始终不解体的坚强纽带;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任此文化遗产在下一代消失,我们将成为历史罪人、民族罪人......,挽救的办法是尽快建立幼年古典学校。
九位老人认为,仅就师资而言,目前能担负起古典学科教学工作的人已经不多了,而且大多年逾花甲、甚至更老。马上采取行动,还可集中一部份力量勉强对付,再过十年八年,恐怕这样的古典专科学校,想办也办不起来了。
《呼吁》得到国家教委的重视和批复。随后在1998年,北京圣陶实验学校在北京市委和教委的关怀下正式成立。王志远先生、刘荫芳女士承担了建校的使命。
2.教学实验研究
与此同时,台湾的经典教育已经开展了多年,和大陆的相关交流也在进行中。其实,由台中师范学院王财贵博士潜心研究实验的经典诵读活动,起始时间还要更早,王博士从自己的家庭经典教育实验走向学校和社会经典教育的转折点,也许可以大致划定在1994年。几年之中,台湾的经典诵读儿童就达到了百万规模。随后,王博士一年一度的大陆演讲之行渐成惯例,大陆和台湾如歌如潮的经典诵读之声,有如年年必刮的强劲台风一样阵阵袭来。不久,南怀瑾先生领导的香港国际文教基金会也参与进来了。
为了从科学研究的角度揭示儿童经典诵读活动所采取的学习方法的科学性,1998年9月至1999年6月期间,香港国际文教基金会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合作进行了《儿童诵读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与潜能开发》的相关实验研究,并发表了实验研究报告。报告的结论是乐观的:儿童诵读经典可以明显、快速地增加识字量;经典诵读可以使儿童在记忆的广度和理解方面有显著性的提高;经典诵读有助于提高儿童的注意力;诵读经典有助于儿童人格成长。
报告认为,实验引起了反思:过去的许多观点和做法都错了。实验发现,目前的教育学和心理学,对儿童心智潜能的许多理论假设和估计有很大的不足,从而造成许多观念和做法上的失误。比如,实验中发现相差4岁的幼儿熟练背诵一段文字所需的时间几乎是一样的,幼儿园中班儿童的识字能力超过了幼儿园大班的识字能力;幼儿识字的方法,和目前学校教学的方法有很大的不同;幼儿是通过听老师读某个字的声音,同时观看这个字的形状来认识这个字,不用理解这个字的含义;在儿童的心智结构中,背诵被成人认为‘艰涩难懂'的文章,与背诵浅显易懂的儿歌是同一种意义的活动,难与易只是成人自己的成见;幼儿可以在无意识状态中‘自动'识字,完全可以不按照传统习字的教育方法‘主动'认字,越是在低龄阶段,听和看的能力对帮助识字越有帮助。以上这些现象,很多是研究者始料不及的,有的甚至大大超出了研究者原有的想象。
另外,实验还发现:儿童之所以能够通过每天15-20分钟的时间轻松、简单的诵读经典,就能够在识字量、注意力、记忆力、人格等方面全方位地提高,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教材是‘高度浓缩又相互关联的智能思想体系'。这套经典教材在词汇方面是大量的,在语言内容方面是高度紧凑浓缩的,包括大量对人生、世界、乃至神秘宇宙的智能思考,和为人之道的论述,是古人真实深远的生命体验。但在文字的组合时,却多用简练的短句,读起来有一种轻松有趣的音韵感。
3.儿童经典诵读
如果说016号提案侧重于从小开始培养中华古典文化的专业队伍,那么王财贵博士的着意点则重在全民经典文化素质教育的普及。二者的共同点都在于采用了古已有之且行之有效的经典诵读之法。这种方法被概括为小朋友,跟我念的六字真言,极大地促进了经典诵读的普及,因为它解决了经典诵读的一个大瓶颈:师资紧缺。像北京圣陶学校这样的古典文化专业人才培育机构,基础也是经典诵读,然后才可能延请高水准的专家教授开讲座、搞辅导。但是,对于全国绝大部分地区来说,无法具备北京圣陶学校这样的条件,按照九位老人的初衷,也没有必要把全国每个学校都办成古典文化专业学校,因此,普及性的经典诵读就自然流行起来了。
大量教师和家长以前都不免担心:自己经典文化素养不够,如何担当得起儿童经典诵读的指导重任呢?但是数年、十年的经验证明,这种担心是可以通过方法的改善而逐步消除或者减
弱的。这种方法,第一就是重在诵读,不重讲解;第二就是老师和家长以学生的身份加入经典诵读的行列,和孩子们一起接受经典教育,一起诵读,一起领悟,一起探讨,共同成长。在经典研究方面的著名学者中,长期以来盛行的坦诚交流、不定一尊的学风,也非常有利于营造一种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良好氛围,而不急于确定经典教育的标准教材、标准释义、标准答案。许多老师和家长都体会到:通过推广儿童经典诵读,自己的经典文化素养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其成效和收获常常出乎自己的预料。
良好的学风保证了活动的健康开展。数年之中,我国大陆有数百万儿童参与了经典诵读活动,分布在北京、上海、天津、合肥、马鞍山、蚌埠、怀宁、福州、厦门、武汉、荆州、长沙、娄底、郴州、西安、太原、广州、深圳、温州、杭州、南京、徐州、苏州、常州、江阴、成都、重庆、济南、济宁、曲阜、淄博、临沂、烟台、平原、邹平、郑州、商丘、昆明、玉溪、桂林、南宁、哈尔滨、佳木斯、齐齐哈尔、大庆、乌鲁木齐、克拉玛依、兰州、包头、呼和浩特、赤峰、锡林浩特、南昌、沈阳、锦州、大连、盘锦、石家庄、沧州、廊坊、承德、澄海、广州、惠州、湛江、北海、中山、佛山、顺德、莆田等百十个城市,台湾、香港也有一百多万儿童参与,新加坡、韩国、马来西亚、美国、加拿大、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泰国、德国等海外十数个国家也有若干人数。中央电视台1、4、7频道,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诸多省市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重要媒体相继报道了活动的进展,法国、日本等国的重要媒体也有过报道。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工商学院、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台湾台中师范学院等海内外高等学府和研究机构也积极介入了儿童经典诵读活动的推广。
4.大学经典导修
在推进儿童经典诵读活动的同时,成人的经典导读导修也一直在进行。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翻译课的余小华先生,和王志远先生是多年好友。志远先生在圣陶学校推进儿童经典诵读,小华先生在外国语大学开展大学生经典导读,都有好些年了。小华先生在教授翻译课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大学生的翻译水平长期以来难以提高,一个重要原因是经典文化素质不够。于是他就在课堂上引入经典诵读导读,每节课讲十几分钟的中国古代经典原文,要求大学生课外背诵。几年下来,成效显著。他的教学经验正在为国内诸多大学所借鉴。山东工商学院最近成立的公共管理学院,正在启动一个全面的经典导修教学方案,目标是以经典导修为核心,在经典诵读、探究式学习、人生历练的基础上,全面开展大学生人格培养、智慧开启、人生修炼和民族精神培育。
去年(2003)的一件大事,是在11月上旬,有海峡两岸三地中国人文学界的著名学者,具有深厚文化修养的科学家,各高校有关负责人,以及全国各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相关人士200多人汇聚南京,在东南大学举办中国人文教育高层论坛。会议通过高层研讨和名家演讲,积极探究中国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新思路、新途径、新形式,推动其向更深层次发展。论坛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等机构发起,透过文化经典与人文教育的主题,对中国高等学校开展文化素质教育工作进行了多层次、多方位、多途径的探讨,引导当代大学生多读、勤思、善悟,特别是阅读古今中外的文化经典著作,弘扬民族精神,陶冶道德情怀,培养高尚品格。论坛发布了《关于在高等院校开展文化经典阅读活动的倡议书》。进入2004年,出现了一些新动向。比如9-10月期间,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和北京四海儿童经典导读教育中心合作举办的孔子文化月,形成了大学生经典学习和儿童经典诵读的一次大联动。
十年磨一剑。经典教育的黄金时代正在到来。
第三篇:*隧道公司十年发展回眸
让千山洞开 竞时代风流----中铁十四局集团隧道分公司十年发展回眸
十年,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只是短短的一瞬间。然而,对于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系统唯一以隧道施工为主的十四局集团隧道专业工程公司来说,却是一部充满机遇与挑战、拼搏与奉献的创业史。其间,充满了艰难与曲折,充满了希望与辉煌。
岐岭建团队 市场求发展
这是一支英雄的队伍,这是一家具有传奇色彩的现代企业。
中铁十四局集团隧道分公司的前身隶属于铁道兵第四师。当年他们发扬铁道兵逢山凿洞遇水架桥的大无畏精神,先后参与了二十二条铁路干线的建设,修建隧道93座,总长75公里,为新中国的铁道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横贯南北的京九铁路举世嘱目。当年的铁道兵,在号称“天字第一号”难点工程岐岭隧道又摆开新的战场。随着岐岭隧道施工接近胜利的尾声,一个年轻的专业化隧道施工企业——铁道部第十四工程局隧道公司诞生了。
经过十年的发展,当年的隧道公司从一个只有几台设备和几十名职工的工程项目部,发展成为如今拥有职工768人,其中高中级技术人员154人;拥有固定资产近亿元,600台(套)先进的现代化隧道施工设备;能够同时承建20条长大隧道的现代化、专业化施工的大型企业。
如今隧道分公司的施工队伍遍及全国16个省市,施工范围涉及铁路、公路、市政、核电、地铁、水电等领域。
十年来,隧道分公司已建成隧道40余条,总长80余公里,相当于每天修建隧道22米,完成桥梁及其他工程20余项。
无论在计划经济时代还是在市场经济时代,隧道分公司始终坚持靠质量求生存,靠市场求发展的战略,使名牌工程遍布于祖国的千山万水之间。十年来,在已竣工的工程中,质量合格率100%,优良率95%以上。其中,3项工程获国家建筑业最高质量奖——鲁班奖,15项获省部级优质工程,5项获国家“青年文明号”。1998年底,公司顺利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2003年底顺利通过了“三标一体”认证。2003年被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评为“全国优秀施工企业”,一举成为中铁十四局集团的优良资产和优势产业。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十年来,隧道分公司取得了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双丰收。隧道分公司先后涌现出了局以上先进、模范人物90多名,先进集体30多个,公司及领导班子多次被上级表彰为“双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和“四好领导班子”,并连续五年被山东省直机关文明委表彰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2003年被评为山东省“省级文明单位”。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回首十年的光荣历史,隧道分公司现任总经理李茂松、党委书记徐进玮说:隧道分公司今天的成绩,是中铁十四局集团领导关怀支持的结果,是隧道分公司历届领导班子励精图治的结果,亦是隧道分公司全体员工拼搏奉献的结果。
金隧遍神州 奖牌亮闪闪
中国运动员长期刻苦训练,终于在雅典奥运会上的凝聚成金光闪闪的32块金牌,举国欢腾,世界瞩目。同理,中铁十四局集团隧道分公司十年卧薪尝胆,发奋图强,终于将一项项金牌优质工程奉献给祖国人民。金牌工程伴随着隧道分公司十年发展的脚步,隧道分公司的十年心血最终凝结成一块块金牌。
隧道分公司是三项中国建筑最高奖——鲁班金像奖的得主,这在中铁十四局集团十几个处级单位中是独此一家,在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系统也极为罕见。
岐岭隧道是隧道分公司荣获的第一项鲁班奖,也是隧道分公司发展的奠基之作。岐岭隧道位于江西省南康县与信丰县交界处,全长2536米,为双线铁路隧道。该隧道地质复杂,进口段为罕见的特软弱围岩,施工难度极大,被称为京九铁路“天字第一号”工程。建设者们依靠科学,勇攻难关,提前46天贯通了岐岭隧道。在获得鲁班奖之后,该项工程又荣获首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大奖、铁道部优质工程一等奖、中铁建总公司优质工程奖。
深圳梧桐山隧道二期工程是隧道分公司荣获的第二块鲁班奖,此项工程为“九·七”香港回归的配套工程,具有极其重要的政治意义,在隧道分公司十年发展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梧桐山下行隧道是深(圳)香(港)公路咽喉工程,全长2439米,宽10.16米,设计为双线隧道。该工程是十四局进军特区建筑市场的第一项工程,1995年11月开工,1997年6月建成通车。该工程先后被深圳团市委授予“青年文明号”,被铁道部评为“优质工程一等奖”,被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评为“优质样板工程”。
朔黄铁路的东风隧道和马圈特大桥是隧道分公司获得的第三块鲁班奖,在隧道分公司技术进步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曾在东风隧道召开隧道光面爆破现场会,推广隧道公司的施工经验。
在隧道分公司职工的心目中,几乎与获得国家大奖位置同等重要的还有南京鼓楼隧道工程,因为它承载了隧道人心中太多的回忆与荣耀,是隧道分公司十年历史中隧道人泰山压顶不弯腰的真实写照。
南京鼓楼隧道为南北双向四车道,单线长750米,双连拱跨度23.18米,最浅埋仅26厘米,属典型的超浅埋、大跨度城市隧道工程。该工程是全国第三届城运会配套工程,也被列为南京市1995年市政一号工程,尽管工程难度大、工期紧,但鼓楼隧道的建设者经过300多个昼夜奋战,于1995年10月按期通车。该工程被江苏省团委、南京市政府、铁道团委、铁道建筑总公司联合授予“青年文明号”。
为中铁十四局集团隧道分公司赢得信誉的还有京珠高速公司靠椅山隧道工程、株六复线新倮纳隧道工程、济南绕城高速公路济南隧道工程、渝怀铁路武隆隧道工程、南京新庄立交桥工程、南京地铁工程、北京地铁五号线工程等等,不胜枚举。
改革添活力 管理强内功
正如邓小平所说:“改革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中铁十四局集团隧道分公司十年发展壮大的历史,也是十年不断深化改革的历史,十年不断完善企业管理的历史。
隧道分公司成立之初,他们将铁道兵的优良传统作风与科学创新精神有机结合,确立了建设“三高四优五化”的机制灵活、精干高效、反应快捷、充满活力的现代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规划。所谓“三高四优五化”就是在同行业竞争中取得“社会效益高、企业信誉高、经济效益高”;在建筑市场竞争中形成技术优势、设备优势、人才优势、管理优势;在企业管理中做到经营决策科学化,机关工作制度化,项目管理规范化,施工现场多元化,企业行为长期化。坚持“一业为主,多元发展,外争市场,内练强兵”的经营战略,在经营布局上坚持“区域经营,滚动发展”的原则;在经营思想上坚持科技兴业、质量兴业、名牌兴业,走质量效益型的道路;在经营方针上,坚持以主业为依托,横向拓展,纵向延伸,内引外联,扩大市场占有率;在管理体制上,以项目经济责任制和资产经营责任制为主要形式,以班组核算为基础,挖掘潜能,建立责权利明确统一的长效机制,使企业走上了全面发展的良性轨道。
东风隧道的光面爆破技术被专家们誉为“国内领先、行业一流”,“代表着90年代光面爆破新水平”;隧道软弱围岩施工,被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总经理王振侯称作“国内隧道新奥法施工的典范”、“标志着总公司系统隧道软弱围岩施工技术上了一个大台阶”。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专门在东风隧道召开现场交流会,总结推广了他们的经验。
株六铁路复线上的重点工程新倮纳隧道,因地处险要地段,地质状况及其复杂而成为科技攻关的焦点,备受各级领导和专家们的关注。项目部科技攻关组人员通过分别应用地质前兆参数定量和先进的tsp-202超前预报系统进行预测和探测,先后发出了一系列关于新倮纳隧道长、短期超前预报通知书,对下一步前方隧道施工中不良地质所处的位置、水文及工程地质特征、岩体结构、围岩类别进行明确的超前预报,并对施工中应采取的防范措施提出具体建议,从而避免和减少了施工的失误以及由此而带来的重大经济损失,保证了快速安全施工。实践表明,该超前预报的精度达到90%以上。攻关组发出的第一号《新倮纳隧道长期预报通知书》中预报:“f5-1断层破碎带厚度约5米,影响隧道长度约10米,即da174+562∽572为ⅱ类围岩,少量淋水,建议加强其预支护,有效地防止了塌方。”隧道分公司职工在施工中采纳了攻关组的建议,加强了预支护,有效地防止了塌方。
南京地铁南北线一期工程为南京市的重点工程。中铁十四局集团隧道分公司承建的ta10标段场地狭小、地质复杂、技术要求高。尤其在软流塑施工中,由于该地层具有高压缩性、高灵敏度、强度低等特点,易产生蠕动现象,开挖后围岩自稳能力差、含水量大、易引起坍塌、涌泥现象,并极易引起地表沉降。
隧道分公司技术人员根据区间隧道的埋深、断面、地质条件、施工方法和地面房屋现状等,确定了楼房地基地表的参考沉降标准;确定了大管棚辅以小导管注浆及掌子面超前深孔注浆为软流塑状淤泥质地层隧道的超前预支护方案;选择了高强、早凝、超细水泥作为主要注浆材料,高压劈裂分段后退式注浆方式,达到了良好的地层加固与止水效果,为软流塑状淤泥质地层掌子面前方深孔注浆加固创造了新的注浆方式和工艺。
2003年11月16日,在山东济南召开的“软流塑状淤泥质地层建筑物下地铁隧道综合施工技术”成果鉴定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宋振琪等专家对该项成果进行了鉴定,一致认为:该项技术首次成功地在软流塑状淤泥质地层条件下实现了安全、快速、经济的施工目标,确保了南京地铁珠~鼓区间地表沉降值基本控制在20毫米左右,保证了施工安全、地表建筑物及地下管线的安全,各种经营场所正常营业,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软流塑状淤泥质地层穿越地面既有建筑楼房的隧道综合施工技术,在地下铁道、市政隧道和地下工程建设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推广价值,研究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中铁十四局集团隧道分公司的技术优势是以较强的人才优势为基础的,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公司现有职工768人,中专以上学历的约占54.7%,其中本科学历的194人,高中级技术人员154人,今年新进硕士生本科生35人。
应当说,隧道分公司从诞生之初就具有一定的人才优势,当时,全公司90多名干部中,大中专以上学历的占80%以上,工人有三分之一以上具备1~2项专业特长和技能。
建设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是凝聚企业力量,展现企业风貌,提升企业形象,推动企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内容。十年来,中铁十四局集团隧道分公司已经形成了“诚信、合作、创新、卓越”的企业精神,树立起了“经营求精、管理求严、用人求贤、交往求俭、为政求廉、领导求真”的企业风气,展现了公司作为现代企业的良好形象。
隧道分公司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关心人、爱护人、体贴人放在重要位置,千方百计抓好职工之家和“三线”(文化线、卫生线、生活线)建设,为职工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生活和学习环境,激发了广大职工的劳动热情,促进了施工生产和队伍的全面建设。2004年7月13日,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主席黄四川,专程到该公司承建的北京地铁十号线、五号线检查工作,为项目部颁发了“建家建线模范单位”奖牌。
穿越时空隧道,奔向美好未来。已满十周岁的中铁十四局集团隧道分公司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幼年走向成熟。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这支英雄的队伍将披荆斩棘,开拓创新,奔向胜利的明天!
第四篇:*隧道公司十年发展回眸
让千山洞开 竞时代风流----中铁十四局集团隧道分公司十年发展回眸十年,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只是短短的一瞬间。然而,对于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系统唯一以隧道施工为主的十四局集团隧道专业工程公司来说,却是一部充满机遇与挑战、拼搏与奉献的创业史。其间,充满了艰难与曲折,充满了希望与辉煌。岐岭建团队 市场求发展这是一支英雄的队伍,这是一家具有传奇色彩的现代企业。中铁十四局集团隧道分公司的前身隶属于铁道兵第四师。当年他们发扬铁道兵逢山凿洞遇水架桥的大无畏精神,先后参与了二十二条铁路干线的建设,修建隧道93座,总长75公里,为新中国的铁道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横贯南北的京九铁路举世嘱目。当年的铁道兵,在号称“天字第一号”难点工程岐岭隧道又摆开新的战场。随着岐岭隧道施工接近胜利的尾声,一个年轻的专业化隧道施工企业——铁道部第十四工程局隧道公司诞生了。经过十年的发展,当年的隧道公司从一个只有几台设备和几十名职工的工程项目部,发展成为如今拥有职工768人,其中高中级技术人员154人;拥有固定资产近亿元,600台(套)先进的现代化隧道施工设备;能够同时承建20条长大隧道的现代化、专业化施工的大型企业。如今隧道分公司的施工队伍遍及全国16个省市,施工范围涉及铁路、公路、市政、核电、地铁、水电等领域。十年来,隧道分公司已建成隧道40余条,总长80余公里,相当于每天修建隧道22米,完成桥梁及其他工程20余项。无论在计划经济时代还是在市场经济时代,隧道分公司始终坚持靠质量求生存,靠市场求发展的战略,使名牌工程遍布于祖国的千山万水之间。十年来,在已竣工的工程中,质量合格率100%,优良率95%以上。其中,3项工程获国家建筑业最高质量奖——鲁班奖,15项获省部级优质工程,5项获国家“青年文明号”。1998年底,公司顺利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2003年底顺利通过了“三标一体”认证。2003年被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评为“全国优秀施工企业”,一举成为中铁十四局集团的优良资产和优势产业。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十年来,隧道分公司取得了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双丰收。隧道分公司先后涌现出了局以上先进、模范人物90多名,先进集体30多个,公司及领导班子多次被上级表彰为“双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和“四好领导班子”,并连续五年被山东省直机关文明委表彰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2003年被评为山东省“省级文明单位”。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回首十年的光荣历史,隧道分公司现任总经理李茂松、党委书记徐进玮说:隧道分公司今天的成绩,是中铁十四局集团领导关怀支持的结果,是隧道分公司历届领导班子励精图治的结果,亦是隧道分公司全体员工拼搏奉献的结果。金隧遍神州 奖牌亮闪闪中国运动员长期刻苦训练,终于在雅典奥运会上的凝聚成金光闪闪的32块金牌,举国欢腾,世界瞩目。同理,中铁十四局集团隧道分公司十年卧薪尝胆,发奋图强,终于将一项项金牌优质工程奉献给祖国人民。金牌工程伴随着隧道分公司十年发展的脚步,隧道分公司的十年心血最终凝结成一块块金牌。隧道分公司是三项中国建筑最高奖——鲁班金像奖的得主,这在中铁十四局集团十几个处级单位中是独此一家,在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系统也极为罕见。岐岭隧道是隧道分公司荣获的第一项鲁班奖,也是隧道分公司发展的奠基之作。岐岭隧道位于江西省南康县与信丰县交界处,全长2536米,为双线铁路隧道。该隧道地质复杂,进口段为罕见的特软弱围岩,施工难度极大,被称为京九铁路“天字第一号”工程。建设者们依靠科学,勇攻难关,提前46天贯通了岐岭隧道。在获得鲁班奖之后,该项工程又荣获首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大奖、铁道部优质工程一等奖、中铁建总公司优质工程奖。深圳梧桐山隧道二期工程是隧道分公司荣获的第二块鲁班奖,此项工程为“九·七”香港回归的配套工程,具有极其重要的政治意义,在隧道分公司十年发展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梧桐山下行隧道是深(圳)香(港)公路咽喉工程,全长2439米,宽10.16米,设计为双线隧道。该工程是十四局进军特区建筑市场的第一项工程,1995年11月开工,1997年6月建成通车。该工程先后被深圳团市委授予“青年文明号”,被铁道部评为“优质工程一等奖”,被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评为“优质样板工程”。朔黄铁路的东风隧道和马圈特大桥是隧道分[1] [2][3][4][5]下一页
第五篇:来宾市文化十年发展回眸
来宾市文化十年发展回眸
来宾市成立十年来,全市文化工作者在市委、市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市文化得到了全面发展和不断繁荣。
——“求知、求技、求乐”文化惠农工程成绩斐然。2008年下半年,市委、市人民政府作出了加快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决策部署,创新实施“三求”(求知、求技、求乐)文化惠农工程,拉开了我市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序幕。三年来,我市已建成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文化综合楼750栋、农家书屋770间、文艺舞台841座、灯光篮球场939个、乒乓球场115个,组建了农民文艺队941支、农民篮球队1245支;三年来,全市农村利用“三求”文化惠农工程这一平台共开展各类文艺演出、山歌会25185场次,自主组织篮球比赛67190场次,下乡放电影19413场。开展科技培训14590次,培训农民320814人,服务群众上千万人次。形成了以“政府主导、重心下移、整合资源、社会支持、群众参与、创新机制”为主要经验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来宾模式”,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一致认可和拥护。同时,也得到中央领导和国家文化部、财政部、发改委、体育总局、中央文明办等相关部门以及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2009年,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先后到来宾市视察,对来宾“三求”文化惠农工程的首创精神给予高度赞扬;2009 1
年底至2011年,文化部欧阳坚、杨志今、周和平三位副部长,财政部教科文司副司长王家新、中央文明办专职副主任王世明分别率队五批次到来宾调研、实地考察,高度赞扬了“来宾模式”,表示采取“以奖代补”、将我市列为联系点等方式支持我市“三求”文化惠农工程,并作为典型在全国推广来宾经验。自治区政府2010、2011年连续两年将来宾“三求”文化惠农工程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作为广西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在全广西推广。
——成为全国首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城市。2011年5月,在国家文化部、财政部的支持下,我市获得了首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资格,市委、市人民政府把创建工作放到全市发展大局来认识和把握,切实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来谋划和推动,动员全市党员干部群众,举全市之力,争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经过一年多的扎实工作,我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取得了:五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全面铺开,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全面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组织保障全面实施,资金、人才和技术保障措施全面落实,公共文化服务评估全面施行,创建工作过程管理全面跟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彰显特色,示范区创建带动作用明显,示范区创建促进城乡文明社会和谐稳定明显的 “六全一特色一带动一促进”的阶段性成效。创建工作将在2012年底全面迎接国家评估验收。
——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建市以来,每年都举办“桂中歌王选拔赛暨广西歌王擂台赛”、“迎春山歌擂台赛”、“各族歌王大赛”、“三月三”山歌情歌大赛,观众年均达45万人次;2009年以来,我市连续四年开展以“农家展风采,城乡共和谐”为主题的农村文艺大
展演活动,共演出390多场,演出节目3000多个,参加演出的农村文艺队演员4000多人,观众超过100万人次;全市66个乡镇中有38个乡镇举办了农民艺术节,其中武宣县的桐岭镇、金秀县的桐木镇已连续举办了6届。在这些艺术节上,具有地域特色的山歌、彩调、壮欢、师公舞、百翡翠鸟舞、瑶族度戒等民族民间民俗得到充分展现,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此外,各县(市、区)均定期举办各种大型文化节,让群众在本地就能参与各种文化活动,享受到高水平的文化服务。
——文化品牌打造成果丰硕。我局根据市委、市人民政府部署,结合我市现有的文化形态及文化资源优势,充分挖掘地方文化资源,积极打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品牌,红水河文化品牌、瑶族文化品牌、麒麟山人文化品牌、土司文化品牌、盘古文化品牌等,每个品牌的争创都取得了显著成效。创新实施了“三求”文化惠农工程、全力打造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于2010年开始连续举办了两届“天下来宾〃红水河文化艺术节”,并将这项活动制度化,今后每年都将举办一届艺术节;于2009年举办了首届全国土司文化研讨会,进一步加大土司文化保护力度,壮族土司建筑艺术已列入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土司文化探究》已正式出版;于2010年举办了全国瑶族文化高峰论坛暨广西来宾金秀圣堂旅游节,并编辑出版了《瑶族原创歌曲集》、《瑶族文化探骊》文集;先后了《多维视野中的来宾壮族文化》、《来宾盘古民间文艺选》、《盘古国与盘古神话》等书籍,并拨款200万元修复了兴宾区良塘乡甘东盘古大庙;积极收集整理壮族始祖麒麟山人文化相关文史材料,麒麟
山人遗址等相关设施正在修整。几年来每年清明节都成功举行麒麟山祭祀壮族始祖活动,已经完成麒麟山壮族文化园的整体规划。
——艺术创作日益繁荣。建市以来共创作小品《特等贵宾》、舞蹈《啦哩啰哩咧》、歌曲《山歌飞进城》、大型歌舞剧《麒麟山人》、音乐舞蹈《红水河石韵》、蜂鼓说唱《总理来到我们村》等文艺作品共70多部。策划承办CCTV“中华情•情暖2008”赴来宾慰问演出、2008抗冰救灾和2008抗震救灾赈灾义演、承办《奋进来宾》广西籍歌手大型演唱会、策划承办来宾市庆祝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庆典文艺晚会《吉祥来宾》等大型文艺演出20多场次。舞蹈《啦哩啰哩咧》、小品《特等贵宾》、快板《逛新村》等80多个节目参加全国、全区大赛获奖,其中获国家级奖项18个,自治区级奖项70多个。此外,我市有8支农村业余文艺队获全区优秀村、屯文艺队,有10户获全区农村文化示范户。
——文博工作成效显著。
完成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全市共有不可移动文物660处,其中复查374处、新发现280处,已全面掌握我市文物的数量、分布、保存现状、环境状况等基本情况;完成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第三阶段工作,共普查到非物资文化遗产资源信息24000多条线索;“文辉塔”护栏工程建设和东汉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改建工程全面开工建设;《壮族师公舞》、《瑶族黄泥鼓舞》、《壮族悲歌》、《壮族蜂鼓音乐》列入自治区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2名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被确定为第三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承人;《瑶族黄泥鼓舞》被录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对外文化交流取得突破。2010年7月我市组织演出队伍到香港开展“魅力来宾〃风采八桂”、“庆回归、促和谐”少数民族歌舞演出活动,受到香港各界的好评和欢迎,这是我市建市以来第一次大规模、档次高评价高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还得到了国家文化部的充分肯定,对今后我市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工作具有重要意义。2012年2月4日至12日,由市民族民俗文化展演团代表广西代表中国参加韩国“欢乐春节”文化交流活动,这是庆祝中韩建交20周年“广西文化年”活动的第一个大型活动。演出在首尔等城市进行了7场,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所到之处,韩国各界反映强烈,多家新闻媒体争相报道,达到了促进交流合作、增进友谊、宣传来宾,打造来宾对外文化交流新品牌的目的。
——文化市场繁荣有序。我市通过日常监管和集中检查行动相结合,切实加强对文化经营场所、侵权盗版行为及各类非法出版物的检查的打击力度,为广大市民营造了健康有序的文化环境,有力维护和和促进了我市文化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由于工作成绩突出,市文化新闻出版局先后于2011年获文化部评为文化市场重大案件办案先进单位、于2012年获自治区新闻出版局评为全区新闻出版系统二等功,并连续多年获自治区“扫黄打非”工作小组评为全区“扫黄打非”先进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