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建设的思考
对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建设的思考
1.理顺农村医疗卫生管理体制,实施乡村医疗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
各级政府按照分级管理,以县(市)为主的农村医疗卫生管理体制,对农村公共医疗卫生工作承担全面责任,加强对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领导。实施乡村医疗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确立乡镇医疗卫生院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工作中的管理地位,由县(市)级政府负责,有利于解决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监督与管理缺位的矛盾。在乡镇医疗卫生院为主体的统一管理下,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才能形成分层经营、功能互补、协调发展的服务体系,只有通过对乡镇医疗卫生院统一管理,县级医疗卫生行政部门才可能对农村医疗卫生工作实现全行业管理,把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引向健康发展的轨道。乡村医疗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的核心在管理,盘活现有医疗卫生资源,调动积极性,加强预防保健和公共医疗卫生服务职能。强化县对乡村的医疗卫生业务扶持和监管功能,提高乡村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2.加大农村医疗卫生投入力度,扶持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级政府对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投入的领域和导向作用,是其他医疗卫生费用来源(包括社区筹资、社会筹资、服务收费等)所不能替代的,因此财政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应适当向农村倾斜,加大对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支持力度。国家财政对贫困地区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购置应给予补助。落实对口支援和巡回医疗制度,采取援赠医疗设备、人员培训、技术指导、巡回医疗、双向转诊、学科建设、合作管理等方式,对口重点支援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和乡(镇)医疗卫生院建设。要提高投入的有效性,把财政支持的重点调整到支持公共医疗卫生、预防保健、人员培训和建立医疗保障体系等方面上来。
3.合理布局,统一规划,有效利用现有医疗卫生资源
随着农村经济、交通、区域和基层组织的变化,原有的三级医疗机构设置不尽合理,甚至重复建设。存在着种种不适应,需要进行调整和改革。一是应打破行政区划布局,解决乡镇医疗卫生院重复设置问题,原则上坚持“一乡一院”、“一村一室”。乡医疗卫生院和村医疗卫生室的设置要考虑其服务人口多少、服务半径大小。二是乡镇医疗卫生院与乡镇计划生育指导站实行共享,解决两者并立造成的资源浪费。三是对那些离县级医疗机构过近,且生存能力很差的乡镇医疗卫生院,应实行撤、并、转,以实现资源共享,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四是要控制乡村医生的数量,提高质量。严格实行乡村医生的准入制度。五是在明确服务功能的前提下,严格控制高档设备购置,减少资源闲置浪费。
4.改革农村医疗卫生人员培养模式,强化继续教育制度
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关键还是人才。根据我国农村医疗卫生人员素质低,人才匮乏的现状,一是要定向培养适用人才,鼓励医学院校毕业生和城市医疗卫生机构的在职或离退休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到农村服务。国家可以安排专项资金委托高等医学院校定向为农村培养全科医生,或由医学院校与地方政府联合举办面向农村的大专班的方法,即由学校与地方政府签订协议或合同书,学生全部定向分配到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二是要强化继续教育制度,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技术人员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目前我国各地农村医生的年龄结构、文化程度、医学知识素质、操作技能、服务态度等与全科医生的标准还相差较远。要加强对在职的乡村医生采取多种途径的全科医学教育和培训,鼓励有条件的乡村医生接受医学学历教育,力争到2010年,全国大多数乡村医生具备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执业资格。
第二篇:对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建设的思
对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建设的思考
1.理顺农村医疗卫生管理体制,实施乡村医疗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
各级政府按照分级管理,以县(市)为主的农村医疗卫生管理体制,对农村公共医疗卫生工作承担全面责任,加强对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领导。实施乡村医疗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确立乡镇医疗卫生院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工作中的管理地位,由县(市)级政府负责,有利于解决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监督与管理缺位的矛盾。在乡镇医疗卫生院为主体的统一管理下,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才能形成分层经营、功能互补、协调发展的服务体系,只有通过对乡镇医疗卫生院统一管理,县级医疗卫生行政部门才可能对农村医疗卫生工作实现全行业管理,把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引向健康发展的轨道。乡村医疗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的核心在管理,盘活现有医疗卫生资源,调动积极性,加强预防保健和公共医疗卫生服务职能。强化县对乡村的医疗卫生业务扶持和监管功能,提高乡村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2.加大农村医疗卫生投入力度,扶持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我国医疗卫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是1.6%~1.7%。在这部分财政支出中,医疗费用的70%用在城市,30%用在农村;而我国70%的人口在农村,也就是说30%的人口占用了70%的医疗卫生资源,包括政府的支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级政府对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投入的领域和导向作用,是其他医疗卫生费用来源(包括社区筹资、社会筹资、服务收费等)所不能替代的,因此财政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应适当向农村倾斜,加大对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支持力度。国家财政对贫困地区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购置应给予补助。落实对口支援和巡回医疗制度,采取援赠医疗设备、人员培训、技术指导、巡回医疗、双向转诊、学科建设、合作管理等方式,对口重点支援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和乡(镇)医疗卫生院建设。要提高投入的有效性,把财政支持的重点调整到支持公共医疗卫生、预防保健、人员培训和建立医疗保障体系等方面上来。
3.合理布局,统一规划,有效利用现有医疗卫生资源
随着农村经济、交通、区域和基层组织的变化,原有的三级医疗机构设置不尽合理,甚至重复建设。存在着种种不适应,需要进行调整和改革。一是应打破行政区划布局,解决乡镇医疗卫生院重复设置问题,原则上坚持“一乡一院”、“一村一室”。乡医疗卫生院和村医疗卫生室的设置要考虑其服务人口多少、服务半径大小。二是乡镇医疗卫生院与乡镇计划生育指导站实行共享,解决两者并立造成的资源浪费。三是对那些离县级医疗机构过近,且生存能力很差的乡镇医疗卫生院,应实行撤、并、转,以实现资源共享,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四是要控制乡村医生的数量,提高质量。严格实行乡村医生的准入制度。五是在明确服务功能的前提下,严格控制高档设备购置,减少资源闲置浪费。
4.改革农村医疗卫生人员培养模式,强化继续教育制度
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关键还是人才。根据我国农村医疗卫生人员素质低,人才匮乏的现状,一是要定向培养适用人才,鼓励医学院校毕业生和城市医疗卫生机构的在职或离退休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到农村服务。国家可以安排专项资金委托高等医学院校定向为农村培养全科医生,或由医学院校与地方政府联
合举办面向农村的大专班的方法,即由学校与地方政府签订协议或合同书,学生全部定向分配到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二是要强化继续教育制度,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技术
人员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目前我国各地农村医生的年龄结构、文化程度、医学知识素质、操作技能、服务态度等与全科医生的标准还相差较远。要加强对在职的乡村医生采取多种途径的全科医学教育和培训,鼓励有条件的乡村医生接受医学学历教育,力争到2010年,全国大多数乡村医生具备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执业资格。
(一)农村医疗卫生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亟待扶持。山区县区,长期以来财政医疗资金总量投入较小,加上资金扶持对象过于集中于县区级医疗机构和城区人口相对集中的医疗机构,直接导致乡镇财政无力投入,基层卫生院发展资金短缺,加之经济效益差,外债累积数额逐渐扩大,用于购买医疗器械、培训医务人员和建设基础设施的资金匮乏,严重制约了乡镇卫生院发展。
二是村医的报酬亟待落实。村医承担着村级预防保健和妇幼保健任务,但基本都是无偿服务,还尚有没有工资待遇、未参加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个体存在。从而导致对村级医疗卫生工作管理难以规范,责任落实难,一些传染病、地方病等防治工作存在较多问题和隐患。
三是医疗卫生队伍整体素质亟待提高。近年来,由于山区县区经济、交通、资源、能源等制约因素,卫生系统新分配或自愿调配至当地的专科以上医务人员较少,医疗专业技术人员年龄结构明显趋于老龄化,后备技术人才断档严重,缺乏高水平、高技术的人员和学科带头人。同时,由于贫困县区的薪金待遇相对偏低,一些当地培养成长起来的优秀医疗人才外流严重,极大制约了当地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
四是卫生机构建设和设置亟待规范。目前,由于乡镇卫生院建设缺乏科学统一的规划,卫生机构小、多、杂、重复建设、人员闲置,造成了医疗资源闲置和浪费。乡镇卫生院所由于人才、器材匮乏、服务项目少,竞争力较差,加之农民对县区级医疗机构的信任,大多到县区以上医院寻医问诊,导致基层医务人员无所事事、医疗器械闲置、管理瘫痪,从而使基层卫生院本就有限的医疗资源利用率极低,效益较差。
(二)农村医疗卫生建设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1)政府对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投入不足。农村卫生总费用中政府、社会和个人投入的比重在1991年至2000年间的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政府对农村卫生投入比重由12.54%下降至
6.59%,社会投入由6.73%降至3.26%。政府投入下降的直接后果:一是农民个人医疗负担的增加,同期,农民个人直接支付费用从80.73%上升到90.15%;二是农村公共卫生的削弱。政府拨款主要用于医疗,而公共卫生相对较少,对农村的就更少。在政府公共卫生支出的构成中,人员经费呈逐年上涨的趋势,而业务和公务费,公共卫生项目补助呈逐年减少的趋势,很多公共卫生机构只能通过有偿服务进行创收。
(2)缺乏医疗保障的农民在医疗费用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医疗服务可及性下降。合作医疗纷纷解体后,绝大多数地区农民没有任何医疗保障,根据三次全国卫生服务调查的数据,绝大部分农村居民自费承担医疗费用(1993年84.1%,1998年87.3%,2003年79%),2004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全国全面推广之后,合作医疗的覆盖率上升,较多的农村居民具有一定的医疗保障,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的医疗负担,但是和农村居民的医疗需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随着收入的增加,农民的医疗保健支出也不断上升,其增长速度超出收
入的增长速度很多。农民医疗保健支出占收入的比重和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也都逐年上升。20世纪90年代末,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而医疗费用则快速上涨,全国卫生服务调查显示,1993年、1998年、2003年的农村平均门诊费用分别为22元、25元和50元,平均住院费用分别为541元、837元和1455元(均为可比价格)。
国际研究表明,由于缺乏医疗保障,发展中国家的医疗价格格外重要,医疗服务价格的上升会降低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尤其是对贫困人群,最终会影响健康状况。在医疗费用上升情况下,农民直接支付费用方式导致农村居民医疗服务的可及性降低。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农村中应住院而没有住院的占30.3%,其中70%是由于经济困难;应就诊而未就诊的比例为45.8%,其中38.2%是由于经济困难。农民未就诊率、未住院率呈逐步上升趋势。收入越低的农民,未就诊率和未住院率的比例越高。
(3)三级医疗转诊体系的打破,导致有限的农村医疗资源效率不高,进一步扭曲农村医疗机构的行为。
在过去的20多年里,中国原有的农村三级医疗转诊体系被逐步打破。虽然农村卫生服务供给规模仍在增加,但效率低下。一方面,更多的患者集中到县及县以上医院,使得这些医疗机构人满为患,而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所提供的医疗服务不断下降。另一方面,农村医疗机构病源下降,发展受到限制,进一步加强了患者去大医院就诊的倾向,从而增加了农民的医疗负担。农村卫生技术人员所占的比重不断下降,从建国初的近70%下降到2001年的不足40%,县及县以上医院的床位数历年一直在增加,而乡镇卫生院的床位数自80年代以来没有明显的增加。80年代初,卫生院还承担很多的医疗服务,但是到了80年代中期,县及县以上医院所承担的医疗服务超过了卫生院,此后,卫生院的诊疗人次逐年下降,相关研究表明,乡镇卫生院服务的利用率较低,接近70%的乡镇卫生院出现亏损或接近亏损的边缘。
政府投入的不足,医疗条件和医疗人才的缺乏,使得乡镇卫生院的业务收入只能以卖药为主,有研究表明乡镇卫生院药品收入占收入的比重一般在70%~80%,而就诊患者那里的减少,使得乡镇卫生院只能通过不规范的行为从为数不多的患者获得收入,如一些乡镇卫生院不是定位在提供更符合当地农民需求的基本医疗服务和护理,而是定位于提供利润高的新项目、建立特色专科以增加收入,有条件的就竞相引进高科技、高费用的检查设备吸引患者就医,这进一步破坏了原有三级网络的功能,导致更多不必要的医疗费用。
近几年,尤其是2003年非典之后,随着政府对农村发展以及对医疗卫生建设的重视,情况有所好转,但解决农村医疗卫生问题仍有很长的路。而且随着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农村医疗卫生还面临一些新的挑战。
首先是农村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一些新情况的影响,例如农村人口流动性增加,艾滋病、非典、禽流感等新发传染病等使农村公共卫生问题更为严重;进城农民工的健康状况基本没有保障,一旦有病一般只能回到农村。再如交通、生产事故导致的意外伤亡的增加也增加了农民的医疗负担,同时也对医疗卫生体系,尤其是急救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又如由于迷信的复燃、家庭空巢、文化生活缺乏等原因造成的精神健康方面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如何促进农民的精神健康,不仅是农村医疗卫生的工作和面临的挑战,也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
其次是人口老龄化、疾病模式转变等人口特征变化带来的影响。中国已经开始步入老龄化时代,农村老龄人口比重不断上升;同时,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身体健康的青壮年农村人口进城务工,留在农村的更多是需要医疗保健服务比较多的老年人口。农村人口疾病模式变化的重要特点是55%~60%的死亡和疾病原因从传染性、感染性疾病向慢性病的模式转变。与此同时,由于农村居民生活环境、劳动环境和生活习惯的变化,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严重疾病的患病人数在农村也不断增加,成为威胁农民健-康的主要病种。老龄人口和慢性病患者和重大疾病患者是农村最需要医疗保健服务的人群,这部分人口的增加会对农村医疗保障带来财务上的巨大挑战。
第三篇:探讨如何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建设
探讨如何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建设
学术沙龙筹备方案(草稿)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愈来愈高,为解决这一日益凸出的矛盾,必须进一步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建设,才能确保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此,省科协学会部将在我市举行“探讨如何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建设”学术沙龙活动。届时,省科协领导、省级有关专家和景德镇市科协领导、景德镇市专家将莅临学术沙龙现场指导。为确保学术沙龙会议筹备工作稳妥、有序,取得圆满成功,现制定筹备方案如下。
一.活动主题:强化农村医疗服务功能,提升农村医疗服务水平
二.主办单位:江西省科协
三.承办单位:乐平市科协
乐平市卫生局
四、活动时间、地点
1.活动时间:二0一一年九月中旬,会期一天。
2.活动地点:①乐平市东方大酒店(学术交流讨论);②待定(交流参观)
五.参会人员
1.参会领导:
①省科协有关领导、景德镇市有关领导。
②乐平市领导:
王颖军市委副书记
王细妹市政府副市长
2.专家:省、景市有关专家,乐平市有关专家
3.乐平市卫生局:局长黄天赐;副局长吴晓琴;部分乡镇卫生院、部分市医院相关医务人员和有关工作人员。
4.乐平市科协:主席袁晓玲;副主席李涛及有关工作人员;
六.工作安排
1.邀请省、景市科协领导来乐,确定参会名单。(责任单位:市科协,时间:)
2.邀请省、景市卫生专家来乐,确定参会名单。(责任单位:市科协,时间:)
3.确定参加会议的农村医院及市人民医院、中医院、保健院、农医局等相关人员(农村医院18人,市直医院4人)(责任单位:市卫生局)
4.围绕如何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建设的主题,通知相关人员针对当前我市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建设的实际情况,找出若干典型问题,提前准备会议交流内容,安排相关人员依次进行发言并与专家交流讨论
5.安排参会人员用餐(市科协),卫生局安排一次宴请。
6.联系市电视台、报社记者等媒体进行宣传报道。(责任单位:市卫生局、市科协)
7.落实参观地点。(责任单位:乐平市卫生局):
8.会议通知及其它筹备事项。(责任单位:市卫生局、市科协)
七、活动主要内容
1.市政府副市长王细妹主持会议。
2.市委副书记王颖军致欢迎词。
3.省科协领导就本次学术沙龙作指示。
4.乐平市卫生局局长黄天赐介绍本市当前农医卫生服务建设情况。
5.省、景市有关专家就我市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建设方面工作提出建议或意见。
6参会医务人员就有关实际问题提问,并与专家交流,讨论。
7.市政府副市长王细妹对本次学术沙龙做活动总结讲话。
8.参观学习(地点:由乐平市卫生局选定)
第四篇:对我市农村医疗卫生现状的观察和思考
对我市农村医疗卫生现状的观察和
思考
对我市农村医疗卫生现状的观察和思考2007-02-10 16:48:36
××
×摘要:多年来,我市农村公共卫生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但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还有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农村缺医少药,农民看病难、看不起病现象还比较突出;二是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步履维艰,困难与矛盾重重;三是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投入严重不足,国家许多政策难以兑现;四是农村医疗保障机制严重滞后,已不适应农村农业发展的需要。针对我市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本文着力从思想认识、运行机制、现行体制、领导管理等方面挖掘其深层次原因,并试图对“如何在农村建立切实可行的医疗保障体制”问题进行探讨,论述加快推进农村医疗卫生改革的必要性及具体措施,以切实解决当前农村医疗保障问题。
×关键词:农村农民医疗卫生保障体制
×
×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农村医疗卫生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农村三级预防保健体系基本建立,农民就医比较便利,医疗技术质量和水平有所提高,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较低水平,计划免疫工作不断加强。与此同时,农村公共卫生事业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和“农村奔小康,一场大病全泡汤”的现象,在我市农村的许多地方经常出现,亟待我们进一步改善和提高。
×
一、当前我市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现状
×我市农村医疗卫生工作虽然有成绩、有进步、有发展,但总体上还是呈弱化的态势,其状况令人担忧,其形势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
×
(一)农村缺医少药,就医难的现象比较突出。当前农村农民看病难、看不起病,最基本的医疗需求难以得到保障。⒈偏僻地区人口流失严重,医疗资源不足,村医难维持生计。这几年,受人口搬迁、外出打工等影响,边远山村人口锐减,不少卫生所门庭冷落,相继关闭,村医为谋生计,只好另寻出路。柄建镇个行政村,大部分原多人口的行政村,现仅剩下多人。有个自然村仅剩下两位多岁的老人。石头镇一行政村,原有村民人,现剩下百来人,村医外出打工,村民看病只得跑到镇卫生院。据统计,全市农村卫生所空白点就有个,占全市行政村的。⒉就医费用居高不下,农村群众难以承受。过去一个阑尾手术费用开支约多元,现高达多元,相当于农民担谷子或一年的农业收入。据有关
部门统计,乡村患病人群医疗费用支出,一般情况下,在卫生所就医,费用约元;在卫生院住院,要元;在市级医院住院则需元。由于医疗费用攀升,低收入人群就医难的现象显得突出。我市乡村农民收入大都处在元之间,这样的收入水平,大多数人只能维持正常的生产生活需求,一旦生病,这些人就束手无策。医疗费用的攀升,使许多地方出现赊欠医疗费的现象。大部分医疗所年平均被赊欠医疗费,达元至元不等。⒊乡村群众因病返贫现象突出。石头镇浆佳村,一位村民来岁,开拖拉机跑运输,收入颇丰,盖了新房,尚有存款万多元,后因喷农药时中毒,先后送镇、市、省级医院治疗,花了万多元,两年来不能从事劳务,妻子、孩子又相继生病,一下负债万多元,很快就成了贫困户。柄建镇坑口村一位村民,胆囊炎穿孔,送省立医院手术,仅天就欠下债务万多元,立即跌入贫困深渊。“大病拖、小病扛、重病等着见阎王”的现象在不少农民家
庭中也是明显存在的。⒋农村卫生所站还存在缺药、少药等问题。鉴于当前农村的经济状况,相当部分边远山区的村医无能力、也不敢进一些好药。加之目前进药渠道多样,伪劣药品充斥药品市场的现象不断发生。据各地药品检查的情况看,伪药、劣药、过期药和缺药的现象,在一些个体医疗所时有发现,这种情况,直接危及病人的病情、影响患者的健康,市卫生监督所鞭长莫及,很难管得过来。
×
(二)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步履维艰。改革开放以来,许多行业在改革的浪潮中脱颖而出,展现出勃勃生机。但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则一直在困惑中艰难跋涉,其困难与矛盾重重。⒈许多基层卫生院设备简陋、人才缺乏。全市医疗单位设备总值万元,只相当于地区医院的。个乡镇卫生院没有超诊断仪和×光机,个卫生院没有心电图机,个卫生院不能进行三大常规化验,且大部分设备老化或作废,使用率较低。村级
卫生所医疗设备更差,诊病仅靠“老三件”(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由于基层基础条件差,造成医务人员分布很不合理,不少乡镇卫生院业务骨干紧缺,农村卫生所更是缺医少药。全市有各类医疗机构家,从业人员人,其中市直医疗单位家,在职人员人;乡镇卫生院家,在职人员人;村卫生所家,从业人员人;个体诊所家,从业人员人。卫生系统在职卫技人员人,高级职称人,中级职称人,初级职称人。乡镇卫生院卫技人员人,其中大专以上人,占,中专人,占,医科院校本科毕业生一个都没有;专业骨干、学科带头人少,特别是妇产科、外科、创伤科、影象专业、防疫专业卫技人员和医院管理人才缺乏。⒉乡镇卫生院卫技人员的工资难以兑现。国家政策规定,乡镇的卫技人员的工资属全民的由财政拨给,属集体的财政补助。这一政策出台后,我市没有很好地兑现,××年仅到位,极大地影响了基层卫技人员的积极性,也给经济负担已经很重的基
层卫生院造成了很大的压力。⒊农村合作医疗难以开展。我市广大农村经济基础薄弱,尤其是边远地区农民生活较为困难,对筹集合作医疗资金热情不高,而当地财政又无法补助,加上我市老、少、边、岛和山区的村落不少,近几年人口流动很大,造成医疗业务量少,村医队伍极不稳定,这些都直接影响了农村合作医疗的巩固和发展。⒋农村医疗卫生市场整顿难度大。乡镇卫生院不具有执法主体,没有执法权,市里虽然成立了卫生监督所,但人员少,经费缺,任务重,对无证行医现象屡禁不止,伪劣药品在市场上时有发现,直接危害了广大农民的用药安全。
×
(三)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投入严重不足。我市及乡(镇)财政运转困难,长期未能摆脱被动局面,使国家许多关于医疗卫生方面的政策难以兑现。一是乡镇卫生院全民职工,集体职工的补助工资政策未能全面兑现,欠帐较多;全市乡镇卫生院在职职工人,退休人员人。
按政策应拨补万元,实拨补万元,差额万元,造成医疗机构负债重。至××年,市直医院负债总额万元,乡镇卫生院负债总额万元。二是农村卫生三项建设和世卫贷款配套资金不到位,影响了事业发展;三是一些地方财政挪用、挤占、克扣卫生专项资金的现象还比较严重,影响了卫生部门向上争取资金的积极性;四是政府应当支持卫生事业的专项资金相对减少。这种不良的量的积累,对医疗卫生事业的影响将逐年加剧。
×
(四)农村医疗保障机制严重滞后。近年来,我市农村医疗卫生工作在困难中有所发展,在防“非典”斗争中经受了考验,农民的卫生保健意识、预防各种传染病的意识逐步增强。另一方面,我市农村医疗卫生工作也明显存在“三个不适应”:农村卫生医疗水平不适应农村农业发展的需要,政府的投入不适应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需求,农村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助手段不适应当前经济状况。
×
二、形成当前我市农村医疗卫生现状的主要原因
×我市农村医疗卫生工作当前出现的困难和不足,其造成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它既是长年积累的结果,也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诸多矛盾的综合表现;既有历史因素,也有现实的因素;既有表面的管理因素,也有深层的体制因素。
×
(一)思想认识不足。中央有关文件非常明确地把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定性为福利性的、政府举办的、公有制为主导的社会事业。中央召开的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也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卫生事业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但在实际工作中,各级政府抓卫生事业的力度远不如抓教育事业、计生工作那么大。教师工资可以由各级财政统筹优先发放,乡镇计生服务站的卫技人员可享受工资,而乡镇卫生院卫技人员全民、集体的工资却一直难以兑现。教育和计生工作关系到人口素质问题,而卫生事
业则是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健康问题,是极其重要的一项工作。但由于各级对医疗卫生工作的认识不一,加之卫生宣传工作还没有深入千家万户,尤其是农村群众的医疗保健意识不强,导致各地对农村医疗卫生工作重视程度不一。年,中央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快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决定对卫生职工的工资问题、卫生院医务人员的医疗保险、劳动保险的缴纳问题,均作了明确规定,但各地执行不力,明显地阻碍了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
(二)运行机制不科学。我市基层卫生院还未能实行真正意义上的院长负责制,其工作和业务的运行还要受到多种外部条件的制约。比如卫生院医务人员的人事管理权力不在院长,医务人员的调整充实,院长无力控制。该进的人进不了,不该进的又挤进来,以致直接影响队伍的结构和素质的提高。再比如,药品的购置方面,院长没有选择权,必须按规定到医药公司购买竞标药。而
市场药品店可以直接从厂家进货,药价比卫生院低至。这样卫生院的医疗成本明显增加,这种不平等的竞争,加重和影响了卫生院的经济负担和效益提高
×
(三)现行体制不协调。中央已明确规定,农村医疗保健属福利性质的事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中发〔〕号)文件规定:“乡(镇)卫生院由政府举办”、“人员、业务、经费等划归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按职责管理”。这种现行体制要求,至今全市上下未能落实到位。管理体制上的问题更是制约我市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
(四)领导管理低下。主要是对一些基层卫生院的院长和班子未能精心的调配,有的事业心责任感不强,精神风貌差;有的业务素质不高,管理能力低下;还有的工作方法简单,不善于团结和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等等,以致影响了基层卫生院整体功能和水平的发挥。有的卫生院甚至
处于瘫痪和半瘫痪的状态,极大地削弱了其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中的中心地位。
×
三、对加强我市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探讨
×当前我市农村医疗卫生的状况已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成为农村工作的一大热点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刻不容缓。
×
(一)提高认识,积极推进农村医疗卫生改革。农村医疗卫生关乎民生大计,关乎农村生产力、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安定稳定,各级政府一定要进一步深化认识,把农村医疗卫生纳入社会发展计划,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解决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有关政策法规,真正建立起政府举办的以公共卫生服务为主,综合提供预防保健和基本医疗等服务的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并按照《福建省农村实现“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规划目标》要求,财政对卫生的支出比重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逐年增加,争取年达到的要求。积极推行农村医疗卫生改革,实行乡镇卫生院长负责制,采取公开招聘等形式选好院长,并推行全员聘任制,激活用人机制,切实改变这种管人不管事、管事不管人的状况。建立卫生技术人才的引进、培养和深造机制,尽快扭转人才匮乏、水平低下的局面,在保证政府增加投入的情况下,可采取灵活多样的激励措施增强基层卫生院所的自身造血功能。要科学地整合农村医疗卫生资源,改变和防止在资源的利用和设置上的严重浪费。
×
(二)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决定,认真落实好农村卫生院卫技人员的工资全民、集体应由财政拨补的要求。要切实解决在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等三项改革制度方面,我市乡镇卫生院卫技人员未能享受国家同等的福利待遇,政策规定应由国家财政支付的部分应予以保障。医疗保险:按规定,参加医疗保险的人员按工资总额缴纳医
疗保险费用,其中,政府和单位贴补,个人交纳,而我市政府补贴仅占。养老保险:按规定参加养老保险的人员按工资总额缴纳养老保险费用,其中,政府贴补和单位贴补,个人交纳,而我市政府补贴仅占。住房公积金:按规定参加人员按工资总额缴纳住房公积金,其中,政府贴补和单位贴补,个人交纳,而我市政府补贴仅占。各级政府也应予以高度重视,进一步做好调查研究,积极稳妥地解决好在三项改革制度中补贴偏低的问题。
×
(三)建立有效机制,逐步建立农村医疗卫生保障体系。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之有关规定,本着扶持空白村的卫生所建设,优先给予个空白村村医适当经济补助,以稳定乡村医生队伍。有条件的地方可本着国家、集体、个人三方担负的原则,逐步建立乡村医生退休保险制度,以解决他们退休后的“老有所养”问题,以政策留人、待遇留人,逐步解决边远
山区群众看病难的问题。要切实加强卫生专项经费的清理整治,对被挤占的,应制订计划,限期清还。对于疾病控制、妇幼保健和卫生监督机构从事相关业务工作所取得的各项收入,也应按照规定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外帐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返还用于发展卫生事业。要认真研究,抓紧制定实施新型合作医疗方案,具体实施方案由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在这方面,古田县黄田镇已进行了偿试,也可予以借鉴和推广。
×总之,我们要从卫生事业发展的长远战略着眼,从当前农村卫生事业投入严重不足,城乡之间医疗卫生资源分布极不合理的实际情况出发,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依法行医、依法治医”为原则,通过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逐步建立农村医疗卫生保障体系,彻底改变农村农民看不起病和不敢看病的现状,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
×
×参考文献:
×⒈左学金、胡苏云:《城镇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政府与市场的作用》,《中国社会科学》年第期。
×⒉佚名:《中国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历程回顾与分析》,《中国科技信息》××年月日
×⒊周立耘:《农村医疗卫生不能走市场》,《人民日报》××年月日
×⒋孙力:《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尚需改善》,《北京日报》××年月日
×
第五篇:关于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思考
关于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思考
摘要:发展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有利于减轻县级医院的负担,控制农村医疗费用,合理配置农村卫生资源及推进农村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然而,由于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发展的观念滞后,农村医疗卫生资源缺乏且服务水平低下,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中基本医疗项目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的比例偏低以及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相关的制度建设滞后,我国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发展缓慢。为了实现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可持续发展,要创新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观念,建立合理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配套机制,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人力资源队伍建设和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农村医疗卫生工作是当前医疗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进一步解决农民看病难问题,对保护农村生产力、振兴农村经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信息化建设
十一五期间,我国的卫生事业已取得了惊人的成绩,开创了卫生工作的新局面。而在十而五期间,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情况下,加强医疗卫生事业的建设依然是我们党和人民的重点工作之一。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在国民人口总数中占有绝对地位,因此做好农村医疗卫生工作是我国医改是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是在政府领导、农村社区参与、县级和乡镇卫生机构指导下,以村卫生室为主体,以乡村医生为骨干,合理使用农村社区资源和适宜技术,以农民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和需求为导向,以农村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和残疾人等为重点,以解决农村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为一体的,有效、经济、方便、综合和连续的农村基层卫生服务。它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然而,由于与之相关的观念陈旧、资源缺乏、政策及制度建设滞后,我国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发展缓慢。在当前我国全面推进和快速发展医疗卫生服务的形势下,如何实现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已成为迫解之题。目前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提供主体为村卫生室,这意味着它主要是以村为地域范围进行提供。在其服务的地域范围内,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履行着慢性病防治、传染病防治、妇幼保健、弱势群体保健、卫生监督和卫生信息管理六大基本功能,它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安全。当前发展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主要有以下4 个方面的意义。
1.1资金投入不足,资源缺乏
虽然按照国家新医改提出的“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总体要求,对镇县级卫生机构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对于农村医疗卫生结构,却由于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使得村卫生室的数量较少,基础设施建设差,工作条件简陋,设备不足,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就医需求。1.2农村医疗卫生服务队伍建设不完善
目前,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主要人员是乡村医生。他们中的大多数是“赤脚医生”出生,他们大多存在学历低,年龄大,对知识的掌握严重不足等情况,这些对推进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数字化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这些因素决定了农村医疗卫生服务难以给社区居民提供有效、经济、方便、综合和连续的服务,难以赢得广大居民的信任与支持。
1.3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相关的制度建设滞后
虽然我国自1983 年起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与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相关的政策,但是,总体上来说其操作性不强。比如,对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人员来说,没有统一的工资收入规定和职称评定标准,未建立全科医务工作者入户诊疗时人身安全保障法规,没有系统的全科医生培训及资格认证标准,缺乏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控制及技术标准的认证和评估标准,缺乏全国统一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项目收费标准,村医感到职责与待遇不配套,极大地挫伤了村医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影响到国家医疗卫生政策的落实及卫生室服务质量。1.4农村医疗卫生体系的信息化程度低
由于基础设施落后,农村医务人员信息技术素质偏低,农村居民对信息化认识程度不高,农村卫生信息化实施不规范。而且资源分布不均, 卫生信息专业人才匮乏, 宣传不到位, 没有规范的技术标准和信息化建设规范。2关于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建设的几点思考 2.1 政府高度重视,加大资金投入
推进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条件,需要政府高度重视,尤其是对村级卫生室要加大资金投入,使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基础设施条件和环境逐步得到改善。加强对村卫生室的指导、管理和监督,提高村医业务素质,健全完善以公共卫生为主的基本医疗服务功能。具体包括努力改善村医的生活、工作环境等。
2.2 创新农村社区卫生服务观念
要以观念创新来带动制度创新,实现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可持续发展。各级政府应该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来组织实施具有公益性质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事业,把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纳入政府统一规划,统筹协调各部门职责,对发展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进行长期、持续和有效的宣传。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及人员应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创新服务形式,转变服务态度,变被动式服务为主动式服务,变分体式服务为综合式服务。农村居民应该认识到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益性、便捷性和节约性的特点,树立花钱保健防病是投资健康的观念,积极参与到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中去。2.3 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 应该树立“人力资源是发展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中的第一资源” 的新理念,把卫生人力资源队伍建设作为发展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首要选择。建立适合国情的全科医学教育体系,应该有步骤、分阶段地培养全科医护人才,以适应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对现有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医护人员,应该采取培训、轮训、短期学习班和在职函授及媒体教育等多种形式,使其尽快实现由专科医护人员向全科医护人员的转变。教育部门应该对医学院校的专业设置进行调整,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分别在大学和中等医学院校开设全科医学专业。对于新进入农村医疗卫生服务队伍的人员,一律应该持证上岗,学历、职称达不到要求的,一律不予聘用。为了稳定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人员队伍,应该完善与他们工作相关的工资待遇、编制、职称评定和人身安全保障等规章制度,使他们能够安心于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工作,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2.4不断完善村医保障机制
村级卫生室的医疗卫生服务主体是村医,对象是农民。村医的待遇、风险、养老得不到保障,会造成很多的不稳定因素,直接影响到对农民医疗卫生的服务质量和热情。乡村医生的工作被规范化,利益却被边缘化的现象,希望得到政府高度重视,并制订出合理、规范的村医保障机制,切实还村医一个稳定环境,还农民一个放心村医。
2.5 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质量 在创新观念、资金到位和人力资源充足这些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努力提高农医疗区卫生服务质量就成为必然。而且,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最终的落脚点也是要提高它的服务质量。为了确保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应该适时出台确保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制度化措施。比如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设置标准、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控制标准、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考核评价体系、农村医疗卫生服务项目收费标准等。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提高会对卫生服务的发展产生拉力,吸引农村居民到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就医,进而产生对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发展的推力,从而实现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2.6 加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信息化建设
信息技术的发展, 不仅提高了工作和生活效率, 更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 卫生服务管理的现代化, 应有信息化作为有力支撑。通过信息
化建设, 可以合理配置卫生资源, 规范医疗卫生服务行为, 提高卫生资源整体合力, 促进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信息化建设已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