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动态过程的民营企业危机战略管理

时间:2019-05-13 01:57: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基于动态过程的民营企业危机战略管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基于动态过程的民营企业危机战略管理》。

第一篇:基于动态过程的民营企业危机战略管理

全球化使中国经济已经成为全球一体化经济的一部分,即使企业的产品不出口,在家门口面临的竞争对手仍然是国际化的。在全球没有哪一个国家的企业像中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被抛向了全球竞争的舞台,中国企业遇见前所未有的竞争与机遇,但同时不可预测性的问题大量增加,市场环境变动更为频繁,企业面临的困难与风险有时足以令企业灭亡,危机不断出现更成为很多民营企业生存和发展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如何在正确危机管理理念基础上提高实际的危机识别和危机处理能力,是民营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所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民营企业经常面临的危机

一项调查表明,我国超过半数以上的民营企业处于中高度危机状态。调查人员将正面临1-2种危机的民营企业界定为一般危机状态民营企业,将正面临3-4种危机的民营企业界定为中度危机状态民营企业,将正面临5种以上危机的民营企业界定为高度危机状态民营企业。结果表明,根据这一划分,有超过半数的被访民营企业处于中高度危机状态之中,其中40.4的被访民营企业处于中度危机状态,14.4的被访民营企业处于高度危机状态。民营企业大多是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差,在成长过程中常常面临更大的危机。我们归纳一下,民营企业通常面临以下的危机:

1、人才资源的危机

据相关调查,有33.7的被调查民营企业表示人力资源危机对其民营企业产生了严重影响。人力资源危机主要表现为普通员工的频繁跳槽和中高层管理人员的非正常离职,甚至有些技术人员离职带来的公司机密的泄漏与产品的仿制。

2、资金断流的危机

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一直是一个瓶颈,而一旦有了融资渠道,短期融资和长期融资之间的平衡,以及在经营过程中,由于决策的失误或者不恰当的多元化的战略带来的资金链的断裂,都会给企业带来灭顶之灾。

3、公共关系的危机

企业发生重大的责任事故引起的法律纠纷,因为媒体对企业行为,特别是企业社会责任的这方面的追究,个别事件引起对企业的猜测和不信任,还有谣言的广泛传播都可能使企业陷入危机。

4、管理决策的危机

民营企业的管理者由于自身水平的限制,在管理决策上的失误带来危机;或者在企业和环境的交互作用中,由于“路径依赖”和“惰性作用”等原因使企业的操作状态与组织的现实环境和规则发生矛盾、企业的安于现状和企业发展的意愿形成冲突,造成企业行为缓慢、应对危机能力弱化。

5、非关税壁垒等新的游戏规则引发的危机

对于走向国际化的民营企业,面对一个更加复杂的环境,目标国出台的一系列新的规定、标准或政策,都有可能给这些国际化的企业带来灭顶之灾。比如说新环保标准和质量标准,大家知道现在环保标准和质量标准越来越严,过去可以被允许的,现在可能不被允许,现有的经营活动突然被列入限制或禁止的范围,也会引起企业危机,还有现有的经营模式被宣布非法,还有所以来的游戏规则被新规则所取代,还有所依赖的技术被淘汰,等等,这些新的法规、新技术、新标准都可能引发企业的危机。

二、进行危机的战略管理

引起民营企业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不少民营企业缺少长远的战略规划,企业在发展初期靠家庭作坊式管理还很有效果,随着企业的壮大,有些民营企业由于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也缺少吸引和留住人才的资源和企业环境,便出现决策危机、人力资源危机,特别是对危机的预警意识,更缺少危机出现时的快速反应能力,这些因素加上目前不断变化的外部宏观环境,导致不少民营企业在危机面前束手无策,或者贻误解决的时机,给企业的发展带来阻碍,甚至让企业走向衰退与灭亡。

那面对这样的现象,面对动态的宏观环境的变化,我们民营企业该如何防范和克服这些危机呢?我们认为,民营企业,特别是已经小有所成的那些“感觉”不错的企业,要把危机管理上升到战略的角度,进行危机的战略管理,这样才能给企业的航行提供保障,也就是企业危机管理的防御、处理能力融入战略管理的规划中,企业把危机管理列为公司战略的实施环节,从战略的高度将危机管理的制度、流程、组织和资源列入公司战略管理的体系当中。(见下图)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战略性危机管理体系分为两大层面,第一个层面是战略性层面,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公司层战略。这个层面是在公司整体战略的指导下,界定危机出现的可能性及其范围,最终确定危机防范的措施、流程和组织形态,一般内容主要包括市场环境发生异常变动对公司战略产生的危机、主要竞争对手突然发生对公司有重要影响危机、政府政策发生变动产生的危机等。第二个层面是策略性层面,也就是战略管理中的职能层面,危机管理包括了技术危机管理、品牌危机管理、人力资源危机、质量危机管理等。

一般危机战略管理包括四大环节:战略分析、战略制定、战略

第二篇:基于动态过程的民营企业危机战略管理

基于动态过程的民营企业危机战略管理

全球化使中国经济已经成为全球一体化经济的一部分,即使企业的产品不出口,在家门口面临的竞争对手仍然是国际化的。在全球没有哪一个国家的企业像中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被抛向了全球竞争的舞台,中国企业遇见前所未有的竞争与机遇,但同时不可预测性的问题大量增加,市场环境变动更为频繁,企业面临的困难与风险有时足以令企业灭亡,危机不断出现更成为很多民营企业生存和发展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如何在正确危机管理理念基础上提高实际的危机识别和危机处理能力,是民营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所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民营企业经常面临的危机

一项调查表明,我国超过半数以上的民营企业处于中高度危机状态。调查人员将正面临1-2种危机的民营企业界定为一般危机状态民营企业,将正面临3-4种危机的民营企业界定为中度危机状态民营企业,将正面临5种以上危机的民营企业界定为高度危机状态民营企业。结果表明,根据这一划分,有超过半数的被访民营企业处于中高度危机状态之中,其中40.4%的被访民营企业处于中度危机状态,14.4%的被访民营企业处于高度危机状态。民营企业大多是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差,在成长过程中常常面临更大的危机。我们归纳一下,民营企业通常面临以下的危机:

1、人才资源的危机

据相关调查,有33.7%的被调查民营企业表示人力资源危机对其民营企业产生了严重影响。人力资源危机主要表现为普通员工的频繁跳槽和中高层管理人员的非正常离职,甚至有些技术人员离职带来的公司机密的泄漏与产品的仿制。

2、资金断流的危机

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一直是一个瓶颈,而一旦有了融资渠道,短期融资和长期融资之间的平衡,以及在经营过程中,由于决策的失误或者不恰当的多元化的战略带来的资金链的断裂,都会给企业带来灭顶之灾。

3、公共关系的危机

企业发生重大的责任事故引起的法律纠纷,因为媒体对企业行为,特别是企业社会责任的这方面的追究,个别事件引起对企业的猜测和不信任,还有谣言的广泛传播都可能使企业陷入危机。

4、管理决策的危机

民营企业的管理者由于自身水平的限制,在管理决策上的失误带来危机;或者在企业和环境的交互作用中,由于“路径依赖”和“惰性作用”等原因使企业的操作状态与组织的现实环境和规则发生矛盾、企业的安于现状和企业发展的意愿形成冲突,造成企业行为缓慢、应对危机能力弱化。

5、非关税壁垒等新的游戏规则引发的危机

对于走向国际化的民营企业,面对一个更加复杂的环境,目标国出台的一系列新的规定、标准或政策,都有可能给这些国际化的企业带来灭顶之灾。比如说新环保标准和质量标准,大家知道现在环保标准和质量标准越来越严,过去可以被允许的,现在可能不被允许,现有的经营活动突然被列入限制或禁止的范围,也会引起企业危机,还有现有的经营模式被宣布非法,还有所以来的游戏规则被新规则所取代,还有所依赖的技术被淘汰,等等,这些新的法规、新技术、新标准都可能引发企业的危机。

二、进行危机的战略管理

引起民营企业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不少民营企业缺少长远的战略规划,企业在发展初期靠家庭作坊式管理还很有效果,随着企业的壮大,有些民营企业由于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也缺少吸引和留住人才的资源和企业环境,便出现决策危机、人力资源危机,特别是对危机的预警意识,更缺少危机出现时的快速反应能力,这些因素加上目前不断变化的外部宏观环境,导致不少民营企业在危机面前束手无策,或者贻误解决的时机,给企业的发展带来阻碍,甚至让企业走向衰退与灭亡。

那面对这样的现象,面对动态的宏观环境的变化,我们民营企业该如何防范和克服这些危机呢?我们认为,民营企业,特别是已经小有所成的那些“感觉”不错的企业,要把危机管理上升到战略的角度,进行危机的战略管理,这样才能给企业的航行提供保障,也就是企业危机管理的防御、处理能力融入战略管理的规划中,企业把危机管理列为公司战略的实施环节,从战略的高度将危机管理的制度、流程、组织和资源列入公司战略管理的体系当中。(见下图)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战略性危机管理体系分为两大层面,第一个层面是战略性层面,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公司层战略。这个层面是在公司整体战略的指导下,界定危机出现的可能性及其范围,最终确定危机防范的措施、流程和组织形态,一般内容主要包括市场环境发生异常变动对公司战略产生的危机、主要竞争对手突然发生对公司有重要影响危机、政府政策发生变动产生的危机等。第二个层面是策略性层面,也就是战略管理中的职能层面,危机管理包括了技术危机管理、品牌危机管理、人力资源危机、质量危机管理等。

一般危机战略管理包括四大环节:战略分析、战略制定、战略实施和战略监控。我们要注意企业是在一个大的生态环境里,企业的战略环境就是由企业生存、发展的外部环境形成,它是企业及其利益相关者构成的集群,是一种复杂的生态系统。企业和战略环境的关系是一种依赖与互相制约的关系,由于信息网络化、经济全球化,企业战略的竞争环境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企业竞争的范围与合作空间无限扩大,进入了一个无“疆界”的竞争时代,许多产业也正在走向整合,很难界定产业的起点与终点,技术边界也在模糊,但是企业如果想谋求长远,都必须注意在大的生态环境中的和谐共生的问题。企业生命周期的长短依赖于其自身对战略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协同进化能力,企业的使命就是谋求与战略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关系。

三、建立危机管理系统

史蒂文•芬克(Steven Fink)在其《危机管理》一书中认为危机管理是指组织对所有危机发生因素的预测、分析、化解、防范等等而采取的行动。罗伯特•希斯在其《危机管理》一书中认为,危机管理包括管理者和主管去考虑如何减少危机情境的发生、如何做好危机管理的准备、如何规划以及如何培训员工应对危机局面、如何从危机中很快复原。这四个方面构成了基本的危机管理。对此的通用说法是危机管理“PPRR”模式,“PPRR”模式指危机管理四个阶段的工作,即危机前的预防(Prevention)、危机前的准备(Preparation)、危机爆发时的应对(Response)和危机结束期的恢复(Recovery)。

对企业来说要制定危机管理体系的目标和原则,要成立企业危机管理委员会,或成立危机管理小组的企业要成立危机管理小组。开展企业危机的自测和预防,开展培训和演练,制定危机中的应对措施,制定危机中的改革措施等等。

1、建立危机预警机制

动态变化的经营环境、新的影响因素的出现也使危机“防不胜防”,因而,在企业的危机管理中必须将事前预防与事中处理并重,在“防”的同时积极应对、科学处理“不胜防”的突发性危机,化危为安、实现振兴是危机管理追求的目标。

对于企业经营过程中那些可预见的冲突事件或潜在的威胁与风险建立预警机制,根据一些信号要提前预测到可能发生的危机和可能存在的诱发危机的因素,准备危机应急预案,采取适当措施避免危机的发生,从而尽可能的减少损失。此时危机还处在潜伏状态,企业能够在正常经营状态下有较为充分的时间按照程序化决策的过程展开危机预防工作,一般由四个部分构成预警的防火墙—“危机教育”、“环境信息监测与评析”、“危机的预测与预报”、“危机的预控与处置”。通过这样的“防火墙”,我们便能够根据“信号”提早觉察到“危机”的到来。

2、扭“危”为“安”

每个企业要生存,要发展,都必须面临复杂和动态变化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影响。国家新政策、行业新制度的出台,消费者的消费偏好变化、产品或服务接受者维权意识的提高、自然条件或生产资源状况的突变、势必影响企业的经营、带来潜在的危机。这就要求企业不仅要“预防”危机,还要勇于面对现实,敢于采取恰当的措施,扭“危”为“机”。

在这个阶段,重视媒体作用,与相关当事人和社会公众的及时沟通是化解危机的有效手段。企业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必须在日常的工作中与媒体建立互相双赢的伙伴关系,管理层要高度重视和媒体的沟通,要通过高素质的公关部门不断保持和媒体的交流,以取得媒体的认同;二是危机来临时,企业要临危不乱,有条不紊,掌握信息传播的主动权,通过坦诚来赢得公众谅解。在这个阶段,快速反应能力、及时准确的决策、面对的困境的不气馁是必不可少的,企业可以通过努力和媒体的帮助扭转恶劣的局面。

3、危机后的总结和复苏

既使企业采取了有效的危机处理方式,企业的日常经营、市场占有率以及企业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很难一下子恢复到以前的水平,危机管理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和目标就是重塑企业形象,实现企业危机后的振兴。在这个过程要注意通过一系列的公关策划,重塑企业形象,这个过程需要时间,企业应该统筹进行规划,通过策划使企业从危机中复苏。总之,要尽一切努力避免使你的企业陷入危机;但一旦遇到危机,就要接受它、管理它,并以战略的思路与眼光规划未来。

第三篇:基于动态过程的民营企业危机战略管理

全球化使中国经济已经成为全球一体化经济的一部分,即使企业的产品不出口,在家门口面临的竞争对手仍然是国际化的。在全球没有哪一个国家的企业像中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被抛向了全球竞争的舞台,中国企业遇见前所未有的竞争与机遇,但同时不可预测性的问题大量增加,市场环境变动更为频繁,企业面临的困难与风险有时足以令企业灭亡,危机不断出现更成为很多民营企业生存和发展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如何在正确危机管理理念基础上提高实际的危机识别和危机处理能力,是民营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所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民营企业经常面临的危机

一项调查表明,我国超过半数以上的民营企业处于中高度危机状态。调查人员将正面临1-2种危机的民营企业界定为一般危机状态民营企业,将正面临3-4种危机的民营企业界定为中度危机状态民营企业,将正面临5种以上危机的民营企业界定为高度危机状态民营企业。结果表明,根据这一划分,有超过半数的被访民营企业处于中高度危机状态之中,其中40.4的被访民营企业处于中度危机状态,14.4的被访民营企业处于高度危机状态。民营企业大多是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差,在成长过程中常常面临更大的危机。我们归纳一下,民营企业通常面临以下的危机:

1、人才资源的危机

据相关调查,有33.7的被调查民营企业表示人力资源危机对其民营企业产生了严重影响。人力资源危机主要表现为普通员工的频繁跳槽和中高层管理人员的非正常离职,甚至有些技术人员离职带来的公司机密的泄漏与产品的仿制。

2、资金断流的危机

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一直是一个瓶颈,而一旦有了融资渠道,短期融资和长期融资之间的平衡,以及在经营过程中,由于决策的失误或者不恰当的多元化的战略带来的资金链的断裂,都会给企业带来灭顶之灾。

3、公共关系的危机

企业发生重大的责任事故引起的法律纠纷,因为媒体对企业行为,特别是企业社会责任的这方面的追究,个别事件引起对企业的猜测和不信任,还有谣言的广泛传播都可能使企业陷入危机。

4、管理决策的危机

民营企业的管理者由于自身水平的限制,在管理决策上的失误带来危机;或者在企业和环境的交互作用中,由于“路径依赖”和“惰性作用”等原因使企业的操作状态与组织的现实环境和规则发生矛盾、企业的安于现状和企业发展的意愿形成冲突,造成企业行为缓慢、应对危机能力弱化。

5、非关税壁垒等新的游戏规则引发的危机

对于走向国际化的民营企业,面对一个更加复杂的环境,目标国出台的一系列新的规定、标准或政策,都有可能给这些国际化的企业带来灭顶之灾。比如说新环保标准和质量标准,大家知道现在环保标准和质量标准越来越严,过去可以被允许的,现在可能不被允许,现有的经营活动突然被列入限制或禁止的范围,也会引起企业危机,还有现有的经营模式被宣布非法,还有所以来的游戏规则被新规则所取代,还有所依赖的技术被淘汰,等等,这些新的法规、新技术、新标准都可能引发企业的危机。

二、进行危机的战略管理

引起民营企业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不少民营企业缺少长远的战略规划,企业在发展初期靠家庭作坊式管理还很有效果,随着企业的壮大,有些民营企业由于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也缺少吸引和留住人才的资源和企业环境,便出现决策危机、人力资源危机,特别是对危机的预警意识,更缺少危机出现时的快速反应能力,这些因素加上目前不断变化的外部宏观环境,导致不少民营企业在危机面前束手无策,或者贻误解决的时机,给企业的发展带来阻碍,甚至让企业走向衰退与灭亡。

那面对这样的现象,面对动态的宏观环境的变化,我们民营企业该如何防范和克服这些危机呢?我们认为,民营企业,特别是已经小有所成的那些“感觉”不错的企业,要把危机管理上升到战略的角度,进行危机的战略管理,这样才能给企业的航行提供保障,也就是企业危机管理的防御、处理能力融入战略管理的规划中,企业把危机管理列为公司战略的实施环节,从战略的高度将危机管理的制度、流程、组织和资源列入公司战略管理的体系当中。(见下图)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战略性危机管理体系分为两大层面,第一个层面是战略性层面,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公司层战略。这个层面是在公司整体战略的指导下,界定危机出现的可能性及其范围,最终确定危机防范的措施、流程和组织形态,一般内容主要包括市场环境发生异常变动对公司战略产生的危机、主要竞争对手突然发生对公司有重要影响危机、政府政策发生变动产生的危机等。第二个层面是策略性层面,也就是战略管理中的职能层面,危机管理包括了技术危机管理、品牌危机管理、人力资源危机、质量危机管理等。

一般危机战略管理包括四大环节:战略分析、战略制定、战略

实施和战略监控。(见下图)

我们要注意企业是在一个大的生态环境里,企业的战略环境就是由企业生存、发展的外部环境形成,它是企业及其利益相关者构成的集群,是一种复杂的生态系统。企业和战略环境的关系是一种依赖与互相制约的关系,由于信息网络化、经济全球化,企业战略的竞争环境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企业竞争的范围与合作空间无限扩大,进入了一个无“疆界”的竞争时代,许多产业也正在走向整合,很难界定产业的起点与终点,技术边界也在模糊,但是企业如果想谋求长远,都必须注意在大的生态环境中的和谐共生的问题。企业生命周期的长短依赖于其自身对战略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协同进化能力,企业的使命就是谋求与战略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关系。

三、建立危机管理系统

史蒂文•芬克(StevenFink)在其《危机管理》一书中认为危机管理是指组织对所有危机发生因素的预测、分析、化解、防范等等而采取的行动。罗伯特•希斯在其《危机管理》一书中认为,危机管理包括管理者和主管去考虑如何减少危机情境的发生、如何做好危机管理的准备、如何规划以及如何培训员工应对危机局面、如何从危机中很快复原。这四个方面构成了基本的危机管理。对此的通用说法是危机管理“ppRR”模式,“ppRR”模式指危机管理四个阶段的,即危机前的预防(prevention)、危机前的准备(preparation)、危机爆发时的应对(Response)和危机结束期的恢复(Recovery)。

对企业来说要制定危机管理体系的目标和原则,要成立企业危机管理委员会,或成立危机管理小组的企业要成立危机管理小组。开展企业危机的自测和预防,开展培训和演练,制定危机中的应对措施,制定危机中的改革措施等等。

1、建立危机预警机制

动态变化的经营环境、新的影响因素的出现也使危机“防不胜防”,因而,在企业的危机管理中必须将事前预防与事中处理并重,在“防”的同时积极应对、科学处理“不胜防”的突发性危机,化危为安、实现振兴是危机管理追求的目标。

对于企业经营过程中那些可预见的冲突事件或潜在的威胁与风险建立预警机制,根据一些信号要提前预测到可能发生的危机和可能存在的诱发危机的因素,准备危机应急预案,采取适当措施避免危机的发生,从而尽可能的减少损失。此时危机还处在潜伏状态,企业能够在正常经营状态下有较为充分的时间按照程序化决策的过程展开危机预防,一般由四个部分构成预警的防火墙—“危机教育”、“环境信息监测与评析”、“危机的预测与预报”、“危机的预控与处置”。通过这样的“防火墙”,我们便能够根据“信号”提早觉察到“危机”的到来。

2、扭“危”为“安”

每个企业要生存,要发展,都必须面临复杂和动态变化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影响。国家新政策、行业新制度的出台,消费者的消费偏好变化、产品或服务接受者维权意识的提高、自然条件或生产资源状况的突变、势必影响企业的经营、带来潜在的危机。这就要求企业不仅要“预防”危机,还要勇于面对现实,敢于采取恰当的措施,扭“危”为“机”。

在这个阶段,重视媒体作用,与相关当事人和社会公众的及时沟通是化解危机的有效手段。企业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必须在日常的中与媒体建立互相双赢的伙伴关系,管理层要高度重视和媒体的沟通,要通过高素质的公关部门不断保持和媒体的交流,以取得媒体的认同;二是危机来临时,企业要临危不乱,有条不紊,掌握信息传播的主动权,通过坦诚来赢得公众谅解。在这个阶段,快速反应能力、及时准确的决策、面对的困境的不气馁是必不可少的,企业可以通过努力和媒体的帮助扭转恶劣的局面。

3、危机后的和复苏

既使企业采取了有效的危机处理方式,企业的日常经营、市场占有率以及企业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很难一下子恢复到以前的水平,危机管理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和目标就是重塑企业形象,实现企业危机后的振兴。在这个过程要注意通过一系列的公关策划,重塑企业形象,这个过程需要时间,企业应该统筹进行规划,通过策划使企业从危机中复苏。总之,要尽一切努力避免使你的企业陷入危机;但一旦遇到危机,就要接受它、管理它,并以战略的思路与眼光规划未来。

第四篇:民营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管理探讨

民营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管理探讨

摘 要: 随着全球化经济时代的来临,民营企业面临的竞争日益激烈,其长期健康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威胁,而影响民营企业发展最重要的因素是人才的培养。论文通过对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从建构民营企业核心能力的角度出发,提出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规划,希望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 民营企业; 核心能力; 人力资源战略管理

一、引 言

民营企业作为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补充,对现代经济的影响日益增强。我国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目标的实现均离不开我国民营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但是目前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却仍然存在着管理水平不高、体制不健全、技术创新水平偏低等诸多阻碍企业长期发展的问题,这些问题归根结底是由民营企业人才的严重匮乏,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低下造成的。

企业的核心能力是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能量之源,而核心能力的构建、维持和提高都离不开企业的知识和文化载体—员工,笔者依托企业核心能力理论,为民营企业建立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从而能为民营企业在市场上获取持续竞争优势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二、企业核心能力内涵的界定目前关于企业核心能力的内涵界定,理论界还没有统一的定论。国外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理论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和 Hamel 是较早提出核心能力含义和内涵的学者,他们认为企业的核心能力是不同技能与技术的整合,但是并没有对各种能力进行分解,比较笼统。

等学者在前面学者的基础上将核心能力的内涵界定为各种资产与技能的协调配置,并对资产和技能进行了细分,大致分为卓越资产、认知能力、程序与常规、组织结构、行为与文化等。

等学者认为核心能力的构建不仅来自于企业内部各种能力的组合,他通过将核心能力分解为用户洞察力、产品技术能力、制造工艺能力、组织能力等将核心能力的影响因素通过产品这个平台与企业外部的利益相关者联系起来。

虽然各位学者的研究角度不同,但不难看出,各位学者都认为核心能力的构建不是来源于企业某一部分技术和能力,而是来自多方面能力的动态组合和协调。国内王毅、陈劲、许庆瑞等学者在对核心能力主要理论归纳和总结后,提出了核心能力的能力层次系统概念。把核心能力分为经营环境、企业、学科、技术、产品、产品核心子系统等六个层次。经营环境层次能力可以简称环境能力,就是对环境的认知与反应能力,积极利用政府、供应商、用户、竞争对手、替代品生产商、大学、研究所,与它们进行有效合作,营造良好的企业生态环境的能力。企业层次的能力包括战略管理能力、管理意识、核心人才管理能力、企业研究开发能力、制造能力、营销能力、创新资金投入能力等。学科层次的能力就是在各相关学科方面的能力以及整合这些学科的能力。技术层次的能力就是在各相关技术方面的能力以及整合这些技术流与相关技能的能力。产品层次的能力就是关于各产品子系统和产品整体构架的知识,以及把相关学科、技术、技能融合到产品与产品子系统之中的能力。产品子系统层次的能力就是关于各产品元件和产品子系统整体构架的知识,以及把相关学科、技术、技能融合到产品元件与产品子系统之中的能力。

核心能力层次系统模型较为全面的反映了企业核心能力组成部分。企业核心

能力的六个层次系统,每一个层次系统的具体实施都需要知识的载体—人才发挥巨大作用。没有人才,没有对人才制订出具体的战略规划,整个核心能力的构建就无从谈起。所以,依托核心能力理论构建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是民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

三、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现状民营企业多是一人创办起来的,到最后往往演变成整个家族的企业,从高层到低层各个层次上的管理者和非管理者都有一定程度上的血缘和地缘关系。这种人力资源模式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在企业成立初期承担共患难的角色,促进企业的发展,但是随着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这种人力资源组成和管理模式的弊端就不断凸现隼础D壳捌淙肆ψ试垂芾砟J降奈侍庵饕性谝韵录父龇矫嫫笠导胰狈θ肆ψ试垂芾硪馐丁U庠从诿裼笠导倚「患窗驳男睦硐窒蟆U馐歉灿谥泄澄幕械纳畈愦蔚募壑倒郏贝匆嫡咦ㄗ⒂谘矍暗睦笫保衔厥油蹲嗜肆ψ试垂芾砭褪窃黾悠笠档某杀荆笠狄簿兔挥谐ぴ斗⒄沟拿蜗牒投

人力资源制度不科学、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源组成呈现出这样一种特点,越往高层,管理者之间的血缘关系越近,越往低层,这种血缘关系越淡。从而造成企业的规范制度对企业高层没有约束作用,而对基层员工才存在明显的约束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只流于表面。许多民营企业家也明白企业的长期发展需要补充新鲜血液,需要具备管理专业知识的高级人才。在人才招聘的过程中,也开始重视学历和能力等因素。但是一旦这些人才被招聘到企业当中,却得不到应该得到的重视,反而处处受到企业家族管理人员的压制,从而造成企业人才的不断流失。据资料显示,民营企业中高层次管理和科研技术人才的工龄平均为 2 ~3 年,最短的只有 2 个月。

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提升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民营企业如果真的想把企业做大做强,就必须及早储备和培养人才,制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

四、构建民营企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层次系统图 1 企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民营企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实施离不开高校这个人才平台,基于企业的核心能力理论,笔者把人力资源组成划分为公关人才、营销人才、工商管理人才、技术人才、财务管理人才(见图 1)。各类型人才在企业中发挥作用的部分和权重均有所不同。公关人才对企业的经营环境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和观察力。能够清晰地描述出企业在整个社会环境中所处有利和不利环境。这是企业经营环境能力层次的要求。能够在政府政策、顾客、竞争者、供应商策略变化中分辨出对企业整体运行有利的因素,并能对不利因素进行合理规避。公关人才对人才整体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

营销人才能在一系列营销计划中不断洞悉市场需求的变化,塑造产品的品牌,并为企业产品和营销方式的创新不懈努力。这既是核心能力层次系统中企业层次的要求,也是把知识不断内化为产品价值的要求。

工商管理人才是所有人才中最重要的人才,也是现代企业中所需的高级人才。他具备最广泛的知识基础。对企业的经营环境、产品品牌的塑造、文化的提升以及技术和管理方式的创新都能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他具有不断学习和汲取新知识的欲望,并且能够不断的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内化为企业价值。工商管理人才是企业核心能力系统所需知识载体的集中体现。

技术人才和财务管理人才是分管产品技术和企业财务状况两大区域的人才,他们是核心能力层次系统中技术层次能力的体现。

上述几类人才其素质优势都各有侧重,但是企业的竞争优势需要不断的完善和补充新的知识和技术,也就是企业内部和从外界吸收的各种知识需要不断流动,这也就需要企业各类人才进行不断的沟通和交流。从而实现企业知识的不断更新整合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在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源储备系统不断完备的同时,企业还需要制定相适应的人力资源战略管理规划,具体步骤如下民营企业依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并对现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状况进行分析和整理,依托建立企业核心能力的理论根据,总结企业长期发展过程中所欠缺的企业人才。

与民营企业所在地或者所在地附近的高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并对人才资源的需求状况和培养状况进行双向交流。与此同时,与高校专业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建立民营企业的品牌,并为学生的学习指明方向。

民营企业现有企业员工整体素质的提高,包括企业家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从基层到高层对管理者进行分类,对于无法胜任的管理者降级,对于具有潜力的管理者给予去高校进一步培训和学习的机会,使之真正成长为企业的高级人才。对各个层次的管理者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而各个层次的管理者进一步对本部门的员工做职业生涯规划。

改革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努力打破现有血缘关系所形成的公私不分格局。建立有效地监督管理机制,完善绩效考核制度。一是为每位员工建立日常绩效考核记录档案。根据不同的工作性质确定不同的工作定额,每月或每季度定期考核,根据其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出勤情况、工作态度、工作业绩等综合评定后给出相应的评定等级,作为其定岗、晋升、奖惩的依据。二是建立特殊事项记录档案。记录那些在企业出现危机的关键时刻,能够做出准确判断,积极进言献

策帮助企业度过难关的优秀人才,将以上考核记录及时反馈给员工本人和提供给机关管理人员,既可以督促员工更加努力地为企业的生存发展做贡献,也为企业及时地发现人才提供了便利。

参考文献[1]陈 劲,王 毅。国外核心能力研究评述[J]。科研管理,2008,20,(5):13 -18.[2]王 毅,陈 劲。企业核心能力: 理论溯源与逻辑结构剖析[J]。管理科学学报,2000,3,(3):25 -30.[3]刘凤姣。我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J]。益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78 -82.[4]郑 奎。浅析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对策[J]。

更多在职研究生信息http:///

第五篇:论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的动态管理

摘要:我国民营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开发观念及管理方法诸方面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还存在不少问题,文章对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的动态绩效管理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动态绩效

我国大多数民营企业是家族企业。根据最新的一次全国民营企业普查资料,民营企业内部普遍实行家族制管理,已婚企业主的配偶50.5%在本企业做管理工作,9.8%负责购销,已成年子女20.3%在本企业做管理工作,13.8%负责购销。家族企业“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公司治理结构在一段时间内显得简单,但也埋下了隐患。在企业做大后,原先靠亲情维系起来的不明晰的产权如果处理不当,有可能引发内部争权夺利,不少家

族企业内部人才缺乏却又不愿意管理权旁落,因此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为2.9年。许多暴露出的问题表明,中国的民营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成长挑战和观念升级。

一、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

民营企业由于收入低、人才成长环境欠佳,加之家族式的管理对人才晋升等要求的局限,引进并留住人才有一定的难度,使得人才匮乏成为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仔细分析不难发现,民营企业人才匮乏的症结在于人力资源管理的不得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力资源管理机构设置不到位

大多数民营企业没有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机构,其职能大都由总经理办公室兼任。虽然有很多企业根据市场发展的需要将原来的“人事部”改为“人力资源部”,管理模式还停留在传统人事管理水平上,如发发工资、管管档案等。机构设置不到位,缺乏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者,与现代人力资源正规化、专业化管理极不协调。

(二)人才引进机制不合理

大部分民营企业是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吸纳了大量的劳动力资源,从静态的角度来看,劳动力资源数量多,但是素质却不高,没有真正达到企业发展所必须的要求;民营企业招一般员工时存在着只讲求忠诚而非表现的现象,只要你在企业中对老板忠诚,对企业忠诚,你就得到任用,至于你有没有才,工作能力怎么样,则是次要问题;在民营企业中,普遍存在着狭隘的人才观,认为人才就是指技术人才,他们将企业经营中的诸多问题归根于缺乏技术人才,使民营企业形成一种对技术人才的依赖性。

(三)用人机制不科学

民营企业管理的所有权和管理权紧密结合,决策权高度集中在企业主手中,老板在企业中享有最大的权威;员工和企业的关系只是劳动力的雇佣关系,很多民营企业家认为只要有高薪,市场上多的是优秀人才,而没有从思想意识上真正重视过人才和他们的人格尊严;家族成员在企业中居要位,企业发展的历史习惯使他们在用人机方面表现为对外人不放心、“任人唯亲”、“任人唯近”、过分集权、论资排辈等,致使员工凝聚力下降,人力资源流动现象普遍。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绝大多数民营企业都面临着国际国内竞争的日益加剧,劳动力成本逐步提升的局面,日渐降低的企业利润不可能再支撑原先粗放式的经营管理。绩效管理是提高民营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我国民营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注重动态绩效管理。

二、动态绩效评价的概念

绩效,反映的是人们从事某一活动所取得的成绩或成果。企业绩效表现为一定时期内企业经营活动的“多维产出”,不仅表现在有形的物质形态产出,而且表现为无形的精神形态产出。

动态绩效评价是指运用数理统计和运筹学方法,采用特定的指标体系,对照统一的评价标准,按照一定的程序,通过定量定性对比分析,对企业员工做出客观、公正和准确的综合评判。

三、企业动态绩效评价的内涵

绩效评价,我国民营企业要坚持以人为本、以促进员工全面发展为核心,采用科学的考评方法,对员工的行为、工作态度、工作业绩以及综合素质进行全方位的考核、分析和评定,并通过有效的反馈系统确保及时反馈,从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员工的全面发展。

其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以人为本。员工绩效评价的初衷和灵魂应该是以人为本,围绕人来开展工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确立员工在评价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员工不是简单的被评价者,也是绩效评价过程中的评价者之一,不仅参与评价其他员工,也参与对自身的评价;第二,让员工有效地参与绩效评价工作,包括员工参与绩效目标的制定,在评价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对评价结果的知情权和申诉权,以及在评价过程中与其他成员、领导之间的有效沟通;第三,使人性获得最完美的发展,通过充分调动其发自内心的积极性,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和理论修养,从而获得最完美的发展。

2.全面参与和全方位评定。员工绩效评价是由来自不同层面的人员共同参与,从多个视角对员工进行综合反馈评价的过程。参与评价者包括被评价员工的上级、同事、顾客以及评价员工本人,来自多方面人员的共同参与,可以实现多渠道收集信息,帮助员工从多渠道获取大量有价值的信息。评价过程强调员工自身的参与,通过参与评价指标的制定,参与自我评价,达到员工自我教育、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目的。集中各种评价者的优势互补,确保评价结果准确、客观和全面。

3.及时反馈。员工绩效评价目的是服务于员工的发展,因此,其中一个重要环节是评价结果的反馈。评价完成后,及时地反馈,一方面可以使被评价员工比较全面、客观地了解自己的优缺点,认识到个人差距,以作为将来改善、提高、发展的参考;另一方面有助于加强员工、管理阶层、顾客等各成员之间的沟通交流,提高工作效率和凝聚力。

4.全面发展。员工绩效评价以发展为核心,注重员工的个人价值、专业价值,注重未来的发展,帮助员工认识自我、发现自我,把评价活动和过程作为员工展示自我平台和机会,促使每个员工在评价中获得激励,从而提高自身素质和水平,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钟庆华,钟文华.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绩效管理现状探析[J].天府新论,2007,(12).

[2]姚世华.如何提升民营企业的绩效管理[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6,(9).

[3]李素英.关于加强民营企业绩效管理的思考[J].江苏商论,2007,(6)

[4]行金玲.绩效管理工作常见的误区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6,(31).

[5]霍林,马意飞.绩效管理实施中的问题和解决办法[J].经济论坛,2006,(2).

[6]张丽红,于晓勇.民营企业绩效管理现状与对策[J].企业活力,2007,(1).(免费论文网)

下载基于动态过程的民营企业危机战略管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基于动态过程的民营企业危机战略管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民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民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王晓梅 民营企业属于个体私营企业的体制范畴。因此,民营企业的兴起,主要是由于我国改革开放基本国策的实施,党的十五大进一步确立了民营企业在国民经......

    信息时代下企业危机管理战略探索

    信息时代下企业危机管理战略探索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日益发展,媒体越来越发达,任何一个事件都有可能引爆公众的舆论,从而让企业的社会形象收到严重损害。在企业出现了形象危......

    动态管理

    动态管理:排除发展阻碍,提高决策水平企业发展的阻碍因素有哪些?响应市场变化的最快途径,是能够预知变化,许多公司由于不能快速的,看到自己企业内部的“全貌”,(这其中包括订单制造进......

    危机管理

    从“三鹿奶粉”事件看政府危机管理 随着以经济全球化为特征的社会交往范围和领域的不断扩大,世界正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危机频发时期,如何应对公共危机成为政府行政的重要课题......

    危机管理

    危 机 管 理 复旦大学国际公共关系研究中心副主任纪华强 随着改革的深入以及加入WTO,我国的经济将日益融入世界经济之中,我们将面临一个环境因素更为复杂、竞争更为剧烈、变化......

    如何加强危机管理[精选]

    在复杂多变、严峻挑战的市场环境中,中小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进行并加强危机管理。一、企业危机管理的含义 危机管理20世纪60年代在西方国家出现,起初仅限于政治......

    危机管理

    企业危机管理 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日益激烈的多元化社会,经济生活复杂多变。任何企业都处在风云莫测的环境中,危机从诸多方面影响着企业,因此作为企业的经营者不仅要有竞争观......

    民营企业海外投资战略分析(推荐五篇)

    民营企业海外投资战略分析在海外投资大潮中,过去投资的主力军始终是国有大型企业,而现在,民营企业正以其独特的方式悄然成为中国海外投资的新生力量。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