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事业费政策性支持、调节费科技工作合同[五篇范例]

时间:2019-05-13 01:04: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科学事业费政策性支持、调节费科技工作合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科学事业费政策性支持、调节费科技工作合同》。

第一篇:科学事业费政策性支持、调节费科技工作合同

科技工作名称:

归口部门:

承担单位:

承担单位负责人:



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

年月日





一、科技工作的目的、意义(包括说明该工作对促进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事业发展,改变科技环境将产生的作用,效益分析与评估及可能产生的影响等):





二、主要任务与达到的目标(包括阶段目标):







三、实施方案、具体步骤与进度计划:







四、考核内容与合同的终止期限:







五、经费概算、来源和还款计划:

1.概算(包括科技工作的总经费概算和调节费的使用方向):





2.来源:

单位:万元

┌─────┬───────────────┬────┬──────┐

││政策性调节费│││

│来源├───┬───┬───┬───┤自有资金│其它渠道资金│

││合计│有偿│无偿│其他│││

├─────┼───┼───┼───┼───┼────┼──────┤

│数额│││││││

├─────┼───┴───┴───┴───┴────┼──────┤

│落实情况│││

└─────┴────────────────────┴──────┘

3.承担单位还款计划:

单位:万元

┌─────┬────────┬────────┬─────────┐

│年度││││

├─────┼────────┼────────┼─────────┤

│数额││││

└─────┴────────┴────────┴─────────┘





六、合同签署各方:

1.承担单位(乙方)

承担单位负责人:

具体组织工作负责人:



单位盖章

年月日

2.归口部门(或担保单位)(丙方)

部门科技主管:部门财务主管:

主管负责人:主管负责人:



单位盖章单位盖章

年月日年月日

3.国家科委主管厅、司(或其他授权单位)(甲方)

主管厅、司:条件财务司

主管负责人:主管负责人:

单位盖章单位盖章

年月日年月日

本合同自甲、乙、丙三方全部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第二篇:海南省科学事业费项目验收材料格式

海南省科学事业费项目验收需提供的主要材料

一、验收申请报告;

二、起草的《科学事业费项目验收证书》

三、所需验收技术材料主要包括:

1、计划任务书或项目技术合同;

2、项目技术研究总结报告;

内容包括:选题依据;研制过程;设计与工艺图表;技术性能指标;解决的关键技术及所采用的技术原理;与国内外同类技术、产品的对比分析;成果的创新性、先进性;对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意义;推广应用的条件和前景;存在问题和改进意见等。

3、测试分析报告及主要实验、测试记录报告(包括原始记录);产品质量检测报告(法定检测单位出具);

4、质量标准(经国家或省、市技术监督局备案);

5、经费的使用情况;

6、查新报告(经国家认定资格的查新机构);

7、专利证明(非专利项目免);

8、涉及污染环境和劳动安全等问题的,需有关主管机构出具的报告或证明;

9、附件目录

格式:

海南省科学事业费项目“„”

完成单位:

完 成 人:

起止时间:

验收材料 二Ο一年月日

目录

一、计划任务书或项目技术合同

二、项目技术研究总结报告

三、测试分析报告及主要实验、测试记录报告;产品质量检测报告

四、质量标准

五、经费的使用情况

六、查新报告

七、专利证明(非专利项目免)

八、涉及污染环境和劳动安全等问题的,需有关主管机构出具的报告或证明

九、附件目录

1、论文

第三篇:政策性金融支持节能减排初探

政策性金融支持节能减排初探

钟蔓桃 中国进出口银行评审部 严 明 中国进出口银行风险管理部

[内容摘要]节能减排已成为重要的国家经济发展战略性工作,但当前企业在推行节能减排过程中遇到了融资难的突出问题,迫切需要相关金融机构以创新思维和创新金融手段来加大支持力度,推动我国节能减排工作。文章对当前我国节能减排面临的压力和推行节能减排的意义进行了简要概述,对节能减排工作中融资难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政策性金融作为国家政策性工具,可以有效补充当前市场的不足,积极参与节能减排金融支持,最后对政策性金融如何以创新金融手段有效支持节能减排提出了具体措施建议。

[关键词] 节能减排;政策性金融;支持手段;创新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变化大会是一个标志性事件,它预示了绿色、环保将成为新的世界经济发展潮流,①在新的世界经济游戏规则尚未定型的时候,中国应及时抓住这一机会,积极采取措施抢占未来经济制高点,实现未来经济发展模式的成功转型。

一、节能减排,实现经济发展模式转型,中国任重道远

哥本哈根大会让全世界都进一步清楚地认识到了环保经济、绿色经济的日益临近,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也都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点,但目前中国加快节能减排的任务依然异常艰巨。

(一)中国当前面临严重的能源资源供应和环境压力

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BP世界能源统计》及美国能源署(EIA)网站相关数据,中国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占世界GDP总量的4.03%(折美元计算),一次能源消费占世界比重为12.51%,②世界能源消费强度(单位GDP所消耗的能源量)为2.5吨油当量/万美元GDP,中国为8.4吨油当量/万美元GDP,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36倍,差距很大。2008年中国GDP占世界比重约为6.85%,① 欧美发达国家更多地用“低碳”概念,但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是否地球变暖的根本原因现在科学界还有一定争论,不少人士认为欧美推广“低碳经济”更深的用意还在于用它来谋求推广低碳技术的经济利益和西方发达国家未来对世界经济的继续主导,遏制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但不管怎样,对中国来说,节能减排,发展环境友好、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和环保经济模式是必须的,因此本文更多地用环保、绿色、循环经济概念。

② 按照《BP世界能源统计》的口径,一次能源指能进行商业贸易的能源,不包括木头、泥炭、风能、地热和太阳能。一次能源消费占世界比重上升到17.7%,从占比看,中国2008年GDP世界占比比2004年提高了约70%,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比2004年提高了约42%,GDP占比增幅比能源占比增幅提高了约28个百分点,经济增长的能源效率提升幅度较大,但考虑到期间人民币汇率上涨了约21个百分点,因此实际提高幅度有限,不到10个百分点。

而与此同时,中国能源和其它各类资源却极为有限。以相对最为丰富的能源资源煤炭为例,2008年中国探明储量约为1145亿吨,占世界储量的13.9%,居世界第三位,但储产比(探明储量比当年开采量)只有41年,而世界平均水平是122年,其他如石油、铁、铜等多种重要经济和战略安全资源,更是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在能源资源供应远远不能满足需要的同时,中国还面临着长期粗放式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恶化问题,各类重大环境污染事件近年来屡屡发生。

(二)节能减排带来经济和环境等多重效益,是世界未来新的经济制高点 实施节能减排,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带来的收益是多重的:一方面,节约使用资源就是在降低经济发展的资金和环境成本,获得成本下降的经济收益和环境改善的社会效益,并有助于中国能源和资源安全战略实施,但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节能减排相关标准、技术和设备的推广使用,是未来绿色经济的基础,这是一个规模巨大的市场,目前处于制定规则、把握标准阶段,控制了这一地位,就掌握了未来世界经济的制高点,战略意义十分重大。

欧美发达国家以保护地球环境、减缓全球变暖的正义理由来推动全球各国减碳,内在目的还是要将其掌握和准备好的碳捕获、碳储存等标准、技术、设备推向全球,通过这种方式来获谋求对未来国际经济的主导权,获取巨额财富,遏制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经济学家郎咸平指出,美国正在把碳排放作为其未来的经济战略。2009年6月26日美国众议院通过了《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授权美国政府对出口到美国的产品征收碳关税,未来美国将制定严格的碳排放标准,使中国等出口国家为达到其标准,必须向美国购买相关技术及设备,企图通过这一“碳计划”使中国等发展中国国家以往依靠出口而获得的美元财富回流美国,以继续保持美国的经济优势和控制力。① 美国将征收碳关税的时间定在了2020年,中国面临的节能减排任务十分紧迫。

(三)我国面临的节能减排任务依然艰巨

节能减排,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之路,这是从上到下的举国共识。我国十一五规划中,提出了到2010年单位GDP能耗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要减少10%的节能减排总体目标。为此,国务院制定了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出台了《节约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等一系列政策法规和措施,也取得了相当成效,但客观上看,多年形成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惯性,使得这一任

②务仍然艰巨,十一五规划前四年我国累计单位GDP能耗下降14.38%,要在2010年完成降低20%的目标极为困难。根据统计数据,2009年我国GDP比上年增长8.7%,而钢材消费量增长22.4%,精炼铜消费增长39.7%,电解铝消费量增长14.4%,水泥消费量增长17.0%,均大幅高于GDP增长率,这表明我们依然是主要依靠超量投放资源来获得GDP增长。

二、政策性金融支持是推进节能减排的必然要求

中国节能减排工作进展不快的原因,除了一些地方党政领导还习惯于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倾向于大干快上项目以实现GDP快速增长的旧有思维之外,企业在推行节能减排的实际工作当中还存在切切实实的问题和难点。

(一)当前节能减排面临的主要难点是融资问题,商业性金融支持客观上与市场需求还存在巨大的脱节③

未来几年中国节能减排市场规模巨大,据推算至少在4万亿元人民币以上,④如此巨大的资金仅靠国家财政投入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依靠企业、金融机构和市场机制的综合力量。目前国内节能减排市场总量呈增长态势,但还以支持大企业、高盈利行业为主,商业金融支持远不能满足市场需要,存在突出的融资脱节现象。

脱节是因为目前中国从事节能减排技术服务的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缺乏足够的融资抵押担保手段,其投资回收多依靠项目建成后形成的现金流,而商业银行一般倾向于提供以资产抵押或可靠的信用担保为基础的贷款,不相信节能减排项目提供现金流的可靠性,内部没有足够能力来正确评估这类项目的风险和利润。

①②③ 参见郎咸平:《碳计划,美国经济新战略》,《13亿国人要向美国交呼吸税?》,新浪博客,2009年。

根据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参见国家发改委网站:《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就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答记者问》。

④ 参见梁猛:《节能减排的金融支持之道》,《中国金融》2009年第16期。以节能项目为例,现在节能市场通常采用合同能源管理即EMC(Energy Management Contract)方式,具体操作是:节能技术公司在其提供的技术改造方案通过节能技术改造企业(用户企业)审批后,带资为用户企业做节能技术改造,用户企业无需投入资金,而由用户企业因改造而节省下来的能源成本,偿还节能技术公司的前期投入。这本来是一种多赢的盈利模式:用户企业无需投入自有资金即获得了因节能减排而带来的经济效益;节能技术公司通过为用户企业提供技改服务,从项目建成后产生的现金流而获得了稳定的利润;社会因这种改造行为而减少了能源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但是,由于节能技术公司缺少资金和足够的有形抵押资产,难以操作项目;用户企业担心技术风险,不想一开始就掏钱;商业银行因缺乏足够的风险控制手段而不愿提供贷款,使节能减排工作陷入僵局,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节能减排“死三角”问题。

在EMC模式下,节能技术公司会产生大量的中长期应收账款,针对这一特点,一些人士提出把银行保理引入节能减排项目融资当中,由商业银行向节能技术公司提供保理服务,受让其对用户企业的应收账款,使节能技术公司提前收回投资,这种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节能技术公司在项目建成后的资金回收问题,但保理方式是在施工后获得资金,节能技术公司在前期改造当中,需要投入大量资本,这一需求仍然受到节能技术公司有效抵押资产少、贷款担保不足的困扰,且银行做保理也要求有一定的风险控制手段,这依然是融资的“软肋”。

(二)作为 “市场补缺者”,政策性金融可以有效弥补商业银行的缺失 政策性金融作为现代市场经济当中一种不可或缺的重要功能提供者,它是在政府的支持下,以国家信用为基础,为贯彻和配合国家特定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而进行的一种特殊的资金融通行为。①政策性金融以实现国家政策性意图为经营宗旨,与商业金融机构相比,政策性金融机构以国家信用为依托,资金来源成本相对较低,并往往能享受国家补贴政策,能向市场提供所需中长期优惠资金,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作为市场力量的补充者,一般从事商业金融无力或不愿进入的业务领域,如利润低、风险高,但又是社会经济生活正常运行所必需,担当着市场风险承担者的角色;特别是对于新兴市场,由于运行还不规范,风险较高,更需要政策性金融先行进入来培育市场,引导商业资金进入,起着资金导向的作用。

节能减排项目特点在于通过增加短期投入,换取长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基于对短视利益的考虑,在没有强制性规定的情况下,对于增加的投入,人们往往采取能省就省,能减就减的态度。那如何调动社会参与节能减排的积极性?政策性金融介入的作用就在于通过提供市场上所稀缺的资源即优惠资金(如 ① 参见:丁孜山,《政策性银行经营管理》,第1页,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年。利率低,期限长等)支持,诱导企业进行节能减排,调动其实施节能减排项目的积极性,从被动的“要我节能”到主动的“我要节能”;同时,通过项目带来的经济利益激励,扩大节能减排在实体经济中的宣传;通过引导实体尝试实施节能减排项目,树立成功范例,吸引商业资金进入,帮助企业进入节能减排的良性循环。

(三)国外政策性金融机构对节能减排的支持

从国外同业的做法看,许多国家的政策性金融机构通过多种方式对本国节能减排行业进行了有效支持。

美国进出口银行为提高本国环保行业的竞争力,对美国环保公司产品的出口,或他国购买美国环保产品提供金融支持。其支持面包括可再生能源设备、能源效率技术、污水处理项目、空气污染技术、废物管理服务及其他各种环境产品的服务等。融资方式包括直接提供贷款,为商业金融机构的此类融资提供担保、出口信用保险等。自1994年以来,美国进出口银行从最初的每年10个项目,已发展到2007年的年68个项目,累计投入资金已超过30亿美元。①

德国复兴信贷银行(KFW Bankengruppe)在节能减排方面主要支持两大领域,一是建筑节能,二是工业节能。对建筑节能改造主要通过提供低利率的长期贷款予以支持。对于工业节能,首先对企业进行节能改造的咨询提供全额补贴,其次对详细可研进行部分补贴,最后对改造项目提供低利率的长期贷款予以支持。德国复兴信贷银行在节能减排方面的业务发展迅速,2009年为德国境内能效项目贷款承诺金额为89亿欧元,较2008年63欧元的承诺额增加了41.3%,全年总计为境内外气候和环境保护投资项目提供了198亿欧元的承诺额。②

资料来源:德国复兴信贷银行年报。

三、我国政策性金融支持节能减排具体手段和方式探讨

①② 数据来源:美国进出口银行网站,网址:http://www.xiexiebang.come a important national strategic work, but currently, the enterprises encountered financing problems while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it is urgent for the financial institutions to increase their support with innovative financial instruments.In this article, the author gave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current pressure on our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analyzed the cause of the financial difficulties, proposed that as the national strategic instrument, the policy financing institutions can effectively meet the demand of the market.At the end of this article, the author gave a series of material suggestions on how to support the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works with innovative method.

第四篇:关于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财政支持政策下

关于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财政支持政策(下)

2013年05月13日 15:07 来源:《理论探索》2013年第01期 作者:姚壬元 字号

打印 纠错 分享 推荐 浏览量 103

其二,经营管理费用补贴不足。除少数地区外,各试点地区不存在对保险公司的经营管理费用补贴,即便补贴,其比例也较低,经营管理费用补贴不足以弥补实际发生的费用,保险经营机构面临亏损,基层保险公司开展农险业务实际发生的经营费用只能用商业性险种的赢利来弥补,这将打击其业务拓展的积极性,不利于农业保险试点的顺利开展。而且,随着农业保险试点规模的扩大,保险经营机构的亏损也越严重。这也导致在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过程中,保险经营机构的道德风险开始显现。如有的基层保险公司为了控制农业保险业务规模,降低农业保险的经营成本,拒绝符合条件的农户参保;有的基层公司在农业灾害发生后,则不符合原则的 “滥赔”,不惜成本超越保险范围向农户提供赔款,希望借此手段拉拢农户,树立公司形象,以开拓农村商业保险市场。

其三,“以险养险”方式受质疑。在政府财力相对有限的情况下,采取“以险养险”措施对保险公司的农险亏损进行补偿,以激励保险公司积极开展农险业务,有其合理性。但如何计算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亏损程度及需要多少盈利险种来弥补亏损存在技术困难,且随着农业产业化进程的推进,即使是狭义农业的边界和范围也将逐渐模糊,采取“大农险”这种暗补措施,极有可能产生对农业保险经营机构的负面激励,使其将政策性农业保险变成一个可以利用的“壳资源”,在吸取和享受优厚政策资源的同时,控制农险业务规模,以求得农险亏损与“以险养险”盈余相当的情况,可能会出现阻碍农业保险试点的深入和参保率提高的负面效果。

(四)风险分担机制不健全。在联办模式下,由政府与保险公司共同承担风险,其关键在于明晰政府与保险公司的责任划分,以避免出现灾后的相互推诿和延迟赔付;在自营模式下,风险由保险公司自行承担。这种模式的问题是,在尚未建立起有效的农业风险分散机制以及巨灾准备金制度的情况下,单凭保险公司自己是无法应对巨灾风险全部后果的,一旦较高幅度的超赔出现,保险公司经营的持续性难以维持。

(五)中央财政支持下的风险分散机制尚未建立。目前,我国仅在部分试点地区以省级政府为单位构建了巨灾风险分散体系,初步建立了巨灾风险基金,但巨灾的客观存在使一定区域投保农户风险呈现高度相关性,从而不满足“大数法则”。因此,小区域范围内无法实现对巨灾风险在时空上的有效分散,巨灾风险一旦发生,仍存在较大的击穿省级基金的威胁。

三、高效运转财政支持政策体系的构建

从目前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中财政支持的情况看,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责任划分不合理,财政支持力度有限、程度偏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保险的可持续发展,构建高效运转的财政支持政策体系迫在眉睫。

(一)明确中央及地方政府在财政支持中的职责划分,逐步完善中央财政支持体系。中央政府要主动承担起支持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的责任。从我国推行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的情况看,地方政府应成为推动农业保险的中坚力量。尽管如此,中央财政支持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仍将在改善试点工作制度环境,激励地方政府推动试点工作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从操作层面看,中央财政的义务包括:在试点时期,承担全国粮、棉、油及主要养殖业品种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宗农产品的保费补贴及经营管理费用补贴。根据地区经济及财政实力、农业发展重要性以及农业保险需求容量,实施区域性、差异化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即在保费补贴比例上,中央财政可按经济发达程度、政府财政实力、农业产值比重等几个维度划分为重、中、轻度支持区,分别承担80%、50%与20%的责任 [4 ]。此外,中央政府应出资组建全国农业保险巨灾基金,以抵御巨灾风险对农业保险经营稳定性造成的冲击。

在地方政府层面,地方财政主要承担中央财政补贴品种的配套补贴责任,同时负责向地方经济作物和特色种养产品提供保费与经营补贴,负责建立地方巨灾风险基金,实现辖区内统筹使用。由于现行分税制改革的情况下,省级以下层层向上集中财权,加剧了县级财政入不敷出的困境,因此,省级政府应承担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主要财政支持责任,市县级财政承担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支持责任会使其财政支出压力过重,不利于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发展。

(二)优化保费补贴政策,适当提高补贴程度,提高参保率。从中央财政保费补贴上看,要统筹考虑中央财政的补贴比例和地方财政的支持能力,改变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的“联动补贴”方式;要改变各地统一无差异的补贴比例,在充分考虑各地经济及社会发展水平差异的前提下确定中央财政的补贴力度。在地方财政较为拮据的情况下,中央财政补贴数额或比例要高一些,对于富裕地区,补贴数额或比例要低一些。

从地方财政保费补贴上看,应明确省、市、县地方政府的职责分工,根据财权与事权相统一的原则建立弹性和灵活的补贴方式,财政补贴要充分考虑到各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

适当提高对农户的保费补贴,提高参保率。在“保成本”阶段,提高保费补贴比例有利于增强农业保险对农户的吸引力,增强低收入农户的支付能力。但在现阶段,农民由于受收入水平的制约以及对风险的认识程度不高、保险意识不强的影响,如果完全实行自愿保险,即使在提高保险费补贴的情况下,农业保险的参与率也将会呈现一个较低的水平。因此,可考虑在广泛宣传教育的前提下,在提供适当补贴的同时,将各种支农优惠政策和贷款优惠政策与政策性农业保险结合起来,辅之以强制性、区域性投保措施,以增加农业保险的有效需求,保证必要的参与率。

(三)改进对保险经营机构的财政补贴方式。第一,应完善税收优惠政策。在现行农业保险免征营业税和印花税政策的基础上,对于各种农业保险经营主体,不论农户共保组织或是商业保险公司,均免征种养两业的保险所得税;为促进各地区进一步推动和开展农业保险试点工作,探索出更符合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条件以及维持农业保险可持续性的财政支持体系,应适度将部分税收减免权限下放给地方,并酌情补偿因减免所致的地方财政收入的损失;为增强农业保险经营机构的资金实力和抗风险能力,应允许其在经营盈余中提取适度比例的资金,并在税前扣除,用做保险准备金;同时,对农村营销员减免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

第二,提供业务费用补贴。我国农业保险试点普遍采用了“政府推动、保险经营主体运作”的模式,参与农业保险经营的主体又以商业保险公司为主。商业保险公司以利润最大化为其经营目标,逐利性是其内在冲动和本质属性。因此,政府应合理调整财政补贴运作机制,建立起明确的激励机制,确保商业保险公司在经营农业保险的过程中实现剩余索取权,使得其以实现政策目标为导向开展农业保险业务。政府对保险公司的财政补贴比例及数额不能“一视同仁”,应根据当地农业生产风险大小、行业农业保险经营平均综合费用率及利润率、保险公司经营非农险业务的成果和业绩等因素来综合评定,建立保险公司经营农险业务的动态评价机制,以实现对保险公司的有效约束。此外,为进一步发挥财政补贴的激励作用,可采用“以奖代补”等多样化的补贴发放方式。

(四)完善风险共担机制。从长期看,应将经营政策性农保业务的盈亏临界点作为保险经营机构承担责任的最高限额。因此,超过农业保险盈亏点的超额赔款责任应由政府承担 [5 ]。但是,如果全部超额责任由政府兜底则极有可能引致保险经营机构的道德风险行为,如“滥赔”、甚至和农户共谋欺诈的情况均有可能发生。为了控制保险公司的道德风险,应该在超额赔款部分采用“共保”机制,政府与保险公司之间建立农险基金有结余,则按规定比例共享收益,农险基金出现超赔,也按规定比例承担赔款的机制。

(五)建立农业巨灾风险基金。要建立有效的农业保险巨灾风险保障基金,必须有中央和地方两级政府的共同支持。为了实现全国农业保险的统筹,中央财政应出资建立中央级农业保险基金,其初始资金应由国家政策专款拨付,还可包括对农业保险业务减免的税收、民政和水利部门的救灾、防洪资金中划拨一部分等,主要用于对发生巨大灾害、造成巨灾损失的农业保险经营主体补偿,还可用于构建巨灾风险防范设施及支持灾情研究等。省级政府建立省级农业保险风险基金,每年从省财政拨付一定比例资金补充保险风险基金,地方农业保险基金可以由地方农业保险组织进行积累和管理。由于中央农业保险基金必须为所有全国性及地方性农业保险业务提供再保险支持,而且负有统筹管理全国农业保险市场的任务,当地方农业保险经营主体在偿付能力上出现问题时,还需承担“救火员”职责,因此,较之地方农业保险基金,中央农业保险基金建立的意义更为重大。

参考文献:

[1]庹国柱,朱俊生.试论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财政税收政策[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5).[2]谢家智,等.中国农业保险发展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3]施 红.政府介入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运作效率影响的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8(12).[4]潘勇辉.财政支持农业保险的国际比较及中国的选择[J].农业经济问题,2008(7).[5]王敏俊,黄祖辉.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可持续运营的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问题,2009(7).

第五篇:1政策性金融支持煤炭企业战略发展-知

政策性金融支持煤炭企业战略发展

2.1政策性金融概述 2.1.1政策性金融的定义

对于政策性金融的准确定义尚无统一的、能普遍接受的界定。在英文里政策性金融通常为“Policy一 basedFinance”。西方学者一般从政策金融的目标或运作方式来对政策金融进行界定。日本的小滨裕久(1993)、奥田英信(1994)等,将政策性金融定义为:“为了实现产业政策等特定的政策目标而采取的金融手段,也即为了培养特定的战略性的产业,在利率、贷款期限、担保条件等方面予以优惠,并有选择地提供资金。

中国的政策性金融,是指在中国政府支持下,以国家信用为基础,运用各种特殊的融资手段,严格按照国家法规限定的业务范围、经营对象,以优惠性存贷利率,直接或间接为贯彻、配合国家特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而进行的一种特殊性资金融通行为(张会鹏,1998)。它是一切规范意义上的政策性贷款,一切带有特定政策性意向的存款、投资、担保、贴现、信用保险、存款保险、利息补贴等一系列特殊性资金融通行为的总称。

政策性金融虽然同其他资金融通形式一样具有融资性和有偿性,但其更重要的特征却是政策性和优惠性(吴晓灵,1997)。政策性金融内涵的界定主要体现在以下本质特征:政策性,主要是政府为了实现特定的政策目标而实施的手段;金融性,是一种在一定期限内以让渡资金的使用权为特征的资金融通行为;优惠性,即其在利率、贷款期限、担保条件等方面比商业银行贷款更加优惠。这三个本质的特征充分显示了政策性金融同财政和商业金融的区别。

2.1.2政策性金融的产生与发展现状

政策性金融在当今世界各国的普遍存在有其深刻的经济学理论基础。新古典经济学认为,在现代市场经济的基本结构中,市场机制和原则虽然构成社会经济资源配置和经济运行协调的基础,但却不能解决经济社会中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的所有问题。这不仅因为市场机制本身有其作用的边界,而且若干非经济因素也使市场机制产生许多失效的现象,即所谓的“市场失灵”。作为现代市场经济资源配置的主要途径之一的金融市场在调节金融资源的配置 中,由于金融市场的不充分竞争和金融机构本身的特性,导致不能有效地配置金融资源,即亦存在着“金融市场失灵”(萨缪尔森,1983)。对于金融资源配置中市场机制失灵的问题,就需要政府通过创立政策性金融机构来校正,以实现社会资源配置的经济有效性和社会合理性的有机统一。因此,政策性金融机制并不是完全同市场机制相反的行政机制,它具有财政“无偿拨付”和金融“有偿借贷”的双重性,是两者的巧妙结合而不是简单加总。尽管随着各国经济与社会向更高层次发展,政策性金融的种类、业务方式和运行范围与领域可能有种种变化,但它的基本机制与功能将长久存在并发挥作用。市场经济金融最发达的美国,将其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法定为永久性机构(余春平,1998),正是从长期实践中深思熟虑的结果

2.1.3政策性金融的功能

政策性金融机构不以国家权力代表的身份出现,在法律地位上没有任何操纵、干预商业性金融机构的特权,而是作为与商业性金融机构一样的平等主体参与产业融资活动。它不以盈利或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经营风险大、资产流动性差的特点使其具有不同于商业银行的多种功能:(1)政策性功能

主要表现在政策性银行是以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和区域发展政策为基本出发点,通常以优惠的利率水平、贷款期限和融资条件对国家政策支持发展的产业和地区提供资金支持(刘双清,1999)。这特别表现在基础产业和农业方面,农业是任何国家的基础性产业,更是弱质性产业,因而需要政府直接的财政补贴和政策性金融的大力支持,但由于发展中国家财力所限,支持力度有限,只有发达国家的政策性金融可以给农业以直接的强有力的扶植与推进。而在发展中国家,政府则通过开发性的政策性金融对其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和战略性产业给予巨额的、持续性的、强大的直接信贷扶植。在这些领域,政策性金融就发挥主体或主导性功能,而不仅是补充商业性金融的不足或纠正某些偏差。(2)诱导性功能

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资金投放,导致间接地吸引商业性金融机构从事符合政策意图或国家长远发展战略目标的高风险新兴产业或重点产业的放款,充分发挥其首倡性、引导性功能,从而对政策扶植项目的投资形成一种乘数效应,达到以较少的资金推动更多的资金投入需要扶持的领域和项目的目的(刘大江,2001)。

一般说来,政策性金融机构对处于成长前期、发展前途不明的重点产业先行投资,表明了政府对这些部门的扶持意向,从而增强了商业性金融机构的投资信心。当商业性金融机构对某一产业的投资热情高涨后,政策性金融机构就逐渐减少其投资份额,把该投资领域让给商业性金融机构,转而扶持别的行业,形成一种政策性金融对商业性金融投资取向的倡导和 诱导机制。政策性金融机构通过发挥这种“领头羊”的作用,促进了国家产业政策的顺利实施,提高了整个社会的投资效益。在一般情况下,某一项目政策性投资只占20%一30%,并且大部分行业对政策性资金的依存度会随时间的推移而由高向低逐渐下降,这就形成一种政策性金融对商业性金融资金运用方向和规模的诱导机制(吴春芳,1999)。(3)区域经济梯度整合的功能

政策性金融以政府赋予的区域调控职能为“天职”,根据生产力的梯度分布,把区域信贷政策和产业倾斜政策结合起来,配合政府进行梯度整

合,从而有效调动经济资源,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杨秀峰,2002)。这主要是在商业性金融完全按照市场机制将金融资源从低利产业、地区配置到高利产业、地区的情形下,从微观和效率的角度看,这种逐利是合理或有效的。但从宏观经济运行和社会合理性角度看则会带来产业结构和地区结构的失衡。而政策性金融正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贯彻政府产业政策和区域发展战略等宏观经济调控措施的必要工具。政策性金融的主要活动领域,例如农业、中小企业、某些基础性产业以及边远落后的地区和行业,正是商业性金融不愿或不予选择的领域,政策性融资活动对这些领域的正常发展,特别是对产业结构调整、地区均衡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这也是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政策性银行的主要功能之一。(4)补充性功能

政策性金融机构主要承担商业性金融机构无力或不愿承担的长期资金信贷业务,主要是补充完善商业性金融机构的功能。这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对技术、市场风险较高的领域进行引导补充性投资,对投资回收期过长的项目及低收益的基础设施补充投资;另一方面,直接对风险企业、低收益企业、低资信企业融资,间接地对企业信用形成担保,以引导商业性金融机构对其融资(吴泽艾,2003)。

2.2政策性金融支持煤炭战略企业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2.2.1政策性金融支持煤炭战略企业发展的必要性

(1)传统金融难以适应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煤炭工业是一个资金需求大、周期长、风险高的行业。近年来,在市场经济不断深化的情况下,政府对煤炭工业的投入逐渐减少,银行贷款成为煤炭工业的主要融资途径。但是,信贷资金的特点及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要求决定了贷款难以适应煤炭工业对赞金的需隶特点,全要原因:一方面,信贷资金主要来源于企业存款和居民储蓄,具有较强的流动性,无法满足煤炭投入的长期性和高风险性;另一方面,商业银行高负债经营的特点决定了贷款集中度不能过高。而金融支持煤炭工业的现状:一方面,煤炭工业的融资途径较为狭窄,传统的融资渠道难以适应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金融引导产业结构提升的作用也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另一方面,银行贷款又过度集中于煤炭行业,导致金融风险加大(郝冬莉,2006)。(2)政策性金融机构可以弥补传统商业性金融在煤炭工业发展上的不足。

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不同的地方,主要在于它能够主动地运用和依托政府信用,在没有市场的地方建设市场,在有市场的地方充分利用和完善市场。在运行中,政策性金融不直接进入已经高度成熟的商业化领域,而是从不成熟的市场做起。国内外经验表明,存在市场缺损的领域往往是政府关注的热点和难点,这些领域商业性金融不愿进入,从而成为政策性金融的核心领域。政策性金融的特点正好适应煤炭工业发展对资金的需求特点(张路漫,2005)。

2.2.2政策性金融支持煤炭战略企业发展的可行性

(1)区域政策性金融能够在煤炭工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罗涛,2003)一是区域政策性金融有更强的政策性。区域政策性金融肩负着重要的政策使命,其贷款投放的方向与力度,与政策导向密切相关;二是区域政策性金融有很强的政策执行能力。从制度设计上来说,政策性金融无论其贷款期限、利率,还是融资手段,都有着独特的优势,可以以市场手段实现政府的发展目标。这种制度的设计,为区域政策性金融政策执行能力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三是由于区域政策性金融不以赢利为主要目的,这就使得政策性金融相对超脱于即时的经济运行,能够注重弥补市场缺损、信用缺损,从市场建设角度构造与客户之间的关系,在培育市场的过程中开拓业务,为商业性金融后期介入起到“铺路搭桥”的作用。这一特点切合我国当前煤炭工业的发展特点,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2)国家政策支持煤炭行业向大型化、集团化发展为区域政策性金融机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张静林,2003)煤炭行业相对于其他行业而言市场化程度较低,建立区域政策性金融机构有利于实现行业的区域发展目标、弥补体制落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实践证明,在市场发育不成熟、市场化程度较低的情况下,政策性金融机构通过构造融资平台将融资优势与政府组织协调优势相结合,可以帮助政府开发急待开发的资源与市场,解决经济发展中的瓶颈,发挥区域政策性金融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实现政府对市场的引导。当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政策性金融机构主要是立足于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中的瓶颈制约,通过政策性金融机构,实施形式多样的金融借贷措施。根据我国对煤炭行业区域政策和地区的需求,对煤炭产业提供长期和低息贷款通过政策性金融引导金融机构的投融资,推进市场建设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3)政策性金融在全球的实践为区域政策性金融机构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余东亚,2004)政策性金融在全球越来越受到重视,像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德国复兴信贷银行等政策性金融机构,都在区域性或一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承担重要职能。特别是在亚洲金融危机后,许多国家要求政策性金融机构发挥重要作用。如日本开发银行、韩国产业银行、马来西亚发展银行,都被赋予重整本国经济的新职能。这是因为,政策性金融无可代替。与其他融资方式相比,我国的政策性金融有着独特的作用。一是主动服务于实现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目标:二是充分发挥引导和导向作用,引导商业银行和社会资金,投入国家急需发展的行业和领域;三是发挥建设市场的独特作用。区域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建立和发展可以充分借鉴政策性金融在世界各国的成功经验和做法。

(4)良好的经济运行环境和严密的政策法规体系为区域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保障(廖春燕,2005)通过近几年对煤炭工业的整顿、重组,以合理保护、强化节约为重点的资源开发监管体系,以大型煤炭基地和大型煤炭企业集团为主体的煤炭供给体系,以强化管理和投入为重点、先进技术为支撑的安全生产保障体系,以煤炭加工转化、资源综合利用和矿山环境治理为核心的循环经济体系,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为基础的法规政策调控体系正在建设和发展。我国良好的经济运行状况将拉动煤炭需求,产业政策的调整有助于煤炭工业的稳定、健康发展。这些都为区域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第三章政策性金融支持A集团发展的现状分析 3.IA集团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A集团是以煤炭、煤化工、机械加工和煤电铝为主导产业的国有特大型企业。2007年末总资产580亿元。本部拥有充州和济宁东部两块煤田,截至2007年末,资源储量为36.6亿吨。赴外开发巨野、榆林、和顺、新疆、贵州和澳大利亚等地煤田,新增资源储量250多亿吨。所辖全资及控股子公司37家,其中控股子公司—B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煤炭行业第一个同时在境内外发行股票并实现纽约、香港、上海三地成功上市的企业。

今天的A集团已突破了传统的煤炭企业模式,以煤为主延长产业链,三大主业并重发展,展示出跨行业、跨地区、跨国界、跨所有制经营的崭新风貌,向着创建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具有国际化水平的大型企业集团的既定目标迈出坚实步伐,为煤炭工业健康发展、打造创新型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在这个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各方面的机遇和挑战,需要大量资金,政策性金融支持可以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3.1.IA集团的PEST分析

本部分主要使用PEST分析工具对A集团面临的宏观环境进行分析,分别在政治、经济、社会及技术环境方面得出A集团面临的外部机遇与挑战,为下文政策性金融支持煤炭战略企业发展打下基础。政治环境主要参考《中国能源战略》、《煤炭产业政策》、《煤炭产业十一五规划》、《关于加强煤制油项目管理问题的有关通知》,认为国家产业政策对于A集团的影响 有利有弊。有利的方面主要有: 第一,国家重点建设神东、晋北、晋中、晋东、陕北、黄陇(华亭)、鲁西、两淮、河南、云贵、蒙东(东北)、宁东等十三个大型煤炭基地。以鲁西基地为

下载科学事业费政策性支持、调节费科技工作合同[五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科学事业费政策性支持、调节费科技工作合同[五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