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940-深圳市卫生局文件
深圳市卫生局文件
深卫发〔2006〕106号
转发关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违纪违法案件的通报的通知
各区卫生局,市属各医疗卫生单位,民营及驻深等医院,市局机关各处室:现将广东省卫生厅、广东省政府纠风办《转发卫生部国务院纠风办关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违纪违法案件的通报的通知》(粤卫[2006]125号)转发给你们,并将有关事项强调如下:
一、全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要在本单位全文传达此文件,并把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与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和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等紧密结合起来,深入开展案例警示、法制纪律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引导广大医务人员明是非、知荣辱,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营造医患和谐的氛围。
二、市、区卫生局各部门要对照此文件要求,查遗补漏,建章立制,完善管理。各医疗卫生单位要针对文件通报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违纪违法案件的突出问题,对照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并结合深圳市卫生局《关于印发2006年深圳市卫生系统纠风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深卫发[2006]57号)、《关于印发深圳市卫生系统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实施方案》(深卫发[2006]73号),积极组织开展自查自纠活动,检查发现存在的问题,要采取有效措施,逐项加以整改。
三、各区卫生局、市属各医疗卫生单位要于6月30日前,将本区、本单位开展自查自纠、整改落实的情况书面报市卫生局办公室603室。
深圳市卫生局
二○○六年六月九日
(联系人:邹旋联系电话:25617655)
主题词:转发 卫生 案件 通报 通知
抄送:市政府纠风办
深圳市卫生局办公室2006年6月12日印发2
第二篇:深圳市卫生局文件
深圳市卫生局文件
深卫基妇发[2007]38号
关于印发《深圳市预防出生缺陷项目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区卫生局,市属及有关医疗保健单位: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及其实施办法、《深圳市妇女发展规划(2001-2010年)》和《深圳市儿童发展规划(2001-2010年)》,降低深圳市出生人口缺陷发生率,减少出生缺陷和残疾,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我局组织专家制定了《深圳市预防出生缺陷项目工作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七年九月十二日
深圳市预防出生缺陷项目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及其实施办法、《深圳市妇女发展规划(2001-2010年)》和《深圳市儿童发展规划(2001-2010年)》,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减少出生缺陷和残疾,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根据《中国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减少出生缺陷和残疾行动计划(2002-2010年)》,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
通过妇幼卫生监测,获得准确可靠能基本反映出生缺陷的信息,动态观察深圳市出生缺陷发生的情况,绘制我市出生缺陷报警线控制图,为制定出生缺陷的预防措施及评价效果提供依据。
通过掌握我市出生缺陷基本状况,采取有效措施普及预防出生缺陷和残疾的科学知识,加强婚前保健、孕产期保健、婴儿保健和早期干预等综合性防治措施,加强和完善出生缺陷三级预防机制,预防和减少出生缺陷和残疾的发生。
落实出生缺陷三级预防机制,到2010年达到以下目标:
(一)在完善现有监测系统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以人群为基础的出生缺陷监测系统;建立健全出生缺陷流行病学调查机制。
(二)完善预防出生缺陷支持性措施:
1、加强婚前保健咨询及卫生指导,规范实施婚前医学检查,强化监督管理,有效预防严重遗传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的发生。
2、健全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网络,制定日常管理制度,加强产前诊断中心的建设和人员培训,建立会诊转诊机制。
3、完善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制度,健全追踪随访机制,提高干预效果。
(三)对重点出生缺陷病种如先天性心脏病、神经系统畸形、重型地中海贫血等出生缺陷干预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加强组织领导及技术支持
(一)组织领导
市卫生局成立预防出生缺陷项目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对项目实行目标管理,推动项目的实施,定期召开协调会,协调有关部门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问题,牵头组织项目督导评估工作。各区卫生局、各妇幼保健院、各医疗保健机构具体落实。
领导小组组成人员: 组 长:罗乐宣
副组长:林汉城、侯庆中
成 员:各区卫生局分管局长 联络员:谌祖红、奚克波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市卫生局基妇处),林汉城兼任办公室主任。项目办公室负责项目方案的组织实施,协调、组织、安排宣传和健康教育活动,开展人员培训、督导评估,进行效果评价、工作经验交流等。
各区相应成立项目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统筹 3 协调、管理、督导和评估等。
(二)加强技术支持和指导
成立市级技术指导专家组和督导评估组:技术指导专家组负责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定期或不定期检查项目计划的实施情况,并将检查结果向有关部门反馈。技术指导专家组人员组成:
组 长:侯庆中 副组长:刘寿桃
成 员:李润清、颜春荣、谢建生、李胜利、黄晓春、任景慧、林琳华、吴瑞芳、张静媛、高素清
联络员:赵光临、林 艳
(三)职责与分工
市项目领导小组负责项目方案制定,对项目实施目标管理,统筹协调项目的实施,组织市级督导和评估等,及时反馈项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定期向上级主管部门、市政府汇报出生缺陷监测与干预工程进展情况;协调相关部门给予配合和政策上的支持。
区项目领导小组负责本辖区预防出生缺陷项目的组织实施,根据全市计划安排,制定本区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在人、财、物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和保障。定期对辖区内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估。定期向上级主管部门、区政府汇报工作进展情况。
市妇幼保健院承担全市预防出生缺陷项目实施的业务指 4 导、培训和监测等工作,牵头制定子项目的执行计划并实施。组织专家技术指导组专家加强对项目的技术指导和技术支持,督促各区妇幼保健院做好出生缺陷监测、流行病学调查等季度报表和报表的上报及项目工作总结,及时收集、整理、分析全市项目的管理情况,并做出科学评估,为市卫生行政部门的决策提供依据。组织专家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技术难题,组织对全市项目执行单位的考核工作。
区妇幼保健院负责本辖区预防出生缺陷目工作的实施,负责辖区项目实施的业务指导、培训和监测等工作,牵头制定本辖区子项目的执行计划并实施,督促辖区各项目执行单位作好出生缺陷登记卡上报、调查表收集、季度报表和报表的上报、项目工作总结,及时收集、整理、分析全区项目实施的管理情况,定期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并做出科学评估,组织对辖区内项目执行单位考核,向市妇幼保健院和辖区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医疗保健机构成立以分管院长为责任人的项目执行小组,为本项目执行单位提供必要的人、财、物的支持。落实出生缺陷数据的上报、流行病学调查、产前筛查和转诊、新生儿疾病筛查标本的采集和转送等工作,开展预防和控制出生缺陷的健康教育工作,做好项目各类报表的填写上报工作,定期向辖区妇幼保健院报告情况,自觉接受市、区妇幼保健机构的监督检查和考核。
三、主要措施
(一)出生缺陷监测
以我市妇幼卫生监测网络为基础,完善出生缺陷监测报告机制,加强出生缺陷状况的监测,探索先天残疾监测的适宜途径,制定以重点人群为基础的出生缺陷监测和0-6岁残疾儿童的监测方案,掌握我市出生缺陷和先天残疾的主要问题和消长情况,并对项目方案实施效果进行客观评估,以此调整我市预防出生缺陷和先天残疾的重点和策略措施。
(二)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根据深圳市出生缺陷监测情况以及疾病的严重程度和危害性,对重点出生缺陷病种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收集出生缺陷危险因素的相关资料,为病因学研究和实施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三)健康教育
1、组织设计项目方案宣传的资料、宣传画、宣传折页、健康处方等健康教育制品,用于各种健康教育宣传活动,达到全社会关注和人人积极参与的目的。
2、在每年9月的“全国预防出生缺陷和残疾周(日)”,开展大型专题宣传活动和各种咨询义诊活动。每年确定一个主题,全市医疗保健机构统一行动。
3、通过媒体开展预防出生缺陷宣传及开辟专栏普及预防出生缺陷知识。
4、动员社会参与,组织预防出生缺陷知识竞赛、举行晚会、征文、书画比赛等专题社会活动;选择举行婚礼比较集中的节 6 日时段,利用集体婚礼等时机向新人宣传生殖健康、预防出生缺陷知识。
5、将项目方案的有关内容列入“新婚学校”、“孕妇学校”、“父母学校”等教学内容;将预防出生缺陷和生殖健康知识纳入创建“健康社区”、“健康学校”、“健康企业”工作内容,作为社区、学校、外来劳务工健康教育的重点内容之一。
(四)人员培训
1、对项目工作人员及专家进行培训,规范管理及强化技术支持。
2、对各街道办、社区工作站、计生专干等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促进了解,取得支持,确保项目方案地更好实施。
3、专业技术培训:
加强婚前保健、孕期指导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婚检和孕期保健工作质量,提高一级预防工作水平。
加强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工作人员培训,重点加强B超工作人员培训,提高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技术质量,提高二级预防工作水平。
加强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采血技术和标本质量及检测水平,提高三级预防工作水平。
(五)干预措施
1、普及一级预防措施,避免常见、重大出生缺陷和残疾的发生。
婚前保健:在全市推广免费婚检工作,逐步提高婚检率,7 巩固婚检工作质量,加强婚育咨询指导,减少常见传染性疾病与重大遗传性疾病的发生。
孕前指导:教育新婚或准备生育的夫妇禁烟戒酒,远离毒品,指导合理用药;指导加强外来劳务工孕前及孕期劳动保护,避免接触有毒有害作业和环境污染。
孕期保健:加强孕产期保健和指导,将孕产妇和婴幼儿营养指导纳入孕产期保健内容,科学指导营养素、维生素和钙物质的添加,如食用合格碘盐预防碘缺陷病、补充叶酸预防神经管畸形等。
2、实施二级预防措施,减少出生缺陷和残疾儿的出生。完善产前筛查网络建设,加强各产前筛查机构人员配备和培训,建立和完善筛查机制,扩大筛查覆盖面,提高筛查率,提高筛查工作水平,建立建全会诊转诊机制,实现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的有机结合。
根据卫生部《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办法》、《广东省产前诊断管理办法》等法规文件,制定切合我市实际的管理细则,加强产前诊断中心的建设和规范管理。
加强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关键技术培训,建立健全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的质量控制体系,巩固和提高筛查工作质量。
3、完善三级预防措施,改善和提高新生儿身体素质。完善新生儿疾病筛查网络,探索利用邮政系统开通“新生儿疾病筛查标本邮政绿色通道”,规范标本送递流程,减少送递时间,保障标本质量。加强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建设和规范管 8 理,巩固筛查质量。
根据我市实际,逐步增加切合我市实际的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健全和规范儿童听力筛查。不断拓展服务内涵,进一步完善治疗干预机制,拓展治疗干预手段,提高治疗干预效果。
(六)开展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工作的政策与适宜技术推广应用的研究
1、根据我市实际,结合国内外先进经验,开展预防出生缺陷和残疾的战略和策略的研究。
2、对我市常见的重大出生缺陷和残疾进行严重程度及疾病负担分析;探讨我市出生缺陷和残疾的流行病学分布特点和消长趋势;对我市病因明确的出生缺陷人群干预的可行性和风险度进行分析研究;对出生缺陷预防措施及实施方法进行效果评价。
3、在上述基础上,研究预防出生缺陷和残疾防治新的适宜技术并推广应用。
(七)监督指导
为保证项目工作顺利进行,项目督导工作的主要内容:
1、项目计划和资金的落实情况;
2、培训和健康教育的效果;
3、解决项目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4、项目目标的完成情况;
5、市级督导每年不少于2次。
四、经费预算及管理
对项目经费管理实行分级保障的措施,确保项目顺利实施,项目经费根据工作计划纳入预算,加强管理和监督。
五、项目评估
制订《项目评估标准》,每半年进行一次评估,并将评估结果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和有关部门反馈。
附:
1、深圳市预防出生缺陷项目人员培训计划
2、深圳市预防出生缺陷项目健康教育计划
3、深圳市预防出生缺陷项目督导评估计划
二○○七年九月十二日
附件1 深圳市预防出生缺陷项目人员培训计划
根据《深圳市预防出生缺陷项目工作方案》,对本项目的各级人员分级分批进行培训,提高有关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管理水平,规范深圳市出生缺陷监测和干预工作,促进项目规范实施。
一、培训内容
1、预防出生缺陷专业知识;
2、出生缺陷监测规范和上报制度;
3、产前诊断技术培训;
4、出生缺陷流行病学调查相关内容培训;
5、新生儿疾病筛查相关技术培训;
6、出生缺陷监测与干预项目实施方案、管理程序、考核标准等。
二、培训对象
项目实施中所有相关人员。
三、培训方式
(一)逐级培训
市级项目专业骨干人员应参加卫生部和省卫生厅举办的关于出生缺陷监测和干预的各类培训班;各区项目领导小组、市区妇幼保健院、医疗保健机构相关人员由市级项目负责培训。
(二)集中授课
由市、区级妇幼保健院制定培训计划,逐级分批培训。
(三)培训资料提供 由市妇幼保健院负责印发相关的培训资料。
三、培训效果评价
(一)集中授课后,采用闭卷的形式进行考核,考试合格率要求达到100%。
(二)督导和检查时,按照项目工作考核方案的要求检查参加专业培训人员的档案并对项目实施人员进行业务知识的提问。
附件2 深圳市预防出生缺陷项目健康教育计划
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广大育龄妇女的自我保健意识尤其是孕产期保健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采取积极措施,吸引新婚夫妇到医院做婚前检查,孕妇进行产前检查并住院分娩,达到减少出生缺陷发生,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规划目标。
一、实施机构
由市、区项目办负责组织实施,市、区妇幼保健院、医疗保健机构具体落实。
二、健康教育计划常规项目
(一)加强围婚期教育
与民政部门配合,在婚姻登记时,组织新婚夫妇观看预防出生缺陷的教育片并发放宣传资料。
(二)加强围产期教育
通过孕妇学校、产科门诊、生殖保健门诊等途径,对孕妇进行优生优育知识的宣传,提高优生意识,减少畸形儿发生。
(三)媒体宣传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大众传媒工具,宣传孕产期保健的知识,重点进行优生优育知识的宣传。
1、在广播电视开设专家讲座并回答听众问题,配合大型专题宣传周举行专家讲座。
2、电视公益广告。制作相关的公益广告,在电视台宣传。
3、相关节日专题宣传。
“三八”国际妇女节——孕妇产前保健等知识的宣传; “六一”国际儿童节——儿童健康有关知识的宣传; 9月12日预防出生缺陷日——降低出生缺陷、提高人口素质宣传。
(四)大型专题宣传活动
主要针对流动人口及低收入阶层,每年二次。
1、印制宣传折页20万份,宣传画2万份;
2、在各街道、社区工作站、居委会张挂宣传横幅;
3、专题宣传每年2次,以医务人员为主,妇联、计生及街道(社区工作站、居委会)干部配合发放宣传折页。
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提高育龄妇女及孕产妇健康教育覆盖面,增强育龄妇女及孕产妇的保健意识,达到减少出生缺陷的目的。
附件3 深圳市预防出生缺陷项目督导评估计划
对深圳市预防出生缺陷项目的实施情况和工作进度进行有效的督导,提高工作质量和效果,保证项目各项指标的完成,准确获得有关资料,科学评价干预效果。
一、督导
(一)要求
1、严格按照本项目的有关内容规定进行督导,及时发现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2、深入项目执行单位进行现场指导。
3、按统一的格式撰写书面督导报告,上报项目领导小组,督导意见及时向接受督导的单位反馈,以便改进工作。下次督导时应对上次督导中提出的建议和意见进行检查。
(二)督导内容
市妇幼保健院:对各区级妇幼保健院及各项目执行单位进行督导。
督导内容:包括对区妇幼保健院项目执行小组人员配备及专项经费落实情况;对辖区项目执行单位进行督导情况、督导报告的撰写情况;定期召开辖区内项目工作会议情况(查会议通知、会议记录等)。
区妇幼保健院:对辖区内项目执行单位的工作进行督导。督导内容:包括各项目执行单位项目执行小组人员配备及专项经费落实情况;各项目执行单位填写的各类登记册、报表、转诊单等,项目实施人员参加培训的情况。每次督导后及时撰 写督导报告及反馈。
二、评估
(一)方法:全市采取统一的评分表,由项目执行单位自查和上级单位评估相结合。
(二)主要评价指标
1、组织管理及机构建设;
2、项目人员培训;
3、业务建设及管理;
4、出生缺陷监测;
5、流行病学研究工作;
6、出生缺陷干预工作,主要考核产前筛查和、转诊及产前诊断;
7、健康教育工作;
8、科研工作。
督导评估工作完成后,及时将督导评估报告及相关分析材料报市、区卫生行政部门。
第三篇:温宿县卫生局文件(精选)
温宿县卫生局文件
温卫发„2014‟57号
关于印发《2014年温宿县抗菌药物临床应用
专项整治活动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卫生院,县直医疗卫生单位:
为进一步巩固前两年我县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成果,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有效控制细菌耐药,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地区卫生局(《2014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阿地卫发【2014】67号)文件精神要求,结合实际,特制定《2014年温宿县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此页无正文)
2014年4月14日印发
2014年温宿县抗菌药物临床应用
专项整治活动方案
为进一步巩固前两年我县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成果,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有效控制细菌耐药,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按照2014年自治区、地区卫生工作会议精神和地区工作方案的要求,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活动目标
通过开展我县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巩固前两年我县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成果,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优化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结构,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有效遏制细菌耐药;针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采取标本兼治的措施加以解决;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效措施和长效工作机制,促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能力和管理水平持续提高。
二、活动范围
温宿县管辖内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重点是县人民医院和县维吾尔医医院。
三、组织管理
县卫生局负责制定我县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并组织实施,并对本辖区医疗机构实现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各项指标情况进行督导检查。
各医疗机构负责落实自治区、地区及我县制定的各项工作措施,实现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各项指标,建立健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长效工作机制。
四、重点内容
(一)明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责任制。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是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第一责任人,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作为医疗质量和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纳入工作安排;明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组织机构以及各相关部门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中的职责分工,层层落实责任制,建立健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制度和监督管理机制。
卫生行政部门与各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要签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责任书。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与临床科室负责人也要签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责任书,根据各临床科室不同专业特点,按照国家有关规范、指南,科学设定抗菌药物应用控制指标。各临床科室要根据自身学科特点,制定本科室常见疾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规范。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情况作为院长、科室主任综合目标考核以及晋升、评先评优的重要指标。自治区卫生厅、地区卫生局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纳入医院评审、评价和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指标体系。
(二)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基本情况调查。医疗机构对2013院、科两级以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进行统计:抗菌药物品种、剂型、规格、使用量、使用金额,使用量和使用金额分别排名前10位的抗菌药物品种,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I类切口手术和介入诊疗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急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
(三)建立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技术支撑体系。二级以上医院设置感染性疾病科,可根据需要设置临床微生物室,配备感染专业医师、微生物检验专业技术人员和临床药师,并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为医师提供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专业培训,对临床科室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进行技术指导,参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要加强对感染专业医师、微生物检验专业技术人员和临床药师的培训,不断提高相关人员专业技术水平。
(四)严格落实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医疗机构要根据自治区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明确本机构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对不同管理级别的抗菌药物处方权进行严格限定,明确各级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分级管理制度的落实,杜绝医师违规越级处方的现象。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制定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流程,并严格执行。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不得在门诊使用。
(五)建立抗菌药物遴选和定期评估制度,加强抗菌药物购用管理。医疗机构对抗菌药物供应目录进行动态管理,清退存在安全隐患、疗效不确定、耐药严重、性价比差和违规使用的抗菌药物品种或品规。清退或者更换的抗菌药物品种或品规原则上12个月内不得重新进入抗菌药物供应目录。
严格控制抗菌药物购用品种、品规数量,保障抗菌药物购用品种、品规结构合理。二级综合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35种;同一通用名称注射剂型和口服剂型各不超过2种,具有相似或者相同药理学特征的抗菌药物不得重复采购。头霉素类抗菌药物不超过2个品规;三代及四代头孢菌素(含复方制剂)类抗菌药物口服剂型不超过5个品规,注射剂型不超过8个品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注射剂型不超过3个品规;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口服剂型和注射剂型各不超过4个品规;深部抗真菌类抗菌药物不超过5个品种。医疗机构抗菌药物采购目录(包括采购抗菌药物的品种、品规)要向核发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医疗机构确因临床工作需要,采购的抗菌药物品种和品规数量超过上述规定,经核发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同意后,向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卫生计生委)提出申请,并详细说明理由。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核准其申请抗菌药物的品种和品规的数量和种类。
因特殊治疗需要,医疗机构需使用本机构抗菌药物供应目录以外抗菌药物的,可以启动临时采购程序。临时采购由临床科室提出申请,说明申请购入抗菌药物名称、剂型、规格、数量、使用对象和使用理由,经本机构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审核同意后,由药学部门临时一次性购入使用。同一通用名抗菌药物品种启动临时采购程序原则上每年不得超过5例次。如果超过5例次,要讨论是否列入本机构抗菌药物供应目录。调整后的抗菌药物供应目录总品种数不得增加。
医疗机构要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规定,每半年将抗菌药物临时采购情况向核发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行政部门备案。卫生行政部门要定期组织对辖区内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时采购报备情况进行合理性审核。
(六)加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指标控制力度。综合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4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每百人天40DDDs以下。
住院患者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控制在术前30分钟至2小时(剖宫产手术除外),抗菌药物品种选择和使用疗程合理。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原则上不联合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其中,腹股沟疝修补术(包括补片修补术)、甲状腺疾病手术、乳腺疾病手术、关节镜检查手术、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颅骨肿物切除手术和经血管途径介入诊断手术患者原则上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原则上不超过24小时。
(七)定期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与评估。医疗机构定期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有条件的医院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分析本机构及临床各专业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评估抗菌药物使用适宜性;对抗菌药物使用趋势进行分析,出现使用量异常增长、使用量排名半年以上居于前列且频繁不合理使用、企业违规销售以及频繁发生药物严重不良事件等情况,及时调查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
(八)加强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和细菌耐药监测。医疗机构要采取综合措施,努力提高微生物标本质量,提高血液及其他无菌部位标本送检比例,保障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根据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30%;接受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50%;接受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不低于80%。开展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定期发布细菌耐药信息,建立细菌耐药预警机制,针对不同的细菌耐药水平采取相应应对措施。
(九)严格医师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和药师抗菌药物调剂资格管理。二级及以上医院要按对医师和药师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和规范化管理培训、考核工作,医师经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授予相应级别的抗菌药物处方权;药师经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授予抗菌药物调剂资格。
(十)落实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制度。医疗机构组织感染、药学、微生物等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对抗菌药物处方、医嘱实施专项点评。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每个月组织对25%的具有抗菌药物处方权医师所开具的处方、医嘱进行点评,每名医师不少于50份处方、医嘱,重点抽查感染科、外科、呼吸科、重症医学科等临床科室以及I类切口手术和介入诊疗病例。
医疗机构根据点评结果,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医师,向全院公示;对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医师,在全院范围内进行通报。点评结果作为科室和医务人员绩效考核重要依据。医疗机构对点评中发现的问题,要进行跟踪管理和干预,实现持续改进。
对出现抗菌药物超常处方3次以上且无正当理由的医师提出警告,限制其特殊使用级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制处方权后,仍出现超常处方且无正当理由的,取消其抗菌药物处方权。药师未按照规定审核抗菌药物处方与用药医嘱,造成严重后果的,或者发现处方不适宜、超常处方等情况未进行干预且无正当理由的,医疗机构应当取消其药物调剂资格。医师处方权和药师药物调剂资格取消后,在6个月内不得恢复。
(十一)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医疗机构要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促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包括利用电子处方(医嘱)系统实现医师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和药师抗菌药物处方调剂资格管理、控制抗菌药物使用的品种、时机和疗程等,实现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全过程控制;开发利用电子处方点评系统加大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工作力度,扩大处方点评范围和点评数量;开发相应统计功能软件实现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动态监测、评估和预警。
(十二)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通报和诫勉谈话制度。医疗机构要定期对临床科室和医务人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进行汇总,并向核发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对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每年报告一次;对限制使用级和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半年报告一次。县卫生行政部门根据监测和医疗机构上报情况对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使用量、使用率和使用强度进行排序,对于未达到相关目标要求并存在严重问题的,召集医疗机构第一责任人进行诫勉谈话,并将有关结果在一定范围内予以通报。
(十三)完善抗菌药物管理奖惩制度,严肃查处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卫生行政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合理性评估结果作为医师职称晋升、评先评优、定期考核、收入分配、绩效考核等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大对于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责任人的处理和惩罚力度,加大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行为的奖励力度,引导医务人员摒弃不合理用药行为,逐步树立良好的执业风气和合理用药氛围。
对于存在抗菌药物临床不合理应用问题的医师,卫生行政部门或医疗机构应当视情形依法依规予以警告、限期整改、暂停处方权、取消处方权、降级使用、暂停执业、吊销《医师执业证书》等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于存在抗菌药物临床不合理应用问题的科室,医疗机构应当视情形给予警告、限期整改;问题严重的,撤销科室主任行政职务。对于存在抗菌药物临床不合理应用问题的医疗机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视情形给予警告、限期整改、通报批评处理;问题严重的,追究医疗机构负责人责任。
(十四)加大总结宣传力度,营造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氛围。医疗机构要将本单位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两年多来的成效进行总结,并通过各种媒介向社会广泛宣传。要充分利用宣传栏、医患沟通会、网站信息等多种形式,加大对群众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知识的宣教力度,提高群众合理用药意识。营造良好的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氛围。
五、活动方式
(一)自查自纠。医疗机构根据自治区、地区工作安排,认真排查梳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的问题,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将自查自纠工作贯穿始终。
(二)督导检查。
1.专项检查。县卫生局按照自治区卫生厅和地区卫生局统一部署和统一要求,组织开展本辖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及时报地区卫生局。
2.重点抽查。县卫生局组织检查组对县人民医院和维吾尔医医院重点抽查。3.严肃处理。县卫生局和医疗机构按照相关规定,分别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发现的严重问题予以处理。
(三)总结交流。2014年12月10日前,各医疗机构将本单位2012-2014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总结报送县卫生局,县卫生局汇总全县工作上报地区卫生局。同时,将适时组织召开会议,总结3年活动情况,对活动中优秀单位进行表扬。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控制细菌耐药,是公立医院改革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实现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措施。各医疗机构要切实从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出发,进一步统一思想,增强使命感、紧迫感和责任感,充分认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对于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权益的重要意义,加强领导,细化措施,精心设计,周密安排,层层落实责任制,做到机构落实、人员落实、工作落实,保障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务求实效。各医疗机构根据本方案,制定本单位工作方案,明确组织分工、活动安排、工作重点,指导医疗机构落实各项活动内容。医疗机构要结合本地区、本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实际和两年来活动情况,认真剖析当前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突出问题和重点环节,通过完善工作制度、健全工作机制、强化教育培训、加大治理力度等综合手段,集中治理,抓点带面,点面结合,逐层突破,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三)认真总结,巩固成果,持续改进。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提高合理用药水平,保障医疗安全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需要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改进工作方法。各医疗机构要在3年专项整治活动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和不足,逐步建立、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相关制度、指标体系和长效工作机制,采取有效措施,巩固活动成果,坚决避免出现“反弹”现象。将活动重点转移到监督医疗机构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从阶段性活动逐步转入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轨道,促进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能力和管理水平的持续改进。
第四篇:东至县卫生局文件
东至县卫生局文件
东卫办„2008‟1号
关于印发《2008年全县卫生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医疗卫生单位:
《2008年全县卫生工作要点》经局长办公会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二OO八年五月十三日
主题词:卫生 工作要点 通知
报送:市卫生局,县委办、人大办、政府办、政协办
东至县卫生局办公室 2008年5月13日印发
共印60份
23456789-
第五篇:焦作市卫生局文件(本站推荐)
焦作市卫生局文件
焦卫医〔2008〕38号
关于成立焦作市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 实验室生物安全专家委员会的通知
各县(市)区卫生局,市直各医疗卫生单位,企事业医疗管理协会,焦煤集团中央医院、解放军第91中心医院: 为加强我市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根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24号)有关规定,经研究,决定成立焦作市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会主要职责是承担全市从事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实验设立与运行的生物安全评估、技术咨询、论证工作,并对全市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咨询意见。具体名单如下: 主任委员:孔祥群市卫生局副局长 副主任委员:都小五市卫生局医政科科长 委员:王建明市卫生局医政科副科长
周转焦作市人民医院检验科
牛保兴焦作市人民医院感染控制科
李素萍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
黄晓刚焦作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科
任东焦作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科
祁双宝焦煤集团中央医院检验科
陈志水解放军第91中心医院检验科
专家:刘小壮焦作市第三人民医院检验科
苏璞婕焦作市第四人民医院检验科
薄涛焦作市第五人民医院检验科
高峰焦作市第六人民医院检验科
韩晓娟焦作市妇幼保健医院检验科
张红旗焦作市中医院检验科
二○○八年七月二十二日
主题词:卫生科技生物安全机构通知
焦作市卫生局办公室2008年7月22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