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人为本在基层地税文化建设中的运用[最终版]
地税文化是地税干部在特定的和长期的税收工作实践活动中积累形成的具有鲜明个性的群体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模式、生活方式等文化现象的总和,是历史和时代的反映,具有丰富的管理内涵。地税文化在税收管理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能够创造一个良好的税收工作环境,规范税务干部行为,充分发挥税收工作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宗旨。在基层地税文化建设中必须注重体
现以人为本理念的运用。
一、以人为本的内涵
以人为本,就是在税收事业发展的过程中,突出人性化,把人视作地税文化建设的主要对象和最重要的资源,尊重个人价值,全面开发人力资源,坚持把税务干部和纳税人放在首位,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他们的根本利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首先,要把满足干部职工的多方面需求作为开展地税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其次,要把“人的塑造”这一地税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贯穿于地税文化建设始终,并通过多种形式,丰富多彩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着重解决人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致力于提高地税干部素质,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再次,要大力推进地税文化制度化建设,营造健康向上的地税文化氛围,大力培育“珍爱生命、承担责任、维护荣誉”的地税文化核心理念,不断推进新时期地税文化建设。
二、目前税务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不足
地税文化经过15年的不懈努力,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治税理念不断发展变化、税收管理模式不断创新、纳税服务更加完善、税务干部素质不断得到提高、税务干部行为不断规范、社会满意度不断提高、税务干部的形象有较大变化等等。但目前地税文化建设中仍然存在多方面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地税文化建设目标不够明确
推进地税文化建设要以核心理念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思想。在推进地税文化建设中要有总体规划、基本目标、长远期目标、中期目标、近期目标,不能目标内容不明,方向不清。目前特别是基层税务机关普遍存在缺少总体的基本规划、长远中近目标内容不具体,方向不清。阿克苏地税各县局由于地处少数民族集中的南疆县局,地税文化建设目前没有相关的规划,税务干部不了解税务文化建设的目标,广大的纳税人更不了解,社会支持缺乏。
(二)思想认识不到位
虽然地税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现阶段,基层地税文化建设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时紧时松、时快时慢、时重时轻的现象。主要是对基层地税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知抓什么,如何抓,缺乏必要的连贯性。没有认识到地税文化建设就是宏观的社会和经济在税务领域中的集中反映,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行业管理文化。没有认识到地税文化建设对整个税收工作的促进推动作用。
(三)缺乏相关的机制
目前由于基层地税文化建设相应缺少相关的考核监督机制,由于上级税务机关在领导班子建设、业务考核等方面实行了严格的监督考核,使得基层税务机关更多关心领导班子建设、业务考核,而忽略了地税文化建设的投入和关注,使得地税文化对税务干部和广大纳税人的激励作用不能显现。地税文化建设运行机制也未完善,没能使文化管理产生出有效的生产力,影响了地税文化建设的发展。
(四)对个性化的需求体现不足
由于人的个体差异,导致需求不一致,出现了个性化的需求。在基层地税文化建设过程中,没有坚持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对个性化的需求关注不足,导致地税文化建设过程中无法更多体现个性化的需求。少数民族税务干部和纳税人,有他们的民族长期坚持下来的习惯,他们对基层文化建设有他们个性化的需求。
(五)内容与具体实践联系不紧
基层地税文化建设作为意识形态,为上层建筑,应与基层地税机关发展相结合,使文化建设更好地服务于基层地税机关工作,以推动税收事业的发展,但是现在基层地税机关文化建设与实际工作相脱节,业务与实践相脱节,没能以文化建设指导税收工作,使税收党风廉政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文明号创建等各项建设活动,成为各自的独立活动,没有纳入税务文化体系建设当中,没有使具体的税收工作和地税文化建设很好的联系。
三、以人为本在基层地税文化建设中运用的思考
基层地税文化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构建和谐税务机关的重要任务,是提高管理效能的有效途径,是提升干部素质的必要手段。把握地税文化的发展方向,务求文化建设取得实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各种物质形式、行为规范、管理制度、价值观念、职业道德为载体,提倡个性化服务,开拓创新开展基层税务机关文化建设。
(一)以人为本,全面提升素质
基层地税文化建设的根本是人的建设,关键是全面提升人的素质。要运用各种文化手段,通过各种渠道来教育、引导、鼓励和熏陶广大地税干部职工,培养有利于税收事业不
第二篇: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中体现以人为本(最终版)
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中体现以人为本
企业安全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珍惜生命”,“尊重人,爱护人”。因此,企业安全文化与企业的员工融于一体,也体现了企业安全文化与企业各项工作的融合,通过员工不断结合,不断实践,不断提炼,形成了企业员工安全文化。这种融合决定了员工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中发挥的作用。作为烟草企业员工,思想中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在行为中自觉遵守安全规则,在生产过程中有可行的措施来保障自身安全。加强安全知识学习,提高自身素质,这对于企业来说是安全文化建设的源动力和归宿点。有了素质高的员工,企业文化的品味就高,员工安全意识就强,生产技能和自身防护能力就好。在分析事故原因时,可以看到职工文化、技术素质低,安全知识缺乏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都知道“人人想安全,事事讲安全,处处保安全”这一口号,建设安全文化的目的就是要把人对安全的愿望变为现实,把追求安全变成每个人的自觉行为,加强安全知识学习、安全意识与员工自身素质的提高,创造持久稳定的安全生产局面,正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所追求的目标所在。(林杨)
第三篇:在干部队伍建设中体现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特征的集中体现,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在干部队伍建设中,必须牢牢把握“以人为本”这一核心,坚持以实现干部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一切从干部的思想、工作、生活实际出发,最大限度地激励干部、调动干部、鼓舞干部和凝聚干部,促进干部快速成长、尽快成熟、早日成才,保证干部资源得以科学、持续、有效地开发和利用。
在干部选配上,最大广度地实现干部的人岗相适。始终坚持为发展选配干部的用人导向,坚持向发展一线倾斜的干部政策,紧紧围绕发展需要选配干部,真正将发展意识强烈、发展思路清晰、发展能力突出的干部选配到发展最需要、最关键的岗位“挑大梁”,真正让勤于发展、敢于发展、善于发展的干部有干事创业的空间和舞台,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有重点地选拔开拓精神强、敢于面对挑战的干部到园区、乡镇、经济一线勇挑重担,选拔具有现代执政理念、善于驾驭和处理复杂局面的干部到困难和矛盾一线攻坚克难,选拔具有一定专业特长、具有丰富市场经济知识的干部到沿江开发主战场锤炼打磨,引导更多更优秀的干部向沿江开发、园区建设一线集聚,激励广大干部一心一意谋发展、集中精力争发展。同时,充分考虑干部的专业特长和性格特点,把干部选配到最能发挥特长、最能展现优势的岗位上,确保人岗相适、才尽其用。
在干部使用上,最大深度地挖掘干部的内在潜能。对干部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充分激发干部的创业热情、敬业精神和勤业动力,让最宝贵的干部资源在事业发展中实现最大价值。充分调动各年龄段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成长型”干部,多引导、多培训、多压担,让他们在实践中加以磨砺、增长才干,促使他们尽快成熟;对“成熟型”干部,放手使用、委以重任,多把他们放在急难险重的重要岗位,多让他们承担更富挑战性、更具开拓性的工作,让他们在责任和压力的双重负荷下释放出最大能量;对“过渡型”干部,注重发挥他们的优势,在充分信任他们的同时传压力、给任务,帮助他们消除到站思想、克服“50岁现象”,始终保持奋勇争先的工作劲头、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继续坚持凭实绩用干部,对发展实绩突出的优秀干部更要大胆起用、放手使用、给予重用,真正让想发展的有舞台、敢发展的有前途、会发展的有地位,使广大干部的内在潜能得到最充分、最有效的发挥。
在干部管理上,最大限度地规范干部的从政行为。坚持正面教育为主,变事后惩处为提前预防,体现对干部的人文关怀和人性化管理,真正爱护干部、保护干部。坚持预防为主、教育为先。根据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干部的思想和工作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廉政警示教育,督促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廉洁自律,不断提升干部的人格魅力和道德情操,切实提高干部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防范的能力,在群众中树立起形象威信。坚持科学考核、动态管理。加强领导干部实绩考核,制定符合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实绩考核评价标准,逐步增加能源消耗、资源保护等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考核指标,完善重大责任事故发生率、群众生活满意度等社会发展考核指标,强化“绿色gdp”考核,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推行领导班子成员实绩考核记载和公示制度,引导领导干部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坚持制度在先、规范行为。建立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党内情况通报、重大决策征求意见、领导班子议事决策规则等各项制度,把制度建设贯穿权力运行的全过程,引导干部坚持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用制度规范干部的行为,尽量避免干部在工作和生活中失误、挫折、走弯路,让干部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使干部真正成为干净干事的“常青树”。
在干部评价上,最大程度地保护干部的干事热情。要辩证地看待干部的成绩和不足,客观地分析干部身上的优缺点。不简单地以一时成败论英雄,对敢闯敢试、勇于探索的干部给予理解和支持,宽容探索中的失误,允许创新中的挫折,保护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引导广大干部敢于负责、不回避矛盾、不规避风险;对长期严格要求自己、表现一直较好的干部,不因一时一事之过而“一棍子打死”,坚持看本质、看主流、看大方向,更多地看到干部身上的积极因素,更多地看到干部身上的闪光点。同时,要充满感情地关心干部。对一些挑战性大、工作负荷重的领导干部,要与他们经常交心交流,缓解干部的工作压力和心理负担,帮助解决干部的后顾之忧,让他们更好地集中精力干事创业。对在副职岗位上工作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给予适当的精神奖励和政治待遇,对特别优秀的可以实行职级高配。
在干部队伍建设中始终凸显“以人为本”,不仅是干部自身成长进步的内在需要,更是激发干部创造力和竞争力的外在要求。只有将“以人为本”贯穿于干部选拔、任用、管理、评价的各个环节,才能使干部的个性适度彰显、能力全面发展、潜能无限释放、活力充分迸发。
第四篇:浅谈广场舞在基层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
浅谈广场舞在基层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
摘要:本文以当前盛行的广场舞为落足点,探讨广场舞发展史、主要特征,以及针对层文化建设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等方面进行叙述
关键词:广场舞:特征:作用
广场舞又叫广场健身舞,它是集音乐、健身和形体舞蹈于一体的一种综合表演形式,般选用节奏较为明快,曲调相对简洁的音乐,活动地点大多在广场、公园、文化大院等地开展,适合人群较为广泛,男女老少皆宜,因此深受广大群众的爱戴。舞蹈艺术具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它的历史发展长河中,是广大人民群众创造并开创了广场舞蹈,并且发展了广场舞蹈,如今这种表演形式已经遍布在我国的各个角落,它来源于社会生活,产生于人民群众之中,人民群众在广场舞中不仅是创作者,还是最好参与者,同时也更好地推动着广场舞发展,如今广场舞这朵民间艺术之花已经扎根在老百姓的活之中并且根深蒂固了。因此,广场舞以纯朴、自然、真实感著称,更为贴近老百姓的生活。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广场文化已逐渐成为了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与代表,并且逐渐成为了大众的宠)匕,极大的备受关注与追捧
一、广场舞所具备的特征
在目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国民的物质生活水平迅速上升的今天,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也促进了农村人口生活质量的提高,这不仅拉近了城乡收入差距,也让更多的农村百姓过上了富裕的生活。同时,在信息时代迅速发展的推动下,农村人们的视野也越发开阔,这就大大提升了农村群众对于生活质量的追求,他们对自身精神生活的向往也越来越高,他们在农忙之余、茶余饭后也渴望着一种身体锻炼,心情h俞,自然健康的生活万式而我们的广场舞具备着特殊性、开放性、娱乐性、健康性、多样性等等特点,因此而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与喜爱
(一)广场舞在舞台万面所具备的特点
首先,广场舞在舞台万面具备特殊性,避兔了表演者与观众之间的隔离,使表演者直接面对观众,这样既可以促进表演者与观众间的交流,又能给观众一种独特的感觉。其次,广场舞在舞台选择万面具备着开放性,例如:在广场、公园、街头或者在空地上均可,它在舞台万面具备全万位、开放性的特点。再次就是广场舞在社会贡献万面的特点。广场舞逐渐把人们的目光吸引到社会秩序中来,而且逐渐凸显以健身和娱乐为主要目的表演形式,这种形式最为朴实、直接、自然地表达出当代人的审美趣味,审美心态,并且也充分体现着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向往。同时广场舞在维护社会安定、促进和谐社会建等万面上也发挥了特殊作用。
(二)广场舞在表演形式上所具备的特点
广场舞自产生以来自娱性为主要特征。大家参与广场舞的目的不图名也不为求利,只是为了自我娱乐而已。表演者借助舞蹈形式来达到情感的抒发,这种艺术行为不仅可以使舞者内在情感得到宣泄,在精神万面也可以产生振奋与愉悦感同时也会给观赏者在精神万面带来满足感与享受感,从而使表演者得到了充分的自我表现与自我娱乐的机会。广场舞在艺术形式万面虽然是丰富多样,但在每种形式中都存在着独特性与共同性。它从最初的个人行为发展到后来的团体行为,又发展到运用扇子、长稠等道具的表演形式,无论从美感万面还是表现力万面都有发生了巨大的进步,也因而逐渐成为了民族文化的标志。根据民族的不同,生活环境的差异,文化意识的差异,以及地域风俗的区别,使广场群众舞蹈文化活动产生了不同的艺术风格
(三)广场舞在表演者万面所具备的特点
首先广场舞它属于集体舞种,而且它是一种参与性较强的艺术表演形式,这种以集体舞出现的舞蹈形式它在参与人数万面,一般在数十人至数百人之间,表演场面一般追逐壮观、热闹、活跃、自然。其次广场舞的适合人群比较广泛,从青少年到中老年都为它青睐,虽然参加者大多数是中老年妇女,但在参加者的年龄万面没有局限
二、广场舞在基层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
如今广场舞不仅盛行于城市的大街小巷,还流行与基层的街头巷尾,同时还为繁荣基层文化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广场舞有助于基层群众文化生活的繁荣
广场舞作为群众文化活动的基础形式,它在繁荣群众的文化生活,营造和谐文化氛围、突出强身健体的意识、满足群众自娱自乐的目的等万面都扮演了重要角色,虽然广场舞不受表演场地、服饰、时间、设施及水平等条件的限制与制约,但它在调节人们的身心、陶冶人们的情操、促进人际的交往以及激发人们活力等万面丝毫不输给其他群众文化形式,因此,广场舞是群众文化特点与内容的综合体现,也是群众文化活动的最佳平台。
(二)广场舞可以促进和谐群众文化的构建
广场舞以服务群众为根本宗旨,以内容积极向上、健康和谐为发展宗旨,以大众喜闻乐见为形式的主旋律,最终以赞美和弘扬的全新面貌呈现在大众面前,它为了更好地培养群众正确的行为习惯、高尚的道德素质、合理的价值取向与良好的城市形象,而成为了展示地域文化内涵和突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同时,这种广场文化形式在弘扬地万精神,赋予群众文化生命力,激励群众凝聚力等万面也同样发挥着良好的社会教化作用。我们还可以借助广场舞对外宣传改革开放的成果,来推动经济与文化的相互激励、协调发展,为更好实现群众文化的跨越性目标,提升全社会文明程度,促进和谐群众文化的构建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广场舞可以普及农民群众的舞蹈教育
近年来,人们在关注生活质量的同时,也越来越注重自身的艺术修养,所以在广场舞生气勃勃、生意盎然的促使下,舞蹈教育事业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人们生活中的舞蹈元素与舞蹈词汇越来越丰富,促使舞蹈向多元化发展,并且推动全民性舞蹈艺术教育的普及与实施
(四)广场舞可以增强了农民群众的健身意识
广场舞属于通俗舞蹈,其舞蹈动作相对简单,学习起来也比较容易,人们通过舞蹈的参与,四肢、肩胸、腰脊、头颈等全身多部位都同时得到了体育锻炼,在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缓解身体的疲劳万面都有很好的帮助。因此,随着广场舞在农村的深入发展,其健身的效果逐渐被大家体会与认可,如今大家对体育运动的参与热情和健身意识也越来越强烈。
总之,在社会不断进步与发展的过程中,广场舞已逐渐成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并且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与爱戴。如今活跃在祖国大地各个角落的广场舞,已逐渐成为了人们生产生活中一种不可或缺的风景
参考文献: fl]易红武.《广场群众舞蹈文化现象发展特征研究》fJ]焦作大学学 报,''.006(0-}).「2]李少奇,邹子为,陈以at-《广场健身舞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作 用、问题及对策》「J].科技信息,''.009(19).12
第五篇:国学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运用
国学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运用
随着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的不断发展,企业管理水平日益成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来源《财富》杂志指出:“世界500强胜出其他公司的根本原因,关键在于这些公司善于给企业文化注入活力,凭着企业文化力,这些公司保持了百年不衰。”研究企业文化理论,搞好企业文化建设,建立符合中国国情和企业特点的企业文化是推动我国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迫切要求 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越来越大,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亚洲和欧美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传统文化提倡的“仁、义、礼、智、信”,日本文化将其转变为“忠、诚、孝、和、勇”。韩国企业掀起学中国兵法的热潮,把市场竞争当作军事战争,以夺取市场份额的主导地位论英雄。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在国际儒学联合会成立大会上深有体会地说:新加坡是靠继承和发扬儒学文化、孔子思想,才达到今天的富强。在中国,海尔的“敬业报国”价值观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忠”的思想,清华同方中“同方”名字源于《礼记》“儒有合志同方,营道同术;并立则乐,相下不厌”之语,描述了志同道合者结伴前行的意境。“以人为本”的理念与企业价值观的构建
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以人为本的基本格调,《荀子﹒王制》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胡锦涛提出了面向21世纪以人为本的人才强国的战略思想。“以人为本”,是指在企业管理中,尊重人才,以人为中心,重视对人才的培养,满足人合理的需要,为人才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我国古代“民为本”的思想得到日本企业家的高度重视,他们把孟子“民为贵”的思想运用到企业文化建设中,建立了“终身雇佣制”、“盈利分红”等制度,极大提高了员工的参与意识和对企业的忠诚度。
以人为本,更要尊重个体的人格和价值。企业管理者与员工只有分工的不同,无高低贵贱之分,所以,企业管理者不仅要尊重员工的人格,更要以人格魅力来感化员工。只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企业才能更好地发展。企业家应该充分挖掘!以人为本“的深刻内涵和价值,把它运用到现代企业文化建设中##: $!自强不息”的观念与企业精神构建 “厚德载物”思想与企业经营理念的构建
中国传统文化重视“德”,把“德”看做培育万物的基础。《周易》中说:“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就是说“坤”具有深厚无边的德行,所以能承载万物。在《象辞》中又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即“坤”如同大地一样,君子应学习“坤”德精神,培养深厚的道德来容纳万物。在企业管理中,德与法的完美结合,正如鸟之双翼,不可偏废一方,也不可过于倚重一方。厚德载物可视为德治的理想目标和最高境界。对企业中的个体成员来讲,意味着做人要符合较高的道德标准; 对于企业整体来讲,应道德地对待客户及协作伙伴,并与其他社会利益群体和谐共处。
“贵和尚中”、“天人合一”与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
《21世纪议程》指出,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要求,又不危及后代满足需求能力的发展。近年来,我国在取得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集体意识淡薄、价值观混乱等深刻的社会精神危机,这些问题仅用科学技术难以解决。要克服工业文明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就要创造一种和谐、融洽的氛围,对内具有凝聚力,对外形成吸引力。中国传统文化中“贵和尚中”的思想可发挥这种凝聚功能。儒家文化注重和谐统一,既重视自然的和谐,也重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及人自身的身心和谐。“以和为贵”的思想用于企业文化建设,其本质是重视群体和合作精神,注重企业与员工、股东之间,企业与顾客、企业与同行甚至是竞争对手之间,企业与政府之间关系的和谐。近年来,许多学者提倡“合作竞争”和“双赢”模式,旨在说明企业间加强团结协作,才能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共同取得更大的获利能力,增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