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个人总结(1-4单元)(合集5篇)

时间:2019-05-13 10:55: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个人总结(1-4单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个人总结(1-4单元)》。

第一篇: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个人总结(1-4单元)

第一章 绪论

一.名词概念解释:

1地貌学(Geomorphology)是研究地表地貌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和形成发展规律的学科。

2.第四纪地质学(Quaternary Geology)是研究距今二三百万年内第四纪的沉积物、生物、气候、地层、构造运动和地壳发展历史规律的学科。

3.《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是以第四纪地质学和地貌学基本知识为主体,并吸收沉积学、自然地理学、古气候学、古生物学、新构造学和抵制年代学等有关知识组成的一门综合性课程。

第二章 第四纪、地貌和地球环境变化动因概述

一.名词概念解释:

1.第四纪是指约2.4Ma BP以来地球发展的最新阶段。第四纪的特点是:①在短暂的地质时期内发生过多次急剧的寒暖气候变化和大规模冰川活动;②人类及其物质文明的形成发展;③显著的地壳运动;④广泛堆积的陆相沉积物和矿产;⑤急剧和缓慢发生的各种灾害不断改变人类的生存环境;⑥人类活动的范围和强度与日剧增。

2.第四纪沉积物基本特征:岩性松散、成因多样、岩性岩相变化快、厚度差异大、不同程度地风化、含有化石及古文化遗存。岩性:碎屑沉积物、化学沉积物、生物沉积物、火山堆积物和人工堆积物。成因标志:沉积学标志、地貌学标志和环境学标志。

2.地貌:地球表面(包括海底)的各种形态。

3.地貌的形态:主要是由形状和坡度不同的地形面、地形线(地形面相交)和地形点等形态基本要素构成一定几何形态特征的地表高低起伏。地形形态类型;正地形、负地形 地貌形态测量指标:高度、坡度、地面破坏程度

4.地貌成因:内、外地质营力相互作用的结果。内力地质作用是地球内部深处物质运动引起的地壳水平运动、垂直运动、断裂活动和岩浆活动,他们是造成地表主要地形起伏的原因,其发展趋势是向增强地势欺负方向发展,如山岳平原的形成及其相对高度的增大变化。外力地质作用是太阳能引起的流水、冰川和风力等对地表的剥蚀和堆积作用,起作用趋势是“削高填低”向减小地势起伏,使其往接近海洋水准面的方向发展。

5.地貌类型按规模大小划分:①巨型地貌:大陆和洋盆 ②大型地貌:山地和平原 ③中型地貌:山岭和山地 ④小型地貌:活动断层崖、地震裂缝和火山 ⑤微型地貌

6.丘陵:是海拔500m以下的走向明显或不明显的高地与洼地相间排列的地貌组合,成因上与山地有联系。

7.山地:是由山岭和山谷组成的形态组合,是新构造运动大于外力剥蚀作用且两者都很强烈的地带。

8.平原:是目视距离(30-50KM)范围内地势平坦,高差小(1-2m),或微有起伏的大面积地貌组合。

9.顺地质构造地貌:凡正向构造(背斜、穹窿、岩体等)与高低一致,负向构造(向斜、构造盆地等)与低地一致,称为顺地质构造地貌,反之,称为逆地质构造地貌。

10.夷平面:是规模较大的残留地貌,它是地壳处于长期相对稳定和气候比较湿润条件下,风化剥蚀作用的结果,致使岩性地质构造的地貌差异逐渐缩小,形成向海洋水准面趋近的平缓(或波状)地形。

11.第四纪地球环境变化动因:第四纪气候变化、新构造运动、人类活动影响

第三章 风化和重力地貌与堆积物

一.名词概念解释:

1.风化作用:岩石和矿物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环境中,受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发生体积破坏和化学成分变化的过程。风化作用受气候、岩石成分、结构构造、植被、地形和时间等因素影响。

2.残积物:地表岩石经受风化作用发生物理破坏和化学成分改变后,残留在原地的堆积物。

3.风化壳:具多层结构的残积物剖面称风化壳。

4.土壤是以各种风化产物或松散堆积物为母质层,经过生物化学作用为主的成土作用改造而成的。

5.古土壤:在地质时期形成的土壤称古土壤;因其往往被后期地层所埋藏,又称埋藏土壤。

6.重力地貌:由于重力地质作用所造成的地貌。

7.崩塌:陡坡(大于50°)上的岩体和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发生急剧的向下崩落、滚落和翻转运动的过程。

8.错落:是岩体沿陡坡、陡崖上平行发育的一些近于垂直(45°-70°)的破裂面(断裂、节理密集带和交叉带)发生整体下坐位移,其垂直位移大于水平位移。

9.撒落:是山坡上的风化碎石在重力做用下,长期不断往坡下坠落的现象。倒石锥是撒落的堆积地貌。呈上尖下圆锥状,锥面坡角约30°。

10.滑坡:斜坡上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及水的参与下,沿着一定的滑动面或滑动带作整体下滑的现象,又称地滑。

11.泥流:是斜坡上的厚层风化土石(或黄土、红土)被水浸润饱和后,在重力作用下,网斜坡下缓慢(有事迅速)流动的现象。

12.土层蠕动(土爬):斜坡上的表层岩屑,受温差或冻胀影响,在重力作用下发生顺坡缓慢移动的现象。

13.片流:降雨或冰雪融化后再斜坡表面上形成的面状流水称片流。

14.坡积物:是片流和重力共同作用下,在斜坡地带堆积的沉积物,其中有时夹有冲沟和重力的粗粒堆积物。

二.问答题与讨论题:

1.影响滑坡形成条件。

(1)岩性条件:滑坡主要发生在 黏土岩、页岩、泥灰岩、千枚岩、板岩、片岩、风化岩浆岩等 多 裂缝 破碎 松动 岩石和 各种松散沉积物分布区。(2)地质构造条件:滑坡面常 沿层理、节理面、断裂面、不整合面、劈理面和透水层与不透水层界面发生。(3)地貌条件:一切具有效临空面的天然和人工斜坡,坡度在20—40度间,坡脚下常有河流(海、湖浪)陶蚀地段,使岩土失去支持,极易发生滑坡。(4)气候和水分条件:雨季大量地表和地下水渗入 滑体和滑动面,前者加重土体负荷,后者削弱 岩体抗滑力 并增加滑动面润滑作用,易于引发滑坡。(5)地震:地震引起内部土体结构发生变化,震动使老滑动面松动,使土层液化,这些都能诱发滑坡发生和老滑坡再活动。(6)人工活动:开挖边坡,使岩(土)体失去支持;坡上堆卸废石,加重岩(土)体负荷,均使岩(土)体下滑力增大,导致滑坡发生。

2.残积物和坡积物的最大区别是什么?

3.什么是斜坡重力作用?它包括哪些类型?

4.重力地貌的类型有哪些?

5.崩塌的几种类型?

6.滑坡的主要形成条件、成因、构成?

7.残积物特征和类型

第四章 流水、湖泊金和沼泽地貌与沉积物

一. 名词解释、概念:

1.超洪水位:几十年或百年一遇的洪水位

2.超低水位:几十年或百年一遇的低水位

3.河谷:是河流携带着砂砾在地表侵蚀塑造的线性洼地,是一种形态组合。

4.河床:是河道中流水占据的部分谷底。

5.河漫滩:河流洪水期淹没河床以外的谷底部分。

6.牛轭湖:河道裁弯取直后遗留下的弓形废河道称牛轭湖。

7.冲积物(或冲积层):是河流在河床中或溢出河床的堆积物。

8.河流阶地:由于河流的切割及地壳的间歇性上升,所造成的高出现在的河床的古河床地貌形态。

9.水系:是由主(干)流及其支流组成的复杂的多级河道系统。

10.水系格式:水系平面组合的集合形态称为水系格式。它受地面岩性、地质构造、地形和新构造运动的影响。

11.洪流:沟谷中流动的水位暴涨暴落的暂时性沟谷水流统称为洪流。

12.洪积物:由洪水堆积的物质简称为洪积物,它是组成洪积扇的堆积物。洪积物的岩相有扇顶相、扇形相和滞水相。

13.洪积扇:是干旱、半干旱地区暂时性山地水流出山口堆积形成的扇形地貌。

14.冲沟:又称侵蚀沟,是发育在坡地上的小型流水侵蚀沟谷。

15.冲出锥:是暂时性冲沟水流在沟口形成的小型洪积物形态,其分布无地带-气候意义,其面面积大小仅几平方米到几时平方米。

16.泥石流:泥流是斜坡上的厚层风化土石(或黄土、红土)被水浸润饱和后,在重力作用下往斜坡下缓慢(有时迅速)流动的现象。

17.沼泽:是地表长期处于充分滋润,喜湿性植物丛生,并有大量泥炭和有机质淤泥堆积的地段。沼泽的形成主要由水体沼泽化和陆地沼泽化引起。

第五章 岩溶地貌及岩溶堆积物

一. 解释名词、概念:

1.岩溶作用:是指地表水和地下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机械侵蚀和重

力崩塌作用为辅,引起岩石的破坏及物质的带出、转移和再沉积的综合地质作用。

2.假岩溶:发育在非可溶性岩层(碎屑岩等)中类似岩溶的形态称假岩溶。

3.岩溶:又称喀斯特,原是南斯拉夫西北部石灰岩高原的地名,岩溶作用及其由此产生的现象的统称叫岩溶。

4.岩溶地貌:岩溶地貌又称喀斯特(Karst)地貌,可分为地表岩溶地貌和地下岩溶地貌,(地表岩溶地貌包括石牙与溶沟、石林与溶蚀漏斗、峰林、峰丛与溶蚀洼地等;地下岩溶地貌包括:溶洞、地下河、伏河与地下湖等)喀斯特原是亚得里亚海北端东海岸石灰岩高原的地名,那里发育着各种奇特的石灰岩地形。

5.喀斯特地貌(karst landform):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百科解释)

6.峰林:是成群分布的山体基部分离的石灰岩山峰群。

7.峰丛:是一种山峰基部相联的峰林,峰与峰之间常形成“U”形的马鞍地形。

二、问答题

1.岩溶形成的5个条件?

岩石的可溶性、岩石的透水性、水的溶解性、水的流动性、溶蚀基准面。

第二篇: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考试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8分)

1、片蚀作用

2、冻土作用

3、风化作用

4、河流袭夺

5、侵蚀基准面

6、羊背石

一、先判断正误,再将其中的错题改正(每题2分,共20分)

1、第四纪可分为全新世及更新世;

2、地形和新构造运动决定着剥蚀作用和堆积作用的强度,一般在构造运动下

降地区,剥蚀作用强烈,堆积作用微弱或不存在。

3、河水并非只有单纯的直线运动,在重力结合离心力与偏转力的影响下,它

以紊流为其基本方式。

4、侵蚀基准面的变化直接影响着河床纵剖面的发展,当侵蚀基准面下降的时

候,一般引起下游发生下切。

5、风积物具有水平层理、斜层理和交错层理。

6、可溶性的岩石包括硫酸盐类岩石、碳酸盐类岩石和卤素盐类岩石,其中,以卤素盐类岩石的溶解度最高,故对岩溶现象来说,卤素盐类岩石的实际意义最大。

7、冰谷的形态与一般的河谷有所不同,常呈“U”型。

8、在风沙搬运物质中,以悬移质为主。

9、黄土形成于第四纪,是具有黄色色调的粉砂质松散土状风积物。

10、熔岩流中二氧化硅的含量越高,则熔岩流的粘度越低,所形成的地形越平缓。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题2分;少选得1分,多选、错选不得分)

1、第四纪具有下列定义背景:()

A、岩石地层学;B、生物地层学;C、人类考古学;D、气候学

2、地形发展过程主要受以下哪些因素控制的?答:()

A、地质作用;B、原始地形;C、人类及其它活动;D、地质结构

3、按地形的成因分类,以下选项中属于陆地内力构造地形的是:()A、楯形火山;B、断块山;C、单斜高原;D、倒石堆

4、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主要有:()

A、岩性及构造;B、气候条件;C、时间;D、地形;E、构造运动

5、关于残积物的特点,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残积物与下伏基岩具有密切的联系。在碎屑残积物中,风化矿物很少,在富铁、铝残积物中,几乎全部为风化矿物;B、残积物没有风选性;

C、残积物的厚度受地形控制,在平缓地形上,残积物厚度一般较小。D、残积物具有层理,由地表向深部可以划分为几个带。

6、从河流的平面形态和演变形式,平原河流可以划分为:()A、直线型;B、弯曲型;C、游荡型;汊道型 D、海水的化学成分;E、海滨的原始地形

7、引起海平面振荡的原因有:

A、海盆容积的变化;B、冰期与间冰期周期性变化;C、陆地及地下水量变化;D、海滨构造运动

8、以下属于冰川侵蚀地形的是:()

A、角峰;B、孤峰;C、单面山;D、终磧垅;E、羊背石

9、以下为单斜地形的是:()

A、单面山;B、方山;C、遗证岗;D、内露岗;E、猪背崖;

10、按火山喷发的方式,火山堆积物可以分为:()

A、喷气堆积物;B、爆发堆积物;C、喷发堆积物;D、溢流堆积物;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简述第四纪地质历史的综合特征。

2、什么是风化壳?主要有哪些类型。

3、简述风沙作用与物理风化作用的区别。

4、简述夷平面及多层地形的形成过程。

五、论述题(从以下四题中选做2题,每题11分)

1、论述第四纪沉积物的基本特点?

2、请叙述在地形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内、外动力作用间的相互关系。

3、论述河流的动力地质作用。

4、论述岩溶的成因及其发育的基本条件。

第三篇:地质学总结

1.火山:较粗的物体喷发物及熔岩一般就地停积,在地面构筑起一定规模的山体。

2.沉积岩:有沉积物固结而变硬的岩石。

3.化石:埋藏在岩层中的古代生物遗体或遗迹为化石。

4.地体:又称构造地层地体,它是由同一连贯的地质作用而形成的地质地体,相邻地物在成因上与演化上均无内在联系并恒以断层为界。

5.块状构造:矿物均匀分布,无定向排列,它是岩石受到温度和静压力的联合作用而形成。

6.结晶作用:指物体在一定物理化学条件下较变为结晶物质的作用。

7.侵入作用:深部岩浆向上运移而未达地表。

8.酸性岩浆:又称花岗岩将,其二氧化硅含量大于百分之六十五,铁镁氧化物含量更低,岩浆温度大约为65℃-85℃。

9.莫霍面:位于地表以下数公里到30-40km深度。纵波到达这一界面后,其速度由平均6-7km/s突然升到8-10km/s。

10.克拉克值:某种元素在地表中的平均百分比。

11.结核:沉积岩中某种成分的物质积聚而成的团块。

12.泥裂:是指泥质沉积物和灰质沉积物,暴露干涸收缩而产生的裂缝的现象。

13.擦痕与镜面:断层面上平行而密集的沟纹称为擦痕。

平滑而光亮的表面称为镜面。

14.流纹构造:指因熔岩流动由于不同颜色条纹和拉长气孔等定向排列所形成的构造。

简答:

1.地层的接触关系、简要分析各自的地质沉积环境的稳定性:

一、整合接触:相邻地层产状、岩性、生物演化等基本接近而连续-连续稳定

沉积环境。

二、假整合接触(平行不整合):相邻地层产状一致,但分界面有剥蚀或缺失

现象-地壳有垂向运动,沉积环境不稳定。

三、不整合接触(角度不整合):相邻地层产状不一致,界面有剥蚀或缺失现

象-沉积环境很不稳定,构造活动繁多。

四、侵入接触:岩体侵入围岩,接触带上有接触交代变质现象。

五、侵入体的沉积接触:侵入体上有沉积物-地壳上升后下降。

3.全球板块划分为那些?划分板块依据是什么?

1、南北美洲板块。

2、太平洋板块。

3、欧亚板块。

4、非洲板块。

5、澳大利亚-印度板块。

6、南极板块。

依据:边缘具有强烈构造活动性,具体表现为强烈的岩浆活动,地震活动,构造变形,变质作用以及深海沉积作用。

4.控制岩石风化特征与速度的因素

一、气候:气温、降雨量、生物繁殖与纬度有关。极地以物理风化为主,赤道以

化学、生物风化为主。

二、地形条件:主要为

地势高度→气候有关。

起伏程度→风化产物搬运、风速快慢。

山坡朝向→向阳-温差大-降水多-风化快而强烈-多悬崖峭壁。

三、岩石的特征:

1、岩石成分

2、岩石的结构构造

3、节理发育状况

5.简述河流沉积物的特征:冲积物的特征:与洪积物比较

1、分选性较好。

2、磨圆度较好。

3、成层性较好。

4、具韵律性、旋回性。

5、具流水成因的沉积构造→波痕、沙丘、交错层理。

6.简要说明构造运动的旋回性:强烈的构造运动在地质历史中是周期出现的,因而构造运动都有旋回性,即构造运动与缓和时期是交替的出现的,大致分为:太古代旋回,元古代旋回,震旦-加里东旋回,海西(华力西)旋回,印支旋回,燕山旋回,喜马拉雅旋回。

7.简要说明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地壳、地幔、地核,莫霍面,古登堡面,康拉德面,岩石圈与软流圈界面,内外地核的界面。

8.简要说明物理风化的作用和方式:物理(机械)风化作用:地表岩石发生破碎,其化学、矿物成分不变。

主要方式:

1、矿物岩石的热胀冷缩:需强烈的温差。

2、冰劈作用:水份充足,温度在冰点波动。

3、层裂作用:上覆压力解除岩层膨胀。

4、盐分结晶:盐溶液结晶产生压力。

9.简要说明风积物的特点:、碎屑性。砂、细砂、粉砂、粘土Φ<2mm2、良好的分选性。

3、较高的磨圆度。

4、具有大规模的交错层理。

5、颜色多样,但以红色调为主。

6、碎屑中存在化学性质不稳定的矿物,如辉石、角闪石、黑云母、方解石等。

10.简要说明冰积物的特点:

1、皆有碎屑组成。

2、无分选和磨圆,大小混杂,岩石和泥沙混合。

3、碎屑物无定向排列,扁平或条状岩石可成直立状态。

4、无层理现象。

5、有的角砾表面具磨光面或冰擦痕。

6、电镜观察:石英砂形态不规则,棱角分明、尖锐,表面具碟型凹坑,内有

贝壳状断口及平行阶次。

7、含有寒冷地区生物化石、植物孢子等。

11.简要说明沙丘类积和成因:a.新月形沙丘:它顺着盛行风向发展,形成时风向基本固定,风速中等,在沙粒供应有限的条件下,新月形沙丘常分散而孤立,在沙粒供应较丰富的情况下,它可以成群出现;b.横向沙丘:沙丘总的延长方向与盛行方向垂直,它形成于沙粒供应丰富且风向基本固定的地区,其邻近地区常有沙粒暴露,可以提供充足的沙源,它还可以在海滩形成,只是由于强大的向岸风将海砂向陆地搬运;c.纵向沙丘:又称赛夫沙丘,是相互平行的长条形砂岩,其长轴平行于盛行风向,或两股风的合成矢量方向。d.星状沙丘:是由风力相差不大的几个方向气流造成的。

12.简要说明心滩到江心洲沉积发展过程:河道宽窄不一,流水从窄束流入,流入开阔段时,流速减少,致使较粗碎屑在河底中部淤积,最初形成雏形心滩,雏形心滩很不稳定,可因后来的冲刷而消失,由于雏形心滩存在过水断面缩小水流速度增大并促使主流线偏向两岸,从而使两岸是冲刷后退,产生环流,这是表层水流由中间向两岸流动,地层水流向两侧向中间流动,形成两股环流,促进河床

中部沉积的发生,流水携带的碎屑沿雏形心滩周围和顶部不断淤积,使之不断矿大和淤高,转变成心滩,心滩在洪水期被淹没,在枯水期露出,如心滩因大量沉积物堆积而高出水面,则转变成心洲。

13.简要说明冰川的形成过程:a.雪线,常年积雪区的下线。雪线以上年降雪量大于年消融量,不断积雪能形成冰川。b.气温,雪线高度与气温成正比,比高度随着气温由赤道向两极降低而降低。c.降雪量,雪线高度与降雪量成正比,对于冰川的形成,丰富的降雪量比严寒的气候更为重要,古冰川即为发育。d.地形,雪在坡度上较之缓坡与平坦地带更难积累和保存,故雪线位置是陡坡处高缓坡与平坦处低

14.野外断层观测或识别的要点:1.地貌的标志:①断层崖和断层三角面;②断层湖,断层泉;③错断的山脊,急转的河流。2.构造上的标志:①断层破碎带与构造岩;②伴生节理;③牵引褶皱;④擦痕与阶步。3.地层上的标志:①岩层中断及褶皱核部宽窄变化;②地层的重复和缺失。

15.湖泊的成因类型:1.构造湖:湖盆构造运动引起的;2.火山口湖:湖盆为火山口;3.河成湖:湖盆有河流的侵蚀与沉积形成;4.冰川湖:湖盆由冰川刨蚀作用而成;5.海成湖:湖盆由海水的侵蚀与沉积而形成;6.溶蚀湖与陷落湖:湖盆经溶蚀而成者称为溶蚀湖,湖盆由地面塌陷面成者称为陷落湖。7.风蚀湖:湖盆阴风蚀而成,常见于干燥地区。8.堰塞湖:湖盆的形成是因河谷被山崩所形成的岩块或火山喷出的熔岩流阻塞,或冰川被冰川终积堵塞;9.人工湖-水库:由人工筑坝堵塞谷底而成。

16.详细论述干旱地区湖泊化学沉积的分带型和阶段性:干旱气候区湖水可得到河流或融雪水补给,很少外流,由于强烈蒸发,湖水的含盐都增大,易转变成咸水,其沉积作用可出现下列四个阶段:a.碳酸盐沉积阶段,湖水逐渐咸化过程中,溶解度最小碳酸盐首先沉积,这类湖泊称为碱湖。b.硫酸盐沉积阶段:由于湖水进一步碱化,溶解度较高的硫酸盐也相继沉积,生成石膏,芒硝,硫酸镁石和无水芒硝等,这类湖泊称为苦湖;c.氯化物沉积阶段:湖水在含盐度超过24‰-25‰时,就转变为天然盐水-卤水,并析出溶解度最大的氯化物,如岩盐,光卤石等,这种湖泊称为盐湖。上述盐类沉积顺序不仅表现在垂直刨面上,也常反映在平面分布上,因为在盐类沉积过程中湖水的面积逐渐缩小,因而盐类矿物随其溶解度由小到大而从湖盆边缘到中心成同心圆状分布。d.盐湖干涸与盐层埋藏阶段:经上述三个阶段沉积后,盐类矿物基本已全部沉淀出来,盐湖的生命就此结束。

17.不同地质作用沉积物有不同特点,分析比较风积物和冰积物的特点:风积物的特点:a.碎屑性;b.良好的分选性;c.碎屑颗粒即使是很细的粉粒,也具有较高的圆度;d.碎屑中可以存在较多的铁镁质以及其他化学成分性质不稳定的矿物;e.具有规模极大地交错层理;f.颜色多样。冰积物的特点:a.皆有碎屑物组成;b.大小混杂,缺乏分选性,经常是巨大的石块和细微的泥质物的混合物;c.碎屑物无定向排列,扁平或长条块状石块可以呈直立状态;d.无成层现象;e.绝大部分棱角分明;f.有的角砾表面具有磨光面或冰擦痕;g.冰积物中的石英砂粒形态不规则,棱角分明,表面具有碟形洼坑,坑内有贝壳块状口及平行阶坎;h.含有适应寒冷气候的生物化石。

18.河流的沉积类型有哪些:a.心滩:河道宽窄不一,流水从窄束流入,流入开阔段时,流速减少,致使较粗碎屑在河底中部淤积,最初形成雏形心滩,雏形心滩很不稳定,可因后来的冲刷而消失,由于雏形心滩存在过水断面缩小水流速度增大并促使主流线偏向两岸,从而使两岸是冲刷后退,产生环流,这是表层水流由

中间向两岸流动,地层水流向两侧向中间流动,形成两股环流,促进河床中部沉积的发生,流水携带的碎屑沿雏形心滩周围和顶部不断淤积,使之不断矿大和淤高,转变成心滩;b.边滩与河流滩:边滩,即点沙坝,它是单向环流将凹岸掏蚀的物质带到凸岸沉积形成大的小规模沉积体,仅在洪水期被淹没;是边滩变宽,加高且面积增大的产物;c.三角洲:河口部位的沉积体;因外形类似希腊字母“△”而得名。

19.侵入岩和喷出岩的结构和构造有什么异同?

喷出岩与侵入岩同属岩浆岩。均由岩浆冷却而成。

他们的区别在于:1侵入岩由于温度冷却较慢,岩浆有较充分的条件结晶,因而形成晶体较大的矿物颗粒,呈现洁净结构。2.喷出岩由于岩浆冷凝速度较快,矿物结晶的颗粒不明显,常成比较细密的隐晶质岩石,加之冷却时气体大量逸散常呈气孔状构造。有的具有流纹构造造成层状结构。

20.人为地质作用恶化环境的主要表现有哪些?1.地面沉降,造成城市建筑破坏,地下管道断裂等破坏性后果;2.咸水入侵,过量开采地下水引起,影响工业用水和居民用水;3.地下水污染,主要由工业和生活源直接入渗,大多数城市的供水源是地下水;4.海平面上升,由全球气温升高,极地冰川消融等;5.土地沙漠化,破坏了生态环境,极易导致土地沙漠化;6.土壤盐碱化,导致土壤肥力衰退,甚至丧失生产力;7.水土流失,过度开采,毁林毁草等造成;8.诱发地震,采矿,核爆炸都能引起地震;9.矿产资源枯竭,人口速度增长,矿产资源消耗急剧。21内外力地质作用:内动力地质作用:岩浆、地震及与地壳运动、变质作用。

外动力地质作用:太阳能、日月引力能、水圈和大气圈能作用。

第四篇:构造地质学总结

走向:某一倾斜构造面和任一水平面的交线成为走向线,走想想所指的地理方位角,成为走向。

倾向:在构造面上,沿倾斜面引出垂直走想想的直线,称倾斜线,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向下倾斜一段的方位角,成为倾向。

倾角:构造面上的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投影线之间的夹角,称倾角或真倾角。

水平岩层的特征

1、地质时代较新的岩层位于较老岩层之上。

2、水平岩层的地质界线随着地形等高线的弯曲而弯曲。

3、水平岩层的厚度等于岩层顶面和地面的标高差。

4、水平岩层上、下层面出露界线之间的水平距离(露头宽度)的变化受岩层厚度和地面坡

度的影响。

倾斜岩层的特征:

1、倾斜岩层在野外和地形图上呈条带状分布,切割地形等高线。

2、在没有发生倒转的前提下,顺着岩层的倾向,岩层的时代由老到新排列。

3、横穿沟谷的岩层倾角越大,岩层的条带越接近直线状,若岩层的倾角越小,则岩层越弯

曲。

简述V字形法则:

岩层的露头界线是指岩层露头在空间上的分布状态。岩层的露头分布形态受岩层的产状和地形两者关系的影响,也就是倾斜岩层地址界线与地形等高线相交处展现V字形,故又称V字形法则。当岩层的倾向与地面的坡向相反时,岩层的界线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同,即“相反相同”;当岩层的倾向与地面的坡向相同时,有两种情况,一是当岩层倾角大于地面的坡度角时,岩层的露头界线与地形等高线呈相反方向弯曲,即“同大相反”,二是当岩层倾角小于地面坡度角时,岩层界线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同,即“同小相同”。

角度不整合接触:

角度不整合接触简称不整合,又叫斜交不整合。一组较新地层呈角度解除覆盖在不同时代较老地层之上,它们之间有明显的古风化剥蚀面,这种地层解除关系称角度不整合。角度不整合可简单表示为:沉积盆地下降接受沉积→在地壳运动的影响下发生褶皱、断裂,往往有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相伴生,同时隆起上升遭受风华剥蚀→再下降接受新的沉积。

第五篇:普通地质学总结

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改造、地球形成与演化历史以及地球表层各种作用、各种现象及其成因的学问。

内力:以地球内热为能源并主要发生在固体地球内部,岩浆作用、构造作用、地震作用、变质作用、地球个层圈相互作用

外力:以太阳能及日月引力能作为能源并通过大气、水、生物因素引起,风化作用、重力滑动作用、各种地壳表层载体的剥蚀作业、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

青藏高原,西北黄土高原,大别-秦岭高压-超高压变质带,云南澄江动物群,辽西热河动物群,陆相生油盆地,滇黔桂喀斯特地貌,华南花岗岩

克拉克值是地壳元素的丰度,用质量分数表示,地壳中:氧45.2%硅27.2%铝8%铁5.8%钙5.06%镁2.77%钠2.32%钾1.68%,共98.03% 解理:晶体抽到外力打击时能哦股沿着一定结晶方向分裂成为平面(解理面)的能力 端口:矿物受打击后所形成的、不沿固定结晶方向的破裂面,总是不平坦的 石英、钾长石、斜长石、云母、角闪石、辉石、橄榄石

岩浆:含有挥发性成分的高温硅酸盐为主的熔融体。超基性岩浆,小于45%,基性岩浆,45%~52%,中性岩浆,52%~65%,酸性岩浆,大于65% 中心式喷发:喷发沿地壳中的管状通道发生,常形成火山锥者

裂隙式喷发:岩浆喷发沿地壳中的巨大断裂发生,不形成明显的火山锥者

泛流是指平铺式的流动铺开,泛流玄武岩就是泛流式喷发形成的玄武岩,一般就是形成平平的玄武岩层。环太平洋火山带、地中海-印度尼西亚火山带、洋脊火山带、红海沿岸与东非火山带 侵入作用:深层岩浆向上运动,侵入周围岩石,在地下冷凝、结晶、固结成岩的过程 侵入岩:侵入作用形成的,被周围岩石封闭起来的岩浆固结体 围岩:包围侵入体的原有岩石

火成岩的结构:火成岩中矿物的结晶程度、晶粒大小、形态及晶粒间的相互关系,反映岩浆结晶的冷凝速度、温度、深度

火成岩的构造:火成岩中矿物集合体的形态、大小及相关关系。形成条件和环境的反映

引起外力地质作用的因素是大气(大气成分是许多地质作用得益发生的物质因素;大气圈是生命的保护层;由于大气圈的存在地球表面才具有适宜的温度;风的作用)、水(水圈中各部分水体是相互联系和转化的;水是重要的外动力因素;水是构成生命的物质)、生物(生物是形成煤、石油、天然气及石灰岩、硅质岩、磷块岩等矿产和岩石的物质之一;生物的生命活动对岩石起着破坏作用)

科里奥利效应:地球上一切物体的运动,包括水的运动,同样都会受到地球自转的影响而发生偏转,其偏转方向在北半球者向右,在南半球者向左

沉积岩:在地壳表层条件下由母岩的风化作用、生物物质、宇宙物质等,经过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层理(成岩性),波痕(沉积介质动荡的标志),泥裂(确定岩层的顶、底面),缝合线(判断层面),结核,印模和重荷模(沉积变形构造,只见于碎屑岩层)

砾岩、角砾岩;砂岩;粉砂岩;粘土岩;硅质岩;铁、锰、铝、磷沉积岩;石灰岩;白云岩 变质作用:岩石基本处于固体状态下受到温度、压力和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用,发生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岩石结构构造的变化,形成新的结构、构造(和/或)新的矿物与岩石的地质作用

因素:温度(地热、岩浆热、地壳岩石断裂)、压力(静压力、流体压力、定向压力)、化学活动性流动 角岩、斑点角岩、大理岩、石英岩、矽卡岩、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变粒岩、斜长角闪岩、麻粒岩、榴辉岩

基体:混合岩中的变质岩,一般是变质程度较高的各种片岩、片麻岩和斜长角闪石,颜色较深

脉体:变质岩中由外来的或内生的熔体和热液注入、交代而新形成的长英质(石英、长石)岩石,颜色较浅。(长英含量极高时,形成混合花岗岩)三大类岩石的形成和演化P68 相对地质年代:地址体形成或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地层层序律,生物层序律,切割律或穿插关系 绝对地质年代:地质体形成或地质事件发生的距今时间

标准化石:具有演化快速、特征显著、数量众多、分布广泛等特征的化石。(鉴定地层的年代)

切割律:对相互交切的地质体或地质界线而言,被切割者老于切割者;对具有包裹关系的两地质体而言,被包裹者老于包裹者 国际地质年代表P74 生物大爆发:寒武纪初期,此时间段之前,主要生命形式是较低等动物,此时间段大量海洋无脊椎动物突然涌现,小壳动物群繁盛,紧随之后的是澄江动物群生物大灭绝:奥陶纪末期,泥盆纪后期,二叠纪末期,三叠纪末期,白垩纪末期

正是生物大爆发和生物灭绝时间的出现,使显生宙地球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使生命繁衍和生物地质作用成为可能,使标准化石与标准化石带种类繁多且全球广泛发育,使人类的诞生和显生宙地质演化史的标准编年成为现实。

构造地震,断裂地震,地下岩石突然发生错断所引起。火山地震,火山爆发时由于气体的冲击所引起的地震。陷落地震,地表发生塌陷引起的地震。

纵波,推进波,P波,质点做前后运动,物质呈疏密交替,质点振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一致,速度快,破坏性较弱。横波,剪切波,S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前进方向垂直,只能在固体中传播,破坏性较强。面波,由纵波与横波在地表相遇后激发产生的,沿面传播,波长大,振幅大,波速比横波小,是造成建筑物强烈破坏的主要因素。

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印尼地震带,洋脊地震带,陆内变形带

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点。等震线:同一地震在地面引起相等破坏程度的各点连线。地震序列:发生在同一地质构造带或同一震源体内,具有成因联系的一系列地震。地震烈度:地震对地面的破坏程度,12级。地震震级:衡量地震大小的一个量,地震的基本参数,通过测量地震波中的某个振相的振幅来获取。地震图:由地震仪记录下来的振动曲线构成的图件。地震仪:记录地震波的仪器(能够指示地震发生的时间、不同性质地震波所达到的时间和振动强度等一系列信息)。

岩层产状要素:走向(层面与假想水平面交线的方向,标志着岩层的延伸方向)、倾向(层面上与走向垂直并指向下方的直线,称为倾斜线,水平投影所指的方向)、倾角(层面与假想水平面的最大交角)褶皱:岩层受力变形产生的一系列连续弯曲。背斜;向斜。褶皱识别P106 根据轴面产状:直立;倾斜;倒转;平卧。横剖面:扇形;箱形;单斜。枢纽产状:水平;倾伏。长宽比率:线状;短轴;弯与盆。组合方式:复背斜与复向斜;隔档式与隔槽式。根据相对滑动方向:正断层、逆断层、走滑断层。断层走向与被断层走向:走向断层、倾向断层、斜向断层。组合形式:地垒、低堑。特殊类型:低角度正断层。断层识别P110 整合接触:相邻的新老地层产状一致,岩石性质与生物演化连续而渐变,沉积作用没有间断。假整合接触:相邻的新老地层产状一致,分界面是沉积作用的间断层(剥蚀面)。不整合接触:相邻的新老地层产状不一致,其间有剥蚀面想分隔。侵入接触:侵入体与被侵入围岩之间的接触关系。

侵入体的沉积接触:地层覆盖在侵入体之上,其间有剥蚀面相分隔。P120第10题

大陆漂移说:距今3.6~2.5亿年前的石炭纪-二叠纪,地球表面有个统一大陆,称为联合大陆,从2亿年前的侏罗纪开始,联合大陆被分裂成若干块体,并各自漂移,最终变成现今的洋陆布局。(主导思想正确,限于当时的科学水平,大陆漂移机制存在明显缺陷)

海底扩张说:①洋底不断在洋脊裂谷带形成、分离,分裂成的两半分别向两侧运移,洋底不断扩张。同时,老的洋底随对流圈在海沟处潜没消减。这种过程持续不断,因而洋底不断更新。②洋底扩张速度平均每年数厘米,3亿~4亿年洋底便更新一次。③洋底扩张表现为刚性的岩石圈块体驮在软流圈之上运动,起驱动力是地幔物质的热对流。④洋脊轴部是对流圈的上升处,海沟是对流圈的下降处。如果上升流发生在大陆下面,就导致大陆的分裂和新生大洋的开启。

深海钻探,海底最老岩石年龄不超过2亿年,且从洋脊轴部向两侧,岩石年龄一次对称逐渐变老。此结果和根据海底地磁条带建立的海底磁性地层年龄非常一致。

板块构造含义:岩石圈分裂成许多巨大块体——板块,他们驮在软流圈上做大规模水平运动,致使相邻板块相互作用。

离散型边界,聚敛型边界(俯冲;碰撞),剪切型边界

物理风化(热胀冷缩,冰劈作用,层裂,盐分结晶的撑裂作用);化学风化(溶解作用,水化作用,水解作用,碳酸化作用,氧化作用);生物风化

三类风化相伴而生,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物理风化能扩大岩石的空隙,使岩石碎裂,增加表面积,有利于水、大气以及生物的活动,促进岩石的化学风化;而化学风化则改变了矿物和岩石的性质,进一步破坏岩石的完整性和坚固性,为物理风化的深入进行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生物风化与物理及化学相伴相随。P156第2题

下蚀,底蚀,河水垂直向下侵蚀、加深河谷的作用。(侵蚀基准面)

旁蚀,河水冲刷河道两侧以及谷坡,使河床左右迁徙,谷坡后退,河床及谷底加宽的作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弯道发展,河谷变宽,横剖面由V变U直至碟形)

溯源侵蚀,河流向其源头方向侵蚀而加长的作用。(由小变大,由短变长,由单一的河流连结而成同一的水系)河流侵蚀作用:河流侵蚀其流经的岩石与沉积物的过程。

河流沉积作用:河流的溶运物及部分悬运物,往往要待搬运入湖、海以后,通过湖、海水的作用才会发生沉淀。河流底运物及部分悬运物可通过侵蚀、沉积的反复过程不断想河口方向移动,并在河谷的适当部位最终沉积下来。

大陆冰川:面状展布,山岳冰川:分布在中低纬度高山地带的山谷之中(冰斗冰川;山谷冰川;平顶冰川;山麓冰川)

剥蚀作用/刨蚀作用(挖掘作用;磨蚀作用);搬运作用:将刨蚀的产物以及坠落冰面的岩块一并冻结在冰体中向前搬运;沉积作用(原因:冰川消退、融化,搬运物数量增加,塑性降低,搬运能力减弱)冰川作用:气候寒冷时期,冰川大规模发生,冰雪覆盖面积迅速扩大。透水层:空隙大,水能自由透过的岩石层。隔水层:空隙细微,含水,但难于透过水的岩层。含水层:饱含地下水的透水层。

地下水面或潜水面是饱水带的顶面。此面以上为包气带。包气带中充填有空气,液态水不饱和,不能自由流动。此面以下为含水层。P192图

泉是地下水的天然排泄口。水流具有向上运动能力者为上升泉。水流仅受重力驱使而向下运动者为下降泉。包气带中如有局部性隔水层存在,其上覆透水层中可以蓄有局部性饱和水,这种水称为上层滞水,是局部性水源。

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上面的饱和水称为潜水。

位于上下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水称为承压水,有向上运动的能力。孔隙水,裂隙水……

海进:海平面上升,海水向大陆漫进,海岸线向陆地迁移。海退:海平面下降,海水后撤,海岸线向海一侧迁移。

构造湖、火山口湖、河成湖、冰川湖、海成湖、溶蚀湖、陷落湖、风蚀湖、堰塞湖、人工湖、冰盖湖 沼泽:陆地上潮湿积水、喜湿性植物大量繁殖并有泥炭堆积的地方。(湖泊沼泽化,海岸带沼泽化,河流泛滥地沼泽化)

泥炭:沼泽中典型沉积物。温度与压力不断增加条件下,可转变为褐煤、烟煤直至无烟煤。我国主要成煤期:石炭纪、二叠纪、侏罗纪、新生代。

荒漠:年降雨下雨250mm或蒸发量大于降雨量的地区(气候干燥)。沙丘:横向沙丘、纵向沙丘、新月形沙丘、星状沙丘 黄土:粉砂为主的第四纪沉积物(典型黄土是风成的)板块运动:崩塌、滑坡、泥石流 防治措施:预防、预警、治理

太阳,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通过对月震震波的研究发现月球具有层圈构造。月壳、月慢、内核

环境:人类赖以生存的周围事物——大气、水、土地、岩石、矿产、森林、山脉、动物和植物等的总称。地质环境:指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科学技术研究可及的岩石圈之总称。

城市地质学;灾害地质学;资源地质学;废物处理地质学;医学地质学;旅游地质学;军事地质学;环境法规 人为地质作用:地面沉降、咸水入侵、地下水污染、海平面上升、土地沙漠化、土壤盐碱化、水土流失、诱发地震、矿产资源枯竭

下载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个人总结(1-4单元)(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个人总结(1-4单元)(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环境地质学复习总结

    绪论  环境地质学的研究主题 研究人与地质环境的关系,简称人-地关系,包括:①地质背景、地质作用及其过程对人类的意义和影响;②人类活动引起的地质环境变化的地质学基础及社会学......

    2014煤田地质学考试总结

    煤田地质重点 一、填空题 1.、勘探划分阶段:找煤(初步普查)、普查(详细普查)、详查(初步勘探)、精查(详细勘探) 2、勘探线的种类:主导勘探线、基本勘探线、辅助勘探线 3、勘探网布置形......

    地质学基础的几点总结

    地质学基础的几点总结 2006年7. 沟谷中有一煤层露头如下列地质图所示,下列选项中哪种表述是正确的? (A) 煤层向沟的下游倾斜,且倾角大于沟谷纵坡 (B) 煤层向沟的上源倾斜,且倾......

    地质学基础重点总结

    绪论-1 名词解释 地质学 是研究地球及其演变的一门自然科学,主要研究岩石圈的物质组成、构造、形成及其变化发展历史以及古生物、古气候演变历史。 地貌学 是研究地球表面的......

    工程地质学考点总结_1

    活断层 1. 概念:活断层是指目前正在活动的断层,或是近期曾经有过活动而不久的将 来可能会重新活动的断层。 2. 活断层对工程建筑物的影响:一方面是由于活断层的地面错动直接损......

    煤矿地质学实习报告及总结5篇范文

    目录 第一章 实习概况 1.1实习性质及时间 1.2实习内容 1.3实习经过 第二章 区域地质条件 2.1地层 2.2构造 2.3沁阳地堑 第三章 资源 第四章 实习总结第一章 1.1实习性质及时......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名词解释总结

    名词解释部分 第一二章 1.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是研究地壳中油气藏及其形成条件和分布规律的地质科学。 2.石油:是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的以液态烃为主体的可燃有机矿产,又称原......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油藏地质学)考点总结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油藏地质学)考点总结第一部分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概论 一 石油天然气地质学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是研究地壳中油气藏及其形成条件和分布规律的地质科学。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