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屏山地税执行力建设的思考
加强屏山地税执行力建设的思考
屏山县地税局
作为国家税收执法机构,地税部门执行力直接关系着国家税收政策、依法行政、组织收入、服务纳税人等工作的落实,直接关系着地方财政收入的持续稳健增长。特别是在屏山“大迁建、大发展”背景下,地税部门的工作成效既为移民迁建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又可以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强劲的助推。切实提高地税部门执行力,更好发挥地税部门服务地方发展的职能,是当前屏山地税工作的中心内容。
一、屏山地税执行力现状
(一)倡导学习,提升素质。先后开展“增强执行能力,提升工作质效”、“落实科学发展观,当好合格地税干部”、“构建和谐屏山地税”等主题交流活动,举办各类培训班60余期,培训1500余人次,派遣多名干部到高等院校进行素质培训。
(二)建章立制,合理举措。建立学习奖励机制,鼓励干部积极参加会计师、税务师资格考试;强化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完善征管质量考核办法,制订征管质量考核标准;制定《机关工作运行规则》和《税务所规范化管理规程》等制度,编印《屏山地税工作手册》。通过系列有效措施,屏山地税工作作风明显加强,税收执行力稳步提高,有效克服“封库停建”影响,保持地方税收持续稳定增长的良好势头。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执行意识不强,执行“动力”不足。部分干部对上级工作部署落实不力,在决策执行过程中不思进取,因循守旧、安于现状,不前不后随大流,工作质量和效率不高。屏山地税干部大多处在40—50岁左右的年龄层,由于年龄偏大,干部面临“上升空间有限,退休年龄在望”的局面,部分干部产生“坐等养老”的负面心态,宁可碌碌无为,也不愿冒风险、担责任,执行动力不足的现象由此产生。
(二)执行能力欠缺,执行“尺度”不准。部分干部综合素质不高,税收业务技能、专业知识欠缺,对政策理解把握不准,按自己的片面理解予以执行,导致执行“尺度”出现偏差,影响政策法规的实施;还有的干部工作方法、工作技巧不丰富,敬业精神较差,存在怕吃苦、怕吃亏、怕吃责任的“三怕”心理,对于一些“困难大、责任大”的决策命令能推则推,能混就混,甚至抱有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消极态度,导致执行的“尺度”不是打折扣就是被扭曲。
(三)执行效能较低,执行“速度”不快。部分干部执行上级决策不认真,只满足于被动地去开展工作,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预见性,拖沓现象严重,使得执行的效能较低;还有的干部在工作中相互推诿,怕自己多做工作吃了亏,特别对临时性或不属于自己分工的工作,不协调、不配合,挑三拣四,斤斤计较,只要和其他部门、其他人沾点边,就想方设法地去推、去拖,导致执行的效果较差,严重影响工作的执行速度。
三、对策
(一)加强思想教育,培育执行理念。一是树立“责任重如山”的理念。使每个干部职工懂得要提高执行力,就要树立高度的责任意识,履行好岗位职责。二是树立“细节决定成败”的理念。事无巨细,事事关心,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入手,执行力就会得到提高。三是树立“好中求快”的理念。努力做到“决不让工作事项在我这里延误,决不让执法过错在我这里发生,决不让不良风气在我这里出现,决不让部门形象在我这里受损”。四是树立“接受任务不
讲条件”的理念。对上级布置的工作和安排的任务,执行要坚决有力,落实要不打折扣,急事急办,快事快办,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
(二)加强沟通协调,优化税收环境。一是要加强与地方党委、政府的沟通,争取他们对地税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不断优化地税工作的外部环境。二是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配合。主动加强与国税、工商、财政、金融等部门的协调配合,提高税收征管整体效能。加强与公安、司法等部门的联系,形成防范和打击涉税违法犯罪行为的合力。三是要加强与其他各县地税部门的友好联系,相互学习先进经验,学习税收管理的有效做法,借鉴税收工作上的各种手段,提高自身的工作水平。四是要畅通上下级工作交流渠道。机关干部要加强和市局的沟通,争取上级对工作的指导;同时要加强和基层的沟通交流,经常性的深入基层税务所开展工作,充分听取基层意见,了解基层实际情况,帮助基层拓展工作思路,解决实际困难,进而促进各项工作的落实。
(三)加强过程控制,确保有效执行。一是对工作进展情况不定期进行明查暗访、突击抽查,对已经落实的问效果,对正在落实的讲进度,对尚未落实的查原因,对落实不力的要严肃问责,以此形成强大的监督督促效应,促进决策的落实。二是逐步实现由部门考核向流程考核转变,由集中考核向日常考核转变,由定性考核向定量考核转变,由看台帐记录变为看工作实绩,由注重工作结果考核,变为对责任主体抓工作的全程追踪考核。三是大力推行公开办税,规范执法,在扩大内部监督和纳税人监督范围的基础上,要积极打造社会监督网,不断加强社会各界的沟通和协作,通过聘请特邀监督员,开通举报热线等方式,在全社会筑起一个严密的防御网,促进税风税纪根本好转。四是领导干部要模范带头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要求下级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好,要求下级
不能做的自己自始自终都不要去做,上下一条心、扭成一股绳,真正形成合力,不断提高地税干部素质和地税机关形象。
(四)加强学习培训,提高队伍素质。一是现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新知识新事物不断出现,有少数干部学习却持被动应付态度,局限于上级精神,知识更新慢,只求一知半解,实际能力与工作需要差距较大。二是基层师资力量缺乏,讲课的“教师”都是自己的干部,一则没有培训经验,二则缺乏科学方法;三是基层的干部职工都担负着繁重的收入任务,只能办短期培训班,时间长的一个星期,短的则只有一两天,所学知识不系统,不连贯。要想让培训上层次,有质效,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一是必须树立、强化干部职工的创新意识,丰富学习内容。既要博览群书,兼收并蓄,又要结合各自工作实际,缺什么学什么,哪方面不懂就研究哪方面。二是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通过各项竞赛、业务大比武等途径,调动全员学习的积极性,鼓励税务人员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夯实功底。三是在条件合适时组织脱产的专门学习,重视脱产培训的实效,培训结束要组织严格的结业考试,奖励成绩优秀的人员,对达不到培训基本要求的,要通报批评,甚至给予一定的处罚。四是引导广大基层税务干部树立全员学习、终身学习观念,在工作中注重经验积累,认真地进行调查研究,及时总结经验,做到在工作中锻炼在工作中成长,通过工作实践促进执行力的提高。
(五)加强文化建设,打造团队精神。团队精神的形成是一种文化建设,是在无声无息的交流与合作中形成的。如何培养团队精神呢?一是开展集体活动来培养,如组织篮球比赛、拔河比赛以及相关的拓展训练等团队活动,让大家在活动中真切地理解团结的重要性,明白自己不是完全独立的一个个体,而是集体的一分子,离开了团队将一事无成。二是增强干部的归属感,树立地税
是一个大家庭的思想。让干部职工明白,现在的幸福生活一方面是自己的努力,另一方面是组织对我们工作的认可,是组织所赋予的,没有工作,没有了单位幸福就会变成幻象,个人与单位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个人应当维护单位荣誉,努力工作。三是培养干部的感恩精神。组织一些团体活动,如外出参观,外出爬山等,在活动中大家相互交流,相互帮助,感受到在集体中的快乐。感受到家的温馨;还可以组织干部家庭联谊会,在节日里邀请干部职工家属一起进行联欢,感受单位的亲情和同志之间的友爱。通过这些活动,让干部职工感恩组织的关怀。
第二篇:屏山小城镇建设思考
屏山小城镇建设思考
屏山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曹菊明
2000年以来,屏山县小城镇建设工作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小城镇、大战略”和“西部大开发”等历史机遇,按照“以生态文明规划城镇、以园林宜居建设城镇、以整洁有序管理城镇、以文明先进经营城镇、以特色风格塑造城镇”的要求,以规划为先导,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不断加大了全县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的工作力度,推进了县域经济社会的发展。
一、基本情况
屏山地处宜宾市西部,东界宜宾县,南与云南省绥江县隔江相望,西邻雷波、马边县,北连沐川县,是四川内地进出凉山的咽喉要道。全县幅员面积1523平方公里,辖8个镇8个乡,261个行政村,总人口29.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59万人,城镇化率仅为15.35%。省级小城镇试点镇3个:新市镇、龙华镇、大乘镇;市级小城镇试点镇3个:中都镇、富荣镇、福延镇。
二、小城镇建设工作进展情况
(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小城镇规划编制工作日趋完善。在全县小城镇建设规划编制工作上,坚持“高标准,严要求,重质量,建精品”的指导思想,对小城镇和各集镇进行了规划编制或修编。已全面完成新市镇、龙华镇、大乘镇、中都镇、富荣镇、福延镇、锦屏镇、新安镇和屏边乡、夏溪乡、清平乡、太平乡、龙溪乡、楼东乡、鸭池乡、新发乡的总体规划编制;完成新市镇、福延镇、锦屏镇的城市设计;完成龙华镇、大乘镇、中都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通过这些年来的艰苦努力,强化措施,扎实推进,全县的小城镇规划建设工作取得了较好的进展,有力地促进了城镇化的进程和城乡统筹发展。
(二)按确定的类型和发展方向,小城镇建设工作有序拓展。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走多样化的城镇化道路。县城:以新县城建设为契机,以特色农副食品加工、轻纺、制造业、旅游业为基础,着力发展以商贸、物流、房地产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建成市域西部二级中心城市。新市镇:以发展物流、贸易为主导,加快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建成宜宾市域西部物流中心和屏山县西部农副产品集散和加工中心城镇。锦屏镇:以农副产品、旅游产品加工为主,发展以旅游服务、交通服务等第三产业,充分利用迁建文物、库区等资源发展旅游业。龙华镇:以历史文化名镇和老君山风景名胜区为依托,建成旅游产品加工、旅游服务为主的旅游型城镇。中都镇:结合白魔芋基地、烤烟基地建设,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发展商贸、农贸等第三产业。大乘镇:结合茶叶、黑山羊等基地建设,形成以农副产品、加工贸易为主的工贸型城镇。新安镇:结合茶叶、白魔芋、蔬菜基地建设,形成以农副产品贸易为主的集贸型城镇。富荣镇:结合茶叶等基地建设,形成以农副产品贸易为主的集贸型城镇。书楼镇(福延镇、楼东乡):结合经济果林等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利用独特的区位、自然和和文化优势,发展以旅游业为主导的旅游型城镇。有的镇已初见成效。
(三)抓旧城改造,增容扩能,狠抓市政公用基础建设。2000年后各小城镇按规划要求,一手抓旧城改造,一手抓新区建设;特别是非淹没城镇按照规划更是逐步加大了改造旧城区的工作力度,规范旧城区建房行为,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连片开发、成片建设,以人为本不断改善人居环境。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已拆旧房建新房110000余平方米,进行新区建房90000余平方米,小城镇人均住房面积达20余平方米。我县还根据各乡镇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出台优惠
政策,致力于招商引资,着力于项目资金的争取,以走出一条以地生财、以财建镇、以镇招商、以商促农的小城镇建设发展之路。
全县采用政府出一点、向上争取一点、向外引进一点、群众自筹一点等方式,重点抓好基础公用设施建设。对大街小巷的道路进行硬化(硬化率达到90%以上),对道路、公共场地、院坝进行绿化(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镇驻地自来水普及率平均达到90%以上,有7个镇建起了集贸市场(新市镇、龙华镇、大乘镇、中都镇、富荣镇、福延镇、锦屏镇),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得到普及。各乡镇小城镇建设有序进行,基本形成了有地方特点的小城镇风格,已初具规模。
三、存在问题
(一)认识不足,战略意识还不够强。部分干部职工对加快小城镇建设的重大战略意义和对小城镇建设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没有将小城镇建设摆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大战略和改革开放大格局的高度来认识和理解,超前谋划和小城镇规划编制工作相对滞后、而且水平不高,规划执行难度大。
(二)城镇规模小,发展不平衡。集镇规模普遍偏小,城镇功能不全,辐射能力不强,难以满足城镇发展的要求。由于城镇经济总体效益不高,产业发展普遍存在规模小、生产水平和科技含量偏低的状况。同时,受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对外交流合作有限,对外开放水平较低,难以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城镇经济。
(三)机制不健全,建管矛盾突出。城镇管理的体制机制还不能完全适应时势发展的需求,随意性较为明显,重建轻管的现象突出。大部分乡镇缺乏必要的专门管理机构和专业技术人才,小城镇建设工作“缺位”现象较为严重,监督管理和执法力度有待提高。
(四)财力不足,小城镇建设缺乏后劲。小城镇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各乡镇由于历史负债大、包袱重,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投资企业和个体开发、能人投入的积极性,没有真正形成政府、企业和个人等多元化投资格局。
四、下步工作思路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树立科学的小城镇发展战略观。要进一步提高对小城镇建设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认真领会“农村发展的文章从城镇做起,城镇发展的文章从企业做起”这一精神实质,树立正确的经济发展观、辐射效益观、建设超前观,切实把加快小城镇建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立足实际,形成合力,转变作风,狠抓落实。
(二)强化城乡规划,加速推进城镇化进程。牢固树立超前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坚持以规划为“龙头”的原则,继续做好小城镇的规划调整及修编工作。突出抓好重点小城镇规划建设,积极争取扶持资金,努力促进城镇经济发展和农村劳动力转移,为推进城镇化进程打牢基础。
(三)建管并重,重在管理。一是紧紧抓住中央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扩大内需资金的机遇,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加大小城镇建设投入。二是加强指导,严格按规划进行建设。因地制宜,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积极统筹资金,严格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进行实施。三是加快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小城镇的道路、供排水、电力、通讯、市场、对外交通要优先发展,园林绿化要和道路建设同步进行,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统筹规划,力争同步配套建设。四是健全机构,加强管理,努力使小城镇建设走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要潜心研究落实加快城镇化进程的相关配套措施。要切实加强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人才和各种专业人才的培训和引进,提高业务和管理水平,发挥科技人才在小城镇建设中的作用。逐步建立健全小城镇建设管理机构,逐步将管理人员的工资纳入财政预算。五是按照规划,严格执法。要尽快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对不遵守规划的建设行为进行严肃查处。
(四)统筹兼顾,积极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在县规划委的统一领导下,各乡镇具体组织项目的实施和规划的执行,切实做到“规划一张纸,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条龙”。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正确处理好政府、企业、居民和农户之间的各种利益关系及各种矛盾纠纷,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项目实施方案,明确项目实施的配套政策和保障措施,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五)加快改革步伐,消除制度障碍。积极推进城镇户籍制度改革,逐步落实以现居住地划分城镇户口和农村户口的户籍登记制度,实行以住户、职业、生活来源等主要生活基础为依据的落户标准,以居民住地划分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以职业划分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确保进城农民的子女入学、参军、就业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鼓励和吸引农民进城落户,务工经商。改革土地使用办法,在坚持稳定现有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同时,对农村土地使用流转制度进行创新,允许农民对土地进行出让、出租、转包、入股、抵押等流转活动,解决农民担心长期离开农村后、遇到困难生活没有保障和后路问题,并为农民进城后土地集中使用打好基础。同时,推进配套制度改革,大力推进医疗、就业、教育制度等配套改革,建立规范的就业、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为农民进城解决后顾之忧。
第三篇:问责制下加强地税干部执行力建设的思考
问责制下加强地税干部执行力建设的思考
行政问责制是对政府的违法或不当行为及其后果追究责任的制度。目前,随着行政问责制在我国发展,全国各地的很多税务机关也都在尝试制定税务行政问责办法,本文试从问责制的角度对地税干部执行力建设进行分析和思考。
一、问责制下加强地税干部执行力建设的必要性
首先,加强执行力建设,是地税事业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在以往的实际工作中,我们有的决策调查研究不够,听取各方意见不全面,加之决策程序不规范,决策机制不健全,造成实际工作中难以执行,些同志掌握不好制度与效率、执行与服务、创新与落实、热情与从严的辩证关系,把握不准两者的平衡点,使执行有效性降低。
(二)执行的坚持性不够。有些目标过于繁杂、变数过多,调整过于频繁,难以贯彻落实。在基层单位和机关部门执行过程中,有的工作刚布置的一段时间执行得好,可时间一长就变味、走样,有制度不执行、有监督不到位。有的工作在执行中一遇到阻力,大家就开始琢磨、怀疑上级的决策,工作停滞不前,甚至还满腹牢骚,缺乏一种追踪目标直至实现的果敢、信心和能力,影响工作推进。
(三)执行中抓落实不到位。少数领导对落实执行力缺乏应有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认为抓执行力建设是在“务虚功”、“做唱功”,远不如抓税收收入来得实际、来得具体,因而存在“可抓可不抓”、“时抓时不抓”的偏颇现象;一些干部对开展执行力建设缺乏应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认为抓执行力建设是领导干部的职责所在,不是自己的份内之事,因而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这些错误的思想态度直接导致了执行力建设在一些部门和干部中“热”不起来、深入不了,系统内或多或少地存在着“热在机关、冷在基层”的现象。
(四)执行制度不够健全,工作“踢皮球”现象时有发生。在基层执行决策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是有矢无的,在执行力方面的相关制度较不完善,责任未能完全分解到个人,且受人为因素影响程度大。正是由于责任不够明确,对上级布置的工作,有些部门科室和个人推诿、“踢皮球”现象时有发生,有些工作离科学化和精细化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
三、加强地税干部执行力建设的建议和对策
为政之诀,执行为先。再好的策略和规划如果没有坚强的执行力,也会化为泡影。所以,抓工作落实,必须要打造组织成员的执行力。笔者认为,要完善“问责”,加强地税干部执行力建设。
(一)严格执行政务公开制度。纳税人当中既有普通群众,也不乏社会精英,他们对税收知识、法律知识甚至一些涉税流程都很精通,随着社会的进步、税法的普及完善,普通民众也越来越渴望“知情”、“监督”等权利,在这种法制化、知识化的背景下,地税部门只有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全面落实推行办税公开,提高办税透明度,保证纳税人足够的知情空间。
1、搭建政务监督平台。面对纳税人投诉、举报案件的频发性,地税部门要杜绝“遮遮掩掩”的做法,抛弃“家丑不可外扬的思想”,而是要依法依规面向纳税人及时提供最新、最快的信息,定期根据纳税人关注的重点、焦点、难点,主动设置议题,让纳税人畅所欲言,发表意见和看法。
2、搭建信息宣传平台。加强宣传,通过各种形式、载体和渠道开展宣传工作,确保各项税收法规政策在第一时间到达纳税人;加强辅导,采取集中、个别、直接、间接辅导等形式,对纳税人进行政策辅导,解决理解上的误区和执行上的偏差,确保纳税人对各项税收法规政策充分理解、全面把握、正确执行。
3、搭建公开执法平台。坚持阳光执法,不断提高地税干部的法治意识,在税收执法中一切按规定执行,依程序办事,使各项税收法规政策成为税收执法的唯一尺度和标准,杜绝暗箱操作、执法不公等现象。
(二)加强地税干部执行力培养。在工作中加强理念的养成教育,培养地税干部树立“要做就要做最好,要干就要争一流”的竞争意识和不进则退的危机意识,树立扎实细致、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
第四篇:关于加强地税机关效能建设思考
关于加强地税机关效能建设思考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今年在全省乡镇以上党政机关和有行政管理职能的部门及公共服务的单位开展“机关效能年”建设活动。这是省委省政府准确把把握江西政务实情、经济发展态势和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英明决策。效能建设活动的目标是进一步提高全省各级机关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创建江西最优发展环境,化解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次深危害,为实现江西崛起新跨越提供强力保障。地税部门是经济建设的重要支撑,如何充分发挥地税职能,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有快发展?如何把地税的工作宗旨落实到全省经济建设大潮中?勿容置疑,地税部门应当紧跟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强力推进地税效能建设。
转变思想观念是强化地税效能建设的关键。“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设有革命的理论就设有革命的行动”。足见转变思想观念是成功做一件事的关键。近几年来,通过“双评”“民评”等一系列强化政风、行风建设工作,地税部门取得了较好成绩,地税事业得到了较好发展。但是实际工作中仍然存不足,与效能建设工作的要求差距不小。其中思想观念的差距主要表现为地税干部的价值观、利益观和荣辱观仍未摆正,为纳税人服务的理念未深入人心。因此地税部门 要大力加强地税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从理论的高度,充分认识效能建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一是要强化政治理论学习,加强地税干部的世界界观改造。要系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以丰富的理论知识武装每个地税干部的头脑。二是要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加强地税干部的人生观改造。要大力弘杨井冈山革命精神,深入学习苏区税务干部艰苦奋斗、不怕困难、廉洁奉公的优良传统,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三是要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地税干部的价值观、利益观和荣辱观的改造。要全面学习和掌握依法治税、文明征收、优质服务和廉洁奉公等职业道德常识,把修身、齐家、治税融为一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利益观和荣辱观、时刻做到自警、自省、自强、自励。
提升工作能力是强化地税效能建设的有力保障。工作能力是工作效率的有力体现,工作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工作效率的高低。地税部门自1994年成立以来,各项工作取得较好成绩,特别是XX年以来,地税发展驶入了快车道,得到了各级党政和广大纳税人的普遍赞誉。但是,经济发展速度实突飞猛进,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特征日趋明显,为纳税人服务的内容,质量在不断增加,摆在每个地税干部面前只有华山一条道—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否则,依法治税和优质服务恐怕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强化效能建设也就是纸上谈 兵。因此地税干部要不断更新自身的业务知识,提升业务技能,要准确应用税收法律、法规,熟练操作信息化软件,准确使用规范化文体。使自己既具备依法治税、聚才兴赣的执法能力,又具备优质服务、执法为民的服务能力。地税部门要不断改进办税条件,优化办税环境,方便快捷的为纳税人服务,切实减轻纳税人的负担。
改进工作作风是强化地税效能建设的根本要求。长期以来,许多部门存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现象,也存在行政不作为、慢作为、甚至乱作为的恶习,这些衙门作风既害人不浅又损坏部门形象,到了“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境况。地税部门对此应当有清醒认识,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冕”的态度。认真进行自查自纠。既要有“四个不让”的责任感,既不让布置的工作不在我这里延误,不让需要办理的事项在我这里积压,不让各种差错在我这里发生,不让赶超进位的形象在我这里受损;又要有四个“不拖延”的使命感,既不在领导决策时拖延,不在请示汇报时拖延,不在办理过程中拖延,不在等待观望中拖延。切实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树立起真抓实干、需厉风行的工作作风。
强化效能建设是当前一项极其重要而紧迫的工作,只要每个地税人及时转变思想观念,大力提升自身工作能力,从根本上转变工作作风,地税的效能建设之花必将绽放奇丽光彩。
第五篇:关于加强执行力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于加强执行力建设的几点思考
执行力是指干部贯彻落实上级的战略决策,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的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就是提高执行命令、完成任务、达到目标的能力。它是保证上情下达、提高行政效率的重要手段,也是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执行变异”、“有令不行”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国家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降低了行政管理的效率,使党和政府的目标难以实现。十六届四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以清醒、深厚、高度的历史自觉,通过丰富执政能力的内涵,在把握执政规律、提高执政能力、完善执政方略、改进执政方式、巩固执政基础、完成执政使命等重大问题上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为我们党紧紧抓住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实肩负起执政兴国这一伟大使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前我市干部执行力正在稳步提高,但不执行、虚执行、乱执行和难执行等执行力不强现象仍然存在,在依法行政过程中也还不同程度存在认识不够到位、立法不够科学、执法不够严格、体制不够完善、政令不够畅通、监督不够有力等弊端,影响了我市各级机关部门的执行效率,影响了政府在广大市民心目中的形象,也影响了城市综合竞争力。加强执行力建设是今年市委、市政府部署的一项重要工作,当前我市正处于全力加快经济发展,全面改善发展环境的关键时期,保持改革发展的大好局面和处理各种历史性难题的任务十分艰巨,对政府自身建设和行政执行力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样的形势下,市委市政府开展“执行力建设年”活动,号召全体干部“争当五事干部”,这都是顺利履行当前政府历史使命和职责的迫切需要。
加强执行力建设,目的是建设一个具备依法行政能力、高效服务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和快速应变能力的政府体系;建设一个责权明确、运转协调、政令畅通的政府机制;建设一支能打仗、打硬仗、打胜仗,肯干事、会干事、干成事、能共事、不出事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其重点是提高政府依法行政能力,行政决策能力,行政管理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总体目标是全面提高行政执行力,努力建设有限政府、责任政府、高效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
加强执行力建设,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行政机制,建立和完善行政执行机制,是提高机关执行力的重要载体。目前,不少行政机关之所以存在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现象,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职责不清,必须建立和完善行政机关职能执行机制,形成行为规范,有章可循的“以制度管事管人”的执行制度和责任明确,执行有序的行政执行机制。通过建立和完善行政机制,实现政府管理程序化,决策科学化,审批简约化,行政行为规范化。
二是切实加强领导,推行行政首长问责制。“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加强执行力建设,必须首先突出领导干部的地位和作用,强化领导意识和责任意识。行政首长问责制的出台是用制度规范官员行政行为的巨大创新,加大了对行政首长的监督,建立了适者生存,不适则遭淘汰的良好机制,从而增强了“一把手”的责任感,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三是注重干部队伍建设,打造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是决定因素。”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提高执行力的决定因素。要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强化服务意识,更新服务理念;要加强思想政治素质建设,树立执行理念,提升公务员政治鉴别能力、宏观调控能力、学习创新能力和依法行政能力,更好地、主动地担负执行的责任,确保上级的决策部署得到贯彻执行;要规范公务员培训制度,让所有工作人员对本部门制定的规章制度和办事流程都能熟练掌握并认真贯彻执行;要建立有效的学习培训激励约束机制,加强对学习培训的考评考核和质量评估,为提高机关干部执行能力创造条件,为加强执行能力建设提供重要保证。
四是强化监督机制,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加强监督检查是加强行政执行力建设的重要手段。要通过完善政府内部监督机制,使行政监督无处不在,形成强大的内部监督压力,实现行政权力运用到哪里,监督就到哪里;财政性资金支出到哪里,审计就到哪里;公共服务提供到哪里,绩效评估就到哪里。第一要整合行政监督资源,完善政府内部监督体系,要进一步突出和强化监察机关在政府内部监督体系中的主导作用,最终编织成纵横交错,上下相通,覆盖全市各领域,各层级的严密、高效、强大的行政监察和监督网络,形成问责、治庸、反腐的强大合力。第二要扩大行政监督范围,全过程、全方位加强对政府部门履职情况的监督、监察。第三要强化责任追究,形成责任体系的“闭环效应”。第四要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切实提高行政监察工作效果。要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新行政监察和监督工作,进一步拓宽行政监察的渠道,创新惩戒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