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图书馆市场建设与问题应对[大全]

时间:2019-05-13 10:12: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07图书馆市场建设与问题应对[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07图书馆市场建设与问题应对[大全]》。

第一篇:2007图书馆市场建设与问题应对[大全]

2007图书馆市场建设与问题应对

王瑜世、刘波等

2007-07-06 11:02:28来源:《中国图书商报》2007.7.3由国家图书馆主办,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中国图书商报、中国图书馆学会资源建设与共享专业委员会协办的“第二届全国图书采访工作研讨会”于2007年5月30日~6月2日在大连市召开。

出席此次会议的有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陈力,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党委书记、代总经理焦国瑛,中国图书商报社社长、总编辑孙月沐,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馆长、中国图书馆学会资源建设与共享专业委员会主任杨沛超等。会议还邀请了中国科学院图书馆的郑建程、南京大学图书馆的陈远焕等图书馆界的学者和专家作了特约发言。并就图书馆采访管理、采访与编目之间的关系问题、文献获取能力与文献控制能力之间的关系、采访人员业务能力对获取能力的影响、政府采购问题、图书馆文献采访工作者行为规范等六个选题及相关的采访业务工作进行了分组讨论。正如《中国图书商报》孙月沐在开幕致辞中所言,在“作者-出版社-书商-图书发行市场/图书馆-读者”这一流程中,图书馆的发展有助于出版物发行环节的健全,中国图书馆建设对中国书业将起重要作用。而本报在反映全球的书业发展趋势的同时,会更关注图书馆事业,尤其是中国图书馆事业。本报择 部分专家发言,以飨读者。

图书馆采访工作的五个问题

■陈力(中国国家图书馆)

图书馆作为一个以文献为基础的文献服务机构,过去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理论,各个馆也有自己的做法,但现在都面临着转型,陈力就以下五方面问题进行了探讨。

文献资源的共享。传统观念认为,数字时代和网络时代,图书馆应该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发现资源上,然后以共享的方式,避免各图书馆资源的重复建设。它强调了图书馆对文献信息的获取。但实际上,图书馆之所以能够有别于其他的文献信息服务机构,其中最关键的因素,就是图书馆对资源的长期积累与有效控制。无限夸大“有条件的”共享的作用,对图书馆长远发展未必有利。如何建立一个可靠的共享系统,不仅需要理论的改革,更需要图书馆采访工作人员进行认真探索。

数字资源与实体资源的相互关系。各馆面对的服务对象不同,服务模式不同,服务内容不同,必然会有不同的操作模式。对一些科研单位、大学图书馆而言,放弃印刷型的文献,转向数字资源有其合理性。但就国家图书馆而言,由于在数字资源使用方式、使用方法以及范围上的不同,导致了使用情况的差异。如一些大型的数据库,由于IP地址限制等各种原因,使用率只到北大图书馆、清华图书馆的5%和3%。公共图书馆也存在类似的问题。所以图书馆资源建设最忌照搬他人模式。

文献建设的方针。按照帕累托定律,我们目前的误区是把多数钱用在买少量高价资料上,很多地方百分之八九十的经费用在了百分之一二十的文献上,大学图书馆在这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长期以来,对大学本科学生用书的采购的忽视,造成了图书馆的文献,特别是纸本文献数量锐减。而在大学本科教育评估当中,本科生文献的数量作为大学评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就导致很多图书馆临时抱佛脚,拿了一笔钱,就到批发市场,几十万册地去购买,造成了馆藏文献质量的严重下降。

文献采访的范围。目前文献的多元化结构已经形成,网上有大量免费数据可以取用,特别是现在开放存取运动蔚为成风。对图书馆来说,如何在文献信息的汪洋大海中,访求、获取这些资源,并将它们科学组织起来,给读者提供服务,这是现代图书馆采访人员应该思考的问题。

政府采购招标采购。由于政府采购和招标采购这种方式上的变化,图书馆长期以来形成的行之有效的采访理论和采访思路都要发生变化。政府采购有利有弊,“利”在于在资金的管理上可能更加规范,但文献质量控制容易出现问题。如何扬长避短趋利避害是我们应该认真考虑的问题。

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些问题以外,我们还面临其他许多问题,希望通过交流可以进一步推动学术探讨、同行交流,以及图书馆、书商与出版社间的交流,加速图书行业的国际化进程。

馆藏查缺、问责及建议

■陈远焕(南京大学图书馆)

针对棘手的馆藏缺失情况,陈远焕进行了一次《2005年度中国图书出版与南京大学图书馆适藏、藏订比较统计》,用翔实的统计数表,针对中文图书采集的补缺问题提出了他的看法。

馆藏缺失情况调查和应对

诸多条件制约,使建设者疲于应付,常常置身于“有想法没办法,有办法难办成”的困境。全国的出版物,对每一个图书馆来说,究竟必备的有多少?根据历年来的经验,就南京大学图书馆,我们得出一个大致的比例。在中国图书出版物的集合里,我们能够得到大概80%的信息,在需要收藏的25%中,有2%是获得信息已经征订但还未到馆。另有5%根本得不到信息。这两部分构成了馆藏的缺乏。南大图书馆在1995年和2002年修订的章程里已经把馆藏补缺制度化。在《南京大学图书馆采访部业务规则及流程》(2002)中,有“新出文献补充与回顾补充”这一细则:使用权威书目或有关书目进行查缺,对缺藏情况按学科、收藏等级作出较精确的统计;对缺藏文献,区分轻重缓急,选择最合适的补充方式与发行渠道进行补缺,优先考虑重点特藏与急需者;回顾补充还需充分把握旧书市场的供书信息(在售、公家剔除书刊、私人家藏处理意愿)。除了常规的馆藏

查缺方法之外,南大图书馆还通过“名师导读”进行查缺。另根据一些书评和期刊进行查缺,这些都属于抽查性质的,但花费的功夫太大,是否值得这样做有待商榷。

补缺属不得已而为之,它可以“心脏起搏器”喻之。如果出版社和书商的发行正常健全,采访人员就可以多选一些书,多了解一些学科背景知识,而无需花费很多时间。补缺的奏效需要采访馆员、出版社、书商一起配合,在“访”上做功课、下功夫,采齐各层次精品文献。

问责与担当

尽管用了很多办法,但缺藏的现象依然十分严重,必备文献、重点文献的缺藏比例大概占到了30%左右。我们对馆藏缺失,有明确的责任划分:如果得不到信息,是信息发布的责任,在于出版社和书目报道体系;订书逾期未到是供应商的问题;偶尔出现漏订是工作人员的责任。在和书商、出版商交流的时候,他们也都谈自己的处境,但是谁的责任就要由谁来承担。虽说“家家都有难念的经”,但是否家家都在好好念经?在这里,采访馆员、书商、出版社都要承担责任。我们希望新闻出版总署担当起它应该担当的责任,对出版商实施有效管理。

建议

我们进行过“反纲目”尝试,就是不适藏书目送选前先行剔除。这决非图书馆的苛求,这其实在为尽早实现纲目选书“热身”。一旦书商服务质量改进,就会立即从图书馆采选效率的提高中受益。

我们希望建立文献信息交流平台,这一平台能承担的主要工作有:品评、推荐图书;整合出版信息;整合发行信息;出版、发行、用户的文献交易;编目信息的交换;馆际的文献共享与互调余缺;学科馆员的组织;文献选择与经验交流等等。图书馆界的一系列合作与工作已为建设平台提供了基础与经验。目前已经有图书馆软件供应商对此项目进行了多次论证,愿意参与平台的设计。但问题在于,平台的技术支撑比较困难,且需要有人来为平台运营买单。我们希望通过此平台,将出版这个参加文化创造的盈利组织,发行这个参加文化传播的盈利组织和图书馆这个参与文化传播和发展的非盈利组织融合成为一体,拓宽新路,为中华文化的建设做贡献。

文献资源整合化建设思路与实践

■郑建程(国家科学图书馆)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于2006年3月由4个中国科学院院级文献情报机构整合成立,是支撑我国科技自主创新、服务国家创新体系、促进科学文化传播的国家级科技文献情报机构。郑建程从宏观上对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资源建设的战略进行了介绍。

国家图书馆是要建立以电子资源为主,以网络服务优先的服务体系,未来方向是融入e-science环境的泛在服务,即互联网环境处于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都可以全面互联。

国家科学图书馆组建背景

截至今年3月份的统计数据表明,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所服务的用户共103个研究单元,分布在全国28个城市,全院约有2.5万多名科研人员,及三万多名博士、硕士在读研究生。经过这几年的发展,特别是中国科学院进入国家创新体系之后,初步形成了一个以电子资源为主流以网络服务为手段并优先的文献服务体系。这个体系由以下几个层面构成:一是核心文献资源体系,包括了馆藏文献、电子图书、电子期刊、各种文摘索引的数据库及各种特种文献。同时,把国家科技文献平台上和国内外第三方的一些文献服务体系,通过一些渠道的建设有机整合,构成了核心资源文献的保障体系。在这个资源保障体系之上,又构建了几十个数据库,实现了跨库检索,两万多种期刊可以进行集成浏览,在院内系统和国家科技文献中心,可以做到原文传递,和在线咨询及用户培训。这就共同构建了一个公共集成服务平台和为研究所服务的平台,以“资源到手、服务到人”为服务理念和服务方式,服务全院的科研、办公、教学、考察现场、试验总站等。

国家科学图书馆的组建,在结构形态上,原来的中科院情报文献中心作为国家科学图书馆的总馆,以兰州、武汉和成都为法人分馆,再设三个二极馆分馆,以及若干个特色分馆,再加上下面研究所的文献情报机构,共同组成国家科学图书馆。实际上,这样一种组织形态实质的变化是要转变发展的理念,用创新服务的模式,来提高发展质量。其核心是想从源头上改变过去那种以图书馆为中心,自我发展、自我循环、自我评价的一种发展机制,同时要建立一种全新的、以用户为中心、需求驱动、环境调试和持续创新,由用户来评价的新的发展机制。目标是要重新建立一种适应信息环境发展、高水平支持、科技创新、自觉和持续创新发展的新型的信息服务机制。这就是国家科学图书馆组建的背景。

同时,我们也关注到一些所谓的“图书馆勇敢者的行动”。像耶鲁大学图书馆,印本期刊已经从过去的1.5多种锐减到1500种,减少了90%。斯坦福大学的工程图书馆,在进行2010年规划的时候就要求形成e-only这样的馆藏,同时要把它的馆舍建设成Information Laboratory这样的一个概念,即信息环境空间。在国内,我们也关注到,像清华等大学图书馆,外文印本期刊大概都保持在300种以下。

对于图书馆的未来,我们有这样一种认识:随着技术的发展,图书馆从过去的收藏、获取、保存,到最后可能发展成一种虚拟的信息和知识环境。有了这样一些认识以后,我们也在考虑中国科学院未来要融入e-science环境的泛在服务。不管图书馆是什么样的,用户所要求的就是在他整个知识创造、科学研究的环境过程中无处不在的一种服务。

资源建设观念的转变

我们要改变资源增长模式的单一思维,不能再简单地通过大幅度增加经费投入实现文献资源保障与服务能力的大幅提升。在数字化、网络化信息环境和多元化文献资源供应市场的条件下,要把文献资源建设的立足点调整到“文献供应能力建设”上。从可靠、持久、便利、经济地保障“文献供应”考虑,根据用户的需求程度和满足途径的效率与效益,把纸本文献与电子资源的建设、文献资源与文献传递服务系统的建设、资源供应能力的建设充分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整合化资源建设机制。

创新资源建设模式

我们要从供应管理(Supply Management)的角度,重新思考资源建设问题。供应管理是将资源提供给使用者的全过程(即所谓From—Through—To过程),是基于用户需求分析和保障体系设计的资源建设模式。供应管理的目标不是单纯地占有资源,而是将用户所需信息在用户需要的时候以合适的方式提供给用户。整合资源采访、资源共享、供应渠道和服务流程的供应管理为核心的文献资源整合化建设是图书馆在新的环境下进行资源建设的新思路。

新的问题与思考

文献资源建设基于用户的需求,而需求的不确定性和用户目标的迁移,使图书馆难以及时把握,资源建设的连续性、系统性可能受到影响。

文献资源的整合化建设使资源供应者、图书馆、用户联结成了一个整体,供应链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服务的效果。文献资源的整合化建设依赖可靠、持久的文献资源共享,而文献资源共享机制的稳定、成本和资源利用效益的平衡需要进一步研究。

图书馆界值得研究的问题

■刘兹恒(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

学者刘兹恒在会上提出了图书馆界目前和未来值得重视的一些理论问题。

我们目前起码应关注九个话题,分别是:图书馆如何在制造表采购中保证藏书建设的质量,从图书馆的角度提出最佳馆配商的标准,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协调建设与共享,图书馆文献采访工作规范,图书馆多元化文献采访工作的整合,图书馆资源建设中学科馆员与采访人员关系,图书馆数字资源采访与传统资源采访的关系,国家文献资源保障体系研究,县级以下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重点。

热议政府招标采购

政府招标采购已是大势所趋,这也成为众人关注的热点话题。图书馆面临着一

个两难困境:招标中图书馆无法实际参与操作,无主动权;中标的公司违约后无法惩戒。究竟政府招标在实际中存在哪些问题,图书馆如何占据主动权?图书馆代表热烈发言,本报择登。

饶思军(华中农业大学图书馆):我馆的中文部分也实现了政府采购招标,但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在招标投票时会有计财等多部门参与,真正的图书馆代表只占十分之三左右。事实上计财等部门不是非常了解图书市场,选中的书商无法完成合同,这就涉及到如何解决各部门的协调问题。武汉大学图书馆在这方面做得较好,经验可以借鉴。他们的经验是由图书馆提业务要求,达不到要追究责任;计财等部门按此要求负责并决定招投标。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期刊的招标,由于邮局的垄断地位,在招标时邮局不投标或不中标也不负责订购,造成期刊无法到货,这种情况如何解决?还有,如果中标者不能满足要求,是否可以第二年不让它中标。

赵谞炯(山西省图书馆):现货采购可采用询价模式,单一来源采购也属于政府采购。关键是要把政府采购法吃透。还要对中标书商进行约束,例如收取10%的押金作为违约责任保证,待年底完全履行合同后返还。图书采购有特殊性:包括采购的不可预测性;出版社单一性等等。一个政府机构一般只负责一两家图书馆,很难组织大规模团购,因此价格很难有很大优惠。要把图书的特殊性跟有关政府部门说清楚,一旦出了问题即可把责任分清,变被动为主动。

陈伟(南京图书馆):南京图书馆虽尚未施行招标采购,但招标采购却是大势所趋。评标一般价低者得,图书馆最被动的是藏书质量的下降。同时干扰评标的人为因素太多,招投标有门槛设定,这就排除了很多合适的书商,而且定标依赖于价格和书商的注册资金等。招标后,采访人员没有了支付权,碰到好书没法买。而且由于反腐倡廉的需要,有些公共馆采访人员实行轮岗制,这就破坏了采访的延续性。

桂定君(深圳图书馆):根据我们的经验,可以将全部要求细化到标书中,要求书商提前将当年的书订齐,以防止到书太晚,到年底就可以检查和惩罚。

(本版文字由国家图书馆王瑜世、刘波、雷亮、赵志刚等人整理。)

第二篇:图书馆要如何应对读者投诉问题

图书馆要如何应对读者投诉问题

[摘要]:图书馆流通服务岗位一直是读者评论的热点。面对读者的投诉,图书馆不应只是消极抵触,而应积极正视,查找问题,弥补缺憾,及时向读者反馈处理意见。同时图书馆还要主动出击,采取措施,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投诉率,共建图书馆和谐与文明。

[关键词]:读者投诉;文明服务;文明借阅

随着图书馆为读者提供便利的借阅条件的同时,读者对图书馆服务的投诉也相应的提高,这也成为困扰图书馆管理的一大难题。因此,对图书馆如何对待读者投诉问题的探讨成为当前图书馆管理工作中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分析读者投诉的原因,既有图书馆服务方面的,也有读者自身方面的。图书馆方面的原因主要集中在图书馆的软件和硬件建设服务方面上。图书馆软件建设方面如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和业务能力以及规章制度等方面。图书馆硬件建设主要表现在如馆藏资源、服务设施和借阅环境等方面。读者方面的原因主要表现在读者对图书馆的期望超出了图书馆现有水平,引起不满情绪而导致投诉。

一、读者投诉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图书馆工作人员服务态度的投诉。这是投诉最多的问题,读者投诉图书员服务表情冷漠、语气生硬、动辄扣证、随意呵责、大声谈笑、无视读者,有些工作人员在工作时间聊天或者接打电话等影响读者的阅读,或者擅自离开工作岗位,造成读者等待服务时间过长等等。

二是对图书馆工作人员服务能力的投诉。少数图书馆的工作人员缺乏对图书馆服务职能的认识,观念还停留在过去传统的服务意识上,没有做到时时处处以读者第一为出发点来考虑问题,缺乏主动服务的意识。

三是读者对图书馆工作人员工作能力投诉。主要表现在:工作人员对图书馆馆藏资源不熟悉,无法应对读者关于图书资料的咨询,还有些馆员没有掌握必要的业务知识和服务技能,不能正确理解读者的问题而答非所问,效率低下等。

对图书馆硬件方面的投诉,主要是投诉图书的管理、规章、制度。读者在接受图书服务过程中发现了某些管理上、制度上存在的问题于是提出投诉。例如,流通部门的借还书窗口过少造成读者长时间等候;进入图书馆需要持规定的证件,比较麻烦;新书刊上架及过期期刊装订时间长,影响读者借阅;读者遗失图书后认为图书赔偿数额过大;借阅证丢失补发时间过长,影响读者借阅;开架书刊严重混乱,读者难以找到所需之书刊。读者借阅图书超期不及时催还,导致图书拒借率等。

二、正确对待读者投诉

第一,即时回复。面对读者提出的问题,对网上投诉应马上予以回复,让投诉者明白,图书馆已看到并十分重视读者所提出的问题,表明图书馆有着手调查并解决这一问题的诚意和决心;是当面提出建议的,图书馆负责接待的人员也应向读者表明上述态度,做到首问责任制。这一方面是对投诉人的一种尊重,也是对图书馆工作可能存在的失误的一种即时补救,从而化解双方的矛盾。

第二,着手调查。根据投诉的内容,图书馆应据实调查,及时了解情况,掌握虚实,因为读者投诉有不同情况,确有个别读者因违规受到处罚,内心怨气未平,所以从一己的私利出发加以指责,出言不逊。对于这种情况,图书馆要冷静处之,在以理服人、以情动人的同时,用时间来冷却愤怒。大部分投诉者是胸怀正直、公平与公正反映问题,言之有据,因此应认真对待,全面深入地调查实情,并针对具体情况查找原因。

第三,解决问题。在查根究源的基础上,要把尽快解决所存在的问题作为目的。有些问题可以一次性解决,对需要化时间去改变的问题,要采取措施,列出条文,做出规定,限定时间加以整改,必须做到责任到人,各负其责。像服务态度这样的老大难问题,要从提高馆员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入手抓起。

第四,结果通报。在所反映的问题着手解决和已经解决之后,图书馆要通过适当的方式告知投诉的读者,告知读者图书馆所作的努力。这种勇于改过的姿态首先就会感染读者,构筑起馆读之间平和交流的桥梁。

三、如何加强管理减少读者的投诉

(一)加强馆员职业道德建设,提高职业修养

针对图书馆职业道德建设中存在的道德失范、文明服务意识淡薄、服务言行不规范、不能正确处理馆员与读者之间的关系等问题,每个馆员都应从自身做起,加强职业道德培训,提高职业道德修养,把“爱岗敬业、读者第一、文明服务”贯穿落实在实际工作中。通过不定期的组织学习,培养管理人员的仁爱之心,要热爱读者、礼遇读者、善待读者,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把读者满意作为自己工作的基本标尺,让读者无时不刻地感受到作为一个馆员强大的人格力量。

(二)加强业务知识培训,提高服务质量

图书馆服务质量的支撑就是扎实的业务基础,馆员只有具备了相应的业务知识之后,才能及时到位地服务读者。所以业务知识的不断更新一直都应是馆员努力的方向。随着图书馆建设自动化、数字化、现代化步伐的加快,新设备、新技术、新手段层出不穷,没有持之以恒的对业务知识的学习与提高,高质量的信息服务就无法实现,面对读者的各种咨询茫然不知所措,以敷衍的态度漠然置之,是图书馆服务的大忌。在图书馆员学历不等、专业各异的现状下,图书馆应制订合宜的业务培训计划,定期不定期地组织馆员进行业务知识培训,利用各种途径如讲座、会议、培训班、馆际交流等提高馆员整体素质,为服务质量的提高提供政策支持。

(三)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规范管理。图书馆各项规章制度是馆内工作正常有序开展的根本保障。读者借阅规则、阅览室利用规则、违规处理规定、文明借阅守则等都应悬挂在室内,真正做到“规章制度上墙”,使馆员在处理违规读者时在当时当地就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四)完善管理制度。图书馆的管理涉及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与读者在图书馆享受的权利。读者投诉在很大程度上是希望自己的权利得到实现。因此,图书馆要大力完善管理制度,尽量保证读者权利的实现。

(五)加强馆藏资源的建设和配套设施的管理。馆藏资源是图书馆服务的基础,是图书馆实现优质服务的物质保证。加强馆藏资源建设主要是指合理采购与维护馆藏图书,加大对信息资源的采集、加工与储存;对技术设备进行保养与更新,经常检测通信设施、网络系统等,保持运行良好。图书馆应加强对配套设施的管理,避免在每个工作环节出现失误,应该注意产品设备的购买与维护。图书馆在购买电脑和条码器时,一定要选择那些信誉高、质量好的产品,并且要经常维护和保养,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早修理和更换,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转。转贴于 中国鸣网学术站点 http://www.mingmw.net

第三篇:我国乡镇图书馆建设现状与问题

我国乡镇图书馆建设现状与问题研究

——以南京市高淳县图书馆为例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特别是在以人为本与构建和谐社会理念深入人心的新形势下,中央做出的又一个重大决策。乡镇图书馆是我国图书馆事业中最贴近农民的基层图书馆,对于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公共文化事业建设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本文提出了乡镇图书馆的有关概念,分析了目前高淳县图书馆的现状及问题;剖析了影响高淳县图书馆发展的原因;阐述了如何建设好高淳县图书馆,乡镇图书馆如何为农民更好服务的对策,并为我国乡镇图书馆更好的建设提供一些建构思路。

引言

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美好家园,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社会必须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而如何提高就必须要有先进的文化建设来为其提供坚实的思想保证和精神支撑。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乡镇图书馆在传播先进文化,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传播精神文明,提高全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营造健康、文明进步的社会氛围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乡镇图书馆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是我国乡镇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共图书馆向基层、向农村的延伸,是直接为农民服务的文化设施。乡镇图书馆作为乡镇以及农村基层社会主义文化与精神文明的标志,具有社会教育、传递信息和休闲娱乐的功能,是任何其他文化设施不可替代的。可是,乡镇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也有不少令人担忧的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审视,深入思考,进一步研究加强乡镇图书馆建设的对策[1]。

今天,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和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时代赋予现代图书馆新的理念和精神内涵。但是,这种发展还很不平衡,城市远远优于乡镇,城乡图书馆发展差距越来越大,广大乡镇图书馆事业发展十分缓慢,远远不能满足乡镇两个文明建设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乡镇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因此,加强乡镇图书馆建设已成为促进城乡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的一项迫切而又重要的任务。

一、乡镇图书馆建设的必要性

发展和普及乡镇图书馆事业不仅仅是乡镇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文化建设的

1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乡镇精神文明的重要标志,是历史发展的客观产物。

乡镇图书馆除了具有公共图书馆的传承文化、传递信息、文献信息中心、信息网络中心、教育中心、休闲中心等一般功能外。还有一些特有的作用如乡镇实施知识工程的主阵地,乡镇科技人才成长的摇篮,搜集保存与开发地方文献的主体等。乡镇图书馆是最贴近广大农民读者的文化场所,在乡镇图书馆中,广大农民读者不仅能读书看报,汲取科学文化知识,及时了解时事、政策、法规,提高思想道德和文化素养,还能够查阅文献信息,解决各种生产难题,增强市场意识和利用市场的能力;同时还可以从乡镇的图书馆中获得美的享受,艺术熏陶,满足乡村农民读者消遣休闲娱乐的需要;并达到开阔视野,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这种对文化生活的迫切需求,加快了乡镇图书馆的发展,从而推动乡镇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较好地发挥和完成乡镇图书馆的职能和任务

[2]。

从人类发展的历程来看,人和动物的重要区别之一就是人会进行知识的积累,而人的这种知识积累从最初的“结绳记事、龟甲石刻”到最后系统保存知识信息的机构—— 图书馆,这个发展过程也体现了图书馆就是人类保存公共知识、集体智慧的场所。图书馆是人类公共需求的产物、图书馆的公共物品性质、图书馆服务的目标具有公共性。图书馆作为公共事业,图书馆服务作为公共物品,要体现平等、自由这两个社会基本的公共价值取向。为体现真正的平等、自由,图书馆在提供服务时要考虑到社会各个群体的需求[3]。乡镇居民也应该是图书馆服务的一大群体,在乡镇建设图书馆是图书馆公共性质的要求。

乡镇图书馆是历史文化发展的产物,凝聚着现代科学技术的结晶,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基石。相对大城市来说,乡镇图书馆的规模远远不及城市图书馆。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乡镇的文化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求知欲望也在增加。图书馆不仅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知识,而且让人们的生活多了许多乐趣。

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科学文化水平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是整个国家前进的基础。而乡镇图书馆担负着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任,它是农民群众终身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可缺少的场所。农民群众可以参与其中学习、娱乐,提高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同时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促进和繁荣农村文化事业的建设[4]。

众所周知,公民的文化权利不仅包括享受文化成果的权利,还包括参与文化活动的权利。这就是说,我们必须摆脱以往那种一切文化活动、文化设施单纯由政府提供、决策。普通民众被动消费的习惯必须让普通民众参与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决策,因为这关

系到他们的切身利益,有利于做出最合适的公共决策选择[5]。乡镇图书馆的建设,不应当仅靠外在的硬性灌输和帮助。而应通过农民图书馆意识的觉醒而产生对图书馆的自觉追求来实现。有了由衷的渴望和自觉的追求。农民才会产生动力来关心图书馆、利用图书馆、建设图书馆。

二、高淳县图书馆建设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高淳县图书馆现有书15万册,年购买图书3000册,现共有9个负责图书馆日常管理的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但高淳县图书馆仍然无法满足广大的读者对图书的要求,不能适应高淳经济的发展。

(一)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相关单位和相关领导对乡镇图书馆的作用认识不足,看不到乡镇图书馆给广大乡镇和农村居民带来的社会效益和间接的经济效益,没有把图书馆事业摆在应有的位置。认为图书馆可有可无,因而在人、财、物等方面不予保证,在精简机构、人员、紧缩银根时图书馆首当其冲,视图书馆为包袱,舍不得投入。

(二)书源严重不足

高淳县图书馆现有图书15万册,不过多数都是陈旧过期的书刊,很难吸引读者。再加上管理不善导致图书丢失、损坏严重,部分书刊已不能满足读者的要求。每年虽有3000多册图书的补入,但仍然不能满足一个拥有四十多万居民的乡镇对其乡镇图书馆的需求。而且每年补入的图书大部分都是比较普遍的书籍,读者很方便的就可以从网络等地方查询,而其他的读者需要查询、浏览的书籍又不能满足读者要求

(三)活动萧条

正常开馆,经常举办各种读书活动,是图书馆生命力的体现。乡镇图书馆若不能正常开放,群众就难以利用,甚至不知道它的存在,这将直接影响其生存和发展。高淳县图书馆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办馆的模式上,服务内容单一,服务手段落后,服务成效不显著。由于管理制度的不规范,造就图书流失严重,影响啦乡镇图书馆的功能作用的发挥。与此同时,电视和书刊市场的繁荣以及网络的普及,图书馆不再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缺少相应活动的宣传,导致高淳县图书馆发展困难重重。

(四)经费紧缺

乡镇图书馆属于公益事业,需要政府和社会不断投入资金,才能保证其生存与发展

[6]。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必须要有经费作为保障,而高淳县图书馆除了建馆时一次性投入外,职能机构平时对图书馆的投入很少,根本无法满足图书馆基础设施建设和图书馆的正常运营。

三、高淳县图书馆建设发展对策

对于高淳县图书馆问题的解决,需要从政府、图书馆、社会力量等多个角度共同努力。

(一)政府加强引导,规范制度

1、落实领导责任制

乡镇图书馆的建设跟当地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密不可分,要强化领导责任意识,要把图书馆的发展作为一项事关精神文明建设和先进文化建设的大事来抓,促进当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协调发展。要把乡镇图书馆建设作为当地党政领导定期考核的重要手段,要认识到位,措施到位,责任到位,把乡镇图书馆建设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规划之中,使图书馆建设落到实处。

2、规范乡镇图书馆体制,重视其发展

由镇政府发文,市总馆和各社区签订分馆建设协议书,共同推动社区图书馆建设。由政府主导,统一组织,绎费分担,分步实施:乡镇分馆的建设与政府和乡镇的重视非常重要,行政手段是发展乡镇图书馆的必由之路[7]。

(二)图书馆应加强自身建设,合理定位

1.把办馆的阶段性与实用性协调起来

图书馆要激发读者利用图书馆的意识。图书馆工作必须以实用为宗旨,注意满足大多数读者的实际需要,要使农民切实尝到图书馆的甜头和实惠。

2.重点提供科技兴农的信息

高淳县作为一个农业大县,40万居民中大多数都是农民,随着农村经济改革的深入和“科技兴农、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农民逐渐认识到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农民迫切需要知识和文化教育,为了搞科学种田,需要科学知识。

3.发挥图书馆的休闲娱乐功能

读者阅读生活整体上是信息获取、知识积累的学习生活。但其中也包涵着情绪调节、情感交流、审美愉悦、精神享受等休闲功能。乡镇以及农村读者的阅读倾向将向多元化发展。一方面,随着知识经济比重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村读者。对技术类、信息型的专题文献需求量随之增加。另一方面。由于生产水平的提高,农民休闲的时间也随之增多,因此,也增加了休闲娱乐性的阅读需求。

4、加强自身管理

(1)及时了解新书信息,及时与读者沟通,购买符合大众需求图书,补充馆藏图书。

(2)按排专门的图书馆员和读者建立长期的联系,定期了解情况,听取读者们意见,适时针对不同群体推荐与其相关的图书,并进行图书简介,让这项工作落实成常规工作。

(3)提高服务意识,积极帮助读者做好图书查询工作。

(4)定期和不定期开展一系列活动,如:读书月、朗诵表演等。

(5)针对年龄较低的读者开设专题讲座,把图书馆介绍给他们,介绍图书分类、检索常识和图书馆管理制度,让读者用好图书馆。

(6)为提高图书馆的利用率,图书馆全周开放。

5、注重图书馆人才培养

建立新型的人才机制。巩固和发展乡镇图书馆, 需要一支热爱本职工作、懂业务、肯吃苦稳定的高素质队伍[8]。掌握采编、流通、管理等业务技能,还要了解乡镇群众对知识信息的需求,为他们提供各种适用信息资料。为此乡镇图书馆应把好队伍建设这个关, 靠领导关系滥竽充数是万万不行的。主管部门要针对队伍现状, 制订规划, 引入竞争机制, 招聘人才, 多方面、多渠道、多层次培养人才, 为乡镇图书馆注入活力和生机。

(三)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办馆

1、联合各方力量共同创办乡镇图书馆

联合各方力量可以由政府出面联合高淳县现有的经济比较雄厚的企业和相关的文化机构开展共建图书馆的活动,充分利用各方面力量。例如,l8一l9世纪欧美各国社会大量兴起的诸如图书俱乐部、社会图书馆、团体图书馆、私人图书馆和流通图书馆等图书馆形式,人们通过自愿结合和租借的方式来满足图书馆需求。这些活动形式使图书馆得以在民众心中生根[9]。图书馆是一项纯公益型事业,只有全社会都行动起来,才能蓬勃发展。特别是像乡镇图书馆建设是项浩大的工程,单靠政府的投入要在短时问内完成是不现实的,尤其是在经济欠发达的贫困县更是困难,因此,要广泛动员全体干部、职工,单位、企业,工商业主和有条件的居民、农户有钱出钱、有书捐书,无疑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方式。作为社会的个人和组织也应怀着参与希望工程一样的心态,从资金、财力、人员等方面资助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10]。

2、舆论媒体

媒体重视社会责任。高淳县现有媒体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和影响力通过募捐、图书

传递等方式在中国偏远地区援建各类型的爱心图书室,帮助建设当地的乡镇图书馆。

四、结论与思考

目前,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根本的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这就必须把发展科学技术、培育先进文化放在重要位置,使经济建没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图书馆事业和科技、教育等事业一样,将实行统一的规划、设计和管理,纳入科学化、规范化的发展轨道。图书馆将成为科技流通和信息传递的主要渠道和媒介。随着乡镇科学技术的飞跃进步,如何进一步沟通信息,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成果,是乡镇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未来的乡镇图书馆就是要将技术、情报、信息等畅通无阻地传递到千家万户。乡镇现代化需要现代化的人才。乡镇一代新人的培育,绝不是仅仅依靠学校教育就可以完成的,还需要广播、电视、图书馆、博物馆等社会教育相辅助,而图书馆则具有独特的灵活性、广泛性,将成为乡镇社会教育和乡镇终身教育的可靠途径。乡镇图书馆作为未来乡镇的重要“软件”和智力资源,随着它的系统开发和充分利用,将成为乡镇商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又一个动力源。

乡镇图书馆的建设需要政府的介入,它在此发挥了制度保障、政策优惠和经济支持的功能。对于图书馆,政府应以立法或制定规章制度等形式明晰它的性质和法律地位,确保其独立性;在图书馆组织活动开展、实施过程中,政府应建立服务体系,为活动场所、人才输入、地区合作等方面给予帮助;政府还应提供必要的经济支持以避免活动经费短缺的现象。

乡镇图书馆的建设受大环境和外部条件的影响, 表现出不同地区、不同基础条件的发展不平衡性[11]。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特色和建设重点,乡镇图书馆在各地的建设也需要综合其特色,建成有别于其它地区的图书馆,形成自己的独特之处。这样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我们也能建设出形式多样的各具特色的代表一定地区特点的乡镇图书馆

[12]。乡镇图书馆建设即充分挖掘出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建成一系列有机组成的全国图书馆网络系统。并且保证图书馆的藏书在反映出当地的文化和民俗特色的基础上,成为当地促进经济发展信息的中心。

第四篇:图书馆建设存在的问题

图书馆信息服务存在的问题

人类已经进入信息社会,信息与材料、能源并称为现代社会的三大支柱。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高校图书馆是服务于教学与科研的学术性机构,与学校中心工作休戚相关。如果我们把教学、科研工作比喻为学校的生命线,图书馆则是这条生命线的心脏起搏器。高等学校履行其“科教兴国”主力军的历史重任,要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要在知识经济大潮中施展能量,无不依赖其发掘信息、占有信息、升华信息的能力。目前,随着“金图”工程的实施,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在图书观众的应用以及数据库的开发,都为高校信息服务提供了难得机遇,但也存在诸多问题。

一、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

1、观念陈旧,对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功能认识不足,很多人对图书馆的概念仍然停留在传统阶段,认为图书馆只是藏书、借书、看资料和报刊的场所。尤其是绝大多数高校图书馆,往往是以“书库”“书店”的形式出现在读者面前,其管理人员自身只是管理归类、编目存档的资料员,是学生借书、还书的“售货员”。实际上,图书馆信息服务是在保存和传播人类文化、进行社会教育等职能的基础上进行的。图书馆职能的本质——服务,并没有改变,只是这种服务的落脚点已转向全方位、多功能、多层次的信息服务,延伸和扩大了图书馆的职能,这使图书馆开展信息服务存在巨大潜力。

2、馆藏资源难以满足日新月异的信息服务的要求,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图书馆都属于经费相对紧张的单位。在有限的经费中,绝大部分用来精打细算选购书刊,结果也只是沧海一粟,更谈不上有充足的资金来改造、完善图书馆的设施。面对不断膨胀的信息海洋,传统图书馆的收藏功能已越来越有限,收藏比重也越来越小,甚至有的多年来几乎没有增加新刊,无力购买外文图书,收藏的依然是一些陈旧过时的信息,已不能履行一个图书馆应有的职能。虽然大多数图书馆都已采用计算机代替手工操作,基本实现了采访、编目、流通和检索等业务自动化管理,但总的来说,仍处于集成化系统的初步使用阶段,尚未以网络化为龙头带动整个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电子信息资源、可提供服务的虚拟资源仍十分不足,对现有馆藏数字化的比例不高,能够上网的资源大多还停留在馆藏书目的层面上,并且网上信息资源匮乏,大量文献资源有待开发。

3、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方式难以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我国的高校图书馆过去是按传统的模式,即藏书编目、陈列、节约等程序建立起来的,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逐步暴露出许多弊端,如职能陈旧、方式单

一、效率低下、服务滞后,难以满足信息时代师生对信息“快、精、深”三个方面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信息服务往往局限于一般文献信息,对有价值的零散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利用不足,导致提供信息的实用性较差;文献信息加工生产周期过长,导致内容老化、时效性较差;文献信息大多未经深入加工,信息量大,用户查找起来既复杂又费时,导致服务的针对性较差;文献信息仅以图书馆这个单一渠道流通,信息传播的速度缓慢,导致信息交流的传导性较差。

4、图书馆员的素质难以满足信息服务的需要。图书馆员应该是信息专家和信息工程师,应该是信息系统的建设者、信息服务的向导和顾问。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现代图书馆员的工作对象已变成了数字化信息和知识,工作工具是计算机和网络,提供的是多层次、深层次的服务,要求馆员对信息用户所用信息能够做到迅速地“存”进来,准确地“取”出去。然而,许多高校图书馆员素质偏低,难以适应现代社会信息服务的发展。在许多高校,图书馆成了高校的“就业”中心。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来源进行调查得知,有近50%的人员来自教师的配偶和员工的子女,他们从各种可以利用的渠道进入高校图书馆。有近70%的员工只有大专以下学历,图书馆专业大专以上的员工不到总数的 30%。大多数图书馆员人人充当着以馆藏文献和本校读者为对象的文献管理员和文献服务员的角色,计算机与信息资源管理专

业人员奇缺。图书馆的人员素质还达不到能利用网络技术进行信息采集、管理和服务的要求。

5、高校图书馆在信息服务中各自为政,相互合作的意识不强。目前,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各自未战,众多而分散。虽各自拥有局部的信息资源优势,但无法满足教育教学需要的高质量的信息服务。随着全球性信息时代到来,高校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对文献信息采集、管理和服务方面的应用更加广泛,加之高校系统CERNET网络的建立和Internet的普及,各高校原来自行开发、相对封闭的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原因显得与信息发展不相适应。面对文献信息量剧增,文献载体多样化,文献提取、传递与利用方式的不断变化,明显地表现出适应性、开放性差等致命弱点。同时,由于各馆数目数据质量参差不齐,著录缺乏规范的标准等,即使在外部网络环境已具备的今天也难以向网上开放自己的馆藏,很难做到资源共享。这种一校一馆、分散封闭的管理模式,已经严重影响并阻碍了高校人才的培养和科研水平的提高,影响并阻碍了高校图书馆事业与世界高科技水平的接轨。

二、加强高校信息服务工作的对策

1、加大信息服务的投入,对图书馆进行前瞻性的现代化改造。近年来,经费的拮据一直困扰着我国高校图书馆,特别是表现在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和先进设备的配置。要搞好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就必须拥有现代化的信息服务手段。高校图书馆量大应采取多种渠道督促学校增加经费投入,以扩大文献信息资源收藏量和提高网络化程度。高校图书馆要根据学校的实情合理定位,选择合适的图书馆集成化网络系统。首先,要集中精力搞好自身的网络建设,尽可能采用最先进的设备,建立起宽带网络以适应信息高速公路的需要。其次,必须建设好点子阅览室,电子阅览室的网络终端应是多媒体电脑。再次,尽可能多地将网络终端延伸到办公室、教研室、教室、学生宿舍乃至家庭。信息服务的核心手段就是建立网络。手段不仅是传播信息的工具,也是吸引信息的舞台。

2、更新观念,强化信息服务意识。高校图书馆要在要在信息时代求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更好地搞好信息服务,就必须更新观念。要改变以收藏为主的“藏书楼”观念,要跳出“等、靠、要”的心理定式,确立“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新观念。加大对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的力度,开拓信息服务的新路子。第一,配合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建立专题文献和科研成果数据库、专门人才讲座,提供计算机联机和脱机检索服务,提供期刊目次报导服务,对学校重点科研项目进行文献跟踪服务及对外文资料的编译服务等。第二,配合领导决策,组织信息调研,不定期地组织有关专家就学校专业设置、重点学科发展、教学体制等问题进行调研,为领导筛选、整理出带有指导性的、关于国内外大学教育方向的参考资料,当好领导的参谋。第三,配合学校科技开发与生产,承接市场调研、产品促销、可行性论证等业务。还可聘用大学生做兼职信息员,了解市场行情,加强高校与社会的联系,互通信息。

3、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更新服务方式,在当今席卷全球的网络浪潮中,作为信息中心的高校图书馆不能袖手旁观,必须抓住这一机遇。提高现代化信息技术,充分利用国际联机检索技术、光盘检索技术以及正在建设和发展中信息高速公路等现代化的服务手段和设备,建设好图书馆网络,与世界文献资源联网,使资源共享得以实现。信息载体的多样化伴随着传播信息的手段现代化,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必须由旧的文献收藏体制模式转向以信息传递为主的开放网络体制模式;由单向信息传递功能向多维的网络传递功能转变,向用户提供图像、声音、文字、动画等多媒体信息,更好地体现出现代信息技术的速度性、方便性和效益性。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图书馆应拓宽自己的服务领域,如逐步开展信息深层加工、数据的开发和服务,咨询服务和联机服务等。高校图书馆在搞好本校师生信息服务的同时,应面向社会,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利用自身信息优势,向社会提供各种信息,开展有偿服务,增强自身发展的后劲。高校图书馆可以进行网上文献信息传递、网上信息检索,编发信息摘编刊物,举办信息发布会,还可开展电子函件、文件运输等服务,搞活多元信息。由于新的服务方式向用户提供了多元信息,会使用户对图书馆产生新鲜感,而且他们获得了有效信息后,逐渐密切了对图书馆的感情,可使图书馆一改过去单调沉闷的读者服务工作局面。

4、提高图书馆员的素质是搞好信息服务的关键所在。随着图书馆从传统管理方式向现代化管理方式转变,提高图书馆员的素质已成为提高图书总体水平的当务之急。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说,一个优秀的图书馆员将成为当代图书馆的重要资源和首要财富。因为馆员是图书信息库的建设者和维护者,是信息资源与读者用户之间的桥梁与纽带,有创新精神的图书馆员又恰恰是图书馆内在发展的动力,是搞好信息服务的关键所在。人不在多,但却是需要一些骨干,不仅要有懂计算机的,还要有懂经济、法律、自然科学的。图书馆员也存在着更新换代和继续学习的问题,要鼓励图书馆工作人员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完善自己的专业结构,培养他们“用户至上”的服务理念。对图书馆员实行持证上岗制度,从用人源头上把好关,实行聘任制,打破铁饭碗,为馆员提供必要的在职继续教育机会,进行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从而使大多数工作人员能适应图书馆发展的要求。

5、加强高校信息资源的交流和协作,近几年市场经济发展迅速,教育改革不断深入,一些社会急需的专业在高校应运而生。但对该专业师生的信息服务却远远滞后,单靠一个图书馆难以满足其信息服务的要求。高校图书馆在搞好校园网络建设的同时,应加强高校之间的信息资源交流,并注意在公安小内部加强各院系的联系与协作,及时了解用户情况,满足用户需求,开展定题、定期跟踪服务,充分显现信息资源利用方面的协作性。同一地区的几所高校专业类型一般不相同,馆藏各有所长,资源互补性很强,且经费相对稳定,采集能力强,读者需求特点也比较一致,联合后容易达到互利互惠,将能建成一个学科门类比较齐全的文献信息保障体系,有利于这支持各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和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服务。各高校应加大信息资源共享力度,尽可能做到“一卡通”,当然这种加强不是走过去的一校一馆“小而全”的老路,而是围绕重点学科、优势学科建设,分工协调,走共建、共知、共享的道路。高校图书馆还应积极主动与本地区各文献信息中心、情报信息中心共同建立网络,共同享用本地区及全中国和国际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

第五篇:浅议乡镇图书馆建设问题及对策

浅议乡镇图书馆建设问题及对策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特别是在以与构建和谐社会理念深入人心的新形势下,中央做出的又一个重大决策。乡镇图书馆是我国图书馆事业中最贴近农民的基层图书馆,对于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公共文化事业建设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关键词】:乡镇,农村文化,图书馆建设

引言

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美好家园,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社会必须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而如何提高就必须要有先进的文化建设来为其提供坚实的思想保证和精神支撑。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乡镇图书馆在传播先进文化,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传播精神文明,提高全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营造健康、文明进步的社会氛围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乡镇图书馆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是我国乡镇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共图书馆向基层、向农村的延伸,是直接为农民服务的文化设施。乡镇图书馆作为乡镇以及农村基层社会主义文化与精神文明的标志,具有社会教育、传递信息和休闲娱乐的功能,是任何其他文化设施不可替代的。可是,乡镇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也有不少令人担忧的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审视,深入思考,进一步研究加强乡镇图书馆建设的对策[1]。

一、乡镇图书馆建设的必要性

发展和普及乡镇图书馆事业不仅仅是乡镇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文化建设的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乡镇精神文明的重要标志,是历史发展的客观产物。

乡镇图书馆除了具有公共图书馆的传承文化、传递信息、文献信息中心、信息网络中心、教育中心、休闲中心等一般功能外。还有一些特有的作用如乡镇实施知识工程的主阵地,乡镇科技人才成长的摇篮,搜集保存与开发地方文献的主体等。乡镇图书馆是最贴近广大农民读者的文化场所,在乡镇图书馆中,广大农民读者不仅能读书看报,汲取科学文化知识,及时了解时事、政策、法规,提高思想道德和文化素养,还能够查阅文献信息,解决各种生产难题,增强市场意识和利用市场的能力;同时还可以从乡镇的图书馆中获得美的享受,艺术熏陶,满足乡村农民读者消遣休闲娱乐的需要;并达到开阔视野,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这种对文化生活的迫切需求,加快了乡镇图书馆的发展,从而推动乡镇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较好地发挥和完成乡镇图书馆的职能和任务[2]。

从人类发展的历程来看,人和动物的重要区别之一就是人会进行知识的积累,而人的这种知识积累从最初的“结绳记事、龟甲石刻”到最后系统保存知识信息的机构—— 图书馆,这个发展过程也体现了图书馆就是人类保存公共知识、集体智慧的场所。图书馆是人类公共需求的产物、图书馆的公共物品性质、图书馆服务的目标具有公共性。图书馆作为公共事业,图书馆服务作为公共物品,要

体现平等、自由这两个社会基本的公共价值取向。为体现真正的平等、自由,图

书馆在提供服务时要考虑到社会各个群体的需求[3]。乡镇居民也应该是图书馆服

务的一大群体,在乡镇建设图书馆是图书馆公共性质的要求。

乡镇图书馆是历史文化发展的产物,凝聚着现代科学技术的结晶,是新农村

文化建设的基石。相对大城市来说,乡镇图书馆的规模远远不及城市图书馆。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乡镇的文化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求知欲望

也在增加。图书馆不仅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知识,而且让人们的生活多了许多乐趣。

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科学文化水平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是整个国家前进的基础。而乡镇图书馆担负着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任,它是农民群众终

身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可缺少的场所。农民群众可以参与其中学习、娱乐,提高

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同时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促进和繁荣农村文化事业的[4]建设。

众所周知,公民的文化权利不仅包括享受文化成果的权利,还包括参与文化活动的权利。这就是说,我们必须摆脱以往那种一切文化活动、文化设施单纯由政府

提供、决策。普通民众被动消费的习惯必须让普通民众参与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决策,因为这关系到他们的切身利益,有利于做出最合适的公共决策选择[5]。乡

镇图书馆的建设,不应当仅靠外在的硬性灌输和帮助。而应通过农民图书馆意识的觉醒而产生对图书馆的自觉追求来实现。有了由衷的渴望和自觉的追求。农民

才会产生动力来关心图书馆、利用图书馆、建设图书馆。

二、乡镇图书馆现状及存在问题

(—)观念认识落后

1.农民的观念落后。作为山区,农村城镇化程度低,农民居住分散,交通闭塞,相当部分农民文化素质偏低?在种养植中凭老经验的多?求助于书本的少,求近帮

助的多,借助外界信息的少,对种植信息需求尚未形成气候,农民自觉自愿到乡

镇图书馆借阅的了了无几。

2.领导的认识不够。乡镇领导对图书馆的地位和作用不够重视,认为山区农村

经济发展滞后,图书馆建设比不上农村其它工作重要,反正农民对图书馆资料、农技信息的需求没有比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那么迫切,因此在馆舍,经费、人员配备等方面不予重视。

(二)馆舍紧张,设施设备落后

我县馆舍面积200平方米的乡镇只有2个,50%的乡镇图书馆面积在20-

30平方米,个别乡镇甚至于在10平方米以下。大部分乡镇图书馆缺乏办公设

施,阅览座位,给读者带来了不便,一站一书架现象比较严重,藏书尚不及家庭

藏书量,基本无新增图书,设施设备难以满足当地群众的读书需求,乡镇图书馆

建设任务相当严峻。

(三)服务手段落后,服务方式单一,信息资源缺乏

乡镇图书馆在服务方法、手段、质量上缺乏新招,如在怎样延长服务时间,降低

图书租金,扩大服务范围等方面缺乏具体措施。而且大多数乡镇图书馆藏书建设

不规范,新书到馆后只做财产登记,不进行分类、编目,没有书目索引,没有读

者目录,无法检索。藏书结构严重失调,武打、言情图书占据了绝对多数,而科

技类图书则零星点缀,造成信息资源贪乏,使图书馆的传递情报信息功能和社会

教育功能得不到有效发挥。

(四)经费不足

乡镇图书馆建设应是公益事业,要着眼于社会效益,长期效益,它需要政府、社

会不断投入资金,才能发展壮大。但实际上图书馆的日常经费和购书经费难以保

证。原因一是小县城经济总量小,财政经费得不到保证,不少乡镇几年来在图书

馆建设上几乎没有投入,有些乡镇图书馆为了应付检查,只能一次性拨款购买图

书或采用捐书的形式,数量上不去,质量也不高。二是筹资渠道少。没有积极争

取社会各界的资助,等靠要的思想严重,自身又缺乏造血功能。

三、乡镇图书馆发展对策

(—)提高思想认识,加强乡镇图书馆建设的力度

1.领导重视。要把图书馆建设列入乡镇工作计划,每年或每个阶段对图

书馆建设应有明确的目标、任务和措施;要求领导亲自抓,制定落实目标责任制

考核制度,形成层层抓、合力抓的氛围。

2.增加投入。可以采取上级拨一点,本级出一点,社会助一点,企业捐一点等

办法,广开资金投入渠道。等图书馆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可以一室两业,发挥自

身优势,适当收取信息服务费,增强自身造血功能。

3.培育人才。要培养一支复合型的图书管理人才队伍。作为乡镇领导应有超前

意识,将他们送到发达地区图书馆学习,分期分批组织他们到县馆见习,培养他

们具备信息开发、信息服务、信息管理、信息分析等方面的能力,使他们懂农、知农、为农,工作有热情、有作为。

(二)开拓办馆模式,加强基础建设

乡镇图书馆是乡镇文化水平与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它的发展与乡镇建设的发展

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发展乡镇图书馆必须依靠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支持,走

合作办馆的路子。

根据国家对乡镇万册图书馆的考核要求,规定馆舍面积100平方米以上,藏书

10000册以上,管理人员2名,年购新书800册以上。对于这些硬件要求,我们不能放松,要想方设法使之实现,这是图书馆开展一切工作的物质基础。我们以为可以采取的对策有:⑴争取领导重视,使得图书馆的馆舍建设成为政府行

为,列入乡镇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乡镇图书馆的购书经费、必要设施列入

乡镇财政计划。⑵充分利用新闻、广播、电视、报刊等大众媒介,宣传图书馆,增强全社会的图书馆意识,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因素,多渠道筹集发展资金,走

出一条发展乡镇图书馆的新路。⑶图书馆自身也要转变观念,可以一室二用,积

极开展创收活动,增强自身发展能力。

(三)提高业务水平,更新服务观念,强化为农民服务的手段

1.编制读者目录,提供多种检索途径。乡镇图书馆对藏书不进行分类,编目的状况亟需改变。乡镇图书馆应按照《中图法》对藏书进行分类,并编制读者目录,实行规范化管理,以利于方便读者利用。

2.要改变服务方式,做好送书下村。由于山区农民居住分散,跑图书馆看书的很少,对此,图书管理人员不能“守株待兔”,而应主动“出击”。

四、结论与思考

目前,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根本的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这就

必须把发展科学技术、培育先进文化放在重要位置,使经济建没转到依靠科技进

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图书馆事业和科技、教育等事业一样,将实行

统一的规划、设计和管理,纳入科学化、规范化的发展轨道。图书馆将成为科技

流通和信息传递的主要渠道和媒介。随着乡镇科学技术的飞跃进步,如何进一步

沟通信息,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成果,是乡镇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未来的乡

镇图书馆就是要将技术、情报、信息等畅通无阻地传递到千家万户。乡镇现代化

需要现代化的人才。乡镇一代新人的培育,绝不是仅仅依靠学校教育就可以完成的,还需要广播、电视、图书馆、博物馆等社会教育相辅助,而图书馆则具有独特的灵活性、广泛性,将成为乡镇社会教育和乡镇终身教育的可靠途径。乡镇图书馆作为未来乡镇的重要“软件”和智力资源,随着它的系统开发和充分利用,将成为乡镇商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又一个动力源。

参考文献:

[1] 黄诗南.简议加强乡镇图书馆建设[J].福建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9(3):23.[2] 郜向荣.基层图书馆生存状态忧思录[J].图书馆杂志,2005(1):10-12.[3] 王子周.图书馆的公共性质和公共目标[J].图书馆论坛,2OO4(12):31-35,209.[4] 黄招玲.论乡镇图书馆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

(19):23.[5] 金美丽.浅议如何加强农村图书馆建设[J].云南图书馆(季刊),2008(1).

下载2007图书馆市场建设与问题应对[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07图书馆市场建设与问题应对[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房地产市场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随着我县城区基础配套设施的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不断增强,城市品位不断提高,城区“一河两岸三区”的格局也已逐步形成,这些有利的因素极大地刺激了我县房地产市场的发展。2002......

    房地产市场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最终定稿)

    随着我县城区基础配套设施的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不断增强,城市品位不断提高,城区“一河两岸三区”的格局也已逐步形成,这些有利的因素极大地刺激了我县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房地产......

    我国钢铁行业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措施

    我国钢铁行业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措施 摘要:钢铁行业作为我国的核心产业之一,其发展与国民经济水平的提升息息相关。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钢铁行业市场的现状却是极其......

    如何应对市场旺季和淡季

    如何应对市场旺季和淡季 珠宝销售旺季分别是五一 、 十一、年底采购期。“七死八活九回头”是珠宝市场一个不成文的规律,7月份是珠宝业的淡季,8月份销售略有回升,9月份就会进入......

    美术馆设计的问题与应对

    ● 过度设计是禁忌 ● 避免说明文字撰写不佳、字号偏小● 谨慎使用玻璃展示柜● 避免或减少黑暗区域的比例 美术馆,曾经被许多人认为是神圣的、神秘的艺术殿堂,当下已经颇......

    结算应对问题

    『深度好文』如何避免竣工结算审而不决?有案例 卡牌大师· 2天前 14104 3 21 在承包人向发包人竣工结算报告和结算资料后,按照合同约定或法律规定,发包人通常应在30日至90日......

    城市化建设带来的问题以及应对措施

    城市化建设带来的问题以及应对措施 有人说,城市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又是人类问题产生的场所。城市的两面性随着技术文明发展,暴露的越加充分和复杂。通过平时的生活体验以及调查,......

    新农村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新农村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杨涌滨【内容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立足于中国国情而提出的战略性任务,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新农村建设又是一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