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顺势而为 深入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下
顺势而为 深入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下)
——安徽、江苏、深圳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探索的启示
董祚继 田春华
2012-01-06 11:22:52来源:《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1年第10期
农村土地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整合才能做大。近年来,以土地整理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平台,在积极补充耕地、推进存量建设用地调整利用的同时,也为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并初步显现出巨大的发展前景。由于种种原因,目前相关工作尚未形成合力,政策执行中也不时出现走样。完善的重点,应当是强化政府领导、国土搭台、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的工作机制,整合土地整治、增减挂钩以及其他各项涉农、涉地项目和资金,统筹规划、整体推进、做大做强。例如上述提到的大浦新农村建设试验区项目,其主要成功经验就是实行涉农项目集中投放,发挥项目叠加效应。市、县两级政府按照“用途不变、渠道不乱、统筹使用、各记其功”的办法,将各类涉农项目集中向试验区投放,以国土部门的省级土地整理项目、建设用地置换(挂钩)项目为主体,聚合财政部门的省级土地治理项目,水利部门的沟、渠、湖、塘专项治理项目,农业部门的农业科技推广项目,科技部门的富民强县计划以及发展改革部门的自主创新项目等近10个项目共同实施,涉及资金共8000万元。针对增减挂钩中存在的问题,必须进一步严格规范管理,切实维护农民的主体地位,确保增减挂钩沿着正确方向规范有序地推进。
土地产权制度改革:赋能才是关键。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是农村土地管理的基础制度,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不仅是产权制度建设的需要,也关系到上述各项
改革能否顺利推进。集体土地确权登记颁证近年来在一些地方取得了积极进展,意义不可低估,但对于整个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来说,仅仅是一个起步,更重要也是具有决定意义的是从“确权”走向全面“还权赋能”。改革的最终指向是要归还农村和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利,这一权利不仅包括明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更应体现完整、充分的处分权和收益权。因此,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重点,应当是在维持并进一步明晰农村集体所有、农民使用的土地产权关系的前提下,赋予农村集体土地与城镇国有土地同等的权利,并不断丰富使用权内涵,理顺占有、使用、收益、处分、承包、经营等权能关系,推动承包经营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激活僵化的农村土地资产,通过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流动来实现更高的收益。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远期目标与近期任务
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依赖、互为促进。没有充分的发展,改革难以推进;发展到了今天,实践迫切呼唤改革。因此,改革必须顺势而为、因势利导、有序推进。
从长远看,即到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基本完成时,与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相适应,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和土地管理制度,建成完善的土地要素市场配置和政府管控机制,健全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和税费调节机制。“十二五”期间的改革目标,是根据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要求,遵循产权明晰、用途管制、节约集约、严格管理的原则,进一步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加快征地制度、农村土地使用制度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推动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促进城乡土地要素合理流动和布局优化,理顺国家、集体和农民之间的收益分配关系,着力破解城乡土地二元结构,推动城乡共荣和统筹发展。
4.1 征地制度改革
长远来看,应严格区分公益性和经营性用途,公益性用途继续实行国家征收制度,经营性用途采取协商谈判的办法,缩小征地范围;国家建设征地按土地原用途的市场价值进行补偿,协商谈判在实现市场化补偿的同时,要通过税收调节实现增值归公,在国家、地方政府、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之间合理分配土地收益;建立土地基金制度,平抑市场波动,实现土地收益年际之间的合理分配,消除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完善征地程序,保障被征地农民的民主权力和经济利益。
近期来看,应以规范政府征地行为和完善被征地农民安置制度为重点,进一步规范征地程序,保障被征地农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全面建立征地补偿争议协调裁决制度;拓宽安置渠道,探索留地安置、土地入股等多种模式,解决好被征地农民就业、住房和社会保障;继续提高补偿标准,按照同地同价原则及时、足额地进行合理补偿,并主要落实到被征地农民;探索公益性征地按市场价补偿办法,探索建立公共财政投资和规划用途改变形成的土地增值收益的合理分配机制。
缩小征地范围,并按照建设用地市场价格进行补偿,是当前征地制度改革争议的焦点。这次实地考察的深圳市蔡屋围金融中心区改造项目,可为我们提供某些参考。深圳市政府通过蔡屋围金融中心区改造,在促进城市产业升级、功能完善的同时,也给原住民带了巨大利益。项目建成后将提供约36万平方米的产业
空间;集体通过回迁安置,获得高档新物业和商务公寓,租金收益从改造前的每年1800万元提高至改造后的每年6000万元;村民获得回迁安置楼住宅共1700多套,除400多套用于自住外,其余全部用于出租。该项目是完全按照协商谈判的办法操作的,集体和农民以土地作为资本直接参与城市改造,获得了丰厚回报(有的住户改造前后按等面积置换获得了十几套住房,资产增值几千万)。但调研中许多人也感到,土地整理和用途改变带来的巨额增值收益本是由社会投入形成的,现在却由少数人坐享其成,既不合理也不公平,建议尽快完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在土地税费制度尚未健全之前,不宜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上述有关做法。
4.2 集体建设用地流转
长远来看,应以建成完善的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为目标,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赋予集体土地与国有土地同等权利,营造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土地要素、公平参与土地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制度环境;健全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与税费调节机制,对于流转中产生的增值部分,在国家、地方政府、土地开发主体、集体和农民之间进行合理分配。
近期来看,重点应规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取得,土地利用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外经营性项目需要使用集体建设用地的,可按出让、租赁、作价出资(入股)等多种有偿方式取得;按照平等、自愿、有偿的原则,有序推进集体建设用地以转让、出租等方式流转;充分依托现有国有土地有形市场,拓展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交易,加快建设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完善土地市场交易规则、交易程序和交易服务,建立健全集体建设用地价格形成机制。
4.3 宅基地管理
长远来看,应与城乡一体化发展相适应,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依法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弱化宅基地社会保障功能,充实农民宅基地使用权,放开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实现农民宅基地与房屋完整的财产权。
近期来看,应加强农村土地利用规划计划管理,完善宅基地审批制度,确保农民宅基地建设必要用地;在坚持一户一宅和标准控制的前提下,探索建立宅基地退出和补偿机制,用经济手段引导和规范闲置宅基地流转。
4.4 农村土地整治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
长远来看,与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相适应,建立完善的农村土地整治组织方式、标准规范和政策体系,与增减挂钩和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有机结合,形成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集聚资源资金的良性运作机制,建设16亿亩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充分发挥农村土地资产效益,支撑“三农”发展。
近期来看,应以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为重点,着力创新农村土地整治运行机制,建立政府主导、国土搭台、部门联动、公众参与的工作机制,整合土地整治与增减挂钩,统筹规划、聚合资金,整体推进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同步推进耕地数量管控、质量管理与生态管护;以切实维护农民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严格农村土地整治项目资金管理,完善资金使用和收益分配办法,保障农村土地整治和增减挂钩健康有序发展,促进城乡土地要素合理流动,显化土地资源资产资本综合效益。
4.5 土地产权制度改革
长远来看,应在坚持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建立产权明晰、权能明确、权益保障、流转顺畅、分配合理的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赋予农民集体完整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等所有权权能;以完善和强化土地用益物权为重点,搞活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宅基地使用权,保障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收益权;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土地的占用、使用、收益等权利。
近期来看,应加快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为深化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奠定扎实基础;开展试点探索,明晰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主体、行使代表和成员资格,完善集体土地处置和收益权能,细化集体土地用益物权;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完整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推进土地权利立法,健全土地权属争议调处工作制度。
第二篇:与时俱进 顺势而为(写写帮整理)
与时俱进 顺势而为——关于廊坊市农信社信贷投放思路与重点的分析和思考 河北省廊坊市辖2区、6县、2个县级市,90个乡镇,3212个行政村,413.3万人,幅员面积6429平方公里。2009年,全市GDP1160.4亿元,财政收入143.4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33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834元。2010年6月末,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803.03亿元、贷款余额1262.28亿元,其中农村信用社分别占比23.42%和22.55%,成为域内存款余额最多的金融机构。廊坊市地处海河下游,历史上为传统农业地区。据《廊坊市志》记载:1949年,辖内只有工业企业34家,且均为手工作坊式企业。解放以后,廊坊行政上隶属于河北,地理上毗邻于京津。这种特殊区位与行政关系的错位使其在计划经济时期受到“大树底下不长草”和“女儿效应”的困扰,国家和省级投资很少,工商业发展缓慢。直到1975年,一产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仍然高达51%;1980年,这一比重虽然降至41%,但一产仍然是三次产业中最大的产业;此后,乘借改革开放的东风,以工商业为主体的非农产业蓬勃发展,到1985年,二产超过一产成为区域经济中最大的产业,占GDP的比重达到45%,一产则降至33%。从此,廊坊经济进入了快速工业化的发展新阶段。经济决定金融,金融反作用于经济。经济的发展变化要求金融与时俱进,以变应变,在更高的层次上与之相适应。在这种形势下,作为网点最多、存款最多、与当地经济和百姓生活联系最密切的域内金融机构,农村信用社的信贷工作如何应时而变、顺势而为,在适应性和超前性的变化中找到新坐标、强化新作为,求得新形势下更好的效益、更低的风险和更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这是农信人必须面对的一个新课题,也是一个大课题。对此,本文试作一些尝试性的分析与探讨。
一、农信社信贷投放的主要考量因素
信贷投放追求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而它客观上又具有高风险性,要实现二者的对立统一,就必须力戒盲从,追求理性。也就是说,要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在充分分析和考量各种相关因素的基础上,制定和采取积极而又稳妥的信贷思路与策略,不能只是“跟着感觉走”,更不能“一条道走到黑”。
(一)要立足于自身的实际和发展需要。农信社作为信贷投放的主体,既要能动地认识和反映客体的有效需求,又要恰当地认识和立足于自身的实际,着眼于发展的需要,找到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结合点与平衡点,实现二者的协调统一。
第一,要立足于自身的定位。作为地方金融机构,农信社以服务“三农”、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为市场定位和责任定位,这既是其性质所决定的,也是其人缘、地缘和业缘优势所决定的,又是与其他商业银行错位发展、巧实力竞争的需要。所以,这个定位应该成为农信社信贷工作的基本立足点。
第二,要立足于自身的实力。准确地认识和恰当地运用自身的实力是农信社搞好信贷工作的重要前提。这里的实力既包括资金的多少、人才素质的强弱,也包括管理水平的高低、结算手段的优劣等多方面因素。实力越强,适应性就越强,舞台就越大,信贷工作的着眼点就要越高,手笔就要越大。实力又是一个变量因素,因而,信贷工作也不能一成不变。
第三,要着眼于实现效益和控制风险的统一。农信社是商业性金融企业,企业就要讲效益;农信社的信贷资金主要来源于客户的存款,存款是要还本付息的,所以,贷出去的资金要有安全保障,要收得回来。实现二者的统一,应成为农信社信贷工作追求的基本境界与目标。为此,就要解决好三个问题:一要遵循商业法则和市场机制,力避人为的非市场因素的干扰;二要把握和适应经济形势、调控政策等宏观因素的变化,做到顺势而为;三要选择低风险市场和高质量客户,不能没有选择地“有求必应”。
第四,要着眼于可持续发展。这就要做好三件事:一是积极进入现实与未来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不能边缘化;二是积极开发和占领成长性强的信贷市场,抢占未来发展的制高点;三是积极培育优质客户群,努力壮大可持续发展的合作者队伍。
(二)要适应经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无论是经济决定金融,还是金融反作用于经济,都要求金融与经济相适应。农信社作为金融的一部分也必须如此,农信社经营中与经济发展联系最密切的信贷工作更应如此。
首先,要与经济结构相适应。经济结构反映着经济的发展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信贷需求结构,所以,与经济发展相适应首先就要与经济结构相适应。一要与产业结构相适应,把主体产业、主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朝阳产业作为信贷投放的重点。这样,既可以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增强区域经济的竞争优势和发展能力,又可以提高信贷的效益水平和安全系数。二要与经济的空间布局结构相适应,把培育和壮大经济增长点作为信贷投放的重要考量因素。这样,不仅有利于保障信贷投入的安全性和效益性,还有助于提高单位信贷资金的综合投入产出比。三要与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相适应。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不同的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不同,因而形成了不同的增长动力结构。这种结构不仅反映着经济的现状,而且直接影响经济的未来。就总体而言,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是两个“三驾马车”:从生产法的角度说,GDP等于三次产业增加值之和,三次产业就是影响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从支出法的角度说,GDP等于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和净出口之和,这是影响经济增长的另一个“三驾马车”。在上述两个“三驾马车”中,各匹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是不一样的,跑得快、贡献大的马就应该成为农信社信贷投放的重点。这样,在有助于保障信贷资金安全的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农信社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关联度和影响力。
其次,要与经济发展的规律和趋势相适应。一个国家、一个区域的经济,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会体现出不同的规律性特征,这种规律性又决定着未来的发展趋势,农信社的信贷投放必须与之相适应,才能真正发挥能动的反作用。
现阶段,我们的经济正处在工业化中期,就一般规律和趋势而言,这一时期的经济有五个明显特征:一是由于还不充分发达,经济的规模效应和技术支撑能力还不很强,因而,固定资产投资成为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二是由于工业整体效益高于农业,社会生产要素大量向工业领域积聚,推动工业快速发展,使其成为整个经济的主体,成为三次产业中成长最快和对整体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产业。三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不断提高,推动着消费结构由温饱型向富裕型升级,升级的重点是住房、汽车和文化类消费,因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逐步加大,并最终会超过投资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四是工业的快速发展必然导致生产要素聚集程度的迅速提高,聚集的最佳区域是城镇;同时,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又使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向生存与发展条件更好的城镇集中。这两方面因素叠加在一起,推动城镇化水平迅速提高。五是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工业反哺农业、城镇带动乡村的能力明显增强,推动农业进入产业化发展的新阶段。所有这些,既反映着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又对信贷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与之相适应,农信社的信贷工作才能顺应大势,有所作为,富于生机和活力。
(三)要适应农民致富的需要。服务农民是服务“三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信社的本分和天职。服务农民的核心是服务于农民致富。从根本上说,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决定着农民的收入水平,农村的经济结构决定着农民的就业结构,农民的就业结构决定着农民的收入结构,农民收入结构的变化升级决定着农民收入的未来,农民收入的变化又反过来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所以,农信社服务于农民致富,必须使其信贷工作与农民的就业结构、收入结构和收入结构变化升级的趋势相适应
二、农信社信贷投放的条件与环境
搞好廊坊市农信社的信贷工作,不仅要立足于宏观的、理论的思考,更要立足于廊坊的实际,只有找到这种“大前提”和“小前提”的最佳结合点,才能避免盲目性,实现理性化。所以,这里对廊坊市农信社信贷投放的自身条件与经济环境作一简要分析:
从自身条件看:自2005年省联社成立以来,廊坊市农信社走上了改革、发展的快车道,信贷投放的实力大大增强,条件明显改善。一是资金实力明显增强。2010年6月末,全市农信社存款余额达到422.2亿元,比2005年末增长165.53%。二是人才支撑能力明显增强。员工队伍中,大专及其以上学历人员占比达到44%,比2005年末提高25个百分点。三是技术保障能力明显增强。随着省网的开通,农信银系统、支票影像系统、现代化支付系统的上线运行和信通卡的发行,网络水平低和结算手段落后的问题得到解决。四是经营能力明显增强。2009年,全市实现拨备前利润9.07亿元,比2005年增长424.28%,同时消灭了历年亏损挂账;2010年上半年,全市实现拨备前利润6.55亿元,同比增长24.12%。五是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到2010年6月底,全市五级分类不良贷款占比较2006年底下降2.35倍,资本充足率较2007年底提高3.43倍,拨备充足率较2006年底提高11.67倍,拨备覆盖率较2006年底提高2.99倍。
从经济结构看:①产业结构。1980年以前,廊坊的三次产业结构呈现一二三格局,1985年开始变为二一三格局,1990年以后变为二三一格局。其中二产占比不断提高,三产占比逐步上升,一产占比持续下降。从全市整体经济看,2009年,三次产业增加值之比为11.9:53.9:34.2。第二产业不仅成为三次产业中最大的产业,而且成为整个经济的主体。从农村经济看,2008年,非农产业总产值相当于第一产业
总产值的9倍以上,其中工业总产值相当于第一产业总产值的7倍以上,非农产业也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主体。②空间布局结构。园区经济成为全市最富有生机和活力的经济增长点。目前,全市共有10个省级以上经济园区,且遍布于各个县(市、区)。2009年,园区经济实现GDP、财政收入分别占全市总量的63.9%和57.84%,增长速度分别达到45.56%和35.2%,比全市增速分别高出34.76%和17.8个百分点。③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从生产法的角度说,二产是带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三产的带动力则呈逐步走强之势。2005年至2009年,二产对GDP增长的贡献率高达53.8%,三产的贡献率为39.3%,一产的贡献率只有6.9%,二产的贡献率高于三产与一产之和。与此同时,从2006年起,二产贡献率稳中趋降,三产贡献率则稳中有升。前者从2006年最高位的65.9%降至2009年的56.9%,后者从2006年的28.2%升至2009年的37.5%。从支出法的角度说,投资是拉动GDP增长的主要力量,消费的拉动力则呈逐步走强之势。2005年至2009年,资本形成总额对GDP增长的贡献率高达63.7%,最终消费的贡献率为39.5%,净出口的贡献率则为-3.2%。但从2006年起,投资与消费的贡献率呈现此消彼长之势。资本形成总额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从2006年最高位的80.7%降至2008年的62.7%,2009年更降至35.8%而退居次位;最终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则由2006年的33.9%升至2008年的36.6%,2009年更跃升至53.6%而占居首位。虽然2009年的情况具有特殊性,尚难就此判定消费已经超过投资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但消费趋热之势已不言而喻。
从经济运行特征及发展趋势看:廊坊经济处在工业化中期的后半程,工业化中期的运行特征及发展趋势十分明显。前面分析GDP增长的动力结构时所展现的二产带动型和投资拉动型特征正是工业化中期经济运行最典型的特征,而三产走强与消费趋热则是工业化中期后半程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除此之外,廊坊经济运行和发展趋势还有三个明显特征:一是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从2000年到2009年,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率平均每年提高1.53个百分点以上。2009年,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58.9%,比2000 年提高13.8个百分点;农业产业化经营总量达到253亿元,比2000年增长228.15%;农业产业化龙头经营组织销售总额、种养业生产基地产值和农产品加工基地工业产值分别比2000年增长397.03%、164.35%和144.83%。二是城镇化水平迅速提高。1990年到2000年,全市城镇化率由22.32%提高到29.34%,平均每年提高0.7个百分点。进入21世纪以后,伴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城镇化水平也进入迅速提升的新阶段。2009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7.8%,比2000年提高18.46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近1.85个百分点,相当于前10年年均提高数量的将近2.64倍;城镇从业人口占全市从业人口总量的30.32%,比2000年提高13.51个百分点。三是消费结构明显升级。上世纪80年代,代表全社会最高消费水平的是手表、自行车、缝纫机“老三大件”;上世纪90年代,“老三大件”变成电视、电话、电冰箱“新三大件”;进入21世纪以后,社会消费热点变成住房、汽车和文化,消费结构开始由温饱型向富裕型升级。2009年,全市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达到27.5平方米和31平方米,比2000年分别增加37.5%和19.69%;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平均每百户拥有生活用汽车分别达到17辆和7.5辆,比2000年分别增加446.67%和275%;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平均每人文化类消费支出达到1410元和230元,比2000年分别增加200.51%和40.16%。
从农民的就业结构看:改革开放前,广大农民几乎全部从事农业生产;改革开放后,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业就业和非农就业呈现此消彼长的格局。1978年,农业就业和非农就业占比分别为93.5%和6.5%;2000年调整为58.69%和41.31%;2005年调整为55.04%和44.96%;2009年调整为50.17%和49.83%;2010年上半年,非农就业占比首次超过50%成为农民就业的主渠道,这是一个历史性、根本性的变化。
从农民的收入结构看:随着农村产业结构和农民就业结构的变化,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中的二三产业收入和非生产性收入快速增长,已经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和拉动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力量。从收入构成看,2009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6834.4元。其中工资性收入占比38.73%;非生产性收入占比10.83%;二三产业经营收入占比28.28%,一产经营收入只占21.56%。从收入增长的动力结构看,非一产经营收入已经成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主要动力。2008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加556元,其中工资性收入的贡献率为35.97%,二三产业经营收入的贡献率为33.27%,非生产性收入的贡献率为22.48%,一产经营收入的贡献率只有8.09%。2009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加679.7元,其中工资性收入、二三产业经营收入和非生产性收入的贡献率分别达到43.95%、44.67%和18.45%,一产经营收入的贡献率则为-7.05%。
从农民的生产费用支出结构看:第一产业支出与非农产业支出也经历了一个此消彼长、主次易位的过程。2000年,全市农民人均生产费用支出中,第一产业支出和非农产业支出占比分别为64.67%和35.33%;2005年调整为54.09%和45.91%;2009年则调整为39.88%和60.12%。另据中国人民银行廊坊市中心支行2008年对全市400个农户的抽样调查,农户贷款中的72.6%用于非农产业投入。这说明,非农产业支出已经成为农民生产费用支出的主体。这与农村的产业结构、农民的就业结构和收入结构是一致的。
三、农信社信贷投放的思路与重点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廊坊的经济和社会已经远远脱离了传统的农业经济和农业社会,进入了以工业化和城镇化为主流的新的发展阶段;非农产业已经成为全市和农村经济的主体、支柱、未来发展的主战场和主要拉动力量;非农产业已经成为全民和农民就业的主渠道、收入的主要来源和主要增长点;农业也正在加速摆脱传统的小农形态,走上了快速产业化的发展道路。按照经济决定金融,金融反作用于经济的原理和与时俱进的要求,作为域内最大的金融机构和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农村信用社必须审时度势,顺势而为,对信贷投放的思路和重点进行相应调整。一要树立“大三农”观念,着眼于支持整个县域经济的发展,不能单纯囿于传统的农业贷款;二要进入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不能边缘化,以更好地发挥主力军作用;三要支持农民从事非农产业,在促进农村经济结构升级的同时,通过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加快从根本上解决农民人数多、收入低的问题;四要支持城乡一体化建设和农村土地流转,推动农业和整个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五要抢占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制高点,促进经济和农信社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基于这样的认识,并立足于农信社自身不断增长的信贷投放能力,农信社的信贷投放应突出三大重点:
(一)优先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支持农业发展是农信社的天职和责任,也是农信社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所在,应该成为农信社的“自留地”和“责任田”,必须下力量把它经营好,不能荒废,更不能扔掉,但在产业化已经成为农业发展的主流、主导、方向和趋势的新形势下,农信社应把优先支持产业化发展作为农业信贷投放的重点。一是支持规模化、基地型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发展。这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集约化水平,加快改变传统的小农生产方式,适应工业化和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二是支持特色化、城郊型农业的发展。这有利于更好地利用和发挥毗邻京津的区位优势,特别是依托京津的巨大市场,提高农业的市场化、商品化、效益化水平。三是支持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这既有助于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农业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又有助于加快农村工业化进程,推动农村产业结构和农民就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四是支持农产品专业市场及其运输业的发展,促进农产品流通增值。五是支持“公司+农户”、“基地+农户”、“市场+农户”、“专业合作社(协会)+农户”等利益纽带型生产方式的发展。这一方面可以提高农户生产的保障系数,另一方面又可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生产的专业化水平。
2009年,廊坊农业产业化中的龙头经营组织和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联系农户38.27万户,占全市农户总数的47.17%。农信社通过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的支持力度,更好地满足相关企业、组织、基地和农户的有效信贷需求,对于缓解农业融资饥渴症,提高农业贷款覆盖率和农业贷款质量,更好地发挥农信社的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促进农业更好更快发展,不失为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选择,在战术上也抓住了一个撬动“地球”的有力支点。
(二)重点支持非农产业的发展。鉴于非农产业在廊坊整体经济、县域经济、农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和对农民就业、收入的重要影响,农信社应将其作为信贷支持的重点。一是支持广大农民离土不离乡,从事个体工商业及其它非农产业经营,不断丰富、提升和发展家庭经营的内涵;二是支持有条件的农民变市民,进城务工、经商或从事其他合法经营活动,既参与城市文明的创造,又享受城市文明的成果;三是支持广大中小企业守法经营,加快发展,不断提高其群体性、综合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四是围绕培育壮大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筛选支持一批辐射面较大、带动力较强、产业链较长的龙头企业与核心企业,提高生产要素的集聚水平和集聚效益;五是支持园区经济发展,进一步培育和壮大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增强其对县域、市域经济增长的带动力量。
重点支持非农产业的发展有五个方面的好处:一是有助于推动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与集中,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加快工业化进程。未来一个较长时期,工业化仍将是廊坊发展的主题和主流。没有工业化,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现代化。二是有助于拓宽农民的就业渠道和收入来源,加快富民进程和城镇化发展。从根本上说,解决农民问题的出路在于减少农民,减少农民的出路在于提高农民的非农化比例,提高农民非农化比例的出路在于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三是有助于拓宽农信社资金的投放空间,提高经营效益,降低信贷风险。2010年5月底,廊坊市农信社非农贷款不良率较农业贷款不良率低4.41倍。四是有助于深化农信社对域内经济发展的介入水平,提高农信社对域内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关联度和影响力,更好地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的作用;五是有助于更好地适应农民家庭经营支出和贷款使用的结构性特征,更好地满足农民发家致富的需要,进而更好地把农信社办成新形势下“农民自己的银行”。
(三)积极支持消费经济发展。提出这个问题,主要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一是从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看,生产的目的在于消费,消费又反过来拉动生产的发展。从支出法的角度说,在拉动GDP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消费的拉动作用最具有可持续性。二是从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看,到工业化后期,消费将超过投资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这一点在廊坊已非遥不可及。作为全市最大的金融机构,农信社只有顺应这一趋势,才能抢占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制高点,巩固“主力军”的地位和作用,赢得竞争的主动权。三是从自身经营的需要看,既然未来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和主导力量在消费,农信社要防止边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未雨绸缪,主动应对。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要想无忧,就必须在开拓未来市场上早动、快动,争取主动。
发展消费信贷,支持消费经济发展,应以培育和发展新的消费热点与消费方式,适应和促进消费结构升级,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带动和辐射效应为着眼点,突出以下四个重点:一是在越过温饱型农产品消费阶段的基础上,支持发展工业品消费和服务类消费;二是在逐步提高物质消费水平的基础上,支持发展教育、文化、旅游、娱乐、信息等精神类消费;三是在满足基本生存需求的基础上,支持发展升级式的居住、交通、网络消费;四是在适应传统消费需求的基础上,支持发展绿色环保、低碳节能消费。
总之,面对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消费结构明显升级,农民就业结构和收支结构非农化倾向越来越明显的新形势,同时考虑到自身争胜市场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农信社的信贷工作必须与时俱进,顺势而为。
四、农信社的信贷创新
实现农信社信贷工作的与时俱进,这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必须以创新为前提和动力。现阶段的创新应主要围绕六个方面:
(一)思维创新。要学会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三农”变化的角度来分析思考信贷问题,转变单纯就信贷说信贷的传统思维模式,防止信贷与大局脱节;学会从社会需求、客户需求的角度来分析思考信贷问题,转变单纯以“我”为中心的传统思维模式,防止信贷供需脱节;学会用运动的、发展的观点来分析思考信贷问题,转变一成不变的传统思维模式,防止信贷与不断发展的新形势脱节。没有思维的创新,便不可能有信贷工作的创新。
(二)结构创新。要与经济工业化和农村非农化发展的新阶段、新特征相适应,坚持农业贷款与非农贷款并重,不能单纯囿于传统的农业贷款;与现阶段投资拉动型的经济运行特征相适应,坚持固定资产贷款和流动资金贷款并重,不能人为地限制固定资产贷款;与消费结构升级和消费经济加快发展的新趋势相适应,坚持生产贷款与消费贷款并重,不能只重生产贷款、忽视消费贷款。不然,农信社将有逐步淡出经济发展主战场而被边缘化的可能。
(三)产品创新。产品单
一、老化,与日趋多元化的社会信贷需求越来越不适应,这是农信社信贷经营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必须通过加大信贷产品的开发创新力度尽快改变这种局面。具体操作上要坚持“四化”原则:一是实用化。要着眼于满足客户的信贷需求,有效解决“贷款难”和“难贷款”的问题,做到管用、好用,不能哗众取宠。二是特色化。要立足于自身实际,体现客户特点,适应错位经营和巧实力竞争的需要,不能搞简单的“拿来主义”。三是系列化。在细分客户、细分市场的基础上,把各类产品做细、做精,做成套餐,不能只上粗活。四是品牌化。要努力形成自己的主打产品、看家产品、拳头产品、尖端产品,不能都是大路货。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必将严重制约农信社的市场竞争力和经营活力。
(四)模式创新。要适应现代经济,特别是工业、农业的链式发展、龙型发展的特征和需要,探索发展产业链贷款;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的流动性特征和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需要,同时提高优质信贷需求资源的共享水平,促进县与县之间农信社的均衡发展,探索并适度放开特定条件下的跨县域贷款;适应部分重点大户的融资需求,同时避免单户贷款超比例,探索发展社团贷款;适应营销和巩固优质客户的需要,探索发展有利于降低客户融资成本的贷款模式,如最高额抵押贷款、一次授信分次用信、一次贷款分期还款等。
(五)流程创新。要着眼于有效防控信贷风险,努力打造严密流程;着眼于适应现代企业运行节奏较快,特别是中小企业贷款需求较急的特点,努力打造高效流程;着眼于调动信贷各环节人员认真负责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努力打造责任流程;着眼于有效防止信贷上的暗箱操作,努力打造阳光流程。
(六)机制创新。一要着眼于调动信贷人员履职的积极性,优化内部考核分配机制,不能干与不干一个样,好干赖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二要着眼于培育优良的客户群体和诚信环境,优化客户的分类评价、优胜劣汰机制,不能“有贷无类”。三要着眼于增强可持续的市场竞争力,优化信贷经营的定价机制,使其科学地反应信贷风险与效益状况,不能对谁都是一个价,更不能永远都是一个价
第三篇: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展望
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展望
陈怡芳
中国财经报网 2013-12-24 09:06:29
今后,政府不可能再像现在这样每年都获取大规模土地出让收入,或独享土地增值收益,政府土地出让收入规模将逐渐缩小,“土地财政”问题有望终结。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部署全面深化各领域改革。其中,土地管理制度的改革,必将对我国未来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产生深远影响。
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力度前所未有
三中全会决定涉及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多方利益调整,改革力度前所未有。
(一)打破城乡建设用地“二元”结构,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长期以来,我国政府垄断建设用地市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不能在市场交易,城乡建设用地出现“二元”结构。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可以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上,通过出让、租赁、入股,实现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这项改革,建立了统一市场,打破了“二元”结构,有利于实现农村土地价值最大化。
(二)缩小政府征地范围,规范政府征地程序。按照三中全会决定,政府将缩小征地范围,今后城市建设用地不必全部由政府先征为国有再向社会供地。同时,无论是政府还是其他用地单位,都要注重保障农民利益,按照市场化原则补偿被征地农民,健全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多渠道安置被征地农民,确保被征地农民长远生计。
(三)扩大国有土地有偿使用范围,提高工业用地价格。改变现行划拨用地范围过宽造成国土资源浪费和粗放利用现象,今后除公益性用地继续采取划拨方式供应以外,其他用地都将采取有偿方式供应,通过市场配置实现国土资源价值。同时,改变现行工业用地价格偏低状况,提高工业用地价格,促使工业企业更加
高效利用土地。
(四)完善土地二级市场,发挥土地权能效用。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确权后,允许用于租赁、转让、抵押;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允许农民以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促进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有序流转,放大土地权能效应。
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影响深远
土地管理制度的改革,将极大激发农业生产活力和农业发展内生动力,改变国家、集体、农民在土地利益方面的分配格局,其影响广泛而深远。
(一)政府供地范围和土地出让收入规模都将大幅缩小。政府征地范围的缩小,将使政府土地储备和土地供应范围大幅缩水。今后,政府不可能再像现在这样每年都获取大规模土地出让收入,或独享土地增值收益,政府土地出让收入规模将逐渐缩小,“土地财政”问题有望终结。
(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来源于土地收入将大幅增加。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有望通过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从土地上获取更多、更稳定、更长期的财产性收入,公平分享改革发展带来的成果,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望逐步缩小,农村居民消费能力将明显增强。
(三)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者融资渠道会变得更加便利。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民住宅可以抵押、担保,将改变现行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者融资难的状况,有利于他们从银行业金融机构和资本市场获得更加便利的融资,激发农业生产动力和活力,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
(四)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有望得到快速培育和发展。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将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等聚集,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化、集约化,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培育和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建立现代农业。
(五)城镇化建设用地供需矛盾将得到有效缓解。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允许入市交易,增加了城市建设用地的供应渠道,为城镇化发展创造了更加便利条件,将有效缓解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用地供需矛盾。同时,农民住宅有序流转,有利于增强进城务工农民在城市的居住能力,助推农民工尽快转化为市民。
(六)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将更加注重集约节约用地。提高被征地农民补偿标准、提高工业用地价格以及非公益性用地实行有偿使用,将有利于优化土地利用结构,迫使今后在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用地方面更加精打细算,不再像过去那样粗放利用土地,而是更加注重集约节约用地。
改革落地需要相应配套措施
三中全会决定勾勒了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基本路径,但要真正实现这一路径,确保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落地,则还需要做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
(一)做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等确权工作。必须抓紧做好农村集体土地经营性建设用地、农村承包经营权、农村宅基地、农民住宅等权属的登记和确权工作,做到相关权属清晰,为流转交易创造条件。
(二)尽快划定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交易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范围。在规划方面,应明确包括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确保用地科学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在用途管制方面,则要明确可用于哪些方面,不可用于哪些方面。只有范围明确了,才能操作实施。
(三)进一步明确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管理程序。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如何进入市场,需要制定具体的入市管理程序。可以考虑,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提出入市申请,经市县国土资源部门审查是否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条件,并经土地评估机构估价后,在市场上公开交易流转。
(四)研究制定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交易税收征管政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交易,将分别涉及耕地用占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营业税、所得税等多个税种。目前,上述税种基本不涉及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交易行为,因此,需要通过修订相关税收法规予以明确,制定相应的适用范围、税率和税收
政策。
(五)加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收益分配使用管理。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收益依法纳税后,将分别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所有。由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能力较差,如果收益分配和使用管理不当,可能直接损害农民利益。因此,有必要考虑委托乡镇财政部门代管收益,确保收益在农村集体经济成员之间公平合理分配。同时,建立收益分配使用管理公示制度,自觉接受农民监督。
(六)抓紧修订和制定土地管理相关法规和制度。目前,需要修订的法规制度,包括《土地管理法》及其实施条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划拨用地目录》等;需要制定的法规制度,包括《农村集体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收益分配使用管理办法》等。
(作者系财政部综合司副司长)
第四篇:顺势而为 超越竞争-饲料业务员必读!
顺势而为超越竞争
饲料业务员必读
富者之所富,贫者之所贫,往往与智力、技术、出身、资本没有直接关系。在机遇面前,敢为人先的勇气、英明决断的魄力更重要。第一代个体户、股民、房介从业者均是当时社会边缘人,他们的成功只是自发或自觉地顺应了时代潮流,做出了正确选择。顺势做事,不发财都难。
“二八定律”是永恒的商业法则,成功者只是少数人。事易时移,江南补鞋匠、股市扬百万、温州炒房团等犹如英雄迟暮,再无气吞山河、万里如虎的“吸金”气概。后来者若邯郸学步,无异刻舟求剑。
江山代有“财人”出,各领风骚十数年,这是周期循环的历史规律,下一批致富英雄必将在新时代的大潮中毅然崛起。未来十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将进入中产阶级时代。追求生活品质的价值观对我们每一个人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
它意味着,高收入、高消费时代正式到来;
它意味着,绿色养殖、安全食品产业将势不可挡;
社会发展潮流是多数人趋利避害、共同推动的结果。从摆摊开店,到炒卖股票,从网络英雄,到玉石玩家,从温州炒房团,到山西煤老板......顺大势者,成大富;顺小势者,成小富。在时代潮流面前,个人能力实在微不足道,而方向选择却往往成为贫富分水岭。当前的中国改革,已进行到了下半场。先富人群在各行各业占据着市场优势,并将后来者挡在财富之外。健康环保产业也许是改革时代的财富末班车。面对呼啸而过的致富列车,当多数人坐而论道,犹豫观望之时,少数人已经身体力行,并又成为先富人群。这就是“富者之所富、贫者之所贫”的原因所在。
应用中药发酵专利技术的中药加活菌微生态制剂,是养殖业必然的发展趋势,是不可阻挡的市场潮流,发展前景十分广阔。饲喂中药加活菌制剂,畜禽体内无抗生素残留,无耐药性,可达到绿色食品要求。节约药费、提高饲料利用率、提高免疫力、提高养殖效益。中 科 招 商 加 盟
合作伙伴
1、需要做产品差异化的兽药厂、饲料厂。
2、做差异化竞争的的兽药饲料销售团队。
3、选择可持续发展的兽药、饲料经销商。
4、有头脑的选择朝阳产业的业务员。
恶劣的竞争环境
今天的兽药、饲料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接近白热化,而需求却增长缓慢甚至停滞萎缩。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去瓜分和拼抢有限的市场份额和利润,无论采取“高品质”还是“低价格”战略,企业取得获利性增长的空间都越来越小。在这种情况下,经销商如何才能从血腥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如何才能启动和保持获利性的增长?如何去寻找一片新的市场空间?
新的市场空间在哪里?
新的市场空间在哪里?或许所有的经销商都在思考这同一个问题。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如何生存下来,并脱颖而出,走向获利性增长的道路?经销商需要做的,不只是学习现有的产业所谓的“优秀模式”,更要想办法改变产业景框,重新设定游戏规则;
重新设定游戏规则
不是瞄准现有市场中“高端”或“低端”的顾客,而是要面向巨大的潜在需求;不是一味地通过低价格满足顾客的偏好,而是要通过革命性的产品整合需求。所以最后我们得出的结论就是我们不是要寻找新的市场空间,而是要用革命性的产品重新覆盖现有市场空间!
如何超越竞争?如何拥有覆盖市场的能力?
我们或许都曾经听过一句话:选择大于努力!我们选择了潮流或趋势,别人将无法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所以选择一个好的、趋势性的产品,就可以让我在经营过程中事半功倍!兽药、饲料行业竞争如此激烈,产品同质化更是极为严重,趋势性的产品到底在哪里呢?
中药发酵,中科创造
全国首创的第四代益生素--活性乳酸菌发酵中药制剂的问世给我们带来了天赐良机!腹泻、过料一天见效!长期保健节省药费40%,提高成活率4%、提高饲料转化率3.8%、提高养殖效益一倍……这就是中药发酵制剂带来的不可阻挡的趋势!
中药发酵专利技术的优势
用中药加活菌的第四代益生素保健,是养殖业必然的发展趋势,是不可阻挡的市场潮流,发展前景十分广阔。饲喂中药加活菌制剂,畜禽体内无抗生素残留,无耐药性,可达到绿色食品要求。
中草药发酵可以提高利用率7-200倍。可以比一般的物理或化学的炮制手段更大幅度地改变药性,提高疗效,降低毒副作用,扩大适应症。
抓住商机领先潮流
今天兽药、饲料行业产大于销,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第四代益生素--活性乳酸菌发酵中药微生态制剂的问市是畜牧业科技创新的成果,明智的、有远见的经销商必将抓住机遇、快速开拓市场、摆脱竞争,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加盟中科创富未来
领先的技术研发实力、双赢的战略伙伴策略,真正的厂商合作模式。
1、合理的利润空间
合理的供货价格,保证客户有充足的市场运作空间。
2、独家的代理权益
公司承诺在合同限定的经销区域内只将合同产品供给合同客户,保障合同客户独家代理经销的权益。
3、严格的市场保护
公司对产品实行全国统一供应价,同时督促各地经销商严格按照公司的指导价进行销售,制止或制裁低价倾销、异地窜货等不良竞争行为。
4、强大的营销及媒体支持
① 免费提供VI手册,营销资料等。
② 网络媒体、饲料产品博览会等宣传推广支持,中科公司统筹全国性广告投放,区域性的广告计划与各区域代理商共同协商确定。
5、专业的人员支持
根据合同客户的要求,甲方可派驻专职业务人员协助合同客户开拓市场,指导合同客户进行有效的销售及促销活动。
6、无忧退换货政策
公司保证将产品保质、保量、按期交付合同客户。凡属产品质量问题(由于合同客户保管不善而造成的质量问题除外)公司负责退、换货。
7、超强的研发能力
中科公司依托黑龙江省科学院技术、人才优势,先进的实验、检验设备及超强的研发能力,使公司一直站在微生物科学的前沿。全国首创的中药发酵专利技术,免费使用的全自动乳酸菌中药发酵机,必将成为经销商盈利、养殖场提高效益的利器,市场前景无限。
公司的承诺一、一地一户,垄断经营,签订常年合同(外省可成立分公司)
二、实行市场保护,决不窜货
三、品种手续齐全,可提供农业部全部批件
四、专业的营销策划,宣传物料齐备,帮您培训技术人员
五、讲究诚信,保证发货及时快捷
六、多种优惠政策,保证您的利益最大化
七、有产品滞销,公司给调换,包您零风险运营
加盟的条件
1、经营者具备一定资金、一定的的兽药、饲料经营经验和品牌意识。a有市场,需要好产品开拓市场,增强盈利能力的经销商。
b有技术,有能力,需要好项目创业的技术人员。
c有销售经验,有渠道、有创业欲望的销售人员。
d从事畜牧相关行业,有资金,正在选择项目的人员。
2、能够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 制定一个销售目标,准时参加公司举办的定货会,首次提货享有公司的支持。如果达到一定的销量公司将根据起初拟订的标准给予丰厚的业绩嘉奖。
3、应具备一定的铺货能力,开拓市场的人力,物力。
4、应具备地域代理的人脉关系、市场控制能力,市场管理能力。并具有召开宣传会议,营销会议的组织能力。
5、应具备产品的储存、保管、物流、转运的能力。
6、应具备产品组织推广,营造市场氛围的能力。
7、应具备畜牧业的从业经验,相应的的专业技术水平及产品售后服务的能力。
8、拥有良好的素质及商业经验,商业眼光,商业敏感度,为公司新产品的研发提供意见和建议。
加 盟 程 序
1、客户有意合作,事先了解我们公司与我们公司旗下的品牌产品。
2、客户提出加盟申请。
3、可以到公司的样板市场参观学习,倾听用户反馈,了解产品性能及运作模式。
4、选定市场范围,选定主攻的产品。
5、参观公司,签定合作协议(公司报销往返机票)。
6、做好市场启动的企划工作。
7、制定近期预期销售目标及远期销售预期目标。
第五篇:《回弹力》读后感:顺势而为,逆流而上
顺势而为,逆流而上
——《回弹力》读后感
原创: 潘丽 翟光军心理工作室
刚拿到这本书对“回弹力”这个名字有点懵,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通过认真阅读后知道了,是用来描述人们在面对困扰,挫败和威胁时所表现出的生存能力!书中讲述了,很多人在儿童时期经历过一些创伤,这并没有影响到他们,反而激励了他们生存,生活的更好。苦难是成长过程的一部分,他不能摧毁你,定会让你强大!在我童年时期,也经历过一些挫折,这让我在困难中学会了坚强,这是我人生中的一笔财富!心中默念“那又怎样!”让我在困难中解脱,这要感谢师傅的教导!我的孩子以后在成长的道路上会面对一些挫折,我不担心,只有经历了一些挫折后,他才会成长的很快!同时只要我们自己拥有一颗健康,快乐向上的心,才能给孩子带去快乐!
“逆境生存”每个人的童年可能会有不一样的经历,可能会有痛苦的,悲伤的,欢喜的,那么我们面对这些悲伤的经历时,处理的方法肯定也会不同。“是什么帮助人撑过艰难的童年”在逆境中生存?书中通过孩子们的案例,全面分析了,哪些可能因素会帮助人们撑过艰难的岁月而不彻底垮掉!
当孩子在特殊情况下,缺少父母关爱时,可以寻找其他人爱他的人来替代,他同样能够得到关爱和关注!孩子跟身边的某个重要的人保持良好的关系应该算是一个重要的保护因素。人的能力是无穷尽的,可能会随时被发掘出来!宠物和大自然也可以帮助你撑过快乐的童年。好多人喜欢养宠物,孩子也是可以把动物作为精神寄托,和他们做朋友!
书中“意义疗法”就是我们幸福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对未来的憧憬而不是对过去的记忆。人总是向往美好的东西,当遇到困难的时候,都会想象“没有什么的,都会过去的,不久的将来会过上什么样的生活”联想着美好的未来,才会有信心,帮助走出困难!对我童年最大帮助的是,写日记,把发生不开心的事情,悲伤的情绪,全部写在日记里。在日记里可以畅所欲言,它可以帮助你发泄所有坏情绪,写完日记后,整个身心都会得到放松!帮助度过困难方法还有很有多,读书,一个人的信仰,坚定的意志和性格都可以帮他们渡过难关!
第二章学会理解。身上发生一些挫折和不幸时,学会理解自己和他人,才能从阴影中走出来,有助于他的恢复!我小时候经常遭到妈妈的打,不知道打多少次,长大后就会有点记仇。有一次在和我妈无意的对话中,我才知道:爸爸忙着挣钱,妈妈那时候带我和弟弟两个人,事情也多,很辛苦,才会烦躁起来打我。我理解了妈妈那时候的心情,所以不再记仇了那些事情了!老妈是爱我的,现在对我特别好!“理解万岁”!
心存者的骄傲。我觉得给孩子的记忆留下的,应该是美好的积极东西,不应该是有羞愧,罪恶或者是愤怒的情绪,给孩子带来一种负担!书中的故事,女儿不小心打翻了茶杯,烫伤了手,朋友即时的处理,没有责备她,而且还赞美她“太聪明了,知道抬起手来保护自己的脸不被烫到”处理的特别好,如果这个时候,加以责骂她,她不仅会自责,还会更加的害怕!想到今天晚上发生的事情,张一凡帮我拿碗的时候,不小心点打碎了杯子,要是以前肯定会骂他一顿“怎么那么不小心!”但是今天晚上我没有,第一句话就是“没关系,小心被玻璃扎到。”让孩子知道了,我没有责骂他,而且关心他。没有给他带来自责和罪恶感!不要对过去的事情加以批评和自责,后悔当初没有怎么样,要用积极的眼光审视过去!让孩子现在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而我们失去了童年,可以随时去补上。“拥有快乐的童年,永远不嫌晚!”
每个人的一生都不可能一帆风顺,都会经历过挫折和苦难,是我们人生的一笔财富,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更加懂得生活。书中说到,当遇到挫折和痛苦时,我们不应该看到消极的一面,应该看到给我们带来哪些有意义,好的方面!不要把一切问题的根源,归咎于我们的童年,虽然有些童年不美好,但我们应该知道“从不幸的童年中学到了什么。”比如我在我的童年中,我学会了独立照顾弟弟。我们要学会用正向思考,从不同角度去看待事情,找到其中有用或者有帮助的部分。一件事情可以分成两面性,坏的事情也可能会带来好处,总之要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未来所发生的一切!
文中是以一问一答的形式,表述了儿童时期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和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这些故事可能都是我们曾遇到过,或将来孩子可能也会遇到的,这样就可以借鉴书中一些方法来帮助他们。人生会有很多挫折,也许儿童时期遇到过伤心的事,但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成长,忘记过去,过好未来美好生活。善待自己和身边所有爱你的人,拥有一颗感恩的心,相信自己值得拥有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