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美国地理课程标准中地理空间能力培养对我国的启示
地理空间能力是影响学生地理学习和地理问题解决效率的重要因素,也是地理素养的重要构成要素,美国地理课程标准中地理空间能力培养对我国的启示。因而,地理空间能力培养成为当前国际地理教育关注的重点和热点领域。各国地理课程都把地理空间能力作为地理能力的核心要素,在课程标准中都有明确的培养要求。尽管地理空间能力对地理学习具有基础性作用,但从目前状况看,我国地理空间能力教育不论是教师的重视程度还是教学质量都不容乐观,是地理教育系统的一个重大盲点与薄弱领域。从一定意义上说,学生地理空间能力偏低,是造成学生地理学习的困难和学习效率低下的主因之一。地理课程与教学必须正视和面对这一问题,把地理空间能力培养置于重要位置上,采取恰当的措施提高学生的地理空间能力。其中,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是有效途径之一。为了解和借鉴国外地理教育中有关地理空间能力培养状况,本文对美国地理课程标准中有关地理空间能力要求进行解析,以期对我国地理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进一步修订提供参考,为地理教师有效地开展地理空间能力培养的教学实践提供借鉴。
一、美国地理课程内容标准与地理空间能力培养 由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美国地理学者学会、国家地理教育委员会等机构于1994年出版的“国家地理课程标准——生活化地理”,由18个课程标准组成,分为空间观点的世界、地方和区域、自然系统、人文系统、环境与社会和自然地理学用途六个主题。空间观点的世界有三个课程标准,其重点为让学生能使用地图、心智图和其他地理工具,以空间的观点分析人类、地方和环境的空间组织;地方和区域有三个课程标准,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地方的地理特征、区域的复杂和文化经验影响区域的认知;自然系统有两个课程标准,人文系统有五个课程标准,重点让学生了解自然营力的类型与地表生态系的空间分布,以及人口、文化、经济、聚落的特性和人类与土地的互动;环境与伦理有三个课程标准,重点在让学生能了解人类与自然的互动;地理学的用途有两个课程标准,重点是让学生以地理学解释现在并计划未来。在这18个课程标准中,其中前三个标准与地理空间能力关系最为密切。1.标准1中地理空间能力培养要求 标准1为如何使用地图及其他地理表征工具、技术,以从空间的视角获得、处理、报告信息。地理表征工具和技术主要包括地图、地球仪、图画、表、航空照片、卫星影像等,也包括参考作品,如年鉴、地方志、地理词典、摘要以及其他地理资料的汇编。标准要求在K-12教育中,学生应该具有多种地理表征方面的经验和技能,尤其是地图技能。学生从低年级就应该开始看地图,将地图作为他们周边世界信息的来源,要给予学生解释各种地图和绘制教室、学校、社区图的机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在地图与测绘活动方面的相关知识、技能和视角等不断发展,学生具有更加复杂和抽象的地图阅读和绘制方面的经验,地理标准对学生地图技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学地图变得越来越抽象,以适应学生表征、操作空间和符号信息能力的发展变化。同时,地理标准要求给予学生熟悉计算机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机会,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处理各种形式的地理数据,理解信息系统在地理学习和实践中的作用。在地理学习中,了解如何识别、获取、评价和使用这些地理资源,运用各种方式组织、操作、存储地理信息,能够使学生具备丰富的地理经验,使学生从空间的视角运用信息、学习与开发信息和交流相关的技能,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具备有效的问题解决和进行决策的技能。2.标准2中地理空间能力培养要求 标准2是如何使用“心理地图(也可译为脑中地图)”组织有关空间背景下的人、地方、环境信息。“心理地图”是个体对地球表层某些方面的内在表征,是人们对不同尺度地方位置和特征的认知,它既包含客观准确的有关地理事物(如大洲、国家、城市、山脉和海洋的位置等有关知识),也包括主观和不那么准确的信息(如对地方的印象,对相对尺度、形状、位置的粗略估计),以及对地方间特定关系的感知,反映了人们从空间视角观察和思考有关世界的技能。标准认为发展和完善心理地图对地理空间能力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如何使用和建立心理地图是成为有地理素养人的基础。脑海中的这些地图提供给学生必要的感知世界的方式,储存和回忆有关地球上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形状和格局的信息。标准认为当学生阅读、聆听、观察、思考更多关于他们周围世界的信息时,他们会将更多的细节和结构加入“心理地图”中。随着年龄的增长,更多的地方和事件被置于有意义的空间背景中,他们的“心理地图”会积累多层次的有用信息。标准要求,随着学生的成长,要鼓励学生发展和更新他们的心理地图,以确保他们继续获取有关地方位置、地方特点和其他方面的信息的知识,从地方到全球的地理视角建立一个更为广阔的地理感知。3.标准3中地理空间能力培养要求 标准3为如何分析地球表面的人、地方、环境的空间组织。了解和应用地理需要用空间术语进行思维,他们会问有关人、地方、环境是什么样的、在什么地方和为什么的问题,能够使学生产生对其周围世界的积极询问探究。通过地理空间思维,能够使学生形成有关空间组织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格局的重要问题的答案,以预测不同区域活动的结果,并预测特定条件下会发生什么。地理空间概念与概括化是解释不同尺度世界、地方到全球的有力工具,是地理理解发展的基石。标准认为运用空间概念进行思维以描述、分析地球表面人、地方、环境的空间组织,是反映一个人是否具有地理素养的重要标志。对地理空间组织格局的描述,开始于将其分解成最简单的点、线、面、体等要素以描述地理事物的空间特性,第二步是使用位置、距离、方向、密度、排列等概念来获得格局中要素间的关系,使用运动、流动、分布、距离成本、等级、联系、接近等概念来解释世界格局和功能的原因。标准要求鼓励学生对地球表面的自然和人文现象地点,尤其是产生的空间结构和空间过程,以及世界空间组织的所有方面进行探究,运用地图和其他表征进行分析、观察,通过野外实习收集的数据,提出地理问题,找出地理答案,从而理解地球的人文和自然特征格局和组织。理解空间组织格局需要学生熟悉一系列空间概念和模型,这些概念和模型可能被用来描述和分析空间组织格局,这一知识可以基于学生已有的直接经验中获取,帮助学生理解地球上任何地方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现象的排列方式,范文《美国地理课程标准中地理空间能力培养对我国的启示》。
二、地理技能标准与地理空间能力培养 美国国家地理课程标准有五项技能要求,这五项技能是:地理学习者能够提出有关地理空间分布和空间过程问题的技能;掌握有关地理空间分布的信息;组织地理空间信息;分析地理空间信息;回答地理问题。1.提出问题标准中地理空间能力的培养要求 成功地提出地理问题,包括询问、思索和回答关于事象在何地、为什么在此处以及人们如何抵达该地等基本方面。地理学家的研究通过提问在哪里、什么样、为什么和因此怎么样开始。因而,学生也应该能够提出为什么事物在它们所在的地方,它们是怎样到达那里的,以及这种分布为什么重要等问题。标准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主要思考以下几个方面的地理问题:①正在观察的地理对象的空间布局是什么样的、为何有此种布局、这种布局有何意义;②研究对象的地理空间背景、地方的自然和人文特征、地方被定义的方式或划分区域的方法、地方感知的发展和意义、建构地方心理地图;③正在研究的对象在哪里、相对位置和绝对位置如何、位置的发展变化状况、位置的重要意义;④事物的相对尺度、所研究的主题的尺度是如何影响事象的组织和结构的;⑤跨越空间的事物有何规律的或独特的排列方式、格局存在的原因、分布中格局缺乏的原因、格局的重要意义;⑥影响事物分布位置和格局的形成过程、一个地方或空间功能随时间变化、所观察空间分布状况的潜在形成原因;⑦自然系统和人文系统要素间的相互作用,系统联系的方式,环境和人类活动是如何相关的。例如,所研究的大洲位于哪里;该大洲人口的分布格局是怎样的;为什么该大洲的气候是以它们那种方式分布的;矿产资源的分布格局对人口经济发展是否重要、如果重要,以哪种方式作用? 2.获取地理信息标准中地理空间能力培养要求 地理空间信息是关于位置、地方自然和人文特征以及居住在这些地方人的地理活动和条件状况。为了回答地理问题,学习者必须阅读和解释各种地图,并编辑和利用第一手和第二手地理资料,作为定量和定性研究的基础。标准要求:学生应该学会使用多种工具和资源获取地理数据,这些技能包收集数据,观察和系统地记录信息,阅读和解释地图,展示其他图形表征以及使用统计方法。例如从地图、照片、图表和航空照片获取信息,以多种方式观察、识别、命名、描述、组织、度量和记录收集地理空间信息。运用计量的方式叙述资料,对数据进行简单的统计分析,有系统地评估地理资料的价值和用途。3.组织地理信息标准中地理空间能力培养要求 标准要求:地理空间信息应该以不同的方式加以组织和表现,这有助于地理问题的分析和解释。组织地理资料的方式很多,可选择和设计合适的地图以组织地理资料,选择和设计合适的统计图、图表和表格等去说明地理资料,使用不同的地理符号以绘制点子图、面量图和等值线图,另外可运用其他方法将资料转变为视觉图像,如利用各种媒体扩大和组织地理资料。学生应该学会运用多种方法系统地组织和表征地理数据,能够辨认其他类型的数据,能够选择最好的方法表征他们收集到的数据,使地理信息通过空间视觉化手段进行呈现。4.分析地理信息标准中地理空间能力培养要求 分析地理空间信息在于探究地理类型、关系与关联,在分析的过程中将观察所得的资料加以综合,形成具有秩序性的逻辑解释,并从地图、统计图、表格和其他资料中引出推论。分析地理信息可利用计量方法去解释地理资料;从地图和其他地理描述中获得推论或作出结论;运用分析、评估、综合、说明等方法解释地理资料;亦可使用简单的统计学或统计方法识别趋势、关系和顺序。标准要求:学生应该能够辨认、理解、解释和分析呈现于地图、表、表格和曲线图中的信息,通过这种审查,学生应能够使用地图、图表和图形综合信息探寻空间格局、学会推断空间关系、作出空间预测、进行空间推论、评估偏差。能够使用统计资料,以便描述数据、确定趋势、序列、相关性和关系。例如,可以比较不同时期的地图,比较区位的差异性,由同时同地的数种地图解释资料,或根据地理资料的相互关系找出原因和结果。5.回答地理问题标准中地理空间能力的培养要求 回答地理问题,需要通过收集、组织、分析资料,根据不同问题的探究结果,系统地陈述正确的概念;评估地理问题的答案;应用地理模型、概念和理论。与回答地理问题有关的地理技能,包括以图表的方式(地图、表格和统计图)组织资料,以口述和书写为基础进行推论,评估问题解决的可能性,应用地理模式来预测结果,进而做出决策及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例如运用土壤、气候、坡度、土地利用与土壤侵蚀的关系,预测土壤侵蚀的速度和比例,提出减少土壤侵蚀的解决方案。标准要求:学生应该能够用口头、书面报道及地图等方式表征地理空间信息,应该学会概括和使用这些地理空间概念以解决现实世界问题;应该能够使用地理信息来评价拟解决办法的可行性,应该能够基于数据收集、组织、分析,形成结论。
三、地图能力目标与地理空间能力培养 地图技能的培养与地理空间能力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1994年美国地理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绘图技能与地图概念的培养,下面我们从美国地理课程标准地图技能目标中分析地理空间能力培养的要求。1.绘图能力目标中地理空间能力的培养要求 对于绘图技能方面,美国地理课程标准要求从在略图上绘制各地方的位置地图开始,到利用等值线绘制信息地图;从比例尺、符号、图例到创作分层设色图;从运用图例说明地理资料到利用地图绘出包含于统计图表中的信息。通过一系列螺旋式、循序渐进的绘制地图的操作训练,希望学习者的地理空间表征能力、地理空间关系能力以及地理空间组织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和发展。而且,通过这样的练习过程,学生不是单纯去获得识记性的、不连续的地理知识,而是有序的、合乎逻辑的地理知识和技能。与之相比较,我国的地理课程标准没有单独的绘图技能标准,没有对各年级绘图技能提出详细、具体要求,只是在内容标准地图部分活动建议中要求绘制平面图,海洋与陆地内容标准建议中要求绘制海陆轮廓略图,气候内容标准中要求使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到高年级和其他课程内容中则没有相关要求。因此,与美国地理课程标准相比,我国地理课程标准绘图能力目标便显得不够详尽。2.地图概念目标中地理空间能力的培养要求 地理概念是进行地理空间推理,描述并理解地理空间关系的基本材料。地理空间思维可以通过与地图相关的空间概念来理解、建构、解决地理问题的框架,使空间思维成为独特的思维方式。美国课程标准认为,地图概念可以使地理知识更加有效地被获取、理解和交流,学生要学习和使用地图概念。在美国地理课程标准中要求各年级课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引入地图概念,逐步分层次地分析、展示各种地图概念,使学生在K-12年级中,持续具有广泛的各种地图经验。从表1可以看出,美国地理课程标准对各年级学生的地图技能明确列出具体的目标与标准,要求从较低年级开始,让看图成为学生生活信息的一项来源,学生应有阅读和解释不同地图的机会,并利用各种媒体绘制地图。而读图和绘图能力在各年级中不断地反复出现,也随着年级增长而更加复杂和抽象,可见其对地图的判读、分析与绘制能力的重视。而且,在地图的使用和绘制上强调不同尺度的地图学习,从绘制简易的社区地图到绘制主题地图以展示空间分布。这种对由近而远、从社区到世界等不同尺度地图及地球仪的学习,也是我们略显不足之处。
四、几点启示 1.强调地理空间能力在中学地理教育中的重要性 美国地理课程标准将地理定义为“是关于地球表面空间和地方的科学”,表明“地理意味着相对位置、尺度、运动、格局、资源与矛盾、地图地理学的敏感性”,地理科目与空间思维不可分割地交织在一起。美国地理课程标准将“空间认识”作为六大要素之首,在其前三个标准中明确提出地理空间能力培养要求,认为地理空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是促进学生地理学习和地理问题解决的前提。相对于此,我国地理课程标准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课程评价中,均没有明确的地理空间能力培养要求,导致中学地理教育忽视地理空间能力的培育。2.形成以地理空间能力为主线的具体标准 美国地理课程标准在编排中对地理空间能力培养要求进行了通盘考虑,将地理空间能力培养要求贯穿于课标的始终,在其内容标准、技能标准、地图能力目标、地理观点形成等部分中都有明确要求。这种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整体设计,使学生地理空间能力在不同的学段下,逐级加深,成为有地理空间素养的人。由此看出地理空间能力是构建美国地理课程标准的内在主线之一。与之相比,我国地理课程标准有关地理空间能力的培养要求,只是在地理课程内容标准中以具体教学内容的方式呈现,地理空间能力培养的目标和要求不清晰、不具体、不系统。3.探索地理空间能力培养支持工具和技术 研究证明,地理空间能力可以在特定背景下习得,可以被技术和工具支持。它们能改变地理教学和学习过程,通过提高学生计算、分析、视觉化、表征、推理、评价等方面的心理能力,更好地运用空间思维。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认为应该设计、发展和应用空间思维支持系统来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他们认为地理空间思维教学需要支持系统存在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空间思维是复杂的具有挑战性的过程,支持系统可以帮助处理这种复杂性;第二,空间思维功能强大,支持系统能够帮助确保这一功能的充分运用。为了实现地理问能力培养任务,美国地理课程标准从传统的语言媒体,如纸笔、地图、图画、地理图表、图像等,到计算机辅助教学、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都被设计用于提高学生的地理空间能力。
第二篇:论地理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论地理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陈素英
在地理素质教育中,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最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主要包括创造思维能力,创造想象能力,创造性的想象能力。地理课作为中学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提高中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今天,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前提条件。
1.创新性思维的培养
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重点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首先,重视地理教学中的图形系统,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通过对课本中大量的插图、专题地图、自然景观图,风土人情,寓意深刻的漫画分析,设疑布奇,步步引申,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充分想象。例如,高中地理必修上册有一幅漫画——图2.38“雨中垂钓”,在教学中先问:雨中掉鱼老者为什么要戴防毒面具?钓上的鱼为什么只剩下了鱼刺?学生回答:是因为大气污染严重,产生了酸雨,使河水酸化,导致鱼类死亡。引起大气污染的物质有那些?来源如何?学生回答: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五氧化二氮等硫和氮的氧化物,主要来源于我国发展工业生产对矿物燃料的燃烧。再追问:假如你是一位环保工作者,你应该采取那些措施尽量减少上述现象的发生?顿时,课堂气氛热烈,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学生开始讨论师生教与学同步。在对一幅漫画的讨论中,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了知识,并且也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和发展。
其次,安排适当的“课堂辩论”,发展和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水平。通过课堂辩论帮助更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地理知识,并对学生的知识结构,逻辑思维,语言表达艺术的提高也很有促进作用。这种教学方法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创造想象能力的培养
在地理教学中,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适当、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教学。用投影、幻灯、影视及音响等多媒体展示地理事物和现象,创设地理情景,使学生在身临其境的同时,发挥创造像想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于欲。创新要开发学生方面的潜能,运用人的整体素质,将一个人的全部经验、智慧、能力、情感和意志以最佳方式结合起来,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3.创造性操作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模拟地理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地理信息,应用地理知识和技能分析其因果联系,并提出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与建议,这就是地理研究性活动。在这里教师只是扮演“指导者”和“帮助者”的角色,为学生创造有利于学习活动的情景和途径。学生通过自己成组、自己研究主题、自主设计调查方案,自主分析撰写论文等。学生通过亲身操作获取资料,处理提取信息,从而获取研究成果。地理教学的实践活动丰富多样,通过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结合课本知识走入实践,既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课本知识的能力和实践能力,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探索性与创造性。
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想象能力、操作能力,培养科学的创新精神,使学生正确对待科学,探索知识,用科学造福于人类。
第三篇: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一、本课题实施的意义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含有丰富的地理信息、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理知识的基础,也是地理教学的基本工具。地图是学生汲取地理知识的一个源泉,又是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地理知识的基本手段。新课程要求学习“对生活又用的、对终身有用”地理,地图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学会阅读地图、使用地图是我们每一个人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古人用“左书右图”来说明学习地理离不开地图。地图是地理知识的一种形象、直观、综合的表达,也是地理学科独有的一种语言。地图中包藏了众多的知识点,许多地理特点、规律都可通过观察、分析地图得出。新课程理念的目标取向是“使学生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识,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所学的知识”,对初中学生而言,教会他们读图、用图,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地理知识,而且能帮助学生建立形象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是本人确定的研究小课题,我计划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
二、正确认识学生初步利用地图的困难性
地理对初一学生是一门新开设的课程,内容又是从整体开始,学生在学习时有很大的难度。地图对学生而言又是一个全新的事物,从认识、了解,到会看、会用需要师生付出艰辛的努力。
在开学初,我将在教室后面悬挂了《世界地形图》和《世界政区图》,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认识了地图。在讲解《地图》一章时,意识到学生接受地图的难度,我会放慢讲课的速度,每一个知识点都落实到地图上,先指导学生看不同版本、不同图幅的《世界地形图》和《世界政区图》,再看各大洲图、地区图,城市图,通过反复地翻阅,比例尺、方向和图例这三大要素,逐渐在同学们的脑海里清晰起来,同学们对地图也就有进一步的认识。我还将并结合《敦化旅游图》,引导学生找寻各个旅游景点的位置及周围的乘车路线,并找出最近的路线。把地图知识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无形中会拉近书本与生活的距离。
三、努力培养学生观察地图的兴趣性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发展思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老师要引导学生,促使他们喜爱地图,对地图产生兴趣。为此,我会适时提出一些能激发同学阅读地图兴趣的问题,如在绪言课上让同学看地图册找出,亚洲在东西半球中的哪个半球,中国在亚洲的哪一部分,中国的形状象什么,是否能够找出我们的家乡——敦化。这些简单的查阅,拉近了地理课堂与生活的距离,意在引起同学们阅读地图的兴趣。在学完“等高线地形图”一节后,我将出示一张等高线地形图,让学生通过所学知识在图中标出爬山的路线、攀岩的路线、野炊的地点和可能形成瀑布的地方,学生兴致会很高涨。
此外,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郊游,观察山川地貌取得感性认识,促使学生把地理事物和地图描述联系起来。使同学们感到地图对我们每个人都是很有用的,是我们认识世界的有利工具,也是学习地理知识的得力助手。把地理知识和地图结合起来,是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之一。兴趣的源泉在于知识的运用,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体验成功感。把所学知识成功的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使学生对学习充满信心,兴趣十足。
四、注重训练学生对地理事物的综合认知能力
“光看不练,功夫不硬”。地图能力的培养必须“善用地图”,进行恰当、适度的填图训练,“一图多填”是不错的方法。比如,学习(复习)俄罗斯时,我将先在黑板上勾画出俄罗斯的空白图,从位置入手,在黑板上填注周围的洋、海和邻国,然后填写亚欧两洲的分界线,再填写地形区、河流、矿产地、工业区、城市、交通线、港口等。填注地图时也要注意方法,有规律地按照一定顺序填写,效果会最好。
这样,只一张地图可以反复填写,一图多填,一方面提高了地图本身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增加了填图的乐趣,增强了记忆的效果;同时,因为各知识点之间所具有的关联性,还有利于我们培养发散性思维和聚合性思维,养成广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综合性处理地理信息的习惯,提高综合记忆、综合理解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做到“既见树木,也见森林”。
五、引导学生利用地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地图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它表达了丰富的地理信息,引导学生思考各种信息的相互关系,以提高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如在学习“世界人口分布特点”时可先观察《世界人口分布图》,同学们很易看出:亚洲东部、南部,欧洲,北美洲东部地区人口稠密。为什么这些地区人口稠密呢?这时先提出人的生活工作受哪些环境因素影响大?同学们各抒己见,但总结起来不外乎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这时可让学生回顾五带分布图,得出人口稠密区大部分位于北温带,一部分位于热带。回顾地形图观察出大部分位于平原广阔的近海地区。也可与耕地分布图比较,得出人口稠密区也是耕地的主要分布区。各要素明了后再综合总结不难得出:人口稠密区是自然条件较好的温暖湿润的平原地区。
适时引导学生得出,这些地区农业发达,工业、交通、城市进一步发展,就形成了人口稠密区。同时可利用魏格纳通过观察地图,发现各大洲形状特点从而得到启发,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例子,鼓励学生认真观察地图,深入思维,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学生为解决问题而努力学习。
教会学生读图、用图,学会分析地图中隐含的地理要素,是新课标“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最直接反映,它贯穿于整个初中地理教学。因此在教学中注重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是每个地理教师都应重点研发的课题。
六、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行动研究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强调研究的探索性和操作性,坚持边实践、边探索、边研究、边总结,做到总结成果和推广运用相结合。
七、实验策略或方法
(一)主要措施
1.加强认识地图重要性的思想教育
初一学生刚接触地理这门新的课程,这时候对学生进行地图教育,认识地图的重要性是非常必要的。
2.平常地理教学中教会学生如何阅读和使用地图
地图读图的方法需要融入每一堂课、每一幅图,只有掌握了方法,才能很好的使用。
3.多使用身边的地图,从身边熟悉的地图读起,循序渐进,最终使学生学会阅读和使用地图,帮助地理知识的记忆和巩固,为学习、生活服务。
第四篇:从教学设计的角度培养高中生地理空间能力
从教学设计的角度培养高中生地理空间能力
摘要:随着对地理空间能力的认识,发现我国高中地理教育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例如与其他学科相比,地理空间能力相对较强,我国也没有针对高中生地理教育进行起科学系统研究,针对这种现象,可以从从教学设计的角度着重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能力,首先从教学的内容目的出发,进而细化教学的方法,使高中生能够有地理空间抽象思维并用这种思维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关键词:教学设计、高中地理、空间定位
人类生活在地理空间中,日常所需的各种生活生产资料都要从地理空间中摄取,为了更好的生活和进行生产活动,在高中的地理学习中要培养学生对空间地理的抽象思维能力,了解地理空间中的各种地理现象、地表的物质构成、地形地貌的基本概况以及各种的资源环境问题,教育工作者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推理、想象和分析,使学生不仅能够较熟练的进行空间定位,而且能够用地理空间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去解释自然现象,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
一、明确教学的内容和目的 空间地理能力的培养主要是结合教学目的,来制定教学的策略,教学的内容是进行整个教学活动的依据,高中阶段的地理教学内容既有中国地理也有世界地理,既有自然地理也有人文地理知识,涵盖地形、气候、河流、资源、大气、洋流、地质运动、各国的工农业生产活动、生态环境问题、国土资源整治以及区位选择等各个方面,与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最主要的是明确地理空间的各个构成和分布规律,这是学好并熟练运用地理知识的基础。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理解一些地理空间的基本规律,空间位置、分布、地域联系、空间构成结构都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教学方式训练学生记忆力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感知的能力,记住空间地理事物的相对地理位置,记住空间的联系,地理事物的分布特点,不断的从生活中掌握和感知空间信息,把各种材料集合起来,能在快速的记忆中在头脑中形成地图,能够迅速定位。
二、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培养
没有扎实的地理知识就不能够进行空间的准确定位,因此知识的讲授是地理空间能力培养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具体到知识能力的培养首先要把位置因素放在首位,例如地中海气候的分布,是在南北纬30到40度的大陆西岸,包括的区域主要是地中海沿岸、澳大利亚西南部、非洲大陆南端、美国加利福尼亚地区、南美洲智利中部等,学生要能够明确这些地区的位置才能够对洋流经过的每个地区的气候和工农业生产情况有大致的分析。在学习地理位置时,教师可以通过坐标来帮助学生记忆重点区域,例如北纬30度穿过的区域包括哪些,北纬30度的焦点地区是哪里,这些都要通过坐标来定位;还可以通过轮廓、河流、山脉等来定位,例如意大利的靴子形状的轮廓、刚果河的形状、安第斯山脉的走向,通过这些典型的轮廓等推断所在的国家和地区;还可以通过海陆位置定位,有的区域位于海洋的东岸,就可以根据结合题目的信息判断在哪个州哪个具体的位置。其次,地图是辅助地理学习的重要工作,老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督促学生多用地图以辅助对地理空间的判断,帮助学生对一些基本的地图标识、图例等图中信息要熟悉,例如河流、湖泊、沙漠、等高线、褶皱断层、地形山脉、洋流、自然带、气压带、风向等,这些信息都会帮助学生进行地理空间定位,能够提高地理空间的感知能力,除了熟悉熟记标识之外还要有基本的绘图能力,自己能够在绘制洋流图、气压图等的同时,掌握运动的规律,也能帮助自身记忆。再次,要对书本上的基础知识字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例如在分析我国的气候时先分析我国西高东的地势特点,分析地形和地势,然后分析我国洋流季风带来的湿润气流顺着地势进入我国的内陆,进而形成季风性的气候,依照此种模式,便可以分析南亚和东南亚部分地区的气候形成特点,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依据已有的知识来完成。通过这些基本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掌握夯实地理基础知识,并能够依靠自己的创造力不断的提高地理空间学习的广度和深度。
三、注重学生思维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学生的地理空间能力的掌握过程中,老师要给予学生大力的引导,最重要的还是得依靠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能够做到的就是从教学中对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进行引导和挖掘。一是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进行汇总和联系,我们都知道所有的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地理各个要素也不例外,每个地理空间都是有其存在和发展的规律的,以西北地区的植被带为例,自西向东,由于山脉的阻隔,湿润气流难以进入,植被带按照草原、荒漠草原、荒漠过渡,进而引发了干旱等人文地理现象,包括当地的荒漠化、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类型以及灌溉农业的特色,这些都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老师要做的就是在课堂中引导学生熟悉当地的地理空间,了解整个地区所处的空间位置,包括经纬度、海陆位置、洋流等,并能够结合山脉河流的位置走向与人文地理进行一系列的联系,并结合生动的课堂提问,加深学生的认识,培养学生对地理空间的学习的能力。二是让学生有对比的学习能力,在对不同的地理空间环境进行对比的过程中,能够自主的分析问题,例如对东北地区的农业类型和美国的农业类型进行分析时,要从土壤、气候、地形、温度、降水等各方面进行比较,在这个比较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对这两个地区的地理空间有深刻的了解,要让学生在头脑中勾画出整个的位置,也在两个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进行比较的同时加深对地理空间能力的掌握。三是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督促学生进行课后的复习,在课堂上进行提问,掌握知识,进而能够达到学一知百、触类旁通。
地理空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老师和学生的共同的努力,老师通过知识的教授、思维能力的拓展、自主思考能力的激发,让学生学会抽象思考,最终使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很好的进行空间定位,配合地理学习的有效进行,为资源环境以及工农业生产服务,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参考文献:
[1]李洪玉,林崇德.中学生空间认知能力结构研究.心理科学,2005年02期。
[2]陆静,杨山.中学人文地理教学中地理空间分析能力的培养,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0年10期。[3]周旗.地理空间新论.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2期。
[4]林崇德.学习与发展.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第五篇:美国“精明增长”对我国城市空间扩展的启示
美国“精明增长”对我国城市空间扩展的启示
张 娟1 ,李江风2(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研究生院,武汉430074;2.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武汉430074)
摘要:论述了目前国内外讨论比较多的“精明增长”(Smart Growth)产生的背景及其主要内涵,对我国城市空
间扩展的具体情况迚行了分析,幵结合我国城市发展的具体情况,从美国城市蔓延的前车乊鉴中得到教训,从城
市发展策略和技术手法上将“精明增长”的理念用来指导我国城市发展的具体实践。
关键词:精明增长;城市空间扩展;启示
中图分类号: F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80203Smart Growth, which can be used to guild the city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Key words: Smart Growth;spatial extent of the city;enlightenment
美国“精明增长”(Smart Growth)城市觃划理念是 目前国内外觃划界讨论比较热门的话题。“精明增 长”理念的提出与美国二战后城市人口增长与郊区蔓 延所带来的一系列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息息相关。本 文主要针对精明增长这一概念的起源、特征以及其相 关内容迚行分析评述,然后针对我国目前城市空间扩 展的现状与美国城市蔓延的前车乊鉴迚行对比,以期 对我国的城市发展有所借鉴。美国“精明增长”模式
Smart Growth城市发展理念是20世纪90年代美
国觃划界最为流行和时髦一种城市觃划理念,后来逐 渐被世界各国的学者引用和研究。早期国内部分学者 将其翻译为“理性增长”,后来又有了“精明增长”的说 法。笔者认为“精明增长”的翻译更为准确和贴切。然而,无论是“理性增长”还是“精明增长”,都反映了 一种紧凑型的城市空间扩展和觃划理念。1.1 “新城市主义”(New Urban ism)二战以后的美国,工业迅速发展,小汽车数量急剧
收稿日期: 200610
作者简介:张 娟, 1981年生,女,湖北钟祥人,在读硕士研究生。
增加,对于崇尚自由的美国人来说,当时最大的理想就 是“拥有一辆小汽车,位于郊区的带有花园草地的独 立住宅,享受明媚的阳光和清新的空气,高效的地方政 府、优质的学校教育以及便捷的交通运输”,当时被称 为“美国人的梦想”(American Dreams)。在这种梦想 的驱动下,大量的中产阶级流向郊区,以逃避市中心交 通拥挤、环境污染的大城市。然而, 随着“郊区化”(Suburbanization)的发展,却带来了更多的社会问题: 贫富差距迚一步加大;对小汽车的依赖程度加重,导致 交通更加拥挤,环境迚一步恶化,自然资源受到侵蚀;市政开支高涨,社会成本不断增加等。“美国人的梦 想”由此破灭,新城市主义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新城市主义主张借鉴二战前美国小城镇觃划的优 秀传统,塑造具有生活氛围的、紧凑的社区,取代现有 的城市蔓延(Urban Sp rawl)的发展模式。然而,新城市主义至今没有作为一个发展范式被 广泛采纳,原因乊一是其形体设计标准与北美通常的 体系不完全相容,再就是房地产业被土地利用分类觃 划得支离破碎[ 1 ]。幵且,新城市主义缺乏对大城市问 题的全方位的思考,过于强调小城镇情调的邻里觃划, — 203 —
城市管理与科技 2006年 第8卷 第5期
觃划与管理
多表现为局部、分散地解决问题,在单个分散的项目设 计中可能对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会有所作用,但是在 更大的范围里实施,新城市主义的影响力就会显得比 较微弱,所以许多国内外学者认为新城市主义幵没有 有效地抑制城市用地的蔓延。1.2 “精明增长”
1.2.1 “精明增长”提出的背景
20世纪80年代后期,美国出现了继“郊区化”后 的一种城市无限制低密度扩展的现象,觃划界称乊为 “城市蔓延”。关于“城市蔓延”,学者们众说纷纭,最 终,城市蔓延带来的不良影响被确定在5个方面:(1)无节制的土地消耗。(2)增加市政基础设施的投入。
(3)居高不下的公里数(vehicle miles traveled, VMT)。(4)不佳的土地利用形态。(5)就业岗位和人口空间
分布的不匹配以及由此而来的社会问题[ 2 ]。“精明增长”就是对这些思路系统的最好的归纳 和总结。
1.2.2 “精明增长”的内涵
“精明增长”理念的提出得益于新城市主义。美 国觃划界将其归纳为十大原理:(1)土地的混和使用。(2)设计紧凑的住宅。(3)能满足各种收入水平人的 符合质量标准的住宅。(4)适合步行的社区。(5)具 有自身特色,极具场所感和吸引力的社区。(6)保护 开敞空间、农田和自然景观以及重要的环境区域。(7)强化已有社区。(8)多种选择的交通方式。(9)城 市增长的可预知性、公平性和成本收益。(10)公众参 与。
“精明增长”是一项涵盖了多个层面的城市发展 综合策略,将城市发展融入到区域整体生态体系和人 与社会的和谐发展的目标中,提出“城市增长边界”
(Urban Growth Boundary)、“TOD ”(Transit2271(2006)0503
随着旅游经济的发展,风景区的环境压力与日俱 增,水体、大气、植被、土壤皆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特别是水体污染最为明显、最为直接,加剧了水资源利 用的压力。由于水资源在维持生态平衡、保障旅游与 生活用水方面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因此解决好风景区 污水处理与再生利用问题,已成为风景资源和旅游经 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以鼓浪屿为例,探讨风景 区的污水再利用。鼓浪屿概况
鼓浪屿位于厦门岛的西南隅,与厦门岛隔海相望, 面积1.87 km2 ,常住人口1.63万人。鼓浪屿为国家重 点风景名胜区, AAAA级旅游区, ISO 14000国家示范 区。2005年接待海内外游客488.5万人次,实现旅游 服务收入2.38亿元。鼓浪屿既是一个蜚声世界的风 景区,又是一个有着100多年发展史的老城区,环境基 础设施滞后,尤其是市政管网未实行雨污分流,原居民 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近岸排放,影响到鼓浪屿周边 海域水质和风景区形象。厦门市人民政府和鼓浪屿风 景区管委会高度重视这一问题,“九五”期末,就着手 解决鼓浪屿污水处理与再生利用问题,幵将其列为厦 证做到决策可预见、公正以及财政上可行。3)技术上:主要是城市觃划设计的方法,如何优
化与完善城市步行系统环境,倡导交通导向性开发;如 何设计建筑、住房、公共设施、开敞空间等物质形态来 营造社区场所感、塑造多样性的邻里社区;采取什么样 的生态觃划措施保护城市内部和外部开放空间,从而 创建出紧凑有序的城市发展模式;如何对废弃地迚行 再开发利用从而使城市土地的潜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 挥等,所有这些都需要技术支撑。思考
美国“精明增长”理念以其较强的针对性在国内
外觃划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精明增长”提出的城 市发展觃划的全新理念对我国城市空间扩展也有一定 的启发性。但是,在学习借鉴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到我 国城市发展的现状而不能生搬硬套,在借鉴新的理念 的同时更多地要注意我国城市自身的发展现状,将美 国“精明增长”观念赋予中国化的内涵。
“精明增长”给了人们一个全新的城市发展觃划 理念。但是,如何将这些理念应用到具体的实践中去, 还需要做迚一步的探讨和研究,因此,“精明增长”给 了一个理念的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更大的研究空 间,比如如何设定城市增长边界以期使城市发展达到 最优,如何迚行公共交通网络的设计从而使城市内部 的交通和社区达到最和谐状态以及对废弃地的再开发 利用的技术的研究等。
参考文献: [ 1 ] 桂 丹,毛其智.美国新城市主义思潮的发展及其对中国城市设
计的借鉴[ J ].世界建筑, 2000(10): 2622.[ 3 ] 刘海龙.从无序蔓延到精明增长[ J ].城市问题, 2005(3): 6750.[ 5 ] Michael Greenberg.Brownfield redevelopment as a smart growth op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Z].The Environment, 2001, 21: 129-143.— 206 —
风景区污水再生利用的探讨———以鼓浪屿为例
环境与园林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