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对死刑犯的管理对策
随着司法体制改革,死刑案件二审开庭审理,死刑复核全部上收到最高人民法院,带来了死刑犯在看守所的羁押周期延长、死刑犯绝对数量增加、管理难度加大等问题。从一审判处死刑到二审裁决这段时间内,被判处死刑的在押人员心理状态是相当复杂的,看守管理中稍有不慎,自杀、逃跑、行凶等重大恶性事故则随时可能发生。为此,作为管教民警,我们必须掌握其
心理特点,科学、严格管理,才能确保监所安全。下面,笔者结合实际,试就死刑犯的心里及管理对策作些探讨。
一、掌握死刑犯的心理
一审死刑犯由于面临死亡,加之其性格、爱好、案情不同,其心理状态也相当复杂,一般说来有以下几种心理:
一是求生心理。这是人类本身固有的一种心理,从生理学角度来讲,这是一种人类的本能,被判处死刑的在押人员这种心理更加强烈。他们一方面积极上诉,对判决书中自己犯罪性质、情节、手段以及在案件中的作用等方面再三推敲,寻找上诉的理由,他们的上诉书一般写得比较全面、深刻,不放过任何一点作为上诉的理由。上诉书中较多地使用“请”、“求”等敬词,书写也较为正规,充满了“我还年轻,能劳动,如果改判我一定为社会多创造价值”、“请看在二老、孩子的面上,留我一条命吧”之类的话,他们把求生的欲望集中寄托在自己的上诉书上。另一方面,他们积极表现,有的想立功赎罪,不顾“哥们义气”和“攻守同盟”,积极地找管教民警检举揭发;有的在监室内寻找线索,有一点眉目就报告;有的十分注重自己的言行,特别是二审法院来提审时,诚惶诚恐,想给人留下好印象,取得同情。
二是恐惧心理。被一审判处死刑的在押人员,预感到自己的生命将直到尽头,情绪紧张,夜不能寐,食不甘味,惶惶不可终日,甚至对自己的行为失去控制。具体表现在:有的感情脆弱,草木皆兵。管教民警多看他一眼,会认为是“干部对我不放心,上诉没希望了”,组织洗澡、改善生活,会认为是“临行前净身”;有的度日如年,最怕过节。特别是“五.一”、国庆节、新年等,认为要“执行一批”经常问“不能过节了吗?”“吃不上过年饭了吗?”他们往往是掰着指头算日子,自己估计被执行的日子。
三是绝望心理。这种心理是我们监管工作中的大敌,这种心理会导致死刑在押人员产生自杀念头,有的是消极等死,有的则寻找方法寻死,这类死刑在押人员虽是少数,但却是我们监管工作的重点。更有少数死刑在押人员破罐子破摔,觉得反正活不长了,便肆无忌惮,拼命折腾,常扬言“早晚都是死,咱不好过,也不能让他们好过”,有时提出些无理要求,扬言“不答应就闹给他们看”。这些人在监室内横行霸道,为所欲为,是我们工作的重点。
二、对死刑犯的管理对策
掌握了他们的思想活动规律特点,只要我们方法得当,措施得力,就可以保证死刑犯的羁押安全。
一要摸清动态,掌握心理。我们只有摸清死刑犯的思想动态,工作起来才会有的放矢,掌握工作的主动权。首先,我们可以与在押人员正面接触,通过谈话教育了解其想什么、干什么,特别是一审判决后和二审法院提审后,一定要跟上谈话教育,尽快摸清其思想脉搏,通过正面引导,使其将恐惧心理转化到求生心理;其次侧面了解,通过向值班人员、医生、炊事人员、提审人员了解其表现,通过监室内其他在押人员了解在监室内表现,对这些情况一定要全面分析,不能忽视丝毫只言片语和一举一动,要把看起来不相关的言行联系起来分析、判断,找出其内在联系,进而掌握其心理活动。
二要疏导灌输,科学管理。在押人员被判死刑后,生与死的矛盾一直在他们的思想中斗争着,我们就是要疏导好这些矛盾,使死刑犯把消极等死、寻死变成积极求生的心理,就可以增大死刑犯的羁押安全系数。一是关心死刑犯上诉。被判死刑的押人员一开始精神高度紧张,思想特别混乱。当他们稍微平静下来,想到的往往是能不能不死,我们要引导其将上诉,给其求生的希望。主要是帮助其分析上诉理由,列举其他在押人员上诉改判的例子,使其将注意力转移到写上诉书上来。写好后,应给其仔细看一看,将叙述不清的地方和错别字给其改过来,让其觉得你认为其上诉是有希望的,以增强其信心。二是教育死刑犯立功赎罪。一审宣判死刑后,死刑犯还要在看守所羁押较长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内要让其有事可做,首先教育其将没有彻底交待的余罪或同案未交待的罪行彻底交待,其次将其发展为监室内的深挖犯罪耳目。实践证明,他们为了求生的欲望,往往能从其他在押人员身上发现大量的犯罪线索,既有利于他们赎罪,也稳定了其情绪。从现实情况看,死刑犯坦白交待或检举揭发后,往往都较好地遵守监规,情绪比较稳定。
三要严格把关,防疏堵漏。对死刑在押人员要始终贯彻严密看管,防微杜渐的原则,不能因其表现好而疏于管理,要严格执行从值班、提审到放风、就医等各环节的规章制度,勤检查,勤督促,不能有一丝一毫的马虎。一是清除
危险、违禁物品在看管死刑在押人员过程中意义重大。死刑犯自杀和行凶一般是利用监室内的物品,如“绳索、玻璃片、铁器等”及可以打磨成利器或刀片类的物品,所以对监室内的类似危险品和违禁品要及时清除,对可能被制作成危险品或违禁品的要经常检查,一旦发现丢失或缺损一定要及时追查去处,以防万一。二是设立看号在押人员。这是我们在管理中普遍运用的管理
方法。在关押死刑犯的监室内安排一些罪行较轻,认罪服法,愿为我工作的在押人员作为看号在押人员。这些在押人员与安全耳目不同,一般在死刑在押人员进入监室前就公开布置任务,保证死刑犯不出问题,并帮助料理死刑犯的日常生活。也可以秘密安排几名在押人员进行贴靠,密切注意死刑犯的动向,并交待其工作方法,一旦出现紧急情况及时报告并有效制止。对这些在押人员,一般可以适当给其增加伙食,帮助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困难,使其能为我用。对这些在押人员要随时了解情况,并相互印证情况,发现有不称职的现象立即予以更换。三是内紧外松。对已判处死刑的在押人员,一定不能使用强刺激的管理体制方法,如检查械具是否牢固可靠,可以利用安全大检查的时间,日常中以给械具上油,看其是否太紧磨到手腕脚腕为由检查。有的死刑犯宣判后表现较好,思想比较稳定,作为鼓励可以给其卸掉一部分械具,使其觉得民警对其信任或他的案件可能改判,但这种方法要慎用。有的死刑犯为了增加看守民警对其信任,会主动向民警汇报情况,遇到这样的死刑犯要在监室安排些事做,如让其负责监室的学习,让其观察监室内其他在押人员的表现或直接用于监视其他死刑犯,通过这些工作可以麻痹其思想,形成错觉。
一般说来,犯有死罪的在押人员从一入所就应列为重点在押人员进行管理,管教民警应掌握其基本情况,熟知其主要案情,了解其有无从轻情节及认罪态度等,在日常生活中关心其生活起居,从心理上拉近与其距离,为以后宣判死刑进行管理打下基础。总之,管理死刑犯是一项十分艰巨而复杂的工作,重要是掌握他们的思想活动规律,因犯施教,科学管理,严密措施,确保安全。
第二篇:死刑犯最后人生一夜
死刑犯最后人生一夜
死刑犯最后的日子心理变化非常明显。一位看守所民警说,从一审被判死刑到执行死刑,时间跨度大多一年左右。生命将要或已经进入倒计时的死刑犯,在经历了哭闹和情绪崩溃,当对死刑的抵触和恐惧慢慢消退后,一般便开始忏悔反省,反反复复直到想通,最后的执行其实是一种解脱。
>>很多死刑犯在宣判后几天里都会被安排吃病号饭,一般是鸡蛋和面条,有时会有肉菜,这时很少有人去打扰,这个心理关必须要自己过。>>对于自己要被终止的人生,死刑犯会用很多字来记录曾经引以为傲的人生片段,更会对自己走错的那几步做细致的解释。
接到死刑复核通知当晚,“监室的气氛通常显得很好,有道别、有说、有笑,待执行人这时显得很放松,他们说这是解脱,为犯下的罪孽赎罪。死刑犯之间会道别,很多人说相信生命轮回,至少嘴上这样说。”
赵亮从警之后便在看守所工作,因综合素质强,很快就被编入死囚监舍的值班名单中。
他说,犯罪嫌疑人一审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后,无论上诉与否,从法庭回到看守所就要调换到死囚中。
情绪的波动是难免的。“宣判后一周里,死刑犯就很难正常作息,哭闹是常有的事,面对生死大关,人难免抗拒逃避,甚至崩溃。”赵亮说,从一审被判死刑到执行死刑,时间跨度大多在一年左右,在此期间死刑犯的心理变化十分明显,“哭闹、崩溃、平复、忏悔、面对,几种情绪周期性连续出现。最终最高人民法院死刑复核下来时,又开始变化,这是人求生的本能。”
监管死囚监舍多年,赵亮目睹了太多死刑犯最后的人生时刻。
等待“执行”是种煎熬,和民警聊天缓解压力
赵亮说,终审死刑的罪犯,在看守所里被称为待决死刑犯,会加上更重的脚镣械具,行走要手提着才可以挪动,走路时声音很大。
对死囚的监管工作主要分为三块内容:一是保持看守所秩序,防止死刑犯突然情绪崩溃发生意外;二是对死刑犯做针对性教育,使其逐渐接受极刑惩处这个结果,改造其扭曲的心理,面对罪行面对现实;三是保护死刑犯合法权益,并接受死刑犯的举报和申辩。
“终审回来头两天晚上,多数人会坐在那里仰头空想,唉声叹气或是小声地哭。”赵亮说,很多死刑犯在宣判后几天里都会被安排吃病号饭,一般是鸡蛋和面条,有时会有肉菜,“这时很少有人去打扰,这个心理大关必须要死刑犯自己熬过去。”
一般要经过一周多的“折腾”,大多数死刑犯的情绪会渐渐平复,开始向别人打听什么时候执行,“有时也问我们,一般都说一年多。”赵亮说,“其实,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被执行,这是一种煎熬。”
等待执行之前,民警需要全天候、近距离监管,聊天成了民警和待决死刑犯之间的主要接触。
“死刑犯对死刑的抵触和恐惧慢慢消退后,一般便开始忏悔反省,反反复复直到想通了,要为自己的罪行接受极刑惩处,最后的执行其实是一种解脱。”赵亮说,这时,很多待决死刑犯会聊到自己的人生经历,更会总结出自己走错那几步的前前后后。
几乎所有待决死刑犯都会在这时袒露心扉,毕竟来日无多,能有人倾听也是一种压力缓解。
写遗书很费时间,有人写几个月,有人会写一年
在监管民警的教育下,死刑犯激烈思想斗争后,一般会悔过,也会对受害人及其家庭表示愧疚,觉得是因为自己的罪恶才让别人的人生和家庭发生了改变。“这时候大多忏悔是真诚的,等到要死时,死刑犯一般会将心比心地想,人家连认识都不认识就被杀了,这个事到哪儿都说不通。”
赵亮接触过的许多抢劫杀人犯,几乎都不认识受害人。
聊天之外,死刑犯会主动要纸笔写遗书。因监管需要,大多数情况下,会由轻罪在押人员协助书写,死刑犯只需口述。写遗书很费时间,有的人甚至会写一年,有的人则是断断续续地写几个月。赵亮和同事偶尔会遇到不写遗书的死刑犯,“那是一心求死的,”赵亮说。
在死刑犯的遗书中,最常出现的句子是“别走我这样的路”、“对××(受害者家属)说对不起,我错了”。
无论是连环杀人犯还是其他暴力犯罪,对自己的孩子和弟弟妹妹,最多的是这样的告诫,有些人还要求监管民警或法官给受害人家属捎话赎罪。
对于自己被终止的人生,大多数犯人会用很多字来记录自己曾经引以为傲的人生成功片段,更会对自己走错的几步人生阶段做细致的解释。
赵亮觉得,其实,“如果没有犯罪,他们都是普通人,也有过努力和奋斗,只是虚荣心太重了,犯下了大错。”在许多死刑犯以往的人生中,高于常人的虚荣心和争强好胜,表现得更明显。
最后三天道别多,很多人说相信生命轮回
赵亮说,当最高人民法院死刑执行复核通知抵达后,原审中院法官会提死刑犯签收。
“这时,死刑犯会有新一轮情绪变化,回死囚监舍路上几乎都不说话。进了监舍,其他在押人员会问是不是见法官了?”赵亮说,在押人员一般都对死刑复核很敏感,看守所里在押人员的口口相传,让很多执行细节被熟悉。
一般情况下,得到死刑复核通知的死刑犯会经过一个下午的沉默,在晚上恢复常态。因为同屋的人会提醒他把所有的事情安排好,而犯人则会把自己所有物品清点一番,除了留给家属的遗物,脸盆、衣服之类会分给其他人,私交好的在押犯会得到看起来好一些的物品。
“这时候,监室内的气氛通常会显得很好,有道别、有说、有笑,待执行死刑犯这时显得很放松,他们说这是解脱,为犯下的罪孽赎罪。而死刑犯之间会道别,很多人说相信生命轮回,至少嘴上这样说。”
最后一顿饭,有人想吃臊子面,有年轻的想吃“肯德基”
到了临刑前一天,尤其是会见家属后,死刑犯很少有睡觉的。在自己人生的最后一个下午,大多数死刑犯会喊几次报告,想见一下熟悉的监管干警和看守所负责人,说的都是些感谢的话语,并行礼,感谢自己受到的尊重和照顾。因为平时,一些死刑犯家属遇到困难,看守所民警会赶去家访,并会同当地的职能部门交涉维权或协助处理。
“在一起时间太长,都是有些感情的。所以民警和所里领导不会待很长时间,安抚过后会向死刑犯询问最后的愿望,对一些不出格的要求,会尽量满足。”赵亮说。
赵亮曾几次开车出去买死刑犯的最后一顿饭,例如某某家的臊子面、泡馍或者饺子,有的则是想吃一顿炒菜,有年轻的则想吃一顿“肯德基”。
只要市面上常见的,即使是香烟,死刑犯最后要求大多会被满足。赵亮很少见到有把饭菜吃光的,很多人都是动几筷子,说声“饱了”就作罢。
女死刑犯晚上要忙碌一些,会洗澡梳头,同屋的会帮着涂指甲或者修修眉毛,化些淡妆。
“死刑执行复核下来三天时间里,他们一般比较忙,这样也好,能冲淡恐惧心理。”随着临刑日期临近,监管民警的神经也紧绷起来。直到死刑犯被去掉脚镣,移交给执行的法警,任务才算结束。
他们大多有被溺爱的童年 遇事应多问父母,少请教“兄弟”
赵亮长期接触和关注死刑犯。面对记者,他说:“你们很多媒体关注罪行,很容易把死刑犯标签化、脸谱化。他是犯罪了,十恶不赦,可背后,他也是常人,也有努力和挣扎,也有儿女情长。或许,他的生活里95%的时间都是正常人,只有5%出现了偏差,严重犯罪最后判死刑。”
长期的工作经历中,赵亮发现,死刑犯们大多有过被溺爱的童年。“小时候有错误,家人就护着宠着,年龄越大错误越大,最后谁也收不住。”对于独生子女教育,赵亮也说不清溺爱的界线,只是建议家长守住朴素的社会道理底线,“对成年人来说,是对还是错,要区分起来并不难。”
他建议,社会个体在遭遇冲突困惑时,最好问问自己父母,但有些年轻人却愿意相信所谓的“兄弟”,“那都是电影里的桥段,问父母才能得到最好的答案。在这个世界上,只有父母会用命来保护孩子。”
在赵亮监管过的死刑犯中,绝大多数人在临刑前会告诫弟妹或者子女,“一定不要走我的路。”赵亮和同事有时谈论起某个死刑犯时,最终都会说成一个悲剧故事。
“几乎没有谁天生就是杀人恶魔,家庭环境和生存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很深远。不过,很多死刑犯走到犯罪那一步,也有复杂的社会因素。本想好好生活,可自己周围的现实很糟糕,出了事也没有地方说理,化解不了,最后疙瘩越来越大,成了严重暴力犯罪。”
法警郑君也有同感,他觉得现在社会里维权成本太高,结果导致一些矛盾以连续悲剧出现,可是很快又被遗忘。
他们都建议能有更多社会学者关注死刑犯的犯罪背景和社会因素,“现在的犯罪成因各式各样,是社会原因和个人原因累加在一起,才出现了一些状况,要给社会吃药,才是最大限度减少死刑犯的根本。”
(注:应采访对象要求,赵亮为化名)临刑前,他们说„„
美国公布500死囚临终遗言还原死囚临刑前内心世界
英国《每日邮报》报道,截至今年6月26日,在美国得克萨斯州被处决的死囚人数达到了500人。自从得州1982年12月恢复死刑后,所有被处决犯人的遗言都被记录了下来。近日,得州刑事司法部网站公布了一个数据库,里面存放了这些死囚的临终遗言。
表示清白
很多死囚利用生命的最后一分钟最后一次证明自己的清白。“我希望你明白,当我说我没有杀死你的孩子们的时候,我说的是真相,”1997年4月被处决的戴维·斯彭斯表示,“说实话,我没杀过人。”
表示歉意
“我想向受害者的家人道歉,”死囚科尼留斯·高斯被处决前说道,“我知道无论我说什么都于事无补,但我希望上帝能因此原谅我。”
杰马尔·阿诺德1983年抢劫一家珠宝店,枪杀了21岁的女店员玛丽·桑切斯。他说:“你们失去了所爱的亲人,我对此表示深深的遗憾。我也是个人,我知道这是什么感觉。我无法解释自己的行为,也无法给你们答案。我只能给你们一件东西,并且我今天就要把它给你们了,这就是我的生命。”
表示接受
有些死囚则在临终前表现出对死刑惩罚完全接受。查尔斯·巴斯因杀死一名警察而被判处死刑,1986年他在30岁时被处决,他的遗言是:“我罪有应得,告诉大家我跟他们道别。”
詹姆斯·科尔本在2003年也说出了相似的遗言,他因诱奸不成谋杀一名女子而被判死刑,被处决前他说:“这一切本不该发生,既然我就要死了,也没什么好担心的了。我知道这是个错误,只能怪我自己。”
表示委屈
有一些死囚知道自己犯了罪,但认为自己罪不至死。
“我已经坐牢8年半,7年前我成了死囚,我在监狱表现良好,我认为自己已经不会再对社会造成威胁了。我觉得对我的惩罚已经够了。”死囚里奇·格林表示。
“过去大约9年里,我一直在思考死刑,这个惩罚是对还是错,我自己也不知道。但我不认为处决了我之后,世界就会变得更美好更安全。”在2001年被处决的杰弗里·道格第说。
表示轻松
一些死囚则试图用幽默轻松的话来缓和一下刑场的沉重气氛,比如杰斯·赫南德兹。赫南德兹曾用手电筒击打一个女孩和一个11个月大的男婴的头部,结果造成男婴死亡。
2012年3月,赫南德兹被处决,在死亡来临前他选择给自己最爱的橄榄球队加油,他喊道:“加油,达拉斯牛仔!”
第三篇:一位死刑犯写给母亲的信
一位死刑犯写给母亲的信
妈妈:
您的儿子明天就要奔赴刑场了。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走到今天这一步,只能任由一幕幕往事浮现眼前……
3岁那年,我跑得太快被石头摔倒。您赶忙把我扶起来,一边安慰一边往石头上踢了两脚,“宝宝不哭。臭石头!看把我们宝宝磕的。”听了这话,本来想忍着眼泪的我在您怀里委屈地哭了半个多小时。是您让我知道原来我摔倒错在石头,可我不知道您只是为了哄着我不再哭。
4岁那年,我因为看电视不想吃晚饭,您就把饭端到身边喂我吃。是您让我知道原来生活可以这么享受,可我不知道您只是怕我把饭洒在衣服上还得麻烦自己去洗。
6岁那年,您带我到玩具店买圣诞礼物,说好只能买一样。可买了变形金刚我还想要模型飞机,您不同意我就躺在地上哭,直到您乖乖付了钱。是您让我知道原来用这招对付您屡试不爽,可我不知道您只是为了不想让自己在别人面前丢脸。
8岁那年,我想试着洗袜子,您怕我洗不干净;我想学着刷碗,您怕我把碗碰碎了;我想自己盛饭,您怕我烫着了。是您让我知道原来生活里有这么多我不能面对的困难和危险,可我不知道您只是为了不想让自己把我干的事再返工一遍。
10岁那年,您给我报了3个辅导班和2个兴趣班,当我被折磨得疲惫不堪时,您说不吃苦中苦怎为人上人。是您让我知道原来学习和上兴趣班是这么痛苦的事情,可我不知道您只是想让我有朝一日在亲友面前一鸣惊人。
13岁那年,我踢球打烂了邻居家的窗户,您赔了钱后让我跟邻居道歉。是您让我知道原来闯祸后一句“对不起”就没事了,可我不知道您心里正在抱怨邻居讹了我们不少钱。
15岁那年,我说想学钢琴,您借钱给我买了一架,可一个月后我就再也没碰过它。是您让我知道原来没钱也可以很任性,可我不知道您用了三年才还清债务。
19岁那年,我报志愿,您说当律师不但赚钱多还有地位,一定要让我学法律。是您让我知道原来只要照着您划好的路走就行了,可我不知道您只是想通过我弥补您未能当律师的遗憾。
20岁那年,我想换部新手机,跟您说这样就能常联系您。您二话不说给我卡上打了3000元。可除了天天给女朋友煲电话外,我一年也没给您打过几次。是您让我知道原来您是我随取随用的提款机,可我不知道您有多少次过生日时盼着我给您打个电话。
24岁那年,我毕业后您花钱把我弄到事业单位。是您让我知道原来大学混得一塌糊涂也能抱个铁饭碗,可我不知道您背后求了多少人。
27岁那年,看着我谈了好多对象都处不长,女孩们都说我没责任心,还是个没长大的孩子。您说是姻缘未到,是她们配不上我。是您让我以为错过我是那些女孩们的损失,可我不知道您背着我去了多少次相亲角。
32岁那年,我欠下高额赌债,您气得大病一场,可最后还是帮我还清债务。是您让我知道原来无论我做什么事都有您帮我兜着,可我不知道我榨干了您准备养老的钱。
35岁这一年,我再也不能从您那里索取一分钱时,我因为抢劫杀了人。听到死刑判决那一刻,您哭着骂老天爷对您不公平,自己苦了一辈子却换来这种结果。
我终于知道,是您一直以爱的名义一次次夺走了我成长的机会,一次次扼杀了我生存的能力,一次次剥夺了我为自己的人生负责的权利;原来到临死这一刻,我根本就没有长大过;原来用错误的方式为孩子付出,收获的是两代人的痛苦;原来教育没有重来一次的机会;原来是您亲手把我送上了断头台;原来……
妈妈,您自己保重!我明天就要走了。希望在另一个世界,我能学会为自己负责,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不知该恨您还是爱您的儿子上
一个CEO给母亲的信
妈妈:
您的儿子就要开新工厂了。能走到今天这一步,源于您教给我的一项重要品格——为自己负责。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一幕幕往事浮现眼前……
3岁那年,我跑得太快被石头摔倒。您让我自己爬起来,又朝我屁股上打了两巴掌,“下次摔倒打四巴掌!”是您教会我要为自己的鲁莽负责。
4岁那年,我因为看电视不想吃晚饭,您说如果现在不吃就要饿到第二天早饭。我说好,以为您只是说说而已。谁知夜里我爬起来到厨房竟然连半块馒头也没找到。是您教会我要为自己的任性负责。
6岁那年,您带我到玩具店买圣诞礼物,说好只能买一样。可买了变形金刚我还想要模型飞机,您不同意我就躺在地上哭。谁知您转身就往外面走,我只好一边擦干眼泪一边爬起来乖乖跟上去。是您教会我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8岁那年,我想试着洗袜子,您教我怎样才能洗干净;我想学着刷碗,您教我怎样避免把碗碰碎;我想自己盛饭,您教我怎样不会被烫着。是您教会我要为自己的生活负责。
10岁那年,看着同学们的课余生活被辅导班和兴趣班挤满,您说上课学好,课余玩好,剩下的时间多看点书比啥都强。是您教会我要为自己的兴趣负责。
13岁那年,我踢球打烂了邻居家的窗户,您带着我到市场上买来玻璃、腻子和钉子,让我帮您一起把玻璃安好,又扣了我当月一大半零花钱。是您教会我要为自己的过错负责。
15岁那年,我说想学钢琴,您给我买了个口琴。您说我能把口琴吹出个样再说钢琴的事。口琴一直吹到现在,可我早没了学钢琴的念头。是您教会我要为自己的坚持负责。
19岁那年,我报志愿,您帮我系统地分析了我感兴趣的几个专业后,让我多问几遍自己的心来决定。是您教会我要为自己的未来负责。
20岁那年,我想换部新手机,您说旧手机没坏就不要换,一定要换就勤工俭学自己去买。当我用做家教挣来的钱买到新手机时,成就感带来的喜悦远超手机本身。是您教会我要为自己的欲望负责。
24岁那年,我毕业后想自己创业。您建议我不要急,先在喜欢的领域从基础做起,有了经验再说。两年后我决定开公司时,您说如果最坏的结果都能承受,就大胆用心去做。您给我十万块钱,要求我四年内归还。我拍着胸脯说,不但钱会还,将来还会孝敬您一套房子。是您教会我要为自己的事业负责。
27岁那年,我带着聪明漂亮的女朋友见您,您当着她的面少见地把我夸了个够。还得意地说,一个人只有自己优秀才能吸引同样优秀的人。还说我的爱情由我决定,只要我们真心相爱,您就为我们开心。是您教会我要为自己的幸福负责。
32岁那年,我把给您买的房子钥匙交到您手中时,您收下后马上转过了身。看着您抖动的肩膀,我知道您正在被幸福的泪水淹没。是您教会我要为自己的承诺负责。
35岁这一年,我的公司扩大生产,要建新工厂了。那些一直责怪您狠心的人们终于无话可说了。同时,我也在教育我的孩子学会为自己负责,我相信他以后会比我更优秀。
爱您的儿子上
延伸阅读:
一位母亲要求公开的一封信:献给她那不懂事的孩子
来源:时代日刊(ID:timedaily)
儿子,今天你又装作若无其事地暗示妈妈,说市中心的房价又在飙升,如果再不行动,或许以后你和女友连一间栖息的小屋都没有。我淡淡地看你一眼,终于没有像你希望的那样,说出“妈妈给你们买”这样的话来。而你,也在尴尬的沉默里,随即气嘟嘟地放下碗筷,甩门出去。我从窗户里看着你远去的背影,瘦削,懒散,有一点任性,你还是赖在父母怀里,始终不肯独立。
可是,亲爱的儿子,你已经25岁了,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有一个需要呵护的女友,还有两位日益老去、需要你照顾的父母,难道这些还不足以让你成熟、让你彻底地离开父母的羽翼、放下啃老的惰性、独自去承担一个成人应该承担的责任吗?
记得从很小的时候,你就习惯有事找妈妈。你总是说:“妈妈,我的衣服脏了,你帮我洗洗。”“妈妈,明天我们去郊游,你帮我收拾好要带的行李。”“妈妈,女友想吃老醋茄子,记得下班后给她做。”
一直以来,我也习惯了听你这样吩咐,总以为,对你的每一点好,你自会记得,且在将来我们老去时,可以得到你同样细心的呵护和照料。而我和你的父亲,也节省下每一分钱,为你在银行开立了单独的账户,只为某一天,你拥有了自己小家的时候,能取出那些钱来,给你一份切实的帮助。
可是如今,我却发现,这样牺牲自己、全力为你的方式,并没有培养出我们想要的那个懂得珍惜的孩子,却反而造就了一个羽翼退化、意志严重消磨的社会弃儿。我们越是爱你、纵容你对父母无休止的依赖和索取,你心底里的自私和懒惰就越是无休止地滋长„„
你5岁那年,要妈妈帮你整理满地的玩具;10岁的时候,看见同学脚上气派的皮鞋,你就哭闹着让我也去买;15岁时,你写情书给班里的女孩子,说:“我妈妈认识很多人,谁要是欺负你,尽管告诉我”;20岁那年,你读大学,每次打电话来总是抱怨,说食堂的饭菜如何糟糕。
如今,你每天回家来蹭饭,还时常带女友回来居住,我一边工作,一边还要为你们的一日三餐奔波劳累。这番忙碌,让我连一丝的微笑也无法挤出。
我终于承认,25年来,我对你无节制的宠爱,是一个多么大的错误。
亲爱的孩子,我不得不残忍地告诉你,今天之前你的生活与我息息相关,而你今后的道路,我将不再过问。
也请你,像那些自立自强的人一样,从父母的身边搬走,用自己的薪水租房去住。我会给你鼓励和勇气,可是我不会再给你金钱上的帮助。
孩子,妈妈很抱歉,不该这样爱你。而你,也应该对你的所作所为感到愧疚。那么,就让我们彼此原谅,重新开始吧。
“中国式母爱”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我相信,中国妈妈爱孩子在这个世界上是数一数二的。从孩子上幼儿园、上小学、上中学、上大学,到找工作、结婚、生孩子,妈妈无时无刻不在操心–即使为孩子把心操碎了,她们也毫无怨言。
沙拉原来也是这样。她是出生在上海的犹太人后裔,育有两子一女。后来,沙拉离婚了,带着三个孩子移居以色列。初到以色列时,沙拉靠卖春卷来维持全家的生活。
那时的沙拉还是习惯地按照中国式妈妈的思路来想问题:再苦也不能苦孩子。于是,她每天送孩子们去读书,然后自己开始做春卷、卖春卷。当孩子们回家后,她又一个人忙着做饭,孩子们则围在暖洋洋的火炉旁等着妈妈把饭菜端上桌„„她对孩子唯一的要求是:只有能考上大学就行。
这样的情形维持了一段时间,终于有一位邻居大婶看不惯了。有一天,她过来对沙拉的大儿子说:“你已经是大孩子了,应该学会帮助你的母亲,而不是看着你母亲忙碌,自己就像废物一样。”然后这位大婶又不满地对沙拉喊道:“别以为生了孩子你就是母亲,自己想怎么溺爱就怎么溺爱。你这样不是在爱孩子,而是在害孩子!”
沙拉后来发现,在以色列家庭里,孩子无一例外都要参与家务劳动,而且越是富裕家庭的孩子越是被父母推出家门体验艰苦生活。于是,沙拉诚恳地接受了这位邻居大婶的意见。
为了培养孩子的生存技能,她以有偿的方式让孩子们帮忙卖春卷,卖掉一个春卷可以提成20%,而孩子们正是在卖春卷的过程中学会了和陌生人打交道。沙拉还画了一张值日表,挂在家里的墙上,值日表上规定了谁哪天洗衣服、做饭、打扫房间。经过“家庭会议”,大家一致决定设立“值班家长”,并且规定了“值班家长”的任务。
沙拉的大儿子担任“值班家长”的第一天,一大早就拖好了地板,并就近买来了面包当早餐,还宣布当天的晚餐是炒白菜和煲一个汤。因为三个孩子轮流值日,所以每周日的早晨,沙拉都可以睡个懒觉,而当天负责值日的孩子会到冰箱里取出酸奶、面包,再煎个鸡蛋,然后把早餐摆好。
宠爱孩子人人都会,甚至连母鸡也会,可是,学会这样“狠心”地去爱孩子,就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了。如今,沙拉的两个儿子都成了成功的钻石经销商。
沙拉在她写的一本书里这样总结犹太妈妈教育孩子的秘诀:“心软是害,狠心是爱。谁溺爱孩子,谁总有一天会为孩子包扎伤口。”
第四篇:管理对策 文档
三、进一步加强乡镇敬老院运行管理的对策
1、强化责任意识。推行目标管理,着力加强组织保障。一是杜 绝重建轻管的思想,把乡镇敬老院的后续管理摆上各级党委、政府 的重要议事日程,作为民生T程的重要内容,切实抓紧抓好。二是 建立健全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的联动机制,进一步明确民政、财 政、卫生、劳动、人事等部门和各乡镇在加强敬老院运行管理中的 职责分工。民政部门主要负责业务指导和督促检查;财政部门主要 负责保障相关资金并实施有效监管;人事部门主要负责健全用人 机制,规范人员管理;劳动保障部门负责配合做好相关人员的培训 和社会保障等权益维护工作;卫生部门主要帮助开展老年护理业 务培训,提高从业人员护理能力,帮助敬老院与当地医疗服务机构 建立合作关系,增强处置各种突发性疾病和其他紧急公共卫生事 件的能力;各乡镇每年都要安排适当经费帮助敬老院修缮基础设 施、开展各种活动。当前重点要帮助敬老院解决安全用电、用水问 题,防止再次出现敬老院停电、缺水的情况。三是把敬老院的建设 和管理情况纳入县民政局和乡镇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县民政 局和各乡镇都要明确专人分丁联系敬老院.落实联系任务,强化联 系责任,督促落实各项管理制度,指导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协助做 好敬老院管护人员之间的团结协作t作。四是探索实施乡镇敬老 院等级管理。根据我县实际情况,研究出台《临武县乡镇敬老院等 级管理办法》,对乡镇敬老院进行百分制考评,考评内容应包括:领 导重视、供养经费及时足额到位、硬件建设及配套设施、规范管理 服务、美化环境、院办经济、入住率等,按考评得分高低确定示范 级、一级、二级、三级四个等次.统一颁发相应的匾牌,实行动态管 理,每年检查一次。凡不符合条件的取消或下调荣誉等级,连续两 年被评上或保持二级以上荣誉等级的给予适当的奖励。通过实施
等级管理,树立典型、鼓励先进,促进乡镇敬老院全面、协调发展。
2、加大经费投入,提高定额标准,着力改善供养条件。一是通 过向上争取、财政补贴、社会募捐、乡镇自筹的办法加大资金投入 力度.进一步扩大供养规模。今后在改扩建中要结合福利院、光荣 院一并建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供养需求。二是县、乡两级和民政 部门要每年安排一定数额资金。帮助各乡镇敬老院改造危房、建设 文体活动设施和其它各项配备设施,逐步清偿1二程尾欠款,当前,重点要解决敬老院用水难和部分敬老院设施设备建设不完整的问 题。三是在现有l万元标准的基础上,适当增加部分供养对象多、基础设施建设任务重、因条件限制无法发展庭院经济的敬老院的 工作经费,以满足这些敬老院的正常运转需要。四是推行基础工资 和绩效1二资制。根据我县物价和消费水平,将敬老院院长和护理人 员的工资分别提高到1000元和900元,由县财政按月拨付发放。将T资总额的30%作为绩效工资.根据管护人员的工作表现进行 浮动,同时,按照国家政策规定。督促各乡镇及时为管护人员交纳 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金。以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五是鉴于供 养对象自身无力支付医药费的情况,采取敬老院负担一部分(从五 保供养经费和医疗补助中支出).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及医疗救助 制度并轨报销一部分,建立五保对象集中供养医疗风险防范基金 解决一部分(资金通过财政拨款、慈善机构筹款、社会捐助等渠道 解决).实现供养对象免费医疗,同时要在敬老院内部建立五保对 象医疗费用节支激励机制。六是通过社会捐助和财政补贴等办法,每年为供养对象添置一些衣物和被褥,以满足供养对象的生活需要。
3、调优管护队伍,加强教育培训。着力提高服务水平。一是严
把“人口”关。对现有敬老院管护人员进行清理,院长实行专职.不 得由乡镇工作人员兼任或在乡镇兼职;工作态度不好、供养对象意 见大的管护人员要坚决予以清退。今后.增补乡镇敬老院管护人员 必须坚持有爱心、有能力、有奉献精神、有责任感的“四有”标准,引 入竞争机制,实行社会公开招聘和资格认定制度,避免用人上的优 亲厚友。院长由乡镇政府进行初步资格认定,经县民政局确认后方 可上岗;工作人员由敬老院进行初步认定,经所在乡镇政府确认后 方可上岗。同时,对院长和1=作人员实行试用期制度,试用期满由 全体入住人员投票表决,大多数人同意后方可正式上岗,并签订正 式聘用合同,一年一聘。二是加强业务培训。要加大对敬老院管护 人员的护理业务培训力度.通过组织授课、以会代训、经验交流、现 场观摩等多种方式,分期分批进行培训。重点加强岗位责任和服务 技能、心理疏导、文体活动组织能力等方面的培训,以使管护人员 在搞好基本生活服务的同时,能够有针对性地做好供养对象的精 神慰藉和教育引导工作,正确处理供养对象的合理诉求.定期开展 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和主题活动,丰富供养对象精神文化生
活。三是畅通“出口”。对院长和管护人员实行供养对象测评考核、工资绩效挂钩的岗位责任制,由院务管理委员会组织供养对象对 管理人员进行满意度测评,每半年进行~次,连续两次满意度在 50%以下的解聘,以增强他们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提高服务水平。
4、规范财务管理,健全理财机制,着力保障资金安全。一是设
置财务专户,确保敬老院资金专款专用。参照“村账乡管”模式,在 乡镇财政所设立敬老院财务专户,将敬老院的各项经费从乡镇财 务账户中剥离出来,资金使用实行敬老院自主审批、乡镇财政所审 核、乡镇政府和民政部门监管的财务管理办法.防止任何单位、组 织和个人以任何理由借用、挪用、拖延、抵扣、截留或私分敬老院的 资金。二是建市健全民主理财和财务公开制度。在各敬老院配备专(兼)职出纳和物资保管员,成立由院长、出纳和3—5名供养对象共 同组成的民主理财委员会,敬老院的各项开支必须经民主理财委
员会同意。供养资金、工作经费、捐赠收入、“以副补院”收入及各项 支出必须分类设账;敬老院购买肉、蔬等生活物资开支实行当天购 买当天公布,其他各项开支每月至少公布一次,让全部供养对象都 知晓资金的来龙去脉,加强监督,消除不必要的猜忌和误会。三是 强化社会监督。不定期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或其他政治素质 高、责任心强、公道正派、作风踏实、关心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和养 老事业的人员,深入敬老院调查了解管理服务和经费使用等情况,一旦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5、创新经营机制,搞活庭院经济,着力增强造血功能。一是探 索实行股份合作制庭院经济。庭院经济由管护人员和有参与意愿、有劳动能力的供养对象通过以工代投的形式,进行股份制合作经 营。生产成本从敬老院下作经费中支出,产出成果在足量保证敬老 院需求、其他供养对象也同意的情况下,可以推向市场销售,收入 的60%用于弥补敬老院其他开支,40%作为参与劳动经营的管护人 员和供养对象的劳动报酬.按劳分配。这样,既能提高管护人员发 展庭院经济的积极性,又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供养对象零用钱不
足、无所事事的问题,获得成就感和幸福感。二是探索实行“以老养 老”的管理模式,组织身体良好、工作热心的供养对象参与敬老院 的护理服务、膳食管理、卫生保洁等工作,并由敬老院支付一定的 劳动报酬。另外。可以联系相关企业。组织积极性高、有一定技术的 老人做一些简单的手工活,让供养对象实现部分自食其力。i是在 供养资源空余而其他分散供养的五保老人又不愿入住的情况下. 由乡镇政府和民政部门严格把关。适当允许敬老院吸收部分“空 巢”老人和其他非五保老人有偿入住,既增加敬老院的收入。又为 解决社会养老问题作出积极贡献。
6、更新思想观念,打破Ⅸ域限制,着力提升运行质量。针对有 些乡镇敬老院人满为患。而有些乡镇敬老院供养资源闲置的情况,各级各部门要树立全县一盘棋的思想观念,突破区域限制.统筹安 排、合理调配全县供养资源,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民政部门要充 分发挥主导作用,制订相关措施和办法,与各乡镇政府、敬老院一 起共同做好异地集中供养对象的协调、安置和服务T作;督促各乡 镇政府、敬老院特别是有空闲资源的乡镇政府和敬老院,摒弃各自 为政的“小家”思想.开门纳客,合力做好全县五保人员的集中供养 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异地集中供养对象消除入住外乡镇敬老 院是“背井离乡”的狭隘观念和其它思想顾虑,让他们安心养老。通 过供养资源的合理调配,进一步提升全县乡镇敬老院的总体运行 质量。__
第五篇:观《一个死刑犯的遗嘱》有感
观《一个死刑犯的遗嘱》有感
学院:食品科技学院专业班级:食品科学与工程专升本1202姓名:胡秀杰学号:2012242010205联系方式:1520008618
1前些日子,在常用法律案例课上观看了《一个死刑犯的遗嘱》之后,对我国的冤假错案的平反感触颇多,下面我就此次案件进行了一次简单的评析,评析如下:
一.案情介绍
辽宁省黑山县八道壕镇旁边的一片耕地上,有一个不大的清淤口,只有1个多平方米,17年前的1996年,少女张晓静的遗体就是在这里被发现的。警方通过尸检确认,张晓静是被人掐住脖子,造成窒息死亡的。很快,工人刘凯利被认定是真凶,并被判处死缓,但这个33岁的男人刘凯利被刑讯逼供,被迫承认杀死一个15岁的少女。后来真凶刘铁军因为抢劫杀人落案,刘铁军供出了自己杀害少女的犯罪事实,并在被处决前写了遗嘱再次承认自己是真凶,呼吁为为刘凯利翻案.但是结局却是悲惨的:17年过去了,刘凯利仍然被关在监狱里。
二.案情法律分析
司法机关认定的刘凯利杀人动机有些牵强。
首先,存折上总共只有1000多元,刘家人又在银行做了挂失也不算丢,犯不着因此要一个人的命,就算是一时冲动失了手,刘凯利供述的失手理由也不符合常理。刘凯利在警方所做的笔录,上面写到:“因为我怕她喊,叫人听见不好,我是一手捂嘴,一手掐脖子。”刘凯利是在抓“小偷”,巴不得别人听见,有什么怕别人听到的呢?
第二,刘凯利作案时间不充分,刘凯利妻子最初向警方所做的陈述,当天晚上刘凯利外出大约15分钟,肯定不超过半个小时。而刘凯利供述当晚他是在家门口遇到张晓静的,他将张晓静掐死后,在离他家大约在2公里左右的清淤口抛尸,一个来回就是4公里,快走也得将近半个小时,考虑到刘凯利还要背尸体,因此他当年所用的时间,至少应该在一小时左右,如果真的是刘凯利杀的人,他要和张晓静理论厮打,再到动手掐死一个人,还要背着尸体到2公里外的地方抛尸,在返回家,在15分钟不到半个小时内,刘凯利根本不可能完成。
第三,警方指证刘凯利杀人的证据链条有问题。警方原来的证据链是这样的:娱乐城老板证实,死者张晓静生前给她看了刘凯利的驾驶证,张晓静被害后,警方在刘凯利的家中搜出了他的驾驶证,而刘凯利自己供述这本驾驶证是他将人杀害后,从死者身上取回来的,这本来是一条完整的证据链,后来到了检察院,娱乐城的老板的陈述出现了变化:他不能确定警方从刘凯利家中搜出来的驾驶证,就是死者张晓静生前手中的那本驾驶证。原因是“时间太长记不清了”。这样一来,死者张晓静生前手中的驾驶证是不是刘凯利的,刘凯利家中的驾驶证是不是刘凯利杀人后从死者身上取回来的,这都达成了疑问。
第四,根据黑山警方的尸检报告,死者张晓静生前和男人发生过性关系,法医还从她体内检查出了男人的精液,通过DNA鉴定,这是一个A型血的男人,刘凯利被捕后,警方也曾经对刘凯利的血型进行过检验,结果刘凯利是O型血,并不是和死者发生性关系的那个男人,从这一点上来说凶手可能另有其人。后来一名死刑犯刘铁军说,张晓静是他杀的,但是检察机关并没有认真地查实,认为他们两个是串供,但是刘铁军的血型是A型血,与死者体内的A型精斑相符,再一
次说明刘铁军有可能是凶手,刘凯利是被冤枉。
三.案情后续和体会
(一)案情后续
刘凯利案后来复查受阻,并且案卷不翼而飞,这一点令人怀疑,当地的办案人员在掩盖着什么不为人知的事情。多年来,刘凯利的老父母,一直在为这个案件奔波着,房子被变卖了,如今老两口居无定所,四处流浪,记者采访的时候他们是借住在一位亲戚家里的,虽然如此,两位老人却并没有放弃。
中国政法大学洪道德教授认为,本案中认定刘凯利杀害了被害人的直接证据就是他自己的口供,但是他这个口供又有这样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就是只是在侦查阶段他有过认罪的供述,到了审查起诉阶段以后,包括法院的审判阶段,他都始终否认自己是凶手;那么除了这个直接证据以外,剩下来的其它(证据)都是非常间接的,都没有办法去直接印证。
后来刘铁军在自己的供述当中,交代了自己杀害张晓静这件事儿。“且不管这件事儿是真是假,是不是他做的,这都是一个重要的证据出现了,如果从立案标准来讲的话,必须对这件事要进行立案,因为现在没有证据表明,这是一个共同犯罪案件,凶手只能是一个人,那么我们说逻辑上讲,出现两个凶手这是不可能的,应该启动新的侦查程序来调查此案。”
(二)体会
1.我国的上访制度
信访原本是倾听百姓呼声,解决大众诉求的我党独创的亲民渠道。为此各级政府都设有信访部门,为了保障公民的信访权利还专门出台了《信访条例》。
上访不是新中国出现的新生事物,古代就有进京击鼓叫屈,拦轿喊冤的,如今的进京上访可以看作是继承古训。
法律的缺位导致上访老百姓上访,说明老百姓已经不相信法律能解决问题了。法律都解决不了问题了,只有两个途径解决了,一是暴力手段,二是跪求青天大老爷开恩,上访就属于后者,可见加强法制建设是多么重要。
2.“命案必破”的后患无穷
对于“命案必破”的最强烈批评是认为此举可能导致或者至少刺激公安侦查活动中的刑讯逼供。这种担心在某种程度上可能并不是空穴来风。2006年国务院《信访条例》实施后,公安部做出表率,“开门大接访,人人都能见局长”。但在一些地方,则出现了另外的作法,如很多基层公安机关为了降低针对公安机关的上访申诉率,对于一些长期得不到解决的轻伤害案件中被害人的金钱补偿,公安机关自己拿钱补齐被害人一方的要求和伤害人愿意拿出的钱之间的差价,以获得被害人的满意,减少上访。所以,不当激励的要求“命案必破”未必不会出现为了破案而刑求嫌疑人的现象,甚至可能出现作假案以其他人员顶替的现象,导致了一些冤假错案的出现。
3.错案的平反难于上青天
冤案的平反难,因为在口供定案的审判方式中,没有的事实变成了有口供,唯一的方式只有刑讯,屈打成招。也就是说,这样的案件一旦暴露,第一道公权力环节恰恰是罪魁祸首。而这些人的行为,是职务行为,一旦盖了大印,就不是某一个人的事,而是这个机关的事。办案的人、审批的人、参加的人、签字的人,都要一起担责任。到了检察院,他有审查和监督的责任,他没有把好关诉过去了,他也有责任,而且不是一个人责任,公诉人、批捕处长、起诉处长、检察长也有责任。到了法院,主审人有责任、合议庭有责任、庭长有责任、审判委员有责任、院长有责任。再到二审,法院、检察院都有同样一群人有责任。这个案件如果是政法委讨论过同意过的,他们也有责任。因此,平反一个冤案,涉及的机关不下十个,涉及的有司法权的实权人士,不下几十个。集体负责能够防止错案,而错案一旦形成,则难以平反。因为后果影响面太大了。还有公权力的威信问题。为一个被告要损害这样一大片机关和有权人士的声誉,一般干脆不提起复查。牺牲一个,保护大家。有时复查了,为了掩盖前面的错案,不惜再制造新的错案。这就是围绕冤案的一种博弈,往往以在押人的失败告终,并且因为这类案件的证据,大多数都可以有多种理解,法官解释起来得心应手。
4.媒体的社会监督作用应必不可少
媒体监督,是指报纸、刊物、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对各种违法违纪行为特别是国家公职人员的违法犯罪、渎职腐败行为所进行的揭露、报道、评论或抨击,支持和监督国家机关的方式,其具有速度快、范围广、影响大的特点。
在现代法制国家,司法权是国家权力的重要部分,媒体对司法活动进行报道并监督司法权的行使,为其提供必要的保障。媒体监督,由于其自身所特有的开放性与广泛性,为我国的监督体系注入了新的活力,在促进司法公正、遏制司法腐败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5.人权的保障
新刑事诉讼法建构了一套严禁刑讯逼供的运作机制,为杜绝刑讯,保障人权设置程序制裁措施。
这一机制包括:一是确立了“不得强迫自证其罪”的原则,其第二是确立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三是出台了一整套保障依法讯问和审讯的措施。
以上三个方面的规定,即“权利——规则——措施”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严禁刑讯的科学机制,以解决长期以来禁而不止的问题。
但是这一套严禁刑讯逼供的科学机制,不应停在口头上,而应该应用于实际之中,避免冤假错案的产生,让老百姓正正的体会到我国的法律是公正的,这样有利于我国的社会稳定和谐。
6.对责任人的追究应该及时向社会公布
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探索责任追究工作的规律,强化责任追究工作十分必要。
在加强责任追究的实践中:被责任追究的客体从个人发展到领导班子、党组织,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的主要负责人;在责任追究的主体范围、形式和程序等方面也已开始了新的探索。
对责任人的追究应该及时向社会公布,让社会大众及时的了解各个案件的详细进展情,增强了公众信度。
7.关于《刑事诉讼法》的学习
每个公民都应该学习社会主义法律知识。当今我们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以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法。我们身边的学多问题都要依法解决。所以,一个合格的公民必须是一个知法,懂法,且要守法的公民。要有法制观念,要懂法律知识。要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
每个公民不仅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现代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要有法律知识和守法观念,懂得合法与非法,违法与犯罪等道理,自觉依法办事。这样才能抵制各种不良影响,促进自己健康成长。如果不懂法,不守法,大家都随心所欲,为所欲为,那社会就会陷入极端混乱之中,那样社会就无法存在和平发展。人们就无法生活,学习和工作,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各种权利就
无法得到保护。因此,知法、守法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为了祖国的明天,也为了我们自己,去学法、了解法,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合格公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