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土壤制图与调查张胜
土壤调查与制图实习报告
农业资源与环境
前言:为了更加深入的学习巩固《土壤调查与制图》课程知识,掌握土壤调查与制图的方法和技术,在胡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土壤调查与制图的课程实习,通过实习,掌握了基本的调查与制图方法,加强了对土壤分类的理解,更加深入的认识了成都平原的土壤的发生、形成、分布特征,加强一般土壤野外调查的方法的学习。通过实习受益匪浅。
1实习概况:本次实习在胡玉福老师的带领下,历时一天分别观察了温江川农大水稻所租赁的渗育型水稻土、金马河变的新积土、汪家湾的淹育型水稻土、青城山脚下的倾斜紫色砾岩及其发育而成的酸性紫色土、崇州川农大教学农场的再积黄泥田,潮土、以及相关土壤类型的讲解。本次实习分别经历了成都平原的温江区、都江堰市、崇州市。其基本自然地理概况如下:
1.1温江
温江区位于成都平原腹心,属于成都市主城区。境内属岷江冲积平原,无山无丘,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河流纵横,雨量充沛,物产丰富,适合农业耕作,地称天府,素有“金温江”之称。温江河流均属岷江水系,境内四条大河——金马河、杨柳河、江安河、清水河自西北向东南呈扇状分布,其走向与县境地势一致,由西北流向东南。
1.2都江堰 都江堰市地处四川省成都市城西,距成都市48km,以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而得名。1988年,国务院同意撤销灌县建立都江堰市,由四川省直辖,是四川省最早的省直辖县级市,同年四川省确定由原上级行政单位省会成都市代管,享受副厅级待遇,是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以都江堰-青城山世界文化遗产闻名于世。
都江堰渠坐落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位于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都江堰水利工程建于公元前256年,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都江堰水利工程由创建时的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引水口三大主体工程和百丈堤、人字堤等附属工程构成。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消除了水患,使川西平原成为“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
1.3崇州
崇州市地处美丽富饶的川西平原,东距成都25公里,位于天府之国的腹心。全市面积1090平方公里,平坝区占总面积的52%,山区占总面积的43%,丘陵区占总面积的5%。
崇州市历史悠久,古称蜀州,其建制历史长达2200年,公元316年设立县制,1994年撤县设市。崇州自古为繁荣富庶之地,有“蜀中之蜀”、“蜀门重镇”之称。崇州市政府所在地崇阳镇为四川省首批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崇州市有“天府粮仓”之美誉,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瘦肉型猪基地县、粮棉专贷大县和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区。崇州主产川芎、郁金,为全国川芎生产基地县。其怀远一带生产的乌梅远销日本等地。崇州枇杷茶宋代以来即进贡朝廷。称为“龙门英”。其所产的黑香糯米被称为“黑米之王”,驰名中外。此外该市的竹编、藤编制品也远近闻名。
崇州市山、丘、坝、河兼有的地理条件,造就了众多的旅游风景,省级风景旅游区九龙沟、省级森林公园鸡冠山是其中的代表。崇州市悠久的历史形成了多彩的人文景观,罨画池、州文庙、陆游祠、光严禅院为川西不可多得的历史胜迹。
2具体实习内容:
2.1温江区公平镇汇合村川农试验地渗育型水稻土 2.1.1其五大成土因素具体为: 2.1.1.1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2.1.1.2 母质:近代河流灰色冲积物;2.1.1.3生物:水稻、油菜、大蒜等农耕植被;2.1.1.4地形:河流冲积平原;
2.1.1.5人为因素:人为水耕熟化作用。2.2其具体土壤剖面特征见下表:
表1渗育型水稻土的剖面基本情况表
土层
耕作层 5-20cm
犁底层20-35cm
渗育层 35-80cm
紧实度 根系 pH颜色 亚铁反应 盐酸反应 新生体 侵入体
较松
较多
5.5 灰色 无
较松
较多
6.0 暗灰色 无
较紧实 较少 7.0 棕色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瓦块
铁锈斑 无
该处土壤为渗育型水稻土,渗育灰潮田土属,灰潮油沙田土种。土壤易种、易耕性较好。有黄色锈斑,表明通气情况较好,土壤较肥沃,作物产量较高。大蒜的经济效益可达到每亩2~3万,水稻亩产可达1000~1200斤。2.2温江区寿安镇汪家湾新积土
该处土壤为新积土,属初育土纲,新积土亚类,新积灰沙土土种。土层浅薄,只有15-20cm,土层下面为鹅卵石,土壤颗粒较粗。土壤pH约为7.5,无亚铁反应,有盐酸反应,反应较剧烈,表明土壤淋溶作用较弱,土壤中含大量的碳酸钙。此处土壤为轻到中壤。新积土为年轻土壤,对母质的继承慈宁较大。土层浅薄,易漏水漏肥,易种度较差。可以种植花生、蔬菜等作物,洪水季节不宜种植作物或者种植的作物易被洪水破坏。
2.3都江堰市石羊镇丰乐村淹育型水稻土
表2淹育型水稻土的剖面基本情况表
土层
耕作层 0-20cm
颜色 质地
灰棕 壤
犁底层20-33cm
灰棕 粘
心土层 33-90cm灰棕
粘
根系 pH 亚铁反应 盐酸反应 侵入体 新生体
较多
7.5 无 较强烈 无 无
较少 7.5 无 较强烈 有 无
较少
8.0
无 较强烈 有 无
此处为淹育型水稻土,土层较薄,约50-60cm,土壤层次划分不明显。由于土层浅薄,容易漏水漏肥,因此产量较低。适合种植蔬菜和果树。因漏水漏肥,故施肥量较大,而当地农民施有机肥少,土壤板结严重,可适当配合使用有机肥。2.4都江堰市青城山山脚紫色砾土 2.4.1其成土因素为:
2.4.1.1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2.4.1.2母质:石灰性紫色砾岩母质; 2.4
2.5.1.2.1.1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2.5.1.2.1.2母质:第四系老冲积物再积的黄色冲积物为主; 2.5.1.2.1.3生物:水稻、油菜等; 2.5.1.2.1.4地形:平原;
2.5.1.2.1.5人为因素:人为水耕熟化。2.5.1.3其土壤剖面如下:
表3低处土壤剖面基本情况表
土层
耕作层 0-20cm
颜色 质地 紧实度
暗灰 较粘 较松
犁底层 20-50cm 暗灰 较粘 较紧
渗育层 50-85cm 暗灰黄 粘 较紧
pH 亚铁反应 盐酸反应 侵入体 新生体无无
6.5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此处土壤为渗育水稻土,为渗育黄潮田土属,黄泥田土种,渗育水稻土亚类,水稻土类。母质为黄色老冲积物。此处土壤比较粘重,较酸,缺磷,有机质含量不高,土壤板结,这是该地区农民长期施化肥,不施农家肥造成的,应多施中、碱性有机肥或者进行客土。在阶地较低处,土壤为潜育水稻土,潜育黄潮田土属,烂黄泥田土种。此处改良应注意挖沟排水,多施有机肥。2.5.2阶地高处2.5.2.2.5.2.3其土壤剖面如下:
表4黄壤的剖面基本情况表
土层
耕作层 0-35cm
颜色 质地 紧实度 根系 pH
灰黄 较粘 较松较多
5.5
犁底层35-60cm
黄 较粘 较紧 较少 5.5 无 无 无
心土层 60-90cm黄
粘 较紧 较少6
无 无 无
盐酸反应无 侵入体 新生体
无 无
此处为黄壤,母质为黄色老冲积物,黄壤土类,黄壤亚类,老冲积黄壤土属,黄泥土土种。黄壤最主要的特点是①脱硅富铝化与红壤相比,相对较弱;②黄化
作用明显,铁的游离度仅次于砖红壤;③有机质积累作用强。黄壤的利用以多种经营为宜,已耕种的黄壤为防止土壤侵蚀,宜进行农田基本建设,多施有机肥和种植绿肥,并适量施用石灰和磷肥。
3心得体会
通过实习充分的掌握了一般的土壤调查方法,加深了课本知识的实践,理论联系实际,希望这样的课程更多,希望该门课程在实习时你能够容入制图的内容。大学课程至此结束,甚为怀念。
第二篇:土壤制图与调查实习报告
土壤调查与制图实习报告
班级:农业资源与环境实习时间:2011年11月11
日
一、实习地点:都江堰青城山、成都崇州
三、实习用具:土铲,普通土钻,土壤速测工具箱
四、实习意义:所谓的土壤调查与制图就是把某地区的土壤作为资源进行调查,研究土壤调查制图意义其各种土壤类型发生、发育程度、演变规律、地理上的分布状况及规律和区域性特征特性、理化性状与生产性能,以及与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的关系,测绘出土壤类型图和相关图件,并在此基础上对土壤资源进行评价,编制评价等级图,制定合理的开发利用改良实施方案。土壤调查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根据其目的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为发展土壤科学而进行土源进行调查与评价。土地是地球表层的陆地部分及其附属物。在生态学范畴,土地是一个由气候、地貌、岩石、土壤、植被、水文、基础地质、以及人类活动构成的土地生态系统,它是自然、经济的综合体。此次的土壤调查与制图的实习主要分清实习所在地的母质和气候、土壤、地形、总之,土壤调查对于研究作为历史自然体的土壤自身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土壤调查了解土壤形成的过程,就有可能使我们以有效的措施来控制作为历史自然体的土壤的发育和调节其性能,使其适合于农业生产。我国是古老的农业国家,有几千年耕作土壤的经验,通过土壤调查,了解我国农民培肥土壤的经验,以及载长期耕作下土壤肥力的发生、演变规律,土壤特性的变化,制定出农业土壤的发生分类系统,这对于发展土壤科学本身,具有特殊意义。
五、实习概况:
1、温江区川农实验基地
主要为渗育水稻土,母质为近代河流灰色冲积物,地形为平原,气候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均降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成土过程主要分为:长期淹水——地表水下渗——人为水耕熟化。土壤分类:人为水成土(亚纲),水稻土(土类),渗育水稻土(亚类),渗育灰潮田(土属),灰潮油沙田(土种)。
水稻土是在长期种稻条件下,经人为的水耕熟化和自然成土因素的双重作用,产生水耕熟化和交替的氧化还原而形成具有水耕熟化层(W)一犁底层(Ap2)一渗育层(Be)~
水耕淀积层(Bshg)~潜育层(Br)的特有的剖面构型的土壤。我国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分类系统,水稻士可以根据水文状况分为淹育、渗育、潴育、潜育等亚类。
渗育水稻土:主要分布在平原中地势较高地区,及丘陵缓坡地上,受地面季节性
灌水影响。或种稻时间短的旱改水地区。土体构型为W-Ap2 -Be-Bg-C型,渗育层(Be)厚度在20cm以上,棱块状结构,有铁锰物质淀积。渗育层中铁的晶胶率比剖面中其它层次明显提高。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修订方案)中部分渗育水稻土相当于底潜铁渗水耕人为土。
2、寿安镇旺家湾村18组—金马河河漫滩
主要是金马河河漫滩,母质为近代河流灰色冲积物,地形为河漫滩,气候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均降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土壤分类:土育初育土(亚纲),新积土(土类),冲积土(亚类),新冲灰沙土(土属)—沙土(土种)。
由于横向环流,原先的"V”字形河谷展宽,冲积物堆积成河床浅滩;河漫滩草甸浅滩加宽,在枯水期大片出露水面,形成雏形河漫滩;雏形河漫滩上不断沉积洪水期流水携带的细粒物质,逐步转化成为河漫滩,且随着河床弯曲度的增大,形成狭窄的曲流颈;曲流颈被水流冲开,河道取直,出现新河床,老河床形成牛轭湖。新河床又重复上述河漫滩发育演变过程。河漫滩的平面和剖面结构河漫滩和低河漫滩。如中国黄河下游河漫滩共有3级,习惯上称为老滩(高滩)、二滩(低滩)和嫩滩。河漫滩表面常呈现微地貌起伏,从水边向里,分别有天然堤、鬃岗、废弃的汉道和背河湿地等
3、石羊镇丰乐村11组
主要为淹育水稻土,母质为近代河流灰色冲积物,地形为平原,气候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均降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成土过程:短期淹水——人为水耕熟化。土壤分类:人为水成土(亚纲),水稻土(土类),淹育水稻土(亚类),渗育灰潮田。
淹育水稻土分布在丘陵岗地坡麓及沟谷上部,不受地下水影响,水源不足,周年淹水时间短,土体构型为W-Ap2 -C型,或W-Ap2 -B-C型。有耕作层,犁底层已初步形成,以下土层特性与起源土壤基本一致。为幼年型水稻土。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修订方案)中部分淹育水稻土相当于简育水耕人为土。
4、青城山脚
母质为侏罗系紫色砾岩,地形为低山,气候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成土过程:自然风化——淋溶。土壤分类:石质初育土(亚纲),紫色土(土类),酸性紫色土(亚类),棕
紫砾土(土属),紫泥土(土种)。
5、崇州市桤泉镇川农基地
此处主要为渗育水稻土,母质为第四纪冰水沉积物,地形为平原,气候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均降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成土过程:长期滞水——人为水耕熟化。土壤分类:人为水成土(亚纲),水稻土(土类),潜育水稻土(亚类),潜育黄潮田(土属),黄泥田(土种)。
6、土壤性质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除五大自然成土因素之外,人类生产活动对土壤形成的影响亦不容忽视,主要表现在通过改变成土因素作用于土壤的形成与演化,其中以改变地表生物状况的影响最为突出。因此,人类通过耕耘改变土壤的结构、保水性、通气性;通过灌溉改变土壤的水分、温度状况;通过农作物的收获将本应归还土壤的部分有机质剥夺,改变土壤的养分循环状况;再通过施用化肥和有机肥补充养分的损失,从而改变土壤的营养元素组成、数量和微生物活动等,最终将自然土壤改造成为各种耕作土壤,农业改良措施可以改善土壤性状,提高土壤肥力,增加作物产量,以及改善人类生存土壤环境的过程。
六、实习心得:
此次一天的土壤调查与制图野外实习,感触颇深,通过实际的观察和老师的悉心指导和解说,我们加深了对于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得出了新的体会,真正做到了“实践出真知”。让我们体会到了学习是两方面的,一边是书本理论知识的理解,一边是实践中的观察和动手操作。真正做到实践源于刻地理解土壤资源/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的理论、程序和方法,扎扎实实地掌握好土壤/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的技术技能。要牢记,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没有技术技能的实践不可能成功。
此次的土壤调查与制图的野外实习我体会到了这门学科极强的综合性,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课程要运用多学科、多领域、多方面的知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如植物学、气象学、地质地貌学、测量学、资源遥感与信息技术、土壤学、土壤地理学、土壤农化分析等,要想学好本课程要求学生要学好相关课程内容,并能灵活地、综合地加以运用。本课程是一整套研究土壤的工作方法,只有善于联系各个环节,才能掌握全过程。
第三篇:四川农业大学土壤制图与调查实习报告
《土壤调查与制图》实习报告
学院:
指导教师:胡老师
一、实习目的:
(1)加深对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了解,为深入学习土壤
地理学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对大家进行素质教育并培养我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培养大家从事野外考察工作的实践能力,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技能,加
深感性认识。通过实习能够基本辨别我们身边的土壤类型,了解其成土因素,土壤基本理化性质,为生产做贡献。
(3)树立土壤地理的科学思维,提高大家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
(4)培养大家的吃苦耐劳的精神,树立正确的苦乐观、人生观、世界观。班级
集体实践,也是大家加深友谊,相互帮助的一个过程。
二、实习路线:
川农新承包农场---寿安镇金马河---石羊镇丰乐村11组---青城山---崇州市桤泉镇川农示范农场
三、实习过程及内容
1.川农新承包农场:
川农新承包农场土壤类型为渗育型水稻土,渗育水稻土多分布于平原中地势较高的部位及丘岗缓坡地。剖面构型为Aa-Ap-P-C型。成图因素中,母质为近代河流灰色冲积物,气候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植被为主要为水稻。秋收后主要种植大蒜等经济作物,地形为成都平原地区。地下水位深,灌溉条件好,受季节性灌水、雨水的影响,土壤通透性良好。有渗育层(P)发育,厚度在20厘米以上,以下为母质层。上层为耕作层,第二层为犁底层,紧跟着为渗淯层。PH为中性(7.0),质地为中壤。土壤类型渗淯型水稻土,土属为渗育灰曹田。土壤团粒结构为菱柱状,有灰色胶粒淀积。该类土壤是水稻土中比较好的土壤。犁底层在耕作层之下,呈块状,较结实。所以土壤呈现的颜色为灰色,下层土色含有黄色。黄色为铁锰锈斑的新生体。且土壤内部含有瓦片等侵入体。该土壤结构是一种质量较好的土壤类型,所种植的农作物产量较高,水稻亩产为600公斤每亩。2:寿安镇金马河
寿安镇金马河,地处于河漫滩。成土因素中母质为近代河流冲积物,气候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植被为小麦,大豆,白菜,胡豆等农作物,地形为河漫滩。土壤中生物为蚯蚓,有盐酸反应,且由于淋溶作用弱所以盐酸反应剧烈,无Fe2+反应,土壤为黑色。由于受河流冲击,土壤易被水流带走,此处土壤类型为新积土,初育土岗,新积土亚类,新积灰沙土种。土壤Ph值为7.5左右,土壤呈碱性反应。石灰反应剧烈,但是土壤中无亚铁反应。表层土壤较粗,为15-20厘米;下层为鹅卵石,这主要是由于河流冲击的作用。含有少量的有该类土壤含有一定量有机质,但养分与有机质含量低。但是由于此处地形条件限制,土壤年轻,土层薄并且不稳定,颗粒大小不一,因为其漏水漏肥不适种植水稻,所以种植农作物时可以选择性的种植。质地为轻到重壤,疏松不粘,土层浅薄,易种度一般,且漏水漏肥。
3:石羊镇丰乐村11组
石羊镇丰乐村11组土壤类型为淹育型水稻土,成土因素中母质为近代河流灰色冲积物,气候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植被为水稻、油菜、胡豆,豌豆,小麦等耕作植物,地形为一级阶地。该土壤发育程度较浅,土体层次不明显土层较薄。土壤类型为新积土类,新积土亚类,砂土土种,土层分化不明显。土壤犁底层分化不明显,盐酸反应强烈,土层浅薄,质地较粗,分布于河岸边缘。4:青城山
青城山天然断面处土壤为紫色土类,初育土岗,棕紫泥土属,颜色为红棕色,属
于石灰性紫色砾岩形成的酸性紫色土。质地为中壤。PH为4.0,酸性,无盐酸反应。紫色土是在湿润热带、亚热带气候条件下由紫色岩类风化而成的幼年岩性土。5:崇州市桤泉镇川农示范农场
农场的土壤类型为渗育性水稻土,分为耕作层、犁底层和渗育层。成土因素中,母质为上层为老冲积,下层为近代灰色河流冲积物。因为影响土壤性质的多为上层老冲积物,所以母质定位老冲积物,地形为阶地,气候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植被为水稻等主要粮食作物。经判断此为人为土纲,水稻土类,渗育土亚类,黄漕土属黄泥土。质地粘重,属于重壤。存在的问题:土壤质地粘重,耕性不好。土壤过酸PH为6-6.5,易缺磷,无盐酸反应,无Fe2+反应。土壤很瘦,有机肥缺失,板结严重。改良:多施用有机肥,结合无机肥,增施磷肥,碱性肥。此处还有一些地势低的地方,积水处有亚铁反应,是潜育型水稻土。对其改良可采用挖沟排水。农场中的旱地位于地势较高点,为黄壤,亚类也为黄壤,老冲积黄壤,黄泥土,质地粘重,Ph值显示为酸性。
四、实习心得
土壤调查与制图课程的实习很快结束了,虽然时间短暂,却让我学到了很多课堂上不能学到的东西。在回校的汽车上,回想着实习的过程,感触颇深。首先,实习提供了一个锻炼的平台,野外实习与教室的理论课是不同的,如果说理论的东西是死的,那么野外实习就是活的,它不仅锻炼了我们的动手能力,而且也为我们提供了自主思考的平台,锻炼了我们独立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在本次实习中得到了实践应用,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理论知识在实践应用中也得到了升华。在这次的实习中我们进一步巩固了理论知识,了解了土壤的分类方法,分布规律以及成土条件,土壤的形成特点,剖面形态特征,土壤肥力状况等等。这次实习虽然较累,但是收获颇丰。其次,实习也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打了一定的基础,并不是每个人以后都会去从事理论知识的研究,如若是动手行强的工作,那么实习就是今后工作的一个小侧面,而且以后遇到相同的工作内容时也不会手足无措。
最后,实习使我们更好的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理论知识可能不够扎实,分析问题的能力欠佳,组织协调能力还有待提高。
总的来说,本次野外实习虽然有苦有累,但是我在实习中我获益匪浅,提升了理论知识,锻炼了动手能力,为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做好了准备,也为今后的相关工作奠定了件事的基础!
第四篇:土壤与土地资源调查复习资料
佟海远
土壤与土地资源调查
1.什么是土壤调查
分析:①怎么形成(5大成土因素)②类型(土壤剖面-看性状)
③分布(制图)④肥力状况(改良利用)
具体:根据调查的目的和任务,阐明其土壤类型、形成原因、分布规律以及肥力特征,然后提出合理改良利用该土壤的依据和措施
2.什么是土壤制图
在土壤调查的基础之上,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用线划符号通过制图综合把测区的土壤类型及分布状况缩绘成平面图的过程。
3.工作底图和土壤草图
工作底图是绘制土壤草图的地形图或遥感资料。土壤草图是野外直接在工作底图上绘制出来的。
4.比例尺的种类、特点(适用范围)及影响因素
比例尺种类适用范围
祥比例尺:1:200-5000,制图单位:变种
大比例尺:1:1万-2.5万土种(复区)
中比例尺:1:5万-20万亚种(复域)
小比例尺:<1:20万土类(复域)
影响因素:①农业用地方式耕地、园地、绿地、牧草地
②地形切割程度和土壤复杂状况
③调查面积大小
5.怎样选择工作底图
①在外出调查之前,需根据调查任务的要求,向测绘部门收集有关比例尺的最新地形图。②每幅相同图件至少要准备双份,供草测和清绘适用。③为根据规程的具体要求准备好地形图,还需了解各级不同比例尺地形图的特点及我国地形图的分幅编号,以及测图单位、方法和时间,以把握住图件的质量。
6.准备工作包括哪些内容
①图件的准备 ②遥感资料的准备 ③调查工具的准备
7.各成土因素需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A.气候因素研究
调查内容
1.近代气温;光、温、水3.古气候:第三纪,温暖,湿润,形成红土状堆积物
第四纪:早,炎热,湿润,古城黄土
中,干热,离石黄土
晚,寒冷,马兰黄土,颜色为灰棕色
调研方法
1、地理景观研究法(分析资料)气候带→气候型→气候亚型
2.小气候的观测与调查
3.相关分析法
B.地形因素研究
调查内容
㈠大地型地貌
1.高原:由于内营力作用使大面积抬升,形成高原(>1000M)
边缘山地,剥蚀山地,坡状高原
2.山地:地壳运动上升再经外营力风化,剥蚀,形成山地(>500M)
山地由海拔高分为低山 500-1000,中山1000-3500
高山3500-5000,极高山﹥5000
3.丘陵,处于山地和平原的过渡带,切割破碎,无明显分异,线沟谷宽阔,坡度缓﹤500m
4.平原:地形平坦,相对高度低
据成因分:山麓平原(山前平原),冲击平原,滨海平原
㈡二级地貌类型
1.河流
河漫滩,阶地(地壳上升、河流下切形成)、台地、山地
白洋淀:交接洼地
研究调查的方法
先宏观分析大地貌类型再逐步深入中小地貌类型(画断面图)
C.母质研究
研究内容
母质类型
残积→残积物(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运积:水(河流、湖泊、海岸)冰川(冰渍物)
风(沙漠、黄土)重力(重积物)
岩浆岩:喷出:流纹岩(隐晶质)
浅层:花岗斑岩,角闪石,黑云母
深沉:花岗岩(浅色),颗粒粗大—冷却时间影响形成过程
岩浆岩的分类:超级性岩、基性岩、中性盐、酸性岩(石英含量高)
沉积物:陆相沉积:砾岩、砂岩、页岩、泥岩
海相沉积:石灰岩(灰色、暗灰色)
胶结物:Si 坚硬Ca 盐酸冒泡
Fe 颜色发红(砖红色)粘土(暗棕色)
变质岩(高温压):片麻岩板岩片岩千枚岩大理岩
研究方法
㈠分析资料
㈡实地考察、与地貌类型、地形相结合判断
D.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调研
研究内容
㈠地表水:河流,湖泊水库
1.河流(河流数量,流域范围)
类型:季节河(北方地区),洪水河:在洪水期河里才有水
间歇河:雨季有水、旱期无水
常年流水:排泄性:地下河,河流水位比地下水低
补给型:地上河,河流水位比地下水位高
排泄-补给型:随季节变化
不对称性
河北:海河水系,渡河水系
㈡地下水
北方:①浅位地下水:1-2m,易造成盐渍化,潜育化
②中位地下水:2-3m,有盐渍化,潜育化威胁
① 深位地下水:3-5m,不会造成潜育化,渚育化
河水:①滨海地区:地下水位<10m,矿化度:5-10g/L
②冲积平原区:地下水位几十到二十几m,矿化度:1-5g/L
③山前平原区:地下水位几十米,矿化度:<1g/L
④坝上地区:地下水位:十几米到二十几米,矿化度:1-5g/L调查方法
㈠分析资料(河流名称,长度,流量,流域面积,年径流量等)
㈡实地调查
㈢间接推断法(地下水)
如锈纹锈斑(潜育化过程又叫氧化还原过程)
E.生物因素的调查研究
研究内容
㈠.植物:生物累积量,化学成分不同,植被类型
㈡对指示植物:对土壤条件要求较为敏感
㈢对农作物:作物水平,产量高低
研究方法
1.植被的野外调查方法 2.土壤动物研究法
3.土壤微生物研究法 4.土壤微生物研究法
F.人为活动的调查研究
研究内容
㈠非农业性建设对土壤的影响(如开矿,旅游区建设)
㈡农田基本建设对土壤的影响
㈢农业技术措施对土壤的影响(耕作、施肥)
调研方法
1、群众调查
2.区域对比法(选两个条件相似的测区比较)
3.对比法:本区域内不同年份的比较
8.用辩证的观点对成土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并举例说明
一、在某一个特定地区对土壤的影响总有一个起主导作用,其它处于从属地位。
例如:黄泛平原区的碱化土、碱土和盐土系列,主要受水文地质条件所支配,在含有不同盐分组成的情况下,便形成不同性质的盐渍土。
二、区域景观中任何一个因素对土壤的影响都不是孤立的,各因素间都是相交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当某一个因素发生变化时就会引起其它因素变化。例如:地表水、地下水与气候、地貌等景观因素的关系。地表水和地下潜水不仅是一定气候和地貌条件的综合反映,也是一定气候条件下区域地貌的塑造者。因此,必须将这些水体作为景观因素的组成部分来研究。
三、区域景观观中各因素及土壤本身都不是静止的,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例如:地形发育对土壤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由于地壳的上升或下降,不仅影响土壤的侵蚀和堆积过程,同
时引起水文、植被等一系列变化,其结果是改变了成土的方向,形成了新的土壤类型。
9.土壤剖面:从形式上讲是指我们观察描述土壤的垂直切面,实际代表的是三维空间的立体土柱。
单个土体:指我们能对之进行描述和采样,从而能据以鉴定出土壤的特性和排列以及一系列特征变异的最小土
体。宽度1-1.5m
聚合土体:指在土体构型中具有基本上相似的发生层的组合和排列的最小单元的土体。
主要剖面:又称基本剖面、代表剖面。为全面研究土壤性态特征与成土条件和改良利用特点之间关系的剖面。定界剖面:大比例尺中使用。是为确定土壤边界而设定的剖面,应设置在可能出现边界的地方。
检查剖面:又称对照剖面,次要剖面。是为检查主剖面土壤属性的稳定性和变异性而设定的剖面。
土层:土壤剖面中与地表大致平行的一些层次,总称为土层
土壤发生层:经过成土过程形成的土层叫土壤发生层。
土壤发生型:指土壤发生、发育,是发生学土层组合形成是划分土壤高级分类单元的标志
土体构型:在土壤发生范围具有各种性质和形态的土层相互组合状况,且具有质和量的指标,用于确定基本分类单元
诊断层:对土壤利用和作物生长有特殊影响的土层,叫诊断层。
障碍层:经过 一定成土过程在土壤剖面发育而成,能鉴定土壤类型,特征标志的层次叫诊断层。
10.怎样设置土壤剖面和工作路线
土壤剖面点设置
㈠常规布点法
1.中小比例尺的剖面点设置:路线调查应考虑大中地貌类型,主要剖面
2.大比例尺的剖面点设置:应综合考虑大中小地貌,应注意微小地形的变化
㈡统计抽样法
工作路线的设置
工作路线:调查时所需要的路线
原则:用最短的距离穿过不同的地貌单元和地理景观,平原区要垂直穿过河流和水渠,山区要垂直穿过分水岭,应避免少走重复路,中小比例尺调查应注意间距
11.怎样用罗盘进行定点描图
定向:罗盘仪,指针指向N、S极
定点(标图),交汇法、极坐标法、地物追踪法
⑴交汇法前方交汇和后方交汇(选择两个地物点,角小于90度)
通视条件好的地方使用
⑵ 极坐标法 :在通视条件差,无明显地物的情况下使用(根据地物的相对位置)选一个地物点:距离 3 ⑶地物追踪法(多用于平原区)
12.土壤剖面描述的内容和方法
地表描述
⑴地形名称如山坡应记录(地形、坡长、坡向→用罗盘仪,读N针)
⑵母质母质名称(沉淀物,坡积物,母质的特征)
⑶土壤的侵蚀及排水状况:
侵蚀的类型,侵蚀的程度,排水状况(易,不易)
⑷植被与农业利用:群落植被,指示植被,农作物的种类,产量
土壤形态要素及其描述
土壤颜色(反映土壤的物质组成和形成环境)
常用方法:目力描述,目力比色,比色计
13.为什么分析土壤生产特性要有地理和物理的观点
任何一种土壤利用与生产评价决不仅限于土壤本身,它与四周的生态环境条件是分不开的。例如蒙金土土体结构类型在华北和西北的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它土体的水分保持起了重要的作用,是一种很好的土体构型。但是,同样上砂下粘的土体构型出现在南方多雨的土壤中就成为一种不良的土体构型。
14.概念:组合制图,土壤复区,土壤复域
土壤组合制图:组合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土壤类型,由于比例尺的限制每种土壤类型都不够上图面积编辑,把这些无法单独构成图斑的类型合并在一起作为制图单元勾绘出来。上图面积最小为0.5平方厘米,实地2亩多
土壤复区:在大比例尺制图中,与微地形相联系的不同土壤类型的版块成镶嵌状分布有规律更替的区域叫土壤复区
土壤复域:在中小比例尺制图中,与中地形相联系的不同土壤类型的斑块成镶嵌状分布有规律更替的区域叫土壤复域
15.大比例尺土壤制图概查的任务
任务:①要了解和掌握测区的农业生产情况和自然特点
②要了解测区的主要土壤类型及分布规律并且拟定出初步的工作分类系统和制图单位
③要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技术操作规程
④检查工作底图的实用性并提出估测的内容
⑤如果使用遥感影像,建立遥感影像的判读标志
16.试述大中小比例尺制图的方法并找出其异同点
中小比例尺调查主要靠推测,制图单位以高级分类为主,结合典型区调查(比例尺越小,路线间距越宽)。制
图方法:路线调查法,放射调查法。
大比例尺制图方法:对调查地区进行概括性的调查,在调查区内选择一、二条路线进行调查其土壤剖面等,成土条件,土壤状况,景观条件。
17.土壤边界与成土条件的关系
㈠地形与土壤边界:(一般情况下不能垂直于等高线)
垂直等高线(区分阴阳坡,母质类型)
平原区应注意河流,在制图中不能有直线,垂角
㈡母质类型与土壤边界:断层,折皱
平原区应注意土体构型(河流的摆动 引起层次多变化复杂)
㈢植被类型与土壤边界关系 :指示植被,植物的长势情况
㈣农业利用方式与土壤边界关系:耕作方式的不同,类型不同
18.室内工作包括哪些内容
⑴原始资料的审查与整理
①标本记载表 ②土壤草图 ③评土、比土确定分类系统 ④拼图补测
⑵室内分析
⑶土壤图及其它图件的绘制
⑷编写报告
19.评土比土的意义
评土比土进一步确定土壤分类系统
①从土壤形成上全面比较各土壤类型的异同,通过比较消除同土异名和同名异土的现象
②从生产的角度进行质量评价(生产能力,肥力水平)。
20.土壤草图需审查哪些发面
审查:
1、土壤界限
① 土壤图斑及其代号有无差错和遗漏,是否留有天窗,同土有界,异土无界
② 土壤图斑与分布是否符合土壤分布规律,几何形状是否合理
③ 土壤边界是否闭合2.上图内容:土壤界限,主剖面代号,土壤类型代号,主要作物等。
21.怎样勾绘航片的工作面积?意义何在?(常规调查中的)22.影像判读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①几何学特征②光学特征③成土因素学说理论
23.试述应用遥感影像进行土壤调查的方法和步骤
1.总体观察判读2.对比分析3.综合标志分析(地形、景观图型因素)
24.土地:是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的气象、土壤、基础地质、地形地貌、水文及植被等自然要素构成的自然地理综合体,同时包含着人类活动和利用的结果,它又是一个自然-经济综合体。
土地资源:在一定的技术和时间内,可以被人类利用的土地
土地类型:景观形态特征和土地性质相对一致的一系列空间单元
土地利用类型:土地利用方式相同的土地资源单元
土地资源类型:是指土地自然属性相对均一而且利用价值和功能一致的土地单元集合。
土地自然属性:是自然地理因素相互作用和制约的结果,赋予土地的固有特征,具有明显的空间规律性。土地的社会经济属性:是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赋予土地的新的特征组合,在空间上分布的规律性不明显,时间上的变化不稳定。
25.土地构成要素是什么
气候要素、地学要素、土壤要素、生物要素、社会经济要素
26.土地资源调查的一般程序
㈠准备工作 ㈡外业调绘(野外勘察),制定分类系统 ㈢室内预判
㈣野外调绘(补测、验证)㈤内业工作:面积量算、绘图
27.土地利用调查中外业调绘的一般方法是什么
1.要选好占地点 2.要确定底图的方位 3.对底图进行判读(由远到近、从整体到局部,先易后难,抓住明显的地形特征和影像特征,边走边判读)
4.对一些新增的地物要随时进行补测
5.调绘整饰对当日调绘的草图及时清绘、整饰。
28.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的三种方法及技术方案
①利用新的1:1万的影像图进行动态观测
⑴按规范要求编制影像图 ⑵把影像图和土地详查图进行对比分析,把变化的地类用铅笔勾出来 ⑶野外检查验证 ⑷对新的地类界进行整饰、修边现状图,并且标出动态监测的时间 ⑸量算变更土地面积
②利用航片进行动态监测
⑴放大航片为1:1万 ⑵在航片上调绘地类界 ⑶野外检查验证
⑷修编、整饰 ⑸量算土地面积
③利用3S技术
⑴购买近期的高分辨率的卫星图像 ⑵构建1:1万的现状数据库
⑶对图像进行处理 ⑷对处理的影响与数据率当中的矢量数据进行叠加,形成矢量—栅格影像图 ⑸在新的应
影像图上勾绘变化的地类 ⑹通过外业对地类边界进行GPS定位
⑺进行内业处理的建立土地利用变更的数据
29.县级土地利用现状图的编制过程
1.设计:①要明确地图的用途和要求,以1:1的分幅图为资料,比例尺根据图幅和面积的大小选择,一般控
制范围2—10万
②收集整理编图的基础资料,以乡镇级图,面积记录表、航片、卫片、其它文字资料为辅助资料 ③要对本县地理特征和土地利用现状的特点进行研究 ④确定地图的内容,地理要素,专题要素
2.地图编绘:①确定数学基础(比例尺等)②转绘地图的内容
③编绘地图内容的各要素④街边、审核
3.地图的清绘
第五篇:土壤与土地资源调查实习报告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课程实习报告 姓名:宋奔
学号:03311729 专业班级:土管1107班
指导老师:霍习良王殿武冯万忠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实习报告 实习概况
实习目的与任务: 认识土壤的成土因素。
认识不同条件下的土壤形成的条件、土壤剖面特点,学会观察和描述土壤剖面的方法。通过实习掌握土壤调查的方法以及野外工作步骤。
根据调查的结果分析土壤形成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提出改良利用的具体措施。实习意义:
土壤是在岩石风化的基础上受五大成土因素即气候、地形、母质、植被、时间以及人为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只有认清这些土壤形成因素对土壤发育和土壤性质作用,才能够在生产实践中通过控制土壤形成因素并发挥有力的因素的作用,是土壤的的生产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了解岩石特性、土壤发生发展规律及土壤性质与外界条件之间的内在关系,摸清土地资源的数量与质量,提出改良利用土壤的措施,促进合理开发土地资源和保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实习区的自然经济概况
1.白洋淀:华北平原上最大的淡水湖,有“华北明珠”之称,共143个湖泊,属于湿地交接地带,是历史上水草丰美的北方大湖。近年来,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使其水质逐渐恶化,水体呈现轻度富营养化,整个水体五项指标超标:含氮总量8倍超标,含磷总量超标3.6倍,COD总量超标0.74倍,BOD总量超标2.07倍,硫化物总量超标3.55倍。2.易县清西陵:(1)气候:属于暖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冬季寒冷而干燥,夏季炎热多雨,寒旱同期,雨热同期.(2)地形:低山丘陵区海拔在57米左右.(3)母质:在山区,有各种母岩风化而成的残坡积物,洪冲积物;在平原,有不同颗粒组成的冲积物以及风积物和湖积物.山麓平原多以黄土母质和洪冲积物母质为主,冲积平原以冲积物母质为主,河流沿岸为风积物母质,安新的白洋淀为湖沉积母质.(4)水文与水文地质:我区各河流均属海河流域大清河水系.目前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在丰水年基本可以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5)植被:不同的地形部位分布不同的植被:褐土的分布植被多为旱生阔叶林及灌木和草本植物.冲积平原上主要是潮土,天然植被少,农作物有小麦、玉米、谷子、果树等.在白洋淀周边,有湿生植物,如三棱草,芦苇,柳叶菊等.(6)面积:实习区总面积311.7万亩,耕地面积占21.8%,其中37万亩可以灌溉。林地面积占7.4%,荒山面积占总面积62.8%。
(7)路线调查过程中各土类的成土因素、土壤类型、剖面特点及土壤利用改良措施与途径 工作步骤:
1.概查:概查前,根据地形图及有关资料设置土壤剖面及工作路线。明确概查需要完成的五项任务;
2.详查:主剖面定点上图,地表描述,剖面观察描述,检查剖面及罗盘的使用,定界剖面及土壤边界的绘制; 3.评土比土、绘制土壤分布图; 4.绘制土壤分布图及编写实习报告 路线调查
路线一:白洋淀——清西陵(地形越来越高从淀中心沼泽土—湿潮褐土—潮土—典型潮土)地点一:白洋淀边。
土壤类型:潮褐土(由腐殖质层、粘化层、钙积层、母质层)潮土成土条件:
(1)气候:属暖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温12--15℃;≧10℃的积温3400℃,年降水量500--650mm,干湿季节明显,年蒸发量1800—2600mm,水热分配不均匀。在此气候下形成的土壤,有机质不易大量积累,春旱秋涝,盐碱化严重。
(2)地形:在冲积平原上,河谷阶地,地形平坦,地下水位浅,一般在1.5--3.5米。(3)母质:近代河流冲积物,砂粘相间,分层明显。(4)植被:沙莲,栓柳树,柳叶菊等。
(5)地下水状况:参与潮土的形成,地下水位浅,土体内外排水均不良,存在潴育化,有锈纹、锈斑,出现部位比较浅在30--40cm。也易看到铁锰结核 点二:水库附近(山地沟谷)地形:低山丘陵区。
土壤类型:黄土母质(老黄土和新黄土)老黄土颜色浅、地粘重、盐酸反应弱;新黄土,质地轻到中壤,有假菌丝、砂浆存在。直立结构好。路线二西陵区土壤调查 地点:九凤山
分布规律;河谩滩为潮土(锈纹绣班存在)——九凤山山脚下潮褐土(二级阶地,搬运作用河流切割冲刷和人为活动)——沟谷处典型潮土——878基地典型潮土(出现锈纹绣斑)——九凤山阴坡典型潮土(水分充足,物长势良好,土层厚。)——山顶为褐土性土(A-c形培面)
1.褐土成土因素:
(1)气候:暖温带半湿润气候,雨热同期,干湿季节明显,旱季长;
(2)地形:分布在低山丘陵盆地,冲积扇和山麓平原,地势高燥,排水良好;(3)母质:黄土或黄土状的洪冲积物,富含碳酸钙;
(4)植被:半旱生落叶阔叶林,灌丛、草原、草本植被,指示植被有:酸枣、荆条、白羊草、萎陵草、菅草、达乌里胡枝子、黄被草、毛地黄、蒺藜、阿尔泰紫菀等
(5)地下水状况:地形高燥,排水良好,地下水不超过4米较深,一般不参与成土过程,若参与了成土过程则会有锈纹锈斑出现。2.成土过程
(1)粘化过程:褐土的粘化过程是残积粘化,粘粒排列方向无规则,淋溶弱;(2)弱淋溶钙积过程:有钙积层,出现假菌丝和砂姜(3)有机质的聚积过程 3.成土母质(土属):
测区内出现的褐土的成土母质类型主要有:花岗片麻岩残坡积物、石灰岩残坡积物、洪冲积物和黄土母质。分组详查阶段
地点:昌西陵墓附近,卧龙山,太平峪。任务:
寻找不同土壤边界线。选定17个主剖面。取土盒标本评土比土用 洛阳铲和罗盘定位
从河漫滩——阶地——平原——山谷——山坡——山顶
二、成土因素与土壤类型之间的关系及土壤分布规律: 1.成土因素与土壤类型之间的关系:(1)气候与土壤类型之间的关系:气候影响温度、降水量和蒸发的同时,也影响母质的风化速度和成度、植被的分布等,是影响土壤形成的重要因素。(2)地形与土壤类型之间的关系:地形的起伏,引起水、土、光、热的分布,导致自然特征和农业特征的差异,土壤的性状和分布也受到地貌条件的影响。(3)母质与土壤类型之间的关系:母质是形成土壤的基础,它影响土壤的形成发育的方向、速率、土壤质地、土层厚度,营养成分和组成成分。(4)植被与土壤类型之间的关系:植被是土壤形成的主导因素,不同植被发育不同土壤类型,影响发育方向和分布。山区植被的垂直分布规律也体现了土壤的垂直分布规律。(5)时间与土壤类型之间的关系:时间影响土壤质地、土层厚度。(6)人为活动与土壤类型之间的关系:人为活动能破坏土壤的典型性 2.土壤分布规律:
(1)河漫滩和一级阶地上分部有冲积土和典型潮土。河漫滩:砾石多,质地粗,成土年龄短,土层浅薄,无明显的诊断层为典型的A-C刨面(定土类时,冲积土和潮土其母质类型相同,均为洪冲积物。但两者具有各自的特点,冲积土的分为范围较小,仅靠河床,有大块砾石且质地粗时定为冲积土,因为形成时间短没有什么层次;如果层次明显,石头不多,且有锈纹锈斑出现则定为潮土,其成土年龄长,土层深后,具有明显的诊断层次--潴育层)。一级阶地:不是黄土,受地下水影响不明显,此处定为典型褐土,由于地形面积较大,不会是潮褐土且没有盐酸反应,剖面也不典型。(2)高阶上分布有潮褐土,其母质类型为河流洪冲积物,它属于潮土的亚类,却具有潮土和褐土两方面特点--即具有褐土特征有诊断层钙积层Bca,内有假菌丝或砂姜出现,石灰反应强烈,又具有潮土的诊断层次潴育层,但其锈纹锈斑出现部位较潮土更深。九龙山测区母质为石灰岩残积物,分布的土壤类型为褐土区,亚类是潮褐土,当地人为了保坡改土开发了很多梯田和呈品字形的鱼鳞坑。
(3)在台地上应分布有碳酸盐褐土或典型褐土,其主要区别就在于成土母质,碳酸盐褐土发育在以黄土为主的碳酸盐母质上,通体石灰反应强烈或上强下弱,土体上有大量的砂姜;而典型褐土的成土母质为冲积物,石灰反应上弱下强。
(4)山地的阴坡和山脚下,母质是花岗片麻岩均可发育成典型褐土。九凤山测区母质为花岗片麻岩,自然土壤无作物,水分好,树木生长良好,植被有中华卷柏和荆条。阳坡土层较薄,树木少,植被是侧柏。阴坡水分好,植被茂盛,有油松。沟叉利用良好,种植果树,局部有黄土,属于碳酸盐褐土。
(5)山地的阳坡和山体顶部,分布有褐土性土,其成土母质应为山体岩石的残坡积物。指示植被有荆条,红花秸,阿尔泰紫菀,翻白萎陵菜,芡被草,白草等。褐土性土不能种植农作物。
(6)有黄土或石灰岩母质的地方要考虑碳酸盐褐土。存在问题和改良利用:
(1)存在问题,山地多,耕地少,荒山多,利用少,耕作粗放,肥力低下,水资源缺乏。(2)改良利用方向:①河谷低阶地以上农作物为主,精耕细作,培肥地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②髙阶地,台地要以开源节流,培肥地力,以旱生型作物为主,同时发展干鲜果树;③山坡地尤其近山坡、缓山坡,大力发展工程措施,以经济林为主;④较高较远发展草被和用材林为主。主要封山育林育草,保持水土,利用优势资源发展副业和旅游业。最终达到理想模式:高山远山青林山,地山近山花果山,丘陵缓坡梯田化,河谷河川米量川。
具体措施:①保土阶段,采取工程或生物措施,使土壤流失量控制在容许流失量的范围内。②改土阶段。目的是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改良土壤性状,提高土壤肥力。改土措施主要是种植豆科植物或多施农家肥。
-褐土的改良利用:(1)发展灌溉,保持水土。(2)用养结合,注意氮磷肥配施,有机无机肥配施,提高土壤肥力。(3)统一规划,充分利用褐土资源,林果粮经济作物全面发展,梯田。
-潮土的改良利用:(1)统一规划,综合治理(2)调整作物布局,提高经济效益(3)从生态角度出发,发展立体农业。实习体会
通过十一天的清西陵实习,我深深的体会到了野外实习的重要性,小组成员们分工明确,互相合作,每位同学都基本掌握了土壤调查的方法及取土,看土,评土的过程,这给以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了夯实的基础。实习期间虽然每天早起晚归,但每一位同学都不曾抱怨,大家齐心合力完成任务,在这期间大家也结下了更深的友谊。最后特别感谢霍习良老师,王殿武老师,冯万忠老师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