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学案1

时间:2019-05-13 10:24: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一单元学案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一单元学案1》。

第一篇:第一单元学案1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学案第2课最可爱的人 学案

单元学习目标

1、知识、技能:①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②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③简述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实;④了解抗美援朝战争的经过;⑤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⑥理解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意义。

2、过程、方法:①观看《开国大典》片断;②讲述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事迹;③学唱《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我的祖国》、《英雄赞歌》等歌曲;④阅读《谁是最可爱的人》、《暴

风骤雨》、《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创业史》等文学作品。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学习志愿军战士

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充分感受到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重点:开国大典、抗美援朝的经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难点:认识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中国政府派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知识框架军事基础:全国大陆基本解放条件 思想基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组织基础:第一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中华成立标志开国大典 人民意义 国内意义 共和国际意义 国的军事上1951年和平解放西藏 成立增强民族自信 和巩外交上提高国际威望 固巩固争取和平环境废除封建土地剥削制度

政治上土地改革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大大解放农村生产力

基础知识 ①1949年9月召开的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大会决定

以为国旗,以《》为代国歌,以为首都并改名为,采用纪年,决定在首都广场上建立一座,以表示对革

命先烈的无限崇敬和缅怀。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是年月日。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重大历史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

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的国家;

中国人民从此,成为国家的。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的斗争。

④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达

成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的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各族人民实现

了。⑤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的目的是。司令员是。著名战役有战役,英雄人物有、等。中国人 民志愿军因为发扬高度的主义和精神,被誉为“”。⑥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规定废除的土地所有制,实行的土地所有制。到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土地改革。⑦土地改革的意义: 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多年的制度,阶级也被消

灭;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这使更加巩固,也大大解 放了,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建设准备了条件。分析讨论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什么决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2、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词中说:“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对此你如何理解?

第二篇:第一单元学案

第一单元学案

第一课时

《桥边的老人》学案

学习目标:

1、叙述的角度对于故事内容和题旨呈现的的作用。

2、叙述的加减法(简洁与繁复,即“冰山”理论)在小说中的特殊运用。

学习重点:

叙述的加减法(简洁与繁复)在小说中的特殊运用。

由叙述的角度来切入对小说的阅读理解,引导同学深入思考叙述的简洁和繁复在小说中的特殊运用及对主旨呈现的不同作用。

学习难点:

在对叙述繁简的讨论中获得意识流的基本特征。

学生课前准备:

1、了解海明威的人生经历及创作。

2、阅读《诺贝尔文学奖文库.授奖词与受奖演说卷》中关于海明威的部分。(见《教参》)

3、了解伍尔芙及其创作。

4、初步了解“意识流”小说的基本特点。

5、自读这两篇文章,体验内容,初步认识作品的主旨。

课堂合作交流:

一、初步阅读小说:

(一)“我”是谁?你是如何知道的?

(二)这篇短小的小说就是由“我”来讲述的。请大家思考: 由“我”来说这个故事好处和缺点各有哪些?

总结:

(三)小说还有一种视角就是全知视角。

请看莫泊桑《项链》中的一个片段:

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好象由于命运的差错,生在一个小职员的家里。她没有陪嫁的资产,也没有什么法子让一个有钱的体面人认识她,了解她,爱她,娶她;最后只得跟教育部的一个小书记结了婚。

她不能够讲究打扮,只好穿着朴朴素素,但是她觉得很不幸,好像这降低了她的身分似的。因为在妇女,美丽、丰韵、娇媚,就是她们的出身;天生的聪明,优美的资质,温柔的性情,就是她们唯一的资格。

有限视觉和全知视觉的区别是什么?

讨论后总结:

(四)作者海明威正是用有限视角来叙述故事,隐藏了一些内容,使得叙述简洁。而相比之下伍尔芙的《墙上的斑点》则繁复得多。如果说伍尔芙偏爱叙述的“加法”的话,海明威则更爱“减法”。

二、让我们在细读小说的主体部分(对话部分),看看作者那些地方是叙述的“减法”,在“减法”中作者隐藏了什么?

(阅读、寻找、讨论)

交流讨论。可能出现的讨论点:

(一)阅读从““你从哪儿来?”我问他。”到“我是最后一个离开圣卡洛斯的。”

交流后总结:

(二)阅读从“你没家?”我问,到“那儿最后几辆大车正匆忙地驶下河边的斜坡。”语段

交流后总结:

与老人命运相关的句子还有:

“谢谢你,”他说着撑起来,摇晃了几步,向后一仰,终于又在路旁的尘土中坐了下去。

“坐了下去”也就意味着老人凶多吉少的未来。

问:明知此处即将成为战场,“我”两次劝老人离开,但老人为什么不走?

讨论、交流:

(三)阅读从“没家,”老人说,到“可是,另外几只呢,你说它们会怎么样?” 语段

1、先讨论:这里是叙述的“减法”还是“加法”?

交流:

2、接着讨论:这位老人连自己的生命都难以自保,为何还念念不忘他的那几只动物?

交流:

(四)“那时我在照看动物,”他木然地说,可不再是对着我讲了。“我只是在照看动物。”

讨论、交流:

三、通过以上阅读和讨论,我们知道作者的叙述是一种“减法”,隐去了一些内容,力求简洁明快,这正是作者“冰山理论”的表现。他说,“冰山在海里移动很是庄严宏伟,这时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他认为应该把思想、情感乃至语言与动作等八分之七的内涵隐藏起来。你认为,这样写小说是否会影响内容、主旨的顺利表达?

讨论、交流:

四.课后作业:

以“那天早晨,我躺在床上,听见一群野画眉在窗子外边声声叫唤”为开头写一段文字,叙述力求简洁且有丰富的内蕴。(注意“冰山“理论)

五.阅读海明威作品《老人与海》。

板书设计:

叙述角度:第一人称 有限视角

叙述的“减法”(简洁):含蓄深远

第二课时

《墙上的斑点》学案

一、初步阅读小说:

(一)这篇小说的叙述者是谁?

(二)“我”是谁?(讨论、交流):

(三)《桥边的老人》采用第一人称、有限视角,《墙上的斑点》也是第一人称,你认为是有限视角还是全知视角?(讨论):

二、体验小说内容:

(一)这篇小说,“我”叙述了什么内容?

(二)这是一篇反传统的小说,它抛弃了传统小说的三要素,而是以她对墙上的斑点猜测为主要内容,这正表现了伍尔芙的小说理论:

伍尔夫否定生活的客观性和现实性,强调“ 内心真实”。她认为在一个普通的日子里,一个普通人的“头脑接受着千千万万个印象——细小的、奇异的倏忽即逝的,或者用锋利的钢刀刻下来的。这些印象来自四面八方,宛如一阵阵不断坠落的无数微尘 ” 这就是真实的生活。因此,视接近生活的本来面目为己任的作家,就应该深入到人物的意识深层 , “按照那些微尘纷纷坠落到人们头脑中的顺序,把它们记录下来”,“追踪它们的这种运动模式”。《墙上的斑点》是伍尔夫于1919年发表的第一篇意识流小说。

(三)课文中作者对斑点的猜测共有几次?

阅读后交流:

三、分析小说叙述的繁简,获得小说的蕴含的思想,从而了解意识流小说的特点。

(一)对斑点六次猜测的叙述是简洁的还是繁复的?

(二)请大家一起来研究一下伍尔芙用了哪些“加法”使得叙述繁复? 找出相关原文来佐证自己的结论。回忆 :

联想 :

联想 :

感受:

梦幻 :

情绪 :

内心独白:

(三)总结:小说用了描写回忆、自由联想、抒写感受、描述梦幻、直露情绪、内心独白的方法使得叙述好似用了层层“加法”,显得繁复丛杂。也正是这些回忆、联想、感受、梦幻、情绪、内心独白构成了人物意识的“流”,这种重在表现人物的各种意识流动的过程,集中笔墨去开掘人物的内心世界的小说就是“意识流”小说。

四.课后作业:

写一段描绘人物心灵深处意识甚至是潜意识流动的文字,尽量用到描写回忆、自由联想、抒写感受、描述梦幻、直露情绪、内心独白等方法,使叙述繁复。

板书设计

叙述角度:第一人称 全知视角

叙述的“加法”(繁复):描写回忆

自由联想

意识流

抒写感受

描述梦幻

直露情绪

内心独白

第三课时

《话题:叙述角度》学案

一、设计思想

明确小说写作的技巧,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为更好地阅读小说打下基础。

二、教材分析

1、要求掌握小说技巧:叙述角度(叙述人称)

2、《外国小说欣赏》第一单元话题内容是叙述,小说叙述角度是叙述技巧中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本课时为《话题叙述》第一课时,另以叙述腔调为中心一课时。

3、以往教学中,此类问题有所接触,但并未形成理论上知识,也未进行专题式的讲述,故有必要进行专节学习。

三、学情分析

1、在学习了课文《桥边的老人》以及完成了 “改写人称”的练习后,学生对叙述人称已有一定的了解。

2、学生并不能真正理解人称和叙述角度的关系,对叙述角度的概念也未形成,故练习中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

3、先对小说叙述角度的技巧有个全面的了解,再通过练习加强理解并巩固。

四、教学目标

1、了解小说的一般性知识,学会选择若干角度鉴赏小说的叙述艺术。

2、掌握小说的叙述角度和常用人称。

3、考察小说叙述角度和叙述人称与内容、题旨呈现的关系

五、重点

1、掌握小说的叙述角度和常用人称。

2、学会选择若干角度鉴赏小说的叙述艺术。

难点:

1、全知视角与有限视角在小说中的交替出现。

教学过程:

一、分析《桥边的老人》的课后练习,引出叙述角度的话题

1、“思考与实践”题一:《桥边的老人》中,法西斯的威胁近在咫尺,老人却还在挂念着自己的照看的小动物,表现出人性的光辉。试用第三人称或第一人称,描写老人的内心世界。

2、学生练习存在的主要问题。不少学生简单地把老人改成了第一人称“我”,把原来的“我(士兵)”改成第三人称士兵,然后在原文相应的人物名称处全部替换,其余内容基本没动,就算完成了文章修改。人称是改变了,但叙述角度却没有跟着相应的改变。以老人为第一人称叙述,却没有以老人的口吻来讲述这件事。

以第三人称为角度修改的文章,也没有把老人作为叙述的中心,没有展开人物的心理描写,没有对老人的心理进行直接的描述,没有全知角度应该有的“全知”。

为了更容易理解小说叙述角度的问题,我们先做一个简单的练习。

二、以不同叙述角度表述寓言《狐狸和乌鸦的故事》,整体认知叙述角度。

大家也许还记得寓言《狐狸和乌鸦的故事》,故事内容大体是这样的:

一天,一只乌鸦偷来一块肉,它停在树上,正要饱餐一顿,这时,树下走来一只狐狸。这只狐狸也正好肚子里饿得难受。当它看见树上乌鸦嘴上的那块肉时,已经垂涎三尺了。它想,怎样才能将肉骗过来呢?它想了想,灵机一动,抬头对乌鸦说:“尊敬的乌鸦小姐,你今天可真漂亮,不过据说你的歌声更美,不知是不是这样?”乌鸦一听,知道狐狸在打自己的主意,便闭口不理。狐狸看见此计不成,拔脚就走,边走边说:“没想到我今天碰到一只哑巴,原来你根本不会唱歌。”乌鸦一听急了,赶紧张开嘴唱歌,这样一来,肉就掉下去了。5

狐狸叼起肉,一溜烟跑了。

这个故事我们可以改编成另外两种版本。

这涉及小说叙述视角问题。

小说,主要是叙述,讲故事,既然要讲,就有一个选择和确定讲述角度问题。所以,所谓叙述角度,就是故事是由谁讲的,故事里发生的事是谁亲眼看到的,或者是谁想的。

三、引例详解叙述角度

1、第一人称叙述角度。

这一人称叙述角度,从“我”出发,一以贯之。凡是“我”没有出场的地方,“我”没有看到的东西,都无法写。即使“我”在场,除“我”之外的人物内心活动,也不能直接写,只能通过人物的行动、言语、表情等间接表现。“我”的内心世界,则可能充分展现,如“乌鸦”“狐狸”变“我”之后,就可能直接描写内心世界活动,展现所思所想。这就更具有真实感。好像不仅作者就是“我”,连读者也变成了小说中的“我”。所以第一人称的好处是小说情境显得更为真切,作者与读者的距离缩小了。

举例。英国作家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就是用的第一人称叙述,通篇都写“我”遇难荒岛后的所见所闻所想所做,而读者有时简直觉得变成了鲁滨孙本人,在荒岛上生活;或者似乎是鲁滨孙在荒岛上孤身生活的惟一目击者。尤其是鲁滨孙作为第一人称叙述,可以十分详细地描写他的心理活动。这就加强了小说的真实效果,读来兴味盎然。不过,第一人称叙述有它的不可克服的缺点,即主观渲泄的过分和客观视域的局限。主观渲泄的过分是指可能流于脱离小说情节的议论、抒情,客观视域的局限是不能涉及除“我”之外的所见所闻,这就限制了小说这种文体表现生活的自由度。

欣赏第一人称时要注意,第一人称叙述中,“我”不是作者,而有人一看到“我”,就以为是作者本人,这是错误的,“我”与小说中人其他任何一个角色一样,只是小说中的一个角色,没有特殊性,“我”可以是主角,也可以是配角。“我”作为小说次要角色的例子如鲁迅的《孔乙己》,“我”是一个小学徒,在小说中只是非常次要的角色,而主角则是孔乙己。小说通过小学徒“我”的眼光看孔乙己和其他人物的表演,从而展现世态的炎凉,孔乙己命运的可悲。安排一个“我”做目击者,这就比用第三人称更为真实地揭示人物性格遭际命运。

请同学们例举用第一人称叙述的文章。

2、第三人称叙述视角。

这种叙述视角,小说的叙述者不但了解小说里全部细节的发展,而且了解小说中所有人物的心理动态,就连两个人之间的悄悄话,叙述者也知道;连第二个人都无法知道的人物内心最隐秘的想法,叙述者也了如指掌。这是一种全知视角。它的最大优点是比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在叙事方面都更方便,无所不知,全知全能;不足之处,是导致作者与读者之间的隔,作者总把读者排斥在外。不像第一、二人称那样,好像作者在与读者交谈似的。

举例。《红楼梦》的叙述者是石头,是一个全知全能的叙述者,作者选择全知的叙事视 6

角是与它所叙述的对象相适应的。《红楼梦》描写的是一个封建家族的兴衰的历史,这个家族 的内外有非常复杂的社会联系,从皇公贵族到男仆丫环,上下不下数百人,可以说是当时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因此,就它反映生活的广度和时间的夸度来说,都不可能是现实中某一个实在的人所能感知了解和经历的。因此,就全书来说,难以采用限知视角。描写大场面,描写众多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运用全知视角常常能显得得心应手,艺术上有许多方便之处。全知的视角运用,不仅可以充分地描述人物的外在活动,而且由于叙述人能自由地出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深入到人物的内心活动,人物内心最隐蔽的思想感情和心理活动都能被揭示出来。《红楼梦》贾宝玉和林黛玉相互猜疑,相互试探的篇幅比较多,但它都有一个前提,就是彼此都不知道对方的真实的想法。如果彼此都知道对方真实的想法,也就没有了真真假假琐琐碎碎的赌气和口角了。既然林黛玉和贾宝玉彼此都不知道,叙述者何以知之,作者就必须设定虚拟叙述者石头是一个全知的叙述人,也就是说只有运用全知的视角,才能深入到人物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心理,从叙述艺术的角度看,作者对人物的无知和叙述人的全知之间的巧妙处理,常常是《红楼梦》心理描写的魅力所在。

另外大量中国古典小说,尤其如宋元时的话本小说,由说书人讲述故事,这个说书人就是一个全知者。

学生举例。

3、第二人称叙述视角。

运用第二人称写作,一般不能称为真正的第二人称小说。严格地说来,第二人称叙述,算不上一种叙述角度。它不是讲述者,而是被讲述者,是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它和第三人称的情况差不多,叙述者也在局外,但与第三人称略有不同:

它与人物有着密切对话的关系。

4、引申阐释叙述角度的实际运用及其意义

用第三人称叙述的小说,聪明的小说家并不全采用全知视角,而是在全知视角中插入小说中某一人物的有限视角,就是小说中从某一人物角度看人看事。这样,我们看到,小说的叙述视角,并不等同于人称,有时,人称不变,但人物视角却变化了。

例如,《水浒传》第8回末尾第9回开“鲁智深大闹野猪林”,有一段描写:

话说当时薛霸双手举起棍来,望林冲脑袋上便劈下来。说时迟,那时快,薛霸的棍恰举起来,只见松树背后雷鸣也似的一声,那条铁禅杖飞将起来,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去九霄云外,跳出一个胖大和尚来。喝道:“洒家在林子里听你多时。”两个公人看那和尚时,穿一领皂布直裰、跨一口戒刀,提禅杖,抡起来打两个公人。

这段描写中,作者的叙述视角并没有改变,还是第三人称,但小说中的人物叙述视角却发生变化,鲁志深大闹野猪林,完全是两个公人眼中看出:先写自己水火棍被物隔去,再写一条禅杖飞到。再写出现个胖大和尚,最后写公人眼中胖和尚的装束,这样写法,避免了小说写作上的单一呆板,人物感受也更为真切。小说中人物叙述视角的变化,往往被忽视,故要稍加留心,细细品味。

学生例举此类事例。

四、作业

试分析《林黛玉进贾府》的叙事角度

五、板书设计

第一人称叙述(有限视角)

《孔乙己》中的我 《桥边的老人》

第三人称叙述(全知视角、全知视角中的有限视角)《红楼梦》 《水浒传》

第二人称叙述(同第三人称叙述,而非真正的叙述视角)

第三篇:第一单元乐学案

课题

认识东南西北

时间

总课时

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2.发展学生空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教学知识点

1.掌握“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能用“东南西北”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第(1)课时

预学目标

预 学 活

由学生熟悉的太阳,让学生感到自然亲切,同时使学生感悟到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预学单:

(1)说说校园的东南西北各有哪些建筑物,并完成填空。

(2)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自然现象也可以帮助认识方向?

(3)思考:“东南西北”之间有什么排列规律。

一、谈话导入:

师:太阳不仅可以给我们带来光明,还可以为我们指引方向。早上,太阳升起的一方是(东),傍晚,太阳落下的一方是(西),这节课我们就从太阳开始研究生活中的方向。(揭示课题:东南西北)

二、预学交流

师:根据预学单,小组内交流预学成果

共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

共同研究:东南西北有什么规律?

活动一:学习例题,探究认识东南西北的方法

(一)出示学习单:

1.说一说:校园的东南西北各有哪些建筑物。

2.议一议:生活中还有哪些自然现象也可以帮助认识方向。

3.想一想:“东南西北”之间有什么排列规律。

(二)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交流

(三)集体交流,反馈点拨

预设: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图书馆在校园的东面,体育馆在校园的西面,教学楼在校园的北面,大门在校园的南面。

(2)介绍生活中还可以利用哪些自然现象来认识方向。(结合课件讲解)

a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傍晚太阳在西边落下。

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发展学生空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

b指南针红色指针始终指向北方。

c北极星所在的方向就是正北方向。

d树冠茂密的一面是南方,稀疏的一面是北方。

e年轮纹路疏的一面朝南方,纹路密的一面朝北方。

(3)东南西北之间的排列规律:

a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b东西相对,南北相对。

c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始终按顺时针排列。

活动二:巩固新知,灵活应用

(一)出示学习单:

1.填一填:完成P3“做一做”,同桌校对。

2.说一说:教室里的东南西北各有什么?小组交流。

3.用一用:完成书本P5第3题,解决问题。

(二)学生自主练习,小组交流

(三)集体交流,反馈点拨

1.指名汇报做一做:

(1)校对答案

(2)错误纠正:

A:东与西相对,北与南相对

B:东与南相对,北与西相对

2.小组进行汇报说一说:

(1)

东有黑板,南北是窗户,西有作品墙。

(2)

西有黑板,南北是窗户,东有作品墙。

3.集体讨论P5第3题

(1)独立完成(2)集体校对

活动三:课堂总结,作业布置

1.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2.还有疑问?

3.作业:《作业本》P1

延学目标

培养学生通过画图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皮皮从A地出发,向西走1000米到达B地,再向北走500米到达C地,然后向东走235米到达D地,最后向南走500米到达F地。AE两地相距多少米?

东南西北

(上)北

东西相对,南北相对

(左)西

(右)东

顺时针排列,东—南—西—北

(下)南

教学反思

备课人:张英

课题

认识平面图上的东南西北

时间

总课时

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看懂简单的平面图。

2.了解平面图是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位绘制的。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4.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在平面图上辨认东南西北,并学习用这些词汇描绘物体间的位置关系。

教学知识点

能在平面图上确定物体所在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第(1)课时

预学目标

预 学 活

复习方向的相对性,为学习新知作铺垫。

预学单:

(1)

▲北表示什么意思?

(2)

完成填空题,说说你是怎么看的?

(3)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一、复习导入:

1.方向的相对性:东西相对,南北相对。

2.根据一个方向,准确地找到另外三个方向。

3.明确任务:这节课我们要学会在平面图上辨认东南西北,并学习用这些词汇描绘物体间的位置关系。

二、预学交流

师:根据预学单,小组内交流预学成果

共学目标

1.使学生看懂简单的平面图。

2.了解平面图是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位绘制的。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4.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共同研究:怎样看图中的东南西北?

活动一:学习例题,探究看图的方法。

(一)出示学习单:

1.想一想:▲北表示什么意思。

2.填一填:书本例2的空格。

3.说一说:看图东南西北的方法。

(二)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交流

(三)集体交流,反馈点拨

预设: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北”表示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师追问:怎么理解“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预设:“上北“指上面是北方,”下南“指下面是南方,”左西“指左面是西方,”右东“指右面是东方。

(2)

教学楼在操场的(北)面

体育馆在操场的(西)面

操场在图书馆的(西)面

图书馆在体育馆的(东)面

教学楼在大门的(北)面

大门在教学楼的(南)面

(3)师追问:你是怎么知道“教学楼在操场的(北)面”的?

预设:因为教学楼在操场的上面,“上北”的意思就是“上面是北面”,所以“教学楼在操场的(北)面”。

(4)再指名说一说为什么“图书馆在体育馆的(东)面”?

活动3.出示九宫格,随意写上数字,说一说“几的哪面是几”,“几在几的哪面”?

活动二:巩固新知,灵活应用

(一)出示学习单:

1.填一填:完成P4“做一做”,小组校对。

2.用一用:完成书本P6第4题,解决问题。

(二)学生自主练习,小组交流

(三)集体交流,反馈点拨

1.指名汇报做一做:

(1)校对答案

(2)纠正错误:

A天安门城楼在国旗的北面。

B人民大会堂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西面。

C中国国家博物馆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东面。

2.集体讨论P6第4题

(1)独立完成(2)小组校对

(3)错误纠正

活动三:课堂总结,作业布置

1.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2.还有疑问?

3.作业:《作业本》P2

延学目标

培养学生作图意识,养成通过画图解决问题的习惯。

小兔、小羊、小马和小狗要搬进下面的新家了,请你给他们安排好房间,并说一说他们分别在小鹿家的什么方向。

位置与方向

教学楼

体育馆

操场

图书馆

大门

教学反思

备课人:郑燕

课题

练习一

时间

总课时

6课时

课型

练习课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引导学生进一步掌握看平面图上的东、南、西、北,并会看简单的路线图,描述行走的路线。

3.发展学生空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难点

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教学知识点

1.掌握“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能用“东南西北”描述物体的位置。

2.能在平面图上确定物体所在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第(3)课时

预学目标

预 学 活

由学生熟悉的太阳,让学生感到自然亲切,同时使学生感悟到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预学单:

(1)说说教室的东、南、西、北面各有什么;再介绍一下自己的房间布置:我房间的西面墙上……

(2)回忆:一般情况下,平面图上的东、南、西、北是怎么分配的?完成课本P5的第3题。

(3)思考:关于“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你还有什么问题?

一、谈话导入:

师:前两堂课,我们一起讨论、认识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讨论这部分的知识。(揭示课题:东南西北)

二、预学交流

师:根据预学单,小组内交流预学成果。

共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发展学生空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

共同研究:东南西北有什么规律?

活动一:复习生活中的东南西北

(一)出示学习单:

1.教室的东、南、西、北面各有什么;

2.介绍一下自己的房间布置:我房间的西面墙上……

3.“东南西北”之间有什么排列规律。

(二)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交流

(三)集体交流,反馈点拨

(1)讨论、交流学习单1;

(2)讨论、交流学习单1;

(3)回忆、归纳东南西北的排列规律:

A面朝东方,左边是北,右边是南,后面是西;

B东西相对,南北相对;

活动二:复习近平面图上的东南西北

(二)出示学习单:

4.填一填:完成P5“练习一”第3题。

5.说一说:平面图上的东南西北排列有什么规律。

6.用一用:完成书本P6第4题,解决问题。

(二)学生自主练习,小组交流

(三)集体交流,反馈点拨

1.指名汇报P5“练习一”第3题:

(1)校对答案

(2)错误纠正,进一步明确:

东与西相对,北与南相对;

2.进一步明确平面图上的东南西北排列规律:

(1)一般情况下,平面图上的方向排列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始终按顺时针排列。

3.集体讨论P6“练习一”第4题:

(1)独立完成(2)集体校对,讨论:你是怎么确定五岳的位置?

4.完成课本P6“练习一”第5、6题;

独立完成后,讨论、校对。

活动三:课堂总结,作业布置

1.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2.还有疑问?

3.作业:《作业本》P3

延学目标

培养学生通过画图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海滨公园在时代广场的北面,它的西面是碧园小区,它的东面是玉龙广场;它的北面是大润发超市,你能画出示意图吗?

时代广场

东南西北

面朝东方,左边是北,右边是南,后面是西;

东西相对,南北相对;

(上)北

(左)西

(右)东

(下)南

东南西北,按顺时针排列;

教学反思

课题

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时间

总课时

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正确辨认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学会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来辨认其余七个方向。

2.在空间中以一个物体为参照物来辨别方向。

3.引导学生有效地利用自身的生活经验,认识并理解方位知识,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辨认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找准参照物,体会位置与方向的相对性。

教学知识点

正确区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体会位置与方向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第(1)课时

预学目标

预 学 活

因地制宜,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复习已学过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预学单:

(1)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如何规定的。

(2)说说多功能厅和餐厅分别在学校的什么方向。

(3)完成图画下面的填空题,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4)组内交流不明白的地方。

一、游戏导入:

请五位同学在黑板前按十字形的队形站好,其余同学说说他们的位置关系。

句式训练:(谁)在(谁)的(哪)面;

或(谁)的(哪)面是(谁)。

师:除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外,还有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四个方向。(板书课题)

二、预学交流

师:根据预学单,小组内交流预学成果

共学目标

1.正确辨认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学会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来辨认其余七个方向。

2.在空间中以一个物体为参照物来辨别方向。

3.引导学生有效地利用自身的生活经验,认识并理解方位知

共同研究:怎样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活动一:学习例题,探究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的方法。

(一)出示学习单:

1.说一说: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如何规定的。

2.填一填:书本例3填空题。

3.想一想:认识方向的方法是什么。

(二)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交流

(三)集体交流,反馈点拨

预设: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在东与北之间的方向是东北,在东与南之间的方向是东南,在西与北之间的方向是西北,在西与南之间的方向是西南。

(2)多功能厅在校园的东北角,因为它在校园的东面和北面之间;餐厅在校园的西北角,因为它在校园的西面和北面之间。

(3)课件演示,集体交流:

识,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a.餐厅在校园的(西北)角,存车处在校园的(东南)角,科技楼在校园的(西南)角

b.餐厅在存车处的(西北)方向,科技楼在多功能的(西南)方向,多功能厅在科技楼的(东北)方向

活动二:巩固新知,灵活应用

(一)出示学习单:

1.填一填:完成P7“做一做”,小组校对。

2.说一说:教室里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小组讨论。

3.用一用:给定一个方向,找出其余七个方向,解决问题。

(二)学生自主练习,小组交流

(三)集体交流,反馈点拨

1.指名汇报做一做:

(1)校对答案

(2)纠正错误:

2.小组进行汇报说一说:

(1)独立思考

(2)小组讨论

3.集体讨论P5第3题

(1)独立完成(2)小组批改

活动三:课堂总结,作业布置

1.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2.还有疑问?

3.作业:《作业本》P3

延学目标

结合学生实际,充分认识方位,巩固方向的相对性。

出示九宫格,任意写上1——9这9个数字,说清楚它们的位置关系。

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西北

东北

西

西南

东南

找准参照物

教学反思

课题

行走路线(例4)

时间

总课时

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会辨认地图上的方向(八个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2.在运用所学的方位知识解决简单的路线问题的过程中,了解同一路线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进一步感受方位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学习方位知识的兴趣,树立应用方位知识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能根据八个方向看懂简单的平面图,并能在平面图上描绘物体的相对位置和行走路线。

2.体会平面图中的方位是相对位置,参照物不同,描述的方位也不同。

教学知识点

正用八个方向词语描述物体位置,并能在平面图上正确说出行走线。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第(1)课时

预学目标

预 学 活

通过说一说、指一指等活动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巩固八个方向,为观察线路图做好充分准备。

预学单:

1.看一看这个动物园里有哪些动物馆,分别在动物园的什么方向。

2.小平要去看熊猫,应该向什么方向走?文文先去看狮子,再去猴山,应该怎么走呢?

3.任选一个动物馆,说说从大门出发可以怎样走?

4.思考:为什么猴山在大门的北面,却在大象馆的东面?

一、复习导入:

1.说一说,我们了解了哪八个方向?

2.站在教室中间指出八个方向。

3.在示意图上标出八个方向。

4.游戏:师说一个方向,学生用手指一指。

师:这节课我们要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预学交流

师:根据预学单,小组内交流预学成果

共学目标

1.会辨认地图上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2.在运用所学的方位知识解决简单的路线

共同研究:如何用学习的方向设计路线?

活动一:学习例题,探究设计路线的方法。

(一)出示学习单:

1.说一说:小平要去看熊猫,应该向什么方向走。

2.画一画:任选一个动物馆,画画从大门出发的路线。

3.想一想:为什么猴山在大门的北面,却在大象馆的东面。

(二)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交流

(三)集体交流,反馈点拨

预设: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熊猫馆在动物园的西北角……

(2)小平要去看熊猫,应该向西北方向走;文文去看狮子应该向西北方向走,再向

问题的过程中,了解同一路线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进一步感受方位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应用方位知识的意识。

北面走就能走到猴山。

(3)从大门出发去飞禽馆可以先向北走到狮馆,再向东北走到飞禽馆;或先向东北走到鹿馆,再向北经过鱼馆到飞禽馆。引导得出:确定方向时要以起点为参照物。

(4)因为参照物不同,所以方向也会不同。

通过比较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参照物不同,位置就会不同,说方向时一定要找准“谁是参照物”。

师追问:你想去哪个动物馆?说一说它的路线。原路返回时路线又如何?

活动3.出示行车路线图。

师:说一说汽车从火车站出发到动物园怎么走?返回又怎么走?以什么为参照物?为什么去时和来时的方向不一样?

活动二:巩固新知,灵活应用

(一)出示学习单:

1.练一练:练习二第5题:小动物各住在什么位置?为小熊设计一条送货路线,画出来。

2.填一填:根据动物园导游图回答问题。

(1)熊猫馆在动物园的()角,飞禽馆在动物园的()角。

(2)猴山在狮山的()方向,长颈鹿在狮山的()方向。

(3)说一说其它动物分别在狮山的什么方向。

(4)熊猫馆在长颈鹿馆的()方向,长颈鹿馆在熊猫馆的()方向。

(5)海洋馆在大门的()方向,大门在海洋馆的()方向。

3.用一用:独立完成练习二第7题,集体校对。

(二)学生自主练习,小组交流

(三)集体交流,反馈点拨

1.指名汇报练一练:

(1)设计路线

(2)对比择优

2.独立完成填一填:

(1)独立完成(2)小组校对

(3)全班纠错

3.集体讨论练习二第7题

(1)独立完成(2)集体校对

活动三:课堂总结,作业布置

1.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2.还有疑问?

3.作业:《作业本》P4-5

延学目标

培养学生用画示意图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小乌龟从A地出发,先向西爬10厘米,再向北爬20厘米,然后向东爬30厘米,最后向南爬40厘米到达B点。现在它想回到A点,如果只能直角拐弯,那么至少要爬多少厘米?

位置与方向

()在动物园的()面;动物园的()面是()。

从大门出发,先向()走到(),再向()就到了()。

教学反思

备课人:张英

课题

练习二

时间

总课时

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看懂简单的平面图,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南、东南和西北这八个方向,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三个方向。

2.能熟练地绘制8个方向的平面图。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在平面图上辨认东南西北,并学习用这些词汇描绘物体间的位置关系。

教学知识点

能在平面图上确定物体所在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第(1)课时

预学目标

预 学 活

复习方向的相对性,为学习新知作铺垫。

预学单:

1.完成P9第1、3题。

2.说说十字路口四周的店铺分别在什么位置上?

3、完成第3题的方位示意图,并说说哪两个方向是相对的?

3.通过自学,你还有什么疑问?

一、谈话导入

师:前几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位置与方向。今天,我们就来进行综合练习。

二、预学交流

师:根据预学单,小组内进行交流。

二、预学交流

师:根据预学单,小组内交流预学成果

共学目标

1.使学生看懂简单的平面图。

2.了解平面图是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位绘制的。

3.使学生

共同研究:怎样看实物图中的八个方位?

活动一:复习识别图中方位的方法。

(一)出示学习单:

1.想一想: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一些什么知识?

2.填一填:填完整书本中第3题的方位示意图。

3.说一说:说说十字路口四周的店铺分别在什么位置上?

(二)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交流

(三)集体交流,反馈点拨

1、指名说说本单元学习了哪些知识?

2、独立说说十字路口四周的店铺分别在什么位置上?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3、独立完成第三题,填出示意图,并说说哪两个方向是相对的?

活动二:巩固新知,灵活应用

(一)出示学习单:

1.填一填:完成P9第4题,小组校对。

2.用一用:完成书本P10第5、6、7题,解决问题。

(二)学生自主练习,小组交流

(三)集体交流,反馈点拨

1.指名汇报做一做:

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4.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1)校对答案

(2)纠正错误:

2.集体讨论P10第5题

(1)独立完成(2)在组内说说小熊送货路线,并说说森林中的小动物各住在什么位置?

(3)错误纠正

3、集体讨论P10第6题

(1)先独立完成第6题。

(2)集体交流并校对。

4、集体讨论P10第7题

(1)仔细审题,独立完成。

(2)先确定北面,再集体交流并校对。

活动三:课堂总结,作业布置

1.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2.还有疑问?

3.作业:《作业本》P5

延学目标

培养学生作图意识,养成通过画图解决问题的习惯。

早上起来面朝太阳,我的背面()面,我的右边是()面,我的左边是()面。

傍晚放学面朝太阳,我的背面()面,我的右边是()面,我的左边是()面。

练习二

分清方向先知北

东、南、西、北

东北、东南、西南、西北

教学反思

第四篇:第一单元复习课学案

第一单元复习课学案

复习课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复习本单元20个“我会写”的字,27个“我会认” 的字及相关词语。

能力目标:复习、做题中,回顾课文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知识点,联系上下文,再次品味

优美的语言和含义深刻的句子。

情感目标:再次走进西部,感受西部的美好,激发热爱西部的情 感。

课前准备:给学生发放学案,鼓励学生高效完成自学部分。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

学案自学:

一、我会读写

高歌、绿毯、柔美、渲染、勾勒、低吟、奇丽、回味、迂回、疾驰、马蹄、礼貌、拘束、羞

涩、摔跤、天涯、清晰、插嘴、分辩、抚摸、介绍、新疆、陷入、热乎乎、一碧千里、翠

色欲流、襟飘带舞

提示:你觉得哪些字词容易混淆、难写、难记?提出来,让大家都留意。

二、我会背诵

1、背诵《草原》一文的1、2自然段。

2、背诵《白杨》一文中爸爸介绍白杨的一段话。

3、背诵本单元的日积月累。

提示:背诵的时候,千万别添字掉字奥。

三、我能理解

1、《草原》一文,按的顺序,描绘了图,图,图,通过这些画面,表现了草原不仅美,更美。最后用诗句

“、”结束,全文处处流露出作者的之情。

2、《丝绸之路》一文中,点明中心的一句话

是。

3、《白杨》一文中,爸爸的话写出的白杨的三个特点,分别

是:。

4、《白杨》一文中,写了爸爸次沉思。第一次是思,第二次是

思。

5、《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一课中,“”这句话在开工前,遇到困难和

克服困难时反复出现,充分反映了建设者的精神。

总结:通过这几篇文章的学习,你在内容、写法上都什么收获?

四、我能延伸

西部印象(节选)

对我来说,西部印象是与荒凉、遥远、新奇和异域风情连在一起的。她是众山之巅、江河之源,是茫茫无边的黑色大戈壁、一望无际的黄色沙漠。但她也是丰润的绿洲、肥茵的大草原、淙淙的雪山泉水、悠扬婉转的牧歌。她是葡萄架下的笑声、旋转的裙子、飘舞的辫

子。她是油滋滋粘满孜然的羊肉串、大块白嫩嫩的手抓羊肉。西部是东西方文明的通道,是连接欧、亚、非三洲的大陆桥。她是上古开通的丝绸之路,是络绎不绝的商队,是和平与

繁荣的使者,是驼背上诱人的香料与丝织物,是大车里精美的瓷器和工艺品,是艰难的长途

跋涉,是阳光下欢快的驼铃。西部曾有过极盛的繁荣,因而在古代,人们对她并没有遥远的感觉。节旄出塞是常使,立功异域为殊荣。唐代大诗人李白,就出生在西域的碎叶城,他

仗剑他国,白发飘零,游历和歌咏了祖国山水。五十年来的西部,是铺天的麦地,是无际的棉田;是井架,是运油车,是输油管;是原子基地,是发射架,是内地支边,是生产建设,是强大国防,是赫赫国威。眼下,西部就要发生一场更大的变化。她将成为人类文明的奇

迹,21世纪的硕果。啊,西部,我无法预知你未来的笑容。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络绎不

绝:。长途跋

涉:。

2、认真读短文,找找哪些语句与下列中学到的课文内容有关。与《草原》相关的语句:。与《白杨》有关的语

句:。与《丝绸之路》有关的语

句:。

3、短文的第①段是写对西部的; 第②段是写西

部;第④段是写西部。

4、“啊,西部,我无法预知你未来的笑容。”根据你课内外对西部的了解,请对它的未来作

一下预测。

课中

一、小组合作

1、自学(用红笔画出自己学案中不会的内容)1分钟

2、对学(找出两个人的不同之处,探讨)3分钟

3、群学(统一答案,将需要展示的内容写在黑板上,安排展示人员,预展)8分钟

二、班级展示20分钟

1、听写词语

()()()()()()()

()()()

2、展示学案中的二、三、四题。

三、质疑探究2分钟复习至此,对于本单元,你还有哪些疑惑,提出来,我们共同

解决。

四、自悟自得1分钟本节课,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如知识、情感、道理等,我想说:

五、达标测评5分钟

1、形近字组词蹄()崖()绍()陷()

啼()涯()沼()焰()

2、判断对错。

(1)《草原》一文是老舍写的,课文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2)《丝绸之路》和《草原》两课在写法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借物抒怀,托物言志。()

(3)“车窗外事茫茫的大戈壁。”“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这两句中的“茫茫”

一词的意思不同。()

3、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西部建设者的无私奉献的精神让我们感动,写几句话夸夸他们

吧。

课后反思

小学五年级语文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课题:第一单元学科:语文教师:杨雁波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和搜集资料了解西部,激发热爱西部的情感。

2、引导学生学习把握诗文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语言的表达效果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3、引导学生学会了解一些比较简单的、适于他们接受的写作方法,并试着将这些写法运用

到自己的习作之中。

4、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和搜集资料了解西部、激发情感。

5、引导学生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通过分析课文,教师引导,可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难点:体会文章的叙述顺序和表达特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提高独立阅读 的能力。

三、课时:二课时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

五、教学过程

1.课的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复习第一单元的内容“走进西部”。(读句子:“草原美景

如画,蒙汉情深似海。”“石雕浓缩历史,见证昔日繁华。”“明写白杨暗喻人,托物言志表寸

心。”“天路神奇穿越雪域高原,藏汉情景见证党恩似海。”)谁能告诉我,它们与哪篇课文有

关?(学生答)这节课我们重点复习本单元的字词。

二、字词复习重点

1、能读会写下列词语,并说出重点词的意思。

a、学生自己找出本单元的生字词语。

绿毯、渲染、勾勒、低吟、迂回、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天涯、襟飘带舞、一碧千里、翠色欲流、清晰、抚摸、介绍、新疆、陷入、浑黄一体、高大挺秀。

b、对难写的字,如:襟、涩、勒、晰、疆、陷等,教师加以指导。

2、多音字组词。(掌握多音字读音,积累不同读音的词语)

a、蒙、似、载、曾、碴、薄、倒、行。

b、引导学生读出它的不同读音,并组词。

c、多音字在句中的正确运用。

3、形近字组词,易错字组词。形近字:毯、毡、毽疆、僵陷、掐辩、辨 易

错字:吟、貌、襟、涩

b、学生齐读。

c、学生组词,并选用所组词造句。

4、写出近反义词(巩固词意理解)

近义词:天涯~天际勾勒~勾画羞涩~羞愧等

反义词洒脱~拘束典雅~粗俗清晰~模糊等

5、课堂检测

a、选词填空。

分辨 分辩

1、我竭力进行(),终于搞清楚事情的真相,消除人们对我的误解。

2、雨水模糊了她的视线,她()不清刚才过去的是不是她要找的那个人。

5.课的小结:总结本课复习内容。

六、总体板书设计:

第一单元复习

1、生字、词语2、2、多音字(注音组词)

3、3、形近字、易错字组词4、4、近反义词5、5、理解运用

语文第一单元练习题

一、看拼音,写汉字。(32分)tǎnyínyūtímào 绿(毯)低(吟)(迂)回马(啼)礼(貌)

jūjiāoxuànyájùn(拘)束摔(交)

(渲)染天(崖)(骏)马lâxiusâxīshàojiāng 勾(勒)(羞涩)清(晰)介(绍)新(疆)

二、将词语补充完整。(8分)

一(碧)千里翠色(欲)流(襟)飘带舞(浑)黄一体

三、词语搭配。(10分)茫茫的白杨树高大挺秀的冻土 小

小的昆仑山银装素裹的灯火 粗壮的大戈壁斗志高昂的身影 高大的争论彻夜通明的风火山

巍峨的枝干逞凶一时的筑路大军

四、按课文内容填空(20分)

1、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空气是那么(),天空是那么(),使我总想

(),表示我满心的()。

2、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

3、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需要它,它就在()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遇到风沙还是雨雪,()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那么直,那

么(),不(),也不()。

4、(),浪淘风簸自之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

5、美景——()——()——()——联欢。

五、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6分)深:① 颜色浓② 开始以来经历的时间久

③ 距离大,跟浅相反④ 程度高⑤ 极;很⑥深入;深远

1、夜深.了,人们

都进入了梦乡。()

2、这件衣服颜色太深.了。()

3、那件事产生了很深.远的影响。()

4、那口井特别深.。()

5、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6、我们对他的遭遇

深.表同情。()

六、选词填空。(9分)可是由于尤

其1、上网冲浪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知识,()也要注意节制。

2、()连续高温,杭州采取了人工降雨的办法以减缓旱情。

3、暑假里,小学生要特别

注意人身安全,()是在游泳时,一定要有 大人带领。

七、照样子,改写句子。(9分)例:这是一个娇嫩的小生命。这是一个多么娇

嫩的小生命呀!

1、杭州的西湖是一颗璀璨的明珠。

2、人们希望车子能停下来,希望时间能停下来。

3、我向往大熊猫的故乡。

八、请你当医生,给下面的句子治病。(6分)

1、我敢肯定今天

2、元宵节,大街上挂满了五颜六色的大红灯笼。可能会下雨。

第五篇:文化生活第一单元复习学案

文化生活第一单元复习学案

班级:姓名: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 综合应用知识点

【理论知识】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文化的力量)

2.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因为先进的、健康的文化能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反作用)

3.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

【例题1】:2004年6月底到七月初,在中宣部的指导下,有关部门连续举办了《牢记“两个务必”永葆政治本色——西柏坡精神巡回展览》和《延安精神永放光芒》两个大型展览。在全国掀起弘扬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努力实现共同理想的高潮。

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弘扬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

【例题2】: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据此,有人认为,经济上去了,社会文化就发展了,社会文明程度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

这种观点对不对?为什么?

 简单应用知识点:

1.文化的涵义:“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我们当前要发展的文化指的是要发展社会主义文化。

2.文化的三个特点:(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一、文化与社会(国家、民族)发展的关系(或文化对社会的影响作用)

(2)文化又是人们的一种素养。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3)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一个时代的文化和精神产品,往往是这一时代社会发展轨迹的反映。

3.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表现,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

(2)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3)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4.文化与经济交融的表现。(1)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经济文化化)

(2)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经济化)

5.文化与政治交融的表现:

(1)随着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2)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意图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企图削弱和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以推行强权政治。

6,当前面对文化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我们应如何加强文化建设?

发展中国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 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第二课:文化与个人

 综合应用:文化对人的影响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启示:我们要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人们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

(2)表现: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注:文化与社会实践的关系①人们的文化素养是在社会实践中逐步培养出来的,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②文化反过来又影响人的实践活动。)

(3)特点:

A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从影响的过程看)。

a:文化氛围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而是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b: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但人接受文化的影响并不都是消极被动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这启示我们要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能力,自觉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熏陶,增强抵制落后腐朽文化的能力.)B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从影响的效果看)

a:文化对人的影响,无论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上,还是表现在生活方式上,都是深远持久的。

B: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因此要树立正确的“三观”。

(4)文化塑造人生。

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培养健全人格,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来源:

总结:文化如何影响个人成长

(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人们总是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生活,文化氛围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3)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不仅能够使人获得一定的专业知识,增强劳动技能,而且能够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提高人的审美水平、道德素养。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过程(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培养健全人格,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例题3】:材料:席勒说:“人的完美需要在文化中实现。”据此有人认为,在较好的文化氛围中生活就能形成较高的文化素养。这种观点对不对?为什么?

【例题4】:(辨析题)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因此,只要参加文化活动,人的精神就会健康向上。

【例题5】:2004年,山东大学就网络文化对人的影响问题展开了调查。从调查结果看,大部分人上网是为了查找资料、通信和娱乐,过半数的学生认为利大于弊。同时认为网络弊端重重的也大有人在,大家对其厌恶程度依次为:网络用语不文明、偷看他人电子邮件、攻击他人电脑、浏览暴力性游戏软件、用假姓名和假身份聊天等。对于网络游戏对校园生活的冲击,虽有不少学生认为网络游戏影响巨大,很多人因此而分散精力、荒废学业,但多数学生相信,只要有足够的自制力,便不会深陷其中。

联系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网络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认识。(16分)

例题1参考答案:(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一个民族,只有物质和精神上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能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例题2:参考答案:(1)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强调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水平,从这种意义上说观点是有一定道理的。

(2)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不能简单地认为文化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那种认为只要物质条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而然地就会好起来,物质条件差一点,精神文化就不可能搞好的观点,不符合历史发展的事实,是不正确的。

(3)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参与文化生活、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起来的。

例题3:参考答案:(1)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参与文化生活、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起来的。

(2)人们总是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生活,文化氛围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因此,在较好的文化氛围中生活有利于形成较高的文化素养。

(3)只有主动、自觉地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熏陶,才会形成较高的文化素养。因为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不仅能够使人获得一定的专业知识,增强劳动技能,而且能够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提高人的审美水平、道德素养。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过程。

例题4:参考答案:(1)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优秀文化总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而由此产生的精神力量,往往历久不衰,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幸福生活。

(2)但不能说只要参加文化活动,人的精神就会健康向上,因为文化有先进和落后,优秀和糟粕之分。只有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才能使人得到精神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提高人的审美水平、道德素养。

(3)人们参加优秀文化活动是一个自觉学习、主动感悟的过程。如果只是被动地、受强制地参加游行文化活动,也难以产生健康向上的精神力量。

例题5:参考答案:(1)网络是把双刃剑。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有先进与落后、腐朽之分。

不同的文化对人的影响是不同的。(4分)

(2)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深入持久的。因此,接触网络文化,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并具有较强的自制能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6分)

(3)把网络作为一种学习的工具加以学习运用,能够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促进自己的全面发展。(6分)

——从文化生活的角度来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理论依据:

(1)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的程度不断加深。经济的文化含量日益提高,文化的经济功能越来越明显,因此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2)当今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因此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提升我国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

现实意义:

(3)加快振兴文化产业,有利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加快振兴文化产业,能够扩大居民消费,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振兴文化产业对于满足人民群众多样性、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下载第一单元学案1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一单元学案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文化生活第一单元复习学案(推荐)

    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复习学案 重点:文化对社会发展和人的影响作用目标:建立知识网络,掌握重点知识,清扫知识死角 一、自主构建本单元知识网络:三、课堂练习:1、黄山作......

    文化生活第一单元复习学案[推荐]

    文化生活第一单元复习学案出题人:王爱利审核人:高二政治组知识一、文化现象文化内涵 【知识梳理】1、文化现象:①普遍性――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文化现象丰富多彩。②多样性――......

    高二第一单元学案5篇范文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施耐庵 【学习目标】 1.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及作用,赏析课文中“风雪”的描写。 2.理解林冲性格的转变是怎样随着情节的发展而完成的,学习在矛盾斗争过程中刻画......

    九年级语文第一单元学案

    学习永威九年级语文学案设计 一 沁园春 雪 年级: 姓名: 主备人:尹静 一、学习目标: 1.诵读10遍,熟读成诵。 2.结合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描绘词的内容,感受词的意境。 3.思考文章形象的......

    七年级第一单元复习导学案

    七年级第一单元《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复习导学案【单元主题】本单元是对我们进行生命教育。认识生命的美好,感悟生命的意义,珍爱生命,热爱生活,以满腔的热情投入生活,追求生 命的......

    初三政治第一单元复习学案

    初三政治第一单元复习学案 一、梳理本单元知识结构(整理到课本上) 二、基础知识问答1、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追求的一个重要主题是公平和 正义 。现代公民所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是......

    论语 导学案 第一单元2[定稿]

    第一单元《论语》选读 二、当仁,不让于师 学习目标: 1.理解、运用文中关于学习、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进一步培养文言阅读能力。 2.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端正从师态度,提高个人的思......

    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学案[范文大全]

    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 探究一:材料一 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代表认真听取和审议了政府工作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