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用创新理念引领街道地区党建
为把街道党建工作渗透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建宁路街道党工委以“创新制度”为抓手,将地区党建工作融入到经济发展、地区稳定、和谐建设和文明化长效管理的实践中。
一、坚持“三个到位”,增强做好地区党建工作责任感
1.思想认识到位。新形势下地区党建工作发生了质与量的突变,新变化必然给地区党建
工作提出新挑战,街道工委一班人站在党要管党,党要服务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到抓好地区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将党建工作当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特事来抓。
2.领导责任到位。及时成立地区党建工作领导小组,严格组织分工,形成街道工委书记主抓,分管副书记、组织委员具体抓,企业、社区党组织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的组织机制。建立街道领导干部联系社区、企业和委派科级中层干部为新型经济组织党建指导员制度,定期到社区、企业帮助指导,排忧解难。成立“第三商圈”大市场党建联席会,定期分析研究地区大市场党建及新经济组织党建的特性和走向,为地区企业发展、经济建设、和谐稳定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3.舆论宣传到位。在街道工委、社区、辖区单位分别召开工委扩大会、支部扩大会、党员大会和“第三商圈”大市场党建联席会,广泛宣传党的宗旨,党建工作对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辖区和谐稳定的作用和意义。同时通过《第三商圈快讯》、《党建简报》等媒介,大力宣传企业、社区党建成效,在建宁路地区形成企业党组织都关心党的建设,新经济组织都支持党的建设,社区党组织都加强党的建设浓厚氛围。
二、做到“三个狠抓”,夯实地区党建工作的组织基础
1.狠抓组织建设。科学合理设置基层党组织。对企业党组织的设制,采取大建党委(总支)、中建支部、小建小组的原则,即在金桥、玉桥等大型国有改制企业建立党委,在正式党员3名以上的企业建立支部,在正式党员3名以下的企业建立党小组或选派党建指导员。对社区党组织的设制,采取党委(总支)——支部——党小组的设制框架,原则上将党小组设在单元楼幢,便于协调组织。健全“流动党员”管理措施,建立“流动党员管理站”,在基层党组织中普遍建立流动党员“动态信息库”,对流出的党员年龄、专长、分布等基本情况进行摸底造册,为他们提供就业信息服务,做到“党员流动到哪里,教育跟踪服务到哪里”,增强地区党建凝聚力。
2.狠抓制度载体建设。建立健全基层党建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流动党员管理办法、党员议事规则、党员救助、发展党员等制度。帮助和支持社区党组织建立“四室三站一中心一廊一电话”,即:办公室、议事室、图书室、谈心室、爱心救助站、志愿者服务站、文体活动站及教育管理中心、宣传教育长廊和一部居民求助热线电话,形成以社区党组织为领导核心、社区各类组织共驻共建、社区居委会自治的新型社区管理体制。督促和指导大中型企业逐步建立党员议事室、图书室、谈心室、救助站、文体站等服务平台。
3.狠抓队伍建设。由街道组织员每月组织一次党建工作例会,听取阶段性工作开展情况,部署下步工作,研究、商讨工作中的难点疑点问题,通过相互交流、集中学习,提升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党务工作能力。定期举办党务知识培训,分批选送党组织负责人到各级党校轮训,加强对党务后备干部的培养选拔,建立后备党务干部档案,落实培养责任人,采取跟班学习、培训的方式提高后备干部素质。
三、实现“三个转变”,努力构造地区党建工作新机制
1.实现基层党建“以条为主”向“条块结合”的转变。重点是建好“两会”:一是街道工委建好“街道地区党建工作指导委员会”,具体对街道范围内的党建工作进行指导。二是建好“大市场党建联席会”,将党组织管理权限不在街道范围内的党组织联合起来建立“大市场党建联席会”,通过联席会这一平台,有效地整合资源,共建共驻,共同为“第三商圈”的经济社会发展献策献计。
2.实现地区党建工作内容由单一型向多元化的转变。将党建与地区建设、经济发展和和谐稳定结合起来,对下岗党员实行“就地管理”、“双重管理”,定期给予帮扶教育,要求他们带头做好下岗职工思想工作、带头实现再就业、带头维护地区稳定,做到工作下岗思想不下岗。对流动党员实行“动态管理”,开展“七个一”活动,即写一份汇报,提一个建议,传递一个信息,引进一项技术,推荐一个项目,奉献一份爱心,带好一片群众。对离退休党员进行“离休不离志、退岗不褪色”教育,组织他们争做“六员”,党的政策宣传员、市民教育辅导员、民间纠纷调解员、居民群众联络员、社会治安管理员和环境卫生监督员等。对在职党员,进行“岗位创优”教育,培育爱岗敬业,多作贡献的企业文化,保障地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3.促进地区党建
第二篇:用创新的理念推进基层党建工作
用创新的理念推进基层党建工作
摘 要:建设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努力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并处理好党的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博弈关系,真正把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作为一件大事、要事和实事来抓。更重要的是如何充分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作用,来建设福建后花园的美丽尤溪。
关键词:尤溪县;基层党建;创新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15-0301-02
一、西城镇基本情况
尤溪县西城镇辖有22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4.3万人,有46个党支部,1 511名党员。近年来先后获得市级“先进文化乡镇”、“林业工作先进集体”、“农村经济发展十佳乡镇”、“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省级“安全生产合格乡镇”等荣誉称号,2009年1月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授予“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称号。
二、班子重视,紧抓党建谋发展
西城镇党委之所以取得经济建设、党组织建设双丰收的成效,归功于有一套好的班子,一份积极的心态,一种创新的意识和一系列完好的组织机制。一是配强配好党组织领导班子,选出“政治坚定、作风过硬、工作能力强、群众威望高”的党组织带头人,带领大家选择合适道路,坚实发展方向。镇党委以创先争优工作为总揽,以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目标,不断提升延伸“168”农村党建工作机制,贯彻落实“五民工作法”,积极开展“五进基层”活动,以基层组织建设年为契机,认真开展村级组织换届工作,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把西城镇建设成为“尤溪新城区”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三、创新意识,总结经验促发展
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新时期,党建工作传统的思维方式、工作内容、表现形式已显得滞后,党建工作的创新越来越紧迫和重要,在新的时期要保持创新意识,营造创新氛围,丰富党建内涵,创新工作方法和机制。
(一)创新理念一:开放党建
随着社会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作为支撑、促进经济发展的党建工作也要适应社会的发展趋势,建设开放式党建。首先,党建工作的主体发生了变化。当前,党建工作已不再是组织部门或者是组工干部的“家务事”,纪委、宣传、工会、妇联等一些党群部门抓党建的作用日益显现,“大党建”的意识已逐步形成。此外,社会各界关心党建、参与党建的人员越来越多、队伍越来越庞大,党建工作已不再是“势单力薄”、“孤掌难鸣”了。其次,党建工作的对象发生了变化。从某种意义上讲,党建工作不仅面对的是党组织、党员,而且已经逐步延伸到广大的人民群众。比如在干部选拔任用方面,充分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以群众公认选干部。由此可见,党建工作已逐渐成为一项社会性、群众性工作。再次,党建工作的方式发生了变化。随着民主进程的加快,党务公开越来越制度化、正常化。围绕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特别是党风廉政建设、干部任用、干部管理等方面情况通过各种途径公开。同时,各级党委积极针对辖区重大事项、重大建设项目定期、不定期向党员群众通报,不断完善党的监督管理机制。西城镇着力于打造亮点,突出党建特色工作。一是西城镇光林村管理使用村集体资金的有益探索,实现科学分配促发展,党建成果惠民生。近年来,随着城镇化以及国家重点工程的开工建设,地处城郊的光林村,资源、交通、区位优势日益凸显,因征地补偿、经济发展的积累,村财收入突破了千万元。二是以驻厦党支部为抓手,推进流动党员管理。西城镇驻厦党支部自2008年成立以来,持续探索流动党员的最佳管理方式,在支部建设、党员培养,计生服务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在阵地建设上做到“五个有”,即:有组织机构、有场所、有制度、有活动、有经费保障;在党支部建设上做到“四个一”,即:带好一支党员队伍、为在外务工人员树起一面旗帜,抓好一项重点工作、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服务平台,培养一批积极分子、为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提供一个项目信息、为家乡经济发展助力。
(二)创新理念二:人本党建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党建工作的重点。党建工作说穿了就是与人打交道,无论是党员队伍、干部队伍,还是人才队伍建设都必须以人为中心,为此新时期党建工作要突出以人为本。西城镇党委针对回乡高校毕业生党员的“五难”问题(即去向掌握难、活动开展难、管理落实难、作用发挥难、服务进行难)和“三不到”问题(即会议通知不到,活动参加不到,组织关心不到),西城镇党委创新思维,组建回乡高校毕业生党员支部,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措施,较为有效地破解了回乡高校毕业生党员教育管理难题。一是做好“三个统一”,即“统一登记、统一党支部、统一管理”,建立一套“1+N”联结模式:从镇党委、党办、毕业生党支部选派6名党员担任中心联系人,联系若干名党员,严格履行好与正式党员的结对联系,及对预备党员的考察帮带职责。二是建立“QQ群平台、短信息平台、预备党员考察平台”等三个平台,为流动高校毕业生党员提供培训、就业、创业扶持政策等各类信息,提供县内外招录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社区工作人员等信息,积极引导和鼓励流动高校毕业生党员返乡创业就业;宣传西城镇特色,让在外党员切实感受到家乡的变化,并逐渐成为西城的宣传大使。三是创新支部班子配备。考虑到回乡高校毕业生党员在年龄层次、学历以及知识结构的特点,镇党委在党务干部的配备上,以配强党务干部,创新管理方式为着力点,选配了文化程度相近、共同话题丰富、充满活力的年轻化班子,由2012届选调生、副镇长欧棣(北大研究生、社会学专业)担任回乡高校毕业生党支部书记,由2012届选聘生傅秀连(西南政法大学研究生、法学专业)担任支部组织委员,年轻化支部班子的配备,为解决回乡高校毕业生党员教育管理难题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三)创新理念三:情趣党建
在信息社会浪潮的冲击下,读读报、开开会、上上课等传统、陈旧的党组织活动方式、教育手段越来越显得缺少吸引力和情趣性,这不仅削弱了教育的效果,而且严重影响了组织活动的作用,这就要求党组织活动顺应时代发展的步伐。一是活动要多样。如组织高校毕业生参加实践活动。利用党员春节、国庆等假期返乡之际,组织有一技之长的高校毕业生党员参加新农村建设和为家乡建设献计献策的社会实践活动;根据高校毕业生党员自身的特点,鼓励他们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以法律咨询、文艺表演、日常电脑维修、假期“一帮一”等活动方式为村民服务,展示高校毕业生党员先锋形象;充分发挥回乡高校毕业生党员思维活跃、创新意识强的特点,通过开展诸如“我为家乡发展出新招”、“携手共建美好家园”、“寄语十八大”等主题活动,鼓励他们成为推介家乡的宣传员、先进信息的传播者、自主创业的先行者,增强他们的在党意识和服务意识,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二是手段要丰富。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党组织传统活动方式要坚持,但要丰富党建工作的活动方式。目前,随着信息科技的不断发展,各地农村、非公企业、机关、学校等都建立了现代远程教育网,配备了必要的电脑、电视机等设备,这也将成为党建工作实现网络化、电子化、信息化的有效支撑,同时要整合各种资源、借助各类平台推动党建工作的开展。三是载体要创新。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加强文化建设的要求,将文化的理念引入党的建设,不仅是对文化建设一种加强,同时也是丰富党建工作内涵的一种有效方式。
(四)创新理念之四:活力党建
党建工作能否被重视、能否发展、能否被党员群众接受,关键是有没有强大的活力。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体现:一是在经济发展中体现活力。党建工作的活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力,一方面经济快速发展证明了党建工作的成效,也为党建工作的更好发展拓展了空间,另一方面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党建工作搭建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平台,提供了更为充分的人力和物力支持,党建工作在服务经济发展中必然会显现出旺盛的活力。二是在锤炼队伍中体现活力。党建工作的活力来源于充满生机活力的党员、干部、人才队伍。要坚持不懈地加强队伍建设,努力锤炼一支眼界宽、思路宽、胸襟宽的干部队伍,始终保持先进性的党员队伍,敢于创新、创优、创业的人才队伍。三是在基层实践中体现活力。党建工作根植于基层,基层是党建工作创新的沃土。要埋下头来、沉下身来、深入基层、勇于实践,不断形成和完善党建工作的新理念、新方式、新内容。
(五)理念之五:和谐党建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做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战略决策到十八届四中全会也都有重大战略决策,这既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党努力奋斗的目标,同时构建和谐社会也为我们党的事业蓬勃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为此,要全面加强基层党的建设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一是个体和谐影响区域和谐。“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党员领导干部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主力军,因此既要在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同时也要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尤其是基层的党员干部、非公业主,通过自身影响力、作用力的发挥,积极带领群众创业致富,帮助群众解决生活、生产中的困难,通过党员干部个人作用的发挥影响区域和谐。二是组织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对于拥有8 000多万党员的执政党来说,党组织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核心。组织和谐表现为中央与地方、上级与下级、个人与组织等方面的和谐,重点是党组织班子之间的和谐。通过民主集中制加强党组织班子和谐建设,做到对重大问题集体研究、集体决定,保证各级党组织班子决策民主、团结协作、运转高效,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三是党内和谐带动党外和谐。实现党内和谐,不仅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前提,也是党的本质属性的要求。党的十七大指出,要实施党代表任期制,保障党员权利、规范党内生活、严肃党的纪律。在干部选拔任用上,通过实行“公示制”和常委会讨论干部“票决制”等方式,不断健全干部任用扩大干部任用的科学化、民主化。通过党内和谐的示范、引领作用,最大限度地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第三篇:用创新引领未来
用创新引领未来
曲面OLED震撼全场
本次发布会,LG将带来凝聚全球尖端科技的OLED电视产品。包括在今年CES亮相的最具震撼的,全球最大的77英寸4K曲面OLED电视77EC9800,以及多款55英寸OLED电视以及多款大尺寸4K 3D电视。
LG 77英寸4K曲面OLED电视融合了LG独有的WRGB四色技术和至真4K超高清屏幕分辨率(3840 x 2160像素),打造出全新水平的画质和身临其境的体验。77EC9800唯美弯曲的屏幕搭配一个漂亮的叶形支脚,能在观者的整个视野内呈现出高对比度的华丽图像。凭借着杰出的创新表现,77英寸4K曲面OLED电视还荣获2014年CES展中备受推崇的“最佳创新奖”。
此外,LG还将展出升级版的“观韵”至真4K电视。这款搭载webOS系统的3D智能电视,不但设计风格中添加了中国风的元素,让人耳目一新。而且LG这一款电视新品“观韵”所承载的中国韵味,曾获得世界工业设计最高奖项德国红点奖的垂青。
LG启动智能家电时代
对于“智能家电”,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它都只停留在概念层面。“家电智能化”和“智能家电”并不单纯是单一家电产品在功能上有所提升,它代表着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家电智能化让每种家电产品都超越了各自的功能限制和价值范畴,为人们打造出一种创新的、整体的智能化生活方式。
本次发布会,LG将为消费者们带来的全线创新智能家电产品就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搭载了webOS系统的黑电产品、支持NFC技术和智能诊断技术的白电产品,体现了现代化电子信息产业与传统家电制造业的绝妙融合。今年1月LG在美国CES展出的下一代智能创新技术:通过“自然语言处理”(NLP)让用户借助备受大家喜爱的手机通讯应用LINE和LG的HomeChat服务监视、控制LG家电并与之沟通和分享内容。相信在不就的将来,LG中国用户也可使用自然语言借助时下流行通讯应用与智家电进行交流。
此次发布会上,LG展示了以中国人饮食习惯为背景研发的 G6000冰箱,这款冰箱拥有全球首创的智能储存系统,通过新创空间科学概念,满足中国消费者的特定食物存储需要,并将原有的保鲜功能提升至智能储存的新高度。同时,LG最新款19kg大容量智能洗衣机产品也将在本次发布会上亮像,其被褥护理和全新的速净喷淋功能将会带来惊喜。而且,LG也将可直接下载最新洗涤程序的NFC技术和智能诊断技术加入到了该洗衣机中,实现人机交流让智能生活真正走进你的生活。
家电创新化智能化是不可逆转的发展潮流,如何能够令家电产业的创新化发展真正造福于民,相信LG的创新引领未来理念和即将展示的创新智能家电产品,一定会为我们带来足够多的启示。
第四篇:用办学理念引领校园文化建设
用先进的办学理念引领校园文化建设
南部县永定镇初级中学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校园内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校长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等一起构成的统一体,是全体教职工和学生在学习、生活、工作中相互作用,共同创造出来的文化集合体,是学校信奉并付诸实践的价值理念。如果一所学校宣称学已经有学校文化了,那必须具有全校职员工都共同信奉的价值理念并能将理念付之行动。只有用先进的办学理念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在学校全体成员中形成共同的价值观,一所学校才真正拥有文化。只有用先进的办学理念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学校才会树立立身于社会必须的精神支柱,才会不断取得提升办学水平的源动力。
一、基本原则
方向性原则。要坚持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方向,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突出时代特征,体现先进的办学理念,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全面功能。
人本性原则。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把文化育人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用先进的校园文化培育人、愉悦人、塑造人、发展人,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提升健康的文化品位,追求高尚的精神境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整体性原则。要整体规划校园文化建设,注重各种文化有机结合,有效开发与利用校园文化资源,注重学校细节文化,让学校的一切融入文化之中,保证校园文化的协调发展。
主体性原则。要落实学生和教师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师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让师生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设计者、建设者、实践者,师生共建成长乐园、精神家园、和谐校园。
特色性原则。要根据学校发展历史、所处地域的环境和现有的办学条件,突出学校个性和特色,构建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塑造鲜明独特的学校形象。
二、确立科学的理念文化,形成师生的凝聚力
一所学校,尤其是一所充满活力,富有特色的学校,必须有一个共同的价值认同,那就是学校的办学理念,学校文化的其他精神形态和物化形态都是由它而延伸和派生出来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科学而稳定的办学理念是无法构建科学而稳定的校园文化体系的。正是基于这样的认知,学校应十分注重办学理念的树立和宣扬,并把它做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办学理念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它是学校在长期运动和发展中积淀下来的一种文化底蕴,确立学校的理念文化应从本校实际出发,充分发动师生积极参与,从师生的精神动态和价值取向中总结提炼,生搬硬套的借鉴和强加只能是“魂不附体”,只有被师生认同的办学理念才会被师生广泛的接受。同时学校还应加强形成后的理念文化的宣扬,发动师生充分解读,进而内化为师生精神世界的驱动力,发挥校园文化办学理念的核心和灵魂作用。
三、构建有形物质文化,增强理念文化的渗透力
教育是一种文化,是用故有的文化创造崭新的文化,是以成长的文化人塑造新一代的文化人。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在于创设一种氛围,重在“化”字上,要用向上的氛围教化人、感化人,使之成就师生高尚的人生,美好的人生。理解这一点对学校管理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它的意义在于能够树立文化环境具有渗透教育功能的概念。这种概念有助于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就是通过有形又无形的力量去教化,感染和内化我们的学生,其中有形文化形态也称之为物化校园文化,它是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环境形式来展现校园文化的内涵。学校要紧扣办学理念,充分发动师生积极性,群策群力搞好物化的校园文化建设,注重整体设计、统一安排、错落有致、特色
鲜明、高雅和谐,通过设立主题文化区,让物化校园文化格局更加科学和合理,一是在办公区设立以办学理念为核心、师德修养为主题的“教师文化区”(包括制度文化、教学管理文化等);二是在教学区设立以办学理念为核心、激励学生向上为主题的“学生文化区”(包括历史经典、学生管理制度、学生精神价值体验等);三是在建筑区设立以办学理念为核心,建筑冠名赋义为主题的“建筑文化区”(包括建筑命名、标识、标志、标语等);四是在教学过道区设立以办学理念为核心、学生风采为主题的“成才文化区”(包括学生心语、学生才能特长展示等);五是在树林花圃区设立以办学理念为核心、点缀名人故事或爱护环境为主题的“绿色文化区”等等。通过建设主题文化区让校园文化更具规划性和主题性。努力实现让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一物一景、一墙一楼都能说话,让办学理念为核心的物化环境建设具有暗示特有的文化渗透功能和育人功能。师生在学校的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中处处都能沉浸在浓厚的文化氛围,让学校的环境更有品位,让校园文化发挥其春雨潜入夜的教育渗透力和穿透力。
四、倡导活动主体文化,增强理念文化的鲜活力
学生是学校的主人,理所当然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人,而要体现学生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地位,只有通过校园文化活动才能实现。因为校园文化活动是学校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之一,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能够让校园文化产生流光溢彩的效果,让学校育人更具吸引力和鲜活力。学校应积极开展以办学理念为核心指导思想的各种活动,诸如:校园广播站活动、校园文学社活动、校园歌手大赛活动,校园PPT创意比赛活动,校园书法比赛活动,校园“实践值周”活动,校园体艺比赛活动,文化居室创建活动以及“校园之星”评选活动等系列校园文化活动,由于这些活动都赋予紧扣办学理念的深刻的文化意念,也能让校园文化富有更多的动态性和鲜活性,使校园文化不只停留在静止的状态,说教的状态,而是处于一个不断活动的过程。
在这些校园文化活动运作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很多活动从创意、设计、组织、运作和评比等各个环节都由学生会、团委会组织学生自己来唱主角,这样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强烈意识到他们不是被动的文化接受者,而是校园文化活动的参与者、传播者和建塑者,从而极大地增强了校园文化在育人过程的活力。
五、挖掘校史文化,彰显理念文化传承的厚重力
每所学校都有它的办学历史,这种历史应该就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在学校文化建设工程中应充分发挥校史的文化功能,推进学校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一个具有多年办学历史的学校,数十个春秋积淀了许多优良的传统,良好的学风,也产生了许多可敬的名师和优秀的学子,同时也保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物质遗产,尽可能地挖掘学校文化中这一不可多得和复制的文化元素。可以举办大型的校庆活动,提出 “感恩凝聚、传承兴校”的校庆方针,举办各届校友论坛和座谈会;编辑校史画册,千方百计,发动各届校友捐献珍贵资料;精心设计有高品位永久性的校史陈列馆,走进校史馆,让每一件物品都成为学校历史的见证,每一张照片都是学校精神的缩影,每一个角落都是学校沧桑历史的沉思,每一行文字都是学校奋斗活力的跳跃,每一束灯光都是学校光辉历程的投射。置身校史馆能让每一个师生都感受到学校厚重的文化和光荣的使命,让校史馆成为学校校园文化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线。
总之,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纷繁芜杂的工程,必须注重高度的统一性和协调性,才能形成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强大育人阵势。而也只有以符合学校历史传承和发展的办学理念为核心指导思想的校园文化建设,才能被学校师生更广泛的认可和接受,形成具有真正内化力和渗透力的育人功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
(执笔:周凌
王兴)
(修改意见:本次论文稿要求2000字左右,此文已近3000字。第一
部分从标题到内容都显得突兀,与本文论题结合得不好。建议浓缩、凝炼,或删去。第五部分可考虑删减内容。整篇文章理论色彩重了些,还应加入本校实践层面的东西作为论据,比如第二部分、第四部分。总之应有本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具体案例作为论据,才会有血有肉,否则就空了些,缺乏说服力。请考虑。
改好后于下周星期一发给我。谢谢。教育股杨勇)
第五篇:创新机关党建理念
“忠实践行宗旨,勤政廉政为民”征文作品:创新机关党建理念
“忠实践行宗旨,勤政廉政为民”征文作品:创新机关党建理念
我省目前正在开展的“忠实践行宗旨,勤政廉政为民”教育活动,为我们机关党建工作开创新局面提供了新的引擎。
机关党建是新时期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创新,是我们党永葆青春的不竭动力,也是我们机关党建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机关党建理念,应做到“三要”——
一要突出重点,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是党坚定不移的方针,而发展环境是区域经济竞争的核心要素,是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要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把优化发展环境作为加强和改进机关作风建设的主题,深入开展“四型机关”创建活动和“三力”建设,精心设计开展关注民生、服务发展、促进和谐系列主题实践,努力营造开拓创新的思想境界、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和干事创业的政策环境、制度环境和作风环境。
二要抓住关键,强化机关行政效能。从优化服务质量、降低办事成本、提高办事效率等方面入手,采取有效约束和硬性措施,强调能力、效率、效果和效益的有机统一,实现软环境硬管理,让软环境出效益、出生产力、出竞争力,促进机关管理水平的提高,努力达到“廉洁、勤政、务实、高效”。强化机关行政效能,离不开高素质的队伍。要把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队伍作为机关党建工作的常规性重要任务抓紧抓实。
三要凝聚人心,深化和谐机关建设。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建设和谐机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示范和导向作用,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巨大推动作用。一是确保政令畅通。政通才能人和。保证政令畅通,是党的执政能力的底线。为此,要强化机关党建工作的组织领导,要建立机关党建工作长效机制,强化机关党建目标考核。二是树立团结友善。党的团结是党的生命。可以说,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政党,小到一个单位,一个家庭,能不能团结起来,是它们能不能生存、发展、壮大的最基本条件。党员领导干部要在坚持党性原则的基础上,努力创造团结协作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工作环境。在领导班子内部,要互相信任、互相支持、互相谅解,同心同德地开展工作。三是维护公平正义,做好群众工作。公
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要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当前,既是发展机遇期,又是社会矛盾凸显期。做好新时期的群众工作,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执政能力的根本需要,是“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来源:文秘办公室 http://wmban.cn)求。要坚持做到“两个讲”:讲真、讲实。第一个“讲”: 就是讲真,即真心、真情、真格。第二个“讲”,就是讲实,干部干实事,群众得实惠。要创新载体,积极搭建联系和服务群众平台;要着力保障民生,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困难和问题;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尽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四是严格强化管理。和谐的机关是行为规范的机关。机关党建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妥善处理好系统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从机关党建工作的内容和职能看,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这个基本要求;从机关党建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来看,必须遵循统筹兼顾这个根本方法。要分工明确,协调到位,坚持原则,赏罚分明。要不断完善规章制度,坚持以制度管人,以纪律约束人,努力使机关党建工作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体现时代性,使机关党建与时俱进,充满生机与活力。
开展宗旨教育活动,要注意选准切入点。活动中,我们的党员同志是主体。要围绕这一主体,积极主动开展工作。
一是尊重和发挥党员的首创精神和主体地位。一方面,要引导党员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正确对待个人利益,不为名、不为利,比奉献、比政绩;勤奋敬业,忠于职守,埋头苦干,严谨细致,扎扎实实干好各项工作,千方百计创出一流政绩。另一方面,要充分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使党员能积极、主动参与党内活动,在党的事务与决策中发挥主体作用。要坚持把解决党员干部职工的实际困难作为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突破口,切实从工作、生活上给予关心,反映其呼声和心愿,制订计划要认真听取其意见和建议,使各项活动,如“万个支部结对、万名党员帮扶”、“四联四帮——党员干部大深入”等活动更加贴近其思想、工作和生活实际,有效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促进机关干部专心致志干事业,同心合力谋发展,聚精会神抓工作良好氛围的形成。
二是确保党员有效行使民主权利。要发展党内民主,使党员更好地了解和参与党内事务。以落实党员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为重点,积极从制度和机制的层面探索、扩大党内民主的有效途径;要开展积极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形成良好的党内民主监督氛围,使广大党员在平等参与党内事务中强化民主意识、提升行使民主权利的能力。在重大问题、重要事项决策过程中要认真落实党员的知情权,形成民主讨论、民主决策氛围。要努力为党员提供展示舞台。要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建立用制度管人、管权、管事的机制;加强党
内民主建设,积极推进党务公开;加强改革党内选举制度,积极开展“公推直选”工作;努力营造有利于党员全面发展的环境。
三是健全党内关爱服务机制。建立健全政治激励机制,及时有效地对先进集体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要积极营造能者上、庸者下,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良好氛围,为干事者打造大显身手的平台;建立健全党内长效帮扶机制,提倡机关式“民情日记”,诚心诚意关爱广大党员特别是生活困难党员,尽力尽力为他们解决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用关爱和温馨不断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
胡锦涛同志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胡锦涛同志的论述,为我们开展宗旨教育活动指明了方向,也为我们机关党建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我们要深刻学习,认真领会,积极实践,将践行宗旨能力提升到一个新水平,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