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文化建设中提升城市建设水平

时间:2019-05-13 11:16: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城市文化建设中提升城市建设水平》,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在城市文化建设中提升城市建设水平》。

第一篇:在城市文化建设中提升城市建设水平

在城市文化建设中提升城市建设水平

宗山

城市建设与城市文化有机融合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内在要求。城市建设的过程,实质上是通过城市物化的资源(如城市设施)和活的资源(主要是市民)的相互作用,来全面提升城市文明程度的过程。绿色文明是二十一世纪的主要标志,要求城市建设必须处理好城市范围内人与人的关系、人与城市环境的关系,建设形神统一的生态城市。现代城市建设的目标,已从一维的社会经济繁荣走向三维的复合生态繁荣。一是财富,包括经济资产和生态资产的持续增长与正向积累;二是健康,包括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代谢过程的健康;三是文明,包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这三者中,财富是形,健康是神,文明是本。城市建设必须从本抓起,全面提高城市的文明程度。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要营造良好的城市人文环境,涵养市民素质,繁荣城市精神文明。环境改造人,人改造环境。提高城市建设水平,最根本的是要优化城市人文环境,充分满足人的生理与精神需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达到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目的。

一、坚持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人文关怀

以人为本的理念源自西欧人文主义思想,其源远流长、包罗万象,体现在城市建设上,就是要充分照顾和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西欧国家的城市建设,大到城市的规划布局、交通组织,小到城市道路休闲椅的安装、公厕的设置,都无不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法兰克福、慕尼黑等许多城市都设有商业步行街。在城市主要道路的两侧,相隔不远即有固定式木椅供人们休憩。伦敦、巴黎等城市的街道合理布设有自动收费、冲洗的公厕,使用起来十分方便、卫生。他们还十分重视照顾弱势群体、特别是残疾人的需要。各个城市的道路、商店、酒店等公共场所,都设有残疾人无障碍通道,一些城市道路人行道上设有盲人专用通道,横穿马路的人行地道也设有残疾人专用升降电梯,伦敦的出租车上甚至都备有轮椅上下车辅助装置。一些临街的建筑工

地,安全防护措施非常到位,连脚手架两米以下的部位都要用泡沫塑料或木板包起来,以防行人不慎碰撞。这些看起来不起眼的细节,无不体现着对人的尊重和关爱,体现着“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着一个城市乃至国家的文明程度。这些是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的。城市建设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充满人文关怀,最大限度地满足城市居民身心健康的基本需求和交流、学习、健身、娱乐、美学及文化等社会需求,诱导和激发人与自然的融合与升华。

二、建设宜居家园,创建最佳人居环境

人居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其质量的好坏不仅直接关系到人类身心健康,也是衡量人类社会进步与文化发展的重要标志。在我国,明确提出“人居环境”一词的时间只有10余年,但提出后很快就被社会各界所接受和运用。到目前为止,人居环境尚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不同人对人居环境的理解各不一样。有学者将其定义为:狭义的人居环境是指人类聚居活动的空间,它是在自然环境基础上构建的人工环境,是与人类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地理空间;广义的人居环境是指围绕人(个人、社会或人类)这个主体而存在的一定空间内的构成主体生存和发展条件的各种物质性和非物质性因素的总和。人居环境系统由多个子系统构成,一般来说,可分为四个子系统,即自然子系统(气候、水、土地、动物包括自然属性的人、植物、地形地貌等)、建筑子系统(为人类提供庇护的建筑物、构筑物,包括住宅、商场、办公、工厂等房屋)、网络子系统(主要指基础设施,包括能源、给排水、交通、通讯等系统)、社会子系统(主要指行政、法律、人口质量、文化、经济、社会关系等)。创建最佳人居环境的基本目的是要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不仅使“居者有其屋”,而且使“居者优其屋”,从而使人们生活得更美好、舒适、和谐。1976年联合国首届人居大会提出“以持续发展的方式提供住房、基础设施和服务”;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21世纪议程》,为改善住区规划和管理,综合提供环境基础设施等制定了行动依据、目标、活动和实施手段;1996年联合国第二次人居大会提出“人人享有适当的住房”和“城市化进程中人类住区可持续发展”两个主

题,倡导保证人人享有适当住房和使人类住区更安全、更健康、更舒适、更公平、更持久,也更具效率的全球性目标。这些概念的提出,实际上是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揭示了最佳人居环境的涵义。从其涵义,我们可以知道最佳人居环境至少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自然及人工生态环境,由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组成的生活环境,城市文化环境。人居环境的的现代涵义更强调物化环境基础上的人化环境。创建最佳人居环境的社会层面要求人们改变传统的生活、消费方式,从满足于“有瓦遮头”的简单生存需求向追求居住的环境品质、生活品味转型,建立人与自然之间的新的道德伦理和价值标准,要求市民道德文明素质全面提高。因此,在现代城市建设中要充分讲究文化因素,遵循“仁者爱人”的古训,添加更多的对人的尊重、对自然的尊重、对人的关怀,打造良好的城市人文环境。

三、美化城市环境,着力提升城市品位

现代城市建设要贯穿提升城市品位的理念。据汉语词典的解释,品位的本来意义是指矿石中有用元素或它的化合物含量的百分数,含量的百分数愈大,品位愈高。借用品位来描述城市,则是指通过对城市各种资源的整合配置,增强城市的品牌效应,提升城市的人文环境价值。城市品位具有不可替代的经济文化内涵和不可交易的专有功能。城市品位以高度凝练的形式,集中了一座城市自然资源和人文创造之精华,比如法国巴黎被誉为“时尚之都”,是经过了几个世纪城市资源的配置和建设积累而成,从罗浮宫到香榭丽舍大街,均成为其引导世界时尚的标志。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要把提升城市人文环境的品位摆上重要位置。围绕美化环境、美化城市进行空间布局、建筑造型和设施建设,以环境品位来提升城市价值。要强化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精品观,坚持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维护城市发展在历史上的连续性和重视城市建设的综合性与渐进性等原则,科学、超前、综合、高起点地考虑自然环境、人文因素和市民生产、生活的需要,处理好城市建设局部与整体,近期与远期,发展与保护之间的关系;坚持建筑美和自然美相结合,用高水准的设计来实施城市建设的各项工程,精心实施城市精品工程,塑造富有城市特色的建筑形象,从而进一步

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生活质量和城市景观的艺术水平。

四、延续历史文脉,打造城市个性魅力

打造城市个性魅力,也就是要形成城市自己的特色。一般地说,城市特色主要由城市自然地理环境和城市人文环境构成。自然地理环境是形成城市特色的基础条件,是构成城市特色的自然因素。山水甲天下的桂林,以其如画的山水构成了桂林独特的城市景观,大连、青岛则凭着倚山傍海的地理优势,形成风光秀丽的海滨城市。构成城市特色的人文环境主要是指城市的各类建筑物和设施及城市社会风情等。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各类建筑物和设施是城市特色中最直观的组成部分。作为城市各个历史时期见证的现存文物古迹,是形成城市特色的不可替代的因素。大型公建,特别是标志性建筑物,往往形成城市的一景,如武汉的黄鹤楼、上海的东方明珠等,为这些城市添了一景,自然也就形成了这些城市的,至少是局部地区的一个特色。建筑的风格决定了城市的建筑特色,而建筑特色对城市特色的形成又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城市的社会风情是形成城市特色的重要的社会因素,是人工因素的深层依据。人们总是按照自己长期以来养成的生活习俗、行为方式、道德情趣来塑造城市的。如北京的四合院,它的特色就不止于院落的空间形态,而且更在于它承载的和谐、亲密的邻里关系。城市个性魅力是城市在全球舞台上立足的资本,一个没有特色的城市是没有生机的城市,也是没有竞争力的城市。中国有许多独具个性魅力的城市,如山城重庆、古城西安、园林城市苏州等。但还有许多城市由于缺乏对城市本身科学深入的了解,在进行城市建设中迷失了城市本身的特色,使得“南方和北方一个样”、“城里和城外一个样”,将许多颇有民族和地方风采的城市特色淹没在缺少个性的现代建筑物之中。所以,在城市建设中我们必须充分了解一个城市已有的真正特色,并不断去丰富、创造城市的特色。(2010年9月1日)

第二篇:创建集邮文化 提升集邮水平

创建集邮文化 提升集邮水平

各位领导、各位理事:

六届六次理事会以来,我县集邮工作在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始终坚持集邮“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服务,为邮政改革与发展服务,为广大邮协会员与集邮爱好者服务”的宗旨,坚持按照省邮协“创品牌、抓普及、促结合”的总体要求,使集邮活动服务于会员、服务于邮政经营工作,服务于社会的和谐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一、六届六次理事会以来的工作回顾

六届六次理事会以来,县邮协加强了集邮文化宣传,普及了集邮知识,提高了会员的集邮水平,积极开展集邮学术研讨活动,提高了会员的集邮理论研究水平。

1、巩固了集邮协会的组织建设

县邮协十分注重自身建设、先后召开了六届六次常务理事会议和理事会议,及时对理事会进行调整和增补,进一步完善了县邮协的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为“十二五”开局之年的集邮文化活动开展提出了超前、创新的思路。县邮协逐步完善了基础管理工作,完成了会员名址库的建档工作,完成了邮协工作资料档案的归档整理工作。卓有成效地开展了组织建设和骨干队伍建设的各项工作,增强了县邮协会员队伍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使会员队伍健康稳定发展,会员人数稳中有增。在健全现有基层集邮协会组织建设的同时,还发展了建设局和富水区集邮协会。在抓建设的同时,很抓了青少年集邮和老年集邮工作,促使以老带少、老少互动。建立和完善了阳新二中“青少年集邮活动示范基地”工作,在抓青少年集邮活动中,我们坚持突出“三进”(进校园、进课堂和进教材)活动,把集邮文化和学校教育教学紧密结合,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道德素质和综合素质。

2、丰富多彩集邮活动增强了集邮协会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2010年县邮协积极进取,以丰富多彩的集邮活动为载体,推动了集邮工作的开展。尤其注重在保留好的传统活动方式的同时,力求增加创新的元素,以此来追求集邮活动达到更好的效果。2010年1月5日,县集邮协组织会员参加了省邮政公司主办、黄石市邮政局、黄石市集邮协会承办的“《庚寅年》特种邮票首发式”,同时参加了“首发式集邮展览”和“第三届武汉城市圈(生肖)集邮联谊研讨活动”。4月28日成功举办了“阳新县集邮协会成立二十周年暨六届六次理事会议”。6月20日县邮协组织理事参加了黄石邮协、大冶市刘仁八镇政府“纪念红三军团成立八十周年集邮研讨会”,参观了红三军团建军纪念馆。7月上旬组织了3部邮集参加了由黄石市邮协、阳新县邮协、大冶市邮协联合主办的“庆祝建党九十周年集邮收藏巡展”。8月20日,县邮协组织理事参加了由湖北省集邮协会主办、黄石市集邮协会承办、黄石收藏家联谊会协办的“湖北印象·湖北省集邮与旅游藏品展”。县集邮协会推荐的作品《和谐新农村》在这次活动中参加了展出。10月上旬组织理事前往武昌参加“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邮票发行式。11月10日又一次组织会员前往无锡参观亚洲邮展。县邮协还积极组织爱好者参加全国第31届最佳邮票选评活动。

3、以集邮宣传为手段,弘扬了集邮先进文化

县集邮协会以黄石市“创建集邮文化先进城市”为契机,坚持正确的舆论宣传,大力倡导文明健康的集邮方式和集邮活动,引导集邮健康发展,大力传播集邮先进文化。充分利用各种方式,采取了有针对、分层次进行宣传的方法,充分发挥基层协会的作用,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组织集邮知识渊博、文字基础较好、邮文写作水平较高的理事,积极向各家集邮报刊撰写稿件,进行宣传。据统计,平均每年在《中国集邮报》、《集邮报》、《湖北集邮》、《湖北集邮网》、《黄石集邮》等市级以上刊物上刊登的集邮文章30多篇。特别是在《黄石集邮》等市级邮刊上,几乎每期都有我县会员撰写的集邮文章发表,我县会员撰写的论文《辛亥革命著名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再现》、《方寸展现党的光辉历程》先后在省、市场集邮研讨会上宣读、发表。由于大家的共同努力,《阳新集邮》以鲜明独特的风格为集邮爱好者架设了沟通的桥梁,编织了快乐的纽带,产生深远影响。

4、以集邮文化为载体,扩大了集邮社会影响

县集邮协会始终坚持依托于邮政部门,服务企业的发展的目的。集邮产生于邮政,集邮协会对于邮政有着很强的依附性,因此,集邮协会不仅是邮政的重要客户群,同时也起着联系邮政部门与广大集邮爱好者的桥梁作用。有了这座“桥梁”,才能便于双方互相沟通、共同发展。邮政部门通过集邮这个“桥梁”,发挥其特有的优势,宣传邮政,为邮政树立了品牌形象,有利于邮政企业加快发展,共同取得双赢。县邮协通过尝试,充分利用产品特色、资源优势、投资环境、当地盛事,引导客户用邮需求,开发了“油茶之乡”排市镇招商引资宣传邮折,阳新县排市镇“富河大桥通车纪念”、阳新县人民检察院《仗剑执法铸辉煌、维护正义谱新篇》,江南明珠镇——黄颡口等个性化邮品开发,利用个性化邮品展现企业文化、宣传企业形象方面全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2012年市邮协工作安排

2012年,要继续坚持贯彻省邮协“八大”提出的指导思想,确保“集邮文化先进城市”创建工作落实,确保特色集邮工作的展开实施,在工作中力求创新,增强集邮活动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从而提高我县集邮的综合水平。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围绕“集邮先进文化城市”创建工作做集邮文章 按照黄石市开展创建“集邮文化先进城市”活动的标准,有计划、有步骤地认真实施。

2、进一步扎实抓好邮协的组织建设

邮协的组织建设工作不能松懈,在保证协会正常性活动基础上,来稳定基层邮协队伍。要重视吸收退休老同志加入协会的工作,要加强对青少年集邮队伍的培养,要在县直机关和有条件的单位帮助建立集邮组织,要通过沟通,接纳知名人士或企业家成为集邮爱好者。

3、努力做好集邮的普及和提高工作

2012年,县邮协要继续坚持普及和提高并举的方针。一方面,要通过集邮讲座、知识竞赛等方式做好集邮知识的普及和宣传,继续和有关部门联系,将集邮纳入相关教育培训内容,让更多的人了解集邮,另一方面,要组织集邮骨干进行交流和学习,组织专业性较强的研讨和培训,为会员参观集邮展览提供学习机会。

4、进一步认真抓好青少年集邮活动示范基地建设 青少年集邮队伍是我们未来集邮的希望,因此要积极将工作做到位。要在确保二中青少年基地继续开展好活动的基础上,继续启动指导培育1—2所学校,积极参与青少年集邮活动示范基地的创建。

5、创新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集邮活动

县邮协要继续组织好第32届最佳邮票评选工作,在纸质选票的同时,指导大家积极参加网络和手机投票。拟定举办“龙”年邮票发行活动。

6、继续办好会刊《阳新集邮》加强集邮宣传

会刊《阳新集邮》一直以来,得到大家一致好评,2012年县邮协将继续努力办好会刊,全年将出4期,按季度准时出刊,希望广大会员踊跃投稿,不定期召开评刊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提高我们刊物质量,使会刊更上一层楼。县邮协要加强全县各新闻媒体的联系,通过公众媒体加强集邮文化的宣传,努力扩大集邮的社会影响。

三、充分做好2012年的新邮预订工作。

2012年的新邮预订工作从11月15日开始已经启动,为了满足集邮者的需要,在按照预订政策供应的同时,要保证会员的需要。预订期间,邮品局和邮协,包括营业窗口要坚持有人办理预订,针对新邮预定业务的变化加大培训力度,对集邮前台营业员进行业务指导,确保收订人员规范操作。在宣传上,结合宣传攻势,搜集整理老预订客户信息资料,通过柜台宣传、电话预约、短信通知等方式,将预订信息及时通知到用户,做好新预订户信息登记,确保在20天内完成预订指标。严禁出现预订大户、垫款预订等套取票源的不正当手段。

各位理事,2012年全市邮协工作我们虽然提出计划,但工作还要靠大家参与和支持,还要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去完成,县集邮协会要努力提倡雷厉风行工作、开动脑筋工作、有条不紊工作,希望各位同仁帮助我们、监督我们,大家共同努力,在快乐集邮的理念中实现我们的既定目标,促进我县和谐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第三篇:互联网在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互联网在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摘要】城市社区文化是指城市社区居民在特定区域内长期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具有鲜明个性的群体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模式、生活方式等文化现象的总和。在我国,城市社区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它彰显着一个城市社区的品味,对促进社区居民素质全面发展,创建和谐社区、文明城市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网络时代,随着我国城市信息网络建设和应用的不断加强,互联网正深入城市社区生活的方方面面,一个数字网络化的社区正在形成。在未来的城市社区文化建设过程中,应高度关注、积极运用互联网推动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

第四篇: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推荐)

李开寿: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文化软实力是城市的驱动力、感召力、竞争力、生产力。文化发达的城市,经济贫困是一时的;文化贫困的城市,经济发达也是一时的。软实力,硬道理,如何打造城市的文化软实力,关键在于以文“化”人,以文“化”城,让人因有文化而更富有内涵,社会因有文化而更加和谐,经济因有文化而更具活力,城市因有文化而更富有魅力。麻城坚持“文化立市”战略,打造文化软实力,抢占发展制高点,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培育市民精神信仰

信仰能给苦难以坚强,给空虚以慰藉,给茫然以方向。要培育市民的精神信仰,再造城市的精神家园,努力使绝大多数人做到人生有信仰,生活有理性,精神有归宿,内心有力量。党员干部要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把精神信仰体现在道德追求、事业追求上,体现在促进麻城科学发展、实现经济快速崛起上。

提升市民文化修养

城市的文化软实力最终体现在人身上。追求理想的实现。人生应当要有追求。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从长远讲,是共产主义;从现实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党和国家的干部,追求理想的实现就是为党和人民干事。作为一个社会人,是追求理想,还是追求名利,结果会大不相同。追求理想是奋发向上的过程,也是人生升华的过程。追求知识的提升。吃饭是给我们物质的身体补充能量,读书是给我们精神的生命补充营养。建设学习型城市,干部首先要成为学习型群体。要让学习成为我们安身立命之本,成就事业之基,让读书成为我们麻城人的生存方式。要大力营造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求乐,学以致用的氛围,使读书学习成为提升个人修养的不竭源泉,使“读讲唱练”成为麻城人健康、精彩的新生活。追求人格的完善。权力可能会使人怕你,但人格会使人服你。我们搞工作仅靠权力的力量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有人格的魅力。我们的男士身上要多一些“文化之气”,少一些酒肉之气。女士身上要多一些清丽和高雅之气。

构建文明开放城市

积极构建文明城市。文明是一种氛围,是一种享受,文明是城市最美丽的风景。要让城市文明起来,就要让“五讲四美”文明礼貌活动在麻城扎根。当别人对这些已经淡忘的时候,我们还在牢记;当别人认为这些已经过时了的时候,我们还在坚守,就必有成效。开展“四城同创”,建设生态家园、清洁家园、和谐家园、魅力家园,就是要着力提升城市的文明程度,就是要使我们热爱自己的家园,使外地人喜欢我们的家园。积极构建开放城市。首先,思想上要开放。麻城处于大别山区,受大山文化中的封闭自大、骄躁虚荣等影响较深,如果固守这些就会落后。我们虽然身处大山中,但思想、眼光要能越过高山,进入世界。其次,行为上要开放。我们既要继续张扬麻城人勤劳勇敢、朴实厚道、热情好客、节俭重教等优良传统,更要致力于吸纳国内外现代文明中的积极因子,在交流融合中增进麻城城市文明的先进性。我们正在争创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旅游型城市就是开放型城市,就是充满温馨友好的城市,就是宾至如归的城市。第三,政策上要开放。推进外出务工经商,促进回归创业,深化招商引资。消除“排外”心态,以更加开放的政策主动承接外地客商、人才、资金、技术的加盟,推动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弘扬发掘城市文化

文化是城市的基因,文化是城市的神韵。只有文化兴盛了,才能优化市民素养,获得更高的生产率,更多的理性,更多的诚实,更少的犯罪,更好的人才。我们要努力实现麻城文化发展的历史性转折,要大抓文化,抓大文化,建设“文化麻城”,积极向“文化名城”的目标迈进。夯实“文化之基”。要注重培养文化名人或借助文化名人来开采麻城这座文化金矿,推

出名篇佳作,提升城市名气。要大力建设文化基础设施,特别是积极推进麻城大剧院等文化标志性工程建设。要弘扬和发掘麻城走向世界的杜鹃文化、饮誉全国的麻姑文化、芬芳千古的杏花村文化、影响世界的李贽文化、书墨飘香的书院文化、科举鼎盛的进士文化、情注麻城的名士文化、风起云涌的红色文化、独具特色的戏剧文化以及遍布民间的民俗文化。要继续打造“中国·麻城杜鹃文化旅游节”品牌,继续发挥杜鹃文化的影响力。拓宽“文化之流”。文化在麻城,活力在民间。要努力让文化的清泉流入民间,流淌进市民的心里。大力支持机关文化、社区文化、农村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广场文化的发展,形成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局面。城市的文化传播愈广,城市的价值愈大。要精心策划努力使麻城文化的清泉流向全国,流淌更远,把麻城文化传播出去,提升麻城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第五篇:关于在城市规划建设中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的调研报告

关于在城市规划建设中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的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提升保康的城市品位,规划局先后深入周边城市及相关部门,就城市规划建设对城市品位的影响进行了调研。

一、调研课题提出的背景

保康具有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较为深厚的文化积淀,面对新时代,我们在城乡规划建设工作中,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围绕“打造开放繁荣精致典雅的绿色保康”的总体定位,通过提高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专业化、精准化水平,保证城市内在品质、综合功能、环境质量、风貌美感的全面提升,推动我县城乡规划和建设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一)提升城市品位的要求更加迫切

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蓝图,是建设和管理城市的依据。增强城市规划的超前性、战略性、系统性、操作性和权威性,是一个城市、一届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和基本责任。一个高品位、高起点、高品质的城市规划,可以决定一个城市的命运与未来,也可以决定这个城市的成功与失。

(二)规划建设水平能够实现城市品位的提升

近年来,我县的城市规划建设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城市建设得到了较快发展。主要体现在:一是非法定层面规划得到了重视在做好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和专项规划的同时,加大了对城市形象设计、景观规划等非法定层面的规划力度,城市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得到了体现,为城市景观塑造和品位提升提供了科学指导;二是规划编制更加注重公众参与,以往城市规划的编制工作主要集中在规划文件编制上,对发动各方力量搞好规划重视不够,如今,规划局逐步改变了过去的规划编制模式,更加注重规划的公众参与,一些重要规划建设项目还在媒体和人流集中地区公示,促进了城市规划水平的提高。

(三)城市大建设为提升城市品位带来了新的机遇

保康县城规划结构遵循“中心强化、轴向延伸、组团发展”的战略,编制完成了保康县城市总体规划(2014-2030),形成“三核、三区、三轴、八组团”的布局结构。为确保这一目标的实现,县委县政府斥资亿元开展城市大建设,完善基础设施、构筑城市路网,着力打造宜业、宜居、宜游特色鲜明的大城市,为全面提升城市品位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城市规划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大量的棚户区改造缺乏系统性,严重影响城市品位

一是以前的棚户区改造重点是以拆建房屋为主,只限于扒了旧房盖新房,而不是着眼于社区重构和城市升级;

二是棚户区改造的社会合力不够,部门之间缺乏协调配合,拆迁改造进度缓慢;三是棚户区改造中对历史文化的传承不够重视,一些能够承载保康发展轨迹,有保留价值的建筑没有很好地保留下来;四是棚户区改造缺乏系统性。各个棚户区分成若干孤立的地块进行改造,没有做到统一规划、统筹安排、综合开发。

(二)城市绿化与城市发展不同步,绿化覆盖率低

一是城市规划和建设的生态意识不强,清溪河为我县的主要河流,是保康最宝贵的自然资源,河堤两侧应该建设成为我县最靓丽的景观带,目前河西岸部分地段建设住宅楼,为清溪河两岸景观带建设增加了难度。

二是旧城改造“见缝插楼”,没有“见缝插绿”,导致城市绿量低,绿化景观少。三是山水资源保护不够,没有体现出“显山露水。

(三)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多,影响城市功能和城市品位

城市路网不畅,断头路、瓶颈路、弯路、叉路多,老城区是这样,许多开发的新区道路也是如此。城市道路规划缺乏超前意识,没有为城市发展预留拓展空间,主城区的道路只能改造而无法拓宽,市场规划布局不合理,生活设施配套不完善,城区停车位少,老城区供电、通讯线网入地进程缓慢等,这些都对城市品位产生了不利影响。

三、对策和建议城市品位是一个城市内在素质和外在形象

(一)发挥规划在提升城市品位中的引领作用

1.确保规划决策的科学性。发挥规划审批委员会和专家咨询委员会的作用,重要规划项目实施前应充分论证、科学决策。建议重大规划建设项目实施前广泛听取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并通过媒体让广大市民参与其中,实现专家评审、公众评议、领导决策的有机统一,以确保科学、民主决策。

2.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延续性。城市规划不能因人而变、因人而废,规划一经批准,就要一以贯之,规划实施和规划调整均应得到规划审批委员会的批准,任何个人无权变更规划。建议成立由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人士参加的城市规划执行监督委员会,对规划的制定和执行进行监督;以及建议建立规划变更提议人公示制度,并将规划变更提议人与相关规划变更审批文件一并存档,防止随意变更规划现象的发生,确保长远规划不走样,片区和重点规划按图落地。

(二)提高城市形象设计水平,全面提升城市品位

1.深化城市形象设计。城市规划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应根据城市发展定位,对城市形象进行全方位的策划包装,精心设计出城市的发展模式。大的包括产业发展方向、城市道路、桥梁、主要建筑区、建筑物、特色街等,小的如电杆路灯造型、垃圾箱、公交车站棚、城市雕塑等。

2.突出城市个性。一个有品位的城市,应具备融合性、体现地域性、反映功能性、彰显文化性等特征,保康要体现个性化,在做好总体规划的同时,应认真做好详细规划和控制性规划各片区建筑物的造型、色彩进行统一规划,并有所区别功能区域空间应跳跃布局,增强城市建筑的韵律感和层次感,建筑物和广场的设计要与山水园林城市的主题和保康的历史文化相一致。道路建设、楼房造型、街景亮化、灯箱广告等都要有保康自己的特色,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区一景、一街一景、一路一景的独特景观。

下载在城市文化建设中提升城市建设水平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城市文化建设中提升城市建设水平.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在精品城市建设中维护好群众利益

    文章标题:在精品城市建设中维护好群众利益城市品位是城市的形象和灵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内驱力和凝聚力,是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的发展要依靠经济的发展,更要依靠城......

    在精品城市建设中维护好群众利益

    城市品位是城市的形象和灵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内驱力和凝聚力,是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的发展要依靠经济的发展,更要依靠城市环境、城市文化,依靠社会文明程度和市民......

    阅报栏在城市建设中的地位

    阅报栏在城市建设中的地位 城市建设的步伐越来越快,要建设一个现代气息独特风格的城市,就需要奠基浓重的文化气息,街头阅报栏不可缺少。 阅报栏是城市传播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

    农民工在城市建设中的贡献

    农民工----城市建设的生力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建设也是越来越快,许许多多的人为城市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却有一些默默无闻的贡献者经常被我们遗忘,他们......

    提升组工文化在自身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提升组工文化在自身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文化具有超越时空的生命力,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已经成为当今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在组织部......

    彰显文化魅力提升城市文明

    彰显文化魅力提升城市文明 ——玄武区建设广场文化的实践与探微 玄武区委宣传部把握广场文化的特性,展示广场文化的魅力,释放广场文化功能,是现代城市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实践......

    关于提升城市文化竞争力的建议范文

    当今世界,经济竞争越来越依赖于文化的竞争,城市文化竞争力已经成为城市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刚刚颁布的《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为提升__城市文化竞争力提供了......

    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渗透德育教育 “班级文化是学校师生通过教育与教学活动,所创造和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文化氛围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班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