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5我国城市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的路径
5、试论我国城市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的路径
答: 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经济发展的加速阶段,早在中共十六大报告中强调了进一步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地位,并把它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联系起来。与此同时,城市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既出现了类似于发达国家出现过的城市问题,又生成了在转型经济条件下的一些特殊的城市问题。比如如何解决城市下岗工人的就业、土地开发和土地置换、农村城市化、城市基础设施投资、住房建设、城市交通和环境等等。
一、我国城市化发展中的问题及解决路径
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是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但是,由于对城市化内涵认识上的偏差和实践中的误区,在积极推进城市化过程中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城市化发展方式不可持续性,影响了城乡社会的和谐发展,造成大量经济社会资源的浪费,形成了城市化发展中的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悖论。
(一)撤县改区或市,速成做大
在实施城市化战略中,许多地方把“做大、做强、做美、做优”作为城市化的实现目标。而做强、做优显然不是短时间可以实现的,于是把做大作为主要目标。
一是为了迅速做大,许多地方不顾本地区的实际,盲目的采取撤县改区或市的办法;二是盲目制定建立特大城市的指标。显然,这样推进城市化的办法已经偏离了城市化的本来含义和科学正确的发展方向,已经付出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成本。
(二)城市化等同于城市建设
随着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建设必须同步或有一定的提前量,使城市经济和城市化能够获得可持续发展。但是,近几年我国许多城市的城市建设走入了误区,把城市化等同于城市建设。
城市化和城市建设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城市化要求城市建设能够提供一定的物质基础;城市建设是城市化发展的必要条件。
我国一些城市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本末倒置,把城市建设等同于城市化,并且不顾地方的实际经济状况,透支未来进行城市建设,使城市经济发展出现了不可持续性,必将影响城市化的健康持续发展。
一是城市规划失控,“摊饼”式扩张。由于“摊饼”式扩张,城市建设无序发展,发达国家曾经经历过的“城市病”正在我国重演。
二是大拆大建,抬高地价。一些城市政府通过大规模拆迁,人为制造住房需求,抬升土地出让价格,进而抬高房价,增加政府的土地收益。
三是相互攀比,城市建设奢华成风。近几年,在城市建设中“广场风”、“种草种树风”、“亮化风”盛行。造成大量的经济资源浪费,一些城市政府入不付出。
(三)推进城市化忽视城乡一体化进程
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一些政府积极推进城市化,但是忽视农村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发展必须和农村的现代化进程同时进行。城市化和农村现代化是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内容。在推进城市化中,一些政府进行政策倾斜,重城轻乡。由于政策倾斜城市,必然影响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拉大城乡之间的差距,最终影响城市化的历史进程。如果这种悖论不断延续,我国的城市化必将付出惨重的社会代价。
加快城市化发展的路径:
近30年的城市化稳定快速发展,推进了我国现代化的进程。城市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经共同成为城乡一体化的助推器。为了使城市化能够科学健康稳定的发展,必须根据中国的现实,消除城市化发展的障碍,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发展之路。
(一)消除二元结构体制和机制
二元结构:传统的农业经济和先进的工业经济并存;落后的农村经济和发达的城市经济并存;农业文明社会和城市文明社会并存。
二元结构在新中国建立之前长期存在。新中国建立后,从体制和机制上固化了二元结构,阻
碍了中国城市化的进程。
体制和机制性变革:行政体制、土地制度、户籍管理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
(二)加快工业化进程
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前提和条件。工业化为实现城市化聚集资本,工业化的聚集经济效益加快
生产要素的流动,优化资源配置的效用,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比较坚实的基础。
(三)加快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高效农业,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四)科学规划城市空间结构
城市空间结构的调整,必须形成城市经济的聚集经济效用的最大化,使生产要素在城市空间
能够实现优化配置,并使城市经济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城市环境问题及解决路径
一是全国城市的空气污染问题突出。44.9%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超过国家二级标准,其
中有43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劣于国家三级标准(名单见附件1)。山西、宁夏、陕西等省区城
市空气质量超标的城市较多,国家环保重点城市中空气质量劣于三级的7个城市是:山西大
同、阳泉、临汾;四川宜宾;甘肃兰州、金昌;新疆乌鲁木齐。
二是全国城市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问题突出。全国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平均为
29.44%,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为0的城市有178个,占“城考”城市总数34.84%;生
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平均为59.71%(实际真正符合无害化处理要求的不足20%),生活垃圾
无害化处理率为0的城市有130个,占“城考”城市总数25.59%;地级以上城市(含)危险废
物集中处理率(特指建成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装置)为0的城市有80个。
三是一些城市工业企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主要工业物排放达标率还很低。工业企业废水
排放达标率最低的城市有:二连浩特(内蒙)、拉萨(西藏)、喀什(新疆)等;工业二氧化硫排放
达标率最低的城市有:北安(黑龙江)、二连浩特(内蒙)、华阴(陕西)等;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
最低的城市有:二连浩特(内蒙)、陇南(甘肃)、铜仁(贵州)等。
建国后相当一个时期里,我们没有意识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但是环境问题不以人的意
志为转移。忽视环境保护,人类社会必将为自身的发展而付出代价。随着环境问题的凸现,国务院于1973年成立了环保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在全国开始“三废”治理和环保教育,这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始。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环境保护政策已经形成了一个
完整的体系,它具体包括三大政策八项制度,即“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强化环境管理”这三项政策和“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排污收费”,“环境保护目标
责任”,“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排污申请登记与许可证”,“限期治理”,“集中控制”
等八项制度。
三、城市交通问题及解决路径
城市交通问题的表现形式:交通堵塞;交通事故;公共交通问题;步行者问题;停车问
题;
解决我国城市交通问题的途径:城市交通问题的综合治理:合理布置吸引人流的公共建
筑物;全面掌握城市客、货流的流源、流向和流量,调整城市交通运营;合理组织城市交通的运营战略线和时间;B城市交通设施的建设:区分不同功能的道路性质;建立完善的道路
系统;改善旧城区的道路系统;形成地上、地下结合的交通枢纽。
四、城市住宅问题及解决路径
我国城市的住宅问题:住宅建设满足不了人口增长和人民生活提高的需要;现行住房制度弊端尚未得到克服;城市危房、棚户区改造步履维艰;推行住房制度改革不够理想。
要解决我国城市住宅问题,必须多建房,建好房,尽可能满足需要。住房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房改的推进同价格、工资、财政、金融、计划等方面改革密不可分。因此,这项改革的推进,必然要有相关改革配套实施,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消极等待。
第二篇:【门窗】我国消防安全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路径
我国消防安全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路径
王万涛乌鲁木齐市公安消防支队830002
摘要: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消防安全事业发展面临着更多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所肩负的任务更加繁重。我国消防安全事业存在着诸如参与主体单
一、执法力度不强、基础设施建设有所欠缺、消防宣传不足、消防人才缺乏等方面的问题。各级公安消防主管部门及有关人员,必须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积极探索发展消防安全事业的新思路,采取有效措施,为营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做出积极的贡献。
关键词:消防安全事业;存在问题;原因;解决策略
在人类发展历史中,消防安全事业作为国家安全和百姓幸福的重要保障,始终备受关注。尤其是在现阶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消防工作面临着更多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所肩负的任务更加繁重。虽然我们一直在逐年加大对消防安全事业的投入,也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效,但似乎仍无法完全满足社会发展对消防安全所提出的新要求。各级公安消防主管部门及有关人员,必须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积极探索发展消防安全事业的新思路、新办法、新举措,为促进社会安全稳定发展的繁荣局面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一、消防安全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消防”一词,有防火和灭火的双重含义,为了防控和消灭火灾,人类一直不曾懈怠。消防安全管理,即遵循火灾发生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依据消防工作的方针、政策、原则和法规,采用科学的理论、方法和策略,为达到预防和控制火灾的消防安全目标,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指挥、协调和控制等职能,充分合理地调度人力、财力、物力,所采取的消防活动。消防安全管理代表着人们使用火能源和控制火灾的能力,是一项有意识、有目的有重大意义的社会行为。火代表着光明、温暖和动力。学会用火,是人类步入社会文明并不断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人类在认识和使用能源领域中的一次重大突破。但是火同样也给人们带来了恐惧、灾难和伤害。火灾是一种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发生频率很高的灾害,人类使用火的历史同样也是与火进行斗争的历史。在社会主义国家时期,如何消除火灾隐患、控制火情、降低火灾所造成的损失和伤害,保护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是我国行政管理的重要构成。按照我国消防安全事业的传统习惯,即便是在社会分工已经十分细致、消防治理的工作内容已经十分明确的当今社会,消防治理同维护社会治安的各项工作一起仍由公安部门统一负责管理。我国消防安全事业始终坚持“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工作方针,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安全、稳定和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我国消防安全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如前所述,消防安全事业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百姓幸福具有重大意义。而我国各级政府和消防安全部门也一直关注消防安全事业的发展,并逐年加大对消防安全事业的投入,但消防安全事业在具体发展中仍存在着一些具体问题:
1.消防安全事业的参与主体过于单一
消防安全关系到千家万户、社会会全体,消防安全事业也是一个内容庞杂、事务繁多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城市建设规划、消防宣传教育、防火科学技术发展等多领域。总之,消防安全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但在我国传统社会习惯中,消防安全管理似乎只是消防部门的职责,这也造成了其他社会主体在消防安全事业的参与积极性不高,参与的频度和力度不够,公安消防主管部门俨然成了消防安全事业的唯一主体。长此以往,必然会影响消防安全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2..消防安全法律执行力度有待加强
制度是消防安全事业发展的重要依据和纲领。我国始终重视消防安全事业立法建设,颁布并实施了一系列的《消防法》,使消防安全行为“有法可依”,但在具体的执法过程中尚未完全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消防法律执行的准确度和力度有待加强和提高。
3.消防安全事业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硬件环境是实现消防安全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但是根据实际调查,目前我国城市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十分欠缺,具体表现为消防站布点少,消火栓缺乏,消防装备量少质差,消防安全部门的消防车、消防栓、消防通信设施配备和更新换代情况不快,而一些企事业单位所配备的消防安全器材也过于陈旧、老化。以上情况导致抗灾能力薄弱,难以满足现代消防安全的需要,严重影响了灭火救援工作,使小火酿成大灾、恶性火灾事故频发,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损失。
4.消防宣传教育力度不足
绝大多数的火灾是由于人自身的不安全行为导致的。同时,按照事前控制原则,加大对火灾的预防,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和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但根据近年来的火灾事故发生情况来看,很多民众,甚至是部门领导对于消防安全知识都不甚了解,在一定程度上人为扩大了火灾的伤害范围和程度。因此,要加强消防宣传工作力度,面向全民民众、各企事业单位大力宣传火灾预防、消灭和安全自救、火灾责任等消防常识。
5.消防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消防队伍是执行消防安全任务的重要主体,消防队伍的素质对于消防安全事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目前,我国消防队伍的组成是武警消防部队,做为军人,他们勇于奉献,为消防
安全事业付出了热血、青春乃至生命。但随着国家社会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社会的消防安全技术有了长足进步,只凭“勇敢”扑救火灾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新一代消防员应当成长为具备一定物理学、材料学、建筑学等领域知识的消防人才,这样才能适应当今时代消防安全事业发展的需要。
三、促进我国消防安全事业发展的几点策略
根据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各级政府、消防安全部门和社会全体成员都应积极思考,探寻造成这些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具体策略和办法,只有全社会都参与到消防安全事业中来,我国消防安全事业才能够真正取得发展和突破。
1.加强政府的领导职能
政府是国家社会事务的重要引领者、组织者和服务者。消防安全是一项涉及面广、关系重大的系统工程,只有充分发挥政府的力量,才能将社会资源统一、集中起来,并投入到消防安全事业中来。根据公安部《消防改革与发展纲要》的相关规定,消防安全工作已经被纳入各级政府领导的任期目标与责任体系中,并成为考核各级领导的一项重要指标,这对于增强各级政府部门领导的消防安全的意识和责任感,构建全社会的消防安全管理运行和责任机制,有着积极的作用。
2.加大消防安全投入
资金是消防安全事业发展的“血液”,要加大资金投入,确保消防安全事业的健康发展。首先,各级政府在日常的政务管理中,要将消防安全资金列为专项计划,以保证消防安全资金的投入;其次,要对资金的使用进行有效监督,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保障消防安全业务的正常开展;最后,要多方筹措资金,发动全社会力量进行消防安全设施建设,改善消防基础设施,提高地区抵御火灾的综合能力,为消防安全事业发展筑起坚实的后盾。
3.加强消防执法力度
正如前文所述,消防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体系已经初步建立,要进一步加强对这一体系的更新与完善,使其适应当前社会飞速发展的进程,更好地解决在新的历史时期所出现的新问题。同时,加强消防立法的贯彻、落实和执行力度,严格遵循“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对于违反消防法规的人、事和行为予以纠正和处罚,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及经济责任,为消防安全事业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
4.加强消防宣传教育
消防宣传教育在消防安全事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首先,要面向全体社会成员开展宣传教育,增强全体社会成员消防法制观念和消防意识,明确消防安全责任和义务;其次,要开展火灾扑救常识、消防法规、火灾自救等消防安全知识的全面宣传,提高宣传的普及率和熟知度,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预防火灾和自救的能力;最后,充分利用好各种宣传媒介和平台,借助网络、电视、报纸,在社区和单位开展各种有效宣传,提高宣传的效果。
5.培养消防人才
随着社会经济和消防技术的发展,不具备相应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知识,缺乏必要的消防管理、监督和安全知识的消防员是不能胜任消防安全工作的。因此,必须要加强对消防人才的培养,不断提高消防队伍的科学技术水平。首先,要建立相应的岗位培训制度,针对消防人员的个人实际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知识学习和岗位技能培训,提高消防人员的素质;同时,也要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营造一个公平、公正、客观的人才发展、培养和使用环境,对于表现突出的消防人员要给予精神及物质方面的奖励,激发广大消防人员的工作热情。
四、结语
消防安全事业作为涉及社会各行业、各领域的一项系统工程,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何有效处理历史遗留的老问题、更好应对社会变革所提出的新挑战,是当前消防安全事业发展中所应思考的重大课题。各级政府、消防安全部门应积极正视我国消防安全事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积极思考、努力创新,采取有效举措应对当前的严峻形势,推动我国消防安全事业的健康、科学、快速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刘书杰.中国火文化[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2]杜兰萍,沈友弟,厉剑,倪照鹏,赵永利.国消防安全形势、差距和对策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2(21).[3]吴启鸿,肖学锋.今后若干年内我国火灾发展趋势的探讨[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3(5).[4]谭振勇.单位消防安全内部控管与消防安全法定职责及防火配套设施达标标准实用手册
[M].北京:北京腾图电子出版社,2005.[5]刘伟.关于建设服务型消防的思考[J].理论观察,2007(2).
第三篇: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姓名: 学号: 班级:
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世界经济的变化对我国城市经济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挑战,更加明显地看出我国城市发展中的一些问题,突出的是:
一、城市化滞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取得重大进展,城市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但是,截至目前,我国城市化水平还比较低,不仅低于包括发展中国家在内的许多国家,而且城市不能更多吸纳从农村富余出来的劳动力和农村人口,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从目前看,城市化的滞后,不利于扩大整个国家的购买力,不利于扩大国内的有效需求,最终影响国家经济的增长。
二、就业问题严峻
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加上城市非国有企业的发展,城市国有企业形成大量下岗职工。同时,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无形之中与城市下岗职工争抢工作岗位。这种现象在以国有大中型企业为主体的城市,如老的工业城市尤为突出。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严重地困扰城市,成为城市中不稳定的因素。这是我国城市长期以来发展单一的国有经济的结果,因此不可能在短时期内解决。
三、产业结构类同
我国城市的建立和发展受计划经济和行政干预十分明显,并且同一个时期国家经济发展的总任务、总重点相联系,存在明显的一哄而起的痕迹,所以各城市的产业结构雷同,城市缺少特色。城市为了经济社会的发展,提高经济竞争力,适应市场的急剧变化,从根本上说为了城市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调整产业结构的压力越来越大,虽然各城市都在寻找解决办法,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但不少城市仍然存在很大问题。
四、公共经济薄弱
城市的企业经济与公共经济应该齐头并进,同步发展,协调发展。但是从认识到实践,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发展城市经济只注重企业经济,而不注重公共经济,而形成跛脚经济。当城市经济和企业经济处于上升时期,公共经济薄弱的后果并不明显,但一旦企业遇到挫折,甚至破产时,问题就相当突出和严重,表现在城市政府财力有限,财源不足,社会保障和保险事业落后,公共服务不良,城市建设缺少资金,为了应付困难,不得不扩大收费,增加收费项目,提高服务价格,应该得到社会救助的得不到救助。
五、城市建设无序
城市建设是千年大计,必须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严密设计,质量第一,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城市建设出现盲目无序的现象,对现代化缺乏正确的理解,以多建高楼为目标,豪华建筑为荣耀,“三边”(边规划、边设计、边施工)的工程层出不穷,许多工程质量低劣,高档住宅大量积压,土地严重浪费。
六、生态环境不佳
生态环境是城市整体形象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居民生活质量的关键,但对我国多数城市来说,生态环境不能令人满意,甚至让人忧心忡忡。像首都北京这样的城市,以国际大都市作为发展目标,但大气污染严重,大气质量在全世界大城市中是最差的城市之一。湖河城市水体质量每况愈下,其他城市同样存在类似的情况。这些严重的影响居民生活,是城市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七、文明建设落后
城市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人,城市规划以人为本。我国城市的特点是新建城市多,多数城市是由城镇或工矿区发展和演变而来的,城市居民构成比较复杂,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各异,尚有相当一部分居民城市意识淡薄,缺少城市生活的习惯。因此显示出许多生活方式和行为与城市发展,与现代城市文明不协调。有部分家庭的住房是“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违反交通规则的比比皆是,不道德、不卫生的行为随处可见。
八、文化内涵不足
城市建设不仅是物质的,而且内涵丰富的文化,我们的城市建设中文化内涵不足,表现在建筑物千篇一律,表现手法单一,缺乏民族风格,与城市整体不协调,城市形象不高大,甚至出现格调低下的建筑。
九、水资源短缺,管理欠佳
用水结构不合理,工业用水过多,重复利用率低。管理不善,浪费严重。城市规划设计不考虑水资源。生态破坏,水源不足。水源的污染造成水资源的不足。
十、土地有限,城乡争地
城市化水平提高,城镇数量增加,引起对土地的需要。大中城市需要增加和发展。住宅用地的增加促使城市用地的扩大。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大量的土地。改善城市生态需要土地。
十一、生活质量不高
生活质量不仅表现为居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而且表现为居民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需要有充分的安全感和亲切感。可是我们的许多城市生态环境不佳,而且社会环境也不好,社会治安不良,居民的安全没有保障,使居民缺乏安全感,同时公共场所服务质量差,甚至出现假冒伪劣商品和服务,以及坑蒙拐骗等恶劣现象,使居民缺乏信任感,存在恐惧感。这些都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
中国城市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考
从国际大环境的发展和变化,从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目前中国的城市发展已经进入关键性阶段,城市经济的发展关系到国民经济能否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关系到人民能否稳步增加经济收入,不断提高生活质量,关系到中国在国际上的经济地位和经济实力能否巩固和加强。所以,我们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中国城市经济的发展给予高度重视。
一、加速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化质量,加速小城镇发展。
1,根据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紧缺、发展不平衡、财力有限等基本国情,实现我国现代城市化的战略取向应该是:多元发展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多元发展战略就是按照不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当地的有利条件等选择适合本地区的城市化模式和道路。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指无论何种城市化模式和道路,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即保持城市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在求取当代城市发展的同时不损害未来城市的发展。
2,抓“两头”策略,即重点解决大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问题,从而带动中间,构筑起完整的城市体系。我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农村人口比重很高,在加速城市化过程中,做好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个核心问题。靠现有城市,特别是靠大城市吸纳市不可能的,出路就是加速乡村城市化,发展乡镇企业,加强小城镇建设,吸纳绝大部分剩余劳动力。3,加速小城镇的经济发展:农民进入小城镇创业,城市的一部分企业向小城镇转移,发展特色产业,建设特色城镇,切实解决小城镇发展的用地问题,多渠道筹集城镇建设资金。
二、优化城市产业结构
研究城市产业结构的根本目的,在于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使之适应现代经济增长的需要,为城市长远的发展打好基础。实现城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可以有以下几种途径。
1,选好支柱产业。支柱产业是指在城市经济发展中起着主要推动作用、有决定性影响的产
业部门。支柱产业能带动许多相关产业的发展。
2,改善投资结构。要建立一种投资主体与投资效益直接约束的体制,要鼓励技术密集型产
业的投入,提高技术投入的经济效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像集约型转变。
3,依靠科技进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城市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和精华所在,理应
大力依靠科技进步,逐步改造老企业、摒弃旧技术,引进先进技术装备和科学管理经验,使城市产业整体高度化。
4,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我国第三产业不仅普遍起步慢、水平低,而且内部结构不合理。第三产业的加速发展,将从根本上改善城市的产业结构,也使城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得以实现。
三、建立和完善城市体系
1,大力发展中小城市,建设好重点城市,规划和完善城市体系。
2,在我国以中心城市为支柱,以城市体系为依托,以各类经济区为腹地来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必由之路。要依据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调整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把市场建设纳入城市规划和综合开发的“大棋盘”中,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完善体系、配套建设,把中心城市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巨大潜力尽快发挥出来。
四、改革城市住房制度
1,住宅投资多元化。即改变单一由国家投资的旧体制,实行多元化投资政策,调动鼓励个
方面的建房积极性。对于建设低收入居民住宅的投资者,从土地到税收等多个环节、实施多方面的优惠政策,从而有效降低开发成本,使普通工薪阶层有能力买房或租房。2,住宅经营商品化。住宅是一种商品,应该逐步走向商品化经营,即主要通过市场来调节
供需、组织流通,实行等价交换,而不是以行政手段分配。
3,住宅服务社会化。通过聘请专业的物业管理公司对住宅物业实行管理和服务,把各个单
位从繁琐的居民生活服务中解脱出来,使服务更有效率。
五、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1,加快城市基础设施项目产业化和市场化进程。在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的前提下,针对不
同类型项目的功能特征,明确市场开放程度和市场准入条件,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提高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和管理的经济效益与运行效率。
2,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所需资金的筹措,实行按照项目类别采用不同方式分类筹集的原
则。
3,结合国家财政税收体制的综合配套改革,积极探索和推进城市建设税制改革,明确城市
土地收益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财政性资金来源。
4,继续大力推行和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有偿使用制度。
5,加快推进国有市政公用企业的改革,积极探索市政公用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有效途
径。
6,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市政公用产业技术进步的步伐。
六、调整城市政府职能,加强城市的经济管理,发展知识经济
1,城市政府需要协调国家的全局利益和城市的局部利益之间的关系,将全国的国民经济发
展战略计划同城市的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城市的个性特征和经济优势,争取城市综合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2,城市政府必须为城市经济的良好运转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物质基础设施和法律基
础设施,也就是说,城市的经济管理,一方面要确保城市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现代化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市政公共服务设施与公共服务的充足供应,另一方面,要致力于城市市场的规范化,建立一套有利于市场公平竞争、兼顾公众利益和私人利益、维护社会公平的经济活动法律规则。
3,切实强化政府,尤其是城市政府对知识经济的引导和支持。
4,改革教育制度,提高城市的创新能力。
5,加快科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强化科技发展与创新的两个积极性。
6,各城市要因地制宜,建立自己的城市经济发展模式和道路,实现城市知识经济的稳健发
展。
七、以人为本,以提高生活质量为核心
1,以人为本既要充分满足人的各种需要,包括生理和社会的需要,物质的和精神的需要,又要提高人的素质,使人的素质同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同生产力发展水平相一致,需要有现代的物质文明和高尚的道德风尚。城市建设需要从两个领域展开,一是物质建设,二是精神建设。
2,城市现代化建设必须以人为本,城市的规划要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本,突出人的需要,整个规划和建设程度和思想有较大的改变。要把人的需要放在首位,提供适宜于人居住、生活、学习、工作、出行等放在首位。把居民区的建设,环境的建设放在首位。
八、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全面发展
1,深化改革。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的关系,以发展为目标,以改革为动力促进城市的全面发展,保证经济、资源、环境、人口的协调发展。
2,走城市内涵发展的道路。城市的经济增长方式需要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从单纯依靠扩大规模,增加投资,向提高生产率转变,发挥科学技术的优势,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并转化为生存力,提高城市竞争力。
3,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九、建立生态城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发展循环经济。
1,确立城市生态经济优先的观念。
2,在发展城市经济中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低耗高效的资源节约型发展之路。3,依靠市场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实现市场经济同城市生态经济的协调发展。
4,在依靠市场走城市经济发展生态化之路的同时,必须强化城市政府对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管理力度。
第四篇:我国物业管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物业管理是指由专门的机构和人员,依照合同和契约,对己竣工验收投入使用的各类房屋建筑和附属配套设施及场地以经营的方式进行管理,同时对房屋区域周围的环境、清洁卫生、安全保卫、公共绿化,道路养护统一实施专业化管理,并向住用人提供多方面的综合性服务。
一、我国物业管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物业管理服务收费问题一直是物业管理工作的难点
自从开始实施物业管理以来,物业管理服务收费问题一直是工作的难点,也是政府主管部门立法和监管工作的重点。
从物业产权人、使用人的角度,主要是收费标准过高。对于物业产权人来说,主要是针对房租而言,现阶段的低水平房租,使产权人交费额与房租相差很小;对于物业使用人来说,与以往相比,除了交纳房租外,还必须承担住户个人交费项目的费用这笔难以承受的开支。价格水平与服务质量也不相符。违规收费时有发生。比如擅自增设收费项目、擅自提高收费标准、擅自处长收费期限、只收费不服务、多收费少服务、不按规定明码标价收费等等。
从物业管理单位的角度,主要是收费标准太低、项目不全。有资料显示,对于物业管理项目进行成本核算,发现除了个别项目外,大多数收费标准低于成本价。同时收费责任不清,承担风险过大。现阶段各物业管理企业承担了大多数公用部门的收费任务,不仅物业管理企业要投入人力代收费用,而且由于拒缴、欠缴现象普遍存在,物业管理企业还不得不为住户暂付大量费用,承担了很大的经济风险。
(二)物业管理企业经费严重不足
在实行物业管理后,居民从思想上、经济上都难以接受物业管理服务收费,这是物业管理遇到的一个难点问题。有些物业管理公司之所以起步艰难,其关键是不能解决经费来源,仅靠向住户收取服务费来解决物业管理的经费来源,大多步履维艰。公共设施、设备、维修基金的资金难以到位,很少有物业管理企业落实到了这一笔资金;按合同规定的向每一个住户收取的管理费收入又由于目前存在的对收费工作的不理解、不支持,住户欠缴、拒缴管理费的现象时有发生,使这一笔资金也难以全部落实;合同之外的特约有偿服务收入由于大多数物业管理企业特约服务项目少,业务量小,不能从中取得多少收入,对资金的补充也是杯水车薪。
(三)物业管理的法制建设滞后
物业管理在我国的兴起也就是从近几年来开始的,国家出台了的法规虽然填补了我国物业管理法律制度的空白,初步改变了我国物业管理无法可依的状况,然而,与物业管理实践对立法的要求相比,仍有相当差距。由于在许多方面都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使得在管理中形成大量的矛盾与分歧,物业管理的纠纷事件日益增多,而物业管理公司、业主之间产生纠纷后也缺乏仲裁机构和处理规程。
二、若干原因探析
(一)产生收费问题原因探析
传统的福利观念根深蒂固,物业管理意识尚未形成。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居民除交纳象征性房租外,没有其它任何住房消费,而推行新的物业管理模式,住户要支付高出原有房租许多的物业管理费,在观念上一时难以接受。同时行业规范尚不健全,竞争机制尚未形成。再者收费标准背离价值规律,执法监督缺乏有力保障。在收费执法监督问题上,对于物业产权人、使用人来说,可以通过消协、物价、房管部门甚至法院等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而对物业管理单位来说,由于分户收费金额小,欠费住户数量多和欠费
原因复杂等因素的制约,在目前情况下,要通过法律手段监督和制约物业产权人、使用人交纳物业管理费,存在着诸多的实际困难。
(二)物业管理经费不足的主要原因
(1)物业管理启动资金难以到位。当前我国的物业管理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尽管政府每年对住宅小区的管理都能给予一定的经费补贴,但远远不能满足物业管理快速发展的要求。(2)物业管理企业管理成本居高不下。物业管理企业经营严重不足,营运资金缺乏,导致大多数物业管理企业处于亏损状态,除了收费难,启动资金没有到位等原因外,还有物业管理企业本身规模和所管理的物业质量的原因。(3)物业管理企业经营渠道少。企业化要强调“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物业管理公司要取得经济效益,既要通过各种方法降低管理成本,又要开拓经营渠道增加收入。
(三)法制建设跟不上物业管理发展的主要原因
(1)效力层次低、权威性不高,体系残缺不全。现行物业管理立法大多是建设所公布的各种部门规章,政策及规范性文件,这些规章的权威性、普遍适用性较低,不利于物业管理职权的行使。在我国现行的物业管理法律法规中,缺乏一部能统率物业管理所涉及的所有领域的基本法,一旦某一单行法规出现立法漏洞,无法可依的现象便不可避免。(2)内容不完全、法律漏洞多。现行物业管理法规的适用范围过窄。物业管理法的调整对象应该是所有的物业管理关系,而现行法规主要涉及住宅小区的物业管理,至于工业厂房、商业物业、办公大楼、仓库等众多领域的物业管理还是无法可依。同时,尚未建立完善、科学的物业管理市场准入制度。准入制度是主管机关对物管企业进行监督和管理的首要环节,是建立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的基础。物业管理市场的监督管理体制尚未理顺。目前物业管理市场存在着多头监管而又监管不力的现象,不仅增大了物业管理企业的工作难度,也给物业管理的有序运行埋下了隐患。法律责任制度不健全也是原因之一。
三、我国物业管理发展对策
作者试图根据我国具体国情,结合国内外物业管理的一些先进的管理经验及方法,探索解决当前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解决物业管理收费问题的有效途径
首先要改变传统观念,提高对收费的认识。让人们充分意识到购房之后,还要在使用期限内,连续不断地自行承担物业维护和享受服务的全部费用。同时,强化业主委员会在物业管理中的作用。业主可以通过业主委员会来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利,维护自己的利益。再者,物业管理要得到发展和繁荣,就要得到政府的扶助和支持,政府应该在物业管理开始兴起阶段扶持物业管理企业的发展,激励物业管理行业竞争机制的形成。可对物业管理收费实施特殊税收政策,应进一步明确公共维修服务收费的法定税费的标准,使物业管理服务的价格构成更加合理,同时便于物业管理企业的实际操作。同时可以从各城市的实际出发,对物业管理收费实施特殊优惠的税制,减免部分税费,减轻物业管理企业的经济压力。政府对物业管理经费应当进行适当补贴,这有利于保护从事这一类物业管理的企业的积极性,推进住房制度改革进程。
(二)物业管理企业应从多方面着手,以改善经费不足状况
(1)物业管理可实行规模化经营。企业在生产规模上要达到经济规模,此时产品的单位成本最低。物业管理公司也应考虑运用规模经济发展企业化经营。(2)物业管理应实行专业服务社会化。我国的物业管理公司机构大、人员多,公司对每一项管理业务、服务项目都要亲力亲为,这势必大大增加了成本。物业管理公司应以积极的态度,努力寻求和适应符合国际惯例的新的管理架构和方式。(3)物业管理公司应开展多种经营。物业管理公司采取“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物业管理公司在从事物业管理和服务的同
时,也可利用自身的优势将经营范围扩大到与物业有关的业务,也可根据自身特点和该小区的情况向其它方向发展。(4)改革现行物业管理体制,打破单一物业管理模式。从大多数中低收入者无力负担物业管理费的实际情况出发,可以尝试打破普遍推行物业管理公司管理一种模式的体制,将我国台湾地区普遍实行的业主自营式物业管理方式引进我国大陆的物业管理体制,实行物业管理公司管理与业主的自营式管理两种模式并用的物业管理新体制。业主自营式物业管理就是住宅小区(台湾称社区)的物业管理,既不由房地产开发公司负责,也不聘请社会上专门的物业管理公司负责,而是由楼房业主自己打班。这种方式在台湾的城市中比较普遍。整个社区的建筑物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私产(即居民的套房),由业主自己打班;另一部分是公产,包括庭院、各种公共活动场所和临街的配套建筑物。公产归社区全体成员所有,由他们自己管理,即所谓业主自营式物业管理。台湾的物业管理队伍非常精干,专职人员只有两位,一位是干事,另一位是守门员兼监控员(他们的房间有对公产部分进行监控的先进电子设备,并且24小时录像,保留二周)。另外有少量的临时工,如保洁员、修理工等,由干事根据需要聘请,他们的工资、奖金等从出租房屋收取的管理费中支出。工作人员尽职、敬业,加上文明程度较高、设备先进、通讯发达,所以其物业管理成本不算高,水平和效率却很高。
(三)完善物业管理法律法规
为了规范物业管理的组织和行为,保障各主体的合法权益,构建物业管理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当务之急是完善物业管理法规。在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提出如下的建议:(1)提升物业管理法规的层次和效力,建立健全物业管理法规体系。就物业管理的目的、基本原则、物业管理法律关系(含主体的权利义务)、物业管理企业及业务范围、监管体制和物业管理法的适用范围等原则性内容加以明确规定。各有关部门要加强政策法规的协调,尽量摒弃狭隘的部门利益,以实现法规的体系化,促进法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和谐。(2)完善物业管理法规内容,做到内容与体系的协调。应当扩展物业管理法规的适用范围,除了继续完善城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法规外,还要将工业厂房、商业物业、办公大楼、仓库等的物业管理也纳入物业管理法规的调整范围。同时建立完善科学的物业管理市场准入制度,净化市场竞争环境。物管企业应做到产权清晰且独立、组织机构和内部管理制度科学合理、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创造好的业绩。促使那些由房管所、公房管理单位转制而来的物管企业尽快适应市场需求,并放宽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条件。再者,应当理顺物业管理市场的监管体制,细化各职能部门的职权及行使职权的程序,完善监管、制约手段。最后,完善法律责任制度。明确规定罪错与应承担的责任形式,构建涵盖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的责任体系,使各主体明确知道如果违反了物业管理的有关规定应受到何种惩罚,这将有力地督促各主体正确行使权利和积极履行义务,尽可能减少和避免纠纷,违法行为的发生。明确界定依法追究各种法律责任的组织积程序,使各类组织依法定程序切实履行监管义务,保障物业管理法规的贯彻实施,也便于保护各个主体的合法权益。
第五篇:我国电子商务发展中存在主要问题探析
摘要:简要分析了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分析和归纳了我国电子商务发展中存在的16个主要问题,诸如安全问题、技术问题、经济与费用问题、隐私权问题、法律法规问题、人才问题、税务问题、信用问题等,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电子商务的概念早在1994年就被提出来了,直到20世纪末,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电子商务日益显示出了巨大的优越性,主要包括大大提高了交易效率和效益、增加了商务双方的联系、促进了知识经济的发展、提高了服务质量、提供了全天候的服务、增强了企业竞争力、促进了贸易增长等。目前,电子商务已经广泛应用于旅游和服务行业、出版业、网上商城、银行和金融机构、政府部门、学校、信息公司、咨询服务公司、顾问公司、保险公司、IT行业、慈善机构、分布全世界的各种应用项目和服务项目等。
但是,就我国而言,由于我国各行各业信息化程度还不够高,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还比较薄弱,在电子商务的发展中遇到了种种问题,如安全问题、法律法规问题、信用问题等,下面对这些问题加以简要分析,给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1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我国政府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关注世界信息化的潮流,关注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应用。1993年开始兴建的“三金”工程,即“金桥”、“金关”和“金卡”,为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1996年2月,我国成立了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负责研究、建设和运营中国国际电子商务工程。目前,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已经建成由通信平台、数据交换平台、信息平台构架电子商务网络环境。同时借助中国电信公用网实现了与联合国全球贸易网等国际商务网络的连接,并在主要城市开通了节点,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国、连通世界的国家外经贸专业网。1998年7月,由扫外经贸部主办的、基于Intenet的“中国商品交易市场”正式开通,成为国内外客商查询中国商品的热门站点,到2000年已有近2000家企业入网。随后,外经贸部主办的“中国技术出口交易会”也在网上开通,首次利用信息网络全面展示可供出口和转让的技术产品,标志着我国外经贸工作的电子商务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
除中央外,各地方的电子商务工程也在积极地规划实施中。1998年初,上海商业信息中心在商业流通领域开发应用电子商务。同年9月,“电子商业网”上的第一家网上商城开业,10月又推出第一家网上批发市场。1998年底,由北京市和中央有关部委联合共建首都电子商务T程。
与通信网络技术现代化一样,商业的自动化、信息化对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也有重要的作用。为此,我国制定了《全国商业电子信息技术开发应用“九五”规划要求与中长期发展纲要》。《纲要》要求,到2010年,全国商业企业基本实现信息管理电子化、自动化、网络化:基本建成覆盖全国大中城市的商业增值网络,主要行业和沿海大城市商业自动化、信息化水平接近或达到国际同行业信息技术水平。
据赛迪顾问发布的数据,2005年电子商务逐渐步入稳定增长期,仅网上商店就有500多家,市场规模达到6800亿元人民币,同比2004年增长了41.7%。2005年确实是电子商务异彩纷呈的一年,雅虎和阿里巴巴的合并、当当腾讯杀人C2C领域、云网全数字电子商务概念的出炉、第三方支付行业的第一次浪潮、国美等传统行业加大电子商务投入等等,构成了我国电子商务发展历程中的一幅多彩的画卷。
2006年,中国电子商务模式融合的大幕已经拉开。eBay同环球资源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借此进入中国B2B市场开始B2X2C电子商务运作;当当网利用资源优势开展C2C业务是电子商务模式融合的前兆;阿里巴巴将B2B平台和C2C网站融合,给商户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由上可见,我国电子商务起步虽晚,但发展十分迅速,已经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大发展时期即将到来。但是,仔细回顾和分析发现。在繁荣的背后还存在着不少问题,需要研究和解决。
2我国电子商务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下面分析和归纳我国电子商务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给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2.1安全问题——电子商务高速发展的重要保证
长期以来,基于开放性网络的电子商务,由于电子线路的可窃听性、电子信息的可复制性以及互联网软、硬件存在的一些缺陷,致使黑客攻击、病毒侵害、网上欺骗、网上盗窃等非法现象时有发生,加之人们的安全防范意识还比较淡薄,电子商务的安全性(包括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有效性,不可抵赖性,交易身份的真实性)受到质疑,大大降低了大众对电子商务的信赖程度,阻碍了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
对策:电子商务的安全问题包括(在线动态的)交易活动和(非在线静态的)商务信息的安全问题。为提高两方面的安全可靠性,信息技术研究机构和应用开发商应本着利国利民、勇于创新的原则,研究和创新提高电子商务安全性的新技术和新措施。
2.2技术问题——电子商务能否持续发展问题
信息技术的多样化快速发展,致使电子商务平台的开发技术五花八门,造成电子商务平台彼此不能协调一致,甚至商务信息无法交流和传输。
对策:为了维护国家的利益和经济安全,在电子商务相关技术方面一定要注重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开发和研究,各级研究机构和应用开发商应加大科研投入、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开发技术,要尽快打破在软件技术上对国外的依赖;国家和地方政府要加大对电子商务新技术开发成果的奖励和推广力度;要积极与外国政府和组织合作,建立全球电子商务系统。
2.3经济与费用问题——电子商务的效益问题
电子商务的重要内容和标志是资金支付的电子化,即资金流在网络上的实现。一是网上支付的效率不高,确认支付的时间还比较长;二是网上支付收取的费用过高。高昂的电子商务平台的运行费用和居高不下的支付费用,严重影响了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
对策:电子商务系统运营商应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社会投资机构的联合,走合作开发或合资经营的道路,降低运营成本和交易成本。此外,应适当调低电子商务的网上支付费用,刺激和鼓励电子商务的发展。
2.4电信体制问题——电子商务发展的环境保障问题
长期垄断的电信体制、条块分割体制,致使我国的几大主干网络不能有机地协调和统一,互联网的效用没有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影响了电子商务的大发展。对策:首先要真正打破电信业的行业垄断局面、克服区域条块分割现象,尽快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多网合一、协作发展,而不是目前的形为“转制”,而实为你死我活的竞争局面。2.5法律法规问题——电子商务发展的制度保障问题电子商务是信息时代的新生产业,现有的法律法规修订滞后,导致电子商务中出现的新型违规或犯罪行为,因无法可依而得不到惩治。
对策:虽然我国的电子商务法、数字签名法已经实施,但是,在电子商务发展中出现的新型违规和犯罪行为,在很多其他法律和地方法规中还没有及时得到修订和明确化、甚至残缺,要尽快修订、完善各级各类法律法规,制定与电子商务相关的专用法律或法规,为电子商务的健康、快速发展保驾护航。
2.6观念问题——电子商务的人文保障问题
长期的基于“现实世界”的传统商务模式在社会大众的商务行为意识中根深蒂固,人们对电子商务这种在“虚拟网络”环境下的电子交易方式心存疑虑,企业、公众对电子商务的信心有待提高。
对策:解除社会大众对电子商务的困惑,一方面要加强安全保障技术和措施的研发力度,切实提高电子商务系统抵御恶意攻击和病毒的危害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大投入,为电子商务的深入发展广开便利之门;第三,在法律法规健全方面增强实效性,加大对非法行为的惩治力度;第四,鼓励全民上网,普及计算机应用,形成社会发展基础。只有电子商务系统更安全、更便利、无后顾之忧了,电子商务的主体对电子商务的可信度和可依赖度才能提高,电子商务才能迎来大发展。
2.7隐私权的保护问题——电子商务发展中的主体权益保障问题
因互联网固有的开放性特性和现有网络安全技术的局限性,电子商务主体的隐私权得不到可靠的保证,侵权事件屡有发生。
对策:必须加大研发力度,提高网络安全技术水平和电子商务系统的安全技术水平,才能切实保护公众在电子商务活动中的隐私权不受侵犯,增强电子商务主体的信心。
2.8基础设施问题——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石问题
信息基础设施是电子商务发展的物质基础和载体,受国情所限,我国不同地区经济状况差异较大,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上的整体投入比例与国外相比还比较低,信息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导致上网速度低和上网费用高。
对策: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政府和业界的共同努力,尤其是政府的大力投资和宏观调控;此外,应鼓励开展提高网络软硬件能力的建设和竞争;第三,要加速发展信息化产业。
2.9标准问题——电子商务发展的规范化约束问题
电子商务的数字签名、身份认证、协议与加密算法等的不统一是制约电子商务跨平台、跨行业、跨地区,甚至跨国界运行的又一障碍。
对策:在与国际电子商务有关标准接轨的前提下,制定适合与我国国情的电子商务国家标准、协议和规则,使我国电子商务尽快标准化和规范化。但是,在标准问题上,既不能完全照搬和盲目遵照国外标准,又要考虑到与国际标准的接轨。
2.10人才问题——电子商务发展的人力保障
目前,我国高校中开设电子商务本科专业的有350多所、专科的有700多所,但是,由于电子商务是一个新兴的学科,国家缺少必要的指导,致使教学计划混乱、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相当比例的毕业生难以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人才短缺局面得不到缓解。
对策:我国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已经成立,教指委应该结合我国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状况,发挥人才培养指挥棒的作用,尽快规范专业人才的培养计划、明确培养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此外,应积极参与国际人才交流,吸引国际一流人才。
2.11政府引导问题——电子商务发展的目标导向
目前,不少研究机构和软件开发商纷纷将注意力转向电子商务,但由于缺乏政府及时、积极的正确引导,导致平台多样化、规范标准不统一、大规模低水平重复开发等,致使电子商务不能朝着规范化、协调统一的方向快速发展。
对策:首先,政府部门应率先施行网上作业和电子政务:此外,国家应设立专门指导机构,制定我国电子商务发展框架和政策法规,地方政府也应设立在国家统一框架下的构建区域电子商务管理与指导部门,这样,由上而下形成一个纵向的引导体系,统一规划、统一实施,加速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快速发展;制定优惠政策,积极引导和推进企业信息化,鼓励企业开展电子商务。
2.12电子商务的国际化问题
我国已经成为WTO的成员国,但是,目前国内很多中小企业甚至一些大企业,还没有构建自己的电子商务平台,制约了走出国门,与国际交流和合作的机会,不能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
对策:加快国内企业实施基于B2B的电子商务模式的步伐,加强电子商务领域的国际合作,谋求建立全球电子商务体系。
2.13电子商务发展的切入点问题
虽然我国电子商务已经开展多年,但可以说尚处于“朦胧”的阶段,表现为“一哄而上”,亮点不多,发展缓慢,成效不够显著。
对策:应结合我国国情,针对行业或地区市场经济条件和信息化基础设施条件的差异,鼓励试点,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推开,进而带动和促进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
2.14物流不畅问题
物流配送是电子商务中主要环节之一,直接影响着交易的最终实现。而我国加工和存储货物的集装箱、工厂、仓库和中转站配套不完善,公路铁路和水运空运的运输灵活性不够,各运营地区地方保护主义的一些规章制约,给电子商务公司造成巨大的财政和效率压力,制约了电子商务的发展。
对策:应加快构建现代物流网络体系,简化物流环节,克服条块分割现象,提高物流效率。
2.15电子商务的税务问题
税务是一个国家重要的财政来源。由于电子商务的交易活动是在没有固定场所的国际信息网络环境下进行,造成国家难以控制和收取电子商务的税金。对策:存制定与电子商务有关的政策法规时,需要重新审视传统的税收政策和手段,建立新的、有效的税收机制。
2.16信用问题——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因素
由于网络具有虚拟等特点,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商业信用有了新的内容和要求,电子商务使社会信用问题更加突出,欺骗与欺诈行为、抵赖行为时有发生,社会信用环境岌岌可危,制约了电子商务的发展。
对策:在全社会范围内进一步加强诚信道德宣传和教育,在商家和消费者的共同努力下,逐步在电子商务领域建立一套完善的信任机制和体系,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
3结语
笔者长期关注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致力于电子商务市场应用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工作,在实践中,笔者预感到电子商务将逐步成为现代服务业的核心部分,区域电子商务将逐渐繁荣,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结合将引发新的商机,无线移动电子商务将成为热点,电子商务的外部环境将得到改善。由于我国现有电子商务商业赢利模式缺乏创新,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还不够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有待建立,电子商务高级人才匮乏,物流配送体系还不完善等原因,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任重道远。建议我国的电子商务要有中国特色,采取“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推进策略.建立和健全电子商务第三方服务体系,努力营造有利于电子商务发展的外部环境。(作者:孟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