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营销城市魅力,提高城市品位的四项基本原则
营销城市魅力,提高城市品位的四项基本原则
---关于东莞城市品位的战略思考
香港为什么拼命地在世界范围内宣传他的“动感之都”和国际金融中心形象?为什么它拼命地宣传自己的好玩和旅游城市形象?原因很简单,它只是希望吸引更多的人来旅游,希望如潮的旅游人群可以刺激一下香港低迷的经济!旅游已经成为促进香港经济繁荣与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着城化化步伐的加快和城市间竞争的日益加剧,城市经营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一个城市的品位越高,其发展空间就越大,城市经营水平就越高,城市竞争能力就越强。反之,其发展空间受挤压。
随着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东莞的崛起举世瞩目,在成为魅力东莞、制造东莞、卫生东莞、旅游东莞的同时,东莞各地也大打文化品牌,大煲“文化靓汤”,在文化设施不断健全,文化建设层层推进的同时,各级领导仍一如继往大手笔的投资,大力气扶持,力求把东莞建造成一个文化之都。为此,兰晓华工作室对提高东莞城市品位作了些粗浅的思考。
一、城市运营的概念与内容
兰晓华工作室观点:是城市经营最本质的问题不是经营本身,而是如何提升城市价值。具体来说讲充分运用市场的机制,使城市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产生可持续发展和具有个性特色的最大价值之间城市价值链流动的过程。城市经营不是一种独立于规划、建设、管理之外的建设手段和程序,而是一种理念、一种思路、一种模式,它渗透、贯穿于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全过程,即:以经营的思想规划城市,以经营的手段建设城市,以经营的方式管理城市。城市经营主要有以下方面:
1、政府在城市经营中做导演,演员主要是企业和民众,政府、企业、社会团体、城市咨询机构等一齐“向前看”团结一致运用各种营销手段,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忠诚度、美誉度。
2、市场化资源如土地、生态环境、文物古迹和旅游资源等有形资产经营。通过对土地的储备、有形资产的整合和租售,让有形资产产生递增效应,广泛招商引资,形成人气鼎盛、万商云集的局面。
3、完善城市配套设施,城市交通和投资环境,为城市提供优质的商务环境、居民生活环境,从而为城市创造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4、企业、政府、市民、社会团体、城市咨询机构等要各司其职,做好本职工作。全民营销城市的品牌资产价值,从而让城市的资金、信息、人才等城市生态链按照市场规律高效合理流动。
二、“千年莞邑、I T新都”的战略定位要商量
一个高品位的城市,都有明晰的目标定位和构筑定位。从城市建设的成功范例来看,大连定位于海滨城市,目标是“中国北方的香港”,杭州定位于湖滨城市,目标是创建“花园式生态城市”,准确的定位和扎实的创建工作,都给这些城市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也是他们结合各自的地形特点做出的正确选择。东莞的城市形象定位为“千年莞邑、I T新都”笔者认为在“千年莞邑,IT新都”这八个字里,太强调于物质性的城市,而没有点出莞邑这个有山有水近海的地域色彩,因此这一形象设计的亲自然性存在不足,值得进一步商榷。兰晓华工作室认为一个城市的内涵,不仅仅只是物质,还应包括独特的地缘特征与文脉。有山水文脉的灵气,才有一个城市的生命力,一个独特的地域,才会产生独特的人群和行为方式。笔者建议东莞城市的目标定位是珠江三角洲中心城市,构筑定位为制造名城,文化新城,生态绿城。要把东莞城市的发展趋向,放到 港澳大珠江三角洲甚至全球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一盘棋上来定位。
三、提升城市品位应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1、内涵性原则
东莞拥有众多规模浩大的文化建筑,新城市中心区的九大建筑中,东莞展览馆、东莞玉兰大剧院、东莞图书馆、群众艺术馆、科学技术博物馆、东莞青少年文化宫、科技馆等七大建筑都是标志性文化性建筑。还有来有石龙的龙舟、万江的彩船、长安的粤曲、常平的文艺巡游、东坑的“卖身节”,以及横沥镇的荔枝节等,但是东莞文化内涵严重缺钙,正如著名学者彭玲玲博士说“东莞是文化的沙漠”。因为真正的文化是一种精神的积淀和发酵,应永远是文明的孪生兄弟,他不只是一根禅杖,而应是一种思想,一种引人为善与向上的精神动力和信念,像孔孟之道百世传唱,像黄河之水源远流长,像读者杂志常给人以哲理,像知音杂志爱心启迪,像QQ平台可全球共享。
2、个性化原则。
城市形象个性化包括外部形象、内在形象诸方面。所谓城市外部形象的个性化,是指公众对一座城市的总体布局、构筑要件、组合配套等外部形态进行综合评价所形成的美好而独特的印象。它含具备融合性、体现地域性、反映功能性、显示文化性等性征。东莞城市体现个性化,首先建筑物的造型、色彩、高度以增加韵律感、层次感,多建亭亭玉立之楼、典雅隽秀之楼;功能区域空间可跳跃布局,拉开骨架,既为城市留下绿地或城中园林之地,也为以后发展留下余地,使东莞城市的点、线、面组合得当,体现整体美观。其次要体现古风古貌。比如东莞古城墙西城楼,能否考虑发掘历史内涵,同时保护现存的古建筑点,展现“千年莞邑,IT新都,从古看到今”的意境。
3、和谐实用性原则。
和谐是指城市要构筑和谐的空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的音乐性特征首为和谐,和谐的灵魂是多样统一。所谓多样统一,就是把复杂的多样组合为一个有机的完整的统一体。具体地说,建筑必须体现出平面、立体和剖面的统一,要求有主有宾、有远有近、有张有弛、有露有藏,各呈异彩,尽得风流,在城市格调的贯穿下井然有序,呈现多样统一的和谐美。
城市说到底是人的主要聚居地,要以人本观念思考城市发展。现在环境指数已成为城市居民生活的基本参数,城市服务功能完善更成为吸引人气、增强幅射力的重要指标。因此,城市建设要考虑服务空间,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配置和空间布局,商店、学校、医院、银行、休闲娱乐场所的网点设置,居民区要考虑通风、采光、绿化,着力营造出人与自然共存的生态空间。
东莞有600万外来打工人员,携带着九百六十万平方土壤的文化底蕴,应该海纳百川、融诸百家,发掘打工文化;东莞建了那么多的文化设施,文化建设要从低层从工人市民做起,文化不仅是表演;还有艺术创造、文化交流等。笔者建议像一场晚会就花2000万这样所谓的形式主义,文化面子工程还是不要搞的好,花大钱的表演应该暂停。让文化深入社区、学校、机构、深入市民的心灵深入更为关键,从而提升文化精髓,呈现东莞城市文化品位。
4、文化滋养城市的原则。
城市不仅是经济聚集地,而且是人类文明集中地,也是文化的荟萃之地。城市是靠人类建设和发展的,要建设高品位的城市,就要有高品位的城市人。要把东莞建成高品位的城市,就要以人为本,研究人的自身发展、全面提高素质的过程、途径、手段和方法,构建树立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意识、观念、情感的环境,建造培养与现代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知识、工作能力和劳动技能的场所,形成培养有文明意识的城市居民的氛围,坚持以文化东莞人。
东莞要以文化滋养城市,一是要利用自然景观。自然景观与历史名人或传说典故一结合,就会凝结思想情结,展示文化意境。二是人工环境要彰显文化性。如道路、园林、广场、路名、店牌等,无时无刻不在传递文化信息,显露城市“精、气、神”,甚至会成为一个地域的文化缩影。三是建造文化设施。四要加强文化软件建设。这才是文化建设之魂。城市文化的底蕴不是在建筑,若没有精神的建筑也是混泥土与钢材而已。
第二篇:发展都市文化 提高城市品位
发展都市文化 提高城市品位
——对“品位都市”建设的认识和思考
区第八次党代会首次明确提出将“打造都市文化特色区”作为现代化核心城区建设的五大目标之一,并创造性地提出实施包括品位都市在内的“两强两品”战略,这些都为我区文化发展工作指明了方向。
从城市及文化发展的规律来看,都市是城市历史发展的高级空间形态,当代都市主要是一种金融、商业与消费中心,其中包括文化的生产与消费。都市文化是城市文化发展的高级形态,具有现代性、先进性、多元性、创新性、开放性、包容性和本土性等特征。都市文化特色就是都市文化的个性,最能体现都市魅力,应该成为都市文化发展的方向。区第八次党代会提出建设现代化核心城区的宏伟目标,现代化核心城区必然是宁波大都市建设的核心,承载大都市的核心功能,包括都市建筑、都市文化等核心内容。因此,“打造都市文化特色区”的目标符合现代化核心城区发展定位,也符合城市文化发展的规律和要求。
城市品位代表城市的品质和档次,是一个城市内在素质和外在形象的综合反映,具体体现在城市形象、城市管理、城市功能、城市历史人文等多个方面。因此,“品位都市”建设应当将提升城市品位作为最重要目标,贯穿城市建设和发展各项工作。城市文化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体现城市品位的重要方面。因此,发展都市文化是现代化核心城区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提高城市品位、建设“品位都市”的重要内容。发展都市文化,提高城市品位,可以着重在 “五个文化”上下功夫:
一是提升精神文化,塑造城市灵魂。精神文化是城市发展的灵魂,体现在城市精神、思想观念、人文素质等多个方面。因此,品位都市建设过程中,可以通过继承和发展新江东精神、深化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实施文明素质提升工程等多种途径,塑造城市精神,提升人文素养。可以将精神文化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充分发挥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重要功能,以有形的文化产品之“体”,塑造城市精神之“魂”。
二是培育主题文化,展示城市形象。城市主题文化是一个城市特质最集中的体现,是城市特色文化,特色经济,特色建筑,特色景观,特色精神的总和,它是一个城市所追求的目标和价值标准,它决定城市朝着什么方向发展。近年来,我区围绕社区文化、节庆文化等主题,打造了社区文化艺术节、摄影节等一批文化活动品牌,但与周边先进城区相比,我区还没有形成能够体现城区形象、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主题文化品牌。《实施意见》提出以“海商起点、创意未来”为主基调,实际上就是江东主题文化的主口号,这一提法较好的涵盖了江东 “千年古港口、百年老工业、创意新未来、都市主核心”的精神内涵,体现了“汇历史和现代于一体,集文化与商业于一身,融传统与创新于一物”的特点。
三是挖掘历史文化,丰富城市底蕴。文化是一种积淀,一种传承,对历史和传统进行深度挖掘是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的有效途径。我区虽然拥有庆安会馆、七塔寺等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但与海曙等城区相比,我区历史文化资源显得较为稀缺,可供开发利用的空间相当有限,而且操作利用难度很大,效率低。我区发展历史文化也存在一些优势,如以和丰纱厂旧址为代表的丰富的近现代工业遗存,以庆安会馆为代表的独特的海商文化传
统。要对各类历史文化资源进行科学保护、深度挖掘、合理开发、有效利用,保护城市历史,延续城市记忆,增强城市底蕴。
四是发展现代文化,增强城市功能。现代文化引领城市的未来发展,比如深圳,从过去的文化沙漠成为如今的“设计之都”靠得就是大力发展现代文化。我区发展现代文化具有坚实的基础:一是发达的现代产业经济和综合实力为发展现代文化奠定了物质基础;二是创业创新的理念和敢为人先的精神为发展现代文化提供了思想动力;三是全社会重视、企业参与文化建设的热情为发展现代文化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四是群众良好的文化素养和潜在的文化需求为发展现代文化拓展了巨大空间。我区发展现代文化需要坚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两轮驱动,以构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目标,突出公共文化建设、管理、使用等环节,切实提升文化惠民的幸福指数;以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文化科技创新为导向,依托大平台,打造都市特色文化产业,切实提高都市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五是打造精品文化,形成城市品牌。一方面,都市必然是城市的精品、核心,要把城市作为精品来打造,把城市建筑、城市设施做成精品,建设一批城市地标,不断培育和提升城市品牌和形象。另一方面,文化发展需要打造文化的精品,主要包括文艺精品、名人名家、活动品牌等方面。要突出精品意识,通过创作文艺精品,引进名人名家,培育文化活动品牌等形式,打造都市文化精品品牌,丰富现代化核心城区的文化形象。
第三篇:关于提高献县城市文化品位的建议
关于提高献县城市文化品位的建议
各位领导、各位委员:
在去年春天召开的政协献县十一届三次全会上,我代表文化界的部分委员提出了提高献县城市文化品位的几点建议。提案得到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谢恩国县长做出重要批示并责成有关部门研究落实。一年来,经过方方面面地不懈努力,县城的文化含量、文化品位、文明程度都有了较大的提
高。马路宽了,街灯亮了,形象好了,人气旺了。城市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带动功能、集聚功能、辐射功能日益凸显,工业立县、农业稳县、开放活县、城镇兴县的战略构想已经深入人心。这主要表现在:
1、政府领导已将城市建设确立为献县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既定战略方针,把文化旅游业定位为十一五期间的三大增长极之一,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激励、推动和保障政策。从决策层面上看,献县城市文化品位问题已经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思维上升到战略,从议论上升到行动。
2、硬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特别是交通指示灯、指示牌的大量设置,不但方便了群众,更重要的是使县城摆脱了大村落的感觉,增强了城市的味道。
3、市民的整体文化素质和文明程度有了进一步的提高,随意踩草折花、乱吐乱泼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东环路、南环路和平安大街花木完好率已达到95,接近北方中小城市的水平。
4、献王集团、沧顺集团等大中企业继续坚持自己的文化理念,保持自身的文化特质,企业文化丰富多彩,提高了凝聚力,增强了战斗力,优化了生产力。但在城市建设上还存在着不少值得关注的问题,如平安大街作为县城最大最新的商业街在设计建设风格上却出现了“返祖现象”,可以用“老、平、小”三字概括。所谓“老”,就是样式不新颖,青一色的火柴盒结构,使人很容易联想起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僵化、呆板、保守、封闭的建筑风格,不要说提升我县的城市品位,就是同改建后的东西大街相比,也是一种不应有的退步。所谓“平”,基本上都是三层或五层商住楼,缺少错落有致的动感,而且街道越延长,平淡无奇的味道就越浓烈。所谓“小”,就是没有大型建筑物,上千米长的中心街上,清一色的小门店,从城市功能设计上显然不合理,从文化品位上看,更显出一种“传统农民意识”、“街头摊贩意识”和小家子气。文化广场的建设虽然刚露头角,但其风格同平安大街并无二致。为充分利用好献县的文化资源,不断提升献县城市的文化品位,我再次提出几点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增进全民共识
城镇特别是县级城市,一头连着现代都市文明,一头连着广阔的农村,它是大中城市和农村的战略连接点,是农村工业化的战略平台,农业产业化的战略依托。在中国没有城镇化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工业化,更不可能实现农村现代化。文化品位的高低比人口多寡、规模大小对一个城市更具决定意义。山西的平遥、云南的瑞丽、江苏的张家港之所以世界知名,关键在于文化品位高。我们献县历史悠久,英才辈出、名人荟萃、文化底蕴十分丰厚。我们拥有中国北方最大的汉墓群落,有中国古代名桥─单桥,有民族英雄马本斋纪念馆,有以万亩枣林为代表的田园风光。更有献王刘德、张衡、窦建德、纪晓岚、马本斋、刘汝明、张申府、张岱年等一大批名彪青史的名人大家,这是我们极其宝贵的资源,是我县经济发展的重要优势,只要我们认识到位,措施得当,走出一条“文化兴献”的路子是完全可能的。
二、整合全县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文化精品
我县文化资源量大质优,但同时也存在孤立、分散、管理不力、破坏严重等问题,潜在的资源优势没有转化成为产业优势和市场优势,出现了文化核心与市场边缘不协调共存的尴尬局面。比如河北、山西、京津等地的“红色”旅游团队,大多数都是在白洋淀、吴桥杂技大世界兜够了风,才顺便到马本斋纪念馆呆上几分钟,拍上几幅照片回去交差。要改变这种不利局面,必须从献县跨越式发展的大视角,全面整合全县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文化精品,做大做强我县的文化产业。
1、抓住机遇,打好红色文化牌
献县是著名的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反映民族英雄马本斋回民支队的作品有两部小说、一部鼓词、两部电影、三部电视连续剧和一部戏剧电视艺术片,其中戏剧艺术片《白文冠》春节前刚在央视戏剧频道播出,同名电影和20集历史剧《民族英雄马本斋》也即将播出。我县著名作家雪克的小说《战斗的青春》这部全方位记述献县人民抗战历程的小说正在拍摄电视连续剧。我县当代军人作家李希地的《百草山》也即将搬上荧屏,打入伪军内部的中共地下党员张鸿烈的人生传奇,中共特别党员、国民党高级将领张克侠的英雄壮举也都在酝酿鸿篇巨制,这对我县发展红色文化产业是千载难逢的契机。我们应该主动出手,认真协调,广泛联络,打好这张红色文化牌。
2、持之以恒,打好两汉文化牌
汉墓群是沧州三大国保之一,是献县人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之源。献王陵比汉高祖刘邦的陵墓要大得多,云台山汉墓的高度仅次于汉武帝的茂陵。这些经历过两
千年风雨沧桑的文化遗存,不仅昭示着献县人民千秋的荣耀,也承载着献县人民的万代福祉。希望政府和全县人民从零做起,持之以恒,首先要开展抢救行动,坚决查处违反《文物保护法》乱占地、乱取土、乱打井、乱挖洞、乱砍树等“五乱行为”,对九莲山、单陵、张衡读书台等岌岌可危的汉文化遗存,要派专人保护,否则一旦消失,就永远无法弥补。其次要尽快恢复植被,陵墓坡地要全部退耕还林还草,顶部要因地制宜采取乔、灌、草相结合的方法改变荒丘秃陵的地貌。第三、要尽可能开发保护两手联动。实践证明,对野外不可移动性文物而言,科学开发就是最好的保护。希望有关部门支持小屯村作好保护性开发试点工作,让灿烂的古代文明和伟大的现代文明结合起来。
3、借风行船,打好单桥文化牌
明代古石桥——单桥已被国家文物局评定为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近期国务院将正式公布命名。同时河北燕京啤酒厂也将于年内投产运行,这对于单桥的保护和利用都是两大利好因素。单桥是一座典型的文化桥、艺术桥。希望有关部门抓紧争取国保专项资金,政府财政和有关企业也要拿一点,尽快在下游建立桥涵,封闭古桥通道,按照一桥一湖一古街的开发方案梯次进行开发,让单桥这颗璀璨的文化艺术明珠给献县城市建设增光添彩。
4、中西合璧,打好宗教文化牌
献县是中西文化交汇之地,基督文化和伊斯兰文化同中国传统文化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相互激荡,形成了特色独具的文化现象和文化载体。我县是宗教大县,又是天主教沧州教区主教府所在地,这不应成为我们的包袱,而应成为我们的财富。以基督文化为背景的欧美国家纷纷把其大本营安在上海而不是北京或广州,除去经济因素外,宗教文化的作用是不应忽视的。
三、建立城建与文化协调机制,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城市规划修编不应局限于城建部门一隅,要广开言路,广开思路,广开财路。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城建同文化部门绝不应脱钩,因为献县的真正优势在文化,排斥文化的城市建设不可能把献县引向光明,只能把献县引向雷同、平庸甚至毁灭。
平安大街作为献县主要商业街应具有体现献县文化内涵的特质,希望政府不要为开发商所左右,可在一期工程大街两侧楼顶增加一些象欣苑小区那样的装饰物,在二、三期工程中审查其设计规划,必要时召开听证会,听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争取亡羊补牢,少留一点遗憾。
沿国道重要建筑物均应体现城市文化辐射功能:
①、电力大楼地处显要位置,策划一个宣传献县的灯饰怎么就那么难?实在不行安装一个“献县人民祝您一路平安”的灯箱也好。
②、在商林南106国道一侧,应该安装一个“民族英雄马本斋故里”的大型标志牌,让大企业赞助一下也未尝不可。
③、张衡读书台恰在石黄高速和307国道的交叉处,立一个碑亭或灯饰对提升献县知名度一定会大有裨益。
④、在106与307国道交叉处设立纪晓岚、张申府、张岱年塑像,用具有全国乃至世界影响的名人来提升献县知名度是完全值得的。
谢谢大家!
第四篇:城市营销
城市营销≠ 程式营销
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社会城市化、经济全球化、资源区域化、产业聚集化使城市竞争成为弦上之箭。注目时下之中国,政府、媒体、市场大跳“三人舞”,名人、专家、学者频出“文化牌”;令人眼花缭乱的城市营销手法、模式大行其道:大城小城,你“找魂”来我“定位”;风景名胜你“把脉”来我“点穴”,城市竞争逾演逾烈。诚然,适者生存乃自然进化法则,有竞争就会有进步,于国于民是幸事。然而如何规避“城市营销”中的良莠不齐、创新乏术甚至克隆之风,让中国的每个城市都葆有自己的个性和魅力,理应值得审视和思考。
城市营销之“怪现象”之一:“城市形象口号”满天飞,大城小城无口号不成,口号俨然成为城市流行的“招牌”,真有点芙蓉姐姐“我形我秀”的调调。
难怪“大眼”李承鹏定睛一瞥发现这些形象口号都有点“把龙袍当内裤穿”的意思,于是免不了要调侃几句——“上海:上海,精彩每一天”,很“加油,好男儿”的口号,或者像某款护肤品广告。真的,中国城市的形象口号都没立足于城市本身的特点,好像从电视直销广告中抄袭的一样„„“杭州:爱情之都,天堂城市”,说杭州是天堂城市我不反对,因为有西湖,可杭州市的房价甚至比北京还要高,要住在西湖边上的爱情代价实在离谱,听说穷人们都离西湖远远的了,都“爱情呼叫转移”了,所以求你别叫爱情之都好吗„„“承德:游承德,皇帝的选择”,怎么听上去像房地产广告?只不过把“CEO”“董事长”“世家”变成了“皇帝”,而级别更高了,辛亥革命成功多少年了,还来这调调,我去过承德,那城市让人觉得——当年清朝皇帝过得真不容易啊。
其实,也不怪“大眼李”发bia言,我上网随机搜索了一下,在令人眼花缭乱的城市形象口号里确实发现一个“很雷很可笑”的状况:“大连市:浪漫之都,中国大连;珠海市:浪漫之都,中国珠海”,压根没想到这两个城市的形象口号雷同。在惊诧“好一个标准的ctrlC+ctrlV”之余不禁替始作俑者捏把虚汗。试想,中国海岸线多长,如果靠海的城市都定位成“浪漫之都”,那还不如将中国的东南统一定位成“浪漫沿海”来得省事;再仔细一看,这些琳琅满目的城市形象口号中把城市口号成“xx天堂”的也不胜枚举。泱泱上下五千年华夏文明难道描摹一个理想的地方除了“天堂”就没有别的词汇?唯一的天堂高高在上,人间何来这么多天堂。人们都说天堂好,但真愿意去的有几个?谁都没有体验过的地方还你争我夺,真是虚伪得可以!
城市营销之“怪现象”之二:“印象实景剧”巡回演出永不谢幕,High得半城山半城水的,乍一看还以为“大印象”减肥茶是总冠名呢,确实没在心里留下什么“印”,只觉得看上去都很“象”。
曾几何时,“印象文化”蔚然成风,已然成为中国城市文化营销最炫的特色平台。2004年,中国著名导演张艺谋以壮族民歌《刘三姐》为创作素材和背景,在山水甲天下的桂林阳朔上演了规模恢弘的山水实景剧,开创了中国“实景演出”之先河。此后“印象”开始被“克隆”,《印象·丽江》、《印象·西湖》、《印象·海南岛》在神州大地遍地开花。就连1500年弘法之堂、清修之地的少林寺也“红杏出墙”,搞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少林禅宗·音乐大典》;日前,又一部大型实景剧作品《希夷之大理》,在云南大理古城举行奠基仪式。据了解,该大型实景演出由中国又一著名导演陈凯歌(该导演在被记者问及是否有跟风之嫌时差点“毛起”)担纲。据了解,该剧总投资超2亿元,并将沿水库坝体建设一座有5000个座位的大型剧场„„我们只有拭目以待,看“印象”到底是怎样蜕化成“蜥蜴”的。
城市营销之“怪现象”之三:“中央电视台”动不动就“走进XX”,《同一首歌》、《欢乐中国行》等就像孪生子一样“走进中小城市和老少边穷地区”,晃眼真是够“亲民”,其实分不清谁是谁。
著名策划人王志纲曾说过:“中国的很多城市营销,从实际的运作情况看,大多是低级形态的,都是小儿科,很多城市只知道在央视拼命做广告,拼命地撒钱。”此话针对当时的“城市形象广告热”,确实一针见血。不过当下的中国城市变了的是大都不在央视扎堆做广告了,纷纷手拉手地与媒体搞起了互动性文化营销,没变的还是拼命撒钱。反观央视也没因此就坐享其成,《同一首歌》、《欢乐中国行》、《倾国倾城》、《寻宝》纷纷大行其道。黄金栏目、重金主持再加上黄金时段不成“黄金搭档”都不行。据说,《同一首歌》报价在600万左右,加上大牌明星出场费一共需1000万一场,大城市都“不好办”,所以央视该类栏目主要对象锁定中小城市和老少边穷地区,在此我不得不感叹中国的二三级城市幸好多啊,不然很快走完了,我看你又往哪里走,恐怕只有走进“xx县xx镇xx村xx社”了,到时我们主流的央视文化娱乐栏目真愿意到《乡村大世界》去《乡约》吗?试想这般上档次成规模高成本的“送文化下乡”还会每周一见?答案自然是:见,见鬼!可叹这些山高水远的地区迫切需要通过央视“暴光”增加知名度,对其高价收费权且当作是做城市营销买知名度。文化搭台最后都是为了经济唱戏,在此我只能弱弱地用古老的“周瑜打黄盖”一例打个比方,也不知是否妥贴。
近年来,中国城市的经营者们逐渐认识到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文化的竞争,于是开始全方位多角度地塑造、升华城市文化。在此种背景下兴起的“城市营销”顺势而为本无可厚非,但仅想凭借一个“炸耳的口号”、一台“洗眼的演出”或一场“高调的晚会”让一座城市“独领风骚”自是一厢情愿甚至自作多情的。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城市营销”只是“城市经营”的最后一个环节,在此之前的“城市定位”、“城市发展战略”、“城市空间布局与规划”才是根本。否则“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创新是城市营销的灵魂,在一切都过剩的时代,创新是最稀缺的资源,想象力就是生产力,凡是克隆的价值都是微不足道的;创新的背后是思想,永恒不变的是变化;多一点思索,少一点搜索;多一点考究,少一点拷贝,“城市营销”不等于“程式营销”。正如西谚有云,“第一个把女人比作花的是天才,第二个把女人比作花的是庸才,第三个把女人比作花的是蠢才。”
第五篇:关于提高献县城市文化品位的建议
关于提高献县城市文化品位的建议
各位领导、各位委员:
在去年春天召开的政协献县十一届三次全会上,我代表文化界的部分委员提出了提高献县城市文化品位的几点建议。提案得到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谢恩国县长做出重要批示并责成有关部门研究落实。一年来,经过方方面面地不懈努力,县城的文化含量、文化品位、文明程度都有了较大的提高。马路宽了,街灯亮了,形象好了,人气旺了。城市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带动功能、集聚功能、辐射功能日益凸显,工业立县、农业稳县、开放活县、城镇兴县的战略构想已经深入人心。这主要表现在:
1、政府领导已将城市建设确立为献县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既定战略方针,把文化旅游业定位为十一五期间的三大增长极之一,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激励、推动和保障政策。从决策层面上看,献县城市文化品位问题已经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思维上升到战略,从议论上升到行动。
2、硬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特别是交通指示灯、指示牌的大量设置,不但方便了群众,更重要的是使县城摆脱了大村落的感觉,增强了城市的味道。
3、市民的整体文化素质和文明程度有了进一步的提高,随意踩草折花、乱吐乱泼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东环路、南环路和平安大街花木完好率已达到95%,接近北方中小城市的水平。
4、献王集团、沧顺集团等大中企业继续坚持自己的文化理念,保持自身的文化特质,企业文化丰富多彩,提高了凝聚力,增强了战斗力,优化了生产力。但在城市建设上还存在着不少值得关注的问题,如平安大街作为县城最大最新的商业街在设计建设风格上却出现了“返祖现象”,可以用“老、平、小”三字概括。所谓“老”,就是样式不新颖,青一色的火柴盒结构,使人很容易联想起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僵化、呆板、保守、封闭的建筑风格,不要说提升我县的城市品位,就是同改建后的东西大街相比,也是一种不应有的退步。所谓“平”,基本上都是三层或五层商住楼,缺少错落有致的动感,而且街道越延长,平淡无奇的味道就越浓烈。所谓“小”,就是没有大型建筑物,上千米长的中心街上,清一色的小门店,从城市功能设计上显然不合理,从文化品位上看,更显出一种“传统农民意识”、“街头摊贩意识”和小家子气。文化广场的建设虽然刚露头角,但其风格同平安大街并无二致。[xiexiebang.com文章-http://www.xiexiebang.com 找范文,到xiexiebang.com]
为充分利用好献县的文化资源,不断提升献县城市的文化品位,我再次提出几点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增进全民共识
城镇特别是县级城市,一头连着现代都市文明,一头连着广阔的农村,它是大中城市和农村的战略连接点,是农村工业化的战略平台,农业产业化的战略依托。在中国没有城镇化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工业化,更不可能实现农村现代化。文化品位的高低比人口多寡、规模大小对一个城市更具决定意义。山西的平遥、云南的瑞丽、江苏的张家港之所以世界知名,关键在于文化品位高。我们献县历史悠久,英才辈出、名人荟萃、文化底蕴十分丰厚。我们拥有中国北方最大的汉墓群落,有中国古代名桥─单桥,有民族英雄马本斋纪念馆,有以万亩枣林为代表的田园风光。更有献王刘德、张衡、窦建德、纪晓岚、马本斋、刘汝明、张申府、张岱年等一大批名彪青史的名人大家,这是我们极其宝贵的资源,是我县经济发展的重要优势,只要我们认识到位,措施得当,走出一条“文化兴献”的路子是完全可能的。
二、整合全县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文化精品
我县文化资源量大质优,但同时也存在孤立、分散、管理不力、破坏严重等问题,潜在的资源优势没有转化成为产业优势和市场优势,出现了文化核心与市场边缘不协调共存的尴尬局面。比如河北、山西、京津等地的“红色”旅游团队,大多数都是在白洋淀、吴桥杂技大世界兜够了风,才顺便到马本斋纪念馆呆上几分钟,拍上几幅照片回去交差。要改变这种不利局面,必须从献县跨越式发展的大视角,全面整合全县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文化精品,做大做强我县的文化产业。
1、抓住机遇,打好红色文化牌
献县是著名的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反映民族英雄马本斋回民支队的作品有两部小说、一部鼓词、两部电影、三部电视连续剧和一部戏剧电视艺术片,其中戏剧艺术片《白文冠》春节前刚在央视戏剧频道播出,同名电影和20集历史剧《民族英雄马本斋》也即将播出。我县著名作家雪克的小说《战斗的青春》这部全方位记述献县人民抗战历程的小说正在拍摄电视连续剧。我县当代军人作家李希地的《百草山》也即将搬上荧屏,打入伪军内部的中国共产党地下党员张鸿烈的人生传奇,中国共产党特别党员、国民党高级将领张克侠的英雄壮举也都在酝酿鸿篇巨制,这对我县发展红色文化产业是千载难逢的契机。我们应该主动出手,认真协调,广泛联络,打好这张红色文化牌。
2、持之以恒,打好两汉文化牌
汉墓群是沧州三大国保之一,是献县人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之源。献王陵比汉高祖刘邦的陵墓要大得多,云台山汉墓的高度仅次于汉武帝的茂陵。这些经历过两千年风雨沧桑的文化遗存,不仅昭示着献县人民千秋的荣耀,也承载着献县人民的万代福祉。希望政府和全县人民从零做起,持之以恒,首先要开展抢救行动,坚决查处违反《文物保护法》乱占地、乱取土、乱打井、乱挖洞、乱砍树等“五乱行为”,对九莲山、单陵、张衡读书台等岌岌可危的汉文化遗存,要派专人保护,否则一旦消失,就永远无法弥补。其次要尽快恢复植被,陵墓坡地要全部退耕还林还草,顶部要因地制宜采取乔、灌、草相结合的方法改变荒丘秃陵的地貌。第三、要尽可能开发保护两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