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吉林大学杰出(优秀)青年人才培育计划实施办法
吉林大学国家杰出(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后备人选培育计划
实施办法(试行)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培养,提高我校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调动我校科研人员的极性,培养造就若干学术基础扎实、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青年学科带头人,培育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和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设立“吉林大学国家杰出(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后备人选培育计划”[以下简称 “培育计划(杰出)”、“培育计划(优秀)”]。为规范“培育计划”的执行,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订本办法。
第一条 申请条件
1.申请人须为吉林大学在编职工,在自然科学各学部在岗工作;
2.热爱祖国,爱岗敬业,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奉献精神,身体健康;
3.申报当年的1月1日,“培育计划(优秀)”申请人年龄不满35周岁,“培育计划(杰出)”申请人年龄不满40周岁;
4.具有博士学位和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是本学科学术带头人或学术骨干,已列入本单位人才培养计划;
5.有良好的科研工作基础和较大的发展潜力,已经取得重要科研成果,在本研究领域崭露头角,具有一定学术影响力。承担过1项以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在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中工作的优秀青年教师。
6.每个申请人同期只能申请一类计划资助。每人只能获得一次同类计划资助。“培育计划(优秀)”入选者如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优秀青年科学基金的资助,在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第二年(含)后,可以申请“培育计划(杰出)”资助。
第二条 申请、评审和批准程序
1.每年受理一次,受理时间为4月初;
2.采取自由申请的方式,申请者需填写《吉林大学国家杰出(优秀)青年人选培育计划申请书》,提交到所在学部;
3.学校实行限项资助,限项名额分配到各学部。各学部组织专家对本学部的申请人进行评选,按限项名额报学校科技处;
4.学校科技处负责对各学部上报人选进行公示,公示后无异议者入选“培育计划(杰出)”或“培育计划(优秀)”。入选者须与学校签订《吉林大学国家杰出(优秀)青年人选培育计划任务书》,确定培育目标,明确研究内容、预期目标及标志性成果等,所在学院须在《任务书》签署承诺意见。
第三条 保障条件
1.学校将为入选者提供科研经费资助,资助额度为“培育计划(优秀)”10万元,“培育计划(杰出)”20万元,从基本科研业务费中支出。另外,学校将在校内有关科技资源分配方面向入选者予以倾斜;
2.入选者所在学院应大力支持入选者开展创新性研究工作,加强管理,倾力培养,使其尽快获得国家杰出(优秀)青年科学基金的资助。鼓励学院给予配套经费支持,同时希望学院在工作安排、资源配置等方面为入选者提供便利条件。
第四条 经费的使用
1.资助经费的使用应符合《吉林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管理办法》(校发[2011]208号)的规定;
2.“培育计划”入选者若擅自离岗或调离学校,须退还本计划资助经费。
第五条管理与验收
1.“培育计划”入选者,每年年底应向学校科技处提交书面度报告,汇报资助计划的实施、进展情况以及经费使用情况等;
2.在符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相应人才计划申请条件的情况下,“培育计划”入选者每年必须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相应的人才项目;
3.“培育计划”入选者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或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视为完成培育目。
4.“培育计划”结束后,入选者须向学校科技处提交书面结题报告及经费决算;
5.学校科技处将根据各学部计划执行效果,适当调整本计划限项名额。
第六条“培育计划”资助项目所涉及知识产权管理等事宜,按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第七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由学校科技处负责解释。
第二篇:中国科学院优秀青年人才培育计划实施办法
附件2:
中国科学院优秀青年人才培育计划实施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青年科技人才是我院科技创新队伍中最具创新活力的群体,培养和凝聚一大批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营造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是持续提升我院科技创新能力,加强我院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工作内容。
第二条实施“优秀青年人才培育计划”,旨在面向我院人才队伍的持续发展,重点加强对35岁以下有发展潜力的青年科技人才的支持和培养。
第二章计划内容和目标
第三条通过“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院青年人才领域前沿项目专项”、院长奖(全国优博奖)获得者启动经费、院公派留学青年骨干人才专项、联合培养研究生、王宽诚基金项目和对博士后的专项支持等多种形式,分层次、多渠道加大对优秀青年人才的支持力度。
第四条在未来5年,每年将支持培养优秀青年科技人才1000名、选派200名优秀青年人才出国留学、与国外合作机构联合培养研究生200名。
第三章基本要求和资助内容
第五条凡申请“优秀青年人才培育计划”支持的青年科技人员,必须品行端正,热爱科研事业,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在所从事的专业领域已表现出良好的发展潜力,年龄一般要求在35周岁以下。
第六条院支持“青年人才领域前沿项目专项”经费,由研究所根据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加以匹配,设立“青年人才专项”,鼓
励博士毕业5年内、35岁以下的青年科技人才通过竞争获得支持。“青年人才专项”可根据学科的不同确定支持强度为10-50万元,支持期间为2-3年。
第七条重点抓好对扎根西部优秀青年人才的培养,进一步扩大“西部之光”人才项目对青年科技人才的支持,重点和一般项目继续向青年人才倾斜。
第八条通过中国科学院王宽诚教育基金的支持,设立“中国科学院卢嘉锡青年人才奖”,每年奖励50位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获奖者将获得5万元奖金。获奖者所在单位以“青年人才专项”经费提供不低于30万元的匹配支持。
第九条对进入我院工作的优秀毕业生给予科研启动经费支持。对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入选者和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获得者资助40万元,对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入选者资助20万元,对中国科学院院长优秀奖获得者资助10万元。对愿意到西部研究所工作的优秀博士毕业生,以“西部之光”项目资助10-20万元的启动经费。
第十条建立有特色的博士后管理制度,扩大我院博士后队伍规模,使博士后队伍真正成为我院流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在站博士后纳入项目聘用管理,由院以基本运行费方式予以专项支持。通过中国科学院王宽诚教育基金的支持,每年评选50名在站优秀博士后并给予每人2万元的奖励。
第十一条加强对优秀青年人才的国际化培养,通过院公派留学专项,加大对青年骨干人才出国留学的支持。进一步完善合作与派出机制,加强与欧洲、北美等发达国家有关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合作,扩大我院联合培养研究生的规模和派出国别,不断提高培养质量。
第十二条各单位应结合本单位的人才队伍建设需要,制定相应的青年人才培育计划,选派和支持青年人才参加国内、国际学术会议,开拓青年人才的国际视野,提高交流合作能力。
第四章组织与管理
第十三条“青年优秀人才培育计划”在院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与指导下实施。各单位人才工作小组负责本单位各项工作的落实和跟踪管理,每年将支持各类青年人才情况报院人才办备案。
第十四条各分院、各基地和业务局可结合区域和学科特点,不定期举办青年人才工作研讨会,相互借鉴与交流,了解青年人才成长的需求,切实有效地推动青年人才工作开展。
第十五条把握我院青年人才的培养目标,着重培养青年科技人才的综合素质。院、所应组织各类青年暑期社会实践和国情考察活动,选派青年科技人才赴企业兼职、挂职,树立青年人才的社会责任感,并在实践中发现和寻找科学问题和技术难题;组织“青年科技创新论坛”,与大学和其他科研机构联合组建“青年科学家小组”,培养青年人才的科研组织和领导能力;举办以科技政策、发展战略、科研管理等为内容的学习研讨班,培养青年人才的政策水平和战略思维能力。
第五章附则
第十六条现行管理办法凡与本办法不符的,以本办法为准,并按本办法制(修)订相关实施细则。
第十七条本办法由人事教育局负责解释。
第十八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开始施行。
第三篇:吉林大学杰出(优秀)青年人才培育计划实施
实施办法(试行)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培养,提高我校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调动我校科研人员的极性,培养造就若干学术基础扎实、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青年学科带头人,培育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和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设立“吉林大学国家杰出(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后备人选培育计划”[以下简称 “培育计划(杰出)”、“培育计划(优秀)”]。为规范“培育计划”的执行,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订本办法。
第一条 申请条件
1.申请人须为吉林大学在编职工,在自然科学各学部在岗工作; 2.热爱祖国,爱岗敬业,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奉献精神,身体健康;
3.申报当年的1月1日,“培育计划(优秀)”申请人年龄不满35周岁,“培育计划(杰出)”申请人年龄不满40周岁;
4.具有博士学位和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是本学科学术带头人或学术骨干,已列入本单位人才培养计划;
5.有良好的科研工作基础和较大的发展潜力,已经取得重要科研成果,在本研究领域崭露头角,具有一定学术影响力。承担过1项以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在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中工作的优秀青年教师。
6.每个申请人同期只能申请一类计划资助。每人只能获得一次同类计划资助。“培育计划(优秀)”入选者如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优秀青年科学基金的资助,在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第二年(含)后,可以申请“培育计划(杰出)”资助。
第二条 申请、评审和批准程序
1.每年受理一次,受理时间为4月初;
2.采取自由申请的方式,申请者需填写《吉林大学国家杰出(优秀)青年人选培育计划申请书》,提交到所在学部;
学校实行限项资助,限项名额分配到各学部。各学部组织专家对本学部的申请人进行评选,按限项名额报学校科技处;
4.学校科技处负责对各学部上报人选进行公示,公示后无异议者入选“培育计划(杰出)”或“培育计划(优秀)”。入选者须与学校签订《吉林大学国家杰出(优秀)青年人选培育计划任务书》,确定培育目标,明确研究内容、预期目标及标志性成果等,所在学院须在《任务书》签署承诺意见。
第三条 保障条件
1.学校将为入选者提供科研经费资助,资助额度为“培育计划(优秀)”10万元,“培育计划(杰出)”20万元,从基本科研业务费中支出。另外,学校将在校内有关科技资源分配方面向入选者予以倾斜;
2.入选者所在学院应大力支持入选者开展创新性研究工作,加强管理,倾力培养,使其尽快获得国家杰出(优秀)青年科学基金的资助。鼓励学院给予配套经费支持,同时希望学院在工作安排、资源配置等方面为入选者提供便利条件。
第四条 经费的使用
1.资助经费的使用应符合《吉林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管理办法》(校发[2011]208号)的规定;
2.“培育计划”入选者若擅自离岗或调离学校,须退还本计划资助经费。
第五条 管理与验收
1.“培育计划”入选者,每年年底应向学校科技处提交书面度报告,汇报资助计划的实施、进展情况以及经费使用情况等;
2.在符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相应人才计划申请条件的情况下,“培育计划”入选者每年必须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相应的人才项目;
3.“培育计划”入选者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或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视为完成培育目。
4.“培育计划”结束后,入选者须向学校科技处提交书面结题报告及经费决算; 5.学校科技处将根据各学部计划执行效果,适当调整本计划限项名额。
第六条 “培育计划”资助项目所涉及知识产权管理等事宜,按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第七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由学校科技处负责解释。
第四篇:杭州社科优秀青年人才培育协议书
杭州市社科优秀青年人才培育协议书
培育对象姓名:
工作单位:
所属学科:
培育时间:2018年7月—2021年6月
经专家组评审,市社科联(院)党组研究,确定该同志为“杭州市社科优秀青年人才培育计划”第二期培育对象人选。为确保培育计划顺利完成,培育对象、培育对象所在单位和市社科联共同签订协议书如下:
一、培育对象承诺:
1.培育对象在培育期内要根据自身目标,制定和实施完善的个人科研工作计划,完成以下培育任务目标: ①完成一项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人才培育计划”专项),结题成果等级评审在“良好”以上; ②在所研究领域的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3篇(含)以上学术论文(如学术著作按2篇论文折算,合著的须是第一作者);
③向市社科联《成果要报》提供一份高质量的市委、市政府决策建议报告(基础学科可用本条第2款标准的论文1篇代替);
④培育期内每年6月底提交下个人科研工作计划和上工作总结,培育期满提交三年培育总结报告。
⑤完成市社科联要求参加的科研培训、学术年会、社科普及等有关活动。
2.培育对象培育期内的科研成果应注明“杭州市社科优秀青年人才培育计划资助”或“杭州市社科规划人才培育计划专项课题资助”等字样。
3.培育期满后,培育对象须填写《杭州市社科优秀青年人才培育计划总结报告》,并附相关材料(原件和复印件各1份),经所在单位审核后报送市社科联科研管理处。
二、培育对象所在单位承诺:
为培育对象提供良好的科研条件和工作环境,有条件的单位要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同时督促、检查和帮助培育对象完成培育目标任务。
三、市社科联承诺:
1.面向本计划培育对象设立市社科规划“人才培育计划”专项课题。
2.资助总经费3万元。首期经费为1万元,在专项课题立项后拨付;后期经费为2万元,在专项课题完成结题、培育对象达到本计划培育任务目标后拨付。专项课题未完成结题或培育对象未达到本计划培育任务目标的,不拨付后期经费。
3.对达到本计划培育任务目标的培育对象,授予“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青年人才”称号。本协议一式三份,自签订之日起生效。
培育对象(签字)
培育对象所在工作单位(盖章)年
月
日
****年**月**日
市社科联(盖章)
市社科规划办(盖章)年
月
日
****年**月**日
第五篇:四川大学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培育计划-四川大学材料学院
四川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优秀人才培育基金(试行)
为进一步加强我院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凝聚和培养一批优秀中青年科技人才,造就一批能进入国内外科技前沿领域的优秀学术带头人,持续提升我院科技综合实力和创新竞争力,特决定从2013年起正式实施四川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优秀人才培育基金”,经费来源于四川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一、目标
培养达到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水平的优秀中青年人才,进一步强化我院的学科及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二、申报条件及资助名额
1.热爱祖国,严谨治学,学风端正,具有较强的开拓创新精神和强烈的责任心及团队合作精神,积极从事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优秀中青年教师。
2.已获博士学位,具有一定的研究基础和良好的发展潜力,在所从事的专业技术领域内承担一定的科研任务并已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具有获得优青、杰青及长江学者的潜力。
1)
A类:具有博士学位、男同志年龄35岁以下(不含35岁);女同志年龄37岁以下(不含37岁)(特别优秀者,年龄可以适当放宽),近5年至少完成或正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1项,并至少满足如下条件之一:
a)以第一作者或通讯联系人身份发表高水平SCI学术论文3篇以上;
b)获省部级及以上二等奖(排名第1)1项以上。
2)B类:年龄42岁以下(不含42岁)(特别优秀者,年龄可以适当放宽),已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项目;或获四川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近5年至少完成或正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以上,能积极参与国家三大计划项目的研究工作,并至少满足如下条件之一:
a)以第一作者或通讯联系人身份发表高水平SCI学术论文5篇以上;
b)获省部级及以上一等奖(排名第1)1项以上。
3.学院年均资助名额不超过5人,获准本项目资助的教师不得再次申请本项目。
三、申报及资助方式
1.凡我院正式在编、且满足申报条件的青年教师均可按本基金要求自由申报,评审通过后学院按科研项目的形式提供人才培育经费资助,资助期限1~3年。
2.对符合A类条件的申报者,学院根据当年具体情况,提供5-10万元资助。分两次划拨,第一次划拨60%,第二次40%,第二次划拨需根据第一项目执行情况酌情调整。
3.对符合B类条件的申报者,学校根据当年具体情况,提供10~15万元资助。分两次划拨,第一次划拨50%,第二批经费待申请者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后再行拨付。
四、申报评审与管理办法
1.学院成立“优秀人才培育基金管理专家委员会”,负责项目的评审及考核,对本办法提出意见与建议,对受本办法资助人员的科研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2.经费应严格按学校经费的使用要求执行,学院有权按规定收回未按期使用完的经费。经费使用范围只限于实验材料费、仪器设备费、实验室改造费、材料测试化验费、差旅费、出版及信息使用费等必要开支,不能列支其他经费。
3.成果应标注“四川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资助”。
4.在资助实施期内,获资助者因故不能从事科研工作、或出国一年以上、或调离四川大学,经专家委员会审核,学院可推迟、延缓直至终止资助。
5.项目执行中获资助者每年均需提供总结报告,结题时需提交结题报告,并结合会议答辩形式进行项目验收,主要汇报工作进展及进展预期,对因工作不力导致的无进展或进展缓慢的项目,专家委员会通过考核评估提出整改建议,直至终止资助。6.学院优秀人才培育基金管理专家委员会组成: 主任:朱世富
成员:肖定全、尹光福、朱建国、刘颖、王瑞林、陈云贵 秘书:邓英娟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3-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