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管理创新的手段完成企业培训体系变革
以管理创新的手段完成企业培训体系变革
一、什么是创新管理
管理创新是指组织形成一创造性思想并将其转换为有用的产品、服务或作业方法的过程。也即,富有创造力的组织能够不断地将创造性思想转变为某种有用的结果。当管理者说到要将组织变革成更富有创造性的时候,他们通常指的就是要激发创新。
管理创新是指企业把新的管理要素(如新的管理方法、新的管理手段、新的管理模式等)或要素组合引入企业管理系统以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
二、企业培训
企业培训是推动企业不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指企业或针对企业开展的一种提高人员素质、能力、工作绩效和对组织的贡献,而实施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培养和训练活动。目标就在于使得员工的知识、技能、工作方法、工作态度以及工作的价值观得到改善和提高,从而发挥出最大的潜力,提高个人和组织的业绩,推动组织和个人的不断进步,实现组织和个人的双重发展。
三、现状和问题描述
某大型国企子公司,是一家高新技术产业工程公司,员工接近1000人。该公司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出色的发展。公司分为管理部室和相关的前端事业部,管理部室数量多,但规模并不大,基本都在十人以下;事业部数量少,但是规模大,人数在50-100人左右,各个事业部之间的主营业务和主要技术各不相同。管理部室的培训需求集中于管理类的培训,总量较少;事业部的培训需求集中于工程类、技术类、销售类的培训,总量较大。该公司培训的现状如下:
首先在岁末年初向各个事业部以及管理部室的行政专员发送下一年度培训计划调研表。调研方法一般采用调查表、调研问卷或者公开投票等方式。然后人力资源部根据各部门提交上的需求进行汇总,再由人力资源部门领导对于汇总稿按照经费、种类等因素,将经费需求过多的事业部提交的培训项目进行删减、将各个部门的共性需求进行汇总。最后选择在合适的时间将最终的培训计划公示。
在计划实施的过程中,公司需要按照规定在进行培训的前、中、后时期,分别向人力资源部交不同的相关文件以备案。如果该培训需要经费,则相关部门按流程提交申请报告。公司培训方面的工作,目前存在一些问题。总结如下:
(1)公司的培训流程体系问题
公司的培训在历史上有比较完整的培训流程,诸如培训申请表、培训计划表等等需要被培训部门提交的表格及提交顺序,都有比较完整的培训流程规定,并在2012年趋于规范。但是随着公司在2013年公司频繁的人力资源人事调动,培训工作数度易手,导致2013年的培训工作没能延续此前良好的制度规范。
(2)各部门对于培训的态度问题
各个部门对于态度是不一样的,最集中的几个表现在于,各个事业部认为培训的主要安排是人力资源部的事,而各个事业部则是配合工作的角色。有的事业部对于本部门培训经费的多少并无概念;有的部门认为培训计划的制定就是形式主义;还有的部门所报的培训所需经费远远多于该部门可以计提的经费总额,给人力资源部计划的制定制造了困难。
(3)关于培训效果的问题
从前几年培训进行的效果来看,培训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完成率低,很多培训在执行之中出现了变化,出现了被遗弃的现象。另外有一些年初没有预料到的培训接踵而至。使得培训计划的制定看上去往往更像是形式主义。
其次是培训不够系统性,很多培训往往缺乏对培训的结果要求,对于培训的效果缺乏考究,让人对于培训的目的和理解常常浮于形式。
(4)关于培训计划的制定问题
恰逢年底,公司在制定下一年的工作计划。人力资源部门对于这次培训计划的制定十分重视,下发了培训调查表,调查各个事业部的培训需求。
今年,公司人力资源的主管领导打算改变以往的策略,在事业部培训方面不再接触各个事业部的行政专员,而直接与事业部领导班子对话。通过事业部领导班子的意见制定第二年的培训计划。
在新办法中,人力资源部依然是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与事业部领导和管理部室负责人进行联系的。而且,新的调查问卷较比旧的问卷,在内容上更加具体。但是随之而来也凸显出一些问题,比如说在表格的填写上,领导对调研表的理解和填写显然不如长期和人力资源部打交道的行政专员,更加符合人力资源部的要求。
四、解决的办法
为什么公司会出现现在的问题?我认为是事业部领导不够重视。事业部的领导,特别是技术、工程方面的领导,往往是“学而优则仕”。但实际上,过硬的专业技术并不能保证他们在被任命的那一刻就完成了从技术人员到管理人员的蜕变。在这种情况下,领导往往不能意识到培训是一种提升部门的资源、不能意识到培训是一种挽留人才的手段、不能明了培训需要“好钢用在刀刃上”的道理。我所提出的解决方法,正是从帮助领导制定培训、参与培训、热爱培训的出发点上考虑的。
(1)培训各部门与人力资源部培训流程对接的程序
召开一次宣贯会,召集公司各事业部及管理部室的培训方面工作负责人,对他们重新强调培训时各部门与人力资源部所需的培训流程对接手续。
(2)明确培训的责任
管理学专家余世维曾说过,对于员工的培训,百分之三十的责任在于人力资源部,百分
之七十的责任在于他的上级领导。实际上,培训的原因不应该是例行公事的过场,而是领导对于员工在工作上的某一方面不能满意,所以才需要培训。按照公司的规定,各部门的培训经费是按照员工的工资比例计提的,而且公司性质又是国企,所以培训的经费是不能超出的。目前公司的一个现状就是,无论是各部门的领导还是各部门的行政人员,对于该部门一年的教育经费总量和教育经费实时的使用状况都不甚了解,在培训的安排上下意识地认为培训的责任在人力资源部身上。因此让事业部的领导们了解培训的目的和责任,就显得尤为重要。
(3)建立新的培训秩序
怎样才能避免培训计划制定的形式主义和培训内容的浮于形式?怎样才能引起各部门领导对于培训工作的重视?我认为还应该从培训的秩序建立上着手。
我们之前确立培训计划,往往都在岁末年初的时候,对第二年全年的培训进行展望。我认为这是不合理的,因为我们往往很难想象第二年部门内会出现怎样的人员变动以及怎样的计划改变。我认为可以将在制定培训计划时将事业部和管理部室分开对待,对于管理部室可以继续采用的调查问卷的方式一年一制定。而对于事业部可以将培训计划一年一制定改为一个季度一制定,而且制定的方式以座谈会的方式取代冰冷的调查问卷。既每个事业部在一定时期举行一个小型培训研讨会,出席会议的人员包括各个事业部的一、二级领导与人力资源部的培训专员。我个人认为由各个事业部的上级领导制定所属下级员工培训计划,这个流程是十分重要的。因为下级员工要听从上级领导的工作安排,所以上级领导更理解下级员工的工作弱点和所需的成长方向。同时,人力资源部的培训专员也可以适时提供一些培训方面的重要数据,包括经费情况等。
但是考虑到该公司是一家工程公司,出差机会比较多,领导不一定都能集中,所以可以规定至少有一位部门一级领导在场主持会议,而出差的领导可以让事业部行政专员代为表达意见。
五、总结
公司在2012年之前,每个事业部都有自己的土建和电器等部门,所以部门之间的一部门培训可称为共性培训。但2012年以后,各个事业部的电气和土建等部门剥离出来单独成立电气和工程等事业部,因此部门间的共性培训锐减,基本上在提需求的时候,除了管理和取证、资质类培训外,技术、工程都不重合。因此,我提出这个由人力资源部出面,“分开座谈,逐个订制”的培训套路,人力资源部可以在座谈会期间串联各部门共同制定少量的具有共性需求的管理、工程类培训计划。
我认为,任何一项管理创新的推动都是困难的,因为其涉及的最大的问题在于可行性。我的计划在理论上是可行的。虽然它加大了人力资源部培训专员的工作量,但是对于工作效率、公司的培训效果提升、以及公司发展,我相信它是有利的。当然,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实践中,也许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困难。但是,我想我理论的核心会通过行动透露给每位公司的领导,让领导们开始重视培训。
最后我需要在这里表达一下我的歉意。因为个人的工作等原因,很多关于该公司的资料不能外泄。例如公司的组织架构以及培训流程中的相关表格等,都不便随文贴出。鄙人已尽最大努力使文章便于理解,如果还是因此对您造成不便,尽请谅解。
第二篇:企业变革管理与创新学习体会
《管理学理论与实务前沿专题》学习体会
在变中求存求发展——企业变革管理与创新
摘要:
一个人的一生,总处于“变革”之中。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失败了,有时候成功了,有时候失败了。一个企业也一样,面对不断变化的内外部环境,也必须处于不断地变革之中。幸运的,变革成功企业得到发展壮大;不幸的,50%—70%的变革最终都归于失败,有些猝死,还有很多则经历了漫长而痛苦的死亡,让企业元气大伤。成功的企业变革都是相似的,失败的企业变革各有各的失败之处。关键就在于没有对企业变革管理与创新有很好的触觉,每一类型的公司与其产品都有生命周期,而其发展都受大环境的影响,所谓“适者生存”,不能适应社会市场变化的公司也就不能可持续发展,即便大家眼中的好公司也不能幸免。因此,本论文将就企业变革管理与创新为话题,寻求企业在变中求存求发展的好方法。
关键字:
企业变革的哲学 关键因素 克服阻力的对策 企业变革工具 案例
一、变革的哲学
万事万物都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就如运动是绝对的道理一样,一切都会在变化,并且没有人能阻止变化,没有人能颠覆变化。在组织之中,变化当然也是无处不在。
管理学理论与实务前沿专题》中陈又星博士给了我们变革的信念:我们可以改变现
实。我们可以对以往创造出来的东西进行再创造;组织中存在的“问题员工”是那些还没有给予时间、信息、心理空间、培训的人,或者说,尚未给予他们改变自身的机会;或者我们自己,因为对变革的简单性或复杂性有误解。
发展是一个质变的过程,任何事物都可以改变创新是创造性的破旧,是对原有资源进行创造性的整合,使其产生新的功能和新质。这就是说创新的前提是破旧,是吃透原有的东西,是对原有东西的突破和否定,毛泽东说的很精彩:不破不立,破字当头,立在其中。催化的过程,就是打破平衡的过程,就是跳跃的过程,就是创新的过程,只有创新才能提高速度、才能发展。创新是创造了一种资源,检验的标准是:对催化实践来说就是创造了一种新的“催化剂”,对企业来说就是创造了一种市场。创新是系统工程,观念创新是先导,观念不变原地转,观念一变天地宽。创新应该坚持四项原则:一是脚踏实;二是对共性思维敢说不;三是否定自我、追求卓越;四是做有心人即有信心、细心、用心、有心、恒心。
二、企业变革的关键因素
(一)企业变革的动因
1、基于生存原因的战略变革
2、基于增强企业活力的战略变革
3、基于新的商业赢利模式而进行的战略变革
4、基于并购重组的战略变革
5、基于应对本土市场上的行业格局剧变的战略变革
6、基于技术的战略变革
(二)企业变革的关键因素
企业变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的因素很多,其中任何一个因素都可能影响到变革的成败。一般而言,企业变革的关键成功因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变革的必要性。变革成败对企业关系重大,同时任何变革必定具有一定的风险,因此
变革必须在确实需要的情况下进行,绝不能凭一时的热情或是赶时髦而盲目进行。
2、变革计划的可行性。企业变革是在一定的内外环境下进行的,必须分析进行变革的内外环境条件是否具备。如果仅仅追求变革计划本身的完美,而不注重计划的可行性,操之过急,在条件不成熟的时候就实施变革,极有可能适得其反。可以从两个方面应对这种情况:一方面,将变革计划细分成若干个子变革计划,从小做起;另一方面,关注制约变革的外部环境的变化,同时注意积蓄自身资源或能力,弥补不足。
3、对变革的广泛认同。无论是自上而下的变革,还是自下而上的变革,都必须在企业内部得到广泛的认同。如果得不到企业大多数员工的支持,变革不可能取得成功。要使变革得到广泛的认同,必须在变革实施之前进行有效的沟通。
4、妥善解决变革过程中的问题。变革源于存在问题,而同时,变革本身又会产生问题,变革的量和速度越大越快,遇到的问题也就越多越复杂。其中有些问题在变革之前能够预料到,有些则是不能事先预料的。这就要求企业能够根据企业的战略原则和变革的原则,妥善解决出现的问题。
5、变革中阻力的化解。变革中的阻力来源于企业员工和企业本身等。对于这些阻力必须区分对待,有些阻力出于对变革及其对自身的影响存在误解,这需要进行变革培训,加强沟通,强调广泛参与。当然,变革必然会触动一部分人的利益,因此一定的强制手段也是必不可少的。
6、变革过程的管理。即使是非常优秀的变革计划,如果不能有效执行,必定难以成功。在变革计划比较完善的情况下,变革过程中的领导、协调、沟通和激励的效果直接决定了变革的成败。其中尤为重要的一点是,一定要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得到最高领导者支持的变革
7、注重变革过程的文化因素。文化是企业成员共有的价值体系,它是企业成员行为的标准。变革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文化的强抵触力,重要的是进行有效的疏导,并利用变革的机会在企业中确立新型的文化。
三、克服变革阻力的对策
(一)明确变革的需求
克服阻力的第一步,是为公司各级员工提供面对现实的机会,使他们对现状产生不满意的感觉。首先,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这样会产生支持变革的动力。其次。公司需要设计和安排一些事件,让人们能够亲身感受到他们自己需要这种变革。最后。组织变革的推动人员应将变革的方案和期望的结果与全体员工进行充分沟通。
(二)建立一支强有力的领导团队
任何组织变革的成功,莫不起源于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对它的坚决推广和执行,因此,必须建立起一支在职位、信息、专门技术、声望和人际关系等方面拥有强大优势的领导团队,并使他们共同致力于企业的变革活动。
(三)影响利益相关者
有一个二六二原则讲得很好:对任何组织设计的实现来说都有大约20%的人支持,20%的人反对,剩下6o%的人观望。变革的关键是要使20%的支持力量更加强大,以这20%的强大力量去影响和争取60%的中问派。如果变革推动者能够与6o%持观望态度的人和20%坚定支持变革的人联结成功,就能够波及80%以上的人,那么组织变革成功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
常用的影响利益相关者的策略有:第一,确定特定利益相关者的需要,并提供
变革给他们带来的好处的信息。第二种策略是与别的有势力的个体和集团形成联盟或联合,直接与关键决策者交往,并通过各种正式或非正式的渠道来影响关键决策者。使其支持变革
活动。
(四)制定详细的行动计划
只有当人们清楚地看到达到变革目标的路径时,才会增强对变革成功的信心,进而支持变革。为此组织要制定一个行动计划,这个计划应当包括如何帮助企业每个人从自己目前的位置走向目标点的机制,应当涵盖情感、认知及行为等多个维度。另外,通过设置短期目标可以创造出短期的效果为领导者提供必要的反馈,使他们更清晰地了解变革的实施情况;使参与者得到激励,使旁观者对变革产生信心。并投入进来;还可以使那些反对者和批评者们暂时缄口不言,甚至改变主意。
(五)对变革过程进行正确的评估
变革需要测评,没有对于变革过程与结果的评估就无法更好地实施变革。在变革过程中,首先要理性地看待“滞后”现象,不要在看到先期结果后就匆匆做出判断。另外,领导要告诫员工变革活动经常要经过一定的时间才能看到成效。最后,并非所有的评价都会显示有进步,都会让人高兴。创新就意味着会犯错误,在变革过程中会有很多失败,变革推动者不应忽视或掩盖问题,而应对变革过程和结果反复进行评价,并做出调整。
(六)提高员工的适应性
《孙子兵法》中曾指出:“上下同欲则胜”。变革不仅仅是组织管理者的事情,每一位成员都有责任、有义务关心支持组织的变革。如果员工对变革的恐惧和忧虑很强,应该提供员工心理咨询治疗以及新环境下所需要的其他资源等等。尽可能地为提高员工适应能力提供便利条件和支持。
(七)注意变革的策略和艺术
卡纳尔在《组织中的管理变革》中将组织变革过程中其成员的反应分为五个阶段:否认J刘堂、抗拒阶段、放弃旧习惯阶段、适应阶段、部化阶段。因此,要使变革顺利进行,管理者必须合理安排变革的时间和进程,要选好时机,把握分寸,循序渐进,配套进行。在变革前,应详细分析可能发生的各种问题,预先采取防范措施,从而为组织创造最佳的变革环境与变革气氛。当组织变革的大政方针决定以后,策略和艺术就成为保证组织变革成功的生命所在。
四、企业变革的工具小结
(一)企业变革时机
1.企业内部经营危机型
2.外部环境危机型
3.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思想、理念出现型
4.领导者更换型
(二)企业变革工具
1.权力型工具。如命令、武力、施压或威胁等等
2.管理型工具。以协调和流程为重,其中包括培训、标准化操作程序和考核体系。
3.领导力型工具。
这工具往往是以结果为导向的,而非以过程为导向。
4.文化型工具。
(三)企业变革的层次
变革的层次事件战略
·创造新技术及新产品·
·迫使市场上其他
③领导变革·开发新市场·提高行业的服务水平
·重新定位顾客的期望值
·加快整个行业的产品生命周期②预测变
革·产品市场的全球化 ·开发新的细分市场
现·
提前准备好各种资投合适的具有跨文化北
京的员工及熟练掌握
金融贸易技巧等)
①对变革
作出被动
反应·竞争对手推出新产品·政府的新政策 ·顾客的潜在的需求 ·推出更好的新产品 ·重新包装现有产品
五、让变革因子扎根企业——案例
如果你认为你的公司需要进行重大变革,那么你还算是在好公司之列。事实上在这个竞争白热化的时代,全球有许多公司都在不停地探求公司变革之道。
全球经济放缓,迫使大部分企业不得不控制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加强变革以求提升整体竞争力。很多企业又回到公司运营的基本面上来。
强生公司(Johnson & Johnson)一直是美国股市的领头羊,它成功的诀窍就在于成功的品牌和市场战略。惠普和康柏的合并,使两家公司管理层的注意力自然转移到公司结构上来--尤其是如何融合两公司的产品和打发多达5,000多名的富余员工。很多公司和惠普一样,正面临合并、缩小规模或分权所带来的公司结构变革。
我们采写关于索尼和国信华凌的案例就在于告诉中国致力于变革的企业如何有效地将变革编织进企业文化之中,让变革的种子在每个员工的血液中流淌。正如管理大师Tom Peters所说,“适应日趋白热的竞争,我们必须学会深刻地喜欢变革,就象我们以前曾深刻地憎恨过它一样。热衷变革,甚至热衷变革中的混沌,是企业生存、乃至成功的前提条件。”
(一)构筑变革的新环境
要让员工更好地适应公司的组织变革,你认为哪方面应该是公司管理者工作的重点?是提升员工的技术水平?还是改变员工的行为?答案:两者都不是。
Rob Lebow与William L.Simon在其合著的Lasting Change一书中,为我们提供了第三个备选答案:改变人们的运作系统。这是变革管理思想的第三代理论,十分适用于当前的情况。变革管理思想的第一代理论侧重于培训员工掌握新技术。这种理论认为,员工拥有新技术后,便会产生新观念,继而会推动公司变革。
第二代的变革管理理论关注的是改变员工潜力。统一员工思想和行动后,变革管理才易于推行。其具体表现在于积极心态和范式转变。
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即变革管理思想的第三代理论,提出构建一种新环境。此项理论涉及到员工操作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共同价值观、共同标准和共同的系统。
“有了共同的价值观,各级员工就会主动处理问题,从而为企业带来变革,”作者指出,“他们逐渐意识到自己就是公司实施变革的力量。如果他们希望别人按照某种方式行事的话,他们自己首先就必须身体力行作出榜样。这比任何东西都更能够改变公司的工作环境。”在索尼公司,正是其领导人笃信持续改进的精神能够引领公司阔步前行,才使变革得以贯穿企业文化之中。公司的各项运作,如业务领域和经营战略的选择、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企业文化的建设、组织架构的整合等,都要求把持续改进的精神贯穿其中。持续改进的文化内核也由此得到了不断增强。
基于持续改进的文化传统和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特征,索尼对自己的企业文化做了最新提炼。新的企业文化包含建立在“持续改进”内核基础上的四个主要方面:享受变化、发现新规则、挑战自我、创造新价值。
在接受本刊采访时,索尼(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正田纮在谈起变革的话题时,竟然是这么说的:“变革实际上是个错误的词汇。我们所做的是持续改进索尼的做事方式,没有人对持续改进抱有异议。”
(二)让变革融入企业文化的确,在索尼公司历年的报告中,“持续改进”是一个经常出现的词语。持续改进不仅是索尼每年都要追求的目标,更重要的是它已经成为该公司企业文化的内核。
索尼公司现任主席兼行政总裁出井伸之阐释道:“面对一个崭新的现实,必须发现新规则。索尼总是处在发现这些规则的过程中,因此我们发现,我们是如此地享受变化。”
在索尼公司至今56年的发展历程中,1982年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个标志性的年份。在1982年以前,索尼公司先后经历了井深大、盛田昭夫、岩间和夫的领导,大体可以说是创业者管理阶段。“持续改进”的文化内核,就是在这一阶段中经过创业者们的努力而逐步形成的。1982年由大贺典雄接任索尼最高领导人后,大体可以说进入了后创业者管理阶段,“持续改进”的文化传统得以继承和发扬。针对经营环境的变化,索尼持续对经营模式、管理体制和组织架构不断进行改革、调整和优化。
1994年,为了规避日元升值和宏观经济的负面影响,索尼在全球范围强化研发、设计、采购、生产和销售的本地化进程。自此到1997年的几年时间里,构筑全球管理运作平台的需求开始浮现,并出现市场营销平台的雏形。
正田纮说道:“做企业的最终目标是我们必须持续地改变自己。索尼的发展历史与众不同:索尼一直在改变它的经营模式、目标,甚至改变一切。”
之所以“一系列外人看来堪称剧烈变革的改革举措,在我们看来不过是公司运作的自然延续,正是因为持续变革作为索尼企业文化的核心已经成了其员工的共同价值观”,正田纮说道。
六、《管理学理论与实务前沿专题》课程的体会
《管理学理论与实务前沿专题》的各位讲授的老师都为我们精心准备了各个课题的演讲,真的非常感谢老师们的努力。老师们的备课是信息的筛选,让我们能够在信息爆炸的时
代看到精华的部分,这比自己在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的时候的有效性更高。四节课的课时是老师体力的考验,作为听众的我们也应该好好珍惜,因为如此多的内容是世界经历了多年的总结,四节课的知识补充使我在每次课后都非常满足。
参考文献:
[1] 曹光明,姚慧敏.企业管理的一个新领域——变革管理[J].管理现代化,1994,(6):41
[2] 芮明杰,管理学;现代的观点[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3] 段盛华,于凤霞.变革之心[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4] R·H·迈尔斯.领导公司变革[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第三篇:《企业变革与管理创新》课后作业
1、企业的三大目标和六大任务各是什么?
答:企业的三大目标是做大、做强、做久
企业的六大任务是:战略、投资、营销、管理、专业、执行。
2、界定营销的六个要素分别是什么?
答:界定营销的六个要素分别是价值、差异、告知、渠道、品牌。
3、官本位与事本位导向的命运差别是什么?
答:以官本位为导向的企业文化将异向不公开,不透明,不民主,事实被神秘掩盖,规律得不到遵循,必然组织缺乏活力,人治组织必然失败,而事本位为导向必须寻找事实真相,总结规律,制定规则、纪律、制度,大家共同遵守,阳光,积极,透明,必将成功。
4、企业策略的五个发展阶段?
答:第一阶段:跟着行规走。
第二阶段:跟着客户走。
第三阶段:跟着对手走。
第四阶段:跟着市场走。
第五阶段:成为市场的领导者。
5、现实问题和书本的三大差别是什么?
答:三大差别:(1)、书本问题确定,现实问题不确定
(2)、书本问题有条件,现实问题条件不确定,以解决问题为先。
(3)、书本问题是硬问题,现实问题是弹性问题和软问题。
第四篇:变革与创新管理
变革与创新管理
一、案例:三个和尚
有一句老话,叫“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如今,这三个观点过时了。现在的观点是“一个和尚没水吃,三个和尚水多得吃不完。”
有三个庙,这三个庙离河边都比较远。怎么解决吃水问题呢?
第一个庙,和尚挑水路比较长,一天挑了一缸就累了,不干了。于是三个和尚商量,咱们来个接力赛吧,每人挑一段路。第一个和尚从河边挑到半路停下来休息,第二个和尚继续挑,又转给第三个和尚,挑到缸里灌进去,空桶回来再接着挑,大家都不累,水很快就挑满 了。这是协作的办法,也叫“机制创新”。
第二个庙,老和尚把三个徒弟都叫来,说我们立下了新的庙规,要引进竞争机制。三个和尚都去挑水,谁挑得多,晚上吃饭加一道菜;谁水挑得少,吃白饭,没菜。三个和尚拼命去挑,一会儿水就挑满了。这个办法叫“管理创新”。
第三个庙,三个小和尚商量,天天挑水太累,咱们想想办法。山上有竹子,把竹子砍下来连在一起,竹子中心是空的,然后买了一个辘轳。第一个和尚把一桶水摇上去,第二个和尚专管倒水,第三个和尚在地上休息。三个人轮流换班,一会儿水就灌满了。这叫“技术创新”。
由三个和尚没水喝,到三个和尚通过不同的办法达到共同的目的,关键在于不局限于固有的思维,发扬了团结协作、良性竞争、开拓创新的精神。故事新解,给我们新的启发!
二、变革
1、什么是变革
1)人员、结构或技术方面的任何改变 ; 2)变革是一个组织的真实写照 ;
3)变革管理是每一个管理者工作中不可分割的部分,是管理者的工作变得复杂。
2、变革的力量 1)外部力量:
市场 – 适应消费者需求的变化
政府法律和条例 – 变革的频繁推动力
技术 – 所有行业的变革来源
劳动力市场 –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必须变革以吸引和留住这些急需的高技能员工
经济 – 利率、预算赤字和汇率的不确定性
2)内部力量:
最初产生于组织的内部运营;
力量可能包括战略、劳动力队伍、新设备和与员工的态度。3)管理者作为变革推动者:
变革推动者 – 作为催化剂并承担变革过程管理责任的人。任何管理者都可能成为变革推动者。
外部咨询人员 – 对于更大范围的变革而言带来更急剧的变革。
3、变革过程的两种不同观点 1)风平浪静观 :卢因的三步骤模型
解冻 – 可通过以下方式为变革提供准备:增强驱动力,使行为脱离现有状态;减弱制约力,这种阻挠的力量使行为维持现有平衡状态 ;现状 – 被认为是风平浪静的 ;变革 – 转向一个其他的平衡状态 ; 再冻结 – 确保变革持久使得新状态能保持较长的时间,将变革看作对组织平衡状态的一种打破。
2)急流险滩观:更适合不确定与动态的环境,与日益由信息、思想和知识主导的新时代的动态环境相适应。管理者必须在不断的急流中保持机智,管理者面临着持续的变化。今天,管理者必须作好有效且有力的变革管理的准备,因为他们的组织与工作领域面临着变革。
3、变革的三种类型
1)结构:工作专业化、部门化、指挥链、管理跨度、集权化、正规化、工作再设计及整体的结构设计
2)技术:工作过程、方法和设备
3)人员:态度、期望、认知和行为
三、变革管理
1、发动变革:
○1识别需加以变革的组织领域
○2将变革行动付诸行动
○3对变革的阻力加以管理
2、变革的类型 :
1)结构变革 – 组织的正式设计、分配职权以及决定正规化程度
2)技术变革 – 变革工作的开展方式
方法和设备的改变,行业内竞争与创新因素的结果,自动化 – 以机械取代人力的一种技术变革,计算机化 –近来最明显的信息系统变革。
3)人员变革 – 员工工作态度、期望、认知和行为的改变
组织发展(OD)– 借以改变人员及人际间工作关系的本质和性质的各种方法或方案,旨在使得个体和群体更有效地合作。
3、应对变革的阻力 : 1)抵制变革的原因
使已知的东西变成模糊不清和不确定的,威胁到在现状中已作出的投资,顾虑变革并不符合组织的目标和利益。2)减少阻力的技术
一系列可用来减少阻力的技术。3)组织文化变革
组织文化阻碍变革是因为它是由相对稳定和持久的因素构成的。
组织文化会成为变革的一种特别的阻力,对情境因素的认识,使得文化更有可能变革,大规模危机出现、领导职位易人、组织新而小、文化力弱。
4、如何实现文化变革?
企业为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围绕企业的关键目标和核心竞争力来设计工作流程,信息化使得企业中的沟通和协调更加充分,组织结构扁平化,管理层级减少。企业中更多的权利授予基层员工,员工也更多地参与到企业的决策管理中去,尊重和信任成为企业价值观的重要部分。企业中的管理实践变革,必然带来对传统生活方式的变革挑战,企业文化要随之改变,创造支持变革并使变革维持下来的企业环境。企业是人的组织,只有企业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改变了,企业才能实现真正的变革创新。
这是个社会大变革时代。科学技术发展进步推动了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特别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应用,世界变得越来越小,知识和信息广泛传播共享使得创新和变革活动更加频繁。全球经济一体化,使得市场竞争更加残酷,企业只有不断的变革创新,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才能生存并获取竞争优势。因此,企业文化的变革势在必行。
企业文化要支持企业技术和观念意识的发展变革,与时俱进。但文化有很强的惯性力量,变革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障碍和阻力,因为现存的价值取向、行为模式、管理作风和基础结构都可能成为变革的目标。企业文化变革是人的变革,是人的观念和行为的改变。
变革对员工意味着未来的不确定性,与生俱来的对变化的恐惧心理和反抗心理形成的文化惯性阻力;企业中的既得利益集团在利益受到损害为维护自身的利益会反对变革。因此,企业文化的变革会遭遇来自各个层面和各个方向上的阻力。
企业文化的变革阻力是无法完全排除的,但在变革实践中人们探索出一套有效的策略,可以将变革的阻力减少到最小。需要一个全面的、协调的战略,展示现有文化是无效的,推行新的“做事方式”,强化新的价值观。如果能产生变革,那也是迟缓的。保护新的价值观,以免回到原有熟悉的做法和惯例中。
5、变革管理中的新问题
诸如组织文化变革、员工压力的处理以及如何成功地进行变革等当今的组织变革议题,已成为管理者关注的关键问题。当组织文化不再支持组织的使命时,管理者可以做些什么来改变组织的文化?管理者可以做什么来处理当今动态和不确定性的环境所带来的压力问题?管理者如何成功地应对发动和实施变革的挑战? 1)持续的质量改进
持续的、小规模的、渐进的变革,改进现有的工作活动,依靠基层人员参与决策制定。
2)流程再造
使组织开展工作的方式产生激烈的、急剧的变革,始于工作方式的全新设计(确定顾客需要设计、出能满足这一需要的工作流程),要求管理者和一般员工的共同参与。3)处理员工压力
什么是压力? 一个人在面临与其愿望密切相关的机会、限制或要求时的一种动态条件,结果被认为是不确定且重要的,经常与限制和要求相伴随,有压力未必就是件坏事情,潜在压力转换为现实压力的前提是: 结果具有不确定性,结果相当重要。
压力的根源 :存在于与组织有关的因素及员工自己生活中的个人因素,任何形式的变革都有造成压力的可能,在重大议题上的不确定性。
减缓压力 :控制某些组织因素,员工要有与职务要求相对应的能力、增进组织的沟通、减少模糊性。绩效计划方案,明确工作职责、提供绩效反馈、职务再设计、降低工作厌倦与超负荷。对个人的压力提供帮助,一般的考虑 不易为管理者直接控制、伦理方面的考虑。
可行的方法 :员工咨询、实践管理方案、举办各种健身活动。
四、案例分析:HTC的变革与创新
1、HTC简介
HTC,即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High Technology Computer Corporation),也简称宏达或宏达电,是一家全球知名的科技公司,主要产品为智能手机,公司总部位于中国台湾省桃园县。HTC公司于1997年由董事长王雪红,董事暨宏达基金会董事长卓火土,与总经理兼执行长周永明所创立。自成立以来,该公司已经发展出强大的研发能力、开创了许多全新的设计和产品的创新,并为全球电信产业的业者和经销商推出技术领先的PDA及智能手机产品。
2、宏达的发展战略: 1)涉及范围广
HTC是国际性的代工厂,其销售客户群着眼全球,目前已经知道的就有很多家,我们常见的包括:
* 国内的DOPOD:一般是6系列和5系列。* 香港的QteK:名字很奇怪,叫做QteK 7070,8080等,不过其发行数量较少。
* 英国O2电讯:中国香港被英国殖民了100年,英国的商业触角很深,所以O2在港也很牛,在香港就可以方便地买到O2系列了,分XDA若干代子孙。
* 法国Orange:Orange公司是一家法国电信运营商,1994年,该公司正式步入英国市场,2001年该公司的英国分公司,连续四次荣膺英国移动客户满意研究榜首。
* 德国T-Mobile:T-Mobile是一家跨国移动电话运营商。该公司拥有1.09亿用户, 是世界上 最大的移动电话公司之一。
* 北美AT&T:该公司OEM的产品到大陆的较少,比较有数量的就是SX56(多普达686)2)敢于创新
* 2007年底:HTC推出了另一款TyTN II手机,采用了全键盘设计。
* 2008年底:HTC一次发表了旗下三款手机,Touch HD、3G和Viva。后两者标榜平价,HD由于其大屏幕触控设计,再度创造了话题引起瞩目。
* 2009年初:HTC发表了Diamond 2钻石机升级版,提高了一些细节部分,也加强了一些人性化部分,又再度引起话题。
* 2009年底:HTC发表其有史以来引起最大轰动以及争议的手机 HTC Hero。它是HTC第一款支持多点触摸的手机。* 2009年11月:HTC发表了旗舰机型HD的最新升级版本HTC HD2,使用了1GHz的CPU和电容触控屏幕,将WM手机的硬件配置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 2010年4月16日:HTC发布了HD系列迷你版HD MINI,采用了windows mobile 6.5操作系统。
* 2010年6月:宏达电宣布,将投入1100万欧元收购软件开发商Abaxia。
* 2010年10月11日:HTC对外宣布将于11月份推出五款基于Windows Phone 7的机型HTC EVO 4G将在今年夏天由运营商Sprint正式发售,于6月4号正式上市.是全球第一个4G手机。
* 2011年5月21日:HTC首款平板电脑HTC Flyer问世。3)种类多、更新多
Htc宏达从97年到至今,多样性一直是宏达的特色,不仅系统更新速度快,机型变化也是快的离谱,引领着每个时尚时代的变化。
* 2011年7月21日:HTC与新浪共同推出了全球首款新浪微博智能手机HTC微客,并正式面向中国大陆市场发布首款平板电脑产品HTC Flyer。
* 2011年9月15日,HTC与中国联通合作推出的中国联通沃3G战略定制产品HTC灵感正式登陆中国市场。4)默的精神
多年来,在全球知名通讯大厂背后默默努力,让这些知名大厂的产品得以在全世界的,市场上发光和发热。
一种默默耕耘的企业文化所带来的企业精神,所以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很重要的,这是一个企业的根本。
3、HTC发展的启示:
HTC从一个代工厂转变为引领全球的品牌公司,短短不足20年的崛起告诉我们,一个企业的成功是需要有一个与自己的发展相对应的策略的。
* 销售的范围广,学会通过合作的方法把自身推广,拓展出去,成功往往取决于对自身在市场的知名度,及分布。
* 敢于创新,市场的需求是千变万化的,要敢于创造不同于市场的产品,在某种程度上,引导下个是市场变化的会是自己。
* 种类要多,更新要快,在市场里,没有什么是回经典不变的,不要妄想跟上市场的节奏,要用自己的节奏去影响市场。
* 企业的文化所带来的企业精神是一种发展和吸引人才的关键,也是一种力量。
五、结合我国情况,谈谈我国大部分所面临的问题及如何去做?
我国企业繁多,但大部分都为代工厂,缺少属于自己的特色及品牌,我们所缺少的是一种属于自己的创造力,而需要的是一次转变。
1、方向——方向是一个企业所需要的,也是企业本身特有的,是企业的发展主心骨。
确定方向需要考察市场,对实现之前的,现有的,及未来的做一个宏观是上的考察。发展方向在发展的道路上,允许小部位的更改,但不可以影响主体。
2、策略——策略在方向之后,策略分长期与短期。长期稳定不变,短期繁动变化。
3、特色——特色是企业的灵魂所在,也是代工厂所最缺失的。这是唯一可以坚持的一点,只有属于自己的的特色,才有属于自己的产品。
4、精神——精神是企业的魅力所在,也是我国企业另一个忽略的的理念。这是一种不同于所在的信念,是一种文化的力量,在企业的发展中占比例较大的地位,也是我们所值得深思的。
第五篇:企业创新管理培训
企业创新管理培训
企业创新管理课程有哪些?
企业创新管理培训讲师有哪些?
企业创新管理内训师哪位最权威?
企业创新管理方面的培训讲师哪里找?
国内最知名的企业创新管理培训师是哪位?
欢迎进入著名企业创新管理专家谭小芳老师课程《企业创新管理培训》!
讲师:谭小芳
培训时间:2天
培训地点:客户自定
培训对象:企业中高层管理者
培训背景:
——欢迎进入著名企管专家谭小芳老师的《企业创新管理培训》课程您将学习到:按照管理的这四个职能,创新管理的内容理所当然包括创新计划、创新组织、创新领导和创新控制。培训大纲:
谭小芳老师的《企业创新管理培训》课程主内容概括:
第一讲 企业创新管理总论企业创新系统
1.1 企业创新概述
1.2 企业创新系统企业创新管理
2.1 企业创新管理内涵
2.2 基于CAS的企业创新管理企业创新过程管理
3.1 企业创新过程概述
3.2 企业技术创新过程管理
第二讲 企业创新计划企业创新外部环境分析
4.1 企业创新的政策环境
4.2 企业创新的产业环境分析企业创新能力与创新项目评价
5.1 企业创新能力
5.2 企业创新项目的评价与选择企业创新战略选择
6.1 企业创新战略的理论回顾
6.2 企业创新战略与核心能力刚性
6.3 企业创新战略选择
第三讲 企业创新组织企业创新的组织形式
7.1 企业创新组织的基本形式
7.2 企业创新组织的新形式
7.3 企业组织创新企业创新组织的界面管理
8.1内部界面管理
8.2外部界面管理
第四讲 企业创新领导企业创新领导工作概述
9.1 领导的本质工作是创新
9.2 管理领导化趋势企业创新中领导的作用
10.1建立共同愿景,塑造创新价值观 10.2 建立学习型组织,领导创新团队 10.3 营造创新文化,激励创新人才 第五讲 企业创新控制企业创新风险控制
11.1 企业创新风险特征及其分类 11.2 企业创新的风险分析
11.3 企业合作创新的风险防范与协调机制 12 企业创新审计
12.1 企业创新审计的概念和内容 12.2 企业创新审计模型
12.3 基于利益相关者的企业创新审计 第六讲 专题研究商业创新研究
13.1商业创新研究综述
13.2 商业创新系统分析
企业创新管理培训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