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企业管理者对培训班存在的6大认知误区(最终版)
企业管理者对培训班存在的6大认知误区
培训是企业对员工专业技能提高的一种方法,但是很多企业管理者误认为企业组织参加培训班,满足员工获得自身学习和认识的需求,是对员工的一种赏赐或者其他,这种错误的观念普遍存在企业管理者的认知中,除此之外,企业管理者认知中还存在以下一些误区。
一、培训班人家都参加,所以我们也要有
“人家竞争对手都在培训,我们也要搞搞培训了。”因为人家都有,所以我们也要有,这样才显得我们专业,不落伍。甚至还有一些企业管理者,喜欢赶潮流,例如现在流行执行力的培训,ok,我这里也抓执行力;流行中国式管理,那我也大搞管理模式改革,进行管理模式培训„„
如此没有针对企业和员工的真正需求去开展的培训,肯定成效不大,而且很难持久。
二、有问题,就组织培训班
出现问题了,ok,找培训班。其实,这时再培训已经晚了。
有一些管理者在培训时往往片面强调立竿见影,而知识的获得相对较容易,因此出现了“重知识”的误区。但是知识的遗忘也相对较快,而技能的获得相对较慢,但一旦掌握了技能就不易失去。其实最重要的是建立正确的态度,一旦态度正确,员工会自觉的去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并在工作中运用,所以提前就组织参加培训班的培训课程,反而可以让员工积极的投入工作状态,带着端正的态度这样在工作更容易开展,这才是培训班真正的意义所在。
三、培训班无用
为什么会觉得培训班无用呢?因为他没有在培训之后马上看到效益。作为培训来说,是提升效益的一种手段,而不是唯一手段。而且,一次二次的培训不会有长期的效益,真正好的培训班重点是应该让员工培训完成后形成一种文化氛围、学习氛围,然后在这个氛围当中才能让培训更好的茁壮成长,才能更好的看到培训班的效益。
四、培训班万能
有些人认为培训是万能的,出了任何的问题,都希望通过培训来解决。事实上呢?很多问题是因为管理原因出现的,或者是公司的企业文化出现的,而并不是靠单单培训的力量能够解决。
五、培训是培训部门的事
有相当一部分人,甚至身为管理者的人认为,培训只是培训部或人事部门的事情,与自己无关。培训做得不好,自然把全部责任归咎于培训部门。
诚然,培训部应负主要责任,至少培训部门没有把正确的培训理念传达给企业管理者及同僚,从而造成自己工作被动的局面。部门的管理督导人员是实施在职培训的关键人物,没有他们的参与,就不可能实施有效的在职培训。从最初的工作分析,到现场培训,以及最后的评估、检查和跟进员工培训后的工作表现,部门督导都扮演主要角色。培训部门不可能对每项培训活动都亲力亲为,更不能越俎代庖,包揽一切。
在一般企业里,有少则几十个、多则几百个职位,每个职位都有不同的工作要求及内容。培训部通常只有几个人负责培训工作,他们的工作时间有限,就算不吃不喝、不眠不休的工作,也难以完成全部培训任务。因此,他们不可能也无必要精通公司全部职位的工作要求和内容。他们是培训方面的“专家”,部门管理者是自己所管辖工作方面的“专家”,各自应发挥好自己在专业领域的特长,共同做好培训工作,把全体员工训练成一支专业化的队伍。
六、参加培训班是做完手头工作后再考虑的事情
如果你去了解培训需求的话,可能会有很多人说,我现在很忙,没时间搞培训,等我把
手头工作搞完之后,没事的时候再来搞。还有一些人认为,培训是一种成本,作为成本,就有费用的产生,当然应该将成本尽量降低,能省则省。
第二篇:企业管理者用人管人的四个误区
企业管理者用人管人的四个误区
企业管理者抱怨得最多的是:千里马难寻,员工的素质不高,工作被动。这让我想起一部美国电影的场面:监狱发生事故,新闻记者访问州长有什么改善措施,州长回答道:“我们的监狱永远不会变得更好,除非进来的犯人的素质可以提高。”认同这种态度的管理者,常常把员工的失败归咎于员工的个人问题,而很少检讨自己管理工作中的失误。
失误一:管理者和员工都不清楚该职位的工作职责和内容是什么
管理者的基本责任是:列出下属员工的工作职责表,它告诉员工你对他的工作期望是什么,同时你也清楚,你对员工的工作期望是什么。
失误二:管理者不了解员工在做什么,对员工产生猜忌
在办公室里,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一幕:上司:我真不知道你一天到晚都在忙些什么,交代那么点儿小事都做不好。下属:我在做„„上司:什么?!这些事要花那么长的时间?!
写工作日记尤其重要。假设管理者对某位员工的工作表现不满,管理者会通过阅读他的工作日记,知道他的问题所在,再找他谈话
失误三:工作目标和内容不切实际,让员工产生挫折感
要知道工作目标和内容是否切合实际,是否偏高或偏低,管理者要切实追踪下属的工作效果,定期与下属面谈或召开部门例会,听取下属的工作总结、存在问题以及所需支持,并根据下属的经验和能力加以调整。
失误四:没有培养员工的自我管理技能
一位曾经辉煌的企业家说过一句话,我们没有时间培养干部,只有时间使用干部。结果变成了一个英雄带领一群笨蛋的悲剧。也正是这些悲剧的英雄,他们喜欢把失败的部分原因归咎于“伯乐常有,千里马难寻”。
我们只能象牧马人一样,找那些有一定素质的“良驹”,加以正确的管理和良好的培训,使他们成才。
第三篇:高考家长对孩子期望存在哪些误区
高考家长对孩子期望存在哪些误区
1.期望的误区之一——学习好才是有出息
没有人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有出息。但什么算是有出息,理解各不相同。有人认为世上惟有读书高,孩子读大学、硕士、博士,书读得越多越有出息,有人认为无论干什么,只要干出名,就是有出息;有人认为要能挣大钱,也是有出息。家长谈论出息的时候,多半是指孩子未来的学业发展和事业走向,淡化了孩子的健康和品德养成。只有孩子患了重病,家长才真正意识到身体和心理健康的难得。直到孩子犯了大错,家长才认识到性格和品德的培养多么重要。亲子教育家指出,其实,拥有活蹦乱跳的乖孩子的父母也都不要忘记,孩子健壮的体魄、良好的性格和高尚的品质就是成就,就是出息,这才是最值得我们去为之努力和珍惜的。
2.期望的误区之二——孩子像自己或不像自己
有些家长,希望孩子继承自己的某些性格优点或是具备自己所欠缺的特质;有些家长希望孩子子承父业或是从事自己曾经梦想却未能如愿的事业。期望或未尽的期望,不知不觉地背负在孩子的肩上,如果孩子恰好能如父母所愿,皆大欢喜。但如果孩子并不想或不能成为父母所希望的那样,孩子会承受巨大的心理负担和不必要的内疚,父母则体味着无尽的失落,无论是孩子还是父母都不快乐。与其这样,为什么不顺其自然,让孩子沿着他自己的轨迹运行,施展他最擅长的才能,发挥他自己的个性呢?孩子长大成为什么样的人,不是父母的心愿所能控制的,孩子最适合干什么,取决于他自己的个性、兴趣、特长,还有环境和机遇。
3.期望的误区之三——孩子是一种投资
有些时候孩子被看作是能给家庭带来收益的劳动力的来源。还有些家长希望养儿防老,指望着孩子将来照顾自己的晚年。养育孩子是对将来养老的一种投资。还有少数的家长希望通过管教孩子感受权力,建立权威。也有家长不自觉地希望孩子永远长不大,永远需要父母的呵护。如果这些期望在家长的心目中占据太大的比例,会严重地影响亲子关系的和谐。4.期望的误区之四——孩子是自己的成就
有些家长将孩子视作自己创作的产品,孩子相貌、学习成绩、所得的奖项成了家长与朋友、同事、亲戚攀比、炫耀的资本。每当客人来访,有些家长总要让孩子出来表演节目,在客人的恭维声中感到得意与满足。孩子不愿意或表现不好,家长就生气,责备孩子。很多家长爱对孩子说单位同事的孩子成绩怎么好,邻居小孩怎么出色,发现自己的孩子不如人就乌云满面。这样的做法实际上是忽视了孩子的独立人格,把孩子看作自己的附属品,十分不利于孩子的自信和自尊的培养。亲子教育家成墨初指出,如果孩子只是因为物质的成就而被认可,他会觉得只有这些才能获得父母的喜爱。渴望让父母满意的孩子会为此做出超负荷的努力。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轻松地满足父母的愿望。最终在经历了多次打击和失望之后,孩子会觉得没有了那些成就,自己毫无价值。家长也会因失望而怨恨,甚至惩罚孩子。父母与孩子之间难以建立爱的纽带。
第四篇:对一名企业管理者的访谈
对一名企业管理者的访谈
采访对象介绍:被采访者是我的舅舅,现在在一家私营红酒企业广州分公司担任公司的经理,管理着约40人的销售团队。公司的营业额每年五千万左右。
我:舅舅,你平时在公司有什么管理上的日常工作?
舅舅:在公司的管理上的工作主要包括三方面:
1.公司所制定的管理制度的落实,推进与落实。
2.关注公司员工的思想水平,掌握好员工的思想动态,多与员工进行沟通交流,保持员工思想与公司的发展步调一。如果员工思想出现杂念,及时进行交流,解决好问题,并找到问题的根源。如果是公司的管理制度出现了问题,就必须尽快找到解决方案,并且与老板就行商讨。
3.与老板沟通。向上级反映最近公司的业绩,员工思想,还有出现的一些问题。其实做一个管理者就是要扮演着一个承上启下,左右逢源的角色。对上有交代,对下负责,对自己问心无愧。
我:那么,在你这几年来的管理工作中,有没有什么事情最值得你骄傲,或者是最引以为傲的呢?
舅舅:我们的公司是以盈利为目的的,我担任的是销售经理。能看到客户赚到钱,公司的业绩不断增长就是我非常开心的事。要说最值得我骄傲的事就是看着自己的团队从0开始,发展到今天的40多人,每个人每天都不断地成长,进步。
我:工作多年,管理上最棘手的问题是什么,当时是怎么解决的?
舅舅:哈哈,要说管理上最让我头疼的问题,就是不知道怎么管好你的舅母,直到现在我还没找到解决的办法。(幽默了一番)回到正题,其实平时工作上出现的问题还是不少的,比如说和老板出现了决策上的分歧。发现了问题,就要一步步地解决。当你每天都不断地做出改变与调整,从而实现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个人和公司都会取得很大的进步。其实我工作上最棘手的问题就是自己的团队中个别人出现了配合上的误会,思想的掉队,不成长。发现问题之后我不会急急忙忙地解决,首先是让时间来解决,在适当的时候用合适的方法,让员工进行自己调整,当然自己也要留个心眼,不要让问题扩大。如果问题持续了比较长,那么我就会找他做思想工作。如果问题解决不了的话,那么没有办法,只能收拾包袱走人。
个人感想:舅舅现在过着安逸的生活,老板对他的支持、信任,公司业绩一年比一年好,都与他在公司上出色的表现有很大的关系。在与他的谈话中,我觉得一个成功的管理者,必须具备着一种无可挑剔的沟通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都需要沟通。与上级交流,与下级沟通,贯穿整个管理工作。正如我舅舅所说,做一个出色管理者就是要扮演着一个承上启下,左右逢源的角色。这份工作,还真是说简单不简单,说难不难,关键是看你个人的能力。
第五篇: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误区
让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更有魅力
让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更有魅力
—— 吕红波衡水中学
摘要:为了更好的发展我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本文对新课程理念下的我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教师存在的问题、学生信息素养现状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信息素养;存在问题;解决办法;
信息素养是一种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信息技术课程是目前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主要措施。它是根据我国国情和信息技术教育的具体情况提出来的,决不能把它只看作是学校新增加的一个学科,和其他学科一样去对待,这样会导致学生无法运用信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一、新课程理念下我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现状中存在的问题
1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是我国在中小学实施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但是在我省信息技术教师自身在教学实现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
(1)教学模式陈旧。旧的教学模式认为,学生的思想就是一张白纸,让教师去画上最美丽的图画。学生是一个空的容器,有待老师的书写或灌输。也就是说教学的主要过程就是把教师的知识转移到学生身上。很多教师还是无法从过去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还是上课满堂灌,在信息课上虽然也会让学生进行自主练习,但是其实还是跟着老师的步骤走,根本无法体现出学生的创新性。信息技术作为一项技术学科,其存在和发展具有自身的科学思想指导,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只注重最后的学业水平考试,为了考试而教学,没有正确的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只是一味的追求信息知识的培养,从而忽略了信息意识、技能和道德的培养。
(2)所教授信息知识方面。“现在的中学计算机(信息技术)课教的要么就是平时用不上的东西,要么就是不用教、孩子们也能自学会的东西,这种课怎能不让孩子心生厌恶和恐惧。”中国计算机学会副秘书长杜子德近日在沪上举行的“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上,如是评价目前的中学计算机教育。[1]杜子德认为,电脑不是一种普通的工具,而是一种智力工具,中学的计算机教育应该教会学生如何驾驭计算机帮助人类完成智力任务。在我省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时候,文字录入占了十分,导致有很多老师,“文字录入”这就花费大量时间让学生来进行练习,单方面认为这道题分值高,那么在平时训练时候就应该多费点时间,感觉自己的教学内容安排的非常合理,殊不知这样的教学内容对于90后“鼠标一代”已经是轻车熟路。所以难免会导致学生厌恶信息技术课。
(3)教学方式问题。尽管信息技术课程开设的时间不长,但是随着经济以及计算机的发展,家用电脑的普及率越来越高,学生对信息的接触及运用的能力都在不断提高,所以教师缺乏教学方式方法创新的话,就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的教师还是采取最传统的教学方法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学生缺少实践的机会,使得课堂本应该活跃积极的课堂教学变得非常死板生硬,使学生感觉教学内容内枯燥乏味,本身学生就不重视信息技术课,这样的课堂学生只能学到理论知识,却无法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信息素养的不到实际的培养。有的课堂还会走向另外一个极端,教师课堂设置情景创设、任务驱动、互动教学等教学策略,使得课堂空洞的热闹,课堂上尽管学生很活跃,但一堂课下来,学生却很少能够获取知识,这些都是失败的。
在我省还一个现象就是虽然信息技术分为必修和选修部分,选修部分一共五本书,由于信息技术只参加河北省学业水平考试,所以导致大部分学校只讲必修部分,选修部分从来不会花时间和精力去讲去研究。最后导致虽然发到学生手里一共是六本书,可是对于他们真正学的也就是必修部分。
(4)师资力量不足。目前我省中小学尽管大都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但是有好多学校信息技术教师不是科班出身,而是由其它专业中途转岗而来,缺乏系统的信息技术培训,这给信息技术教学的质量产生了严重影响;而且有的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从事学校很多其他工作,比如摄影摄像、维修、社团等等工作,使其不能静心对教学进行研究。信息技术是一个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学科,很多
第1页
教师疏于学习,教师信息素养达不到要求,导致信息教学无论是方法还是内容上都出现明显不足。再加上在我省信息技术课只参加学业水平测试,所以很多中小学校普遍不重视。
2学生存在的问题
信息技术是一门融知识性、趣味性和技能性于一体的学科,它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个性、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信息技术课就是计算机课,和音体美一样,都是非高考科目,是放松的课,其实当时我们自己上学时也是这么认为。如果这一周里面有一节信息课,恨不得从星期一就开始期望着这节课。在我省大多数学校信息技术课一周一节课,学生遗忘知识的速度就会非常快,所以往往会导致上这节课时上节课讲的什么都忘记了。而且只对计算机感兴趣,对理论知识厌烦尤为凸显。当我们上必修版教材第一课时候,必修版教材第一章全都是理论知识—信息与信息技术,学生们就感觉到乏味。而且现在在使用计算机上,多数只是作为一个娱乐工具,没有充分认识到计算机在解决日常问题的重要性;信息道德方面也缺少相应的教育。
3学校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我省很多中小学从上到下对信息技术都不重视,学校所给信息技术课时也很少很少,有的中小学甚至都不开设信息技术课,课时对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也是一个很大的制约条件。由于学校的不重视,最后就导致学校在信息技术方面投入的资金比较少,信息技术设备缺少。
很多中小学缺乏有效的最后的教学评价过程。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对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具有重要作用。进行评价的目的是对教学过程进行适时的调整和控制,使之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但目前学生中却普遍存在“喜欢玩电脑,不喜欢上信息技术课”的不正常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除了与部分教师教学方法不当有关外,很大程度上还与信息技术课程采取的评价方法不当有关。信息技术不是高考学科,这就导致我省很多中小学学期末根本没有信息技术的相关评价,并且很容易因考试而将信息技术课视为一种负担,以致考试前几周信息技术课早已停上。有时学校期末信息技术教师要是忙学校其它的事情,这种评价或不评价的方式极不合理,没有有效地评价无法培养学生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的信息的能力。
二、改变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现状的一些对策
1提高教师自身信息素养,让学生真正的理解“计算机”,让学生信息素养得到全面培养。
(1)教学模式认识上。罗杰斯始终强调应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学过程应真正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助产士”和“催化剂”。概括地说,就是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2]也就是说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只是起到一个引导辅助的作用,改变学生的学生地位,让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去寻求知识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课堂效率显而易见。而且要转变学生对计算机的印象—计算机是帮助我们学习的工具,要合理利用计算机资源,能够遵守网络道德,教会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的使用信息技术,能自觉抵御和消除垃圾信息及有害信息的干扰和侵蚀,在网络上有很多虚假的信息,要教会学生如何运用信息知识来解决问题、分析真假。
(2)教授的信息知识上。这对于教师自身的信息素养就要有很高的要求。要及时了解信息技术发展方向,信息技术本身发展就是比较迅速的,所以就要求教师要不断的进行学习。教学内容设计上不能只局限于书本,信息素养必须适应生存发展的社会信息环境,也就是让学生跟上教育信息化的步伐,不要过分注重学科知识的学习,而应关心如何引导学生应用信息技术工具来解决问题。比如讲授计算机硬件知识的时候,完全可以让学生亲自组装一台电脑,把学生置身于信息技术中,不要空洞的只讲理论知识,这样还能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贴近于学生的教学设计更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我们所教授的信息技术一定要符合学生周围环境,不要讲空话。建构主义者认为,认识是一种以主体己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活动,这也是建构主义观点的核心所在。[3]
(3)教师教学方法上。加涅认为要使有效学习行为发生,学习者必须要有学习心向,所以
学习的准备工作就是由教师以引起学生兴趣的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信息技术课程中,教师成为课程的设计者和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构建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学习环境与工具,允许学生进行自由探索,努力将信息素养的培养融入到各个学科以及各种学习与教学资源的开发之中。通过信息的多样化呈现以形成学生对信息的需求,培养学生查找、评估、有效利用、传达和创造信息的能力,并由此扩展学生对信息本质的认识。比如flash的教学,完全可以和美术老师来进行合作,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来达到教学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采用分组合作的方式来实现教学过程。
(4)加强对信息技术教师的培训。在新课程下,接受考验的不止只是学生,教师同样也承受着相当大的考验,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俗话说得好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一方面教师要加强的学习;另一方面,要及时了解新课程下的理念,转变教学观念,以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为教学起点。教师应该充分理解新课程理念,让自己融入到其中,积极参加一些培训,让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的提升。可以多参加一些省里市里组织的各种赛课、论文评比、教学案例等活动,通过各样的活动可以及时了解其他学校在信息技术上的优点以弥补自己的不足,前不久我校参加了在合肥一中举行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优质课比赛”,在合肥一中的学生社团中看到了“电子报刊”社团的宣传海报,那么我们就可以把“电子校刊“学过来,加以改造变成我们自己的。
2改变信息技术学科处境,构建有效的评价系统
想改变信息技术学科处境,需要我们所有信息技术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从自身做起,加强自身信息素养,多组织科技节等活动,参加信息技术方面的比赛,为学校争得荣誉,改变信息技术学科地位,需要你我共同的努力,现在正如火如荼的举行的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都是可以充分展现信息技术人魅力的舞台。
信息技术课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是:发展学生个性、鼓励创新精神、重视教学效果、方式灵活多样。因此,教学评价要以教学目标作为依据,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教师的引导为辅助,让学生在有灵气的课堂活动中展现自己,可以在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实现评价过程。对获取来的信息进行有效的评价也是信息素养培养的一个重要部分,所以学校构建有效的评价系统是必要的。
评价方式可以是多样的。(1)Blog[4]作为近两年迅速兴起的一种操作简易、方便快捷的网上交流技术和空间,对学生有极大的吸引力。学生感兴趣就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而且根据Blog自身的很好的交互特点,最大限度的体现了信息时代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特点,也给每个人提供了个性化的学习空间和展现自我的空间。我们可以根据学生Blog的内容及学生的参与状况来进行评价。
(2)还有近些年发展比较快的电子档案袋[5]。电子档案袋评价,是一种用代表性事实来反映学生情况的质的评价方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采用电子档案袋评价,能真实地记录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的成长过程,督促学生经常自我评价,反思学习方法,培养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和自信心,促进信息素养全面发展。加涅认为学生关心的是他的作业达到或接近他的预期标准的程度。如果学生能够得到完成预期证实的反馈信息,对强化学习过程将有很大的影响。
以上是我对新课程理念下我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的探讨,信息技术教育的路还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去自己去探索,新课改下对教师要求很高,需要教师作为信息技术新课程的“学生”不断进行学习。新课程理念下信息技术的发展,需要“你我“以正确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为核心目的,共同的努力。
参考文献:[1]张奇.罗杰斯的学习观和教学观《中学语文教学》2004年第03期
[2]罗杰斯罗杰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3]符太胜李东斌王培芳.教师教育有效性问题的再思考——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探讨.教育探索,《教育探索》2008年第03期(3)
[4]郑春花,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问题及想法,海西教育网 2011-11。
[5]董自明,刍议信息技术教学中电子档案袋评价原则《中国教育信息化》
2008年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