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建设宜居城市的建议
建设高标准宜居城市的建议
近年来,随着我市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我市建设步伐有序推进,使得我市的城市功能不断完善,人居环境不断好转,市容市貌焕然一新。但是对照“宜居城市”标准来看,却仍然存在着基础设施分布不均衡、人文生态环境特色不突出、公共安全系统不完备等问题。下面就如何建设高标准宜居城市提出三点建议。
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便利优质服务。
生活便利是宜居城市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宜居城市应该为市民生活提供各种高质量服务并创造生活便利。生活便利主要体现在道路交通顺畅、市政设施完善、公共服务便利、住房条件适宜、公共安全保障。近几年来,我市加大了城市路网建设,实施了307和205国道绕城工程,缓解了市内交通压力,撑大了城市框架,推进了城市化进程。但城市内部道路结构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城市供水、供气等市政设施还不够完善,医院学校等公共服务设施分布还不均衡。
首先妥善解决住房问题。房屋是人类生存的一个必备条件,关系着每一个家庭的幸福指数。一是调控房价,我市目前的商品房均价在每平米4500元左右,与周围盐山、海兴等县相比高出约1000元,过高的房价给老百姓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希望政府下大力气调控房价,缩小房价与老百姓的收入水平之间的差距。二是多建设一些小面积的楼房,充分考虑中低收入水平人们的购买力和他们的实际需要。其次要解决停车难问题。随着私家车的剧增,停车成了一个大问
题。尤其以信誉楼、耀华等商业区最为突出。要结合城市绿地等公共空间或地下空间,尽可能多建设停车场,解决停车难问题。
最后要均衡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按服务半径配套建设学校、医院、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要提高银行、超市、邮政等商业网点密度,将公共服务设施组团化、社区化,让人民群众能就近享用服务。同时预留文化设施如图书馆、音乐厅、博物馆建设用地,提高城市文化品位。
二、加强自然环境保护,创建生态环境。
自然环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们只有在良好的自然环境中才能感受到舒适,因此,环境优美与否便成为了城市是否宜居的主要因素之一。
要加大绿化建设力度,营造良好城市景观。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载体,按照“规划建绿、生态建绿、立体建绿”的原则,从平面绿化向立体转变,点、线、面、网相结合,多元化增加绿化面积,提高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和城市绿化覆盖率,均衡分布城市绿地,彰显绿地系统纵横通透,努力打造“绿在城中、城在绿中”的园林城市格局,全面提高城市景观水平。
三、完善公共安全保障,共建文明和谐城市。
城市公共安全是宜居城市的前提条件,社会文明是宜居城市保障。目前我市要进一步加强生命线工程建设,强化社区管理功能,增强城市资源载承力,全面提高城市安全保障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
1、保障生命线工程建设。要结合绿地建设,增加城市紧急避难疏散场所,确保遇险或自然灾害时有足够避难空间。要完善安全事故
应急处置机制,完善城市市政设施道路、桥梁、排水、供水、供气应急预案,建立完备的预防措施和应对预案,提高政府应急抢险能力。
2、加快数字化管理系统建设。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城市管理手段,建立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中心、指挥中心,创新城市管理模式,以城市管理信息库为基础,通过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构成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对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实现精确定位、快速反应、高效处置和全时段监控,构建城市数字化减灾系统,促进信息可视化和决策科学化,完善公共安全信息通报制度,适时适度的警情发布和社会公示,增强化公民公共安全意识,提高突发事件反应、处理速度。要坚持把加强社会管理、提高公共安全度作为现代宜居城市建设的着力点,抓好平安创建,维护稳定和谐的社会秩序,为居民提供安全的居住和生活环境的城市。
3、增强社区管理服务功能。社区直接贴进市民、服务市民,要加快推进社区建设,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实现政府管理和社区自我管理有机衔接,不断夯实基层管理基础。要加强社区文明教育,提高市民整体素质,鼓励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营造城市建设管理文明环境。
4、开发建设文化基地,形成浓厚文化积淀。加强爱国主义基地建设,如大赵村惨案纪念馆、旧城地下医院、旧城古槐树等让今天的人们牢记历史,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对齐家务的麒麟舞、歧口韩宝菊的剪纸、李官庄的根雕、全市办喜事和过春节时蒸作的面花等艺术和文化传统进行引领和升级,发扬光大,做到文化兴市。
第二篇: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宜居”在当前生态文明加速推进过程中,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和时代要求。生态文明背景下的宜居城市建设,事关城市的发展转型,与经济发展方式密切相关,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为此,笔者对城市宜居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宜居城市的内涵
最初,宜居城市主要是关注如何改善城市的居住环境。从19世纪开始,以理想都市建设和田园城市运动等为背景,追求城市舒适、便利和美观等职能成为英国城市发展的重要理念。宜居被更多地与安全性、健康性、便利性、舒适性联系在一起。1996年联合国第二届人类住区大会明确提出了“适宜居住的人类住区”,并认为,宜居的人类住区的条件前提就是行之有效的民主,即要使参与过程、公众参与和能力建设机制制度化”。“大温哥华地区100年远景规划”提出了宜居城市建设的关键原则为公平、尊严、易接近性、欢愉性、参与性和权力赋予性等,指出“宜居城市是一个能够满足所有居民的生理、社会好心理方面的需求,同时有利于居民自身发展的城市系统”。国际城市可持续发展中心将“宜居城市”比喻为“生命有机体”,描述不同城市要素所承担的城市功能。
国内宜居城市的研究历程是伴随着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而产生的。我国快速城市化发展背景下,出现了环境污染、交通拥堵、住房紧张、过高追求GDP增长忽视城市生活质量等问题。宜居城市的提出成为解决城市发展的重要选择,并逐渐得到各界重视。2005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首次提出“宜居城市”作为城市发展目标,自此“宜居城市”的概念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2007年4月19日建设部科学技术司验收通过了具有导向性的《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
综上所述,对“宜居城市”的研究是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联系在一起的,并随着现代化过程不断深化和丰富其内容。对我县而言,是一个经济发达、文化深厚、宜人居住的地方。在工业化、城市化的浪潮下,我县如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保持生态和宜居的优势,并随着时代的发展注入新的内涵,对提高城市竞争力,扩大知名度至关重要。
二、
第三篇:建设宜居城市经验交流
建设宜居城市经验交流
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建设宜居城市
建设宜居城市,离不开绿色生态农业的发展。
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人与自然,生产、生活、生态和谐发展,按照“依托城市、服务城市、融入城市”的要求从几个方面探索和实践:
一、用发展产业、管理城市的理念,设计规划农业。坚持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有机结合,对绿色生态农业的发展模式、发展规模、产业布局进行全方位规划,使其融入到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之中,与环境建设、城镇建设、社会建设协调一致。
二、利用现代工业、科技的装备,大幅度提高农业的生产力水平,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实现农业增产,成为高产、优质、高效农业。
三、建立以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为核心的科技支撑体系,使用沼气等清洁能源,提倡物质的多次重复和循环利用,形成循环经济。
四、注重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发展清洁、干净、绿色生态农业,建立人与自然、城市与农业和谐的生态环境。以生态农业进一步净化城市的水质、土壤和空气,使农业区域成为城市的花园和绿色生态屏障。
五、努力扩大有机和绿色农产品生产比重,通过生物技术来大幅度替代或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提高农产品的内在质量,确保农产品供给安全。
第四篇:怎样建设宜居城市
《人一生要去的100个地方》这本书根据《美国国家地理》和《中国国家地理》权威推荐和新浪网调查结果,选取了100个最具人气和旅游价值的地方,通过文字,图片和版式设计的有机结合,让读者在色彩绚烂的阅读空间里,体验到这100个地方的自然和人文魅力。看完不免想起一个有趣的问题,什么地方是人们终身最愿意生活的地方?作为一名××人,我衷心希望我的家乡××市成为最适宜居住地方,成为每一个××人的理想家园。
近几年来,围绕打造一个最适宜人居和创业的现代化城市发展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突出统筹协调,深化改革创新,全方位推进改善人居环境工作,城市功能、城市品位、人文素质都有了明显提升。在获得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荣誉的基础上,2006年又分别荣获中国人居环境奖、国家生态市、中国城市管理进步奖等荣誉称号。但今后一个时期,人们对生活质量内涵的理解将逐步提升,资源能源缺乏、环境容量文秘杂烩网饱和、环境承载力脆弱、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等制约矛盾也将逐步显现。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我们面临的巨大挑战。我认为××市在改善人居环境方面还要做得更多,做得更好。
让××成为一个更安全的城市。一个城市的安全状况,代表着这个城市的形象,关系到这个城市经济的持续发展,××市要建设现代化城市、最适宜人居和创业的城市,就必须以安全作为保障。随着我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市民的生命价值越来越受到珍视,城市安全越来越得到重视,今年4月初,我市全面部署开展了平安镇、平安村(社区)、平安企业、平安家庭、平安医院、平安学校、平安道路、平安景区、平安工地、平安市场、平安场所、平安保税区、平安港口等13个方面的系列平安创建活动。但是仍然有个别区www.域和单位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不同程度地放松了安全工作,与和谐社会建设格格不入,这种违背科学发展观、违背以人为本原则的行为,是与我市城市形象极不相称的。
让××成为一个更公正的城市。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必然随之产生。在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城市拆迁等方面,保持公正性往往是对城市管理者的考验。我们必须要能够为所有的居民提供包容性的公正居住环境,不管是穷是富,无论是老还是少,每个人都有权居住在在这个城市,有权享有体面的居住环境、清洁的水、卫生、交通、电力以及其他服务。同时,城市管理各项政策整体性的公正、平等,以及尊重和及时回应市民对城市管理政策的合理诉求,也同样不可或缺。在社会保障、医疗保险、医疗服务、交通管理、公交服务、市政管理及服务,以及流动人口的管理等等诸多方面还应该进一步缩小城乡差异,同时要加大对城市特困人群的基本生活保障以及对弱势群体的照顾、关怀。所以,更加科学、更加合理、更加人性化地配置各种城市资源,公平、公正的实现“人人公平享有”的目标是我市建设者和管理者面临的任务。
让××成为一个更舒适的城市。如果我们换位思考,很容易可以想到一个中国普通市民可能的遭遇:堵车烦、看病难、上学贵、房价高、水发臭……遇到这些事情怎么能让人高兴得起来。目前,我市已经获得了全国文明城市和中国人居环境奖的光荣称号,而且还在积极申请联合国人居环境奖,但在水环境治理、大气污染防治、城市交通环境、城乡绿化、新农村建设等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去做。对照市委黄钦书记在第九次党代会上提出的“中等城市格局全面形成,城市综合功能和城乡一体特色明显增强”这一目标要求,下一步,我们仍然要以完善城市功能、彰显城市个性、统筹城乡发展为重点,着力增强城市的要素集聚能力、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服务功能,全面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进一步改善城市的人居环境,提高市民生活质量。
优化人居环境、建设美好家园,是人类社会孜孜以求的理想和追求。“人一生要去100个地方”,但人的一生能生活在一个环境优美、生活便捷、舒适宜人的地方就足够了。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我相信××市一定能建设成为一个更有内涵、更富魅力、更具活力,最适宜人居的城市。
第五篇:建设生态宜居城市
岳阳市委、市政府历年来高度重视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城市园林绿化面貌日新月异,城市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城市人居质量不断提升。2006年,岳阳市迈入国家园林城市的行列。2009顺利通过国家园林城市复查,为进一步提高城市园林绿化的生态、社会效益,全面落实“秀美岳阳”的奋斗目标,按照“提速、升级、增效、惠民”的要求,从2009年开始,岳阳市继续开展了规模宏大的城市绿化建设活动,近两年城市绿化建设和提质改造投资近3亿元,城市绿化维护管理手段不断改善,城市绿化景观质量明显提高,城市绿地功能日益完善,城市绿化面貌显著提升。
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人居质量,岳阳市委、市政府将城市绿化建设作为提升城市品位,塑造城市形象的重要举措,进一步加大城市园林绿化投入,加大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力度,着力扩大城市建成区内的绿地面积,均衡城市绿地分布,让最广大的市民以最低成本分享城市绿化成果,为此,市风景园林局于2009年着手对《岳阳市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进行修编,经报请市政府同意,《岳阳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修编工作委托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组织编写并于2010年3月通过评审,该规划在规划期末,岳阳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3.02㎡,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41.22%,最终将岳阳建成为理念先进、布局合理、环境优美、滨水景观、特色明显、生态宜居的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构筑“城在林中,街在绿中,人在园中”的城市绿色环境,《岳
阳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修编为城市划定了“大绿线”,也为我市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指明了方向,以规划为基础,我市近两年先后完成了巴陵广场、金鹗公园南大门、北大湖水景公园、羊角山种质博览园、李家冲游园、火车东站广场等公园绿地建设,完成了建湘中路、巴陵东路、青年中路的道路绿化建设,近两年新增城市绿地30余万平方米,组织开展了2009年冬季、2010年春季城区植树活动,动员城区各级政府,驻市各单位参与城市绿化建设,活动开展以来城区各级政府在城市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及庭院开展了栽植以市树杜英、市花桅子花为主体,兼顾香樟等乡土树种的植树活动,整个植树活动共计植树20余万株。
自进入本世纪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市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城市绿化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到2009年底,岳阳市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0.19%,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超过了8㎡,岳阳也以其骄人的园林绿化成绩,是湖南省第二个迈入国家园林城市的行列。但是岳阳的城市园林绿化也还存在横纹色块过多、硬质铺装多、草皮面积多、乔木数量少、绿化水平不高等问题。2009年初,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园林城市复查专家组在对我市进行国家园林城市复查后,就这些问题提出了整改要求,为此,在2009年3月,市风景园林局将2009年定为“提质年”,着手对我市城市绿地进行以增量补绿为主题的提质改造。4月份,经报请市政府同意,市风景园
林局将岳阳大道、金鹗路、南湖大道、洞庭大道、南湖广场、桥西游园、青年路立交桥绿地纳为第一批改造范围,到国庆节止,第一批提质改造工程基本完工。同年国庆节后上班的第一天,市政府专题会议又研究城市绿化提质改造工作,作出了我市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绿化提质改造工程,将金鹗西路、岳荣路、巴陵路、岳东路、北港路、城东南路、琵琶王立交桥等多条道路纳入提质改造范围,总投资约2亿元。城市绿化提质改造工程按照乔、灌、花、草有机结合的原则,合理配置植物,着力打造城市生态廊道和斑块,构建稳定的城市生态群落,特别是在背街小巷、横纹色块和主次干道两侧补植乔木,增加绿量。到目前为止,我市城市绿化提质改造工程共栽植各类乔木6万余株,栽植各类灌木20余万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