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思路和建议(共5篇)

时间:2019-05-13 11:10: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思路和建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思路和建议》。

第一篇: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思路和建议

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思路和建议

赵海

马克思曾经在《哲学的贫困》中写到:“城乡关系的面貌一改变,整个社会的面貌也跟着改变”,由此可见城乡关系的改变对整个社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城乡发展不平衡是我国面临的最大的经济社会结构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发展、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不言而喻是一个全局性的问题,必然要求用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来加以解决。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主要有两方面的实现途径:一是针对城乡二元体制的问题,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融合;二是针对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农村发展仍然滞后、农民增收仍然困难而市场难以解决的问题,建立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土地、资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的自由流动,是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前提条件。为此,在各种资源要素的配置上,应当消除阻隔要素自由流动的城乡二元体制,实行城乡一元体制,改变城目前农村资金和土地过度非农化,而农村人口城镇化和就业非农化滞后的状况。在土地配置上要做到资源赋权,着力强化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促进土地流转;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对依法取得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必须通过统一有形的土地市场、以公开规范的方式转让土地使用权,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与国有土地享有平等权益,防止土地的过度非农化,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在资金配置上要做到资本下乡,进一步健全农村金融组织体系,调整和放宽农村金融市场的准入条件;强化政策性、商业性金融机构支农责任,扩大政策性金融支农的服务范围,提高商业性金融支农的资金比例;健全涉农贷款担保机制,扩大融资的担保范围和融资渠道,对农村金融机构实行差别准备金、财政贴息、监管标准、利率优惠等方

扶持政策,着力改变农村资金过度向非农转移的问题,实现资金留乡和资本下乡,满足农村发展对金融的需求。在城乡人力资源配置上要做到农民进城,统筹城乡劳动就业,建立健全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形成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保护农民工权益,实行农民工劳动报酬、子女就学、公共卫生、住房租购等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扩大农民工工伤、医疗、养老保险覆盖面,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实现转移接续;将农民工纳入城镇公共服务体系,使农民工在基本公共服务方面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待遇;统筹城乡社会管理,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中小城市落户条件,使在城镇稳定就业和居住的农民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实现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实现均衡配置,是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核心内容。现阶段,无论是基础设施,还是农村社会事业,城乡差距都较大。为此,应当调整公共资源在城乡间的分配关系,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农村教育事业上,通过健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并建立城市教育资源为农村服务的机制,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围绕农村劳动力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加快普及农村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培养造就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的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在农村文化事业上,应当强化农村公益性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农村业余文化队伍,鼓励农民兴办文化产业,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农村精神文明水平。在农村医疗卫生事业上,调整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结构,改善农村卫生机构服务条件,促进城市医疗卫生资源向农村流动,帮助农村培养医疗卫生人才,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提高筹资和保障水平。在社会保障制度上,应要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原则,加快健全包括最低生活保障、医疗保障、失业保障、养老保障、住房保障等在内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并逐步提高保障标准,不断缩小城乡保障水平差距。

建立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是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根本保证。其核心是调整国家财政分配格局,加大对“三农”的投入。为此,要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强化财政支农力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更好地发挥财政在促进农业和农村发展中的作用。在农业产业支持上,要着眼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建设现代农业,重点用于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农业服务体系建设,良种和生产资料等农业投入品补贴,农机具购置等农业投资补贴等。在农民收入支持上,要着眼于建立稳定的增收机制,逐年较大幅度增加农民种粮补贴,完善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挂钩的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健全农产品价格保护制度,完善农产品市场调控体系,稳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在农村基础设施支持上,要着眼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国家固定资金投入农业的比例,重点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在继续强化农村人畜饮水、乡村道路、农村电网改造、农村沼气等基础建设的投入力度基础上,增加土地整理、农业信息、农产品市场等小型工程建设项目,切实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生活条件。在农村社会事业支持上,要着眼于提高农村居民的身体与文化素质,强化对农村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方面的财政投入,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第二篇:城乡环卫一体化定义及发展思路

城乡环卫一体化定义及发展思路

一、城乡环卫一体化的定义

城乡环卫一体化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将城市与农村的环卫工作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通过统一规划,统一安排,科学有序地开展城乡环境卫生一体化工作,彻底解决农村环卫事业发展滞后、垃圾围村”、环境脏乱差的问题。

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是实现村容整洁的有效手段,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城乡统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它能从根本上治理农村脏乱差的现状,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二、开展城乡环卫一体化的思路

(一)实施“一体化”建设,环境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统筹城乡环境保护,逐步实现城乡环境公平,要加快以污水处理为重点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由城市向农村延伸。

(二)发展“生态型”项目,大力促进农村资源循环利用。在农村大力开发、应用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农业技术,推广废弃物综合利用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鼓励农民变“三废”(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生活垃圾)为“三料”(肥料、饲料、燃料),发展“生态型”项目,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1、发展作物秸秆回收利用项目。比如开展秸秆压块项目、建设节能植物草毯项目,以稻麦秸秆、玉米秸秆等为基质做成植物草毯,成为护土、治沙、绿化的环保产品。秸秆回收利用,既实现资源利用,又尽可能防止和减少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

2、发展养殖废物综合利用项目。坚持推广建设户用沼气池和探索建设大型沼气池,进行沼气发电;利用沼渣、沼液种植蔬菜,大力发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乃至有机食品。形成“畜—沼—菜(果)”、“畜—沼—渔”、“秸—沼—电”等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链。

(三)开展“综合性”整治,打造环境清洁优美新农村。以开展“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活动”为抓手,全面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一揽子”工程,着力改变农村“脏、乱、差”现象。

1、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科学划定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加强了环境监管,确保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安全。

2、农村垃圾处理工程。初步建立“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通过“政府投入、项目整合、社会帮扶、群众自筹”4个结合破解资金投入问题,在村设立垃圾集中收集点,乡镇配备垃圾运输车,县区建立垃圾处理场,减少垃圾污染。

3、农村美化家园工程。利用国家和省环保专项资金,以点带面,促进全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大力开展中心村镇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实现环境净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村容美化“四化”目标。

4、农村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程。针对我县的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进行专项治理。

第三篇:加强小城镇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加强小城镇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十七届三中全会以为,国家提出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坚持工业反哺农业的方针,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这一要求进一步明确了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方向和目标。在城镇化发展格局中,小城镇是联结农村、迈向城市的支撑点,加强小城镇建设,对于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加快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意义

小城镇是城镇体系中层次最低,数量最大的群体,它处于城市之尾,农村之首,起到连接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桥梁的作用。通过小城镇建设可以整合自然及社会资源,促进产业转型、人口转移,实现农村文化、教育、卫生及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

(一)加快小城镇建设,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实践反复证明,单靠发展大中城市将使城市和农村的两级格局越拉越大,无法实现全社会的共同发展。而要泛泛地在农村搞城市化也是不现实的,这必然要求要在城市和农村之间找到一个联结点,既能缓冲大中城市的人口、就业、人居等各方面压力,又能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落脚点和归宿地,而加快小城镇建设将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这就要求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过程中,要重点建设好一批县城镇和中心镇,使其逐步具有城市功能,成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没有小城镇建设,城乡一体化将难以实现。

(二)加快小城镇建设,有利于促进农村产业升级。

以往的发展模式,农业与工业联系不紧,加工企业与基地建设脱离。通过加快小城镇建设,使一些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及劳动密集型企业积聚到小城镇,促进生产资料、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就近、就地配置,实现资源的合理流动和最佳结合,形成企业建在小城镇、基地建在农村的新的产业格局,将有利于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实现农牧业产业化企业有市场、有基地,上规模、上档次,加快发展步伐,朝着农村工业化道路发展。

(三)加快小城镇建设,可以有效地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

随着农业生产力的大幅提升,农村劳动力得到解放,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增多。在以往,这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源源不断地涌向城市,给城市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如,城市住房紧张、房价贵;道路承载能力有限、交通拥堵;就业岗位紧张、就业难;农民工社会保障欠缺、生活条件差等等。而要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安置的必由之路,是加快小城镇建设,实现农民离土不离乡,就地转移、就地安置。与此同时,小城镇通过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使土地相对集中,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为农业采用先进的、大型的农业机械设备提供可能,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集约化发展。

(四)加快小城镇建设,能够全面提升农村生活质量。

衡量农村生活质量是一个综合评价体系,应包括社会结构、经济水平、人口素质、生活条件、幸福指数等多方面的内容。小城镇建设可以集中相当多的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体育、信息和服务事业资源,为农村社会事业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实施找到载体,使农村人口享有城市化发展成果。这对于提升农村人口生活质量,促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将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对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思索

一直以来,六户镇作为全县北部中心,成为小城镇建设的重点。特别是六户镇被确定为全盟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后,全镇统筹规划,通盘考虑,加大建设力度,取得了一定效果。现从六户镇小城镇建设的发展实际着眼,对加快小城镇建设进行思索。

(一)要合理确定建设重点。

要按照大中城市、二级城市、城关镇、重点镇的四级网络格局,结合区域布局、产业布局、人口规模、交通位置等要素,合理确定一批重点镇作为小城镇建设重点。以六户镇为例,六户镇被确定为全盟小城镇建设示范镇有着比较优势。一是具有一定的人口规模。比较而言,六户镇是突泉县除城关镇以外的最大集镇,人口规模相当于普通自然屯8至10倍。从人口结构来看,除农业人口外,还有相当一部分从事第三产业的外来人口,并且呈流入性增长趋势。二是具有一定的承载带动能力。六户镇政府所在地作为全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除政府机关外,医院、学校、农村信用社、邮政、电信等事业全面发展,具备一定的服务功能,拥有一定的承载带动能力。三是六户镇为突泉县北部地区农民生产生活必须品的集散地。六户镇个体工商企业为本地农民提供生产生活物资流通,为农畜产品提供销售中介服务,是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四是六户镇已成为当地交通运输和对外联系的枢纽。六户镇位于县城和乌兰浩特的中间地带,并且距离适中,加之突宝公路、永巴公路在六户镇交汇,这一地缘优势使六户镇成为商贸物流的中转站。

(二)要找准自身发展定位。

找准发展定位对于小城镇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要发挥小城镇区别于大中城市的特有优势,建设既有乡村气息,又能提供城市功能的宜居型城镇。打特色牌,走创新路。同时,加大社会服务体系建设力度,提升小城镇承载能力,以优美的乡村风光、浓厚的人文气息、完善的公共服务及和谐的社会环境,使创业者流连忘返,使游览者心情愉悦。结合六户镇发展实际,六户镇的发展定位是:力争通过五至十年时间的努力,把六户镇建设成为集工业、商贸物流业、服务业及人居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具有较强带动能力的中心城镇。指导思想是:坚持城镇带动、产业拉动、项目推动的原则,收缩第一产业,发展二、三产业,加强劳务转移输出,不断扩张城镇居民、转移富余农民、富裕在家农民、和谐一方人民,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具体解释为:围绕“扩张城镇居民”,加强城镇基础建设,提升小城镇承载能力;围绕“转移富余农民”,强化招商引资,大力发展乡村工业;围绕“富裕在家农民”,做大农畜产品基地,加快农牧业产业化步伐;围绕“和谐一方人民”,抓好社会建设,进一步提升执政能力。

(三)要精心谋划整体布局。

小城镇建设不仅是中心镇自身的功能完善、市政设施的投入建设,而是要将镇村纳入一体化发展范围,通盘考虑。要坚持规划先导,通过产业发展带动人口合理流动,通过市政建设提

高吸纳承载能力,通过社会事业建设让人民群众享受到经济发展成果。以六户镇为例:在全镇整体布局方面,六户镇将以政府所在地建设为支点,将镇区规划为工业区、商贸区、居住区、休闲区等几大区域,按照规划摆布产业,由产业发展来带动区域布局的形成,把镇区打造成为乡村工业、商贸、居住集聚点;以突宝、永巴公路为轴线,利用交通优势发展沿路经济,引进和发展商贸物流、粮食收储等产业,打造沿路交通经济带;以中心村屯为支撑,以养殖小区、设施农业小区、脱水蔬菜加工等中小企业为载体,打造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四)要完善镇区基本功能。

完善的镇区功能、优美的自然环境、繁荣的商贸流通就像一个城镇的名片,对于加快城镇化能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建设过程中,分步骤、有侧重,有条不紊地加以实施。六户镇镇区将以现有东西两条商业街为框架,依托建成区改造,建设农贸交易市场、生资日杂交易市场、食品蔬菜批发市场等几大专业市场,开辟南北两条联结通道,形成两纵两横、专业市场与街道门市相结合的网状商贸交易区域,把镇区中部、南部、西部打造成为精品商贸区;依托蛟流河水资源及镇区东南储备土地资源,引进中小型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加工制造业龙头企业,把镇区东南部打造成为沿河加工业区;依托永巴、突宝公路,建设集货物仓储、车辆给养、能源配送于一体的交通枢纽形商贸物流园,把突宝、永巴两条公路联结区域打造成为商贸物流区;依托六户北山优美的自然环境,开展绿化美化,并进行商贸住宅楼开发和标准农家院建设工程,把镇区北部沿山部分打造成为精品住宅区。

(五)要建立牢固的产业支撑。

产业发展是小城镇建设的“引擎”。只有通过产业的发展带动,才能促进人口流动、企业兴旺、环境改善,才能不会让小城镇建设成为无源之水。六户镇在产业发展方面,将以禽类养殖、设施农业、脱水蔬菜三大产业为主导,以红干椒、中草药、肉鸡肉羊、奶牛、生猪五大种养基地建设为依托,把龙头建在镇区,把基地建在农区,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同时,致力于收缩第一产业战线,减少和转移农民,做强做精第一产业。以镇区为支点,依托招商引资和现有农牧业资源,大力发展建筑业、农畜产品加工业和手工制造业,扩张第二产业规模。以吸呐人口、增加就业和优化环境为目标,繁荣发展商贸物流、餐饮服务、休闲娱乐等产业。

三、几点建议

加快小城镇建设是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中之重,但从发展实际来看,还存在很多困难,有些政策、机制等方面的问题是乡镇政府自身所无法克服的,亟待上级有关部门给予支持。

(一)在政策上给予小城镇建设倾斜。

从国家的政策导向来看,建国以后,国家的发展重点在城市,相关政策大幅度向城市倾斜。而十七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提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总方针,相关政策又极大幅度地向农村倾斜,致使小城镇建设处于政策辐射的“真空地带”。当前,加快小城镇建设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建议上级部门尽快出台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有关政策,从政策上扶持小城镇发展。

(二)在项目上给予小城镇建设倾斜。

目前,本地区发展项目以涉农项目居多,涉农项目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生活环境的项目居多。而加强小城镇建设的基础性项目、提升小城镇承载能力的社会事业项目缺乏,建议有关部门加大项目倾斜力度,为小城镇建设提供项目支撑。

(三)在资金上给予小城镇建设倾斜。

从小城镇建设筹资渠道来看,小城镇建设的投入主体是乡镇人民政府,而乡镇人民政府始终处于“保吃饭、保运转”的赤贫状态,并且运转资金的主要来源依靠国家转移支付。在小城镇建设的资金投入上,乡镇政府只能靠压缩正常工作运转开支来实现,小城镇建设资金十分紧张,建设举步维艰。希望有关部门加大对小城镇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小城镇建设,为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第四篇:城乡客运一体化建设的发展思路

城乡客运一体化建设的发展思路

改善农村群众的出行条件,为农村群众提供方便、快捷、高质量的客运服务,是缩小城乡差距,突破城乡二元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农村公路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农村公路等级不断提高,农村客运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相对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出行需要而言,这种发展还是相当有限的,还不能适应城乡统筹发展对农村客运的要求。如果把农村客运问题当成一个孤立系统去思考解决,必将影响与城市公交等客运方式的合理衔接与协调发展,因此必须跳出传统的思路,把城乡客运作为一个整体来统一规划、同步实施、协调发展,逐步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好、更便捷的公共客运产品。

一、当前农村客运发展面临的问题

1、运力和运量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由于农村地域广、人员居住分散、人口流动性弱、出行时效性强,导致农村客运客流量小、流向不均、流时不确定,客源分散,农村客运平时运力长期大于运量,逢赶场(集)、学生放学等客流高峰时运量又远远大于运力,使运力与运量始终难以匹配,容易导致高峰时间超载、超速等问题的发生。

2、企业经营管理不规范。农村地区的客运企业普遍是采用以包代管的“挂靠”经营模式。在这种粗放的经营管理模式下,争抢客源,擅自提价、宰客、卖客、甩客等不良现象时有发生,既扰乱了客运市场经营秩序,在道路运输安全上也存在着一定隐患。

3、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尽管近几年来,农村公路建设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但相对于农村客运发展的需要而言还比较滞后。农村公路等级目前仍然较低,绝大多数都是三级、四级公路和等外公路;抗灾能力弱,道路状况差,部分道路遇上雨天,路面坑坑洼洼,行车极不方便,容易发生意外事故;交通标志、安全设施等相关设施也不够齐备,部分公路还难以达到通行客车的安全条件,这严重地制约了农村客运的发展。

4、车辆装备水平低。目前,农村客运车辆装备水平总体比较落后,绝大多数为普通级客车,且技术水平低,车辆档次差,车辆陈旧老化,服务设施不齐,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运输服务质量不高。

5、农村客运企业普遍亏损。由于当前农村道路等级低、路况差等原因,造成车辆油耗高、磨损严重、轮胎消耗大,增大了农村客运车辆运营成本;同时由于农村客运的收入偏低,且在营业税、保险费、承包费、管理费等费用方面收缴又缺少实质性优惠政策,致使经营者负担过重,难以实现收支平衡。这样的经营环境很难保障农村客运的可持续发展。

6、农村客运与城市公交发展不协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农村客运与城市公交衔接不畅。由于城市公交、次支道路客运与农村客运分别由具有不同经营资质的企业承运,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运输方式在规划上互相排挤的多,相互合作的少,从而导致了城市公交、次支道路客运与农村客运之间相互衔接不畅,人民群众的出行需要得不到最有效解决。二是农村客运与城市公交发展存在冲突。由于主城区城市化进程迅速,农村客运服务范围缩减很快,鉴于城市公交自身的优势,凡是开行城市公交的线路,与其同线的农村客运车辆根本无法和城市公交竞争,致使农村客运经营者的前期投入成本难以回收,不仅打击了农村客运经营者积极性,也造成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二、成因探寻

分析目前农村客运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归纳讲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对农村客运的投入不能满足建设城乡统筹需要

目前,政府对农村客运车辆的补贴仅有燃油补贴一项,除此之外政府对农村客运没有其他的明确的税费减免政策或补贴。在这样的环境下,具有公益性运输特点的农村客运企业,很难按照高质量的服务标准经营下去。同时,由于对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的投入不足,导致了一些偏僻的行政村虽然公路已通,但由于通村公路开行客运线路的安全条件尚不达标,致使客运车辆难以开行。

2、经营企业现行管理模式不适应当前群众对出行的要求

目前农村地区的客运方式主要是次支道路客运定线车和农村客运班车,其中大部分属于公司以包代管的“挂靠”经营。在这样的管理模式下,公司对车辆的经营者和驾驶员缺少必要的管理手段,导致管理失控。同时,经营者和驾驶员为了获得最大利益,往往只选择对经营效益好的线路,奉行的是“盈利性”原则,但农村客运需要的却是“公益性”运输,现行的经营管理模式明显不适应农村客运的发展需要。在这样的经营管理模式,在这种群众需要但又经营效益差的农村线路往往无人问津,普遍服务难以得到保障。往往会出现“群众有需求,政府有规划,客运无人跑”的尴尬局面。

3、城乡客运发展还缺少统一、协调的发展规划

在原有的城乡二元化管理的分割模式下,形成了以城市公交为主的城市客运解决方案和以农村客运班车为主的农村解决方式。两种方式的运输范围划分很清楚、自成体系,与之相配套的规划也互相分割,形成了两种管理模式和两种发展规划,两种发展规划之间缺乏必要的协调,最后导致了城市公交和农村客运的衔接不畅,群众的乘车依然不变。

4、现有农村客运的运输组织方式不适应农村客运的特点

长期以来,农村客运按照交通部的班车客运进行管理,实施了“四定”(即定员、定班、定线、定票价)管理,但这种运力组织方式并不符合农村客运的特点。首先,农村客运存在着客流量少、流向分散的问题,而目前定线营运却难以满足群众的出行需要,也难以支撑自身的客运经营。其次,农村客运出行量不稳定,平时出行量少,高峰时间出行量大,在定线经营的模式下,每条线路的车辆相对固定,往往会出现“高峰人找车,平时车找人”的局面,对客运经营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第三,目前农村客运问题往往以县为单位来解决,各县的农村客运只能在本县范围内运营,不能跨县营运,而农村群众的出行往往是以经济区域而不是以行政区域来划定的。特别是毗邻县间的毗邻乡镇,往往联系非常紧密,存在着相互“赶场”的情况,需要农村运力的相互协作和互相流动,而目前以行政区域为单位的线路规划不能满足这种出行需要,造成了群众出行的不便。

三、对策分析

要解决当前农村客运发展滞后、与城市公交衔接不畅的问题,必须把城乡客运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进行统一规划、统一组织、统一实施,按照城乡客运一体化的要求对现有客运进行系统改造,方能从根本上解决目前面临的各种问题。

(一)城乡客运一体化的定义

所谓城乡客运一体化是指根据旅客运输发展的客观要求,适应城乡社会经济一体化的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使中心城市内的城市公交、城间客运、出租客运、城市与农村之间以及城市周边农村的各种客运整体协调发展的过程,通过对各种运力的合理调控,更好地进行旅客运输工作组织,实现统一、有序、高效、协调发展的客运系统模式。从以上的定义可以看出,城乡客运一体化是把城市和农村客运的发展作为一个系统来整体考虑,注重了城乡客运的有机连接、从而避免了城乡客运的分割,注重了城乡客运的协调发展,避免了城市公交、次支道路客运与农村客运之间的相互制约,从而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的出行需要,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

(二)实施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的必要性

首先,城乡客运一体化是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宏伟目标,就必须打破城乡二元化结构分割,努力实现城乡一体化。而作为整个城乡一体化过程中不可获缺的重要环节,城乡客运发展一体化的有效推进,不仅能打破城乡客运二元化分割,缩小城乡客运差距,同时也是促进主城区各种运输方式之间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

其次,城乡客运一体化是主城区城市化进程飞速发展的必然结果。在这一发展进程中如果不把城市公交、次支道路客运和农村客运进行统筹规划,就会出现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无法统一的问题。具体来讲就是当前不发展以解决农村地区为主的次支道路客运和农村客运,目前群众的出行将无法得到有效解决,群众的生活水平难以提高,但如果仅仅考虑目前农村出行的解决问题,忽略目前如火如荼的城市化进程,那么,目前发展的运力将为以后发展城市公交客运制造很大障碍。推行城乡客运一体化后,不仅有利于各种道路客运方式的有效衔接,方便人民特别是乡村居民的出行和中转换乘,为城市人口向郊区转移创造便利条件,缓解城市压力,还有利于道路客运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充分利用,保持供需基本平衡,避免无序竞争与浪费。

(三)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的具体措施

1.建立城乡一体的客运发展规划

城乡客运要协调发展必须制定出一体化发展的整体性规划,把城乡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统一规划,从而确保各种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

2.实施城乡运力组织一体化经营

为了适应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应着力推进城乡客运经营一体化。所谓城乡客运经营一体化,就是由1-2家具备同时城市公交、次支道路客运和农村客运经营资格的客运公司,通过参与招投标,实现对城乡客运市场的区域性或线路性专营,从而实现客运经营主体的一体化。经营主体一体化可以消除原来分散经营的运输经营业户各自为战、风险承担能力差、恶性竞争不断、经营秩序混乱、社会效益差等问题,由粗放型管理逐步过渡到集约化经营;更重要的是,由于农村客运、次支道路客运同归属于一个经营主体,因此我们可以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步伐,无障碍地将农村客运、次支道路客运逐步过渡成为城市公交客运,确保运力过渡期间的社会稳定。

3.完善城乡客运基础设施建设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构建城乡客运一体化网络必须强化农村客运基础设施建设。首先,应加快通村公路改造步伐,加强乡村公路管养,全面提高乡村公路通客运班车能力,扫除不通客运车辆的“盲点”。其次,加强农村客运站的建设,根据农村客运市场布局,充分考虑农村客运、出租客运以及公交客运的衔接合理设置站点,农村客运场站建设与农村公路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对客运量相对大、人口多、已实行片区经营优先建设,满足农村客运与城市公交的有效衔接。

4.构建城乡客运统一的政策环境

农村客运具有很强的公益性特点,因此要促进城市公交与农村客运一体化,必须对城、乡客运实现同等待遇和统一管理。主要是要对农村客运车辆在税费上给予优惠,可以通过统一参保、减免税 费、建立农村客运发展基金等方式,让农村客运享受的政策逐步向城市公交享受的优惠政策靠拢,从而降低营运成本,确保普遍服务能落到实处。

总而言之,我们必须把城乡客运视为一个整体进行系统地思考,实施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保障,逐步构建起城乡客运的一体化网络,方能从根本上解决好农村

第五篇:城乡一体化发展

浅析城乡发展一体化

内容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把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作为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战略措施,深刻认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原因、举措,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小康社会、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加快推进具有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绩,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城乡经济社会关系开始发生了新变化。农民的人均纯收入较快增长,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有所减小。但当前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最薄弱的环节仍然是农业现代化滞后,经济体制中最突出的矛盾仍然是城乡二元体制障碍明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中最严重的制约仍然是城乡发展和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研究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举措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

一、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原因

(一)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中国二元经济矛盾,缩小城乡差别的重要途径。城乡发展一体化一方面可以落实扩大消费,另一方面可以消化过剩产能,第三方面可以保证经济增长。我们现在所推动的城乡发展一体化与之前启动的“城市化”进程是不同的,当时的概念注重于大城市的外延和无限的扩容,而本次则更注重中小城市群,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背后,不仅隐藏着巨大的内需扩容的空间,也是中国城乡二元体制的一个分拆与重塑的过程。现在农民工进城,但他们并没能真正的融入城市,每年春节又出现返乡客流这种人口的不正常流动,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他们享受不到城市的待遇,没有城镇的医疗保险,他们建了很多高楼大厦自己是没法住的。农村发展滞后,很多农村留守儿童被拐卖的、不能接受良好的教育,这样对于建设新农村也不利。

(二)城乡发展一体化在下一步的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把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与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结合起来,大力拓展发展空间。城乡发展一体化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极为重要的动力,城乡发展一体化统筹发展是解决当前我国面临的根本矛盾的重要途径,从国情上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 镇的发展,在资源、土地方面更加宽松,也有利于降低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成本,都转移到北京、上海是不可以的。把符合条件的农业人口逐步在城镇就业和落户作为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任务,放宽中小城市和城镇户籍限制,使农民享受教育、医疗、廉租房等城市公共服务的前提。中央的重大举措将使农民工在城乡之间的流动逐步稳定下来,为消费提供较大的增长空间,并推动城乡差距的解决和维护社会稳定。

(三)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三农问题”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成败的重大问题。由于农业发展直接影响国家经济的正常发展,占中国人口3/4的是农村人口,实际上我们3/4还在农村。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从理论上讲,是由工农关系、城乡关系的内在联系决定的。工业和农业之间、城市和农村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必然的、有机的联系,彼此是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城乡发展一体,化,就是把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作为一个有机统一整体,充分发挥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作用,特别是充分发挥工业和城市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从实践上讲,是由制约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决定的。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长期存在,导致城乡公共资源配置严重不均衡、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严重不均等,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据统计,农村还有几千万人口饮水不安全、一些村庄还不通公路、一部分农户还没有通电,农村义务教育生均经费、人均医保支出、千人平均卫生技术人员数量、低保标准、合作医疗补助标准、社会养老保险补助水平等都明显低于城镇;特别是1亿多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由于户籍限制无法在城市安家落户,难以与城镇职工同工同酬,不能真正融入城市,长期游离在城乡之间,合法权益不能得到充分保护。既然制约“三农”问题有效解决的深层次矛盾是城乡二元结构,那么,解决“三农”问题就必须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这是解决好我国“三农”问题的必然选择。

二、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举措

(一)加大城市反哺农村的力度

双向的城乡一体化不是仅仅以城带乡那么简单,需要从城市和农村两个方面做文章:一方面要增强城市的辐射功能,比如城市的相关发展项目应向农村延伸或转移,也可在考虑资源与环境因素的基础上,形成城乡一体的具有内在联系的地域产业配置圈;另一方面农村要提高接受城市辐射的能力,比如农村要制定向城市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根据本地资源的特点,选准与城市对接的项目,以便于城市产业的延伸和转移。就统筹城乡发展来说,强化政府服务职能,重在强化对农村公共服务的职能。政府对农村服务的职能体现在许多方面,比如涉农信息服务、涉农项目会办服务、政产学研协作服务、涉农人才培养服务、银企合作融资服务等等。目前应高度重视这几个方面的服务,一是以项目推进服务农村建设,大力实施专项资助计划。如就秸秆处理而言,政府可以用科技项目推进的办法来促进秸秆还田或秸秆能源的综合利用。二是要着力搞好面向农业现代化的技术服务,建立布点合 理的专业技术站所,形成能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 捷高效的农业服务体系。三是着力打造面向农业现 代化的金融服务平台,促进金融机构业务向农村延 伸,并完善涉农金融担保制度,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保证。目前农村的金融机构主要以农村信用社为 主,远不能适应农业农村发展的需要。为此,要进一步健全农村金融体系,引导各类商业银行在农村设立金融网点,并鼓励发展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等适合农村特点和需要的新型 金融组织。

(二)加大强农、惠农、富农的政策力度

要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关键是要落实 好强农、惠农、富农的相关政策。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 给。”现代农业是农村发展极为重要的基础,也是提高农民收入的基本途径。现代农业以规模经济为基础,为此要注重打造主导产业明确、产业发展良好、辐射带动有力、功能布局合理、公共产品配套、生活设施齐全、城乡面貌清新、农民安居乐业、城乡 一体发展的现代农业示范园,以园区带动高效农 业、设施农业、设计农业的发展。发展现代农业要创新土地流转机制:一方面要通过制度创新吸引投资,将土地流转给有投资能力的农业生产大户和有金融机构支持的农业合作组织;另一方面要将农民原有分散的联产承 3 包地,通过流转向专门从事农业 生产的人集中,改变一家一块田或一家几块田的零 散生产经营状态。同时,在土地流转过程中,要充分 保证农民的利益,确保农民土地使用权在流转过程 中增加权益收入。(三)坚持改革创新,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强大动力

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实质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显然,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在城乡两方面都大力推进改革创新。深化农村改革,要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中农村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要针对农业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市场经济的观念和机制在农业农村中不断深化、现代农业技术和装备更普遍应用等新情况,在切实保障农民各项合法权益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农业的组织和制度创新。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此提出了明确的方向和总体要求: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要在稳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基础上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要在切实保障农民合法财产权益基础上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要在增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力和服务能力的同时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提高农业生产的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社会化、组织化程度

三、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战略意义

在我国农村人口比重大,城市化进程高速发展的现实条件下,城乡一体化的战略意义将更加突出。实现城乡一体化是城乡二元结构转换的需要,尽管我国城乡面貌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典型的二元结构仍然存在。要从传统的乡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就必须要打破传统的二元结构束缚。随着二元结构的转换,城乡间的要素流动和商品交换就构成了城乡间最重要的联系机制。因此,就必须以城乡一体化战略作为城市—乡村协调发展的指导思想。城乡复合系统发展的需要,城市离不开乡村,乡村也离不开城市。城市和乡村本为“一家”,只是随着 4 社会分工及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才逐渐从空间上分离,并由此产生了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一系列的差别。历史上的城乡关系经历了混沌—对立—隔离的过程,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经济的重心将逐渐由城市转向了城市—乡村地域,城乡系统也将趋向统一融合。对城乡这样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不应将各亚系统分别对待,必须重视整体综合。在城乡系统中,各子系统的发展是相互依赖的,都要求其他系统的配合与支持。因此,要建设现代化的城市和乡村,就必须以城乡一体化为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保证城乡间的顺利贯通。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需要,人口与就业问题,特别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安置问题,是我国城市化和农村发展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所在。我国目前有2亿多农村剩余劳动力,他们既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和财富,又是城乡进一步发展所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大问题。剩余劳动力不可能全部涌入城市,也不可能全部滞留农村。要保持城乡这一复杂巨系统的高效率运转,必须要强调和重视系统内部各子系统及外部系统间要素的自由、合理流动。城乡间人口的合理流动,将会促进城乡间人才、科技、信息、文化等的交流,从而繁荣城乡经济。解决农村剩余人口问题,必须要从城乡两方面统筹考虑,重在疏导和分流。

下载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思路和建议(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思路和建议(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以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以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发布时间:2012年06月29日 07:38来源:人民日报作者:李文慧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

    关于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于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对策建议闫辉(2011年6月22日)城镇化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或者地区最具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在全县上......

    对实施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思路的探讨

    对实施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思路的探讨 涂序停 (江西长运股份有限公司南昌 330003)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以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矛盾和主要问题,并提 出了......

    推动城乡一体化促进和谐(大全)

    文章标题:推动城乡一体化促进和谐近年来,我们牢固树立百强县理应率先突破就“三农”看“三农”的意识,加大统筹发展力度,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央农......

    关于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意见

    苏发„2008‟20号 中共苏州市委苏州市人民政府 关于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意见 (2008年5月7日) 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是党的十七大对统筹城乡发展、推......

    采访稿:打造大环卫格局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片头)城市建设事业蓬勃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的镜头、环卫工人工作镜头、大型机器设备工作镜头、不同乡镇的农村新境打造大环卫格局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主持人现场)观众朋友:一......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 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来源:2013-1-11 经济日报 众所周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在农业,难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小康不小康,关键在“老乡”。现阶段,我国仍然是一个有13亿人口、农民实际仍占大多数、城......

    城乡一体化发展情况修改

    常州市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情况汇报 常州市人民政府 (2012年2月16日) 常州市辖金坛、溧阳2个县级市和武进、新北、天宁、钟楼、戚墅堰5个行政区,区域总面积4385平方公里,户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