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我国中小企业员工培训制度改进方法
对我国中小企业员工培训制度改进方法
摘 要:人力资源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在企业未来的发展中意义重大。尤其对中小企业来讲,人力资源是企业的重大财富,加强企业员工的培训,对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至关重要。通过对中小企业员工培训等问题的总结,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企业员工培训的对策建议,以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知识经济时代,任何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获胜,必须把管理的重点从物的管理转向知识的载体——人的管理,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将取决于对人才的竞争、培育和储备,人力资源对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人力资源作为企业经营的“第二利润源泉”,其管理已处于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地位,而人力资源培训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越来越受到企业决策者的重视。在此情况下,如何应对知识经济时代给企业人力资源培训带来的巨大挑战,建立有效的培训机制,实现与企业战略发展的同步,已成为当前许多企业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及其对中小企业的重要性
员工培训是中小企业一项长期的、常规性的工作,是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的一种有效手段,它直接影响到员工的素质和工作绩效并进而影响企业整体竞争力。培训就是给新雇员工传授其完成本职工作所必需的基本技能的过程。
员工培训的基本程序.一般来说,员工培训有以下几个步骤:(1)需求评估。培训需求评估分为三个层面:组织层面分析、工作状况层面分析、员工层面分析。(2)制定与实施培训计划。制定培训计划包括制定培训目标、培训方法、培训媒体、培训地点、课程内容简介、相关案例和各种活动。在完成了培训计划的制定后,就可以进行对培训要解决的问题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设置课程,选择培训方式、落实培训人员及地点。(3)培训效果评估与转化。主要包括对课程设计、培训方式和培训效果的评估,以及对受训者回到工作岗位后工作状况的定期跟踪反馈,测定受训者能否明显改善自己的工作态度与效率,能否将培训内容转化为具体的工作绩效;对比受训者在受训前后的工作情况,建立受训员工的素质档案,为下一步培训做好准备工作。
简单地说,人力资源管理也就是要通过合理的人员配置安排、优化人员组合、优势互补,使每个员工将原来的经验和知识转变为能够致用的能力,都能尽力发挥自己的潜能,创造出1+1>2的经济效应。我国中小企业经营规模小、具有独立的资源配置形式,使企业能够迅速适应外部条件的变化。但由于其资本薄弱,很难具备像大企业所拥有的培训开发的能力,甚至在引进、利用人才上也有障碍,所以中小企业若想求发展就必须在员工培训上下工夫,明确自己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要为达到这样的人才要求,应该进行那些培训工作,合理地进行人力资源培训的规划和管理,以对人才的合理开发、管理、利用,用最少的资本来创造最大的人力资源价值。这已经成为中小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
但是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员工培训开展得还不够,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员工培训也远远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如何根据自身实际,探索出一条因地制宜、适合自身发展的员工培训道路,已成为我国中小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瓶颈。
二、中小企业员工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正确的观念和认识
由于员工培训不能够为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因此企业经营者在对待培训问题上随意性很大,不能从战略高度来看待员工培训,过分强调短期效应。不重视员工系统化培训,员工的素质就得不到提高,工作业绩也就上不去,更谈不上激励员工的潜能开发。
(二)忽视员工培训的潜在价值,投资不足
目前我国很多中小企业的经营者在员工培训方面投入很少,他们认为员工培训是一项“不经济”的投资行为。一是看不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投入产出不成比例;二是员工培训有一定的风险,培训好的人才另谋高就,会使企业陷入两难境地。许多企业经营者认为,目前人才市场上供过于求,招聘人才比培养人
才成本要低得多,唯恐自己企业作了培训基地,为他人作了嫁衣。
(三)轻视培训后期评估,缺乏完善的培训激励机制
许多中小企业人才的流失导致企业经营者不敢花大力气进行员工培训,有的很重视员工培训,并且为员工提供众多的培训开发机会,然而却忽视培训的后期监督并将考核结果与激励挂钩,这让员工感到学习没有用处,最后甚至跳槽。而人才的高流动性使企业经营者面临这样一种困境,花费很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在培训上,培养了需要的人员,但却留不住人才,这样导致许多企业减少对培训的投入,影响企业的培训工作。
三、改善中小企业员工培训的一些建议
(一)员工培训的重新定位
员工培训不单纯是企业的一项福利措施,它是企业的一种人力资源投资行为,是对企业战略资源的投资,投资最大的特点是需要回报,需要通过提升能力改善业绩来回报的。同时培训也是一种激励,是管理的一种手段。员工培训虽然在实际效果上起到了福利的作用,但是本质上还是人力资源开发的一种手段,属于企业对与自身人力资本的投资行为。
1.从人力资本投资的角度看,培训是企业的人力资本投资行为,属于企业的“商业性”行为,企业对培训的对象目的内容方式所要达到的目标的测算标准等都是明确的,经过了某种层次的培训,员工就要表现出与之相适应的工作绩效,可以说具有很强的“要求受益性”。反观员工福利,属于企业激励手段的一种,是劳动关系的产物,以业缘关系为标志,是和员工身份相关的,具有很强的刚性,一般情况下不是按劳分配,因此和员工培训相比,企业实施的福利并不能明显地改善员工或者企业的绩效。
2.从激励角度看,根据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员工福利偏重于较低层次的需要,属于保健因素,而员工培训则以工作内容为中心,对应于较高层次的需要,属于激励因素。因此二者对于员工满意度的影响也明显不同。
3.从绩效考评来看,一个完整合理的员工培训都要以员工绩效考核结束,用以考察员工培训对于员工绩效改进的成果,作为下一阶段的培训与员工招聘的参考数据。而福利的特性决定了它与员工绩效的低相关性,它只是对员工过去参加工作的认定,而不是对工作成果或者绩效的肯定。
(二)培训内容必须兼顾组织与员工实际,注重学以致用
培训和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密不可分的,企业在进行培训需求分析的时候也要把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考虑进去。企业培训是立足于企业发展战略需要还是立足于员工职业生涯发展需要,反映出不同的培训目标取向。从激发员工的学习积极性来说,前者可能偏重“要我学”,后者则更多地让员工觉得“我要学”。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一定会需要培训,而且是不同层次的培训:一是理念层次的培训,企业文化是发自员工内心并且是化为血肉的东西,所以企业文化的培训是基础的培训。二是技术层面的培训,企业要重视对员工的技术更新,否则招聘成本往往大于培训成本。三是职业化的培训,使从业人员更专业、更敬业,这是每一个企业发展的需要。四是素质的培训,作为职业人员都需要最基本的素质,职位越高的人员素质要求越高。一项培训结束,会对员工有很多触动,并对以往的工作方式有一个反思,同时会考虑如何去应用。而如何把好的东西固化下来,持久的发挥作用,关键是要营造一种应用的氛围。许多企业在某个培训结束后,成立研讨班,或推行小组,当然培训的效果会很好。所以企业在培训结束后,及时总结,分系统进行研讨,真正将培训的成果固化。
(三)培训模式必须具有层次性,方式方法灵活
企业培训的主体是企业,培训工作是企业经营活动和各项管理工作的内容之一,企业的领导者必须从建立现代企业教育制度的视角来审视企业培训工作。实践也证明:没有合格的员工,就没有合格的产品,就没有良好的企业形象。因此,企业培训是“科教兴企”之本。当今,面对国际化、经济全球化、商务电子化、知识产权化的生产环境,知识能力的提高已经成为企业成长的重要条件,离开了企业培训,企业就不可能建立起完善、高效的人力资源开发机制。因此,企业培训必须摒弃狭隘的员工培训观念,站在新的高度认识企业培训的本质和内涵。
中小企业员工培训与普通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员工培训特别强调针对性、实用性。公司发展需要什么、员
工缺什么就培训什么,要努力克服脱离实际,向学历教育靠拢的倾向。不搞形式主义的培训,而要讲求实效,学以致用。因此,中小企业应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及时诊断自己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并据此开展培训活动。要开展有效的培训项目,实施培训层次化。一方面,要分析不同对象的知识技能结构、以及他们的培训需求,针对不同层次在培训上等级化,不局限于本身岗位,尽量将知识在本等级上进行拓展:另一方面,还要实行培训机会优先化,让有能力的先培训,让有发展潜力的人先培训。
注重培训的层次性,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是实现培训预期目标的重要途径。首先是以提高能力为目标的基层员工培训。以学文化、学技能、学管理、争当岗位能手为主要内容,时间可长可短,形式不拘一格,分期分批对基层员工进行轮训。其次是中层管理人员的脱产培训。以提升管理能力为重点,以封闭式培训为平台,采取案例教学、体验式教学、互动研讨交流等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使每位中层管理人员能够静心检视自已的心智模式,全面提高自己的领悟力和创造力。第三是技术人员的知识更新。以自学、再进高等学府深造为手段,千方百计提高技术人员对前沿科学技术的了解和掌握,以提高企业的创造力、核心竞争力。第四是高管人员的培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以走出去为主的方式,着力培养高级管理人员。要广泛借鉴著名商学院的教学方法,理论联系实际,全面提高高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于对中小企业员工培训的研究
企业员工培训的核心对象是人,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员工培训能使企业效率提升,提高员工自身和工作的素质,员工应具备的基本常识,使员工具有协作精神团队,成为企业战斗力的所在,更是企业战胜困难走向成功的关键。实行员工培训的着眼点在于人,在于人的灵魂、情感、需求、潜能、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人与组织之间的和谐。例如“海尔”的创新员工培训,就在于创新渗透到了每位员工的实际行动中,在于每天有两项专利的发明创造[3]。这就是企业员工培训的魅力,就是企业员工培训的追求。员工培训在企业中日益重要的作用有以下几点:
1、培训有助于改善企业的绩效。企业绩效的实现是以员工绩效的实现为前提和基础的,有效的培训能够帮助员工提高他们的知识、技能,改变他们的态度,增进他们对企业战略、经营目标、规章制度、工作标准的理解,不断提高工作积极性,从而有助于改善他们的工作业绩,进而改善企业的效绩,尤其是在员工个人的工作业绩低于需要达到的水准,就更需要重视。
2、培训有助于增进企业的竞争优势。构建自己的竞争优势,这是任何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之在。当今时代,随着知识经济的速猛发展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企业的经营环境复杂多变,通过对员工培训可以使员工及时掌握新的知识、新的技术,确保企业拥有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可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3、培训有助于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员工的满意度是企业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之一,培训则有助于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对员工进行培训,可以使他们感受到企业对自己的重视和关心,对员工进行培训,可以提高他们的知识技能水平,随着知识技能水平的提高,员工的工作业绩能够得到提高,有利于提高他们的成就感。
4、培训有利于培育企业文化。21世纪不但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更是人才与人才之间的竞争,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企业文化同样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企业文化对员工具有强大的凝聚力,规范化,导向和激励作用,也有着对企业非常重要意义,因此,很多企业在重视员工的培训的同时也越来越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成员共有的一种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企业文化必须得到员工的认可,这是需要不断地向员工进行讲述和教育的。
第二篇:浅谈我国中小企业员工培训
浅谈我国中小企业员工培训
1芦 静(陕西延长石油有限责任公司,西安710075)
摘要:企业员工培训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企业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中小企业员工培训现状,并以某公司内部培训为例进行简要分析,进而提出改进企业员工培训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员工培训;中小企业;培训体系
中图分类号:F2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00(2009)11(b)-051-0
2一、我国中小企业员工培训的现状
我国中小企业在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缓解就业压力、促进市场繁荣和社会稳定等方面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中小企业对员工的培训却严重不足。前程无忧公司对我国人才培训现状进行的调查表明,在2006年中,近半数的人参加过1到2次培训活动,有25.66%的受访者从未参加过培训,参加了3次以上培训的人占18.80%。同时,有72.39%的人表示他们所在公司几乎不给员工提供培训费用。就我国中小企业来讲,员工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员工培训缺乏有效的计划。培训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有系统性和计划性。但我国中小企业的员工培训工作缺乏有效的培训计划,对不同形式的各种培训缺乏系统安排,不能有效地预测企业的人才需求。此外,由于员工一般不参与培训计划的设计,导致员工的积极性降低。有些企业不能从企业战略管理的角度看待培训,过分强调短期效应,使得培训缺乏长期、系统的战略支持[2]。
2.培训内容单一。中小企业在开展培训时,往往只注重在短期内能给企业带来收益的培训。为了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提高员工的工作技能,企业往往开展的是针对一线操作人员的岗位技能培训。但是对员工素质方面的培训项目却涉及不多,仅仅期望员工能增强实际的操作能力。如果经常只注重短期的收益,肯定不利于员工的自身发展,更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3.培训方式单一。我国的中小企业在进行员工培训时,培训方法比较单调,往往倾向于课堂教学。在培训过程中,经常以培训师的单方面讲解为主,这就造成培训师不能依据员工的需求来调整培训内容和培训重点,使得培训双方缺乏必要的沟通与互动。
4.培训效果缺乏有效的考核机制[3]。在企业员工培训工作中,培训效果的评估是一个必要环节,可以说,科学的考核评估机制是整个培训体系能够成功运作的关键。我国许多中小企业不太重视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检验仅仅限于培训过程,这就造成了实际工作与培训的脱节。有的企业即便对培训进行了评估,方法也比较简单,通常是在培训结束后进行卷面考试,事后便不再作跟踪调查。
[1]
二、我国中小企业员工培训体系研究——以厦门某公司为例
1.厦门某公司简介。厦门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和销售空气净化器为一体的高速发展的高科技企业,与全球最大的空气过滤器产品供应商AAF国际集团结成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共同致力于VOSSON沃讯和AAF品牌空气净化器等空气优化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在国内市场,公司产品销售及售后网络遍及全国各大中型城市,销售网络不断扩张,为广大消费者1摘自:中国商贸,2009(11):51~52收稿日期:2010-01-1
2作者简介:卢静,陕西延长石油有限责任公司。
供优质的空气净化产品。2008年5月,公司获“2008厦门市成长型中小企业”的称号。
2.公司员工接受培训的状况。新员工刚进公司时,人力资源部会组织简单的培训,请总经理及所在部门的领导介绍公司的发展状况和一系列应遵守的规章制度。之后,在日常工
[5]作中,主要实行所谓的“师徒制”,即部门内有经验的员工教导新员工做事。这在很大程
度上加强了公司内部员工之间的交流,节约了公司的人力资源投资成本。此外,公司会定期举行一些户外团队活动,如篮球赛、拔河比赛、爬山等,这也增强了员工团队合作意识。
3.公司员工培训存在的问题。员工培训的不规范成为制约该公司发展的瓶颈。可归纳如下:一是领导对培训重视不够。领导者一向认为,员工培训所需费用较高但效果不明显,将培训看做是企业的一项成本,能省则省。因此,公司形成一种“入职培训足以支撑企业的正常运转”的观念[6]。二是没有培训制度作保障,缺乏员工培训的企业文化倡导。没有培训制度,公司内自然无法形成倡导员工培训的企业文化,无法建立有效的培训激励机制来调动员工接受培训的积极性,最终的结果就是已开展的培训流于形式。三是培训投入不足。主要是因为公司属于成长中企业,财力并不雄厚,用于培训的资金更是有限。这使得企业既无法吸引优秀人才,同时也难以留住一些优秀的员工,致使企业人才缺乏。
三、解决中小企业员工培训问题的建议
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员工培训对企业当前尤其是长远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解决我国中小企业的员工培训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政府应加大对中小企业自主培训的扶持力度。企业要提高竞争力,一个有效的途径就是进行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素质。在中小企业积极开展人员培训计划的过程中,地区产业竞争力和劳动力素质都能受益。一般来说,发达国家很重视企业员工培训,他们从战略高度将员工培训看作是有益于地区、有益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非单一的企业行为,并且建立培训基金,对实施员工培训的企业给予扶持与激励。这是我们应该借鉴的。
2.中小企业应加强培训经费的投入。我国中小企业必须建立科学的培训体系,加大培训经费的投入。在发达国家,企业一般非常重视员工的培训。据资料显示,目前在发达国家中,在职员工培训费用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高达2.5%。例如,在美国的企业,用于员工培训项目的经费支出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003年,美国用于培训的总预算比2002年增长5%。其中,5万人以上的特大型企业和1000至9999人的中型企业在培训费用方面有所下降,而小型企业的员工培训费用则有所增加。虽然我国的中小企业在经费投入上不能和国内大型企业相比,更不能和发达国家相比,但是也应该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在有限的资源上多偏重对员工培训的投入。
3.制定有效的培训计划。一个科学有效的培训计划,能够改善员工的工作态度,提高员工的文化素质,从而最终提高企业的绩效。企业员工培训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工作,员工每隔一定的时间就应该接受培训。所以,中小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员工培训计划表,在不同时间段内组织员工接受不同的培训项目,从而使这个计划既符合企业整体发展的需要,又满足企业目前的工作需要。
4.采用有效的培训方法以提高培训的灵活性[7]。中小企业在进行员工培训时,要尽量采用科学的培训技术和方法,以加强培训的效果。由于培训方式的不断变化和发展,每一种培训方法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适用场景,在实际的培训过程中,企业要改变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可以多采用现场教学、讨论式、案例分析、实际动手操作等方式。例如,培训的目的是改变员工工作态度与增强人际交往能力时,可以倾向于角色扮演方法,而不要选择教师讲授等单向沟通的培训模式。
5.建立科学的培训评估体系。培训效果的评估和反馈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对接受培训的员工进行评估,另一方面是对培训效果进行反馈。对接受培训的员工的评估反馈的关键
2应落在技术水平、知识能力以及培训后员工工作行为是否改变。为了增强员工接受培训的积极性,可以把培训的效果与员工的薪酬、职位晋升紧密联系起来。从一定程度上,对员工培训的评估可以从侧面反映出培训工作的效果,进而可以使企业发现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以改进下一步的培训工作。同时,企业可以对员工培训项目建立档案,逐项记录员工参与的培训活动,以对员工培训活动进行详细的投入产出分析。
参考文献:
[1]斯蒂芬.管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3):34~36
[2]郑绍濂.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4):24~27
[3]王莉莉.我国中小企业员工培训体系研究[J].企业管理与改革,2007(9):83~84
[4]孙勤.中国企业员工培训现状调查[J].职业技术教育,2007(6):50~55
[5]陈爽.企业员工培训的四种模式[J].培训广角,2007(9):72~78
[6]刘益.企业员工培训体系的构建[J].商场现代化,2007(11):322~324
[7]赵姗姗.企业如何建立有效的培训体系[J].商场现代化,2005(6):131~135责任编辑:白玲
第三篇:浅谈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改进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地位越来越重要,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小企业要健康发展,必须加强企业管理,特别是财务管理。本文尝试对改进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措施
一、中小企业概况及其特点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数量超过1000万户,总数已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其中300人以下的小企业占95.8%。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左右,提供了全国80%的城镇就业岗位;上缴的税收约为国家税收总额的50%;我国65%的发明专利、75%以上的企业技术创新、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都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以中小企业为代表的非公有制经济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增强,在繁荣经济、推动创新、扩大出口、增加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国中小企业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一是规模小;二是数量繁多;三是生产经营方式灵活多变;四是总体上所有制结构单一,大多为民营企业;五是对利润增长的追求较其他企业更为迫切;六是管理水平普遍不高,大多采取家族式管理模式;七是职工的跳槽和下岗比较频繁。
二、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概述
一是财务管理观念淡薄。受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有些中小企业家根本不具备财务管理知识,财务管理观念淡薄,忽视财务管理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指导作用,各种财务决策主要依靠个人主观意愿,具有明显的随意性倾向,缺乏科学的决策机制。
二是财务管理体制不健全。缺乏科学、完善的财务监督机制。内部控制薄弱,致使资产管理效率低下,资产流失、浪费现象严重。
三是财务机构不健全。不少中小企业不设会计机构,全部委托会计事务所处理会计业务,或者任用自己的亲属担当。有的企业虽设置财务机构,但分工不明、职责不清,形同虚设。
四是财务人员素质偏低。中小企业多是私营企业,财务人员绝大部分是家族成员,他们中的很多人可能并未经过正规的专业培训,缺乏必要的财务管理能力,甚至严重缺乏会计职业道德。而真正的财务管理专业人士可能因为无血缘、乡缘关系而难以在企业长留。
五是融资困难,发展资金严重短缺。从直接融资来看,中小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空间极为有限,利用债券和股票筹资的可能性很小。由于我国对企业发行股票和债券上市融资条件苛刻,中小企业很难满足,只能望“市”兴叹。从间接融资来看,中小企业过度依赖银行贷款。但是,实务中各大商业银行往往竞相争取大企业为客户,而忽视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得到的贷款份额非常少。于是,不少中小企业只好转向民间资本,高利借贷泛滥,在加重中小企业经营成本的同时,也扰乱了正常金融秩序。正是由于融资困难,很多中小企业即使有好的项目也很难实施,极大地限制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六是投资盲目,缺乏科学性。中小企业的投资多是以老板的意愿为主,缺乏科学有效的集体决策机制,盲目跟风,投机心理较重,特别是过分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很容易导致中小企业资本结构比例失调、资金周转速度缓慢,从而加大企业财务风险。还有一些中小企业,盲目追求多元化经营,摊子铺的太大,管不过来,最终使企业陷入财务困境。
三、改进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措施
(一)树立正确的财务管理观念
长期以来,我国中小企业财务与会计不分,财务管理主要限于营运资金管理,这种状况必须改变。中小企业要从思想上提高对新形势下财务管理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确立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战略核心地位,树立诸如以人为本、知识管理、信息管理、法治管理等科学管理思想,重视资金时间价值、风险价值、边际成本、机会成本、现金流量等财务管理观念。
(二)确立合理的财务管理目标
财务管理目标指引着整个财务工作的开展,在财务管理中具有重要地位。在实务中,绝大部分中小企业将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但是,利润最大化可能会导致企业财务决策短期化行为,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结合我国现实情况,笔者认为,中小企业应把追求利润最大化建立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即应当把可持续发展的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同时,努力提高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
(三)建立健全财务机构,加强财会队伍建设
中小企业应建立反应灵敏、高效、快速、独立的新型财务管理机构,负责企业的筹资、投资、营运资金管理、收益分配等相关的财务计划与预算、决策与控制、分析与考核等一系列工作。要加强对现有财务人员的培训,开展好职业道德教育,建立继续教育制度。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调动财会人员的积极性。鼓励财会人员不断学习和创新,提升专业能力。摒弃家族化和亲缘化,积极从外部引进高级财务管理专门人才,并采用科学合理的用人机制留住人才,为企业未来的发展蓄积能量。
(四)加强财务控制,做好日常财务管理工作
1.加强内部控制管理中小企业应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建立严格而科学的内部控制体系。例如:(1)建立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制度。合理设置财务会计及相关工作岗位,明确职责权限,对于不相容岗位和职务形成相互牵制机制。(2)建立授权审批制度。明确规定授权批准范围、权限、程序、责任,严格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3)制定适合本企业的会计制度,明确会计工作流程,规范会计业务操作。(4)建立内部审计制度。可以单独设置独立的内审部门,也可以指定部门或人员执行,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
2.加强现金管理,努力提高资金的运用效率首先,确立收支两条线的管理模式。对企业范围内的现金进行集中管理,减少现金持有成本,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以实施收支两条线为切入点,通过高效的价值化管理来提高企业效益。
其次,科学地确定现金最佳持有量,既要满足企业日常生产经营的需要,又要努力降低现金持有成本,从而有利于企业提高整体经济效益。
最后,加强现金的日常管理,建立高效的收账系统,确保资金的回收;同时采取各种方式尽可能延缓现金的支出时间,提高资金的运用效率。
3.加强存货和应收账款的管理加强存货管理,合理确定经济采购批量,加强存货的保本期和保利期控制,尽可能压缩过时的库存物资,避免资金呆滞。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应采用合理有效的方法及时评定客户的信用状况,制定恰当的信用政策;加强应收账款的日常控制和管理,减少坏账、呆账和死账;制定合理的收账政策,尽量减少企业的损失。
4.加强成本控制中小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对成本进行正确的核算和控制,努力寻找降低成本的途径,建立科学、严谨、实用的成本管理机制,从而提高成本管理水平,并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5.加强风险控制一般而言,风险越大,收益也就越大。中小企业应结合自身情况,认真分析收益与风险的关系,积极寻求两者之间的平衡点。要做好事前的财务计划与预算,事中的财务决策与控制,事后的财务分析与考核,努力降低企业风险。
(五)明确投资方向,制定科学的投资决策机制
中小企业必须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制定科学的投资决策机制,规范投资程序。可以借鉴大型企业的做法,实行投资监理,对投资活动的各个阶段做到精心设计和管理。鉴于中小企业的产出规模,中小企业投资应以对内为主,主要包括:新产品的试制、技术设备的更新改造、人力资源的投资等,忌盲目跟风,盲目投资。当积累的资本达到一定规模之后,中小企业可以搞多元化经营,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分散资金投向,降低投资风险。
(六)加大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
1.政府应为中小企业创造一个有利的外部环境。包括:制定针对中小企业的帮扶政策;落实机构,建立和完善与中小企业发展相适应的金融机构体系;完善资本市场,拓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立风险投资基金,支持中小高科技企业发展等各项措施。
2.金融机构应加强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包括:金融机构应转变经营观念,扩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对中小企业融资实施特殊优惠政策;在贷款总量中为中小企业留出一定额度,并作为考核指标;改进银行内部的授权授信管理制度,简化审批程序;加强对中小企业的信贷管理,降低银行信贷风险;进一步完善对中小企业的配套金融服务体系;条件成熟时推行中小企业贷款证券化;大力发展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等措施。
3.中小企业应积极创造条件,改善自身融资环境。包括:规范企业财务制度,满足银行贷款条件;规范自身经营行为,提高信用程度与经营素质;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开辟适应中小企业自身发展特点的融资方式,如利用融资租赁和尝试发行可转换债券,等等。
4.中小企业之间成立企业基金会,建立多渠道多部门的融资体系。包括特定用途基金、担保基金、风险投资基金、互助基金等,其资金来源可以是各级政府金融机构及中小企业的入会费,管理上实行基金封闭运行,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光。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问题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7(6)。
[2]付振萍。浅探中小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6)。
[3]章登余。当前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研究[J].财会研究,2009(11)。【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vince
第四篇:我国中小企业员工激励机制初探
我国中小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研究
姓名:吴雨森
单位:河南邦冠置业
摘要:中小企业在市场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已经成为市场经济中最具活力的一股经济力量,中小企业具有灵活性的优势,但是,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人才外流现象成为许多管理者面临的一大问题。因此,员工激励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势在必行。本文对我国中小企业现存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建立健全员工激励机制提出了几点对策。
关键词:中小企业员工激励激励机制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企业的竞争更多的倾向于对于人才的竞争。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人力资本是最重要、最可信的资本,因此,一个中小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最为关键的就是懂得如何管理并激励自己的员工,使得人得其位,位适其人,从而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一、激励机制的界定
激励是指激发人的行为的心理过程,应用于管理中的激励是指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也就是说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去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员工努力完成组织任务,以实现组织的目标。可以说,企业实行激励机制的根本目的是正确地诱导员工的工作动机使他们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也实现自身的需要,增加满意度,从而使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继续保持和发扬下去。
美国管理学家贝雷尔森和斯坦尼尔将激励定义为:一切内心要争取的条件、希望、愿望、动力都构成了对人的激励。它是人类活动的一种内心状态。因此,开发人力资源的最高层次的目标就是懂得如何在工作中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激发全体员工的创造力。心理学家也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激励理论,如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赫兹伯格的
1双因素理论,弗鲁姆的期望理论以及斯金纳的强化理论等等。这些理论都可以与企业管理相结合,从而创造出适合于各个企业的员工激励机制。
二、中小企业建立激励机制的必要性
在传统的组织和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的作用根本没有得到足够的和系统的认识,管理者们只是自觉或者不自觉地运用激励手段,进行人力资源的管理和开发工作。但随着“人”的因素在组织生存和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提升,人们越来越发现作为组织生命力和创造力源泉的“人”的状态往往直接影响着组织的面貌。
(一)激励是实现企业目标的需要
企业的目标,是靠人的行为实现的,而人的行为是由积极性推动的。实现企业的目标,要有人的积极性、人的士气。当然,实现企业的目标,还需要其他多种因素,但不能因此而否定、忽视人的因素,否定人的积极性这种关键因素。
(二)激励是充分发挥企业各种生产要素效用的需要
企业的生产经营是人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人、劳动对象、劳动手段是切的生产要素,在这些要素中,人是最活跃、最根本的因素,其他因素只有同同人这个生产要素相结合,才会成为现实的生产力,才会发挥各自的效用。因此没有人的积极性,或者人的积极性不高,再好的装备和技术、再好的原料都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激励有利于员工素质的提高以及工作效率的提升
提高员工素质,不仅可以通过培训的方法来实现,也可以运用激励的手段达到。企业可以采取措施,对坚持学习科技与业务知识的员工给予表扬,对不思进取的员工给予适当的批评,并在物质待遇、晋升等方面区别考虑这些措施将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促使员工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员工在激励措施的鼓励下,为了能取得更好的工作绩效,必定会主动熟悉业务,钻研技巧,从而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与此同时还能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和革新精神。
三、我国中小企业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中小企业已经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我国市场经济中最活跃的生力军,但中小企业关于人才的留用问题
2一直存在,很多企业都有员工流动频繁的问题。因此,中小企业更应建立恰当的员工激励机制,留住人才,提升企业竞争力。
(一)中小企业管理者对激励机制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我国的中小企业大多是家长制式的管理,他们自身发展的特点和发展状况导致他们可能并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激励机制的重要性及其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重大影响,这就直接阻碍了企业激励机制的建立、发展和完善。这种家长制式的管理方式还会造成管理过程中的独裁,这样就更加挫伤了员工参与企业管理、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这将严重阻碍激励机制的运行。
(二)激励机制的制定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
中小企业在激励机制的制定上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其表现为:制度建立的随意性和临时性强,建立激励机制很少作通盘的考虑和充分的论证,到真正付诸实施时,才发现制度的系统性差,可操作性差;制度的建立缺乏长远的规划,朝令夕改现象相对严重,有时对于同一种事件,今年一套激励法,明年又是另一套做法,搞得大家无所适从,不知后年又将如何。这并不是说一经制定,制度就不可更改,而是说这种变化不应是频繁的、大范围的变动。
(三)激励机制的制定缺乏公平性和公开性
这里所谓的公平性和公开性指的是激励机制的制定是否真正反映了一个企业的全体职工的意图,还是只是老板个人的意愿。因此,企业激励机制的建立应该代表老板和员工的共同利益和愿望。但是实际上,在很多企业里,员工“主人翁”的地位并没能得到保证,参与企业的民主管理往往只是一句空话。从理论上分析,激励机制在制定时应经过董事会的讨论和认可,并经过“职代会”讨论通过后才能最终予以贯彻执行。但在民营企业很难做到,因为老板说了算,老板的利益高于一切。激励机制的制定仅仅是老板个人的意愿,企业职工并没发挥其“主人翁”的作用,而是成了老板的“打工仔”。
(四)将员工看作简单的“经济人”,以物质激励为主
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往往简单地以经济利益作为驱动员工的唯一手段,员工表现好就发奖金,表现不好就扣工资,这种做法在公司发展的一定时期会起到积极作用,但长期如此,就会产生消极影响。[1]
3长期依靠物质利益来对员工进行激励,就会忽视对员工的精神激励,忽略与员工的情感交流,这样不仅难以使员工感受到归属感,而且也难以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五)缺乏完善的绩效评估体系
完善的绩效评估体系是企业建立激励机制的基础,是对员工进行激励的有效依据。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缺乏完善的绩效评估体系,这主要表现在绩效评估的指标不具体、操作性不强等,这就导致企业无法建立起适当的激励机制[2]。
四、中小企业激励机制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管理者对激励机制的重视,提高管理者的自身素质 激励机制在企业经营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小企业由于其发展的特殊性,其管理者在企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榜样作用,因此,管理者应该不断培养自身的素质和个人魅力,在管理中运用领导艺术,使员工感受到领导对他们的尊重和关切。与此同时,管理者还要努力学习现代先进的管理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重视企业中人的因素,完善企业的激励机制,留住人才。
(二)激励机制的建立应具有科学性、公平性
一项制度能够发挥其效用,最为重要的就是它的设定是在充分考虑企业的发展、员工的利益的基础之上的。因此,员工激励机制的制定必须要全盘考虑企业中各方面的因素,认真分析企业不同类型的员工以及员工作用的不同性质,在此基础上建立有差别的员工激励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使员工感受到自己得到的激励,这样的激励才是富有成效的。
(三)关注员工的发展,注重激励方式的多样化
企业与员工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企业应在了解员工的个人愿望的前提之下,帮助员工设计自己的这一目标,这样就能够将企业的目标与员工的目标一致起来,员工在实现企业目标的同时也是在实现着自己的目标,这不仅能极大的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还能激发起员工的创造性,同时还可以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强烈的归属感。
中小企业共同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人才的外流,那么怎样才能留着这些知识型的人才成为管理者要考虑的首要问题。人们往往以为是
4金钱,其实不仅如此。职工在一段时间内会关注薪水,但如果对工作失去兴趣,即使高薪也留不住人才。人们发现每个人的需求是不同的,有的人希望得到物质利益,有的人希望退休后没有后顾之忧,有的人希望有一个良好的事业发展前景,有的人则需要得到领导的信任和器重等。
人们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激励的具体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但就其内容来说,均可分别归入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两大系统。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虽属不同的激励系统,但它们之间并不互相排斥,而是紧密联系,互为补充,相辅相成,二者的有机结合构成了激励的完整内容。首先,精神激励需要借助一定的物质载体,而物质激励则必须体现一定的精神价值。例如,奖状、奖章等精神激励就是直接借助物质形式体现的。而奖金、奖品等物质激励则意味着组织和社会承认其成绩,本身就含有精神价值。其次/只有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手段相结合,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建立完善的绩效评估体系
激励机制建立的前提就是绩效评估体系的完善,因此,不同的企业要建立起适合本企业特点的绩效评估体系,根据不同的工作类别制定不同的考核内容和量表,同时还要听取员工的意见和建议,以员工的利益为出发点,建立起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
(五)完善激励机制还应充分考虑企业的特点和员工的个体差异,以获取最大的激励效应
激励的目的是提高工作积极性,而影响工作积极性的因素有很多,这就要求在激励的过程中应该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使激励效应最大化。例如,不用年龄段的人,由于家庭关系以及社会关系的束缚,对于工作的要求就会存在差别;而由于受文化教育多少的影响,对工作的物质需要及其它需要更是差距甚大。因此,考虑企业的特点和员工个体差异就相当重要。
企业的竞争不仅是技术的竞争,还有人才的竞争,人是一切技术的创造者,只有具备了这一最能动的生产要素,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因此,在企业中完善员工的激励机制更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建立恰当的激励机制,才能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 5
极性和创造性,使员工发挥出应有的工作能力。
参考文献:
[1] 黄玉英,余克艰 中小型民营企业激励机制的建立与完善[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1.5
[2] 万蓬勃 我国中小企业激励机制探讨[J] 北方经贸 2007.01 6
第五篇:浅谈中小企业员工培训
浅谈中小型企业的员工培训
中小企业的成功受众多因素影响和制约,其中,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因素就是企业的劳动者——人力资源,人才战略是整个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企业人员的补充一般有内部招聘和外部招聘两种来源,但由于中小型企业在生产规模,资产拥有量, 影响力以及稳定性都无法与大型企业比较,使得招聘人员的质量常常很难得到保证,因此,使得“内部培训”在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扮演起相当重要的角色。
但在现实中,我国中小型企业在员工培训上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受训者方面的问题。培训可提高员工的基本素质,但伴随着素质的提高,某些员工过分追求物质回报,需求方面也有了更高层次的追求,再加上企业之间的“挖墙脚”行为,这时受训员工若对本企业不满,经过权衡就有可能“炒老板的鱿鱼”。企业管理者本希望通过培训让员工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收益,却不料由于受训员工的跳槽会给自己的培训带来负回报。这种负反馈常常会降低管理者对培训的积极性和重视程度,甚至可能不再愿意进行培训。
(2)培训方法单调,重理论轻实践。培训方法较为单调,各类培训班大部分培训仍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方法,很少结合企业实际岗位需求给予员工指导,情景模拟游戏、行动学习、小组讨论等增加实感的方法采用的也较少, 因此造成培训形式枯燥单调,重理论不重实践,培训中学到的理论知识难以在实际工作中灵活应用的现象。
(3)培训是一项投资,要花费大量资金,而中小型企业资金又非常有限。因此,要企业在培训上花很多资金是不可能的.从上述分析中,不难看出中小型企业既需要通过培训提高员工素质,又存在费用和方法问题;既需要人才成长又担心人才培养成功后流失.要解决这些矛盾, 不仅涉及员工培训,还与人才的选, 育,用, 留各环节都有关, 与人才与企业匹配程度有关,更与企业规划和企业文化息息相关, 在此, 我们仅讨论员工培训的问题,通过员工培训,使企业解决提高员工技能和素质的问题, 同时,采取措施应对上述三个普遍存在的问题.首先,要结合中小型企业的特点,根据不同员工的不同需求采取多渠道多方位的员工培训.其原则是少花钱多办事.现以低压开关柜生产行业为例来具体说明.1.操作工人的培训
低压开关柜生产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企业中体力劳动占有很大的比例。从事此类工作的多为教育程度不高的城镇劳动力或农村进城务工劳动力,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且流动性较大。此类员工从事的工作多为简单的重复性劳动,因此培训的重点在于企业规章制度、岗位责任教育、基本技能学习和安全文明生产等。
(1)新员工上岗前培训。由公司相关人员组织讲座,讲授企业规
章制度、企业文化和企业成就、工作流程、操作规范、安全注意事项等。
(2)现场操作培训。由熟练操作人员对新员工进行实地指导,上
机训练,协助新员工掌握工作技能。
(3)安全培训
2.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
低压开关柜生产行业中有大量专业技术人员,他们包括产品开发人员,产品设计人员,产品加工工艺人员,质量管理人员,车间技术员,以及产品报价人员.他们的工作职责是对所设计产品的设计合理性和正确性,质量、造价、工期、安全等方面进行把关,确保所设计加工的产品合格率。专业技术人员绝大多数拥有电力系统大专及以上学历,具有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掌握了必要的知识和技能。这部分人员的培训重点应放在对行业发展动态的了解以及对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等本专业最新研究成果的学习上。
(1)新员工上岗前培训。由公司相关人员组织讲座,讲授企业规
章制度、企业文化和企业成就、工作流程、产品性能、产品工艺、安全注意事项等。
(2)在岗培训-初期.工作本身就是最好的培训.即边干边学和
言传身教的方式.通过技术熟练的员工来教育新员工,这些技术熟练的员工有部门的主管,工程师,技术员,业务骨干,他们除了本职工作外还要担负起教导新员工的工作.并把此项列入考核内容.这样既使老员工获得成就感又可使新员工带
来归属感.(3)在岗培训-中期.有以下三种方式. 每月进行工作例会,将实际设计和生产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加以总结.并形成文件.放入公司内部网站的部门公共信箱内,方便技术人员查阅.例会中要相互学习,推广好的经验,杜绝相同的失误一再发生,扬长避短,有的放矢. 请总工程师和技术骨干定期给技术人员开专题讲座.这种培训课程可选择生产任务相对少的时候. 低压开关柜内安装了许多低压元器件, 如断路器,中间继电器,时间继电器,熔断器等.当频繁使用某类元件时,可联系相关的元件生产商,提供技术讲座.西门子, ABB, 施耐德,三菱,通用等大公司会为客户提供这种免费培训.这些元件的培训
课程对设计,采购,检验人员是很有效的。
3.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
(1)高层管理人员
高层管理人员是企业的掌舵人,他们应该具有广阔的视野,能系统地把握当今全球的社会、政治、经济形势;具有洞察力,能洞察企业内外部各种影响因素;要有全局的战略眼光,能对企业的战略目标和方针进行创造性的规划、决策和控制。因此,高管人员主要的培训方式是参加高级研习班、研讨会、报告会,企业间的交流;到相关院校参加在职高等学历教育和MBA、EMBA等教育。
(2)中层管理人员
中层管理人员是企业各级职能部门管理人员,他们承担着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的各种职能工作的具体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工作,是企业的中坚力量。与对高层管理人员的培训相比,对中层管理人员主要侧重进行业务上的培训,同时也要向他们传递相关的管理新知和理念,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执行企业高层的决策方针,更有效地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企业的日常经营职能,使企业的目标顺利实现。
(3)基层管理人员
基层管理人员包括在生产和服务一线中起监督、指导作用的监工和领班等,他们与一线操作员工最接近,其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对企业的忠诚度。培训的重点是管理工作的实施力。如:如何进行生产组织、如何进行人员调配、如何进行成本管理、如何改进员工的工作态度、如何利用有效的跟踪制度等。参加短期学习班是不错的学习方式。
以上是企业根据不同人群的不同需要采取不同的培训。另外,企业还可以充分利用国家义务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各种社会辅助教育等形式来开展员工培训工作,既要注重培训的内容,又要注重培训的层次。同时企业也应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制定多渠道、多形式的业内培训,以提高员工业务技能和敬业精神。
其次,培训中要注意两个问题。一个是严格控制费用,最好将培训费用分摊到各部门,因为只有当部门承担培训费用时,各部门才会把最合适的员工送去培训,从而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另外,外培相对内培而言费用要高,最好施行培训费用责任制,确定责任负担方式,将培训效果划分为不同档次,对于培训效果不佳、考核不合格者,应采取费用自负的形式,以示警戒。另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是一个良好的培训机制离不开科学的培训规划以及合理的控制制度。也就是说,员工培训必须做到经常化、制度化。
最后, 还要讨论一下培训评估的问题,培训评估工作并不是事后诸葛,企业不能等到整个培训项目完结之后才将效果评估工作提上日程,有效的培训评估需要贯穿项目始终,进行必要的衡量与监控,及时纠正偏差,引导培训工作走向正确的方向。首先,培训效果评估可能涉及到的所有细节都应该体现在计划方案中,比如需要考虑到培训评估工作采用怎样的流程,从哪些方面入手进行评估,采用何种方法才能操作到位等;其次,在培训进行的不同阶段,HR应该适时开展沟通反馈工作,明确员工的培训需求,同时对培训项目的进展情况及时跟进,了解阶段性成果与问题,以便及时做出调整,做好培训效果的阶段性评估工作。
随着宏观经济环境的改善,中小企业面临着新一轮巨大的发展机遇。同时随着经济开放程度的提高,中小企业面临的竞争也迅速加剧。人才已成为企业确立竞争优势,把握发展机遇的关键。而员工培训是
中小型企业解决人才问题的一个良好途径。通过培训能够达到衔接学校教育与工作需求、使员工适应社会、经济、科技和教育的发展与变化,满足员工自我成长和实现自我价值的目的。员工培训是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化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大力发展企业员工教育培训不仅是现实的需要,而且更具有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组织编写:《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第二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年,第二版,P171~P176
(2)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组织编写:《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第二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年,第二版,P145~P167
(3)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组织编写:《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第二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年,第二版,P136~P187
(4)史文良 编著:《栽培员工的39个预案》,蓝天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批,P92~P97
(5)张雪松 : 《“80 后”员工入职培训课程设计》,载《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8年4月号(总第214期),P31~P33
(6)孙航 : 《中小企业如何重新设计工资制度》,载《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8年4月号(总第214期),P65~P69
(7)李锡元 张灿 : 《生产制造型企业管理培训生机制设计探讨》,载《中国
人力资源开发》,2008年9月号(总第219期),P61~P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