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加快吕梁市城镇化进程的调研报告(合集5篇)

时间:2019-05-13 11:26: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进一步加快吕梁市城镇化进程的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进一步加快吕梁市城镇化进程的调研报告》。

第一篇:进一步加快吕梁市城镇化进程的调研报告

进一步加快吕梁市城镇化进程的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14-3-26信息来源:吕梁日报

【中国网聚焦山西】综合编辑: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10年工作要点安排,去年11月份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韩明瑞同志带领部分常委会委员、市人大代表和城建环保工委及市建设局的有关人员,就进一步加快我市城镇化进程的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

吕梁市城镇化建设现状

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城镇化率即一个地区常住于城镇的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2004年撤地设市以来,全市城镇经济文化及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涌现出一批工矿型、商贸型、旅游型、农业产业型中心城镇。

截止2009年底,全市辖1区2市10县,13个街道办,148个乡镇,其中建制镇81个,总人口361.79万人,城镇人口由2004年的87.4万人增加为2009年的132.74万人,城镇化率由2004年的27.01%提高到2009年的36.63%,提高了9.62个百分点,年均增长1.9个百分点。

2009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27.06平方米,城市燃气普及率为52%,集中供热普及率为49%,污水处理率为38.78%,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5.79%,人均道路面积9.7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28.22%,均接近全省平均水平。

目前,我市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较高阶段,而城镇化率却仅接近工业化初期的工业化水平(我市工业化初期的工业化水平为37%)。城镇化增长速度远远落后于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城镇化相对速度缓慢且滞后于工业化。

吕梁市城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城镇化水平落后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

我市的城镇化率与全省45.99%的平均水平相比低了9.36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10位。与全国46.6%的平均水平相比低了10个百分点。特别是方山、岚县、临县、文水、兴县的城镇化率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0多个百分点。

(二)规划滞后

一是县(市)乡(镇)规划不够完善。“十一五”期间,全市148个乡镇中,有92个乡镇完成了总体规划,占62%。12个县市编制了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一方面规划编制起点较低,另一方面普遍缺少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导致盲目建设、重复建设现象屡屡发生。二是市区规划急需修编。

《吕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于2006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复后不到五年就因规划预测不足,不适应城市建设而需要修编,修编工作进展很慢。《吕梁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仅仅是个轮廓,产业布局规划中的项目有的还只是个题目,全市初拟的城镇化“1273”即“1中心城市2次中心城市7县城30个重点镇”发展规划尚未正式启动,“一市四区”规划工作才刚刚起步。三是部门协调工作有待进一步强化。规划所需基础数据等资料需要有关单位提供;城市总体规划、产业布局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分别由建设、发改、国土等部门负责编制,急需形成相互协调配合的工作运行机制。(三)建设用地供需矛盾突出

据国土部门统计,2005年以来我市各类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与实际需求缺口持续增大,目前缺口大约在1000公顷/年以上,未来五年,随着“5115”项目上马,可能增至2000公顷/年以上。2010年省下达我市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指标为165公顷,而实际则需扩大10倍左右才能满足需要。根据省国土资源厅2010年7月批准的《吕梁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6—2020年)》,至2020年,我市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为80410公顷,经批准的建设用地总规模是约束性指标,不得突破。而实际到2009年,我市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已达到90602公顷,现在已超指标10192公顷。还部分存在建设用地使用不合理、土地闲置、总体利用效率不高等问题。

(四)资金短缺

市、县本级财力远远不能满足城市建设所需。2009年全市财政收入165.4亿元,市本级一般预算收入仅为9亿多元,加之国家对政府融资严格控制,使城镇化建设资金严重短缺。目前全市大多数小城镇道路、供水、供电等设备简陋落后,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几乎没有。文教、卫生、公共福利等社会事业发展缓慢。

(五)产业支撑能力不足

当前我市工业化水平相对不是太低,关键是能够大量吸纳劳动力的第三产业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太少,多数农民还不能彻底脱离农业生产进入城镇生活,导致城镇化步伐缓慢。

加快吕梁市城镇化进程的几点建议

(一)正确把握城镇化发展规律及我市发展目标

城镇化过程,既是生产力要素优化配置的过程,也是生产关系的深度调整过程,是深刻的社会大变革。对于这场变革,既要遵循规律,顺应发展,又要统筹协调,尽力而为,在政府可承受、群众可接受、发展可持续的前提下加快推进步伐。

我市城镇化率如果要从2009年的36.63%提高到2015年的50%,“十二五”期间需年均增长

2.3个百分点,综合权衡各方面的情况,认真听取各方面的反映,这个目标是比较积极的,通过努力推进,是能够实现的。

(二)进一步加快城镇化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

规划是建设的龙头,是指导城市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处于核心位置。依法搞好规划是城镇化建设的首要问题。

1、进一步加快《吕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修编和《吕梁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全市城镇化“1273”建设规划、“一市四区规划”及产业布局等规划的编制工作。

2、进一步注重规划质量。各级应当确立高起点、高水平、切合实际、关注长远、广泛征求意见、组织专家科学论证的规划编制指导思想。应当将资源接续能力和生态环境容量及产业支撑作为重要依据,并把节能降耗指标和新能源开发利用贯穿其中,切实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前置性、严肃性和权威性。

3、进一步完善协调机制。一是抓吕梁市城市总体规划与小城镇规划的协调。二是抓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布局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人口发展规划“五规合一”的协调,增强规划的关联性和系统性。三是抓重点镇规划的协调,聘请专家科学论证、统筹规划,力争全市重点城镇建设各具特色,整体推进。

(三)着力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

建立以财政投资为基础、土地开发收益为补充,构建政府性融资平台广泛筹集资金为主渠道,鼓励民间投资和企业参与城镇化建设为支撑的城镇化投融资综合服务体系。

(四)切实强化产业支撑体系

重点城镇人口集聚规划必须与相应的产业发展规划特别是劳动就业规划相匹配。应当充分考虑当地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交通优势、产品优势、品牌优势、技术优势、市场优势、人文优势、教育优势等各种经济优势和发展潜力,着力推进重点城镇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式发展、链条式发展、多元化发展、规模化发展、高端化发展。制定优惠政策,大力支持鼓励具有竞争力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快发展步伐。特别应当采取一些积极有效的工作措施,引导督促煤矿等资源型企业尽快拉长产业链条,充分吸纳当地劳动力就业。

(五)加快户籍制度改革

建立适应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户籍管理制度,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以合法固定住所和稳定就业为落户条件。取消农民转市民的指标限制,允许农民在保留农村宅基地、承包地的基本权益基础上自愿进城入镇当市民,享受廉租房、子女就学的市民待遇。其他市民待遇视我市公共财政状况逐步落实。当进城农民转为市民后与原有市民在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政策待遇方面无差异时,取消其在农村的待遇。

(六)注重整合各方面力量

要把贫困山村移民搬迁、资源开发移民搬迁、工业园区带动人口集聚、城中村改造、工矿区棚户改造、煤矿沉陷区治理等各种事关人口居住地变迁的事项,与推进城镇化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居民集中到城镇居住。应当着力推广柳林联盛集团投资入股农业开发建设小城镇的经验。

(七)加强推进城镇化的组织领导工作

市、县两级均应建立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构,赋予必要的统筹协调和督促检查职责,适时将推进城镇化工作列入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

(八)建议市人大常委会积极支持加快城镇化进程

要着力维护城镇化建设规划的严肃性,要支持政府广泛筹集城镇化建设资金并制定加快城镇化步伐的政策措施,要督促有关部门认真履行服务城镇化的工作职责,全面落实促进城镇化的各项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充分发挥人大常委会促进城镇化建设的职能作用。

第二篇:关于加快水城县城镇化进程的调研报告

关于加快水城县城镇化进程的调研报告

张有德 王力仁

〔内容摘要〕 本文对水城县城镇化建设现状、变化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剖析,针对性提出了建议。

〔关 键 词〕 城镇化 建设

〔作者介绍〕 水城县委政策研究室

2010年的中央1号文件明确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我们将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提高城镇规划水平和发展质量,把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作为重点,促进城市的各种资源要素更多的向农村覆盖”。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城镇化建设的文件精神,加快我县城镇化进程,从2011年 5月开始,县委政研室组织人员先后深入到县城街道、社区、部分乡(镇)、重点项目建设工地,通过看、听、议、问、发放调查表、座谈讨论等形式,详细了解我县近年来城镇化建设的总体思路、基本做法、显著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经过认真的梳理、总结和思考,现将调研的基本情况报告如下。

一、城镇化建设现状和变化

水城县作为传统的农业县,改革开放后,经济得到较大发展,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但仍是国家贫困县。1996年,水城县委县政府决定从原驻地黄土坡搬到双水新区,开始对双水新区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进行了配套建设。2000年起,县委县政府及县直各部门相继搬到双水办公。2007年,水城县县委县政府提出了按照“山水生态、宜居宜业”的城镇化发展目标,彰显“避暑纳凉、舒适凉都”城镇文化特色,进一步巩固和提升我县在西南、华南地区重要的能源资源深加工基地和西南重要的交通枢纽、毕水兴经济带物流中心、全国闻名的消夏避暑胜地的优势条件,进一步加大县镇化建设步伐。2011年,水城县被定为省级统筹城乡建设示范县,截止目前,水城县城镇化建设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县城建设框架不断拉大。近几年,水城县相继完成污水处理、电缆入地、道路硬化等100多个城市重点建设项目,完成了10个小城镇建设,同时启动了个12小城镇建设,使县城骨架迅速拉大,城乡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初步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以乡(镇)驻地为骨干,以交通干线为辐射,以中心村为基点的城镇体系框架。县中心城区现规划面积达14.2212平方公里。

二是居住人口不断增多。截止2010年底,全县总人口 78万。其中,中心城区10万人,各乡(镇)所在地居住人口8万人,外来人口 9 万人,进城务工人口 12万人。

三是基础设施不断配套。近年来,我县先后改造了县城街道和居民区的给排水设施,铺筑了人行道,硬化了背街小巷,新安装改造街道路灯、新修垃圾台,垃圾中转站,拓宽了环城路,新建阳光花园、明郎阁等十多个住宅小区;县城实行集中供水、供气,新建了水城县第一中学、第三中学、第一小学、第二小学、幼儿园,县医院、财政、政法、文化、疾控中心等办公大楼相继投入使用。

四是公共交通更加便捷。实现了县乡公路柏油化、乡村公路砂石化,水盘高速公路正在建设中。截止目前,县城开通公交车50辆,出租车300辆,乡村往返的小出租车200多辆,县城平均每天车流量5000多辆。

五是以乡(镇)驻地为中心的小城镇建设迅速发展。随着县域经济快速发展,乡(镇)驻地的人口不断增加,小城镇建设也拉开了序幕。目前,全县33个乡(镇)中已有22个进行了小城镇改造和建设,其中,已建成投入使用的10个。截至目前,全县新建大型综合市场4个,个体经营户和私营企业发展到5354家,从业人员达43768人。随着基础设施加强,吸纳农民进城进镇的服务功能得到增强。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公共服务不到位。以双水新区为例,新建的学校、医院、车站等基础设施相继投入使用,仍不能满促城市发展的需要。以学校为例,班额超过80人,入学难仍然存在。公共服务的质量也不能满促人们的需要,晚上、周末,大部分职工回到原住地黄土坡,可以说,公共服务不到位已成为推进城镇化进程的瓶颈。

(二)进城农民工就业难,收入不稳定。我县工业基础薄弱、科技创新能力低、产业链条短、没有全国或全省知名的品牌产品、结构性矛盾明显,市场经济发展空间受到制约,无法形成特色工业主导产业,不能有效带动相关一、三产业的发展,严重制约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城镇产业用地,工业用地偏少,不能形成一定规模的服务需求,影响到第三产业发展。县城市场小、就业岗位少,农民工综合素质低、劳动技能差、强度大。

(三)征地拆迁难度大。部分被征迁户消极抵触,无理要求,漫天要价,容易引起上访事件和产生不稳定因素。城市管理难度大。一是管理工作面宽、量大、繁杂;二是管理部门之间不协调,责任落实不到位;三是城镇居民的整体素质和文明意识太差; 四是环卫工待遇低,很辛苦。

(四)社会治安不容乐观。通过走访群众和发放调查问卷了解,群众普遍反映当前我县偷盗抢现象依然存在,群众对社会治安形势的满意度不高。

(五)县城规模小,以乡(镇)驻地为中心的小城镇辐射带动效果不明显。双水新区修建商品房,截止目前,入住率不及70%。其原因有二:一是常住人口太少,流动人口更少。二是市场萧条,购买力低下。如双水新区门面房,仅人口较集中商贸区的部分地方正常营业,双水新区门面房利用率不及50%,大量房子闲置。

三、几点建议

(一)发展产业,稳定农民收入。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发展工业和城镇化促进全省经济发展思路,在我县着力培植一批带动力大、产业配套完备、市场竞争力强的支柱产业,重点打造煤、电、铝、建材等支柱产业,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规划建设发耳乡、玉舍乡、滥坝镇、比德乡、木果乡、保华乡六个煤化工基地,加大循环经济开发生产,发展以上几大产业集群,着力延伸产业链条。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大力发展百车河现代科技农业园区建设,结合各乡镇地势、气候资源,在发耳乡、新街乡、猴场乡、蟠龙乡、龙场乡、鸡场乡等乡镇积极发展特色农业,拓展农副产品加工,为支撑城镇化发展打好基础。在调整产业结构、促升级、抓集群的基础上,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发挥产业在凝聚要素、提高效益、促进就业、增加收入、聚集人气、壮大城镇经济实力、带动城镇发展、提高城镇综合竞争力的核心作用。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步伐,做大园区规模,把各类园区建设成为项目建设的载体、对外开放的窗口。结合各地优势产业力争建成1个省级(董地工业园区)和一批市、县(百车河现代科技园区、双戛中箐等工业园区)级产业园区,在滥坝镇、董地乡、发耳乡、米箩乡、玉舍乡、双戛乡等八个重点小城镇规划建设县级工业园区,以园区经济建设带动全县经济发,以园区经济推动城镇建设,提高园区经济在全县经济中的比重,力争促进增加值过半,就业人数超过20万。

(二)统筹城乡发展,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将政府的关注点切实转到为社会成员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提供基本的公共产品上来。积极配合省、市相关部门,建成杭瑞高速六盘水境内段、水盘高速、水六高速、六盘水机场。加强市内交通建设,完成县“十二五”规划建设公路交通网络的实施目标,新建双水客运枢纽站场与董地货运物流站场,建设水城大道、凉都大道、迎宾大道,北环路、乌蒙大道、塔山路、营盘路等城市主次干道。规划建设一批运煤公路和农村公路,实现全县范围内70%以上的建制村通油(水泥)路,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全面提高财政保障农村公共事业水平,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制度,健全以常住人口为目标人群的公共服务体系,率先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城镇带动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落实力度,努力使基础设施从城市向农村延伸,让农民能够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三)大力打造凉都生态名城。按照“集中布局、综合利用、上下关联、延长链条、集群发展、高效集约、环境优美”的产业发展思路,积极推进煤矸石发电、粉煤灰制砖、瓦斯利用等资源综合利用产业,促进新能源、洁净化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好、建设好、保护好城镇饮用水源地和城镇休闲旅游景点。加大玉舍森林公园、天生湖、天生桥、百车河、北盘江地质公园等景区和城市环城林带的建设治理力度。到2015年,县中心城区城镇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以上。加大机动车尾气、饮食油烟、建筑扬尘和噪声污染等综合治理力度,推进城镇环卫配套设施建设,以绿色经济推进生态建设,以绿色城市打造“凉都”名片。

(四)建立健全城建融资体系。强化市县两级国有资源、资产、资本统一管理和运营,进一步盘活国有企业改制后存量资产,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运作,通过整合各类政府资产,重点建好县级政府融资平台,尽快形成以政府推动、市场运作、专业化管理的城镇建设融资机制,实观城镇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高薪聘请资本运作人才,提升政府融资平台运营水平。通过县级财政投入、争取上级建设补助资金、招商引资等渠道筹措规划建设所需资金。项目招商引资列为政府目标考核内容,下发目标任务,争取上级项目资金下达任务指标,从各个渠道争取补助资金。

(五)强化城镇化建设保障措施。一是加强城市土地经营管理。完善城市土地收储经营机制,拓宽土地储备融资渠道,提高土地开发利用价值,使土地在政府手中升值。二是推进市政公用设施经营改革。采取独资、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吸引投资者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经营,积极推进公共产品向公共商品、公共事业向公共产业转变。三是理顺城镇管理体制。按照重心下移、属地管理的原则,进一步理顺县、乡、村之间的关系,明确各自在城镇化建设中的职能作用,积极调动街道、社区在城镇管理中的积极性,形成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城市管理格局。四是强化城乡建房规划管理。制定城市规划范围内农民建房管理办法,使农民建房有法可依,管理有序。双水中心城区及县城规划范围内统筹规划建设廉租住房、公租房、商品房和经济适用房,中心城区和县城规划范围外建农民新村,引导农民集中居住,改善居民生产生活环境,提升城市整体形象。五是完善户籍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口管理制度,进一步放宽城镇落户条件,改革“二元制”人口管理模式,逐步在全县范围实行按居住地登记户口。凡在城镇有固定住所(含租住房)的居民,经审核批准可登记为城镇户口。六是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坚持把促进就业、创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际,强化技能培训,规范和壮大城镇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扩大城镇就业,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健全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给,加强以廉租住房为重点的保障性住房建设。进一步扩大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失业保险的覆盖面。努力改善外来务工人员的发展环境,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基本社会保障。七是加强组织协调。成立推进城镇化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职责任务,进一步加强对城镇化工作的指导和协调。各有关职能部门要增强服务意识,转变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办事效率。八是建立考核机制。把加快推进城镇化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并作为县考核乡镇及县直有关部门实绩的重要内容,按、按职责、按行业层层分解目标任务,落实到责任部门和责任人。

第三篇:宽城满族自治县城镇化进程调研报告

宽城满族自治县城镇化进程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14-3-2

4信息来源:河北省政协门户网站

宽城满族自治县位于河北省东北部,承德市东南部,与秦皇岛市、唐山市、辽宁省朝阳市交界。地处燕山山脉东段,长城北侧的滦河流域,地理位置在北纬40度17分至40度45分和东经118度10分至119度10分之间,东北偏高,西南偏低,平均海拔在300至500米之间,属东部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8.6度,年降水量在550—750毫米之间,森林覆盖率为62%,居河北省第四位。1963年建县,1989年成立满族自治县,总面积1952平方公里,辖7镇11乡和1个城区街道办事处,共有205个行政村和5个居委会,总人口24.68万,有满、汉、蒙古等14个民族,其中满族人口15.7万,占全县总人口的64.5%。

2010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159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6亿元,增长13.2%,第二产业增加值117.3亿元,增加16.8%,第三产业增加值32亿元,增长12.3%,三次产业结构比为6.1:37.8:20.1;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5.5亿元;全部财政收入14.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9.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80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341元;县域经济总量和综合实力连续八年位居承德市第一名,经济综合实力(全省第19)进入全省20强县区行列。

几年来,城市建设工作本着规划一批、建设一批、储备一批城市建设项目的思路,紧紧围绕“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活动,让整个城区面貌由点到线再到面发生大的变化”的工作目标,以县城道路和宜居工程建设为重点,大投入,大规模,大手笔,拓展了城市空间,完善了城市功能,塑造了城市形象,切实增强了城市承载能力和综合竞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的更好更快发展。城市建设累计投入资金40.2亿元,实施重点城建项目133项,目前完成89项,完成投资28.2亿元,建设155.61万平方米的商住小区,人均住宅由2005年的21.5平方米增加到33.4平方米;新建改建道路17条、桥梁2 座,人均道路面积由2005年的7.8平方米增加到10.5平方米;建设绿地75万平方米,人均绿地由2005年的3.1平方米增加到16.3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为建设特色中等城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城镇化进程情况

(一)立足长远,科学规划,绘就“一城七镇”的城市发展蓝图

为使城市建设有规可依、有章可循,该县按照科学性、前瞻性的要求以及完善功能、弘扬特色、美化城市、提升品位的思路,2004年重新修编了城市总体规划,2008年12月通过了市政府审批,今年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对《宽城满族自治县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进行深化和完善,同时对规划区范围内9平方公里的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编制,目前已完成规划审批,控规覆盖率达到100%。确定了“一城七镇”城市总体布局,构建了以县城为中心、以七个重点建制镇为集聚点,城乡互动、布局合理的城市化发展格局。在中心城市规划上,将县城定位为“区域中心之城、山水园林之城、生态环境之城”,确定了“扩、增、全”、“西移、南扩、北拓、旧改”的发展战略,构建了“一城四区”城市发展框架,规划了“六纵八横、十桥一枢”城市交通网络和“一河一区、一寺五园”城市特色景观;在小城镇规划上,以新农村建设为载体,以峪耳崖、板城等重点建制镇为依托,提出了“打造7个综合型、旅游型、文化型、工贸型特色名镇、经济强镇,吸纳人口5万人以上”的战略构想,为促进农村产业与人口向小城镇聚集、实现“农村城镇化、农民市民化”奠定了基础。

各项专项规划和重点地段修建性规划全面启动,完成了住房建设规划(2008—2012)(2010—2012年)、人防规划(2010—2020年)、消防规划(2007—2020年)、商业网点规划(2008—2020年)、城区地名规划(2008—2018年)、文化旅游发展规划及重点景区概念性规划等专项规划的编制;完成了河西行政新区20公顷、北局子400公顷、陈家曼子、上河西至沟门村缸窑沟路以西84.6公顷等重点地段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外贸至五金路12公顷、城中路至城西路16公顷、黄土梁子区域40公顷修建性规划;委托北京青构华筑建筑设计院完成了民族街职教中心至地税局段、北局子迎宾大道两侧民俗风格一条街规划设计,由国内知名的规划师领衔设计,延续满族文脉,逐步打造城市建设的新亮点,彰显宽城满族独特的文化底蕴和魅力。委托北京九创观筑模型有限公司,完成了县城规划区总体规划沙盘及城区模型演示动画的制作与安装。

新农村建设有序进行,委托北京核四院编制完成了峪耳崖镇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委托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对县域镇村体系规划、龙城新型材料产业聚集区规划、汤道河镇、桲罗台镇等7个乡镇的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及总体城市设计进行编制。目前,县域镇村体系规划、龙城新型材料产业聚集区规划已完成规划审批,其余乡镇规划正在编制中;完成了2009—2010亮甲台乡杨树沟村、宽城镇上河西村等23个省市级新民居示范村规划编制工作,2011--2012年新民居初步规划编制工作已经完成,目前正在征求各乡镇意见;县城周边、城镇周边,人口超过1000人以上的村庄规划正在编制中,目前完成了宽城镇张杖子村,板城镇尖山子、崖门子村,龙须门镇梁前院、骆驼厂村五个村的规划编制工作。

(二)健全规划监管机制,不断规范规划审批管理

一是健全了规划审批机构。2010年初,成立了规划审批领导小组,负责建设项目规划审批的初步审核,形成初审意见报县规划审批委员会审核,切实提高了城乡规划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二是明确了规划审批前置条件。严格规范了建设用地规划设计条件的出具,规定了用地性质、建筑退线、绿地指标、容积率、配套公建、开发强度等内容。在审批过程中,对建设项目的整体效果、四至延伸、高度、基础水平、给排水和供电、供热系统及绿化、通风遮光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认真核准地块总平面图的经济技术指标、审核建筑施工图,使之符合核准总平面图,做到了用科学的数据实施规划管理。三是规范了规划审批程序。制订了《建设局规划领导小组工作职责》、《建设项目规划初审程序》、《规划放验线管理制度》和《建设工程规划竣工验收制度》,规范了办事程序,进一步完善了“一书两证”审批核发制度。

(三)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承载能力显著提升

十一五期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呈现出大投入、大规模、大手笔的特点,全县共安排基础设施建设项目53项,总投资67500万元。路桥工程,投资14150万元,实施道路、桥梁建设和改造项目17项,完成山后路改造、瀑河桥路拓宽、延伸、宾馆路延伸、安宁路、宽上公路县城段、民族街加宽改造、民族街延伸改造、县城后街路维修、迎宾路西出口拓宽改造、教育园区北路、滨河街整体维修、大小南沟路改造、平铁公路县城段、小巷胡同改造(包括东山胡同、北街胡同、邮局胡同、西街胡同、下花园小区路、中山胡同)、瀑河大桥加宽改造、城西大桥拓宽改造、滨河街人行道铺设,这些项目实施后,使往日坑坑洼洼的街道变得平整如新,尘土飞扬的小巷得到硬化美化,市民出行条件和县城交通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为县城实现“六纵八横”的城市交通系统奠定了坚实基础。景观建设工程,投资16255万元,续建和新建景观、绿化项目28项,增加绿地面积75万平方米。完成了平铁公路、宽上公路、迎宾路东出口、安宁路、下花园小区路、民族街道路、瀑河大桥及瀑河桥路等县城主干道绿化、亮化工作;沿河两岸规划了10公里长的绿色生态景观带,完成了A1、B1、B2段,建成 3.27 公里、完成县城东、西出入口景观建设工程;充分挖掘满族文化内涵,完成了民族文化广场二期建设、民族文化广场壁雕;2009年,结合满族自治县成立二十周年庆典活动,完成了城市总体亮化工程(行政中心、会展中心、世纪大桥、彩虹桥、城西大桥的灯光亮化),督导滨河街临街单位完成了楼体亮化;完成县城内景观花钵、花卉摆设,安装路灯花篮、绿化护栏等设施,使城市品位逐步提升,向建设山水园林城市的目标迈出了重要一步。其中,瀑河绿色生态景观带A1段被评为样板式街道,民族文化广场被评为省级星级公园。县城集中供热厂建设项目。2008年,对县城内3 家集中供热企业进行整合重组,2009年投资1.35亿元,启动了县城大型集中供热工程,在东城区和西城区建成两处供热厂,一处是上河西原中信公司锅炉房改建成2*100吨大型供热厂;第二处在张杖子沟门交通局工程队院内,建设2*100吨大型供热厂,建成换热站35个,供热承载能力500万平方米,改造供热管网10800 米,新增集中供热面积69900平方米,完成1407户、11.79万平方米既有楼房管网分户改造工程。污水处理建设项目及配套管网建设工程。2008年10月4日启动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总投资11000万元,厂区占地面积80亩,日处理能力2万吨,出水水质达到一级A标准。投资3600万元,完善污水处理配套管网建设,铺设污水管网33.1千米。2009年11月16日进入试运行阶段,2010年9月底,通过承德市环保局组织的“三同时”和在线监测验收,10月份完成了竣工验收。污水处理厂于5月20日完成了与北京标准水务有限公司签订污水处理厂特许经营协议工作,使污水处理运行做到了市场化运作。处理后的污水回用工程正在建设中,计划2011年底竣工,做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四)加大房地产建设力度,市民居住条件得到较大改善

“十一五”期间,该县大力实施旧城区、城中村拆迁改造战略,促进了房地产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房地产开发工程。投资28亿元,实施房地产开发项目46个,建筑规模155.61万平方米。随着城市环境的改善、活力的激发,特别是鼓励发展高层住宅,促进了城市商贸、楼宇经济发展,天宝酒店、京城名苑等高层建筑拔地而起,城市现代气息更加浓厚。出台“城中村”改造扶持政策,带动城市用地结构调整和用地功能置换。截至目前京城花园、金泽花园、祥泰一期、二期、三期、佳利福苑、丰泽园、天宝花园、天宝花园A、B座、育才苑等38个商住小区交付使用,完成投资11亿元。新增住宅面积78.58万平方米,人均住宅面积增长11.9平方米。保障性住房。相继出台了《宽城满族自治县廉租住房申请、审核、公示及退出管理办法》和《宽城满族自治县城市低收入家庭认定办法》及相关配套文件。编制了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发展规划和计划。十一五期间该县已累计实施住房保障1992户,其中实物配租64户,货币补贴1928户,累计发放租赁住房补贴244.75万元。该县已对人均住房面积15平方米以下的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做到了应保尽保。投入资金5749万元,开工建设廉租住房519套,按照省政府要求已启动河北省数字住房保障系统,已将各项廉租住房制度保障户全部录入系统;投入资金5063万元,建设经济适用住房3.645万平方米、502套;累计改造棚户区1.5万平方米,让广大低收入家庭住有所居。危房改造。2010年该县危房改造启动,目标任务为1000户,按照上一统计部门人口统计数字已将1000户指标分配给各乡镇,截止目前1000户危房户信息已全部录入到全国农村危房改造信息系统,录入率达到100%,已全部开工建设,开工率达到100%,竣工入住达到80%。物业管理。十一五期间该县相继成立了物业服务企业8家,使20余个住宅小区纳入物业管理,新增物业服务面积30余万平方米,极大地的改善了市民的居住条件,提升了城市形象。

(五)大规模、集中连片拆迁改造,突破难点改造城中村和旧城区

坚持拆治并举、拆建结合,科学确定工作时序,做到旧城区、城中村拆迁和拆违并举,强力实施大规模、集中连片拆迁改造,并逐步向建制镇纵深推进。三年大变样拆迁工作。一是依法拆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省市出台的各项政策,按照“一村(片)一案”的原则,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县城东西出口、上河西大庄、县社、黄土梁子、陈家墁子和缸窑沟门等区片拆迁补偿安置方案,规范了拆迁行为,保障了被拆迁人的合法权益。二是阳光拆迁。通过在县电视台开辟专栏、发布公告等形式,及时向全体被拆迁户公示拆迁政策、补偿安置方案、评估结果、安置楼设计方案等内容,做到了公开、公平、公正。三是有情拆迁。通过减免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基金降低开发成本、由被拆迁户成本价购买回迁安置房等措施,解决了村民“住不进楼”的难题;采取由被拆迁户按成本价购买商业用房,以经营或租赁等方式获取收益等措施,解决了村民“养不起楼”的难题,从而激发了村民“拆房进楼”的积极性,加快了拆迁进程。本着对被拆迁户负责的原则,投资400万元建设了临时安置过渡房400间,可安置被拆迁户180余户,同时及时为拆迁户兑现过渡安置费用,多方协助拆迁户解决临时过渡难题。成功拆除了34.33万平方米,超额完成了市里下达的2008及201032万平方米的拆迁任务。公路沿线等重点项目拆迁。涉及拆迁566户,拆除房屋面积9.07万平方米,完成了会展中心民族广场东侧、龙泽苑、盛丰钢铁公司四期及技改项目、平铁公路6.4公里延长线、兆丰钢铁公司扩建、民族街延伸工程、垃圾填埋场、承秦高速公路宽城段房屋及附属物、金山路拓宽工程、平青乐公路大修改造、杨三线公路拆迁工程。

二、城市建设突出问题

一是镇村规划建设管理薄弱,专项规划之间衔接力度不够。

二是旧城改造尚未真正破题,规划区内的城中村中,还有下河西、北河沿等尚未改造。

三是城市建设资金筹措压力进一步凸显,改革创新体制、机制的要求依然很高。

四是一些建设项目审批环节多,程序繁琐,影响项目尽快推进。

三、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思路和建议

(一)城市建设的主要原则

一是以人为本、生态为基的原则。从城市的规划、设计、施工到管理,都要体现人文关怀,让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城市建设的成果。突出城市“四面环山,一条玉带穿中间”的自然条件,把河道、山体保护好、整治好,使城市融入四季常青、鸟语花香、碧水蓝天、山清水秀的生态氛围中。

二是设施先行、跨越发展的原则。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紧紧抓住事关全局的道路、交通、能源、绿化、供气、供热、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不放,有计划、有步骤、大手笔、适度超前地组织规划和建设,迅速提升城市综合载体功能。

三是科学节约、和谐发展的原则。把城市建设纳入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的良性互动中,兼顾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处理好过去、现在和未来三者之间的关系,形成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品质。按照建设低碳城市的要求,加快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推广,避免“雷同建设”、“重复建设”,实现设施、资源的共享和最优配置。

四是力求精品、体现内涵的原则。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高质量地实施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净化工程,使城市个性鲜明、文脉清晰、底蕴深厚、最适宜人居创业。更多地注入文化元素,在提高城市文化含量上下功夫,不仅要件件是精品,更要处处有文化,营造集自然景观特色、历史文化底蕴和现代气息于一体的城市形象。

(二)推进城市建设的主要措施

1、高起点规划,引领城市未来发展。

投资2595万元,启动5类各项规划编制工作。一是加快编制城市控制性详规、城市设计和专业规划,从微观上合理配置城市资源。重点编制宽城县空间战略发展规划,围绕城市景观风貌、绿地系统、道路交通及供电、供热、抗震、防洪、文化娱乐设施、交通安全管理等重点问题开展专项规划。积极组织县域范围内9个乡镇(大石柱子乡、铧尖乡、大字沟乡、塌山乡、大地乡、孟子岭乡、东川乡、独石沟乡)的总体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组织县城重点地段【即上河西旱河以东至钢厂67公顷、宽和新区400公顷、黄土梁子40公顷、外贸至五金路12公顷、城中路至城西路16公顷、下河西(包括前后杨树湾村85公顷)、世纪桥至彩虹桥(东至新兴街,西至瀑河11.37公顷)、山后梁顶至文卫路(东至山脚,西至民族街53.88公顷)、文卫路至南沟路(东至山脚,西至民族街61.27公顷)】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协调推进村庄建设,完成县政府确定的省市级新民居示范村、县域镇村体系规划确定的25个中心村和57个基层村的规划编制工作,实现村庄规划全覆盖。二是依法加强规划管理,确保各项规划的全面正确实施。要完善公众参与、专家评审、政府决策“三位一体”的规划审批机制,在全世界范围内邀请知名规划师、建筑师参与我县的规划设计,确保规划设计出精品;建立健全由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组成的城市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提高城市规划决策管理的科学性、民主性、公开性;通过规划方案面向市民公示等措施,虚心听取广大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让市民在规划的参与中感受主人翁的地位,在对规划的认同中增强归属感,在对规划的了解中监督规划的实施。规划设计方案一旦确定,要形象地展示出来,供市民参观,非经法定程序不得改变,真正做到一张蓝图管百年。对各类违反城市规划的建设行为,依法坚决查处,维护公众利益。

2、高标准建设,打造城市鲜明特色。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围绕“高质量、高速度、高效益、低造价”的目标,全面提高工程的科技、文化、艺术含量,使每一项工程既富有文化底蕴,又具有现代品位,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计划投资53亿元,实施道路、桥梁、景观、房产开发及公共服务设施项目100项。

围绕“六纵八横,内外成环”的交通网络,完善城市道路。投资21亿元,重点实施绕城公路、南环路、建设路、缸窑沟路、教育园区东路、学苑街、教育园区北路及延伸、栗康园路及延伸、东冰窖旧路及延伸、岔沟路、杨树湾路、二小路、盛丰路、大马沟路、上大路、世通路桥、泰丰路桥、山后北路、大前坡峪路、五金路、文卫路及延伸、小东环、城中路、兆丰瑞景花园路、盛丰大桥等24项路桥建设工程;拓宽改造金山街(二期)、新兴街、育才路、城东大桥、教育园区南路延伸、滨河街、民族街路面翻新、安宁路延伸、小巷胡同;坚持“以山为骨,以水为魂,以绿为脉,以文为蕴”的发展理念,做足山水文章。投资4.8亿元,续建泽园、建成西山山体公园、东山山体公园、宽和新区公园、文笔峰山体公园、前杨树湾水上公园、小型休闲广场(在外贸至五金路、城中路至城西路建两处小型休闲广场)、现代广场、前杨树湾广场、宽城之门雕塑;按照县城规划新建或改建停车场、农贸市场;加快瀑河两岸及标志性建筑等夜景照明亮化、县城主次干道的绿化工程;完成瀑河生态景观带A0、A3、B0、B3、B4段;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快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投资6.3亿元,完善博物馆、规划展览馆、电影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居民文体活动中心、社区居民议事中心、居民纠纷调解中心等功能于一体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成19个社区居委会办公服务用房;规划天燃气储备站一座,铺设管道30千米;同时实行分户热计量改造、完成新建楼房热计量表的安装、设计工作,完善管网的续建工程,在实现房屋建筑节能的标准要求下按计量收费。本着“科技化、园林化、智能化、节能化”的原则,打造住宅小区建设亮点。投资27亿元,加快旧城区及县城村庄整体改造步伐,拆迁下河西大庄、下河西前杨树湾、后杨树湾、老人大胡同到宽城土产门市部区片、北河沿区片、外贸至五金路、五金路至城中路区片、城中路至城西路区片、彩虹桥至西安胡同区片、邮局胡同至福满家园区片、东冰窖汽配城区片40.44万平方米。确保改出一片新居、一片景观、一片产业。不论是新区开发,还是旧城改造,同步配套停车场等公共服务设施。投资52.36亿元,启动钓鱼台商住小区、滨河园、龙腾苑、京城名苑、天宝下花园、鑫都三期、中街新村、鑫佳园住宅小区、兆丰润景小区、兆丰生活小区二期、瑞丰家园二期、兆丰润景小区二期、天宝花园三期工程、鸿泰家园、鸿翔花园、兆丰酒店等23个房地产开发项目,提供商住用房240余万平方米;保障性住房建设套数根据上级下达的任务配建,逐步改善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条件。统筹推进小城镇建设步伐。以建制镇为重点,按照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强力推进小城镇建设步伐。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发展基础好、辐射带动能力强、特色鲜明的重点建制镇,大力发展城镇产业,立足资源和区位优势,优化配置区域生产要素,做好现有产业和谋划产业文章,按规划合理布局,壮大镇域特色产业规模,促进产业发展与城镇发展的良性互动。狠抓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实施建制镇城区供电、供水、供热、排水、防洪系统和路桥建设、住宅开发以及文化、教育、卫生设施配套等重点项目,完善小城镇功能,改变小城镇面貌。充分发挥建制镇对产业和人口的聚集效应,千方百计吸引农民进入小城镇,扩大人口和用地规模,实现农村城镇化。逐步形成以城带镇、以镇带乡、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特色突出、协调发展的城镇化体系。

3、严格审批环节,抓好建设行业管理

在今后的建设项目审批中,各个环节严格把关:强化规划先导作用。建设项目申报时,规划部门按照控制性详细规划要求和规委会审批的方案对项目规划设计方案的空间布局、公共服务设施、建筑形式、色彩等严格审查,按程序逐步报批。凡前项手续不完备或未足额缴清各项城建规费的,一律不予核发规划许可证。加大规划监察力度。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规划执法人员在施工放线至竣工验收实行全程监督,切实杜绝擅自改变项目方案、违规调整容积率,改变土地用途、未批先建、少批多建现象的发生,维护城乡规划的严肃性。严格工程建设程序管理。认真审查工程项目规划、质量监督等手续的办理情况,对不符合开工条件的决不允许发放施工许可证,不符合备案要求的坚决不予备案。加强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安全生产主管部门及责任主体严格按规定收取建筑工程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否则,一律不予办理施工许可手续。加大对施工现场安全的检查力度,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工程项目一律责令停工,对不符合安全生产标准以及存在安全隐患的工程项目予以停工整改和限期整改,对逾期不整改或整改不彻底的企业将依据相关法规予以处罚,必要时在新闻媒体上曝光。对不符合标准的安全防护用品一律清除出现场,坚决不留安全隐患死角。完善防止新欠的长效机制。在今后的建设项目管理中,凡建设资金不落实,不能足额缴纳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的项目一律不批准建设,凡拖欠工程款的单位一律不予审批新项目,凡不进行登记备案的施工单位一律清除出建筑市场。逐步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从物业项目的前期管理入手,严格要求开发建设单位配置物业管理用房,达不到设计要求的规划部门不予审批,工程结束后达不到标准的不予验收,房地产业主管部门不予办理商品房预售许可和房屋所有权属登记。同时加强维修资金的收缴和使用管理,严厉打击房地产市场的不良行为

第四篇:加快城镇化进程 提高城镇化水平

加快城镇化进程 提高城镇化水平

——在全旗城镇化建设研讨会上的发言

发展和改革局 刘明涛

城镇化的基本涵义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转移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是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社会结构不断变化、城乡文明不断融合发展的过程。城镇化的本质是聚集,也就是产业聚集和人口聚集。通过聚集产生较高的经济、社会、文化要素的配置效率,从而不断推动经济规模的扩张、带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创新发展方式,使城市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综合体现。通俗的讲就是“以空间换财富、以空间换速度、以空间换资源、以空间换生态”。城镇化可以从根本上促进生态脆弱区人口的梯度转移,为生态恢复和重建提供基础条件。还可以提高资源集约利用的程度和效果,特别是为资源的循环利用提供条件。

就我旗而言,城镇化的过程其实就是农牧民和农村牧区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文明程度不断提高、不断现代化的过程,也就是城乡一体化的过程。我旗人均耕地面积不足5亩、农产品商品率低制约着农民收入的增长,大部分农村人口迫切要求摆脱日益狭窄的生产空间,到城镇寻求发展。目前,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问题的主要途径是劳务输出,但长远之计还是就地安置转移,因而,加快城镇化建设是迎接我旗农村人口空间和产业转移的必然选择。为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城镇化的必然性和重要性,大力 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一、我旗城镇化现状及存在问题

自“十一五”以来,我旗城乡建设发展迅速,城市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城镇化水平和城市建成区增长幅度较大。截止2009年末,全旗总人口25.6万人中,城镇人口 5.1万人,城镇化率为39.42%。初步形成了由城关镇——重点建制镇构成的规模等级、职能分工相对明晰的城镇网络体系,城市的区域辐射、集聚力逐步增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规划意识逐步增强,推进了城乡一体化。二是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供电、供水、通讯、道路等设施逐步完善。三是规划建设了煤化工经济循环工业园区,经济发展后劲将逐步增强。四是启动城区北扩工程。五是城市的管理正在加强,有些问题已经引起了高度重视。特别是近年来全旗一盘棋规划,分区布局,优势互补,市政管理上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确定了努力实现由村镇向城市转变的指导思想,从方向上确保我旗符合当前形势的发展要求。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旗城镇化建设的问题还很多,主要的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城乡结构不合理,镇区规模普遍偏小,聚集、辐射作用不强。以经棚镇为例,常住人口不足6万人,规划“十一五”期末达到10万人,但就目前看来这一目标难以实现。常住人口数量不足就很难发挥通过消费拉动城镇需求的整体效应,县城辐射带动作用也难以得到较好发挥,这一点可以说是我旗加快城镇化 建设的一个瓶颈。同时乡镇的聚集和辐射效应较低,城乡一体化进程缓慢。

二是城乡收入差距大。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000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仅有4947元。农村的科技、文化、教育、卫生等方面的条件更是与城市相差甚远。城乡差距的扩大,对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极为不利。

三是城乡规划体系不完善。城乡规划是政府指导和调控城乡建设和发展的基本手段之一,也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截止2009年末,全旗的大多数乡镇几乎都还没有编制详细的城镇建设规划。加之专业规划管理人员缺乏,使规划实施管理无法保障,无法向农村延伸,村庄集镇长期处于无规划可依、无管理建设的困境。

四是城乡基础设施不完善。国家、自治区在城镇基础设施上的投入很少,我旗地方财力虽然近几年不断向经棚镇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但也拿不出更多资金投入其它小城镇建设。由于资金匮乏,大部分乡镇路灯、供排水、供电、通讯等配套设施差,公厕等公共设施建设严重不足,满足不了人们物质文化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管理粗放,没有建立起相应的小城镇管理机制,脏乱差现象普遍存在。

五是人口整体素质不高。市民是城市的主体,城市人口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一个城市的发展。我旗是一个传统的农牧业旗县,随着工业化的洗礼,一方面,农牧民从思想意识、行为习惯、生活方式等方面,开始了从农村到城市的逐步的转变,但同时在不同程度上也保留传统农牧业时代的烙印,这些“新市民”素质滞后,跟不上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进城务工的农民逐年增多,由于这部分人口大多数来源于农村牧区,教育水平相对比较低,而城镇又缺乏对这部分人的继续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基本设施。因此,城市人口整体素质不高,要实现市民行为意识的城镇化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二、我旗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有利条件

(一)特殊的区位优势为我旗城镇化建设创造了先决条件

我旗地处内蒙古东部经济区、东北经济区、京津冀和环渤海经济圈四大经济区的结合部,距首都北京仅500多公里,因此拥有了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为区域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逐步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为我旗城镇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全旗已初步形成了以国省干线和县级公路为骨架,以乡村公路和旅游公路为微循环,纵横交错、布局合理、方便快捷的公路交通网络格局。区域内基本形成以集通铁路、省际通道、303国道、306国道为干线的交通网络,距赤峰和锡林浩特机场均在200公里以内。国道、省级公路和旗乡级公路覆盖了全旗每个行政村。我旗矿产资源、水资源、风能资源较为丰富。同时已初步形成了冶金、能源、化工为主的工业骨干体系,并得到了快速发展,这将是我旗加快城镇化建设的有力支撑。

(三)独有的旅游资源为我旗城镇化建设创造了良好条件

我旗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对全旗住宿餐饮业、批发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业起到了极大了推动作用。2009年,全旗共接待游客 187.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51亿元。在旅游业的带动下,第三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住宿餐饮业企业和个体商户已达到750家,交通运输户数1550多户,旅客运输能力96万人。可以这样说,旅游这一块蕴藏的潜力会在我旗今后城镇化建设中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几点对策

(一)完善城乡规划编制,充分发挥城乡规划的调控作用

城乡规划是以一个区域内的城镇群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区域城镇发展的历史基础、区域基础和经济基础的充分分析,明确区域城镇发展的规模结构、职能结构和空间结构。我们应加强对我旗城镇体系和发展的研究,确定我旗未来城镇发展的基本框架,形成以经棚镇为中心,土城子镇、宇宙地镇、芝瑞镇、达来诺日镇、热水开发区、乌兰布统开发区等重点乡镇为纽带,辐射带动其他乡镇的格局,为全旗城镇发展布局、产业和生产力布局、经济建设以及区域大型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在加强对区域城镇体系研究的同时,完善城乡规划的编制体系,按照科学性、前瞻性、连续性、长期性的原则,高起点、高标准的组织编制近期建设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各类专业规划。加强管理人员和规划机构的建设,特别要改变乡镇、村庄建设无规划、无管 理的无序发展模式,为城乡规划的实施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拓展中心城镇,充分发挥集聚效应

以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为发展目标,积极培育和拓展经棚镇作为区域中心城镇的职能和作用,加快经棚镇区发展,拉开城市框架,拓展城市空间,做大做强中心城镇。为“放大”中心城镇对县域其它乡镇的辐射和吸引力的作用,对于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要用改革的办法加以解决,要大胆探索与城镇化配套的改革措施。一是在消灭农村户口和城镇户口差别的基础上,调整劳动就业和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管理措施和办法,提高转化农民工的水平。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农村工作会议都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把符合条件的农民转移进城,农民工城镇化是下一个阶段城镇化的重点。今后要在建立提高就业质量、推动城乡社保接轨等基础上,积极创造农民工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转化为城镇居民的条件。特别是要采用廉租住房、鼓励低收入群体自建住房等可行办法,把农民工阶层纳入城镇住房保障范围,排除农民工转化为城镇居民的最大障碍,让他们真正留下来,真正融入城市,使他们在城市寻找一份可以发展的空间。切实提高我旗城镇化的质量和水平。

(三)加快重点小城镇建设步伐

积极发展作为区域次中心城镇的热水开发区、乌兰布统开发区、宇宙地镇、达来诺日镇、土城子镇等小城镇建设,确定各中 心城镇功能定位、主导产业以及经济发展模式,使其发挥边贸、旅游等优势,作好城镇间的桥梁、中介和传递作用。随着乡镇之间公路的建设,以高等级公路和县乡公路为纽带,将一些重点镇连接起来,形成以经棚镇为中心,以一批小城镇为依托的城镇群。

(四)以工业和旅游业为依托,带动劳动力转移

一般说来,城镇化是工业化的必然结果,工业文明是城镇文明的象征,没有工业文明就没有城镇文明。推进城镇化进程,必须通过工业化为城市发展注入持久的活力,以提高城镇的承载能力和聚集效应,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和就业岗位。我旗要推进城镇化进程,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目标,就必须抢抓机遇,以现有产业为基础,立足资源和地缘优势,打造煤化工、冶金和绿色能源产业集群,实现工业经济超常规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城镇化进程,努力在“十二五”期间,城镇人口达到10—13万人,全旗城镇化率达到40—50%。

旅游业的产业关联度强,并且能够容纳大量人口就业。我旗拥有丰富且有特色的旅游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并且有地缘和交通便利等旅游产业发展的优势,只需加上创新的旅游发展政策和思路,打造特色旅游品牌,旅游业必将成为我旗城镇建设的有力支撑。

(五)发展农村牧区产业化,加强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在“十二五”期间,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城镇人口预计达到10—13万人,农村剩余劳动力将能够有效转移4—7万人,占全旗总人口比例由80%降到50—60%。那么农牧民人均生产资料将增加20—30%。如此一来,更加丰富的物质基础将会为农村牧区产业化和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同时,农村牧区人口的有效转移,恢复生态环境也拥有了更广阔的空间。

因此,我们在推进城市基础建设的同时,要加快农牧业产业化进程,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大力发展农牧产品加工业,促进农牧民在产业链条延伸的过程中得到更多的利益。有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将不再是“纸上谈兵”,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将得到极大改善。从而城乡一体化和缩小城乡差距的步伐便会逐步加快。

(六)严格管理,建设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镇

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要依法严格管理城镇,首先要注意的问题就是环保。城镇的任何建设,都会对城镇的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在建设的时候一定要保护好生态环境,而且使生态环境随着城镇建设越来越好。同时,要注重“绿化、美化、亮化”建设,以建设国家生态旅游名旗为载体,在加大体育公园建设的基础上,应积极促进老城区电网改造工程早日开工,变明缆为地缆,改变当前城市输电线路老化的现状。同时,稳步推进碧柳河改道和滨河公园建设,使之成为城镇的“亮点”和“景观”,体现城 市的“灵气”和“秀气”,充分展示我旗独特的生态风光和民族文化特色,彰显城市魅力。其次要切实保护耕地。由于我旗人均耕地较少,所以,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对土地的有效开发利用。要通过挖掘土地潜力,积极开展土地整理,开发利用荒地和废弃地,妥善解决城镇建设用地。

第五篇:加快城镇化进程的生力军

劳务输出是区域间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与转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剩余劳动力作为一种人力资源,通过劳务输出得到开发利用,可以为农村经济超常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商城县是xx确定的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也是劳务输出大县,每年外出务工人员达10余万人。近年来,开放的政策,市场的拉动,政府的组织,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促使商城劳务输出规模与日俱增,成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有效途径之一 ——输出总量迅速膨胀,劳务经济快速发展。到2002年,全县年输出剩余劳动力10.8万人以上,其中省内务工人员2万余人,跨省就业人员8.7万余人,出国劳务人员100余人,分布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及周边部分国家和地区,涉及21个行业,年收入从几千元至数万元不等。其中,年收入在1万元以上的占外出人员的4.6%,年收入在5千元以上的占62.3%,年收入在5千元以下的占33.1%。全县劳务输出总收入在6亿元左右。——规模输出初步形成,块状经济日益凸显。从20世纪80年代起,商城县劳务输出经历了起步、加速、稳定的过程。目前劳务人员中近3000余人成为外出务工部落的“领军人物”。这部分人在外已有相对稳定的经营地点和经营行业,成为在外成功的私营企业主、现代企业的管理者,带动了大批家乡农民走出农村,进入工厂,流入城市。全县“领军人物”每年带动和组织外出务工农民9万余人,占外出总人数的93%左右,成为外出务工人员定向有序流动的制导因子。许多外出务工人员具有一定经济实力后或在城市扎根定居成为非农人口,或自办企业成为私营企业主,初步形成独具特色的块状经济群体。——“金凤还巢”经营创业,回报家乡成效斐然。输出劳动力,回流生产力。有些农民工在经济发达地区学到技术,扩大视野之后,回到家乡创业,带富了一方百姓。李集乡刘怀同在武汉三镇多年艰苦创业,成为富甲一方的代表人物,去年为支持家乡建设,投资1000余万元,参与县城老城区改造;汪岗乡新湾村农民陈刚回乡创办“飞亚羽毛工艺制品有限公司”,主要生产羽毛面具、羽毛箭、羽毛帽顶、羽毛圣诞树等40多种羽毛工艺制品,产品出口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目前,全县务工人员回乡办企业的有396户,其中电子厂、化工厂、木工家具厂等74个,养殖、种植场103个,预制厂157个,砖窑厂62个,年产值近4000万元,吸纳安置了5000余名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及下岗职工再就业,实现了从“挣钱填肚子”到“赚钱盖房子”,再到“筹资办厂子”的转变,走出了一条“输出—成才—积累—创业—共同奔小康”的成功之路。劳务输出带来的几点启示启示之一,农村劳务输出过程孕育了劳务经济。农民开创的劳务经济,走的是一条自谋职业、自主创业、自力脱贫致富的路子。农村的大量劳动力在改革开放中抢抓机遇,纷纷走出家门,投入市场直面激烈的竞争,最终找到了新的发展空间和希望。这种现象蕴含着的深层次原因,就是广大农民具有吃苦耐劳的品质,具有“自我开发”的能力,他们进城以后投入市场经济的大潮,在干中学、学中干,发挥聪明才智,增强实际本领,实现人身价值,展示创业胆略,成为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启示之二,农村劳务输出过程是工业化、城市化的实现过程。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集聚,引导着工业化、城市化水平的不断发展。以商城县为例,全县居住在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已达40%。改革开放以来,全县至少有6万农村人口通过改变户籍或在城镇经商、办厂等,由农村到城镇和城市落户,成为城镇居民。这些人在城市化进程中,作为现代城市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对农村小城镇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启示之三,农村劳务输出过程加速了农村土地留转,促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劳务输出对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贡献不仅仅表现在劳动力非农化水平的提高方面,而且更在于由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使农民收入、农民的消费水平、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机械化程度等方面得以提高,促进了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2002年,商城县出现万余户“耕地代管户”,代管农田面积10多万亩。外出务工经商户将闲置耕地经营权全托或租赁给种田能手,作物收成部分或全部充抵托管费,或种田能手向外出务工经商户交少量的耕地租赁费,各种税费由外出务工经商户承担。鄢岗镇农民刘正海、胡大海一次性托管和租赁外出务工经商户耕地67公顷,种植花卉苗木15公顷,反季节蔬菜35公顷,优质水稻10公顷,无籽西瓜7公顷,充分发挥了闲置耕地的使用效益,促进了产业化经营。启示之四,农村劳务输出过程是农民素质不断提高的过程。在现代社会,劳动者的素质是劳动力就业竞争中最重要最关键的因素。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农外就业和用工单位吸收劳动力是一种双向选择的过程,这种双向选择的机制决定了一个劳动力要从农业向非农行业转移,必须要有一定的文化素质和综合能力。商城县在1990年转移的劳动力40.2%为初中以上文化程度,2002年这一比例提高到66.2%。由此表明,农村劳务输出实际上也是劳动力综合素质的竞争。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通过输出过程中的工作和学习,通过适应现代化大生产环境,通过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掌握了新专业知识和技能,开阔了视野,培养了新的意识和观念,进而全面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几 点 建 议

1、加强宣传引导,把劳务输出、劳务产业、劳务经济作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大力开展宣传教育,使全社会充分认识到加快转移农民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使全社会明白,过多的农民滞留农业,会形成农村市场增长缓慢,相对萎缩,带来农民收入下降,影响城市工业品的销售。建立劳务输出的领导机构和服务体系,加强对劳务市场的规范化管理,保护输出者的合法权益,提升劳务输出经济,培育和发展统一、规范的劳务市场,加速非农化人口的转移,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和农村城市化进程。

2、以彻底改革户籍制度为突破口,进一步整合城镇管理体制,为农民工权益保护创造平等的制度环境。国家应放开中小城市户口,对大城市实行户口准

下载进一步加快吕梁市城镇化进程的调研报告(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进一步加快吕梁市城镇化进程的调研报告(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加快城镇化进程的生力军(精选)

    劳务输出是区域间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与转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剩余劳动力作为一种人力资源,通过劳务输出得到开发利用,可以为农村经济超常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商城县是......

    不断加快城镇化进程(5篇模版)

    不断加快城镇化进程 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青阳镇人民政府华林其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

    关于推进我市城乡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的调研报告(精)

    关于推进我市城乡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的调研报告 办公室 南平岭 加快城镇化进程,推进我市城乡建设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解决“三农”问题、全......

    加快城镇化进程的生力军(精选5篇)

    劳务输出是区域间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与转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剩余劳动力作为一种人力资源,通过劳务输出得到开发利用,可以为农村经济超常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商城县是......

    推进城乡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坡头镇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全市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以打造休闲、宜居、旅游、生态的中心城区为目标,以招商引资为动力......

    宁陕县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思索

    宁陕县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思索 作者:吕宣旗 加快城镇化进程,是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城乡一体化的迫切需要。通过提高城镇化水平,优化城乡结构,为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的......

    加快赤壁市城镇化进程的思考

    加快赤壁市城镇化进程的思考目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为了进一步加快城镇化进程,去年10月,赤壁市召开了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镇化建设动员大会。会议要求要......

    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 缩小城乡差别

    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 缩小城乡差别一、新型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 新型城镇化就是推进城镇化由偏重数量规模增加向更加注重质量内涵提升转变,由偏重经济发展向更加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