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学生基础知识薄弱问题研究范文
论文题目《中学生基础知识薄弱问题研究》
论题观点产生的背景:高一新生入学以来,学习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初中的知识没有学到位,导致高中阶段刚开始的学习就产生了很大的阻碍。学习就像建高楼,没有基础很难往上继续建造,从而很容易产生简单的知识堆砌,并造成了整个知识体系的不完善、不稳固。高中刚开始的阶段,基础知识的补习迫在眉睫。
基本观点:1.加强基础知识学习,强化基础知识的记忆
2.改进教学进度,加入基础知识的补习
3.改革教学制度,加强基础知识的地位
4.完善教育教学中的补偿机制
论文结构
4.引言:说明基础知识的薄弱是高中新生们普遍存在的问题,指出这
个问题存在的危害。
二,内容:分析高中生基础知识薄弱的各种原因,从各角度阐述各种解决办法。
三,结论:基础知识是今后学习的基础,抓住基础知识的学习才能在今后的学习进行中一环扣一环的有条不紊的进行下去。基础知识的补习应该作为初高中衔接的重要组成部分编入高一开学后的教学任务,只有这样学生们才能正常的进入高中阶段的学习,继续建造属于自己的知识大厦。
参考文献
1.蒲炜 广元初中 《基础知识训练的重要性》(中国教育资源服务平台2011-10-28)
2.雷夫.艾斯奎斯[美]《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中国城市出版社2009年8月)
3.张建平《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论坛2012-11-15)
4.科琳.阿姆斯特朗【美】《给年轻老师的一封信》(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年1月)
中学生基础知识薄弱问题研究
王 博
(河北师范大学 汇华学院 10地理科学)
引言:
对于栾城二中的高一学生来说,基础知识薄弱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基础知识作为承前启后的关键知识,在高中阶段扮演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不妨设想一下,我们盖一座漂亮的楼房,可是把墙基打在很不牢固的混凝土上,灰浆不断地剥离,砖头也在脱落;人们每天都忙于消除工程中的毛病,可是始终处在楼房倒塌的威胁之下。这就是目前很多老师面临的局面。刚刚从初中毕业的高一新生们怀着无比激动地心情进入了高中的生活,经过了高一军训生活的洗礼,进入了高中的学习,新生们明显感觉到高中的学习有些力不从心,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基础知识掌握的不扎实。高中知识与初中知识的差别就是,初中的内容相对来说比较简单,高中内容较难。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高中是建立在初中的基础上的,就拿地理来说,高中地理较难,每节内容知识点较多,理论性、逻辑性较强,偏于理解加记忆。而初中的地理课主要侧重于记忆。在初中的基础上展开高中的学习,对于知识体系的构建和记忆规律的要求都是很重要的。如果学生们的基础知识相对比较薄弱,对于相对来说深奥很多的高中学习来说将会是非常严峻的考验。那么这时学生就面临两个任务,一个是学好繁杂的高中知识,第二就是自己补习初中的基础知识,使自己达到高中的学习要求。经过调查很多孩子就是因为一开始输在了起跑线上,从而一蹶不振,影响了高中阶段的学习和生活。
讨论:
饮水思源,高中阶段基础知识薄弱的现象也要找到其源泉。初中知识掌握的不到位是高一学生基础知识薄弱的根源。很多学生中考的时候成绩并不理想,集中地反映出初中阶段的知识没有学扎实。这样面对即将到来的高中生活就会显得力不从心。为了应对这样的情况,应该完善教育体制。建立起初中学校和高中学校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们的忧患意识,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加强初中知识的系统的、全面的复习。同时高中的学校在开学初期应该开设一些衔接的课程,帮助学生们找到学习的自信。
在对基础知识的学习中准确的表达和准确的记忆是分不开的。教学中要按照科学的记忆精心安排训练内容,训练题可根据内容有规律地排列起来。训练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准确的记忆和表达,首先让学生掌握教材的内容,带领学生进行分析,把它的基本精神和逻辑结构找出来,并用自己的语言把它们概括,进而准确地叙述下来,这就是通常学习时所作的提纲。经过自己的分析,用自己的语言作过提纲的材料是比较容易记忆和保持的。记忆是建立在联系和巩固的基础上的,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一些直观的材料,如实物、图片、模型、图表、生活实践中的应用等,并与之建立广泛的联系,有助于记忆,这比单独的记忆效率高。另外,复习在记忆中起决定性的作用,记忆是建立联系、巩固联系的过程,联系要经过强化才能巩固,复习的作用就在于强化联系。同时复习也可以为学生提供
机会,促进理解,使记忆更牢固。我们学过的知识,如果经常复习,就可长期不会忘记,能够准确记忆的知识,也就能够准确地表达出来。
在平时的考试中对于,基础知识内容,如果基础知识不扎实,平时养成不良的习惯,就会出现较大的失误,而影响得分,导致整个考试的失败。如果基础知识扎实,基本功过硬,临阵就可以从容对待,即使是某些方面的习题出现了应付不了的局面,也会因基础知识性习题得分高而不影响全局。
结论:
基础知识是今后学习的基础,抓住基础知识的学习才能在今后的学习进行中一环扣一环的有条不紊的进行下去。基础知识的补习应该作为初高中衔接的重要组成部分编入高一开学后的教学任务,只有这样学生们才能正常的进入高中阶段的学习,继续建造属于自己的知识大厦。
参考文献
1.蒲炜 广元初中 《基础知识训练的重要性》(中国教育资源服务平台2011-10-28)
2.雷夫.艾斯奎斯[美]《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中国城市出版社2009年8月)
3.张建平《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论坛2012-11-15)
4.科琳.阿姆斯特朗【美】《给年轻老师的一封信》(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年1月)
作者简介
第二篇:中学生近视问题研究
中学生近视问题研究
伴随着学龄的成长 , 还有近视度数的提高。目前,小学生近视率达 34.17% ;中学生近视率为 56.59% ;而大学毕业时竟高达 73.9%,因近视致盲人数已达 30 多万。不知不觉中,身边的同学也有越来越多加入近视眼的行列。摘下眼镜后,眼前日渐模糊的世界,不禁引发我们的思考,为什么眼睛会近视?怎样才能更好的保护我们的眼睛,防止度数的进一步加深呢?一系列的问题,使得我们组迫切想要了解关于近视的前因后果以及保护的措施,因此我们决定将此作为我们研究的课题。尽管关于这方面的内容,已经有不少研究,但我们希望通过这次研究,找到更加可行,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方法。
目的及意义:
“眼明正似琉璃瓶,心荡秋水横波清。”诉说着眼睛的明洁而灵动。“一寸秋波,千斛明珠觉未多。”流露出眼的温情脉脉,然而在科技更为发达的今天,人们的眼睛却是疲惫又无神的,在莘莘学子的眼中,我们看到的不是即将成为天之骄子的喜悦,更多的是无奈和深深的困扰,他们的鼻梁上架着厚厚的近视眼镜,光线不足和长期的不良用眼习惯,使得他们的视力健康无法得到保证。到底近视是什么?应该怎样保护我们心灵的窗户?如何让那模糊的世界再次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眼中?这就是本次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所在。通过了解造成中学生近视的各种原因,并由此掌握正确的用眼方式及习惯,能够提醒大家善待眼睛,及时保护眼睛。让大家了解近视,学习保护眼睛的方法,了解戴眼镜的一些误区,让我们的眼睛重新闪亮!
内容:
首先,我们通过网络、图书、报刊等多种途径,收集了所需的资料,然后经所有组员开会讨论,我们集思广益,制作了针对近视的调查问卷。
我们知道了“近视”的真正内涵,即眼睛在不用调节的情况下,五米远的平等光线经屈光系统屈折后,聚集在视网膜前,在视网膜上不能形成清晰的物像。因此,近视眼患者看清远方的物体,需要缩短与物体之间的距离,比如将物体移近,移动身体,或者配戴凹透镜。
近视眼患者的主要表现就是看远处物体不清楚,即所谓远视力减退。这给工作、学习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我们常看见近视的人喜欢眯眼视物,这是为了减少视网膜上的物像模糊的程度。但持续眯眼,眼肌紧张可以引起眼疲劳,而出现视物模糊,眼球酸胀,甚至头痛等症状。近视患者还喜欢将书本离眼很近,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写字后,会使眼的调节功能失去平衡,亦会出现明显的视疲劳。如果眼肌持续过度紧张,则会使近视程度加深,形成恶性循环。另外,患近视的儿童,由于视远物不清,大多不喜欢户外活动,而喜欢看书,看电视,玩电脑等室内活动,这必然又促使发育期近视患者的近视程度逐渐发展。
中小学生的近视为何越来越多?是因为我们日益精制的高碳低脂饮食,使摄入的糖分越来越多,而营养素越来越少,尤其是维生素 A、硒元素和必需脂肪酸,结果是,眼睛“糖化有余,营养不足”。因此在日常饮食中,我们要注意均衡膳食!
在这里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份很有价值的近视食疗方子:
常用牛奶 1 杯,鸡蛋 1 只充分搅匀,冲入加热的牛奶内,用小火煮沸,待鸡蛋熟后待温,加入 1 匙蜂蜜,早餐后吃,或当早点,同时加服面包、馒头等。若不吃牛奶,可用豆浆代替,但喝豆浆不能冲鸡蛋。坚持长期服用,必有成效。
随着近视患者的增多,特别是青少年。而他们对于近视知识的了解却是少之又少。为此,我们通过调查,特此提醒:
第一、治疗仪虽能短期内解决假性近视问题,但不能治疗已经存在的近视眼。一些家长把提高孩子视力的迫切愿望寄托在“视力仪”等产品上,短期内也许会有些效果,但长期使用却收效甚微,有的还会适得其反,影响孩子的眼球发育。
第二、患近视的眼睛要及时佩戴眼镜予以纠正,不要怕麻烦而逃避,否则近视度数将会加深得更快。
第三、首先应该明确近视是真性还是假性,真性近视很难恢复,假性近视很有可能恢复。
第四、看近物需要戴眼镜,除非裸眼视力为 0.6 左右的近视眼可以不佩戴,裸眼视力在 0.5 左右的还是应该常戴眼镜,并且戴眼镜后读写姿势一定要特别注意。
第五、眼镜随意配一副,验光不重要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眼镜是直接作用于眼睛上的矫正工具,眼镜的好坏直接影响眼球的健康状况,而验光是配镜的前提和基础,光验得准不准直接决定了眼镜的好与坏,是配镜最关键的一步。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矫正近视的方法也越来越多,近几年由国外传入我国的手术治疗近视眼就是其中之一,通过手术调整角膜的弧度,从而使视物时的焦点能落在或贴近视网膜,以达到清除或减小近视状况的目的。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视力呢?我们收集了四种锻炼方法:
一、转眼法:选一安静场所,或坐或站,全身放松,清除杂念,二目睁开,头颈不动,独转眼球。先将眼睛凝视正下方,缓慢转至左方,再转至凝视正上方,至右方,最后回到
凝视正下方,这样,先顺时针转 9 圈。再让眼睛由凝视下方,转至右方,至上方,至左方,再回到下方,这样,再逆时针方向转 6 圈。总共做 4 次。每次转动,眼球 都应尽可能地达到极限。这种转眼法可以锻炼眼肌,改善营养,使眼灵活自如,炯炯有神。
二、眼呼吸凝神法:选空气清新处,或坐或立,全身放松,二目平视前方,徐徐将气吸足,眼睛随之睁大,稍停片刻,然后将气徐徐呼出,眼睛也随之慢慢微闭,连续做 9 次。
三、熨眼法:此法最好坐着做,全身放松,闭上双眼,然后快速相互摩擦两掌,使之生热,趁热用双手捂住双眼,热散后两手猛然拿开,两眼也同时用劲一睁,如此 3 ~ 5 次,能促进眼睛血液循环,增进新陈代谢。
四、洗眼法:先将脸盆消毒后,倒入温水,调节好水温,把脸放入水里,在水中睁开眼睛,使眼球上下左右各移动 9 次,然后再顺时针、逆时针旋转 9 次。刚开始,水进入眼里,眼睛难受无比,但随着眼球的转动,眼睛会慢慢觉得非常舒服。在做这一动作时,若感到呼吸困难,不妨从脸盆中抬起脸来,在外深呼吸一下。此法,能洗去眼中的有害物质和灰尘,还对轻度白内障有效,并能改善散光、远视、近视的屈光不正程度。
第三篇:经济薄弱村党组织建设问题研究
经济薄弱村党组织建设问题研究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是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党的农村基层组织是实现党对农村领导的基石。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直接影响到党的执政根基,影响到党的工作大局。由于特定的地理条件和历史原因,目前还有一定数量的村居经济基础比较落后,基层党组织建设不够完善。如何进一步加强经济薄弱村党的建设,对进一步稳固党对农村的领导具有重大的意义。我们以唐王镇为例,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唐王镇经济薄弱村党建现状
唐王镇位于济南市历城区东北部,镇域面积73平方公里,下辖6个办事处,46个行政村,总人口6万人。该镇历史悠久,因唐王李世民东征路过并驻扎此地而得名,素以农业发展为主,有“大白菜之乡”之美誉。该镇45个村“两委”班子基本健全,能够发挥各自作用,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部分农村党员能够认真履行党员义务,行使党员权利,积极支持村党支部工作,切实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但是,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土地延包及农业税征收取消之后,有些村集体经济基础非常薄弱,目前还有2个村没有村“两委”办公室,3个村没有党员活动室,26%的村交通、水利、卫生教育等基础设施落后,更有的村负债累累,难以为继,年集体收入不足3万元的村有10个,占21.7%,每年外出务工人员达7980余人,其中党员259人,影响了农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弱化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唐王镇是个农业大镇,大部分村主要依靠粮食种植。由于没有主导增收产业,部分村集体经济发展滞后,村集体经济收入长期无来源,致使村级工作失去长期依靠的主要载体,加之日常办公经费的开支,村“两委”工作时常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局面。虽然近几年来该镇不断加大对村“两委”阵地的建设力度,但由于受到财力制约,阵地建设速度较为缓慢,少数党员无学习场所,支部活动无法正常开展,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影响力减弱。全镇45个村虽然通过“两推一选”配齐了村“两委”班子,但受到村集体经济发展落后的制约,在发挥作用上和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方面,村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发展劲头不足,难以驾驭复杂局面。
2、村干部待遇跟不上,影响工作积极性。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工作重心不断下移,村级承担的工作任务越来越多,尤其是遇到夏秋两季“禁烧”、美国白蛾防治以及土地流转等重点工作,村干部基本都要抛家舍业、加班加点地忙。但由于村集体经济薄弱,村干部报酬偏低,只有部分经济条件较好的村能发放村干部补贴,致使村干部工作积极性受到较大影响。个别村干部利用农闲外出打短工挣钱,很少有时间深入思考村里的各项工作,导致工作无起色,经济发展缓慢。
3、少数村干部素质偏低,村级党组织建设“后继无人”。部分村干部文化素质偏低,缺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不善于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和解决复杂矛盾,在新情况、新问题面前不知所措。不少村在经济发展落后的情况下,外出务工的人员逐年增多,特别是有文化、有组织领导能力、带头致富能力强的年青人大量外出,使村党支部发展优秀青年入党工作难度加大,村级后备干部人才缺乏。同时,党员年龄结构老化、文化素质偏低,普遍存在“等靠要”等陈旧观念。老党员学习劳动技能、农村实用技术、科学技术培训能力差、反应慢,致富无门,打工无路,家庭收入偏低,加之所处生活环境条件差,信息闭塞,致使思想观念守旧,缺乏敢拼敢创的精神,模范带头作用并不明显。
4、极个别村党组织处于瘫痪状态。由于受到历史原因的影响,个别村干群关系紧张,由富变贫,由贫致乱,家族、宗族势力活动严重,派别争斗不断,正常工作无法开展,影响了农村大局稳定。
三、对策及建议
加强经济薄弱村党的建设,必须着力解决村级党组织存在的“无心办事、无人办事、无章理事、无钱办事”的突出问题,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脱贫致富发展经济这个中心,按照换脑子、建班子、学样子、送引子的基本思路,全面加强经济薄弱村党组织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为加快建设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一)换脑子——突出解决无心办事的问题。引导经济薄弱村党员干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摆脱“等、靠、要”等陈腐思想,进一步强化市场经济意识和创新发展意识,要敢于面对困难、抢抓发展机遇。当今社会总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一些村干部思想守旧,怕风险怕受累,只看到满眼的挑战,却看不到整个形势有利的一面,看不到自己发展的路子和优势,固步自封、甘心落后。这样的干部怎么能带领人民群众致富奔小康呢?大量的事实说明,发展市场经济没有敢想敢做敢为人先的创造精神,没有市场观念和经济头脑是不行的,只有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才能有所作为。要解放思想首先要强化学习,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现代科技知识这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根本和灵魂。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头脑,用高新的技术增长才干。其次,要组织党员干部到外面参观学习,激发创业致富的热情,开阔视野,找到自己的差距。近年来,唐王镇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探索,开展了“千户万人出唐王”活动,并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通过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到寿光、莱阳等地参观学习现代农业发展路子,进一步解放了村干部的思想,开拓了思路。回来后村“两委”干部积极推广农业技术,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仅今年上半年就新增蔬菜大棚295个,发展新型农业合作社23家。
(二)建班子——突出解决无人办事的问题。活用载体,找准抓手,进一步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农村要进步,关键在支部。”一个村建设的好坏,关键在于有没有一个甘于奉献、开拓进取、团结战斗的村党支部班子。实践证明,选配好一个班子,就能够兴一方经济,富一方群众。建班子,首先要提高村“两委”干部的整体素质,要把教育培训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在结合上级教育培训的基础上,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活用培训教育载体,开展实用性强、有特色的培训活动。唐王镇在这方面做了初步的尝试,从2009年开始以成教中心为载体,依托远程教育网络,启动了农村干部大专学历教育,重点对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和村级后备干部进行脱产培训,组织党员干部学习政治理论和实用技术,每期学制2年,用3-5年的时间,使“两委”骨干全部达到大专学历,提高村“两委”成员的整体素质。其次要注重对后备干部的选拔管理,及时吸收政治素质好、致富能力强的优秀青年农民入党,逐步解决农村党员年龄老化、党的力量薄弱等问题。在保证发展党员质量的前提下,逐步改善党员队伍结构,充分调动在农村一线、有技术、能致富的青年、妇女的入党积极性,采取集中培训、党支部成员帮助以及参加党的有关活动等方法,帮助他们在思想上、政治上逐步成熟起来,成为党组织强有力的后备军。在强调提高党员干部素质的同时还不能忽视其他党员的先锋带头作用,继续坚持和深化党员“双示范”、“双培双带”等载体活动,激发党员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唐王镇韩西村在村党支部的号召推动下成立了“党员先锋队”,在三夏、秋收时节帮助群众生产,在两季禁烧工作中义务做好巡查员和防火员,受到群众的广泛好评,树立了党员的先锋模范形象。对于个别常年建不全班子的村,可以拓宽选配村党支部书记的渠道,借鉴外地实践经验既可以从乡镇党政机关选派,也可从先进村中选派,甚至可公开向社会招聘,让真正有能力的中青年出来挑大梁。
(三)学样子——突出解决无章办事的问题。按照“树起一个,辐射一片”的要求,有目的地选择一些经济发展、班子建设、人员管理各方面情况都比较好的村作为示范村。通过多种形式,组织经济薄弱村向他们学习好做法、好思路,立足实际,制定本村的发展规划和措施。尤其是要学习先进村规范的运行机制。要着眼于完善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深入开展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以及村级财务代理“三项制度”建设。用制度约束干部,用规范管理干部。行之有效的制度要坚持,已订的制度要落实,缺少的制度要补建,村党支部成员特别要带头执行制度,做出表率。可以对在基层党组织建设中表现优秀的农村党支部书记进行表彰及适度奖励,在村“两委”干部中形成学典型、争先进的浓厚氛围,激发经济薄弱村党支部一班人的事业心、进取心及责任感,以更好地发挥领导带动作用。
(四)选路子——突出解决无钱办事的问题。胡锦涛同志讲过:一个村解决了有人办事和有钱办事的问题,其他问题就好办了。在新农村建设中,村级党组织作用发挥的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村级经济的发展壮大。要想增加村集体经济就必须找好发展的路子,路子对了,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积极培植经济薄弱村新的经济增长点一定要符合村情民意,注重发挥优势,做到因村制宜。致富的路子千万条,就看会找不会找,找到了又能否百折不挠地走下去。无论什么样的经济薄弱村都存在自己的优势,没有资源优势可以发挥地理优势,没有地理优势可以发挥人才优势。那种山穷水尽、无路可走的认识是不符合科学发展的。近年来,唐王镇依托“农业大镇”的实际,将工作思路上做了深入调整,确定了“做大做强农业,实施发展工业,积极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战略。该镇卢家、井家两村建起了占地10000亩的标准化蔬菜生产基地,并在6000亩的核心区成功举办两届历城区蔬菜采鲜节,通过发展旅游观光农业,促进农民增收,逐步摆脱经济薄弱村的困境。
第四篇:关于中学生上网问题的研究
前言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在全世界范围内迅猛发展,电脑随处可见.电脑的普及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不可阻挡的事实.互联网以速度快,容量大便于交流等特点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它以
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思维。如今因特网已渗
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成为我们学习,生活,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因素.一个全新的“网络”时代正向我们走来,正向青少年走来。
面对网络,我们应该如何选择?
中学生上网问题研究分析
一 研究目的 :了解中学生对网络的利用情况
二 研究方法 :
1、上网查阅相关资料
2、到书店和图书馆查找相关资料
3、采访某些教师人员
三 研究过程:
1、根据科技发展的发展趋势,大家经过讨论,一致决定选用“中学生上网问题”这个课题.2、围绕课题,小组成员讨论并设计调查问卷,制定研究计划
3、小组成员在校内分发调查问卷,主要调查对象是本校学生
4、分组采访本校内某些教师,并记录下他们的看法建议
5、走访大量网吧,对上网现象作相应的总结
6、对调查结果进行数据统计,整理相关资料并展开讨论问题进行分
析
四 调查研究结果分析
1、使用电脑上网的人较多。经调查有88%的中学生懂得使用电脑,只有少数人不懂得使用。
2、中学生上网的频率:
调查统计表
频率经常很少没有
数据61%31%8%
图表表明:中学生上网的频率较高,也有一部分人很少去上网。通常大部分中学生会选择在双休日或假期期间上网,中学生之所以会沉溺于网络中是 因为有过多空闲的时间,没事干,因此就把时间耗在网络中。不过大多数的中学生上网时间并不长,只有少数人会在网络中耗费大量时间。
3、对网络的使用情况:
根据调查,有27%的中学生上网会选择用QQ或其他工具聊天,而且大多数喜欢和异性朋友聊天。22%的中学生上网的目的是为了玩游戏,且男生占多数。利用网络看电影,听音乐的比率较高。然而用来查资料的人数极少;用来收发电子邮件的更少。网络可以使朋友、同学之间保持联系,电子邮件方便快速地为人们传递信息,但却只有极少人懂得并利用。
4、在网吧上网的较多
在问及“通常是在哪里上网”此问题时,67%的学生表示会选择去网吧。因为有些同学家中无法提供电脑,也有一部分同学认为去网吧上网气氛较好,又自由。在家中上网会受到父母的限制。25%的学生会选择在家中上网,他们认为还是家中环境好,大多数网吧吸烟的人过多,整个网吧弥漫着咽气的味道,这样就会影响到我们的身心健康。只有少数中学生会选择在学校上网。
5、浏览教育网站的情况:
教育网站对于学生们真可谓是受益良多,我们通过教育网站可以更好地学习知识,通过浏览教育网可以使我们的知识更渊博。据调查,上网的中学生中只有12%的人经常浏览网站,55%的人因学习需要偶尔会去浏览教育网,从来没有浏览过的占有一定比例。
6、对上网的看法
在问及“你认为上网对你有什么影响”此问题时,49%的学生表示没有多大影响,23%的学生认为上网有利于学习,可以提高学习成绩,也有部分表示上网会影响身体健康。
7、父母对孩子上网的态度:
调查统计表
态度支持反对偶尔可以不关心
数据19%34%36%11%
图表表明:36%的父母对孩子上网要求并不是很严格,说明大多数父母还是了解到网络的好处。不过这些父母还是应该注意教育孩子合理地利用网络。有34%的父母是坚决反对孩子上网,他们认为孩子上网只会荒废学业,影响身心健康,其实这样一味地反对孩子上网只会造成负面影响,孩子长大了难免会有点叛逆心理,若一直反对的话,孩子就会越想上网,甚至一上就长达几个小时。支持孩子们上网的父母也占有一定比例。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呢?据分析,现在越来越多的父母过度的溺爱孩子,只要是孩子的要求,他们都会尽量去满足。也有一部分的父母对孩子上网的行为漠不关心,多数是因为工作繁忙,不过这些父母应尽量抽空出来关心一下自己的孩子。
五、论文
(一)上网的好处
1、开阔视野
因特网是一个信息极其丰富的百科全书式的世界,中学生在网上可以随意获得自己的需求,在网上浏览世界,认识世界,了解世界最新的新闻信息,科技动态,极大地开阔了中学生的视野,给学习、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乐趣,通过上网,可以培养他们和各式各样的人交流的能力;通过在网上阅览各类有益图书,触类旁通,提高自身文化素养。
2、拓展当今中学生受教育的空间
科技发展史不断证明,科学技术像一把双刃剑,既有有益于人类发展的一面,也有危害人类利益的一面。网络作为信息社会的技术新生儿,也毫无例外地具有这种双面特征。同时由于中学生身心发展的不成熟性、网络的特殊性和网络发展的不完善性,我们在看到电脑网络对中学生有利一面的同时,更应该看到它的消极影响,并引起足够重视。
3.提供了求知学习的新渠道。
目前在我国教育资源不能满足需求的情况下,网络提供了求知学习的广阔校园,学习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接受高等教育。这对于处在应试教育体制下的青少年来说无疑是一种最好的解脱,它不但有利于其身心的健康发展,而且有利于家庭乃至于社会的稳定。
(二)上网的坏处:
1„影响中学生的学业。中学生上网大多是为了玩游戏聊天等,这些娱乐方式对中学生很有
吸引力,意志不坚定的学生常常沉溺其中而不能自拔,严重影响学业。有的上网时间过长(有的甚至通宵达旦),不能很好地休息,上课精神恍惚;有的为了上网甚至旷课、逃学……诸如此类的现象日益增多,这样就会严重地影响了学业生的大的好前途。
2影响中学生的健康成长。
经常聊天的同学生活在一个虚幻的世界,这样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有的网吧来往人员很多,鱼龙混杂,一些社会闲杂人员专门做一些欺诈学生尤其是女学生的行为,给学生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
3、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
有些网吧环境较差,大量的吸烟导致烟雾缭绕,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中学生上网时间太长,容易引发很多疾病。
4、加重家庭经济负担。
上网需要一定的费用,一般每小时2元左右。学生偶尔上网,经济上尚能承受得起,但长时间上网或上网次数过多,就需要较多的支出,就会加重家庭的负担。
5、诱发中学生犯罪。
网上不健康的内容,也会影响中学生的行为道德规范。有些网吧老板为了赚钱,引诱学生光顾黄色网站,都极易使学生走上犯罪的道路。
(二)中学生对上网的看法
网络的内容丰富多彩,我们可以在网上聊天,听歌,看电影,玩游戏等。在繁忙的的学习中,双修日上上网,通过QQ跟同学们交流培养感情,随着QQ功能的增多(特别是QQ空间),我们可以在上面把自己的心情写出来,还可以BBS,博客等跟各个地方的人交流,开扩我们的视野,增长知识。我们通过网络了解最流行歌曲,下载我们喜欢的歌曲,电影。在无聊时还可以玩玩游戏,以此来放松自己,不少学习资料可以通过上网来查找。
网络对我们的帮助很大。但长时间地使用电脑,有害我们的身体健康。上网时间长后,眼睛会感到疲劳,由于辐射很大,常会觉得很累。不少中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常通宵游戏游戏,导致睡眠不足,精神不集中,常无法正常上课,使学习成绩下降,就而久之荒废学业。我认为这样是不应该的,网络是我们学习娱乐的工具,我们应正确使用,不应沉浸其中。
(三)老师对学生上网的看法及建议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电脑逐渐进入千家万户。如今使用网络的成员越来越多,尤其是青少年,现在大多数的学生喜欢网络。且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是玩游戏或看电影。中学生思想还不够坚定,以致学生不能控制自己,在网吧里熬通宵,缺少适当的运动,以致于身体逐渐变得虚弱,使学习成绩直线下降。这尚且不说,还会给学生带来浪费金钱,扭曲人格的危害。对此,身为人师,他们都非常地担心学生的健康及将来,现在的学生之所以会经常去上网,有些是觉得无事可做,借上网来打发时间,有些则是控制不住自己,只要一到休息的时间就会想起网络,想起游戏的场景。对此,老师曾想过,要让学生做点事情,尽量让他们没有时间去上网。比如说,让学生在周末自行组织到社会上搞些活动或是在学校做些体力比赛等。对于学校,老师有些建议:
1、在周末期间举行一些校园活动。比如设校园文化一角,让不同班级的同学们聚集在一起,选择自己爱好的科目组成一个全体进行交流。
2、在经费允许的情况下,每个周末在校园内观看一些具有影响的电影。如观看爱国影片,名人传记等。
3、在周末期间举行一些体力比赛,如班级球类比赛,舞蹈类比赛等
总之,要让学生的时间得到充实,学生适当的时间合适地消遣是可以的。会学生如何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避免“网毒”的危害,三思而慎行之
(四)、如何正确使用网络
1、网络的灵活性可以调动学习积极性。
我们要加强学习,辨证认识网络。我们要善于网上学习,分清善恶美丑的界限,不浏览不良信息;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把握好上网与学习尺度,趋利避害,争做网络中的主人!
2、网络可以提高青少年朋友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我们要端正态度,提高道德自律。我们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倡导文明新风,争做合格的学生!不断增加自身知识,拓了思维方式,在运用中学会发现问题,并寻找方法去解决问题,这样就提高了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3、充分认识网络的负功能不利于青少年的成长。
认识网络犯罪的危害性。广大青少年朋友应从事物的两面性来认识网络,充分利用有利的一方面,尽量避免有害的一方面对我们的侵害,正确认识网络,正确利用网络,充分利用网络,使网络为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服务。
4、我们要遵守法律,维护网络秩序。
认真遵守有关道德和法律,不参与有害和无用信息的制作和传播,保持必要的警惕,增强自制力,将网络作为学习的工具,促进网络健康发展!
总之,我们要正确认识网络,发挥其积极作用,预防网络伤害。
六、心得体会陈芳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整个团体成员齐心协力,完成了任务,因此我心里觉得很安慰.在我看来,最开心的并不是我们完成了任务.而是通过这次调查拉近了同学们之间的距离,我深深地体会到了朋友的珍贵.这次的活动,也让我们初步地了解了信息时代下的社会现状.我觉得此次活动使我受益匪浅.符颖
本组成员在这次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能够积极配合,在组长的分配下分工作。当遇到困难时,成员间相互帮助,共同商量,最终得到解决.有时大家也不够专心,甚至有点散漫,常弄得十分不欢。
但总的来说,在这次活动中,我懂得了团结合作,了解到应正确地利用信息技术,不应将时代的产物错误地使用,总之我觉得这是一次充满收获和体验的活动.林佩珊
通过这次调查,我发现上网问题已经越来越严重,有些青少年已经到了不可自拔的地步.以前我总以为禁止中学生上网的规定太绝情,不过现在我知道,不绝情最终害的是我们.看着周围因上网不能自拔,荒废学业的同学,我真希望政府能彻底想办法打压纵容中学生上网的网吧.强健
看了填满了的调查问卷后,我非常的心痛,现在的中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是上网聊天,玩游戏,游览不良网站,这种愚昧的上网,会严重地影响我们的正常发育和心理健康.所以,在此,我劝告大家要健康上网.杨娇
通过这次社会调查实践活动,我深有感悟.如今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迷恋上网络,整天沉溺于其中,对此我们不得不引起深思.在调查过程中看到的现象,也让我对自身行为有所思考.我曾因迷恋于上网而导致精神疲乏,有时还会引起严重的头痛病。对此,我觉得我有必要去正确地、合理地利用网络。不过,有时从网络上了解一些知识确实也很有用。如若能找到知心朋友则更好。通过利用网络,我们可以和很多朋友、同学保持联系。但终究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合理地利用网络。我们到底从网络中学到了什么,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通过这次活动,既可以让我们认识到网络对我们的重要性,又可以让我们了解到信息时代下的弊端。还可以增进同学们之间的感情。这次调查实践活动,我受益匪浅。
谢东灵
在小组成员的努力,团结合作下,终于完成了这次社会实践活动。经过这次活动,我从中明白了些道理。同时也学会了些知识。
凡事不会一帆风顺,在这过程中总会遇到不同程度的困难。就像我们在进行调查的时候,有些同学不配合,常弄得我们很难堪,我们也很生气地说不干了。但经过小组成员的相互鼓励,我们耐下心来,用更加礼貌的方式向同学们调查,最后得到我们想要的成果。在小组中,也有因意见不一致而闹矛盾的时候。这时弄得很尴尬。但大家后来都能冷静下来,相互劝说,以少数服从多数的方式解决问题,闹矛盾的成员也握手言和。经过一场矛盾,都会使我们更加团结;每次的努力,都让我们信心大增,我们积极配合,分工合作,做好自身的事情,最后大家把努力的成果拿出来,共同完成了这次活动。我们这次调查的是有关中学生上网的问题,众所周知,因特网遍及世界各个角落,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等带来了好处,使人们了解到更多的知识,便于人们间相互交流.中学生上网更是家常便饭,但大部分都是在网上聊天,玩游戏,看电影,而真正用来学习的则少之又少,更有的沉迷网络荒废学业.由于网络引起的犯罪的例子也不少.我们中学生对问题的认识还不够深,而对网上各式各样的信息常无法做出正确的选择.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较好的利用网络不应沉溺其中,更好的利用网络帮助我们健康成长.王镪
在以科技兴国的现代社会中,要求人人都应该懂得运用科技.电脑的运用则是运用科技的基础.然而,通过调查得知,大部分的学生(尤其是中,高中的学生),不懂或是不想运用电脑浏览和掌握丰富多采的知识,而是利用网络来聊天,浏览黄色“知识”,有的则玩网络游戏,他们聊天,玩游戏的时间之多,有的甚至像着了魔一样迷恋着网络游戏,整天把大部分的精神投入到虚拟的世界中.我对这些不能正确利用网络的同学感到惋惜.我希望广大的父母和学校多关心正在使用网络的孩子,对自己的子女进行正确的教育引导,让他们能够正确并合理的利用网络来提高自身的学识、素质,使更多的后代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第五篇:中学生厌学问题研究综述
中学生厌学问题研究综述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的普遍推行,中学教育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然而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却不能忽视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在部分中学生中,尤其是成绩中下等学生中存在较严重的厌学现象。厌学作为学校教育中存在的一种非常普遍现象,尽管前人已经就厌学的表现形式、原因及对策做过大量研究,然而,厌学现象并没有随着研究者的增多而逐渐消失,反而有种愈演愈烈的趋势。那么在这个物质生活日益富足的今天,中学生为什么会产生厌学情绪?其心理原因是什么?有没有办法减缓或消除学生的厌学呢?这是一个值得教师和家长深思的问题。
一、引言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曾在全国做过中小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大型调查,结果表明:中国学生普遍厌学,尤其是中学生[1]。另据有关调查显示,中学生的厌学率不但较高,而且还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城乡差异。国内像这样的调查文章还有很多„„在一些发达国家中也存在同样的学生厌学问题。厌学是日本青少年的五大社会问题之一,有三分之二的日本中学生想逃学。(赵蓉2000年)[2]。可见,厌学已成为国内外中学教育中存在的一个亟待解决的棘手问题。国内外许多教育学者对厌学做了大量研究,主要涉及对厌学定义及特征的界定,厌学原因的分析,厌学问题的防治和矫正策略等方面。本文就有关厌学问题的国内外研究做了部分总结,以供有关厌学问题的研究者参考,并能为如何避免学生厌学,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些许参考。
相关概念的界定:
厌学(weariness of learning),简单地说,是指学生厌恶学习,或不愿意主动学习,是一种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具体而言,厌学是指学生对学校的学习生活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持冷漠态度等心理状态及其在行动中的不良表现方式[3]。其主要特征是学生对学习厌恶反感,甚至感到痛苦,因而经常逃学或旷课。厌学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下降,即学生完成一定学习任务的速度和质量降低[4]。
二、对国外厌学研究的概述
国外基本没有直接讨论“厌学(being weary with school,being disgusted with school,dislike of school,being weary of learning/studying)”的资料,相关资料是关于“逃学(truancy;hooky)”、“辍学(dropout)”以及“学习倦怠(learning burnout)”的研究。国外用“逃学”一词表达一种行为,认为行为是客观的,只要出现这种行为,相应地西方就会有细究“逃学”背后的社会原因、经济原因、学校原因等方面的研究,以及大量的改变这种行为的计划方案[5]。
早在1963年,美国肯尼迪政府就发表了《反中途辍学运动》(The 1963 Droupout Campaign)报告,重在指出学生中途辍学是教育的严重损失,号召公众预先发现潜在的辍学问题,帮助已辍学的学生返回学校。影响美国学生中途辍学的因素大致可归纳为:学校因素、家庭因素、个人因素和社会因素四个方面[6]。国外关于“学习倦怠”的研究是由“倦怠”的概念延伸过来的,其中以Freudenberger(人们通常认为Freudenberger是倦怠研究的开创人)和Maslach对“倦怠”所下的定义被引用的最多[7]。90年代初,日本媒体曾对中学生厌学数理作过报道。近年来,日本文部省曾经对全国4966名初中二年级学生进行了有关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厌学数理的中学
生已超过半数,达52%,比1995年的同类调查增加了5个百分点[8]。日本在谋求解决日益严重的厌学生、流失生问题时,强调把学校建成学生的“精神场所”。即学校通过日常各种教育活动和适应每个学生的个性、能力的指导,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并使其在良好的集体环境中形成正确的人际关系[9]。
二、对国内厌学问题研究现状概述
80年代以来,我国就有许多学者对城乡学生厌学做过大量调查,认为学生厌学相当严重,并开展了许多相关研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综观这些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其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对学生厌学的成因分析和防治策略等方面,总结归纳如下:
1、厌学的定义及特征
关于“厌学”,不同的人所下的定义稍有不同,有人称之为厌学感,有人称之为厌学症,还有人称之为厌学情绪。从网上检索到的出现频次最多的厌学的定义是“学生消极对待学习的心理和行为反应模式,其表现为对学习的作用存在偏见,情绪表现消极,行为上远离学习活动”[10]。
傅安球(2002)等认为,厌学是指“学生对学习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包括厌学情绪、厌学态度和厌学行为”,其主要特征是对学习厌恶反感,甚至感到痛苦,因而经常逃学或旷课[11]。肖格格(2004)认为,厌学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学生对学习不但厌倦,而且有意识的拒绝和逃避的行为。厌学可以仅仅是一种心理性的活动,也可以表现在行为上。它的根本特征是对学习有意识的放弃和抗拒[12]。
2、厌学成因分析
安秋玲、李召存(2005)结合自己在学校心理咨询实践中的体会和反
思,从心理学的视角揭示导致某些厌学类型深层内在心理动因:(1)自我导向的偏失;(2)自主学习动机被替代;(3)相关心理需要被忽视;(4)自我同一性发展的困扰[13]。邓家金认为学生厌学的原因在于:(1)动机缺失;(2)兴趣转移;(3)学习无望;(4)恨屋及乌;(5)情感饥渴;(6)物极必反[14]。也有研究者总结了大致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教师教学方式陈旧,教学内容枯燥,教学能力不足;(2)考试过于频繁,教育管理过于看中分数;(3)家庭教育方式不当,父母“唯成绩论”,对孩子的学习进行高压管教;(4)教师、父母与学生沟通不够,情感关怀缺失;(5)学生自身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兴趣,学习自控力差[15]。
3、厌学问题的防治与矫正策略
傅安球等认为,运用个体心理咨询、团体心理咨询等手段能够有效且明显地改善厌学心理,但要完全消除厌学心理则还需要辅以其他干预手段
[16]。张震认为,为了使厌学的学生转变为好学生,最有效的策略是:第一,鼓励好奇与探索;第二,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第三,给予学生成功的满足和失败的挑战;第四,适时地给予学生恰当的赏罚;第五,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第六,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第七,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17]。滕文荣提出要消除中学生的厌学情绪,社会、学校和家庭都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和对策,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18]。
三、结束语
对国内外厌学问题研究的评论
关于学生厌学问题的研究,国内外许多教育专家、教学工作者进行了孜孜不倦的分析和研究,针对厌学的特征、具体表现、原因分析及矫正策
略各方面都进行了广泛探究,答案也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毋庸置疑的是,他们的研究为厌学现象何以产生的分析及如何防治提供了极为有价值的理论依据,也为解决教育实践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但从另一方面看。绝大多数文章仅局限于教育学领域,写作和研究方法单一,缺乏实证。目前有关厌学的研究大多是在教育学领域进行,心理学领域还较少涉及该课题。经过文献分析后,我们不难发现,绝大多数的论文内容几乎相近、写作方法单一,它们一般先是描述症状,接着分析原因,最后提出建议。
综上所述,对于厌学问题的研究,前人已经做了广泛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成就,对于我国的研究提供了较为重要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游夏茵.调查显示中国学生普遍厌学向教育提出严峻课题[J].中新社,2002,2.[2]赵蓉.日本青少年的五大社会问题[J].中国青年研究,http://ki.net,2000,4.[10]胡俏.中学生学习倦怠结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浙江:浙江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2006.[12]肖格格.中学生厌学文言文现象的教育心理学分析.[硕士学位论文].武汉: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科教学.2005.[13]安秋玲,李召存.学生厌学行为的心理学分析[J].当代教育科学.2005(13):43~46.[14]邓家金.部分农村中学生厌学化学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硕士学位论文].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7.[15]陈洪岩.中学生学习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南京: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系.2007.[17]张震.中学生厌学行为的成因分析及其对策[J].教育心理探微,山东教育科研,1998,(6).[18]滕文荣.中学生厌学情绪的分析与对策[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增刊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