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坑工程时空效应理论与实践范文
基坑工程时空效应理论与实践
2005年08月08日
项目完成单位:上海市地铁总公司、同济大学
组织鉴定单位:上海市建设委员会
鉴定时间:1998.3本成果获一九九九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基坑工程时空效应理论是指在基坑工程施工中科学地利用土地自身的控制地层位移的潜力,以解决软土深基坑稳定和变形问题的一整套设计、计算方法和施工工艺。包括两方面:一是根据基坑工程设计所选定的主要施工参数(即基坑规模、邻近环境要求、几何尺寸、支撑形式、开挖方式和地基条件等),通过时空效应理论的分析计算,设计出详细的可操作的开挖与支撑的程序及施工参数,一般按分层、分步、对称、平衡的原则开挖与支撑,其中最主要的施工参数是分层开挖的层数、每层开挖深度,以及每层开挖中基坑挡墙被动区土体开挖后、挡墙未支撑前的暴露时间和暴露的宽度及高度;二是根据已设计好的或正在施工的施工参数、施工工况,基坑工程时空效应理论提出了计算基坑支护系统的内力、变形以及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的新方法(包括平面和空间三维有限元计算方法);分析土压力随时间、工况等的取值方法及其规律,从软土流变性等理论基础上研究基坑周围位移及对邻近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等的影响的计算方法并提出了应用时空效应原则控制基坑变形的设计方法和施工工艺:“分段、分层、随挖随撑、按规定时限施加预应力,作好基坑排水,减少基坑暴露时间”,地铁车站深基坑施工技术要点(即“21条”)等等深基坑施工技术要点也是从此产生。基坑工程时空效应理论预测的支护结构的内力和变形以及邻近建筑物及地下管线等的位移的准确度可达80%以上,误差很小。
应用时空效应理论能有效地控制基坑变形,保护周围建筑物、地下管线、邻近隧道等的安全,在深基坑施工中已获得广泛地应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基坑工程时空效应理论及施工工艺适用于并已在各种类型的基坑工程中获得广泛的应用,在软土地区应用效果尤为显著。在需要时配以必要的地基加固,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原理也可推广至桩基等整个岩土工程中。
基坑工程时空效应理论及施工工艺已编入国家基坑工程行业规范、上海地区基坑工程规范、《基坑工程手册》、“21条”等,秦四清等在《深基坑工程优化设计》一书中评价时空效应是软土工程中的一次类似于岩石隧道中新奥法的革命。本成果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在深基坑工程中采用时空效应施工,可以提高施工效率,节省大量的工期,并可以节省大量的地基加固费用,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也为高层建筑地下室不规则深大在基坑变形达到规定的高标准提出了一整套安全而经济的设计和施工方法,使围护墙体水平位移和地铁隧道位移均达到了所规定的15mm的国内外最高标准。一般性的基坑(如地铁车站)可节省工程费用数百万元,工期约2~3月,大型基坑可节省工程费1000多万元,每个工程的工期至少减少3个月。
第二篇:《工程招投标理论与实践》课程学习总结
《工程招投标理论与实践》课程学习总结
通过六天的招投标学习以及对案例A市M科技中心项目施工招标文件编制和案例A市高速公路改建工程施工招标资格预审文件编制,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不仅使我在理论上对招投标有了全新的认识,在实践能力上也得到了提升。同时也让我对招投标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体会。在此次学习过程中,我除了学习到很多关于招投标的知识外,最重要的是锻炼了我认真、细心等能力。这也为我们以后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本次课程地学习中,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
一、工程招投标的基本知识
根据不同的采购主体,采购可分为公共采购、企业采购、个人消费采购。《政府采购法》第26条规定以下五种采购方式:
(一)公开招标;
(二)邀请招标;
(三)竞争性谈判;
(四)单一来源采购;
(五)询价;公开招标应作为政府采购的主要采购方式。根据特别法优于一般法的规定,招标投标活动要遵守合同法(一般法)的基本原则,更要执行招标投标法(特别法)中有关特别规定。
合同的订立,必须要通过要约与承诺两个阶段。要约是一种定约行为,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承诺是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
招标公告:要约邀请,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只是订立合同的预备,不是定约行为。投标文件:要约。投标有效期:承诺期限。中标通知书:承诺。
二、工程招标相关规定
必须招标项目的范围:关系社会公共利益、公众安全的基础设施项目;关系社会公共利益、公众安全的公用事业项目;使用国有资金投资项目;国家融资项目;使用国际组织或者外国政府资金的项目。资格审查分为资格预审和资格后审两种方式。按照有关招标投标法律法规与规章的规定,招标文件一般由以下七项基本内容构成:招标公告或者投标邀请书;投标人须知;评标方法;合同条款;技术条款;投标文件格式;附件等。
招标文件的编制:充分利用招标文件示范文本;合理划分标段和标包;明确具体详细使用和技术要求;明确招标项目实质性要求和条件;明确评标方法。
三、工程开标、评标有关规定 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的同一时间开标。指定地点按时开标,不得擅自提前或拖后,更不能不开标就进行评标。招标应邀请所有投标人参加开标,投标人不参加开标会视为默认开标结果。
废标的四大类情形:未能做出实质性响应的重大偏差;低于成本竞标;拒不按照要求对投标文件进行澄清、说明或补正的;其他违法行为或者法律禁止情况。
四、工程中标、签约有关规定
确定中标人的权利归属招标人;政府投资项目,招标人只能确定排名第一的中标候选人为中标人。评标和定标应该在投标有效期结束日30个工作日前完成。中标结果公示或者公告。招标人和中标人应当自中标通知书发出之日起30天内,根据招标文件和中标人的投标文件订立书面合同。招标人与中标人签订合同5个工作日内,招标人应向中标人和未中标人退还投标保证金。
五、工程施工招标与投标
工程施工招标方案编写,一般应包括工程概况、招标依据、招标范围、承包方式、标段划分、时间安排、资格审查方式、评委会组成方案、交易场所等。工程招标文件编写,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施工招标资格预审文件》(2007年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施工招标文件》(2007年版)。工程施工投标文件组成:投标函及投标函附录;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或授权委托;联合体协议书(如果有);投标保证金;已标价的工程量清单;施工组织设计;资格审查资料。
六、特许经营模式
PPP项目一般分为四个阶段。准备阶段:包括确定项目、项目立项、招标准备、资格预审;招标阶段:准备招标文件、评出候选中标者、详细谈判、选定中标者;融资阶段:融资决策、融资结构、融资谈判、融资执行;实施阶段:设计建造、运营维护和移交。
这次的课程,让我对工程招投标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以前觉得书上说的我们都理解,我们懂了。最后,“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积极投身实践,学以致用,才不枉所学。工作中要学的还有很多,主动去学习,自己琢磨,自己归纳,不懂的再去询问老师。我会继续不断的努力,不断完善自己。
第三篇:翻译理论与实践
大连外国语学院
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初试)
翻译理论与实践 考 试 大 纲
大连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法语翻译理论与实践考试是为大连外国语学院招收法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入学考试科目。考试内容为法汉互译实践能力以及基本翻译理论知识。本考试遵循科学、公平、安全、规范的原则,评价的标准是高等院校法语专业优秀本科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大连外国语学院对报考法语语言文学专业的考生择优录取,确保研究生的入学质量。
I.考查目标
1.考查考生的法译汉实践能力;
2.考查考生的汉译法实践能力;
3.考查考生对翻译基础理论的了解程度;
4.考查考生对翻译现象及翻译本质的认识能力。
II.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
1.法语文学语篇汉译约30%
2.法语非文学语篇汉译约20%
3.汉语文学语篇或非文学语篇法译约38%
4.法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及中国著名翻译家名词解释约6%
5.翻译理论基本概念阐释或翻译现象解析约 6%
四、试卷题型
1.法译汉: 共2题,其中文学语篇翻译40-50分,非文学语篇翻译20-30分。
2.汉译法:1-2题,汉语文学语篇或非文学语篇法译50-60分。
3.名词解释:法国著名翻译理论家或中国著名翻译家名词解释2题,每题5分。
4.论述题:1题,对翻译理论基本概念进行自由阐释或解析翻译现象,10分。
III.考查范围
1.19-21世纪法语文学作品翻译
2.法语非文学语篇翻译,侧重文化翻译
3.中文现当代文学语篇法译或中文非文学语篇法译,侧重文化翻译
4.法国当代著名翻译理论家及中国现当代著名法语翻译家名词解释
5.翻译理论基本概念或具体翻译现象阐释与解析
第四篇: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理论意义
1、丰富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理论。在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凝练着一种价值判断,从而
形成了整个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在批判旧社会中发现新社会,其与资本主义当代价值观截然不同,某种意义上社会主义价值观应是更符合人类进步的一种价值观。然而,经典马克思主义中对“应是”的问题解决较多,没有“如何是”的问题解答。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发展,社会科学逐渐关注到人及群体的价值观形成的过程,条件等问题研究。系统梳理、批判、借鉴这类研究,能丰富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研究的理论内涵。
2、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新的理论视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是时代的呼
声,需要理论依据和现实基础。而共产党人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建设者,其价值观的发展和形成无疑关乎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关乎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发现共产党人价值观中的杂音,从现实的角度出发,借鉴社会科学中的最新成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提供新的理论视角。
3、价值观研究对党建科学化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党建科学化是一个理论前沿问题,研究中
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观问题,可以为党建科学化提供理论指导。站在一个更加科学的角度,完善党的思想建设,为其提供更为科学有效的建设方式。
实践意义
1、研究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观问题,对在党内统一思想,凝聚力量,贯彻好党的基本路线,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有重大的意义。一个政党能否有效地的行动,取决于广大党员的观念是否正确,而在社会转型时期,党组织党员执行路线政策走样,中国共产党人同样处在现实利益矛盾之中,研究党员的价值观变化即形成根源,有助于在当代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2、研究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观问题,对巩固党的领导地位,增强党的政治感召力和向心力
至关重要。当代,社会结构日益复杂,党内出现了一些腐败分子,不顾党纪国法,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破坏了党的社会主义事业,可是依然涌现出了,杨善洲等优秀的共产党人,他们坚守着自己的崇高信念,画出了时代强音。前后对比,价值观在个人内心力量中的作用至关重要,从这个角度去进行党的思想建设,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3、研究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观问题,从中华民族崛起的角度看,它不仅仅关乎社会主义事
业的实现,同样在民族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会铸就出新的民族文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马克思主义思想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紧密相连,升华社会主义价值观,不仅仅是党的问题,也是民族发展进步的问题。
研究目标
论文选题,力图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理论基础,综合社会学、心理学多学科知识,明晰个体价值观及群体价值观的形成过程。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中,思考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观形成、发展。结合新形势下共产党人价值观的变化和问题,对“如何提炼和构建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观”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系统化的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理论。
拟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1、个体价值观及群体价值观的形成问题,以马克主义理论为基础研究价值观的形成问题,以人为本,提出系统的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理论。
2、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的历史梳理与总结,从宏观的历史背景下,从近代中国革命及现代
化建设中梳理共产党人的价值观的形成及发展,探讨当代共产党人价值观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及问题。
3、提出系统的共产党人价值观建设路径,为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构建,党建科学化,提供理
论支持。
第五篇:翻译理论与实践
第一部分---老龄化产业
随着中国老龄化快速到来,如何养老已经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话题。演员吴秀波最近成为媒体的焦点倒不是演什么新片或有什么绯闻,而是居住在养老院的母亲想儿子,抱怨来的次数太少,老太太每次都要用笔记录双方见面甚至是通话时间。是居家养老还是去养老院,记者随机采访了身边的人。
“如果夫妻双方都健在,我还是愿意居家养老。毕竟,一切都是熟悉的,有感情,也方便。”一位现年近50岁的朋友表示。
调查显示,愿意居家养老的占大部分。理由如下:一般家庭目前居住都是成熟社区,医疗、购物、交通等都比较方便,这些都是老年人最需要的服务设施。
其实,各地政府已经采取相关措施,应对老龄化的到来。如上海是全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每五个人中就有一个60岁以上的。最近,上海静安区提出了“床位不离家,服务送到家”的居家养老模式。即上海静安区委、区政府结合区域内居家养老的实际,将本区餐饮、医疗、商业、家政、服务等公共资源进行整合,给予适当经济补贴,成立了15个助老服务站,使老年人享受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上海静安区模式的好处在于:第一,能够为空巢老人提供“量体裁衣”式服务,服务站上门服务,基本上做到了人性化;第二,能够减轻老人思想压力,使老人安心静养。老人们待在家里静心休养,而不再为吃饭、就医、保健、洗澡、理发等犯愁;第三,能够减少子女的负担,促进家庭和谐。
成都这个休闲城市,也在居家养老上成效明显。全市有10126名“空巢老人”享受政府购买的居家养老服务,有22000余名志愿者、1000余个社会组织、5000余名专业人员为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
“过去是养儿防老,现在不同了,估计独生子女的父母们早有思想准备”,一位受调查者告诉记者。
根据国务院日前印发《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时期,随着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到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从2011年到2015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将由1.78亿增加到2.21亿,平均每年增加老年人860万;老年人口比重将由13.3%增加到16%,平均每年递增0.54个百分点。
更为重要的是,老龄化进程与家庭小型化、空巢化相伴随,与经济社会转型期的矛盾相交织,社会养老保障和养老服务的需求将急剧增加。未来2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加重,到2030年全国老年人口规模将会翻一番,老龄事业发展任重道远。
调查显示,有部分人群选择去养老院或者是老年公寓养老。也不是喜欢不喜欢的问题,而是可以和同龄人在一起,各种服务设施齐备,万一出现问题,也能得到及时救助。只是,远离自己熟悉的家庭环境,对亲情的渴望显得极为迫切。
再看吴秀波将自己母亲送进北京西城区老年公寓的事情。一个月4000元,30多平方米,卫生设备齐全。电视冰箱洗衣机等家电用品一应俱全。
“现在很多老年公寓或养老院,都建立在远离市区的郊区,这很不方便,尤其是医疗等。毕竟,老年人一般都有些身体上的毛病,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更为迫切”。一位长期从事医疗卫生事业的人士告诉记者,她认为把老年公寓或养老院孤零零地建在郊区,不太合理。
按照我国相关规划,将加快老年活动场所和便利化设施建设。在城乡规划建设中,充分考虑老年人需求,加强街道、社区“老年人生活圈”配套设施建设,着力改善老年人的生活环境。通过新建和资源整合,缓解老年生活基础设施不足的矛盾。利用公园、绿地、广场等公共空间,开辟老年人运动健身场所。
日本是世界上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上世纪70年代即进入老龄化社会,2005年,达到了“超老龄社会”。日本人平均寿命高达83岁,位居世界第一,也说明日本在养老保障上的成功。据悉,日本老年人住宅设施的建设实际上是跟政府规范管理密切相关的,相关法律对于建筑规模、人员、服务内容等等都有详细规定,老年住宅的建设都是在国家政策的指导或者约束下开展的。而且,建造地点都是在城市中间,交通等都十分便捷,这样,防止老年人彻底脱离社会主体。
其实,客观上说,老龄化给政府和社会带来压力的同时,也有很多潜在商机,如中国养老产业。据预测,2010年至2015年中国老年人规模将由1.78亿增加到2.2亿,养老产业市场规模2010年1万亿元到2050年要增加到5万亿。其中,护理、医疗、服务等领域受益最大。有专家表示,养老能够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增长。通过整合资源,推动了城市社区餐饮服务、医疗保健、物资配送业发展,带动经济持续稳定运转。同时,还能创造就业岗位,减轻区域内就业压力。与此同时,还得需要一批训练有素的医护、家政、饮食服务人员。
第二部分----莫言获奖看文学翻译暗淡现状
随着11日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实现中国籍作家诺奖“零的突破”,中国当代文学对外翻译问题再次引发社会热议。目前我国当代文学向外传播面临着复杂情况,想登高涉远,谋求合力至关重要。这个合力包括政府与民间,中国作家与外国翻译家以及外国出版商之间的协力。今天,世界阅读中国已有很多渠道,但是文学始终是一个独特而富于魅力的选择。这是一条新的“丝绸之路”,只不过这次骆驼背上托载的不是瓷器、茶叶,而是文化与精神。
不过,莫言获奖并不能掩盖中国当代文学对外翻译出版的尴尬现实。“中国文学还没有走向世界,但是世界文学却已经走向中国了。”作家刘震云说。据统计,目前作品被译介的中国当代作家有150多位,只占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的1.3%。中国每年出版的引进版外国当代文学作品数量却十分巨大。在美国的文学市场上,翻译作品所占比例大概只有3%左右,而在3%的份额中,中国当代小说更是微乎其微。如此,中国当代文学的对外影响能有多大?我个人感觉这种尴尬源自于我们国家的外语教育的偏颇。
其一,现在的很多外语教育也和我们国内的大部分教育套路是一样的,就是两个字,考证。国内等级,国外等级,各种水平测试不厌其烦,而这些水平测试的方向更多的注重的是词汇和语法之类的,无法体验出语言的优美,有的只是死记硬背和完成任务。
其二,大部分的外语学院只是重视外语的学习而忽视了我国自身文化的涉猎,很多同学拿着各种奖学金,却写不出一篇像样的获奖感言。唐诗宋词几乎不会,遑论汉赋元曲,就连很多当代作家的大名都没听说过,又怎样能理解中文文学作品的精髓?无法理解文学
本身的精髓与魅力,即使外文水平再高也翻译不出文学的价值。
教育的不成熟造成了人才的不成熟,而中国文学的对外翻译恰恰缺少的就是一批精通中文的外国翻译家与学者。作家徐坤说,如果中国作家能与这些外国翻译家进行有效沟通,形成合力,将既有利于外国译者快速锁定有价值的中国作品,也有利于中国作家深度了解别国的读者心理。
莫言说“我们不要急于求成,文学走出去不同于出口商品,这是缓慢的过程。”他指出,中国文学的翻译出版,已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世界需要通过文学观察中国,中国也需要通过文学来展示自己的真实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