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论司法行政部门如何进一步发挥职能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浅论司法行政部门如何进一步发挥职能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作为司法行政部门,担负着人民调解、安置帮教、社区矫正、法律服务和基层普法等职能,在推行民主法制、维护公平正义,化解矛盾纠纷,实现社会和谐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支重要的基础力量。只有紧紧扎根基层,贴近群众,以司法所为平台,发挥好法律宣传、法律保障、法律服务职能,才能在更好地服务新农村建设,在新时期展示司法行政工作独特的优势。
一、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升依法治理水平,努力建设法治新农村
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质,形成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人自觉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长期的基础性工作。针对农村基层的特点,必须始终坚持普法与依法治理并举的原则,进一步提升基层群众的法律意识。
一是要从法制宣传的实效入手,继续推行“四性”教育形式,即针对性、实用性、趣味性和及时性。在针对性上,要针对不同对象,把握不同特点,对不同层次的人员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宣传教育。在实用性上,要选择与群众生产生活联系最密切的法律知识作为宣传重点,学以致用,学有所用。在趣味性上,要选择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积极与有关部门协调,以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大众传媒为载体,发挥它们迅速、生动、直观的优势,寓法制于新闻事件,寓法制于百姓生活、寓法制于文艺娱乐,提高宣传覆盖率和吸引力。特别是结合农村特点,利用交流会、法律进社区、展板等群众易于接受的形式开展法制宣传。在及时性上,要确保法律法规颁布实施后迅速、快捷宣传到群众之中。要根据法律的调整、更新,及时编发资料,通过法制宣传专栏橱窗、设立法制信箱等载体,及时进行宣传贯彻。
二是要从基层公职人员依法办事入手,继续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以贯彻落实两个《纲要》为着眼点,深入实施“平安宝坻”建设,积极稳妥推进全区法治化进程。充分发挥司法行政机关在区域法治建设中的重要职能作用,积极探索政府法治、行业法治、基层法治内在规律,不断创新依法治区工作运行机制。基层群众对政府公职人员的公平、公正要求很高,作为司法行政部门要积极组织基层领导干部、行政执法人员加强宪法、行政许可法的学习,用法律约束公务行为,自觉做到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同时,对政府执法行为如拆除违章建筑、征地拆迁等与群众密切相关的工作,及时提出法律建议书,避免违法行政行为的发生。三是要从提高自治水平入手,继续推进各项创建活动。以“民主法治示范村”、“民主法治示范社区”、“民主法治示范单位”创建活动为载体,按照创建标准,加强对创建工作的协调指导。通过创建活动的开展,不断提高基层组织自我管理水平,努力营造规范、有序的社会氛围,为全面推进城市现代化建设提供基层组织保障。
二、充分发挥法律保障职能,突出工作重点,努力建设稳定新农村
正确处理和及时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突出抓好不良行为的矫治,是促进基层和谐稳定的重要工作,司法行政部门与其他综治部门相比,其人民调解、安置帮教、社区矫正等工作对于维护基层社会的稳定具有独特的优势。
一是将人民调解工作建成农村稳定的“第一道防线”。认真做好人民调解工作,及时化解人民内部矛盾,是司法行政机关直接服务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在人民调解工作的推进过程中,要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在街镇全部建立调处中心和人民调解委员会,并配备工作人员;在各村、社区全部设立调委会,各自然村、居民小组建立调解小组,各村居小组、楼幢院落建立人民调解员和纠纷信息员,形成区、街镇、社区(村)、自然村(居民小组)四级配套联动、上下贯通的调解网络体系。同时,积极探索接边地区、高校与地方、部队与地方等联合调解组织建设以及厂矿企业、集贸市场、流动人口聚集区和行业组织的调解网络建设,做到哪里有矛盾纠纷,哪里就有调解组织,确保不漏管、不失控。积极探索大调解志愿者队伍建设,整合义务调解员、纠纷信息员以及“三老”志愿者等社会力量,真正使人民调解工作成为人民群众自己解决纠纷的重要力量。同时,创新人民调解形式,积极组织司法所、调委会人员走村入户,了解纠纷动态,开展针对性的预防处置。探索在社区建立“纠纷评议室”和听证会制度,邀请居民代表对身边的纠纷进行评议,真
正做到群众的纠纷群众自己解决。
二是将排查与治理建成处置各类矛盾纠纷的有效手段。定期组织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及时发现和掌握社会矛盾纠纷动态,健全预防处置突发性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的工作机制,提高依法预防和处置的能力。坚持以防激化为重点,开展创“四无”活动,严防因调解不善而引起的自杀事件、刑事案件、群体性械斗和群体性上访。适时组织开展纠纷专项治理,除传统的农村赡养、宅基地、邻里纠纷外,根据新时期的特点,围绕土地流转、税费改革等与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纠纷开展专项治理。同时,坚持以综合治理为手段,积极落实责任制,建立健全维护稳定长效管理机制和工作运行机制。
三是将安置帮教和社区矫正建成不良行为矫正转化的重要机制。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和社区矫正工作虽然在工作性质、方式、内容上不同,但它们共同的目的都是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都是维护基层稳定和谐的重要工作。要发挥好司法行政部门指导的职责优势,加大对全区各镇、街道社区矫正工作的指导和管理,进一步规范社区矫正工作制度、运行机制和社区矫正工作流程,建立起职责明确、相互配合、密切协作的有效机制。在加强执法的同时,探索社区组织和人民群众的矫正模式,充分利用社区、高校、群众团体的资源优势,强化对社区矫正对象的监管措施,确保矫正质量。同时,积极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要逐步实现帮教社会化、就业市场化、管理信息化、工作职责规范化。针对农村的特点,要做好回归人员的口粮田、必要的住房、稳定的生活来源、及时的跟踪帮教等工作,从就业和思想认识两个重要方面入手,避免和减少重新犯罪。
四是将外来流动人口的管理作为重中之重来抓。目前,我区登记录入流动人口23.3万多人,大量的流动人口在为我区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也对社会稳定工作带来较大的压力,特别是侵财类案件时有发生。在建设稳定新农村工作中,司法行政部门更要发挥职能积极介入流动人口管理。要组织人员深入到流动人口较为集中的企业、工地、小区等,开展法律咨询、散发法律资料,告知他们享有的权利和必须履行的义务。建立外来务工人员法律援助工作站,并在外来务工人员较为集中的企业建立工作站点,在建工部门建立联系员制度,积极引入非诉讼法律援助机制(法律援助ADR),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快捷、方便的法律咨询服务、非诉讼调解和法律援助,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三、充分发挥法律服务职能,贴近群众需求,努力建设和谐新农村
追求社会公平和正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司法行政机关在建设和谐新农村中,更要积极通过指导法律工作者参与诉讼代理、刑事辩护、法律证明、法律援助等工作,为基层提供全方位的法律服务。一是实现法律援助与社会公平的有机结合。法律援助是社会救助在司法领域的体现,体现了政府和社会对困难人群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关怀。在建设和谐新农村中,司法行政部门要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为目标,积极面向社会、面向基层、面向贫困群体的原则,依托基层司法所和法律服务所,充分发挥法律援助工作站、“12348”专线和法律援助志愿者的作用,针对老年人、妇女、儿童、残疾人、低保家庭等困难群体,深入开展法律帮困、法律扶贫、法律维权等特色工作。同时,针对基层法律工作者逐步退出诉讼领域的实际,择优录用部分法律工作者进入法律援助工作站,充分利用他们懂法律、东民情的优势,积极开展非诉讼法律援助,既缓解法律援助人员力量的不足,也可以为法律工作者寻求出路。
二是实现法律服务与“三农”发展的有机结合。积极组织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工作者,以服务为准则,拓展空间,积极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法律服务。围绕街镇经济发展建立和完善法律服务工作机制,建立健全与边远镇的对接机制,选择优秀律师参与服务街镇社会管理和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活动,推行律师与街镇政府联席会议制度,主动担任政府法律顾问,在农村经济发展中把好法律关。结合我区实际,随着新的征地拆迁办法的出台,及时组织公证处介入拆迁农民安置工作,主动为全区新建安置房的分配以及拆迁安置提供公证法律服务,并简化办证程序,对困难群众实行减免办证费用。
三是实现法律咨询和信访工作的有机结合。继续做好律师参与信访工作,依法解答上访群众的咨询,帮助解决好涉法上访问题。同时,积极收集群众上访中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法制宣传、法律进社区、开办法制讲座等活动。
四、坚持立足基层,大力加强司法所建设,打造司法行政机关服务和谐新农村建设的中坚力量司法所作为一级政法组织,与公安派出所、基层人民法庭共同组成街镇一级的政法体系,是司法行政机关扎根基层,直接服务人民群众的最前沿。司法行政部门在建设和谐新农村工作中,必须按照中央关于“两所一庭”建设的要求,继续面向基层,加大司法所建设力度,工作下移、重心下移。
一是要强化司法所设施配置。着眼于司法行政工作改革、发展的长远目标,努力争取地方党委、政府的支持,在司法所办公用房、硬件配置、交通工具、现代化办公设施等方面加大投入。在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等方面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支持,做精做强司法所。
二是要强化司法所规范化管理。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制定严细的管理目标和措施,落实管理责任,建立综合配套、运转协调的工作机制。指导各司法所结合实际,研究制定适合本部门本单位的政治和业务学习、例会、岗位目标责任、业务公开公示等各项规章制度。通过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使司法所的各项工作进一步走上有章可循、规范运作的轨道。
三是要强化司法所业务建设。认真贯彻司法行政队伍教育培训的有关规定,开展“岗位大练兵”活动,不断加强基层司法所人员的思想政治、职业道德和业务知识教育,切实增强民本意识、服务群众意识。指导司法所不断拓展工作领域,创新工作路子,把基层调解、法制宣传、志愿者队伍等各种资源、各支队伍、各项工作整合起来,发挥整体优势,使基层司法行政工作更具活力。
第二篇:发挥司法行政职能服务新农村建设
文章标题:发挥司法行政职能服务新农村建设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部署,意义非同一般。湘西州司法行政机关要发挥自身的优势,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致力于全州新农村建设。
一、农村的社会变化对司法行政工作提出新的要求
一是改革发展的力度加大,对法律服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社会转型的深化,城乡差距逐步扩大,农村社会经济发展较城市相比相对缓慢,社会各项事业和基础建设与城市相比相对薄弱。因此,党中央的一系列决议都把农村的经济发展作为重中之重。从中央的决策看,整个“十一五”期间,国家对“三农问题”的投入不断扩大,这些投入将主要集中在村以下,农村各项建设将不断升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全面展开。因此,律师、公证等法律服务工作如何面向基层发展,找准服务的位置,为基层建设服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已成为司法行政工作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新课题。
二是人民内部矛盾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特别是农村生产方式、农民从业方式的转变,农村的矛盾和问题与过去相比出现了较大差异。由原来的村民之间、村民与集体之间的矛盾扩展到村民与社会的矛盾,而且矛盾纠纷呈现出主体多元化、内容复杂化、调处疑难化等特点。2005年我州调解民间纠纷10507件,从纠纷构成情况看,婚姻家庭2346件、劳动纠纷1040件、土地承包纠纷1359件,房屋宅基地纠纷1139件。这些新的变化对司法行政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是如何把解决当前社会矛盾作为人民调解工作的着眼点和立足点,从这一点出发,不断探索解决新形势下社会矛盾的办法和措施。
三是不稳定因素不断增加,对安置帮教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经济大发展,社会大开放,人员大流动这是当前社会的重大变化。由此而引发的违法犯罪因素不断增多,而且越是农村这种现象越突出,尤其是城乡结合部更显突出。2005年全州刑满释放人员497人,解除劳教人员35人,如何做好这些重点人员的教育改造和安置工作,已成为司法行政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四是农村管理体制不够完善,对法制宣传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从实际工作情况来看,现行的农村管理模式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农村行政管理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部分村“两委”班子不和谐,“两委”争权,相互拆台;再加上少数村干部做事不民主,村里的事个人专断或少数人说了算,致使党群干群关系紧张甚至对立,引起各种上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些问题必须逐步加以解决。因此,如何加大《宪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以及村民自治、民主管理、依法行政等有关法律知识宣传的力度,如何加强民主法治示范村的建设是对我们司法行政工作和法制宣传工作提出的新的要求。
二、司法行政工作服务新农村建设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经过近20年尤其是“十五”时期的发展,我州司法行政工作得到长足发展,但是与新形势和新任务的发展远远不相适应。
人民调解工作方面:面对矛盾纠纷增多、纠纷类型复杂、纠纷主体多元化、调处难度不断增大的新形势,人民调解工作明显有许多的不适应。一是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发展不平衡。我州企事业、行业性、区域性民调组织建设明显处于滞后,对涌现出来的新类型的矛盾纠纷缺乏相应的调解机制。二是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衔接、协调不紧密,未形成真正的“大调解”格局,多元化的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尚未建立,人民调解作用发挥不明显。三是人民调解队伍整体素质偏低,我州70的调解人员只有高中文化;同时调解方法简单,主要靠个人经验和威信,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化解矛盾纠纷的需要。四是州县尤其是基层缺乏经费保障,制约了人民调解工作的开展。
安置帮教工作方面:安置帮教工作机构现有人力、物力、手段和措施均不足,帮教质量很难保证;同时,安置帮教工作机构衔接手段相对落后,许多刑释解教人员释放后,直接流散于社会,造成脱管失控,直接威胁着社会的安全与稳定。在我州,安置工作手段单一,加上刑释解教人员缺乏一技之长,社会就业形势严峻,安置就业难度增大;部门之间缺乏联系、协调和配合,安置帮教工作整体优势未真正发挥,导致安置帮教工作开展不力。
基层基础建设方面:我州虽然国家投资建设了一批司法所,但基层司法所人员紧缺、经费不足,司法所办公、交通、通讯设施装备还十分落后,司法所干警队伍整体素质还不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司法行政职能的发挥。基层司法所以现有的工作能力、资源、水平,直接或间接地导致有些工作无法开展。
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方面:一是普法的广度和力度还不够大。农村普法工作仍然比较薄弱,面向群众的普法宣传手段单一,缺乏实效性
第三篇:发挥检察职能,服务新农村建设
发挥检察职能,服务新农村建设
衡东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曾志平
衡东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农村人口占全县人口80﹪以上,农村稳不稳,民心稳不稳,农民幸福指数高不高,关系到全县社会和谐和稳定。“基层不牢,地动山摇”,维护农村的社会和谐稳定,是检察机关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检察工作面临着的新考验。今年以来,我院根据上级院的指示精神和县委、政府的要求,结合我县农村今年换届选举矛盾多、问题多、举报多的实际情况,紧紧抓住目前我县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村官”贪腐这一突出问题,坚持“打防并举”,查办了一批农村基层干部涉嫌职务犯罪案件,共立案7件14人,大案 3 件 7人。在狠抓打击的同时,我院着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预防警示教育,取得了“查办一案,教育一片,稳定一方”的社会效果。
一、立足职能,找准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 今年是我县农村换届选举之年,矛盾突出,上访激增,据统计,今年1-6月,我院共接待村民来信来访54件,集体上访6件。有的村由于各种势力、各种矛盾交织,选举无法进行,普遍反映的重点是极少数村干部贪污、挪用征地款、救灾款等问题,有的村较为严重,干群关系极为紧张,矛盾一触即发。如草市镇平山村,因部分村民对原支部书记陈建中作风霸道,一手遮天,贪污征地款的行为极为不满,多次引发矛盾纠纷,致使该村换届选举无法进行。我院党组了解这一情况后,进行讨论研究,大家统一思想,一致认为:检察机关服务新农村建设,必须准确把握农民群众对检察工作的需求,把握促进解决影响农村稳定,损害农业发展和侵害农民利益的突出问题,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把查办农村村干部职务犯罪作为当前工作的重点,把党和政府的惠农政策真正落实到农民手中,使农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有了统一的思想,反贪工作就有了强力的保障,我院制定了“系统抓,抓系统”的办案工作指导思想,集中力量,查办一批有影响的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案件。一是集中力量,查办群众反响强烈的涉农职务犯罪案件。今年5月,根据群众举报,我院反贪部门对草市镇平山村原支部书记陈建中贪污征地款的问题立案侦查。经查明,陈建平等三人利用职务之便,合伙贪污征地款共计31万元。目前,此案已移送法院起诉。此案的查处,社会效果较好,村民拍手称赞。陈建平担任村支部书记多年,在任期间,作风霸道,对不同意见者,动口就骂,抬手就打,连村干部不合他的意见,也动手打人,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地霸”。该村的选举工作,在我院反贪部门和镇政府的配合支持下,随着陈建中的“落马”,选举一举成功。二是办 “窝案”,成效明显。目前,涉农案件的一个最大的特点是涉案金额大,涉案人数多,有的村村干部“一窝端”,无一幸免。如我院今年6月份查办的草市镇新洲村原支部书记谭石明等三人贪污案,草市镇平山村原支部书记陈建中等3人贪污案。两村村干部均陷入“窝案”中,贪污的金额均在30万元以上,作案的手段惊人相似,狼狈为奸,集体贪污,集体分赃,影响恶劣。三是增强配合意识,形成合力。在办案中,我们注意加强与县纪委的联系和配合,做到情报共享,资源共享。形成了较为默契和有效的联动办案机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查办草市镇新洲村、平山村的系列窝案中,我院适时向县纪委汇报联系。县纪委对涉案的吴集镇原政协工委主任贺凤生涉嫌贪污问题进行双规,在双规期间,贺凤生交待了问题,县纪委移送我院立案侦查,我院组织力量再突破,固定其犯罪证据,并对其采取了强制措施,突破了此案。
二、多措并举,多层次、多方位开展预防教育 打击是手段,预防是目的。形成长效的预防职务犯罪机制,达到“不敢犯、不能犯、不想犯”的效果,是遏制职务犯罪的有效途径。一是开展多方位、多层次的法制预防教育。利用检察长在电视上发表讲话,开辟新闻专题,在网站发布权威信息,开辟“检察视野”,宣传检察的方针、政策、执法为民的举措、反贪腐成果,组织干警下乡宣传,在城关主要街道挂横幅标语,发送检察宣传短信,送贺年卡,在新闻媒体刊发宣传信息等形式,大张旗鼓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宣传教育活动。做到电视有影,广播有声,墙上有字,预防教育形象生动。二是开展“大走访”,贴近群众。共走访群众2000余户,发送宣传资料2000余份,邀请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群众代表参加座谈会30余次,收集意见和建议18条,并条条予以落实。三是建立预防网络。建立了由工商、税务、公安、安监、交通、劳动等部门参加的预防职务犯罪联席会议制度,每年召开一次会议,通报情况,交流经验,扎实开展预防教育活动。四是开展个案预防,重点建设项目的跟踪预防。每查办一起案件,进行一次有针对性的个案预防,采用检察建议的形式,提出预防整改措施。如今年查办的一批涉农案件,我院预防部门对案件进行了分析解剖,发现其带有规律性的犯罪特点和手段,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特征。剖析成案的原因,找出预防对策,形成了“当前衡东县基层村干部职务犯罪多发的原因、特点及对策”的调查报告,并向县政府发出“检察建议”,提出预防及解决对策的检察建议。我院在建议中提出:“村官”涉嫌职务犯罪的原因主要是:一是综合素质低下,法制观念淡薄。在我院查处的7案14人中,1人为高中文化,其余的为小学、初中文化,平均年龄在53岁以上,最大的为64岁。由于受年龄、文化、素质的局限,加之平时学习不够,法律知识处于空白状态,有的还天真地认为,只要把钱退了就万事大吉。二是拜金思想严重。有的村干部不把心思用在工作上,工作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与人不比贡献,攀比金钱享乐,甩掉了艰苦朴素的作风。三是权利高度集中,民主制度不健全。有的村干部或村长把持村里的大权,制度形同虚设,想干啥就干啥,山高皇帝远,乡镇管不了,村民无法监督,我行我素。四是信息不对称,监督机制不到位。如土地补偿款、救灾款等的发放,一些职能部门往往只与乡镇或村干部联系,群众不发动,不宣传,发放的标准、金额群众不知晓。村干部领取款项后,职能部门监督不到位,发多少全由村干部说了算,这就为“村官”提供了机会。五是财务管理混乱,村务不公开。有的村的财务大权由村支书或村长独揽,村务不公开,财务缺乏透明,管理混乱。针对问题存在的原因,我院提出了一是加强农村党建工作;二是大力提高村官素质;三是完善村官的选拔任用制度;四是开展村务公开;五是建立涉农资金公示制度;六是改善村官待遇的检察建议。
三、注重实效,实现办案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在工作中,我院坚持服务大局,深入实践“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检察工作主题,在加大办案力度,提高办案质量的同时,更加注重办案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一是稳定一方,突出打击阻碍重点工程建设的不法分子。近几年来,我县的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相继启动,一些“地头蛇”在利益的驱动下,以补偿过少或补偿未到位为由,组织村民阻工,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如衡茶吉铁路衡东段的石滩真陂村原支部书记许建国多次带人阻工,经镇政府和指挥部的领导多次做工作,依然我行我素,影响极坏。而许建国本人在担任该村支部书记期间有贪污救济款的嫌疑,群众对此反应强烈,我院接到举报,经过周密的初查,查清其贪污救灾款的犯罪事实,决定对其立案侦查,打击了其嚣张气焰。检察机关的重拳出击,警醒了不明真相的群众,大家表示,不再阻工,用实际行动支持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二是小案办出大效果。今年9月,我院接到S315扩改建工程协调指挥部的举报,称甘溪镇枫荷村5组组长吴水秋贪污挪用村民征地款潜逃,致使未得到补偿款的村民多次阻工,指挥部领导要求立案查处,我院接到举报后,仔细审查材料,认为吴水秋虽是村民小组长,但其具有符合职务犯罪主体资格的特征,属检察机关所管辖范围,我院决定对其立案侦查,并根据指挥部提供的线索,组织警力南下广州,在广州警力的配合下,将其捉拿归案,并督促其亲属返还赃款4万余元,根据法律有关规定,我院将赃款退还给村民。村民对检察机关秉公执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一年以来,我院站在维护农村社会发展稳定的高度,集中力量攻克了一批有影响的大案。同时,不忘社会责任,为维护农村的社会稳定恪尽职守,尽职尽责,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今后的反腐倡廉的工作中,我们将坚持党的领导,发挥检察职能作用,加大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和职务犯罪的力度,加强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打防并举,双管齐下,为建设和谐的衡东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第四篇:发挥工商职能服务新农村建设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促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深刻认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增强服务意识,积极服务于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积极服务于农民增收,积极服务于农村社会稳定与和谐,增强责任意识,始终把推进新农村建设作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责,切实解决好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尽职尽责服务农村发展,尽心尽力促进农民增收。
一、大力培育和发展农村经纪人,激活农村经济
培育和发展农村经纪人,是推进农业发展、搞活农产品生产流通、繁荣农村市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经。据统计,截至2006年,临沧市有农村经纪人110户,执业人数136人,年业务量3326万元,与中央提出的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差距甚远。因此,要按照在“培育中发展,发展中规范,规范中创优”的工作思路,大力培育、发展和壮大农村经纪人队伍。一是要充分履行行政指导职能,通过加强有关经纪人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使广大农民明确经纪人的法律定位和作用,加强政策指导,开展业务培训,对有实力、有发展潜力的经纪人大户,帮助其完善经纪人网络和营销模式,支持组建经纪公司和各类专业协会,引导向合作型、专业化经营模式发展,促进农业生产和市场需求的有效衔接。二是要充分履行行政许可职能,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只要基本要件具备,工商部门就应受理,颁发经纪人营业执照,允许农民季节性地从事经纪活动。结合临沧实际,要重点培育和发展茶叶、核桃、水果、蔬菜、畜牧经纪人,依托大中城市的批发市场和超市为当地优势农副产品广辟销售渠道。三是要充分履行监管职能,教育和监督农村经纪人依法诚信开展经营活动,树立爱农帮农意识,防止骗农坑农害农事件发生,提高农村经纪人的信誉,严厉查处农村经纪人利用虚假信息诱导农民签订合同、损害农民利益的违法行为。
二、着力实施农产品商标、合同帮扶战略,推进农业产业化
一是推进农产品品牌战略的实施。要充分发挥商标、农产品地理标志在促进贸易、提高声誉、拓宽市场、引导消费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切实加强商标知识宣传,强化农产品商标注册指导,培育农产品品牌,大力发展品牌农业,提高农副产品市场竞争能力,为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服务。二是着力提高广大农民的商标意识,引导鼓励农民、涉农企业注册和使用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提高地方特色农业和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三是扎实推进订单农业,认真开展涉农合同帮扶活动,积极推行“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的订单农业模式,使农产品生产契约化、产业化。四是认真履行合同行政调解职能,及时为农民解决合同纠纷,严厉查处设置合同陷阱、骗取合同保证金等涉农合同诈骗行为。
三、深入开展“红盾护农”行动,切实维护农资市场秩序
要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的高度,强化农资市场监管,规范农资市场秩序。一是严把农资经营主体准入关,认真清理规范农资经营主体资格。二是建立农资商品购销台账、索证索票等制度,实行农资商品质量的可追溯管理,从源头上治理和规范农资经营行为。三是定期开展农资商品质量检测,积极推行种子经营留样备查公告制度,及时发布市场监管预警,确保上市农资商品质量。四是严厉打击制作、发布虚假农资广告违法行为,切实强化对农资广告发布环节的监管,确保农民群众用上放心种子、放心化肥、放心农药。
四、落实相关惠农政策,真正让农民得实惠
一是减免有关费用。对申请设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一律免收登记费;对农村流动小商小贩、农民在集贸市场或者地方人民政府指定区域内销售自产农副产品,免于工商登记,免除工商行政管理各项收费,纳入备案登记管理。二是加强对农村个私经济的引导和扶持。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经营,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积极引导农村乡土人才以农业科技创新为重点,投资参与农作物、畜禽良种繁育、动物疫病防治技术的研发推广。三是改革个体工商户登记注册方式。以方便群众为原则,将个体工商户登记注册权限从县(区)工商局全面下放给基层工商所(分局)行使,除需要前置许可审批外,让农民就近当天就可以领到营业执照,同时,实行上门验照,全心全意为农民着想,真心实意为农民服务。
五、积极支持农村市场建设,增强交易服务功能
由于政府投入不足,我市农村市场建设滞后,广大农村有市无场的情况比较突出。当前,要紧紧抓住国家正在实施的“万村千乡”市场建设工程,首先在市场硬件建设上加大力度,切实解决有交易场所的问题,增强农村市场交易服务功能;其次,要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
第五篇: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作为国家主要的经济管理职能部门之一,应当充分发挥好以下三个职能。
一、发挥登记注册和合同管理职能,为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服好务
首先,要积极支持涉农龙头企业,发展各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努力促进农业生产市场化、产业化、规模化。要支
持农村发展多种所有制、多种经营形式的龙头企业,主动为企业登记提供各种便利措施。引导龙头企业建设归属清晰、责权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企业制度。做好各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登记注册工作,落实联结企业制度。
其次,要开展“涉农合同帮扶”活动,稳步推进“订单农业”。工商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在农村宣传合同法律知识的力度,倡导农民在交易活动中签订书面合同,及时为农民解决合同纠纷;加强对农业经纪合同的指导和管理,规范农业经纪订单合同文本;推广农业订单合同示范文本,促进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流通。同时,严厉打击设置合同陷阱、骗取合同保证金等实施涉农合同诈骗的违法行为。
再次,要引导、支持农村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注意加强、改革和完善个体私营企业登记管理工作,支持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的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私营有限责任公司。积极扶持农村个体私营经济专业户、专业村、专业乡向农产品加工、种植业以及为农业生产服务的行业拓展。大力扶持农村个体私营企业从事食品加工业,引导农村私营企业以农业科技创新为重点,投资参与农作物和畜禽良种繁育、动植物疫病防治、节约资源和防治污染技术的研发、推广。
二、发挥市场监管和消费者权益保护职能,为全面繁荣农村经济服好务
首先,要继续深入开展红盾护农行动,确保农资质量安全。要进一步完善农资经营主体准入制度和退出机制,建立专门的农资经营户台账,实现对市场主体准入行为、交易行为、竞争行为和退出行为的全过程监管。同时进一步建立健全和推动落实“两账两票一卡一书”、农资经营企业信用分类监管等制度,建立和完善农资商品质量监测和公示制度,落实种子留样备查公告制度、诚信责任制,对农资交易市场和农资商品进行巡查。此外,还要以种子、农药、肥料、农机具及零配件为重点品种,集中力量,进一步加大对违法案件的查处和曝光力度,以及对农资虚假违法广告的打击力度,提高农资监管执法的震慑力。
其次,要积极培育、繁荣和规范农村市场,促进搞活农村流通。地方政府要改造提升现有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集贸市场,大力支持农产品拍卖、网上交易等方式,鼓励、引导农村的各类企业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积极支持农业生产资料专营机构在农村建立连锁经营机构,对分散在城乡接合部和村镇的各类商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个体商贩、小加工作坊的监管力度。
再次,要进一步加强重要农产品市场监管,维护正常流通秩序。积极支持符合资质条件的各类粮食经营、加工企业入市收购粮食,严厉打击无照经营、哄抬物价、掺杂使假以及倒卖陈化粮和擅自改变陈化粮用途的违法行为。根据郴州实际,加强对水果、蔬菜、茶叶等农产品交易市场的监管。
最后,加大工作力度,切实维护农民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依法查处涉农案件,对农民群众举报和投诉的案件线索优先立案,依法从重从快处理。在强化农村食品市场监管制度建设的同时,做好农村食品市场质量监测,确保农村食品消费安全。
三、发挥商标管理和市场主体临管职能,为持续增加农民收入服好务
首先,要积极引导农民运用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增收。围绕本地区优势农产品,利用注册商标支持农业实施品牌战略,提高农副产品市场竞争能力,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村、农民的商标意识和商标法律意识,推广“公司 农户 商标”经营模式的典型经验。在提高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注册申请质量和运用能力的同时,要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非法印制和销售侵权假冒商标标志的行为,切实做好保护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工作。
其次要培育和发展农村经纪人,扩大农副产品流通,促进农民增收。根据辖区农产品生产产量、结构、特色等情况和农产品流通状况,制定发展农村经纪人的规划和措施。在农村经纪人中开展诚信经营活动,提高农村经纪人的信誉;实施农村经纪人的信用分类监督管理制度。严厉打击无照经营的“地下”农村经纪人;加大对农村经纪人利用虚假信息坑害农民利益的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
再次,要支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对农村流动小商小贩、农民在集贸市场或者地方人民政府指定区域内销售自产农副产品的,免于工商登记和免收工商行政管理的各项收费。全力推进对个体工商户分层分类登记管理改革,方便农民就近申办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鼓励和支持符合产业政策的乡镇企业发展,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
业和服务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