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赴安塞县考察设施蔬菜发展情况的报告

时间:2019-05-13 13:56: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赴安塞县考察设施蔬菜发展情况的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赴安塞县考察设施蔬菜发展情况的报告》。

第一篇:关于赴安塞县考察设施蔬菜发展情况的报告

3月27日,县政府组织由副县长带领政府办、农业局、镇以及蔬菜生产重点村负责人和部分种植户一行13人利用一天时间对安塞县棚栽蔬菜生产情况进行了考察。考察组先后深入到真武洞、沿河湾两镇观摩了山地、水地日光温室大棚建设情况,并与当地村民进行了交流。随后考察组一行,来到生态农业示范园里,实地查看了第五代大棚建设情况,并听取了工作人

员的介绍。通过现场参观学习,使我们开阔了眼界,学习了经验,启发了思路。

一、安塞县基本情况

安塞县位于延安市的北部,属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总土地面积295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06.4万亩,95%属于山旱地。全县辖7镇、5乡、1个街道办事处,211个村委会,总人口16.4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2.89万人。安塞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境内沟壑纵横、川道狭长、梁峁遍布,平均海拔为1371.9米。安塞的气候属中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8.8℃(极端最高温36.8℃,极端最低温-23.6℃),年平均降水量505.3毫米(最多为645毫米,最少为296.6毫米),年日照时数为2395.6小时,日照百分率54%,全年无霜期157天。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大风、冰雹、霜冻等,尤以干旱最为严重。

安塞县大棚菜经过16年的发展已具有一定规模,质量效益逐步提高。以来,县委、县政府把棚栽业作为安塞县农村三大产业的首选产业来抓,按照“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营销”的要求,采取宣传发动、科技带动、效益驱动、机制促动、组织推动等有效措施,推动了棚栽业的快速、高效发展。截止目前,全县共有日光温室蔬菜大棚26820棚,弓棚10000棚,成为延安市最大的棚栽业基地县。—,全县大棚棚均收入8100元,总产蔬菜12.89万吨,产值2.45亿元,仅蔬菜一项收入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0%,大棚菜已经成为一部分乡镇和8000多户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二、经验与启示

1.政府重视是关键。安塞县政府为了进一步做大做强棚栽业,出台了《安塞县鼓励扶持发展棚栽业的实施办法》,凡新建一座日光温室大棚,政府补贴总投资的1∕3,农民自筹1∕3,贷款解决1∕3,凡新建大棚集中连片达到100座以上的种植点,需配套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经县政府组织有关部门现场勘察确定后,由乡、村负责实施,所需费用由县财政列支解决。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在发展棚栽产业上做到思想坚定、工作认真、持之以恒,乡镇实行领导包片、干部抓点目标责任制,层层夯实责任,形成齐抓共管合力。县蔬菜局全面推行领导包片联乡、技术人员包点责任制,指导菜农搞好大棚生产管理,不断提高棚栽业开发效益,推动棚栽业快速、健康发展。

2.引进推广新技术是基础。通过聘请专家和技术骨干,围绕每个生产环节,全面开展技术培训,把培训与生产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广大菜农的自身素质。积极推广有机栽培、工厂化集中育苗、病虫害生物防治等先进生产技术。蔬菜局经常组织人员赴先进地区考察学习,及时引进销路好、品质优的新品种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不断提升蔬菜生产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新建大棚借鉴寿光的经验,采取厚墙体、半地下、全自动卷帘等先进模式进行规划设计,确保大棚蔬菜安全度过夜间最低温度期;对原有大棚根据新大棚的建设标准进行改造。通过这些办法来提高大棚的夜间温度,保证了大棚蔬菜冬季正常生产。

3.因地制宜建大棚,规模生产是出路。沿河湾镇砖窑沟村是从开始发展大棚产业的,当年建成大棚42座,都是属于小棚(每棚净面积不到5分),建棚材料都是就地取材,成本很低,目前仍然使用并且效益很高,现在棚均收入达到2万元以上。在利益的驱动下,又新建了54棚,使该村的大棚产业初具规模,全村统一种植黄瓜,形成了产地市场。

4.开发山地资源,发展循环农业是方向。安塞县棚栽业发展到现在,遇到了两个突出的问题:一是没有川地,二是农家肥短缺。为了解决这两个突出问题,进一步扩大规模,提高效益,就必须开发山地资源,发展循环农业。实践证明,在背风、向阳的台地、缓坡地上集中连片开发大棚,同时配套建设养猪场、沼气站,把猪粪变成沼渣、沼液、沼气,用沼渣、沼液施肥,沼气照明和猪舍加温,从而把大棚种菜、种果树与养殖、等多项农业技术有机结合,发展循环农业。这种模式既可以解决大棚建设缺地、种植大棚缺肥的矛盾,又解决了养猪污染环境的问题。去年从9月份到11月份一次性就在真武洞镇方界寺村建成44个自然棚(按100米建棚标准共有标准棚74棚),建有长40米宽12米的养猪棚23棚,并应用棚膜集雨蓄水解决温室用水问题。

三、思考与建议

考察中我们深深地感悟到吴堡和安塞之间的差距,不仅在于工作力度上,更主要的还在于思维模式上、观念认识上。我县的自然条件和安塞县基本相近,除年平均降水量较安塞少20多毫米外,光照和温度等条件均

优于安塞,年平均气温高出2.5℃,极端低温高出4℃,年日照时数多出342.2小时,无霜期多13天,平均海拔低456.4米。由此可见,我县完全可以发展设施蔬菜产业。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县要加快发展蔬菜产业,就必须发展以日光温室为重点的设施蔬菜,推动我县蔬菜产业做大做强,为煤、盐、气开发提供一个殷实的“菜篮子”。建议:

1.认

真宣传、转变观念。在设施蔬菜建设重点乡镇和村,要大力宣传安塞经验,使广大干部和群众都能够转变过去的观念,统一思想认识。一要转变日光温室蔬菜在我县过不了冬的观念;二要转变日光温室蔬菜只能在滩水地发展的观念;三要转变单一发展日光温室蔬菜的观念,在集中连片建设日光温室的同时可以配套建设养猪场和沼气池,发展循环农业,为生产无公害蔬菜打好基础。

2.狠抓典型、带动整体。把杨家店作为全县设施蔬菜建设的典型进行重点扶持,县上要专门聘请一名技术员蹲点指导,从建棚到育苗、定植、温湿度调节、病虫害防治等管理技术进行全程技术跟踪服务,力争建设一棚,农民受益一棚,真正起到典型示范作用。通过抓典型、抓示范,让广大农民真正认可设施蔬菜这项产业,自觉地参与到这项产业的建设中,使设施蔬菜建设由行政推动逐步走上自主发展的路子,从而带动全县设施蔬菜产业快速高效发展。

3.加大投入,积极扶持。县财政要拿出专项资金,对建造温室大棚以及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给予重点扶持补助,并全额出资聘请专家和技术人员大力支持业务部门搞好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和技术推广工作。对发展蔬菜好的乡镇和种植大户要给予适当奖励。

第二篇:赴宁夏中卫、银川考察学习设施蔬菜报告

赴宁夏中卫、银川考察学习设施蔬菜报告

为了加快我市设施蔬菜工程建设步伐,我市组织重点村负责人、技术人员近30人组团前往宁夏考察学习设施蔬菜发展的经验和做法。考察团一行先后参观了中卫天瑞种业公司、泰金种业有限公司、中卫市柔远镇镇靖村设施瓜菜产业园区和沙漠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参观了银川市(宁夏)园艺博览会部分展示园区、嘉丰源种业有限公司、贺兰县新平万亩设施园区和正在建设的日光温室现场。一致认为这次考察启发之大,感触之深前所未有,特别是所到之处设施蔬菜宏大的建造规模、科学的规划布局、完善的基础设施、到位的技术服务和良好的市场化运行机制,真正使我们对标一流,开阔了眼界,找到了差距,学习了经验,受到了启发,树立了信心。现将考察学习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宁夏是个小省区,土地面积相对较小,这个基本区情注定了宁夏农业的先天“尴尬”,但宁夏却演绎了虽小不自小的“农业版本”,被国家确定为三大农业示范区。宁夏擎起了设施农业大旗,成功经验推向全国。宁夏以增加农民收入实现产业化经营、外向型发展、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实施“冬菜北上、夏菜南下”战略,特别是2006年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把发展设施蔬菜作为全区建设现代农业的突破口来抓,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并多方筹措资金给予补贴,推动了日光温室产业快速发展。各市县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业、林业、发改、财政、扶贫、科技、水利、金融、电力、交通等各部门分工协作,形成了以市县建设为主体,多部门协作,上下齐抓共管的发展格局,为设施蔬菜大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全区设施蔬菜面积由2003年的11.2万亩猛增到现在的105.8万亩,其中日光温室51.8万亩,大中小拱棚达到54万亩;发展设施蔬菜科技示范园区28个,500亩以上集中连片设施蔬菜基地248个,1000亩以上的超过145个,1万亩以上达到12个。全区设施蔬菜区域布局清晰,品种结构合理;70%以上的设施农产品销往周边省区,并成功进入北京、香港、俄罗斯、蒙古、中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市场。从蔬菜种植分布和茬口情况看:宁夏蔬菜主产地主要分布在中卫、吴忠和银川三市。其中:从品种分布看,西红柿主要集中在中卫城区、青铜峡和银川兴庆区、金凤区和贺兰县;辣椒主要集中在中卫城区、青铜峡市和彭阳县;茄子、黄瓜以中卫城区、贺兰和兴庆区为主;而叶菜以银川和固原居多,以油菜和芹菜为主;硒砂瓜主要集中在中卫环香山地区。从茬口安排看,根据市场需求,采取“冬覆盖,春提前,夏排开,秋延后”等多种形式,排开茬口,避开高峰期,错季上市。日光温室的生产茬口以早春茬与秋冬茬两茬相衔接为主、以长季节栽培(冬春一大茬)为辅的三种茬口模式。秋冬茬将在11月份大量上市。6、7、8三个月为露地和拱棚蔬菜上市高峰期。

二、主要做法

1、抓规划,因地制宜培育支柱产业

为了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标准生产和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成立了设施蔬菜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大力发展设施日光温室蔬菜产业。每年规划建设一个设施蔬菜产业带,每个设施基地于前一年7—9月份做好来年规划上报,相关部门据此做好第二年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投入工作计划,蔬菜设施建设水、电、路先行,使有限的资金真正用在“刀刃”上。

2、抓宣传,统一思想凝心聚力

产业规划确定后,针对设施蔬菜基地面积大、涉及农户多、群众接受程度不一的实际,中卫市采取多层次、全方位、灵活多样的方式,强化宣传发动。通过召开党员干部会、群众会、编印宣传材料、专题培训、组织外出观摩、入户动员、算账对比、党员带头、干部示范、大户引路等形式,讲市委、政府的决心,统一了村组干部和广大党员的思想认识,增强了群众发展设施蔬菜产业的决心和信心,开创了全党动员、全民参战、共筑增收致富平台的生动局面。

3、抓规模,创新建设经营机制

中卫市设施蔬菜产业突出特点是规模大。以城区为核心的设施蔬菜产业建成5000亩以上连片日光温室基地4个,千亩示范基地15个,500亩以上示范基地16个,100亩以上示范园区50个。其主要做法就是“返租倒包”这一土地承包流转方式,由政府统一规划,打破村、组之间的行政区域界限,以镇为规划单元,规划区内建设的日光温室以每亩400元的标准从农户手中返租回来,通过政府统一规划、统一打墙建成后,再倒包给种植户或其

他技术人员。为了充分开发利用沙漠资源,节约引黄灌区耕地,缓解沙坡头区人多地少、土地资源短缺的矛盾,积极探索在干旱沙漠地区发展设施蔬菜与生态防风治沙相结合的新模式。2008年,在腾格里沙漠东南缘建设高标准沙漠农业科技示范区,试验取得成功,种植的西红柿、辣椒、茄子、黄瓜均达到绿色有机食品标准。2009年建设沙漠温棚1200座、4000亩。计划用5年时间,发展到1.6万亩。规划用15—20年时间,建成一个占地10万亩、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沙漠现代农业示范基地。

4、抓投入,干部苦帮群众苦干

为解决群众建棚资金紧缺的瓶颈问题,他们在贷款上也有许多创新。一是贷款准入,由农牧局与乡镇成立农民贷款审核小组,和银行一起对农民的信用进行综合审查,确定贷款“绿卡”资格。每户农民每个大棚贷款1—1.5万元,每户最高不超过10万元,银行贷款利率为基准利率上浮5%;二是成立农业设施贷款信用担保中心,财政出资建立信用担保资金;三是权证抵押,运用“风险保证金+土地使用证+日光温室产权证”、多户联保等形式进行融资,形成了贷款的“绿色通道”。通过“领导苦抓、干部苦帮、群众苦干”的“三苦”精神,解决了规划费及通水、通电、通路、打墙体等基础设施建设费,真正形成了上下一盘棋,通力抓设施的良好局面。

5、抓市场,拓展流通打响品牌

为了切实解决好农户蔬菜产品销售问题,该市采取一手抓基地建设,一手抓市场拓展的设施蔬菜产业发展模式,先后选派精

干力量到山东寿光专门学习蔬菜营销办法,先后引进青岛瑞克斯旺、荷兰妞内姆两大国外种苗公司,组建成立百利、新阳光、科源、瑞农、新富农等10多家蔬菜种苗公司,为农民提供优质种苗和技术服务,降低成本。组织专业合作组织、流通大户、农民经纪人到西北、西南、东南、华北、华中等地区考察市场,研究市场动态,发展产销衔接关系,千方百计拓展市场空间。目前以西红柿为主的“沙坡头”无公害蔬菜不仅占领新疆、西藏、青海等西部市场,而且进入上海、江苏、浙江、北京等地的市场,并通过边贸渠道打入中亚四国及俄罗斯市场等。

6、抓科技,构建技术支撑体系

为增强设施蔬菜产业技术支撑能力,构建起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紧密衔接、环环相扣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支撑体系,推动特色优势产业提质、扩量、增效,使产业化经营在更高、更实层次上又好又快发展,2008制定了《宁夏现代农业产业技术支撑体系建设方案》,实现了“一个产业一个研发体系”,温室结构及配套技术实现了本土化。其基本框架:由首席专家——专家团队——研发中心——技术转化示范团队——示范推广小组——示范园区构成。通过多年的学习及自我发展,逐步探索出适宜于当地特定气候条件的各种棚室,并对各种构造结构进行大面积改造,将保温节能与集雨节灌在设施栽培中有机地结合起来,满足了干早、半干早地区的特点。依托国家及自治区龙头加工企业(合作社、协会),采取“搭船出海”、“筑路出海”等多种形式;“院(所)企联合”、“企企联合”、“院(所)县联合”

等多种层次,引进、联合区外加工企业、科研院所、生产经营企业或大户,组建宁夏优势特色农业产业经销合作共同体,建立农业产业技术支撑体系建设示范园区,集聚精兵强将、捆帮相关项目、利用优势,开展产业综合技术集成的示范、推广;培训农技人员和农民科技示范户,建设技术示范园区,以点带面,同时通过政府牵线搭桥,形成了固定的科技特派员制度,手把手教会农民设施种植。以此推动宁夏农业产业技术支撑体系建设。

三、对标启示

我市设施蔬菜要想快速发展,必须破解观念、土地、技术和资金“四大”瓶颈,转观念,抓流转、促规模,抓技术、树典型,抓招商,推动我市设施蔬菜快速健康发展。

1、全方位宣传发动,破解观念瓶颈

如何能让太原的农民、干部真正看得起农业来,真正相信靠发展农业也能解决好就业增收,真正认识到设施蔬菜是一项高效益的产业,乐于自愿发展,这是全市发展这项产业必须破解的首要难题。高效农业不同于常规的传统种植,需要基础性投入较大,尤其是起步投入较大,生产过程都是细活,技术要求高,客观上存在着市场风险。农民渴望现代化的生产,盼望先进技术来增加他们收益,却又存在观望、怀疑、担心等心理。担心投本大,难以及时收回,担心技术难以掌握,生产效益低,怕吃苦,不愿意创新,建设棚室的积极性不高。因此必须建立县级领导联系乡镇、乡镇领导包村、镇村干部直接抓点、县业务部门包村定点开展技术指导的工作机制,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统一群众 的思想不是从宏观的、行政管理的角度开几个会就能解决问题的,而是要靠一批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真情换民心的干部,细心理顺群众情绪和排摸化解群众积怨,耐心说服和正确引导群众,通过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对日光温室经济效益、发展趋势的把握,通过对太原发展此项产业独特优势的分析,特别是通过本土典型的示范效应,逐渐对广大农村干部群众的思想产生冲击,最终使他们观念转变,认识提升,使设施蔬菜产业基地落得下、棚室建得起,使所有的温室发展企业、村、户投入最大的精力,以最佳的生产经营管理获取最丰厚的收益回报,形成“一个声音谈发展,一个标准搞生产”的局面。规划先行,协调运作。整合各类资金和各种力量,群策群力,形成合力,促进设施蔬菜发展。发展设施蔬菜涉及土地调整、基础设施配套、基地的规范建造等,因此,农、林、水、电、科技、土地等相关部门要在设施、机械、技术、信息等方面优先扶持,做好设施蔬菜基地的水、电、路等配套工作,实现农田方格化、道路砂石化、树木林网化、灌溉节水化、耕作机械化、种植良种化、服务社会化的现代农业新格局。

2、全方位规范运作,破解土地制约

土地切割化承包使土地难以迅速流转集中,并使基础配套设施成本加大已成为阻碍设施蔬菜发展的“拦路虎”。土地流转的过程中存在农民不愿“流”、部分干部不敢“流”等“惧变”心理,处理不当就会引发许多社会矛盾和问题。土地流转“难”和“慢”,既有流转的方式方法问题,根本的原因在于缺少土地流转的先决条件,或者说先决条件还不够成熟。土地流转最根本的

是农民愿“流”,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农民失地后有事可做,换言之,要想加快土地流转,当务之急就是要加速发展二、三产业,为流转提供更多的路径选择。为此,要把加快土地流转与建设高效农业开发紧密结合起来,同步谋划、同步落实、同步推进。县乡村三级都要压担子,分任务,在规模上寻求突破,百亩起步、千亩发展、万亩连片,形成地域优势和规模优势,将现有的分散种植引导发展成为连片种植,逐步形成一乡一业、几村一品或一村一品的集约化、规范化、专业化生产新格局,依靠规模占领市场。不断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大胆探索,把加快土地流转作为发展高效农业、现代规模农业开发,推进农村基层致富的突破口来抓,建立合理的土地流转政策,积极引导农民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土地的合理有序流转,推进土地的适度集中和规模经营,促进设施蔬菜连片发展。

3、全方位的人才培养,破解技术瓶颈

农民缺乏技术,缺乏经验,设施农业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是本市发展设施蔬菜最大的障碍。设施蔬菜说到底就是科技农业。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一高三低”问题比较突出,即年龄高、文化水平低、科技素质低、接受能力低;而农技推广站“一部分人老了,一部分人了调了,一部分人跑了,40岁以下的人看不到了”。很多新从业农民直接由大田转入设施生产,普遍缺少种植经验与技术,培训转型任务十分艰巨。因此,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切实解决好制约设施蔬菜发展中的这个瓶颈问题。要构建起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紧密衔接、环环相扣的现代农业产业技

术支撑体系,实现了“一个产业一个技术体系”。一要积极聘请外地熟练的农民技术员到各基地进行驻村指导,以解决目前技术不足的燃眉之急。二要通过传帮带和各种培训方式,在市、县、乡三级农技队伍中培养一批即懂理论,更懂实际操做的设施蔬菜技术干部,最终使他们成为全市设施蔬菜技术指导的主力军;三要力争在3-5年内各地都能培养一批自己的“土专家”;四要从市直相关单位抽掉一批精通业务的技术人员组成市级设施蔬菜专家服务团,各县组建相应的技术指导组,开展技术协作服务,平时搞好面上工作,在全市设施蔬菜建设和生产中遇到重大技术难题时,及时进行现场会商,帮助解决问题,确保温室结构及配套技术实现本土化,设施蔬菜发展到哪,技术跟踪服务到哪,帮助解决农户的思想顾虑,得到实惠。

4、全方位支持鼓劲,破解资金瓶颈

“钱从哪里来” 仍是制约我市设施农业发展的瓶颈。温室一次性投入大,单座标准温室根据区域和配套装备差异,平均在8万元—13万元,靠自筹难以做到,在建设中存在图省钱穷凑合,质量不高的问题,这都是隐患,需要政府继续加大扶持力度,不断强化与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的沟通合作,解决贷款问题。此外,值得提醒的是要不断强化农民的信用意识,解除金融部门的后顾之忧。另外在风险防范上要及早制定预案。设施农业是一种工业化生产模式,一个大棚就是一个车间,自然灾害、产品质量与市场风险不容忽视。随着设施农业的大规模发展,风险问题应 9

当作为专题进行研究,及早制定预案,建立相关保障机制,让农民吃上“定心丸”,放心、安心发展。

第三篇:任县设施蔬菜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任县设施蔬菜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任县蔬菜局李镇西

一、基本情况

任县是个农业大县,土地面积47.3万亩,2009年全县蔬菜播种总面积12.6万亩,其中设施蔬菜占地3.8万亩,蔬菜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21%,我县设施蔬菜的类型主要有:温室、大中小拱棚,其中温室0.3万亩,1837个;大中拱棚

1.43万亩,11569个;小拱棚2.07万亩,51483个。设施蔬菜的装备类型有:小型手扶旋耕机、小型松土机、20型拖拉机、机动喷雾器、喷粉机、自动卷帘机、加压泵、过滤泵、施肥罐、滴微灌设施等。

二、主要做法

1、加强领导,齐抓共管。县成立设施蔬菜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各乡镇成立设施蔬菜生产专抓组织,具体负责协调解决蔬菜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设施蔬菜产业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2、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县农业局、蔬菜发展局、广电局要协同制作“设施蔬菜生产”专题栏目,重点围绕设施蔬菜生产中建棚、育苗、移栽、嫁接、施肥、病虫害防治、棚温控制和采摘、销售等内容,在县电视台、县广播电台定期播出。各有关乡镇采取召开会议、刷写标语、喇叭覆盖、横幅跨街、板报上墙等方式,重点宣传发展设施蔬菜的意义,目标、任务、技术以及发展设施蔬菜致富的经验典型。

3、整合各方资金,加大扶持力度,实行设施蔬菜集中开发。逐步建立以龙头企业和农民投入为主题,财政支持、信贷扶持的投入机制。县政府将进一步加大资金支持力度。①县财政拿出一定数额的资金,用于农户发展设施蔬菜的补贴。②对新增的设施蔬菜基地在享受物资补贴的同时,优先安排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③整合农口资金,集中向建设进度快、标准高的基地倾斜,并优先申报国家标准园项目。④实行单位帮扶制度。⑤利用土地流转政策,实现土地连片开发,发展设施蔬菜,培育龙头企业,走规模经营道路。

4、加强技术培训,为设施蔬菜发展提供技术支撑。蔬菜局采取多种形式提高菜农素质,开展技术培训工作,成立技术指导小组,实行技术人员包乡、包基地制度,指导蔬菜生产。

三、生产经营情况

2009年设施蔬菜种植面积6万亩,年产量36万吨,销售收入2.1亿元。

第四篇:关于镇设施蔬菜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镇设施蔬菜发展的调研报告

**镇镇长

设施蔬菜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是项目农业建设的有效载体,是促进高效农业规模化的有效途径,对于提高农业竞争能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镇设施蔬菜经过近几年的强力推进,目前在数量、产量、效益上都取得了明显突破。

一、我镇设施蔬菜发展现状

几年来,经过全镇上下的不懈努力,设施蔬菜发展成效显著,尤其是近两年经济和社会效益日益彰显,日渐成为推动全镇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之一。

(一)发展规模不断扩张,经济效益明显增加

截至目前,**镇设施蔬菜发展总面积已达1000亩,全镇设施蔬菜园区主要分布在**村、南左村、沙堡村、北左村、前营村、西高堡村。累计年蔬菜产量达2000吨,年产值400万元。

(二)服务功能日趋完善,销售渠道逐步畅通

全镇到目前已建设交易市场3处:南左村蔬菜交易市场、北左村蔬菜交易市场、**村蔬菜交易市场。目前**镇有蔬菜专业合作社14家,年经营蔬菜的销售量在6万吨左右,销售额5500万元左右。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强力推进

为进一步加快全镇设施蔬菜的发展步伐,促进全镇设施蔬菜发展上规模、上水平,镇政府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分管副镇长为副组长,镇农业局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设施蔬菜专项推进领导小组,并要求领导干部走在前,做好宣传和表率工作,充分发挥引领作用,还积极组织有发展设施蔬菜愿望的干部群众外出参观学习,引导其树立以科学技术促进设施发展的观念。

(二)出台政策,大力扶持

镇政府积极通过帮助协调贷款等方式,扶持有发展设施蔬菜愿望的农民,早日实现以发展设施蔬菜促增收的目标。

(三)健全机制,狠抓落实

建立宣传机制。建立了长效的宣传工作机制,一方面宣传国家有关政策,并积极宣传引导农民认识到设施蔬菜是从我镇实际出发,适合我镇农业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另一方面宣传技术推广与应用,着力提升科学发展设施蔬菜的水平。

建立激励机制。镇政府在出台政策的同时,把发展设施蔬菜工作纳入到对村以及干部的考核体系,乡镇也建立了相应的考核机制,年终对推进设施蔬菜表现优秀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奖,激发各级干部推进设施蔬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存在的问题

我镇设施蔬菜发展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受资金、技术、基础设施和农民思想观念等因素的制约,从设施蔬菜发展水平来看,存在着布局分散、规模较小、技术含量不高、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思想认识不足,发展热情不高。一是发展设施蔬菜资金的高投入,必然伴随高风险,对于并不富裕而缺乏冒险精神的农民来说,必然会对动辄上万元的投资心存顾虑。二是在设施蔬菜棚体建设初期,面临着调地,水、电配套,棚体材料的采购等多种困难,导致农民产生了畏难心理。三是少数农民在发展设施蔬菜过程中,缺乏必要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遭受了一定的损失,对发展设施蔬菜产生质疑,从而对周围群众造成了负面影响。

(二)产业化组织规模小,市场竞争能力弱。目前我镇设施蔬菜发展缺乏规模科技示范园区的辐射示范带动,布局零乱,规模较小。经营方式分散单一,与市场对接层次低,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不及时,市场空间狭小,市场竞争力不强,难以形成区域优势和规模型市场效益。市场规律把握不准。更多的设施蔬菜户,不能做到高度重视市场导向,准确把握市场规律,盲目发展产业品种,致使产品丰收无销路或销售价格低。市场机制不健全。从调查看:我镇现有的龙头企业与农民经纪人队伍数量少,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带动能力弱,许多产品未能实现与市场的有效对接。同时,由于市场体系不够健全,市场相对分散、信息传递不畅、合作经济组织和经纪人的作用发挥不明显以及外埠市场有待开拓等方面的不足,发展设施蔬菜的农民对市场信息等了解渠道不畅等因素,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设施蔬菜的发展。

(三)科技推广不深入,发展成效不显著。我镇部分发展设施蔬菜户文化水平相对较低,接受并应用设施蔬菜高产栽培技术能力较差,对发展设施蔬菜的政策、技术、信息等理解深度不够,生产者蔬菜栽培管理技术不高,新技术、新成果入户率和到位率低,影响了设施蔬菜的发展。茬口安排不当,缺乏统筹规划和宏观调控。季节茬口不统一,不能形成规模效益。品种老化,造成病害严重。我镇设施蔬菜的发展水平只是刚刚起步阶段,很多要素发展不成熟,尤其是科学技术不能深入推广与应用,影响了设施蔬菜促民增收功效的充分发挥。

(四)资金投入不足,发展速度缓慢。北方地区气温较低,恶劣天气较多,对大棚的投入要求较高,由于受资金投入不足的局限,制约了设施蔬菜在我镇的发展步伐。一是基础设施陈旧,抗自然风险能力弱。目前,我镇部分早期设施蔬菜小区,由于投入不足,建造标准低,导致抗灾害能力差。二是缺乏多元化投入机制。目前,我镇农民总体收入水平不高,上级给予的专项扶持资金有限,没有贷款扶持仅仅依靠农户自筹难度很大。可以说,资金短缺、贷款难、续贷难,成为设施蔬菜发展的症结所在,抑制了农民发展设施蔬菜的积极性,导致我镇设施蔬菜发展步伐缓慢。

四、发展设施蔬菜的几点建议

2014年我镇应本着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加快发展进程,在招商引资、设施蔬菜标准化建设、市场销售网络建设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使产业更强,亮点更亮,为**镇的新农村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借助外力促发展。把招商引资作为设施蔬菜发展的又一重要举措,以优惠政策招商,吸引外地客商来我镇投资。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充分利用镇委、镇政府门户网站,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介发布招商信息,搭建供需信息平台。以活动促招商。适时组织开展农业招商活动,加大招商引商力度,借助外埠资金推动我镇设施蔬菜发展。

二是广泛宣传动员,引导观念转变促增收。发展设施蔬菜能否取得成效,取决于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和主体作用的发挥。要灵活方式引导农民观念转变。要采取召开会议、举办讲座、组织观摩、入户动员等多种方式,广泛宣传设施蔬菜的优点和好处,用身边的事例启发、引导群众,立足我镇缺水实际,转变种植观念。要从资金、技术上等多方面支持农民,激发农民的参与热情,调动群众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积极性,使农民群众自觉自愿地投身于设施蔬菜建设中。

三是做好促新强旧工作,争取效益最大化。在落实好新任务的同时,要对现有的温室小区,增加投入,提升服务水平,抓好小区的棚室改造、品种选择、茬口安排、栽培管理、市场销售等重点环节,使小区蔬菜经济效益最大化,从而为新棚区发展增强动力,确保我镇设施蔬菜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

四是加大投入力度,引入多元化投资机制。设施蔬菜是一项高投入、高产出的产业,要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导向,农民筹资和信贷投入为主体,社会融资和招商引资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为设施蔬菜的稳步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五是树立品牌意识,促进设施蔬菜规模化发展。品牌是进入市场的通行证,也是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和提升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在抓好设施蔬菜生产的同时,首先要充分发挥**的优势,增加设施蔬菜中的名、优、特、稀蔬菜品种的生产比重,不断丰富产品种类,满足不同层次消费群体的生活需要,增加设施蔬菜中蔬菜产品价值。围绕生态**打造更多绿色品牌。其次要积极推广无公害化栽培技术,加快绿色食品认证认定,提升设施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以特色、质量抢占市场。再次要着力培养龙头企业。集中力量培植扶持一批有优势、有特色、前景好的设施生产骨干龙头企业和生产大户,发挥其对产业的带动作用。鼓励企业投资设施蔬菜,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的新型产业化组织体系,扩张设施蔬菜规模,实现规模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

六是加强生产经营人才培养,提升设施蔬菜发展水平。要重点组织实施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对设施蔬菜生产者进行系统的专业技术知识培训,使他们尽快掌握设施管理技术、种养技术,依靠科技力量发展设施蔬菜。积极采取政策引导、技术服务、信贷支持等方式,扶持农村种植养殖能手、营销大户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七是构建市场供需网络,加快产业化经营步伐。高度重视中介组织和经纪人队伍建设,真正实现生产环节和市场的对接和连通。加强信息网络建设,搞好市场信息服务,组织专门人员长年在周边城市和地区进行信息采集、分析和研究,与国内各大蔬菜批发市场实现信息联网,建立以信息和市场指导蔬菜生产的服务机制,提高对市场信息的快速反应能力。通过供需见面、产品洽谈等方式,促进设施蔬菜生产基地与销售商签订购销意向协议,使蔬菜生产、销售更具有稳定性,减少产品产销的盲目性。

八是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推动设施蔬菜稳步发展。设施蔬菜建设涉面广、范围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进一步完善设施蔬菜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指定专人专门负责具体工作落实。搞好协调服务,保证设施蔬菜建设有序发展。抽调技术人员下乡包村蹲点指导设施蔬菜建设,抓好技术服务,加大对从事设施蔬菜生产的农民进行种植、平衡施肥、节水灌溉、病虫冻害防治等专业技术培训力度,提高设施蔬菜生产水平,推动设施蔬菜在我镇进一步发展,真正做到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

2014年10月19日

第五篇:设施蔬菜产业化发展典型材料

大胆创新转型跨越 努力建设崭新**

——**县设施蔬菜产业发展典型材料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县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围绕中央“一号”文件对“菜篮子”产品供给的明确要求,深入落实山西省“设施蔬菜百万棚行动计划”项目、山西省片区扶贫开发蔬菜产业项目,紧紧围绕全县农业“三二一”工作思路,坚持把蔬菜产业作为“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的主攻方向之一,农民收入翻番的核心目标之一,取得了明显成效。

2011年,**县蔬菜总播种面积达到3.28万亩,其中设施蔬菜面积0.509万亩。蔬菜总产量 4.86万吨,总产值10960万元,其中设施蔬菜总产量2.28万吨,总产值3854万元,总纯收入2538万元,年平均亩产量4479公斤,年平均亩产值7571元。2012年,全县计划新增设施蔬菜面积1400亩,其中新增温室1000亩,大棚400亩。同时,还新增工厂化杏鲍菇日种植3万袋,日产鲜品8吨,年产可达2400吨以上。2011年,我县从事设施蔬菜产业的农户有1000余户,3600余口人,仅设施蔬菜一项产业,种植户人均纯收入可达7050元,比2011年全县人均纯收入4995元增加2055元。2010年,**县被山西省农业厅确定为晋南板块70个设施蔬菜优势产业核心建设县之一。临汾市农委主任杨志威在2012年2月20日召开全市农业工作会议上,反复强调**县瓜菜大棚种植模式投资少、见效快,农户顾虑小,是“十二五”期间各县市值得借鉴的农民收入翻番的一条有效途径。

现将我县在设施蔬菜产业发展中的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一、思想认识到位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设施蔬菜产业发展,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对设施蔬菜发展进行研究规划、部署推进。同时,县农委、广电中心、新闻中心等涉农部门采取多种多样的宣传形式进行全县性宣传培训,采取文字资料发放、新闻媒体传播、集中授课讲解、宣传车流动播放、实地讲解、张贴标语、文字上墙、文字上画等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广大群众对设施蔬菜的认识,增强了大家发展设施蔬菜的热情。

二、领导重视到位

为加快**县蔬菜产业建设,县上成立专门领导组和技术指导组,领导组组长由政府县长张宏志担任,负责协调各涉农部门配合园区建设和建设工作措施的落实。技术指导组组长由县农委主任胡大庆担任,负责聘请专家培训与安排技术指导。

三、优惠政策到位 县委县政府对设施蔬菜发展实行专门的政策扶持,县财政为每座温室贷款户贷款6.5万元,贴息两年,合计为每个贷款户贴息1.6万元;为露地连片蔬菜产业贷款户贴息一年。设施农用地块优先集体安排土地整体流转实施,整合涉农部门资金进行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及平田整地、移地上附着物、坟茔等;对蔬菜生产、加工、流通、服务等经济活动实行税收优惠;蔬菜产业执行农业生产用水、用电价格;商务、工商等部门为蔬菜产品进入市场提供便利;农村信用联社把蔬菜种植户纳入信用评定范围,在授信额度内为其提供信贷便利和优惠;商业保险机构在蔬菜生产、加工、运输、销售和农业机械作业等方面,提供保险服务。同时,我县每年还向上级部门争取项目资金,扶持蔬菜产业。2010年,**县被省政府列为全省片区扶贫开发重点县,争取项目资金2000万元,其中为每座新建温室补助1.95万元,为育苗中心补助100万元,为冷库建设补助30万元。

四、监督考核到位

为切实推动设施蔬菜产业发展,我县还制定了明确的考核办法,将这项工作列为考核干部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县委、县政府重要议事日程。我县还不断加大督查推动力度,县委督查室每季度督查一次;县政府效能办每季度督查一次;省、市、县人大代表每季度视察一次;市、县政协委员每季度视察一次。同时县委、县政府每年组织全县性观摩两次。随着设施蔬菜产业的发展,县财政局、县审计局、县物价局等监督部门也随时监督,跟踪调查,确保蔬菜产业健康有序推进。

设施蔬菜产业化发展作为考核项目,考核组会认真评价、排列名次。考核排在第一名乡镇,年终奖励10万元;考核排在第二名乡镇,年终奖励8万元;考核排在第三名乡镇,年终奖励5万元;考核排在最后一名的乡镇主要负责人要实行诫勉谈话,对连续两年排在最后一名的乡镇主要负责人要采取组织措施。

另外,我们还每年评选15个“一村一品”蔬菜先进村,每个村奖励3万元;职能部门表彰奖励前5名,每个奖励5万元;对在蔬菜产业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干部,要优先提拔,委以重任。

五、管理机制到位

严格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产品生产要求,整合项目资金,创新工作机制,高标准制定规划,专业化技术服务,集团化市场营销,集中力量建设了张庄现代农业设施蔬菜示范园区,不断提高蔬菜基地园区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水平。

以中宝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和玉杰食用菌有限责任公司为依托,目前发展的44个设施蔬菜专业合作社为桥梁,逐步完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蔬菜产业化经营模式和利益联接驱动机制,形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现代农业产业布局,形成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体系,加快提升“菜篮子”产品整体供给保障能力和质量安全水平,确实实现农民收入翻番。

六、技术培训到位

一是与科研院校、高等院校和职业学校联袂,采取项目帮扶、结对子、授课等多种方式的服务指导。

二是聘请高等院校、农科院、农业厅等省市县蔬菜专家、教授为菜农传授蔬菜高新实用技术。

三是县乡两级专业技术人员全体动员为菜农提供咨询专台、培训会议、实地指导、播放专题等各种技术服务与指导,保障、优惠、发展农民,把农民发展成为具有强大吸引力的职业。

四是县广电中心在**台每天专门安排一期“架金桥”栏目,播放蔬菜栽培实用技术,着力培养新型农民。

五是定期组织优秀专业技术人员和致富带头人观摩、引进、推广全国省内外蔬菜先进科学生产技术。

通过以上各种培训方式,每年培训农民达3000人次以上。

七、产业体系完善到位

2011年12月5日,浮编办发[2011]73号《关于设立**县蔬菜产业服务中心的批复》,核定全额事业编制5名;今年在6个乡镇又设立了6个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等。县委、县政府的重大举措健全了蔬菜产业发展体系,为**县做大做强蔬菜产业奠定了良好的人力资源基础。

八、园区示范辐射带动到位

1、张庄现代农业设施蔬菜园区

2011年初县政府聘请山西省农科院对“十二五”张庄现代农业园区整体建设进行规划设计,同时县政府聘请农科院专家、教授参考全省温室结构样版,结合**实际经济效益,根据**的气候特点特别是极端天气实际情况,规范合理地设计出具有**特色的温室结构图。该温室具有五大特点:一是便于温湿调控;二是便于增温贮热;三是便于阳光照射;四是便于耕作管理;五是便于种类转型。

“十二五”期间,张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规划建设日光节能温室1000座,占地面积5000亩。该项目于2010年6月动工建设,现已建成**模式日光节能温室303座,占地面积1500亩。园区温室种植模式采用冬季一大茬嫁接黄瓜套种苦瓜栽培技术,第一年9月中旬育苗,10月下旬定植,莅年4月底拉黄瓜秧,7月拉苦瓜秧。平均亩产量1.3万公斤,亩纯收入2万元。

2、移动式瓜菜大棚园区

大胆创新转型发展,2011年县农委从长治市长子县引进45座移动式大棚,创新种植模式,改变春提早青椒—秋延后西葫芦模式,创新采用春提早西瓜—秋延后番茄栽培模式,在全县4乡4村示范辐射带动农户致富,即张庄乡辛落村54亩,响水河镇梁家河6亩、东张乡蛟头河10亩,北王乡平里20亩,经济效益显著,亩总产量7000公斤,亩纯收入1万元以上。2012年辐射带动周边6个村委发展400亩大棚。

移动式大棚具有五大特点:一是投资少;二是见效快;三是周期短;四是好管理;五是群众乐于接受。

3、设施蔬菜配套产业建设

张庄现代农业园区晋杰育苗中心中心建于2011年9月,占地面积4032平方米,集观光大棚和育苗大棚于一体,严格按照GLP-8430型连栋温室标准施工,棚内采用最新智能设备,节约人工、提高效率、质量和产量,年可育苗1000余万株。科技支撑由山东齐民农业有限责任公司提供。750平米培训管理中心建设工程正在加紧建设,张庄园区物流中心正在筹建阶段。

以上就是我县对设施蔬菜产业发展的做法,若有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教。

下载关于赴安塞县考察设施蔬菜发展情况的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赴安塞县考察设施蔬菜发展情况的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赴XX蔬菜物流园区考察学习报告(含五篇)

    关于赴XX县蔬菜物流园区考察学习报告为了进一步规范AA县农产品交易市场的秩序,加强对交易市场的调控监管,保障交易市场的平稳高效运转,学习了解XX县蔬菜市场先进的管理经验,2011......

    关于赴湖南考察天然气设施和工程的报告

    关于赴湖南考察天然气设施和工程的报告 局领导: 为积极做好迎接中缅天然气长输管线于2013年底之前到达桂林的各项准备工作,增加对长输天然气管线分输站、末站,以及燃气储配站、......

    赴山东潍坊考察设施农业报告纪实

    2008年4月11日,**镇组织蔬菜产业园区沿路相关的村、组干部、部分农民一行27人到山东省潍坊市参观学习考察设施农业,全国农业看山东,山东农业看潍坊,潍坊农业看寿光,整个潍坊市辖1......

    蔬菜设施栽培可行性报告

    蔬菜设施栽培技术应用推广可行性报告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设施种植、设施养殖的农产品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加,为设施农业的大发展提供了广阔市场;入世以后国外设施的生产、经......

    赴温州考察行业协会发展情况的报告

    赴温州考察行业协会发展情况的报告温州经济总量较大,城市综合实力较强,经济发展民营化、市场化和产业发展集聚化的特点,与我们佛山颇有相似之处。,温州市生产总值2424.29亿元,工......

    设施蔬菜基本情况

    池河现代农业示范园 石泉县嘉晟农业高科有限公司下属秦禾苑无公害蔬菜基地位于石泉县池河镇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 2011年园区已建大棚382亩,其中已建日光温室8个8000平方米,全......

    赴韩国考察情况报告

    2004年10月6—17日,我随干部培训班组成的考察团一行对韩国进行了考察。通过实地考察学习,感触很深,收获频多。一、考察活动的基本情况为期12天的学习考察内容十分丰富。接待方......

    用新理念和新思路抓设施蔬菜发展[精选]

    用新理念和新思路抓设施蔬菜发展 ——对新街镇农业园区设施大棚生产的调查与启示新街镇是黄桥老区的农业大镇,总面积72平方公里,有耕地4.8万亩,有6.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6万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