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7-18 外贸中小企业加强汇率风险管理五大方法
外贸中小企业加强汇率风险管理五大方法
汇率变化一项是外贸中小企业最为关注的话题。因为,外贸企业的利润与收益很大程度上建立在对汇率的把握上。但是,我们外贸中小企业对外汇风险管理又存在诸多的问题。譬如:外汇风险意识淡薄;外汇风险管理水平低下;企业不能很好的把握和利用金融衍生工具来防范和规避外汇风险;企业缺乏专业的外汇管理人才和管理系统。
面对这些问题,专家提出了中小企业加强汇率风险管理的五大方法。、1,提高风险意识,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培养风险管理人才。外汇管理人员应当做到:在全面掌握企业外币收支的情况下,不仅要准确及时的预测汇率变化趋势,还要准确预测意外汇率波动对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影响。
2,利用金融衍生产品作为控制外汇风险管理的工具。汇率风险管理已经成为外贸企业的现实需要,发展外汇衍生产品成为外贸企业管理汇率风险的工具,有利于企业减少或避免外汇亏损,为外贸企业参与国际经济往来和外汇交易保驾护航。
3,通过外贸企业调整经营策略达到避免和降低汇率风险。外贸企业在采取合约保值的同时,还可以采取调整经营决策的办法来降低和避免交易风险。4,利用合同条款有效防范外汇风险。贸易双方在签订、执行合同时,合理选择计价货币,协商规避外汇风险对外贸易中,企业往往希望选择本币计价,从而避免风险,方便结算。然而在贸易实物中货币的选择取决于贸易双方的地位、意愿和国际惯例。当汇率不利于本企业时,可以通过外汇交易转嫁出去。
5,不断提高外贸企业管理能力,提高企业对外汇风险的防御能力。当前,我国外贸中小企业的管理能力低下,防御外汇风险的能力也不强。直到一些外贸企业开始引进外贸管理软件,这种情况才有好转。外贸管理软件是将企业内部各种分散的人力和技术资源集中组织起来应对外汇风险,协同作战,形成整体优势。
第二篇:汇率风险案例
汇率波动风险防范意识淡漠导致巨额损失
【概要】
我某外贸公司代理国内某客户从比利时进口设备一台,计价货币为比利时法郎。在合同执行过程中,对方提出延期交货,我方用户表示默认,未做书面合同修改文件。后因比利时法郎升值,我进出口公司不得不比订约时多支出了31万美元。
【案情】
1993年10月,我某进出口公司代理客户进口比利时纺织机械设备一台,合同约定:总价为99,248,540.00比利时法郎;价格条件为FOB 安物卫普;支付方式为100%信用证;最迟装运期为1994年4月25日。
1994年元月,我方开出100%合同金额的不可撤销信用证,信用证有效期为1994年5月5日。(开证日汇率美元对比利时法郎为1:36)。
1994年3月初,卖方提出延期交货请求,我方用户口头同意卖方请求,延期31天交货。我进出口公司对此默认,但未作书面合同修改文件。
3月底,我进出口公司根据用户要求对信用证作了相应修改:最迟装运期改为5月26日,信用证有效期展至1994年6月21日。
时至4月下旬,比利时法郎汇率发生波动,4月25日为1:35(USD/BFR),随后一路上扬。
5月21日货物装运,5月26日卖方交单议付,同日汇率涨为1:32(USD/BFR)。在此期间,我进出口公司多次建议用户作套期保值,并与银行联系做好了相应准备。但用户却一直抱侥幸心理,期望比利时法郎能够下跌。故未接受进出口公司的建议。
卖方交单后,经我方审核无误,单证严格相符,无拒付理由,于是我进出口公司于6月3日通知银行承付并告用户准备接货,用户却通知银行止付。因该笔货款是开证行贷款,开证时作为押金划入用户的外汇押金帐户。故我进出口公司承付不能兑现。
后议付行及卖方不断向我方催付。7月中旬,卖方派员与我方洽谈。经反复协商我方不得不同意承付了信用证金额,支出美金310余万元。同时我进出口公司根据合同向卖方提出延迟交货罚金要求BFRl,984,970.00(按每7天罚金0.5%合同额计),约合62,000.00美元(汇率为1:32)。最终卖方仅同意提供价值3万美元的零配件作为补偿。此合同我方直接经济损失约31万美元,我银行及进出口公司的信誉也受到严重损害。
【分析】
本案是汇率波动的风险造成货物买卖损失的典型案例,但在风险出现时,本来有可能避免或减少的损失又由于代理关系及资金来源的特殊性使得我方延误了时机。纵观项目运作全过程,我方有如下失误:
第一,计价支付货币选用不当。在国际货物买卖中,计价及支付货币选择是非常重要的。计价货币通常与支付货币为同一种货币,这些货币可以是出口国货币或进口国货币,也可以是第三国的货币,由买卖双方协商确定。在当前国际金融市场普遍实行浮动汇率制的情况下,买卖双方都将承担一定的汇率变化风险。因此,作为交易的双方当事人,在选择使用何种货币时,就不得不考虑货币汇价的风险。首先,应考虑所选用的货币是不是可自由兑换的货币;其次,对可自由兑换的货币要考虑其稳定性。特别是在远期交货的大宗货物买卖中,选用汇率稳定的货币作为支付货币,是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洽商的基本原则,也是买卖双方都易于接受的条件。除非我们能够预测某种货币在交货期会发生贬值,为获取汇率变化的利益而选用某种货币。即通常所说的“进口选软币,出口选硬币”,但这只是单方面的期望,而且应建立在对所选货币汇率变化趋势的充分研究之上。但实际上交易的对方也会作出相应考虑。因此我们说,当以货物买卖为目的的合同金额较大时,选用汇率稳定的货币支付是比较现实的。在本案中,合同金额近300万美元,交货期为签约后6个月。我方在未对汇率做任何研究的情况下,接受以比利时法郎为支付货币的交易条件,这就给合同留下了汇率风险损失的隐患。因为比利时法郎在国际金融市场上不属于币值稳定的货币。
第二,轻率接受延期交货条件,使风险成为现实。当交货前卖方提出延迟交货请求时,我方仍未意识到合同的潜在风险,无条件地接受了卖方的要求,虽未做书面的合同修改但却按卖方提出的条件修改了信用证。这时若意识到汇率风险,则完全应以汇率风险由卖方承担作为接受延迟交货的条件,实际情况证明:正是这无条件地接受延期交货使得我方的汇率风险变成现实。
第三,对风险没有采取相应的保值措施,造成重大损失。在国际货物买卖中,为防止汇率变动而带来的损失,可以采用远期外汇买卖等外汇保值措施。在本案中,4月下旬比利时法郎上涨时我方进出口公司为避免或减少损失,建议采取套期保值的做法是十分正确的,但用户却心存侥幸,拒绝采取防范措施。结果损失发生且无法挽救时又无理拒付,造成我方经济、信誉双重损失。由此可见,对远期交货的进出口业务增强汇率波动风险意识,慎重选择支付货币,采用金融上的操作手法防范和减少损失是至关重要的。
第三篇:中小企业投融资风险管理
中小企业投融资风险管理
任何融资行为都有可能带来风险,著名的太子奶因融资不当,从融资开始到企业倒闭也不过仅仅9个月时间。中小企业也不例外,在融资过程中也可能面临各种风险,特别是在今年金融紧控形势下,融资风险可以说存在于各家企业。中小企业的融资风险主要是指由于多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其在融资过程中所遇到的风险,根据多年的投融资经验,投融资专家张雪奎(欢迎订制张雪奎讲师投资融资课程***)教授总结融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条:
1、国家经济政策所导致的融资风险
一般而言,由于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极不稳定,一国经济金融政策的变化,都有可能对它的生产经营、市场环境和融资形势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中小企业不能根据国家经济金融政策的变化做出敏锐的反应和及时调整,将会给中小企业的融资带来一定的风险,进而影响到中小企业的发展。如国家的产业政策限制的行业,其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风险都较大,如果企业经营得不到正常的资金供给,企业就难以为继。又如,在货币政策紧缩时期,市场上资金的供应减少,受此影响,中小企业通过市场来筹集资金的风险增大。要么筹集不到资金,要么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数量减少,直接影响了企业资金链连续性,并进一步增大了中小企业的经营风险。据投融资专家张雪奎(欢迎订制张雪奎讲师投资融资课程***)教授所知,今年大量企业遇到这种情况,融不到资金是企业经营困难,融到的资金成本过高,造成还贷压力过重,致使企业难以放手经营。
2、经营的不稳定性导致的融资风险中小企业对外界经济环境的依存性较大,因而中小企业除对国家产业政策和金融政策有着较强的敏感性外,国家经济制度安排,宏微观经济环境的变化,行业竞争态势的加剧,也将增大中小企业的经营风险,最终影响中小企业的经营和发展。那些经营不佳或销售渠道不畅,或竞争实力不够或难以实行多元化经营来分散风险的中小企业往往首先受到市场的冲击。而经营风险的增大又使中小企业的经营稳定性遭到破坏,进而更难满足市场融资的条件,融资更加困难。
3、管理水平低下所导致的融资风险管理水平低下主要表现在,中小企业的管理观念落后,内部管理基础工作缺乏和管理环节薄弱,人员素质普遍不高,对市场的潜在需求研究不够,产品研制的技术力量有限,对市场的变化趋势没有预见性等。由于管理上的种种缺陷,致使中小企业的后劲不足。高开业率和高废业率是中小企业的主要特点,从而使得商业性金融机构非常谨慎。在我国,中小企业5年淘汰率近70%,约30%左右的小企业处于亏损状态,仅有三成左右具有成长潜能,七成左右发展能力很弱,能够生存十年以上的中小企业仅占1%.因此,中小企业无论是进行直接融资,还是间接融资,都会面临诸多融资障碍,融资风险往往很大。
4、信用危机所导致的融资风险中小企业信用不足是一个普遍现象。有的中小企业会计信息不真实、财务做假账、资本空壳、核算混乱,有的中小企业抽逃资金、拖欠账款、恶意偷税,这在一定程度上都影响了中小企业的形象。相对于大企业的很多信息的公开化和容易以极低的成本获取,中小企业的信息基本上是内部化的、不透明的,银行金融机构和其他投资者很难通过一般渠道获得,因此,银行要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或投资人要向中小企业进行投资就不得不加大人力资源的投入以提高信息的收集和分析质量。这一方面加大了银行或投资人贷款和投资成本,另一方面也给中小企业的融资带来困难,中小企业的融资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2、怎样识别不同阶段的融资风险
1、融资风险“潜伏期”识别融资风险“潜伏期”的警兆是指建立在大量资料分析基础上的反映融资风险大小以及是否带来财务危机的先兆。这个信息资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信息;二是与企业相关联的外部市场所处行业的信息。潜伏期的融资风险主要是企业对融资活动的控制风险,主要反映企业是否可以融到资和是否正确融资。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中除了内源融资以外,在外源融资中,债权融资仍占主要地位,因此对其融资风险的预警中债权融资风险要特别关注。从融资的外部环境与内部控制角度综合分析,将潜伏期警兆分为:外部融资市场的成熟度不高;融资主体自由度不高;不进行融资方式分析;不关注资金成本;融资活动不符合融资的优序排列;企业同期平均资产收益率略低于债务资金成本率。
2、融资风险“发作期”识别“发作期”融资风险的警兆一般呈现出景气警兆的特征,即反映财务景气的程度和状况。这可分为财务警兆与管理警兆两方面:
财务警兆包括:(1)资不抵债,这意味着该企业面临着严重的偿债危机,有被清算重组、变卖资产的可能。(2)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出现负数。这表明企业获利能力的原动力出现故障,没有新经济来源以抵消资金成本。(3)存在大额的逾期利润。这表明股权融资面临巨大风险,无法保障资本投入者的投资回报。(4)信用等级下降,这是偿债能力下降的必然结果。(5)融资活动受到严重阻碍,面对好的项目,无法获得外部资金支持。
经营管理警兆包括:(1)主营产品核心竞争力下降,属夕阳产业产品,这表明企业的盈利严重下降,并且没有发展前景。(2)管理混乱,人力资源短缺,这表明经营业务不景气,难以得到内外部人员的认可。
3、融资风险“恶化期”识别恶化期的警兆表现是发作期的警兆未能得到控制,融资风险进一步转化为企业财务危机或者财务危机的结果。其表现如下:(1)主要财务指标显示财务状况严重恶化。如资产负债率急剧上升,大大超过100%,净资产收益率为负数等。(2)已经不具备偿债能力,即不仅无法偿还借款,并且得不到债权方的展期许可,很可能会被借款人接管企业或进行清算。(3)企业出现非季节性的异常的停工、停产现象,这是企业破产的先兆。
3、中小企业融资风险防范方法
1、从财务分析入手,加强日常财务管理工作中小企业限于其人员素质问题,财务分析的能力较差。因此,为防范融资风险,企业财务工作人员、资金运作人员就应加强日常财务分析。
2、从企业管理入手,加强企业投资融资项目的审核与管理:(1)进一步规范中小企业的管理工作,在设计组织结构时,既要职责明确,还要建立经济业务处理的分工和审核制度,特别是严格规范财务工作体系。(2)对每一个资金运作项目都应有科学的严谨的可行性评价,不能盲目投资,也不能盲目融资,虽然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是现状,但具体到个别企业的资金管理部门应从个体实际出发,越是困难的企业面对融资时越要谨慎,关注融资成本、融资顺序与融资方式。(3)加强企业信用管理,这是目前我国中小企业非常欠缺的方面,完善财务工作中对偿债工作的监督与控制,健全各类融资活动的后续跟踪管理。(4)建立并实施融资风险预警管理机制。对于企业融资风险的预警过程中所涉及的信息的采集与整理、分析与加工等程序应该是时时进行的,因此要求企业具备一套比较完善管理机制,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由于其人员不多,资金实力不雄厚,考虑到预警的成本问题完全可以不设专门的职能部门来执行预警系统。只需企业在经营管理中赋予每一个员工实时收集信息、传递信息的责任,然后由相关职能部门的人员兼任预警机构人员。
3、从融资方式入手,加强企业发展各阶段的融资渠道在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由于企业的财务状况、生产能力、信用水平、社会认可的程度等不同,需要不同的金融市场来帮助企业融集资金。
4、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融资方法
1、在创业阶段,在企业资金来源的问题上,科研人员、创业人员等私人资本的资金已经不够,资金的需求逐渐转向风险资本,此时,创业者也可能会请求银行给予贷款,但可能性较小即使能得到此类贷款,也大都是短期借款,且数额不大,同时,此阶段由于企业的获利能力较差,如果所借得短期贷款过多,其负债率越高,利息负担越重,资本结构就会越不合理,严重的可能产生财务危机。该阶段需要的是长期资本,换言之,企业需将股权出售。所以创业企业的主要融资方式是股权融资,最优融资策略是吸引风险投资。
2、在成长阶段,这时由于中小企业已经度过生存难关企业的发展前景也已基本明朗,企业形象、产品品牌在社会上有一定的知名度和良好信誉,社会各界投资者对其投资已产生诱惑力。该阶段的融资方式是内部融资、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相结合,此阶段企业的成长资金来源主要是三个方面:自我积累、风险资本和借贷资金。
3、在成熟阶段,企业的最优融资策略是债务融资,此时,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是追求稳健经营的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银行等金融机构作为从事货币经营的特殊企业,需要扩大客户群,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为银行提供了广阔的潜在市场,当中小企业进入成熟阶段后,由于企业经营业绩稳定,资产收益率高,资产规模较大,可抵押的资产越来越多,此时,银行也愿意为进入该阶段的中小企业贷款。因此,该阶段当企业的资金需求量较大时,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成为企业资产的主要来源。
对于已经形成相当规模,具有一定核心竞争力的中小企业,也可以通过证券市场发行企业债券或可转换债券、增发新股、新股配售等方式进行融资。还是投融资专家张雪奎(欢迎订制张雪奎讲师投资融资课程***)教授常说的那句话:风险与机遇共存,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上,你比别人做的好那么一点点,或许你就是最终的胜利者
第四篇: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研究
` 东北财经大学津桥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研究
作
者
颜卓玥
系
别
经济系
专
业
税务
年
级
2012级
学
号
201215080
指导教师
魏弘
答辩日期 成绩
0
`
内 容 摘 要
税务风险是我国当代企业所面临的众多风险之一,它属于财务风险但又具有法律风险的特征。它已经成为制约我国企业发展的一种主要隐患。虽然国外对于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研究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成果,但目前在国内的相关研究成果还比较少,并且更多的是针对大型企业进行的研究,目前中小企业无论是在数量、提供就业以及科技创新等方面都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但中小企业普遍税负较重、各个成长周期也面临不同税务风险。
本文分为六大部分对我国中小企业税务风险进行了阐述,第一部分,从概述,特点等方面对其进行了简要概述;第二部分,从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目标和内容两个方面阐述了中小企业面临的现状;第三部分,开展税收风险管理的意义;第四部分,论述了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现状及原因分析,从而提出有利于中小企业的税收方案;第五部分,提出了对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从而为中小企业创造创值;第六部分,为本文的结论部分。其中,三四五部分为本文重点论述的部分。
关键词: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
I
`
AbstractThe tax risk is one of the many risks faced by contemporary enterprises in China, it belongs to the financial risk, but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egal risks.It has become a major hidden danger which restric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nterprises in our country.Though foreign tax for 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research has accumulated a certain achievements, but the related research results in domestic is relatively less, and more research is in view of the large enterprises, both in the number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provide employment, as well a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ccupies an irreplaceable position in the national economy, but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general tax burden is heavier, the growing cycle also face different tax risk.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seven parts in this paper,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n our country the main characteristic of the tax risk, through strengthening the management of enterprises in the process of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of tax risk assessment and control, understand the national fiscal and taxation policy changes impact on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tax, and tax for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for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smes)as much as possible to reduce the tax negative influence, and thereby create value creation for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Keywords: small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tax risk management, risk assessment of,riskcontrol
II
`
目
录
一、中小企业及税收风险一般概述................................................1
(一)中小企业的含义.......................................................1
(二)我省中小企业总体概况.................................................1
(三)中小企业的特点.......................................................1
(四)税务风险的概述.......................................................2
二、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目标及内容..........................................2
(一)目标.................................................................2
(二)内容.................................................................2
三、中小企业开展税收风险管理的重要意义........................................3(一)开展税收风险管理有利于提高税收管理的公平性............................3(二)实施税收风险管理可以使税收管理更有效率................................3(三)税收风险管理有利于保证税收的安全、稳定,降低税收征管成本..............3
四、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现状及问题的原因分析................................3
(一)现状.................................................................3
(二)中小企业税务风险内外因分析...........................................4
五、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6
(一)中小企业方面税收风险管理.............................................6(二)税收执法部门税务风险管理...............................................7
六、结论.....................................................................7 参考文献:....................................................................7
`
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研究
一、中小企业及税收风险一般概述
(一)中小企业的含义
中小企业(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又称中小型企业或中小企,它是与所处行业的大企业相比在人员规模、资产规模与经营规模上都比较小的经济单位。此类企业通常可由单个人或少数人提供资金组成,其雇用人数与营业额皆不大,因此在经营上多半是由业主直接管理,受外界干涉较少。
中小企业,是相对于大企业而言的,是一个国家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企业集群,同时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就业的主要渠道和创新的重要源泉。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力度,密集出台了一系列针对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有效减轻了中小企业的税费负担,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了政策支持与保障。
(二)我省中小企业总体概况
截至2015年6月,辽宁省国税系统(含大连)共有中小企业86.7万户,占全部开业状态管户的74.9%。其中企业管户23.3万户,个体工商户63.4万户
从行业结构上来看,中小企业主要集中在“批发和零售业”与“制造业”,二者合计占中小企业的81.4%,其中“批发和零售业”的中小企业数量位居首位,占全部中小企业的7.4%;制造业占全部的13.9% 从经济结构上来看,中小企业主要集中在私营经济(含个体工商户),该经济类型的中小企业占全部中小企业的93.5%。其他经济类型的中小企业占全部中小企业的6.5%,其中有限责任公司占5.6%,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股份合作企业等类型企业占0.9% 从地域分布来看,中小企业的户数占企业总户数比最高的是葫芦岛市,大连市和抚顺市,在80%以上。中小企业中,沈阳市15.6万户,大连是27万户,两户合计42.6万户占全省国税系统小微型企业的49.1%
(三)中小企业的特点
中小企业的特点就是其“独特性”,即他不是其他企业的一个部分或分支机构。我国目前的中小企业大多是在改革开放中发展起来,规模小,各种经济活动的数量并不大,实力不强,企业的经营管理较为简单,抗风险能力差,企业文化的特点充分表现出“个人主义”的特征,即企业的所有者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承担主要角色。另外,由于中小企业很多企业创建时间不长,还停留于企业所有者原始资本积累阶段。在大企业实施充分分工并实现标准化、通用化管理与人本管理快速创造财富时,而中小企业仍然以求生存为主,企业文化充分体现出生计经济的特点。正是由于中小企业“个人主义”与“生计经济”的现状又使中小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不能高瞻远瞩,不能高标准、高水平的建设,因而难以充分体现现代企业文化的特点,大多仍含有“小农经济”文化的特点,具体表现为:
1.现如今现代企业文化强调人性管理的方法,强调企业以人为本,科学的管理方法,这样才有助于人性的发展。然而,在中小企业生产管理中并没有体现出这种人性管理。
2.中小企业的企业文化难以实现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现代企业的企业文化强调以共同的价值观念与优良的企业环境实现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归属感是企业凝聚力的来源,是企业战斗力的保障。对于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企业经营管理大多以家属成员为核心,而对于外来成员,很难获得相应机会,因而也就难以对企业有归属感。
3.中小企业的企业文化注重眼前利益,在市场上往往背离顾客。美国学者托马斯。彼得斯和小罗伯特。沃特曼认为,超群出众的企业,必然有一套独特的文化品质,这种文化品质使它
` 们脱颖而出。在《成功之路——美国最佳管理企业的经验》一书中,他们提出了革新性的八种品质,其中包括紧靠顾客。因此,出色的企业是靠用户和市场来驱动,而不仅仅依靠技术来驱动,对用户所作的各项建议,从用户自身的立场来看,都应该是经济实惠的。但中小企业尚处在创业与原始积累阶段,其价值取向与行为往往背离顾客,注重眼前利益与短时效益,过分追求“短、平、快”,奉行“银货两讫,各不相干”。顾客是市场中最为核心的资源,由于背离了顾客,许多中小企业往往昙花一现,或者不得不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这种行为根本不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
4.中小企业文化讲形式,但忽视内容。讲文化,但不服务管理。这些从根本上说都是中小企业对企业文化的表层认识,他们不能切切实实的把文化融入到自身的企业中去,也反应出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总体现状和特点。
(四)税务风险的概述
中小企业税务风险是指企业的涉税行为由于未能正确有效遵守税收法律法规而导致企业未来利益的可能损失,具体表现为企业涉税行为引起的纳税不准确性,其结果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企业少交了税,存在触犯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可能受到惩戒或者处罚的风险;二是企业未享受到应该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多缴纳税款的风险。
税务风险涵义需从“风险”开始。风险,辞海解释为“可能发生的危险”;理论界解读为“任何事件的发生都有不确定性”。即发生与否、发生什么、发生于何时何地等都存在不同的可能性。比如从事生产经营,盈利、亏损不确定,表明生产经营有风险;诸如此类。无疑,风险是早被什么熟悉而普遍存在。
税务风险管理,既属于税收管理的范畴,有属于风险管理范畴;既可看作融入风险管理理念的税收管理,有可看作以税收风险为对象的风险管理。税收风险管理定义与风险管理定义密切相关。
所谓税务风险管理,是指在征税过程中,由于制度方面的缺陷,政策,管理方面的失误,纳税人对政策的理解偏差和对经济利益上的追求,以及种种不可预测的和控制的因素所引起的税源状况的恶化,税收调节功能减弱,税收增长乏力,最终导致税收收入不能满足政府实现智能需要的一种可能性。
二、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目标及内容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十二五”时期税收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中提出,要将税收流失率和税收成本逐步降低。就总体而言,税收风险管理目标,任务与整个税收管理的目标,任务是一致的。
(一)目标
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目标是:企业税务规划要具有合理的商业目的,并符合税法规定;企业经营决策和日常经营活动应考虑税收因素的影响,符合税法规定;对企业涉税事项的会计处理要符合相关会计制度或准则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纳税申报和税款缴纳要符合税法规定;税务登记(变更、注销)、凭证账簿管理、税务档案管理以及税务资料的准备和报备等要符合税法规定。税务风险管理的目标重点突出税务行为的“合规性”,即涉税事宜均须符合税收法律规定。企业在税务风险管理过程中,首先,要确定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目标,建立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机制;其次,正确识别、评估税务风险;再次,提出税务风险应对措施,及时控制风险;最后,评估、反馈和改进税务风险管理机制(也可穿插于税务风险的识别、评估和控制环节中)。为降低管理成本,实现协同效应,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可以融入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之中。
(二)内容
税收风险存在于税收管理的整个过程和各个环节,就其具体内容而言,主要包括税制改革风险、涉外税收风险、税源监管风险以及税收执法风险等。
1.税制改革风险 根据拉弗曲线原理,一个国家税率和税收收入及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相互依
` 存的关系,准确和把握税率的高低和税收收入的规模对建立合理的税制体系,推动一国的经济发展有重大的作用。在目前的财税制度背景下,构建相应的风险指标体系,确立风险度的方法,并科学地评估中国税制改革对经济增长所产生的风险,是有效防范税收风险的首要及重要组成部分。
2.涉外税收风险 中国近年来吸引了大量外资,但是外资企业对中国税收收入的贡献与其在中国经济增长中所占份额极不相称。目前,一些地区给予外资企业享受税收“超国民待遇”,外资企业采用不同方式避税,导致国家税收流失、内外资企业不公平竞争,中国在国际税收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因此研究涉外税收流失对中国经济增长所造成的风险,构建相应的风险指标体系,确立相应的方法,也是税收风险应研究的课题之一。
3.税源监管风险 经济决定税源,但税源并不等于税收,税源要变成税收需要通过税源监控能力的变现。对所管辖的纳税人引入科学的风险评估和防范体系,按行业风险程度高低对企业进行分类、分级管理,将有利于税务机关充分认识税收风险所在,及时实施有效管理,避免税收流失。
4.税收执法风险 税收执法风险主要表现在:登记环节漏征漏管;结算环节漏结漏算;征收环节跑冒滴漏;稽查环节漏稽漏查;程序环节越位缺位等方面。通过一定的风险预测、评估和预等机制,将有效地引导税务干部正确执法,减少执法风险。达到教育、监督、预防“三位一体”的防范效果。
三、中小企业开展税收风险管理的重要意义
(一)开展税收风险管理有利于提高税收管理的公平性
纳税人通常希望税收管理更加公平、透明、高效。所谓公平不是平均,除税收制度上的公平对待外,纳税人要求的公平还包括当不同纳税人对税法采取不同态度时,税务机关应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如对依法纳税的人和漠视税法的人进行甄别,并区别对待;对不履行纳税义务的纳税人采取强硬措施。纳税人除了要求税收政策上的透明外,还认为他们有权从税务机关得到高效、高质的服务和建议,他们希望有一个畅通的渠道解决他们提出的问题以及在发生错误时能得到提醒和及时纠正。面对纳税人不断提出的新要求,税务机关单靠以前的管理方式显然不能解决问题,必须在管理中引入新的适应纳税人更多、更高要求的管理方法。税收风险管理通过风险识别、估测、评价,可以及时发现纳税人的纳税错误,使其得到纠正;也可及时发现纳税人的恶性问题,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予以打击,提高管理的公平性。
(二)实施税收风险管理可以使税收管理更有效率
税收管理中存在着由于纳税人不能或不愿依法准确纳税而致使税款流失的风险。税收风险管理是税务机关通过科学规范的风险识别、风险估测、风险评价等手段,对纳税人不依法准确纳税造成税款流失的风险进行确认,对确认的风险实施有效控制,并采取措施处理风险所致的后果。税收风险管理对当前风险的确认,有利于对不同风险程度的企业实施不同的管理措施,加强管理的针对性,提高工作效率;对潜在风险的确认,可以建立税收风险预警系统,加强税源监控、防止税款流失,同时税收风险预警系统对企业也有警戒提示作用,促进企业遵守税法。
(三)税收风险管理有利于保证税收的安全、稳定,降低税收征管成本
对政府来说,它要求财政收入安全、稳定增长,并要求以最小的税收成本实现税收收入。而税收风险管理能够事先预测并控制由于纳税人不依法纳税而给财政收入带来的不稳定、不安全,保证税收收入的安全、稳定增长,降低税收征收成本。
四、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现状及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现状
自2011年以来,我国国税机关在统一的领导和部署下,积极探索,全面实施税收风险管理工作,在有效控制纳税风险和降低征纳成本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依然有一些方面还有
` 待加强。
1.企业税收风险意识不足
现如今我国中小企业在税务风险管理方面仍面临着诸多严峻的挑战。现状不容乐观。虽然目前我国企业虽然能够意识到纳税申报是企业应尽的义务,但是大部分企业仍没有纳税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而是处于国家权威的强制性之下,对于纳税申报是应付和不得已为之。被动的态度可能使企业无法从整体上把握企业各项交易适用的税收政策,导致企业纳税金额不准确或者适用政策依据错误,进而导致企业在利益受损时缺乏维权意识,相关权益未能享受,产生税收风险。正是因为纳税意识缺乏和风险意识不科学,使企业没有把税收风险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在生产经营过程各个环节中缺乏对税收风险的通盘考虑,企业对于税收风险的防范缺乏整体性和协调性,企业各个业务部门又缺乏统筹成体系的税收风险监控,没有相应的风险预防配合,增加了企业的税收风险。2.企业核算与税收政策不符
财务核算与税收政策客观差异造成。企业进行各项交易的核算,由于交易本身的在进行财务核算时,可能受各种商业交易行为和交易模式本身的特点影响,造成财务核算与税收政策计税不同,影响纳税准确性,导致未来交易收益损失不确定性。特别是当企业税务部门没有参与企业重要交易的过程,仅在交易完成后进行税务核算,同时企业并没有适当的风险控制机制去评估和监控交易过程中的纳税影响,可能造成税收风险。例如:企业在对外捐赠货物、原材料时,通常按货物或原材料成本计支出,漏计销项税,但是按照增值税条例,应按公允价值计算销项税;企业用自产产品对外交换生产资料,可能按产品成本直接出库,未计主营业务收入,同时未按公允价值计销项税;企业对外采购办公用品、汽油仅取得普通发票,未能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少抵扣进项税额。2007年新企业会计准则出台以来,部分交易会计核算方式与税法规定之间的差距已经不复存在,但是部分企业仍未能完全杜绝交易核算与税收政策之间的差异。对于企业来讲,偶尔发生的交易和复杂程度较高的交易,例如:兼并、资产重组等,越容易发生税收风险;经常发生的日常交易行为,如:材料采购、商品销售等,财务核算与税收政策越不容易出现差异。税收政策的变化或地方文件的界定模糊。现阶段, 我国尚没有也不可能制定统一的、明细的、应对任何实际情况税收基本法和操作指南, 现有的税收法律、法规层次较多, 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文件、通知众多, 企业面临国税地税两套征管系统完成纳税义务,国地税的规定也可能不尽相同,或者界定模糊、矛盾也偶有发生,因此纳税人员无法正确划分业务种类或采用正确的税收方法等, 这些都会给企业带来税务风险。
3.企业缺乏税收风险预警机制
部分企业都没有专门的税收部门,更没有建立税收风险控制和预警机制,导致税收风险。要对企业的税收风险进行监控和防范,需要建立和完善税收风险预警机制,对税收风险进行因素分析,对税收的风险要素、风险环节、风险时期、风险来源进行系统的梳理,才能找准风险控制关键点。部分企业由于缺乏完善的税收风险预警机制,无法对生产经营各流程进行监控,对各环节无法有效的参与控制,对于风险和认定和评估准确性不高,影响税收风险预警与控制能力。
(二)中小企业税务风险内外因分析
中小企业纳税风险主要由内外部因素共同形成的。中小企业税务风险产生的外因主要包括:税收法规政策繁杂,变更频繁以及在执行过程中所导致的一些风险。因此,无论是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产生这些风险的原因并无太大的区别。所不同的是大企业由于人员素质较高并且企业税收方面有专门的人员和部门管理负责,对于政策的关注度与理解程度要远远强于中小企业,在很多情况下,大企业可以顺利的规避这些税务风险或者控制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而对于中小企业而言,由于其往往无法及时获取相关政策变化信息,有时即使获得了信息,短期内也无法做出相应的调整。因此,这类的税务风险对中小企业产生的影响可能性更高,影响程度更大。1.中小企业税务风险外因分析
` 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税收行政执法不规范以及税收政策多变性导致的风险
由于中国目前税务行政执法主体多元,主要包括海关、财政、国税、地税等多个政府部门,各部门之间在税务行政执法上常常重叠;另外,法律、法规、规章中赋予行政机关过多的自由裁量权,纳税人即使具有较为充分的理由,税务机关也可以利用“税法解释权归税务机关”轻易加以否定,从而使纳税人的税务风险大大增加。由于中国正处于经济变革时期,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税务法规变化过快,朝令夕改,税收政策的变化比较频繁、不够稳定,加之信息传输渠道不畅通,难以让纳税人及时准确掌握。如果企业不及时跟进调整自己的涉税业务,就会使自己的纳税行为由合法转变为不合法,给企业带来税务风险。
(2)企业办税人员自身的专业素质导致的风险
企业在日常的经营活动中,由于办税人员自身业务素质的限制,对于税法的全面认识与运用及对有关税收法规的精神把握不准,虽然主观上没有偷税的愿望,但在纳税行为上没有按照有关税收规定去操作,或者在表面上、局部上符合规定,而在实质上、整体上没有按照有关税收规定去操作造成事实上的偷税、逃税,给企业带来税务风险。
(3)现行按收入计划任务征税的税收管理体制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税务机关依法征税,但按收入计划任务征税的税收管理体制却与此相矛盾。由于受财政支出刚性增长的制约,中国税收收入计划任务的制定缺乏灵活性,可调整余地较小,不能随经济情况的变化而进行大幅度调整,税收收入计划任务只能升不能降。在目前的政治体制下,上级又往往把税收收入任务的完成情况作为衡量、考核地方和基层政绩、实施奖惩的主要依据之一。在这种情况下,有的地方为了争当先进,体现政绩,而相互攀比,盲目赶超,深挖狠收,甚至“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弄虚作假,掺水拔高,搞“泡沫税收”,由此动摇了税收的根基,给税收带来不可估量的风险。
(4)各地方执法机关对税收法规政策理解差异,导致企业执行偏差
目前我国税法中很多用原则性文字来定义税法,这样会造成实际操作的地方税务基层单位对同一税法产生不同的理解,导致在某地合法的行为在另一地区成为违法行为。给企业的地区发展战略就带来了税务风险,企业无法就同一种涉税行为或税务处理方法对待同一业务形式,而需根据不同地区税务机关对该业务税务事项的认定来处理税务事宜,这不仅给企业增加了成本负担,并且造成企业税务管理混乱,给企业带来地区性税务风险
2.中小企业税务风险内因分析
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内部管理基础薄弱,无力支撑内部控制框架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基本上是家族式企业,由于自身经济基础和管理意识的局限性导致企业内部管理环境混乱,管理基础薄弱,内部控制在很多中小企业基本形同虚设。基本上没有内部审计体系,只是用各部门内部管理制度代替。
(2)风险评估专业化程度低,缺乏系统性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普遍没有设置专业化的税务管理部门,税务管理通常依附于财务部门,并由财务人员兼任。很多企业财务人员自身专业素质很低,基本没有能力从企业战略高度对税务活动进行规划和协调,企业内部没有建立完善的风险信息收集、交换和沟通机制.风险评估的系统性、科学性得不到保证。
(3)控制层次低,控制能力薄弱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活动大都是围绕财务活动安排的.税务风险控制只是依附于财务控制,很容易为其他业务部门所规避。例如,受部门利益驱动,销售部门为了扩大销售,不按规定时间和内容开具增值税发票;采购部门采购物资。不按规定取得增值税发票。
(4)组织结构模式落后,信息沟通存在障碍
` 信息与沟通系统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必要条件。目前,绝大部分中小企业领导出于集权考虑.习惯采用传统的“科层制”组织结构模式管理企业。信息处理和沟通都是通过纵向渠道进行的。信息处理效率低、传递层次多。信息失真现象严重.各部门之间缺乏信息联系和交换。不能有效帮助组织及时发现和应对风险。
(5)内部审计服务不到位,内部控制循环不完整
对内部控制的监督和评价是内部控制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目前,企业内部审计在财务监督过程中,虽然也会涉及到内部控制的监督和评价。但是这只是出于提高审计效率的需要。也就是说,从内部审计视角看。还没有把内部控制视为企业战略管理的手段。尚没有对内部控制开展独立的评价.对内部控制系统的改进和完善没有提供预期的帮助
五、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如上所述,税收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也是可以防范和控制的。就中小企业税务风险而言,防范风险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中小企业方面税收风险管理 1.提高企业税收风险意识
企业首先要树立依法诚信纳税意识,健全完善企业财务会计核算体系,对企业各项交易和经济活动真实、完整、及时的进行核算和反映,准确计算、及时申报、足额缴纳税款,健康参与市场竞争。在对交易活动进行调查和合同签订时,要重点关注对方的纳税主体资格,严格审查对方纳税资信情况,了解对方税收信用等级,防止对方转嫁税务风险,认真推敲合同条款,防止税收漏洞,额外负担税额,尽量化解税收风险。要提高企业涉税人员的业务素质,树立税收风险意识。加强财务会计人员、企业业务人员的业务、税收法律法规、各类税收政策的培训,使企业财务、涉税人员意识到提高税收风险意识的重要性,提高运用税法武器维护企业权益,强化企业对纳税风险的规避意识与防范能力,同时也促进企业整体抗风险能力的提高。
2.增加税收政策熟悉程度
增加中小企业业务人员、财务会计核算人员、涉税人员对税收法律法规、政策的了解,相关人员要密切关注税收政策的变化,树立法治观念,避免由于政策不熟或者政策变化引起税收风险。要熟悉税收法规政策相关规定,特别是与自身经营项目相关的内容要重点掌握,在进行核算、涉税筹划时必须以相关法律法规为前提,在进行涉税核算时即要符合企业利益又要遵守税法及相关政策规定,既不偷逃税款,也不放弃本应享受的税收优惠。
3.建全税收风险管理体系,规范操作(1)建立以集约化为重点的风险工作体系
建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根据《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企业应当设置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该管理机构应与财务部门平行,配备专门的专业税务人员。企业应当优化自身税务风险内控体系,完善自身内控制度,降低税务风险。从职能上看,专门的税收风险管理机构应当从风险管理机构设置、税收风险识别、税收风险应对策略、信息和沟通这几个方面来开展工作,规范企业风险,为企业防范税务风险。企业也可采用委托和分包的形式,将这部分工作职能委托给社会中介机构进行。
(2)形成税收风险控制机制
在企业内部建立有效的涉税风险防范机制,避免因制度缺陷而导致涉税风险的增加。要结合企业特定的管理构架、业务特点进行,不能照搬照用或沿袭他人制度,形成系统的税收风险机制。在制定制度之前,要对企业进行充分的考察、分析,在机制试行中,要随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结合辅导制度,将税务风险纳入日常管理中,而且需要在机制方面构建一整套完善的系统,在日常经营管理和业务流程中实现对税务风险的有效管理,尽量使中小企业的税收风险与其他风险防范制度化。
`(二)税收执法部门税务风险管理 1.确立指导思想,科学指导
全面实施税收风险管理,提高税收征管效能,必须从上至下紧紧围绕税收征管现代化,深化风险管理理念,创新风险管理方式,完善风险管理机制,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努力构建与税源管理相适应,与税制改革相协同的税收风险管理体系,做到思想认识上统一,行动落实上践行,积极促进纳税遵从度和税收征管效能的长效提高。
2.严格遵循原则,统筹运行
(1)统筹兼顾,分类管理。以合理划分省,市,县各层级及内设部门风险管理职责为基础,统筹风险分析,等级排序,应对任务下达,监控评价等各个环节工作,分类开展税收风险应对,形成集约化的工作体系。
(2)规划流程,创新方法。规范目标规划,信息收集,风险识别,等级排序,风险应对,过程监控和评价反馈等风险管理流程,创新风险管理方法手段,提高税收风险管理质效。
(3)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牢固树立促进遵从的管理理念,突出税收风险分析识别和应对两个环节,强化信息管税,优化资源配置,注重实际效果。
3.建立以大数据为依托的风险信息支撑
进一步拓宽信息获取渠道,建立一个高效的情报管理系统,掌握足够,准确,适用的涉税数据信息。利用金税三期升级优化版推广应用,政府征信平台应用,电子商务等海量,巨型数据,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从企业纳税行为规律,遵从风险特征,税务机关应对模型,案例索引等方面,分析,监控,应对税务风险。
六、结论在企业运营过程中,各种主客观因素可能导致企业进行交易核算时与税收政策不一致,形成税收风险,使企业遭受现实或者未来利益损失。企业要不断预防和防范税收风险,需要提高企业税收风险意识,增加相关人员税收政策熟悉程度,建立税收风险控制体系,不断化解企业可能遇到的税收风险,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淑萍,论税务风险的防范与机制创新[J];财贸经济;2005年11期
2.黄安平,卢方卫;企业的整合风险管理要素分析[J];经济与管理;2004年06期 3.尹淑平,强化内部审计 控制中小企业税务风险[J];经济视角(下);2010年03期 4.高翔,最新税收政策下企业税收风险防范与控制
5.黄安平,卢方卫;企业的整合风险管理要素分析[J];经济与管理;2004年06期
第五篇:汇率风险管理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汇率风险管理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摘要:当前,各国的汇率风险主要由货币当局和财政当局共同管理,汇率风险管理的目标和方式日趋积极,各国还在减持美元资产和实现储备资产多元化的同时推动本币区域化和国际化。因此,我国应实施更加积极的汇率风险管理措施,深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继续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强对国际游资的监管,提高汇率风险管理能力。
关键词:汇率风险;金融危机;外汇储备
中图分类号:F8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685(2010)02-0114-05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元持续贬值,虽然使各国偿还到期美元债务的支出减少,但同时给世界各国储备资产管理带来很大挑战。当前,各国面临的汇率风险主要是储备资产因汇率波动而遭受损失的风险。
一、国外汇率风险的主要表现及管理措施
(一)美国
美国的汇率风险主要表现为以下三方面:一是美元贬值使其对投资者的吸引力降低,影响美元的国际地位。二是美元贬值抑制消费,削弱经济复苏动力。三是美元贬值会引发与美元挂钩的商品价格上涨,加剧美国通胀压力,导致国际收支恶化。对其他国家而言,美国巨额外债导致的全球经济失衡问题早已引起各国的关注,而美元贬值造成其他国家持有美元资产缩水,使这些国家陷入对美元资产抛售与否的两难境地。美国汇率风险管理的主要措施有: 财政部和央行共同管理美国外汇市场。美国财政部和美联储各拥有一半外汇储备。财政部通过外汇平准基金调整外汇储备规模,美联储通过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在外汇市场进行储备资产的日常交易活动。财政部主导国家的汇率问题,央行根据“一个政策目标由一个政策工具实施”原则制定通货膨胀率目标。通过企业研发、投资和经营国际化来规避汇率风险。美国政府和企业在国外投资兴办研发机构,对外直接投资集中流向发达国家的技术集约型工业、高科技产品和新兴市场国家的初级产品、一般制造业。美国政府还鼓励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从法律制度和政策扶植等方面提供保障。利用美元霸权地位将通货膨胀和汇率风险向其他国家转移。当前,美元在国际贸易结算、全球外汇交易和世界储备资产中所占比重均超过60%,远远高于美国GDP在全球的份额。美元供给量增加使通货膨胀和汇率风险在全球传递。
(二)日本
日本的汇率风险主要表现为以下两方面:一是美元贬值造成外汇储备中美元资产缩水,虽然日本坚持多元化的国际储备策略,但其持有的外币资产仍以美元为主。二是美国狙击日元国际化使日元汇率产生异常波动。日本汇率风险管理的主要措施有: 把操作风险、信用风险和汇率风险纳入统一的管理体系中,建立外汇风险管理体系,对外汇储备的管理不局限于汇率风险管理。同时,日本有计划地将外汇储备转化为各种战略资源储备。现在,日本已建成国家石油储备体系,其中国家储备可使用95天,民间储备可使用80天。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日本又有计划地增加了对锆、铟、稀土等稀有金属的储备,并计划于2010年建成总量为150万吨的液化天然气国家战略储备。通过“藏汇于民”分散汇率风险。日本外汇市场比较发达,市场体系相对完善,法律机制比较健全,日本东京外汇市场是全球第二大外汇市场,符合“藏汇于民”的先决条件。外汇市场的交易工具层出不穷使进出口企业可通过直接持汇克服汇率风险,也增强了日本国民的持汇动机,有了“藏汇于民”的群众基础。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后的“零利率”政策和股票市场长期低迷使富余资金迫切需要寻求新的保值增值渠道,产生“藏汇于民”的外部条件。截至2006年,日本企业和个人持有的流动性外汇超过3万亿美元。“藏汇于民”不但拓宽了企业和个人的投资渠道,而且分散了外汇集中于国家的汇率风险。实施“日元国际化”战略规避汇率风险。日本大藏省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日元与德国马克一起发挥国际通货部分补充机能”,即“日元国际化”战略。但由于“广场协议”签订后日元大幅升值,日本房地产市场和证券市场价格高涨,出口企业竞争力持续下降,最终泡沫经济崩溃,日本经济陷入长期低迷,日元国际化也趋于停滞。新世纪以来,日本加强与东亚各国的合作,意欲通过东亚共同体的建立重启“日元国际化”进程。
(三)俄罗斯
俄罗斯的汇率风险主要表现为以下三方面:一是经济增长过于依赖能源等行业的外贸出口,国际油价下跌使俄罗斯外汇储备面临缩水的风险。二是缺乏对国际游资的有效监管使俄罗斯外汇市场容易受到冲击。三是汇率的变化增加了外债的偿付风险。俄罗斯汇率风险管理的主要措施有:以构建“双外汇篮子”为目标,走外汇储备币种多元化之路。2005年前,俄罗斯外汇储备中美元资产的比重超过80%,此后,俄罗斯逐年削减美元比例,增持欧元和日元资产。根据2009年年初的统计,俄罗斯持有的外国债券中美国债券占4.06万亿卢布,欧洲债券占6.5万亿卢布,日元债券和其他一些国际组织发行的债券不足3000亿卢布,欧元已成为俄罗斯外汇储备的最主要货币。俄罗斯还将部分外汇储备转换成黄金储备,这一举措不但丰富了外汇资产种类,也提高了国际储备中黄金的比重,在国际汇市波动频繁之际无疑具有为国家储备资产保值的重要意义。利用主权财富基金管理超额外汇储备。储备基金和国家福利基金是俄罗斯的主权财富基金,其前身是俄罗斯政府于2004年初创建的国家稳定基金。储备基金继承国家稳定基金衣钵,主要用来平抑国际油价下跌对俄罗斯经济的冲击,国家财富基金则对资产进行增长型投资,用以购买外国债券、国际金融组织债券等风险较小的债券,也可投资于外国银行债券、股票等回报率较高的资产,或在外国央行和信贷组织存款。截至2009年5月,俄罗斯储备基金总额为1143.79亿美元,国家福利基金924.14亿美元。加强对外汇市场的干预,维护国家金融安全。虽然俄罗斯卢布已于2006年实现自由可兑换,但是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中,如果任其自由波动,将使国际资本频繁流动对俄罗斯汇率体系的负面效应最大化。因此,俄罗斯重拾“汇率走廊”,并声明卢布不会出现任何剧烈的波动。在国际贸易结算方面,俄罗斯加强与贸易伙伴的合作,推动双边本币结算。在资本市场监管方面,为避免给国际游资提供炒作机会,俄罗斯金融市场局规定证券市场的营业时间可根据股指变动随时调整,股指涨跌幅达5%时,市场将停止交易,1小时之后恢复。如果股指涨跌幅达10%,则全天交易立即结束。
(四)印度
印度的汇率风险主要表现为以下三方面:一是国内融资成本过高给印度卢比带来升值压力,加剧印度国内通货膨胀预期。二是印度外汇储备中的美元比重太大,超过90%,美元汇率的变化增加了外汇储备保值增值的压力。三是国际游资
的潜在冲击。印度汇率风险管理的主要措施有:建立完善的外债管理体制。印度是发展中国家中利用外债较多,同时对外债管理比较好的国家。印度在上世纪60年代就成立了“国家外债管理委员会”,该委员会主要负责外债的审批、管理和监控。印度也建立了完善的外债管理法律法规体系,使外债管理法制化、规范化。印度外债管理的核心是债务结构管理,通过对不同债务的利率、偿还期和风险状况进行分析,严控资金流向,不但为真正需要资金的行业提供帮助,而且提高了还债能力。到20世纪80年代末,印度已成为世界公认的使用外债有效的国家。建立外国机构投资者制度,开放证券市场。外国机构投资者是印度境外设立组织的、拟投资于印度国内证券市场的机构。包括各种基金和信托机构,如,退休基金、共同基金、投资信托、捐助基金、大学基金与基金会、慈善信托或组织等。印度以信息公开制取代审查制,证券市场交易更为公平,提升了外国机构投资者在二级市场投资的意愿。目前,外国机构投资者已能投资几乎所有的证券品种,包括股票、债券、各种基金和权证等衍生品。加强对外国机构投资者的监管。外国机构投资者在印度外国间接投资中所占比重常年保持在80%,已成为印度引进外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长期投资环境的稳固和对外国机构投资者的监管成为印度政府严控汇率风险的重要工作。在税收政策方面,为限制外国机构投资者在证券市场的投机行为,印度对其投资的长期资本利得不征税,而对其短期投资征收30%的资本利得税。在监督管理方面,印度证监会要求外国机构投资者接受注册地和印度的双重监管。
(五)巴西
巴西的汇率风险主要表现为以下两方面:一是外汇储备中美元比重过大。巴西外汇储备中美元所占比重接近90%,美元贬值必然使其储备资产大幅缩水。二是巴西对国际游资引发汇率风险的监管能力亟待加强。巴西汇率风险管理的主要措施有: 采取控制资本流入与放松资本流出并重的管理措施。这一措施主要为应对20世纪90年代初国际游资的冲击。在控制资本流入方面,巴西主要采取税收政策与贷款期限延长政策。在放松资本流出方面,巴西允许投资者在境外建立投资基金,允许法人在境外进行房地产投资。此外,取消进口融资的首付款限制,私人非金融机构无需巴西央行批准的投资限额也提高至500万美元。央行不直接参与外汇市场交易,让外汇持有者分担汇率风险。巴西中央银行调控外汇储备总量的方式是发行海外债券,巴西央行与其直接指导经营的国营巴西商业银行不参与外汇市场交易。因此,巴西的国家汇率风险由外汇持有者分摊,主要包括经营外汇业务的指定银行和一些非银行金融机构。巴西央行通过交易总量分析对货币投放、外债增减和资本跨境流动等情况进行监管。
(六)新加坡
新加坡的汇率风险主要表现为以下两方面:一是汇率对国内经济影响较大,国内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受制于人。二是美元贬值使新加坡巨额外汇储备面临缩水的风险。新加坡汇率风险管理的主要措施有: 实施走出去战略,对外汇储备进行积极管理。新加坡外汇储备由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和淡马锡控股共同管理。政府投资公司和淡马锡控股的主要投资方向是国外市场。坚持新元“非国际化”政策,把国际游资挡在新加坡国门之外。新加坡市场狭小,外贸依存度很大,如果汇率剧烈变动,将对国民经济造成毁灭性打击。政府为维持新元币值稳定,采取一系列新元“非国际化”政策。具体措施有:对非居民申请500万新元以上贷款用于境内金融投资时,银行须报经金融管理局批准,如融资不在新加坡使用,汇出时必须兑换成所需外币或外币掉期。此外,如果银行认为非居民获得新元后用于新元投机,则有权拒绝向非居民提供新元贷款。这些措施使非居民持有新元的规模得到有效控制,并成功抵御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对新加坡的冲击。
二、国外汇率风险管理的主要特点
(一)各国在减持美元资产的同时推动本币的区域化和国际化进程
美元在各国储备资产中比重过大是汇率风险产生的根源,为改变这一现状,各国在减持美元资产的同时推动本币的区域化和国际化进程。目前,新兴市场国家的外汇储备仍以美元资产为主,但美元占全球官方外汇储备的货币份额有所下降,欧元在全球官方外汇储备的货币份额中所占比例有所提高,近年来一直保持在25%左右。这是各国在当前美元持续贬值的情况下减持美元储备资产、增持欧元等其他储备资产的结果。同时,一些国家在贸易和金融领域采取相关措施推进本币的区域化和国际化进程。日本在新世纪积极推动东亚金融合作,意图重启日元国际化进程。俄罗斯也积极推动卢布国际化,在与独联体国家的国际贸易中使用卢布进行结算,并在与中国、巴西等国家的贸易中也计划使用双方国家的货币进行结算。虽然新加坡为避免新元遭国际投机者炒卖而坚持新元“非国际化”政策,但完全的新元“非国际化”不利于新元流通,也给新加坡参与国际经济合作造成一定障碍。现在,新加坡允许外国的企业在当地以新元挂牌交易,并允许外国机构发售新元债券。对非居民使用新元的限制也有所松动,放宽非居民在向东南亚等区域发展时借用新元的限制,使其在境外汇兑时更为方便。本币的区域化和国际化在削弱美元国际影响力的同时使这些国家有效规避汇率风险。
(二)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汇率风险管理“二元体系”具体运行有所差异
在汇率风险的管理主体方面,发达国家通常实行以财政部为主导、财政部和央行共同管理的“二元体系”。美国由财政部主导、财政部和美联储共同管理,财政部负责制定与外汇相关的各种国际金融政策,拥有优先决策权,美联储有具体操作权。日本由财务省主导、财务省和日本银行共同管理,财务省依据《外汇及对外贸易法法》制定汇率风险管理的决策,日本银行依据《日本银行法》执行财务省的相关决定。发达国家由财政部主导汇率问题决定及外汇储备管理的方式高估了经济决策分权的效力,因为仅靠国内体制设计无法根本解决内外均衡冲突问题。新兴市场国家大多采取与发达国家不同的管理模式。俄罗斯的汇率风险由财政部和中央银行共同管理,财政部主要通过储备基金和国家福利基金管理外汇储备,央行参与外汇市场交易的主要目的则是维持卢布汇率稳定。巴西由央行主导进行汇率风险管理,印度则仅由央行进行汇率风险管理,具体的管理部门是外汇管理部和对外投资及运营部。新加坡由金融管理局和财政部共同管理汇率风险,金融管理局履行央行职能,通过固定收益投资和流动性管理等外汇市场干预措施实现储备资产总量控制和币种结构调整,财政部下属的主权财富基金主要进行储备资产的投资活动。
(三)汇率风险管理的目标日渐明确、方式日趋完善,各国在实现金融系统和储备资产安全性的同时将储备资产多元化,实现安全性前提下的 收益最大化
国家金融安全和储备资产保值是汇率风险管理的首要目标。日本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把操作风险和信用风险同汇率风险一道纳入风险管理体系中。俄罗斯和印度的外债管理体系把维护金融市场安全和稳定货币汇率作为首要任务,巴西则由外汇持有者分担汇率风险,央行不直接参与外汇市场交易,对外汇储备和金融市场的管理以维护国家金融安全为主。新加坡建立网络化的风险管理体系,通过使用现代计量工具对风险进行定量分析。当前各国外汇储备总量庞大、币种结构单一,而主要储备货币美元持续走弱,仅凭风险管理无法完全规避汇率风险,因此,各国采取积极的汇率风险管理措施,将储备资产多元化并用于特定用途以增加收益。日本通过战略资源储备将储备资产多元化。新兴市场国家大多通过主权财富基金管理储备资产,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和淡马锡控股、俄罗斯储备基金和国家福利基金均为利用主权财富基金管理外汇储备的典范,通过对外投资,改变了被动接受储备资产由于储备货币贬值造成的汇率风险,也使外汇储备在安全性与流动性的基础上可实现收益最大化。巴西打算利用近年来石油出口的收入创立主权财富基金,并通过政府税收对其进行资助。印度拟成立单独的实体或公司,直接从印度央行购买外汇储备,以此作为主权财富基金。
三、对加强我国汇率风险管理的几点启示
(一)实施更加积极的汇率风险管理措施
我国外汇储备中美元资产占70%。在当前美元持续走低的背景下,我国必须果断采取措施减少储备资产中美元的比重。同时,实施金融走出去战略,通过主权财富基金等方式提高储备资产的收益率。我国金融业快速发展,金融监管水平也有很大提升,这是我国金融走出去的内部条件,而我国企业的国际化需要金融走出去为其提供配套服务,这构成我国金融走出去的外部条件。金融走出去是对汇率风险进行的积极管理,将会实现金融市场稳定性与外汇资产收益性的结合。一方面,仅凭风险管理措施无法完全规避国家汇率风险。另一方面,由于不存在完全无风险的投资,因此,金融走出去要以风险厌恶为基础,尤其是我国在法规、经验和信息等方面均处于劣势,所以在收购境外资产时要以保值为基础实现资产增值。目前,中投公司是我国唯一的主权财富基金,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投公司主动放缓投资节奏,资产组合中现金比例近90%,在积极管理汇率风险的同时有效保障了储备资产的安全性。
(二)深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人民币国际化能使我国享受铸币税,并有效锁定汇率风险。目前,我国已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自由兑换,正在稳步推进资本项目下的国际收支自由兑换。如果人民币能够在国际结算和国际储备货币中发挥重要作用,我国将不需要持有如此巨大规模的外汇储备,汇率风险也将降至最小。货币国际化进程受本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国际金融环境的双重影响,如果顺势而为,就能有效推动货币国际化进程;如果逆势而动,则会给本国带来较大汇率风险,货币国际化的努力也会前功尽弃。国家金融体系的完整性、物价和通胀状况、汇率波动程度和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等因素是一国货币国际化能否有效推进的关键。我国在实现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要充分汲取日本的经验教训,以我国经济金融实力为基础,充分发挥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作用,稳步推进,严防风险。在汇率市场化进程中,为切断储备资产增长和基础货币供应间的联系,可仿效发达国家引入财政因素干预外汇市场,强化人民币供给约束。
(三)加强对国际游资的监管。深化国际金融合作
国际游资流入产生本币汇率升值效应,国际游资外逃产生本币贬值压力,国际资本频繁流动对汇率和储备资产的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必须加强监管。在经常项目方面,对风险较大的国际结算方式,如信用证严格管理,对进出口贸易核销制度也要进行改革,提高监管效率。在资本项目方面,应防止放松管制带来的风险失控,对外汇市场和证券市场的投资基金严格管理,防止热钱冲击。同时,我国应加强国际金融合作,加强与新兴市场国家间的金融协调与合作,维护我国在世界经济变革中的核心利益。一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改善我国参与国际金融合作的内部环境,通过监管法规的完善和金融安全网的健全保障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增强金融机构竞争力。二是主动参与国际金融新秩序的建立和规则的制定,加强区域和国际货币汇率的协调与合作,为世界经济和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做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