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2外来工子女网络夏令营之学员篇
2012外来工子女网络夏令营开营篇
2012外来工子女夏令营于8月20日上午九点在新闻中心南门拉响“集结号”。37位外来工子女将会在未来五天共同生活,共同学习,共同游戏。
挥别父母后,这一群小朋友经过短暂的车程来到扎营的地方。为了消除小朋友们初次见面的陌生感,老师首先组织小朋友进行第一个见面游戏——“拼字找队员”,小朋友根据自己手上抽到的卡片字词跟其他人手上卡片的字词能够拼凑成一句话为原则,通过“缘分”找到自己五天的“小归属”。经过一番研究讨论找到组员后,小朋友们很快就熟络起来,都迫不及待地跟新伙伴介绍自己。
认识了新同伴后,小朋友在夏令营吃第一顿午饭时都不忘帮身边的新朋友倒茶夹菜。“好饿啊,终于可以吃饭了。我告诉你,吃饭要先下手为强。”十一岁的徐涛像一个小大人似的传授“经验”给其他小的朋友听。
下午将会是小朋友们的第一堂网络课程——word的表格制作,往后的每一天都将会有相应的网络课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将基本的网络知识手把手地传授给外来工子女们。小朋友们都表示十分期待即将到来的几天,相信这一次的精彩课程,丰富的节目,和生动的游一定能带给37个孩子们难忘的旅程。
第二篇:关爱外来工子女
关爱外来工子女
四年四班郭凯荔
班级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由于受到不同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的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十分复杂的。作为班主任,必须帮助他们端正学习动机,才能培养他们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
陈智鹏同学,父母都是外来工,文化程度不高,租住丰美桥附近。父母每天开摩托车拉客。母亲是鞋厂的工人。我去家访,了解到其家境困难,父母疏于管教,每天几点到家也极少过问,反正放学后他经常去路边的小区玩。只要晚饭前到家就不会被发现。不仅如此,在学校他经常找人打架,吵架。学习不感兴趣,作业拖欠,书写潦草,成绩不断下降。而父母有时发觉也只是暴力解决,使他对学习越来越不感兴趣,于是我经常对其教育,端正其学习动机,把他的学习和家庭现实状况联系起来,让他看到父母的艰辛,赚钱的辛苦,都源于没有一技之长,认识到父母的苦干精神和优良作风,作为自己今后生活的本钱。只有学好知识才能对得起父母。让他开始端正学习动机,平时多与家庭联系,课余多进行细致帮助。事后,我组织全班学生进行了讨论,大家都结合自己的思想实际,自学说出自己的学习目的。从中引导智鹏明确学习动机,欣喜的是渐渐地,他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变得更加勤奋了,成绩也有一定的提高,还因为劳动积极肯干,被班级评为“劳动星”。
班里还有一位外来工子女吴少鸿。他的父母长期经商,更是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业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上课、下课总是喜欢去捉弄同学、欺负同学。于是,我将他的座位安排在第一排,并安排学习较为自觉的学生干部同坐,能随时发现其学习情况,课间跟踪其活动情况,及时指出其违规行为。有一次课间时间,我发现他总以为自己个高人大,将班里个头最小的同学抱起,并将他倒提。在同学们惊叹声中感觉很自豪,幸好当时我及时赶到,及时制止,并指出这种行为的后果,让他了解错在哪里,以后该如何做个合格的学生。过后他再没犯同样的错误,我及时在班里表扬他。
事实证明,只有当学生意识到老师是真心实意爱他们的时候,他们才会爱老师,才会聆听老师的教导,才会努力按照老师提出的要求去做。
第三篇:关爱外来工子女
如何关爱外来工子女
江海区滘头小学 梁柳媚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外来工涌入城市,成为这个时代特有的一道风景线。所谓“外来工”(外来务工人员),另一种说法是 “流动人口”群体,主要来自农村――因此在一些官方文件和研究论文中也称作“农民工”,实际上有一部分来自小镇或城市。
外来工自80年代中期流动至今21世纪,他们对城市经济发展的贡献不断受到正视、承认和肯定,城市对他们的各种管理方式、规定和制度也在朝着有利于他们权益的的方向发展,但是外来工始终是处于弱势群体的地位,他们的各种权益还没有受到全面有力的保护。在这支庞大的打工大军背后是一群“小小鸟”,他们伴随着父母背井离乡,来到一个个陌生的城市,成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幼小的心灵承受着生活的压力、学业的挫折、不公平的歧视,介于城市和农村两个群体之间,无法短时间内适应城里的生活,在城市壁垒面前难以逾越。如果不对他们进行真正有效的教育,不帮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康的心理,他们很可能会产生对整个社会的对抗情绪,导致他们不自信、不敢与人交往,容易出现问题行为。
关爱外来工应从关爱其子女的教育做起,因为子女是其未来的希望,子女的教育问题解决了,外来工的后顾之忧也就随之解决了,他们就可以更安心、放心地工作,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同时促进社会更加和谐发展。关注外来民工子女等特殊群体儿童家庭教育,为孩子健康成长撑起一片天,不让一个孩子、一个家庭掉队,采取有效方法,构建开放的活动模式,提高家长素质,做好外来民工子女家庭教育工作。如何才能真正做到关爱外来工子女呢?
一、教育部门高度重视。
应该适当放宽借读条件,让更多的孩子接受正规、优质的教育。为尽可能帮助外来工解决子女的就学问题,让他们接受同等正规的教育,学校将外来工子女同本地同年级的孩子放在一起编班,并对不符合接纳条件的家境困难的学生减免其择校费、借读费和杂费等。
二、学校高度重视。学校的发展,关键是内涵的发展。针对学校外来工子弟比较多的特点,学校应该率领全体教师立足学校的实际,不断分析新情况,探究教育新规律,不断充实丰富“融合教育”的内涵。对办学宗旨、办学目标、办学思路、管理策略、校训、校风、学风、教风、学校精神等进行了清晰地界定。为这些外来工子弟学生今后成人、成才、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把对外来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列入学校省“十一五”规划课题《城乡结合部农村初级中学德育工作有效性的研究》之中,由校长亲自负责。同时将对外来工子女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列为班主任工作的重点之一,定期考核。
(1)健全对外来工子女的关爱制度,明确责任
A、建立外地儿童档案和联系卡。我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外来工子弟儿童的底数,建立了每个留守儿童的档案和联系卡,清楚父母姓名、外出打工的地址、联系电话;清楚代理监护人的姓名、联系方式,便于老师与家长、代理监护人联系沟通,配合教育。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外来工子弟儿童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B、实施教职工对帮扶外来工子女。在每班外来工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由班主任、科任老师与本班外来工子女结帮扶对子。帮扶教师经常找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定期家访、关心生活、指导学习,引导他们健康成长。让教师成为“代理家长”,让外来工子女在老师同学的集体中成长,以对他们缺失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2)营造关爱氛围,感受温暖
学校将关爱“外来工子女”工作作为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在校园内、在家访中,在班级内、在大队部中对“外来工子女”充分关注,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给予关心,全校师生营造了关爱外来工子女的良好氛围,尊重“外来工子女”的人格,滋润了他们渴望爱的心灵,达到让外来工子女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真正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班级集体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A、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每个孩子都有一定的长处,也都有他的短处。作为老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并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和点滴的进步,并不时失机地给予肯定和表扬。孩子认为自己有优点,也能取得一定的成绩,便会增强取得更大更好成绩的信心和希望了。B、要满足和引导孩子的表现欲。当孩子的自我表现欲受到压抑时,就会产生自卑感。但不要单纯抽象地用貌美、聪明、学习成绩好等来展现孩子的自我表现欲,而要尽可能地在具体的不同层次的其他孩子身上让自己的孩子看到自己特有的优势,从而满足自我表现欲。
C、要注意扬长避短。要让孩子知道,只要付出,就会有收获;付出的越多,收获的就越多。同时要让孩子明白,在生活当中具有多种才华和非凡能力的人只是少数,人各有所长,又各有所短。要采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要扬己之长,避己之短。这样,就能充分发挥长项,取得更大的成绩。(3)召开家长会,让家长改善教育方法。
外来务工者急需扭转教育观念。他们中一些人不注重孩子的教育过程,只重视教育结果。也有一些人甚至习惯性把孩子“扔给”老师,把学校当成子女的“寄存站”,连学习成绩、日常表现等因素都不考虑和要求。而且,他们不太愿意、也不太会对孩子耐心教育,一旦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就会简单、粗暴地责骂或殴打,教育方法比较单一。
家庭是第二课堂,父母更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学生如果只能在学校接受老师的教育是很不够的,还须家长用科学的方法对孩子持之以恒进行待人处世等教导。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中,家长自觉地有意识地按照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通过家庭生活和言传身教对子女实施教育影响的行为和活动。
外来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是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全社会都要关爱,学校应该站在对学生负责的高度,对他们要严慈相济,用爱去滋润,用心去呵护,用情去温暖,就能让“外来工子女”走出心灵的荒漠,走进亲情的绿洲。以后我们将更务实工作,不懈努力做好关爱“外来工子女”工作,让每一个留守儿童都能健康、快乐成长。
第四篇:关注外来工子女策划书范文
“关注外来工子女”联欢晚会策划书
一、活动主题:关注外来工子女,让我们大手拉小手
二、活动目的:为了活跃校园文化,丰富小朋友们的业余生活,调
动小朋友们对艺术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小朋友们的主人翁意
识,使小朋友们更自信地迈向未来,做自己的小主人,做家庭的小主人,做社会的小主人。努力消除他们的自卑感和差异感,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树立信心和奠定思想基础。
三、活动时间:周二下午
四、活动对象:水院预备党员与入党积极分子,永安市第三小学
外来工子女
五、主办单位:电气工程系第二党支部
六、活动流程:
(一)前期准备:晚会的总体策划
主持人员的筛选
主持稿的撰写
节目的收集及排练
节目单的制作
邀请双方方学校领导及小朋友家长
(二)后期准备:节目的彩排预演
晚会现场的舞台布置(布景及音响)
晚会当场人员的工作安排
七、具体事项:
(一)主持人员方面:共需四名主持人。从水院选出两名较有
亲和力的主持人,从第三小学选出两名积极乐观的小朋友与水院的主持人搭档,实现我们“大手拉小手”的主题。
(二)晚会流程:
1、舞蹈(水院同学)
2、朗诵(水院同学与小朋友合作)
3、歌曲(小朋友)
4、游戏环节
5、魔术(水院同学)
6、舞蹈(老年大学)
7、双截棍(水院同学)
8、舞蹈(小朋友)
9、游戏环节(亲子互动)
10、舞蹈(老年大学)
11、活动感言(通过这次活动,小朋友和水校同学发表自
己的感想)
小朋友与水校同学互赠祝福卡片
12、赠送礼品(水院同学赠送礼品给小朋友们)
13、合唱(水院同学与小朋友合作,全场一起互动)
同在蓝天下,情系外来工
水院爱心浓 殷殷助学情 温暖贫困外来工子女 关注外来子弟水院伴你同行
情系外来工子弟奉献爱心助成长
第五篇:小学关爱外来工子女工作计划
关爱外来工子女工作计划
随着现代城市建设地不断深入,吸引了无数从农村流向城市的外来务工人员。特别是我校周边有华歧焊管厂,这些外来务工人员还往往拖家带口,形成了家庭化的流动现象,而他们的孩子也自然被带进了我八里庄小学的校园。
但是,由于外来务工人员自身文化水平有限,法律意识、道德观念普遍缺失,造成了他们的孩子常常也自由散漫、难以约束,没有稳定的道德品质。加之外来务工人员流动性大,经常一两年就换一个地方,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子女所学的知识就非常的不连贯。知识基础的薄弱,更加剧了这些孩子在日常社会生活习惯、劳动习惯、卫生习惯、文明礼貌习惯等诸多方面存在着许多的无知。
因此,作为学校教师,关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健康成长,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迫在眉睫,特制订如下计划:
一、在生活中播撒关爱,润物无声。
外来务工人员来到城市以后,大多以打工、收废品、搞运输、贩卖小商品、做饭等为生。这样的生活环境造成了他们的卫生条件相比城市居民要差很多。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生活其中,个人卫生情况自然难以保证。这样就加剧了这些孩子与本地孩子的距离感,因为嫌弃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脏而产生的矛盾冲突时有发生。时间一长,就容易使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性格叛逆倔强,不愿听从老师和本地孩子的劝导,自卑自弃,更加不愿意改掉不良的行为习惯。因此,要想促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首先要做的,就是通过开展一系列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活动,让这些孩子与本地教师心心相印,用教师发自内心的爱去温暖他们、感化他们,只有这些,才能使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真心接受教师和学校的教诲。
1.日常抓卫生,塑造新市民。
要缩小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与本地孩子的距离感,让他们真正融入学校生活,卫生习惯的改造最为关键。作为班主任老师的我,应该经常在晨会、班会课上向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宣传卫生小知识,提醒他们勤洗澡、勤理发、勤换衣服、勤剪指甲,并通过召开家长会、家校通联系平台等方式向外来务工人员讲解注意孩子卫生的重要性。2.过节递温情,暖化新市民。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如何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过好每一个温馨的传统节日,也是每一个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的责任。学校应通过各种有意义活动,让他们能够与本地学生一样,同在一片蓝天下,共同快乐成长,让他们感受到学校这个大家庭的温暖!每个孩子都是有感恩之心的,外来务工人员人员子女也不例外,只要学校的温暖适时到位,就能激发他们回报老师、回报学校、回报社会的感情,这时他们自然会积极改变自己生活态度,改掉身上不良行为习惯,以适应这个给予他们温暖和幸福的“大家庭”。
二、在活动中陶冶性情,催苗勃发。
枯燥的说教永远比不上生动活泼的实践活动,这一条适用于所有的孩子。想要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养成更多正确科学的行为习惯,品味到更多因正确科学的行为习惯而带来的快乐,就必须举行一些童趣十足又饱含深意的实践活动,让孩子亲眼验证,亲手触摸,感受到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他们不断改善自己的行为习惯。
1.丰富课余生活,远离陋习侵扰。
与本地孩子不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生活条件一般较差,租住的房子缺少活动空间,没有电视、电脑,甚至连基本的书籍报刊都很少。因此,孩子们回到家中,就容易结群外出,加上精神上的空虚,就非常容易染上各种不良嗜好,成为网吧、游戏厅等游乐场所的俘虏。
为此,我要丰富这些孩子的课余生活,将他们的心留在学校,将他们的兴趣引向正途。要充分利用学校教师资源,在课余时间借阅图书给他们,荡涤孩子们的心灵,在和孩子们的接触交流中,巩固课堂上教学成果,让孩子们构筑起自己的精神家园,远离网吧,远离游戏厅,远离所有的生活陋习。
三、树立校园师德引领,纯化童心。
要学生做的事,我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我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我躬亲共守。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的人格及其言行本身就是重要的教育影响或教育手段。他们的言行举止、处理问题的方法、待人接物的态度,乃至服饰、姿态、表情等,都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学生,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隐性影响力。因此,每一个在校教师,都有义务和责任,用自己高尚的师德去深深熏陶每一位孩子的心灵,用自己人性的榜样,引领学生不断改善自己的行为习惯。
坚持不懈的开展读书活动是学校提升学生素质的一大法宝,更应成为学校促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的一大阵地。正如陶行知说说:“教育的至高境界,也不是纯然去传授一种知识,而是通过知识,给学生熏染一种人生情怀,一种面对世界的人生气度。”
总之,八里庄小学作为教书育人的场所,一定要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探索出一条能促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形成良好行为习惯之路,让这些 “新市民”,更快更好的融入到城市生活,从而开始自己精彩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