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延寿瑶族乡发展劳务经济的调查报告

时间:2019-05-13 13:14: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延寿瑶族乡发展劳务经济的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延寿瑶族乡发展劳务经济的调查报告》。

第一篇:关于延寿瑶族乡发展劳务经济的调查报告

关于延寿瑶族乡发展劳务经济的调查报告

一、发展现状

延寿瑶族乡位于汝城县西南部,距县城29公里,全乡辖17个行政村,137个村民小组,16587人,全乡现有劳动力11796人。近年来,我乡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大事来抓,劳务经济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2006年,全乡外出务工人员达4420人,主要分部在广州、东莞、深圳等经济发达的沿海城市和本省其他县市,年人均收入按5000元计算,总收入可达2210万元,外出务工收入已成为我乡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

二、存在问题

(一)输出无序,呈“松散”型。目前,全乡劳务输出仍处在初始阶段,对输出工作调控、引导不力,很难找到适合的岗位长期固定下来,这部分队伍难以发挥劳务输出的规模效应。

(二)信息不准,呈“盲流”型。目前我乡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仍然以传统的血缘、地缘、友缘带动为主,信赖于道听途说和小道消息盲目外出,往往外出一、二个月返回,不仅给输入地造成了社会压力,也给家庭和个人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三)素质低下,呈“苦力”型。全乡外出务工人员中本科文化程度的只有60人仅占外出务工人总数的1.35%,大专文化程度的186人占4.2%,初中文化和中专文化的412人占9.3%,小学文化程度的3762人占外出务工人总数的85.15%;拥有较高文化程度和专业技能的人员比重较小,大多从事“挖煤、打沙”等“苦、脏、累、险”且工作时间长、体能消耗大的重体力工作,劳务报酬每月只在500元—800元之间。

(四)维权意识淡,呈“法盲”型。外出务工农民工群体的法律知识欠缺是影响外出务工经济收入的一个主要原因,由此而引发的劳务纠纷逐年上升。为数不少的自发性外出务工人员签订生死合同,遇到工伤事故、领不到工资等问题时,因不懂法和缺乏中介机构支持而无法维护个人的合法权益。

三、对策建议

(一)成立机构,健全劳务输出组织体系。

要建立专门的工作班子负责领导,从县人事劳动局职介中心到乡镇劳务输出保障所、村就业工作站、组劳务信息联络员,要层层夯实责任,尽快形成强而有力的县、乡、村、组“四级”联动抓管体系。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深入村组与群众展开面对面的交流宣传,使广大群众真正认识到劳务输出是一项投资少、风险小、见效快的富民产业,动员引导他们积极外出打工,增加收入。

(二)加强培训,提高务工人员整体素质。

一是要在更新群众的思想观念上下功夫,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敢于追求未来美好生活,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帮助群众养成艰苦奋斗的作风。要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来发家致富,靠自己的双手架起通向富裕的金桥,在外面广阔的世界里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二是要在强化务工者素质上下功夫。提高外出务工者的素质,必须大力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培训是提高农村劳动力市场竞争力、推动劳务经济发展的“加速器”。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与学校或有关培训机构搞好衔接,根据市场需求,科学确定培训专业和培训内容,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减少盲目性和随意性;坚持技能培训与转移就业紧密结合,积极推行“订单培训”、“定向培训”、“学校垫资培训”、“跟踪企业培训”、“校企结合培训”等多种培训模式,实行包学技能、包就业、包维权服务等“一条龙”服务的新模式。

(三)优化服务,切实方便外出务工人员。

一是要搞好用工信息服务。劳动服务机构要与广东等发达地区建立用工信息平台,多联系一些输出渠道,多辟建一些劳务基地,多提供一些劳务信息,使外出务工从“松散”、“盲流”型向“有序”、“精确”型转变。二搞好是政策咨询服务。帮助外出务工者了解各种政策,为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和维权服务,帮助协调解决各种劳务纠纷,保障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为返乡创业人员打造创业平台,提供便利条件。三是留守后方保障服务。关注留守在家的老年人生活和儿童教育,进一步完善土地流转机制,支持和鼓励外出农民自愿、依法、有偿转包或出租承包地经营权,解决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

延寿瑶族乡党委办

2007年10月15日

第二篇:关于劳务经济的调查报告

落实好科学发展观总结经验扎实推进

为了贯彻县委,县政府劳务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促进劳务经济大发展,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当好参谋,县老促会、县劳转办、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在县党政主要领导、主管领导的领导下,在各乡镇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在各级老促会、劳转办、劳动局工作人员的努力下,利用10个月的时间,采取重点解剖,专题调查、总结典型经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县劳务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劳务经济发展现状

在10个月的调查过程中,我们重点解剖了10个村,对制约发展劳务经济的六个问题,进行了反复深入的专题调查,总结了40多个各类典型经验,进而对劳务经济发展概况、特点、作用、给农村带来的变化,所取得的成效进行综合分析,分述如下:

(一)劳务经济发展的基本概况

县委、县政府及各乡镇党委、政府坚持科学发展观,把促进劳务经济发展,作为城乡统筹发展,振兴县域经济的战略产业来抓,作为县乡村三级干部的一号工程来实施,使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呈现良性互动,跨跃式发展的良好态势。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使劳务经济成为主导产业。一是从劳动力转移的数量和规模上看已形成了一支产业大军。2004年转移农村劳动力41744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45.8%,2005年转移农村劳动力4.87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56.6%。二是从劳务收入拉动人均增收比例看已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2004年劳务总收入达到1.2亿元,拉动全县农村人均收入650元,已占农村人均收入的28.5%。分别比2003年增长30%和62.5%,2005年实现劳务收入1.6亿元,拉动农村人均增收860元,分别比去年增长33.3%和32.3%。三是从劳务收入占农村收入的比例看已成为各乡镇的主导产业。2004年劳务收入1.2亿元。占农村总收入的18%,占种植业收入的31.4%,占养殖收入的167.7%,占第二三产业的105.23%。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劳务输出是一个投资少,见效快,产出多,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快步奔小康的重要举措。

(二)劳务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根据调查材料分析,目前劳务经济呈现出以下特点。

1、劳务输出人数大幅度上升。2004年比2003年上升了20.8个百分点,2005年比2004年增加了10.8个百分点,发展速度加快。

2、劳务输出从事的行业较多。可分四种,一种是纯外出打工,有的从事工业、建筑、交通、社会服务等40多种工种。第二种是自己闯出做生意。有的去外地开超市或去俄罗斯、南韩、日本等国家做生意。第三是兴办企业,有的外出打工挣钱后在外地直接办工厂,企业、公司等。第四种是移地开发,有的去三江开发种水稻,有的去天津养奶牛,有的去俄罗斯种菜。

3、劳务输出形式不断活化。一是政府组织送出,二是中介组织推介,三是依靠信息引出,四是依靠亲友带出,五是依靠能人或经济人领出,六是自己独立闯出。从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办公室2005年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报表看,农民自发转移的占44.81%,政府组织输出和中介组织及经济人组织输出的占55.19%。有组织输出比重超过一半以上。

4、劳务输出地域不断拓宽。劳务输出人员已经从乡内、县内、省内向省外、国外不断扩大。从劳务输出地域比例看,乡镇内输出占0.9%,向外县内占12.9%,县外省内占24.8%,省外国内占51.3%,国外占2.05%,一半以上的农民务工人员在省外、国外50多个大城市务工。

5、劳务基地规模不断扩大。县、乡主要领导把辟建劳务基地,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亲自考察、联系。先后在北京、上海、大连、广州、青岛、烟台、昆山等50多个城市,在俄罗斯、日本、南韩等10多个国家等辟建劳务基地398个,60%以上的劳动力是通过劳务基地转移出去的。

6、务工人员趋于稳定,时间不断延长。从全县解剖的10个村的劳务输出情况看,一年到三年的占输出人数的29.84%,三年以上的占42.14%。

7、劳务输出的妇女劳动力人数明显增多。2004年转移的农村妇女劳动力只占农村劳动力转移总数的10%。2005年转移农村妇女劳动力达14528人,占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总数的29.6%,比去年增加了19.6个百分点。

8、打造一批典型和名牌。据劳转办掌握全县有40多个典型单位,260名劳务输出个人典型。我县叫响的有从事建筑、绿化、养殖、保姆、保安、缝纫等劳务品牌。

9、小富置家,大富兴业已成趋势。很多外出打工农民挣到钱,由穷变富。**乡常青村**去莫斯科打工挣回了钱在城里买了门市楼,购买小轿车。有的打工仔挣到钱后在外办公司,当大老板,如**乡**在哈市创办齐峰实业,有固定资金700万元,注册资金400万元,年纳税100多万元。也有的回乡创业。如**乡**村**,外出打工淘金,回乡投资300万元创建“黑土星”米业,年产值1000多万元。

第三篇:关于劳务经济的调查报告

关于劳务经济的调查报告

落实好科学发展观 总结经验扎实推进

为了贯彻县委,县政府劳务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促进劳务经济大发展,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当好参谋,县老促会、县劳转办、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在县党政主要领导、主管领导的领导下,在各乡镇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在各级老促会、劳转办、劳动局工作人员的努力下,利用10个月的时间,采取重点解剖,专题调查、总结典型经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县劳务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劳务经济发展现状

在10个月的调查过程中,我们重点解剖了10个村,对制约发展劳务经济的六个问题,进行了反复深入的专题调查,总结了40多个各类典型经验,进而对劳务经济发展概况、特点、作用、给农村带来的变化,所取得的成效进行综合分析,分述如下:

劳务经济发展的基本概况

县委、县政府及各乡镇党委、政府坚持科学发展观,把促进劳务经济发展,作为城乡统筹发展,振兴县域经济的战略产业来抓,作为县乡村三级干部的一号工程来实施,使全 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呈现良性互动,跨跃式发展的良好态势。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使劳务经济成为主导产业。一是从劳动力转移的数量和规模上看已形成了一支产业大军。XX年转移农村劳动力41744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45.8%,XX年转移农村劳动力4.87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56.6%。二是从劳务收入拉动人均增收比例看已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XX年劳务总收入达到1.2亿元,拉动全县农村人均收入650元,已占农村人均收入的28.5%。分别比XX年增长30%和62.5%,XX年实现劳务收入1.6亿元,拉动农村人均增收860元,分别比去年增长33.3%和32.3%。三是从劳务收入占农村收入的比例看已成为各乡镇的主导产业。XX年劳务收入1.2亿元。占农村总收入的18%,占种植业收入的31.4%,占养殖收入的167.7%,占第二三产业的105.23%。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劳务输出是一个投资少,见效快,产出多,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快步奔小康的重要举措。

劳务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根据调查材料分析,目前劳务经济呈现出以下特点。

1、劳务输出人数大幅度上升。XX年比XX年上升了20.8个百分点,XX年比XX年增加了10.8个百分点,发展速度加快。

2、劳务输出从事的行业较多。可分四种,一种是纯外出打工,有的从事工业、建筑、交通、社会服务等40多种工种。第二种是自己闯出做生意。有的去外地开超市或去俄罗斯、南 韩、日本等国家做生意。第三是兴办企业,有的外出打工挣钱后在外地直接办工厂,企业、公司等。第四种是移地开发,有的去三江开发种水稻,有的去天津养奶牛,有的去俄罗斯种菜。

3、劳务输出形式不断活化。一是政府组织送出,二是中介组织推介,三是依靠信息引出,四是依靠亲友带出,五是依靠能人或经济人领出,六是自己独立闯出。从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办公室XX年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报表看,农民自发转移的占44.81%,政府组织输出和中介组织及经济人组织输出的占55.19%。有组织输出比重超过一半以上。

4、劳务输出地域不断拓宽。劳务输出人员已经从乡内、县内、省内向省外、国外不断扩大。从劳务输出地域比例看,乡镇内输出占0.9%,向外县内占12.9%,县外省内占24.8%,省外国内占51.3%,国外占2.05%,一半以上的农民务工人员在省外、国外50多个大城市务工。

5、劳务基地规模不断扩大。县、乡主要领导把辟建劳务基地,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亲自考察、联系。先后在XX、上海、大连、广州、XX、烟台、昆山等50多个城市,在俄罗斯、日本、南韩等10多个国家等辟建劳务基地398个,60%以上的劳动力是通过劳务基地转移出去的。

6、务工人员趋于稳定,时间不断延长。从全县解剖的10个村的劳务输出情况看,一年到三年的占输出人数的29.84%,三年以上的占42.14%。

7、劳务输出的妇女劳动力人数明显增多。XX年转 移的农村妇女劳动力只占农村劳动力转移总数的10%。XX年转移农村妇女劳动力达14528人,占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总数的29.6%,比去年增加了19.6个百分点。

8、打造一批典型和名牌。据劳转办掌握全县有40多个典型单位,260名劳务输出个人典型。我县叫响的有从事建筑、绿化、养殖、保姆、保安、缝纫等劳务品牌。

9、小富置家,大富兴业已成趋势。很多外出打工农民挣到钱,由穷变富。**乡常青村**去莫斯科打工挣回了钱在城里买了门市楼,购买小轿车。有的打工仔挣到钱后在外办公司,当大老板,如**乡**在哈市创办齐峰实业,有固定资金700万元,注册资金400万元,年纳税100多万元。也有的回乡创业。如**乡**村**,外出打工淘金,回乡投资300万元创建“黑土星”米业,年产值1000多万元。

劳务经济作用和取得成效

1、劳务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脱贫致富的作用突出。劳务输出已成为全县农民增收,脱贫致富的重要渠道。XX年全县劳务收入人均收入增收650元,XX年劳务收入人均收入增收800元。有526户农村贫困户和1573人通过劳务输出走上了脱贫致富道路。部分村屯劳务收入达到小康水平,如上集民族村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全村人均收入超万元,家家达到小康户水平,消灭了贫困户。

2、劳务经济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通过劳 务输出,一方面使土地集中在有经验的种田能手中经营,提高了种植业的效益。另一方面促进了非农产业的发展,改变了在农业中,种植业一统天下的局面。据XX年全县农民收入构成情况统计分析,XX年劳务收入12067万元。占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的18%,二三产业占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的16.1%,畜牧业占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的10.4%,种植业总收入只占全县农村总收入的一半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出现多元经济并举的格局。

3、劳务经济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改善了生产条件。由于劳务经济的发展,使农民逐步富裕了,手中有钱了,增加了对农业的投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和标准化作业能力。如上集镇天放村几年来投资557.5万元,打电机井212眼,架高压线路3000延长米,修桥涵73座,有农业机械343台套,基本实现机械化作业,改善生产条件,提高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

4、劳务经济促进了土地流转,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推动了土地的合理流转,由一家一户传统种植转为规模化经营。**乡**村有劳动力310人,劳务输出219人,占劳动力的70.65%。5442亩土地由原来的一个劳力耕种17亩,增加到一个劳动力耕种59亩,增加3.47倍,土地基本集中在部分种田能手中,这样既推动了土地规模化生产,又实现了走一户富二户的目 的,全村人均收入达4855元。

5、劳务经济促进农民综合素质提高。外出打工农民不仅富了口袋,而且富了“脑袋”。农民走出了家门,跨出了省门,冲出了国门,看到了纷繁万变的大千世界,从而开阔了眼界,更新了观念,树立“要想富、出劳务”外出打工光荣,创业致富有功的新观念。许多打工农民不仅赚了钱,而且学习了外地的致富经验,学习法律知识维护自己合法权益,学到了很多技能和本领,增强了市场意识和创业发展的信心。人们反映:外出打工人员接受城市工业文明的熏陶,回来穿戴讲究、说话文明,象变了一个人似的。有的人还由“打工仔”变成了“小老板”。实践证明外出打工提高了农民综合素质和就业、择业能力,造就了一大批优秀农民。

6、劳务经济促进农村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各级领导把劳务经济作为一项产业来抓,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步伐,每年将有4万多剩余劳动力转移,促进了劳动力资源开发,土地有效流转,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和利用。农民通过打工富裕了,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谈论更多的话题是多挣钱、快致富、讲科学、学技术。家庭和睦、邻里互助、尊老爱幼、文明向上尉然成风,杜绝大量剩余劳动力滞留农村潜在不安定隐患发生,促进了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

7、劳务经济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各级领导干 部通过抓劳务输出,为农民发家致富服务,为外出打工农民送信息,找门路,帮助农民解决实际困难,解除后顾之忧。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帮农民之所需,为农民办好事、办实事,广大农民对党的政策更加拥护,对领导干部更加信任,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了。

8、劳务经济的发展加快构筑和谐社会建设。农民进城务工,有效地缓解了农村富裕劳动力就业的压力,减少人多地少的矛盾,解决了农村“半年忙碌半年闲”问题,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促进了农业现代化,使劳动力资源和自然资源合理配置,收到最大效益。同时,农民工进城务工也促进了城市工业及各项事业的发展,加快工业反哺农业进程,促进城乡和谐发展,农民融入城市,有的已成为城市居民,促进城乡交流,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经济健康、协调发展。

二、劳务经济工作的基本经验

在调查研究过程中,使我们深深感到:多年来,特别是近两年来发展劳务经济成功的实践,既提高了各级党、政领导农村工作的能力,也使我们得到了一些有益的启示,其基本经验有如下六点。

深化思想认识,切实加强领导。长期以来,有的领导思维方式是就农业抓农业,就粮食抓粮食,眼睛光盯着那块土地,或者忙于领导事务。对劳动力转移,一些干部是说起来 重要,抓起来次要,放任不管,带管不管。一些部门认为与己无关,针对上述问题,各级领导采取了有力措施加以解决。一是认真学习中央1号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工作的通知》、《农业部关于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工作的意见》和省市有关文件及领导讲话。二是组织领导参观考察。县委书记**亲自带领主管领导、有关部门和乡镇领导去XX、天津、沈阳、大连、XX等劳务基地考察访问。三是搞好调查总结典型。全县总结了一大批典型,在**镇召开劳务输出现场推进会,推动全县发展劳务经济。四是召开劳务经济工作会,表彰先进,带动中间,推动落后。今年2月20日,全县召开了劳务经济工作电视会议,在全县500个自然屯,建立1500多个分会场,3万多干部群众参加会议。五是通过算劳动力转移收入帐,看发展劳务经济重大意义。通过上述方法,使各级领导认识到,劳务输出是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真正把劳务经济当成产业抓。在此基础上调整了工作思路,实现“三个转变”:由抓土地产出率向同时抓劳动生产率转变,由抓自然资源开发向同时抓劳动力资源开发转变,由抓经济结构调整同时向抓农村就业结构调整转变。真正把劳务经济列入了日程,纳 入总体规划,强化措施,各级干部不仅重视在思想上,而且是落实到实际行动上,分解在责任上,体现在效益上,树立抓劳务就是抓增收,抓富民,抓发展的思想。工作中与经济工作齐抓共管,并举并重。

加大宣传力度,转变思想观念。在农民中程度不同,存在温饱既安不愿走,老守田园不想走,怕担风险、无技术不敢走的问题。部分农民受传统观念束缚,认为打工不是正经人干的,女孩子怕出去学坏。特别是“一免两补”和粮价上涨等因素影响,对出外打工积极性不高,甚至个别有回流现象。县乡党政领导根据上述思想问题,采取了如下措施加大了宣传力度,调动了出劳务的积极性。一是组织宣传队、报告团深入全县500个自然屯,巡回宣传发动,大张旗鼓宣传。二是县乡召开工作会议,总结表彰大会,宣传先进典型事迹。三是通过新闻谋体跟踪采访报导外出务工的**农民,先后制作了《离土创业**人》、《走出一步天地宽》、《务工典型精粹》等电视专题片,在县电视台连续播放,并多次被省市电视台采用。四是组织在外打工成功典型进行现身说法,春节期间组织打工者深入村屯宣讲,针对思想实际有针对性宣传。五是坚持先宜后难分类发动的方法。对一些容易发动的户采取宣传发动和干部包屯、入户工作就可以发动出去,对那些无技能没门路,身体弱、岁数大、头脑差和一些懒散户迟迟走不出去的,由乡村干部包户逐人发动。如** 村等采取此办法发动出的人数占劳动力总数的71.2%。六是制定宣传优惠政策。县委专门制定出台了土地流转、中介服务、证照办理、生产生活帮助,回乡创业等12个方面的优惠政策,进行大力宣传,从而调动各级干部和务工人员积极性。七是帮助农民算好三比帐:一算收入帐,通过对种地与务工收入对比、投入对比、风险对比,使农民认同认可;二算政策帐,种地有政策,打工也有政策,使其解除后顾之忧;三算效益帐,让农民知道劳务输出既富百姓、又富财政、既富口袋、又富脑袋、既有甜头、又有奔头、挣回的是收入、改变的是身份、转换的是观念,影响的是几代人。从而树立起要想富出劳务思想,推进了思想解放,营造了外出打工光荣的氛围。

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务工人员的素质。培训工作落后是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因素。它既影响劳务输出的成功率,又影响土地流转的速度。为此,县里在五个方面抓了培训工作。一是抓阵地培训,二是抓岗前培训,三是抓岗位培训,四是抓职业培训,五是抓订单培训,六是抓源头培训。县委、县政府决定将原技工学校、职业高中、电大站等九所培训学校合为一所,成立了**县农民职业技术学校。去年,该校培训农民工7401人,其中技能性培训3001人,引导性培训2400人。由于县乡、村层层动手,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培训工作,提高了素质,增强了就业竞争力,所以输出劳动 力比较稳定,固定人数较多。据全县10个重点村劳务输出调查统计,转移时间在三年以上的占输出人数的42.14%,其中固定人数占长期输出人数的92.17%,提高了农民工的实际效益。

加强基地建设,搞好管理服务。劳务输出最初是农民自发转移,散兵作战,领导自流,无人管,服务滞后。针对上述问题,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主管领导、各战线分管领导和各部门、各乡村都把辟建劳务基地,实现规模输出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采取领导干部走出去对接选基地,利用能人创基地,轮流驻在抓基地,网上洽谈建基地,把用工单位请到县、乡进行用工对接建基地,利用中介组织,劳务经济人搞对接,利用亲情、乡情、友情搞对接,利用驻外机构搞对接等形式,千方百计抓好基地建设。全县已在XX、上海、大连、天津、俄罗斯、日本等建立劳务基地398个,有60%的劳动力都是通过劳务基地转移出去的。同时加强对基地管理和服务。确定专人,成立劳务输出联络组织。一是对民工进行安全、法律知识及生活常识教育。二是负责务工人员工作联络,依法签定用工劳务合同。三是保障劳务人员人身安全和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四是搜集和掌握劳务信息及时向家乡传送。如**乡**村在大连**集团建立劳务基地。由村长**亲自带队出去务工,做到“六统一”、“四满意”。六统一即:统一动员组织;统一办理相关证件;统一座车到用 工单位;统一协调签订用工合同;统一结算务工工资;统一化解矛盾纠纷,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四满意既:各级领导满意;用工单位满意;务工人员满意;务工人员家属满意。

利用能人,发挥示范引带作用。各级领导坚持多输趋动,千方百计活化了输出形式,重点发挥了能人作用。据统计全县已发展能人260多人,为发挥能人作用,各地采取以下六种办法鼓励培养帮助能人。一是成立协会吸纳能人。县劳务协会吸纳40多名能人为会员,各乡镇劳务协会将这些能人都吸纳为会员。二是总结表彰能人。春节前后县、乡、村分别给回乡过春节能人披红戴花,鼓励多往外输出劳务。三是组织培训能人。召开能人参加会议,组织学习、培训、充电,征求能人意见,鼓励多为家乡做贡献。四是选派一元村官锻炼能人。全县76个行政村、劳务输出一元村官达98人。五是扶持有困难能人。如**村**在延吉开始作豆腐,村里主动借5000元钱,鼓励大干事业,现在村投奔他们去作豆腐或作生意的250多人。六是经常联系能人。千方百计与能人联系,随时掌握能人情况,让他们经常往家乡反馈信息。这些能人利用地域熟、人缘好、路子宽、联系广、能量大、信誉好优势,发挥示范引带,中介协调、服务管理、信息反馈作用。全县劳务输出能人一年向国内外输出1万多人。如**村**先后带领72人到莫斯科做小商品批发生意,每人年收入7万元以上。**村**在天津静海发展养奶牛 1000多头,固定资产300多万元,有1000多名农民举家搬迁到天津养奶牛。吉长村于顺利创办建筑公司。带领300多农民工在外搞建筑,每人月收入1500多元。

搞好后方服务,当好农民工后勤部。农民工外出后在家的土地怎么种?家里有事怎么办?遇有天灾病业谁来管?各地主要采取四个办法:①保护农民工的土地承包权。允许和鼓励其采取转让、转包、出租、互换、托管、等方式将承包耕地进行流转。②成立互助组。对由自己耕种地,缺少劳动力的可由乡村组织出面,从留守家庭的实际出发,在民主、自愿的原则下,组织邻居、亲属、朋友等组成互助小组,互助合作,以适应农时,解决突击性农活人手少干不了的问题。③建立临时服务队。由村党支部、村委会出面组织协调,把闲散的劳动力组织起来,在农活比较集中的季节,搞有偿服务。④利用“党员服务区”、“老促会联络员”解决外出打工者家中大事小情。做到大事小情问一问,天灾病业访一访,具体杂事管一管,象对亲人那样对待外出打工人员留守家庭,使其走出去的放心,干活的顺心,在家留守的安心。

三、发展劳务经济的建议与对策

近几年来,劳务经济虽然呈持续发展趋势,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但在调查研究过程中,还是发现了许多普遍性的问题。特别是在一些薄弱乡、村、屯还原因不一,程度不同的存在着,领导认识不到位,组织引导宣传发动不到位,基地建设市场对接不到位,职业培训不到位和管理服务滞后等问题。各级党委,政府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县委、县政府制定的规化和近期部署,研究分析劳动力转移的形式,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总结在实践中出现的新经验,推动劳务经济大发展。为此,提出如下建议和对策。

扩大总量提高质量,树立劳动力转移新思路。通过调查咨询看,当前国际、国内市场对劳动力需要量大,要求素质高农村富余劳动力有着巨大的潜力。一是劳务经济工作发展不够平衡,一些乡村存在薄弱环节。二是从劳务输出男女比例看,妇女劳动力占输出劳动力的29.6%。三是每年都有一批初、高中、大中专毕业生毕业,增加了一些新生劳动力,四是大型农机具更新配套,机械化程度提高,可解放出一大批劳动力。从调查情况看,劳动力素质较低,外出农民工中高中毕业者仅占10%左右,初中毕业者占30%,小学毕业占50%,还有相当一部分是文盲或半文盲,并且80%的人没有受过相关技能培训。在劳务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就业门路窄,从事的大多为简单体力劳动,很难找到岗位相对固定,收入相对较高的工作。因此,我们要树立劳动力转移的新思路,按照县十一五规划要求,以中央1号文件精神为指导,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坚持扩大总量与提高质量,创名牌相结合,坚持就地兼业转移与离土转移相结合,向小城镇转移与向大中城市转移相结合,向国内转移与向国外转移相结 合。实现六个转变:即由省内向省外,北方向南方,国内向国外转变;由靠体力谋生向靠技能、智能型转变;由临时性、季节性向固定性、常期性转变;由男劳动力一枝独秀向男女并驾齐驱转变;由无序向有序、有组织方向转变;由打工仔向当老板、干大事、创大业转变。

进一步加大学习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外出打工光荣的氛围。一是组织训练一批劳务输出宣传报告员,深入村屯开展大张旗鼓的宣传。二是利用春节前后组织农民工中能人巡回讲演,现身说法,典型引路。三是大力推广先宜后难,分类发动,提高输出总量的经验。四是党团员和各级领导干部带领群众出劳务。选派干部外出打工,搜集务工信息,探索打工门路,建立劳务基地。五是修改完善宣传劳务输出优惠政策,调动干部和广大务工人员积极性。

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农民工素质。各级领导和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政府扶持、齐抓共管、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整合资源、创新机制、按需培训、注重实效”的原则,抓好转移劳动力培训工作。提高农民工素质,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和竞争力。在培训的阵地上。要利用九校合一的**县农民职业技术学校和**等各乡镇劳务输出培训基地进行专业培训;在培训重点上。要以初高中毕业生和青壮年劳动力为主;在培训手段上。要采取职业培训、源头培训、订单培训、定点培训、岗前培训、跟踪培训、下岗再就业培训等。在培训 内容上。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主要以家政服务、餐饮服务、宾馆服务、保安员、建筑工、电动缝纫工、机械维修工、物业管理等八大专业为主。在培训方式上,一是请进来,请有专业技术特长的专家教授,技术人员讲课。请用工单位来讲课。二是送出去。广泛与省内外知名院校搞好联合办学,联手培训初高中毕业生。三是与用工单位对接联合培训,送到用工单位进行专业或岗前培训。四是成立讲师团。到乡村农户进行培训,提高农民工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

积极引导土地合理流转,促进劳务经济发展壮大。土地流转快慢,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富余劳动力转移速度。劳动力转移的快,就会促进土地有序流转。因此,要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合理流转,加快劳动力转移。目前可采用以下形式:一是办农机作业合作社,土地连片耕作,分户管理;二是积极引导农民按自愿的原则,主动作好离土农民的土地流转工作,推进土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三是土地向种田能手集中,农民以土地入股,组成股份合作社或联合体,按劳计酬、按股分红;四是有地无机户与有地有机户自愿组成互助组,互利互惠,提高劳动效率,使更多的农民投入到劳务输出大军中,为农民增收创造一种长效机制。

努力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做好更新配套工作。解决农业机械化程度低、老化、不配套问题,才能把捆在土地上的 劳动力解放出来。一是增加大中型拖拉机保有量,更新老式机械。二是购置先进、现代、高效、配套农机具,全县要达到1000台套,现已新购置120台套大型农机具,继续加大购置量。三是加强现有农机具管理,使其充分发挥作用。四是加强新农机具、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五是田间作业要求用大马力拖拉机,连片作业,标准化耕作。目前全县已投资1000万元,购置80马力以上的大型拖拉机50台,大型联合收13台,配套农机具120台件。要充分发挥这些和原有的农机具作用。要坚持自愿、民主,从实际出发的原则,组建农机作业合作社。落实好对农民田间作业优惠10%的政策。加强农机合作社管理,充分发挥其效益。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解放更多劳动力,外出发展劳务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辟建外埠基地,拓展劳务输出空间。千方百计巩固老基地,不断开辟新基地。一是要实行领导对接辟建基地。各级领导要把辟建基地、考察劳务用工市场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象抓招商引资那样抓基地建设,每个乡镇村都要建立几个稳定的输出基地。特别要求把“长三角”、“珠三角”和境外劳务输出做大做强。二是要开展中介联络辟建基地。充分发挥各类中介组织和劳务经济人桥梁和纽带作用,采取市场化运作手段,加强与外地中介组织、劳务市场和用工单位洽淡对接,建立长期稳定的劳务合作关系,形成劳务人员长期稳定的就业格局。三是要鼓励能人带动辟建劳务基地。通过亲 戚带亲戚,朋友带朋友、乡亲带乡亲走出去赚钱。四是依托各级各类驻外办事机构辟建基地。发挥其窗口导向作用,派驻“劳务大使”,积极谋求更大的输出数量,更多的就业岗位。五是依托劳务品牌辟建基地。品牌是信誉,品牌就是市场,通过品牌经营,带动劳务经济向广度和深度拓展。靠品牌声誉和诚信度巩固基地建设成果。

以劳动部门为主,建立多元化社会化输出格局。一是要强化政府组织在劳务输出主导地位作用。发挥各级劳务组织领导体系和信息服务网络体系的整体功能,有组织有计划地把农民工向外输出。二是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农村经济人和劳务输出致富能人的积极性,利用他们的信息灵、渠道广、地缘熟、信誉好的优势带动劳务输出,动员各业能人牵头组建各类劳务输出专业协会、联合会等。三是要大力挖掘亲缘、友缘的潜在优势,广泛动员农民工主动投亲靠友,依靠外埠亲友的力量把劳务输出去。四是要鼓励有技术专长的能人到大城市、开发区独立闯出去,站住脚后带动乡村民工输出。五是要积极鼓励民间和社会群团组织参与劳务输出“主战场”。支持相关部门、经济实体、群众团体、社会组织以及相关干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民间能人领办创办劳务中介组织,开展劳务输出。形成以劳动部门为主,中介组织支撑的多元化、社会化劳务输出工作格局。

强化民工管理,实行全面全程服务。一是要加强劳务基 地管理。政府对辟建的劳务基地要加强管理,主动引导农民工在自愿、民主的原则上成立民间劳务组织,经常与政府、企业、民工联系,做好各方面服务,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解决务工中实际问题。二是做好社会就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可减少劳动力转移的盲目性,降低农民外出就业的成本。为外出就业农民工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要建立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就业档案,掌握当地农村富余劳动力资源分布与就业状况。向农民免费提供就业信息和政策咨询,提供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三是作好社会服务体系建设。清理和取消针对农民进城就业等方面的歧视性规定及不合理限制。对进城就业农民和城镇居民一视同仁。解决好农民工子女就学和计划生育等问题,切实维护农民进城就业的合法权益。进一步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建立工资支付监控,欠薪保障,企业劳动保障诚信等制度。及时处理农民工劳动争议案件,支持工会组织依法维护农民工的权益,做好农民工工伤保险工作,加强劳动合同管理和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支持农民工自主创业和返乡创业。严禁对农民工的各种不合理收费和乱摊派。加强农民工的司法援助,严厉查处随意延长工时、克扣工资、使用童工等违法行为,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四是继续搞好后方服务工作。继续推广已有的经验,认真解决农民工家地怎么种?大事小情谁来办?家人天灾病业谁来管等问题,当好农民工后勤部。

坚持内转外输相结合,提高农业内部产业吸纳就业能力。一要大力发展设施农业,高效农业,增强土地对劳动力的承载能力。鼓励农民发展优质蔬菜。地产瓜果、中草药、花卉、木耳等劳动密集型种植业。二是推进主辅换位。通过产业引导、政策扶持,加强服务,鼓励广大农民发展畜牧业或到各类畜牧业打工挣钱,增加收入。三要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和多种经营,推动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业转移。积极支持农民发展农产品加工、销售、运输以及编织、修理、采集等产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扶持龙头企业,促进农产品加工快速发展,带动各类服务业上规模上水平,为农民创造新的稳定就业机会。四是加快县城、**等小城镇建设步伐,增强小城镇对农村劳动力的吸纳和承载力,不断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支持鼓励农村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充分发挥民营经济在吸纳就业和劳动力转移中的积极作用。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强化督促检查。一是进一步解决领导认识问题。特别要解决后进单位领导认识问题,真正把劳务经济当成产业来抓,把工作思路彻底调整过来。把劳务输出作为富民工程、德政工程,真正摆上重要位置,由各级党政一把手亲自抓,一级抓一级。要有专门机构或专人具体负责。二是落实严格的责任制度。各级党委和政府、各相关部门必须明确责任,找准位置,提供优质服务,创造 宽松环境,合力抓好劳动力转移工作。三是切实搞好双向检查工作。每半年和年终,要由县领导带队,组织县、乡干部到国内外劳务基地,到乡村、屯、户进行双向检查督促。四是突出抓好薄弱环节。要采取抓两头带中间的工作方法,促进全县劳务输出工作平衡发展,力争全县各乡、村、屯劳务输出总量达到最高水平。五是严格考核奖惩。要建立一整套的劳动力转移工作责任体系和考核办法。要开展系列评比活动,及时总结各类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对工作政绩突出的党政组织、部门、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六是领导干部带头作表率。要真正做到讲给农民听,做给农民看,领着农民走,带着农民一起干。

第四篇:关于劳务经济的调查报告

落实好科学发展观 总结经验扎实推进

为了贯彻县委,县政府劳务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促进劳务经济大发展,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当好参谋,县老促会、县劳转办、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在县党政主要领导、主管领导的领导下,在各乡镇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在各级老促会、劳转办、劳动局工作人员的努力下,利用10个月的时间,采取重点解剖,专题调查、总结典型经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县劳务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劳务经济发展现状

在10个月的调查过程中,我们重点解剖了10个村,对制约发展劳务经济的六个问题,进行了反复深入的专题调查,总结了40多个各类典型经验,进而对劳务经济发展概况、特点、作用、给农村带来的变化,所取得的成效进行综合分析,分述如下:

(一)劳务经济发展的基本概况

县委、县政府及各乡镇党委、政府坚持科学发展观,把促进劳务经济发展,作为城乡统筹发展,振兴县域经济的战略产业来抓,作为县乡村三级干部的一号工程来实施,使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呈现良性互动,跨跃式发展的良好态势。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使劳务经济成为主导产业。一是从劳动力转移的数量和规模上看已形成了一支产业大军。2004年转移农村劳动力41744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45.8%,2005年转移农村劳动力4.87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56.6%。二是从劳务收入拉动人均增收比例看已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2004年劳务总收入达到1.2亿元,拉动全县农村人均收入650元,已占农村人均收入的28.5%。分别比2003年增长30%和62.5%,2005年实现劳务收入1.6亿元,拉动农村人均增收860元,分别比去年增长33.3%和32.3%。三是从劳务收入占农村收入的比例看已成为各乡镇的主导产业。2004年劳务收入1.2亿元。占农村总收入的18%,占种植业收入的31.4%,占养殖收入的167.7%,占第二三产业的105.23%。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劳务输出是一个投资少,见效快,产出多,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快步奔小康的重要举措。

(二)劳务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根据调查材料分析,目前劳务经济呈现出以下特点。

1、劳务输出人数大幅度上升。2004年比2003年上升了20.8个百分点,2005年比2004年增加了10.8个百分点,发展速度加快。

2、劳务输出从事的行业较多。可分四种,一种是纯外出打工,有的从事工业、建筑、交通、社会服务等40多种工种。第二种是自己闯出做生意。有的去外地开超市或去俄罗斯、南韩、日本等国家做生意。第三是兴办企业,有的外出打工挣钱后在外地直接办工厂,企业、公司等。第四种是移地开发,有的去三江开发种水稻,有的去天津养奶牛,有的去俄罗斯种菜。

3、劳务输出形式不断活化。一是政府组织送出,二是中介组织推介,三是依靠信息引出,四是依靠亲友带出,五是依靠能人或经济人领出,六是自己独立闯出。从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办公室2005年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报表看,农民自发转移的占44.81%,政府组织输出和中介组织及经济人组织输出的占55.19%。有组织输出比重超过一半以上。

4、劳务输出地域不断拓宽。劳务输出人员已经从乡内、县内、省内向省外、国外不断扩大。从劳务输出地域比例看,乡镇内输出占0.9%,向外县内占12.9%,县外省内占24.8%,省外国内占51.3%,国外占2.05%,一半以上的农民务工人员在省外、国外50多个大城市务工。

5、劳务基地规模不断扩大。县、乡主要领导把辟建劳务基地,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亲自考察、联系。先后在北京、上海、大连、广州、青岛、烟台、昆山等50多个城市,在俄罗斯、日本、南韩等10多个国家等辟建劳务基地398个,60%以上的劳动力是通过劳务基地转移出去的。

6、务工人员趋于稳定,时间不断延长。从全县解剖的10个村的劳务输出情况看,一年到三年的占输出人数的29.84%,三年以上的占42.14%。

7、劳务输出的妇女劳动力人数明显增多。2004年转移的农村妇女劳动力只占农村劳动力转移总数的10%。2005年转移农村妇女劳动力达14528人,占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总数的29.6%,比去年增加了19.6个百分点。

8、打造一批典型和名牌。据劳转办掌握全县有40多个典型单位,260名劳务输出个人典型。我县叫响的有从事建筑、绿化、养殖、保姆、保安、缝纫等劳务品牌。

9、小富置家,大富兴业已成趋势。很多外出打工农民挣到钱,由穷变富。**乡常青村**去莫斯科打工挣回了钱在城里买了门市楼,购买小轿车。有的打工仔挣到钱后在外办公司,当大老板,如**乡**在哈市创办齐峰实业,有固定资金700万元,注册资金400万元,年纳税100多万元。也有的回乡创业。如**乡**村**,外出打工淘金,回乡投资300万元创建“黑土星”米业,年产值1000多万元。

(三)劳务经济作用和取得成效

 

办公厅关于做好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工作的通知》、《农业部关于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工作的意见》和省市有关文件及领导讲话。二是组织领导参观考察。县委书记**亲自带领主管领导、有关部门和乡镇领导去北京、天津、沈阳、大连、青岛等劳务基地考察访问。三是搞好调查总结典型。全县总结了一大批典型,在**镇召开劳务输出现场推进会,推动全县发展劳务经济。四是召开劳务经济工作会,表彰先进,带动中间,推动落后。今年2月20日,全县召开了劳务经济工作电视会议,在全县500个自然屯,建立1500多个分会场,3万多干部群众参加会议。五是通过算劳动力转移收入帐,看发展劳务经济重大意义。通过上述方法,使各级领导认识到,劳务输出是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真正把劳务经济当成产业抓。在此基础上调整了工作思路,实现“三个转变”:由抓土地产出率向同时抓劳动生产率转变,由抓自然资源开发向同时抓劳动力资源开发转变,由抓经济结构调整同时向抓农村就业结构调整转变。真正把劳务经济列入了日程,纳入总体规划,强化措施,各级干部不仅重视在思想上,而且是落实到实际行动上,分解在责任上,体现在效益上,树立抓劳务就是抓增收,抓富民,抓发展的思想。工作中与经济工作齐抓共管,并举并重。

(二)加大宣传力度,转变思想观念。在农民中程度不同,存在温饱既安不愿走,老守田园不想走,怕担风险、无技术不敢走的问题。部分农民受传统观念束缚,认为打工不是正经人干的,女孩子怕出去学坏。特别是“一免两补”和粮价上涨等因素影响,对出外打工积极性不高,甚至个别有回流现象。县乡党政领导根据上述思想问题,采取了如下措施加大了宣传力度,调动了出劳务的积极性。一是组织宣传队、报告团深入全县500个自然屯,巡回宣传发动,大张旗鼓宣传。二是县乡召开工作会议,总结表彰大会,宣传先进典型事迹。三是通过新闻谋体跟踪采访报导外出务工的**农民,先后制作了《离土创业**人》、《走出一步天地宽》、《务工典型精粹》等电视专题片,在县电视台连续播放,并多次被省市电视台采用。四是组织在外打工成功典型进行现身说法,春节期间组织打工者深入村屯宣讲,针对思想实际有针对性宣传。五是坚持先宜后难分类发动的方法。对一些容易发动的户采取宣传发动和干部包屯、入户工作就可以发动出去,对那些无技能没门路,身体弱、岁数大、头脑差和一些懒散户迟迟走不出去的,由乡村干部包户逐人发动。如**村等采取此办法发动出的人数占劳动力总数的71.2%。六是制定宣传优惠政策。县委专门制定出台了土地流转、中介服务、证照办理、生产生活帮助,回乡创业等12个方面的优惠政策,进行大力宣传,从而调动各级干部和务工人员积极性。七是帮助农民算好三比帐:一算收入帐,通过对种地与务工收入对比、投入对比、风险对比,使农民认同认可;二算政策帐,种地有政策,打工也有政策,使其解除后顾之忧;三算效益帐,让农民知道劳务输出既富百姓、又富财政、既富口袋、又富脑袋、既有甜头、又有奔头、挣回的是收入、改变的是身份、转换的是观念,影响的是几代人。从而树立起要想富出劳务思想,推进了思想解放,营造了外出打工光荣的氛围。

(三)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务工人员的素质。培训工作落后是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因素。它既影响劳务输出的成功率,又影响土地流转的速度。为此,县里在五个方面抓了培训工作。一是抓阵地培训,二是抓岗前培训,三是抓岗位培训,四是抓职业培训,五是抓订单培训,六是抓源头培训。县委、县政府决定将原技工学校、职业高中、电大站等九所培训学校合为一所,成立了**县农民职业技术学校。去年,该校培训农民工7401人,其中技能性培训3001人,引导性培训2400人。由于县乡、村层层动手,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培训工作,提高了素质,增强了就业竞争力,所以输出劳动力比较稳定,固定人数较多。据全县10个重点村劳务输出调查统计,转移时间在三年以上的占输出人数的42.14%,其中固定人数占长期输出人数的92.17%,提高了农民工的实际效益。

(四)加强基地建设,搞好管理服务。劳务输出最初是农民自发转移,散兵作战,领导自流,无人管,服务滞后。针对上述问题,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主管领导、各战线分管领导和各部门、各乡村都把辟建劳务基地,实现规模输出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采取领导干部走出去对接选基地,利用能人创基地,轮流驻在抓基地,网上洽谈建基地,把用工单位请到县、乡进行用工对接建基地,利用中介组织,劳务经济人搞对接,利用亲情、乡情、友情搞对接,利用驻外机构搞对接等形式,千方百计抓好基地建设。全县已在北京、上海、大连、天津、俄罗斯、日本等建立劳务基地398个,有60%的劳动力都是通过劳务基地转移出去的。同时加强对基地管理和服务。确定专人,成立劳务输出联络组织。一是对民工进行安全、法律知识及生活常识教育。二是负责务工人员工作联络,依法签定用工劳务合同。三是保障劳务人员人身安全和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四是搜集和掌握劳务信息及时向家乡传送。如**乡**村在大连**集团建立劳务基地。由村长**亲自带队出去务工,做到“六统一”、“四满意”。六统一即:统一动员组织;统一办理相关证件;统一座车到用工单位;统一协调签订用工合同;统一结算务工工资;统一化解矛盾纠纷,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四满意既:各级领导满意;用工单位满意;务工人员满意;务工人员家属满意。

(五)利用能人,发挥示范引带作用。各级领导坚持多输趋动,千方百计活化

了输出形式,重点发挥了能人作用。据统计全县已发展能人260多人,为发挥能人作用,各地采取以下六种办法鼓励培养帮助能人。一是成立协会吸纳能人。县劳务协会吸纳40多名能人为会员,各乡镇劳务协会将这些能人都吸纳为会员。二是总结表彰能人。春节前后县、乡、村分别给回乡过春节能人披红戴花,鼓励多往外输出劳务。三是组织培训能人。召开能人参加会议,组织学习、培训、充电,征求能人意见,鼓励多为家乡做贡献。四是选派一元村官锻炼能人。全县76个行政村、劳务输出一元村官达98人。五是扶持有困难能人。如**村**在延吉开始作豆腐,村里主动借5000元钱,鼓励大干事业,现在村投奔他们去作豆腐或作生意的250多人。六是经常联系能人。千方百计与能人联系,随时掌握能人情况,让他们经常往家乡反馈信息。这些能人利用地域熟、人缘好、路子宽、联系广、能量大、信誉好优势,发挥示范引带,中介协调、服务管理、信息反馈作用。全县劳务输出能人一年向国内外输出1万多人。如**村**先后带领72人到莫斯科做小商品批发生意,每人年收入7万元以上。**村**在天津静海发展养奶牛1000多头,固定资产300多万元,有1000多名农民举家搬迁到天津养奶牛。吉长村于顺利创办建筑公司。带领300多农民工在外搞建筑,每人月收入1500多元。

(六)搞好后方服务,当好农民工后勤部。农民工外出后在家的土地怎么种?家里有事怎么办?遇有天灾病业谁来管?各地主要采取四个办法:①保护农民工的土地承包权。允许和鼓励其采取转让、转包、出租、互换、托管、等方式将承包耕地进行流转。②成立互助组。对由自己耕种地,缺少劳动力的可由乡村组织出面,从留守家庭的实际出发,在民主、自愿的原则下,组织邻居、亲属、朋友等组成互助小组,互助合作,以适应农时,解决突击性农活人手少干不了的问题。③建立临时服务队。由村党支部、村委会出面组织协调,把闲散的劳动力组织起来,在农活比较集中的季节,搞有偿服务。④利用“党员服务区”、“老促会联络员”解决外出打工者家中大事小情。做到大事小情问一问,天灾病业访一访,具体杂事管一管,象对亲人那样对待外出打工人员留守家庭,使其走出去的放心,干活的顺心,在家留守的安心。

三、发展劳务经济的建议与对策

近几年来,劳务经济虽然呈持续发展趋势,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但在调查研究过程中,还是发现了许多普遍性的问题。特别是在一些薄弱乡、村、屯还原因不一,程度不同的存在着,领导认识不到位,组织引导宣传发动不到位,基地建设市场对接不到位,职业培训不到位和管理服务滞后等问题。各级党委,政府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县委、县政府制定的规化和近期部署,研究分析劳动力转移的形式,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总结在实践中出现的新经验,推动劳务经济大发展。为此,提出如下建议和对策。

(一)扩大总量提高质量,树立劳动力转移新思路。通过调查咨询看,当前国际、国内市场对劳动力需要量大,要求素质高农村富余劳动力有着巨大的潜力。一是劳务经济工作发展不够平衡,一些乡村存在薄弱环节。二是从劳务输出男女比例看,妇女劳动力占输出劳动力的29.6%。三是每年都有一批初、高中、大中专毕业生毕业,增加了一些新生劳动力,四是大型农机具更新配套,机械化程度提高,可解放出一大批劳动力。从调查情况看,劳动力素质较低,外出农民工中高中毕业者仅占10%左右,初中毕业者占30%,小学毕业占50%,还有相当一部分是文盲或半文盲,并且80%的人没有受过相关技能培训。在劳务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就业门路窄,从事的大多为简单体力劳动,很难找到岗位相对固定,收入相对较高的工作。因此,我们要树立劳动力转移的新思路,按照县十一五规划要求,以中央1号文件精神为指导,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坚持扩大总量与提高质量,创名牌相结合,坚持就地兼业转移与离土转移相结合,向小城镇转移与向大中城市转移相结合,向国内转移与向国外转移相结合。实现六个转变:即由省内向省外,北方向南方,国内向国外转变;由靠体力谋生向靠技能、智能型转变;由临时性、季节性向固定性、常期性转变;由男劳动力一枝独秀向男女并驾齐驱转变;由无序向有序、有组织方向转变;由打工仔向当老板、干大事、创大业转变。

(二)进一步加大学习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外出打工光荣的氛围。一是组织训练一批劳务输出宣传报告员,深入村屯开展大张旗鼓的宣传。二是利用春节前后组织农民工中能人巡回讲演,现身说法,典型引路。三是大力推广先宜后难,分类发动,提高输出总量的经验。四是党团员和各级领导干部带领群众出劳务。选派干部外出打工,搜集务工信息,探索打工门路,建立劳务基地。五是修改完善宣传劳务输出优惠政策,调动干部和广大务工人员积极性。

(三)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农民工素质。各级领导和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政府扶持、齐抓共管、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整合资源、创新机制、按需培训、注重实效”的原则,抓好转移劳动力培训工作。提高农民工素质,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和竞争力。在培训的阵地上。要利用九校合一的**县农民职业技术学校和**等各乡镇劳务输出培训基地进行专业培训;在培训重点上。要以初高中毕业生和青壮年劳动力为主;在培训手段上。要采取职业培训、源头培训、订单培训、定点培训、岗前培训、跟踪培训、下岗再就业培训等。在培训内容上。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主要以家政服务、餐饮服务、宾馆服务、保安员、建筑工、电动缝纫工、机械维修工、物业管理等八大专业为主。在培训方式上,一是请

第五篇:发展劳务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发展劳务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作风建设年活动调研报告

丰乐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张铭德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而要实现这个目标,要害是加快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核心是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重要途径就是把大批农民逐步从土地中转移出去。近些年来,我镇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三农”工作的大事来抓,劳务经济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一、发展现状

(一)农村劳务经济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外出务工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2007年全镇输出劳动力4925人次,年人均收入按4000元计算,总收入达1970万元。劳务输出的性质已由过去农民增收的一个项目,向牵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产业、一种重要经济成份转变。

(二)劳务输出的行业已由过去单一体力型向体力智力复合型方向转变。过去的劳务人员大多从事建筑力工、装卸力工等体力活,从事技术工种的不多,而现在却向体力智力复合型方向发展。目前从事装璜、磨工、焊工、车工、钳工、机修工等技术工种的人员已占相当比例。

(三)劳务经济有效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调整的前提是非农产业大发展,劳务输出能够不断将农业劳动力吸纳到非农就业岗位,不断降低农业就业的比重,从而促进多种经营的发展,改变了农业中种植业一统天下 1的局面。另外,土地的集中,有利于调整农作物布局,又使二、三产业得到有效调整。近年来我镇日光温室蔬菜产业的迅速崛起便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四)劳务经济有效促进了农村的政治安定和社会稳定。以前,老百姓农闲时无事可做,赌博、打架等事件时有发生,农村社会治安状况较差。劳务经济发展起来,人们没有了闲工夫,都一心想挣钱、一心想发家,扰乱社会治安、聚众闹事等不良行为减少了许多,农村出现了政治安定和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

二、主要问题

一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存在较大盲目性。由于当前劳动力市场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劳务信息渠道不畅,劳务经济中介服务主体发育滞后,使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无序性、盲目性和不稳定性。目前我镇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仍然以传统的血缘、地缘、友缘带动为主,有组织输出虽有进步,但进展不快,比例较低,主要是劳务中介组织和劳务经纪人数量偏少,没有形成有组织、有规模的有序转移格局。

二是对劳务输出的服务不够到位。乡镇政府在组织劳务输出工作上没有比较成型的组织,没有各种健全服务机构,无法为外出务工者提供信息。

三是外出务工者的文化程度偏低。近年来,大部分外输人员都是初中毕业或高中毕业后就直接外出务工,没能做到先培训后输出,外出务工人员没有进行一定技能培训,素质不高。据统计我镇4900多外出务工者当中,初中文化程度达3980多人,占总

数的81%,接受过劳务培训的人员400人,只占总数的8%。

三、对策建议

我镇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现有农村人口16118人,农村劳动力7968人。发展农村劳务经济,还有着巨大潜力。按照全国平均水平计算(每个农业劳动力经营8亩耕地),全镇实际所需农业劳动力约为5000多人,还有2000多劳动力需要转移,而且随着农机化水平不断提高,潜在富余劳动力还会不断增加。因此,必须采取得力措施,加大发展力度,尽快把这一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

1.要在更新群众的思想观念上下功夫。首先,要教育群众摆脱宿命论思想的束缚。相信命运是可以改变的,克服自暴自弃的心理,培养乐观自信的心理品质。其次,要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理想。敢于追求未来美好生活,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使他们熟悉到:要想生活好,就要挺直腰杆走出去,只要具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奋发图强的品格和敢想敢做的精神,生活就会好起来。再次,还要帮助群众养成艰苦奋斗的作风。要通过老实劳动、合法经营来发家致富,靠自己的双手架起通向富裕的金桥,在外面广阔的世界里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2.要在畅通输出渠道上下功夫。一要变自由输出为有组织输出。要健全组织,确定专人负责,把劳务工作时时抓在手上,变自由输出为有组织的输出。输出的每个环节都要有人抓,有人管,使劳务输出工作沿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二要变盲目输出为定向输出。以前大多数劳务输出属于盲目输出,听到哪个地方有活

干、有钱赚,不考察、不了解,就急忙组织人员去,许多时候劳务人员去后就返回,不但没有挣到钱还白花了路费。今后政府要多联系一些输出渠道,多辟建一些劳务基地,多提供一些劳务信息,使劳务人员输出有方向,立足有根基,挣钱有把握。三要变就地输出为异地输出。本地经济不发达,内转人员收入较低,加之市场狭小有限,不能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而发达的大、中城市劳动力需求大,特别是专业的技工人员,活好找,钱好赚,收入远远超过本地。

3.要在强化务工者素质上下功夫。提高外出务工者的素质,必须大力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培训是提高农村劳动力市场竞争力、推动劳务经济发展的“加速器”。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与学校或有关培训机构搞好衔接,根据市场需求,科学确定培训专业和培训内容,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减少盲目性和随意性;坚持技能培训与转移就业紧密结合,积极推行“订单培训”、“定向培训”、“学校垫资培训”、“跟踪企业培训”、“校企结合培训”等多种培训模式,实行包学技能、包就业、包维权服务等“一条龙”服务的新模式。

4.要在增强就地转移能力上下功夫。在组织农民外出务工的同时,要加快小城镇建设,大力发展镇域经济,引导农民就地转移、就地就业。一是大力发展种养业。我镇农业资源丰富,种养业的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近年来,我镇在发展日光温室蔬菜产业、生猪养殖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效,为农村劳动力就地消化,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积极作用。二是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

业。把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作为镇域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应在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和流通服务业上花气力,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吸纳更多农村劳动力。三是抓好小城镇建设。我镇城镇化建设相对滞后,当前应抢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机遇,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增强小城镇综合功能,提高小城镇对农民的吸纳能力。

5.要在优化服务上下功夫。一是要搞好用工信息服务。要与发达地区建立用工信息平台,及时为农民提供劳务信息。二要搞好政策咨询服务。帮助外出务工者了解各种用工信息,为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和维权服务,帮助协调解决各种劳务纠纷,保障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三要为返乡创业人员打造创业平台,提供便利条件,使其在新农村建设、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中建功立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四要留守后方保障服务。关注留守在家的老年人生活和儿童教育,进一步完善土地流转机制,支持和鼓励外出农民自愿、依法、有偿转包或出租承包地经营权,解决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

下载关于延寿瑶族乡发展劳务经济的调查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延寿瑶族乡发展劳务经济的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发展劳务经济 增加农民收入

    劳务输出是通过有序转移富余劳动力创造经济社会效益的一种有效形式。扩大劳务输出,发展劳务经济,对于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实现县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

    发展劳务经济 增加农民收入

    劳务输出是通过有序转移富余劳动力创造经济社会效益的一种有效形式。扩大劳务输出,发展劳务经济,对于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实现县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

    论发展农村劳务经济

    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出路在于减少农民程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主要农产品产量的大幅度提高,使我国农产品供给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

    发展劳务经济 增加农民收入(精选)

    劳务输出是通过有序转移富余劳动力创造经济社会效益的一种有效形式。扩大劳务输出,发展劳务经济,对于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实现县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

    发展劳务经济 增加农民收入

    劳务输出是通过有序转移富余劳动力创造经济社会效益的一种有效形式。扩大劳务输出,发展劳务经济,对于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实现县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

    发展劳务输出__壮大劳务经济(合集五篇)

    发展劳务输出壮大劳务经济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海兴县隶属于河北省沧州市,东临渤海,南界山东。由于建县晚,工业基础薄弱,农业发展缓慢,目前仍是国家级贫困县。全县辖七个乡镇,两个农......

    关于州发展劳务经济的思考

    关于州发展劳务经济的思考 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摆脱土地的束缚,跨地域跨行业向非农产业转移,形成了大规模外出寻找就业机会的“民工潮”,“打工经济”即劳务经......

    发展劳务经济加快致富步伐

    依托工业园区优势,拓展职工增收渠道一 0九社区七连位于一0九社区以西4公里处,中心团场北大门,号称社区的西大门,人多地少(人均占有耕地15亩,且绝大多数为中低产田,),集体经济脆弱,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