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国外贸人才需求状况与培养问题分析
我国外贸人才需求状况与培养问题分析
摘要: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及我国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对外贸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高校外贸人才的培养与社会需求存在一定的现实差距。文章分析了现阶段对外贸人才的需求和高校外贸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外贸人才;需求状况;人才培养;问题分析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我国经济已经越来越深入地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之中。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资料显示,2008年我国进出口总额已达2.8万亿美元,连续三年居世界第三,这标志着我国对外贸易已迈上新的台阶。然而,与大幅增长的贸易业务不协调的是,我国外贸专业人才的供需矛盾严重,外贸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都和这种需求相关甚远。外贸人才短板正阻碍着我国企业“走出去”的脚步。
一、经济全球化对外贸人才的需求
(一)数量需求
据《中国人才蓝皮本2010》预计,2010年外贸人才需求达79万多人,而教育部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统计,我国每年高校经济类专业毕业在在13万左右,即使这13万元人全部从事外贸行业,供需缺口仍然很大。专家表示,未来三年,我国的外贸人才中,负责外贸公司重大投资和战略投资的决策人才最为欠缺,需求缺口2/3以上;业务营销人才欠缺30%左右;专业管理人员估计欠缺一半以上;服务外贸人才估计欠缺七成到八成;投资人员的供求缺口也在60%左右。
(二)质量需求
我国外贸人才的需求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达到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次高峰。当时由于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发展势头迅猛,进出口贸易以年初15.6倍的速度增长,使得数量有限的外贸人才格外紧缺,外贸专业的高校毕业生供不应求。时至今日,我国的外贸行业又遇到一个发展良机,但是,和20世纪80-90年代不同的是,今天对外贸人才的渴求不仅体现在数量上,更多的体现在对人才素质的高要求上。这是因为我国的对外经济贸易行业已不复是改革初期的低水平运行状态,对人才的要求也不仅限于外语好、专业对口等基本条件。新的经济环境下,企业对外贸人才的素质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踏实肯干、立足于企业、与企业共进退是任何一名企业员工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外贸行业的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使得上述品质更为企业所看重。外贸流通领域的竞争性强,所具有的核心资产如人才、客户资源都不容易控制。现在的外贸活动很大程度上是“个人贸易”,一些外国客户信任业务员本人胜过信任企业。如果一名业务员离职,会带走大批客户资源,甚至会泄露企业的商业秘密,使企业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而很多的高校毕业生自身期望值较高,企业提供的报酬和工作环境远低于毕业生的期望,巨大的落差使得毕业生不安心于本职工作,员工频繁跳槽已成为不少外贸企业头疼之事。根据近百家进出口企业的网上招聘要求来看,约有76%的企业把就职者的职业道德和工作态度摆在首要位置。
2、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
动手能力强、具备实际操作能力是外贸人才必备的专业技能。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想方设法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我国的外贸企业大多是中小企业,不愿意花费时间和资金去培养自己的人才,更倾向于拿来主义。因此,外贸企业在招聘时希望招聘有相关工作经验、熟悉外贸流程、动手操作能力强的外贸人员。一方面能更快地适应强度的工作,融入企
业团队,为企业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可以节约培训时间,降低企业自的培训成本。
3、具有较强的沟通交流能力
交流能力包括语言交流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2006年美国国际进出口协会副总裁盖格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说过,中美两国贸易所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相互间的理解和交流。在国际贸易活动的各个方面,英语是主要的工作语言,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是外贸才最基本的能力,在技术引进、对外劳务承包、对外贸易、海外投资、跨国经营、国际旅游等方面,没有出色的英语能力是无法胜任工作的。同时,随着我国与世界各国外贸合作的不断增加,精通俄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德语、阿拉伯语等小语种的外贸人才有更强的竞争力。此外,国际贸易人才还必须了解外国的历史、政治、地理、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熟悉外国的相关法律,尊重外国的宗教信仰,具有跨国文化沟通的能力,做到在任何文化环境中都能够游刃有余。
4、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
外贸从业人员站在风云变幻的国际舞台前列,他们面对的竞争者是世界级的,从观念到行为必须有足够的勇气去尝试新事物、发明新技术、形成新观念、寻找新方法、创建新理论,以独创的思维谋略和经营理念取得先发优势。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随着国际竞争的不断加剧,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只有不断地更新观念、不断创新,才能在竞争中取胜。
5、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
扎实全面的外贸专业知识是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时看重的主要方面。它是外贸人才专业能力形成的基础,展现其发展潜力和后劲。外贸专业知识可分为外贸理论、政策和实务三部分。外贸人才首先应掌握最基本的国际贸易理论,能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其次应对我国的对外贸易政策有一定的认识,对当前国际贸易的态势和规则有个大概了解,能帮助企业把握国家的相关政策及法规并能应对处理买卖双方间的简单的贸易纠纷;再次应熟掌握国际贸易实务知识,如运输与保险、商检、索赔、仲裁、外贸函电、国际结算、海关实务等具体操作流程,具有处理一般问题的能力。
6、具有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
知识经济把国际贸易带入了一个科技信息化时代,从国际贸易的构成到国际贸易的手段和方式都有了巨大的变革。根据我国入世的承诺,目前已经实现了进出口经营权由审批制向登记制的过渡。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直接走向国际市场,参与国际贸易,这一切均使得作为新型贸易手段的电子商务成为了一种现实的要求。同时也对外贸行业从业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计算机能力及敏锐的信息发现利用能力。外贸人员需要利用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技术,开展电子商务,创建一条畅通的信息流,链接顾客、销售商和供应商,以最快的速度最低的成本回应市场,善于利用网络上的有用信息,及时抓住商机,不断增强竞争力。
7、熟悉国际规则和国际惯例
随着我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日益提高,我国与一些国家之间的贸易磨擦加剧,国内许多外贸企业和产品屡遭反倾销而征税、对国外客户资信调查不够造成损失、合同条款有纰漏而出现争议等问题越来越多,企业的进出口权、进出口配额等贸易问题都需要通过相应的贸易法规和惯例来解决。这就要求外贸专业人才熟悉国内外经贸法律法规、了解国际条约、精通WTO规则。缺乏这些知识,就无法在国际贸易中争取自己的权利,捍卫自身的经济利益。
二、问题分析
虽然社会对外贸人才有着强烈的需求,但另一方面以培养外贸人才为主的国际贸易专业却面临着求职困难的问题。就调查资料来看,我国普通高校国际贸易专业本科毕业生专业对口就业率约为60%。国际贸易专业形成了需求旺和就业率低,入学的热门和就业的冷门这一对鲜明的矛盾。对于外贸企业来讲,他们更多期望的是来了就能发挥作用的、具有较强实践和操作能力的人才,而我们的本科毕业生应用能力差、业务拓展能力低、对单位的贡献不
明显,难以满足外贸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高校培养的外贸人才与社会需求脱节,主要在于对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上存在问题,具体如下:
(一)忽视对实践及对手能力的培养
国际贸易是一门技术性较强的应用性学科,其实践性教学是必不可少的内容。然而,在我国,大多数高等院校认为强调理论教学是本科生和专科生培养的一个重要区别,因此,在国际贸易的本科课程设置中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大部分高校国际贸易专业没有专门的实训工具和场地,学生缺少体验进出口业务操作过程的机会,很难全面、系统地掌握对外贸易的主要操作技能和方法,在审核信用证、填制相关单据、报关和防范商业风险等方面缺乏实践经验。各高校虽然都在教学计划中安排了毕业实习,但由于没有稳定的对外贸单位作为实习基地,缺少严格规范的毕业实习考核办法,从而使毕业实习流于形式。过于偏重理论课程的教学,一些重要的实务性课程和实践环节缺失,使得学生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低下,直接影响了他们在外贸行业就业的机会。
(二)缺乏对外语应用能力的培养
良好的专业外语应用能力是外贸人才的必备素质。在经济日趋一体化的条件下,沿海地区加大同中东和非洲等地贸易往来,对小语种外贸人才需求逐渐升温。但多数高校国际贸易专业过多的强调外语理论知识的学习,不能对学生进行充分的专业外语应用能力训练,更缺乏对小语种专业知识的传授,尤其是专业基础和外语能力“双优”的教师短缺,配套措施不够健全,很难营造讲外语和用外语的氛围。因此,大多数学生的外语水平仍停留在阅读阶段,听、说、写的能力普遍较弱,难以在复杂的国际经贸环境中与外国客户进行畅通地交流。
(三)师资队伍不够完善
在国际贸易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角,教师的业务水平、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实践能力的高低。但从当前高校实际情况来看,讲授国际贸易专业课程的教师大多是毕业后留校或直接分配到高校,没有外贸实践工作的经历,不熟悉本行业的实践操作。不少外贸公司出于种种考虑,即便形式上接受教师到公司挂职,也拒绝让教师一起处理实际公司业务。这样的师资队伍决定了在专业教学中,教师都比较注意理论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但对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却没有足够重视,在讲授实务实践课程时只是纸上谈兵,致使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性不够突出。这样培养出来的国际贸易专业的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动手能力很差,远不能满足市场和企业的要求。
(四)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虽然各高校都在积极地改进教学方法,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仓库理论”依然盛行。该理论认为“大脑是储存知识的仓库”,教育就是用知识去填充“仓库”,把记忆知识的多少作为评价教学效果的标准。在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学中采取单一的灌输教育方式,片面强调知识的传授,缺乏分析问题的引导和训练。这种非启发式教育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学生一味地接受教师传播的知识,缺乏思考,所以谈不上吸收,更谈不上创新。此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新的科技手段未能充分运用到教学过程中,制约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五)课程体系不够合理
伴随着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国际贸易已经从原来单纯的货物贸易发展到技术贸易、服务贸易、跨国经济合作等多种形式。国际贸易所涉及到的学科包括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国际贸易法、电子商务、经济学原理、国际经济合作等多个学科。但是,当前我国许多高校在课程体系上没有能够根据国内国际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进行及时调整和更新,缺少高质量的国际贸易类的专业教材,对国际经贸领域的最新进展及前沿内容缺乏足够的敏感性,缺乏针对主流用人单位和针对主导进出口产品特点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致使
国贸专业的本科生在就业时面临两难困境:在理论知识方面不如研究生,在操作技能方面不如高职生和专科生,从而在择业时高不成低不就。
高校外贸人才的培养,要适时转变教育观念,及时调整培养方案,培养高质量的外贸应用型人才,为我国从贸易大国转变为贸易强国做出贡献。
第二篇:我国城市社会工作人才需求状况分析
我国城市社会工作人才需求状况分析
——以安徽省为例
吕露光
2012-11-19 14:30:46 来源:《学术界》(合肥)2001年06期
【作者简介】吕露光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社科部高级讲师邮编 230022
社会工作是以社会学为基础和指导的一门应用型学科,它是适应近现代工业社会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产生于西方发达国家,后逐渐被引入后发达国家。由于各国社会发展进程不同以及在社会运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同,到目前为止,人们对社会工作含义的理解还各不相同,还没有一个关于社会工作的定义能为大家普遍接受。但是,社会的发展是有规律性的,在各国社会发展的进程中碰到的许多社会问题也有着很高的趋同性,这就为我们理解社会工作基本内涵提供了基础。
社会工作的基本含义是指:社会(政府和群众团体)以物质、精神和服务等方式对那些因外部、自身和结构性原因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进入正常的社会生活的个人和群体提供帮助,使他们恢复社会生活能力,改善社会互动关系,提高社会生活质量,从而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主编)
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福利,社会服务,社会保险,社会救济,救灾工作,社区工作,社会工作教育,社会工作行政、督导和咨询,国际社会工作等。根据我国实际情况,主要工作包括:扶贫赈灾,就业服务,残疾人保障,社会保险服务,社区工作(居委会、社区管理、社区服务等),老年人服务,儿童青少年服务,心理卫生服务,家庭服务,退伍军人安置等。社会工作专业人员的就业范围主要包括:民政、劳动、社会保障、卫生部门,工会、青年、妇女等社会组织及其他社会福利、社会服务和公益团体,主要从事社会保障、社会政策研究、社会行政管理、社区发展和管理、社会服务及评估与操作等工作。总之,社会工作是一门应用性很强,应用范围很广泛的专业。
社会工作在社会的运行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功能。主要表现为:医治、恢复或缓解因天灾、人祸和自身原因造成的社会不正常现象;协调社会矛盾;预防社会问题产生,增强社会预应力;开发社会资源,促进人的发展;促进社会稳定与社会进步等等。
当前我国急需大量城市社会工作人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工作专业化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当前,我国对专业社会工作者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尤其缺乏的是大量从事城市社会工作的人才,这是因为:
(1)社会转型期的需要
首先,社会转型必然产生大量社会问题,需要专业人员以专业的方法解决。当前,我国正在经历着一场复杂的、特殊的社会转型,即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型社会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型社会,从农业型社会转向工业型社会,从乡村型社会转变为城镇型社会,从人治型社会转变为法制型社会,从单一同质型社会转变为多样异质型社会。在新旧两种社会体制转轨的撞击和摩擦中,社会原有结构失衡,必然出现新的社会矛盾,产生大量新的社会问题,其中许多社会问题现在已经非常突出,如失业和低度就业现象,城市中出现新的贫困人口现象,社会转型对婚姻和家庭带来的影响,农业人口的流动,青少年犯罪现象等等。这些问题单靠思想政治工作是无法解决的,沿用过去行政手段靠各级政府、党团组织去做工作既不能真正解决问题,也会使政府和党团组织不堪重负。社会问题的研究和解决不仅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还需要运用具体的科学方法来实施,这就需要通过教育来系统地培养大量社会工作的专门人才。
其次,社会转型同时又是制度重建的过程,现代社会制度的建立需要大量社会工作人才。在西方现代社会中,社会工作已成为国家用来解决社会问题的一种制度化手段,它已成为国家保障人民生活,维护社会正常运行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也是现代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我国社会转型后,必然要和世界接轨,建立新型的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制度,这种制度的建立和运行,需要大量的社会工作专门人才。社会工作作为一种制度,必须要有明确的理论作指导,必须有一套科学的工作方法和技巧,必须有严密的职业伦理规范,更重要的是要有一大批训练有素的专业社会工作者来操作。任何一种良好的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制度,没有同时配套的制度化的实施方法,都是难以奏效的。因此,通过教育来系统地培养大量社会工作专门人才迫在眉睫。
(2)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需要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我国社会要进一步发展,改革还需要进一步深化。
首先要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的改革,彻底改变“政企不分、企社不分”、“企业办社会”的模式,将企业职工的生活服务,子女教育及就业,离退休职工的生活保障,老年职工的管理及照顾等一系列保障和福利性的工作移出企业交付社会,实行社会服务社会办,使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甩掉历史包袱,提高竞争力,担负起繁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导作用。同时,国有事业单位也要进行企业化改造或企业化管理,完成相同的剥离过程。从企事业单位分离出来的这些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性的工作必须由社会来承担,建立新的社会机制去运作,这正是专业社会工作者的任务。
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也在进一步深化,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进行机构改革,精简和压缩政府机构,合并职能部门,减少中间环节,缩小政府机构的职能范围,逐步过渡到“小政府、大社会”的格局。这样,原来由政府部门承担的社会工作,必然从政府职能中剥离出来,交由社会去解决。由此可见,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功与否也依赖专业社会工作人才的增加。
总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需要一个配套的社会体制,新的社会运行体制需要专业社会工作人才。
(3)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需要
我国正处在城市化的加速时期,目前,我国城市化水平还很低,虽然京、津、沪地区已达到70%,但全国平均水平只有36.09%,还达不到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38%)(《中国信息报》2001年6月20日)。十五计划期间,我国要实施城镇化战略,加快城市化进程,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经阶段,也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必要杠杆。城市化指标每增加一个百分点,我国就要新增城市人口近1300万,按十五计划预定的发展目标,五年内我国将转移农业劳动力4000万人,也就是说大量的农村人口将流动到城市。如何安置和管理好这些人口,避免或减轻曾在西方城市化过程中造成巨大危害的“城市病”,是近期中国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难题之一。
同时,城市社区工作是社会工作一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社区是社会的基本构成单位,从某种意义上说,狭义的社会工作就是社区工作,社区工作几乎包括了社会工作所有的形式和内容,如社会福利服务,社会生活服务,家务劳动服务等等。社会工作的对象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个人,社区工作就是直接面对个人的。社区就是微型的社会,以上分析的社会转型,社会改革带来的社会变化,企业和政府剥离出来的社会工作,最终都要体现在社区工作中。社会转型和深化改革最终要使“单位人”转变为“社区人”,实现社区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现代社区主要是指城市社区,城市化的过程完成之后,社会上的大部分人群都将生活在城市社区中,都市将成为人类居住的家园。因此,可以这么说,未来社会工作者的主要工作对象是城市居民。
要做好城市社会工作,搞好城市人口的社会化管理和城市社区的建设、管理与服务,不仅要求我们的专业社会工作者掌握社会工作的一般原理和技能,而且要求他们了解城市,有一定的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方面的素质和技能,懂得城市经济和城市社会发展基本特点,了解城市居民的社会心理,了解都市文化,总之,懂得有关城市的相关知识。我们在培养专业社会工作者的过程中,也要充分调动现有教育资源,有所侧重地培养为城市居民服务的专业城市社会工作者,以更为切实有效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安徽省城市社区工作人才需求状况调查
城市社会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城市社区工作。为了深入具体地了解我国城市社会工作人才的需求状况,我们选择了城市社区工作这一重要部分,进行专项调查。我们走访了安徽省民政厅、人事厅、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等单位,聆听了专家和从事实际工作的领导及相关人员的介绍,大家一致认为,当前我国城市社区工作专业人才极端缺乏,安徽省和全国相比有较大差距,很难适应迅速发展的改革形势。
(1)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安徽省现已形成了包括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在内较为完备的城镇体系。到1997年底,省会合肥已成为拥有100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50~100万人口的城市有淮南、准北市,还有芜湖、蚌埠、马鞍山、铜陵、阜阳、宿州、安庆等一批20~5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建制镇861个(其中人口1~2万的185个,人口2万以上的94个),小集镇2194个。(《2000年安徽社会发展蓝皮书》)。
我省目前城市居民管理仍然沿用几十年一贯的模式,大规模的社区建设尚未全面铺开。全省现有2800多个居委会,按现在每个居委会配备3~9个工作人员的规定计算,城市社区行政管理这一块现最多仅有工作人员约25000人。
安徽省是全国开展社区服务工作比较早的省份之一,截至1999年底,全省建有各类社区服务设施11741个,其中市级社区服务中心1个,区级社区服务中心20个,街道社区服务中心103个,居委会社区服务站787个,便民利民服务网点7305个,服务内容广泛,形成了15个服务系列,300多项服务内容。建成了合肥市西市区、安庆市大观区、马鞍山市雨山区、蚌埠市中市区四个首批示范城区。合肥市西市区还被国家民政部批准为全国社区建设实验区(《2000年安徽社会发展蓝皮书》)。
但从总体上看,安徽省社区服务工作尚处在试点阶段,大部分社区尚没有配备专业的服务人员,社会学研究者用“起步较早,发展较慢,差距较大”12个字来概括全省社区服务的发展现状。此外,社区的老年、妇女、儿童、残疾人、下岗失业人员、贫困人口等各种专项社会工作也没有分工,社区的群众性文化娱乐、环境卫生、体育健身、扶贫帮困、联防治安等一系列工作都还是由行政管理人员一揽子承担,不但使现有社区工作者过于辛劳,工作质量也很难提高。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人员数量太少。25000名专职社区工作人员和全省2000多万城市人口相比将近是900∶1,即平均每900个城市居民才配有一名社区行政管理工作者。至于社区服务和其他社区活动就更谈不上有专业人员来组织和推行了。
整体素质不高。我国几十年一贯制的城市基层管理模式在大部分地区还没能真正改变,居委会管理人员仍然以文化素质不高的中老年妇女和退休人员为主,特别是在一些小城市和城镇更是如此。这种状况现在也有了一定的变化,像安徽马鞍山这样的中等城市进行了基层组织选举改革试点,居民踊跃参与,去年7月首批居委会主任选举,报名人数超过应选人数17倍,居民参选率达95%,当选者全部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年龄最小的才21岁,最大的48岁,平均年龄只有31岁。这充分说明了广大居民对社区管理现代化的参与热情,也说明了社区管理工作对高层次、年轻化人才的需求。但这种改革目前还没有全面推开,全省大部分城镇居委会仍然是旧体制。
缺乏专业人才。我国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培养专业社会工作人才,但毕业生数量极少,很难分到安徽这样的农业大省来工作。像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为了满足社会需求,很早就在各大学开办了社会工作专业,保守地估计,现在每年都有千余名专业社会工作人才从大学毕业,充实到社区工作和其他社会工作中去,即便如此,仍不能满足需要。而安徽省只有安徽师范大学于1994年首批招收专科生,1997年招收本科生,每届培养50名,现在刚刚参加工作,这就是全省仅有的自己培养的专业人才,差距是很明显的。
(2)发展趋势与需求
安徽省总人口约7000万,“十五”期间,安徽的城市化水平如果能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大约在40%左右。这样,全省城市人口将增加到2800万。按当代中国标准核心家庭每户3口人计算,城市住户将超过930万户,如果将单亲家庭和因人口老龄化而出现的空巢家庭等因素考虑进去,这个数字还要扩大。从目前正在全国进行的社区建设工作实施的经验看,一般社区在1000户~3000户比较合适,按平均2000户计算,全省应建设城市社区5000个以上。按现在的每个社区9个工作人员计算,共需要45000名社区行政人员,如果将社区服务人员包括进去,这个数字至少还要扩大一倍。减去现有社区工作人员25000人,五年内全省需新增社区工作人员20000至65000名。但省内现仅有安徽师范大学、芜湖机电学院、安徽农学院、安徽三联学院正式招生培养专业社会工作人才,今年又有一些院校提出申请。就算有10所院校招收这个专业,每年每个学校培养100名毕业生,全省每年仅仅能培养出1000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远远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
随着改革的深入,社区建设工作将由试点阶段转向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开。今年7月12~14日,全国社区建设工作会议在青岛召开,安徽省也将相应出台地方性政策法规,颁布城市社区建设的具体措施和实施方案,召开全省社区建设工作会议。省里还将成立社区建设领导小组,由省委一位副书记担任组长,各市镇也要配备相应级别的领导同志来专门负责这项工作。民政厅的一位专门研究社区建设工作的同志兴奋地说,安徽省社区建设即将掀起一个大的高潮。与此同时,大规模的社区建设工作也将在全国其他各省市蓬勃开展起来,因此,我们对城市社会工作人才需求的分析绝不是纸上谈兵,社会现实需求是非常迫切的。
在社区建设工作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它的另一项重要内容——社区服务也将突破现在的模式,以更现代、更规范的方式发展起来。例如即将在全国推行的一个社区建起一个老年服务中心的“星光计划”等,这些都需要专业社会工作者来操作运行。
以上又仅仅是对安徽省城市社区管理、社区服务状况进行的分析,而社区管理、社区服务又只是城市社会工作内容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国城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可见一斑。
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培养在西方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我国自八十年代恢复社会学教学和科研工作以来,社会工作教育也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但专门培养城市社会工作人才,将社会工作教育和城市科学相联系,还未明显地被提出来加以重视。笔者希望以上分析能在这方面有一点作用。
第三篇:外贸单证员人才需求分析
外贸单证员人才需求分析
一、单证员现状分析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加深,以及中国加入WTO,中国对外贸易稳步增长,国际贸易实务这一专业也日趋热门几乎在各大高校都有国际经济贸易这一专业,名对如此强大的竞争,就业就显得更加困难。对刚刚毕业走入社会的学生无不是一大考验。同时,对于用人单位来说,国际贸易这个专业的毕业生是否能胜任日常有关国贸实务工作,是否具备应有的素质呢?这也是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问题。对于学校而言,学校的培养方案是否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呢?面对这种种问题,我们对于国际贸易实务人才的需要做了进一步的调查,为学校的培养方案提供可靠的资料,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做好铺垫。
外贸单证员的岗位及人员现状由于受美国经济衰退和持续蔓延的次贷危机,以及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率下调等国内外多重因素影响,2008年中国对外贸易出现了下滑趋势,部分外贸企业出现工厂减员、减产等现象。
但在这次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中,中国经济的表现好于一般国家,2009年贸易额下降了17%,好于业内专家预测的2009年世界贸易额下降幅度超过30%的水平。中国在2009年成为全球第一大出口国,占全球出口份额的比重超过9%。因此外贸人才的需求量将进一步增大,其中以单证员尤其突出。据有关部门统计,广东省国际商务单证人员需求量达20余万人,浙江省的国际商务单证人才缺口达15万人,上海市2010年国际商务单证员人才缺口将超过15万人,江苏省单证员需求达17万。可见单证员岗位的人才短缺问题相当突出。通过调查,现在外贸公司对单证员的需求量如下图:
外贸公司对单证员需求很大一般不是特别多单证员操作技能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外贸业务结汇的时效和成败,从业要求较高。而现有的从业人员中,通过在实际单证操作过程中自己摸索的人居多,许多是在企业传统的“师徒传帮带”方式下进入角色的,缺乏对单证知识的系统学习,企业又很少提供培训机会,所以出现部分企业单据制作水平低下,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近年来,国际商务单证员资格认证证书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用人单位的认可和求职者的青睐,但经过专业培训、持有该专业证书的现有从业人员却不到10%。外贸单证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亟待提高。
二、单证员需求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一直是全国经济增长最快、发展态势最好的省份之一。特别是其外贸经济的发展更是迅速。浙江天然地理位置的优势造就了其外贸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作为全国重要的沿海对外开放城市和对外贸易口岸的宁波,自改革开放以来,其对外经济贸易发展更是快速。宁波利用北仑港的优势,在这方面占据有力的地位。在外贸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因此外贸人才的需求以及培养必须紧跟其脚步。
在调查和访问中,我们知道在江浙,特别是宁波地区净出口贸易发展很强势,也有相对发展较快又稳定的港口。随着私营企业的不断增加,出口比重也在随之
增加。在这种发展趋势之下,可想而知,外贸人才的需求量也是很大的。
从调查中,我们得知企业所需的外贸人才中报关员,报检员的需求比较大,同时企业根据自身不同的情况也需要单证员等。总的来说,从事外贸事业的企业越来越多,因此对报关员,报检员,单证员的需求还是很大的,特别是同时持有两证活着是更多的证的人才。
从调查结果中发现,外贸企业在对业务员、跟单员、单证员等国际贸易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上呈现出递减的趋势,但总的来说需求还是比较大的。我们在对某个企业的访问中了解到,业务员的需求量在逐年减少,虽然说下降的比率不是很大,但是我们不得不面对这个问题。这只是反映了其中的一个方面,虽有下降,也是常理中的事,在政策的变动以及环境的的影响下,难免会周到一定的影响。但是总体而言,宁波地区对外贸人才的需求量仍较高,需求缺口仍存在。因此对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量还是较大的。
三、总结。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才需求也在不断的增加,创新型人才更是不可缺的。国际贸易专业的发展潜力很大。而新的经济活动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和素质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从而应该从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出发,坚持培养“零适应”的应用型人才。
通过本次的调查,我们发现在对于外贸人才的需求还是相当大的。从中也表明了我们的机遇所在,但是同时也存在着很大的竞争力,这也是我们应该考虑的。怎么样才能实的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国贸人才,我们还得不断的努力,通过社会,学校以及自身的努力。
第四篇:外贸人才需求及人才培养问题分析-论文
毕 业 论 文
题 目 外贸人才需求及人才培养问题分析
指导老师 方 巧 云 专业班级 国际贸易097 姓 名 史 虹 萍
学 号 20094017702
2012 年 5月 25 日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
摘要:近几年,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是显而易见的,虽然现在经济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是我相信金融国贸领域还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不可否认地说,对外贸易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我国的贸易业务已经连续8年持续较快的增长,但是我国在外贸专业人才方面却有着很大的缺失。对外贸易的发展对外贸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有着一定的要求,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目前外贸人才不够或者不对口阻碍了我国企业发展的脚步。因此我通过此文章来讨论我国在目前经济发展形势下对外贸人才的需求以及高校外贸人才培养中存在的很多问题。最后,根据一些数据表明和理论的分析,提出了一些应对高校外贸人才需求情况的建议。
关键词:国贸人才;人才的需求;人才培养;问题的分析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
目 录
引言.....................................................................................................................................4
一、我国目前经济发展形势下对外贸人才的需求.........................................................4
(一)经济全球化对外贸人才的数量需求..............................................................4
(二)经济全球化对外贸人才的质量需求..............................................................5
二、高校在外贸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6
(一)我们忽视了对实践能力的培养......................................................................7
(二)我们缺乏了对专业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7
(三)我们的师资队伍不够完善..............................................................................7
(四)教学方法过于单一..........................................................................................8
(五)课程体系不够合理..........................................................................................8
三、当前形势下,一些应对高校外贸人才需求情况的建议.........................................8 结论.....................................................................................................................................9 参考文献...........................................................................................................................10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
引言
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也越来越频繁,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在不断增强。对于我国来说,刚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是一个很好的机遇使我经济得到迅猛的发展。我国在拉动经济增长的很多中不同形式下,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起了很大的作用。在我国加入WTO以来,我们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的经济也在慢慢的融入这个世界,经济能力也在每年以着较高的速率增长着,所以慢慢的成为了被世界所关注的对象,因为我国的经济对世界经济的增长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据资料显示,2009年我国进出口总额已达3.5万亿美元,连续三年居世界第三,这标志着我国对外贸易已迈上新的台阶,对外贸易给我我国的收益是很明显的。然而,贸易业务正在不断的增长,但是这与我国外贸人才的供求方面有着很大的矛盾。我们的高校培养的外贸人才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跟不上我们经济发展的节奏。最后导致的问题就是,我国在此方面的人才有着严重的缺失,这直接地制约着我国经济发展的脚步,管理人才没有,技术人才缺失,只会使经济停留在现阶段,或者经济的倒退。因此,这是值得我们被关注的一个大问题。
一、我国目前经济发展形势下对外贸人才的需求
(一)经济全球化对外贸人才的数量需求
根据统计显示,我国在2010年外贸人才需求已达80万多人,2011年对外贸人才需求处于增长状态。但在我国教育部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统计,我国每年在高校经济类专业毕业的学生只有12万左右。假设这12万学生都从事于外贸行业,这与我国的人才需求相比也是远远不够的。这之中,还有很大一部分的学生,在此专业下毕业也不会从事于此类工作。假设有一部分其他专业的人才投入于此项工作。例如,一个商务英语毕业班的学生之后从事外贸行业的工作,那么他得英语水平可能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是他在外贸专业性知识方面的了解可能几乎为零。在比如,如果一个学习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从事于此项工作,那么他在一些网站维护上,或者业务往来上有着一定的相关知识,那么他得英语专业水平如何,我们又不得而知了。我国现在对外贸人才的数量上是有着很大的需求,可是如果在质量上不把关,降低外贸从事人员的要求的话,那么对我们外贸经济 4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 的发展必然是有弊无利的。
(二)经济全球化对外贸人才的质量需求
我国对外贸人才的需求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开始短缺了。因为那时的外贸已经在我国开始盛行了。当时的进出口贸易正在以每年20倍的速度疯狂的增长着,致使外贸人才完全不够用,越来越多的不是此专业的人才也纷纷开始从事于这一行业。但是,做外贸的不等同于其他行业,它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基础知识水平和英语能力水平。有的人,只是外语好,但是却对外贸专业知识一无所知;有的人,可能对贸易上有所了解,却在语言能力上有着一定的缺失。因此,使外贸人员的质量有了很大程度的下降,导致之后的一段时间我国的对外经济贸易慢慢的处于低水平运行状态。我们的外贸人才需求不仅仅表现在对数量的需求,对外贸人才的质量也有着很大程度上的约束和要求。一个合格的外贸业务人员,不仅要有一口流利的英语口语,熟练的英语书写能力和专业对口知识能力,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还需要他们有以下的一些素质需求: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良好的职业道德是人们在做每一行业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工作中,我们应注意每一个小细节,因为它们都不容忽视。最忌讳的就是以一些小道方式,或者一些不良的勾当企图给自己谋私利。在我们学习此专业知识的时候,它不是让我们学会了它深入了它,然后用一些不可取的方式来给自己谋私利的。我们应该发挥自己的专业水平,使得你在此行业下有所发展有所成就。现在外贸贸易很大程度上是“个人贸易”,一些客户主要信任的是业务员本人而并非是这个企业。打一个比方,如果一名业务员离职了,然而离开的不仅仅是业务员一个人,跟着他手下的一系列客户也会随之带走,然后就会给企业造成一定的损失。现在,很多毕业于高校的学生对自己的期望都很高,但是企业开始的报酬一定是不如人意的,因此使得员工频繁的跟换企业单位,造成一定的混乱现象。就网上的一些招聘广告和一些数据表明,有近80%的企业把就业者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工作态度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2.具有较强的动手操作技能
大学时代是一个特殊的人生阶段,要掌握更多更专业的知识,同时也要逐步学会适应从校园想社会的过渡。因此,实际的动手操作能力至关重要。我们在实 5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
践中,能够学到一些书本中学不到的生活真谛。比如:坚忍、耐心、诚信、吃苦耐劳、勇于动手、敢于动手以及动脑筋从多种角度攻克难题。动手能力强、具备实际操作能力是外贸人才必备的专业技能。因此,单位在招聘外贸人员的时候,除了看重你的专业知识水平以外,一般都是注明希望你可以拥有一定的经验水平,也就是一定的实际实践操作技能。在我们大学生涯的末期,学校也会组织一个大学生实训基地进行实训,也就是为了加强学生们对于这方面的一个实地演练过程。当我们真正在实习的时候,我们就能得心应手的去接触我们的工作。3.具有较强的沟通交流能力
具有较强的沟通交流能力不仅体现在我们对英语的认知水平,也许我们的英语等级已过了4级或者6级,但是要有一个好的与他人的沟通能力除了这个是不够的。我们要有积累生活经验与注意说话的语态和说话方式。随着现在全球经济的发展,各国之间的贸易又在不断的加强,所以我们还可能要求来学习其他语言。比如,法语,韩语,日语及一系列的小语种。因为市场的竞争是激烈的,不学习则会被淘汰。
4.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
全面的理论知识主要指的就是我们在大学几年中所学的书本知识。这个是最基础的,所以大学学习生活让我们积累的这些,因此我们很有底气的可以去用人单位展现我们这一方面的才能。在大学里,我们学习了国际贸易,国际商法,外贸函电,单证,电子商务等一系列的课程,尤其是函电,单证在商务往来中起着决定性的重要作用。
二、高校在外贸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目前经济形势下,我们对外贸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是高校在外贸人才以国际贸易专业为主的培养中却存在着问题。就调查的资料来看,我国普通高校国际贸易专业本科毕业生专业对口就业率为55%。导致形成的问题就是国际贸易专业的需求量很大但就业率却非常的低。在我们选择专业的时候,可能它非常的热门,但是真正到了需要就业的时候,却很少人选择了它。其他一方面,对于各个企业来讲,他们更多的是想选择一些具有足够的专业知识水平以及很好的实践能力的学生。这恰恰是我们如此多得高校毕业生中很少一部分人才拥有的。我们之中更多的是应用能力差,业务的拓展能力差,不会把所学应用于实际的一系列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
学生,这难以满足于当前形势下的经济发展与各个企业单位的需求。高校培养了很多的外贸人才,却与社会所需完全脱节。因此,我们的人才培养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主要在于:
(一)我们忽视了对实践能力的培养
国际贸易是一门技术性较强的应用性学科,其实践性教学是必不可少的内容。然而,在我国,大多数学校都认为理论知识比实践更为重要。因此,学生在大学期间很严重的缺少了基本操作的体验,就很难全面的掌握技能与方法,完全停留在知识的吸收阶段。而在招聘会上,用人单位大多喜欢参加过社会实践,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的毕业生。“学以致用,贵在实践”,大学生必须把自己的所学应用到实践当中去,在实践中增长我们的见识和才干,体现自身价值。“毕业就失业”来源于何?就是因为当前的我们对于职业生涯发展一无所知,没有对未来个人追求与社会发展进行合理的定位。高校过于偏重理论课程的教学,在一些重要的实践性环节上的缺失,使得我们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低下,就直接影响了我们在外贸行业就业的机会。
(二)我们缺乏了对专业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
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是指在专业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等综合英语的能力。随着我们经济的迅速发展,对英语的能力方面要求也越来越高,以前在教学上只需要让我们能看懂教材,让我们具备一些词汇量即可。教学重点是“词汇讲解+阅读+翻译”,认为专业英语无非是给学生逐字逐句的翻译课文,讲解一些术语而已,课堂组织方式以老师为中心远远多于以学生为中心,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实远远是不够的。我们应提高专业英语的听、说、读、写、译等综合应用能力,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课堂内使用中英文教学的比例,尽量加大英文教学的比例,让学生提高口语并锻炼听力。在教学过程中,最难得教学环节就是让学生开口说专业英语,因此教师必须设计好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开口说专业英语,可再课前设计关于专业英语知识的情景模拟活动,在课内要求学生们仿照此活动展开英语情景模拟,这样就实现了课堂内的专业实训,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从而使我的人才出了学校能够很顺利的适应于行业。
(三)我们的师资队伍不够完善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
在国际贸易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只有好的老师才会培养出好的学生。因此,教师的水平能力会直接体现在学生上。我国现在教师的基本状况就是他们在完成他们的学业之后,就直接被分配到了各个高校。我们的教师也没有外贸实践工作的经历,不熟悉本行业的实践操作。在授课过程中,教师都比较注意理论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在讲授实践课程时也只是纸上谈兵,致使课堂教学中得实践性不够突出,这样培养出来的国际贸易专业的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动手能力很差,远不能满足市场和企业的要求。
(四)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在课堂教学中,常见到一些老师只知一味照本宣科,教学方法过于单一,缺乏变化。这种现象如果长期下去,就会使我们学习的积极性降低,严重影响了教学的效果。要改革单
一、陈旧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需要老师具备扎实的教学功底、丰富的知识、较强的思维能力和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传统的国际贸易专业授课方式就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背”、“一本教材、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呆板教学方式。总之,教师和学生一样需要成长和发展,我们需要在实践中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和交流,共同对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改进和创新。在科技发展的今天,需要把新的一些科技手段充分运用到教学过程中。
(五)课程体系不够合理
我们学习了很多有关国际贸易专业的课程,比如,在大学几年中,我学习了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国际商法,电子商务,经济学,商务函电,单证,会计,商务英语等一系列与专业有关的课程。但是在这么多得课程中,它并没有随着我国国际经济的发展而进行相应的调整与更新。课程更多的是贪多求全,结构不尽合理,课程内容呢又是交叉、严重重复,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又是过分理论化。我们的学习,无非是为了以后的工作做准备的。因此,我觉得在设置课程体系的时候,要坚持以就业为主。
三、当前形势下,一些应对高校外贸人才需求情况的建议
那么,我们如何在危机中寻求更多的就业机会呢?就学校而言,学校有必要进一步的调整专业设置,提高培养人才的质量。同时,学校最好做好收集和发布就业需求信息的一个工作,使能够帮助我们作出合理的选择。就毕业生自身而言,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
我们应该挖掘人脉资源扩展求职渠道。可以同过一些网络招聘,报刊杂志招聘,广告招聘等,这在我们寻找工作中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当然,我们也可以选择继续深造度过就业困难时期。在我个人看来,最好的应对当前就业问题的方法就是提升我们的就业能力增强竞争力。除了我们要有坚实的英语能力和交流能力,我们的考证也是很重要的。例如我们又国际贸易单证员证书,国际货运代理员证书,外销从业资格证书,报关员资格证书,国际商务师执业资格证书等等。我们需要有积极进取的心、坚持不懈的态度、与其他人良好沟通的技巧以及在我们商谈中营造舒适氛围的能力。我们不能放弃每次社会实践的机会,因为在每次的实践中,都能提升我们各方面的能力。适者生存,只有我们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有个人优秀的技能,那么我们才会在这个社会有立足之地。
结论
我国的经济正在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发展着,高校外贸人才的就业压力明显的摆在我们面前。适者生存,不适者则被淘汰。我们要对自己的未来有信心,我们要积极面对社会市场需求变化以及自己理想的生活,我们要有信心面对生活的压力。我们的就业虽然严峻,但是社会是不会淘汰有能力的人的。自然界的优胜劣汰则同样在我们的社会中存在,只要我们是社会的“优良品种”,我们就不会被这个社会所抛弃。从此刻开始,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吧。相信自己的前途会更好,相信自己的工作会更好,相信自己就等于给自己的未来一个展示自己的广场。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全锐,浅议国际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J].现代企业教育.2009:10 [2]盛真,机遇与挑战一对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14 [3]孙艳萍,徐丽.独立学院国际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探析[J].商业经济.2010:1 [4]伍卓,肖东生.国际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研究[J].中国科技创新报刊.2009:7 [5]李新,高校专业英语教学现状调查报告[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6:1 [6]刘宝昌,抓好四个环节促进毕业生就业[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16
第五篇:会计专业人才需求状况分析
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分析和
培养目标的调研报告
为了解市场对高职学生各方面的需求,有针对性的提高教学质量,探索高职教育领域的改革发展,我在自来水公司营业所实习了近一个月,对公司会计人才需求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这次调研,使我们对学校会计人才的培养使之能够更加适应企业需求,有了新的认识,也增加了在实践性教学中的针对性。
一、企业概况
自来水公司营业所细称为自来水公司营销分公司城东城西营业所,原名“自来水公司营业所”后随着用户不断扩大,更名为“城东城西营业所”,营销分公司下属还有城南营业所和丁卯营业所。
城东城西营业所位于万古一人巷,肩负着全市14万户居民的抄表收费工作,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主要的问题集中在错抄,漏抄,内部漏水,更名过户,水表故障,维修,用户查询等。主要的工作流程从一户一表申请安装开始,先填写申请表(填好后查询一下是否欠费,由工作人员签名),交查勘费,交纳户表安装费,破硌费等,由自来水公司负责安装,安装结束后签名拿交费卡,程序全部结束后转入抄表、收费。
在这儿工作的人员,有的学历较高,但也有职高和技校毕业的,他们主要负责到期抄表工作、接听电话、维修供水设施、查处偷水和漏水现象、解决和处理一些纠纷等。营业所户表维修工王师傅,在天气最炎热的时候,一天马不停蹄地维修了3户居民,其中有2户是表后供水设施损坏,不属于公司的职责范围,但他二话没说,冒着高温义务维修,解决了群众的燃眉之急。有时因用水数量不一而发生纠纷,他们还向班主任那样做耐心细致的工作,来调节单位和用户之间的关系。
二、会计人才需求条件
公司的业绩主要靠每个职工的努力,可以说每个人都承担着一定的压力,也让我从中感觉到在充满着竞争的时代,企业在越来越广的空间内正面临着革命式的挑战,而会计人员承担着企业的主要的经济管理工作,他们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1、良好的道德素养
如果用会计人员应具备素质和能力垒一座金字塔,道德素质必然是位于塔的最底部,为根基所在。如果一个会计工作者没有良好的道德素养,那他的业务水平越高,就越可能给企业、国家造成更大的损失。
2、文化专业知识素质
会计是一门不断发展变化,专业性很强的学科,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会计的专业性和技术性不断提高,对会计人员应具备的学识水平、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一名出色的会计人员必须有扎实的会计理论基础、熟练的会计实务技能。会计人员除了要熟悉掌握会计管理、财务管理、审计理论和会计电算化知识外,还必须具备与会计工作密切相关的财政、税收、金融、法津等知识,会计人员只有具备了这些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才能从较高的视角上把握财会工作的运行规律,才能根据客观环境作出正确的职业判断,选择适当的会计政策,作出合理的会计估计,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
3、财务管理能力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市场将得到大力发展。公司理财的经济环境、法律环境、信用环境日趋完善,投融资渠道、工具、方式多种多样,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有了大显身手的空间和机会。会计人员要完成记账员角色的转变,由过去会计人员对于企业经营的协助主要对企业经营结果的汇总与解析,转变为要能为企业经营创造价值,并协助企业建立实质竞争力的服务。
4、沟通协调能力
做一个合格的会计人员,不仅需要全面的会计知识、法律知识、经济知识,而且需要内外协调的能力。由于会计的职能作用,会计人员要确认、计量、记录、跟踪各方面的会计信息和会计资料,要与采购、生产、保管、销售以及科研等环节和部门的人员来往,要全面、系统、总括地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要通过对经营活动的处理、分析和汇总,向决策层提供决策依据和生产经营的数据资料。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生产社会化程度较高,对会计人员的沟通协调能力方面的要求也较高。
5、职业判断能力
随着中国会计准则的建立和完善,会计人员应该改变原来会计制度下较少运用职业判断的思维习惯,提高对会计准则运用的职业判断能力。而且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环境复杂多变,不确定经济事项日益增多,而会计准则日趋简略,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空间不断增大。如对于收入和预计负债项目,有时也需要职业判断。因此,会计人员应该具有敏锐的、准确的职业判断能力,如实的确认和计量财务状况,提高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
6、其他具体规定
除此之外,根据我国《会计法》及《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规定,对会计人员的具体要求有:
第一,要持有会计证,“各单位应根据会计业务需要配备持有会计证的会计人员。未取得会计证的人员,不得从事会计工作”;第二,要具备有必要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会计人员应当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熟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遵守职业道德。”第三,要按规定参加会计业务培训。“会计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相关规定参加会计业务培训。”详细来讲,对于会计员、助理会计师、会计师和高级会计师的基本条件和要求如下:
(1)会计员的基本条件和要求根据《会计专业职务试行的条例》的规定,担任会计员的基本条件是:初步掌握财务会计知识和技能;熟悉并能认真执行有关会计法规和财务会计制度;能担任一个岗位的会计工作;大学专科或中等专业学校毕业,在会计工作岗位上已见习一年期满。能够负责具体审核和办理财务收支,编制记账凭证,登记会计账簿,能够编制会计报表和办理其他会计事项。
(2)助理会计师的基本条件和要求
担任助理会计师的基本条件是:掌握一般的财务会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熟悉并能正确执行有关的财经方针、政策和财务会计法规、制度;能担负一个方面或某个重要岗位的财务会计工作;取得硕士学位或取得第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结业证书,具备履行助理会计师职责的能力,或者大学本科毕业后在财务会计工作岗位上见习一年期满,或者大学专科毕业并担任会计员职务两年以上,或者中等专业学校毕业并担任会计员职务4年以上。能够负责草拟一般的财务会计制度、规定、办法,解释、解答财务会计法规、制度中的一般规定,分析、检查某一方面或某些项目的财务收支和预算的收支情况。
(3)会计师的基本条件和要求
担任会计师的基本条件是:较系统地掌握财务会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并能正确贯彻执行有关的财经方针、政策和财务会计法规、制度;具有一定的财务会计工作经验,能担负一个单位或管理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系统某个方面的财务会计工作、取得博士学位并具有履行会计师职责的能力,或者取得硕士学位并担任助理会计师职务两年左右,或者取得第二学位或研究生班结业证书并担任助理会计师职务2—3年,或者大学本科或专科毕业并担任助理会计师职务4年以上。能够负责草拟比较重要的财务会计制度、规定、办法,解释、解答财务会计法规、制度中的重要问题,分析、检查财务收支和预算执行情况,培养初级会计人才。
(4)高级会计师的基本条件和要求
担任高级会计师的基本条件是:较系统地掌握经济、财务会计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高的政策水平和丰富的财务会计工作经验,能担任一个地区、一个部门或一个系统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取得博士学位并担任会计师职务2~3年,或者取得硕士学位,第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结业证书,或者大学本科毕业担任会计师职务5年以上。对高级会计师的要求是能够草拟和解释、解答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系统或在全国施行财务会计法规、制度、办法,组织和指导一个地区或一个部门,一个系统的经济核算和财务会计工作,培养中级以上会计人才。
三、会计岗位设臵情况
会计岗位按其性质可分为高级会计岗位群、中级会计岗位群、初级会计岗位群和会计相关岗位群。
1、高级会计岗位群:包括大中型企业,地(市)级以上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总会计师、会计主管、审计主管、财务分析、资讯等岗位;地(市)以上政府机关及大中型事业单位的会计、审计主管、财务分析、资讯等岗位;其它大型经济组织的会计、审计主管等。
2、中级会计岗位群:包括大中型企事业单位、银行及其它大中型经济组织的一般会计核算及审计岗位;小型企事业单位及其它小型经济组织的会计、审计主管;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一般会计核算、审计岗位及信贷、计划或营销部门的相关管理岗位等。
3、初级会计岗位群:各企事业、银行单位的出纳,微机录入等岗位,小型企业及其它小型经济组织的一般会计核算岗位等。
4、会计相关岗位群:指不直接从事业会计工作,但需要具备会计管理知识和能力的相关管理岗位。如企业总经理,分厂,分公司经理,计划、营销、投资、开发等综合管理部门主管,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证券、投资、资讯等部门业务岗位及其它各类经济组织需具备会计知识和能力的相关岗位。
上述四类会计岗位群,除去会计相关岗位群之外,高级会计岗位群需要人数较少,且对学历层次要求标准最高,一般应为本科生或硕士、博士学位人才;中级会计岗位群、中级会计岗位群对学历要求标准不高,一般具备专科、中专或技校毕业程度即可;相对需要人数最多,应是高职高专会计技术教育培养的首选方向。
四、培养目标
通过这次调研,目的还是希望对今后会计人才的培养方面能够更加适应企业需求,在实务操作教学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会计工作包括实务工作和理论工作,各企业需要的会计人员大多是一些核算工作,侧重的是实务,所以对于会计人员,企业更青睐有工作经验的人员,一进公司马上就能投入工作,免去了公司的培训成本,毕竟一些基本的会计核算工作是做出来的,而不是“研究”出来的。
但对于工作经验几乎所有的企业都要求有2~3年工作经验为宜,可见工作经验对于应聘的重要性。工作经验具体到应届毕业生来看也就是实务能力,这不仅要求我们高职学生要有过硬的专业理论功底,而且要求我们会做,从凭证的填制到账簿的登记直至报表的编制我们都要会独立操作,做到一看就会,不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培训,其实这只要通过一定的社会实习实训是可以做到。通过调研,我们发现企业在招聘应届毕业生时,他们对一些技术要求不高的工作岗位会考虑招收,另外就是在企业因业务加大需要人手时。大多企业认为会计是一门技术性和实务性很强的工作,因而他们更看重的是应聘者的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我校高职教育不是本科教育的学前班,更不是本科教育的“压缩饼干”,它应该自己的特色,这样高职学生才可能和本科学生同台竞技。五年制财会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前应当通过考试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较好的同学应尽量通过初级会计师的考试,这样以便于财会班的学生毕业以后能更好地适应就业,另外,高职教育可以提供尽可能多的时间和实习机会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把知识能够活学活用,甚至举一反三,寻找理论在实际运作中的限制性和与实际操作的差距,更深度更广度的学习专业知识。还可以提供学生一个可操作性强、模拟程度高的专业学习环境,比如:按排学生到一些企业进行实习,充分了解企业的会计工作的具体操作情况,从细微的会计工作做起,点滴的累积实际操作经验,致使毕业后从学生过渡到工作人员这一必经阶段的不适应减到最低程度,真正坚持高职教育旨在培养迎合人才市场需求的实干性财会人才。
在镇江市自来水公司营业所实习了一个月,在这期间,从他们的工作过程中我看到了很多,也学到了很多,实习前,我还以为这儿是个清闲的地方,哪知他们的工作一点也不比教师轻松,而且工作中不仅需要能力,更要讲究艺术和技巧。通过这次实践,将更有助于我今后工作的开展、也更有助于今后对学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