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原因引发大学生杀人案件分析(精选合集)

时间:2019-05-13 13:45: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情感原因引发大学生杀人案件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情感原因引发大学生杀人案件分析》。

第一篇:情感原因引发大学生杀人案件分析

情感原因引发大学生杀人案件分析

【内容提要】: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大学校园安静祥和,大学生们心志高洁。然而,在当今社会,大学生杀人的一幕幕血腥残暴的画面让人们幡然醒悟:大学城早已不再宁静如往昔,大学生同样会被一些消极情感所左右,走上犯罪的不归路。情感是个人行为的源头,人的主体性让我们要对其情感因素进行分析,进而找出预防犯罪的方法。如何能够找出大学生不良情感的产生原因,并给予及时疏导,把犯罪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本文即从犯罪学的角度,从情感原因出发,谈一下对自己对大学生杀人行为的认识。

【关键词】:情感大学生杀人行为犯罪学

大学生一直被人们誉为天之骄子。无可否认,他们是精英一族,是时代的期望。可是近年来全国一些高校却频频发生大学生杀人事件,让人触目惊心,大学校园已非伊甸园般净土。为什么受过多年教育的大学生最终会走向犯罪的道路?这需要我们从新的角度去审视大学生犯罪。大学生正处于情感的多变期,情感之于他们行为的作用不可小觑。

情感是人类所特有的,我们每个人都有七情六欲,它像一只无形的手,不时地左右着你对很多事情的处理。如果我们被情感所控制,那么做出的事常常是有失理智、有失公允的。许多人因为成为情感的奴隶,而做出了让人胆战心惊的事。看看当今社会的大学生杀人现象,我们不得不重视情感在人行为中的作用。

一、一系列事实:情感因素是大学生杀人行为的重要诱因

2006年 8月8日,河南大学李征杀死7人,均为一刀毙命。此前,李征同邻居因一袋麦子产生纠纷,将他人房屋砸破,当时邻居威胁要让学校领导将其开除的话引起了他情绪失常,酿成了这场惨剧。

2002年 3月21日,在长沙市某高校发生了一起杀人碎尸案,犯罪嫌疑人因为感情受挫,残忍地将同班女生杀害并肢解。

2008年10月28日,中国政法大学付成励因为得知其女友与老师曾经的感情问题,在情感上不能接受,而对老师连砍两刀进行报复。

2004年2月13日至15日,云南某高校大学生马加爵由于长期孤独压抑,在一件小事的引发下,竟然向同宿舍人举起了屠刀。

我们不禁困惑,这些孩子都怎么了?他们不知道尊重生命吗?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前途无量的年轻人如此容易就走上犯罪的道路?

我们审视以上案件不难看出,这些杀人原因大多由于情感原因引起,大学生在冲动之下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后果,导致一失足成千古恨。我们不能够否认,在经历过高等教育以后的大学生,他们完全有预料自己行为后果的能力,可是遗憾的是,他们并没有一种健康的心理素质,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用一种温和的手段来处理生命中遇到的挫折,而是采取了杀人这种极端的做法。

心理学家认为,情绪情感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与特点,是一种复杂而且难以用语言形容的生理反应及心理感觉。一定行为的发生总是伴随生成某种情绪情感,情绪情感必然对行为造成某种影响,有时甚至还会改变行为的性质。积极的、良好的情感因素会引导行为的良性发展,而消极、不良的情感因素则可能会使人的行为方向发生扭曲,甚至导致犯罪。大学生杀人现象也是这种不良情绪情感的产物。他们由于各种原因产生一种消极情绪,而这种情绪又得不到及时发泄与疏导,以至于在他们内心深处膨胀,一遇到突发事件,便彻底爆发了。大学生这种不良情感的产生,是由于他们个体因素与社会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形成的。因此,我们必须对情感因素之于大学生杀人行为的影响给予重视,并从犯罪学的角度给予深入的研究,而从中找出正确的预防方法。

二、个体原因是生成大学生不良情感的内在动力

一个人的情感是由其内在的心理因素形成的,因而,生成大学生不良情感的内在动力,更重要地在于他们的主观因素。比如由于其自身性格或生理方面的缺陷所形成的嫉妒、憎恨、自卑感情绪等。

(一)内心深处的自卑情结——从个性心理学角度分析

为阿得烈所提倡的个性心理学的犯罪理论,认为犯罪行为是由人的精神深部的无意识的心理过程所引起。此理论以欲望为形成人的性格和感情异常的根源,而当此欲望因某种原因不能获得适当的满足时,便形成一种自卑情结,犯罪人为克服自卑情结,而出于过当的代价便构成犯罪。

阿得烈认为身体或器官之低格为构成自卑感的重要因素。具有各种身体缺陷者(如畸形、丑陋等)与正常人比较之下,感到自己被另眼看待,而形成特殊的情感。在大学生中不乏因妒忌别人美貌而实施犯罪的。《成都日报》曾经登过一篇报道,说是四川一姿色普通的女大学生暗恋一名男生很久,而男孩却跟另外一个漂亮的女生在一起了。女孩觉得是因为自己容貌平庸男生才不选择自己,终于扼制不住心中的怨恨把那个漂亮的女生杀死了。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在处理容貌这种问题上竟然如此极端,不禁让人战栗。

阿得烈还认为经济条件之差距对于人的自卑感形成也有很大作用,尤其在贫富悬殊环境中为然。纵观大学校园中不乏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公子哥,也不乏边远山区的穷学生。身处这种落差之中,不管社会给了他们多少补偿,他们仍然认为不公平,有着仇富情感。马加爵就把他自己的杀人动机归结为贫困的家庭背景,现在看来,不管其杀人动机到底有多复杂,不可否认的是,贫穷确实是他走上犯罪道路的重要诱因。到底该如何理平自己的价值观,当代大学生需要认真思索。

(二)过强的自豪感和自尊感

考上大学,把自己培养成现代化建设的高级人才,为祖国贡献出更多的聪明才智,是许多青年梦寐以求的。而经过多年拼搏进入校园的大学生,他们在父母眼里是光宗耀祖的,在亲戚朋友面前时高人一等的,所以他们在心理上具有比一般青年更强的自豪感和自尊感。这种自豪感在很多时候是能够促使他们更加奋进的,可是也会有一些时候会成为他们埋怨人生和社会的原动力。比如当他们在大学里达到的称赞比在中学里少的时候,当他们在失业大军里彷徨的时候,这是由原本的自尊感衍生出来的孤独或者对整个社会的不满会诱使他们做一些极端的事。湖南某大学国际经贸专业的温某由于求职不顺,意识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竟从七楼跳了下去,这件事既让我们感到惋惜,同时也给我们以启迪。

(三)消极的情绪情感品质

1.不稳定性

如果一个人的情绪情感经常处于不稳定状态,容易被外界事物、事件的变化而左右,那么他就很难调节与控制自己的感情,从而被不良情绪情感所围绕,而当这种情感膨胀时便会发生可怕的后果。这种不稳定性还表现在情绪和情感在短时间内变化快,爆发性强。大学生正处于情感的多变期,他们热情奔放,很容易被激怒而感情用事。因此,这种情感的不稳定性决定了有些大学生在受到外界强烈刺激或挫折时就可能产生越轨行为。

2.高强度性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奋斗时期,而在这条奋斗的路上可能遍布荆棘,他们可能会命途多舛,遇到很多不如意的事情,从而产生消极悲观的情绪。而重要的是要把这种消极情绪及时疏散,否则很有可能成为他们犯罪的导火索。这种特点在激情型与非激情型犯罪人身上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激情型的犯罪人在经历消极而强烈的情绪情感时,难以忍受,会迅速地做出攻击性的反应,尔后后悔莫及;而非激情型的犯罪人则会将自身的消极情绪情感进行累积,当积累到他们不能忍受的限度时,再用激烈的手段发泄出来,造成杀人犯罪的恶果。

(四)挫折耐受力差

有些大学生在收到失败挫折之后,自我对失败与挫折的心理状态承受力差,不能找到合法的摆脱挫折的途径,而是采取直截了当的攻击方式解决问题在西方犯罪学中,从而导致违法犯罪的发生。大学生中,因为感情受挫而杀人的案例不在少数。在西方犯罪学中,感情受挫而导致的杀人案件被认为是挫折攻击型犯罪之一。它是一种爆发型、冲动型犯罪,好比暴风骤雨,是一种短暂的强烈情绪所引起的犯罪。大学生在校期间,恋爱永远是一个不老的话题。他们远离家乡,为了避免自身的孤独感,常常会去体验爱情。可是大学生正处于血气方刚的年纪,他们年轻气盛,情绪太过丰富,一旦失恋,便会只凭自己的主观意志只看到人生最黑暗的一面。这时,感情的挫折极易成为他们杀人犯罪的驱动力。大学生失恋时走上不归路的不在少数。付成励砍死老师程春明的现实就很好地印证了这一点。

(五)性无知与性成熟之间的矛盾

性犯罪在青春期是很常见的犯罪现象。犯罪学中说,产生性犯罪的成年人,大多具有性格问题。大学时期使人体成长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人体的各项机能都已经发育成熟,这时候必然产生对性的好奇与渴望。可是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性在大学阶段还是一个羞涩、模糊的字眼,导致了大学生对性知识的无知。由于不能通过正常渠道获得性知识,大学生便通过色情网络和书籍获取。身体的本能冲动和色情画面的刺激又给予了他们不正常的心理,而当这种情感无法扼制时,便会酿成大祸。海南某大学的学生,在村口强奸一位14岁少女,可是由于强奸不成将其杀害的案件就说明了强奸罪不是街头流氓的专利,大学生也极有可能因为性无知而犯错。

三、外部原因是大学生不良情感形成的催化剂

除了大学生的个人原因以外,社会、学校、家庭等这些外部原因又加剧了他们不良情感的形成。

(一)学校教育的不足

1.教育体制不健全,只重知识传授,而缺乏人文教育

追求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的终极目标。然而多年以来,我国的教育制度似乎还只是知识教育、智力教育,而对于道德品格教育还只是口头和形式上的加强。这点,从清华大学刘海洋烧熊事件和马加爵杀人案件可以窥见一斑。笔者觉得,之所以有“马案”,是因为我们大学的精神情感发生了严重的畸变。大学精神承担着传承文化传统、塑造道德品格的使命。但是现在的大学精神仍然游离于人文精神之外,处理不好“为人”和“为学”的矛盾。一些优秀的教育家都曾说过:“大学不仅是专门培养人才的地方,而且是造就人的地方。”可是我们现在正努力把青年培养成一种人才工具,他们在学术方面得到精心培养,可在思想和人格方面却受到阉割和限制。大学教育并没能在思想方面给大学生培养出一种健康、乐观的情感,而导致他们一旦具有了消极情绪,就完全可能向变态方向发展。

2.对性教育的忽视

我国在1988年就明确要求各中小学开设性生理课程,可在实践中并没有得到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的充分重视。尤其在农村,绝大多数学校性教育可以说是一片空白。因此尽管进入大学,很多人对性仍然是一知半解,甚至一无所知。而到了大学,由于很多高校没有开设相关课程,他们仍然没有获取这些知识的正常渠道,久而久之,一些大学生便产生了对性的神秘感,乃至逐渐形成了性变态或性心理缺陷,从而在这种不正常的情感中深陷,以致最后爆发时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二)家庭教育缺失

家庭是人出生以后第一个所接触的社会,亦为一个人身体及品格的成长地。人在家庭中的体验,往往对于个人人格与个性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家庭环境对于个人之影响既大,则个人之陷于犯罪与否,亦与所生长家庭如何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正常的家庭,可以使子女在身体及精神品格方面均获得健康适当的发展。而缺损家庭、不良家庭这样的问题家庭成为

大学生成长背景的话,他们较之正常的家庭更容易犯罪。因为在这样的家庭里,父母往往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念和理智的教育方式。比如在缺损家庭中,大学生可能因缺乏亲爱及适当管教而易走向犯罪。成都某院的大一学生苏科杀父弑妹的悲剧就是这点的最好证明。苏科在母亲跳河自杀以后变得极度内向、抑郁,终于在2007年1月21日,他以“家里贫穷,希望用死来解脱父亲和妹妹”为借口,酿成了惨剧。不是贫穷使他走上不归路,而是多年来缺乏的家庭教育,因为自打母亲死后他就变成了一个爱走极端的孩子。再比如不良家庭中,若父母或其他亲属行为不检,这极有可能成为大学生犯罪之原因。纵然是天资素养较好的人,倘若生在这种不道德的环境中,耳濡目染,也不免受到污染。家庭是整个社会的细胞,一个健康的家庭是大学生成长的很重要的环境。只有在健康的家庭里,他们才会养成积极向上的心理。反之,家庭只会成为他们走向犯罪的铺路石。

(三)社会环境的影响

1.严重的就业压力

犯罪学中说,人若勤于工作,陷于犯罪之危险较少;而一旦丧失工作,其犯罪危险性大增。据有关学者调查,青少年犯罪中约一半以上是无一定职业者。大学生虽受过良好的教育,但是在当今社会,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一项日益严峻的课题,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到失业大军中。大学生常常自恃很高,此时,他们面临这个社会极可能会产生种种失望、消极、冷漠的情绪,而一旦遭到某种刺激,便会宣泄出来。江西一所高等学校的大学生王彬用自己的行动说明了大学生就业这一问题亟待解决。刚毕业的王彬到人才市场应聘时,用人单位大都要求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找不到工作的他恨不得靠抢钱过活。终于在又经受恋爱挫折之后,他做出了频繁嫖娼杀人的荒唐举动。他的杀人行为,笔者觉得就可以看作是长久以来的那种失望以及压抑情感的爆发。

2.不良文化的影响

伴随着改革开放,国内文化出现了多元化趋势。尽管社会的主流文化健康向上,但是,很多网络、报刊所宣扬的不良文化却在腐蚀着大学生的情感,危害着他们的身心健康,比如淫秽思想、享乐主义等。美国著名学者维尔伯.施拉姆说:“每一部电视都是教育电视,唯一不同的是它在教什么。”大学生们在很多时候能够抑制自己的欲望和情绪,可是在暴力和色情泛滥的环境中,会使他们的意志力变得薄弱,乃至放纵犯罪行为的发生。

四、大学生不健康情感的矫正与防治

既然情感因素对于大学生犯罪有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只要我们能够及时矫正大学生的不健康情感,调整他们的心理结构,就能够防止他们在这种消极情感的支配下做出过激的行为。而大学生完善人格的培养,美好心灵的塑造,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的树立,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会文化大环境,其中家庭、学校和社会都要负起责任来。

(一)注意心理引导,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提高其情绪控制力

任何情感都是在心理支配下形成的,所以要矫正大学生不健康的情感,首先要对其进行心理干预。培养其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减少大学生杀人现象的首要措施。在这方面,学校有着不容推卸的责任。

1.对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

任何人在成长的道路上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大学生面临着学习上、生活上等各种问题,当出现挫折的时候,如何面对?这时候必须要有一个乐观、健康的心态,所以必须要增强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教会他们当失恋、失业等挫折到来时,不要悲观绝望、意志消沉,因为乌云遮不住太阳。相反,可以把它们看作是生活赐予自己的财富,在挫折中学会成长。这样,他们就不会把面对挫折时而产生的失望情绪埋藏在心底,而将其渐渐演化成仇恨的种子,有朝一日通过杀人来发泄他们,获得畸形的快感。

2.对大学生进行情绪教育

人人都有喜怒哀乐,而在悲观、生气、绝望时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这对犯罪学来说非常重要。大学生正处于热血方刚的年纪,容易有各种冲动的情绪。而当这些情绪出现时,如何抑制并让自己冷静下来,或者将这种不良情绪通过各种途径宣泄出来,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在冲动之下很容易造成犯罪。有很多渠道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比如说跑步、爬山、听听轻音乐等,都是很好的缓解不良情绪的方法。大学生应该拥有良好的自控能力,只有这样,他们才不至于做情绪的奴隶,让激愤的情感控制着自己去做一些本不想做的事。比如激情犯罪,当他们意识到后果的时候,已经为时已晚,因为大错已经铸成。

(二)重视道德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

我们的教育体制应当将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纳入考核指标,提倡学生关心社会。当代大学生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方面,正面临著某种程度的信仰危机。因此,一定要使大学生拥有正确的信仰,为自己的情感与思想找到一片真正的萋萋芳草地。要使他们拥有“先学会做人,后学会做事”的精神,培养自身正直、善良、宽容、有爱心的优良道德品质及社会正义感。试问,一个拥有社会正义感的人恐怕连别人犯罪都无法接受,又怎么会做出杀人这样为世人所不齿的天理难容的事情呢?如此,通过道德教育,可以净化大学生的心灵世界,抵制不良社会现象的影响,从而养成一种健康的道德情感,远离犯罪。

(三)加强法制宣传与教育,树立大学生的法律信仰

高校应该配置高素质的法律队伍,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教导,培养他们深层次的法律意识。另外,法制教育应当贴近大学生的生活,从他们今后真正需要的角度出发,为他们讲授一些具有时效性的法律知识,而不让他们觉得学习法律只是空中楼阁,缺乏学习的积极性。高校尤其应当把培养大学生对法律的信仰,作为其法制教育的核心。我们都知道,在苏格拉底被控违反城邦宗教、渎神和腐蚀青年罪时,他虽然有几次机会逃走,却始终坚信一个公民必须遵守法律的信念,终于以身殉法,以此来呼吁全国人民遵守法律。如果大学生能够树立对法律的信仰,在潜意识的情感中都努力做一名守法公民,那么他们是不会做出杀人这种罪大恶极的事的。

(四)净化社会文化环境,消除不良因素

中国有句谚语叫做“蓬生麻中,不扶且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社会文化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很深的。大学生正处于塑造身心性格的时候,外界环境对他们的浸淫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因此,净化社会环境,对于大学生形成健康的情感非常重要。

首先我们应该建立良好的市场机制,避免一些关于色情、暴力等不健康的文化产品流入到市场中。这样,大学生就可以从市场上购取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化制品,这样可以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有助于形成健康乐观的情操。另外,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网络已成为他们获取信息的一个重要渠道。而一些不法网站、黄色网站等却像毒蛇一样日益毒害着大学生健康的心灵。那些色情内容、暴力片段已经成为大学生形成畸形情感的催化剂。正是由于这些不良文化的存在,导致很多大学生最终走向了犯罪的道路。因此,净化互联网的内容已经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课题。

(五)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创业精神的确,当今社会,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大,大学生失业也早已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大学生拿着低工资也不是怪事,可是在我国这个人口大国失业群体如此臃肿的情况下,大学生就业问题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解决。但是,知识是力量的真理是永远正确的,所以我们应该鼓励大学生创业。即使面临的社会生存压力很大,但是通过一番打拼,也能够通过个人的力量来达到自己的理想。创业人才与创业教育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西方国家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主要特征是使大学生不仅是求职者,而首先将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我国早在1991年就进行理基础教育的试点,11年后又在9所高等学校推行示范,曾一度引发大学生热情高涨的参与,可是热度并没有维持多久便冷却了。而在当今社会就业问题如此严峻的情况下,势必要鼓励大学生积极创业,再次引发他们的创业热情,这不失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最好途径。而能够通过奋斗实现自我增值的人,他们的情感一般都是积极向上的,即使偶尔有一些消极的情绪,也能够很好地及时进行自我调整。这样,由于失业所带来的大学生杀人犯罪的隐忧便可以很好的得到缩减。

(六)家庭要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家庭环境之不良,虽不是大学生犯罪之唯一原因,但却是重要原因。为人父母者,应该认清家庭教育对于大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努力健全的关系,以身作则,负起对子女的管教之责。为了预防大学生犯罪,父母应当给予其一个健康和谐的生活环境。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才会使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乐观向上的心态,从温暖的家庭氛围中去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并且学会克服犯罪心理学所提到的自卑心理,从而接纳自己与他人的不足。这样就可以形成一种正常的情感,而不会使某种畸形心理走向极端。

结语

人生是坎坷的,它有很多阻碍我们的事物。所以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产生一些消极的情感。大学生也是一样,他们可能会在情感的奴役下做出很多冲动的事情,比如杀人。大学生杀人案件在近几年似乎已经屡见不鲜、见惯不惯了。但粲然的生命、血腥的事实应该使我们警醒:不要做情感的奴隶,要正确的控制它、把握它,培养一种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做一个感情成熟的人。本文即从犯罪学的角度对情感原因引发的大学生杀人案件进行分析,提出了自己一些粗浅的看法。

第二篇:杀人案件现场勘查分析

现场勘查分析

高改娣

【摘要】现场分析是侦查员在侦破案件中重要环节,是现场勘验的总结,并对进一步 侦破案件作出判断。现场勘查指挥员在对现场勘查基本结束后,组织全体勘查人员根据现场访问和现场勘验所获得的材料,对现场和案件的情况以及初步侦查方案等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本文从现场分析的任务、步骤、方法和切入点来了解现场分析的概况,从事件和案件的性质、作案情况、作案动机目的和犯罪分子的条件四个大方面内容来分析案发现场;最后确定侦查方向范围、明确下一步侦查工作思路和制定侦查计划和确定侦查措施来拟定初步侦查方案。

【关 键 词】现场;分析;方法;侦查

一、现场勘察分析概况

现场勘察分析是指现场勘查指挥员在现场勘查基本结束后,组织全体勘查人员根据现场访问和现场勘验所获得的材料,对现场和案件的情况以及初步侦查方案等问题进行研究,并作出判断的一项侦查活动。因这项活动通常是就地进行的,所以俗称临场讨论。现场分析

(一)现场勘察分析的任务

首先,现场勘察分析可以更全面掌握现场情况,弥补现场访问和现场勘验的不足——防漏。其次,判明事件性质,确定是否立案侦查——定性。再次,确定侦查工作的起点和内容——定向,并且开辟发现新证据和新线索的途径——取证,最后,确定妥善处理现场的方案——善后。

(二)现场勘察分析的步骤

现场分析的步骤一般分为汇集材料、单项分析、综合分析三步进行。

1、汇集材料

汇集材料是现场分析的第一步。实地勘验和现场访问中所获得的材料是正确分析研究现场情况的客观依据。由于实地勘验、现场访问的材料较多,情况较复杂,参加分析研究的人员又多,为了减少时间的浪费,汇集材料时,最好分类别分层次地进行。通常是先由负责现场访问和实地勘验工作的主要侦查、技术人员作综合性汇报,然后再由其他人员就有关细节和技术性问题作必要的说明和补充。

2、单项分析

单项分析又称专题分析,就是在汇集材料的基础上,把现场整体分解为若干问题,分门别类,(如各种痕迹、物证、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等以及案件的性质、作案的目的、动机、时间、地点、手段、工具、人数、作案人个人特征等等)然后逐一剖析其形成的原因、条件,发展变化过程和各自不同的特点、特征,弄清其在整个现场中的地位、作用以及与犯罪行为的关系等。通过对各种材料进行质与量、因与果、现象与本质、必然与偶然等多方面的剖析,分析各种材料的可信度,找出与犯罪有关的依据,剔除与案件无关的材料,作出初步判断。

3、综合分析

所谓综合分析,就是在单项分析的基础上,把现场的各个部分、各种问题和全部案件信息材料综合起来,从总体上进行分析,对整个案件作出判断。

进行综合分析时应把握的一下三个环节:(1)进一步明确现场材料与整个案件的关系(2)分析各种材料之间的相互关系。

(3)综观全局,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三)现场勘察分析的方法

1、心理分析法

现场分析中的心理分析法,主要是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分析证人的感知能力,以及直接故意犯罪这一客观事实所反映的犯罪人的犯罪动机特点和其他心理特点[1]。它包括对证人、被害人感知能力和心态的分析,对作案人作案动机的分析和对作案人智力、情感、意志等心理特点的分析。这些心理特点必然要在犯罪行为的发生过程及其结果中有所反映,所以在现场分析中,要抓住现场勘查(含访问)中的各种信息来分析各种心理特点,即从现场情况分析案犯行为,从行为分析心理。当然也可反推,即从心理、行为到现场。例如,某地一起持枪杀人案,案犯持枪在逃,众人搜捕,一时间漫山遍野都是搜索人的鞋印,案犯却不知去向。技术员却从案犯心理开始分析:此时案犯已胆战心惊、瞻前顾后,已成惊弓之鸟,这种心理特点很可能形成三种足迹,一直一横边走边回头留下的足迹;走走停停,四处张望留下的足迹;顺沟、倚坡、靠树的隐蔽处足迹。根据上述分析很快认准案犯足迹及去向,并设法抓获了案犯。这是对外围现场运用心理分析的结果。

2、辩证分析法

辩证法是观察事物、分析问题的根本方法,现场分析中的辩证分析是指分析各项勘查材料所反映出来的矛盾,也就是说既要分析矛盾的个性(每个现场的特殊性),又不能忽视共性;既要分析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正确对待次要方面;既要抓住现场上本质的东西,又不要被表象迷惑;既要看到事物是变化的,又要明确变中有不变的东西等等,这样才能得出可靠的结论。事物的运动变化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事物的相对静止性(稳定性)是进行现场分析的条件。因此,我们要在变化的现象中把握不变的本质。

3、逻辑分析法

即运用逻辑知识进行推理,对案件的事实情节作出恰当的推断,它包括判断法、假设法和推理法。或然性判断是断定案件事实可能具有或可能不具有的判断;必然性判断是断定案件事实必然具有或必然不具有的判断。例如,1994年7月某市粮站一值班女青年被杀后投入井内的杀人案,死者衣着完整身上金首饰未见被劫,尸检亦未见被奸。当时对案件性质作或然性判断:(1)或然性小,强奸杀人可能小;(2)或然性大,现场无搏斗痕迹,熟人作案可能大,死者正值恋爱期间,情杀可能大;(3)有或然性,财杀有一定可能性,但较小。工作几天无进展,后又复勘现场发现值班室保险箱内现金9000元失少,据此作出必然性判断为财杀,但熟人作案或然性大仍保留。破案后证实如此。现场分析离不开推理,推理法有三种。演绎推理是从一般性判断导出特殊性判断的推理,包括选言推理和假言推理。假言推理是以假言判断为前提的推理,其结构形式有:如果 P,那么 Q;只有 P,才 Q;如果 P,那么 Q;P Q如果 Q,那么 R;所以,Q所以,P所以,如果P,那么R。

(四)现场勘察分析的三个切入点

现场分析从何处着手呢?我以为应从现场勘查情况、证人访问情况和案件规律三个角度人手去收集信息分析现场。

1、现场勘查情况是现场分析的基础

现场勘查情况(即现场勘查所获得的各种信息的综合)是现场分析的出发点,每一案件的现场位置、环境以及现场痕迹物证都忠实地记录了犯罪过程,都蕴藏着一定质量的犯罪信息,具有可开发性[2]。但现场环境、痕迹物证又具有多样性,是些个别的表面现象。因为作案人作案动机的形成、行为的实施无不受到当时作案人心理活动的驱使,因此在表面的痕迹物证中都蕴藏着一定质量的犯罪心理痕迹。研究物质(有形)痕迹,达到开发心理(无形)痕迹的目标,并把现场环境、痕迹物征、心理痕迹联系起来分析,有助于发现案件内在联系,透过现象看本质,为破案开辟正确道路。

2、证人访问情况是现场勘查的延伸,是现场分析的重要依据

证人访问情况是对现场分析有用的各种证人访问信息的综合,包括现场访问和其他调查访问。证人访问工作能够起到现场痕迹物证起不到的作用,所以在现场勘查的同时必须进行现场访问工作,力争做到不放过任何一个证人,否则就可能导致现场分析乃至整个侦查工作走人歧途。例如,1994年8月某市一起盗窃案,当日上午事主等人在事主家中赌博,中饭时结束,中午事主外出半小时回来发现放在大衣柜衣袋内的现金8000元被盗。从现场看,案犯推门进人,盗窃目标准确,熟悉现场,选择较佳作案时间,随排出一名上午在事主家赌博因输钱向事主借钱未给的对象。该对象家离现场不远,知道事主放钱的位置。但审查中一口咬定赌博结束后未回来过,后又补了现场访问这环仍无收获,直到晚上办案人员再次到现场周围农宅中访问,这时农民们均从田里回来了,终于访问到一名证人,证明发案时间内在事主家门口见到一人,体貌、衣着及所骑自行车均与对象符合。随后经辨认、审查破获案件。当然,群众中有各种各样的人,其记忆力、智力、文化、性格等各人不同,访问时要善于去伪存真。

3、运用案件规律,提高现场分析的正确程度

运用案件规律指两个方面:一是从与案件一般规律的比较上来进行现场分析,即各类案件均有各自的一般规律,如盗窃案件有赃物可查、大多数有破坏痕迹、惯犯作案有习惯性等[3];杀人案件有尸体、有痕迹物证,多数有预谋,仇杀手段较凶等等。我们要熟悉和掌握各类案件的不同规律,及时分析比较,以提高分析的正确程度。例如,苏州曾发生一起一女工在傍晚下班途中被杀的案件,死者只被刺了一刀,财物未少,衣着完整,查死者作风正派。分析认为财杀、情杀似乎均不可能,但有人认为是拦路侮辱妇女杀人。理由是:a、从杀人案件一般规律看,仇杀一般要采用多种暴力或方法,非置对方死地不可,带有灭口性质,而本案只刺一刀,刺死带有一定偶然性;b、凶手动了刀,而现场环境又无妨碍其侮辱的因素,但死者衣着完整,从心理上看凶手似乎胆小,年龄偏低,不是惯犯;c、从过去实践看,有一种人出于好奇与刺激很想接近女性,但接近时又有恐慌感,凶手像这类人,根据年龄偏低和熟悉现场环境在现场附近排查到一人而破案。总之,现场分析是一项十分复杂而艰苦的脑力劳动,要求技术员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仔细收集各种信息,认真分析研究,尊重他人意见,启发自己思路,切忌主观片面;对不清楚的事物可暂不下结论,经过现场实验或请教有关专家后再论,切忌盲目下结论。

(五)现场勘察分析应注意的问题

现场勘察分析首先要明确主题,抓住要领,面对现场勘验收集到的繁杂证据,要从中抓住要领,找到有用证据,直指案件核心;然后是要优化程序,寻找工作近程线,由于案情不同,优化程序的内容也不相同,应视情而定[4]。一般来讲,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a、选择查获犯罪分子的近程线,b、按照犯罪现场因果制约关系的先后顺序去安排分析顺序,c、抓重点线索的突破;并且要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同时也要克服习惯定势和从众心理。

二、现场勘察分析的内容

(一)分析事件和案件的性质

1、分析事件的性质

所谓分析事件的性质,就是要判明现场上已经发生的事件是否属于犯罪案件,是否需要刑事侦查部门立案侦查。这也是现场分析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是决定立案侦查与否的前提。确切地说,立案前对事件性质的认定,是以构成犯罪的四个要件为尺度,以现场勘验、检查的结果和调查访问的情况为依据推论出来的[5]。对事件性质的分析判断是立案侦查的重要依据。在有尸体的案件中,通常要分析是自杀还是他杀,抑或是意外事故;在盗窃、抢劫案件中,有时要分析是否监守自盗伪造现场,或出于其他动机谎报案件;在某些案件中,有时还要分析是否谎报案件,陷害他人,等等。分析事件性质时,应仔细研究事主、受害人对现场环境、条件、痕迹、物品的描述,特别注意是否有反常情况。

分析事件性质一般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

(1)根据现场勘验所见情况分析——要注意识别是否有伪造、伪装犯罪;(2)根据现场访问材料进行分析——特别是有关事主、被害人及其家属的政治、经济、品德、社会关系和出事前后的言行,以及往来人员等方面的情况,往往能为确定时间性质指明方向;

(3)根据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4)根据检验鉴定结论进行分析。

2、确定案件的性质

分析确定案件性质,通常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从犯罪分子的行为结果分析,并依据《刑法》分则中有关罪名规定确定案件性质。二是从犯罪分子的动机目的或案件的因果关系来分析,即依据犯罪分子的行为特征确定案件的具体类别或通过案件的因果关系确定案件性质。

(二)分析作案情况

分析有关实施犯罪的情况,包括对犯罪时间、犯罪地点、犯罪工具、犯罪手段、犯罪动机、犯罪人数、罪犯在现场上活动情况以及罪犯本人特点的分析判断。分析犯罪分子作案情况的目的是为了全面认识案情,为准确确定侦查方向、划定侦查范围提供重要依据。

1、分析作案时间

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分析:根据事主、被害人、目击者及其他知情群众提供的情况进行分析,根据现场环境,生产、生活规律(如上下班时间、营业时间、车船过境或到达、启航时间)进行判断;根据现场上的痕迹、物品状况如日历、报刊、钟表、指针、痕迹的新旧程度、血痕变色干涸的程度等所表明的时间进行分析,根据现场上有关物品的状态和痕迹的新旧程度进行分析,根据尸体现象既尸斑、尸僵、尸体腐败情况及胃内容物消化程度进行分析,根据天气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根据犯罪分子破坏现场障碍物的工程量大小及被盗抢物的数量和被害人的人数进行分析,根据现场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根据事主、被害人、周围群众的生活习惯进行分析[6]。

2、分析作案地点

分析作案地点关键是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目前勘查的现场是否作案的原始地点,如不是,那么作案的原始地点在何处;二是分析判断勘查的地点与犯罪分子之间的关系。分析作案地点的主要依据有:根据现场访问所获的材料进行分析,根据现场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周边环境的关系进行分析,根据现场上发现的各种痕迹物品或微量物质进行分析,根据现场上出现的反常现象进行分析。发现尸体的处所是否实施犯罪地点,可根据尸体上反映现场特点的异常痕迹或粘附的异物、拖拉尸体的痕迹,以及各种反常情况等进行判断。准确地判定实施犯罪的处所,有助于发现和收集犯罪痕迹和物证,为推断犯罪人及其活动提供依据。

3、分析作案人数

分析作案人数主要是分析系单人作案还是结伙作案,在依据确切时还可以确定具体的作案人数。分析作案人数通常依据以下材料进行:根据受害人、目击者提供的情况进行分析,根据现场上发现的痕迹进行分析,根据现场遗留物进行分析,根据犯罪的行为和结果进行分析,根据罪犯留下的指纹、足迹、损失财物的数量进行判断。现场有尸体的,可根据尸体伤痕类型和性状判断。

4、分析作案工具

分析作案工具对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根据现场遗留的工具痕迹分析,根据有关损伤情况分析作案的凶器,根据现场遗留的工具、凶器的碎片以及包装物、擦拭物等甄别作案工具,根据现场犯罪痕迹内外的各种微量物质分析。

5、分析作案过程和作案手段

作案过程,通常是指犯罪分子从进入现场起到完成犯罪活动逃离现场的经过。分析作案过程可以帮助发现、提取更多的痕迹物证;可以推断犯罪分子对现场和周围环境的熟悉程度;可以推断犯罪分子是初犯还是惯犯;可以帮助鉴别案犯口供的真伪。分析作案过程,首先要确定犯罪分子进出现场的出入口和来去路线,并以此作为分析的起点和终点,在确定出入口和来去路线时,要特别注意识破犯罪分子的伪装,不要被各种假象所迷惑。

(三)分析作案动机和目的作案动机,是指推动行为人作案的内心起因,反映着犯罪分子为什么犯罪。从犯罪分子与被侵害单位或被害人的工作性质、政治态度经济状况、社会交往以及生活作风等,找出被侵害的因果关系,判断作案动机;从作案的中心目标、目的物及产生的后果来判断作案动机目的;从犯罪分子作案的手法和在现场上的活动过程去判断作案动机目的。

(四)分析犯罪分子的条件分析确定犯罪分子的条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给犯罪分子画像。它包括两种含义:根据事主、目击者提供的犯罪分子体貌特征,使用速写的方法为犯罪分子模拟画像;根据现场反映情况,分析判断犯罪分子作案应具备的条件。侦查中通常讲的给犯罪分子画像,主要是指第二种。分析犯罪分子的条件主要有三个方面:

1、犯罪分子的自然条件

犯罪分子的自然条件,主要指犯罪分子的体貌特征、衣着特征、各种习惯、嗜好等。分析犯罪分子的自然条件,一般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根据事主、被害人、知情群众提供的情况分析;二是通过现场痕迹物品分析。犯罪分子自然条件的内容包括:体貌特征。即犯罪分子的性别、年龄、身高、体态、五官、口音、走路姿势、习惯动作以及疤痣、残疾等特殊特征。衣着特征。即犯罪分子的衣、裤、鞋、袜、帽的式样、质料、颜色、做工、新旧程度,以及一些特定特征[7]。习惯、嗜好。即犯罪分子的行为习惯、平时的嗜好等。

2、犯罪分子的社会特征条件

犯罪分子社会特征条件,主要指犯罪分子社会身份、职业状况以及是否惯犯等。分析判断犯罪分子的社会特征条件,对确定侦查方向和范围有实在意义。

分析行为人的社会身份与职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职业型服饰,衣服的整洁与否、衣服的质地、打扮情况,行为人语言内容,现场遗留物,作案手段、作案工具。

三、拟定初步侦查方案

1、确定侦查方向范围

侦查方向系指侦查工作的指向,即侦查工作应在哪些人员中展开排查。侦查范围有广义和狭义的理解。广义的侦查范围,不仅涵盖了侦查方向(人员范围),也包括了地域范围、职业范围。而狭义的侦查范围,则仅指开展侦查活动的地域范围、职业范围。侦查方向和范围词义虽有区别,但有密切联系,在侦查工作中经常二者合并使用。可以由根据案件性质确定、犯罪条件和犯罪分子的个人特点、犯罪分子携带物品以及逃跑路线三方面来确定侦查方向的依据;可以根据犯罪分子对现场情况的知情程度、现场地理环境、串案分析材料、犯罪分子的人身形象和语言特征、现场犯罪物、现场遗留痕迹、作案工具、作案手段、方法,赃款赃物的可能去向、对作案过程的深入研究来确定侦查范围。

2、明确下一步侦查工作思路

在确定了侦查方向和范围之后,下一步的工作就是从与案件有联系的人、事、物、时、空五个方面所暴露的各种犯罪迹象以及现场遗留的痕迹物品去选择、优化侦查目标。

(1)以查找犯罪嫌疑人为目标开展侦查。可以迅速组织力量实施追缉、堵截,在相应的范围内印发通缉通报,检索犯罪情报资料,从中发现犯罪嫌疑人摸底排队,发现犯罪嫌疑人;寻找辨认,发现犯罪嫌疑人组织特情架网控制,寻找发现犯罪嫌疑人。

(2)以查找控制赃物为目标开展侦查。

对于一些侵犯财产的案件,如抢劫、盗窃、诈骗或有赃款赃物可控制的案件,可考虑以查找控制赃物的去向为目标,开展侦查。具体讲:印发协查通报,发现赃物,以物找人。组织受害人、事主或知情人,在侦查人员的带领下去有关销赃场所,进行实地观察发现线索。布置专案特情发现犯罪线索。对已发现的重点嫌疑对象采取秘密搜查措施获取证据。布置基层公安保卫组织从抓获的犯罪嫌疑人携带物品中、群众拾交的无主物品中,以及重点人口家中发现赃物线索。

(3)以调查揭开犯罪因果关系为目标开展侦查。对于一些因果关系比较突出的案件,应围绕导致案件发生因果关系为目标,开展侦查;围绕被害人的经济状况、人际关系、生活作风等问题开展侦查从中发现线索;围绕被害人与他人的矛盾冲突进行调查,从中发现线索;从被害人家属和单位职工、周围群众提供的情况去分析被害的原因,发现犯罪线索;从调查被害人的个人隐私入手,发现犯罪线索。

(4)以调查罪证为目标开展侦查。

主要是根据对犯罪分子遗留在现场的痕迹物品的调查去发现犯罪嫌疑人。对遗留的痕迹物品及时组织鉴定,为确定犯罪嫌疑人条件,划定侦查范围提供依据;划定的范围内开展排查发现犯罪嫌疑人或查阅情报资料档案发现线索;调查现场遗留物的产、供、销范围、使用行业和使用人员情况,从中发现线索;如具备辨认条件的,应组织辨认以发现犯罪嫌疑人;通过秘密搜查或专案特情侦查认定或否定嫌疑

3、制定侦查计划,实施侦查行动在明确了下一步侦查思路后,为了顺利开展工作,还必须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书面侦查计划。案件情况不同,侦查计划内容不同。

(1)预谋案件的侦查计划

制定预谋案件的侦查计划,一般应当包括以下内容:立案的基本依据;侦查对象的简要情况;对案情的分析判断;侦查的任务和完成任务的基本步骤、措施;侦查力量的组织和分工;对侦查对象的控制以及防止现实危害的措施;必要的工作制度。

(2)已发生案件的侦查计划

制定已发生案件的侦查计划,一般应当包括以下内容:案件简要情况和立案的基本依据;对案件情况的分析判断;侦查方向与范围;侦查任务和完成任务的步骤、措施;侦查力量的组织和分工;侦查工作的要求和应注意的问题;必要的工作制度。侦查计划制定后即可报经有关领导批准执行。在执行侦查计划过程中,应随着侦查工作的逐步深入,适时修改补充计划,使侦查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开展。

四、对现场勘查分析资料的整理

勘查结束后,勘查指挥人员要就地召开临场会议,由参加实地勘查和调查访问 的人员汇报勘查所见和访问所了解的情况,对案件性质、作案人数、作案时间、作案工具和作案手段、作案动机等问题进行讨论、研究和作出初步的判断,并决定应当采取的措施。还应研究对现场的善后处理意见。需要继续保存的现场,征得事主同意,可以在一定时间内予以保留;不需要保留的现场,可通知事主处理;对提取的物品,应给事主出具收据;对犯罪痕迹、物证应妥善包装、加封运送;现场勘查应制作勘查记录,记录包括笔录、现场图、现场照片,当然,现场勘查时还可以进行录象,以便以后的刑事侦查[8]

第三篇:大学生宿舍矛盾引发的原因分析和解决对策

大学生宿舍矛盾引发的原因分析和解决对策

大学生宿舍矛盾是一个不容小觑的问题,大学生活中的宿舍生活成为大学生们重要的组成部分,良好和谐的宿舍生活能为每一位在校大学生带来愉悦的心情进而保证大学生良好的学习环境。马加爵事件的悲剧告知我们应该认真分析一下大学生宿舍矛盾产生的原因以及解决的对策。

我将大学生宿舍矛盾的原因概括为两个方面即内因和外因 A、内因

①、学生个性缺陷成为引发宿舍的主要原因

80后、90后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我们大多在“6+1”的家庭结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中长大,物质生活水平高,受关注程度高,滋生了一些性格缺陷。从以前拥有个人独立空间的生活环境进入到集体生活环境,因个性缺陷而带来人际关系紧张,宿舍矛盾激化,甚至宿舍战争爆发。

②、缺少沟通能力成为引发宿舍矛盾的直接原因

大学生们的自我意识很强烈,不喜欢别人干预甚至进入自己的生活圈,对别人的关注保持高度的敏感,内心空虚而又外表坚硬。网络、手机等资讯媒体的高度发展又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大学生们互相倾诉的需要。网络空间彼此身份的隐蔽性、言语倾诉的自由性、言论后果的规避性,使学生的先有了生存的空间和滋生的温床。学生宿舍传统的“人——人”的沟通模式演变为“人——机——人”的沟通模式。这种以计算机为媒介的沟通方式极大地减弱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直接的、面对面的互动关系,同时不可避免的弱化了人们之间固有的人际沟通模式的作用,进而打破了人与人在心理和情感上的已有平衡,使人容易产生孤独感或冷漠感,这样宿舍矛盾就更容易产生,而且又无力解决。③、习惯冲突是宿舍冲突的又一大原因

大学和军队一样,成员的异质性很强,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必须在一起生活,就容易产生文化冲突。文化背景造成了人们在价值观、生活方式上的差异。由于大学整合了全国的学生,不同地区的不同人,自然有不同的习惯。有的人晚睡晚起,有的人早睡早起;有的人做作业喜欢听音乐(用音响放),有的人则需要安静;有的人睡午觉,有的人不睡;有的人不爱干净,有的人有洁癖;有的人不喜欢多嘴,但有的人处处搬弄是非等等。这些不同的习惯都会导致矛盾,而出现了矛盾之后,大学生最常用的处理方式是——忍。但是,忍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相反,正式这种忍的态度导致了最终矛盾的不可调和。何以言之:当你认为对方的行为给你带来干扰时,你选择了忍耐,表面上还是对他恭恭敬敬,但实际上你心里憋了火,但由于对方不知道,于是他将继续他的行为,直到有一天,你忍无可忍无须再忍时,狠狠地跟他讨论这个问题,出于你的恶劣态度,他也不甘示弱,于是问题得不到解决,梁子就此结下,恶性循环接踵而至。B、外因

此外,由于学生无权选择和谁住一个宿舍,这也在某种程度上人为地增加了冲突。学校往往为了管理上的方便,在一入学就为学生规定了住哪个宿舍。以后即使学生双方都同意,也难以更换。让合不来的学生硬要在一起住四年,这未免有些残酷。

2、应对策略 A、内部对策

①、.克服心理障碍,塑造良好个性。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常表现出一些心理障碍,妨碍了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因此,舍友们平时要注意沟通和交流,懂得赞扬和微笑,以使宿舍关系温馨、融洽。同时,还应注重塑造自身良好的个性品质,如诚实、热情、聪明、自信、能干等,这些品质本身就是一种吸引力,使他人欣赏并为之钦佩; ②、.坦诚互助。在交往中,只有彼此抱着心诚意善的动机和态度,才能相互理解、接纳和信任,才会在感情上引起共鸣,使交往关系得到巩固和发展。互相帮助对于宿舍成员之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具有重要的纽带作用,帮助别人的同时,还能深化和完善自己;

③、.注重学习,掌握人际交往的艺术和技巧。人际交往是一门学问,有一定的艺术和技巧。大学生们在学好规定功课的同时应多阅读这方面的书籍,只要多读多想,就会从中学习、领悟到许多高尚的思想,懂得更多的处事哲学,就会在人际交往中“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B、外部对策

①、建立完善合理的宿舍作息生活制度。做到尽量统一舍友的作息时间,从而尽量避免影响到他人的休息,减少矛盾发生的几率;

②、选举公平公正的宿舍长,发挥领导的平衡手作用,引领舍员看到宿舍的阳光面。舍长要挖掘宿舍时光的温暖时刻,感悟同寝舍友的相互关爱,进而激发同学对原寝室的留恋之情;对处于矛盾核心区的同学进行感情疏导,在舍员内部调整,是问题得到解决;

③、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矛盾时,不要记恨在心,与舍友心存芥蒂,要懂得向辅导员或心理老师倾诉,寻求最佳解决方案;

④、建立定期的交心机制,及时疏导意见,及时沟通,缓和矛盾。学校要营造一个能够彼此沟通,甚至是“泄愤”的场合,在相互沟通,甚至是相互对质中解开心结,指出同学彼此身上的缺点和不足,发现同学身上的优点,从而花巨额矛盾,解决冲突。

总结

观念决定行动,只要我们认真考虑和对待这个问题,每个人都尽自己的力量去营造良好的宿舍氛围,尽力去经营这一份来之不易的友情,宿舍冲突的问题是完全能够妥善解决的。

第四篇:大学生杀人案件的反思

对大学生杀人案件的反思

1995年清华朱令被用铊盐投毒,1997年,北京大学化学系王小龙用铊盐向同学投毒;2004年云大马加爵锤杀舍友;2007年,中国矿业大学常某用铊盐向三同学投毒;2012年,凤冈一学生将高效氟氯氰菊酯农药投放到桶装水内;2013年复旦黄洋被舍友投毒,2013年南航彭某被舍友刺死„„

一个个年轻生命在大学校园逝去。这绝不只是个体生命的陨落,而是整个社会的伤痛。类似极端事件透出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要成才应先成人,我们是否过多注重学业,而忽视了人格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的本质,不仅在知识的传授,更在于心智的健全、人格的丰满。教育不应该视为简单的技能培训,切不能忽略人品而重于技能;培养健全的品格和健康的思想是前提,没有这个前提,一切都是舍本逐末。因为品德不全而技能超众的所谓人才,一旦误入歧途,高学历高智商的罪,更恶更毒,所以,干起坏事来危害性就越大。

复旦投毒事件中,林某不择手段地清理掉品学兼优的黄洋,“廉价”地使用卑鄙手段来清理掉自己的对手,其实,恰恰影射我们社会的现实。比如我们社会中的“逆淘汰”现象,说明人们不再顾忌手段的卑鄙了,让自己捞到实际好处才是王道,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小人得势、恶人当道”的社会。

著名的“路西法效应”告诉我们:人们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而作恶。即一个恶的环境,再好的种子也受之影响,最终开出恶之花来。

作为国人,都争名夺利,乐此不疲:争着发财,争着买房、争着出国、甚至要争自己的墓地„„其实,这些人们要争的,正是权力者制定并抛出来的,就像抛出肉骨头一样,给大家来争,互吠互咬,大家一嘴狗毛才好。竞争就这样激烈起来的!

作为校园也概莫能外,学生也要面对各种竞争:入党要争、奖学金要争、贫困生名额要争、荣誉要争、选调生要争、先进分子要争、连当个班,级小小干部也要争,学校推荐工作的名额也要争„„学生们就是在为争这些荣誉,弄得耳红面赤。

而这些各种竞争的名目,也是学校抛出来的,美其名曰是“激励”。许多竞争的名目,实则无关人品,甚至无关学术,只是有利于学生们将来的就业与升迁。所以,这种机制根本没法培养出什么大师级的人物。相反,培养出一大批思想有问题的人,他们非常功利,又喜欢万事都做绝,以确保自己在竞争中处于优势。

例如黄洋与林某之间的恩怨,可能缘于两人之间的竞争:两人成绩很好。不生惺惺相惜之感,反生既生瑜何生亮之叹!林某可能是为了能够出一口被黄洋盖住“光辉”的恶气,选择的方法并不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超越竞争者,而是通过违法的不正常手段干掉竞争者。如果林某投毒属实的话,那么这一事件毁灭的,将是两个风华正茂的高学历人才,以及他们背后原本满怀期待的父母家人,争来争去,竟争得一场空。

目前,关于这类事件各种疑点的争论,在网上已如火如荼地展开。在各种议论中,最让我感到惊异的是一些网友对此事件和自身处境的感叹,让人寒毛倒竖,有很多回帖称:“我也曾想干掉过我的室友”;“幸好我杯子随身带,否则早没命了”。这些半真半假的跟帖背后,隐藏着的是大学生们在寝室人际关系中的紧张和焦虑感。

一项针对大学生寝室关系状况的问卷调查显示,在12所高校的数万名大学生中,仅四成“90后”大学生对寝室关系满意,三成大学生对寝室矛盾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而另有三成则认为,在学校里最不开心的,就是寝室里与室友们相处时产生的矛盾,这些矛盾包括睡觉关不关灯,起床的轻重,性格冲突和财务纠葛,或甚至是别人莫名其妙的成功对自己的伤害……

教育专家认为,造成大学生寝室关系紧张的原因大致有:这个年龄段的年轻人个性比较自我、以自我为中心不习惯别人的生活方式,不善于处理新的人际关系。这些作为人生的新课目,有的人在各种磕碰中逐渐磨合、学习并适应下来。有的,虽然不适应,但最终隐忍下来。但还有的人,没有这么幸运,他们不适应更不隐忍,最终以惨烈和尖锐的方式表现出来了,甚至引发各种悲剧。曾经引人注目的马加爵和朱令事件,就是其中最令人痛心的两起。而还有更多没有这么轰动的事件,还在校园中悄然发生。而最令人感到担心的是,包括学校在内的管理机构,都认为大学生和研究生们已经是成年人,不需要像对小孩子们那样,在这类生活细节和琐事上投之以过度的关注。

大学投毒事件一再发生,无疑是给全社会提了个醒。虽然,这代价,似乎太有点大了。教育的本质,不仅在知识的传授,更在于心智的健全、人格的丰满。从当年的朱令到今天的黄洋,频繁的杀人案出现在大学,我们该反思的不仅是校园!

第五篇:大学生情绪情感分析

大学生情绪情感现状分析

姓名:张月

学院:外国语学院

班级:2010级英语(4)班

学号:2010510012

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们面临着各方面的问题,学习,生活,就业,未来,无一不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大学生作为一个大的社会群体心理特征很鲜明,年轻气盛,有活力,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人生憧憬,当然不可避免的还有负面的心理状态,比如阶段性的迷茫,学业的压力,情感的困惑等等。然后这一切都与我们的情绪密不可分,情绪情感是心理状态的晴雨表,从一个人的情绪变化可以感受到他的情感,间接的我们可以把握到一个人的心理动态。大学生的情绪状态一般有以下这几种:

1.焦虑

焦虑是个体对于可能造成心理冲突或挫折的情境或事物产生的一种不愉悦的情绪体现。大学生的焦虑主要来自于适应焦虑、考试焦虑、社交焦虑、择业焦虑等。一般认为焦虑情绪在不同年级之间呈沙漏形分布趋势,即大

一、大四学生的焦虑情绪分布高于大

二、大三学生。大学新生刚刚步入大学校园,一切的生活学习都完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一个全新的环境需要适应,要求自身也要有相应的改变,如何去适应新环境。社交焦虑也是大学生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进入大学,人与人之间的交集显的比以前高中来得宽泛的多,同学之间生长环境的相互迥异使得同学朋友之间的社交不像初高中来得那么容易。这个时候,部分相对比较内向的同学就会有社交方面的困惑,表现为与人交往中被动,回避,紧张。考试焦虑是从小就伴随着我们成长的,成绩分数一直是评价学生的绝对标准,我们总是在担心考不过怎么办,考不好怎么办,积点分太低怎么办,考前更是有相当一部分人出现明显的焦虑症表现,比如失眠,紧张。烦躁等等。择业的焦虑相对来说在大三大四这样的高年级出现的比重较大,面临着毕业后从业的压力,选择职业的筹码也往往让人焦头烂额,想找到一份自己满意的又满意自己的工作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故而这方面的担忧无疑会给大学生们带来焦虑的情绪。

对于焦虑,我们首先应该正确的认识它,这是一种常见的情绪表现,并非所有的焦虑都是病理性的,相反,不论处于何种处境,毫不焦虑绝不是精神健康的表现。适度的焦虑可以理解,但是不能让它影响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我们应该及时地对焦虑情绪进行有效调控:

1.抑郁

抑郁是大学生中较为常见的情绪问题,这是一种复合的负性情绪体验,包括厌恶、痛苦、羞愧、自卑等多种情绪体验形式。抑郁情绪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大都表现为一种抑郁的心境,相对微弱而持久,常常是几个星期连续或是一两个月的感到无精打采,什么也不想做,体会不到任何快乐而又不是忧伤,总是被一抹淡淡的消极情绪所笼罩,无论什么心情都是灰蒙蒙的,并时常伴有失眠、食欲减退等现象。这种情绪多发生在性格内向,个性孤僻,敏感多疑、独立能力差、不善交际或者个人家庭原因方面的学生。此外,人际紧张,恋爱挫折等社交方面也会带来类似负面情绪的产生。

抑郁并不可怕,只要我们通过正确的自我调整是可以缓解和消除的。首先要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有一个良好的心境,看待问题就不会想到的全部都是负面的问题,更多的是能够看到希望,看到积极的一面,进而对生活充满信心。其次,要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不妨将自己的时间分一点儿给社会实践活动,扩展一下自己的活动空间。

2.易怒

由于正处于青春成长期,又正逢学业事业感情等方面的多方面问题的困扰,大学生群体就会比较躁动,易怒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情绪现象。

大学生的容易发怒与一些错误认识有关,比如,有的大学生会认为发怒可以威慑他人,可以维护利益和尊严,可以推卸责任,可以满足冤枉等等。于是在同学之间的交往中,就会为一些本来不必要争论的事发生口角,引发一些伤人伤己的事故,轻者斗嘴吵架,重者拳脚相交,这些都是客观存在于大学校园的不和谐元素,也是大学生个人需要自我改善的方面。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易怒会给我们的学习生活带来怎样的危害,自己的一时冲动可能会带来的严重后果。首先,我们应该学会延迟情绪反应,当出现愤怒、冲动的念头时对自己进行暗示延缓或是暂停自己的情绪反应。学会理性的思考问题,要从多方面的考虑问题,给自己一点儿思考的空间也给别人留下余地,将问题分析清楚再下定论。培养自己的内在修养,不断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胸怀宽广,眼光远大的人。

2.冷漠

冷漠是一种消极心态,也是一种态度。现在很多大学里冷漠的现象屡见不鲜,这已经从我们的社会风气渐渐进入到大学校园。这源于我们大学生对于社会对于人们的不信任,发自内心的怀疑和回避,尽量采取冷眼旁观、无动于衷的处世态度,并且还会给自己一个好听的借口,淡定。冷漠是一种消极的情绪,是我们年轻的花样年华里本不该出现的字眼,我们理所当然是热情的,高昂的。积极的,对于这个社会我们应该是热心的。可是偏偏很多时候我们对周围的人和物持一种怀疑猜忌的心理,当然,这无疑不是出于一种本能的自我保护意识,但是当这种意识超越了一定程度,就会演变为冷漠。

改变冷漠,是我们发自内心的转变,需要我们用一种充满信任和温情的眼睛去看待这个世界,当代大学生应该是有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更应该对这个社会抱以积极的希望。

情感的基本内涵是感情性反应方面的‘觉知’,它集中表达了感情的体验和感受方面”。对于大学生情感特征的研究,许多学者也作出过探讨,认为男女大学生的认知方式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在心理类型的思维一情感、感觉一直觉维度上差异显著,男生在思維和感觉维度占优势,女生在情感和直觉维度占优势;语言表达方面女生比男生表现出明显的优势。测验表明,男性的负向情感多于女性,快乐感低于女性,在正向情感上无显著性别差异;大一学生的快乐感和正向情感多于大四学生,在负向情感上无显著年级差异;除精神病性外,快乐感高的被试与快乐感低的被试在心理症状其余各因子上得分有显著差异。大学生情感状況的性別差异、年级差异、学科差异均不明显。总体上大学生情感体验是积极向上、乐观自信的,他们更多的具有髙兴、乐观、愉快、自尊、自信、喜爱、合群等积极情感,这说明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的大学生,都具备有基本的成熟型情感特质,大学生往往是凭着自己在高考中的优异成绩考入自己所在的学校,其自我效能感与自我认同感普遍较高,因此其满意感水平与快乐感水平自然也就较高。大学生对羞愧、悲伤、焦虑、气愤、紧张、忧郁、嫉妒的消极情感的体验是更敏 感,反映了大学生情緒情感的不成熟和不稳定,大学生的情感体验更直接富有变化,生活中易受到消极情绪情感影响。

在当前,男性大学生较女性大学生在社会中担负更多期望,男性大学生比女性大学生

对成就、事业有更高的追求,男性大学生在工作期望、未来家庭责任方面有更多的社会圧力,就业、考研等各方面的压力使男性大学生对自己具有比女性大学生更高的成就欲望,如果不能如他们所愿,这些过高的期望和欲望往往会造成负面情感的产生,现实与期待的巨大反差又往往容易让他们产生“徒有远大抱负却无施展之地”的感觉,故难免产生较多的负 向情感,快乐感也相应減少。另外,从性格上来看,男性大学生更倾向于独自处理问题,有更高的独立性追求,俗语讲“男人有泪不轻弾”,使得男性大学生内心积累了更多的负性情感。而女性大学生情感细腻,善于沟通和交流,女性大学生往往比男性大学生更容易表达自己的情感,注重与家人朋友的情感交流。她们较之男生更容易倾吐自己的烦恼,与家人的交流也较頻繁。所以,身处异地读书 的女大学生能够更多地体验到家庭的关心和温馨,与同学间也较容易拥有更亲密 无间的人际关系,能够适时的发泄不良情緒,迅速调整情緒,所以负性情感得分比男性大学生更低,随着社会文化发展对人格的不断影响,现代女大学生在人格点上已渐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她们表现得越来越开朗豁达,且对情感的依赖性已不象以前那样強烈,这些因素都会减少女性负性情感的产生,校园内种种 现象也说明在部分女生都十分重视学习,刻苦努力,积极性较高,成才意识较强,掌握基础知识扎实,从而对现实生活状况的满意度较高。

大学生的情感特征受年级因素影响很大,大学生的快乐感水平随年级的升高而呈下降趋势。与大一学生相比,大四学生负性情感较多,快乐感较少。大四学生在就业、考研及恋人双方毕业去向的选择等方面都面临着 巨大的压力,能否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或能继续深造,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这些对学生的快乐感有很直接的影响。而当今严峻的就业形势。巨大的考研压力,很易使大四学生产生负性情感。快乐感减少。另外,大四学生恋爱关系,随毕业日期的临近产生许多问题也会给毕业生带来很多困扰,这也是毕业生面临的特殊心理问题,应引起重视。而大一学生因刚摆脱髙考的巨大压力,心中还存留着高考成功的喜悦之情,且大一学习任务相对轻松,一切还未定型,他们还有很多的时间和机会,对大学校园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和向往,自然他们有更多的信心和快乐。大一学生带着“金榜题名”的喜悦和对大学生活的憧憬来到崭新的校园,他们学习努力进取,生活积极向上,他们参加各种社团,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导致他们有很强的成功体验,其快乐感程度是最高的。文科大学生与理科大学生在情感变量上不存在差异,专业差异不会对大学生的情感特征产生影响。

亲情观作为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体现,对于大学生的认知、行为、情感体验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亲情作为一种极为稳固的、根深蒂固的情感纽带在大学生的情感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男生与家里的关系没有女生和家里那么亲密。大多数同学都懂得报答父母、关心父母。但相比于高考前的学习生活,同学们每天都能回家,抑或至少与父母住在同一个城市,能够时常联系。现在进入大学后,生活更加自由,娱乐活动更加丰富而多彩,有部分的学生因此而在一定程度上迷失,包括不接父母电话等等。同时,女生生在与父母的联系上明显比男生更为紧密,与父母的关系也相对较好,对于家庭的归属感也更强,表现在对于回家更为渴望。同时在做家务、陪父母聊天等细节上也比男生更为重视,表现得更为关系和体贴父母。

对于“朋友”的解释。字典是:“彼此有交情的人。”朋友的解释是如此的宽泛,所以好多人对于朋友的界限不是很清楚,有些人把相互认识的人就定义为朋友,有些人把同学就定义为朋友,而有些人只是把关系很密切的人定义为朋友,而随着他们自己的定义不同,有些人就会有很多朋友,而有些人几乎没有朋友。性格内向或者空余时间一直呆在寝室不与人交

流,只要能够改变性格和习惯,随着时间的磨合,相信同学们会有更多的知心好友。大学是个大海洋,在大学中找到知心好友能够共同行进是必不可少的。但从男女方面来看,女生有知心好友的比例明显的高于男生,这也合乎情理,女生之间一般都很亲密,而男生相对要独立一点。无论从年级还是男女来分析,我们发现近乎大比例都认为自己最重要的朋友在高中,而且和自己关系密切的是室友。或许和好友共同为了高考而努力有关吧,又或者同学们刚成年,心理方面也趋于成熟,对朋友的观念也趋于成熟。而和自己关系最密切的同性是室友,毕竟和室友在寝室朝夕相处,所以知心朋友是需要相互磨合,相互接纳的。大学生们远离了亲人独自面对被称作半个社会的大学,在情感上会有诸多特殊的问题。

对于爱情,自然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的问题,一追求你的爱情,二拥有怎样的爱情,三是给它一个怎样的结局。对爱情的追求,女生要含蓄的多,但相同的是男女同学大都选择了比较平和的方式,对爱情不再那么冲动了。多数大学生对爱情追求的热情度并不算高,对爱情的看法多数倾近于感情的交流,倾近平淡而不是说去爱的轰轰烈烈死去活来,然而对爱情的结果却有着悲观的看法,超过半数认为大学爱情是没有结果的。也许很多大学生从一开始对爱情就有着不纯粹的目的,也许是离家了的孤独,也许是一个人过日子感到了害怕,也许是出于无聊。也许是这个时代对物质追求过于疯狂影响了他们,让他们在事业还没有着落的时候不敢去坚定的维护爱。一个人有理性固然是好的,但太过于理性未免会让人觉得可怕甚至悲哀。对于爱情,我们都还是初学者。

江泽民主席早就指出:“一个民族的新一代没有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个民族就没有力量,就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教育报》1990年10月16日)我国心理学家王板盛教授也认为,21世纪中后期将是社会发展主要靠心理素质的时代,经济竞争,科技竞争,人才竞争主要靠心理素质.可见重视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培养新世纪合格人才的需要.而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也是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下载情感原因引发大学生杀人案件分析(精选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情感原因引发大学生杀人案件分析(精选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学生考研原因分析

    首先 ,部分学生想通过考研再深造,实现人生奋斗目标。进人二十一世纪,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惊人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变化应接不暇,难以适应,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的不断出现,不断......

    大学生离职原因分析

    挥别校园,应届毕业生踏上了自己第一个工作岗位。本该是踌躇满志大展拳脚的时候,但在网上“闪辞”却成为了“职场新人”们探讨的新话题。不少毕业生刚工作不久便选择了辞职,其......

    大学生堕落原因分析

    当代大学生中总的来说还是朝着好的方向发展的,但是我们不得不看到在21世纪的今天,许多大学生已经不由得走进了新时代所带来的诟病。我认为我们有必要来提出这样或那样的方法来......

    引发胃酸过多的原因

    工作不定时:调查中,表示自己因职业原因导致作息时间失常的人占总数的65%,突如其来的任务随时可能发生,应酬、出差等问题使他们经常加班加点或变动上下班时间,生物钟的紊乱导致了肠......

    高校大学生情感危机事件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思考

    高校大学生情感危机事件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思考近些年来,高校大学生恋爱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大学生群体的年龄特点与单纯经历决定了他们的恋爱心理不够成熟,处理失恋问题的能......

    医患纠纷引发的原因分析和预防对策

    医患纠纷引发的原因分析和预防对策 【关键词】医患纠纷 原因分析 对策 随着人民群众法律知识的提高,维权意识的增强,医学知识的普及,人们对自己的就医权和知情权越来越重视,对医......

    大学生挂科原因分析

    高等学校对学生“挂科”6至11门课程,一般强制降级或开除。这种做法往往会引起严重后果。例如某大学:当一名大学生母亲闻讯儿子“挂科”被开除而突发心脏病,因医治无效去世。另......

    当代大学生偶像崇拜原因分析

    当代大学生偶像崇拜原因分析尽管偶像崇拜心理对个体的行为和价值观不一定产生直接的影响,但是它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定位、价值取向、审美观以及人生态度和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