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央行全面披露2014年中国信贷政策
央行全面披露2014年中国信贷政策
抓好科技文化金融政策措施落实工作,开发适合高新技术企业需求特点的融资产品,支持信息消费、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光伏等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落实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满足首套自住购房的贷款需求
上证报独家获悉,央行已将2014年信贷政策工作意见下发给各分支机构及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央行明确,2014年要切实发挥信贷政策导向,更好地支持转方式调结构,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并提出要进一步做好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工作,增强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央行信贷政策的响应力。
央行所提2014年信贷政策工作意见重点之一是以服务现代农业发展为重点,改进和完善农村金融服务。
具体包括开展农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同时,根据中央统一部署,慎重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试点工作;做好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各项金融服务,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继续扩大集体林权抵押贷款业务规模,促进新型林业经营主体规模经营,鼓励沿海地区各银行金融机构积极开展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业务,支持新型渔业经营主体开展规模化养殖;同时提出要积极发展农村小额信贷,有效满足普通农户的金融需求。
做好新型城镇化各项金融服务也是今年央行意见的着力点。央行提出要探索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金融政策支持体系,要推动建立规范透明的城市建设投融资机制。
在城市建设投融资机制方面,央行要求着力加大对城镇交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及城镇土地综合整治、美丽乡村建设,城镇生态建设等的支持力度。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基础上,支持治理规范、内控严密、功能突出、财务持续的地方平台公司的市场化融资。积极推进市政债的市场技术准备等相关工作,拓宽城市建设市场融资渠道。
加强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也是央行一贯的思路。央行提出要抓好科技文化金融政策措施落实工作,开发适合高新技术企业需求特点的融资产品,支持信息消费、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光伏等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拓宽文化企业融资渠道,推动文化企业通过债务资本市场融资,督促金融机构全面落实金融支持包括养老在内的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要求。
央行同时提出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坚持区别对待,有扶有控的原则,加大对公路、流通、能源及煤层气抽采等领域发展的支持力度,在信贷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积极做好铁路、船舶等行业结构优化、调整振兴的配套金融服务。
同时,加大对产能严重过剩行业企业兼并重组整合过剩产能、转型转产、产
品结构调整、技术改造和向境外转移产能、开拓市场的信贷支持;不对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新增产能项目和违规在建项目提供任何形式的新增授信支持。大力发展绿色信贷,不断提升节能环保、循环经济、防治大气污染领域金融服务水平。对于市场关注的房贷政策,央行明确提出要落实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满足首套自住购房的贷款需求,切实提高保障性安居工程金融服务水平。
第二篇:中国央行资产负债表解析
中国央行资产负债表解析
·
基础货币
·
现代货币的基本形态是支票和纸币现钞。
·
现代市场经济所需要的货币由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共同提供。
·
基础货币 由中央银行所提供的那部分货币量
又叫做银根或。这一部分货币最终形成老百姓手中的现钞、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以及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存款。在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基础货币的投放体现为负债项下“储备货币”的增加(M1)。其中,“货币发行”展示的是现钞的投放数量(M0)。
·
市场交易过程中所使用的支票货币则是由商业银行提供。商业银行通过派生存款的创造机制使得整个社会的货币供给总量以数倍于基础货币的规模增加。
·
当局货币投放形式
(一)向财政部门借出款项或允许其透支。财政部门则通过投资或转移支付等形式将这一部分基础货币注入生产、流通或消费领域,最终转化成企业和家庭的货币收入。
在货币当局的资产负债表中,向财政部门借出款项表现为资产项下“对政府债权”的增加以及负债项下“政府存款”的增加。然后经由财政资金的使用表现为负债项下“政府存款”的减少以及“储备货币(金融性公司存款)”的增加。而财政的透支则会直接表现为资产项下“对政府债权”的增加以及负债项下“储备货币(金融性公司存款)”的增加。
但《中国人民银行法》已经不允许中央银行以这种方式投放基础货币。《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二十九条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对政府财政透支,不得直接认购、包销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第三十条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向地方政府、各级政府部门提供贷款,不得向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其他单位和个人提供贷款。但国务院决定中国人民银行可以向特定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提供贷款的除外。
·
当局货币投放形式
(二)二
货币当局以再贷款或再贴现等形式向商业银行授信。这部分基础货币经由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转账存款如此这般周而复始的派生存款创造过程,最终转化为众多商户或个人的支票存款和现金货币。在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中,这将表现为资产项下“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的增加以及负债项下“储备货币(金融性公司存款、货币发行)”的增加。三
货币当局买入外汇资产。这部分基础货币也将经由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派生出大量的支票存款和现金货币。在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中,这将表现为资产项下对“国外资产(外汇储备)”的增加以及负债项下“储备货币(金融性公司存款)”的增加。四
货币当局经由公开市场业务买入有价证券。由于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以金融机构为交易对方,买卖的标的是国债,所以在货币当局的资产负债表中,这将表现为资产项下“对政府债权”的增加以及负债项下“储备货币(金融性公司存款)”或“不计入储备货币的金融性公司存款”的增加。
在历史上,中国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是我国基础货币投放的主要方式。但在目前,外汇占款已经成为中国人民银行基础货币投放的主要方式。
·
央行调节货币流通的方式 一 公开市场业务
由于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以金融机构为交易对方,买卖的标的是国债,所以在货币当局的资产负债表中,这将表现为资产项下“对政府债权”的增加以及负债项下“储备货币(金融性公司存款)”或“不计入储备货币的金融性公司存款”的增加 二 央票
在货币当局的资产负债表中,央行票据的发行表现为负债项下“储备货币(金融性公司存款)”的减少以及“发行债券”的增加
三 回购业务正回购交易中的第一次交易表现为负债项下“储备货币(金融性公司存款)”的减少以及“其他负债”的增加 四
外汇掉期业务外汇掉期交易当中的售出外汇表现为资产项下“外汇(储备)”的减少以及负债项下“储备货币(金融性公司存款)”的减少。
·
央行资产负债表无限扩大的可能性 ·
基础货币的投放是央行实施相应的资产业务的结果
·
一般经济体资产负债表的创生
·
资产总量的扩大过程即是基础货币的净投放过程
·
中国人民银行的具体资产业务操作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程度分析
·
实际流通在外的基础货币量的匡算方法
·
央行资产业务操作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
·
2003年12月,中央银行动用45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注资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这在货币当局的资产负债表上将会体现为资产项目下“外汇资产”的减少以及“其他资产”的增加
·
2007年8月,财政部首先向中国农业银行发行6000亿元人民币的特别国债(一期),然后以所筹集到的人民币资金向中国人民银行购买等值的外汇,充作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投公司)的资本金。这在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上首先体现为负债项下“金融性公司存款” 的减少和“政府存款”的增加,然后体现为资产项下“外汇资产”的减少和负债项下“政府存款”的减少;同时,中国人民银行又将卖汇所获得的6000亿元人民币经由公开市场业务向中国农业银行购买等值的特别国债。这在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上体现为负债项下“金融性公司存款” 的增加和资产项下“对政府债权”的增加
·
2007年9月,财政部发行特别国债,从中国人民银行购买中央汇金公司的全部股权,并将上述股权作为对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出资的一部分,注入中投公司。中投公司从央行手中购买汇金公司的交易记录出现在2007年12月的央行资产负债表上。这一个月的中国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资产项下的“其他资产”项从11月的11979亿元骤减至12月的7098亿元,减少了4881亿元,按当期汇率约为670亿美元。相应地,负债项下的“政府存款”也会发生相应的减少
·
2007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要求商业银行以外汇缴存本币存款准备金,这使得中国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资产项下的“其他国外资产”从2007年1月至7月的1069亿人民币左右跳升到8月的2085.27亿人民币,到12月又升至9319.23亿元,累计增加8266.92亿元。相应地,负债项下的“其他负债”也会发生相应的增加。
·
影响基础货币投放规模的主要因素
·
2009年上半年的外汇占款增加了9656.85亿元,这就造成了基础货币的投放。
·
上半年的财政存款增加了7049.13亿元,这又抑制了基础货币的增加 ·
随着政府支出的增加,财政存款势必下降。如自2008年12月至2009年5月,伴随着政府支出的扩大,财政存款大幅度地下降,基础货币则明显地增加
·
外汇占款
·
财政存款
·
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或再贴现
·
央行票据的发行
·
央行回购业务的实施
·
由于现行外汇政策目标以及财政管理体制的原因,外汇占款和财政存款的变动非央行所能控制,因此为对冲外汇占款投放基础货币的压力,央行近年来逐步强化了央行票据发行和央行正回购操作等公开市场业务。
·
2009年上半年的央行票据存量下降了4570.99亿元,这意味着央票操作主要是净投放资金。而上半年央行资产负债表中的其他负债净增加了11474.95亿元,这应该是央行正回购操作力度加大的结果,这就意味着央行通过正回购净回笼了基础货币
第三篇:央行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
据中国人民银行官网消息,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3年7月20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
一、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由金融机构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
二、取消票据贴现利率管制,改变贴现利率在再贴现利率基础上加点确定的方式,由金融机构自主确定。
三、对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不再设立上限。
四、为继续严格执行差别化的住房信贷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暂不作调整。
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制后,金融机构与客户协商定价的空间将进一步扩大,有利于促进金融机构采取差异化的定价策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有利于金融机构不断提高自主定价能力,转变经营模式,提升服务水平,加大对企业、居民的金融支持力度;有利于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更好地发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作用,更有力地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第四篇:中国央行2014年政策展望
中国央行2014年政策展望:需升级“攻防体系” 但阻力
2014年,中国央行需要升级“攻防组合体系”。
在进攻方面,尽管周小川已经超过了65岁的退休年龄,中国最高决策层仍让他第三次担任央行行长。周小川的任务很明确:将中国前任领导人未竟的改革计划付诸实践。周小川常说,要将中国的金融系统更加市场化。这意味着落地银行存款保险制度,让银行存款利率和外汇汇率随市场波动,并允许货币更自由地出入境。
这些改革将有助于中国形成消费拉动型的经济,这也是中国领导人长期以来的期望。被称为“周小川第二”的外管局局长易纲去年12月接受财新采访时也表示:“有一个庞大的中等收入群体,他们需要服装、笔记本电脑、化妆品等进口商品”。
在采访中,易纲阐释了为什么人民币走强将有助于中国经济。他承认的出口问题是阻碍人民币升值的主要因素:“因为出口企业的声音比较大,而得到实惠的老百姓以及间接的受益方是沉默的大多数。”
事实上,央行寻求的每一项重大变革都受到了强大的阻力。尤其是大型国有银行,它们从现有体制中获得了巨大的利润。目前,政府隐晦地暗示将保证它们的“健康”,允许银行通过低存款利率来获利。
在防守方面,央行必须决定如何抑制中国膨胀的债务。在过去的五年中,中国的债务飞速增长,让国内外经济学家都担心信贷泡沫最终将会影响到欧洲、美国和其他亚洲国家。首先,央行必须决定做什么:是提高利率,还是加强对信托等所谓影子银行的监管?
无论央行如何决定,最终都会将方案提交中共最高决策层。和美联储等其他央行不同,中国央行并不是独立运作,它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政策咨询机构。
但是,要让决策层接受一个放慢信贷,并有可能减缓整体经济增长的方案绝非易事。决策者们会担心经济放缓将导致失业、社会动荡等问题。
交易家
第五篇:央行二季度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报告
央行二季度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报告(全文)
2010年07月27日20:20新华网我要评论(1)
字号:T|T
2010年二季度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 2010年7月27日)
二季度,GDP 同比增长10.3%,CPI 同比上涨2.9%,人民币贷款新增2.03 万亿元,国民经济运行朝着宏观调控预期的方向发展,基本面进一步回升向好。我们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仍持谨慎乐观看法。今后一段时期,仍将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稳定性与连续性,提高宏观调控的灵活性与针对性,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
一、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使中国经济增长的外部环境趋于复杂
今年以来,希腊主权债务危机愈演愈烈,葡萄牙、意大利、爱尔兰、希腊、西班牙等国公共债务风险持续加大,引发全球对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担忧。根据欧盟统计局数据计算,2009 年欧洲各国负债率平均为84.0%,财政赤字占GDP 比值平均为6.3%,均远超马斯特里赫特条约①的规定,其中希腊债务是其GDP 的1.25 倍、赤字占GDP 的比值为13.6%。
欧债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一是直接影响了欧元区经济复苏步伐,使欧洲经济增长乏力,一季度欧元区GDP 同比增长0.5%,IMF 预计今年欧元区GDP 增速为1.0%,低于发达经济体总体2.6%的增长水平。二是造成全球股市、汇市和债市的剧烈波动,国际初级产品价格指数下滑。道琼斯欧洲50 价格指数在6 月末比年初下跌8.73%,截至7 月9 日伦敦金融时报100 指数比年初下跌5.17%,6月末欧元兑美元汇率比年初贬值15.11%,CRB 现货价格指数5 月份环比下降4.8%,6 月份环比略上涨0.3%。三是冲击市场信心,给全球经济复苏带来了一些不确定性。对主权风险的担忧扩散至欧洲的银行部门,融资压力再次出现并通过银行间市场传播。欧央行预测今年和明年欧元区银行将面临1950 亿欧元的资产减记。
目前来看,欧洲债务危机还没有出现在全球范围内扩散到实体经济的迹象,欧洲融资条件收紧的负面影响也被欧元贬值的作用所抵消。主要国际金融机构对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救助计划及全球经济复苏仍持乐观态度。IMF 在7 月初将今年全球GDP 增速调高至4.6%,比4月份的预测增加了0.4 个百分点,其中对发达经济体的增速调高0.3个百分点至2.6%,对新兴市场增速调高0.5 个百分点至6.8%。欧盟是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2009 年对欧盟出口比重达19.7%。
截至6 月末,欧元兑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比年初贬值了18.04%。因此短期看,欧债危机使我国需求下降,订单减少,成本压力加大。但综合衡量,考虑到我国出口弹性较小,我国对外依存度自去年以来已有明显下降,即便是今后一段时期对欧盟出口下降,也可能被其他经济体需求的复苏所弥补,欧债危机对我国经济总体产生较大冲击的可能性不大。
二、经济增速有所放缓,经济运行基本面依然良好
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二季度GDP 当季同比增长10.3%,增速比上季下降
1.6 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高2.2 个百分点;上半年累计增长11.1%,增速比去年全年高2 个百分点,比2009 年同期高3.7个百分点。从季节调整后的环比分析来看,GDP 增速也有所放缓。人民银行企业家问卷调查显示,二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结束了自去年二季度以来连续攀升的势头,出现高位小幅回落,较上季下降0.5 个百分点,达到83.4%。宏观经济热度指数持续回升至48.4%,但增幅较上季回落0.3 个百分点,其中小企业宏观经济热度指数出现下滑。宏观经济热度预期指数自2008 年底以来首次低于宏观经济热度指数0.1 个百分点,宏观经济出现降温迹象。
虽然当前经济增长表现出一些放缓迹象,但目前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仍然良好。未来经济放缓趋稳的可能性较大,但出现二次探底的可能性不大。主要依据是:(1)制造业景气指数(PMI)虽然有所回落,但仍在50%以上运行;(2)城镇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仍处于历史相对较高水平;(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较快增长,居民消费稳定增长态势不变;(4)全球经济总体保持复苏态势,我国外部环境好于去年,6 月份出口规模创历史新高;(5)从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测算的经济景气指数看,目前经济一致合成指数和先行合成指数呈下行态势,但从指数水平看,仍然处于历史高位。
当前经济增长放缓是前期过快上涨的回调,有基数的原因;同时,也是抑制房价过快上涨、约束地方债务膨胀、管理通胀预期的宏观政策调控的结果,有利于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三、工业生产增长放缓,产出缺口缩小
二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9%,增幅比上年同期高6.8 个百分点,较上季低3.7 个百分点。上半年累计,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6%,增幅较上年同期高10.6 个百分点。从季环比走势看,剔除季节因素后,工业增加值季环比增速回落,略低于上季水平。
一些重要生产指标也显示出当前工业生产增长放缓:(1)产出缺口缩小。同工业的潜在产出相比,6 月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测算的工业增加值产出缺口为0.82%,这是工业增加值产出缺口7 个月以来首次回落到1%以下。(2)轻重工业增速差继续缩小。6 月份,轻工业增加值增长12%,重工业增长14.5%,重工业生产增长仍快于轻工业,但轻重工业增加值增速差已回落到3 个百分点以下,这是10个月以来的首次。(3)反映工业生产活跃程度的发电量增长趋缓。6月份
发电量同比增长11.4%,季节调整后发电量月环比增速为-1.83%,增幅较上月低
2.17 个百分点。1-6 月,发电量增长19.3%。
当前,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率已连续下滑3 个月,其主要原因:一是国内外需求下滑,PMI 分类指数中,反映国内外需求的新订单指数和新出口订单指数已连续两个月下滑;二是节能减排政策的实施,部分企业为达到减排指标而减产,部分“两高”产品产量增长下滑。二季度,水泥、钢材、氧化铝、十种有色金属和粗钢产量同比增幅分别较上季下降2.5-8.4 个百分点。
四、内需平稳增长,外需持续恢复
投资增速回落,中央项目作用减弱,民间投资增速持续提升。二季度,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同比增长25.2%,增速比上季低1.3 个百分点; 实际同比增长21.5%,增速比上季低4.0个百分点。上半年累计,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同比增长25.5%,实际增长23.2%,增速分别比上年同期低8.1 和15.2 个百分点。上半年累计,中央项目、地方项目投资同比增速均比上年同期减缓,两者增速差收窄8.2 个百分点,显示今年中央项目在投资增长中的作用减弱。从结构上看,民间投资(非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增速持续提升,累计增速连续4 个月超过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增速。上半年累计,民间投资增长28.6%,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增长21.5%。
消费平稳增长,城镇消费增长快于乡村。二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8.5%,比上季提高0.6 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提高3.5 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同比增速为15.2%,比上年同期降低2.2 个百分点。上半年累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同比增长18.2%,比上年同期提高3.2 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15.3%,比上年同期低1.3 个百分点。从季环比分析来看,剔除季节性因素后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比上季有所下降。按经营地域划分,上半年累计,城镇消费名义同比增长18.6%,实际同比增长15.9%;乡村消费名义同比增长15.6%,实际同比增长12.2%。
出口保持强劲增长,进口增速放缓,顺差大幅回升。二季度,出口同比增长40.9%,增速比上季提升12.2 个百分点;进口同比增长43.7%,增速比上季回落21.0 个百分点;顺差411.6 亿美元,比上季增加269.1 亿美元。特别是6 月份出口1374.0 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季节调整后,6 月份进出口规模均比上月减小,且进口由处于长期趋势线上回落到趋势线下。上半年累计,出口7050.9 亿美元,同比增长35.2%,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57 个百分点;进口6497.9 亿美元,同比增长52.7%,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78 个百分点;贸易顺差553.0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减少409.1 亿美元。产品结构改善推动了外贸持续复苏。上半年,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同比分别增长35.9%和40.9%,快于同期出口增速(35.2%)。
二季度当季,劳动密集型产品⑤出口也逐渐恢复,同比增长29.9%,增速比上季提高14.4 个百分点;资源类商品进口数量高位回落,铁矿砂、原铜和初级形状的塑料进口数量连续3 个月下滑。美日欧仍是我国主要出口目的地,但份额呈下降趋势,我国对外贸易多元化格局日益强化。
五、物价上行压力有所减缓,未来价格翘尾因素减小
二季度,CPI 同比上涨2.9%,比上季高0.7 个百分点。上半年累计,CPI 同比上涨2.6%,比上年同期高3.7 个百分点,总体呈上涨趋势。但6 月份CPI 同比上涨2.9%,比上月低0.2 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6%,物价上行压力减缓。上游PPI、CGPI(企业商品价格)涨幅也有回落,有利于下游物价的稳定,物价上涨压力略趋缓解。6 月份,PPI 同比上涨6.4%,比上月降低0.7 个百分点,涨幅在连续5 个月上升后回落;人民银行监测的CGPI 同比上涨6.6%,比上月降低0.5 个百分点,涨幅在连续6 个月上升后回落。
对物价上涨的可能性仍要保持警惕。一是食品价格的涨幅可能回升;二是前期货币信贷高增长的时滞效应还未完全显现;三是劳动力价格的提高也会推高物价水平;四是通胀预期仍较高。人民银行监测的5000 户工业企业产品销售价格景气指数从上季的53.2%上升至二季度的54.2%,已经连续六个季度上升;人民银行储户问卷调查显示,2010 年二季度未来物价预期指数达70.3%,比上季上升4.7 个百分点。
依据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测算的物价景气指数,CPI 一致合成指数继续上扬,与先行合成指数在2009年上半年的触底回升形成呼应。目前,CPI 先行合成指数已经触顶后出现了小幅下降趋势,但指数水平仍然居于高位,未来仍存在上涨可能。
总体来看,据初步测算,2010 年翘尾因素将拉动CPI 上升1.2个百分点,其中,6、7 月份,CPI 翘尾因素均为2.1%,达到全年最高水平。下半年,CPI 翘尾因素逐月减小,新涨价因素会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六、经济主体收入增速趋缓,收支盈余小幅下降
企业盈利保持高位增长。1-5 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81.6%,虽由于基数原因低于前两个月119.69%的增长水平,但仍处于历史相对高位。
城镇居民收入增长有所下降,农村居民收入增加加快。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57.1 元,实际同比增速为7.5%,比上年同期低3.7 个百分点,比上年末低2.3 个百分点;农村居民现金收入为3077.9 元,实际同比增速为
9.5%,比上年同期高1.4 个百分点。
上半年,全国实现财政收入43349.8 亿元,同比增长27.6%,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30 个百分点;全国财政支出33811.4 亿元,同比增长17%,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9.3 个百分点;全国财政收大于支9538.4 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4464.9 亿元。
七、货币信贷增幅继续稳定回落,信贷结构进一步改善
截止 6 月末,M1 同比增长24.6%,增幅比上年末回落7.8 个百分点,比历史最高值(2010.01)回落14.4 个百分点;M2 同比增长18.5%,增幅比上年末回落9.2 个百分点,比历史最高值(2009.11)回落11.2个百分点。M2 增速已连续7 个月回落,M1 基本回落至上年同期水平(24.8%)。M1 回落幅度加大主要是由上年同期企业活期存款增加较多使基数较高所致。
月度信贷投放逐渐回落。上半年人民币各项贷款累计新增4.6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增加2.74 万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一季度新增2.6 万亿元,二季度新增2.03 万亿元。6 月末,人民币各项贷款同比增长18.2%,比上月下降3.3 个百分点,已连续8 个月回落,低于2006 年以来20%的平均水平。如果2010 年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速保持6 月份18.2%的水平,2010 年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将不超过7.5万亿元。
信贷结构进一步改善。一是对中小企业贷款增速高于大型企业贷款,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一定程度上有所缓解。上半年,中小企业新增贷款占全部新增贷款40.6%,比上年同期和上年末分别高4.6 和5.0个百分点。二是中、西部地区贷款余额同比增速高于东部地区,经济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间信贷资源不平衡的状况继续改善。6 月末东、中、西部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18.7%、20.5%和24.0%,中、西部贷款增速分别比东部高1.8 和5.3 个百分点。三是房地产贷款增速回落,购房贷款增速连续二个月下滑,房地产调控措施初见成效。总体看,未来信贷总体需求将呈逐步趋缓态势。
八、汇率形成机制进一步完善,汇率弹性增强
在全球经济逐步复苏,我国经济运行较为平稳的环境下,人民银行于2010 年6 月19 日宣布,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对人民币汇率浮动进行动态的管理和调节。此次在2005 年7 月21 日汇改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不对人民币汇率进行一次性重估调整,重在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从6 月21 日以来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变动情况看,双边波动明显增强。截止7 月23 日,25 个交易日人民币兑美元已经累计升值0.72%。同时,市场对人民币升值预期明显降低。7 月23 日1 年期NDF贴水760 点,比6 月18 日的贴水收窄545 点。
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是促进结构调整和资源配置优化的根本要求,是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需要,与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市场体制完善进程、金融监管水平提高和企业承受能力相适应。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是继续完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的重大举措,更有利于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和金融市场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