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市女性维权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2005年12月1日是修改后的《妇女权益保护法》的正式实施日。它增加了禁止对妇女实行性骚扰、禁止性别歧视、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等内容,特别强化了对妇女权益保障的刚性规定和妇女自身的法律救济渠道,这为切实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在过去的一年里___市女性维权的情况如何?新的一年我们应该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
这不仅是___市委、市政府迫切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也是我市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为此,我们对设在___市法律援助中心的女性维权专线电话(88963838)和女性来访咨询共800余例进行了统计分析。
一、___市女性维权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统计表明,我市的女性权益的保护总体上好于全国平均水平。近年来,在市委和市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市妇女的社会地位有了明显的改善,妇女的独立自主意识不断增强,妇女的法律维权意识也不断提高。但是,我市女性权益保护的形势并不乐观,女性权益保护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特别是在婚姻家庭、劳动权利、农村妇女的土地承包权益等方面更是如此。这三类分别为351例,96例,41例,约占总数的44、12、5。进一步分析表明,我市女性维权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女性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决策的程度仍然偏低。在咨询的801例中,反映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等政治权利的仅2例,这说明女性的参政意识较男性而言仍显得相对淡薄,在农村地区尤为明显。目前我市妇女在各行业中参与管理的数量较少,女干部任职比例低、副职多、正职少、基层女干部来源不足,女性公务员比例较低,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一问题。
2、女性婚姻家庭权利受到侵犯的问题十分突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的稳定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我市女性在婚姻家庭方面存在的问题表现在:一是女性遭受家庭暴力案例明显上升,2004年为27例,2005年则上升为43例,占婚姻家庭类总数的12左右,但低于全国30的水平。二是婚外情、包二奶现象比较普遍,已成为破坏婚姻家庭稳定的“头号杀手”。在咨询离婚的203件案例中,因婚外情导致夫妻双方感情破裂的有71例(男性64例,女性7例),因双方感情不合而要离婚的有35例,因男方赌博咨询离婚的有12例,因男方吸毒而离婚的有1例。三是非法同居而引发的社会问题不容忽视。女性非法同居案例达31例,年龄最大的为60多岁,最小的年仅16岁,同居时间最长的达11年,其中生育子女的有11例。在咨询非法同居的案例中,95涉及共同财产的分割,32涉及子女的抚养问题。非法同居带来的社会危害极大,它不仅破坏了正常的婚姻家庭秩序,也常常为日后的违法犯罪行为埋下了隐患。
3、女性劳动权益保障不令人乐观。女性就业是妇女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尽管《劳动法》和《妇女权益保护法》在保障妇女权益方面做了具体规定,但目前妇女在劳动权益方面受到的侵害仍然很严重。在96例劳动权益类纠纷中,50的女性没有和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40女性反映单位不发、扣发和拖欠工资现象非常普遍,60的女性反映企业没有办理工伤保险。此外,在就业、再就业中存在性别歧视,一些私企和外资企业存在男女同工不同酬现象,对女职工的培训、劳动条件、工资福利等劳动权益和禁忌劳动、“四期”保护等具体措施落实不到位,加班加点、超负荷劳动、生产安全防护措施不力等问题仍然存在等等。
4、农村妇女土地承包权益受侵害的现象不容忽视。在农村,妇女土地承包权益受侵害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在我市农村部分地区女性拥有承包土地的比例要比男性低的多,而完全没有土地的女性的比例则比男性高出许多,与此相对应,女性享受村里土地分红等利益的比例也比男性低。而出嫁女性和离婚的女性的土地承包权益被剥夺现象尤为严重,比例高达90左右。
5、女性特别是农村女性的法律知识和维权意识较差。在婚姻家庭方面,咨询离婚的203件案例中,近五分之一的女性不知对方不同意离婚时可向法院起诉离婚,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只要双方签订离婚协议就算离婚了,有的女性甚至错误地认为同居一定时期就属事实婚姻。在劳动权利保护中,一半以上的女性不知道法定休息日和法定节假日有哪些,对女职工的特殊保护规定更是知之甚少。因此,当自己合法的劳动、人身、家庭婚姻权益受到侵害时,或因害怕下岗失业、或因害怕打击报复、或因害怕家庭破裂,往往忍气吞声,委曲求全,而不敢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___市女性维权的对策
女性权益的保护,不仅关系到广大妇女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的进步和文明,更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终建立。因此,这不仅仅是女性个人的私事,更是国家和社会应尽的责任。针对我市女性权益保护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女性权益的维护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1、进一步提高妇女的经济和社会地位,实现真正的男女平等。实现男女平等,离不开全社会的关心,但更需要女性自身的努力,其努力方向就是女性独立,包括思想独立、经济独立和行为独立。只有女性真正实现了独立,不再成为男人的附庸,女性的各项权利才能真正得以实现。
2、加大法制宣传力度,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法制宣传。一是在制订“五五”普法规划中,加大对有关保护女性权益方面法律的宣传力度,加强她们的法制观念和维权意识。二是加强反家庭暴力的宣传力度,使公众认识家庭暴力的本质,谴责家庭暴力行为,加强舆论监督。三是加强反性别歧视、性骚扰的宣传,在受教育、就业等方面倡导男女平等。总之,要切实加强《妇女权益保护法》、《婚姻法》及《劳动法》的宣传力度,使女性学法、懂法、用法,提高她们的法律意识,增强她们依法维权的能力,使她们能自觉运用法律武器与侵权行为做斗争。
3、严格执法,重点解决当前女性权益保护中的难点问题。各有关行政部门和司法部门要严格依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加大执法监察力度。在保障妇女的婚姻家庭权益方面,遏制和惩罚家庭暴力,对遭受家庭暴力的妇女提供法律援助,坚决制止重婚等破坏婚姻家庭的违法犯罪行为。在保障女性的劳动权益方面,加强女职工劳动保护法规的责罚和监督机制,加强非国有企业工会组织的建设。在保障妇女的人身权益方面,继续加大力度打击侵害妇女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加强综合治理,在社会上形成抵制各种丑恶现象的局面。
4、充分发挥妇联和居(村)民委员会等社区组织在维护女性权一方面的独特作用。一是要建立家庭暴力救助中心,各级妇联组织应采取各种形式,宣传反家庭暴力工作,对遭受家庭暴力的妇女提供及时、高效的救助。二是推动维权工作社会化,要发展壮大行政、司法维权队伍组织,挖掘社会力量,调动有关社会团体、社区组织志愿者队伍等力量,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维权骨干队伍,提高维权工作水平。三是完善女性维权网络格局,以家庭和社会的和谐为出发点,完善以妇女维权热线和妇联信访窗口为主的咨询投诉网络,以妇儿工委有关成员单位为主体的司法保护网络,以法律工作者为骨干、法律援助中心为依托的法律救助网络,以预防犯罪、禁赌等自治组织为基础的妇女帮教网络,将维权工作着力点放在协调和推动有关部门、有关方面的力量上。
第二篇:存在问题及建议
存在问题及建议
吕梁市会计学校
1、学校近三年招生情况为2010年570人,2011年736人,2012年730人。学校现在校生规模为2023人,其中,中职教育开设会计、计算机及其应用、财政、物流管理等10个专业,在校生598余人;挂靠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开设会计与计算机操作技术2个高职专业,在校生1020余人;与吕梁学院联办经济系开设的财务管理与会计电算化2个专科专业,在校生405余人。学校现在存在的问题是专任老师严重不足,达不到国家规定的师生比例,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学校现有专任教师97人,其中专业课54人,基础课43人,由于结构不尽合理,导致本学期专业课外聘教师11人,基础课外聘15人以满足教学需要,建议给予增加教师编制。
2、学校现有内设机构及科级职数多于编办核定的职数是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建议给予理顺,同时,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建议增加教学与学生管理内设机构和科级职数。
3、学校经费只能满足日常教学使用,不能满足学校发展的需要,2011年学校总收入1700万元,财政负担940万元,学校日常经费支出1480万元,财政负担率为65%左右,2012年全年预计总收入1500万元,其中财政拨款1200万元,收取各种学费300万元,预计总支出1800万元,尚有资金缺口300万元,建议财政每年给予一定数量的专项补助款用于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进而促进学校又好又快发展。
二0一二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第三篇:女性维权案例
今年45岁的刘军和王兰是大学同学。10多年前,他们在同一所重点大学读书时,曾谈过恋爱。毕业时,被同学们称为“才子佳人”的刘军和王兰却因种种现实原因,不得不含恨分手。去年年初,刘军和王兰在同学会上不期而遇。此时,他们才发现双方居然在同一个城市工作。这次偶遇让两人埋藏10多年的恋情突然爆发,他们告别各自的家庭,排除重重阻力,终于走进婚姻殿堂,圆了两人10多年前的梦。然而,他们此时才发现,同为重点大学教授的两人,个性都很要强,经常为家庭琐事各不相让,矛盾逐步升级。去年年底,刘军以夫妻感情不合为由,起诉到南岸区法院,要求与王兰离婚。而王兰坚决不同意离婚。案件审理过程中,王兰被刘军的一句气话刺激,突然打开随身携带的挎包,摸出一把小刀就往自己手腕上割!早就注意到王兰异常表现的主审法官当即冲过去,夺过小刀,这才化险为夷。事后,经法官精心调解,女教授最终答应离婚,两人和平分手。
案件背后:南岸区法院民一庭庭长陈芳说,法院对此案暂时“冷处理”,同时主审法官多次对双方进行调解。两个月后,刘军和王兰终于和平分手。离婚纠纷中,双方当事人一般情绪比较激动。在处理此类案件时,法官一般比较注重通过调解来解决纠纷,真正做到“案结事了”,解开双方当事人的心结。
出嫁的女儿可否享有继承父母财产的权利?
甲、乙婚后共生有三子一女,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甲、乙建有四间房屋。甲、乙的三个儿子婚后每人各住一间,甲、乙夫妻住一间。其女儿婚后已搬到夫家居住。2004年和2005年,甲、乙先后去世,留下四间房屋及银行存款6万元人民币。在办理完父母的丧事后,甲、乙的三个儿子在瞒着其妹妹的情况下到银行取出了所有存款进行分割并到房产部门办理了房屋过户手续,所有房产均过户到他们的名下。其妹妹知道后,要求分割父母的遗产,但甲、乙的三个儿子以“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出嫁的女儿无权分割父母的财产为由,始终不同意把父母的遗产分给妹妹。问:甲、乙的女儿可否享有继承父母财产的权利?
答:甲、乙的女儿享有继承父母财产的权利。根据《继承法》第九条的规定:继承权男女平等。和《妇女法》第三十四条规定: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财产继承权受法律保护。在同一顺序法定继承人中,不得歧视妇女。所以出嫁女儿享有继承父母财产的权利。
第四篇:金融系统工会维权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金融系统工会维权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工会作为劳动关系中职工一方代表的身份,有其法律依据、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从法律层面来看,《工会法》规定:“中华全国总工会及其各级工会组织代表职工的利益”。《劳动法》规定:“工会代表和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企业法》规定:“企业工会代表和维护职工利益”。关于工会的代表性问题,小平同志曾指出:“工会的屁股应当坐在群众那里。企业中,行政应更多地从国家方面考虑问题,工会应当更多地站在群众方面看问题,代表群众的利益。”从现实情况来看,在企业劳动关系双方中,由于企业自主权的扩大,企业常常处于强势地位,相比较而言职工一方则相对处于弱势地位。当前,一些企业以牺牲职工的利益来获取高额利润的情况已经比较严重。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工会组织来代表职工的利益说话、办事。如果做不到,工会将在职工群众中丧失威信,从而给敌对分子以可乘之机,来分化、瓦解职工队伍,造成工人阶级队伍的分裂,动摇我们党执政的阶级基础、群众基础和执政地位。王兆国同志曾在讲话中把工会组织的性质、地位、作用概括为一句话、四层内容。即“工会是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是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
金融系统工会维权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这些年来,金融系统各级工会组织在各级党委的领导和支持下,在维权机制建设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职代会制度和行(司)务公开制度在金融机构基层分支机构中普遍建立,金融企业普遍建立了劳动合同制度,部分金融企业开始推行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的试点工作等等。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金融系统工会维权工作中还存在诸多的问题:
第一、工会组织本身存在的问题:
首先,农行机构改革、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工资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就业竞争导致职工内部不同阶层之间的利益差别扩大、矛盾增加;普通职工与高级管理人员之间的收入差距拉大;部分职工相对利益下降,由于经营效益与职工收入挂钩后,经营得好,利润额增加,职工收入相应增加,经营得不好,利润额减小,甚至亏损,职工收入相应减少;随着机构撤并,下岗分流,一部分员工在竞争中被淘汰,失去工作,成为弱势群体,这样就会带来愈来愈多的矛盾给工会的维权工作带来新的难度。
其次,农业银行的工会组织体制,二级分行以上都是工会工作委员会,这种层层派出的组织体制,带有明显的行政化色彩,缺乏独立负责的精神,多以行政领导的意图为转移,只对上负责,难对职工负责,难以真实地反映情况,给维权工作带来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而在县支行,工会组织随着单位机构改革、部门整合,工会的办事机构大多已不存在,或合并到党政其他部门;而职代会作为日常办事机构,又难以发挥应有作用,工会对企业有较大的依赖性;在目前经营任务压倒一切的情况下,工会工作有弱化和被边缘化倾向。同时,农业银行的工会组织头重脚轻,成倒金字塔,上面的力量比下面强,到最基层更多的是一种形式,而基层恰恰是维权工作的重点。
最后,工会干部队伍人员偏少,年龄偏大,思想观念落后,兼职过多,难以适应新时期维权工作的需要。农行系统工会干部队伍严重不足,且多是“老弱病残”,只能应付日常工作,难以真正开展工会工作;对工会工作的业务不熟悉,更谈不上熟悉相关法律法规;而支行的工会干部均是兼职,包括职代会选举产生的工会主席,由于兼职工作太多,难以拿出精力抓工会维权工作。且不说由党委任命的工会主任,就是由会员选举产生的工会主席,在身兼党政多职的情况下,一旦需要维权,且需诉诸法律的时候,他能站在企业的对立面并与其打官司吗?目前农行工会干部还没有完全树立依法维权观,不敢大胆代表职工说话办事,工会干部法律意识和熟练运用法律武器开展维权工作的总体水平不高,依法代表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思想和能力准备不足,这些均难已适应新时期维权任务的要求。
第二、金融系统维权机制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在执行劳动合同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劳动合同条款不完全;二是劳动合同中有些内容法律依据不足;三是存在着偏重企业利益、忽视员工利益,劳动合同不能体现职工意愿,职工常常处于被动签约地位;四是劳动合同短期化;五是履约难;六是缺乏有效的监督;七是在临时工、劳务派遣工中签定劳动合同还不普及。
(2)在建立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各级领导和工会干部对这项工作感到陌生,对用集体合同规范劳动合同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足。一些领导干部以金融行业特殊为由,不支持开展这项工作;二是从工会组织体制上还没有为建立集体合同制度奠定基础。目前,大多数金融机构,特别是金融企业的工会组织还不是由会员代表民主选举产生的工会委员会,而是由党委任命的工会工作委员会,还没有取得社团法人资格;三是整个金融系统对宣传贯彻《集体合同规定》不力,缺乏有效的贯彻合同规定的制约和监督机制。
(3)在推动职工民主管理和职代会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职工民主管理工作停留在金融机构的基层单位,系统的职工民主管理工作和职代会建设进展缓慢,致使工会组织从源头上履行维权职责无法落实、无法到位,甚至处于无能为力的境地;二是少数金融企业在股份制改造过程中,忽视职代会作用,致使基层单位已经建立的职代会制度被淡化、被取消;三是在基层推行职代会制度中,只注重形式、不注重内容的多。民主管理工作缺乏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存在着走过场的现象,职工群众对此很有意见。四是以职工代表大会为主要载体的行(司)务公开制度在部分单位流于形式,没有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共同负责,有关方面齐抓共管,动员职工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没有与企业党的建设、领导班子建设、职工队伍建设结合起来,没有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结合起来。特别是在落实中办、国办《通知》精神,落实行(司)务公开总体要求中打折扣,该公开的不公开。有些单位甚至搞假公开、暗箱操作,严重侵犯了职工的民主政治权利,结果造成干群关系紧张,矛盾激化,职工积极性、创造性受挫,企业效益下滑,有的甚至出现违法违规违纪重大案件,产生金融风险;五是不排除个别人,特别是个别领导干部,出于不可告人的目的,反对民主管理,践踏民主管理。
第三、员工意识的问题:大部分职工不熟悉《劳动法》、《工会法》等法律法规,不懂得自己有多少权益,哪些是法律法规规定的,碰到什么问题通过什么渠道,按照什么程序去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金融系统工会维权工作的建议及对策:
第一、、建立适应农行商业化要求的工会维权工作运行机制。
一是加强工会组织建设和自身建设,夯实维权基础。必须依法建会,加强基层单位工会组织建设,支行一级专职工会干部不得少于1人,二级分行一级不得少于2人,且要确保人员的素质;还要从下到上逐步完成由工会工作委员会到工会委员会这一组织形式的过渡。同时,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增强工会干部的业务素质和法制意识,做到守法、知法、懂法、用法,依法规范自身行为,依法开展工作。
二是改进工会干部管理制度。为强化工会维权工作,各级行工会在接受同级党委和上级工会领导的同时,进一步加大上级工会对下一级工会主席、副主席的协管力度,抓住协商、考察、选举、审批四个环节,并逐步实行工会主席、副主席由上级党委和上级工会管理的办法。要坚持工会主席向本级会员代表大会述职,接受评议监督。同时,要保障工会主席、副主席的工作和工作权力,不经本级工会委员会和上级党委、工会同意,不得随意调动工会主席的工作。
三是职工代表实行竞选制。职工代表的选举产生逐步实行竞选制,由职工本人申请,通过竞选产生职工代表,并定期向职工述职,接受职工监督。
四是改变和转换工作模式。各级工会要转变长期以来形成的下级围着上级转,工作做给上级看,成绩靠上级来评判的倒服务机制;要形成上级工会服务下级工会,工会组织服务全体职工,下级工会评判上级工会,会员评判基层工会的运行机制和考核评价机制,更好地为基层工会和职工服务。
第二、提高工会维权工作的前瞻性,建立健全主动介入,源头参与机制。
工会作为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它的源头参与活动本身就是实现职工群众参与社会政治活动的一种重要方式。要认真参与涉及职工权益的法律法规、劳动用工、工效挂钩等问题的调查研究,切实加强源头参与和宏观维护工作。工会要深入基层和职工中,进行认真调查研究,广泛听取职工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群众所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了解掌握职工的真实情况,确保在源头参与中做到有的放矢。工会要加强与同级党委、行政的联系,与党委建立汇报制度,定期汇报,充分反映广大职工的意愿和要求。要积极加强与有关部门,特别是与人事部门的联系合作,及时参与协调有关政策的落实,对一些可能影响职工利益的事情做出前瞻性和预测,避免其不良行为发生,体现维护的主动性和超前性。
第三、对照“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对照中国工会在新形势下的目标、任务,我们就应该知道金融系统工会,特别是金融企业工会工作的重点了。为了全面贯彻落实“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必须紧紧抓住几项涉及全局性的工作。
1,必须坚持依法建会、依法治会的原则。在我们金融系统,强调“依法建会”应包括以下几点:一是通过积极有力的工作,尽可能地把所有职工组织到工会组织中来;二是按照《工会法》和《中国工会章程》的要求,建设密切联系职工群众,为职工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全面履行工会职责的工会领导班子;三是加强工会的自身建设,培养和造就一支专家型、务实型、开拓型的工会专兼职干部队伍,培养一批积极参与工会工作,热心为职工服务的工会积极分子;四是要逐步实现由工会会员民主选举产生各级工会委员会的目标。五是按照中华全国总工会最近颁发的《企业工会工作条例》,不断加强和改进企业工会工作,推进企业工会工作科学化、制度化。
工会组织建设是工会各项工作的基础。没有专职的工会干部,没有专门的工会办事机构,要想完成新形势下繁重的工会工作是不可能的。各金融机构应该严格按照《工会法》和中国金融工会相关文件的要求,从构建合谐企业、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全面发展的大局出发,把依法建会的工作认真抓出成效来。
关于“依法治会”的问题,重点要把握三点:一是工会要依法开展活动,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按照法定的程序开展工作;二是工会必须学会运用法律手段维护工会组织、工会干部的合法权益。如果工会连自身的合法权益都维护不了,就不可能维护好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三是要将工会的一切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
2,必须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服务职工。贯彻“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要求我们的工会工作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服务职工”,这是工会工作的时代主题。当前,我们要重点抓好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大力开展“创争”活动。全面提高职工素质,维护职工的学习权,受教育权和自身发展权,全面提升企业和职工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应变能力,促进企业和职工的互利双赢和可协调可持续发展;二是强化维权机制建设。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包括政治权力、民主权力和经济权益和精神文化权益。就民主权力来讲,包括审议权、参与决策权、知情权、建议权、监督权等。经济权益包括劳动就业权、工资待遇权、社会保障权、财产所有权等。精神文化权益包括教育需求、学习需求、文化娱乐需求、健康保健需求、休息休养需求等等。要维护职工这些合法权益、必须注重维权机制建设。(1)必须建立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行(司)务公开制度。民主管理制度是企业发展和职工权益的必要保障。从我国国家性质和工人阶级主人翁地位上讲,保障企业职工国家主人翁地位,调动职工群众的积极性、推进企业发展,实行民主科学决策、加强企业管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协调劳动关系、维护社会稳定,防治腐败、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和职工队伍建设等,都需要建立职工民主管理制度。总之,要实现企业和职工的互利双赢,要加大工会组织在维权工作上的源头参与,必须加快步伐,建立和完善包括总行(司)一级职代会在内的职代会制度。(2)必须建立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定颁布的《集体合同规定》,于2004年5月1日起已正式施行。《集体合同规定》是一部重要的劳动法规,它根据我国经济关系、劳动关系发展变化的需要,总结和吸收了十年来我国推行集体合同制度的实践经验,对通过劳动关系主体双方进行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确定劳动条件和标准,明确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权利和义务、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做出了详细的规定。同时,对集体协商的内容和程序、协商代表的产生和职工协商代表保护、集体合同的订立变更与解除终止,集体协商和履行集体合同争议的协调处理及违约责任追究等,也都做出了新的规定,将劳动关系的调整纳入了法制化的轨道。这是保障企业和谐、稳定、发展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是协调劳动关系,化解劳动关系矛盾的指导性文件。因此推行这个制度,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和长治久安,关系到职工合法权益的维护。金融企业根本不存在可搞可不搞的问题,而是必须建立的一项根本制度。(3)建立劳动争议调解和困难职工的帮扶机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赋予工会参与企业劳动争议的权力,规定了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主任由工会代表担任。为了有效调解劳动争议,促进企业和谐,工会必须认真检查、督促企业建立健全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制定章程,明确各自的职责。当前,不少金融企业在基层分支机构建立了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做了大量的有益的工作。但由于调解组织和人员缺乏化解各种冲突的素质等原因,有的工作还不够到位。为此,要加强对劳动争议调解人员的培训。实践证明,调解人员没有一定的劳动法律、法规及政策水平是难以胜任的。要完善在工会组织领导下的维权机制,就要求我们依照法律法规和对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协调好有关方面的利益关系,化解矛盾,为职工排忧解难。通过制度和机制建设,推动建立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双赢、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同时,还要建立劳动关系的预警机制,把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4)
3,必须通过“职工之家”建设,增强工会组织的活力。“职工之家”建设是全面加强工会组织建设、增强工会组织活力的重要载体。既是桥梁工程,也是服务企业、服务职工的建设工程。“职工之家”的建家标准,要和《企业工会工作条例》以及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标准、“创争”活动目标体系等紧密结合起来,“职工之家”建设也要和建行(司)、兴行(司)结合起来,要以职工群众满意不满意为主要标准。古人讲:“善弈者谋势,不善弈者谋子。”人们也常讲:职工的心、企业的根。希望我们各金融机构的工会组织,特别是金融企业的工会组织,在各级党委领导下,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通过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促进企业的发展,真正把广大职工群众的利益维护好、发展好。
第四、提升职工自身素质,营造良好的依法维权环境。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农业银行各级工会组织要切实履行维护职责,就必须加强职工民主管理基本制度的教育,组织职工学习并熟悉《劳动法》、《工会法》等法律法规,普及民主管理基本知识。让每位职工懂得自己有多少权益,哪些是法律法规规定的,碰到什么问题通过什么渠道,按照什么程序去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让每位职工懂得自己的义务和权利,了解和掌握如何维权。工会干部更须加强学习,努力提高为职工维权的各项业务素质,使自己能够真正担负起为职工维权的责任,在思想上,观念上确立依法维权工作思路,工作上要敢于和善于拿起法律武器,把法律和相关知识法规作为维权的主要手段。同时,提高职工队伍素质,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也是对企业和职工利益的有效维护。
第五篇:农村女性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摘 要:我党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提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而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首要面对的问题,近些年来,农村女性劳动力的转移越来越受到社会各方的关注,所以,我们必须多方关注农村女性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突显出的问题,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关键词:农村;女性劳动力;流动转移;问题;对策建议
近些年来,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关注焦点,特别是农村女性劳动力的转移,党和政府,以及企业更应该给予更多的扶持和引导。因此,深入分析解决农村女性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促进我国劳动力有序转移和加快城市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一、农村女性劳动力转移的客观必然性
1、农村女性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意义
(1)农村女性劳动力转移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影响
第一,农村女性劳动力的转移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生产发展”目标的实现。农村女性劳动力的转移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劳动力资源的浪费。
第二,农村女性劳动力的转移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生活宽裕”目标的实现。要实现“生活宽裕”的目标,就要千方百计开辟各种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而农村女性劳动力的转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家庭收入。
第三,农村女性劳动力的转移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村容整洁”目标的实现。村容整洁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新农村建设的最直接的外在体现。这一目标的实现,最主要是为农村地区提供更好的生产、生活、生态条件。要想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改善生态环境、人文环境和基础设施环境,农村女性扮演很重要的角色。
2、促进了城市经济和社会的繁荣
大量农村女性劳动力进城务工就业弥补了城市因经济结构调整而出现的劳动用工空白。目前,大中型城市苦、脏、累的工作基本都是由进城务工的农村女性承担,如城市环卫工人、家政从业人员、餐饮服务人员的90%以上都是农村女性。进城的农村女性不仅成为城市运转功能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而且还为城市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二、农村女性劳动力转移现状
随着农村女性劳动力转移规模不断扩大,社会的认知也发生了明显的改变,过去大量农民进入城市务工,也包括一部分的农村女性,随着她们进城务工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逐步得到社会的承认,社会各方面对进城务工农民的思想观念和态度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另外,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积极政策,要求各地要进一步提高对做好农村女性进城务工就业管理和服务工作的认识,并提出取消对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切实解决拖欠和克扣工资问题,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做好培训工作。
三、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的主要问题
1、政策落实不到位
尽管近几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积极政策,但是有些政策落实不到位。对于农村女性来说,仍存在职业工种限制、总量限制、季节限制、性别限制等。有的输入地政府不能将其子女纳入当地义务教育系统,存在入学难、收费高等问题。在劳动和社会保障上,她们的生产生活条件总体看还比较差,不能享受与城镇职工同等的劳动福利、社会保险等待遇,在此基础上,大大限制了农村女性劳动力的就业转移。
2、对进城农村女性的社会管理严重缺位
农村女性劳动力转移就业是一个系统工程,从掌握劳动力资源、就业培训、提供就业信息到维护合法权益,都需要政府部门提供完善的管理和服务。但是,政府的这种职能非常缺乏,还不能完全地掌握农村女性劳动力资源及转移就业的基本情况,包括文化程度、年龄结构、技能特长、地域分布及转移就业的方向等。政府没有建立完善的农村女性劳动力转移就业市场服务体系,导致就业信息不畅,有组织外出的比例比较低。
四、对策建议
1、逐步建立城乡平等就业制度
我国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逐步剥离依附在户籍制度上的就业权、居住权、教育权、社会保障权、医疗服务权、公共设施权与福利服务权。当前,要重点开展农村女性劳动力平等就业试点,鼓励各地积极探索农村女性劳动力在就业准入制度、劳动福利、工资报酬、工作时间、社会保障、子女就学等方面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待遇,积极探索建立城乡平等就业制度的途径和渠道,为最终统一全国劳动力市场创造条件。从长期看,要在农村女性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市场准入、政府投入、劳动保护、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等各个方面进行改革和实践,消除农村女性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体制性障碍,探索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劳动力市场,促进农村女性劳动力有序转移和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
2、加大各项政策落实力度
要加大督促检查的力度,确保国家扶持农村女性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继续贯彻“合理引导,公平对待,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方针,取消针对农民工的不合理收费和歧视性规,建立农民工工资按时发放的长效机制,从根本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其次,要建立促进农村女性劳动力转移就业政策落实责任制,各级政府要把落实农村女性进城务工政策摆上重要位置,实行专人负责,加大督查力度,宣传力度,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广泛宣传国家促进农村女性劳动力转移就业、改善农村女性进城务工环境的方针政策,在全社会形成关心农村女性、理解农村女性、帮助农村女性的良好氛围,为落实政策、优化环境创造良好的舆论导向。
3、建立健全农村女性劳动力外出就业管理机制
为了从体制上根本解决农村女性劳动力无序流动的状况,建议设置管理全国农村女性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专门机构,以适应农村女性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新形势的迫切要求,彻底改变农村女性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中多头管理、分散负责的局面,尽快将农村女性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纳入统一、规范、高效的管理轨道。对进城务工的农村女性实行属地化管理原则,纳入输入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