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赴天津学习考擦的体会与思考
赴天津学习考察的体会与思考
----林斯亮
为了进一步解放思想,开阔视野,学习借鉴天津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功经验,提升中层领导干部科学发展、推动又好又快发展的能力。2012年10月10日,根据宁德市行政学院与天津石化公司党校的安排,在陈媛老师的带领下,宁德市第三期科级班干部到天津市进行了学习考察。实地参观了天津市滨海区规划展览馆,并在天津石化党校外聘专家及党校专职教师理论讲授、现场教学两个模块。《当前滨海新区建设形势及天津战略选择》和《中层管理者的领导艺术》通过交流学习,真实感受了天津市的思想解放程度之高、机遇意识之强、经济发展速度之快以及城市建设和环境之美。通过学习考察,全体学员都进一步解放了思想,提高了认识,开阔了视野,受益匪浅。
一、天津市基本情况
天津位于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是我国的第三大城市,是中国国家中心城市、中国北方经济中心、环渤海地区经济中心、中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中国北方国际物流中心、国际港口城市和生态城市,国际航运融资中心,中国中医药研发中心,亚太区域海洋仪器检测评价中心。2009年11月10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天津市调整滨海新区行政区划,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代,增速连续多年位于全国领先位置,天津已经形成了“双城双港”的城市形态。自滨海新区成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来,天津开始采取依靠重大工业项目拉动的策略优化产业结构,已经形成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国防工业等八大新兴支柱产业。2012年3月12日,全球知名经济期刊之一的英国《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杂志信息部(EIU)发布了“全球最具竞争力城市指数”报告,报告对全球120个大城市进行了研究比较,根据8项指标进行评估,排列了最有竞争力的世界城市排行榜,在“经济竞争力”指标中,天津市从120个大城市中脱颖而出,位列全球第一。
天津以其更加宜居和友好的投资环境,正在强有力的吸引一些公司投入到城市经济发展中来。天津市的经济在增幅和质量上都取得了较大成绩,2011年天津市GDP以16.4%的增速位列全国第一,并突破万亿元大关,同时在资源环境、社会民生以及行政管理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提升了GDP质量,实现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良好的投资环境、巨大的发展潜力吸引了越来越多外资企业的青睐,成为促进经济发展、提升城市竞争力的一大引擎。
二、学习考察体会
天津的发展与天津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人文环境密不可分,但天津人在发展经济中表现出来的善于抓住机遇、敢于创新的精神和超前发展的观念、顺应时代的勇气、务实高效的作风、不断创新的举措、现代管理运行机制等,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1)天津市的发展,体现了高起点、高占位。天津实施“站在高起点,抢占制高点、达到高水平”的战略,努力构筑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链向高端转移。天津市政府用先进的思维观念审视发展空间、确定发展定位、谋划发展蓝图,积极抢占未来发展的制高点,以期在新一轮发展中赢得先机。在区域发展定位上,天津实施“双城双港、相向拓展、一轴两带、南北生态”的总体战略:构建以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核心区为双城、天津港南港区和北港区为双港的相向发展格局,坚持双城双港合理分工,功能互补,促进港城协调发展;沿京滨综合发展轴和东部滨海发展带、西部城镇发展带,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促进与周边省市及其他地区的协作与交流。
(2)天津市的发展,体现了大气魄、大手笔。天津市在发展中大胆解放思想、拓宽思路,不断创造出新思路、新办法。在考察中明显感觉到沿海经济就是港口经济、港口经济就是外向型经济,外向型经济就是保税区经济。天津市在港口建设上,按照“政府投入为基础,多元投入为主体”的思路,不断加大对港口的投入力度,快速提高港口竞争力。
(3)天津市的发展,体现了项目大、产业新。自滨海新区成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来,天津开始采取依靠重大工业项目拉动的策略优化产业结构,已经形成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国防工业等八大新兴支柱产业。天津目前已经有大飞机、大火箭、大造船、大乙烯、大炼油、大钢管、小汽车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已经形成“三机一箭一星一站”产业格局,天津成为全球唯一兼有航空与航天两大产业的城市。2008年起,世界经济论坛新领军者年会开始落户天津举办,汇聚了数千全球政界、商
界和学界精英人士参与讨论世界经济议题,而夏季达沃斯论坛的永久会址位于北塘国际会议中心。截至2010年,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已有150家在天津落地生根,投资项目共有396个,合同外资额达81亿美元。
(4)天津市的发展,体现了科学发展、长远发展。通过耳闻目睹,可以深刻的体会到,天津市的发展变化历程深刻诠释着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天津市在发展建设中,不仅注重生态经济发展,更注重良性循环经济发展,贯彻落实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三、学习考察的思考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这次学习考察,具有以下几点收获:
(1)加强学习。天津市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发展环境以及科学超前的发展理念,我们需要认真贯彻省委八届六次全会精神 为加快推进海西建设提供法治保障——在福建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上的讲话的重要精神,坚持与时俱进,不断解放思想,更新理念,坚持学习放在深入上,深入放在理解上,理解放在落实上,落实放在发展上,不断提高政治、经济、理论水平,建设学习型领导、学习型班子、学习型干部,以全新的面貌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
(2)坚定不移的执政观。各级党委政府要谋发展,求发展,坚持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执政为民,通过发展凝民心、聚民力,巩固和加强执政基础,在巩固中不断提高执政能力。
(3)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可持续稳定治本之策,突出解决问题、化解矛盾,消除大的不稳定因素,确保社会稳定。狠抓各项指标运行和项目建设,坚持靠前抓保持,中间抓提高,靠后抓加强。优化环境抓创新,拓宽沟通渠道,听取企业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加大惩处力度,对破坏环境发展的行为,坚决进行查处,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开展纠风工作等。
(4)要把改进干部工作作风作为切入点,依靠作风大转变推动经济社会大发展。同时要以打破内部封闭、优化发展环境入手,打造扩大开放、招商引资新优势,并大力营造吸引和用好人才的舆论环境、学习环境和创业环境。
第二篇:赴山东参观学习的体会与思考(定稿)
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感悟
——赴山东昌乐二中、杜郎口中学的学习与思考
酒泉市西大街小学赵宏英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
2011年4月16日—4月28日,在肃州区教研室的组织下,我们一行62人赴山东昌乐二中、杜郎口中学参观学习,虽然路途遥远,但好奇、疑问、期盼伴随我们一路远行,我们一路欣赏了山东半岛的山水风光,感受了海滨地区的寒流,体验了一路乘车的艰辛,参观了两所中学。我有幸观摩了初
一、初二年级的4节数学课、2节语文课和2节英语课,聆听了5场专题报告和1场教师反思会。尤其在杜郎口中学学习的两天时间里,恰逢“中国教师报全国教师培训研修班”(也是由杜郎口中学承办的:课堂教学改革经验交流会),我与同事急于探个究竟,便混进学员队伍听课、听讲座、听教师的反思会,所遗憾的是没有参加上学员班的“体验式培训”。虽然时间短暂,但收获颇多,仔细琢磨,两所学校无论是办学理念,还是学校管理、课堂教学的模式等方面都可以用“震撼”二字来形容。今天借教研室领导为我搭建的平台,将自己在学习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与各位共享共勉,不到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同行批评谅解。
一、学习体会
体会一: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
两所学校的办学规模、地理位置、校园环境虽有很大的差异,但办学的理念、学校的管理、学生们学习的氛围却非常相似。校园文化呈现出多维化特色,既有学校老师创设的,又有学生创设的,尤其突出了学生自创的校园文化的主体地位。走进校园或楼道或教室,处处都能感受到新课改所倡导的精神理念,诸如 “以人为本,关注生命。”“每节展示一分钟,必定改变你一生。” “我的课堂我主宰,我的人生我把握。” “付出就
有收获,尝试就能成功。”等信息让人目不暇接,不但给人们营造了一种浓浓的学习氛围,而且也不断地昭示着: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体会二:精细的学校管理模式
杜郎口中学的精细化管理工作可以概括为点点滴滴,扎扎实实,精耕细作,紧锣密鼓。其管理理念是“实行精细管理,创设有效课堂,促进学生发展,走内涵式发展之路”;管理方法是“权利下放,责任上移”(学校在原有的年级组、学科组、班主任、校委验评组四级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实行值日校长、值日年级主任、值日班主任制,每天一换,行使相应的职责,及时撰写工作日记,记录每天中的思考与建议。管理和教学两条线,分别实行打分排名量化,坚持落实学生的问题是教师的问题;教师的问题是班主任的问题;班主任的问题是领导班子的问题;领导班子的问题是校长的问题。);管理法宝是“勤反思”(学校提出了“反思三年成名师”的思路,实施了一二三四五的反思工程。①每周每位教师一次反思。将自己教育教学中的得与失公示在小白板上,放在教学楼大厅的墙根处,供大家相互借鉴。②每天两次反馈会。早上、中午上课前,由值日校长主持,全体教师参加,学科主任、年级主任反馈,优秀的给予物质奖励,可介绍经验,榜样带动;差的谈认识,也可自罚。③每周每个学科组三节公开课。骨干教师上示范课,年轻教师上公开课,薄弱教师上过关课,评课不拘形式,及时评价。注重寻找不足,并利用每周一次的教师业务论坛交流,及时整改。④每天班主任对学生的四次反馈小结。每天早上、课间操、下午、晚上对学生的行为规范,课堂表现进行评价。⑤每周班主任五次对课任教师的评价。班主任每天对该班级的课任教师的课堂教学打分量化、排名公示,促进教师不断进步)。管理准则是入木三分,直来直去。不论是学生、老师有了错误,都是直接指出来,用事实说话。学校的“评比”无处不在,年级组要评比,个人要评比,学科之间、班级之间、学习小组之间都要进行评比,正是这种比、学、赶、帮、超的氛围,比出了师生工作、学习的热情,比出了不遗憾的自觉性,比出了公正和谐,比出了共同发展。每周开展的“业务论坛”、“师生论坛”、“教学反思白板展示”等活动,促进了师生的共同成长。
体会三: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经过深入课堂听课,听取校领导的专题报告,对两所学校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有了大致的了解。
1.昌乐二中的“27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1)学习内容方面:20%的知识---自学能会,70%的知识---合作学会,10%的知识---老师教会。
(2)学生组成方面:20%学生---特优生,70%学生---优秀学生,10%学生---待优生。
(3)“271”课堂模式的时间分配及内容安排
20%(约10分钟)——教师指导、点拨、答疑
70%(约30分钟)——学生自学、讨论、展示
10%(约5分钟)——学生自结、巩固、检测
(4)“271”高效课堂的五个基本步骤
①预习自学,自主探究;②完成学案,训练应用;③分组合作,讨论解疑;④展示点评,总结升华;⑤清理过关,当堂检测。
2.杜郎口中学“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
(1)指导思想:相信学生,依靠学生,解放学生,发展学生
(2)课堂模式:“三三六”或“10+35”(10:教师讲解≤10分钟 35:学生自主≥35分钟)
①三个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
②三大模块:预习、展示、反馈。其目的是让学生敢说,会说,说得精彩,真正落实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
③课堂展示六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体会四:自主、开放的课堂教学
这次学习如果不是身临其境,无论如何也无法想象,也不敢相信两所学校的教学改革如此到位,他们运用的小组合作讨论式学习把“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得淋漓尽致。随意走进教室听课,看到的场景几乎相同,也正如同行人员所形容的“教学超市”。参观的人群随意出入任何一个教室、随意照相、询问、指指点点,但丝毫也不影响师生活动。教室里,所有学生分组而坐,教室的三面全是黑板,学生随时在黑板上或默写或解题或争论或评议,学生站着的、写着的、大声说着的、趴着倾听的„„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动了起来。课堂上呈现出的是绝对的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来到前台,教师退到了幕后,只在解疑问难之处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我看到的是教师的微笑上课,看到的是生机勃勃的课堂教学气氛,看到的是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大力改革。正如教室里所书写的“我的课堂我主宰,我的人生我把握”。
二、学习后的几点思考
1.经验——要遵循原则,不生搬硬套
两所中学的很多地方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但别人的经验,我们如果生搬硬套的加以运用,可能会水土不服,所以要根据我们的实际,借鉴符合我们教学实际的成功经验,摒弃那些与我们实际脱节的做法,教学要遵循教育原则,而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有符合学生的实际,才能真正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而经验的借鉴,我们先要分析自己的学生,思考应该如何着手,如何利用别人的经验融合到自己的教学中。
2.学校——要落实新课改理念
两所学校的教育理念,实际上就是我们已经学习了几年的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把课堂教学由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
这个理念也正是我们这几年努力在学习并实施到课堂中的理念,只是杜朗口将其理念贯彻得好,落实得到位,而且把这个理念升华了。杜朗口让我们看到了真正贯彻了新课改理念的课堂是什么样子的,也让我看到了学生自信、自主、快乐学习的变化。如果我们的学生也像他们的学生状态,还要我们盯着他们去学习吗?所以,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是个硬道理,我们也应尽快探索出适合我们的一套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力求在我们的课堂上尽可能地把时间还给学生,把空间还给学生,把课堂话语权还给学生。
3.教师——要转变课堂角色。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而不是任何一方的独角戏。教学应该是教师、学生、教材的三维一体,而不是彼此分离。我们强调学生的主体性的同时,千万别忽视了老师的指导作用。学生充分地调动起来利于高效率的学习这一点无庸质疑,但教师的引导作用是否就应忽视呢?试想,没有了老师的引导,我们的小学生课堂上又会怎样做?又能怎样做?
4.学生——要找到培养的突破口
两所中学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都非常强,他们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培养并非是一日之功,是经过教师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出来的。而小学生和中学生在年龄特点上、学习习惯的养成上、在认知能力等方面都有本质的区别,因而,我们不能急于求成,要有长远的计划,要有具体的实施方案。在借鉴的过程中,我们不能要求学生一开始就能达到杜郎口那种效果,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我认为在小学阶段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和生活习惯。如一二年级学生要培养他们“坐正站直,正确书写,认真倾听,按时完成”等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三四年级学生要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知错就改、动手动脑、善于表达、乐于发现的自主学习能力;五六年级学生要重点培养他们互助合作、主动发展、善于观察、乐于探究的合作学习习惯。同时还应加强学生的预习方法的指导与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打下基础。只有这样从基础抓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从最简单的开始,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地训练,才能逐步实现预期的目的。
5.课堂——要成为学生汲取营养的主阵地。
有人说杜郎口中学的课堂像菜市场,热闹非凡。但我们能否说课堂上的热闹、活跃,就真的使学生既培养了能力,又学得了知识?如果这样,他们的三节晚自习就完全没必要上了,反馈课也就省了。他们教学的扎实、认真,由于时间短我们没看到,那浮于表面的东西我们却看到了。如果我们只学了热闹而未习得其门道,岂不成了东施效颦? 这次山东之行虽然短暂,但对我的洗礼却是长久的。主要收获为――还课堂于学生,还时间于学生,还空间于学生,还话语权于学生,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让课堂真正“活”起来。
最后我引用书本一句话,结束我的发言。把课堂还给学生,并不意味着简单的“领地转让”,也不意味着教师无所作为,而是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毕竟是学生,他们还小,在各方面还很稚嫩,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绝对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当然,如将杜郎口的经验与我们的小学教育结合起来,创出我们的特色,那需要时间,可能要反复。只要我们坚持这种信念,制定详细的规划,有着激励作用的奖励机制,认真落实制度,加强管理。我想经过我们的努力,会创出一条路子,学生也会还给我们一个精彩。
2011年5月10日
第三篇:赴河源学习考擦报告终稿
县情研究中心赴河源学习考察报告
2011年11月6日由何如凯副校长带队我校县情研究中心一行五人赴河源进行了为期四天的学习考察。此次考察的目的主要有两点。一是向河源党校“取经”以促进我校更好的发展。二是观摩“第八届河源客家文化旅游节暨美食嘉年华”,为我县拟举办的菠萝节做准备。现将学习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与河源党校经验交流
11月7日下午我们参观了河源党校,并就如何发展党校等问题与河源党校举行了座谈会。与会双方均介绍了自身的基本情况及相关经验。
(一)河源党校基本情况介绍
1.人员构成:河源党校在编人员共40名。
2.主要工作任务:河源党校主要工作任务分为干部培训和科研两大块。
3.基础设施状况:河源党校占地面积60亩。校园主体由三栋楼构成。其中一栋是河源党校旧办公楼,现改为编外职工住宿楼。另一栋为河源党校主体楼,称为党校大厦。该楼于2010年11月投入使用,气势宏伟,装修豪华(四星级标准)。大厦建有停车场、多功能报告厅、会议室、讨论室、设有兵乓运动室,6-7层为党校办公室,8-13层为客房,客房既有标间,也有规格较高的套间,是一座多功能复合型大厦。第三栋楼为党校旧教学楼,1
为与党校大厦相配套,现已改造成高级餐厅。
4.发展历程:2007年前因学历教育结束,河源党校处在经费严重不足,基础设施水平滞后,干部培训日益流失的困境中。2007年河源当局开始对河源党校基础设施进行改造。2009年11月新建党校大厦投入使用,本地干部培训重回党校。2010年河源党校进行了“穿衣戴帽”工程,党校校园焕然一新,且接到不少外地干部培训、广东省重大会议等业务,党校发展迈向新台阶。
(二)河源党校发展的经验及启示
1.借机行事
河源党校从本地两件大事中寻找到新的契机,打开了党校发展的新局面。
一是2007年刘小华任河源市副书记、市长。刘小华市长不仅对党校有特别的情谊,而且深谙党校在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重视党校的建设。河源党校知悉此点,适当“哭诉了”困难,由此,解决河源党校困难被提到了河源当局议程上。
二是第二十三届世客会在河源举办。2007年第二十三届世客会宣布在河源举行,考虑到世客会举行时,河源当时拥有的酒店容纳不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客人,河源当局考虑投资建设一批高档酒店。在此件事上,河源党校看到契机,不失时机的提出建立四星级标准的党校大厦,并阐明了建立河源党校大厦的理由:一可节省土地,在河源党校原址上建大厦即可;二可提高大厦使用率,大厦建成后在世客会期间可接待贵宾,世客会结束后可用来作为干部培训的场地,使干部培训重新回归党校,结束当地干部培训打游击的局面;三可扭转长期以来党校基础设施滞后局面; 四可解决党校经费不足问题。党校大厦建成后可对外营业,这样每年都会有一定的收入,可以做到“以厦养校”,一劳永逸的解决了党校经费不足的困难。
本就关注党校发展的当局领导同意了河源党校的提议,并决定在财政预算中拨款九千多万投资建设河源党校大厦,遂有了现在气势宏伟的党校大厦。
比照河源党校的发展,我校也要尽力从当地“大事件”中寻求发展契机,借机行事,促进党校进一步发展。
2.以形造势
以形造势是指河源党校以河源地区之形造党校之势。河源党校紧密依托河源地区优势来发展自我,取得了良好效果。河源地理区位有优势,河源在珠三角“一小时城市圈”范围内,且河源素有“客家古邑,万绿河源”之称,风景宜人,生态良好。河源党校在对外业务往来中极力宣扬河源区位优势,加之党校大厦的配套,成功吸引了许多外地干部培训,并成为珠三角许多大型会议的举办场地,河源党校发展势头蒸蒸日上。
我校在发展中,也要自觉地把自己置于整个徐闻发展的大背景中,极力寻求徐闻作为海口内陆腹地的区位优势,宣扬徐闻“阳光、海岸、沙滩”美景,吸引外地有关部门的关注,扩大业务量。
3.以新求精,打造品牌
为擦亮党校这块牌子,留住业务,河源党校不断创新,以创新促发展,精益求精,树立品牌。
第一,创新的教学方式。河源党校在为期一个月的处级干部培训中安排了为期四天的体验行程,学员对这种新的教学方式赞不绝口。借鉴这种经验,除体验式教学外,党校教学还可以引入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教学方式,改变过去“满堂灌”的老式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第二,创新人才引进方式。河源党校在引进人才方面既重视引进高学历层次的人才,更注重引进高职称人才。此外,他们还经常聘请资深专家、教授来校讲课,打造精品课题,提高教学档次。
两校对比,我校在引进高学历人才方面做得较好,但在引进高职称人才方面比较欠缺。高职称人才较高学历人才的优势是不言而喻的,今后要想办法吸引高职称人才来我校任职。考虑到现实情况可能很难吸引高职称人才,作为替代方案,我校可考虑聘请退休教授,或聘请客座教授。
二、观摩“客家文化旅游节暨美食嘉年华”
这次赴河源的另一重要目的是观摩河源“客家文化旅游节暨美食嘉年华”活动,为拟举办的徐闻菠萝节积累经验,开创思路。11月7日晚在河源市旅游局的陪同下,我们观看了美食嘉年华的开幕式,并与承办商及旅游局开展了座谈。11月8日考察了东江
大坝、恐龙博物馆、客家古邑——苏家园,品尝了具有独特风味的客家美食。通过这些活动,我们对客家美食嘉年华活动有了较为深刻的、全面的了解。
(一)河源美食嘉年华活动的基本情况
1.主办地点:河源文化广场。游走在美食节展览会上,只见河源文化广场火树银花,擂鼓阵阵,市民携老扶幼,笑语朗朗,其场面之热闹甚过春节。
2.主办时间:从11月6日——11月12日,为期六天。
3.主要活动:主要是以展览的形式展示全国各地美食及本地特色美食。展会由河源特色美食展、中华美食廊、特产食品街等几部分组成。展会期间间杂文艺演出,大胃王比赛、幸运抽奖等活动以此提高现场气氛。
4.主办方式:由广东健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办。美食嘉年华活动策划,场地搭建,外地分参展商的召集均由此公司负责。河源政府有关部门协办,如旅游局负责沟通、协调,公安局负责秩序维持,环保局负责环境卫生等。
(二)“河源美食嘉年华”活动的经验启示
1.积极推进举办方式的市场化
据河源旅游局介绍河源的”客家文化旅游节暨嘉年华”除第一节届外,其他包括这届都是由专门的传媒公司策划承办的,政府在这个活动中只是扮演了发起人、号召人、协助人的角色。旅游局认为旅游节光靠政府一方独立举办,不但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第一届美食嘉年华活动政府投资将近百万),而且因为没有专业人员进行策划,管理,最后旅游节办起来了也有点四不像的感觉,是件吃力不讨好的活。但将旅游节纳入市场经济轨道,加大市场化运作,则可节省大量资金。现在河源政府每年只需出资十来万,就能举办一次美食嘉年华活动。“美食嘉年华”也因专业队伍的加入,办得红红火火,有声有色。
2.先启动后完善
专业传媒公司认为因旅游节可带来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现在全国各地都在积极筹划本地特色旅游节,但因很多地区资源类似,对旅游节的冠名权竞争非常激烈。他们给我们的意见是在财力容许的范围内是“先闹起来”,“喜庆喜庆”,争取把菠萝节留在徐闻,而不被条件相似的县市拿去。然后坚持旅游节的连续性,固定性(每年在固定时间举办),每年在前一年的基础上不断改进,不断完善,旅游节就会越办越好,彰显累积效应。
3.“养胖”旅游节
此次观摩的河源美食嘉年华活动地点主要设在河源文化广场,其活动主要是以展览的形式展示全国各地美食及本地特有的美食。尽管现场气氛比较“火热”,但在笔者看来这样安排显得比较单薄。一个是形式单调,只以会展的形式展现食品意味着游客只能品尝美食而失去体验制作美食,发现美食的乐趣。另外一个是地点的单一,在文化广场上展现客家美食,仅仅是千百年来客家美食成果的一项展示,客家美食中蕴含的饮食搭配文化,饮食
器皿文化、及有关的民俗,民风,制作工艺等均无法在广场会展中展现。
取其所长,去其所短,我们在举办菠萝节时除了在广场上展现菠萝相关产品外,我们还可选择多个地点举办多项活动,特别是能体现徐闻独特风情的地点来举办活动,紧扣当地独特习俗,让游客观看到徐闻“活的文化”来“养胖”我们的菠萝节。这样既可展现菠萝这一亚热带文化特质所蕴含的独特的美,又可适时推出徐闻。
4.打造特色活动
因地方财力物力的制约,我县在举办菠萝节时,规模和场面上我们不要盲目跟人攀比。规模可以小些,但一定要小而新,小而精,要在特色活动上下足功夫,不落举办美食节的窠臼,一新惊人,达到举办美食节的轰动效应。
5.积极促进公众参与
创新何来?创新来源于广大的民间,普通的公众。纵观中国举办的很多旅游节,普通公众扮演的都是看客和购买者的角色,没有充分利用公众智慧资源,河源这次也不例外。那我县在举办菠萝节时就要定位好公众的角色,努力让公众变成积极的参与者。大到菠萝节的举办方案,小到文艺汇演节目确定,都可以面向全社会征集方案。在具体的设计活动中也要力求更多的观众参与。这样一来可以集思广益,推陈出新,二来可以造势,渲染气氛。(执笔人:县情研究中心李娟)
第四篇:苏州学习的初步体会与思考
清明节前后,我作为全县第二期学员,赴苏州参加了为期一周的学习培训。尽管在此之前,也曾多次聆听县委吴书记有关苏州发展情况的报告,但这次亲历苏州,仍使我产生了巨大的震撼。苏州七天行,胜读十年书。苏州的发展,在常人看来,简直就是一个神话,但它的的确确是那样现实而鲜活的展现在我们面前。我认为,苏州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敢想敢试敢闯
敢冒的创业史,是一部敢于同传统观念(正统观念)坚决决裂的实践史。我想用四个不敢来概括我个人对苏州改革发展的体会:
一是我们不敢信的发展变化。从苏州看:2006年,会同外资160亿美元,列全国第一;工业总产值15000亿,列全国第二;进出口贸易1700亿美元,列全国第三;固定资产投入2100亿元,列全国第四;国内gdp4820亿元,列全国第五;地方财政收入400亿,列全国第六。从发展最快的县级市昆山看:2005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30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116.8亿元,2005、2006连续两年在总量和增量上列全国百强县之首,经济总量是改革开放前的380多倍。用昆山一位领导的话讲,如果全国县一级的发展速度都能赶上昆山,今天我们国家经济总量将相当于8个美国;退一步来说,即是达到昆山八分之一的发展速度,那么今天我们国家的综合经济实力也将与世界首强美国并驾齐驱。从地处苏州最低僻的乡镇璜泾镇看:2006年底,完成工业销售147亿元,实现税收4亿元;镇本级财政收入7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000元。从蒋巷村来看:2006年gdp达到10个亿,人均25000美元,实现税收1.4亿,农民人均纯收入13300元;
二是我们不敢提的发展思路。我们每一个去苏州学习的人员在惊诧之余、羡慕之外,我想可能都在深思同一个问题:苏州奇迹发生的奥妙究竟在哪里,有什么真经可供我们学习借鉴。苏州市人大副主任孟焕民从政治原因、地理原因、文化原因、人和原因四个方面做了精辟分析和介绍。其中他讲的两句话和一个文化对我来说印象犹为深刻,一句话是抓住机遇比优惠政策更重要;一句话是不管东西南北风,咬住发展自己不放松;一个文化就是说苏州的发展,苏南模式的产生其文化因素归结于苏州营造了一种勤劳、精细、包容、灵活的水文化。昆山市乡企协会秘书长长孙建中则讲到四个不论:无论什么形式能搞活就行;无论公有私有有作为就行;无论规模大小能发展就行;无论归谁所有能交锐就行。在谈到招商引资时,他讲要树立四个观念:能招来客商引来外资的是恩人,来投资办企业的老板是亲人;能打开招商引资工作局面的干部是能人,影响投资环境的人是罪人。太仓市人大副主任王义其则石破天惊的把苏州的神速发展思路概括为听党的话,走自己的路。可以说彻底颠覆了我们以往正统观念和传统思路。
三是我们不敢用的发展举措。太仓市人大副主任原璜泾镇党委书记王文其,谈到璜泾镇近五六年的发展时说,没有投入,就没有发展;今天的投入,明天的速度。他们在发展中走招商引资的苏南模式道路收效甚微,几经周折之后毅然选择走温州模式的道路;不靠老外投资靠老乡投资,不靠外地老板投资靠本地老板投资,不靠国家投资靠党员干部投资;并强迫党员干部把自己在银行的存款拿出来在三年内实现办企业或入股份,机关干部三年内要有自己的小汽车,村上干部没有自己的小汽车不要来镇上开会等等,党政干部三年内没有企业或入股份,就要从岗位退下来,并先后有30多名各级领导干部因达不到这条硬标准逼迫下岗,使“干部不会富,不能当干部”的口号变为进退去留的现实。如此过硬的举措,曾形成了曾庆红、回良玉亲自批示的巨大**,但同时也掀起了铺天盖地的发展大潮。使当地干部党员在银行的存款由降到零,由零到负。投资从无到有,企业从小到大,发展由慢到快。至目前,有3.6万人的璜泾镇,大大小小企业达到1800多个;在发展过程中,他们用实践树立了穷人把钱存银行,富人拿钱办企业;愚昧人钱存银行吃利息,聪明人钱投市场创企业的理念和富人没有金钱,只有财富;没有存款,只有贷款;没有存钱,只有借钱等资本经营和理财新理念。并形成了“你不理财,财不理你”的座右铭。他们把党员的先进性定位在:在前天,在战场上把命献出去,是为了活命,这是一种先进性的体现;在昨天,在土地上把汗洒出去,是为了吃饭,这也是一种先进性的体现;在今天,把钱拿出去,是为了发财,这更是一种先进性的体现。从而走上了一条要求党员干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零做起,率先带头致富,然后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地崭新发展路子。
四是我们不敢想的发展环境。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一位领导在介绍昆山发展环境时谈到:要充分发挥民众是创造财富的主体,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政府是服务的主体这三个主体的作用。在发展和发展环境创造上要始终保持危机感,有了危机感,就不会发生危机,没有危机感,就必然陷入危机;招商引资项目是主体,环境是主题,服务是中心,特色是基础,观念是
第五篇:进党校学习的体会与思考
进党校学习的体会与思考(原创)(2008-12-02 22:05:27)转载标签: 杂谈
我于2008年9月22日至11月21日参加了由党校举办的为期两个月的秋季干部理论学习培训班,通过在党校的学习、思考、考察参观以及小组的讨论,认真听取党校各位老师、自治区及远程课程中教授的授课,感受颇多。
平时坐在办公室内开展日常工作中,在实际工作当中处理具体的事务时,自我感觉状态良好,感觉不到知识的缺乏,意识不到“知识恐慌”的真正内涵及其到来,缺乏危机感。自来到党校学习后,才发现自己还须学习很多知识,才能适应工作发展过程中提出的新要求、才能应对工作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可谓:“不学不知道,一学吓一跳”。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感觉到自身知识储备严重不足、少得可怜。而且经过这一时期的学习,头脑中有这样一种感觉:愈学习,愈感到自己知识的贫乏,自己知识的有限。知识涵盖我们社会的各个领域,知识的宽泛不言而喻。“人须到知识的海洋里去遨游”,此语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任何时期都不过时。
面对飞速发展的国际、国内新形势,我们必须紧跟时代脉搏,进一步加强对新知识的学习,既要学经济,也要学政治;既要研究经济问题,也要分析社会问题;既要学党建,也要学法律;既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也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学习。要不断拓宽学习的内容,诸如金融知识、金融危机以及金融危机对国内经济的影响;科学发展观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必要性;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如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等等。都亟待我们去深入的学习和理解,并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去。
面对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知识更新节奏的加快,作为一名国家公务员要想在日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保持不败,并能得心应手处理和应对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和矛盾,就必须加强理论学习,不断用知识充实自己,用理论武装自己。也进一步认识到,学习不应仅仅停留在党校两个月的学习上,要在工作中学,在业余时间学,并将学习各类知识作为长期性的任务,纳入自己的人生经历过程中,让学习伴随一生,不断培养自己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时代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学习。面临当今社会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加强对新知识的学习,就难以胜任现有的工作和任务。因此,理解了进党校学习的必要性及重要性。提高了对学习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要性在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程度理解。“理论来源于实践,并指导实践”,通过有关理论课程的学习,明确了理论在指导实践、指导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特别是通过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相关知识的学习,加深了对理论学习必要性的深刻理解。
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只要学就有收获。此次学习的内容涉及党的建设、法律、公共财政、社会保障、企业管理、市场经济、当代世界概论等各个领域,既讲解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又讲解了科学发展观。既有党的“十七大”精神,也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既有政治经济方面的内容,也有社会发展方面的内容。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提到了,能源环保问题触及到了。证券市场知识讲到了,金融危机起因及对经济社会产生的影响介绍到了。学习的内容涵盖面广、触及点多,通过学习可谓触动较大、眼界大开。
从党校教师的授课上看,每一位教师都对所授内容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准备,所收集的课件、素材极其丰富。为便于学员的理解与接受,每一位教师都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进行了讲解,使学员能够通过生动具体的事例,理解相关理论知识与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同时,在听取各位教师讲课的过程中,还从教师身上学到教师爱岗敬业精神,并对党校教师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有了重新的认识和定位,我们身边不乏有高手和能人,正所谓“山外有山,楼外有楼”。因此,进党校学习,不仅仅是获得了课本知识,也从教师身上获得了讲课的方法、教师自身拥有的丰富知识,可谓一举多得。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将学习成果转化到实际工作当中去,要用学到的知识和理论推动工作的开展与进步。能够在思想上、作风上、纪律上、思想道德建设上有一个较大的提高,在工作水平能力上有所长进,力求通过在党校的学习能够推进自身水平有提高、有突破、有创新。在工作视野上、思路上有所拓宽。在想问题、办事情上有办法、有对策。应将此次党校学习作为一个新的起点,进一步加强对各种知识的学习,将学习的知识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推动工作有效开展。充分利用工作和生活的业余时间,学习与自身工作和业务相关的知识,不断丰富头脑,提高工作水平和能力。
总之,进党校学有所得、学有收获。思路与视野有所拓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习的危机感、紧迫感。当今社会正处于知识不断更新、信息异常丰富的时代,面临知识经济的到来,不学习就将被淘汰,不学习就要落伍,已现实的摆正我们面前,“学无止境”、“不进则退”。时代要求我们,必须紧跟形势发展步伐,不断加强自身学习,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所提出的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