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信息窗一:帮妈妈整理衣服(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3 15:25: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信息窗一:帮妈妈整理衣服(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信息窗一:帮妈妈整理衣服(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篇: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信息窗一:帮妈妈整理衣服(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帮妈妈整理衣服

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24、25、26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按一定标准给物品分类,体验同一标准分类的确定性及不同标准分类的多样性。

2、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动中,让学生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能力。

3、经历分类、比较的过程,感受生活和数学的密切联系,初步养成分类整理物品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按一定标准给物品分类。

教学难点:体会按不同标准分类结果的多样性。

教具学具准备:准备不同类型的本子、多媒体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课前准备:教师为每一学习小组提供几种不同类型的本子,混放在一起。

1.教师出示一摞各种样式的本子,提问:“本子这么乱,怎么办?你来帮我吧!”

独立完成或小组内完成运用自己的已有经验一边动手分,一边讨论方法。

2.请一位学生帮助老师分类整理,过程用实物投影展示。

展示方法,交流方法

教师小结:“我们刚才就是进行了分类整理。

出示课题:分类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教师引导:“分类在我们生活中的用处可大了。你看,妈妈正需要你帮呢!表示有兴趣愿意帮助妈妈

独立思考帮助妈妈的方法,集体汇报交流

教师小结:“同学们想出了各种办法帮助妈妈。你认为他们的方法怎样?”“你能用几种方法进行分类?”

发表自己的见解,做到各抒意见

总结:我们用了不同的标准进行了分类,分出的结果就不一样。

理解用了不同的标准进行了分类,分出的结果就不一样

2、教师引导:“妈妈很辛苦,我还可以帮妈妈做点什么呢?

引导学生体会分类的意义。

(课件出示例题图片)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活动。

学生分组讨论,怎样帮助妈妈整理衣服

学生自由发表见解。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方法:

①、把爸爸、妈妈和小明的衣服分开;

②按上衣和下衣分;

③按颜色不同分;

„„

教师板书:

①、把爸爸、妈妈和小明的衣服分开;

②按上衣和下衣分;

③按颜色不同分;

„„

并引导学生分析,体会分类标准不一致,分得结果就不一样。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教师引导:“妈妈很辛苦,我还可以帮妈妈做点什么呢?

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说说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和关爱妈妈的情感。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说说自己的想法

对于学生说出的例子,如果可以运用分类的知识,就引导学生进学生可能想到的: ①、帮助妈妈整理背包(或者自己的书包);

②、帮助妈妈整理厨房里的碗筷;

③、帮助妈妈整理客厅的里的物品;

④、帮助妈妈整理劳动工具;

„„

体会数学知道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板书:

①、帮助妈妈整理背包(或者自己的书包);

②、帮助妈妈整理厨房里的碗筷;

③、帮助妈妈整理客厅的里的物品;

④、帮助妈妈整理劳动工具;

„„

四、抽象概括,总结升华:

教师小结:“看,生活中处处都能用到数学知识。其实,分类的知识不仅仅在这方面有用,还有许多用处呢!

五、巩固运用,拓展提高:

1,想一想,分一分:

教师出示自主练习第一题图。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完成后请学生说一说自己圈的,并说理由,与其同学进行评价。

(2)分一分,说一说。

教师出示自主练习第二题图。引导学生说一说还发现了什么。

学生讨论完成。完成后请小组派代表说一说自己小组分类的方法,并说明理由。

(3)想一想有哪几种分法

教师出示自主练习第三题图,教师巡视指导。

请有代表性的组派代表介绍分法并说明理由。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在组内交流

代表性的组派代表介绍分法并说明理由。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六、完善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数学知识?你还能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时候能用到分类的知识吗?”

自主评价

谈各自收获及其这节课的表现

板书设计:

信息窗一:帮妈妈整理衣服

方法:①、把爸爸、妈妈和小明的衣服分开;

②、按上衣和下衣分;

③、按颜色不同分分。

教学反思:

教研组长签字:陈静

第二篇: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信息窗一:科技小组活动:1-5的认识(第一课时)教案

第一单元:快乐的校园

——10以内数的认识 信息窗一:

课题:科技小组活动

---1—5的认识

教学内容:青岛版一年级上册4、5页

教学目标:

1、能借助主题图和实物正确地数10以内物体的个数。

2、抽象和理解数字的意义。

3、培养初步的问题意识。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地数10以内物体的个数。教学难点:抽象和理解数字的意义。教具学具准备:教学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同学们来到新学校,你觉得这个学校怎么样? 学生自由谈对学校的印象

2、现在我们一起到操场上看看科技小组的活动吧!(出示情境图)

观察情境图

3、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图上都有什么?(引导学生学会有序观察图)

说出发现“太阳”、“树”、“飞机”、“小朋友”„„

4、你能根据图上的内容提一个问题吗? 如:“天上有几架飞机„„ 提出问题,并交流 天上有几架飞机? 天上有几个太阳? 天上有几个火箭? 天上有几个小朋友?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要想知道“天上有几架飞机?”用什么办法?(数一数)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根据大家想出的办法数一数天上有几架飞机,注意有顺序的数数。对于能有顺序数数的学生要给予鼓励。数一数天上有几架飞机,注意有顺序的数数。

2、天上有5架飞机,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3、你还能提出这样的数学问题吗? 用数字5表示

交流为什么这样表示 学生提问题后,再让全班同学或同桌解决,注意尽可能多的找图中的信息。4、1、2、3„„除了表示1个太阳、2个火箭、3个小朋友还可以表示什么? 说出1、2、3、4、5还可以表示什么

5、对于学生提出的这节课不能解决的问题,让学生收集在“问题口袋”中,做好记录。不能解决的问题,让学生收集在“问题口袋”中,做好记录

三、巩固拓展,实践应用

1、学生找一找教室里的物品,来数一数。找一找教室里的物品,来数一数。

2、自主练习第1题,先让学生说一说图上都有什么?说一说要求我们干什么(把每组物体与对应的数量连起来)。明白题意后,再来解决。

说一说图上都有什么?要求我们干什么(把每组物体与对应的数量连起来)。明白题意后,再来解决。

3、自主练习第3题。根据水果图写数字。

学生独立写数,并交流谁写的漂亮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感受?你认为本节课你表现的怎么样? 自主回顾,说说自己的收获及其表现

板书设计:

快乐的校园

信息窗一 科技小组活动 1辆坦克 2个火箭 3辆汽车 4棵大树 5架飞机

教学反思:

第三篇: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信息窗3第一课时圆柱体积教学设计

信息窗3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能够初步地学会运用体积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1、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能够初步地学会运用体积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

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课件展示)你会及计算下面物体的体积吗? 预设: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长方体和正方体有没有一个统一的计算公式呢? 体积=底面积×高(课件)

二、回忆旧知,实现迁移。

谈话:我们知道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那么怎样求圆柱的体积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圆柱的体积。(板书课题:圆柱的体积)

我们也许能从以前研究问题的方法里得到启示,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请大家想一想,在学习圆的面积时,我们是怎样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把圆等分切割,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找出圆与所拼成的长方形之间的关系,进而推导出圆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

我们把圆切分成若干个相等的扇形,切开重新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根据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推导出了圆面积的计算公式。那么,受圆面积计算公式推导的启发,我们能不能把圆柱也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来计算呢?

下面请大家结合手中的学案和自学提示(课件),自己来学习课本24页,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圆的面积的推导方法,巧妙地运用旧知识进行迁移。

三、分析关系,总结公式 1.全班交流

谈话:哪个小组愿意展示一下你们小组的研究结果? 2.分析关系

引导说出: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后,虽然形状变了,但是长方体的体积和原来圆柱的体积相等,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等于圆柱的高。

3.总结公式。

谈话:同学们真了不起!你们的发现非常正确。我们来看一看课件演示。(课件动态演示:圆柱的高——长方体的高,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底面积。)

谈话:其实大家刚才又采用了“化圆为方”的方法将圆柱转化成了长方体。你现在能总结出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吗?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长方体的体积 = 底面积 × 高 圆柱的体积 = 底面积 × 高

谈话:你能用字母表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吗?V=Sh 【设计意图】教师给予适当的演示,沟通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与圆柱体积计算公式推导方法的共同点——转化法,便于学生顺利推导出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

圆柱的体积公式还可以写成什么呢?

如果知道圆柱的半径r和高h,圆柱的体积公式可以写成v=πr²h 我们知道了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你能利用公式解决问题吗?

五、利用公式,解决问题。(看学案上的练习)

六、课堂总结

第四篇:青岛版一年级数学第一单元信息窗二:0的认识教学设计

信息窗二:

课题:快乐的课堂(0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9、10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0的不同含义,会读、写数字0,能比较0和其他数的大小。

2、借助生活经验。从学生感兴的生活、问题情景入手。经历创造符号的过程。

3、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用数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0,0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0表示的含义,表示起点和分界线。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课件、苹果树模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现在正是苹果成熟的季节,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摘苹果好不好? 表示愿意去,兴趣高涨

教师出示苹果树模型(苹果树上结满苹果,苹果上有1——10的数字),教师提问:“树上有几个苹果?用数几表示?”学生回答后,教师将数板书在黑板上。

看苹果模型,观察模型上面有什么 1、2、3、4、5、6、7、8、9、10十个数字

师:“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摘苹果的游戏,老师说要求,你来摘苹果,看谁听得仔细,摘的正确。”

“谁能摘下数最大的苹果?” “谁能摘下数最小的苹果?”

“谁能摘下比6大比8小的苹果?”

“现在树上有几个苹果?用数几表示?”教师板书。“哪位同学能像老师这样提要求来摘苹果?” 指名让学生提要求摘苹果,直到摘完为止。以积极地热情投入数学游戏中去 进行摘苹果

摘大的,摘小的…….最后 树上没有了

4、教师:“现在树上一个苹果也没有了,该怎么表示呢?”

投入问题思考中去……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探究表示方法

第一种情况:如果有部分学生不知道用0表示,那就让他想一想:你喜欢用什么方式表示呢?把他们想出的符号与0比较,发现0是最方便的。交流想法:

通过多种渠道获取知识。像这种一个也没有,我们用数字0 表示第二种情况:如果全部学生都说用0表示。就肯定学生的想法,并提问:“你是怎么知道的?”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获取知识。交流想法:

通过多种渠道获取知识。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0的其他含义

(1)、教师:“树上一个苹果也没有了用0表示。还有什么情况也是用0表示?“你在哪儿看到0?”

(2)、它们各表示什么意思? 说出哪些地方见到过0 尺子、温度计、车牌号、电话号… 并说出格表示什么意思 2、0与其他数的比较。

“0与1,2,3……等数相比,是大还是小?”怎样排队? 按顺序排队:1、2、3、4、5、6、7、8、9、10 并读一读 3、0的写法

(1)教师:“既然已经认识了0,那么,你会写0吗?” 如果有的学生说会写,就让他到黑板上写一个。大家一起来评论一下他写的怎样。(2)0的形状像什么?

(3)教师在田字格上教学0的写法。学生在练习本上练写。

观察0的字形,在田字格练习写0 写完后交流订正

四、抽象概括,总结升华:

做游戏:进一步理解0和其他数的含义。教师说数,学生拍手、举小棒、伸手指。同位合作,好朋友合作。

五、巩固运用,拓展提高:

1、自主练习第1题。

这个题主要是巩固0——10的数序。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按顺序连线,再看像什么。

2、补充按顺序填数。进一步巩固0——10的数序。()1()()()5()()()()8 7()()()()

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1题:1、2、3、4、5、6、7 2题:10、9、8、7、6、5、4、3

3、自主练习第2题。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没有统一的答案,只要学生说出的理由合情合理,就是正确的。

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充分使学生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

4、自主练习的第3题。

这是一道1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题。在明确题意后。

让学生独立完成明确题意后。

让学生独立完成。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感受?你认为本节课你表现的怎么样?好在哪里? 自主评价

谈各自收获及表现

板书设计:

信息窗四:快乐课堂

——0的认识

0 表示没有

表示从0开始 表示刻度

写法: 教学反思:

第五篇:一年级数学上册 小小运动会 信息窗一教案 青岛版

小小运动会 信息窗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2页的信息窗1。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掌握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口算。2.经历探索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的过程,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初步的抽象、概括、推理的方法,通过算法多样化初步学会有个性地学习。

3.能利用所学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

1.掌握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口算。

2.通过算法多样化让学生初步学会有个性地学习,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前准备:

教师向学生明确运动员的选拔要求,让学生课前分组选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运动会就要来临了。开展运动会需要我们做很多的准备工作,这节课我们首先来进行运动会的报名。(出示课题:运动会报名)

师:下面请每组选出的运动员上台。(每组的运动员上台。)

小组的同学能够选你们当我们班参赛的运动员,说明大家是非常信任你们的,老师也相信你们。

二、提出问题

师:凡是参赛的运动员每人都要佩带一个号码,大家想一想,我们班需要多少个号码?

生:只要算一算一共有多少个运动员就知道了。

师:那么,怎样才能知道运动员的人数呢?

生甲:可以计算赛跑的和投沙包的一共有多少人。列式:9+6= 生乙:刚才这个问题也可以列式:6+9= 生丙:其实,要算一共有多少人,还可以算一算男女运动员一共有多少人。

三、解决问题 1.探索9+6的算法。

(1)让学生独立思考,并提示学生可以借助学具演示来进行。

(2)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算法。

(3)组间交流:

生甲:我用数一数的方法......生乙: 我先把6分成1和5,9+1得10,10+5得15。生丙:我把9看成10,10+6=16,16-1=15。......师: 刚才这些同学说的都不错,说明同学们都动脑筋了,这值得表扬。请同学们自己想一想,这些方法中哪种方法最简便,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学生独立思考一分钟)师: 你能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计算吗? 2.探索6+9的算法。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一下6+9得多少。

(1)让学生独立思考。

(2)分组讨论,交流自己的算法。

(3)组间交流,教师对于由9+6=15想出6+9=15的同学要大加表扬和鼓励,向学生进一步渗透加法交换律的数学思想,并提高学生探索数学奥妙的积极性。

3.探索8+7、7+8的算法。

师:刚才有个同学提出了要求“需要写多少个号码”,还可以算算男女运动员一共有多少个。用这种方法又该怎样列式呢?(指生回答,并且说说算法。)

4.小结与回顾:刚才我们采用两种不同的方式计算了“需要多少个号码,并研究9+6、6+9、8+7、7+8的算法。这也是课本第72页、第73页的内容。请同学们打开书,一边看书,一边回顾刚才我们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并将书上的方框、括号填完整。

四、练习与应用 1.自主练习第1题

先让学生用完整的一、两句话说明图意,然后让学生解决问题“一共摘了多少根”把正确的列式填在书上,同位说一说算法。

2.算一算,并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得数。师计时,看谁算得又对又快。订正时,引导学生看板书寻找规律。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下课铃声就要响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下载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信息窗一:帮妈妈整理衣服(第一课时)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信息窗一:帮妈妈整理衣服(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