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劳动力转移促进妇女增收(5篇范文)

时间:2019-05-13 15:13: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抓好劳动力转移促进妇女增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抓好劳动力转移促进妇女增收》。

第一篇:抓好劳动力转移促进妇女增收

近年来,我们镇妇联把搞好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作为增加妇女收入的最直接、最有效的中心环节来抓,初步走出了一条“政府引导、劳务中介为主导、市场化运作、规模化经营、信访维权一条龙服务”的促进农村女劳动力转移的新路子,到目前为止,全镇已转移农村劳动力33613人,占总劳动力的84.2%,其中转移妇女劳动力16820人,占转移劳动力的48%,全镇劳务收入达20801.4万元,其中妇女劳务收入近亿元,跨出家门挣大钱,已成为我镇妇女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径。

一、领导重视,健全组织,完善妇女劳力转移工作机制近几年来,农民增收幅度日趋缓慢,如何才能使妇女收入得到较快增长,已成为我镇妇联面临的一道难题,1999年社会调查时我们发现,当时的星一村,全村1110多人,外出务工的就有346人,仅外出打工收入就达220多万元,全村人均2000多元,而规模相当的西冒村,全村只有84人外出打工,人均收入只有500元,这一事实充分说明搞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增加农村妇女收入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我们把这一调查结果及时向党委政府作了回报,引起了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政府决定把转移农村劳动力特别是搞好妇女劳动力转移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开始了有计划、有组织的妇女劳动力转移工作。一是抓网络建立:镇上成立了由分管工业的副书记任组长,妇联、企管站、劳动就业办公室、成教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劳务输出领导小组,明确各村村民委员会主任、妇女主任,担任劳务输出联络员和信息员,镇党委书记亲自抓,多次召开协调会议,部门密切配合,形成了上下联动,左右互动,镇村纵向的工作网络。二是抓责任制的建立。为强化镇村两级的责任意识,我们在全镇建立了妇女劳动力转移工作目标责任制,镇党委、政府与村长、妇女主任签订责任状,分解落实劳务输出任务。并制定了考核奖励办法,大大增强了各村妇女主任的责任意识,保证了全镇劳务输出工作的有序开展。三是成立中介机构,兴办镇级劳务市场。全镇共成立劳务中介机构八家,还有一家正在筹建之中,因镇村合并精减下来的原大狄村妇女主任石太兰,缫丝厂下岗女工吴秀芳,下岗不失志,先后带头兴办起“**镇劳动就业服务站 ”、“**镇盛达职业介绍所”两家中介机构,以人为本,诚实守信,业务越做越大,自2000年以来先后向上海、浙江、苏州等地输送女工6000人,成为**镇劳务市场的领头羊。四是抓调查摸底,建立女劳动力输出档案。我们对全镇21个村的劳动力转移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并对全镇待转移劳力进行抽样调查,通过调查,全镇有妇女劳力22555人,已转移16820人,全镇尚有5735名妇女未转移,通过调查摸底,根据未转移劳动力的年龄、文化程度、就业意识、技术技能进行分档归类,为岗前培训和向企业输送人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分类指导提供了依据。

二、宣传发动,激励妇女外出创业几年来,我们一直把劳务输出作为促进妇女增收的重要措施,紧紧抓在手中,逢会必讲劳务输出的意义和妇女外出劳务的好处,利用“三八”妇女节等节日召开劳务输出座谈会,利用广播、黑板报等宣传工具,向广大妇女反复宣传,妇女外出劳务能使妇女经济上日趋独立。家庭地位、社会地位亦将随之提高,同时我们还注意培养和发掘妇女外出务工致富的典型,用活生生的事例教育妇女,感召妇女。贫困妇女吴美琴通过劳动中介去上海电子厂打工,年收入万元以上,很快改变了贫困落后的面貌,我们将这一典型事例在全镇广为宣传,一石击起千层浪,从而激发了全镇妇女创业就业的激情,消除了固守本土、小富即安、害怕受骗上当等消极畏难情绪,树立起跨出家门,共同挣钱,外出打工,就能快富的新观念,目前外出务工已成为我镇妇女特别是青年女性的新追求。

三、定单培训,为农村妇女外出劳务打基础劳务输出的最大障碍是劳务人员的文化技术素质亟等提高,往往是用人单位找不到合适对口的劳务人员,为了解决这一瓶颈问题,我们在强化初中毕业生接受技能培训的同时,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办法,开展“定单”培训,我们走出去,了解用人单位对所需劳动力的年龄结构、文化程度、技术特长等方面的要求,然后用请进来的办法,请用人单位来我镇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近几年来,我镇先后举办电子、服装、花木等培训班50期,培训劳务人员6135人次,其中妇女3421人,今年上半年,就开办服装培训班2期,电子班2期,花木班2期,培训妇女400多人次。

四、以人为本,强化管理,为妇女外出务工提供优质服务随着市场就业机制的形成,要求我们在劳务输出指导方式和服务工作方面,必须努力创新,为此我们着力抓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规范管理,增强中介服务的能力和信誉。镇妇联配合劳动力转移办公室把八家民营中介公司组织起来,统一抽调60多人在上海、昆山、苏州等地设立了办事处,统一收集和发布用工信息,统一中介服务的收费和工作流程,实现分工协作,资源共享,使我镇劳务市场与上海、浙江、苏州等地的工厂企业建立起正常的业务关系,不但使我镇的劳务输出走上了规范化的轨道,还在为周边的市县服务中树立了良好的信誉,上海英华达等企业每次招工时,优先录用我镇输送的人员。(二)强化维权,保障外出妇女的合法权益。由于农村妇女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法律意识较为淡薄,常常与用人单位发生矛盾,为保障我镇外出妇女权益不受侵犯,首先我们要求中介公司与信誉较好,劳保待遇较多的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我镇外出劳务妇女提供基本保证,其次,我们在对妇女进行技能培训的同时,加强法律知识的培训,使妇女学法、懂法、守法。在输送妇女进厂时,还给每人赠送一份材料袋,内装妇女权益保障、劳动法、合同法等学习材料,并附上致外出女工及女工家长的一封信,使女工进厂后能经常学法,同时我们还教育妇女自觉遵守厂规厂纪,保证女工权利和义务的统一,对女工权益受到侵害的事件,我们协同中介部门及时赴厂帮助调解处理,最大限度地维护女工权益。同时,我们在上海、苏州等地还设立了办事处,参与厂方的管理,及时关心女工工作生活情况,对用工方违反合同,辞退的女工,我们为女工极力争取厂方补偿,并积极为其联系合适厂家,直到女工再次就业为止。(三)关注特殊群体,优先安排转移困难妇女在劳动力转移过程中,优先安排贫困妇女、军嫂、三峡移民就业,岗前培训时,我们对一些贫困户实行免费培训,并对贫困户劳动力转移采取优先安置的扶持政策,此举使我镇不少结对扶贫户找到了较好的就业岗位,如三峡移民杨长斌刚落户我们**镇,针对其具备熟练缝纫工的优势,经多方联系协调,该同志已在新办的独资企业——雅尔美服饰有限公司落实了就业岗位。

五、发展二、三产业,促使妇女劳动力就地转移搞好劳务输出必须坚持异地输出与就地转移同步,就业与创业并重,才能实现由农到工的大转移。为了确保妇女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几年来,我们大力发展个体民营企业,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一是针对本镇绣花、绗缝的优势,鼓励女能人兴办服装、绣花、绗缝等劳动密集型企业,2003年度受南通市妇联表彰的劳动力转移先进个人、绣花能手徐梅兰,投资200多万元兴办起绣品厂,目前已有工业机120台,电脑绣花机9台,吸纳妇女劳动力200多人,同时在全镇兴办起20多个绣花点,在她的带动下,全镇共有绣花、绗缝厂10多家,绣花、绗缝加工点30多个,全镇有近5000多名妇女从事绣花绗缝业。二是积极开展招商引资,身为镇妇联主席的我,自觉服从党委、政府分工,远赴宁波、上海、深圳、苏州等地开展招商活动,取得了较为可喜的成绩,从洽谈到试投产仅为两个月的雅尔美服饰公司已吸纳女工80多人,产值70多万元,目前该公司准备扩大投资,组建雅尔美集团,预计能吸纳女工500多人。到目前为止,全镇已有工业企业677家,吸纳工人6025人,其中用工人数达100人以上的企业就有16家。第三产业发展较快,全镇有各类服务业和个体工商户3302家,从业人员达7264人,在全镇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的13289人中,妇女劳动力就占了80%。我镇妇女劳动力转移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领导的要求和人民的期望,还有一定的距离,与先进镇相比,差距更大,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妇女技能和法律法规培训,不断开拓劳动力市场新领域,同时拓展国外劳务输出业务,力争今年新增转移妇女劳动力800人,使我镇妇女劳动力转移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第二篇:抓好劳动力转移 促进妇女增收

近年来,我们镇妇联把搞好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作为增加妇女收入的最直接、最有效的中心环节来抓,初步走出了一条“政府引导、劳务中介为主导、市场化运作、规模化经营、信访维权一条龙服务”的促进农村女劳动力转移的新路子,到目前为止,全镇已转移农村劳动力33613人,占总劳动力的84.2%,其中转移妇女劳动力16820人,占转移劳动力的48%,全镇劳务收入达20801.4万元,其中妇女劳务收入近亿元,跨出家门挣大钱,已成为我镇妇女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径。

一、领导重视,健全组织,完善妇女劳力转移工作机制近几年来,农民增收幅度日趋缓慢,如何才能使妇女收入得到较快增长,已成为我镇妇联面临的一道难题,1999年社会调查时我们发现,当时的星一村,全村1110多人,外出务工的就有346人,仅外出打工收入就达220多万元,全村人均2000多元,而规模相当的西冒村,全村只有84人外出打工,人均收入只有500元,这一事实充分说明搞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增加农村妇女收入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我们把这一调查结果及时向党委政府作了回报,引起了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政府决定把转移农村劳动力特别是搞好妇女劳动力转移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开始了有计划、有组织的妇女劳动力转移工作。一是抓网络建立:镇上成立了由分管工业的副书记任组长,妇联、企管站、劳动就业办公室、成教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劳务输出领导小组,明确各村村民委员会主任、妇女主任,担任劳务输出联络员和信息员,镇党委书记亲自抓,多次召开协调会议,部门密切配合,形成了上下联动,左右互动,镇村纵向的工作网络。二是抓责任制的建立。为强化镇村两级的责任意识,我们在全镇建立了妇女劳动力转移工作目标责任制,镇党委、政府与村长、妇女主任签订责任状,分解落实劳务输出任务。并制定了考核奖励办法,大大增强了各村妇女主任的责任意识,保证了全镇劳务输出工作的有序开展。三是成立中介机构,兴办镇级劳务市场。全镇共成立劳务中介机构八家,还有一家正在筹建之中,因镇村合并精减下来的原大狄村妇女主任石太兰,缫丝厂下岗女工吴秀芳,下岗不失志,先后带头兴办起“**镇劳动就业服务站 ”、“**镇盛达职业介绍所”两家中介机构,以人为本,诚实守信,业务越做越大,自2000年以来先后向上海、浙江、苏州等地输送女工6000人,成为**镇劳务市场的领头羊。四是抓调查摸底,建立女劳动力输出档案。我们对全镇21个村的劳动力转移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并对全镇待转移劳力进行抽样调查,通过调查,全镇有妇女劳力22555人,已转移16820人,全镇尚有5735名妇女未转移,通过调查摸底,根据未转移劳动力的年龄、文化程度、就业意识、技术技能进行分档归类,为岗前培训和向企业输送人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分类指导提供了依据。

二、宣传发动,激励妇女外出创业几年来,我们一直把劳务输出作为促进妇女增收的重要措施,紧紧抓在手中,逢会必讲劳务输出的意义和妇女外出劳务的好处,利用“三八”妇女节等节日召开劳务输出座谈会,利用广播、黑板报等宣传工具,向广大妇女反复宣传,妇女外出劳务能使妇女经济上日趋独立。家庭地位、社会地位亦将随之提高,同时我们还注意培养和发掘妇女外出务工致富的典型,用活生生的事例教育妇女,感召妇女。贫困妇女吴美琴通过劳动中介去上海电子厂打工,年收入万元以上,很快改变了贫困落后的面貌,我们将这一典型事例在全镇广为宣传,一石击起千层浪,从而激发了全镇妇女创业就业的激情,消除了固守本土、小富即安、害怕受骗上当等消极畏难情绪,树立起跨出家门,共同挣钱,外出打工,就能快富的新观念,目前外出务工已成为我镇妇女特别是青年女性的新追求。

三、定单培训,为农村妇女外出劳务打基础劳务输出的最大障碍是劳务人员的文化技术素质亟等提高,往往是用人单位找不到合适对口的劳务人员,为了解决这一瓶颈问题,我们在强化初中毕业生接受技能培训的同时,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办法,开展“定单”培训,我们走出去,了解用人单位对所需劳动力的年龄结构、文化程度、技术特长等方面的要求,然后用请进来的办法,请用人单位来我镇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近几年来,我镇先后举办电子、服装、花木等培训班50期,培训劳务人员6135人次,其中妇女3421人,今年上半年,就开办服装培训班2期,电子班2期,花木班2期,培训妇女400多人次。

四、以人为本,强化管理,为妇女外出务工提供优质服务随着市场就业机制的形成,要求我们在劳务输出指导方式和服务工作方面,必须努力创新,为此我们着力抓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规范管理,增强中介服务的能力和信誉。镇妇联配合劳动力转移办公室把八家民营中介公司组织起来,统一抽调60多人在上海、昆山、苏州等地设立了办事处,统一收集和发布用工信息,统一中介服务的收费和工作流程,实现分工协作,资源共享,使我镇劳务市场与上海、浙江、苏州等地的工厂企业建立起正常的业务关系,不但使我镇的劳务输出走上了规范化的轨道,还在为周边的市县服务中树立了良好的信誉,上海英华达等企业每次招工时,优先录用我镇输送的人员。(二)强化维权,保障外出妇女的合法权益。由于农村妇女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法律意识较为淡薄,常常与用人单位发生矛盾,为保障我镇外出妇女权益不受侵犯,首先我们要求中介公司与信誉较好,劳保待遇较多的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我镇外出劳务妇女提供基本保证,其次,我们在对妇女进行技能培训的同时,加强法律知识的培训,使妇女学法、懂法、守法。在输送妇女进厂时,还给每人赠送一份材料袋,内装妇女权益保障、劳动法、合同法等学习材料,并附上致外出女工及女工家长的一封信,使女工进厂后能经常学法,同时我们还教育妇女自觉遵守厂规厂纪,保证女工权利和义务的统一,对女工权益受到侵害的事件,我们协同中介部门及时赴厂帮助调解处理,最大限度地维护女工权益。同时,我们

第三篇:抓好劳动力转移 促进妇女增收(镇妇联工作总结)

近年来,我们镇妇联把搞好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作为增加妇女收入的最直接、最有效的中心环节来抓,初步走出了一条“政府引导、劳务中介为主导、市场化运作、规模化经营、信访维权一条龙服务”的促进农村女劳动力转移的新路子,到目前为止,全镇已转移农村劳动力33613人,占总劳动力的84.2%,其中转移妇女劳动力16820人,占转移劳动力的48%,全镇劳务收入达20801.4万元,其中妇女劳务收入近亿元,跨出家门挣大钱,已成为我镇妇女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径。

一、领导重视,健全组织,完善妇女劳力转移工作机制近几年来,农民增收幅度日趋缓慢,如何才能使妇女收入得到较快增长,已成为我镇妇联面临的一道难题,1999年社会调查时我们发现,当时的星一村,全村1110多人,外出务工的就有346人,仅外出打工收入就达220多万元,全村人均2000多元,而规模相当的西冒村,全村只有84人外出打工,人均收入只有500元,这一事实充分说明搞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增加农村妇女收入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我们把这一调查结果及时向党委政府作了回报,引起了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政府决定把转移农村劳动力特别是搞好妇女劳动力转移(本文权属好范文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开始了有计划、有组织的妇女劳动力转移工作。一是抓网络建立:镇上成立了由分管工业的副书记任组长,妇联、企管站、劳动就业办公室、成教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劳务输出领导小组,明确各村村民委员会主任、妇女主任,担任劳务输出联络员和信息员,镇党委书记亲自抓,多次召开协调会议,部门密切配合,形成了上下联动,左右互动,镇村纵向的工作网络。二是抓责任制的建立。为强化镇村两级的责任意识,我们在全镇建立了妇女劳动力转移工作目标责任制,镇党委、政府与村长、妇女主任签订责任状,分解落实劳务输出任务。并制定了考核奖励办法,大大增强了各村妇女主任的责任意识,保证了全镇劳务输出工作的有序开展。三是成立中介机构,兴办镇级劳务市场。全镇共成立劳务中介机构八家,还有一家正在筹建之中,因镇村合并精减下来的原大狄村妇女主任石太兰,缫丝厂下岗女工吴秀芳,下岗不失志,先后带头兴办起“**镇劳动就业服务站”、“**镇盛达职业介绍所”两家中介机构,以人为本,诚实守信,业务越做越大,自2000年以来先后向上海、浙江、苏州等地输送女工6000人,成为**镇劳务市场的领头羊。四是抓调查摸底,建立女劳动力输出档案。我们对全镇21个村的劳动力转移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并对全镇待转移劳力进行抽样调查,通过调查,全镇有妇女劳力22555人,已转移16820人,全镇尚有5735名妇女未转移,通过调查摸底,根据未转移劳动力的年龄、文化程度、就业意识、技术技能进行分档归类,为岗前培训和向企业输送人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分类指导提供了依据。

二、宣传发动,激励妇女外出创业几年来,我们一直把劳务输出作为促进妇女增收的重要措施,紧紧抓在手中,逢会必讲劳务输出的意义和妇女外出劳务的好处,利用“三八”妇女节等节日召开劳务输出座谈会,利用广播、黑板报等宣传工具,向广大妇女反复宣传,妇女外出劳务能使妇女经济上日趋独立。家庭地位、社会地位亦将随之提高,同时我们还注意培养和发掘妇女外出务工致富的典型,用活生生的事例教育妇女,感召妇女。贫困妇女吴美琴通过劳动中介去上海电子厂打工,年收入万元以上,很快改变了贫困落后的面貌,我们将这一典型事例在全镇广为宣传,一石击起千层浪,从而激发了全镇妇女创业就业的激情,消除了固守本土、小富即安、害怕受骗上当等消极畏难情绪,树立起跨出家门,共同挣钱,外出打工,就能快富的新观念,目前外出务工已成为我镇妇女特(本文权属好范文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别是青年女性的新追求。

三、定单培训,为农村妇女外出劳务打基础劳务输出的最大障碍是劳务人员的文化技术素质亟等提高,往往是用人单位找不到合适对口的劳务人员,为了解决这一瓶颈问题,我们在强化初中毕业生接受技能培训的同时,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办法,开展“定单”培训,我们走出去,了解用人单位对所需劳动力的年龄结构、文化程度、技术特长等方面的要求,然后用请进来的办法,请用人单位来我镇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近几年来,我镇先后举办电子、服装、花木等培训班50期,培训劳务人员6135人次,其中妇女3421人,今年上半年,就开办服装培训班2期,电子班2期,花木班2期,培训妇女400多人次。

四、以人为本,强化管理,为妇女外出务工提供优质服务随着市场就业机制的形成,要求我们在劳务输出指导方式和服务工作方面,必须努力创新,为此我们着力抓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规范管理,增强中介服务的能力和信誉。镇妇联配合劳动力转移办公室把八家民营中

第四篇:有关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调查报告

一、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农民工返乡现状。

我县现有农业人口76.38万人,农村劳动力48.2万人,转移到非农产业26.1万人,输出到县外13.8万人。主要的外出务工地区为长江三角和珠江三角地区,占总劳务输出人数的77%。据本次在全县范围内对外出务工返乡的调查结果,截止09年1月底,我县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共返乡36156 人,其中因此次金融危机导致裁员返乡13190人,占全县劳务输出总人数的9.6%。可以看出,金融危机已经影响我县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随着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返乡农民工的数量仍将有扩大的趋势。

二、采取措施,提前应对新形势下的就业压力。

我们针对当前面临宏观经济影响就业的新形势,出现的新问题,一方面加强调查研究,密切关注形势发展;一方面积极寻求对策,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一)成立组织机构,落实工作责任。

为切实做好稳定就业工作,我们成立了**县返乡民工就业工作应急领导小组,主要负责掌握我县农民工返乡动态情况、人力资源供需变动情况,制订应急措施,帮助返乡民工渡过难关,稳定就业局势。

(二)建立报告制度,实行动态监控

为加强对劳动力转移的动态管理,我们建立了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返乡的长期监测制度。通过镇劳动保障事务所和村劳动保障服务站对本辖区的返乡民工随时进行摸底、登记,定期上报。随时掌握全县的农民工返乡状况。对一次性返乡超过100人、一天内返乡超过1000人的,立即启动应急机制,第一时间将相关情况上报县政府和市劳动保障局。

(三)主动搜集本地企业的用工岗位。

采取“走出去”的工作方式,全面细致的掌握本地企业,特别是中小困难企业的用工需求状况,做好人力资源供求监测分析和用工调控工作。通过人力资源市场的优势和信息发布宣传栏、电子大屏、手机短信发布等方式多渠道发布信息优势。依托**电视台、**广播电台、**新闻中心等新闻媒体发布单位招聘信息、个人求职信息和招聘会信息,让用人单位和求职者能有更多机会和途径了解就业信息,使返乡的农民工能与用工企业及时对接。大力开展服务项目多、服务态度好、服务水平高、服务质量优、服务效果实的大中型招聘会,春节前,我们召开了2次返乡民工的专项招聘会,共召集了86个企业,提供2000余个岗位,当场匹配成功800余人。2009年2月24日,我们联合无锡、徐州市的劳动保障部门,组织了2009年春季返乡农民工招聘暨南北劳动力交流大会,此次招聘大会,182家用人单位提供了11211个就业岗位进场招聘,吸引了1.5万名求职务工人员,现场达成就业意向4612人,有效地促进了我县返乡民工的就业,得到了省、市劳动保障部门领导的充分肯定。

(四)全面实施特别职业培训计划。

一是对返乡民工和本地企业失业人员开展基本素质的培训。以乡镇、街道为单位,聘请教师、发放教材,对现阶段企业经营困难而被裁减的人员进行心理疏导,讲解择业知识和必备的务工常识、法律法规。二是以创业培训为重点,努力形成“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格局。加强对返乡农民工的创业培训,应该把金融风暴引发的民工返乡的不利影响看成是培训人员、提升素质的有利契机,变不利为有利,变被动为主动,主动出击。从营造创业培训氛围、保证创业培训质量、强化创业培训服务三方面入手,努力提高创业者的创业水平和创业成功率。通过培训返乡民工促进就业升级。

(五)搭建创业孵化园,引导创业,促进返乡民工就近就地再就业。

为提高创业者的成功率,我们采取先易后难的办法,优先选择手中有一定资金或门路的失业人员作为突破口,在经济条件相对好的镇建立农民创业园。在园内设立办公室,成立劳动服务站,在税费征收、小额贷款、社会保险补贴、经营场地、工商管理等方面给创业者提供更多的方便,降低创业门槛,减少创业成本和风险,优化创业环境,简化创业手续,搭建创业促进就业平台,努力提高创业成功率,实现一人创业带动一片就业,形成以就业促进产业发展的良好互动格局。柳新镇机械加工创业园、马坡镇玻璃制品创业园和黄集镇家禽孵化、养殖创业园已经初具规模,共吸引39家企业进入,带动就业2000余人。

通过多方努力,全县因受金融危机冲击返乡的农民工目前大部分已经实现了重新就业,我们将进一步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力争返乡农民工再就业率达到95%以上,实现 “保就业、保增收、保稳定”的目标。

三、几点建议

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对我县带来的冲击,“率先达小康、建设新**”,关键在农村,关键在于增加农民收入,为此,建议县委、县政府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政策扶持力度,增加财政资金投入,强化农民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就业能力和就业水平。

2、进一步提升开发区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建议把新增的失地农民全部纳入新型农保,努力做到“即征即保”;

3、建议县委、县政府进一步降低小额担保贷款发放门槛,简化手续,加大资金投入,切实帮助民营中小企业做大做强。

4、建议县委、县政府加大培训资金投入,特别是加大创业培训的资金投入,对有创业愿望的人进行技能培训,加强政策扶持,使更多的人成为成功的创业者,并带动更多的人就业,增加收入,拉动内需。

5、建议县委、县政府加大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补助力度,使农民能够得到更多的实惠。

第五篇: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调研报告

受国际金融金融危机影响,国内部分中小企业出现经营困难,企业用工需求量减少,大量外出农民工返乡,社会就业压力加大。为积极应对返乡农民工就业问题,我局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帮助返乡农民工重新再就业或创业,促进农民增加收入,力保全县就业形势的稳定。

一、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农民工返乡现状。

我县现有农业人口76.38万人,农村劳动力48.2万人,转移到非农产业26.1万人,输出到县外13.8万人。主要的外出务工地区为长江三角和珠江三角地区,占总劳务输出人数的77%。据本次在全县范围内对外出务工返乡的调查结果,截止09年1月底,我县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共返乡36156人,其中因此次金融危机导致裁员返乡13190人,占全县劳务输出总人数的9.6%。可以看出,金融危机已经影响我县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随着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返乡农民工的数量仍将有扩大的趋势。

二、采取措施,提前应对新形势下的就业压力。

我们针对当前面临宏观经济影响就业的新形势,出现的新问题,一方面加强调查研究,密切关注形势发展;一方面积极寻求对策,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一)成立组织机构,落实工作责任。

为切实做好稳定就业工作,我们成立了**县返乡民工就业工作应急领导小组,主要负责掌握我县农民工返乡动态情况、人力资源供需变动情况,制订应急措施,帮助返乡民工渡过难关,稳定就业局势。

(二)建立报告制度,实行动态监控

为加强对劳动力转移的动态管理,我们建立了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返乡的长期监测制度。通过镇劳动保障事务所和村劳动保障服务站对本辖区的返乡民工随时进行摸底、登记,定期上报。随时掌握全县的农民工返乡状况。对一次性返乡超过100人、一天内返乡超过1000人的,立即启动应急机制,第一时间将相关情况上报县政府和市劳动保障局。

(三)主动搜集本地企业的用工岗位。

采取“走出去”的工作方式,全面细致的掌握本地企业,特别是中小困难企业的用工需求状况,做好人力资源供求监测分析和用工调控工作。通过人力资源市场的优势和信息发布宣传栏、电子大屏、手机短信发布等方式多渠道发布信息优势。依托**电视台、**广播电台、**新闻中心等新闻媒体发布单位招聘信息、个人求职信息和招聘会信息,让用人单位和求职者能有更多机会和途径了解就业信息,使返乡的农民工能与用工企业及时对接。大力开展服务项目多、服务态度好、服务水平高、服务质量优、服务效果实的大中型招聘会,春节前,我们召开了2次返乡民工的专项招聘会,共召集了86个企业,提供2000余个岗位,当场匹配成功800余人。2009年2月24日,我们联合无锡、徐州市的劳动保障部门,组织了2009年春季返乡农民工招聘暨南北劳动力交流大会,此次招聘大会,182家用人单位提供了11211个就业岗位进场招聘,吸引了1.5万名求职务工人员,现场达成就业意向4612人,有效地促进了我县返乡民工的就业,得到了省、市劳动保障部门领导的充分肯定。

(四)全面实施特别职业培训计划。

一是对返乡民工和本地企业失业人员开展基本素质的培训。以乡镇、街道为单位,聘请教师、发放教材,对现阶段企业经营困难而被裁减的人员进行心理疏导,讲解择业知识和必备的务工常识、法律法规。二是以创业培训为重点,努力形成“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格局。加强对返乡农民工的创业培训,应该把金融风暴引发的民工返乡的不利影响看成是培训人员、提升素质的有利契机,变不利为有利,变被动为主动,主动出击。从营造创业培训氛围、保证创业培训质量、强化创业培训服务三方面入手,努力提高创业者的创业水平和创业成功率。通过培训返乡民工促进就业升级。

(五)搭建创业孵化园,引导创业,促进返乡民工就近就地再就业。

为提高创业者的成功率,我们采取先易后难的办法,优先选择手中有一定资金或门路的失业人员作为突破口,在经济条件相对好的镇建立农民创业园。在园内设立办公室,成立劳动服务站,在税费征收、小额贷款、社会保险补贴、经营场地、工商管理等方面给创业者提供更多的方便,降低创业门槛,减少创业成本和风险,优化创业环境,简化创业手续,搭建创业促进就业平台,努力提高创业成功率,实现一人创业带动一片就业,形成以就业促进产业发展的良好互动格局。柳新镇机械加工创业园、马坡镇玻璃制品创业园和黄集镇家禽孵化、养殖创业园已经初具规模,共吸引39家企业进入,带动就业2000余人。

通过多方努力,全县因受金融危机冲击返乡的农民工目前大部分已经实现了重新就业,我们将进一步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力争返乡农民工再就业率达到95%以上,实现“保就业、保增收、保稳定”的目标。

三、几点建议

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对我县带来的冲击,“率先达小康、建设新**”,关键在农村,关键在于增加农民收入,为此,建议县委、县政府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政策扶持力度,增加财政资金投入,强化农民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就业能力和就业水平。

2、进一步提升开发区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建议把新增的失地农民全部纳入新型农保,努力做到“即征即保”;

3、建议县委、县政府进一步降低小额担保贷款发放门槛,简化手续,加大资金投入,切实帮助民营中小企业做大做强。

4、建议县委、县政府加大培训资金投入,特别是加大创业培训的资金投入,对有创业愿望的人进行技能培训,加强政策扶持,使更多的人成为成功的创业者,并带动更多的人就业,增加收入,拉动内需。

5、建议县委、县政府加大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补助力度,使农民能够得到更多的实惠

下载抓好劳动力转移促进妇女增收(5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抓好劳动力转移促进妇女增收(5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调研报告

    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调研报告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调研报告2010-06-29 19:12:58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调研报......

    抓好“五个环节”,促进农村青年劳动力转移

    团省委实施“工岗快递转移就业促进计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后,团平顶山市委迅速行动,精心组织,充分利用团组织网络优势,积极帮助农村青年转移就业、增收成才,取得了初步成效。截......

    劳动力转移

    鹿城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调研报告 摘要:所谓农村剩余劳动力,是指农村劳动力中没有从事农业生产也没有从事其他生产或服务活动的劳动力,由于这部分群体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工作,所......

    劳动力转移

    劳动力转移: 农村劳动力过剩: 1鼓励和鼓舞农村人口外出,既可以增加收入,又可以避免劳动闲置和浪费的状况。 2.发展就地城市化,一方面,就地城市化可以发展当地的经济,完善当地的基......

    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促进山区劳动力转移

    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促进山区劳动力转移 发布时间:2009年08月04日 16:06 来源:《求是》 期号:2006.2 作者:赵斌 十堰市位于鄂西北山区,总人口345万,农业人口290多万,是我国重要的汽车工业基......

    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政策

    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政策什么是农村劳动力?是指具有本市农业户口,男16-59周岁、女16-49周岁,具有劳动能力,已经就业或目前无业正在寻找工作的人员。什么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加快劳动力转移促进喀什地区经济发展

    加快劳动力转移 促进喀什地区经济发展打工归来第一天(王春 )“我们到家了。”4月12日,从浙江务工回乡探亲的女孩子们见长途汽车驶入喀什市区,眼泪顿时流了下来。当车慢慢驶进喀什长......

    实施小额贷款促进妇女增收35篇

    实施小额贷款促进妇女增收-----记xxx开展妇女小额担保财政贴息贷款工作纪实 xxx县妇联根据新财社(【2010】22号)文件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妇女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政策,敏锐把握政......